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9177A - 具有除纸尘单元的图像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除纸尘单元的图像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9177A
CN1409177A CN02142714A CN02142714A CN1409177A CN 1409177 A CN1409177 A CN 1409177A CN 02142714 A CN02142714 A CN 02142714A CN 02142714 A CN02142714 A CN 02142714A CN 1409177 A CN1409177 A CN 1409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aper dirt
dirt
image form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2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7246C (zh
Inventor
普轮崎丈史
服部慎
福田和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43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0378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43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295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676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353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676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5061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09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9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72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72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1Processing surface of handled material upon transport or guiding thereof, e.g. cleaning
    • B65H2301/5115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3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for acting on performance of handling machine
    • B65H2301/531Cleaning parts of handling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3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for acting on performance of handling machine
    • B65H2301/532Modify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of parts in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1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316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shape stepped or grooved
    • B65H2404/13162Helicoidal groov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07Debris hand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充分去除纸张上的纸尘的图像成形装置,由此提供高质量的图像。纸张运送路径38设置在供纸部分7和图像成形部分5之间,其中供纸部分7设有一个分离垫13和一个供纸辊12。沿着供纸部分7,至少设有一个宽度比分离垫13的宽度稍大的第一除纸尘辊9b和一个宽度比纸张宽度稍大的第二除纸尘辊10b。同分离垫13摩擦所产生的纸尘由第一除纸尘辊9b去除,在纸张的整个表面上散布的纸尘由第二除纸尘辊10b去除。

Description

具有除纸尘单元的图像成形装置
技术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激光打印机之类的图像成形装置。
诸如激光打印机之类的图像成形装置一般包括一个用于供给纸张的供纸部分以及一个用于在由供纸部分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成形部分。供纸部分一般包括:一个供纸托盘,一叠纸张装在该供纸托盘上;一个供纸辊,该供纸辊定位在供纸托盘的一端并且位于其上方;以及一个与其面对设置的分离垫。随着供纸辊的转动,位于供纸托盘上的最上部的纸张被夹在供纸辊和分离垫之间,并且运送到图像成形部分。
图像成形部分包括一个感光鼓、一个充电器、一个扫描装置、一显影辊和一个图像转印辊,这些辊子围绕感光鼓并依次沿转动方向定位。随着感光鼓的转动,感光鼓的表面通过充电器均匀地充电,而后,该表面被暴露到由扫描装置发射出的激光束中,并且根据图像数据进行高速扫描,从而在表面上形成一个静电潜像。而后,承载在显影辊上的色粉由于显影辊的转动而施加到感光鼓的表面上,从而根据静电潜像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色粉图像。接着,当纸张通过感光鼓和图像转印辊之间时,承载在感光鼓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被转移到由供纸部分提供的纸张上,这样,就可以在纸张上形成一个色粉图像。
在图像成形装置中,由于每张纸夹在供纸辊和分离垫之间的同时被进给,因此,由于与分离垫的摩擦,在纸张上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纸尘。因此,如果这种纸尘与色粉在图像成形部分处混合,则图像质量会下降。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已知的方法是在供纸辊的上游设置一个除纸尘辊。为了在纸张到达图像成形部分之前去除纸张上的纸尘,除纸尘辊的宽度大致与分离垫的宽度相等。然而,由于切纸,纸尘原来便已存在于纸张的整个表面上。因此,仅通过其宽度与分离垫的宽度相同的除纸尘辊很难将原有的纸尘去除。
只要除纸尘辊具有的宽度与纸张的宽度相同,原先产生的纸尘以及由于同分离垫的摩擦所产生的纸尘都可以通过除纸尘辊去除。然而,对分离垫摩擦所产生的纸尘的数量比原先产生的量多。因此,即使使用具有纸张宽度的除纸尘辊来去除纸尘,纸尘还是不能被均匀地被去除,但去除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在由于对分离垫的摩擦所产生的纸尘的一个区域和纸尘原先产生的一个区域之间。因此,不能够实现均匀地去除纸尘。
此外,为了去除位于来自供给部分的纸张上的纸尘,可以沿供纸路径设置多个除纸尘辊。然而,对于每个除纸尘辊设置了一个纸尘运送机构以及一纸尘累积器,用于运送和积累由每个除纸尘辊去除的纸尘。因此,整个结构就变得很复杂,并且机构组件和零件增加,这将导致图像成形装置体积大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从纸张上去除纸尘并提供高质量图像的图像成形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成形装置,该图像成形装置具有简单的设置方案并且能够减少机构零件的数量,但仍能通过多个除纸尘单元充分地去除纸尘。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成形装置,该图像成形装置能够通过纸尘运送装置稳定的运送由除纸尘单元去除的纸尘,从而为了在除纸尘单元下方设置一个充分的纸尘累积空间,确保纸尘单元和纸尘运送装置之间有一个足够的下落距离。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成形装置,该图像成形装置能够防止由除纸尘单元吸收的纸尘再次返回到纸张运送路径中,从而在除纸尘单元的下游进行的图像成形操作中避免纸尘与如色粉之类的显影剂混合。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将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在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成形装置而实现,该装置包括一个供纸部分、一个图像成形部分、一个纸张运送路径和至少两个改进的除纸尘单元。供纸部分包括一个供纸辊和一个分离垫,它们之间用于夹持进给每张图像记录介质。图像成形部分适用于在由供纸部分供给的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一个图像。纸张运送路径从供纸部分向图像成形部分延伸,并且形成了一个供纸方向。至少两个除纸尘单元包括一个第一除纸尘单元和一个第二除纸尘单元。第一除纸尘单元设置在纸张运送路径旁的一个位置中并且可与图像记录介质接触,该第一除纸尘单元用于从沿纸张运送路径朝图像成形部分移动的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第二除纸尘单元设置在纸张运送路径旁的一个位置中,并且该位置与第一除纸尘单元关于供纸方向的位置不同,该第二除纸尘单元也与图像记录介质接触,同样用于从沿纸张运送路径朝图像成形部分移动的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除纸尘单元包括一个第一除纸尘构件,该构件在图像记录介质沿纸张运送路径的运动过程中与其接触,而第二除纸尘单元包括一个第二除纸尘构件,该构件在图像记录介质沿纸张运送路径的运动过程中与其接触。第一除纸尘构件具有的与供纸方向垂直的宽度比分离垫的宽度稍宽,而第二纸张去除单元具有的与供纸方向垂直的宽度比图像记录介质的宽度稍宽。
图像成形装置还设有一个纸尘累积部分,该部分用于在其中聚集地累积由至少两个除纸尘单元从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的并且而后从相应的除纸尘单元释放的纸尘。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的一种图像成形装置包括图像成形部分、延伸至图像成形部分的纸张运送路径、一个除纸尘构件、一刮擦构件以及一个防反向运送构件。除纸尘构件面对纸张运送路径定位并且与通过它的图像记录介质接触,用于从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刮擦构件与除纸尘构件接触,用于从除纸尘构件上刮去纸尘。除纸尘构件可以以与供纸方向相同的正向和与正向相反的反向可转动地支承。防反向运送构件设置在一第一接触位置和一第二接触位置之间,第一接触位置形成在除纸尘构件和图像记录介质之间,而第二接触位置形成在除纸尘构件和刮擦构件之间,防反向运送构件用于在除纸尘构件的反向旋转的过程中防止从刮擦构件释放的纸尘朝着纸张运送路径反向运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图像成形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图像成形部分、一个用于从将要被供给到图像成形部分上去的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的除纸尘单元、一个纸尘运送单元以及一个控制壁。纸尘运送单元设置得比第一除纸尘单元低,该运送单元用于沿纸尘运送方向运送从除纸尘单元落下的纸尘。控制壁设置在纸尘运送单元的一部分处,它用来调整纸尘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为特别示出了图1的激光打印机中的纸张运送路径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3(a)为一纸张的平面图;
图3(b)为示出了第二运送部分中的一第二除纸尘辊的正视图,该视图是从图2的箭头A观察到的;
图3(c)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第一除纸尘辊的截面图;
图3(d)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垫构件的平面图;
图4为示出了图1中的激光打印机的第一运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5为示出了图4的第一运送部分一种变化型式的放大截面图;
图6为以局部截面示出图1的激光打印机中的一第一除纸尘辊、一控制壁和一螺旋推进器构件的的正视图;
图7为示出了在图1的激光打印机中围绕螺旋推进器构件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为示出了相邻于图1中示出的激光打印机的纸张运送路径设置的齿轮传动机构的截面图;
图9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纸张运送路径的放大截面图;
图10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中的一第二除纸尘辊的截面图;
图11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中的纸尘运送部分和传送驱动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2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纸尘运送部分的正视图;
图13(a)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动力传输机构的截面图;
图13(b)为示出了图13(a)的动力传输机构的正视图;以及
图14为示出了本发明的修改实施例的一对第二除纸尘辊与图像记录介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至8叙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其中示出了电子照相型激光打印机1。
(1)总体布置和图像成形操作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一主壳体2;一进给器部分4,该进给器部分用于进给一纸张3作为图像记录介质;以及一图像成形部分5,该图像成形部分用于在进给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进给器部分4和图像成形部分5安装在壳体2中。
进给器部分4包括:一供纸托盘6,该供纸托盘放置在主壳体2的底部上,并且可从该处分开;一供纸部分7,该供纸部分设置在供纸托盘6的一侧;一设置在供纸托盘6中的纸张安装板8;一第一运送部分9(一第一除纸尘单元);一第二运送部分10(一第二除纸尘单元);以及一对齐辊11。沿纸张进给方向将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和10设置在供纸部分7的下游侧。将对齐辊11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10的下游。
供纸托盘6呈带有上部敞开构造的盒状,以便在其中容纳一叠纸张3。供纸托盘6可相对于主壳体2的底部滑动,以使托盘6可以从壳体2处分开。
供纸部分7包括一供纸辊12和一与其面对的分离垫13。如图2所示,分离垫13包括一支承框架13a、一垫构件13b和一弹簧13c。
