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1305A - 用于改善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及以其装备的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改善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及以其装备的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1305A
CN1811305A CNA2006100027654A CN200610002765A CN1811305A CN 1811305 A CN1811305 A CN 1811305A CN A2006100027654 A CNA2006100027654 A CN A2006100027654A CN 200610002765 A CN200610002765 A CN 200610002765A CN 1811305 A CN1811305 A CN 1811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outer cover
cold
produc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27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栋洙
金铉宗
陈深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11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13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8/00Hair-hold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8/36Hair straps; Hair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8/00Hair-hold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8/002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8/00Hair-hold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8/004Hair-hold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corative arrangements or form
    • A45D8/006Interchangeable ornaments attached to hair hold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为此制冷剂不会偏流到特定的热交换线路,而是在所有的热交换线路内均匀地流动。该热交换器包括:外罩(51),其具有进气口(51a)、(51b)、(51c)和出气口(51d);以及多个热交换线路(52、53),各个线路在外罩(51)内形成蛇状,使制冷剂流动并转换流动方向,其中该多个热交换线路(52、53)的各个线路在经进气口引入的空气的流入方向的前后交叉设置。根据本发明,各个热交换线路(52、53)具有基本相同的直径和长度,同时在经进气口(51a、51b、51c)流入外罩(51)的空气中,最初接触各个热交换线路(52、53)的空气量基本相同,且流经各热交换线路(52、53)的制冷剂的热交换量基本相同。

Description

用于改善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及以其装备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器,特别涉及一种用在空气调节器上的热交换器,用于防止制冷剂过度聚集于特定的热交换管道。
背景技术
通常,空气调节器指的是用于冷却室内空气的冷却器和用于加热室内空气的加热器。最近,空气调节器已发展到一种复合型(multi-type)空气调节器,其可以同时进行冷却和加热,能够以同样的操作模式冷却或加热所有房间,以保持房间环境更为舒适而不受外界气温或环境的影响。
图1为现有技术的复合型空气调节器的代表性示意图。图1中所示的空气调节器主要包括安装于室外的室外机(outdoor unit)10,和安装于室内的室内热交换器20。该室外机10进一步包括:压缩机11,用于将制冷剂压缩至高压和高温;室外热交换器12,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风机装置13,用于强制地吹动室外热交换器12周围的空气,以促使室外热交换器12进行热交换;以及膨胀装置14,用于对制冷剂进行绝热膨胀。
此外,室内热交换器20包括: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21,22,有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以及室内风机装置23,用于强制地吹动室内热交换器20周围的空气。同时,制冷剂循环(制冷剂循环回路)的构成形式为: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2-膨胀装置14-室内热交换器20。
在根据现有技术描述的空气调节器中,室外热交换器12在冷却操作中起到冷凝装置的作用,而室内热交换器20起到蒸发装置的作用,制冷剂按实线箭头所指的方向运行以形成冷却循环。
在冷却循环中由压缩机11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12,而室外热交换器12中的制冷剂将热量释放至室外空气中,冷凝为中等温度并处于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如此被冷凝的该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装置14后转换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并通过第一制冷剂管31向室内热交换器20传送。
传送到第一制冷剂管31的制冷剂在第一和第二分支管33,34处分开,流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21,22,并吸取室内空气的热量,对室内进行冷却。已通过第一热交换线路21同时进行冷却操作的制冷剂经第三分支管35排出,和已通过第二热交换管道22并经第四分支管36排出的制冷剂在第二制冷剂管32处汇聚,并流往压缩机11。
同时,在空气调节器中,室外热交换器10在加热操作中起到蒸发装置的作用,而室内热交换器20则起到冷凝装置的作用,其中制冷剂沿图1中所示的箭头循环流动以形成加热循环回路。
加热循环中的制冷剂经压缩机11压缩后经第二制冷剂管32流往室内热交换器20。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0的制冷剂通过第三和第四分支管35,36被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21,22分开,并向室内空气排放热量,从而对室内进行加热。
已经结束加热过程的制冷剂汇聚于第一制冷剂管31、流进膨胀装置14。制冷剂在膨胀装置14中转换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该液态制冷剂顺次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2,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之后返回到压缩机11。
图2所示为在空气调节器的冷却与加热操作期间,室内热交换器20内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过程。
根据图2,室内热交换器20上前置有进气口20a,20b,20c用以吸入空气,各个进口都置于适当的位置。室内热交换器20还在其下部适当位置设置有排气口20d,用以排出由室内风机装置23强制吹出的空气,空气经进气口20a,20b,20c沿i1、i2、i3方向进入,并沿‘o’方向排出。
在如实线箭头所指示的冷却操作过程中,经由第一分支管33分支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流入第一热交换线路21,以及经由第二分支管34分支的制冷剂流入第二热交换线路22。
