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9133A - 用于滤色片的含有着色剂的着色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这种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滤色片的含有着色剂的着色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这种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9133A
CN1409133A CN02143544A CN02143544A CN1409133A CN 1409133 A CN1409133 A CN 1409133A CN 02143544 A CN02143544 A CN 02143544A CN 02143544 A CN02143544 A CN 02143544A CN 1409133 A CN1409133 A CN 1409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filter
inorganic particles
colorant
white inorganic
organic pi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3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5927C (zh
Inventor
森井弘子
岩崎敬介
林一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da Kog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da Kog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da Kogyo Corp filed Critical Toda Kog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09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9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59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59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2/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in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1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one dimension, e.g. needle-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2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wo dimensions, e.g. plate-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2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1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 C01P2004/82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 C01P2004/82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 C01P2004/84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one phase coated with the oth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2L* (lightness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3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a* (red-green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4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b* (yellow-blue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5Chroma (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6Hue (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其中包括:一种由具有从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并且其中含有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所述粘合剂涂层的表面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为基准,其用量以重量计为1-500份;一种分散剂;一种粘合树脂;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一种聚合引发剂;和一种溶剂。该含有着色剂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不仅表现出精确的颗粒尺寸分布,而且表现出卓越的耐光性。

Description

用于滤色片的含有着色剂的着色组合物 以及使用了这种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用于滤色片的含有着色剂的着色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这种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滤色片的含有着色剂的着色组合物,该着色组合物不仅表现出精确的颗粒尺寸分布,而且表现出卓越的耐光性;也涉及一种使用了这种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其表现出卓越的光谱特性。
在新近的计算机化的社会里,多种信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等已经快速在商业、个人和家庭应用中得以扩展。供应的这些信息设备几乎都带有一个显示器作为其终端设备之一。特别是,由于便携式信息设备需要具有较轻重量和较小尺寸以便节约空间,其中已经使用了液晶显示(LCD)设备,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设备。
滤色片对于用彩色显示设备表现信息是必要的。滤色片是一种光学滤光片,是由三种基本色组成,或者是R(红色)、G(绿色)和B(蓝色)或者C(青色)、Y(黄色)和M(红紫色),将其有规则的排列在玻璃板上。
首先要求彩色液晶显示设备表现良好的彩色性能(形成彩色的性能),高色觉亮度和大反差。考虑到这些要求,在彩色液晶显示设备中使用的滤色片也一直被要求具有较高的性能,诸如彩色性能(形成彩色的性能)、色觉亮度和其反差度。
滤色片的彩色性能可以通过增加其中含有的颜料的浓度而改进,原因在于增加了它的彩色浓度。但是增加颜料的浓度导致滤色片的光透射率劣化。所以,一般而言,通过增加滤色片中所用着色剂的彩色纯度已经改进了滤色片的彩色性能,即,通过使用具有较窄透射光谱的着色剂。
为了得到具有高彩色纯度的着色剂,一直以来,一般使用将相应的三原色R(红色)、G(绿色)和B(蓝色)与相应的互补色混合的方法,即,所谓的主观色混合方法(特开平8-295808(1996),8-295809(1996)和特开2001-188120等)。
为了提高滤色片的色觉亮度,要求用于滤色片的颜料具有高透明度和卓越的分散性。
迄今,从其透明度、流体性、分散性等方面考虑,已经将染料作为着色剂用于滤色片。但是,这些染料具有化学活性,所以,劣化了牢固性,例如耐光性。由于这个原因,近年来,颜料被主要用作滤色片的着色剂。
但是,由于颜料是颗粒形式,而不象染料可以溶解于载色剂中,当使用这些颜料时,很难得到相当于使用染料时所得滤色片那么高透明度的滤色片。为了提高滤色片的透明度,已经提出了在颗粒尺寸超过200nm的着色剂中填充颗粒尺寸小于100nm的胶体颗粒(特开2001-126635)。
而且在使用有机颜料的情况下,通过化学反应等从分子状态保存的染料制造出由颗粒大小在大约20nm-100nm的初级颗粒组成的颜料。但是,这些精细初级颗粒或其类似物具有非常高表面能,所以,趋向于凝聚在一起。因而,这些精细初级颗粒或其类似物通常会形成凝聚体,也就是,形成具有非常大颗粒尺寸的二级颗粒。由于这个原因,需要开发制备精细分离的颜料的技术。
对于精细分离颜料的方法,已知的方法是在其制备过程中,控制染料的晶体的生长的方法;机械粉碎染料的方法;或者,类似方法。但是,任何一种这样的方法,所得的染料趋向于具有更广的颗粒尺寸分布和不均一的颗粒形状,从而由于在载色剂中的光散射性和差的分散性导致劣化反差的趋向。
由于这些原因,存在对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需求,该着色剂具有精细的颗粒尺寸,并且具有准确的颗粒尺寸分布。
习惯上,为了得到具有卓越的光透射性和反差,已经提出了使用具有特定颗粒尺寸的颜料的方法(特公平4-37987(1992)和4-39041(1992),特开平9-197118(1997),等)。
并且,要求在室外使用时,滤色片具有高可靠性,例如高耐光性。
目前,强烈需要使用一种能够不仅表现出精确的颗粒尺寸分布而且能够表现出卓越透明度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提供一种具有卓越光谱特性的滤色片。但是,传统着色剂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也就是,在特开平8-295808(1996),8-295809(1996)和2001-188210,其中描述了改进滤色片的光谱特性的方法,该方法是使用其中具有特定颗粒尺寸的染料的主观色混合方法。但是,所用的染料具有宽广的颗粒尺寸分布,滤色片的光谱特性不能确实的得以提高。
而且,在特开平2001-126635中,描述了改进透明度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颗粒大小超过200nm的着色剂中填充颗粒大小小于100nm的胶体颗粒。但是,胶体颗粒和着色剂间的粘合强度是不足的,所以导致载色剂中的分散性劣化,从而不能实现足够改进透明度的效果。
在特公平4-37987(1992)和4-39041(1992),特开平9-197118(1997)中,描述到使用具有特定颗粒尺寸的颜料颗粒的方法。但是,由于通过机械粉碎实现颜料颗粒的颗粒尺寸变小,所以所得颗粒不能表现出均一颗粒形状和足够精确的颗粒尺寸的分布。
