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0329A - 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30329A CN1430329A CN02160566A CN02160566A CN1430329A CN 1430329 A CN1430329 A CN 1430329A CN 02160566 A CN02160566 A CN 02160566A CN 02160566 A CN02160566 A CN 02160566A CN 1430329 A CN1430329 A CN 14303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orresponding actions
- energising
- phase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20—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 H02P6/22—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in a selected direction of ro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form of the supplied voltage or current
- H02P2209/07—Trapezoidal wave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无刷电动机具有形成流向3相绕组的电流路径的第1及第2功率晶体管,以便对转子进行旋转驱动。位置检测器与转子的旋转相应动作,产生位置信号。通电动作块与位置信号相应动作,控制第1及第2功率晶体管的通电动作。通电动作块包含由初始位置设定器,相位改变器及相位修正器构成的起动动作器。初始位置设定器根据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的位置信号电平,设定供给3相绕组的最初的通电相位。相位改变器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改变供给3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相位修正器与位置信号的上升沿及下降沿的发生相应动作,修正供给3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结果,减少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电动机能够使用1个位置传感器的1个位置信号,稳定地使转子起动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及包含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OA装置及AV装置驱动用电动机,广泛采用通过多个晶体管利用电子方式切换电流路径的电动机。光盘装置(DVD装置及CD装置等)及磁盘装置(HDD及FDD装置等)等盘片装置是包含这种电动机而构成的。作为这样的以往电动机的一个例子,有美国专利第5982118号说明书第1栏第16行~第31行及第34图所示的用PNP型功率晶体管及NPN型功率晶体管切换流向绕组的电流路径的电动机。
图35所示为以往的电动机,下面说明其动作情况。转子2011具有由用磁体形成的励磁部分,位置检测器2041用3个位置检测元件检测转子2011的励磁部分的磁场。即与转子2011的旋转相应运动的三个位置检测元件的3相输出信号相应动作、位置检测器2041产生两组3相电压信号KP1、KP2、KP3及Kp4、Kp5、Kp6。第1分配器2042生成与电压信号KP1、KP2、KP3相应动作的3相下侧信号MP1、MP2、MP3,控制下侧的NPN型功率晶体管2021、2022、2023的通电。第2分配器2043生成与电压信号Kp4、Kp5、Kp6相应动作的3相上侧信号Mp4、Mp5、Mp6,控制上侧PNP型功率晶体管2025、2026、2027的通电。通过这样,对绕组2012、2013、2014供给3相驱动电压。
在图35所示的以往构成中,位置检测器2041由于包含检测转子2011旋转位置的3个位置检测元件,因此安装位置检测元件的空间及布线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成本上升。所以,在美国专利第5473232号说明书的第2栏第54行~第3栏第45行及第1图,给出完全没有位置检测元件、而是检测绕组产生的反电势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的构成。但是,在完全没有位置检测元件的电动机中,在电动机的转速较低时,由于不能产生足够的反电势,因此在低速下难以进行电动机驱动及速度控制。特别是在根据检测出反电势的脉冲信号进行速度控制时,反电势的检测脉冲信号在时间上的摆动大,使转速的摆动大。
另外,在美国专利第5729102号说明书的第5栏第30行~第12栏第41行及第1图,给出根据1个位置检测元件的输出求出推定电角度、并与推定电角度相应动作而对绕组供给正弦电力的电动机的构成。但是,对于1个位置检测元件的电动机,由于转子停止状态下的位置信息不足,因此,1个位置检测元件的电动机其起动及加速并不稳定。所以,转子的起动及加速不能平稳进行。因此导致起动失败。另外,根据美国专利第5729102号说明书的构成,很难以细分的间距求出推定电角度。特别是在高速旋转时,推定电角度的误差大,很难实现高精度的旋转驱动。
在重放DVD-ROM/CD-ROM/CD盘片的盘片装置中,要求在从10000rpm的高速重放至200rpm的CD重放的很宽速度范围内进行旋转动作,希望在这些转速下,使其稳定旋转驱动。在DVD-RAM/RW装置等可擦写的盘片装置中,由于对高密度盘片进行信息记录及重放,因此在对盘片进行记录及重放时,必须使盘片高精度旋转。在这些盘片装置中,必须使盘片迅速而且平稳地起动加速,在短时间内进行信息重放。另外,不仅是光盘装置,在HDD及FDD等磁盘装置中,也希望以低成本的情况下,在包括盘片起动加速的所有动作中,稳定地旋转驱动盘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别解决或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本发明构成的电动机具备
安装产生励磁磁通的励磁部分的转子、
Q相(这里Q为3以上的整数)绕组、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的电压供给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1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另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2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
与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而实际上得到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手段的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通电动作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构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实际上能够与1个位置信号相应动作,对Q相绕组进行正确的通电控制,使转子稳定起动旋转。因而,仅用1个位置检测元件的输出信号,对流向Q相绕组的电流路径进行切换动作,能够实现将转子稳定地沿规定方向旋转驱动的电动机。结果,能够实现不仅位置检测手段简单且可稳定地将转子旋转驱动的电动机。这里,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有正极性的电平变化及负极性的电平变化。所谓正极性的电平变化意味着位置信号的值从第1规定值变为大于第1规定值。所谓负极性的电平变化意味着位置信号的值从第2规定值变为小于第2规定值以下。第1规定值与第2规定值也可以相同。
另外,本发明的别的观点的电动机具备
安装产生励磁磁通的励磁部分的转子、
Q相(这里Q为3以上的整数)绕组、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的电压供给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1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另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2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
与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而实际上得到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手段的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通电动作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以及在起动动作手段动作后与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旋转控制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将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切换手段而构成,
所述旋转控制手段包含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变化相应动作的时间间隔T0的时间测量手段、以及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而在时间上改变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调整手段而构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实际上能够与1个位置信号相应动作,对Q相绕组进行正确的通电控制,使转子稳定起动旋转。因而,仅用1个位置检测元件的输出信号,对流向Q相绕组的电流路径进行切换动作,能够将实现转子稳定地沿规定方向旋转驱动的电动机。另外,利用模式切换手段的动作,从起动动作平稳地切换为稳定旋转动作。因而能够迅速而且平稳地起动及加速。再有,由于与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相应动作而在时间上改变供给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因此即使是转子速度变化时,也不会产生通电相位的偏移,因而,能够减小产生的驱动力的变化,形成振动及噪音小的电动机。结果,不仅位置检测手段简单,而且能够实现可稳定地将转子旋转驱动和振动及噪音小的电动机。
模式切换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与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发生状况相应动作,而选择利用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或利用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中的任意一种模式。例如,模式切换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对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次数进行计数,而若计数结果为规定次数以上,则从利用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变化为利用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或者,模式切换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测量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而若测量结果为规定值以下,则从利用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通过这样,能够实现从起动控制动作向旋转控制动作的稳定变化。
相位调整手段可以包含与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信号生成手段而构成。信号生成手段可以包含生成每隔与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时间重复变化而且实际上具有斜率的斜坡信号的斜坡手段、以及在上升沿部分及下降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与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使通电控制信号变化的形成手段而构成。通过这样,能够对Q相绕组供给平稳的驱动电流,能够大幅度降低振动及噪音。
相位调整手段可以包含每隔与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时间T1(这里T1<T0/2)使第1状态信号变化的第1时刻调整手段、每隔与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时间T2(这里T2<T1/2)使第2状态信号变化的第2时刻调整手段、以及生成与第1状态信号及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与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中大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信号生成手段而构成。通过这样,能够在与位置信号同步的正确时刻改变通电相位,能够实现稳定可靠的旋转驱动。
信号生成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生成与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与第1状态信号及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与Q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另外,信号生成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生成与第2状态信号及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与Q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通过这样,能够对Q相绕组供给平稳的驱动电流,能够大幅度降低振动及噪音。
另外,电动机可以包含生成与转子的转速相应动作的指令信号的指令手段、以及与指令信号相应动作而使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开关动作手段而构成。通过这样,功率晶体管的功率损耗小,能够实现功耗小的电动机。
开关动作手段可以包含生成与从电压供给手段供给Q相绕组的合成供给电流相应动作的电流检测信号的电流检测手段、以及与指令信号及电流检测信号相应动作而使至少一个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开关控制手段而构成。通过这样,能够与指令信号相应动作而对驱动电流正确地进行电流控制,能够减小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冲。
本发明构成的盘片装置具备
至少从盘片进行信号重放或对所述盘片进行信号记录的头部手段、
至少对所述头部手段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重放信息信号或对记录信息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输出给所述头部手段的信息处理手段、
将所述盘片旋转驱动并安装产生励磁磁场的励磁部分的转子、
Q相(这里Q为3以上的整数)绕组、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的电压供给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一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另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二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
与所述转子相应动作而实际上得到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手段的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通电动作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而构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实际上能够与一个位置信号相应动作,对Q相绕组进行正确的通电控制,使盘片稳定起动旋转。因而,仅用一个位置检测元件的输出信号,对流向Q绕组的电流路径进行切换动作,能够实现将盘片稳定地沿规定方向旋转驱动的盘片装置。结果,构成的位置检测手段简单,同时能够实现可稳定地将盘片旋转驱动的盘片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别的观点的盘片装置具备
至少从盘片进行信号重放或对所述盘片进行信号记录的头部手段、
至少对所述头部手段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重放信息信号或对记录信息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输出给所述头部手段的信息处理手段、
将所述盘片旋转驱动并安装产生励磁磁场的励磁部分的转子、
Q相(这里Q为3以上的整数)绕组、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的电压供给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一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另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二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
与所述转子相应动作而实际上得到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手段的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通电动作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以及在起动动作手段动作后与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旋转控制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将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切换手段而构成,
所述旋转控制手段包含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变化相应动作时间间隔T0的时间测量手段、以及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而在时间上改变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调整手段而构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实际上能够与一个位置信号相应动作,对Q相绕组进行正确的通电控制,使盘片稳定起动旋转。因而,仅用一个位置检测元件的输出信号,对流向Q相绕组的电流路径进行切换动作,能够实现将盘片稳定地沿规定方向旋转驱动的盘片装置。另外,利用模式切换手段的动作。因而能够迅速而且平稳地起动及加速。再有,由于与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相应动作而改变对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因此即使是盘片速度变化时,也不会产生通电相位的偏移。因而,能够减小产生的驱动力的变动,形成振动及噪音小的盘片装置。结果,构成的位置检测手段简单,且能够实现可稳定地将转子旋转驱动和振动及噪音小的盘片装置。
模式切换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与位置信号电平变化发生状况相应动作,而选择利用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或利用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任意一种模式。例如,模式切换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对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次数进行计数,而若计数结果为规定次数以上,则从利用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变化为利用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或者,模式切换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测量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而若测量结果为规定值以下,则从利用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变化为利用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通过这样,能够实现从盘片的起动控制动作向旋转控制动作的稳定变化。
相位调整手段可以包含与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信号生成手段而构成。信号生成手段可以包含生成每隔与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时间而重复变化而且实际上具有斜率的斜坡信号的斜坡手段、以及在上升沿部分及下降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与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使通电控制信号变化的形成手段而构成。通过这样,能够对绕组供给平稳的驱动电流,能够大幅度降低振动及噪音。
相位调整手段可以包含每隔与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一调整时间T1(这里T1<T0/2)使第一状态信号变化的第一时刻调整手段、每隔与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二调整时间T2(这里T2<T1/2)使第二状态信号变化的第二时刻调整手段、以及生成与第一状态信号及第二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与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区间的信号生成手段而构成。通过这样,能够在与位置信号同步的正确时刻改变通电相位,能够实现稳定可靠的旋转驱动。
信号生成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生成与第二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与第一状态信号及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第一通电控制信号,与Q相第一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另外,信号生成手段可以这样构成,即生成与第一状态信号及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第二通电控制信号,与Q相第二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通过这样,能够对Q相绕组供给平稳的驱动电流,能够大幅度降低盘片的振动及噪音。
另外,盘片装置可以包含生成与转子的转速相应动作的指令信号的指令手段、以及与指令信号相应动作而使Q个第一功率放大手段及Q个第二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开关动作手段而构成。通过这样,功率晶体管的功率损耗小,能够实现功耗小的盘片装置。
开关动作手段可以包含生成与从电压供给手段向Q相绕组的合成供给电流相应动作的电流检测信号的电流检测手段、以及与指令信号及电流检测信号相应动作而使至少一个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高频开关的开关控制手段而构成。通过这样,能够与指令信号相应动作而对驱动电流正确地进行电流控制,能够减小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
关于这些及其他的构成及动作,在实施形态的说明中将详细加以说明。
发明的新特征不外乎是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特别加以叙述的内容,但关于构成及内容这两方面,本发明将通过与其他目的及特征一起并同时根据附图再参看以下详细说明,能够更容易理解并给以评价。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全体构成方框图。
图2为实施形态1中通电控制单元31的构成图。
图3为实施形态1中通电控制单元31的起动控制器52的构成图。
图4为实施形态1中通电控制单元31的旋转控制器54的构成图。
图5为实施形态1中旋转控制器54的时间测量器101、第一时刻调整器102及第二时刻调整器103的构成图。
图6为实施形态1中信号生成器104的斜坡器(slop)111的构成图。
图7为实施形态1中信号生成器104的形成器112的一部分构成图。
图8为实施形态1中功率供给单元20的构成图。
图9为实施形态1中第一功率放大器351的电路图。
图10为实施形态1中第二功率放大器355的电路图。
图11A为实施形态1中盘片装置的信号重放方框图。
图11B为实施形态1中盘片装置的信号记录方框图。
图12为说明实施形态1中通电控制单元31的起动控制器52的动作用的波形图。
图13为说明实施形态1中通电控制单元31的起动控制器52的动作用的其他波形图。
图14为说明实施形态1中通电控制单元31的起动控制器52的动作用的别的其他波形图。
图15为说明实施形态1中通电控制单元31的旋转控制器54的动作用的波形图。
图16为实施形态1中通电控制单元31的其他构成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全体构成方框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全体构成方框图。
图19为实施形态3中第一功率放大器500的电路图。
图20为实施形态3中第二功率放大器510的电路图。
图21为实施形态3中通电驱动单元38的构成图。
图2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全体构成方框图。
图23为实施形态4中通电驱动单元801的构成图。
图24为实施形态4中第一功率放大器660的电路图。
图25为实施形态4中第二功率放大器670的电路图。
图26为实施形态4中通电驱动单元810的其他构成图。
图27为说明实施形态4中通电驱动单元801的动作用的波形图。
图2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全体构成方框图。
图29为实施形态5中通电驱动单元600的构成图。
图30为实施形态5中信号生成器614的构成图。
图31为实施形态5中信号生成器614的斜坡器621的构成图。
图32为实施形态5中信号生成器614的形成器622的一部分构成图。
图33为实施形态5中通电驱动单元601的构成图。
图34为说明实施形态5中通电控制单元600的动作用的波形图。
图35所示为以往的盘片装置使用的电动机的构成方框图。
请考虑到附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是以图示为目的利用简要表现描绘的,不一定忠实描绘了图中所示要素的实际的相对大小及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有关的理想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
图1至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电动机及包含电动机构成的盘片装置。图1所示为实施形态1的电动机的全体构成方框图。转子11上装有利用永磁体磁通产生多极励磁磁通的励磁部分。图中所示为利用2极永磁体磁通的励磁部分,一般可以构成2极、4极或6极等的多极励磁部分。3相绕组12、13及14安装在定子上,对于与转子11的相对关系,是错开相当于120度电角度配置。这里,电角度360度相当于转子11的励磁部分的一对N极与S极的角度宽度。各绕组12、12及14的一端连成一点作为公共端,另一端作为供电端与功率供给单元20的输出端连接。3相绕组12、13及14利用3相驱动电流I1、I2及I3产生3相磁通,利用与转子11的励磁部分的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对转子11加上驱动力。盘片1安装在转子11上固定成一体,利用转子直接进行旋转驱动。
盘片1上记录了数字信息信号(例如高质量的音频及视频信号),利用由光学头或磁头构成的头部2,从盘片进行信号重放。信息信处理单元3对来自头部2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输出重放信息信号(例如高质量的音频及视频信号)。
另外,可以对盘片1记录数字信息信号。利用由光学头或磁头构成的头部2,将信号记录在盘片1上。信息处理单元3将对输入的记录信息信号(例如高质量的音频及视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的记录用信号供给头部2,利用头部2记录在盘片1上。