第一热交换线路21由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0上部的第一到第十四管21a,21b,21c,21d,21e,21f,21g,21h,21i,21j,21k,21l,21m,21n组成,第二热交换线路由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0下部的第一到第十四管22a,22b,22c,22d,22e,22f,22g,22h,22i,22j,22k,22l,22m,22n组成。
但对于上述通过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21,22的制冷剂流,如果引入室内热交换器20的空气相对其流入方向在数量上有显著的差异,则会发生通过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21,22的热交换量的差异。结果,如果制冷剂热交换量随热交换线路不同而出现差异,则由于制冷剂相差的变化,必然会发生制冷剂流量集中于特定的热交换线路的现象。
换言之,在冷却操作过程中,由于活跃的热交换及汽化,制冷剂以低流量在室内热交换器20上部的第二热交换线路22中循环流动。同时,由于迟缓的热交换及汽化,制冷剂以高流量在室内热交换器20下部的第一热交换线路21内循环流动。尤其是,设置于第一热交换线路21下端(A)的第五到第八管(21e到21h)几乎不能接触到空气,所以制冷剂在该末端(A)表现出低干燥度的异常流动。
同时,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沿着图2中所指示的箭头方向,通过第三和第四分支管35,36分开并流到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21,22。第二热交换线路22中的制冷剂由于热交换及冷凝的顺畅而具有较高的流量,而第一热交换线路21中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则由于热交换及冷凝较差,故流量较低。尤其,接触空气较少的第五到第八热交换管21e到21h出现高干燥度的异常流动。
如上所述,如果因流入方向不同而出现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0的空气量不同的情况,不论进行的是冷却操作或是加热操作,传统的空气调节器内会发生制冷剂流量聚集于特定的热交换线路的现象。所述制冷剂的汇流自然会引起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降低,并成为影响空气调节器整体性能的直接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公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通过将制冷剂分流入多个热交换线路而进行,该热交换器进一步具备防止制冷剂过度聚集于特定的热交换线路的配置,使制冷剂均匀地流入所有的热交换线路。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其具有改良结构的热交换器,通过令制冷剂均匀地在所有的热交换线路内流动,从而能够提高加热和冷却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外罩,其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各设置于外罩内并从制冷剂管分支出的多个热交换线路,经制冷剂管流出的制冷剂分流入该多个热交换线路,并沿着其各自的内部而转换流动方向,其中该多个热交换线路的各个线路在经进气口而引入的空气的流入方向的前后交叉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与压缩机相连接的室外热交换器,允许制冷剂在其内流动并用于使制冷剂和外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膨胀装置,其与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用于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其通过制冷剂管与膨胀装置和压缩机连接,用于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并用于使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的室内热交换器包括:外罩,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用于引入和排出室内空气;以及多个热交换线路,分别设置于外罩内,通过制冷剂管分流的制冷剂流入热交换线路且所述制冷剂在热交换线路中沿着其内部转换方向而流动,其中该多个热交换线路的各个线路在经进气口而引入的空气的流入方向的前后交叉配置。
各个热交换线路基本具有相同的直径和长度,且在通过进气口流入外罩的空气中,各个热交换线路最初接触到的空气量基本相同,并且通过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的热交换量也基本相同。
优选地,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入口相邻近,以便能聚合于外罩内部的一侧,且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出口也相邻近,以便能聚合于外罩内部的一侧。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包括:热传送部件,其与各个热交换线路结合,用以增加各个热交换线路的热交换面积;外罩,其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以及多个热交换线路,经制冷剂管分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该热交换线路且所述制冷剂在该热交换线路内沿着它们的内部转换流动方向,其中该多个热交换线路的各个线路在经进气口而引入的空气的流入方向的前后交叉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沿着各个分支热交换线路流动的经热交换的制冷剂在所有的热交换线路都有相同的流量,所以可防止制冷剂过度聚集于特定的热交换线路,并可以均匀地流入所有的热交换线路。
附图说明
本发明这些和/或其他的方面及优点通过后文的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更为清晰并更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为传统的冷却和加热空气调节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的代表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和5b分别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运行效果图;以及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的代表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a和5b分别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运行效果图。
参考图3,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用作分别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外罩51,其具有进气口51a,51b,51c和出气口51d;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制冷剂在其内流动并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风机装置54,用于强制地将外罩51内的空气经出气口51d吹到外罩51之外。
第一热交换线路52设置有第一到第十四管52a,52b,52c,52d,52e,52f,52g,52h,52i,52j,52k,52l,52m,52n,各个管与通过进气口51a,51b,51c流入的空气近似垂直,且所有管成蛇状连接。相邻管之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相反。作为第一热交换线路52入口的第一管52a与第一分支管63相连接,作为第一热交换线路52出口的第十四管52n与第三分支管65相连接。
