CN1441203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1203A
CN1441203A CN 03106785 CN03106785A CN1441203A CN 1441203 A CN1441203 A CN 1441203A CN 03106785 CN03106785 CN 03106785 CN 03106785 A CN03106785 A CN 03106785A CN 1441203 A CN1441203 A CN 1441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department
mentioned
refrigerant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067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9591C (zh
Inventor
中村芳郎
渡边佳则
和田宏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1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1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95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95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53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subsequent heating, i.e. with the air, given the required humidity in the central station, passing a heating element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机,其对大功率的机种,仍可充分地发挥再次供热除湿功能。在将形成室内热交换器的前侧热交换部和后侧热交换部连通的制冷剂流路的中途部,设置有除湿用节流阀,形成下述流路结构,其中,沿2个方向对从该节流阀送出的制冷剂进行分流导向,将其送向前侧热交换部;形成下述流路结构,其中,将从节流阀送出的制冷剂,沿2个方向分流导向,将其送向前侧热交换部,在前侧热交换部中,具有从上下方向的基本中间部,沿上下划分为2个部分的并排制冷剂流路,送入从节流阀分流而导向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管与各流路的风上游侧连接,在上下各流路处,设置并排流路,该并排流路在上下沿2个方向分支,在风下游侧汇合,然后伸出。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是涉及改进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流路的结构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普通使用的空调机由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以及设置屋外的室外机形成,在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内部,分散地设置有按照下述方式连通的部件,该方式为:通过制冷剂管,形成热泵式制冷循环(heat-pumptype refrigeration cycle),可进行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的切换。
图9为说明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A的结构,以及该室内热交换器A中所设置的制冷剂流路结构的图。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A由前侧热交换部A1,以及后侧热交换部A2组合而形成,从侧面看,其呈倒V字形。上述前侧热交换部A1从侧面看,基本呈圆弧状,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前面侧。后侧热交换部A2从侧面看,呈直线状,倾斜地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背面侧。
热交换空气具有从室内机主体的前面侧,流过前侧热交换部A1的空气流,以及从室内机主体的顶面侧,流过后侧热交换部A2的空气流。各热交换部A1,A2均为翅管型热交换器(fin-tube typeheat-exchanger),在该热交换器中,热交换管(heat-exchanging pipe)P呈弯折状穿过翅片(fin),2排热交换管沿前后(上下)并排设置。
由于制冷剂在热交换管P的内部流通,故热交换管P构成制冷剂流路。图中的粗线表示制冷运转循环(cooling operation cycle)时(除湿运转也相同)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状态。