图11A所示为进行信号重放的盘片装置的一个例子。盘片1与转子1都被直接进行旋转驱动。盘片1上高密度记录了数字信息信号。头部2将旋转的盘片1上的信息信号进行信号重放,输出重放用信号Pf。信息处理单元3对来自头部2的重放用信号Pf进行数字处理,输出重放信息信号Pg。另外,图示中省略定子及绕组。
图11B所示为进行信号记录的盘片装置的一个例子。盘片1与转子11都被直接进行旋转驱动。盘片1是可记录盘片,能够高密度记录数字信息信号。信息处理单元3对输入的记录信息信号Rg进行数字处理,将记录用信号Rf输出给头部2。头部2在旋转的盘片1上将记录用信号Rf进行高密度记录,在盘片1上不断形成新的信息信号。
另外,作为上述头部2,根据情况可以采用重放专用头、记录重放兼用头或记录专用头。
图1所示的功率供给单元20与通电动作块45的通电控制单元31的3相第一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切换流向3相绕组12、13、14的电流路径。图8所示为功率供给单元20包含3个第一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二功率反党器355、356、357而构成。
第一功率放大器351包含形成流向电压供给单元25的负极输出端及绕组12的供电端的电流路径的第一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将第一通电控制信号P1放大后输出。同样,第一功率放大器352包含形成流向电压供给单元25的负极输出端及绕组13的供电端的电流路径的第一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将第一通电控制信号P2放大后输出。同样,第一功率放大器353包含形成流向电压供给单元25的负极输出端及绕组14的供电端的电流路径的第一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将第一通电控制信号P3放大后输出。作为一个例子,在图9中给出第一功率放大器351的具体构成。该第一功率放大器351由NPN双极型的第一功率晶体361构成,将输入至基极侧的输入电流进行电流放大后输出。
第二功率放大器355包含在电压供给单元25的正极输出端与绕组12的供电端之间形成电流路径的第二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将第二通电控制信号Q1放大后输出。同样,第二功率放大器356包含在电压供给单元25的正极输出端与绕组13的供电端之间形成电流路径的第二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将第二通电控制信号Q2放大后输出。同样,第二功率放大器357包含在电压供给单元25的正极输出端与绕组14的供电端之间形成电流路径的第二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将第二通电控制信号Q3放大后输出。作为一个例子,在图10中给出第二功率放大器355的具体构成。该第二功率放大器355由NPN双极型的第二功率晶体365构成,将输入至基极侧的输入电流进行电流放大后输出。
图1的位置检测单元30包含1个位置检测元件41及整形电路42而构成。位置检测元件41例如是磁电变换元件的霍尔元件,检测转子11的励磁部分的磁极磁通,输出与输子11的旋转位置相应变化的模拟位置检测信号(位置信号)整形电路42输出对位置检测元件41的单一位置检测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后的单一位置脉冲信号Dt(位置信号)。这里,位置检测元件41的位置检测信号及整形电路42的位置脉冲信号Dt分别相当于表示转子11的旋转位置的位置信号。位置脉冲信号Dt的从“L”(低电位状态)至“H”(高电位状态)的正极性电平变化(即上升沿)是在位置检测信号的值从第1规定值一下变为第1规定值以上时发生。位置脉冲信号Dt的从“H”至“L”的负极性电平变化(即下降沿)是在位置检测信号的值从第2规定值以上变为第2规定值以下时发生。
图1的指含单元32根据位置检测单远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检测盘片1及转子11的转速并且生成与盘片1的转速和目标速度之差相应动作的指令信号Ac。这是,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是与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的电压信号。另外,指令单元32输出命令对3相绕组进行通电的通电开始信号St。在通电开始信号St为“L”是时,停止对3相绕组的通电。一旦通电开始信号St变为“H”时,则利用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几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对3相绕组12、13、14进行通电,盘片1及转子11起动旋转。
图1的通电动作块45包含通电控制单元31而构成。通过控制单元31与位置检测单元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而输出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图2所示为通电控制单元31的具体构成方框图。
如图2所示,通过控制单元31包含起动控制器52、旋转控制器54及模式切换器53构成起动动作器51。起动控制器52与模式切换器53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通电开始信号St作为输入,将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输出。旋转控制器54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输入信号Ac”作为输入,将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输出。这里,输入信号Ac”为指令信号Ac。
模式切换器53将通电开始信号St及起动控制器52的模式切换信号Ms作为输入。在通电开始信号St为“L”(通电停止)时,模式切换器53使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全部为“L”,停止对3相绕组通电。即通电控制单元31在St=“L”(通电停止)时,使P1=“L”,P2=“L”,P3=“L”,Q1=“L”,Q2=“L”,Q3=“L”。在通开始信号St为“H”(通电开始)时,模式切换器53与起初控制器52的模式切换信号Ms相应动作而切换输出信号。这里,在模式切换信号Ms为“L”(起动模式)时,通电控制单元31将起动控制器52的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作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输出,将起动控制器52的第2起动控制信号Qt1、Qt2、Qt3作为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即通电控制单元31在Ms=“L”(起动模式)时。使P1=Pt1,P2=Pt2,P3=Pt3,Q1=Qt1,Q2=Qt2,Q3=Qt3。另外,在模式切换信号Ms为“H”(旋转模式)时,通电控制单元31将旋转控制器54的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作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输出,将旋转控制器54的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作为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即通电控制单元31在Ms=“H”(旋转模式)时,使P1=Pr1,P2=Pr2,P3=Pr3,Q1=Qr1,Q2=Qr2,Q3=Qr3。图3为起动控制器52的具体构成方框图。图4所示为旋转控制器54的具体构成方框图。
如图3所示,起动控制器52包含初始相位设定器61、相位修正器62、旋转判断器63及相位改变器64而构成。初始相位设定器61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通电开始信号St作为输入,与通电开始信号St变化时刻附近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相应动作而产生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或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即初始相位设定器61在位置脉冲信号Dt为“H”时,与通电开始信号Hs的脉冲,在位置脉冲信号Dt为“L”时,与通电开始信号St的变化相应动作而产生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
相位改变器64例如包含计数器电路构成,输出与计数器电路内部状态相应的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相位改变器64在通电开始信号St为“L”(通电停止)时,将计数器电路内部状态清零,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全部为“L”。相位改变器64一旦通电开始信号St为“H”(通电开始),则进行下面所需要的动作。
在初始相位设定器61的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输入时,相位改变器64将计数器电路的内部状态设定为第1需要状态,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为第1设定状态。在初始相位设定器61的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输入时,相位改变器64将计数器电路的内部状态设定为第2需要状态,使第1起动通电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为第2设定状态。相位改变器64将旋转判断器63的改变脉冲信号Cs作为时钟信号,依次使计数器电路的内部状态改变,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在时间上依次沿正转方向改变。
向相位修正器62输入位置脉冲信号Dt与通电开始信号St。相位修正器62在通电开始信号St为“H”之后,检测出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从“L”到“H”的变化以及从“H”到“L”的变化)。相位修正器62根据位置脉冲信号Dt从“L”到“H”的变化(上升沿)输出第1修正信号Rs的脉冲、根据位置脉冲信号Dt从“H”到“L”的变化(下降升沿)输出第2修正信号Fs的脉冲。
在相位修正器62的第1修正信号Rs的脉冲输入至相位改变器64时,相位改变器64将计数器电路的内部状态设定为第3需要状态,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为第3设定状态。在相位设定器62的第2修正信号Fs的脉冲输入至相位改变器64时,相位改变器64将计数器电路的内部状态修正为第4需要状态,使第1起动通电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为第4设定状态。这里,第3设定状态与第1设定状态一致,第4设定状态与第2设定状态一致。相位改变器64将旋转判断器63的改变脉冲信号Cs作为时钟信号,依次使计数器电路的内部状态改变,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在时间上依次沿正转方向改变。
旋转判断器63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通电开始信号St作为输入。旋转判断器63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电平变化(从“L”向“H”及从“H”向“L”的电平变化)的发生状况相应动作而输出模式切换信号Ms及改变脉冲信号Cs。在旋转判断器63的构成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发生次数相应动作而使模式切换信号Ms变化的方法(第1切换方法),另一种是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相应动作而使模式切换信号Ms变化的方法(第2切换方法)。
下面说明第1切换方法。旋转判断器63在通电开始信号St为“H”之后,对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电平变化的次数进行计数。旋转判断器63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时刻起每个规定时间产生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电平变化的计数结果相应是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间隔改变。旋转判断器63在计数结果小于第1规定次数时,增大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间隔(脉冲间隔Ts1),在计数结果大于第1规定次数时,减小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间隔(脉冲间隔Ts2)。即Ts1>Ts2。另外,一旦计数结果大于第2规定次数,则旋转判断器63使模式切换信号Ms从“L”(起动模式)变为“H”(旋转模式)。另外,也可以使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间隔为恒定(Ts2=Ts1)。
下面说明第2切换方法。旋转判断器63在通电开始信号St“H”之后,对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旋转判断器63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时刻起每个规定时间产生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相应使得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间隔改变。旋转判断器63在时间间隔小于第1规定值时,增大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间隔(脉冲间隔Ts1),在时间间隔小于第1规定值时,减小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间隔(脉冲间隔Ts2)。即Ts1>Ts2。另外,一旦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给方向)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小于第2规定值,则旋转判断器63使模式切换信号Ms从“L”(起动模式)变为“H”(旋转模式)。另外,也可以使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间隔为恒定(Ts2=Ts1)。
在本发明中,第1切换方法及第2切换方法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方法,但为了简化以后的说明,采用第1切换方法进行所有的说明。
图2的模式切换器53在通电开始信号St为“L”(通电停止)时,使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为“L”,模式切换器53在通开始信号St为“H”(通电开始)而且模式切换信号Ms为“L”(起动模式)时,将起动控制器52的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作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输出,将起动控制器52的第2起动控制信号Qt1、Qt2、Qt3作为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模式切换器53在通电开始信号St为“H”(通电开始)而且模式切换信号Ms为“H”(旋转模式)时,将旋转控制器54的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作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输出,将旋转控制器54的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作为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
因而,在起动动作时,起动控制器52的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控制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与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决定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在旋转动作时,旋转控制器54的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控制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与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决定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
图12所示起动动作时的通电开始信号St、位置脉冲信号Dt、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第2初始设定信号Ls、改变脉冲信号Cs、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的一个例子的波形图。在图12中,横轴表示时间。由于在通电开始信号St从“L”向“H” 的电平变化时刻或其附近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为“H”,因此第1初始设定信号Hs产生脉冲,而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维持“L”不变(参照图12的(a)~(d))。由于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产生脉冲,因此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处于第1设定状态(参照图12的(f)~(k))。第1设定状态为Pt1=“H”,Pt2=“L”,Pt3=“H”,Qt1=“L”,Qt2=“H”,Qt3=“L”。改变脉冲信号Cs在通电开始信号St变化后,每隔第1规定时间Ts1就产生脉冲(参照图12的(e))。yu改变脉冲信号Cs产生的脉冲相应动作,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依次沿正转方向改变,对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在时间上沿正转方向改变。
图13所示起动动作时的通电开始信号St、位置脉冲信号Dt、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第2初始设定信号Ls、改变脉冲信号Cs、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的其它例子的波形图。在图13中,横轴表示时间。由于在通电开始信号St从“L”向“H” 的电平变化时刻或其附近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为“L”,因此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维持“L”不变,而第2初始设定信号Ls产生脉冲(参照图13的(a)~(d))。由于第1初始设定信号Ls的产生脉冲,因此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处于第2设定状态(参照图13的(f)~(k))。第2设定状态为Pt1=“L”,Pt2=“H”,Pt3=“L”,Qt1=“H”,Qt2=“L”,Qt3=“H”。改变脉冲信号Cs在通电开始信号St变化后,每隔第1规定时间Ts1就产生脉冲(参照图13的(e))。与改变脉冲信号Cs产生的脉冲相应动作,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依次沿正转方向改变,使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在时间上沿正转方向改变。
图14所示起动动作时的通电开始信号St、位置脉冲信号Dt、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第2初始设定信号Ls、改变脉冲信号Cs、第1修正信号Rs、第2修正信号Fs、模式切换信号Ms、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的一个例子的波形图。在图14中,横轴表示时间。由于在通电开始信号St从“L”向“H”的电平变化时刻或其附近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为“H”,因此第1初始设定信号Hs产生脉冲维持“L”不变,而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维持“L”不变(参照图14的(a)~(d))。由于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产生脉冲,因此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处于第1设定状态(参照图14的(i)~(n))。改变脉冲信号Cs在通电开始信号St变化后,每隔第1规定时间Ts1就产生脉冲(参照图14的(e))。与改变脉冲信号Cs产生的脉冲相应动作,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的通电相位依次沿正转方向改变。在起动动作时,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控制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决定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因而,转子11及盘片1沿正转方向开始旋转。结果,位置脉冲信号Dt从“H”变为“L”。
与位置脉冲信号Dt从“H”向“L”的电平变化(下降沿)相应动作,则第2修正信号Fs产生脉冲(参照图14的(g))。利用第2修正信号Fs产生的脉冲,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被修正为第4设定状态。第4设定状态为Pt1=“L”,Pt2=“H”,Pt3=“L”,Qt1=“H”,Qt2=“L”,Qt3=“H”。改变脉冲信号Cs从位置脉冲信号Dt的跳变时刻起,每隔第1规定时间Ts1就产生脉冲。与改变脉冲信号Cs产生的脉冲相应动作,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的通电相位从第4状态起依次沿正转方向改变。因而,转子11及盘片1进一步沿正转方向开始旋转,位置脉冲信号Dt从“L”变为“H”。
与位置脉冲信号Dt从“L”向“H”的电平变化(上升沿)相应动作,则第1修正信号Rs产生脉冲(参照图14的(f))。利用第1修正信号Rs产生的脉冲,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被修正为第3设定状态。第3设定状态为Pt1=“H”,Pt2=“L”,Pt3=“H”,Qt1=“L”,Qt2=“H”,Qt3=“L”。由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发生了2次,因此改变脉冲信号Cs从位置脉冲信号Dt变化时刻起,每隔第2规定时间Ts2就产生脉冲。第2规定时间Ts2与第1规定时间Ts1相比,大幅度减小(例如Ts2=0.5~0.7Ts1)。与改变脉冲信号Cs产生的脉冲相应动作,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的通电相位从第3设定状态起依次沿正转方向改变。因而,转子11及盘片1进一步沿正转方向开始旋转,位置脉冲信号Dt从“H”变为“L”。
与位置脉冲信号Dt从“H”向“L”的电平变化(下降沿)相应动作,则第2修正信号Fs产生脉冲。利用第2修正信号Fs产生的脉冲,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被修正为第4设定状态。改变脉冲信号Cs从位置脉冲信号Dt变化时刻起,每隔第2规定时间Ts2就产生脉冲。与改变脉冲信号Cs产生的脉冲相应动作,使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的通电相位从第4设定状态起依次沿正转方向改变。因而,转子11及盘片1进一步沿正转方向开始旋转,位置脉冲信号Dt从“L”变为“H”。
由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发生了4次,因此,旋转模式判定器63使模式切换信号Ms从“L”变为“H”,以起动模式变化到旋转模式。即模式切换信号Ms一旦变为“H”,则模式切换器53将旋转控制器54的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作为第1通电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通过这样,在旋转动作时,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控制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决定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
图4为旋转控制器54的具体构成电路图。如图4所示,旋转控制器54包含时间测量器101、第1时刻调整器102、第2时刻调整器103及信号生成器104而构成。第1时刻调器器102、第2时刻调整器103及信号生成器104形成相位调整块。相位调整块与时间测量器101的测量动作相应动作,生成进行了时刻调整的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调整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
时间测量器101测量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或半个周期对应的时间间隔T0,输出与该测量结果对应的测量数据信号Da及测量动作信号Dp。另外,时间测量器101根据需要输出使位置脉冲信号Dt延迟所需要时间的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
第1时刻调整器102从测量动作信号Dp到来起,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每隔与测量数据信号Da(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第1时刻信号Fa。另外第1时刻调整器102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使内部状态转移,并与该内部状态转移相应动作而改变第1状态信号。第1时刻调整器102至少输出与第1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信号Ja。再有,第1时刻调整器102与测量动作信号Dp相应动作,将第1状态信号实际上置于第1规定状态。
第2时刻调整器103从测量动作信号Dp到来起,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每隔与测量数据信号Da(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第2时刻信号。另外,第2时刻调整器103与第2时刻信号相应动作,使内部状态转移,并与该内部状态转移相应动作而改变第2状态信号。第2时刻调整器103输出与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信号Jb。再有,第2时刻调整器103至少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将第2状态信号实际上置于第2规定状态。
信号生成器104包含斜坡器111及形成器112而构成。斜坡器111输出与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Sa。形成器112输出与第1调整信号Ja及斜坡信号Sa相应动作的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的振幅与输入至形成器112的输入信号Ac”相应变化。这里,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成为形成器112的输入信号Ac”。
在图4所示的旋转控制手段及旋转控制器54中,利用第1时刻调整器102、第2时刻调整器103及信号生成器104构成相位调整手段,利用时间测量器101构成时间测量手段。
图5所示为时间测量器101、第1时刻调整器102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具体构成方框图。时间测量器101包含测量器121及延迟器122而构成。测量器121包含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在测量沿之间的时间间隔T0的测量电路201及保持测量结果的测量数据保持电路202而构成。在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测量电路201将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作为测量沿,对测量沿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另外,在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测量电路201将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上升沿及下降沿这两者作为测量沿,对测量沿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这里,所谓上升沿是位置脉冲信号Dt从“H”向“L”的电平变化时刻。