支承框架13a具有大致呈L形的横截面,它包括:一扁平部分,该扁平部分被放置成紧靠供纸辊12的下方;以及一支承部分,该支承部分从扁平部分的一侧边缘处向下延伸,并且相对于扁平部分弯曲成一直角。支承部分的下端部分可枢转地连接到主壳体2。垫构件13b嵌在扁平部分的一表面中,以便与供纸辊12面对。扁平部分具有一相对表面,弹簧13c靠于该表面上,用于向供纸辊12推动垫构件13b。
垫构件13b大致呈矩形,并且由诸如聚氨酯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如图3(a)和3(d)所示,垫构件13b沿垂直于纸张进给方向的方向具有一宽度B,该宽度小于纸张的宽度A,宽度A是承受激光打印机1打印的纸张的最大宽度。垫构件13b至少接触纸张3的横向中心部分,以用于供纸。
一纸张安装板8适于在其上安装一叠纸张。纸张安装板8具有一可枢转地连接到供纸托盘6的后端和一可以沿垂直方向移动的前自由端。纸张安装板8的下方设有一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通常用于向上推动纸张安装板8。因此,如果纸张安装板8上的一叠纸张的数量增加,则纸张安装板8的自由端克服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的偏压力围绕后枢转轴枢转地向下移动。由于与纸张安装板8关联的压缩弹簧的偏压力,因此向供纸辊12推动纸张安装板8上的一叠纸张的最上方纸张3。在供纸辊12旋转时,最上方纸张的前端部分夹在供纸辊12与垫构件13b之间。以该种方式,从一叠纸张中分离每张最上方的纸张并传送该纸张。
顺便说一句,供纸部分7采用摩擦/分离系统,并且在供纸定时中提供以下摩擦力关系。也就是说,供纸辊12与纸张3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垫构件13b与纸张3之间的摩擦力,后者的摩擦力大于堆叠的纸张之间的摩擦力。
用后面将要叙述的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和10的方法通过供纸部分7与图像成形部分5之间的纸张运送路径38将纸张传送到对齐辊11。对齐辊11包括一对用于校正纸张3的斜进给的辊,以便在正确定向中将纸张3进给到图像成形部分5。
图像成形部分5包括一扫描器部分17、一处理单元18和一固定部分19。扫描器部分17设置在主壳体2的上方内部,并且包括一激光发射部分(图中未示出)、一可旋转驱动的多边形镜子20、透镜21a和21b以及反射镜22。根据图像数据从激光发射部分中发射激光束,并且通过图1中的点划线所示的光学路径在处理单元18的感光鼓23的表面上高速扫描照射,该光学路径是由多边形镜子20、透镜21a、反射镜22和透镜21b限定的。
处理单元18设置在扫描器部分17的下方,并且被设置成可与主壳体2分开。处理单元18包括一鼓盒和一显影盒24。鼓盒中容纳有一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23、一图像传送辊25和一斯考路特肯(scorotoron)充电器37。显影盒24可与鼓盒分开,并且其中容纳有一色粉漏斗26、显影辊27、一色粉层厚度调节刀片28和一色粉供给辊29。
在色粉漏斗26中,填充可充正电荷的无磁性单一成分型聚合色粉作为显影剂。通过色粉供给辊29将该色粉供给到显影辊27,并且由于其与色粉层厚度调整刀片28的摩擦滑动关系,将该色粉承载在显影辊27上作为薄厚度不变的色粉层。另一方面,将感光鼓23可旋转地设置成与显影辊27面对的关系。感光鼓23包括一接地鼓体和一可充正电荷的感光层,可充正电荷的感光层是由形成在鼓体上方的聚碳酸酯制成的。
根据感光鼓23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借助斯考路特肯充电器37使鼓23的表面均匀地带有正极性,并且受到根据打印数据从扫描器部分17中高速扫描发射的激光束的照射,因此在感光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然而,根据显影辊27的旋转,将承载在显影管27上并带有正极性的色粉提供给感光鼓23的暴露部分,暴露部分的电势电平低于均匀带有正电荷的感光鼓表面的其余部分。因而,在感光鼓23上形成可见的色粉图像,以完成倒像显影。
传送辊25紧靠感光鼓23的下方。传送辊25包括一由金属制成并连接在电源上的旋转轴和一形成在旋转轴上的导电橡胶层。将一预定的传送偏电压施加在旋转轴上,用于将色粉从感光鼓23转印到纸张3。当纸张3通过感光鼓23与传送辊25之间时,将可见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3上,然后通过运送带30将纸张传送到固定部分19。
固定单元19位于处理单元18的旁边和处理单元18的下游侧。固定单元19包括一加热辊31、一与加热辊31压力接触的压力辊32和一位于加热辊31和压力辊32的下游的进给辊33。加热辊31由金属制成,并且设有一卤素灯作为热源。当带有图像的纸张通过加热辊31和压力辊32时,用热力方式将在处理单元18处转印在纸张3上的色粉图像固定到纸张3。然后借助进给辊33将纸张3传送到进给辊34的下游侧、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排放辊35。借助排放辊35将下游侧进给辊34进给的纸张3排放到排放托盘36上。
在激光打印机1中,当转印鼓25将色粉转印到纸张3以后,通过显影辊27收集残留在感光鼓表面上的剩余色粉。这种色粉收集方式被称为没有清洁器的系统(cleaner-less system),其中可以免除用于擦除剩余色粉的刀片和剩余色粉的容器,以简化图像成形装置的整体设置。
设置一纸张再循环单元41,用于在纸张3的两表面上形成图像。再循环单元41包括一纸张换向部分42和一与其整体构成的再循环托盘43。再循环单元41位于主壳体2的后壁,用某种方式使纸张换向部分42附连在后壁旁边,并且将再循环托盘43可分离插入地装入进给器部分4的上方一位置处的后壁内。
纸张换向部分42具有一壳体44,该壳体具有一矩形截面,并且附连在主壳体2的后壁上。在壳体44中,设有一瓣阀45、换向辊46和再循环辊47。此外,一换向导板48从壳体44的上端部向上延伸。瓣阀45可枢转地设置在主壳体2的后部,并且位于进给辊33的下游侧。当螺线管(图中未示出)被激励和去激励时,瓣阀45被枢转,用来转换进给辊33进给的单面带有图像的纸张3的进给方向,移动到实线所示的下游进给辊34或虚线所示的换向辊46。
换向辊46包括一对辊,并且位于瓣阀45的下游和壳体44的上部。换向辊的旋转方向可以沿正向和反向变化。换向辊46首先沿正向旋转,以便向换向导板48引导纸张3,然后沿反向旋转,以便沿反向运送纸张3。
再循环辊47位于换向辊46的下游,并且在壳体44中直接处于该换向辊之下。再循环辊47包括一对辊,以便向再循环托盘43引导由换向辊46反向驱动的纸张3。换向导板48由一从壳体44的上端处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构成,该构件用于引导通过换向辊46进给的纸张3的移动。
为了在正面已形成图像的纸张3的背面上打印图像,在纸张换向部分42中,将瓣阀45转换到可以向成对的换向辊46进给纸张3的位置。因而,正面已形成图像的纸张3接纳在纸张换向部分42中。当纸张3到达换向辊46以后,沿正向旋转换向辊46,用于沿换向导板48临时性地向上排出纸张。当纸张3的主要部分被送出壳体44,并且纸张3的尾端部分被夹在成对的换向辊46之间时,停止成对换向辊46的正向旋转。然后,反向旋转成对的换向辊46,以使纸张3向下进给到成对的再循环辊47。将用于检测纸张3的一纸张传感器56设置在固定部分19的下游。控制一用于使换向辊46的旋转方向从正向旋转改变到反向旋转的换向定时,以使换向定时发生在从纸张传感器56检测到纸张3的后沿的检测定时开始经过一预定时期之后。此外,当纸张进给到换向辊46的动作完成时,将瓣阀45转换到其最初姿势,即,使纸张从进给辊33进给到下游进给辊34的姿势。然后,将成对的再循环辊47反向进给的纸张3通过成对的再循环辊47传送到再循环托盘43。
再循环托盘43具有一纸张接纳部分49、一托盘50和斜进给辊51。纸张接纳部分49在纸张换向部分42的下方位置处外部附连于主壳体2上,并且具有一弧形纸张引导件52。从成对的再循环辊47处大致垂直向下的纸张沿纸张引导件52的曲率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中朝托盘50定向。
托盘50具有类似矩形板的形状,并且被定向在纸张托盘6上方的水平方向中。将托盘50的上游端连接到纸张引导件52,并且将托盘50的下游端连接到沿纸张运送路径38设置的再循环路径导向件53,以便将纸张3从托盘50引导到第二运送部分10。
在托盘50上的纸张路径处,沿纸张进给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两个斜进给辊51、51。这些斜进给辊51、51适于沿一个方向进给纸张,用以使纸张与基准板(图中未示出)邻接。基准板位于托盘50的一个横向边缘区域。每根斜进给辊51包括:一斜进给驱动辊54,该驱动辊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于纸张进给方向延伸;以及一斜进给被动辊55,该被动辊与驱动辊54呈夹紧关系。被动辊55的旋转轴线沿倾斜方向延伸,即偏移垂直纸张进给方向的方向延伸,用于使纸张与基准板邻接。
从纸张接纳部分49传送到托盘50的纸张3向图像成形部分5移动,已通过再循环路径导向件53将纸张倒置,同时通过驱动斜进给辊51使纸张的横向边缘滑动地抵靠基准板。在图像成形部分5,纸张3的背面与感光鼓23相对,用于将色粉图像从感光鼓23转印到纸张的背面。然后在固定部分19处固定色粉图像,然后将其排放到排放托盘36上。
(2)在纸张路径处去除纸尘
在激光打印机1中,如图2所示,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和10设置在纸张运送路径38处,以便有效去除分布在纸张3的整个表面上的纸尘,所述纸尘是用于提供切断的纸张而由纸张切断所发生的或由于纸张供给部分7处的垫构件13b与供纸辊12之间存在摩擦力而产生的。
第一运送部分9位于纸张运送路径38的前侧和供纸部分7的供纸辊12的下游,并与该辊相距一预定空间。此外,第一运送部分9位于纸张运送路径38与再循环路径导向件53的下游端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上游。第一运送部分9包括:一第一运送辊9a,该运送辊用于运送纸张3;一第一除纸尘辊9b,该辊被放置成相对于纸张运送路径38与第一运送辊9a相对;一用作第一刮具的第一海绵构件9c,该海绵构件设置在紧靠第一除纸尘辊9b的下方;以及一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该构件用于防止纸尘从第一海绵构件9c运送到纸张运送路径38。
第一运送辊9a位于纸张运送路径38的曲率之内,并且包括一金属辊轴9d和一形成于其上的橡胶层9e。主壳体2可旋转地支承辊轴9d。通过来自电动机(图中未示出)的动力传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可旋转地驱动第一运送辊9a。也就是说,沿正向(即,沿纸张进给方向)旋转面对纸张运送路径38的第一运送辊9a的区域。
第一除纸尘辊9b设置在纸张传送路径38的曲率之外,并且包括一金属辊轴9f和一橡胶层9g,该橡胶层具有易于更换的表面。橡胶层由氟树脂或外表面由氟涂层构成的橡胶制成。第一除纸尘辊9b如图3(c)所示。第一除纸尘辊9b被定位成与已经接触垫构件13b的纸张表面(将与感光鼓接触)接触,并且对准第一运送辊9a的纵向中心部分,该中心部分面对分离垫13。橡胶层辊9g的宽度(轴向长度)小于以后将叙述的一第二除纸尘辊10b的辊10g的宽度,并且如图3(c)和3(d)所示略大于垫构件13b的宽度B。
如图2所示,主壳体2具有一支承件100a,第一除纸尘辊9b具有一辊轴9f,支承件100a可旋转地支承该辊轴。第一除纸尘辊9b由第一运送辊9a驱动,并且沿箭头所示的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说,沿正向(即,沿纸张进给方向)旋转面对纸张运送路径38的第一除纸尘辊9b的区域。在从纸张3上去除纸尘的同时,纸张3被夹在第一运送辊9a和第一除纸尘辊9b之间,以便运送纸张3。顺便说一句,可以反向旋转第一运送辊9a和第一除纸尘辊9b,用于卸下卡住的纸张。
第一海绵构件9c由可以方便地使第一除纸尘辊9b带电的材料构成。典型的材料是尿烷泡沫材料。第一海绵构件9c位于紧靠第一除纸尘辊9b的下方,并且在相对于除纸尘辊9b与纸张运送路径38相对的位置处与其压力接触,以便从除纸尘辊9b上刮除纸尘。第一海绵构件9c与第一除纸尘辊9b滑动接触,以使第一除纸尘辊9b的表面摩擦带电。第一海绵构件9c的宽度略大于图3(c)所示的第一除纸尘辊9b的辊9g的宽度。
如图2所示,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位于辊9b的正向旋转方向中第一除纸尘辊9b与纸张3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下游,以及辊9b的正向旋转方向中第一除纸尘辊9b与第一海绵构件9c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上游。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沿第一除纸尘辊9b的轴向平行延伸,并且使辊9b面对一预定空间。如图4较好地所示,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的截面为L形,该截面具有一基部9n和一从基部9n处弯曲的尖端部分9p。将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设置成与主壳体2的支承件100a构成整体,作为该支承件的一部分。如图6所示,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的宽度大于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一海绵构件9c的宽度。
如图2和4所示,将基部9n定位成相对于第一除纸尘辊9b与纸张运送路径38相对,沿大致垂直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且与第一除纸尘辊9b隔开。尖端部分9p从基部9n的上端向第一除纸尘辊9b弯曲成一锐角。尖端部分9p的尖端9t与第一除纸尘辊9b的外周向表面之间的间隙L处于从0.2到2.0毫米的范围内,最好是从0.5到2.0毫米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该间隙L使粘附在第一除纸尘辊9b上的纸尘(尺寸约为几微米)在其正向旋转期间通过间隙到达第一海绵构件9c,但防止由第一海绵构件9c刮除的一纸尘块(尺寸约为几毫米),并然后在第一除纸尘辊9b的反向旋转过程中防止通过间隙到达纸张运送路径38而从该处释放。
如图4所示,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被设计成在线Y与Z之间的相交处提供一不超过90度的角度θ,其中线Y是相对于连接在尖端部分9p的尖端9t与第一除纸尘辊9b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X的切线,而线Z是尖端部分9p的延伸方向。此外,尖端部分9p沿第一除纸尘辊9b的正向旋转方向位于线X的上游。使用该设置,尖端9t可以在第一除纸尘辊9b的反向旋转(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期间面对并接触从第一海绵构件9c粘附到第一除纸尘辊9b上的纸尘。
如图2所示,第二运送部分10位于第一运送部分9的上方和下游。此外,第二运送部分10位于纸张运送路径38与再循环路径导向件53的下游端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下游。第二运送部分10包括:一第二运送辊10a,该运送辊用于运送纸张3;一第二除纸尘辊10b,该辊被放置成相对于纸张运送路径38与第二运送辊10a相对;一用作刮具的第二海绵构件10c,该海绵构件设置在紧靠第二除纸尘辊10b的下方;以及一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该构件用于防止纸尘从第二海绵构件10c运送到纸张运送路径38。
第二运送辊10a位于纸张运送路径38的曲率之内,并且包括一金属辊轴10d和一形成于其上的橡胶层10e。主壳体2可旋转地支承辊轴10d。通过来自电动机(图中未示出)的动力传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可旋转地驱动第二运送辊10a。也就是说,沿正向(即,沿纸张进给方向)旋转面对纸张运送路径38的第二运送辊10a的区域。