在作为前侧热交换部A1的前侧排的热交换空气流风上游侧(在下面将其简称为“风上游侧”)排中,其顶端形成入口部a,从膨胀机构,传送制冷剂。从此处,通过风上游侧排的相应管和U字形分流管b,沿作为后侧排的热交换空气流风下游侧(在下面将其简称为“风下游侧”)排的相应管的2个方向,传送制冷剂。
其中分流后的其中一个制冷剂从底端,通过跳越管(jumping pipe)c,送向风下游侧排的相应管的顶端,与朝向另一风下游侧排的相应管的顶端的制冷剂汇合,然后,该制冷剂从前侧热交换部A1排出,将其送入除湿用节流阀B。
将从上述除湿用节流阀B送出的制冷剂送向后侧热交换部A2的风上游侧排的U字管d,沿2个方向对其进行分流导向,将其送向风下游侧排的相应管,在U形管e处汇合,另外,吸入到压缩机中。
在制冷运转循环时,上述除湿用节流阀B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在不缩小制冷剂的流通量的情况下,照原样使其流通。在除湿运转循环(dehumidification operation cycle)时,除湿用节流阀B实现与除湿相对应的作用。
其结果是,在前侧热交换部A1中,实现制冷剂冷凝作用,在后侧热交换部A2中,实现制冷剂蒸发作用,发挥再次供热除湿功能,获得除湿作用。
在过去的具有再次供热除湿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A的制冷剂流路结构中,前半侧仅仅为沿具有入口部a的前侧热交换部A1的风上游侧排的相应管而延伸的1个流路,后半侧为通过U字形分流管b分流的2个流路,在该后板侧流路的中途部,设置有上述除湿用节流阀B。
在这样的室内热交换器A中的前半侧的1条流路,后板侧的2条流路的结构中,在双相状态变化的制冷剂的流量受到限制,而阻力较大,制冷剂侧的压力损失增加。
因此,既使较小的制冷功率规格的场合,也可在实际中使用,也可实现比如,大于5.6KW的较大制冷功率,但是,这是有些勉强的,无法获得完全的再次供热除湿功能。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中,在相应的制冷剂运转、除湿运转、供暖运转中,均有效地实现制冷剂的流通作用和热交换的流通作用,即使对于大功率的机种,仍可充分地发挥再次供热除湿功能。
为了满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由室内机主体和室外机主体构成,该空调机包括压缩机,四通切换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和室内热交换器,这些部件分散地设置于该室内机主体和室内机中,以形成可切换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的热泵式制冷循环的方式,通过制冷管而连通;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为由多个翅片和热交换管形成的翅管型,该多个翅片以规定间距而并排设置,该热交换管穿过这些翅片,形成在内部制冷剂流过的流路,热交换空气在上述翅片之间流通;
另外,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由前侧热交换部和后侧热交换部形成,从侧面看,其呈倒V字形,该前侧热交换部以与室内机主体的前面部相对的方式设置,该后侧热交换部以与室内机主体的顶面部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将上述前侧热交换部和上述后侧热交换部连通的制冷剂流路的中途部,设置有节流装置,该节流装置在前侧热交换部,实现制冷剂的冷凝作用,在后侧热交换部,实现制冷剂的蒸发作用,以进行除湿运转循环;
在制冷除湿运转循环中,后侧热交换部位于上述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路的上游侧,前侧热交换部位于该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路的下游侧,上述后侧热交换部形成下述流路结构,其中,在热交换空气流的上游侧,设置有制冷剂入口部,从该制冷剂入口部,制冷剂沿前后2个方向实现分流导向,将相应分流的制冷剂送到热交换空气流的风下游侧,然后汇合,送入上述节流装置,形成下述流路结构,其中,使从上述节流装置送出的制冷剂沿2个方向分流导向,将其送向上述前侧热交换部;
在上述前侧热交换部,设置有从上下方向的基本中间部,沿上下划分为2个部分的并列的制冷剂流路,在上下相应的流路的热交换空气流的风上游侧,连接有将送入从上述节流装置分流而导向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管,在上下各流路中,设置有并排流路,该并排流路沿上下2个方向分支,在热交换空气流的风下游侧汇合后而伸出。
另外,上述节流装置是除湿用节流阀,其包括主流路,该主流路在制冷运转循环时打开,在除湿运转循环时关闭;节流流路,该节流流路在除湿运转循环时,使制冷剂流通,确保规定的节流量,在制冷除湿运转循环时,将制冷剂导向而送入上述除湿用节流阀的制冷剂管为直线状,并且基本按照水平姿势与该除湿用节流阀侧壁连接,从上述除湿用节流阀,导向而送出制冷剂的制冷剂管与该除湿用节流阀的底端部连接,在向下伸出后,沿水平方向弯曲,另外其水平端部与U字形分流管的基本中间部连接,在该U字形分流管的两端,连接有制冷剂管,在与该U字形分流管的两端连接的制冷剂管之间,插设有将制冷剂导向而送入上述除湿用节流阀的制冷剂管。