测量电路201对位置脉冲信号Dt的测量沿之间的时间间隔T0中来到的时钟电路130的第1时钟信号Ck1的脉冲数进行加法计数。测量数据保持电路202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列来相应动作,保持测量电路201的内部数据信号Db。通过这样,测量数据保持电路202的输出数据信号Dc成为表示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或半个周期时间间隔对应的时间间隔T0的2进制数字数据。测量电路201在测量数据保持电路202保持了新的数据之后,立刻被清零,并进行新的测量。延迟器122包含延迟电路211及延迟保持电路212而构成。延迟电路211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测量沿的列来相应动作,输入测量器121的新输出数据信号Dc。然后,延迟电路211利用时钟电路130的第2时钟信号Ck2进行减法计数。一旦延迟电路211的内部数据变为零,则产生测量动作信号Dp。与测量动作信号Dp相应动作,使延迟保持电路212将测量器121的输出数据信号Dc输入并保持,并输出新的测量数据信号Da。通过这样,延迟器122输出仅延迟了与测量数据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的所需要的延迟时间T2的、新的测量动作信号Dp及测量数据信号Da。另外,延迟器122的延迟电路211输出将位置脉冲信号Dt仅延迟了延迟时间Td的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另外,时间测量器101也可以包含产生第1时钟信号Ck1及第2时钟信号Ck2的时钟电路130而构成。
第1时刻调整器102包含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221、第1状态电路222及第1调整电路223而构成。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221与测量动作信号Dp相应动作,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并利用时钟电路130的第3时钟信号Ck3进行减法计数。一旦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221的内部数据变为零,则产生第1时刻信号Fa。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221利用产生的第1时刻信号Fa,在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再一次进行减法计数。通过这样,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221在测量动作信号Dp发生后,每隔与测量信号Da对应的第1调整时间T1,输出第1时刻信号Fa。第1调整时间T1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时间间隔T0或正比或近似成正比。在时间测量器10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时,将第1时刻信号Fa的第1调整时间T1设置为与T0/6或近似T0/6相等的时间,即T1=T0/6。另外,在时间测量器10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时,将第1时刻信号Fa的第1调整时间T1设置为与T0/3或近似T0/3相等的时间。即T1=T0/3。另外,第1时刻调整器102也可以包含产生第3时钟信号Ck3的时钟电路130而构成。
第1状态电路222例如是利用加法计数器电路而构成,输出与其内部状态相应动作的第1状态输出信号Jd。第1状态电路222利用测量动作信号Dp,使其内部状态实际上为第1规定状态。然后,第1状态电路222将第1时刻信号Fa作为时钟进行加法计数,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使内部状态及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变化、转移。因而,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与时间测量器101的测量动作相应动作,实际上被设定为第1规定状态,与第1时刻信号Fa的发生相应动作而使第1状态输出信号起状态变化及转移,即使第1状态输出信号Jd每隔第1调整时间T1时起状态变化及转移。在时间测量器10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第1状态电路222与相数3的2倍的状态数相等的6种状态进行变化。另外,时间测量10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第1状态电路222以与相数3的1倍的状态数相等的3种状态进行变化。另外,对于第1状态电路222的计数值设定限制,使得第1状态电路222的内部状态不为规定值以上。
第1调整电路223输出与第1状态电路222的第1状态输出信号Jd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信号Ja,在时间测量器10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第1调整电路223的第1调整信号Ja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相应动作,在位置脉冲信号Dt的每1个周期以6种状态或近似6种状态变化。另外,在时间测量器10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第1调整电路223的第1调整信号Ja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及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相应动作,在位置脉冲信号Dt的每1个周期以6种状态或近似6种状态变化。因而,第1调整信号Ja成为至少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相应动作的数字信号。
第2时刻调整器103包含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第2状态电路232及第2调整电路233而构成。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与测量动作信号Dp相应动作,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并利用时钟电路130的第4时钟信号Ck4进行减法计数。一旦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的内部数据变为零,则产生第2时刻信号Fa。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利用产生的第2时刻信号Fa,在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再一次进行减法计数。通过这样,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21在测量动作信号Dp发生后,每隔与测量信号Da对应的第2调整时间T2,输出第2时刻信号Fb。第2调整时间T2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时间间隔T0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第2调整时间T2与第1调整时间T1相比,设置为足够小(T2<T1/2)。在实施形态1中,第2调整时间T2设置为第1调整时间T1的1/10左右。即T2=T1/10。另外,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是与第1时刻信号Fa的发生相应动作,再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另外,第2时刻调整器也可以包含产生第4时钟信号Ck4的时钟电路130而构成。
第2状态电路232例如是利用加法计数器电路而构成,输出与其内部状态相应动作的第2状态输出信号Je。第2状态电路232利用第1时刻Fa,使其内部状态实际上为第2规定状态。另外,第2状态电路232根据需要利用测量动作信号Dp,使内部状态实际上为第2规定状态。然后,第2状态电路232将第1时刻信号Fb作为时钟进行加法计数,与第2时刻信号Fb相应动作,使内部状态变化,使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变化及转移。因而,第2状态输出信号Je与时间测量器101的测量动作相应动作,实际上被设定为第2规定状态,与第2时刻信号Fb的发生相应动作,使第2状态输出信号Je每隔第2调整时间T2使其状态变化及转移。在实施形态1中,第2状态电路232以10种状态或近似10种状态进行变化。另外,对于第2状态电路232的计数值设定限制,使得第2状态电路232的内部状态不为规定值以上。
第2调整电路233输出与第2状态电路232的第2状态输出信号Je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信号Jb。因而,第2调整信号Jb成为与第2状态输出信号Je相应动作的数字信号。
图15所示为时间测量器101、第1时刻调整器102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动作说明用的波形图。在图15中,横轴表示时间。这里表示时间测量器10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上升沿之间的1个周期的情况。时间测量器101的测量器12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参照图15的(a))。时间测量器101的延迟器122输出使整个位置脉冲信号Dt仅延迟与测量时间间隔T0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的延迟时间Td的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参照图15的(b)。另外,延迟器122在从位置脉冲信号Dt的测量沿时刻起仅延迟了延迟时间Td的时刻,输出测量动作信号Dp。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计数器电路221在每隔与测量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第1时刻信号Fa(参照图15的(c))。将第1调整时间T1设置为T0/6或近似T0/6。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状态电路222与测量动作信号Jd实际上为第1规定状态。另外,第1状态电路222与每隔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的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并使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变化及转移。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电路223输出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信号Ja。因而,第1调整信号Ja在位置脉冲信号Dt或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的每1个周期进行6种状态或近似6种状态的状态变化。另外,也可以使第1调整信号Ja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及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相应动作而变化。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在每个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第2时刻信号Fb(参照图15的(d))。这里,将第2调整时间T2设置为T1/10或近似T1/10。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状态电路232与第1时刻信号Fa及测量动作信号Dp相应动作,使内部状态及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实际上为第2规定状态。另外,第2状态电路232与每隔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的第2时刻信号Fb相应动作,使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变化。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电路233输出与第2状态输出信号Je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信号Jb。因而,第2调整信号Jb在第1时刻信号Fa的每1个周期进行10种状态或近近10种状态的状态变化。
图6所示为图4所示的信号生成器104的斜坡器111的具体构成方框图。如图6所示,斜坡器111包含DA变换电路301、基准电压电路202及差动电路303而构成。DA变换电路301与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相应动作,输出第1斜坡信号Sa1。图15的(e)所示为第1斜坡信号Sa1的坡形。由于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第2调整信号Jb成为第2规定状态,因此第1斜坡信号Sa1置于零。第1斜坡信号Sa1在第2调整信号Jb小于第1规定值的区间为零,随着第2调整信号Jb的增加而使振幅增加,一旦达到基准电压,则在该值保持恒定。结果,第1斜坡信号Sa1成为与第1时刻信号Fa同户并具有所需要的倾斜的模拟斜坡信号。基准电压电路302输出相当于基准电压的一定电压的第3斜坡信号Sa3。第3斜坡信号Sa3由于没有倾斜,因此严格讲不能称为斜坡信号,但这里由于是分组处理信号,因此表 为斜坡信号。差动电路303取第3斜坡信号Sa3与第1斜坡信号Sa1之差,输出第2斜坡信号Sa2。图15的(f)及(g)所示为第2斜坡信号Sa2及第3斜坡信号Sa3的坡形。
斜坡器111生成每隔实际上与时间测量器101的测量时间间隔T0成正比的第1调整时间重复的至少1个斜坡信号Sa1。斜坡信号Sa1每隔位置脉冲信号的1个周期即时间间隔T0实际上重复多次倾斜坡形。这里,斜坡信号Sa1每隔位置脉冲信号的1个周期实际上重复6次倾斜坡形。
图4的信号生成器104的形成器112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形成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图7所示为生成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的形成器112的一部分形成电路具体构成方框图。如图7所示,形成器112的一部分形成电路包含信号合成电路311、乘法电路312及电流变换电路313而构成。信号合成电路311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相应动作,将斜坡器111的第1斜坡信号Sa1、第2斜坡信号Sa2、第3斜坡信号Sa3进行合成,生成梯形波形状的合成信号GP1。乘法电路312将合成信号GP1与输入信号Ac”相乘。这里,由于输入信号Ac”使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因此乘法电路312的输出信号成为合成信号GP1与指令信号Ac的乘法结果。电流变换电路313输出实际上与乘法电路312的输出信号成正比的电流信号即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结果,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第2状态输出信号Je)相应动作,形成利用第1调整信号Ja将斜坡信号Sa1、Sa2及Sa3合成的梯形波形状的波形。形成其它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2、Pr3及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的形成器112中其它形成电路的具体构成,由于与图7所示的形成电路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模式切换信号Ms为“H”(旋转模式)时,模式切换器53将旋转控制器54的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作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即成为P1=Pr1,P2=Pr2,P3=Pr3,Q1=Qr1,Q2=Qr2,Q3=Qr3。
形成器112生成与斜坡信号Sa1相应动作而且在至少一方的倾斜部分实际上光滑变化的至少1个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即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这里,生成在上升倾斜部分及下降倾斜部分的两部分实际上光滑变化的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即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分别与位置信号同步变化,具有实际上与位置信号的1个周期相等的重复周期。
图15的(h)所示为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即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波形。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成为使其振幅与指令信号Ac相应变化的梯形波形状的电流信号。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的通电区间TP1与电角度的360/3=120度相比要大的多。图15的(I)及(j)所示为其它的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2及Pr3的波形。这样,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形成利用第1调整信号Ja合成斜坡信号Sa1、Sa2、Sa3的梯形波形状的电流信号。这些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的通电区间TP1、TP2、TP3分别与120度相比都要大的多。这里,选定TP1、TP2、TP3为150~180度。
同样地,在图15的(k)~(m)所示为3相的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的波形。这样,3相的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形成利用第1调整信号Ja合成斜坡信号Sa1、Sa2、Sa3的梯形波形状的电流信号。这些3相3相的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的通电区间Tq1、Tq2、Tq3分别与120度相比都要大的多。这里,选定Tq1、Tq2、Tq3为150~180度。
另外,使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与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反相(电角度180度的相位差)、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2与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2反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3与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3反相。
下面说明实施形态1的盘片装置的整个装置动作。
利用位置检测单元30的位置检测元件41检测对盘片1直接旋转驱动的转子11的励磁部分的磁极旋转位置。位置检测单元30输出将位置检测元体41的单一位置检测信号(位置信号)进行波形整形的位置脉冲信号Dt。通电动作快45的通电控制单元31输出与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
一旦指令单元32的通电开始信号St从“L”(通电停止)向“H”(通电开始)发生电平变化,则通电控制单元31的起动控制器52的模式切换信号Ms为“L”(起动模式)。模式切换器53将起动控制器52的相位改变器64的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作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因而,与起动控制器52的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相应动作,功率供给单元20的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形成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电流路径,与起动控制器52的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相应动作,功率供给单元20的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形成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电流路径。
起动模式中的起动控制器52的动作已经用图12、图13及图14的动作说明用波形图进行了说明。首先,图3所示的初始相位设定器61根据通电开始信号St的发生时刻或其附近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产生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或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即初始相位设定器61在Dt=“H”时,产生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在Dt=“L”时,产生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相位改变器64根据产生的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将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初始设定为第1设定状态,然后将利用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改变。另外,相位改变器64根据产生的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将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初始设定为第2设定状态,然后将利用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改变。上述动作中,是将旋转判断器63的改变脉冲信号Cs作为时钟使用。与图2所示的起动控制电路52的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相应动作,功率供给单元20的第1放大器351、352、353及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将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依次改变。通过这样,转子11及盘片1沿正转方向开始旋转。
随着转子11及盘片1的旋转,位置脉冲信号Dt就产生电平变化。相位修正器根据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的极性,产生第1修正信号Rs的脉冲或第2修正信号Fs的脉冲。即相位修正器62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上升沿相应动作,产生第1修正信号Rs的脉冲,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下降沿相应动作,产生第2修正信号Rs的脉冲。相位改变器64根据产生的第1修正信号Rs的脉冲,将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强制修正为第三设定状态,然后将与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相应动作的供给3相绕组12、13、1 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不断改变。另外,相位改变器64根据产生的第二修正信号Fs的脉冲,将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强制修正为第四设定状态,然后将与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t1、Pt2、Pt3及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t1、Qt2、Qt3相应动作的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不断改变。旋转判断器63在相位修正器62的修正动作后,每隔第一规定时间Ts1产生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通过这样,转子11及盘片1进一步沿正转方向进行旋转。
若位置脉冲信号Dt进行了2次电平变化,则旋转判断器63每隔第二规定时间Ts2产生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这里,Ts2<Ts1,改变脉冲信号Cs的脉冲间隔缩短。若位置脉冲信号Dt进行了4次电平变化,则旋转判断器63使模式切换信号Ms为“H”(旋转模式)。
若模式切换信号Ms为“H”,则模式切换器53将旋转控制器54的第一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第二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作为第一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二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通过这样,在旋转动作时,第一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第二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控制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决定供给3相绕组成部分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
旋转控制器54的时间测量器10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或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相位调整块(第1时刻调整器102、第2时刻调整器103及信号生成器104)与时间测量器101的测量动作相应动作,生成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及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第1时刻调整器102每隔第1调整时间T1产生与时间测量器101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的第1时刻信号Fa,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每隔第1调整时间T1使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及第1调整信号Ja变化及转移。第一调整时间T1实际上与时间间隔T0成正比,使第一调整时间T1为时间间隔T0的近似1/6或1/3。因而,第一状态输出信号Jd及第一调整信号Ja以近似6种状态或3种状态变化及转移。第二时刻调整器103每隔与时间测量器101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的第二调整时间T2产生第二时刻信号Fb,与第二时刻信号Fb相应动作,每隔第二调整时间T2使第二状态输出信号Je及第二调整信号Jb变化及转移。第二调整时间T2实际上与时间间隔T0成正比,使第二调整时间T2为时间间隔T0的近似1/60或1/30。因而,第二状态输出信号Je及第二调整信号Jb以近似10种状态变化及转移。
信号生成器104的斜坡器111生成与第二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实际上具有倾斜的斜坡信号Sa1、Sa2及Sa3。形成器112与第一调整信号Ja相应动作,将斜坡信号Sa1、Sa2及Sa3合成,生成在上升倾斜部分及下降倾斜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倾斜部分与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光滑变化的6个合成信号。生成与6个合成信号相应动作的3相第二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各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在上升倾斜部分及下降倾斜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倾斜部分与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光滑变化。