第二除纸尘辊10b设置在纸张传送路径38的曲率之外,并且包括一金属辊轴10f和一橡胶层10g,该橡胶层具有易于更换的表面。橡胶层由氟树脂或外表面由氟涂层构成的橡胶制成。第二除纸尘辊10b被定位成与已经接触垫构件13b的整个纸张表面(将与感光鼓23接触)接触。为此,如图3(b)所示,橡胶层辊10g的宽度(轴向长度)略大于纸张宽度A。
主壳体2具有一第二支承件100b,支承件100b可旋转地支承第二除纸尘辊10b的辊轴10f。当电动机(图中未示出)输出电力时,积极地驱动第二除纸尘辊10b,以使第二除纸尘辊10b可以沿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正向,也就是说,在面对纸张运送路径38的区域处沿纸张进给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第二除纸尘辊10b去除纸尘的同时,纸张3夹在第二运送辊10a与第二除纸尘辊10b之间,以便运送纸张3。第二运送辊10a和第二除纸尘辊10b可以反向旋转,如以下将叙述的用于去除卡住的纸张。
第二海绵构件10c由可以方便地使第二除纸尘辊10b带电的材料构成。典型的材料是尿烷泡沫材料。第二海绵构件10c位于紧靠第二除纸尘辊10b的下方,并且在相对于除纸尘辊10b与纸张运送路径38相对的位置处与其压力接触,以便从除纸尘辊10b上刮除纸尘。第二海绵构件10c与第二除纸尘辊10b滑动接触,以使第二除纸尘辊10b的辊10g的表面摩擦带电。第二海绵构件10c的宽度略微大于图3(b)所示的第二除纸尘辊10b的宽度(轴向长度)。
如图2所示,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位于辊10b的正向旋转方向中第二除纸尘辊10b与纸张3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下游,以及辊10b的正向旋转方向中第二除纸尘辊10b与第二海绵构件10c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上游。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沿第二除纸尘辊10b的轴向平行延伸,并且使辊10b面对一预定空间。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的截面为L形,该截面具有一基部10n和一从基部10n处弯曲的尖端部分10p。将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设置成与主壳体2的支承件100b构成整体,作为支承件100b的一部分。如图3(b)所示,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的宽度大于第二除纸尘辊10b和第二海绵构件10c的宽度。
将基部10n定位成相对于第二除纸尘辊10b与纸张运送路径38相对,沿大致垂直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且与第二除纸尘辊10b隔开。尖端部分10p从基部10n的下端向第二除纸尘辊10b弯曲成一锐角。尖端部分10p的尖端与第二除纸尘辊10b的外周向表面之间的间隙处于从0.2到2.0毫米的范围内,最好是从0.5到2.0毫米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该间隙使粘附在第二除纸尘辊10b上的纸尘(尺寸约为几微米)在其正向旋转期间通过间隙到达第二海绵构件10c,但防止由第二海绵构件10c刮除的一纸尘块(尺寸约为几毫米),在第二除纸尘辊10b的反向旋转过程中通过间隙到达纸张运送路径38。
与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类似,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被设计成在相对于连线的切线与尖端部分10p的延伸线之间的相交处提供一不超过90度的角度,该连线连接尖端部分10p的尖端与第二除纸尘辊10b的旋转中心。此外,尖端部分10p沿第二除纸尘辊10b的正向旋转方向位于一连线的上游,该连线连接尖端部分10p的尖端与第二除纸尘辊10b的旋转中心。使用该设置,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的尖端可以在第二除纸尘辊10b的反向旋转期间面对并接触从第二海绵构件10c粘附到第二除纸尘辊10b上的纸尘。
在激光打印机1中,堆叠在供纸托盘6上的纸张3与一叠纸张分离,并且与供纸辊12和分离垫13协作供给纸张。在该供纸的过程中,由于对分离垫13的摩擦,因此在纸张的图像成形表面处产生大量纸尘。然而,在将纸张3运送到第一运送部分9,并将纸张3夹在第一运送辊9a与第一除纸尘辊9b之间时,图像成形表面接触第一除纸尘辊9b的辊9g。由于第一除纸尘辊9b的宽度大于分离垫13的宽度,因此第一除纸尘辊9b的辊9g可刮除分布宽度基本上与垫构件13b的宽度相等的纸尘,并且以静电方式吸引于其上。通过正向旋转第一除纸尘辊9b,当纸尘通过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与第一除纸尘辊9b之间的间隙L以后,由第一海绵构件9c从该处刮除转移到第一除纸尘辊9b的辊9g上的纸尘。
然后,在将纸张3运送到第二运送部分10,并将纸张3夹在第二运送辊10a与第二除纸尘辊10b之间时,图像成形表面接触第二除纸尘辊10b的辊10g。由于第二除纸尘辊10b的宽度大于纸张宽度,因此可以通过第二除纸尘辊10b的辊10g来刮除纸张切断处产生的和分布在纸张的整个宽度上的纸尘,以及没有被第一除纸尘辊9b完全去除的剩余纸尘,并且以静电方式吸引于其上。通过正向旋转第二除纸尘辊10b,当纸尘通过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与第二除纸尘辊10b之间的间隙L以后,由第二海绵构件10c从该处刮除转移到第二除纸尘辊10b的辊10g上的纸尘。
因此,通过第一和第二除纸尘辊9b和10b可以从纸张上去除对垫构件13b摩擦所产生的大量纸尘,通过第二除纸尘辊10b可以去除纸张切断时原有产生的少量纸尘。因此,通过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和10可以有效去除均匀分布在纸张表面上的上述纸尘,。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纸尘进入图像成形部分5,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10去除的纸尘被第一和第二海绵构件9c、10c刮除,并且积聚在其上成为纸尘块,然后该灰尘块将下落到后面所述的接纳表面65上。
由于第二除纸尘辊10b在纸张进给方向中设置在第一除纸尘辊9b的下游,供纸部分7提供的纸张3首先受到第一除纸尘辊9b的纸尘去除,即由于对垫构件13b摩擦所产生的大量灰尘,然后受到第二除纸尘辊10b的纸尘去除,即由于切断纸张而原有分布在纸张的整个表面上方的少量灰尘。因此,可以根据纸尘的数量进行有效的纸尘去除,藉此实现均匀的纸尘去除。
此外,由于第二除纸尘辊10b的宽度大于纸张宽度,而第一除纸尘辊9b的宽度大于分离垫13的宽度并小于第二除纸尘辊10b的宽度,因此第一除纸尘辊9b无需具有一较长的宽度,而是具有一仍可进行充分的纸尘去除的最佳宽度。因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如上所述,在激光打印机1中,第一除纸尘辊9b与供纸辊12间隔一预定空间,并且处在该供纸辊的下游,以避免与其直接接触。假定第一除纸尘辊9b与供纸辊12直接接触。如果略微拉出后一纸张3,并且由于供纸辊12与分离垫13之间的滑动摩擦关系,使后一纸张以部分叠接前一纸张的关系跟随前一纸张3,则在后一纸张的前端部分夹在供纸辊12与第一除纸尘辊9b之间的同时会使激光打印机1的运行停止。因此,使后一纸张被夹住的前端部分形成卷曲。因此,卷曲纸张的随后进给会发生纸张阻塞,或者在卷曲部分处发生图像扭曲。
然而,由于第一除纸尘辊9被放置成不与供纸辊12接触,即使后一纸张被略微拉出并跟随前一纸张,也不会夹住后一纸张的前端部分。这将防止前端部分被卷曲。因此,在充分去除纸尘的同时可以实现充分的供纸。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纸张运送部分9和10中,第一海绵构件9c被设置成面对第一除纸尘辊9b,以便刮除粘附在第一除纸尘辊9b上的纸尘,而第二海绵构件10c被设置成面对第二除纸尘辊10b,以便刮除粘合在第二除纸尘辊10b上的纸尘。因而,在用于每根除纸尘辊的每个海绵构件处进行纸尘刮除。因此,可将每根除纸尘辊的纸尘去除效率保持在能够长时间去除纸尘的程度。
顺便说一句,即使由于纸张与除纸尘辊之间的压力接触使纸尘区域略微超出除纸尘辊的宽度,因为第一和第二海绵构件9c和10c的宽度分别略大于相关的第一和第二除纸尘辊9b和10b的宽度,所以可以理想地刮除纸尘。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中,首先通过第一运送辊9a和第一除纸尘辊9b传送供纸部分7提供的纸张3,同时去除纸尘,然后通过第二运送辊10a和第二除纸尘辊10b传送该纸张,同时再次去除纸尘。因此,在进行有效的纸尘去除的同时,将纸张理想地运送到图像成形部分5。
此外,第二除纸尘辊10b并未被第二运送辊10a从属驱动,由于电动机(图中未示出)为第二除纸尘辊10b提供了驱动功率,因此该辊是一自驱动构件。因此,即使由于与纸张3和第二海绵构件10c接触,会将一阻力负荷施加在第二除纸尘辊10b的整个辊部分10g上,第二除纸尘辊10b的恒定旋转也可进行有效的纸尘去除和有效的纸张进给。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中,设有一再循环单元41,第一运送部分9设置在纸张运送路径38与再循环路径导向件53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上游,而第二运送部分10设置在该连接部分的下游。使用该种构造,由于第一除纸尘辊9b设置在该连接部分的上游,因此第一除纸尘辊9b唯一地接触供纸部分7提供的纸张3。此外,由于第二除纸尘辊10b设置在该连接部分的下游,因此第二除纸尘辊10b接触供纸部分7提供的纸张和再循环路径导向件53提供的纸张。
因此,相对于供纸部分7提供的纸张,第一除纸尘辊9b去除了由于对垫构件13b摩擦所产生的大量纸尘,而第二除纸尘辊10b去除了已经受到第一除纸尘辊9b的纸尘去除并从供纸部分7处进给的纸张上的纸尘,还去除了从再循环路径导向件53处进给的纸张上的纸尘。关于从再循环路径导向件53处进给的纸张,已经接触第一除纸尘辊9b的辊部分9g的一个图像成形表面并不面对第二除纸尘辊10b,但纸张的相对面与其接触。由于纸张的相对面并不承载对垫构件13b摩擦所产生的纸尘。因此,第二除纸尘辊10b只能去除纸张切断在纸张的整个表面上方产生的少量纸尘。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的进给器部分4还包括:一多用途托盘14,该托盘用于在其上堆叠一叠任意尺寸的纸张3;一多用途供纸机构15,该机构用于供应在多用途托盘14上的纸张;以及一多用途纸张运送部分16。
如图2所示,多用途供纸机构15包括一多用途供纸辊15a和一多用途分离垫15b,将该分离垫放置成与多用途供纸辊15a直接面对。多用途分离垫15b包括一支承框架15c、一多用途垫构件15d和一弹簧15e。
支承框架15c具有:一基端部,该基端部枢转支承在主壳体2上,并且具有一L形截面;以及一自由端部,该自由端部与基端部构成整体,与多用途供纸辊15a面对并位于该辊的下方。自由端部嵌有多用途垫构件15d,弹簧15e靠在垫构件15d的另一侧,通常用于向供纸辊15a推动多用途垫构件15d。
多用途垫构件15d具有一大致呈矩形板的形状,并且由诸如聚氨酯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多用途分离垫15b具有可以接触纸张的横向中心部分的宽度,用于纸张进给。
当多用途供纸辊15a旋转时,多用途托盘14上的一叠纸张的最上方纸张被夹在多用途供纸辊15a与多用途分离垫15b之间。以该种方式从一叠纸张中分离每张最上方的纸张并传送该纸张。
多用途运送部分16位于第二运送部分10的上方、多用途供纸机构15的下游以及设置在多用途供纸机构15与图像成形部分5之间的纸张传送路径38a处的对齐辊11的上游。多用途运送部分16包括:一用于运送纸张3的多用途运送辊16a;一与其面对的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一作为刮除构件的多用途海绵构件16c,该构件紧靠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下方;以及一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该构件用于防止将多用途海绵构件16c释放的纸尘送入纸张传送路径38a。
多用途传送辊16a包括一金属辊轴16d和一形成于其上的橡胶层16e。主壳体2可旋转地支承辊轴16d,并且通过来自电动机(图中未示出)动力传递沿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可旋转地驱动该辊轴。也就是说,沿着与纸张进给方向相同的正向驱动旋转与纸张运送路径38a面对的辊16a的区域。
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包括一金属辊轴16f和一橡胶层16g,该橡胶层具有易于更换的表面。橡胶层由氟树脂或外表面由氟涂层构成的橡胶制成。多用途除纸尘辊16b被定位成与已经接触多用途垫构件15d的纸张表面接触,并且对准多用途传送辊16a的中心部分,该中心部分面对多用途分离垫15b。多用途橡胶层辊16g的宽度(轴向长度)略大于多用途垫构件15d的宽度。
主壳体2具有一支承件100c,支承件100c可旋转地支承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辊轴16f。通过多用途传送辊16a驱动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并且在面对纸张运送路径38的区域处沿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顺时针),也就是说,沿纸张进给方向旋转该除纸尘辊。在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去除纸尘的同时,将纸张3夹在多用途运送辊16a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之间,以便进给该纸张。可以反向旋转多用途运送辊16a和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用于卸下卡住的纸张。
多用途海绵构件16c由可以方便地使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带电的材料构成。典型的材料是尿烷泡沫材料。多用途海绵构件16c位于紧靠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下方,并且在与纸张传送路径38a相对的位置处与其压力接触,该纸张传送路径相对于除纸尘辊16b从多用途供纸机构15处延伸,以便从除纸尘辊16b上刮除纸尘。多用途海绵构件16c的宽度略大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辊16g的宽度。多用途海绵构件16c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滑动接触,以使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辊部分16g的表面摩擦带电。
如图2所示,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在辊16b的正向旋转方向中位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与纸张3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下游,以及在辊16b的正向旋转方向中位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与多用途海绵构件16c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上游。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沿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轴向平行延伸,并且使辊16b面对一预定空间。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的截面为L形,该截面具有一基部16n和一从基部16n处弯曲的尖端部分16p。将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设置成与主壳体2的支承件100c构成整体,作为支承件100c的一部分。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的宽度大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和多用途海绵构件16c的宽度。