此外,与上述后侧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入口部连接的制冷剂管,将后侧热交换部的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的制冷剂管,具有将节流装置的出口与前侧热交换部的入口连通的U字形分流管的制冷剂管,以及与前侧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部连接的制冷剂管,其直径大于形成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的直径。
由于具有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的技术方案,在相应的制冷剂运转、除湿运转、供暖运转中,均有效地实现制冷剂的流通作用和热交换的流通作用,即使对于大功率的机种,仍可充分地发挥再次供热除湿功能。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的室内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表示该实施例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结构、空调机以及制冷循环结构的图;
图3为表示该实施例的,除湿用节流阀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该实施例的,说明除湿用节流阀周围的管线结构的透视图;
图5为表示该实施例的,说明室内热交换器的后侧热交换部周围的管线结构的透视图;
图6为表示该实施例的,将后侧热交换部周围的管线结构的一部分放大的透视图;
图7为表示该实施例的,说明制冷运转,供热运转和除湿运转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温度,与所流过的热交换空气的温度的变化的图;
图8为本发明,与具有已有结构的制冷剂流路的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与压缩机的旋转次数比相对应的制冷功能的特性图;
图9为表示过去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结构的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表示空调机中的室内机结构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结构和室内热交换器的流路结构的说明图。
首先,从图1的室内机开始进行描述。
室内机主体11由前面板12和后板13构成。前部吸气口12a开口于上述前面板12的前面侧,顶部吸气口12b开口于其顶面。
在室内机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空气过滤器(air filter)(也以示意方式表示)16,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7,该空气过滤器16在各吸气口12a、12b的范围内,被弯曲成相对那样的曲率较缓的圆弧状。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7由前侧热交换部17A和后侧热交换部17B构成,该前侧热交换部17A与前部吸气口12a相对,该后侧热交换部17B与顶部吸气口12b相对,它们从侧面看,呈倒V字形。
上述前侧热交换部17A从侧面看,基本呈圆弧形,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前面侧。上述后侧热交换部17B以倾斜姿势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后面侧,其由分别呈直线状的主热交换部17b1和辅助热交换部17b2构成,该辅助热交换部17b2与主热交换部的顶面侧保持平行。
在上述前侧热交换部17A的前面顶部,设置有作为后面将要描述的装置的除湿用节流阀5。另外,在前侧热交换部17A的底部,设置有前排水盘(front drain pan)18a,在后侧热交换部17B的底部,设置有后排水盘18b(rear drain pan)18b,前,后排水盘18a,18b与上述后板13成整体设置。
在从侧面看呈倒V字形的室内热交换器17的内部位置,即,在前侧热交换部17A与后侧热交换部17B之间,按照由这些热交换部覆盖的方式,设置有室内吹风机19。
在后板13上,在后排水盘18b的底部侧,形成有吹风通路20,在与该吹风通路20连通的前面板(front panel)12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21。前排水盘18a沿排气口21中的靠近该盘一侧的端部设置,后排水盘18b沿吹风通路20的顶部侧设置。
下面对图2的空调机的整体结构,以及制冷循环回路和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结构进行描述。
空调机由通过点划线表示轮廓的室外机主体30和室内机主体11结构。