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一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将3相第一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Pr2、Pr3进行放大,对3相绕组12、13、14供给3相驱动电流I1、I2、I3的负极侧电流。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二功率放大器355、356、357将3相第二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进行放大,对3相绕组12、13、14供给3相驱动电流I1、I2、I3的正极侧电流。通过这样,对3相绕组12、13、14供给的3相驱动电流I1、I2及I3,与盘片1及转子11的旋转同步变化并且具有光滑倾斜。结果,在实施形态1中,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显著减小,盘片1的振动及噪音大幅度降低。因而,能够实现适合于对高密度盘片进行记录及重放的盘片装置。
另外,指令单元32根据位置脉冲信号Dt的周期或半个周期,检测盘片1及转子11的转速,将转速与目标速度进行比较,输出与比较结果相应动作的速度控制电压即指令信号Ac。3相第一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与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使振幅变化。通过这样,在实施形态1中,能够与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控制对绕组12、13、14加上的起动电压V1、V2、V3(及驱动电流I1、I2、I3),能够高精度控制盘片1及转子11的转速。
在实施形态1中,实际上是根据1个位置信号正确地切换供给3相绕组的电流路径。在起动动作时,与位置信号的电平或电平变化相应动作,利用起动控制器52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强制进行初始设定动作及修正动作。另外,利用起动控制器52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改变。通过这样,能够可靠而且迅速地沿正转方向使盘片1及转子11起动并加速。另外,在旋转动作时,与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利用旋转控制器54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与位置信号同步依次沿正转方向改变。通过这样,能够在正确的时刻沿正转方向旋转驱动盘片1及转子11。因而,在实施形态1中,由于能够例如用1个位置检测元件旋转驱动盘片1及转子11,因此能够实现元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的盘片装置及电动机。
起动动作器51包含下述功能而构成,所述功能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产生时刻附近的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功能;控制3个第一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二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而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改变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改变功能;以及以及与位置信号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对比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功能。通过这样,实施形态1的盘片装置及电动机能够可靠而且迅速地使盘片1及转子11起动加速。
起动动作器51包含与位置信号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放声状况相应动作而从利用起动动作的通电切换为利用旋转控制器54的通电的模式切换器53而构成。通过这样,盘片装置及电动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可靠地切换为利用旋转控制器54的通电。起动动作器51的模式切换器在位置信号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放声次数为所需要次数以上时,切换为利用旋转控制器54的通电。这是第一切换方法。或者起动动作器51的模式切换器53在位置信号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为规定值以下时,切换为利用旋转控制器54的通电。这是第二切换方法。通过这样,在实施形态1中,模式切换器53的切换动作稳定可靠。
旋转动作时的旋转控制器54包含测量与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的时间间隔T0的时间测量器101、以及每隔时间测量器101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的调整时间改变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通电相位的相位调整块而构成。通过这样,在实施形态1中,即使在盘片1及转子11的转速大幅度变化时,也能够以正确的通电相位形成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电流路径,能够降低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结果,能够实现振动及噪音小的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在旋转动作时,旋转控制器54的相位调整块生成每隔与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一调整时间T1重复变化并且实际上具有倾斜部分的斜坡信号。斜坡信号在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内具有2次以上的倾斜部分,生成与该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旋转通电控制信号。通过这样,在具有上升倾斜部分及平坦部分及下降倾斜部分的斜坡信号中,利用上升倾斜部分及下降倾斜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倾斜部分,能够容易生成与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且实际上光滑变化的旋转通电控制信号。结果,供给3相绕组的驱动电压及驱动电流能够平稳变化,能够减少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通过这样,能够实现振动及噪音小的电动机及适合于对高密度盘片进行记录及重放的盘片装置。
旋转控制器54的相位调整块测量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每隔与测量结果相应动作的第一调整时间T1,得到第一时刻信号,与第一时刻信号的生成相应动作,使第一状态信号(例如第一状态输出信号或第一调整信号)变化及转移。每隔与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的第二调整时间T2,得到第二时刻信号,与第二时刻信号的发生相应动作,使第二状态信号(例如第二状态输出信号或第二调整信号)变化及转移。因而,若生成与第一状态信号或第二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则能够在正确的时刻切换供给3相绕组的电流路径。
旋转控制器54的相位调整块能够生成与第二状态信号相应动作而且实际上具有光滑倾斜的斜坡信号。若生成与第一状态信号及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即通电控制信号),则能够容易生成在上升倾斜部分及下降倾斜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倾斜部分中与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且实际上光滑变化的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即通电控制信号)。结果,在实施形态1中,流向3相绕组的驱动电流平稳变化,能够大幅度降低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通过这样,能够实现振动及噪音小的电动机及适合于对高密度盘片进行记录及重放的盘片装置。
由于第一调整时间T1比第二调整时间T2要长得多,因此能够加长构成第一时刻调整器的第一重复计数器电路的位长,也能够加长第一调整时间T1的有效位长,能够在正确的时刻产生第一时刻信号。即在盘片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幽雅也能够加长第一调整时间T1的有效位长,因此位误差的影响减小。另外,由于第一调整时间T1及第二调整时间T2与位置信号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因此即使在盘片转速变化时,也能够在正确的时刻进行电流路径的切换动作。因而,在实施形态1中,即使在指令单元32中使目标速度与盘片半径成反比变化时,也能够始终在正确的时刻进行电流路径的切换。结果,能够实现可以进行盘片高密度旋转驱动及速度控制的盘片装置及电动机。
旋转控制器54的相位调整块与利用时间测量器的位置信号测量动作相应动作,将第一时刻调整器的第一状态信号实际上置于第一规定状态。通过这样,能够生成与位置信号的相位一致的第一状态信号,能够正确地使通电控制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的旋转位置一致。通过这样,即使使盘片加速或减速时,也能够始终在正确的相位进行电流路径的切换动作。另外,与利用第一时刻信号发生而引起的第一状态信号的变化动作相应动作,将第二时刻调整器的第二状态信号实际上置于第二规定状态。通过这样,能够使斜坡信号的相位与第一时刻信号同步,能够正确地使通电控制信号的倾斜部分与转子旋转位置一致。结果,在实施形态1中,由于能够生成与转子11的旋转位置同步的通电控制信号,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旋转驱动转子11。
旋转控制器54的相位调整块设置与位置信号测量结果相应动作的所需要的延迟时间Td,从位置信号的检测沿发生起经延迟时间Td后,产生测量动作信号Dp,使第一时刻调整器的第一状态信号置于第一规定状态。通过这样,在实施形态1中,实际切换动作的相位相对于位置信号的相位可以设置相位差,对于位置检测元件41与绕组11、12、13,可以自由配置。即根据实施形态1的构成,电动机构造设计的自由度很大,能够得到最佳配置。另外,延迟时间Td只要根据需要设置即可,也可以是Td=0。
图16所示为通电动作块45的通电控制单元31的其他构成方框图。图16的通电控制单元31包含时间测量器401、第一时刻调整器402、第二时刻调整器403、信号生成器404、初始相位设定器461、相位修正器462、旋转判断器463、第一开关器421、第二开关器422及第三开关器423而构成。
在旋转动作时(旋转模式Ms=“H”),旋转控制块由时间测量器401、第一时刻调整器402、第二时刻调整器403、信号生成器404构成。在旋转控制块中,时间测量块包含时间测量器401,相位调整块由第一时刻调整器402、第二时刻调整器403、信号作成器404构成。
另外,在起动动作时(起动模式Ms=“L”),起动动作块由时间测量器401、第一时刻调整器402、第二时刻调整器403、信号生成器404、初始相位设定器461、相位修正器462、旋转判断器463、第一开关器421、第二开关器422及第三开关器423构成。在起动动作块中,初始相位设定块包含初始相位设定器461,相位变更块包含第一时刻调整器402、第二时刻调整器403、信号生成器404、旋转判定器463、第一开关器421、第二开关器422,相位修正块包含相位修正器462,模式切换块包含旋转判定器463、第一开关器421、第二开关器422及第三开关器423。
时间测量器401的构造与动作,同上述图4及图5所示的时间测量器101相同。第一时刻调整器402的构成及动作与前述图4及图5所示的第一时刻调整器102基本相同(不同点将后述)。第二时刻调整器403的构成及动作与前述图4及图5所示的第二时刻调整器103基本相同(不同点将后述)。信号生成器404的构成及动作与前述图4所示的信号生成器104相同。因而,省略时间测量器401、第一时刻调整器402、第二时刻调整器403及信号生成器404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16所示的构成说明中,对于与前述实施形态1实际上的相同构成及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
首先说明转子11及盘片1旋转、旋转判断器463的模式切换信号Ms为“H”(旋转模式)的情况。
在模式切换信号Ms为“H”时,第一开关器421与触点b侧连接,第二开关器422与触点b侧连接。由于通电开始信号St为“H”(通电开始),因此第三开关器423与触点b侧连接。
另外,初始相位设定器461的第一初始设定信号Hs及第二初始设定信号Ls维持“L”不变,相位修正器462的第一修正信号Rs及第二修正信号Fs维持“L”不变。这时,时间测量器401测量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或半个周期相应动作的时间间隔T0,输出与该测量结果对应的测量数据信号Da及测量动作信号Dp。
在旋转模式时,由第一时刻调整器402第二时刻调整器403及信号生成器404形成的相位调整块与时间测量器401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生成进行了时刻调整的3相第一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调整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这里,信号生成器404的输出即第一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直接成为3相第一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二通电控制信号。
第一时刻调整器402在测量动作信号Dp到来后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每隔与测量数据信号Da(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一调整时间T1,产生第一时刻信号Fa。另外,第一时刻调整器402与第一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使内部状态转移,并与该内部状态转移相应动作,使第一状态信号变化。第一时刻调整器402至少输出与第一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第一调整信号Ja。再有,第一时刻调整器402与测量动作信号Dp相应动作,将第一状态信号实际上置于第一规定状态。
第二时刻调整器403在测量动作信号Dp到来后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每隔与测量数据信号Da(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二调整时间T2,产生第二时刻信号。另外,第二时刻调整器403与第二时刻信号相应动作,使内部状态转移,并与该内部状态相应动作,使第二状态信号变化。第二时刻调整器403输出与第二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第二调整信号Jb。另外,第二时刻调整器403至少与第一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将第二状态信号实际上置于第二规定状态。
信号生成器404如图4所示,包含斜坡器111及形成器112而构成。斜坡器111输出与第二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形成器112输出与第一调整信号Ja及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3相第一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第一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二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振幅与输入至信号生成器404的输入信号Ac“相应变化。这里,由于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与第三开关器423的触点b侧连接,第三开关器423与触点b侧连接,因此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成为信号生成器404的输入信号Ac”。
因而,位置脉冲信号Dt及第一通电控制信号P1的波形分别与图15的(a)及(h)所示的位置脉冲信号Dt及第一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1的波形相同。同样,其他第一通电控制信号P2及时的波形分别与图15的(I)及(j)所示的第一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r2及Pr3的波形相同。同样,3相第二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波形分别与图15的(k)~(m)所示的3相第二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r1、Qr2、Qr3的波形相同。
下面说明转子11及盘片1停止、通电开始信号St为“L”(通电停止)的情况。
由于通电开始信号St为“L”,因此第三开关器423与触点a侧连接。因而,输入至信号生成器404的输入信号Ac“成为”L“,信号生成器404的输出即第一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二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全部成为“L”。结果,功率供给单元20停止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通电。
一旦通电开始信号St变为“H”(通电开始),则旋转判断器463的模式切换信号Ms成为“L”(起动模式)。一旦通电开始信号St成为“H”,则第三开关器423与触点b侧连接。因而,指令信号32的指令信号Ac输入至信号生成器404。杂模式切换信号Ms为“L”时,第一开关器421与触点a侧连接,第二开关器422与触点出a侧连接。因而,旋转判断器463的改变数据信号Ca及“L”分别代替时间测量器401的测量数据信号Da及测量动作信号Dp,输入至2第一时刻调整器402及第二时刻调整器403。
在起动模式时,由第一时刻调整器402、第二时刻调整器403、信号生成器404、旋转判定器463、第一开关器421、第二开关器422形成相位改变块,作成时序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3相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在时间上改变对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这里,信号生成器404的输出即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直接成为3相第一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二通电控制信号。
初始相位设定器461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通电开始信号St作为输入,与通电开始信号St变化时刻附近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相应动作,产生第一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或第二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的某一脉冲。初始相位设定器461在位置脉冲信号Dt为“H”时,与通电开始信号St的变化相应动作,产生第一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
在第一时刻调整器402中,利用第一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将第一状态电路的内部状态设定为第一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输入至第一重复计数器电路。第二时刻调整器403与第一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相应动作,将第二状态电路设定为第一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输入至第二重复计数器电路。通过这样,第一时刻调整器402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一规定时间Ts1将第一状态电路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第二时刻调整器403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规定时间将第二状态电路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次不断改变。结果,信号生成器404的3相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与第一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相应动作而被设定为第二设定状态后,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不断改变。通过这样,转子11及1及开始沿正转方向旋转。
初始相位设定器461在位置脉冲信号Dt为“L”时,与通电开始信号St的变化相应动作,产生第二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第一时刻调整器402与第二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相应动作,将第一状态电路设定为第二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输入至第一重复计数器电路。第二时刻调整器403与第二初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相应动作而将第二状态电路设定为第二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输入至第二重复计数器电路。通过这样,第一时刻调整器402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一规定时间Ts1将第一状态电路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第二时刻调整器403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规定时间将第一状态电路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结果,信号生成器404的3相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与第二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相应动作而被设定为第二设定状态后,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不断改变。通过这样,转子11及盘片1开始沿正转方向旋转。
相位修正器462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通电开始信号St作为输入,在通电开始信号St为“H”时,检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位修正器462与位置脉冲信号Dt从“L”向“H”的电平变化(上升沿)相应动作,输出第一修正信号Rs的脉冲,与位置脉冲信号Dt从“H”向“L”的电平变化(下降沿)相应动作,输出第二修正信号Fs的脉冲。
第一时刻调整器402利用第一修正信号Rs的脉冲,将第一状态电路强制修正为第三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再输入至第一重复计数器电路。第二时刻调整器403利用第一修正信号Rs的脉冲,将第二状态电路强制修正为第三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再输入至第二重复计数器电路。通过这样,第一时刻调整器402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一规定时间Ts1将状态电路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第二时刻调整器403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规定时间将第一状态电路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结果,信号生成器404的3相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与第一修正信号Rs的脉冲相应动作而强制修正为第三设定状态后,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不断改变。通过这样,转子11及盘片1沿正转方向进一步旋转。
另外,第一时刻调整器402利用第二修正信号Fs的脉冲,将第一状态电路强制修正为第四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再输入至第一重复计数器电路。第二时刻调整器403利用第二修正信号Fs的脉冲,将第二状态电路牵制休整为第四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再输入至第二重复计数器电路。通过这样,第一时刻调整器402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一规定时间Ts1将第一状态电路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第二时刻调整器403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规定时间将第一状态电路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结果,信号生成器404的3相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与第二修正信号Fs的脉冲相应动作而强制修正为第四设定状态后,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不断改变。通过这样,转子11及盘片1沿正转方向进一步旋转。
旋转判断器463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通电开始信号St作为输入,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放声状态相应动作,输出模式切换信号Ms及改变数据信号Ca。在旋转判断器463的构成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发生次数相应动作使模式切换信号Ms变化的方法(第一切换方法),另一种是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相应侗族使模式切换信号Ms变化的方法(第二切换方法)。
下面说明第一切换方法。旋转判断器463在通电开始信号St发生后,对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次数进行计数。旋转判断器463根据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计数结果,将改变数据信号Ca进行改变。旋转判断器463在计数结果小于第一规定次数时,输出较大值的改变数据信号Ca。通过这样,增大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及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的改变时间间隔Ts1。旋转判断器463在计数结果大于第一规定次数时,输出较小值的改变数据信号Ca,减小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及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的改变时间间隔Ts2。即Ts1>Ts2。另外,旋转判断器463若计数结果大于第二规定次数,则使模式切换信号Ms从“L”(起动模式)变为“H”(旋转模式)。另外,也可以使改变数据信号Ca的值为一定(Ts2=Ts1)。
下面说明第二切换方法。旋转判断器463在通电开始信号St发生后,对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进行测量。旋转判断器463根据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将改变数据信号Ca的值进行改变。旋转判断器463在时间间隔大于第一规定值时,输出值较大的改变数据信号Ca,增大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及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的改变时间间隔Ts1。旋转判断器463在时间间隔小于第一规定值时,输出值较小的改变数据信号Ca,减小第一起动通电控制信号及第二起动通电控制信号的改变时间将Ts2。即Ts1>Ts2。另外,旋转判断器463若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小于第二固定值,则使模式切换信号Ms从“L”(启动模式)变为“H”(旋转模式)。另外,也可以使改变数据信号Ca的值为一定(Ts2=Ts1)。