第二热交换线路53在结构上与第一热交换线路52对应的组成元件,与第一热交换线路52中的相应元件具有相同的直径和长度。第二热交换线路53也设置有第一到第十四管53a,53b,53c,53d,53e,53f,53g,53h,53i,53j,53k,53l,53m,53n,各个管与通过进气口51a,51b,51c流入的空气近似垂直,且所有管成蛇状连接。作为第二热交换线路53入口的第一管53a与第二分支管64相连接,作为其出口的第十四管53n与第四分支管66相连接。
再参考图3,第一热交换线路52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3在进气口51a,51b,51c的前后相互交叉排列。
换言之,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设置方式为,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管52c,52d,52g,52h,52j,52k,52l设置在位于第二热交换线路53前面的外罩51的前方。其余的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九、第十三和第十四管52a,52b,52e,52f,52i,52m,52n设置在位于第二热交换线路53之后的外罩51的后方。
此外,第二热交换线路53的设置方式为,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九、第十、第十三和第十四管53a,53b,53e,53f,53i,53j,53m,53n设置在位于外罩51后面的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前方,其余的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十一和第十二管53c,53d,53g,53h,53k,53l设置在位于外罩51后面的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后方。
制冷剂可进行流入和流出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的各第一管52a,53a相邻设置于外罩51前部下端的一侧,同时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的分别作为制冷剂另一入口和出口的第十四管52n,53n相邻设置于外罩51后部上端的一侧。
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的其内流有制冷剂的各个管与热传送部件55连接,用于增加空气接触面积,以使制冷剂的热交换能活跃地进行。
下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的操作和效果将通过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装置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41;与压缩机41连接的室外热交换器42,以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并用于使制冷剂和外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与室外热交换器42连接的膨胀装置43,以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50,其通过第一和第二制冷剂管61,62与膨胀装置43和压缩机41连接,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并用于使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当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器进行冷却操作时,制冷剂沿着实线箭头方向流动。冷却循环中的制冷剂先在压缩机41内被压缩至高温高压,并被冷凝成中等温度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上述经冷凝的制冷剂通过膨胀装置43后转化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并经第一制冷剂管61流向室内热交换器50。沿着第一制冷剂管61流动的制冷剂被与第一制冷剂管61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分支管63,64分流进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并保持流动。
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制冷剂管61传送的制冷剂在第一热交换线路52内从第一管52a到第十四管52n中曲折前行,并在室内风机装置54的驱动下和经进气口51a,51b,51c流入外罩51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当制冷剂沿着最初与邻近进气口51a,51b,51c的空气接触的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管52c,52d,52g,52h,52j,52k,52l流动时,热交换进行得较活跃。但当制冷剂经过设置于第二热交换线路53之后的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九、第十三和第十四管52a,52b,52e,52f,52i,52m,52n时,热交换的进行就没有那么活跃了。已经通过第一热交换线路52最后一根管即第十四52n的制冷剂流入第三分支管65。
此外,被传输到第二制冷剂管64的制冷剂在第二热交换线路53内从第一管53a到第十四管53n中曲折前行,与流入外罩51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制冷剂沿着第二热交换线路53流动时,在邻近进气口51a,51b,51c的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九、第十、第十三和第十四管53a,53b,53e,53f,53i,53j,53m,53n处进行的热交换较活跃,而当制冷剂经过设置于第一热交换线路52后的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十一和第十二管53c,53d,53g,53h,53k,53l时,热交换变得有些迟缓。已通过第二热交换线路53最后一根管即第十四管53n的制冷剂经第四分支管66滑出。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的各个管在进气口方向的前后交叉设置,所以在经进气口51a,51b,51c流入i1、i2、i3方向的空气中,最初接触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空气量和最初接触第二热交换线路53的空气量几乎相同。
虽然进入的空气是最初接触第一热交换线路52中的七根管,同时进入的空气也是最初接触第二热交换线路53中的八根管,但它们在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的热交换量基本一样多,因为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管52j,52k,52l设置于靠近进气口51a处,该进气口51a在外罩51上方,流入的空气量较大。
结果是,通过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的制冷剂的汽化程度和干燥度相同,并且从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第十四管52n排出到第三分支管65的制冷剂的量和从第二热交换线路53的第十四管道53n排出到第四分支管66的制冷剂的量相同。
参考图4,排入第三和第四分支管65,66的制冷剂在第二制冷剂管62处汇合,并流回压缩机41,同时经热交换的空气在室内风机装置54的驱动下经出气口51d沿‘0’方向排出。
同时,当本发明的设有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进行加热操作时,制冷剂沿着如图4中所示的虚线箭头流动。
从压缩机4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沿着第二制冷剂管62流向室内热交换器50。沿着第二制冷剂管62流动的制冷剂经第三和第四分支管65,66分流,从而流向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如图3所示。