容纳设置于上述室内机主体11的内部的冷冻循环结构部件,象在前面通过图1已描述的那样,仅仅为室内热交换器17。在室外机主体30的内部,容纳设置有压缩机1、四通切换阀2、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膨胀机构的电子式自动膨胀阀4等的冷冻循环结构部件。
另外,压缩机1、四通切换阀2、室外热交换器3、电子式自动膨胀阀4、室内热交换器17通过制冷剂管6,按照形成热泵式的冷冻循环的方式连通。
对于上述前后侧热交换部17A,17B,热交换管P均呈弯折状穿过以规定间距并排设置的多个翅片F。在上述前侧热交换部17A,以及后侧热交换部17B中的主热交换部17b1中,并排设置有2排热交换管P,在相应的辅助热交换部17b2中,并排设置有1排热交换管P。
象上述那样,将热交换空气分别送向相应的前侧热交换部17A,与后侧热交换部17B。送向上述前侧热交换部17A的热交换空气与2排热交换管P进行热交换,送向后侧热交换部17B的热交换空气与辅助热交换部17b2中的1排和主热交换17b1中的2排的,共计3排的热交换管P进行热交换。
该图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7中的制冷剂流路结构呈现制冷运转和除湿运转循环时的状态,下面以这些运转循环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为基准进行描述。另外,供热运转循环(heating operation cycle)时的制冷剂流路结构与该图是完全相反的,于是,必须使入口和出口的表示相反。
室内热交换器17中的制冷剂入口部7a设置于位于上述后侧热交换部17B中的热交换空气流风上游侧(在下面将其简称为“风上游侧”)的辅助热交换部17b2处,构成热交换管P的U字型管Pa上。
该制冷剂从该U字型管Pa,沿上下2个方向分流而导向,相应的空气流通过主热交换部17b1中的风上游侧排Ka的热交换管P,接着返回到该风下游侧,然后在设置于风下游侧排Kb的U字型管Pb处汇合。
将汇合的制冷剂从后侧热交换部17B排出,送入构成节流装置的除湿用节流阀5的入口部5a。接着,从该除湿用节流阀5送出的制冷剂通过设置于与出口部5b连接的正后部位的U字型分流管8,沿2个方向分流导向,将相应的制冷剂送入前侧热交换部17A。
上述前侧热交换部17A形成从上下方向的基本中间部,沿上下分成2个部分的流路结构。将从上述除湿用节流阀5分流而导向的制冷剂送入上下部的相应的流路中的风上游侧排Ka的热交换管P中。
在上述前侧热交换部17A中的上下部流路中,分别沿上下2个方向对制冷剂进行分流导向。在上部侧流路中,该制冷剂从风上游侧排Ka的上下端部,返回到风上游侧排Ka处,在设置于这里的U字型管Pb中汇合。同样在底部侧流路中,制冷剂从风上游侧排Ka的上下端部,返回到风下游侧排Kb处,在设置于在这里的U字型管Pb中汇合。
分别在前侧热交换部17A中的顶部侧流路和底部侧流路处汇合,并且从出口部7b,7b送出的制冷剂在规定部位汇合,送到上述四通切换阀2。
该室内热交换器17中的制冷剂流路结构的特征在于:制冷剂从后侧热交换部17B的制冷剂入口部7a送入,然后马上在2条流路中分流,接着汇合,送向除湿用节流阀5。另外,设置有下述所谓的2-4通路(two-four pass)(流路),该流路使制冷剂从该除湿用节流阀5送出,通过4条流路分流,流到出口部7b,7b。
4条流路的具体布置在于:在形成从除湿用节流阀5排出,送向前侧热交换部17A的顶部侧流路与底部侧流路的2排的并列流路方面,在相应的上下部侧流路处,形成沿上下分为2个部分的2个并列流路,其结果是,形成共计4个并排流路。
在象这样构成的空调机中,在制冷运转循环时,通过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气体通过四通切换阀2,送向室外热交换器3,产生冷凝而形成液体。该液态制冷剂通过电子自动膨胀阀4,实现隔热膨胀,送向室内热交换器17,象后面所描述的那样,实现蒸发。
在室内机主体11的内部,使室内吹风机19驱动,将室内空气从前部吸气口12a和顶部吸气口12b,吸入到主体11的内部,使其在室内热交换器17流通,与在热交换管P中流过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将经过热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送向吹风通路20,使其从排气口21,排向室内,实现制冷作用。
在除湿运转循环时,形成与制冷运转循环时完全相同的制冷剂流路。另外,除湿用节流阀5实现节流作用,由此,位于该节流阀5的上游侧的后侧热交换部17B实现制冷剂冷凝作用,位于下游侧的前侧热交换部17A实现制冷剂蒸发作用。
即,该除湿用节流阀5将后侧热交换部17B和前侧热交换部17A切换到冷凝器和蒸发器,获得再次供热除湿功能。去除室内的湿气,进行干燥处理。
在除湿运转循环时,形成与制冷运转和除湿运转完全相反的制冷剂流路。从压缩机1,通过四通切换阀2,送向室内热交换器17的制冷剂通过前侧热交换部17A的上下部侧流路而分流,分别形成并排流路,通过除湿用节流阀5,接着,将其送向后侧热交换部17B。
图7表示制冷运转循环时,供热运转循环时和除湿运转循环时的制冷剂温度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