在采用图16所示构成的通电动作块45的通电控制单元31时,能够生成与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因而,利用具有光滑倾斜部分的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控制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3相驱动电压V1,V2,V3及3相驱动电流I1,I2,I3,平稳变化。结果,电动机进行的起动加速极其安静,能够实现噪音及振动明显极小的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另外,图16所示构成的通电控制单元31能够将起动控制用的电路及旋转控制用的电路功用,整个电路构成变得简单。另外,采用图16的通电控制单元31的电动机及盘片装置同样能够得到前述图1至图15所示的实施形态1的电动机及盘片装置具有的多种优点。
另外,在图16所示构成的通电动作块45的通电控制单元31中,起动动作手段利用第1时刻调整器402,第2时刻调整器403,信号生成器404,第1开关器421,第1开关器422,初始相位设定器461,相位修正器462及旋转判断器463构成。起动动作手段具有初始相位手段,相位变更手段,相位修正手段及模式切换手段,初始相位设定手段用初始相位设定器461构成,相位改变手段用第1时刻调整器402,第2时刻调整器403、旋转判定器463、第一开关器421第二开关器422及信号生成器404构成,相位修正手段用相位修正器462构成,然后模式切换手段用第一开关器421,第二开关器422、第三开关器423及旋转判断器463构成。
另外,在图16所示构成的通电控制单元31中,旋转控制手段利用时间测量器401,第1时刻调整器402,第2时刻调整器403及信号生成器404构成。旋转控制手段具有时间测量手段及相位调整手段,时间测量手段利用时间测量器401构成,相位调整手段利用第1时刻调整器402,第2时刻调整器403及信号生成器404构成。
《实施形态2》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动机及包含电动机构成的盘片装置。图17所示的实施形态2的包含电动机构成的盘片装置整体构成方框图。在实施形态2中,是在前述实施形态1的构成中设置电流检测单元33及电流控制单元700等。另外,对于与前述实施形态1实际上具有同样构成及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编号,并省略说明。
图17的电流检测单元33检测通过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从电压供给单元25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通电电流或合成供给电流Ig,输出与合成供给电流Ig相应动作的电流检测信号Ad。电流控制单元700对电流检测单元33的电流检测信号Ad与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进行模拟量比较,输出与其差值电压相应动作的电流控制信号Af。
通电动作块45的通电控制单元31生成与位置检测单元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的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通电控制单元31的具体构成与前述图16(或图2)所示的构成相同,输入利用开关部分701选择的输入信号Ac’。开关部分701选择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与电流控制单元700的电流控制信号Af的某一个信号。将从开关部分701输入至通电控制单元31的输入信号作为Ac’。
在开关部分701选择来自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时,与前述实施形态1构成相同,其详细说明省略。
在开关部分701选择来自电流控制单元700的电流控制信号Af时,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振幅与电流控制信号Af相应动作变化。在实施形态2中,利用电流检测单元33,电流控制单元700,通电控制单元31及功率供给单元20利用电流控制环,流向3相绕组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Ig与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正确进行电流控制。另外,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利用与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信号及第2调整信号,成为与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实际上具有斜率的电流信号。通过这样,在起动动作时及旋转动作时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变小,能够实现振动及噪音小的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另外,在实施形态2的构成中,也能够得到与前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各种优点。
《实施形态3》
图18至图2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电动机及包含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图18所示为实施形态3的包含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整体构成方框图。在实施形态3中,是包含电流检测单元33,开关控制单元37及通电驱动单元38而构成的。通电控制单元31及通电驱动单元38形成通电动作块145,电流检测单元33及开关控制单元37形成开关动作块146。另外,在实施形态3中,对于与前述实施形态1及实施形态2同样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编号,其说明省略。
功率供给单元20包含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而构成(参照图8),随着盘片1及转子11的旋转,不断切换流向3相绕组12,13,14的电流路径。图19所示为各第1功率放大器的其他构成电路图。图20所示为各第2功率放大器的其它构成电路图。
图19的第1功率放大器500包含第1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01,第1功率二极管501d,场效应晶体管502,电阻503及504而构成。第1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01利用N沟道MOS型场效应功率晶体管构成,第1功率二极管501d从第1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01的电流流出端一侧向电流流入端一侧反向连接。这里,第1功率二极管501d利用第1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01的寄生二极管形成。第1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01及场效应晶体管502构成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将输入至通电控制端一侧的输入电流进行规定的电流放大后输出(例如放大100倍左右)。电阻503及504是提高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的放大特性的元件,可根据需要接入。即电阻503及504可以接入两个,也可以接入一个,或者不接入。
图20的第2功率放大器510包含第2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11,第2功率二极管511d,场效应晶体管512,电阻513及514而构成。第2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11利用N沟道MOS型场效应功率晶体管构成,第2功率二极管511d从第2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11的电流流出端一侧向电流流入端一侧反向连接。这里,第2功率二极管511d利用第2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11的寄生二极管形成。第2场效应功率晶体管511及场效应晶体管512构成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将输入至通电控制端一侧的输入电流进行规定的电流放大后输出(例如放大100倍左右)。电阻513及514是提高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的放大特性的元件,可根据需要接入。即电阻513及514可以接入两个,也可以接入一个,或者不接入。
图18的开关动作块146的电流检测单元33检测通过功率供给单元22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由电压供给单元25供给绕组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Ig,输出与合成供给电流Ig相应动作的电流检测信号Ad。该合成供给电流Ig相当于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3相驱动电流I1,I2,I3的负极侧电流合成值。开关控制单元37对电流检测单元33的电流检测信号Ad与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进行比较,输出与该比较结果相应动作的高频开关脉冲信号Wp。
图18所示的通电动作块145包含通电控制部31、通电驱动部38而构成。
通电控制部31的构造以及动作,与上述图16(或图2)所示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通电控制部31的详细说明。
通电驱动部38输入通电控制部31的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以及开关控制部37的开关脉冲信号Wp。通电驱动部38与开关脉冲信号Wp相应动作地,将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或者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形成为高频脉冲,并作成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图21是表示通电驱动部38的具体构造的方框图。
图21的通电驱动单元38包含第1通电动作器550及第2通电动作器551而构成。第1通电动作器550的第1通电动作电路550a利用开关脉冲信号Wp使第1通电控制信号P1形成脉冲,生成这样形成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第3通电控制信号P’在开关脉冲信号Wp为“H”(高电位状态)设计,成为大小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1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的电流信号,而在开关脉冲信号Wp为“L”(低电位状态)时,成为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1无关的零或所需要的关断用电流信号。同样,第1通电动作器550的第1通电动作电路550b利用开关脉冲信号Wp使第1通电控制信号P2形成脉冲,生成这样形成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2’。同样,第1通电动作器550的第1通电动作电路550c利用开关脉冲信号Wp使第1通电控制信号P3形成脉冲,生成这样形成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3’。即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相应动作,成为利用单一的开关脉冲信号Wp形成脉冲的3相电流信号。
第2通电动作器551的第2通电动作电路551a生成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1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同样,第2通电动作器551的第2通电动作电路551b生成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2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2’。同样,第2通电动作器551的第2通电动作电路551c生成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3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3’。即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与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的3相电流信号。另外,根据需要,第2通电动作器551的第2通电动作电路551a,551b,551c也可以利用开关脉冲信号Wp使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形成脉冲,从而生成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
在图18中,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供给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的通电控制端一侧。第1功率放大器351的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将输入至通电控制端的输入电流即第3通电控制信号P1’进行电流放大后输出。通过这样,第1功率放大器351的第1场效应功率晶体管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1’相应动作,进行高频开关动作,使得对绕组12的驱动电压V1为脉冲电压,对绕组12供给驱动电流I1的负极侧电流。同样其它相的第1功率放大器352的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将输入至通电控制端的输入电流即第3通电控制信号P2’进行电流放大后输出。通过这样,第1功率放大器352的第2场效应功率晶体管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P2’相应动作,进行高频开关动作,使得对绕组13的驱动电压V2为脉冲电压,对绕组13供给驱动电流I2的负极侧电流。同样,剩下一相的第1功率放大器353的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将输入至通电控制端的输入电流即第3通电控制信号P3’进行电流放大后输出。通过这样,第1功率放大器353的第1场效应功率晶体管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3’相应动作,进行高频开关动作,使得对绕组14的驱动电压V3的脉冲电压,对绕组14供给驱动电流I3的负极侧电流。
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供给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控制端一侧。第2功率放大器355的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将输入至通电控制端的输入电流即第4通电控制信号Q1’进行电流放大后输出,对绕组12供给驱动电流I1的正极侧电流。同样,其它相的第2功率放大器356的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将输入至通电控制端的输入电流即第4通电控制信号Q2’进行电流放大后输出,对绕组13供给驱动电流I2的正极侧电流。同样,剩下一相的第2功率放大器357的场效应功率电流镜电路将输入至通电控制端的输入电流即第4通电控制信号Q2’进行电流放大后输出,对绕组14供给驱动电流I3的正极侧电流。
图18的电流检测单元33输出与电压供给单元25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Ig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的脉冲电流检测信号Ad。开关控制单元37对电流检测信号Ad与指令信号Ac进行比较,生成与该比较结果相应动作的高频开关脉冲信号Wp。开关脉冲信号Wp通常为20KHz~500KHz范围内的高频信号。通电驱动单元38与开关脉冲信号Wp相应动作,使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形成脉冲,生成与开关脉冲信号W相应动作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相应动作,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参照图8)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结果,通电电流Ig的峰值与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进行电流控制。通过这样,能够对流向3相绕组12,13,14的3相驱动电流I1,I2,I3与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正确进行电流控制,能够降低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即在实施形态3中,能够大幅度降低盘片1及转子11的振动及噪音。另外,在实施形态3中,开关脉冲信号Wp的频率不需要一定,频率也可以随转速或负载状况而变。
通电控制单元31具有前述图16的构成,输出与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的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在通电开始信号St刚发生后的起动动作时,通电控制单元31将起动控制用的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及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作为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在转子11起动加速后的旋转动作时,通电控制单元31将旋转控制用的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及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作为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输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分别使用上升倾斜部分及下降倾斜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倾斜部分与信号生成器404的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光滑变化。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振幅与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相应变化。图16的通电控制单元31的构成及动作与已经说明的相同。
通电驱动单元38生成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与开关脉冲信号Wp相应动作的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相应动作使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另外,通电驱动单元38生成与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及开关脉冲信号Wp)相应动作的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与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使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动作。通过这样,流向3相绕组12,13,14的3相驱动电流I1,I2,I3进行平稳变化,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显著变小。即能够大幅度降低盘片1及转子11的振动及噪音。
在实施形态3中,如上述说明所了解的那样,对绕组12,13,14供给驱动电流的功率晶体管是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大幅度减少功率晶体管的功耗。即,使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的第1功率晶体管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使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第2功率晶体管进行导通与关断动作,显著减少第1功率晶体管及第2功率晶体管的功耗。通过这样,电动机及盘片装置的发热显著减少。结果,能够利用大电流进行起动加速,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可靠的起动动作。另外,能够在盘片装置中对可记录盘片稳定进行记录及重放。
在实施形态3中,生成与从电压供给单元25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相应动作的电流检测信号Ad,生成与电流检测信号Ad及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的开关脉冲信号Wp。与该开关脉冲信号Wp相应动作,使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因而,能够进行与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的正确的电流控制,能够实现功耗少的高性能盘片装置及电动机。特别是生成直接与电压供给单元25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的电流检测信号,根据电流检测信号Ad与指令信号Ac的比较结果,生成单一的开关脉冲信号。通过这样,能够与指令信号相应动作,直接控制电压供给单元25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的峰值,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电流控制。另外,由于使1个或2个第1功率放大器与单一的开关脉冲信号相应动作而同时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因此高频开关动作构成非常简单,能够实现低成本。另外,电流检测单元的构成不限于生成直接与通电电流成正比的脉冲状电流检测信号的情况,也可以输出利用滤波器等进行了滤波的电流检测信号。另外,不仅第1功率放大器,也可以使第2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另外,在实施形态3的构成中,也可以得到与前述实施形态1或实施形态2相同的各种优点。
《实施形态4》
图22至图2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电动机及包含电动机构成的盘片装置。图22所示为实施形态4的包含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整体构成方框图。在实施形态4中,是在前述实施形态2的构成中设置通电驱动部801。另外,对于与前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2及实施形态3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2所示的通电控制块805包含通电控制单元31及通电驱动单元801而构成。通电控制单元31生成与位置检测单元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的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通电控制单元31的具体构成与前述图16(或图2)所示的部分相同,其详细说明省略。开关部分701选择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与电流控制单元700的电流控制信号Af的某一个信号。将从开关部分701输入至通电控制单元31的输入信号作为Ac’。
图22所示的通电驱动单元801生成与通电控制单元31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图23所示为通电驱动单元801的具体构成电路图。
图23的通电驱动单元801包含6个比较器电路811,812,813,815,816,817及三角波发生电路820而构成。三角波发生电路820输出规定频率的三角波信号Wt。在实施形态4中,三角波信号Wt的频率设置为10KHz至500KHz范围内的规定频率。另外,三角波信号Wt也可以是锯齿状。比较器电路811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三角波信号Wt进行比较,生成具有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大小相应的脉冲宽度的PWM脉冲信号(PWM:脉宽调制)即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另外,第3通电控制信号P1’的脉冲频率与三角波信号Wt的频率一致。另外,在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为零或最低电平时,第3通电控制信号P1’为“L”。同样,比较器电路812生成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2相应动作而形成PWM脉冲信号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2’,比较器电路813生成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3相应动作而形成PWM脉冲信号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3’。同样,比较器电路815生成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1相应动作而形成PWM脉冲信号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比较器电路816生成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2相应动作而形成PWM脉冲信号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2’,比较器电路817生成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3相应动作而形成PWM脉冲信号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3’。
通过这样,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成为与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相应动作的3相PWM信号,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与3相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的3相PWM信号。例如,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在第1通电控制信号P1在期间Tp1,具有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大小相应的脉冲宽度被调制的脉冲,在期间Tp1以外为“L”。
通电驱动单元801的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供给功率供给单元20。功率供给单元20包含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而构成(参照图8),随着盘片1及转子11的旋转,不断切换流向绕组12,13,14的电流路径。
图24所示为第1切换功率放大器的其它构成电路图。图25所示为第2功率放大器的其它构成电路图。
图24的第1功率放大器660利用第1功率晶体管661及第1功率二极管661d构成。第1功率晶体管661利用N沟道MOS型场效应功率晶体管形成,利用从其电流流出端一侧向电流流入端一侧反向连接而形成的寄生二极管构成第1功率二极管661d。
图25的第2功率放大器670利用第2功率晶体管671及第2功率二极管671d构成。第2功率晶体管671利用N沟道MOS型场效应功率晶体管形成,利用从其电流流出端一侧向电流流入端一侧反向连接而形成的寄生二极管构成第2功率二极管671d。
通电驱动单元801的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控制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的通电。例如,在第3通电控制信号P1’为“H”时,第1功率放大器351的第1功率晶体管成为导通,第3通电控制信号P1’为“L”时,第1功率放大器351的第1功率晶体管成为关断。因而,功率供给器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相应动作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通电驱动单元801的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控制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例如,在第4通电控制信号Q1’为“H”时,第2功率放大器355的第2功率晶体管成为导通,第4通电控制信号Q1’为“L”时,第2功率放大器355的第2功率晶体管成为关断。因而,功率供给器20的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通过这样,利用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对2相绕组12,13,14供给脉冲状的3相驱动电压V1,V2,V3。