同时,在特开2001-226609中,描述了基于绿色的颜料,其中含有包括氧化铁氢氧化物颗粒的绿色复合氧化铁氢氧化物颗粒;一种在氧化铁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形成的涂层,其中含有从烷氧基或者聚硅氧烷可以得到的有机硅烷化合物。但是,在KOKAI中描述的技术是将有机的蓝色颜料牢固附着到黄色氧化铁氢氧化物颗粒上,所以,与本发明所述得到具有高色品的有机颜料的技术十分不同。进一步而言,在KOKAI中,既没有教导也没有暗示将基于绿色的染料用作滤色片着色剂的意图。
作为本发明人认真研究解决上述问题的成果,业已发现一种包含复合颗粒的着色剂,其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其包括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不但表现出精确颗粒尺寸分布,而且表现出卓越的耐光性,所得滤色片表现出卓越的光谱特性。该发明是以这些发现为基础而实现的。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其表现出卓越的分散性,其中含有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不但具有精确颗粒尺寸分布,而且还表现出卓越的耐光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滤色片,其表现出卓越的光谱特性,其中含有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不但具有精确颗粒尺寸分布,而且还表现出卓越的耐光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不但表现出精确颗粒尺寸分布,而且还表现出卓越的耐光性。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包含:
一种由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其中包括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500份;
一种分散剂;一种粘合树脂;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一种聚合引发剂;和一种溶剂。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包含:
一种由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其中包括用至少一种涂底材料涂层的白色无机颗粒,该涂底材料选自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硅的氢氧化物和硅的氧化物,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500份;
一种分散剂;一种粘合树脂;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一种聚合引发剂;和一种溶剂。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包含:
一种由具有0.0015到0.5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不超过1.8,并且布鲁纳尔-埃梅特-泰勒(BET)比表面积数值在1.5到750m2/g之间,其中含有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0-400份;
一种分散剂;一种粘合树脂;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一种聚合引发剂;和一种溶剂。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包含:
一种由具有0.0015到0.5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不超过1.8,并且布鲁纳尔-埃梅特-泰勒(BET)比表面积数值在1.5到750m2/g之间,其中包括用至少一种涂底材料涂层的白色无机颗粒,该涂底材料选自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硅的氢氧化物和硅的氧化物,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0-400份;
一种分散剂;一种粘合树脂;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一种聚合引发剂;和一种溶剂。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通过将一种在衬底上涂敷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所得象素(象元)的滤色片,其中着色组合物包含:
一种由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其中包括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500份;
一种分散剂;一种粘合树脂;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一种聚合引发剂;和一种溶剂。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通过将一种在基片上涂敷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所得象素(象元)的滤色片,其中着色组合物包含:
一种由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其中包括用至少一种涂底材料涂层的白色无机颗粒,该像素材料选自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硅的氢氧化物和硅的氧化物,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500份;
一种分散剂;一种粘合树脂;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一种聚合引发剂;和一种溶剂。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用作滤色片着色剂的方法,其中包括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500份。
第八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用作滤色片着色剂的方法,其中包括用至少一种涂底材料涂层的白色无机颗粒,该涂底材料选自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硅的氢氧化物和硅的氧化物,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500份。
附图简述
图1.是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硅石颗粒的显微照片(×50,000);
图2.是在实施例1中所用的有机颜料G-1的显微照片(×50,000);
图3.是在实施例1中所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显微照片(×50,000)。
发明详述
本发明将在下面进行细节性的描述。
首先,描述了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
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由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其中包括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各个白色包核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
本发明中所用的白色无机颗粒具有的盖覆力一般不超过600m2/g。白色无机颗粒的实例可以包括白色颜料、体质颜料和类似物。对于白色颜料,实例有二氧化钛、氧化锌和类似物。对于体质颜料可以以硅石颗粒为例说明,例如硅石粉,白炭颗粒,精细的硅酸粉和硅藻土颗粒,粘土颗粒,碳酸钙颗粒,硫酸钡颗粒,矾土白颗粒,滑石粉,透明的二氧化钛颗粒,或类似物。在这些白色无机颗粒中,更优选的是折射率不超过3.0的体质颜料,更优选的是折射率在1.0-2.1的体质颜料。
白色无机颗粒可以是具有合适形状的颗粒,例如球状颗粒,粒状颗粒,多面体颗粒,针状颗粒,锭子状颗粒,细粒球状颗粒,薄片状颗粒,鳞状颗粒和板状颗粒。
白色无机颗粒具有的平均颗粒直径一般为从0.0009到0.99μm,优选的是从0.0014到0.49μm,更优选的是从0.019到0.19μm。当白色无机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大于0.99μm时,所获着色剂会变得粗糙,以致着色力差,透明度劣化。
本发明中所用的白色无机颗粒具有的盖覆力一般不超过600cm2/g。进一步而言,当考虑所得用于的滤色片的着色剂具有良好的透明度时,白色无机颗粒的盖覆力优选不超过300m2/g,更优选在1-100m2/g。
本发明中所用的白色无机颗粒的折射率不作特定的限制,只要其盖覆力落入上面所限定的范围中。当考虑到白色无机颗粒上的有机颜料的折射率时,其一般落入1.2-2.5的范围之内,白色无机颗粒优选具有的折射率为1.1-3.0。而且,当考虑到用于生产所述着色组合物的粘合树脂的折射率时,其一般落入1.4-1.7的范围之内,白色无机颗粒具有的折射率更优选为1.2-2.0,进一步更优选为1.3-1.8。
本发明中所用的白色无机颗粒的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不超过2.0,更优选不超过1.8,仍更优选不超过1.5。当本发明中所用的白色无机颗粒的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超过2.0时,所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也可以显示宽广的颗粒尺寸分布,由于光的散射导致劣化的反差。当考虑到工业生产性时,白色无机颗粒的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的下限为1.01。
白色无机颗粒具有的BET比表面积值通常不低于0.5m2/g。当BET比表面积值低于0.5m2/g时,白色无机颗粒会变得粗糙,或者在白色无机颗粒之内或者之间发生烧结,以致所得的着色剂也会变得粗糙,由此导致着色力和透明度恶化。考虑到所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良好的着色力和透明度时,白色无机颗粒的BET比表面积值优选不小于1.0m2/g,更优选不小于是1.5m2/g。而且,考虑到在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形成均匀粘合剂涂层或者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形成均匀有机颜料涂层,白色无机颗粒的BET比表面积值的上限,优选的是1,000m2/g,更优选的是750m2/g,最优选的是500m2/g。