下面仅仅对制冷运转循环时进行描述,在位于除湿用节流阀5的上游侧的后侧热交换部17B中,制冷剂在风上游侧排Ka的热交换管P中,以气液双相状态穿过,与热交换空气进行热交换,伴随该情况,温度降低。同样在制冷剂穿过后侧热交换部17B的风下游侧排Kb的相应管的期间,气液双相比例变化,另外,制冷剂温度降低。
在位于节流阀5的下游侧的前侧热交换部17A中,将制冷剂送向风上游侧排Ka的热交换管P中,但是同样在此时,制冷剂的气液双相比例连续地变化,另外,温度降低。如果将制冷剂送向前侧热交换部17A的风下游侧排Kb的相应管中,则制冷剂的气液双相比例变化,此外,温度降低。
虽然省略供暖运转,除湿运转循环时的特别具体的描述,但是,在前侧与后侧的相应的热交换部17A,17B中,具有图示那样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具有温度变化。
另外,在制冷运转循环时,伴随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制冷剂从液相,变为气相的情况,制冷剂流路结构从后侧热交换部17B的2排,变为前侧热交换部17A的4排,制冷剂的流通压力降低。
在供暖运转循环时,伴随在室内热交换器17中,制冷剂从气相,变为液相的情况,制冷剂流路结构从前侧热交换部17A的4排,变为后侧热交换部17B的2排。即,形成与制冷剂的密度相对应的制冷剂流路,流通阻力减小。
此外,在制冷运转循环时,由于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制冷剂流从风上游侧排Ka的热交换管P,移向风下游侧排Kb的热交换管P,故伴随从制冷剂压力较高的风上游侧排Ka,向其压力比上述压力低的风下游侧排Kb的流动,制冷剂温度顺利地降低。
同时,由于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7的热交换空气也实现热交换,温度降低,故可使热交换空气从风上游侧,到风下游侧的,与制冷剂的温度差较大,热交换作用有效地进行。
还有,在供暖时,由于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将制冷剂从风下游侧排Kb的热交换管P,送向风上游侧排Ka的热交换管P,故伴随将该制冷剂从压力较高的风下游侧排Kb,送向压力较低的风上游侧排Ka的过程,制冷剂的温度降低。
同时,由于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7的热交换空气也实现热交换,伴随该情况,温度上升,故可使热交换空气从风上游侧,到风下游侧的,与制冷剂的温度差较大,热交换作用有效地进行。
再有,在除湿运转循环时,制冷剂从除湿用节流阀5,以分流方式流过形成于前侧热交换部17A中的4条并列流路,在前侧热交换部17A的整体范围内,有效地实现冷却除湿作用。由此,同样在比如,大于6KW的大功率机种中,仍可充分地发挥再加热除湿功能。
图8为室内热交换器A和室内热交换器17之间的,制冷功率与压缩机转数比的特性图,在该室内热交换器A中,带在前面已描述的除湿阀B,制冷剂流路结构从1排,变为2排(1-2通路),在该室内热交换器17中,带有本发明的除湿用节流阀(除湿阀)5,制冷剂流路结构从2排,变为4排(2-4通路)。
如果对已有方案与本发明的方案进行比较,就相同的压缩机转数比来说,制冷剂功率具有1.3~1.6KW的差。即,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制冷剂流路方案,使制冷功率大幅度地增加。
图3为表示形成上述节流装置的除湿用节流阀5的轮廓的剖视图。
该除湿用节流阀5包括阀主体25;阀体26,该阀体26接纳于阀主体25的内部;电磁驱动机构27,该电磁驱动机构27沿上下驱动该阀体26;阀座28,该阀座28伴随上述阀体26的上下驱动,实现开闭。
另外,入口制冷剂管6a与阀主体25的侧面壁连接,该入口制冷剂管6a在制冷除湿运转循环时,将制冷剂送向阀主体25的内部,出口制冷剂管6b与阀主体25的底端部连接,该出口制冷剂管6b在制冷除湿运转循环时,将制冷剂从阀主体25,向外部送出。
在上述阀主体25的内部,形成下述主流路,该主流路将从入口制冷剂管6a,送入阀主体25的内部的制冷剂通过阀座28,送向上述出口制冷剂管6b。在上述阀座上,设置有缺口槽29,即使在象图示那样,阀体26处于将阀座28关闭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存在有上述的缺口槽29,故可确保某种程度的流量。
图4为表示上述除湿用节流阀5周围的管的结构的透视图。
在制冷除湿运转循环时,将制冷剂从在这里图中未示出的后侧热交换部17B,导向而送入到上述除湿用节流阀5的入口制冷剂管6a呈直线状,并且以水平姿势,与该除湿用节流阀5的侧面壁连接。
另一方面,从该除湿用节流阀5,导向而送出制冷剂的出口制冷剂管6b与该除湿用节流阀5的底端部连接,在向下伸出后,弯曲,沿水平方向延伸。该水平方向延伸部的端部与U字形分流管8的中间部连接。
与上述U字形分流管8的两端连接的出口制冷剂管6c,6c,与划分为在这里图中未示出的前侧热交换部17A的上下部的流路连通。另外,在与U字形分流管8的两端连接的出口制冷剂管6c,6c之间,夹设有上述入口制冷剂管6a的直线状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位。