如图2所示,将基部16n定位成相对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与纸张运送路径38a相对并在其之下,沿大致垂直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且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隔开。尖端部分16p从基部16n的上端向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弯曲成一锐角。尖端部分16p的尖端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之间的间隙处于从0.2到2.0毫米的范围内,最好是从0.5到2.0毫米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该间隙使粘附在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上的纸尘(尺寸约为几微米)在其正向旋转期间通过间隙到达多用途海绵构件16c,但防止由多用途海绵构件16c刮除的一纸尘块(尺寸约为几毫米),并且在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反向旋转过程中防止通过间隙到达纸张运送路径38而从该处释放。
与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类似,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被设计成在相对于一连线的切线与尖端部分16p的延伸线之间的相交处提供一不超过90度的角度,所述连线连接尖端部分16p的尖端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旋转中心。此外,尖端部分16p在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正向旋转方向位于一连线的上游,该连线连接尖端部分16p的尖端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旋转中心。使用该设置,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的尖端可以在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反向旋转期间面对并接触从多用途海绵构件16c粘附到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上的纸尘。
堆叠在多用途供纸机构15中的多用途供纸托盘14上的纸张3与一叠纸张分离,并且与多用途供纸辊15a和多用途分离垫15b协作供给纸张。在该供纸的过程中,由于对多用途分离垫15b摩擦,因此在纸张的表面处产生大量纸尘。然而,在将纸张3运送到多用途运送部分16,并将纸张3夹在多用途运送辊16a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之间时,由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宽度略大于多用途分离垫15b的宽度,因此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辊16g可刮除对多用途分离垫15b摩擦所产生的和分布宽度基本上与多用途垫构件15d的宽度相等的纸尘,并且以静电方式吸引于其上。通过沿箭头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正向旋转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当纸尘通过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之间的间隙以后,可以用多用途海绵构件16c从该处刮除转移到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辊16g的纸尘。
以该种方式,可以从纸张3的表面上理想地去除对多用途分离垫15b摩擦时产生的和分布在多用途分离垫15b的宽度上方的纸尘。在通过多用途海绵构件16c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上刮除纸尘之后,纸尘将变成纸尘块,并沉积在其上,然后纸尘块将下落到后面所述的接纳表面65上。
在激光打印机1中,在纸张通过纸张运送路径38进给到图像成形部分5的过程中,当在第一运送辊9a与第一除纸尘辊9b之间或第二运送辊10a与第二除纸尘辊10b之间的纸张被夹状态发生纸张阻塞时,可以在拉出供纸托盘6以后,从供纸部分7中(即从第一运送部分9的下侧)拉出阻塞的纸张。在该种情况下,反向旋转接触纸张3的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二除纸尘辊10b,可将第一和第二海绵构件9c和10c刮除和积聚在所述海绵构件上的纸尘块送回到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二除纸尘辊10b。
然而,在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二除纸尘辊10b的反向旋转期间,当灰尘块分别面对第一和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9m、10m的尖端部分时,纸尘块无法通过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的尖端9t与第一除纸尘辊9b之间的间隙L,也无法通过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与第二除纸尘辊10b之间的间隙。因而,灰尘块分别阻塞在第一和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9m、10m的尖端部分9p、10p处。因此,无法将这些灰尘块引入纸张运送路径38。
因此,在卸下阻塞的纸张过程中,即使通过第一和第二除纸尘辊9b、10b的反向旋转也无法将第一和第二海绵构件9c、10c收集的纸尘排入纸张运送路径38。因此,可以保护后一纸张免受这种纸尘的沾污。因而,可以避免纸尘粘附在感光鼓23上,并产生理想的图像成形。
类似地,在纸张通过纸张运送路径38a进给到图像成形部分5的过程中,当在多用途传送辊16a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之间的纸张被夹状态发生纸张阻塞时,可以从供纸部分中(即,从多用途供给托盘14中)拉出阻塞的纸张。在该情况下,接触纸张3的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反向旋转,根据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反向旋转可将被多用途海绵构件16c刮除且积聚在该构件上的纸尘块送回。
然而,在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反向旋转期间,当纸尘块面对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的尖端部分16p时,纸尘块无法通过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之间的间隙。因而,灰尘块阻塞在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的尖端部分16p处。因此,无法将灰尘块引入纸张运送路径38。
因此,在卸下阻塞的纸张过程中,即使通过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反向旋转也无法将多用途海绵构件16c收集的纸尘排入纸张运送路径38。因此,可以保护后一纸张免受这种纸尘的沾污。因而,可以避免纸尘粘附在感光鼓23上,并且产生理想的图像成形。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中,由于上述间隙距离在0.2到2.0毫米的范围内,因此在第一除纸尘辊9b、第二除纸尘辊10b和多用途除纸尘辊16b正向旋转期间,相应的间隙可使纸尘通过其中,分别到达第一海绵构件9c、第二海绵构件10c和多用途海绵构件16c,但间隙防止纸尘在第一除纸尘辊9b、第二除纸尘辊10b和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反向旋转期间沿相反方向通过其中。因而,使用该种简单设置,确实可将粘附在辊9b、10b、16b上的纸尘运送到海绵构件9c、10c、16c,并且可以防止纸尘从海绵构件9c、10c、16c反向运送到运送路径38、38a。
此外,由于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和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的尖端部分9p、10p和16p的上述定向,因此尖端部分9p、10p、16p可以面对并接触根据这些辊9b、10b、16b的反向旋转送回的纸尘块。因此,不能送回纸尘块。因而,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和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可以防止纸尘块的反向运送。
此外,由于防反向运送构件9m、10m和16m的宽度分别与相关辊9b、10b、16b和海绵构件9c、10c、16c的宽度之间的上述关系,因此在第一除纸尘辊9b、第二除纸尘辊10b和多用途除纸尘辊16b的反向旋转中,即使纸尘块分布在海绵构件9c、10c、16c的整个宽度上,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和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确实可以阻挡纸尘块,并且向辊9b、10b、16b的整个宽度上传送这些纸尘块。
此外,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和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不是单独构件,而是被设置成分别与主壳体2的支承件100a、100b、100c构成整体。因此,可以方便地形成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和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以减少机械构件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为例,基部9n和尖端部分9p是平板形状,通过在适当部分处弯曲一锐角可以形成基端部9n和尖端部分9p。代替该设置,如图5所示,可以设想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的又一设置,以使尖端部分9p’是一弧形部分的延伸代替锐角弯曲部分。在这修改中,将尖端面9t’的指向面对第一除纸尘辊9b的反向旋转,尖端部分9p’与切线相交成一不超过90度的角度,另外,尖端部分9p’沿第一纸张灰尘去除辊9b正向旋转方向位于连接尖端面9t’与该辊的旋转中心的连线X的上游。
(3)纸尘斜槽
当被刮除的纸尘变成一团或一预定尺寸块时,被第一海绵构件9c、第二海绵构件10c和多用途海绵构件16c刮除的纸尘由于重力将从每块海绵上落下。在激光打印机1中,设有一纸尘斜槽39,该斜槽用于引导纸尘团向下移动。纸尘斜槽39在纸张运送路径38的前面垂直延伸,并且由一导板部分61、一延伸部分62和一隔板63构成。
导板61是一薄板状构件,它由纸张运送路径38的前侧构成,以将纸张3从供纸部分7引导到图像成形部分5。因而,导板61具有用作纸张运送路径38的一侧和用作纸尘斜槽的另一侧。更具体地说,导板61包括一用于将纸张3从第二运送部分10引导到对齐辊11的第一导板61a和一用于将纸张3从第一运送部分9引导到第二运送部分10的第二导板61b。
第一导板61a是一薄板构件,它从第二运送部分10的上部空间倾斜延伸到对齐辊11的前面。第一导板61a具有一侧面,该侧面引导纸张3从第二运送部分10到对齐辊11的移动。第一导板61a的另一侧面可使纸尘从位于第一导板61a上方的多用途运送部分16处下落。第一导板61a具有一下端,该下端整体设有一倾斜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分62a,该延伸部分用于覆盖第二运送部分10的上部。
第二导板61b是一薄板构件,并且从第二运送部分10的下部空间到第一运送部分9的下部空间适度地弯曲成S形。第二导板61b具有一侧面,该侧面引导纸张3从第一运送部分9到第二运送部分10的移动。第二导板61b的另一侧面可使纸尘从位于第二导板61b上方的第二运送部分10处下落,以及纸张灰尘从多用途运送部分16处下落。第二导板61b具有一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设有一倾斜向下延伸的薄板状延伸部分62b,该延伸部分用于覆盖第一运送部分9的上部。
此外,第一和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9m、10m的基端部9n、10n也可作为用于引导下落的纸尘向下移动的引导件。
顺便说一句,从第二导板61b处连续形成一第三导板61c,该第三导板处于比第一除纸尘辊9b与第一海绵构件9c之间的面对位置低的位置。第三导板61c具有一水平弯曲下端部分,该下端部分在供纸托盘6的连接/分离路径上方的位置处。
隔板63位于第二导板61b的前面,并且与其隔开一预定空间。隔板63包括一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侧板63c和一底板63d,该底板从侧板63c的下端处向前大致弯成一直角。
此外,在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一海绵构件9c的前面和下方设置一前侧底壁64。前侧底壁64位于供纸托盘6的附连/分离路径的上方并沿该路径平行延伸,并且具有一邻接主壳体2的一前壁的前端部分和一用作接纳表面65的后端部分,该接纳表面用于在其上承载从多用途传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处落下的纸尘。
接纳表面65包括一凹部66、一倾斜壁部分67和一脊部68。凹部66具有一半圆形截面,并且被设置成相对于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一海绵构件9c与纸张运送路径38相对,并且沿第一除纸尘辊9b的轴向延伸。倾斜壁部分67与纸张运送路径38的距离比凹部66与纸张运送路径38的距离更近,并且向上倾斜到纸张运送路径38。脊部68被设置成相对于凹部66与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一海绵构件9c相对,并且具有低于倾斜壁部分67的上端部分的高度。顺便说一句,在凹部66的空间处设置一螺旋推进器构件(螺旋进给构件)71,作为以后将叙述的纸尘运送单元。
使用该设置,可以沿第一导板61a引导被多用途运送部分16中的多用途海绵构件16c刮除并变成纸尘块的纸尘,并且使其落到延伸部分62a上,还可以沿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的基端部10n进行引导。然后,进一步沿第二导板61b引导纸尘,并且使其落到延伸部分62b上,然后沿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的基端部9n进行引导,然后使其落到接纳表面65上。