对于白色无机颗粒的颜色,其L*值通常不小于70.0,更优选的是不小于75.0;其C*值通常不超过18.00,优选不超过15.00,更优选不超过12.00。当白色无机颗粒的L*值和C*值超出上述特定的范围时,获得呈现高白色的用于滤色片的目标着色剂是困难的。
对于白色无机颗粒的耐光性,当使用下述评定方法测量时,其△E*值的下限通常不超过5.0;并且其△E*值的上限,通常不超过12.0,优选不超过11.0,更优选10.0。
本发明所用的粘合剂可以是任何种类的粘合剂,只要能使有机颜料粘附于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的所有表面上。优选粘合剂的实例包括有机硅化合物如烷氧基硅烷,含氟烷基硅烷和聚硅氧烷;多种偶合剂例如硅烷基偶合剂,钛酸盐基偶合剂,铝酸盐基偶合剂和锆酸盐基偶合剂;低聚合化合物;多聚合化合物或类似物。这些粘合剂可以是单独或以其任何两种或更多种混合物的形式应用。考虑到有机颜料通过粘合剂粘到白色无机颗粒表面上的粘附强度,更优选的粘合剂是有机硅化合物如烷氧基硅烷,含氟烷基硅烷和聚硅氧烷,和多种偶合剂如硅烷基偶合剂,钛酸盐基偶合剂,铝酸盐基偶合剂和锆酸盐基偶合剂。
特别的,在微细硅石颗粒用作白色无机颗粒的情况下,优选作为粘合剂的是含有有机硅化合物或一种硅烷基偶合剂。
本发明所用的有机硅化合物,至少一种有机硅化合物选自(1)从烷氧硅烷化合物获得的有机硅烷化合物;(2)聚硅氧烷,或改性聚硅氧烷,选自用至少一种选自聚醚、聚酯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合物(此后仅称为“改性聚硅氧烷”)的改良的聚硅氧烷(2-A),和其分子的末端由至少一个选自羧酸基、醇基和羟基(此后仅称为“末端改性聚硅氧烷”)的基团改良的聚硅氧烷(2-B);和(3)从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获得的含氟烷基有机硅烷化合物。
有机硅化合物(1)能从由通式(I)表示的烷氧硅烷化合物制备:
R1 aSiX4-a    (I)其中,R1是C6H5-,(CH3)2CHCH2-,或n-CbH2b+1-(其中b是从1到18的整数);X是CH3O-或C2H5O-;和a是从0到3的整数。
烷氧硅烷化合物的具体的例子包括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类似物。
在这些烷氧硅烷化合物中,考虑到有机颜料的粘附强度,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是优选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是更优选的。
作为聚硅氧烷(2),那些由通式(II)代表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其中R2是H-或CH3-,和d是从15到450的整数。
作为改性聚硅氧烷(2-A),这些可以使用:(a1)由通式(III)代表的聚醚改性的聚硅氧烷:其中R3是-(-CH2-)h-;R4是-(-CH2-)i-CH3,;R5是-OH,-COOH,-CH=CH2,-CH(CH3)=CH2或-(-CH2-)j-CH3;R6是-(-CH2-)k-CH3;g和h是1到15的整数;i,j和k是O到l5的整数;e是1到50的整数;f是1到300的整数;
(a2)由通式(IV)表示的用聚酯改性的聚硅氧烷:
Figure A0214354400131
其中R7,R8和R9是-(-CH2-)q-,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R10是-OH,-COOH,-CH=CH2,-CH(CH3)=CH2或-(-CH2-)r-CH3;R11是-(-CH2-)s-CH3,;n和q是1到15的整数;r和s是0到15的整数;e’是1到50的整数;f’是1到300的整数;
(a3)由通式(V)表示的环氧化合物改良的聚硅氧烷:
Figure A0214354400132
其中R12是-(-CH2-)v-;v是1到15的整数;t是1到50的整数;u是1到300的整数;或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末端改性聚硅氧烷(2-B),那些用通式(VI)表示的是可用的:其中R13和R14是-OH,-R16OH或-R17COOH,并且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R15是-CH3或-C6H5;R16和R17是-(-CH2-)y-;其中y是1到15的整数;w是1到200的整数;x是0到100的整数。
考虑到有机颜料的解吸附百分比和粘附效应,有甲基氢硅氧烷单元的聚硅氧烷,用聚醚改良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和末端用羧酸基改良的聚硅氧烷化合物是优选的。
含氟烷基有机硅烷化合物(3)可以从由通式(VII)表示的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制备:
CF3(CF2)zCH2CH2(R18)a·SiX4-a’    (VII)其中R18是CH3-,C2H5-,CH3O-或C2H5O-;x是CH3O-或C2H5O-;z是0到15的整数;a’是0到3的整数。
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包括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三氟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代癸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三氟代丙基乙氧基硅烷,十三氟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氟代癸基三乙氧基硅烷,或类似物。在这些含氟烷基硅烷化合物中,考虑到有机颜料粘附强度,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三氟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是优选的,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三氟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是更优选的。
对于硅烷基偶合剂,可以举例说明,例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醇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类似物。
对于钛酸盐基偶合剂,例如异丙基三硬脂氧基钛酸盐,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钛酸盐,异丙基三(N-氨乙基-氨乙基)钛,二[亚磷酸双(十三烷基酯)]钛酸四辛酯,四(2,2-二芳基氧甲基-1-丁基)双[二(十三)]磷酸钛酸盐,二(焦磷酸二辛酯)羟乙酸钛酸酯,二(焦磷酸二辛酯)钛酸乙二醇酯或类似物。
对于铝酸盐基偶合剂,例如乙酰烷氧基二异丙炔酸铝,二异丙氧基单乙基乙酰乙酸铝,三乙基乙酰乙酸铝,三乙酰丙酮酸铝或类似物。
对于锆酸盐基偶合剂,例如四乙酰基丙酮酸锆,二丁氧基二乙酰基乙酸锆,四乙基乙酰乙酸锆,三丁氧基单乙基乙酰基乙酸锆,三丁氧基乙酰基丙酮酸锆。
优选使用分子量从300到小于10,000的低聚化合物。优选使用分子量从大约10,000到大约100,000的多聚化合物。由于考虑到要在包核颗粒上形成一个均匀的涂层,低聚或多聚化合物优选液态,或在水或多种溶剂中可溶的化合物。
以粘合剂包被的包核颗粒的重量为基准,粘合剂涂层的用量以重量计,优选从0.01到15%,更优选从0.02到12.5%,再优选从0.03到10.0%(以C计算)。
当粘合剂涂层的量以重量计少于0.01%时,把以重量计不少于1份的有机颜料粘到100份以重量计的白色无机颗粒上是困难的。当粘合剂涂层的用量以重量计大于15%时,由于有可能把以重量计1到500份的有机颜料完全粘附到100份以重量计的的包核颗粒上,因此没有必要形成以重量计超过15.0%的粘合剂涂层。
对于本发明所用的有机颜料,可以使用的是能够表现出滤色片所需色彩的有机染料,例如,或者(a)红色,绿色和蓝色或(b)青色、红紫色和黄色。有机染料的实例包括多种有机染料,例如有机的红基染料、有机的绿基染料、有机的蓝基染料和有机的黄基染料。而且,为了改进滤色片的光谱特性,可以与上述有机染料联合使用互补色的有机染料,例如在使用有机的蓝基染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有机的紫基染料。
有机的红基染料的实例包括喹吖啶酮染料,例如喹吖啶酮红;蒽醌基染料,例如二胺蒽醌基红;偶氮基染料,例如永久红;缩合偶氮颜料,例如缩合偶氮红;苝系颜料,例如苝红,或类似物。
有机的绿基染料实例包括酞菁基颜料,例如酞菁绿,或类似物。
有机的蓝基染料实例包括酞菁基颜料,例如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和坚牢天蓝,碱性蓝,或类似物。
有机的黄基染料实例包括单偶氮基颜料,例如汉撒黄;二重氮基颜料,例如联苯胺黄和永固黄;缩合偶氮颜料,例如缩合偶氮黄;异吲哚啉基颜料,例如异吲哚啉黄;异吲哚啉酮基颜料,例如异吲哚啉酮黄或类似物。
有机的紫基染料实例包括二噁嗪基颜料,例如二噁嗪紫或类似物。
如果以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为基准,那么有机颜料涂层的量,以重量计,通常是从1到500份,优选的是以重量计从10到400份,更优选的是以重量计从20到300份。
如果有机颜料涂层的量以重量计小于1份,或者以重量计大于500份,结果会导致难以获得本发明中由于所述滤色片的目标着色剂。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颗粒大小和形状主要依赖于那些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并且具有与包核颗粒类似的颗粒形状。
具体讲,本发明所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具有的平均颗粒直径,通常是0.001-1.0μm,优选的为0.0015-0.5μm,更优选的为0.0020-0.2μm。
当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平均颗粒直径大于1.0μm时,因为其过大的颗粒尺寸,其着色力和透明度会受到劣化。当着色剂的平均颗粒直径小于0.001μm时,在载色剂中分散着色剂变得困难。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优选不超过2.0,更优选不超过1.8,仍更优选不超过1.5。当着色剂的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超过2.0时,所得着色剂也可以显示宽广的颗粒尺寸分布,由于光的散射导致劣化的反差。当考虑到工业生产性时,着色剂的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的下限优选为1.01。
本发明中所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具有的BET比表面积值,通常是1.0-1000m2/g,优选的是1.5-750m2/g,更优选的是2.0-500m2/g。当BET比表面积值小于1.0m2/g时,获得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变成粗糙颗粒,或者在颗粒中或颗粒间发生其烧结,以致着色剂的着色力和透明度受到恶化。