象这样,在除湿用节流阀5周围的管结构中,在与U字形分流管8的两端连接的出口制冷剂管6c,6c之间,夹设有入口制冷剂管6a,由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7设置于室内机主体11的内部的状态,管结构的整体紧凑(downsizing),使室内机主体11的整体尺寸减小。
另外,与上述除湿用节流阀5连接的出口制冷剂管6c在从节流阀5导出后,马上从垂直方向,沿水平方向,基本呈L形弯曲,在该弯曲部位,对制冷剂施加离心力,然后,将制冷剂送向U字形分流管8。
即,可均匀地将制冷剂分流到与U字形分流管8的两端连接的出口制冷剂管6c中,与这些出口制冷剂管6c连接的前侧热交换部17A中的上下部制冷剂流路有效地实现分流作用。
图5为表示形成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7的后侧热交换部17B的制冷剂入口部7a,与其周边处的管结构的透视图,图6为以放大方式表示其一部分的透视图。
象上述那样,后侧热交换部17B由具有2排管流路的主热交换部17b1,和具有1排管流路的辅助热交换部17b2构成,制冷剂入口部7a设置于辅助热交换部17b2的U字形管Pa处。
与制冷剂入口部7a连接的入口制冷剂管6d沿辅助热交换器17b2的表面纵向延伸,在规定部位,呈U字形弯曲,然后,与辅助热交换部17b2的U字形管Pa连接。
该入口制冷剂管6d位于辅助热交换部17b2的风上游侧,在该辅助热交换部17b2之前,与热交换空气进行热交换。即,在制冷运转循环时,在作为该入口制冷剂管6d的程度的热交换后,可送入辅助热交换部17b2,热交换效率提高。
由于上述入口制冷管6d在与该辅助热交换部17b2连接的正前部位,呈L字形弯曲,在该弯曲部位,对制冷剂施加离心力,然后,将其送向U字形管Pa。上述U字型管Pa均匀地将制冷剂分流,从辅助热交换部17b2,朝向主热交换部17b1的制冷剂流路的分流作用是有效的。
另外,形成室内热交换器17的热交换管P的直径,与该热交换管P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17周围的制冷剂管6的直径是相互不同的。
当说明时,与后侧热交换部17B的制冷剂入口部7a连接的制冷剂管6d,将后侧热交换部17B和除湿用节流阀5的入口部5a连通的制冷剂管6a,与上述节流阀5的出口部5b连接的出口制冷剂管6b,6c和U字状分流管8,以及与前侧热交换部17A的出口部7b连接的制冷剂管6e的相应直径(φ)为8mm。
与此相对,与翅片P一起,形成室内热交换器17的前侧热交换部17A与后侧热交换部17B的热交换管P的相应直径(φ)为6.3mm。
即,由于室内热交换器17周围的连接用的制冷剂管6的直径大于热交换管P的直径,抑制制冷剂在连接用制冷剂管6与前后侧热交换器17A,17B的热交换管P之间的连接部流过时的压力的急剧变化,获得减小噪音的发生。
本发明的效果
象上面所描述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下述空调机,其中在相应的制冷剂运转、除湿运转、供暖运转中,均有效地实现制冷剂的流通作用和热交换的流通作用,即使对于大功率的机种,仍可充分地发挥再次供热除湿功能。

Claims (3)

1.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由室内机主体和室外机主体构成,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包括压缩机、四通切换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和室内热交换器,这些部件分散地设置于该室内机主体和室内机中,以形成可切换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的热泵式制冷循环的方式,通过制冷管而连通;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为由多个翅片和热交换管形成的翅管型,该多个翅片以规定间距而并排设置,该热交换管穿过这些翅片,形成在内部制冷剂流过的流路,热交换空气在上述翅片之间流通;
另外,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由前侧热交换部和后侧热交换部形成,从侧面看,其呈倒V字形,该前侧热交换部以与室内机主体的前面部相对设置,该后侧热交换部以与室内机主体的顶面部相对设置;
在将上述前侧热交换部和上述后侧热交换部连通的制冷剂流路的中途部,设置有节流装置,该节流装置在前侧热交换部,使制冷剂冷凝,在后侧热交换部,使制冷剂蒸发,以进行除湿运转循环;
在制冷除湿运转循环中,后侧热交换部位于上述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路的上游侧,前侧热交换部位于该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路的下游侧;
上述后侧热交换部形成下述流路结构,其中,在热交换空气流的上游侧,设置有制冷剂入口部,从该制冷剂入口部,制冷剂沿前后2个方向实现分流导向,将相应分流的制冷剂送到热交换空气流的风下游侧,然后汇合,送入上述节流装置;
并且形成下述流路结构,其中,使从上述节流装置送出的制冷剂沿2个方向分流导向,将其送向上述前侧热交换部;
在上述前侧热交换部,设置有从上下方向的基本中间部,沿上下划分为2个部分的并列的制冷剂流路;