此外,沿第二导板61b引导被第二运送部分10中的第二海绵构件10c刮除并变成纸尘块的纸尘,并且使其落到延伸部分62b上,然后沿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的基端部9n进行引导。然后,纸尘落到接纳表面65上。被第一海绵构件9c刮除并变成纸尘块的纸尘落到接纳表面65上。
顺便说一句,在激光打印机1中,第一和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9m、10m的基端部9n、10n也作为用于引导纸尘向下移动的引导件。因此,第一和第二除纸尘辊9b、10b的侧向区域不需要另外的引导件。因此,简单的构造致使机械构件减少,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纸尘的运送和收集
如图6和7所示,激光打印机1提供螺旋推进器构件71,该构件用于将落在接纳表面65上的纸尘从纸尘下落区域83运送到以后将叙述的纸尘积聚部分84。
沿接纳表面65的凹部66设置螺旋推进器构件71。如图6和7所示,螺旋推进器构件71包括一轴构件72以及一体安装在轴构件72上的一第一螺旋部分73和一第二螺旋部分74。第二螺旋部分74的螺旋方向与第一螺旋部分73相反。一螺旋推进器传动齿轮75安装在轴构件72的一端和第二螺旋部分74的旁边,以便通过一与电动机(图中未示出)相连的、以后将叙述的齿轮系90旋转驱动螺旋推进器构件71。
更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齿轮系90包括:一电动机连接齿轮91;一上部齿轮系92,该齿轮系用于将动力从电动机连接齿轮91传递到多用途供纸机构15,以便驱动该机构;以及一下部齿轮系93,该齿轮系用于将动力从电动机连接齿轮91传递到螺旋推进器构件71,以便旋转驱动该构件。电动机连接齿轮91是一个两极齿轮,该齿轮包括一与上部齿轮系92啮合的大直径齿轮和一与下部齿轮系93啮合的小直径齿轮。
上部齿轮系92包括三个沿垂直方向排列的传递齿轮94、95、96。多用途供纸辊传动齿轮97固定安装在多用途供纸辊15a的辊轴的一端上。传递齿轮96与多用途供纸辊传动齿轮97啮合,因而电动机连接齿轮91的大直径齿轮的旋转通过传递齿轮94、95、96可使传动齿轮97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下部齿轮系93包括两个沿垂直方向排列的传递齿轮98、99。传递齿轮99与螺旋推进器传动齿轮75啮合,因而电动机连接齿轮91的小直径齿轮的旋转通过传递齿轮98、99可使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轴构件7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因而,如图2所示,旋转螺旋推进器构件71可使在与接纳表面65上的倾斜壁部分67面对的一侧处的表面向下移动以及在与脊部68面对的一侧处的表面向上移动。
如图6和7所示,第一螺旋部分73轴向设置在轴构件72的一半长度处,并且适于在轴构件72旋转时向第一除纸尘辊9b的一轴向端部(图6中的X方向)运送纸尘。第二螺旋部分74轴向设置在轴构件72的剩余的一半长度处,并且适于在轴构件72旋转时向第一除纸尘辊9b的另一轴向端部(图6中的Y方向)运送纸尘。因而,通过轴构件72的旋转,螺旋推进器构件71可以沿相反方向同时向两个轴向端部运送纸尘。
可以通过旋转螺旋推进器构件71向其两端运送从第一运送部分9、第二运送部分10和多用途运送部分16处落下的纸尘。因而,分成两个方向的纸尘可以积聚在以后将叙述的纸尘累积器84中。
顺便说一句,在激光打印机1中,将第一除纸尘辊9b的旋转速度设为约180转/分。然而,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旋转速度低于第一除纸尘辊9b,例如约60转/分。通过将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旋转速度设为低于第一除纸尘辊9b的旋转速度,可以防止螺旋推进器构件71在运送纸尘期间分散纸尘,并且降低驱动噪音。此外,还可以降低螺旋推进器构件71由于对纸尘摩擦所产生的摩擦磨损。
激光打印机1在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一部分和沿该构件设有一控制壁76。如图2、6和7所示,控制壁76包括一第一隔壁和一第二隔壁。第一隔壁包括:一侧第一隔壁77,该隔壁被设置成沿着与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越过第一螺旋部分73;以及另一侧第一隔壁78,该隔壁被设置成沿着与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越过第二螺旋部分74。第二隔壁79沿螺旋推进器构件71平行延伸,并且与其隔开一预定空间。第二隔壁79的一端连接到一侧隔壁77的前端,第二隔壁79的另一端连接到另一侧隔壁78的前端,以使控制壁76在平面图中呈U形。
更具体地说,第一隔壁77、78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形状,并且沿着与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具有宽度,该宽度基本上与接纳表面65的宽度相同。第一隔壁77、78的下端被设置成低于第一除纸尘辊9b与第一海绵构件9c之间的接触区域,并且与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上部隔开一预定空间。第一隔壁77、78的上端被设置成高于第一除纸尘辊9b与第一海绵构件9c之间的接触区域,并且延伸到以后将叙述的一盖子构件85。第一隔壁77、78被设置成面对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一海绵构件9c的轴向端部,并处于诸端部之外。
第二隔壁79包括:一中心壁80,该中心壁沿螺旋推进器构件71平行延伸,并且与其隔开一预定空间;一侧倾斜壁81,该倾斜壁从中心壁80的一端向螺旋推进器构件71延伸并弯曲;另一侧倾斜壁82,该倾斜壁从中心壁80的另一端向螺旋推进器构件71延伸并弯曲。中心壁80和倾斜壁81、82相互设置成一体。
一侧倾斜壁81在中心壁80的一端与一侧第一隔壁77的前端之间延伸,并且与中心壁80相连。因而,一侧倾斜壁81在一侧倾斜壁81与螺旋推进器构件71之间提供向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一端(即,沿纸尘运送方向X)逐渐变窄的空间。
另一侧倾斜壁82在中心壁80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第一隔壁78的前端之间延伸,并且与中心壁80相连。因而,另一侧倾斜壁82在另一侧倾斜壁82与螺旋推进器构件71之间提供向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另一端(即,沿另一纸尘传送方向Y)逐渐变窄的空间。
包括中心壁80和倾斜壁81、82的第二隔壁79的下端与前侧底壁64的顶面连接,而第二隔壁79的上端延伸到以后将叙述的盖子构件85。
包括接纳表面65的前侧底壁64被第一隔壁77、78和第二隔壁79提供的控制壁76分成纸尘下落部分83和纸尘累积器84。
也就是说,纸尘降落部分83是位于前侧底壁64上、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轴向中心部分处的一个区域,并且该区域位于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一海绵构件9c的下方,这样从第一除纸尘辊9b上刮下的纸尘可以落到该区域上。该区域是第一分隔壁77、78和第二分隔壁79的内部。另一方面,纸尘累积器84是位于前侧底壁64上并且与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每一个端部相邻的一些区域,由螺旋推进器构件71运送的纸尘在那里积累起来。后述的这些区域是在第一分隔壁77、78和第二分隔壁79的外部。
随着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转动,在多用途运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刮掉并且落到纸尘降落部分83上的纸尘朝着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两端的纸尘累积器84运送。在运送过程中,由于第二分隔壁79的一个斜壁81和另一个斜壁82被定向成朝着运送方向使壁和螺旋推进器构件71之间的运送通道的宽度逐渐减小,由螺旋推进器构件71运送的纸尘可以通过斜壁81、82朝着一侧部分隔壁77和另一侧部分隔壁78引导。这样,由螺旋推进器构件71运送的纸尘可以通过一侧部和另一侧部分隔壁77、78的下部边缘平稳且理想地移动,并且可以达到各设置在第一分隔壁下游的纸尘累积器。另外,一侧部和另一侧部分隔壁77、78可以防止纸尘累积器84中已积累的纸尘反向移动,即,可以防止返回到沿纸尘运送方向设置在分隔壁77、78上游的纸尘降落部分83。因此,在纸尘降落部分83可以获得从第一运送部分9到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足够的降落长度。这样,足量的纸尘可以沉积到纸尘降落部分83上,并且可以从那里被去除。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中,由于第一运送部分9首先同从供纸部分7供给的纸张接触,因此,更多的纸尘会从第一运送部分9释放出。然而,由于纸尘降落部分83作为一个围绕第一运送部分9的下部前侧的区域通过控制壁76与第一运送部分9隔开,因此,纸尘可以落供纸尘降落部分83内,并且随后由螺旋推进器构件71运送。因此,通过确保从第一运送部分9到螺旋推进器构件71有足够的降落行程,可以获得被去除的足够数量的纸尘,同时可以在第一运送部分9去除更多的纸尘。
此外,由于控制壁76比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一海绵构件9c之间的接触区域更高,控制壁76可以防止从第一运送部分9降落的纸尘朝着控制壁76的外侧散开,即,防止朝着纸尘累积器84和前侧底壁64的剩余区域散开。这样,第一运送部分9与控制壁76的内侧面对,形成了纸尘降落部分83。
从第一运送部分9释放出的纸尘会落到位于螺旋推进器构件71下方的一个位置处的接纳表面65上。在这种情况下,斜面67朝着螺旋推进器构件71引导纸尘,而纸尘能够被卷入在面向斜面67的一侧向下旋转的螺旋推进器构件71中。因此,纸尘可以顺畅地朝着纸尘累积器84引导。当纸尘被运送到纸尘累积器84处之后,纸尘可以顺畅地从螺旋推进器构件71排放到位于脊部68处的纸尘累积器85内,脊部68的上端比斜面67低,并且在那里面对脊部68的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表面向上移动。
如图2所示,盖子构件85设置在前侧底壁64之上,用于覆盖控制壁76。盖子构件85为板状并且被设置在分隔板63的底壁63d的下方。盖子构件85在主壳体2的前壁和与定位在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一海绵构件9c上方的延伸部分62b相邻的一个位置之间延伸。一支承部分86从前侧底壁64向上竖立,用于通过螺丝87来固定盖子构件85。
一开孔88设置在盖子构件85的后侧(纸张运送路径38的一侧)和延伸部分62b之间。该开孔沿第一除纸尘辊9b的轴向方向延伸。通过将盖子构件覆盖到控制壁76的上侧上,可以有效地避免从第一运送部分9落下的纸尘散开。
此外,由于开孔88设置在盖子构件85和延伸部分62之间,从那些定位在盖子构件85之上的第二运送部分10和多用途运送部分16释放出的纸尘可以通过开孔88引入纸尘降落部分83和纸尘累积器84中。当从第二运送部分10和多用途运送部分16释放出的纸尘被引入纸尘降落部分83之后,这些纸尘可以通过螺旋推进器构件71运送到纸尘累积器84。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去除纸尘了。
此外,由于盖子构件85定位得比第一除纸尘辊9b和第一海绵构件9c之间的接触区域更高,因此,从第一运送部分9释放出的纸尘不会轻易地通过开孔88向外扩散。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去除纸尘。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中,由于通过多用途运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去除的纸尘通过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旋转而朝着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轴向端部运送,因此,纸尘累积器84可以被设置在前侧底壁64上。因此,设置纸尘累积空间的位置不必比前侧底壁64低。为了这个效果,螺旋推进器构件71可以被设置在供纸托盘6的连接/拆卸空间之上。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对供纸托盘6进行拆装,同时可以确保从由供纸托盘6提供的纸张3上顺畅地去除纸尘。
激光打印机1是一种静电照相型激光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一静电潜像被显影为一可视图像,而可视图像又转移到纸张3上。因此,完全必须使纸尘从纸张上去除掉,否则纸尘会在图像转移的同时混入到图像成形部分5中。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10以及多用途运送部分16,可以有效地将纸尘从纸张3上去除。此外,即使第一除纸尘辊9b、第二除纸尘辊10b和多用途除纸尘辊16b反向旋转以移出一张夹住的纸,通过第一海绵构件9c、第二海绵构件10c和多用途海绵构件16c刮下的纸尘也不会排入纸张运送路径38、38a中。因此,可以防止纸尘粘到下一张纸上。这样,在下一张纸上可以形成理想的图像。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中,对于使用非磁性单个组分型色粉的静电照相打印系统的无清洁器系统,当图像转移操作之后残留在感光鼓23的表面上的残留色粉由显影辊27收集。如果来自纸张3的纸尘在图像转移操作时粘附到感光鼓23的表面上,纸尘可以由显影辊27与残留的色粉一同被收集,并且会同显影盒24内的色粉混合,从而降低运送图像的质量。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纸张3上的纸尘可以有效地在图像成形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10和多用途运送部分16被去除,并且此外,尽管第一除纸尘辊9b、第二除纸尘辊10b和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为了移出被夹住的纸张而反向转动,均可以防止纸尘反向运送到纸张运送路径38、38a内,其中纸尘是通过第一海绵构件9c、第二海绵构件10c和多用途海绵构件16c刮下的。因此,下一张纸不会粘上纸尘,可以形成理想的图像,同时可以用无清洁器的系统收集残留色粉。
如上所述,在激光打印机1中,多用途运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基本以垂直的方向排列在纸张运送路径38的前面,并且由这些部分16、10、9去除的纸尘分别由它们的重力通过斜道39下落,并且落到接纳部分65上。此后,这些纸尘聚集到接纳部分65内。因此,在多用途运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去除的纸尘可以以这种简单的结构来引导并且可以聚集累积。因此,不必为每个运送部分都设置一个纸尘累积器,这又使整个装置得以简化,并且可以减少机械构件的数量,从而提供一种紧凑的装置。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中,由于构成纸张运送路径38的导板61的一侧面可以作为纸尘斜道39利用,这也使个整个装置得以简化,并且可以减少机构构件的数量,从而提供一种紧凑的装置。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中,由于第一导板61a设有覆盖第二运送部分10的上侧的延伸部分62a,而第二导板61b设有覆盖第一运送部分9的上侧的延伸部分62b,延伸部分62a可以防止纸尘落到第二运送部分10上,其中纸尘是由定位在第二运送部分10上的多用途运送部分16释放的,并且,延伸部分62b可以防止纸尘落到第一运送部分9上,其中的纸尘是由定位在第一运送部分9上的多用途运送部分16和第二运送部分10释放出的。这样,便可以长时间地在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和10中获得理想的纸尘去除操作。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中,第一运送部分9中的第一除纸尘辊9b以同纸张3的转动接触将纸张上的纸尘去除,而后,粘附到第一除纸尘辊9b上的纸尘由第一海绵构件9c刮下,其中第一海绵构件9c是相对于第一除纸尘辊9b与纸张运送路径38相对设置的。此外,第二运送部分10中的第二除纸尘辊10b以同纸张3的转动接触将纸上的纸尘去除,而后,粘附到第二除纸尘辊10b上的纸尘由第二海绵构件10c刮下,其中第二海绵构件10c是相对于第二除纸尘辊10b与纸张运送路径38相对设置的。由第一和第二海绵构件9c和10c刮出的纸尘面对纸张运送路径38留在上面,并且发展成纸尘块,每个纸尘块由于其自身的重力沿着纸尘斜道39落下。这样,可以防止刮下的纸尘进入纸张运送路径38中,同时由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10去除的纸尘可以在纸尘累积器84中累积起来。