当用肉眼观察并以下述方法评价时,本发明所用的有机颜料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上的解吸附程度,优选的是5级或4级,更优选的是5级。如果当有机颜料的解吸附程度为1级、2级或3级时,着色剂在载色剂中的均匀分散受到解吸附的有机颜料的抑制,或解吸附的有机颜料可以发生自身凝聚或晶体生长,由于光的散射导致反差劣化。
根据本发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着色力,在用下述评价方法测量时,优选的是不小于110%,更优选的是不小于115%,再更优选的是不小于120%。
本发明所用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具有的遮盖力,优选小于600cm2/g,更优选不超过550cm2/g,更优选不超过500cm2/g。
根据本发明,关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耐光性,在用下述的评价方法测量时,其△E*值优选的是不大于5.0,更优选的是不大于4.0。
同时,在本发明所用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中,在作为包核颗粒的单个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了多层彩色涂层,每个包括粘合剂涂层和有机颜料涂层。例如,可以在白色无机颜料颗粒的表面形成由粘合剂涂层和有机颜料涂层组成的第一层彩色涂层,然后,在第一层彩色涂层的上面可以进一步形成由粘合剂涂层和有机颜料涂层组成的第二层彩色涂层。如果必要,另外的彩色涂层可以在其上形成。
在具有多个彩色涂层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中,依据目标色彩和所得的着色剂的性质,可以选择用于粘附形成相应彩色涂层的有机颜料的合适用量,只要其总用量不超过上面表明的上限。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中,如果需要,可以在用作包核颗粒的单个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预先包被上至少一种选自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硅的氢氧化物或硅的氧化物的化合物。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其包核颗粒表面上先包被至少一种选自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硅的氢氧化物或硅的氧化物的化合物(下文中仅仅称为“涂底材料”)。比起那些没有涂底材料的白色无机颗粒,用涂底材料涂层的白色无机颗粒能更有效地减少有机颜料从其表面的解吸附的有机颜料的量,能够表现出更高的耐光性。
以用涂底材料包被的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基准,涂底材料的量以重量计优选的为0.01-20%(以Al或SiO2或Al和SiO2的总量计算)。
当涂底材料以重量计小于0.01%时,很难达到减少解吸附有机颜料的数量的充分效果,改进耐光性。只要涂底材料量以重量计是从0.01-20%的范围内,就能充分实现减少解吸附有机颜料数量和改进耐光性的效果。因此,没有必要涂敷以重量计超过20%的涂底材料层。
根据本发明,用带有涂底材料涂层的包核颗粒制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在颗粒大小,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BET比表面积值,色彩(L*值,a*值和b*值),着色力和遮盖力上实质上与未使用本发明所用涂底材料涂层的包核颗粒的着色剂一样。通过在包核颗粒上涂敷涂底材料改善了有机颜料从着色剂上解吸附的程度,以致着色剂能表现出优选为5级的有机颜料解吸附程度。并且,着色剂的耐光性可以通过用涂底材料涂敷包核颗粒得以提高,以致其△E*值优选不超过4.0;并且更优选不超过3.0。
其次,描述了含有本发明所述着色剂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
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包括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分散剂,粘合树脂,用作活性稀释剂的单体,聚合引发剂和溶剂。
以用于粘合树脂和单体的总重量计为100份为基准,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中掺混的着色剂的量以重量计通常为5-400份。在考虑到所得滤色片的良好光谱性能时,以用于粘合树脂和单体的总重量计为100份为基准,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中掺混的着色剂的量以重量计优选为6-250份,更优选为7-150。
对于分散剂,可以使用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选自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硫酸月桂酯酸铵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三乙醇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乙酸硬脂酰胺和月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月桂酰三甲基胺氧化物和月桂酰基羧基甲基羟基乙基咪唑啉甜菜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硬脂酸基醚和失水三梨糖醇单硬脂酸酯。以着色组合物中所含的着色剂的重量计为100份为基准,以重量计,着色组合物中含有的分散剂的量优选的为0.01-50份。
着色组合物中所用的粘合树脂不作特别的限定,只要在整个可见光的波长区域中,这些粘合树脂表现出透明性。对于这些粘合树脂,是通常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的典型树脂,例如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或类似物。
具体来说,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的实例可以包括丁醛树脂,苯乙烯顺丁烯二酸共聚物树脂,氯化聚乙稀,聚氯乙稀,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氨酯基树脂,苯酚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醇酸树脂,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橡胶基树脂,环氧糠酮树脂,纤维素基树脂,聚丁二烯树脂,均苯型聚酰亚胺,苯胍胺树脂,蜜胺树脂,尿素树脂或类似物。
对于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可以使用当聚合时,能够形成涂层的单体和/或低聚物。以粘合树脂的重量计为100份,在着色组合物中掺混的用作活性稀释剂的单体的用量优选以重量计为5-500份,优选以重量计为20-300份。
单体和低聚物的实例可以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醋酸乙烯,N-羟甲基丙烯酰胺,N-(1,1-二甲基-3-氧代丁基)羟甲基丙烯酰胺,聚乙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3,5-三丙烯酰基-1,3,5-三氮杂环己烷,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或类似物。
在着色组合物中所用的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可以包括卤甲基噁二唑,例如2-三氯甲基-5-苯乙烯基-1,3,4-噁二唑;三吖嗪基化合物,例如2,4,6-三(三氯甲基)三吖嗪;光分解型聚合引发剂,例如偶氮二异丁腈,联苯胺烷基醚,硫代吖啶酮、苄基和N-(烷基磺酰氧基)-1,8-萘二甲酸二酰亚胺;氢转移性型聚合引发剂,例如二苯甲酮,蒽酮和9-苯吖啶;和电子转移型复合基聚合引发剂,例如苯并蒽酮(benzanthrone)/三乙醇胺,亚甲基蓝/苯亚磺酸盐,三烯丙基亚胺吡咯基二聚体/米蚩酮和四氯化碳/羰基锰。以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的重量为100份为基准,在着色组合物中所用的聚合引发剂的量以重量计,优选为0.01-200份。
在着色组合物中所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脂环烃基溶剂,例如环己酮;乙二醇醚基溶剂,例如二乙烯基乙二醇二甲基醚,乙烯基乙二醇二乙基醚和丙烯基乙二醇单甲基醚;酯基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乙酸戊酯;醇基溶剂,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和丁醇;溶纤剂基溶剂,甲基溶纤剂和乙基溶纤剂;酮基溶剂,例如异丁酮,甲基乙基酮和丙酮;芳香烃基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和乙基苯;石油基溶剂,例如mineral sprits;溶纤剂乙酸酯;或类似物。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任何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以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在着色组合物中所含的溶剂的量以重量计优选为50-95%。
当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被涂敷为一种透明基薄膜,然后干燥形成含有着色剂、分散剂和粘合树脂的彩色薄膜,所获的彩色薄膜表现的光泽通常不小于70%;在每个彩色透射区的最大透光率通常不小于70%;并且耐光性(△E*值)通常不超过5.0。
当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被涂敷为一种透明基薄膜,然后干燥形成含有着色剂、分散剂和粘合树脂的红色彩色薄膜,所获的红色彩色薄膜表现的光泽通常不小于70%,优选不小于80%;620nm的透光率通常不小于70%,优选不小于75%,更优选不小于80%;480nm的透光率通常不大于5%,优选不大于3%;并且耐光性(△E*值)优选不超过5.0,更优选不超过4.0。
当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被涂敷为一种透明基薄膜,然后干燥形成含有着色剂、分散剂和粘合树脂的绿色彩色薄膜,所获的绿色彩色薄膜表现的光泽通常不小于70%,优选不小于80%;530nm的透光率通常不小于70%,优选不小于75%,更优选不小于80%;650nm的透光率通常不大于5%,优选不大于3%;并且耐光性(△E*值)优选不超过5.0,更优选不超过4.0。