流向第三分支管65的制冷剂流入第十四管52n,沿着各个管曲折前行,同时与流入外罩51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流向第四分支管66的制冷剂流入第十四管53n,流经各个管后流到第一管53a,同时通过流入外罩51的空气进行排热。
如同在冷却操作中那样,在经进气口51a,51b,51c流入外罩51的空气中,最初接触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空气量与和最初接触第二热交换线路53的空气量相同,由此制冷剂在各个热交换线路52,53的热交换量相同。
结果,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2,53中流动的制冷剂数量相同,状态也相同,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流动,即由于某些热交换线路排出的热量过多导致制冷剂过分冷却,并且由于某些热交换线路的热交换不充分导致制冷剂表现出高干燥度。
经制冷剂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空气在室内风机装置54的驱动下经出气口51d排出外罩51。此外,已对室内空气进行过加热并从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第一管52a中滑出的制冷剂以及已从第二热交换线路53的第一管53a中滑出的制冷剂汇合于第一制冷剂管61,然后流向室外机40。制冷剂在膨胀装置43内转换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流向室外热交换器42,同时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42内被汽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并流回压缩机41。
如前所述,由于通过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的相变度相同,所以制冷剂不会偏流到特定的热交换线路,而是在各个热交换线路中以均匀的液体流量流动。因此,热交换性能提高,增加了空气调节器整体的效率。有关该操作效果的实验数据表示在图5a和5b中。
参考图5a,其表示如果在冷却操作中,使用传统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性能系数(COP)为3.03,则在同等条件下使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COP增加到3.06,同时压缩机的耗电量也从1,210KW降到1,209KW。
此外,在加热操作中,使用传统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COP为3.37,同时其压缩机的耗电量为1,030W,而在同等条件下使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时,COP增加到3.42同时压缩机的耗电量降为1,026W,可见空气调节器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图6为设置有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的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也用作如上所述优选实施例中的室内热交换器。
第一热交换线路52′和第二热交换线路53′设置为在进气口方向的前后彼此交叉排列。
仅有的区别在于,从与膨胀装置43′连接的第一制冷剂管61′分支出的第一分支管63′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第十四管52n′相连接,从第一制冷剂管61′分支出的第二分支管64′与第十四管53n′相连接,该第十四管53n′为第二热交换线路53′的远端(distal end),第一热交换线路52′的第一管52a′与从第二制冷剂管62′分支出的第三分支管65′相连接,第二热交换线路53′的第一管53a′与第四分支管66′相连接。由于该实施例的结构、操作和效果与先前提到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相同,所以在此省略有关这些的详细描述。
同时,虽然在本发明中,对所谓的具有两个热交换线路的二分支室内热交换器做出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可以应用于各种使用多个热交换线路的热交换器,而不论是室内热交换器还是室外热交换器。
根据前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热交换器内经分支形成的热交换线路在进气口方向的前后交叉排列,因而在各个热交换线路内的制冷剂和空气间的热交换量相同,制冷剂不会偏流到特定的热交换线路,而是均匀地在所有的热交换线路内流动。因此,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得到提高。
此外,由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提高,所以设置有改良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冷却和加热效率可以同时得到提高。
显然,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与范围的前提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与变化。因此,假如这些修改与变化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内,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
外罩,其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以及
各自设置于外罩内并从制冷剂管分支出至少一个的多个热交换线路,制冷剂流入该多个热交换线路,并且制冷剂在该多个热交换线路内沿着其各自的内部而转换流动方向,其中该多个热交换线路的各个线路在经进气口而引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前后交叉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各个热交换线路具有基本相同的直径和长度,并且在经进气口流入外罩的空气中,最初接触各个热交换线路的空气量基本相同,且通过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进行的热交换量基本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入口相邻近,以便在外罩内部的一侧汇合,并且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出口也相邻近,以便在外罩内部的另一侧汇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与各个热交换线路相连接的热传送部件,用于增加各个热交换线路的热交换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风机装置,设置于外罩内,用于强制地将外罩内经热交换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外罩。
6、一种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包括:
外罩,其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以及
从单个制冷剂管分支出的第一热交换线路,设置于外罩内,并且制冷剂在该第一热交换线路内沿着其内部而转换流动方向;