此外,在多用途运送部分16中的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以同纸张3的转动接触而去除纸张上的纸尘,而后,粘到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上的纸尘由多用途海绵构件16c刮下,其中多用途海绵构件16c是相对于多用途除纸尘辊16b与纸张运送路径38a相对设置的。由多用途海绵构件16c刮下的纸尘由于其自身的重力而沿纸尘斜道39落下。这样,可以防止刮下的纸尘进入纸张运送路径38a中,同时由多用途运送部分16去除的纸尘可以在纸尘累积器中积累起来。
(5)第二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图9到图13(b)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图像成形装置,其中相同的部分和构件以图1到图8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标号和字母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01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纸尘收集结构。
在一第二运送部分110中,如图10所示,一第二除纸尘辊110b随着由电动机(未图示)输入到一输入齿轮110h的动力而被驱动,输入齿轮110h用作为安装在辊轴110f的一端上的动力输入装置,这样,第二除纸尘辊110b可以在面对纸张运送路径38的一个区域处沿图9中箭头示出的方向转动,也就是说,以供纸方向(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纸张3被夹在第二运送辊10a和第二除纸尘辊110b之间以实现供纸,同时,纸尘由第二除纸尘辊110b去除。
关于纸尘收集结构,一第二导板161b的下端一体地设有一个接纳板161c,该接纳板161c基本以直角从第二导板161b向前弯曲。接纳板161c定位在供纸托盘6的连接/拆卸路径的上方并且与之平行延伸。接纳板161c的上表面用作为一个接纳表面165,该接纳表面适用于接纳由多用途运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去除的并从这些部分上落下的纸尘。
一分隔板163以预定的间隔定位在第二导板161b的前方。分隔板163包括一个以垂直方向延伸的侧板163c以及一个基本以直角从侧板163c的下端向前弯曲的底板163d。此外,板状固定部分163a从底板163d的前端弯曲向上延伸,用于固定下面将要描述到的一个纸尘运送板166和一个运送驱动部分167。
激光打印机101还设有一个纸尘累积器168,该累积器168中可以累积由于自身重力而从多用途运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落到接纳表面165上的纸尘。打印机101还设有纸尘运送板166和运送驱动部分167,运送板166用于向纸尘累积器168运送位于接纳表面165上的纸尘,而运送驱动部分167用于驱动纸尘运送板166。
如图12所示,纸尘累积器168定位在多用途运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下方。纸尘累积器168设置在接纳表面165的宽度方向端度的外部的空间处,这样,所述落到接纳表面165上的纸尘最终都可以累积到累积器168中。
纸尘运送板166定位在供纸托盘连接/拆卸路径上方并且位于接纳表面165的上方。当如图12所示从前方观察时,板166包括一个像T形板的基部169,并且如图9所示包括一个大致为L形的薄板状擦板170,该擦板从基部169的下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一体地向后突出并且向下延伸至第一运送部分9之下的一个位置中。如图11所示,纸尘运送板166在平面视图中为T形,在该平面视图中,擦板170垂直于基部169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突出。基部169通过插入纸尘运送板166和齿条174之间的分隔板163的固定部分163a的若干螺钉171固定在运送驱动部分167的齿条174上。固定部分163a形成有一个细长的水平延伸的狭槽163b,螺钉171通过该狭槽163b延伸。纸尘运送板166可以随着齿条174的水平运动而沿着水平延伸的狭槽163b往复水平移动。如图9所示,擦板170的下端与接纳表面165隔开一预定距离(约2毫米),这样,在擦板170的往复运动过程中,下端将不与接纳表面165滑动接触。
如图9所示,运送驱动部分167设置在纸尘运送板166和纸尘累积器168的上方,并且由分隔板163与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9、10和多用途运送部16分离。运送驱动部分167包括一个运输传送机构194(参见图13(a)和13(b))、一个第一圆锥齿轮172、一组合齿轮173和齿条174。
动力传送机构194沿主壳体2的一侧壁设置,并且包括一个输入齿轮177、一个转换齿轮部分178和一个输出齿轮179。
输入齿轮177固定地安装在输入轴180的一端上,输入轴180可以由电动机(未图示)沿一个方向驱动旋转。输入齿轮177与转换齿轮部分178的第一转换齿轮181啮合,这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
转换齿轮部分178包括第一转换齿轮181、一第二转换齿轮182、一个摆动构件183和一个第三转换齿轮184。第一转换齿轮181具有一个直径较大的第一外齿轮185和一个直径较小的内齿轮186,外齿轮185与输入齿轮177啮合,内齿轮186是与第一外齿轮185同心地一体设置的并且与第二转换齿轮182啮合。
第二转换齿轮182具有轮齿,该轮齿与第一转换齿轮181的第一内齿轮186啮合。圆柱形的套管187在从第二转换齿轮182的转动中心偏移出的一个位置处从第二转换齿轮182的一个轮子的本体沿其轴向方向延伸出。套管187与形成在摆动构件183中的一个狭槽188宽松的配合。
摆动构件183为一种细长扇形形状的板构件。摆动构件183具有一个下端,该下端形成有一个弧形齿部分189,该弧形齿与第三转换齿轮184的一第三内齿轮192啮合,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狭槽188是沿摆动构件183的纵向并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形成的。一个可枢转的支承件190设置在狭槽188的一端和弧形齿部分189之间。因此,摆动构件183可枢轴转动地由可枢转的支承件190支承。而第二转换齿轮182的套管187宽松地与狭槽188配合。
第三转换齿轮184具有一个直径较大的第三外齿轮191和一个直径较小的第三内齿轮192,该外齿轮与输出齿轮179啮合,而该内齿轮与第三外齿轮191一体且同心地设置并且与摆动构件183的弧形齿部分189啮合。
输出齿轮179固定地安装在向第一圆锥齿轮172传送动力的输出轴193的一个端部上。输出齿轮179适用于从第三转换齿轮184的第三外齿轮191向第一圆锥齿轮172传送动力。
如图11所示,第一圆锥齿轮172安装在从输出齿轮179传送动力的输出轴193的另一端上。第一圆锥齿轮172与垂直于第一圆锥齿轮172定向的组合齿轮173的第二圆锥齿轮176啮合。
如图9所示,组合齿轮173具有一个与齿条174啮合的小齿轮175以及第二圆锥齿轮176,第二圆锥齿轮176与小齿轮175一体设置并且定位在其的径向内侧。小齿轮175可围绕水平轴线转动。
齿条174具有齿条齿174a,这些齿条齿174可与组合齿轮173的小齿轮175啮合。齿条174具有一种细长的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的纵向长度比第一除纸尘辊9b的宽度稍大。齿条174平行于第一除纸尘辊9b的轴向方向延伸,在这种状态中,齿条齿174a与小齿轮175啮合。随着小齿轮175的转动,齿条174可以沿着第一除纸尘辊9b的轴向线性往复移动,而齿条174的后表面与分隔板163的固定部分163a滑动接触。
在如图13(a)和13(b)所示的运送驱动部分167中,当电动机(未图示)沿一个方向的转动向输入齿轮177传送时,与输入齿轮177啮合的第一转换齿轮181的第一外齿轮185转动。因此,第二转换齿轮182通过第一转换齿轮181的第一内齿轮186的转动而转动,这样套管187作圆周运动。这样,由于第二转换齿轮182的套管187和摆动构件183的狭槽88之间的配合,摆动构件183围绕可枢转的支承件190横向枢转移动,从而使弧形齿部分189往复运动。因此,与弧形齿部分189啮合的第三内齿轮192的转动方向沿两个方向周期变换。这样,输出齿轮179的转动方向通过第三外齿轮191周期变换。
如图11所示,当输出轴193的往复转动通过第一圆锥齿轮172、第二圆锥齿轮176和小齿轮175传送到齿条174时,齿条174沿水平方向以预定的周期往复运动。因此,如图11所示,通过螺丝171固定到齿条174上的纸尘运送板166可以在图12两虚线示出的冲程端部之间沿第一除纸尘辊9b的轴向方向在接纳表面165上水平移动。每个冲程端部定位在第一除纸尘辊9b的每个轴向端部之外。这样,擦板170可以被驱动,从而呈直线性地往复擦拭掉落到接纳表面165上的纸尘,甚至可擦拭第一除纸尘辊9b的轴向端部外的位置处的纸尘。
包括从输入齿轮177向输出齿轮179齿轮传送的运送驱动部分167以这样一种方式提供减速,即,纸尘运送板166的往复运动的速度不超过100毫米/秒。
在激光打印机101中,运送驱动部分167设置在纸尘运送板166和纸尘累积器168的上方,并且通过分隔板163隔离。因此,分隔板163可以有效地阻止纸尘进入运送驱动部分167中、其中纸尘是由重力的作用从多用途运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释放出的、或是由纸尘运送板166运送的、或是积累在累积器168内的。这样,可以消除由于纸尘进入而引起的运送驱动部分167的运行故障,从而提供一种稳定的工作,由此可以长时间地提供充分的纸尘去除操作。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01中,纸尘由纸尘运送板166的擦板170擦拭并且运送到纸尘累积器168中,其中擦板170是沿水平方向作往复运动的。因此,无需任何复杂的运送机构,便可以以一种简单的结构实现稳定的纸尘的运送。
此外,擦板170是沿第一除纸尘辊9b的轴向方向直线性地往复运动的。因此,以最小的空间和简单的结构便可以实现朝累积器168理想的运送纸尘,而且不会有任何纸尘残留在接纳表面165上。
假定擦板170不是呈直线性往复运动型的,而是绕枢轴往复转动型的。在后者这种情况中,为了减少擦拭不到的区域,需要较大的枢轴转动的轨迹,这将使整个装置显得庞大。为了不使枢轴转动区域变大而避免庞大的结构,可以使用一种柔性的叶片构件,这种叶片构件可以与相对的构件接触时变形或弯曲。然而,还是需要复杂的结构来装配柔性叶片,并且机构零件的数量会增加。
相反,如果如第二实施例中的那样擦板170沿第一除纸尘辊9b的轴向方向可直线性地往复运动地设置,以简单的结构和最小的空间可以实现理想地将纸尘运送到累积器168内的最小的空间,而且不存在擦拭不到的区域。
此外,由于纸尘运送板是低速移动的,不超过100毫米/秒,处于接纳表面165上的纸尘可以不散开地被运送到累积器168中。因此,可以进一步避免纸尘进入运送驱动部分167中,从而可以长时间地实现理想的纸尘去除操作。
此外,由于擦板170同接纳表面165隔开预定的间隙(约2毫米),而擦板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因此,可以消除擦板170同接纳表面165的摩擦接触,从而避免擦板170损坏。这样,纸尘运送板的增强的耐久性可以实现纸尘有效的运送。此外,当落到接纳表面165上的纸尘不是细小的颗粒而是大块的时候,无论预定间隙怎样,纸尘仍可以通过擦板170擦去。间隙不会影响纸尘块的运送。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01中,由于通过多用途运送部分16、第二运送部分10和第一运送部分9去除的纸尘通过纸尘运送板166的运送积累到设置在接纳表面165的宽度方向端部处的纸尘累积器168中,因此,不必直接在接纳表面65的下方的一个位置处设置一个累积空间。因此,纸尘运送板166可以定位在供纸托盘6的连接/拆卸路径的上方,还有效地将纸尘从供纸托盘6供给来的纸张上去除,同样确保供纸托盘6平稳的连接/拆卸。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101中,沿一个方向输入到输入齿轮177中的驱动力可以通过动力传送机构195中的转换齿轮部分178转换成往复运动方向的驱动力,此后,往复运动驱动力通过输出齿轮179输出到纸尘运送板66上。这样,单向的驱动力可以以一种简单的结构转换成往复运动方向的驱动力,从而使纸尘运送板166往复运动。
虽然,本发明是参照特定实施例而详细描述的,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显而易见地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第一运送部分9和一个第二运送部分10。然而,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运送部分和多个第二运送部分。或者,第一和第二运送部分之一可以设置多个运送部分。
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设有第一除纸尘辊9b的第一运送部分9设置在设有第二除纸尘辊10b的第二运送部分10的上游。然而,设有第二除纸尘辊10b的第二运送部分10也可以设置在设有第一除纸尘辊9b的第一运送部分9的上游。在后面这种情况中,由此对分离垫构件13摩擦所产生的纸尘区域将由于同第二除纸尘辊10b接触而沿纸张3的宽度方向而稍有扩展,第一除纸尘辊9a的宽度和第一海绵构件9c的宽度应当比在第一运送部分9设置在第二运送部分10上游的这种配置结构的情况中的宽度大。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从供纸部分7向第一运送部分9进给的纸张使用的是一种中间对齐辊型式,而螺旋推进器构件71用来朝着其两个轴向端部运送纸尘。除这种配置结构之外,可以应用一个侧边对齐辊型式并且螺旋推进器构件71用来仅向与纸张对齐辊部分相反的一侧运送纸尘。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转动方向是使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表面在面对第一运送部分9的一侧向下移动。然而,如果接纳表面65的螺旋接纳部分和第一运送部分9之间的距离沿水平方向足够长,螺旋推进器构件71的轴构件72的转动方向没有限制,但螺旋推进器构件的表面面向第一运送部分9的一侧可以向上移动。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控制壁76的第二分隔壁79包括平行于并与之以预定距离隔开的螺旋推进器构件71延伸的中间壁80、通过在中间壁的端部弯曲而从中间壁80的端部朝螺旋推进器构件71延伸的一侧部斜壁81和另一侧部斜壁82。这些壁相互结合成一体。然而,第二分隔壁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可以使用多个壁来制成中间壁,并且相邻的壁之间可有缝隙。或者,在第二分隔壁79的纵向中间部分处可以形成一个开孔或槽口。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9m、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10m和多用途防反向运送构件16m分别与相应的第一除纸尘辊9b、第二除纸尘辊10b和多用途除纸尘辊16b隔开一定距离设置。然而,这些防止构件9m、10m、16m可以由允许纸尘在除纸尘辊9b、10b、16b的正转过程中被运送的刷子、薄膜和非织造织物来构成这些防止构件而与相应的辊子接触,但可以防止纸尘在这些辊子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通过。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除纸尘辊10b、110b具有垂直于供纸方向的宽度,该宽度打印纸张3的宽度,用于去除纸张3的所有表面上的纸尘。然而,纸张切断时产生的纸尘特定地位于切断边缘(即,纸张3的横向边缘部分)附近。因此,如图14所示,在与纸张3的横向边缘部分对应的位置处的辊轴10f’上设置两根第二除纸尘辊10b’,用于至少在与纸张3的横向边缘部分对应的区域中去除纸尘。