在上下相应的流路的热交换空气流的风上游侧,连接有将送入从上述节流装置分流而导向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管;
在上下各流路中,设置有并排流路,该并排流路沿上下2个方向分支,在热交换空气流的风下游侧汇合后而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节流装置是除湿用节流阀,其包括主流路,该主流路在制冷运转循环时打开,在除湿运转循环时关闭;和节流流路,该节流流路在除湿运转循环时,使制冷剂流通,确保规定的节流量;
在制冷除湿运转循环时,将制冷剂导向而送入上述除湿用节流阀的制冷剂管为直线状,并且基本按照水平姿势与该除湿用节流阀侧壁连接;
从上述除湿用节流阀,导向而送出制冷剂的制冷剂管,与该除湿用节流阀的底端部连接,在向下伸出后,沿水平方向弯曲,另外其水平端部与U字形分流管的基本中间部连接,在该U字形分流管的两端,连接有制冷剂管;
在与该U字形分流管的两端连接的制冷剂管之间,插入有将制冷剂导向而送入上述除湿用节流阀的制冷剂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后侧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入口部连接的制冷剂管,将后侧热交换部的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的制冷剂管,具有将节流装置的出口与前侧热交换部的入口连通的U字形分流管的制冷剂管,以及与前侧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部连接的制冷剂管,其直径,大于构成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的直径。
CN 03106785 2002-02-28 2003-02-28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95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54992A JP2003254555A (ja) 2002-02-28 2002-02-28 空気調和機
JP054992/2002 2002-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1203A true CN1441203A (zh) 2003-09-10
CN1209591C CN1209591C (zh) 2005-07-06

Family

ID=2778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1067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9591C (zh) 2002-02-28 2003-02-28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3254555A (zh)
CN (1) CN1209591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3127C (zh) * 2004-10-21 2007-12-05 海尔集团公司 高效空调器
EP1686323A3 (en) * 2005-01-31 2010-10-13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exchanger of air conditioner
CN104791910A (zh) * 2015-04-03 2015-07-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和用于制冷设备的换热器组件
CN110234934A (zh) * 2017-01-20 2019-09-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室内单元
CN111023312A (zh) * 2019-12-11 2020-04-1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2997B2 (ja) * 2004-10-13 2008-12-24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浴室暖房機
JP4093227B2 (ja) * 2004-11-16 2008-06-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9133624A (ja) * 2005-03-14 2009-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JP2007232266A (ja) * 2006-02-28 2007-09-1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ES2324365T3 (es) 2005-10-11 2009-08-05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Aparato de aire acondicionado.