当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被涂敷为一种透明基薄膜,然后干燥形成含有着色剂、分散剂和粘合树脂的蓝色彩色薄膜,所获的蓝色彩色薄膜表现的光泽通常不小于70%,优选不小于80%;460nm的透光率通常不小于70%,优选不小于75%,更优选不小于80%;630nm的透光率通常不大于5%,优选不大于3%;并且耐光性(△E*值)优选不超过5.0,更优选不超过4.0。
接下来描述了用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生产的滤色片。
本发明所述滤色片包括基片,黑色基质和用于彩色显示的着色部分,其着色部分包括R(红色),G(绿色)和B(蓝色),或者M(红紫色),Y(黄色)和C(青色),它们在所述基片上形成,以及在黑色基质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ITO)和进行液晶操作的着色部分。同时,如果需要,透明保护薄膜可以布置在黑色基质及着色部分与透明导电薄膜(ITO)之间。而且,在液晶是由横向磁场驱动的显示类型中,ITO透明导电薄膜可被省略。
本发明所述的滤色片的在每一个彩色透射区的最大透光率通常不小于70%,优选不小于75%,更优选不小于80%。
接下来描述了本发明所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是通过将白色无机颗粒与粘合剂混合,在单个的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粘合剂涂层;然后将具有粘合剂涂层的白色无机颗粒与有机颜料混合。
对于在作为包核颗粒的单个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形成粘合剂涂层,可以通过将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和粘合剂进行机械混合和搅拌实现,或者可以通过将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和粘合剂进行机械混合和搅拌实现,与此同时把粘合剂喷洒在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上。加入的粘合剂总量确实能用于包被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
同时,在烷氧硅烷或氟烷基硅烷用作粘合剂的情况下,一部分的烷氧基硅烷或氟烷基硅烷可以以由烷氧基硅烷制备的有剂硅烷化合物或由氟烷基硅烷制备的含氟烷基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形式通过包被步骤包被。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对对后续的有机颜料在粘合剂涂层上的粘附有不良影响。
为了使粘合剂在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均匀包被,优选的是用轧碎机使那些聚集成团的白色无机颗粒预先解聚。
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与粘合剂的混合和搅拌,有机颜料和用粘合剂包被的白色无机颗粒的混合和搅拌,粘合剂和作为包核颗粒的、通过粘合剂在其上包有有机颜料涂敷层的白色无机颗粒的混合和搅拌,有机颜料和有有色粘附层以及其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的白色无机颗粒的混合和搅拌,是优选使用能用剪切力作用粉状混合物的设备,特别是能同时有剪切动作,抹刀涂敷和压缩效果的设备。这些设备的例子包括轮型捏合机,球形捏合机,叶片型捏合机,轧辊型捏合机或类似设备。在这些设备中,优选轮型捏合机有效实施本发明。
轮型捏合机的具体例子可以包括:湿碾机(与混合碾压机,辛普森混沙机和辗轮式混砂机的意思相似),多轧机,Stotz磨,湿碾碎机,角碾碎机,环状碾碎机或类似设备。在这些捏合机中,优选的是湿碾机,多轧机,Stotz磨,湿碾碎机,角碾碎机,环状碾碎机,而更优选的是湿碾机。球型捏合机的具体例子可以包括振动碾碎机或类似设备。叶片型捏合机的具体例子可以包括亨舍尔混合机,平面混合机,诺塔混合机或类似物。轧辊型混合器包括挤压机或类似物。
为使粘合剂在白色无机颗粒表面均匀包被,可以对混合和搅拌的条件进行选择。具体地讲,大致控制混合和搅拌的条件,以便使单位长度荷载,通常为19.6-1,960N/cm(2-200Kg/cm),优选为98-1,470N/cm(10-150Kg/cm),更优选为147-980N/cm(15-100 Kg/cm);处理时间通常为5分钟到24小时,优选为10分钟到20小时;搅拌速度通常为2-2000rpm,优选为5-1000rpm,更优选为10-800rpm。
以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重量计为100份为基准,加入的粘合剂的量应为0.15-45份。当加入的粘合剂以重量计在0.15-45份时,有可能把以重量计1-500份的有机颜料粘附在以重量计100份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上。
当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用粘合剂包被后,加入有机颜料,然后同包被的包核颗粒混合并搅拌使有机颜料粘附在粘合剂涂层上。必要时,得到的颗粒可以进一步进行干燥和加热处理。
关于有机颜料的加入方法,实例有连续加入法和分次加入法。在连续加入有机颜料的情况下,有机颜料可以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加入,特别是时间应为5分钟到24小时,优选为5分钟到20小时。在分次加入有机颜料的情况下,以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为基准,每次加入以重量计5-25份重量的有机颜料,重复在下述条件下的混合和搅拌步骤直到加入的有机颜料的量达到预定量。
混合和搅拌应进行合适的选择,以便使有机颜料涂层能均匀地粘附在粘合剂涂层上;并且其可被控制,以便使单位长度荷载通常为19.6-1960N/cm(2-200Kg/cm),优选在98-1470N/cm(10-150Kg/cm),更优选147-980N/cm(15-100Kg/cm);处理时间通常为5分钟到24小时,优选10分钟到20小时;和搅拌速度通常为2-2000rpm,优选为5-1000rpm,更优选为10-800rpm。
以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计为100份为基准,加入的有机颜料的量通常以重量计为1-500份,优选以重量计为30-400份,更优选以重量计为50-300份。当加入的有机颜料的量超出上述限定的范围,很难获得用于滤色片的目标着色剂。
在干燥和加热处理中所用的加热温度优选是40-150℃,更优选是60-120℃;和加热时间优选10分钟到12小时之间,更优选是30分钟到3小时。
同时,在使用烷氧基硅烷或氟烷基硅烷作为粘合剂的情况下,当用这些步骤处理后,在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最终形成一个包被层,该包被层含有由烷氧基硅烷制备的有剂硅烷化合物或由氟烷基硅烷制备的含氟有机硅烷化合物。
具有多个彩色涂层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是这样生产的,通过将白色无机颗粒与粘合剂涂层混合以便在单个的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形成粘合剂涂层,并且将具有粘合剂涂层的白色无机颗粒与有机颜料混合形成第一个彩色涂层,从而获得中间颜料;进一步将这种具有第一个彩色涂层的中间颜料与粘合剂混合以便在第一个彩色涂层上形成粘合剂涂层;然后将具有粘合剂涂层的中间颜料与有机颜料混合以便在第一个彩色涂层之上形成第二个彩色涂层。在每个步骤中与粘合剂和与有机颜料的混合处理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每个处理方法中一样的方法进行。同时,如果需要,用粘合剂涂层和用有机颜料涂层可以被重复,以便达到具有三层或更多层彩色涂层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
如果需要,在与粘合剂混合并搅拌之前,用作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可以用铝和/或硅的氢氧化物和/或氧化物预先涂敷。
铝和/或硅的氢氧化物和/或氧化物涂层的形成按如下方法进行。其方法是,铝化物、硅化物或铝化物和硅化物一起加入到水悬浮溶液中,此水悬浮溶液是通过把白色无机颗粒加入到水中而制备的。获得的混合物混合在一起并搅拌,然后如果必要,适当调节其pH值,这样就在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了铝和/或硅的氢氧化物和/或氧化物涂层。然后,把表面涂有铝和/或硅的氢氧化物和/或氧化物涂层的如此所得的白色无机颗粒滤出,用水洗涤,干燥然后粉碎,必要时,可进一步进行后处理如脱气和压实。
铝化合物举例来说可以包括铝盐如醋酸铝,硫酸铝,氯化铝和硝酸铝;碱性铝酸盐如铝酸钠,或类似物。
硅化物的实例包括水玻璃#3,原硅酸钠,正硅酸钠和类似物。
下面是对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的生产方法的描述。
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生产,即首先将着色剂、粘合树脂、溶剂和分散剂混合在一起并分散,以便得到捏合材料;在所得的捏合材料中加入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和/或低聚体,聚合引发剂和溶剂;然后捏合所得混合物。混合和分散过程可以使用球磨机,湿碾机,二轧辊型或三轧辊型混合器,挤压机,高速冲击碾磨机或类似物。
下面描述生产本发明所述滤色片的方法。
在滤色片的生产中,着色部分(圆点)的形成可以通过颜料分散方法进行,例如侵蚀法或转移法;喷墨法;印刷法;电沉积法;或者类似物。在这些方法中,优选颜料分散法和喷墨法。
在颜料分散法中,例如将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涂敷到基片上的步骤中,其中包括预先形成黑色基质(部分)、然后曝光、显影和烘烤过程,是重复进行以便形成R、G和B彩色图案。
更具体地来说,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是涂敷到预先形成了黑色基质(部分)的透明基片上的,因而在其上形成了彩色薄膜上。用着色组合物涂层可以用离心涂胶机涂敷,喷涂涂敷,侵泽法,滚筒涂敷,条形涂敷,模涂敷或类似物。然后,将光刻胶涂敷到彩色薄膜上以便形成用于形成图案的光刻胶层。然后,在光刻胶层上放置了掩模后,使用曝光装置,通过用紫外光、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或类似物辐射光刻胶层进行光刻胶层曝光。在曝光后,用显影剂显影光刻胶层,并进行蚀刻。在蚀刻之后,残余的不需要的光刻胶层使用溶剂移去,例如丙酮和溶纤剂基的溶剂。所以,彩色部分被进行热处理,以便得到彩色圆点的图案。
上面所述的步骤可以通过单一的着色组合物,或者是红色、绿色和蓝色或黄色、青色和红紫色。如果必要,可以在彩色圆点的图案之上形成由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聚硅氧烷或聚酰亚胺构成的罩面层,进一步通过溅射在其上沉积一层金属氧化物薄膜,例如ITO薄膜,从而得到滤色片。