电流检测单元33例如利用电流检测用电阻构成,检测电压供给单元25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Ig,输出与合成供给电流Ig成正比的电流检测信号Ad。由于功率供给单元20的功率晶体管进行高频开关动作,从电压供给单元25向3相绕组12,13,14供给功率,因此合成供给电流Ig及电流检测信号Ad成为脉冲状的波形。
电流控制单元700将电流检测信号Ad与指令信号Ac进行比较,输出与比较结果相应动作的电流控制信号Af。电流控制单元700例如包含滤波器而构成,将电流检测信号Ad与指令信号Ac的比较结果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生成电流控制信号Af。
在开关部分701选择电流控制单元700的电流控制信号Af时,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振幅与电流控制信号Af相应而变化。通过这样,利用电流检测单元33,电流控制单元700,通电控制单元31,通电驱动单元801及功率供给单元20形成电流控制环,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Ig与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对其平均值进行电流控制。另外,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利用与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信号及第2调整信号,成为与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实际上具有倾斜的平稳电流信号。因而,与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的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与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的第1调整信号及第2调整信号相应动作而实际上具有倾斜的光滑的PWM信号。通过这样,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变小,能够实现振动及噪音小的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在实施形态4中,由于利用由通电控制块805的通电驱动单元801生成的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使功率供给器20的赞歌第1功率放大器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因此能够大幅度减少功率供给单元20的功率晶体管中的功耗。因而,能够廉价实现功耗小,振动及噪音小,可靠性高的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另外,在实施形态4中也能够得到与前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2及实施形态3相同的各种优点
另外,实施形态4的通电驱动单元801不限定于图23的构成,可以有各种变形。图26所示为通电驱动单元801的其它具体构成方框图。运算合成电路841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1进行运算合成,生成合成信号R1。图27的(a),(b),(c)所示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第2通电控制信号Q1及合成信号R1的波形关系。同样,运算合成电路842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2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2进行运算合成,生成合成信号R2,运算合成电路843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3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3进行运算合成,生成合成信号R3。三角波发生电路860输出规定频率的三角波信号Wt。三角波信号Wt的频率设置为10KHz至500KHz范围内的规定频率。另外,三角波信号Wt也可以是锯齿状。
比较器电路851将合成信号R1与三角波信号Wt进行比较,输出比较脉冲信号W1。比较脉冲信号W1成为具有与合成信号R1的大小相应的脉冲宽度的PWM信号。同样,比较器电路852将合成信号R2与三角波信号Wt进行比较,输出比较脉冲信号W2,比较器电路853将合成信号R3与三角波信号Wt进行比较,输出比较脉冲信号W3。驱动逻辑电路871生成使比较脉冲信号W1反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及与比较脉冲信号W1一致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即第3通电控制信号P’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1’处于反相信号的关系。同时,驱动逻辑电路872生成使比较脉冲信号W2反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2’及与比较脉冲信号W2一致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2’,驱动逻辑电路873生成使比较脉冲信号W3一致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3’。
通过这样,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成为与3相合成信号R1,R2,R3相应动作的3相PWM信号,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与3相合成信号R1,R2,R3相应动作的3相PWM信号。另外,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分别成为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反相信号。
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使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进行PWM动作,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使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进行PWM动作。各功率放大器如图24或图25所示,具有N沟道MOS结构的场效应功率晶体管及反向连接的功率二极管而构成。因而,例如第1功率放大器351的功率晶体管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1相应动作,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第2功率放大器355的功率晶体管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1’相应动作,互补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同样,第1功率放大器352的功率晶体管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2’相应动作,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第2功率放大器356的功率晶体管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2’相应动作,互补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同样,第1功率放大器353的功率晶体管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3’相应动作,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第2功率放大器357的功率晶体管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3’相应动作,互补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结果,利用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进行高频开关动作,供给3相绕组12,13,14供给数字3相驱动电压V1,V2,V3。
实施形态4的其它动作与前述实施形态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在实施形态4的构成中,也能够得到与前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2或实施形态3相同的各种优点。
《实施形态5》
图28至图3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电动机及包含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图28所示为实施形态5的盘片装置整体构成方框图。在实施形态5中,利用通电控制单元600及通电驱动单元601形成通电动作块605,使第1通电控制信号,第2通电控制信号,第3通电控制信号及第4通电控制信号形成导通与关断的数字式脉冲信号。另外,在实施形态5中,对于与前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2,实施形态3及实施形态4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编号,其说明省略。
图28所示的通电动作块605的通电控制单元600输出与位置检测单元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进行数字式变化的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另外,将第1调整信号Ja(或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供给通电驱动单元601。在通电开始信号St刚发生后的起动时,生成起动控制用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在起动动作后的转子11旋转时,生成旋转控制用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图29所示为通电控制单元600的具体构成方框图。
图29的通电控制单元600包含时间测量器401,第1时刻调整器402,第2时刻调整器403,信号生成器614,初始相位设定器461,相位修正器462,旋转判断器463,第1开关器421及第2开关器422而构成。时间测量器401,第1时刻调整器402,第2时刻调整器403,初始相位设定器461,相位修正器462及旋转判断器463的具体构成及动作与前述图16所示部分相同,其详细说明省略。
首先说明转子11及盘片1旋转,旋转判断器463的模式切换信号MS为“H”(旋转模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电开始信号St变成“H”(通电开始)。在模式切换信号MS为“H”时,第1开关器421与触点b一侧连接,第2开关器422与触点b一侧连接。另外,初始相位设定器461的第1初始设定信号Hs及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维持“L”不变,相位修正器462的第1修正信号Rs及第2修正信号Fs维持“L”不变。时间测量器401测量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或半个周期相应动作的时间间隔T0,输出与该测量结果对应的测量数据信号Da及测量动作信号Dp。
在旋转模式时,第1时刻调整器402,第2时刻调整器402及信号生成器614形成相位调整块。相位调整块与时间测量器401的测量动作相应动作,生成进行了时刻调整的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调整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这里信号生成器614的输出即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直接成为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
第1时刻调整器402在测量动作信号Dp到来后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每隔与测量数据信号Da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第1时刻信号Fa。另外,第1时刻调整器402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使内部状态转移,并与该内部状态转移相应动作,使第1状态信号变化。第1时刻调整器402至少输出与第1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信号Ja。再有,第1时刻调整器402与测量动作信号Dp相应动作,将第1状态信号实际上置于第1规定状态。
第2时刻调整器403在测量动作信号Dp到来后输入测量数据信号Da,每隔与测量数据信号Da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第2时刻信号。另外,第2时刻调整器403与第2时刻信号相应动作,使内部状态转移,并与该内部状态相应动作,使第2状态信号变化。第2时刻调整器403输出与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信号Jb。另外,第2时刻调整器403至少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将第2状态信号实际上置于第2规定状态。
图34为时间测量器401,第1时刻调整器402及第2时刻调整器403的动作说明用波形图。图中表示时间测量器401测量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的情况。时间测量器401测量图34的(a)所示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1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时间测量器401生成将位置脉冲信号Dt整个仅延迟与测量时间间隔T0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的延迟时间Td的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以及在从位置脉冲信号Dt的测量沿时刻起仅延迟所需要的延迟时间Td的时刻的测量的动作信号Dp(参照图34的(b))。第1时刻调整器402每隔与测量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第1时刻信号Fa(参照图34的(c))。使第1调整时间T1为T0/6或近似T0/6。即,T1=T0/6。第1时刻调整器402与测量动作信号Dp相应动作,使第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实际上为第1规定状态,然后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使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变化及转移。第1时刻调整器402输出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信号Ja。因而,第1调整信号Ja每隔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的1个周期进行6种状态或近似6种状态的状态变化。第2时刻调整器403每隔与测量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第2时刻信号Fb(参照图34的(d))。这里使第2调整时间T2为T0/30或近似T0/30。第2时刻调整器403与第1时刻信号Fa及测量动作信号Dp相应动作,使第第2状态输出信号Ja实际上为第2规定状态,然后与第2时刻信号Fb相应动作,使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变化及转移。第2时刻调整器403输出与第2状态输出信号Je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信号Jb。因而,第2调整信号Jb每隔第1时刻信号Fa的脉冲间隔进行30种状态或近似30种状态的状态变化。
图30所示为图29的信号生成器614的具体构成。信号生成器614包含斜坡器621及形成器622而构成。斜坡器621与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输出实际上具有倾斜的数字式斜坡信号Sa。形成器622输出与第1调整信号Ja及斜坡信号Sa相应动作的数字式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数字式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图31所示为信号生成器614的斜坡器621的具体构成。
图31的斜坡器621包含第1数字斜坡电路631,第2数字斜坡电路632及第3数字斜坡电路633而构成。第1数字斜坡电路631与第2时刻调整器403的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输出数字式斜坡信号Sa1。图34的(c)所示为第1斜坡信号Sa1的波形。由于第2调整信号Jb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而成为第2规定状态,因此第1斜坡信号Sa1设置为“Lb”(低电平状态)。第1斜坡信号Sa1在第2调整信号Jb小于第1规定值期间为“Lb”,随着第2调整信号Jb的增加,产生脉冲宽度慢慢变宽的几个脉冲。然后,若第2调整信号Jb达到第2规定值,则成为“Hb”(高电平状态)。结果,第1斜坡信号Sa1成为与第1时刻信号Fa同步的数字式脉冲信号,成为该脉冲信号的平均电压值在上升部分实际上具有所需要倾斜的光滑的斜坡信号。
同样,第2数字斜坡电路632与第2时刻调整器403的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输出数字式第2斜坡信号Sa2。图34的(f)所示为第2斜坡信号Sa2的波形。由于第2调整信号Jb与第1时刻信号Fa相应动作而成为第2规定状态,因此第2斜坡信号Sa2设置为“Hb”。第2斜坡信号Sa2在第2调整信号Jb小于第3规定值期间为“Hb”。然后,若第2调整信号Jb成为第3规定值以上,则随着其增加产生脉冲宽度慢慢变窄的几个脉冲,若第2调整信号Jb达到第4规定值,则成为“Lb”。这里,第3规定值也可以与第2规定值一致。结果,第2斜坡信号Sa2成为与第1时刻信号Fa同步的数字式脉冲信号,成为该脉冲信号的平均电压值在下降部分实际上具有所需要倾斜的光滑的斜坡信号。作为高电平电路的第3数字斜坡电路633输出数字式第3斜坡信号Sa3。这里,第3斜坡信号Sa3成为“Hb”(参照图34的(g))。
图30的信号生成器614的形成器622与第1时刻调整器402的第1调整信号Ja及第2时刻调整器403的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形成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
图32所示为形成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形成器622中的一部分形成电路构成方框图。图32所示的形成器622的一部分形成电路包含信号合成电路640而构成。信号合成电路640与第1时刻调整器402的第1调整信号Ja相应动作将斜坡器621的第1斜坡信号Sa1,第2斜坡信号Sa2及第3斜坡信号Sa3进行合成,生成数字式变化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结果,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第1时刻调整器402的第1调整信号Ja(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及第2时刻调整器403的第2调整信号Jb(第2状态输出信号Je)相应动作,成为利用第1调整信号Ja将斜坡信号Sa1,Sa2,Sa3合成的数字信号。形成其它第1通电控制信号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形成器622的具体构成,由于与图32所示的形成电路相同,因此其说明省略。
图34的(h)所示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波形。第1通电控制信号P1在上升部分形成与第1斜坡信号Sa1相应动作的脉冲波形,在中间部分保持高电平“Hb”,在下降部分形成与第2斜坡信号Sa2星移斗转的脉冲波形。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通电区间Tp1设置为比电角度360/3=120度要大许多。图34的(I)及(j)所示为其它第1通电控制信号P2,P3的波形。这样,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第1时刻调整器402的第1调整信号Ja及第2时刻调整器403的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成为利用第1调整信号Ja将斜坡信号Sa1,Sa2,Sa3合成的数字信号。这些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的通电区间Tp1,Tp2,Tp3分别设置为比120度要大许多。这里,将通电区间Tp1,Tp2,Tp3选定为150~180度。
同样,图34的(k)~(m)所示为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波形。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与第1时刻调整器402的第1调整信号Ja及第2时刻调整器403的第2调整信号Jb相应动作,成为利用第1调整信号Ja将斜坡信号Sa1,Sa2,Sa3合成的数字信号。这些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通电区间Tq1,Tq2,Tq3分别设置为比120度要大许多。这里,将通电区间Tq1,Tq2,Tq3选定为150~180度。
通过这样,通电控制单元600生成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时间间隔相应动作而旋转控制用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这些第1通电控制信号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通过通电驱动单元601,控制供给单元20的第1功率放大器及第2功率放大器的通电动作。因而,第1通电控制信号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与位置脉冲信号Dt同步,而与该第1通电控制信号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决定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
下面说明转子11及盘片1停止,旋转判断器463的模式切换信号Ms“L”(起动模式)的情况。在模式切换信号Ms为“L”时,开关器421与触点a一侧连接,开关器422与触点a一侧连接。因而,旋转判断器463的改变数据信号Ca代替时间测量器401的测量数据信号Da输入至第1时刻调整器402。另外,“L”电平代替时间测量器401的测量动作信号Dp输入至第2时刻调整器403。
在起动模式中,第1时刻调整器402,第2时刻调整器403及信号生成器614形成相位改变块。相位改变块与改变数据信号Ca相应动作生成进行时刻调整的3相第1旋转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旋转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将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改变。这里,信号生成器614的输出即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直接成为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
初始相位设定器461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通电开始信号St作为输入,与通电开始信号St发生时刻附近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相应动作,产生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或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即初始相位设定器461在位置脉冲信号Dt为“H”时,与通电开始信号St的发生相应动作,产生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而在位置脉冲信号Dt为“L”时,与通电开始信号St的发生相应动作,产生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
第1时刻调整器402利用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将第1状态电路(相当于图5的第1状态电路222)的内部状态设定为第1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输入至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相当于图5的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22 1)。第2时刻调整器403利用第1初始设定信号Hs的脉冲,将第2状态电路(相当于图5的第2状态电路232)设定为第1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输入至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相当于图5的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通过这样,第1时刻调整器402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1规定时间将第1状态电路(222)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第2时刻调整器403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2规定时间将第2状态电路(232)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结果,信号生成器614的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第1设定状态后,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变化。通过这样,转子11及盘片1开始沿正转方向旋转。
第1时刻调整器402利用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将第1状态电路(222)设定为第2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输入至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221)。第2时刻调整器403利用第2初始设定信号Ls的脉冲,将第2状态电路(232)设定为第2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输入至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通过这样,第1时刻调整器402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1规定时间将第1状态电路(222)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第2时刻调整器403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2规定时间将第2状态电路(232)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结果,信号生成器614的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第2设定状态后,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不断变化。通过这样,转子11及盘片1开始沿正转方向旋转。
相位修正器462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通电开始信号St作为输入,在通电开始信号St发生后,检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位修正器462在位置脉冲信号Dt从“L”向“H”的电平变化时刻(上升沿时刻)输出第1修正信号Rs的脉冲,在位置脉冲信号Dt从“H”向“L”的电平变化时刻(下降沿时刻)输出第2修正信号Fs的脉冲。