JP2007132646A (ja) * 2005-10-11 2007-05-31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4857776B2 (ja) * 2006-01-18 2012-01-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4700513B2 (ja) * 2006-02-13 2011-06-1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8121997A (ja) * 2006-11-13 2008-05-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4628380B2 (ja) * 2007-02-14 2011-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257741A (ja) * 2008-03-25 2009-11-05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13185790A (ja) * 2012-03-09 2013-09-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4040985A (ja) * 2012-08-23 2014-03-0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熱交換器
JP5803898B2 (ja) * 2012-12-27 2015-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811134B2 (ja) * 2013-04-30 2015-11-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5021676A (ja) * 2013-07-19 2015-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熱交換器、室内機、室外熱交換器、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086057B2 (ja) * 2013-11-29 2017-03-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熱交換器
JP6639865B2 (ja) * 2015-10-30 2020-02-0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6404439B (zh) * 2016-09-08 2019-03-01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宽能力空调生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9099524B (zh) * 2018-09-28 2024-02-02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电子膨胀阀组件安装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3127C (zh) * 2004-10-21 2007-12-05 海尔集团公司 高效空调器
EP1686323A3 (en) * 2005-01-31 2010-10-13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exchanger of air conditioner
CN104791910A (zh) * 2015-04-03 2015-07-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和用于制冷设备的换热器组件
CN110234934A (zh) * 2017-01-20 2019-09-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室内单元
CN111023312A (zh) * 2019-12-11 2020-04-1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1023312B (zh) * 2019-12-11 2021-07-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254555A (ja) 2003-09-10
CN1209591C (zh) 2005-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9591C (zh) 空调机
CN102639954B (zh) 热交换器及包括该热交换器的室内机
CN1239847C (zh) 空调装置
CN1255652C (zh) 多型空调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165713C (zh) 空调机室内机组
CN1637352A (zh) 复合制冷采暖系统
CN1821680A (zh) 具有喷射器的蒸汽压缩循环
CN1862132A (zh) 等温除湿空调器
CN1993587A (zh) 一拖多型空调装置
CN1825031A (zh) 冷暖气可同时运转的利用地热的冷暖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0972294Y (zh) 增加有防霜换热管的风源热泵
CN2795264Y (zh) 具高效烘干功能的洗衣机
CN1811305A (zh) 用于改善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及以其装备的空气调节器
CN1233968C (zh) 冷冻机的冷凝系统
CN1114073C (zh) 空调机的风向控制方法
CN1098445C (zh) 冷柜机房的配置
CN1690595A (zh) 热泵及热泵的压缩机排出压力控制装置
JP200615333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98442C (zh) 气冷吸收式空调机
CN1212492C (zh) 具换气功能的空调器
CN1837690A (zh) 发动机驱动式空气调节机
CN1550727A (zh) 空调机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1144989C (zh) 热泵制冷循环的冷却剂分配器
CN1746577A (zh) 自干式电梯空调器
CN1693776A (zh) 具有定温除湿功能的空调及其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