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通过使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其中包括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所述粘合剂涂层上的有机颜料涂层,并且其不仅表现出净色彩和精确的颗粒尺寸分布,而且表现出卓越的耐光性和透明度,本发明所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不仅能够表现出净色彩、卓越的耐光性和高透明度,并且表现出卓越的分散性。
所以,由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表现出净色彩,卓越的耐光性和透明度,本发明所述使用了这种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也具有净色彩、卓越的耐光性、高透明度和卓越的光谱特性。
在本发明所用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中,所述有机颜料有效地阻止了被从单个的白色无机颗粒上解吸附。其原因精细分开的有机颜料是通过有机硅化合物、偶联剂、低聚物或和聚合物强烈地吸附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
为什么根据本发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能表现出精确的颗粒尺寸分布,其原因被认为如下。即,由于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具有精确的颗粒尺寸分布,有机颜料是以精细颗粒的形式均匀吸附到其上。
为什么根据本发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能表现出卓越的耐光性,其原因被认为如下。即,由于所用的有机颜料与染料相比具有十分卓越的耐光性,其吸附到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借助粘合剂具有卓越的耐光性,所以其具有相对的卓越的耐光性。
并且,为什么根据本发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能表现出卓越的分散性,其原因被认为如下。即,由于使用其中所述有机颜料被阻止从所用的作为包核颗粒的白色无机颗粒表面上解吸附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所以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会很好的分散在载色剂中,而不会在生成着色组合物时被解吸附的有机颜料干扰。
为什么根据本发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能够提供表现出卓越的光谱特性的滤色片,其原因被认为如下。即,在本发明使用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情况下,所述有机颜料通常由于自身凝聚或晶体生长是以粗造颗粒在载色剂中工作的,但是此时它们不形成粗造颗粒,而是以精细颗粒的形式均匀吸附到包核颗粒的表面。
所以,本发明中所用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不仅表现出精确的颗粒尺寸分布和卓越的耐光性,而且表现出卓越的分散性。所以,本发明所用的着色剂是适用作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
通过使用上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根据本发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可以表现出卓越的分散性。所以,本发明所述的着色组合物是适用作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滤色片表现出卓越的光谱特性,所以,是适用作一种用于彩色液晶显示(LCD)装置的滤色片。
实施例
(1) 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以在显微照片上观察到的350个颗粒的平均值表示。
(2) 颗粒的颗粒尺寸分布以下述方法所得的几何标准偏差值表示。
即,颗粒尺寸是从上面所述放大的显微照片测量出的。实际颗粒尺寸和颗粒数量是以测量值为基础计算而得到。在对数常态率纸上,颗粒尺寸在横坐标轴上以正则区间绘制,用统计学方法按照百分率在纵坐标轴上绘制属于每个颗粒尺寸区间的颗粒累积数量。从图中读出分别相应于颗粒数量的颗粒尺寸,即分别为50%和84.13%,并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几何标准偏差:
几何标准偏差=
{积分筛中相对于84.13%的颗粒尺寸/积分筛中相对于50%的颗粒尺寸(几何平均直径)}
几何标准偏差越接近1,颗粒的颗粒尺寸分布越优良。
(3) 比表面积以BET法测定的值表示。
(4)以涂底材料包被的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存在的铝和硅的含量分别用“3036M型”荧光X-射线分析仪(RIGAKU DENKI KOGYO有限公司制造)测定,依据JIS K0119中描述的“荧光X-射线分析的通用规则”进行。
(5) 形成于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的粘合剂涂层量,粘在用于滤色 片的着色组合物上的有机颜料量,分别使用“EMIA-2200型Horiba金属,碳和硫分析仪”(Horiba Seisakusho有限公司制造)通过测量碳含量测定。
(6)有机颜料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上的解吸附的程度用肉眼观察和用下述方法评价,观察结果分成下列五级。第五级表示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表面解吸附的有机颜料的量最少。
即,将用于测量的2g颗粒和20ml乙醇放在50-ml的锥形瓶中,而后用超声波分散60分钟。此后,所得的分散体在10,000rpm的旋转速度下离心15分钟从溶剂中分离颗粒。所得颗粒在80℃下干燥一小时,用肉眼观察它的显微照片(X 50,000),计算显微照片视野中解吸附和再聚集的有机颜料颗粒的数量。此显微照片和不经过粘合剂涂层形成而通过将白色无机颗粒和有机颜料简单混合得到的混合颗粒的显微照片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分成下列五级。
一级:解吸附和重聚集颗粒的数量和简单混合颗粒的数量是实质相同的。
二级:每一百个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中辨认出30到49个解吸附和重聚集颗粒。
三级:每一百个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中辨认出10到29个解吸附和重聚集颗粒。
四级:每一百个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中辨认出5到9个解吸附和重聚集颗粒。
五级:每一百个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中辨认出0到4个解吸附和重聚集颗粒。
(7)白色无机颗粒,有机颜料和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颜色通过下列的方法测量。
即,每个样品取0.5g和0.5ml蓖麻油用胡佛研磨机密切地捏和在一起形成浆状物。将4.5g清漆加到所得浆状物中并密切的捏和形成涂料。所得涂料涂敷在压薄膜纸上,用150μm(6/1000寸)涂料器来制备涂薄膜片(具有约30μm的薄膜厚度)。由此获得的涂薄膜片用多光谱颜色测量仪“MSC-IS-2D“(由SUGA-SHIKENKI有限公司制造)依据JIS Z 8729来测量色泽特性值。同时,C*值代表色度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
C*=((a*)2+(b*)2)1/2
(8)每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着色力用下列的方法测量。
其方法是,将用下面的方法制备的原色釉质和载色剂釉质分别涂敷在透明基薄膜上,用150μm(6千分之一寸)的涂料器制备涂薄膜片。由此获得的涂薄膜片被置于标准白色护板上,用多光谱颜色测量仪“MSC-IS-2D“(由SUGA-SHIKENKI有限公司制造)依据JIS Z8729来测量其L*值。获得的L*的差异用ΔL*表示。
下一步,对于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标准样品,以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生产的同样混合比例简单混合有机颜料和白色无机颗粒来制备。使用由此制备的混合颜料作为标准样品,以上述定义的同样工艺生产制备原色釉质和载色剂釉质,制成涂层薄膜片并测量它的L*值。L*值之间的差异用ΔL*表示。
从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所得ΔL*值和标准样品ΔLs*值,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着色力(%):
着色力(%)=100+{(ΔLs*-ΔL*)×10}原色釉质的制备:
将10g上述样品颗粒,16g氨基醇酸树脂和6g稀释剂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混合物和90g直径3mm的玻璃珠一起加入140ml的玻璃瓶中,然后混合用涂漆混合器分散5分钟。获得的混合物与50g氨基醇酸树脂混合,用涂漆混合器进一步分散5分钟。由此获得原色釉质。载色剂釉质的制备:
将12g上述制备的原色釉质和40gAramic White(分散有二氧化钛的氨基醇酸树脂)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混合物用涂漆混合器混合并分散15分钟,由此获得载色剂釉质。
(9)每种白色无机颗粒,有机颜料和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 遮盖 ,依据JIS K5101-8.2,使用上述制备的原釉质,通过涂料遮盖力测定方法测定。
(10)每种白色无机颗粒,有机颜料和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 光性用下述的方法测量。
其方法是,将上述制备的原色釉质涂敷在冷轧钢板(0.8mm×70mm×150mm;JIS G-3141)上和干燥形成厚度150μm的涂敷薄膜。由此制备的测试样品的一半用金属箔覆盖,使用“肉眼不可见紫外测试仪SUV-W13”(由IWASAKI DENKI有限公司制造),以100mW/cm2强度的紫外光在涂层薄膜片上持续照射6小时。然后,用多光谱颜色测量仪“MSC-IS-2D“(由SUGA-SHIKENKI有限公司制造)分别测量测试样品的紫外照射部分和金属箔覆盖未照射部分的颜色(L*,a*,和B*值)。通过金属箔覆盖未照射部分和紫外照射部分所测量的颜色值的不同,根据下列公式计算ΔE*值:
ΔE*=[(ΔL*)2+(Δa*)2+(Δb*)2]1/2其中,ΔL*表示未照射部分和紫外照射部分L*值的差异;Δa*表示未照射部分和紫外照射部分a*值的差异;Δb*表示未照射部分和紫外照射部分b*值的差异。
(11)通过使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所得的每个彩色薄膜的色品是用下述方法,根据CIE(Commission Intemationale de I’Eclairage)描述的XY色品图测定的。也就是,用下述方法准备的单个着色组合物被涂敷到一个透明底薄膜上,以便形成厚度150μm的涂层薄膜,并且干燥涂层薄膜以便形成涂层薄膜片。使用便携式光谱色度计“COLOR-GUIDE 45/0”(由BYK CHEMIE,JAPAN CO.,LTD.生产)测量如此所得的涂层薄膜片的色品。
(12)彩色薄膜的 光泽是通过使用光泽计“UGV-5D”(由SUGASHIKENKI CO.,LTD.生产)测量上述涂层薄膜片在如射角为60°时的光泽所得数值来表示。光泽越高,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的分散性越好。
(13)使用了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的彩色薄膜的 耐光性用下述的方法测量。
其方法是,将上述制备的着色组合物涂布在玻璃板(0.8mm×70mm×150mm)上和在其上干燥形成厚度150μm的涂布薄膜,由此制备用作测试样品的涂层薄膜片。将这样制备的涂层薄膜片部分用金属箔覆盖,使用“肉眼不可见紫外测试仪SUV-W13”(由IWASAKI DENKI有限公司制造),以100mW/cm2强度的紫外光在涂层薄膜片上持续照射6小时。然后,用多光谱颜色测量仪“MSC-IS-2D“(由SUGA-SHIKENKI有限公司制造)分别测量测试样品的紫外照射部分和金属箔覆盖未照射部分的颜色(L*,a*,和B*值)。通过金属箔覆盖未照射部分和紫外照射部分所测量的颜色值的不同,根据上面(10)中所述公式计算ΔE*值。
(14)使用了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生产的彩色薄膜的 透光率通过下述的方法,使用用于测量彩色薄膜的色品的上面准备的涂层薄膜片确定。也就是,在红基彩色薄膜的情况下,620nm和480nm的透光率;在绿基彩色薄膜的情况下,530nm和650nm的透光率;在蓝基彩色薄膜的情况下,460nm和630nm的透光率,分别使用自动记录光电分光光度计“UV-2100”(由SHIMADZU SEISAKUSHO CO.,LTD.生产)测量。
(15)滤色片的 透光率通过使用用下述的方法制备的滤色片确定。具体来说,在620nm,530nm和460nm下的透光率是使用自动记录光电分光光度计“UV-2100”(由SHIMADZU SEISAKUSHO CO.,LTD.生产)测量的。实施例1:
(I)<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G的生产>
在开动轮碾机的情况下,将560克甲基氢聚硅氧烷(商标名:“TSF484”,由GE TOSHIBA SILICONE有限公司生产)加入到7公斤的如图1显微照片(×50,000)所示的硅石颗粒中(颗粒形状:球形;平均颗粒直径:0.022μm;BET比表面积值:193.8m2/g;几何标准偏差值:1.22;反射率:1.42;L*值:92.4;a*值:0.2;b*值0.4;c*值:0.4;遮盖力:10cm2/g;耐光性:8.14),然后将获得的混合物在588N/cm(60公斤/厘米)的单位长度荷载下以22rpm的搅拌速度混合并搅拌30分钟。
然后,在开动轮碾机的情况下,将7.0公斤的如图2显微照片(×50,000)所示的有机颜料G-1(种类:酞菁基颜料;颗粒形状:粒形;平均颗粒直径:0.06μm;BET比表面积值:60.5m2/g;L*值:21.83;a*值:-18.31;b*值-7.36;遮盖力:210cm2/g;耐光性(E*):9.63)用30分钟加到上述的混合物中,获得的混合物在588N/cm(60公斤/厘米)的单位长度荷载下以22rpm的搅拌速度混合并搅拌120分钟,这样把有机颜料G-1粘附于单个硅石颗粒上形成的甲基氢聚硅氧烷涂层上。得到的颗粒用干燥器在80℃下干燥60分钟,由此获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G。
由此获得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G是球形颗粒,具有0.026μm的平均颗粒直径,并有124.6m2/g BET比表面积值和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为1.23。对于所述着色剂的颜色,其L*值是24.16;其a*值是-17.84;其b*值是-8.69。并且,证实所述着色剂具有的155%的着色力;460cm2/g的遮盖力;1.58的耐光性(ΔE*值);5级的有机颜料解吸附值;以重量计2.17%的甲基氢聚硅氧烷涂层量(以C计算),并且以重量计有机颜料G-1涂层的量是17.99%(以C计算;以硅石颗粒的重量是100份为基准,以重量计相当于100份)。
根据观察所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G的如图3所示的显微照片(X50,000),因为几乎没有有机颜料G-1从显微照片上分辨出来,可以肯定实际上所有使用的有机颜料G-1有助于在甲基氢聚硅氧烷构成的涂层上形成有机颜料涂敷层。进一步讲,可以看出有机颜料G-1涂层不再保持起初加入的颗粒形状和颗粒尺寸,更具体讲,认识到有机颜料G-1比包核颗粒有更细的颗粒尺寸,以均匀粘附层的形式粘在包核颗粒上。<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G的生产>
以下述混合比例将上面制备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G,甲基异丁烯酸酯/异丁烯酸共聚物相互混合,使用三重辊轧机捏合在一起。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G              以重量计10.0份甲基异丁烯酸酯/异丁烯酸共聚物    以重量计10.0份阳离子聚合物分散剂               以重量计2.5份(“SOLSPERSE 24000”)环己酮                           以重量计12.5份
所得的捏合材料与以重量计16.5份的丙烯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混合,然后用沙磨分散。所得分散体用1-μm玻璃滤器过滤,以便得到固体。
接下来,按照下述的比例,将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盐,2,4,6-三(三氯甲基)三吖嗪和丙烯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加入到所得的固体中,从而得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
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盐          以重量计10.0份
2,4,6-三(三氯甲基)三吖嗪    以重量计1.0份
丙烯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以重量计37.5份
将如此所得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涂敷到一个透明底薄膜上,以便在其上形成厚度为150μm(6/1000寸)的涂层薄膜,然后干燥,如此形成绿色的彩色薄膜。所得的绿色彩色薄膜具有的光泽是94%。对于绿色彩色薄膜的色品,其x值为0.24;其y值为0.65;其Y值为36.97。进一步而言,证实绿色彩色薄膜显示的耐光性(△E*)为1.58;在530nm下的透光率为88%;在650nm下的透光率小于1%。(II)<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R的生产>
在开动轮碾机的情况下,将560克甲基氢聚硅氧烷(商标名:“TSF484”,由GE TOSHIBA SILICONE有限公司生产)加入到7公斤的如图1显微照片(×50,000)所示的硅石颗粒中(颗粒形状:球形;平均颗粒直径:0.022μm;BET比表面积值:193.8m2/g;几何标准偏差值:1.22;反射率:1.42;L*值:92.4;a*值:0.2;b*值0.4;c*值:0.4;遮盖力:10cm2/g;耐光性:8.14),然后将获得的混合物在588N/cm(60公斤/厘米)的单位长度荷载下以22rpm的搅拌速度混合并搅拌30分钟。
然后,在开动轮碾机的情况下,将7.0公斤的如图2显微照片(×50,000)所示的有机颜料R-1(种类:蒽醌基颜料;颗粒形状:粒形;平均颗粒直径:0.09μm;BET比表面积值:53.2m2/g;L*值:31.61;a*值:63.66;b*值12.61;遮盖力:360cm2/g;耐光性(E*):11.23)用30分钟加到上述的混合物中,获得的混合物在588N/cm(60公斤/厘米)的单位长度荷载下以22rpm的搅拌速度混合并搅拌120分钟,这样把有机颜料R-1粘附于单个硅石颗粒上形成的甲基氢聚硅氧烷涂层上。得到的颗粒用干燥器在80℃下干燥60分钟,由此获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R。
由此获得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R是球形颗粒,具有0.026μm的平均颗粒直径,并有119.4m2/g BET比表面积值和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为1.23。对于所述着色剂的颜色,其L*值是33.22;其a*值是62.75;其b*值是10.83。并且,证实所述着色剂具有的151%的着色力;480cm2/g的遮盖力;1.94的耐光性(ΔE*值);5级的有机颜料解吸附值;以重量计2.16%的甲基氢聚硅氧烷涂层量(以C计算),并且以重量计有机颜料R-1涂层的量是37.41%(以C计算;以硅石颗粒的重量是100份为基准,以重量计相当于100份)。
根据观察所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R的如图3所示的显微照片(X50,000),因为几乎没有有机颜料R-1从显微照片上分辨出来,可以肯定实际上所有使用的有机颜料R-1有助于在甲基氢聚硅氧烷构成的涂层上形成有机颜料涂敷层。进一步讲,可以看出有机颜料R-1涂层不再保持起初加入的颗粒形状和颗粒尺寸,更具体讲,认识到有机颜料R-1比包核颗粒有更细的颗粒尺寸,以均匀粘附层的形式粘在包核颗粒上。<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R的生产>
以下述混合比例将上面制备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R,甲基异丁烯酸酯/异丁烯酸共聚物相互混合,使用三重辊轧机捏合在一起。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R              以重量计10.0份甲基异丁烯酸酯/异丁烯酸共聚物    以重量计10.0份阳离子聚合物分散剂               以重量计2.5份(“SOLSPERSE 24000”)环己酮                           以重量计12.5份