第1时刻调整器402利用第1修正信号Rs的脉冲,将第1状态电路(222)的内部状态修正为第3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再输入至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221)。第2时刻调整器403利用第1修正信号Rs的脉冲,将第2状态电路(232)设定为第3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再输入至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通过这样,第1时刻调整器402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1规定时间将第1状态电路(222)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第2时刻调整器403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2规定时间将第2状态电路(232)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结果,信号生成器614的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修正为第3设定状态后,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不断改变。通过这样,转子11及盘片1沿正转方向进一步旋转。
第1时刻调整器402利用第2修正信号Fs的脉冲,将第1状态电路(222)设定为第4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再输入至第1重复计数器电路(221)。第2时刻调整器403利用第2修正信号Fs的脉冲,将第2状态电路(232)设定为第4设定状态,将改变数据信号Ca再输入至第2重复计数器电路(231)。通过这样,第1时刻调整器402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1规定时间将第1状态电路(222)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第2时刻调整器403每隔与改变数据信号Ca对应的第2规定时间将第2状态电路(232)的内部状态沿正转方向依次不断改变。结果,信号生成器614的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修正为第4设定状态后,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在时间上依次不断改变。通过这样,转子11及盘片1沿正转方向进一步旋转。
旋转判断器463将位置脉冲信号Dt及通电开始信号St作为输入,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两个方向(或一个方向)的电平变化发生状况相应动作,输出模式切换信号Ms及改变数据信号Ca。在旋转判断器463的构成中可以考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发生次数相应动作使模式切换信号Ms变化的方法(第1切换方法),另一种是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相应动作使模式切换信号Ms变化的方法(第2切换方法)。由于第1切换方法及第2切换方法已经进行了说明,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后用第1切换方法进行说明。
在起动时及旋转时,通电控制单元600生成与位置脉冲信号Dt相应动作而实际上具有光滑倾斜的数字式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即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分别具有上升倾斜部分及下降倾斜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倾斜部分,具有与斜坡器621的斜坡信号相应动作并利用数字式脉冲形成的实际上的倾斜。
图28所示的通电驱动单元601将通电控制单元600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或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及开关控制单元的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生成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图33所示为通电驱动单元601的具体构成方框图。
图33的通电驱动单元601包含第1通电动作逻辑器650及第2通电动作逻辑器651而构成。第1通电动作逻辑器650的第1逻辑合成电路650a与第1调整信号Ja相应动作,在所需要的区间内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生成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同样,第1通电动作逻辑器650的第1逻辑合成电路650b与第1调整信号Ja相应动作,在需要的区间内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2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生成第3通电控制信号P2’。同样,第1通电动作逻辑器650的第1逻辑合成电路650b与第1调整信号Ja相应动作,在所需要的区间内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2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生成第3通电控制信号P2’。
第2通电动作逻辑器651的第2逻辑合成电路651a与第1调整信号Ja相应动作,在所需要的区间内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1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生成第4通电控制信号Q1’。同样,第2通电动作逻辑器651的第2逻辑合成电路651b与第1调整信号Ja相应动作,在需要的区间内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2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生成第4通电控制信号Q2’。同样,第2通电动作逻辑器651的第2逻辑合成电路651c与第1调整信号Ja相应动作,在所需要的区间内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3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生成第3通电控制信号Q3’。
另外,例如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也可以利用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开关脉冲信号Wp的“与”逻辑生成。另外,例如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也可以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直接按照原样输出而生成。
图28所示的通电驱动单元601的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供给功率供给单元20。功率供给单元20包含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而构成(参照图8),与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使得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不断变化。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分别使用图24所示的电路构成,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分别使用图25所示的电路构成。
功率供给器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相应动作,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功率供给器20的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图28所示的电流检测单元33检测电压供给单元25通过功率供给单元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供给3相绕组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Ig,输出与合成供给电流Ig相应动作的电流检测信号Ad。开关控制单元37的开关脉冲信号Wp成为与电流检测信号Ad和指令信号Ac的比较结果相应动作的高频开关信号。结果,对合成电流Ig与指令信号Ac相应进行电流控制。通过这样,能够与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正确地对于流向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电流进行电流控制,能够减少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即能够大幅度减少盘片1及转子11的振动及噪音。
通电控制单元的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是上升部分及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信号生成器614的斜坡信号相应动作实际上具有倾斜而变化。生成3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及与开关脉冲信号Wp相应动作的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使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与3相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相应动作,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另外,生成3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及与开关脉冲信号Wp相应动作的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使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与3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相应动作。通过这样,流向3相绕组12,13,14的3相驱动电流I1,I2,I3进行平稳的变化,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显著减小。即能够大幅度减少盘片1及转子11的振动及噪音。
在实施形态5中,如上述说明所了解的那样,使得对绕组12,13,14供给驱动电流的功率晶体管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大幅度减少功耗。即,使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的第1功率晶体管及/或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第2功率晶体管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功率晶体管的功耗显著减少。通过这样,盘片装置及电动机的功耗及发热显著减少。结果,温升减少,能够对可记录盘片稳定进行记录及重放。另外,在实施形态5中,利用电流检测单元33及开关控制单元37形成开关动作块146,其构成使3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3个第2功率晶体管中的至少1个功率晶体管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通电动作块605使3相第1起动通电控制信号及3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3相第3起动通电控制信号及4相第2起动通电控制信号为数字信号,使得在各通电控制信号的上升部分及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数字式斜坡信号相应动作,实际上具有倾斜而变化。通过这样,使流向3相绕组12,13,14的电流路径的切换动作平稳。即在斜坡信号的上升部分或下降部分中使脉冲宽度慢慢变化,使得其平均电压值实际上具有光滑的倾斜。结果,在实施形态5中,通电控制部分信号的上升部分或下降部分实际上具有倾斜而变化,能够通过功率供给单元20的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及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供给3相绕组12,13,14供给具有光滑倾斜的3相驱动电流I1,I2,I3。因而,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减小,能够大幅度减少盘片1及转子11的振动及噪音。
开关动作块146将电源检测单元33的电流检测信号Ad及指令单元32的指令信号Ac进行比较,生成与比较结果相应动作的开关脉冲信号Wp,与开关脉冲信号Wp相应动作而使第1功率放大器及/或第2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通过这样,能够与指令信号Ac相应动作,对于流向3相绕组12,13,14的驱动电流I1,I2,I3正确地进行电流控制。结果产生的驱动力的脉动减小,能够实现盘片及转子的振动及噪音小,高性能的盘片装置及电动机。
另外,在实施形态5中,也能够得到与前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2,实施形态3或实施形态4相同的各种优点。
另外,在实施形态5中,也可以利用简单的脉冲信号构成斜坡信号Sa1及Sa2,该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将第1斜坡信号Sa1与第2斜坡信号Sa2重叠而生成。第1通电控制信号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是将斜坡信号Sa1,Sa2,Sa3合成的信号,各通电控制信号的“Hb”的区间(通电区间)比电角度120度要大许多。结果,第3通电控制信号及第4通电控制信号的各通电区间比电角度120度要大许多。通过这样,能够比较平稳地切换流向3相绕组的电流路径。即与第1调整信号及第2调整信号相应动作使第1通电控制信号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按矩形波变化,使它们的通电区间比120度要大,通过这样,第3通电控制信号及第4通电控制信号的通电区间比120度要大。结果,流向3相绕组的电流路径的切换比较平稳,盘片的振动及噪音比较小。另外,能够与1个位置信号相应动作,正确生成这些通电控制信号。
另外,关于前述实施形态的具体构成,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如,各相绕组可以将多个部分绕组串联或并联连接而构成。3相绕组不限于星形连接,也可以是三角形连接。另外。绕组的相数不限定于3相。一般,能够实现具有多相绕组的构成。另外,转子励磁部分的磁极数也不限定于2极,也可以是多极。
另外,功率供给单元的功率晶体管可以采用NPN双极型晶体管,PNP双极型晶体管,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及IGBT晶体管等各种结构的晶体管。通过使功率晶体管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可减少功率晶体管的功耗及发热,容易实现集成电路化。另外,功率供给单元的功率放大器的构成及功率晶体管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方法可以有各种变形。另外,也可以使场效应功率晶体管在导通状态(全导通或半导通)与关断状态之间进行高频开关动作,以减少功率晶体管的功耗,而且平稳切换流向绕组的驱动电流。
另外,功率供给单元的功率晶体管的高频开关动作方法可以有各种变形,当然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使第1功率晶体管及第2功率晶体管交替进行高频开关动作,或者使第1功率晶体管及第2功率晶体管两方面同时进行导通与关断的高频开关动作。
另外,在采用与位置信号的1个周期对应的时间间隔T0使第1时刻调整器动作时,第1时刻调整器的第1状态输出信号或第1调整信号的状态数,每隔位置信号的1个周期不限定于6种状态,例如也可以为12种状态。一般,该状态数为每隔位置信号的1个周期是绕组相数的整数倍,通过这样能够产生正确度高的第1时刻信号。
另外,在采用与位置信号的半个周期对应的时间间隔T0使第1时刻调整器动作时,第1时刻调整器的第1状态输出信号或第1调整信号的状态数,每隔位置信号的半个周期不限定于3种状态,例如也可以是6种状态。一般,该状态数为每隔位置信号的半个周期是绕组相数的整数倍,通过这样能够产生正确度高的第1时刻信号。
另外,利用与1个位置信号相应动作的第1状态信号及第2状态信号,能够得到正确的旋转电角度推定值。因而,若得到与第1状态信号及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旋转电角度推定值,输出电动机的旋转驱动信号,则能够在从低速旋转到高速旋转的很大的转速范围中高精度地将电动机旋转驱动,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别是在电动机高速旋转时,由于能够正确得到第1状态信号,因此驱动信号的脉动变小,高速旋转时的振动及噪音大幅度减少。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机适合用于盘片装置但其用途广泛,可以用于OA及AV装置等的旋转驱动用。特别是一般可广泛用作为进行调整的电动机。
其它可以不改变本发明的要点而有各种变形,当然包含在本发明中。
上面对本发明以一定程度的详细内容关于理想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对于该理想形态现在揭示的内容,其构成的详细部分应该可以适当地变化,在不超出权利要求的本发明范围及思想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各要素的组合或顺序的变化。
Claims (40)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安装产生励磁磁通的励磁部分的转子;
Q相(这里Q为3以上的整数)绕组;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的电压供给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1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另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2功率晶体管而工程的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
得到与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的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手段的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通电动作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而构成。
2.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安装产生励磁磁通的励磁部分的转子;
Q相(这里Q为3以上的整数)绕组;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的电压供给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1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另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2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
得到与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的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手段的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通电动作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以及在起动动作手段动作后与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旋转控制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来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变化手段,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的发生状态相应动作而将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切换手段而构成,
所述旋转控制手段包含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变化相应动作的时间间隔T0的时间测量手段,以及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而在时间上改变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调整手段而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手段这样构成,即若所述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为所需要次数以上,则从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调整手段包含生成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手段而构成,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包含生成每隔与所述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时间具有实际的倾斜部分而且在所述时间间隔T0内2次以上重复具有所述倾斜部分的斜坡信号的斜坡手段;以及至少在一个倾斜部分与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使所述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变化的形成手段而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调整手段包含每隔与所述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时间T1(这里T1<T0/2)使第1状态信号变化的第1时刻调整手段,
每隔与所述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时间T2(这里T2<T1/2)使第2状态信号变化的第2时刻调整手段,
以及生成与所述地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和生成与所述的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与所述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中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信号生成手段而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时刻调整手段这样构成,即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动作相应动作,使所述第1状态信号实际上为第1规定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时刻调整手段这样构成,即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的变化相应动作,使所述第2状态信号实际上为第2规定状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测量手段这样构成,即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1个周期对应的所述时间间隔T0,
所述第1时刻调整手段这样构成,即为了每隔所述位置信号1个周期使所述第1状态信号实际上产生MQ种状态(这里M为2以上的整数)的变化,则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使第1调整时间T1变化,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通电控制信号。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测量手段这样构成,即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半个周期对应的所述时间间隔T0,
所述第1时刻调整手段这样构成,即为了每隔所述位置信号半个周期使所述第1状态信号实际上产生NQ种状态(这里N为正数)的变化,则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使所述第1调整时间T1变化,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至少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通电控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要使得各前述第1通电控制信号在上升部分及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变化,则与所述Q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要使得各前述第2通电控制信号在上升部分即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变化,则与所述Q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还包含生成与所述转子的转速相应动作的指令信号的指令手段而构成,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这样构成,即与所述指令手段的输出信号相应动作使所述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改变。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还包含生成与所述转子的转速相应动作的指令信号的指令手段,
以及与所述指令信号相应动作使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开关动作手段而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动作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指令信号相应动作的开关脉冲信号,与所述开关脉冲信号相应动作使1个或2个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同时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动作手段包含生成与从所述电压供给手段流向所述Q相绕组的通电电流相应动作的电流检测信号的电流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指令信号及所述电流检测信号相应动作使所述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开关控制手段而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动作手段这样构成,即与所述指令信号相应动作控制从所述电压供给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合成供给电流的峰值。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手段包含检测所述转子的所述励磁部分的磁通并生成所述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元件而构成。
18.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转子;多相绕组;直流电压源;形成从所述直流电压源流向所述多相绕组的电流路径的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得到与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的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以及控制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的通电的通电控制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供给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供给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对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而构成。