从单个制冷剂管分支出的第二热交换线路,设置于外罩内,并且制冷剂在该第二热交换线路内沿着其内部而转换流动方向,其中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各个线路在经进气口引入的空气的流入方向的前后交叉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具有基本相同的直径和长度,并且在经进气口流入外罩的空气中,最初接触第一热交换线路的空气量和最初接触第二热交换线路的空气量基本相同,以及通过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所进行的热交换量基本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各个制冷剂入口相邻近,以便在外罩内部的一侧汇合,并且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各个制冷剂出口也相邻近,以便在外罩内部的另一侧汇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与各个热交换线路相连接的热传送部件,用于增加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热交换面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风机装置,设置于外罩内,用于强制地将外罩内经热交换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外罩。
11、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
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
室外热交换器,其与压缩机相连接,以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及用于制冷剂和外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膨胀装置,其与室外热交换器连接,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以及
室内热交换器,其通过制冷剂管与膨胀装置和压缩机相连接,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并用于在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该室内热交换器包括:
外罩,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用于引入和排出室内空气;以及
各自设置于外罩内,从该制冷剂管分支出的多个热交换线路,制冷剂流入该多个交换线路,且制冷剂在该多个热交换线路内沿着其内部转换流动方向而流动,并且其中该多个热交换线路的各个线路在经进气口而引入的空气的流入方向的前后交叉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各个热交换线路具有基本相同的直径和长度,并且在经进气口流入外罩的空气中,最初接触各个热交换线路的空气量基本相同,以及通过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所进行的热交换量基本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入口相邻近,以便在外罩内部的一侧汇合,并且各个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出口也相邻近,以便在外罩内部的另一侧汇合。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热传送部件,与各个热交换线路相连接,用于增加各个热交换线路的热交换面积。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包括风机装置,设置于外罩内,用于强制地将外罩内经热交换的空气经出气口排出外罩。
16、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
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
室外热交换器,其与压缩机相连接,以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并用于使制冷剂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膨胀装置,其与室外热交换器连接,以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以及
室内热交换器,其通过制冷剂管与膨胀装置和压缩机连接,以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并用于使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该室内热交换器包括:
外罩,其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以及
设置于外罩内并从制冷剂管分支出的第一热交换线路,制冷剂在该第一热交换线路内沿着其内部而转换流动方向;
设置于外罩内并从单个制冷剂管分支出的第二热交换线路,制冷剂在该第二热交换线路内沿着其内部而转换流动方向,且其中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各个线路在经进气口引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前后交叉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具有基本相同的直径和长度,并且在经进气口流入外罩的空气中,最初接触第一热交换线路的空气量和最初接触第二热交换线路的空气量基本相同,以及通过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制冷剂进行的热交换量基本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各个制冷剂入口相邻近,以便在外罩内部的一侧汇合,并且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各个制冷剂出口也相邻近,以便在外罩内部的另一侧汇合。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热传送部件,与各个热交换线路相连接,用于增加第一和第二热交换线路的热交换面积。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包括风机装置,设置于外罩内,用于强制地将外罩内经热交换的空气经出气口排出外罩。
CNA2006100027654A 2005-01-28 2006-01-25 用于改善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及以其装备的空气调节器 Pending CN18113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08074A KR20060087173A (ko) 2005-01-28 2005-01-28 공기조화장치용 열교환기
KR1020050008074 2005-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1305A true CN1811305A (zh) 2006-08-02

Family

ID=3629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027654A Pending CN1811305A (zh) 2005-01-28 2006-01-25 用于改善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及以其装备的空气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68982A1 (zh)
EP (1) EP1696187A3 (zh)
JP (1) JP2006207998A (zh)
KR (1) KR20060087173A (zh)
CN (1) CN18113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5171A1 (zh) * 2015-04-03 2016-10-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和用于制冷设备的换热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4025B1 (ko) * 2007-04-04 2008-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5447569B2 (ja) * 2012-03-26 2014-03-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5772787B2 (ja) * 2012-10-31 2015-09-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熱交換器