此外,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利用摩擦而实现供纸分离的供纸部分7,而这种摩擦很容易造成纸尘。然而,本发明也可以用于不采用摩擦分离的其它的纸张分离系统,如利用棘爪的系统或利用一斜坡的系统。

Claims (57)

1.一种用于在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供纸部分,所述供纸部分包括一供纸辊和一分离垫,它们用于在两者之间夹持进给每张图像记录介质;
一图像成形部分,所述图像成形部分在来自供纸部分的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一图像;
一纸张运送路径,所述运送路径从供纸部分向图像成形部分延伸,并且形成了一供纸方向;以及
至少两个除纸尘单元,所述单元包括:
    一第一除纸尘单元,所述第一除纸尘单元设置在纸张运送路径旁的一个
位置处,并且可与图像记录介质接触,用于从沿纸张运送路径朝图像成形部分
运送的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以及
    一第二除纸尘单元,所述第二除纸尘单元设置在纸张运送路径旁的一个
位置处,该位置与第一除纸尘单元相对于供纸方向的位置不同,并且也可与图
像记录介质接触,同样也用于从沿纸张运送路径朝图像成形部分运送的图像记
录介质上去除纸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除纸尘单元包括一第一除纸尘构件,所述构件在图像记录介质沿纸张运送路径的运送过程中与图像记录介质接触;以及
其中,第二除纸尘单元包括一第二除纸尘构件,所述构件在图像记录介质沿纸张运送路径的运送过程中与图像记录介质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记录介质和分离垫均具有与供纸方向垂直的宽度,以及
其中,第一除纸尘构件具有一区域,该区域至少在与分离垫的宽度对应的区域中用于从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以及
其中,第二除纸尘构件具有一区域,该区域从图像记录介质的整个表面上去除纸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除纸尘单元具有一与供纸方向垂直的宽度,该宽度大于图像记录介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除纸尘构件具有一与供纸方向垂直的宽度,该宽度大于分离垫的宽度,并且小于图像记录介质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除纸尘单元沿供纸方向设置在第一除纸尘单元的下游。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除纸尘构件的宽度比第二除纸尘辊的宽度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个驱动力输入构件,所述构件至少与第二除纸尘构件相连,用于驱动第二除纸尘构件转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纸部分还包括一供纸托盘,众多图像记录介质作为一纸张堆叠物而堆在供纸托盘上,供纸辊和分离垫从纸张堆叠物上分离出一张最上部的纸张并且朝着图像成形部分供给该最上部的纸张;以及
其中,第一除纸尘构件和第二除纸尘构件沿供纸方向设置在供纸辊的下游并且不与供纸辊接触。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除纸尘单元还包括一第一刮擦构件,所述刮擦构件与第一除纸尘构件面对面地设置,用于刮下粘附在第一除纸尘构件上的纸尘;以及
其中第二除纸尘单元还包括一第二刮擦构件,所述刮擦构件与第二除纸尘构件面对面地设置,用于刮下粘附在第二除纸尘构件上的纸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除纸尘构件具有面对纸张运送路径的区域,该区域可沿供纸方向移动;以及
其中,第一和第二刮擦构件分别在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除纸尘构件与纸张运送路径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除纸尘构件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除纸尘构件和第二除纸尘构件能够以是供纸方向的正转方向转动和与供纸方向相反的逆转方向转动;以及
其中,第一除纸尘单元还包括一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所述构件设置在一第一接触位置和一第二接触位置之间,第一接触位置在第一除纸尘构件和图像记录介质之间,而第二接触位置在第一除纸尘构件和第一刮擦构件之间,所述第一防反向运送构件用于在第一除纸尘构件的反向转动过程中防止从第一刮擦构件释放的纸尘朝着纸张运送路径运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除纸尘单元还包括一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所述构件设置在一第一接触位置和一第二接触位置之间,第一接触位置介于第二除纸尘构件和图像记录介质之间,而第二接触位置介于第二除纸尘构件和第二刮擦构件之间,所述第二防反向运送构件用于在第二除纸尘构件的反向转动过程中防止从第二刮擦构件释放的纸尘朝着纸张运送路径运送。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运送辊,所述运送辊面对第一除纸尘构件设置,用于以与第一除纸尘构件成夹持关系来运送图像记录介质;以及
一第二运送辊,所述运送辊面对第二除纸尘构件设置,用于以与第二除纸尘构件成夹持关系来运送图像记录介质。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纸张再循环部分,所述再循环部分包括一条纸张再循环路径以及设置在纸张再循环路径处的一个纸张换向区域,纸张再循环路径具有一个上游端和一个下游端,所述上游端与图像成形部分相连,用于接纳一表面已形成有一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使图像记录介质离开图像成形部分并且将图像记录介质运送到纸张换向区域,而下游端在图像成形部分的上游的一个结合部分与纸张运送路径相结合,用于从纸张换向区域向图像成形部分进给图像记录介质,以在图像记录介质的另一表面上形成另一图像,第一除纸尘构件被设置在该结合部分的上游,而第二除纸尘构件被设置在该结合部分下游。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纸尘累积部分,该部分用于在其中聚集地累积纸尘,其中纸尘是通过至少两个除纸尘单元从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并且而后从相应的除纸尘单元上释放出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纸尘累积部分所处位置比至少两个除纸尘单元低,用于在其中接纳由相应的除纸尘单元释放并由于纸尘的重力而落下的纸尘。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装置还包括一纸尘沉积区域,所述沉积区域设置得比至少两个除纸尘单元低。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成形装置还包括一个纸尘运送单元,所述运送单元相邻于纸尘沉积区域设置,用于将沉积到纸尘沉积上的纸尘运送到纸尘累积部分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纸尘累积部分沿图像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纸尘沉积区的每一侧处,以起到纸尘累积对的功能,以及
其中,纸尘运送单元包括一擦板,所述擦板可沿图像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在纸尘沉积区域上并且局部在纸尘累积对上往复移动。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纸尘累积部分沿图像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纸尘沉积的每一侧处,以起到纸尘累积对的功能,以及
其中纸尘运送单元包括一螺旋推进器构件,所述螺旋推进器构件在纸尘沉积区域并且局部地纸尘累积对上沿图像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延伸,螺旋推进器构件可围绕其轴线转动。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壁构件,所述构件设置成与纸尘运送单元相交,所述控制壁构件使纸尘沉积区域与纸尘累积部分隔开。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纸尘斜槽,所述斜槽用于向下引导纸尘的下落运动并且用于朝着纸尘沉积区域引导纸尘。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纸张运送路径包括一个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具有一个导向图像记录介质运动的表面;以及
其中,导向板具有一个用作纸尘斜槽的相对表面。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板设有一个直接设置在第一除纸尘单元上方的第一延伸板以及直接设置在第二除纸尘单元上方的第二延伸板。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除纸尘单元沿基本垂直的方向排列在纸张运送路径的一侧。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成形部分包括一个静电照相系统组件,其中,一静电潜像被显影而成的可见图像被运送到图像记录介质上。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成形部分包括:
一感光鼓,静电潜像形成在该感光鼓上;以及
一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向感光鼓供给显影剂,所述显影剂由非磁性单个组分型媒剂构成;当图像从感光鼓转移到图像记录介质上之后,显影装置还收集残留在感光鼓上的残余显影剂。
2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记录介质和分离垫各自具有与供纸方向垂直的宽度,以及
其中,第一除纸尘构件具有一区域,该区域至少在与分离垫的宽度对应的区域中用于从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以及
其中,第二除纸尘构件具有一区域,该区域至少在与图像记录介质的横向边缘部分对应的区域中用于从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
30.一种图像成形装置,它包括:
一个图像成形部分,所述图像成形部分用于在一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一条纸张运送路径,所述路径延伸至图像成形部分,图像记录介质沿供纸方向通过纸张运送路径;
一个除纸尘构件,所述构件面对纸张运送路径设置并且可与通过的图像记录介质接触,所述构件用于从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
一个刮擦构件,所述刮擦构件与除纸尘构件装置,用于从除纸尘构件上刮掉纸尘,除纸尘构件以与供纸方向相同的正常方向以及与正常方向相反的反向可转动地被支承;以及
一个防反向运送构件,所述构件设置在一第一接触位置和一第二接触位置之间,所述第一接触位置形成在除纸尘构件和图像记录介质之间,而所述第二接触位置形成在除纸尘构件和刮擦构件之间,所述防反向运送构件用于在除纸尘构件的反向旋转的过程中防止从刮擦构件释放的纸尘朝着纸张运送路径反向运送。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反向运送构件和除纸尘构件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尺寸允许纸尘在除纸尘构件的正转过程中从中通过,但可防止纸尘在除纸尘构件的反转过程中从中通过。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长度范围从0.2到2毫米。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反向运送构件具有一个有一定取向的尖端部分,在一条切线和是尖端部分的指向的一条延伸线之间形成的一个夹角,其中切线相对于连接在尖端部分的尖端和除纸尘构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一连线位于除纸尘构件上,并且该夹角不超过90度。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尖端部分沿除纸尘构件的正转方向设置在连接在尖端部分的尖端和除纸尘构件的转动中心的连线的上游。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反向运送构件的尖端部分定向成在除纸尘构件的反向转动过程中直接面对除纸尘构件上运送着的纸尘。
3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反向运送构件具有一个沿与纸张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宽度,该宽度比除纸尘构件的宽度大。
37.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反向运送构件具有一个沿与纸张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宽度,该宽度比刮擦构件的宽度大。
38.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支承除纸尘构件和刮擦构件的壳体,防反向运送构件与壳体一体设置。
39.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反向运送构件具有面对除纸尘构件的一侧和用作导向构件来向下引导纸尘的另一侧,纸尘落到防反向运送构件上。
40.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运送构件,所述运送构件与除纸尘构件接触并用来沿运送路径运送图像记录介质。
41.一种图像成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一个图像成形部分,该部分用于在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一第一除纸尘单元,所述单元用于从将被供给到图像成形部分上的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
一纸尘运送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得比第一除纸尘单元低,用于沿纸尘运送方向运送从第一除纸尘单元落下的纸尘;以及