19.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转子;多相绕组;直流电压源;形成从所述直流电压源向所述多相绕组的电流路径的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得到与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的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以及控制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的通电的通电控制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以及在起动动作手段动作后与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的通电的旋转控制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的对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所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供给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供给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的发生状态相应动作而将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切换手段而构成,
所述旋转控制手段包含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变化相应动作的时间间隔T0的时间测量手段,以及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而在时间上改变供给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调整手段而构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手段这样构成,即若所述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为所需要次数以上,则从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
21.一种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至少从盘片进行信号重放或对所述盘片进行信号记录的头部手段;
至少对所述头部手段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重放信息信号或对记录信息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输出给所述头部手段的信息处理手段;
将所述盘片旋转驱动并安装产生励磁磁场的励磁部分的转子;
Q(这里Q为3以上的整数)相绕组;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的电压供给手段;
部分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1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另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2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
得到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的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手段的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通电动作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对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而构成。
22.一种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至少从盘片进行信号重放或对所述盘片进行信号记录的头部手段;
至少对所述头部手段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重放信息信号或对记录信息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输出给所述头部手段的信息处理手段;
将所述盘片旋转驱动并安装产生励磁磁场的励磁部分的转子;
Q(这里Q为3以上的整数)相绕组;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的电压供给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1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
分别包含形成流向所述电压供给手段的另一输出端及所述Q相绕组一端的电流路径的第2功率晶体管而构成的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
与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而实际上得到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手段的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通电动作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以及在起动动作手段动作后与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旋转控制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对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将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切换手段而构成,
所述旋转控制手段包含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变化相应动作的时间间隔T0的时间测量手段,以及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而在时间上改变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调整手段而构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手段这样构成,即若所述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为所需要次数以上,则从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调整手段包含生成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手段而构成,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包含生成每隔与所述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时间具有实际的倾斜部分而且在所述时间间隔T0内2次以上重复具有所述倾斜部分的斜坡信号的斜坡手段、以及至少在一个倾斜部分与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是所述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变化的形成手段而构成。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调整手段包含每隔与所述时间间隔相应动作的第1调整时间T1(这里T1<T0/2)使第1状态信号变化的第1时刻调整手段、每隔与所述时间间隔T0相应动作的第2调整时间T2(这里T2<T1/2)使第2状态信号变化的第2时刻调整手段、以及生成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并且生成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与所述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的信号生成手段而构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时刻调整手段这样构成,即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动作相应动作,使所述第1状态信号实际上为第1规定状态。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时刻调整手段这样构成,即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的变化相应动作,使所述第2状态信号实际上为第2规定状态。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测量手段这样构成,即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1个周期对应的所述时间间隔T0,
所述第1时刻调整手段这样构成,即为了每隔所述位置信号1个周期使所述第1状态信号实际上产生MQ种状态(这里M为2以上的正数)的变化,则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使所述第1调整时间T1变化,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通电控制信号。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测量手段这样构成,即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半个周期对应的所述时间间隔T0,
所述第1时刻调整手段这样构成,即为了每隔所述位置信号半个周期使所述第1状态信号实际上产生NQ种状态(这里N为正数)的变化,则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使所述第1调整时间T1变化,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至少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通电控制信号。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要使得各前述第1通电控制信号在上升部分及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变化,则与所述Q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生成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相应动作的斜坡信号,生成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的Q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要使得各前述第2通电控制信号在上升部分或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斜坡信号相应动作而变化,则与所述Q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的通电。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还包含生成与所述转子的转速相应动作的指令信号的指令手段而构成,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这样构成,即与所述指令手段的输出信号相应动作使所述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改变。
3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还包含生成与所述转子的转速相应动作的指令信号的指令手段,
以及与所述指令信号相应动作使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及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手段中的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开关动作手段而构成。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动作手段这样构成,即生成与所述指令信号相应动作的开关脉冲信号,与所述开关脉冲信号相应动作使1个或2个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手段同时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动作手段包含生成与所述电压供给手段流向所述Q相绕组的通电电流相应动作的电流检测信号的电流检测手段,
以及与所述指令信号及所述电流检测信号相应动作使所述至少1个功率放大手段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开关控制手段而构成。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动作手段这样构成,即与所述指令信号相应动作控制从所述电压供给手段供给所述Q相绕组的合成供给电流的峰值。
3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手段包含检测所述转子的所俗话励磁部分的磁通并生成所述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元件而构成。
38.一种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从盘片将信号重放的头部手段;对头部手段的输出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重放信号的信号处理手段;旋转驱动所述盘片的转子;多相的绕组;直流电压源;形成从所述直流电压源流向所述多相绕组的电流路径的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得到与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的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以及控制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的通电的通电控制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供给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位置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供给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对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而构成。
39.一种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从盘片将信号重放的头部手段;对头部手段的输出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重放信号的信号处理手段;旋转驱动所述盘片的转子;多相绕组;直流电压源;形成从所述支流电压源流向所述多相绕组的电流路径的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得到与所述转子旋转相应动作的1个位置信号的位置检测手段;以及控制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的通电的通电控制手段,
所述通电动作手段包含与通电开始信号相应动作而开始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进行通电动作的起动动作手段,以及在起动动作手段动作后与所述位置信号相应动作而控制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的通电的旋转控制手段而构成,
所述起动动作手段包含与所述通电开始信号发生时刻附近的所述位置信号电平相应动作而设定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的对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初始相位设定手段,使利用所述多个第1功率晶体管及所述多个第2功率晶体管的对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沿正转方向时间上依次改变的相位改变手段,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相应动作而修正对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修正手段,以及与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电平变化的发生状态相应动作而将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的模式切换手段而构成,
所述旋转控制手段,包含测量与所述位置信号变化相应动作的时间间隔T0的时间测量手段,以及与所述时间测量手段的测量结果相应动作而在时间上改变对所述多相绕组的驱动信号的通电相位的相位调整手段而构成。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手段这样构成,即若所述位置信号的电平变化为所需要次数以上,则从利用所述相位改变手段进行通电切换为利用所述旋转控制手段进行通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399931 | 2001-12-28 | ||
JP2001399931 | 2001-1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0329A true CN1430329A (zh) | 2003-07-16 |
CN1240179C CN1240179C (zh) | 2006-02-01 |
Family
ID=1918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6056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0179C (zh) | 2001-12-28 | 2002-12-30 | 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958877B2 (zh) |
CN (1) | CN1240179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2105A (zh) * | 2018-10-12 | 2019-02-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机转子逻辑电平的检测方法、系统和电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08964B2 (en) * | 2004-03-31 | 2009-10-27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Motor, blower,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
JP2006101496A (ja) * | 2004-09-02 | 2006-04-13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オーディオ・ビジュアル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オーディオ・ビジュアル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オーディオ・ビジュアルデータ再生装置 |
KR20080058074A (ko) * | 2006-12-21 | 2008-06-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모터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20090130414A1 (en) * | 2007-11-08 | 2009-05-21 |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 Preparation of A Metal-containing Film Via ALD or CVD Processes |
GB0722740D0 (en) * | 2007-11-20 | 2008-01-02 | Melexis Nv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bldc motors |
KR101614160B1 (ko) * | 2008-07-16 | 2016-04-2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포스트 다운믹스 신호를 지원하는 다객체 오디오 부호화 장치 및 복호화 장치 |
US8310192B2 (en) * | 2008-10-16 | 2012-11-13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Reducing the spectral energy of torque ripple |
JP5634963B2 (ja) * | 2011-09-01 | 2014-12-03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同期電動機の駆動システム及び同期電動機 |
GB2495546B (en) * | 2011-10-14 | 2014-04-23 | Dyson Technology Ltd | Method of starting a brushless motor |
JP6395433B2 (ja) * | 2014-05-07 | 2018-09-26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モータ駆動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電子機器 |
JP6393699B2 (ja) * | 2016-01-28 | 2018-09-19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そのモータ駆動制御方法 |
US10505475B1 (en) * | 2018-11-09 | 2019-12-10 | Tritan Technology Inc. | Driving method for single-phase DC brushless motor using sensor only in start-up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35276A (en) * | 1983-01-12 | 1985-08-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utput circuit and brushless motor using the same |
JPH06165576A (ja) * | 1992-11-27 | 1994-06-10 |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回路 |
JPH06253579A (ja) * | 1993-02-24 | 1994-09-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センサレス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速度制御装置 |
JP3397007B2 (ja) * | 1995-06-30 | 2003-04-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US5798623A (en) * | 1996-02-12 | 1998-08-25 | Quantum Corporation | Switch mode sine wave driver for polyphase 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motor |
US5959418A (en) * | 1997-02-07 | 1999-09-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otor with electronic distributing configuration |
TW447188B (en) * | 1997-08-06 | 2001-07-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Motor with electronic distributing configuration |
US6255789B1 (en) * | 1999-02-04 | 2001-07-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otor |
-
2002
- 2002-12-26 US US10/329,849 patent/US695887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2-30 CN CNB021605661A patent/CN124017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8-26 US US11/212,451 patent/US711020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2105A (zh) * | 2018-10-12 | 2019-02-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机转子逻辑电平的检测方法、系统和电机 |
CN109302105B (zh) * | 2018-10-12 | 2020-1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机转子逻辑电平的检测方法、系统和电机 |
US11533007B2 (en) | 2018-10-12 | 2022-12-20 |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logic level of rotor of motor, and mo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30123178A1 (en) | 2003-07-03 |
US7110206B2 (en) | 2006-09-19 |
CN1240179C (zh) | 2006-02-01 |
US20060023337A1 (en) | 2006-02-02 |
US6958877B2 (en) | 2005-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0179C (zh) | 电动机及盘片装置 | |
CN1248073C (zh) | 电动机位置控制装置 | |
CN1290252C (zh) | 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
CN1205737C (zh) | 电机装置 | |
CN1308938C (zh) |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251207C (zh) | 聚焦位置调整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 |
CN1892824A (zh) | 头位置控制方法、头位置控制装置和盘装置 | |
CN1084547C (zh) | 电动机控制装置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电动机装置 | |
CN1242308C (zh) | 定位伺服控制器 | |
CN101051807A (zh) | 电动机驱动装置、电动机驱动方法及盘驱动装置 | |
CN1883000A (zh) | 再生装置与方法、记录介质与程序 | |
CN1271633C (zh) | 磁头定位器和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 |
CN1192369C (zh) | 光盘装置 | |
CN101039089A (zh) | 电动机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 |
CN1578104A (zh) | 无传感器电机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55579C (zh) | 电流指令型脉宽调制逆变装置 | |
CN1629760A (zh) | 使输出电压稳定化的电流放大电路和具备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52833C (zh) |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驱动装置 | |
CN1394334A (zh) | 信息盘记录再生装置,以及信息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振动检测方法 | |
CN1249718C (zh) | 位置控制方法 | |
CN1249909C (zh) |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 |
CN1071062C (zh) | 具有电子分配结构的电动机 | |
CN1848257A (zh) | 驱动装置 | |
CN1319777C (zh) | 汽车的后视镜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
CN1717726A (zh) | 光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