JP5837235B2 (ja) * 2012-12-12 2015-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US20160187075A1 (en) * 2014-12-29 2016-06-30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units
EP3655718A4 (en) 2017-07-17 2021-03-17 Alexander Poltorak SYSTEM AND PROCESS FOR MULTI-FRACTAL HEAT SINK
CN108825839A (zh) * 2018-05-24 2018-11-16 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四管制风机盘管预制阀组
CN113007923B (zh) * 2021-03-12 2022-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58643A (en) * 1927-07-05 1930-05-13 Baetz Henry Air heater
US2669099A (en) * 1950-12-29 1954-02-16 Kramer Trenton Co Evaporator construction for heat exchange systems
US4825664A (en) * 1988-03-21 1989-05-02 Kool-Fire Limited High efficiency heat exchanger
JPH02144327A (ja) * 1988-11-22 1990-06-04 Sumikura Ind Co Ltd 段積装置
JPH04359798A (ja) 1991-06-04 1992-12-14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979926B2 (ja) 1993-10-18 1999-1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JP3594333B2 (ja) * 1994-05-30 2004-11-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H0835740A (ja) * 1994-07-22 1996-02-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交換器
US5613554A (en) * 1995-06-23 1997-03-25 Heatcraft Inc. A-coil heat exchanger
DE19540297C2 (de) * 1995-10-28 1997-09-04 Loh Kg Rittal Werk Luft-Wasser-Wärmetauscher für einen Schaltschrank
DE19634450A1 (de) * 1996-08-26 1998-03-05 Basf Ag Vorrichtung zur kontinuierlichen Durchführung chemischer Reaktionen
JPH1096525A (ja) * 1996-09-20 1998-04-1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US6142220A (en) * 1996-10-02 2000-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nned heat exchanger
KR100261476B1 (ko) * 1998-03-06 2000-07-01 윤종용 분리형 공기 조화기의 증발기
JP2000081255A (ja) * 1998-09-07 2000-03-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交換器
US6543698B1 (en) * 2000-04-10 2003-04-08 Heat-N-Glo Fireplace Products, Inc. Fireplace make-up air heat exchange system
KR20030058079A (ko) * 2001-12-29 2003-07-07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열교환기의 조립방법
JP4092919B2 (ja) 2002-01-25 2008-05-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US6991025B2 (en) * 2004-03-17 2006-01-31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Cross-over rib pair for heat exchanger
JP4734915B2 (ja) * 2004-12-24 2011-07-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5171A1 (zh) * 2015-04-03 2016-10-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和用于制冷设备的换热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68982A1 (en) 2006-08-03
JP2006207998A (ja) 2006-08-10
KR20060087173A (ko) 2006-08-02
EP1696187A2 (en) 2006-08-30
EP1696187A3 (en) 2008-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1305A (zh) 用于改善热效率的热交换器及以其装备的空气调节器
CN1255652C (zh) 多型空调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165713C (zh) 空调机室内机组
CN1209591C (zh) 空调机
CN1129753C (zh) 吸收式热泵及干燥剂辅助空调设备
CN1153931C (zh) 空调系统
CN1120332C (zh) 空调系统
CN100580332C (zh) 一种空调蒸发器及其制冷剂分流方式
CN101846368B (zh) 一种热泵驱动和蒸发冷却结合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01846367B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内冷型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862132A (zh) 等温除湿空调器
CN1451089A (zh) 空调装置
CN101846369B (zh) 一种热回收型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896616A (zh) 热泵驱动的以吸湿溶液为循环工质的新风处理机组
CN1330756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967061A (zh) 空气调和机
US7673468B2 (en) High efficiency evaporatively cooled condenser
CN107044704A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8139088A (zh) 空调
CN102721133A (zh) 自冷式固体干燥剂降温除湿空调系统
JP2004347135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105864921B (zh) 一种再生预冷式溶液除湿空调系统
CN104654479A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多级溶液除湿新风处理机组
CN104566734A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内冷型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117249C (zh) 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