一控制壁,所述控制壁设置在纸尘运送单元的一部分上,用于控制纸尘流。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设置得比第一除纸尘单元低的纸尘沉积区域,以及一个沿图像记录介质宽度方向设置在纸尘沉积区域旁的纸尘累积部分;以及
其中,控制壁包括一个壁部分,所述壁部分使纸尘沉积区域与纸尘累积部分分隔开,纸尘沉积区域接纳从第一纸尘单元落下的纸尘,而纸尘累积部分中累积由纸尘运送单元从纸尘沉积区域运送来的纸尘,壁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允许在纸尘通过纸尘运送单元运送的过程中纸尘从纸尘沉积区域进给到纸尘累积部分,但可防止纸尘从纸尘累积部分移动到纸尘沉积区域。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纸尘运送单元包括一个可转动的螺旋进给构件,所述螺旋进给构件具有一条转动轴线,纸尘是通过螺旋进给构件的转动沿转动轴线的方向运送的。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的螺旋进给构件包括:
一转轴,所述转轴可围绕其轴线转动并且具有一个中间部分和两端部;
一第一螺旋推进器部分,所述第一螺旋推进器部分具有一第一螺旋方向并且形成在转轴的右半部分上;以及
一第二螺旋推进器部分,所述第二螺旋推进器部分具有一第二螺旋方向,该第二螺旋方向与第一螺旋方向相反并且形成在转轴的左半部分上,由此,纸尘朝着转轴的两轴向端部运送。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纸尘沉积区域位于转轴的中间部分处,纸尘累积部分包括两个相邻于转轴的轴向端部设置的纸尘累积区域。
46.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转动的螺旋进给构件具有一个面对第一除纸尘单元的面对区域,该面对区域通过螺旋进给构件的转动向下移动。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纸尘接纳部分,所述接纳部分包括纸尘沉积区域,纸尘接纳部分定位在纸尘运送单元的下方,纸尘接纳部分包括一个纵向延伸的凹部,纸尘运送单元定位在该凹部中;一个斜面,所述斜面在凹部的一纵向延伸侧并且与进给构件的纵向延伸的一侧面对;以及一个脊部,所述脊部相对于进给构件与斜面相对;进给构件具有一纵向延伸侧,该延伸侧向下面对斜面移动,而进给构件具有另一个纵向延伸侧,该延伸侧向上面对脊部移动,脊部的高度比斜面低。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供纸部分,所述供纸部分用于向图像成形部分供给图像记录介质,并且其中,第一除纸尘单元被设置成,当介质从供纸部分供给之后首先同图像记录介质接触。
49.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壁包括:
一第一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沿与其横切交方向将纸尘运送单元隔开,,以及
一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二分隔壁与第一分隔壁相连并且同纸尘运送单元分开定位,第二分隔壁离纸尘运送单元的空间朝着纸尘运送方向逐渐变窄。
50.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除纸尘单元包括:
一除纸尘构件,所述构件可转动并且可与图像记录介质接触;以及
一刮擦构件,所述刮擦构件与除纸尘构件接触,用于从除纸尘构件上刮去纸尘。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纸尘运送单元提供的转速比除纸尘构件的转速小。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除纸尘构件和刮擦构件提供两者间的接触部分,控制壁具有比该接触部分高的上端。
53.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覆盖控制壁的上部空间的盖子构件。
54.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除纸尘单元,该单元设置在控制壁上方的一个位置中,并且沿供纸方向处于一个与第一除纸尘单元不同的位置中,该第二除纸尘单元用于从将要被供给到图像成形部分上的图像记录介质上去除纸尘。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盖子构件形成有一个开孔,从第二除纸尘单元落下的纸尘通过该开孔进入控制壁的内部空间。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定位得比在第一除纸尘单元的除纸尘构件和刮擦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高。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托盘,所述托盘相对于主壳体可拆卸地设置,用于在其上堆叠众多图像记录介质,主壳体形成有一条用于托盘的连接/拆卸路径,纸尘运送单元设置在连接/拆卸路径之上。
CNB021427143A 2001-09-10 2002-09-10 具有除纸尘单元的图像成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2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74325A JP4203785B2 (ja) 2001-09-10 2001-09-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74325 2001-09-10
JP2001274323 2001-09-10
JP2001274323A JP4429555B2 (ja) 2001-09-10 2001-09-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7641 2002-03-12
JP2002067642A JP3835318B2 (ja) 2002-03-12 2002-03-1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7642 2002-03-12
JP2002067641A JP3750618B2 (ja) 2002-03-12 2002-03-1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9177A true CN1409177A (zh) 2003-04-09
CN100397246C CN100397246C (zh) 2008-06-25

Family

ID=27482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271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246C (zh) 2001-09-10 2002-09-10 具有除纸尘单元的图像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291729B1 (zh)
CN (1) CN100397246C (zh)
HK (1) HK105335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6696C (zh) * 2005-07-29 2008-05-07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静电集尘功能的馈纸装置
CN100465803C (zh) * 2004-03-09 2009-03-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2785487A (zh) * 2012-08-24 2012-11-21 东莞井上五金橡塑有限公司 一种无研磨粉尘粒的清洁滚筒
CN111930084A (zh) * 2020-08-04 2020-11-13 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基于纸面尘埃检测的无尘纸生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301451A (zh) * 2021-04-13 2021-08-24 刘意芬 一种基于网络科技用家庭防尘快速冷却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1293A (zh) * 2022-05-24 2022-06-28 江苏启航研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砂纸加工用具有砂粒压平功能的砂纸送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8657A (en) * 1986-12-24 1989-11-07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US4750018A (en) * 1987-06-26 1988-06-07 Xerox Corporation Pre-transfer copy sheet cleaning apparatus
DE68920781T2 (de) * 1988-06-17 1995-06-14 Canon Kk Bildaufzeichnungsgerät.
JPH04129940A (ja) * 1990-09-19 1992-04-30 Fuji Xerox Co Ltd 紙粉除去装置
JP2863372B2 (ja) * 1992-05-07 1999-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19357A (ja) * 1994-05-25 1995-12-08 Fuji Xerox Co Ltd 紙粉除去装置
US5731122A (en) * 1994-11-08 1998-03-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039720A (ja) * 1996-07-22 1998-02-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99084A (ja) * 1998-01-06 1999-07-27 Minolta Co Ltd 紙粉除去装置
US6219505B1 (en) * 1998-09-30 2001-04-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aper-dust removing devices
NL1010934C2 (nl) * 1998-12-31 2000-07-03 Neopost Bv Inrichting voor het separeren van vellen.
JP2000335764A (ja) * 1999-05-28 2000-12-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5803C (zh) * 2004-03-09 2009-03-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0386696C (zh) * 2005-07-29 2008-05-07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静电集尘功能的馈纸装置
CN102785487A (zh) * 2012-08-24 2012-11-21 东莞井上五金橡塑有限公司 一种无研磨粉尘粒的清洁滚筒
CN111930084A (zh) * 2020-08-04 2020-11-13 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基于纸面尘埃检测的无尘纸生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930084B (zh) * 2020-08-04 2022-09-23 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基于纸面尘埃检测的无尘纸生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301451A (zh) * 2021-04-13 2021-08-24 刘意芬 一种基于网络科技用家庭防尘快速冷却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91729A3 (en) 2003-05-07
EP1291729B1 (en) 2013-06-19
CN100397246C (zh) 2008-06-25
EP1291729A2 (en) 2003-03-12
HK1053358A1 (en) 200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32728Y (zh)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CN1135444C (zh) 具有调色剂搅拌件和清洁透光窗的清洁件的显影装置
CN1154884C (zh)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CN2867399Y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CN1262891C (zh) 送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103290C (zh) 双面打印设备和该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580970A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00345065C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9454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9851C (zh) 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246414A (zh) 纸张馈送设备以及具有该纸张馈送设备的图象形成设备
CN101042558A (zh) 支撑部件、色粉补给装置、色粉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791703Y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83798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60672C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751979A (zh) 纸张堆积设备和包括该纸张堆积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409177A (zh) 具有除纸尘单元的图像成形装置
CN1124523C (zh) 装备有调色剂补充装置的显影单元
JP20080896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731504Y (zh) 处理装置,感光体盒和成像设备
JP4355735B2 (ja)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924730A (zh) 清洁元件及使用该清洁元件的成像设备
JP52167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09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937037B2 (en) Cleaning apparatus having an upper housing with varied thicknes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533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