所得的捏合材料与以重量计16.5份的丙烯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混合,然后用沙磨分散。所得分散体用1-μm玻璃滤器过滤,以便得到固体。
接下来,按照下述的比例,将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盐,2,4,6-三(三氯甲基)三吖嗪和丙烯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加入到所得的固体中,从而得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R。
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盐          以重量计10.0份
2,4,6-三(三氯甲基)三吖嗪    以重量计1.0份
丙烯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以重量计37.5份
将如此所得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涂敷到一个透明底薄膜上,以便在其上形成厚度为150μm(6 mil)的涂层薄膜,然后干燥,如此形成红色的彩色薄膜。所得的红色彩色薄膜具有的光泽是93%。对于红色彩色薄膜的色品,其x值为0.41;其y值为0.18;其Y值为10.89。进一步而言,证实红色彩色薄膜显示的耐光性(/△E*)为2.03;在620nm下的透光率为83%;在480nm下的透光率小于1%。(III)<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B的生产>
在开动轮碾机的情况下,将560克甲基氢聚硅氧烷(商标名:“TSF484”,由GE TOSHIBA SILICONE有限公司生产)加入到7公斤的如图1显微照片(×50,000)所示的硅石颗粒中(颗粒形状:球形;平均颗粒直径:0.022μm;BET比表面积值:193.8m2/g;几何标准偏差值:1.22;反射率:1.42;L*值:92.4;a*值:0.2;b*值0.4;c*值:0.4;遮盖力:10cm2/g;耐光性:8.14),然后将获得的混合物在588N/cm(60公斤/厘米)的单位长度荷载下以22rpm的搅拌速度混合并搅拌30分钟。
然后,在开动轮碾机的情况下,将7.0公斤的如图2显微照片(×50,000)所示的有机颜料B-1(种类:酞菁基颜料;颗粒形状:粒形;平均颗粒直径:0.06μm;BET比表面积值:71.6m2/g;L*值:17.70;a*值:9.72;b*值-23.44;遮盖力:240cm2/g;耐光性(E*):10.84)用30分钟加到上述的混合物中,获得的混合物在588N/cm(60公斤/厘米)的单位长度荷载下以22rpm的搅拌速度混合并搅拌120分钟,这样把有机颜料B-1粘附于单个硅石颗粒上形成的甲基氢聚硅氧烷涂层上。得到的颗粒用干燥器在80℃下干燥60分钟,由此获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B。
由此获得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B是球形颗粒,具有0.026μm的平均颗粒直径,并有128.3m2/g BET比表面积值和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为1.23。对于所述着色剂的颜色,其L*值是18.15;其a*值是9.08;其b*值是-21.64。并且,证实所述着色剂具有的150%的着色力;460cm2/g的遮盖力;1.48的耐光性(ΔE*值);5级的有机颜料解吸附值;以重量计2.17%的甲基氢聚硅氧烷涂层量(以C计算),并且以重量计有机颜料B-1涂层的量是33.27%(以C计算;以硅石颗粒的重量是100份为基准,以重量计相当于100份)。
根据观察所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B的如图3所示的显微照片(X50,000),因为几乎没有有机颜料B-1从显微照片上分辨出来,可以肯定实际上所有使用的有机颜料B-1有助于在甲基氢聚硅氧烷构成的涂层上形成有机颜料涂敷层。进一步讲,可以看出有机颜料B-1涂层不再保持起初加入的颗粒形状和颗粒尺寸,更具体讲,认识到有机颜料B-1比包核颗粒有更细的颗粒尺寸,以均匀粘附层的形式粘在包核颗粒上。<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B的生产>
以下述混合比例将上面制备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B,甲基异丁烯酸酯/异丁烯酸共聚物相互混合,使用三重辊轧机捏合在一起。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B              以重量计10.0份甲基异丁烯酸酯/异丁烯酸共聚物    以重量计10.0份阳离子聚合物分散剂               以重量计2.5份(“SOLSPERSE 24000”)环己酮                           以重量计12.5份
所得的捏合材料与以重量计16.5份的丙烯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混合,然后用沙磨分散。所得分散体用1-μm玻璃滤器过滤,以便得到固体。
接下来,按照下述的比例,将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盐,2,4,6-三(三氯甲基)三吖嗪和丙烯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加入到所得的固体中,从而得到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B。
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盐          以重量计10.0份
2,4,6-三(三氯甲基)三吖嗪    以重量计1.0份
丙烯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以重量计37.5份
将如此所得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涂敷到一个透明底薄膜上,以便在其上形成厚度为150μm(6 mil)的涂层薄膜,然后干燥,如此形成蓝色的彩色薄膜。所得的蓝色彩色薄膜具有的光泽是94%。对于蓝色彩色薄膜的色品,其x值为0.14;其y值为0.13;其Y值为7.55。进一步而言,证实绿色彩色薄膜显示的耐光性(△E*)为1.45;在460nm下的透光率为85%;在630nm下的透光率为1%。实施例2: <滤色片的生产>
将实施例1所得的着色组合物G旋转涂敷到在其上已经提前形成了具有1.0μm厚度的黑色基质图案的0.7毫米厚的非碱性的玻璃板上,用干燥器在90℃下加热干燥10分钟,由此获得具有1.5μm厚度的绿色彩色薄膜。然后,将正型光刻胶涂敷到彩色薄膜上,在80℃下加热干燥20分钟,以便在其上形成厚度为1.1μm的光刻胶层上。如此所得光刻胶层暴露在由250W的超高压水银灯在光度量为400mJ/cm2下发出的光下,浸入显影溶液中显影如此形成的图案,然后用金属溶纤剂乙酸酯蚀刻,以便从其上剥离光刻胶层不需要的部分。在氮气氛围中,将如此所得的彩色薄膜在250℃热处理30分钟,从而形成1.2μm厚的绿色彩色薄膜的图案。
随后,用上面描述的同样方法分别处理实施例1所得的着色组合物R和着色组合物B,从而形成1.2μm厚的红色和蓝色彩色薄膜的图案。
然后,将65.05g的三苯六甲酸溶解在280g的γ-丁基内酯中,然后与74.95g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所得混合物在120℃下加热2小时。在20g所得溶液中加入7g双酚氧乙醇基芴二缩水甘油基醚和15g的二乙烯乙二醇二甲基醚,将所得的混合物在室温下(大约23℃)搅拌2小时。将如此所得的树脂溶液组合物旋转涂敷到彩色薄膜上的图案上,然后在100℃加热5分钟,在260℃加热30分钟,从而在其上形成具有1.0μm厚度的罩面层。接下来,所得薄膜接受溅射,以便在所述罩面层上形成ITO薄膜,从而获得滤色片。
已经证实所得滤色片在620nm,530nm和460nm的相应的透光率分别是85%,89%和85%。包核颗粒1到3:
制备的用作包核颗粒1到3的白色无机颗粒具有表1所示的性能。包核颗粒4:
含有硅石颗粒的浆液是通过在150升水中分散20公斤的硅石颗粒(包核颗粒1)而获得。由此获得的再次分散的含有硅石颗粒的浆液的pH值用含水氢氧化钠溶液被调节到10.5,接着通过向其中加入水,把浆液浓度调节到98克/升。将150升浆液加热到60℃后,将2,722ml的1.0摩尔/升的铝酸钠溶液[以重量计(以铝计算)相当于硅石颗粒的0.5%]的加入到浆液中。使获得的浆液静止30分钟后,用乙酸将浆液的pH值调节到7.5。再使混成的浆液静止30分钟后,过滤浆液,用水洗涤,干燥并粉碎,由此获得表面包着铝的氢氧化物的硅石颗粒。
必需的生产条件表示在表2中,获得的表面处理的硅石颗粒的各种性能由表3所示。包核颗粒5到6:
除了不使用包核颗粒1,而是将包核颗粒2和3用作白色无机颗粒以外,进行上面描述用于包核颗粒4生产的同样程序,并且表面涂层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有多种不同的变化,从而得到其表面被表面涂层材料涂敷的白色无机颗粒。
必需的生产条件表示在表2中,获得的表面处理的硅石颗粒的各种性能由表3所示。
同时,在表中,在“表面处理步骤中所用的涂层材料的种类”中“A”和“S”分别表示铝的氢氧化物和硅的氧化物。有机颜料:
制备具有由表4所示性能的有机颜料。实施例3到21和对比实施例1到5:
以如实施例1所述的同样方法生产,除了在使用粘合剂的涂层处理步骤中添加的添加剂种类和数量不同,在使用粘合剂的涂层处理步骤中使用的轮轧机的单位长度荷载和处理时间,在有机颜料涂层形成步骤中有机颜料涂层的种类和数量,和在有机颜料涂层形成步骤中使用的轮轧机处理的单位长度荷载和处理时间,有不同的变化,由此获得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
必需的生产条件表示在表5和6中,获得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各种性能由表7和8所示。
同时,在实施例3-7、20和21中,在100.0g包核颗粒中,单个的有机颜料是以每次20.0g分5次加入的,只要加入的有机颜料的总重量为100.0g。在实施例14-16中,在100分钟理,将100.0g单-的有机颜料连续地加入到100.0g的包核颗粒中。在实施例8-10中,将单一的有机颜料提前用亨舍尔混合机等混合在一起,将100.0g如此所得的混合颜料在100分钟里连续加入到100.0g的包核颗粒中。在实施例11-13中,单一的有机颜料是以每次15.0g的用量分10次加入100.0g的包核颗粒中,只要所加单一有机颜料的总重量为150.0g。在实施例17-19中,在200分钟里,将200.0g的单一的有机颜料连续地加入到100.0g的包核颗粒中。实施例22到40和对比实施例6到15: <用于滤色片的树脂组合物>
以如实施例1所述的同样方法生产,除了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进行多种变化以外,从而得到由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
必需的生产条件和获得的用于彩色薄膜的各种性能由表9和10所示。实施例41到46和对比实施例16到18: <滤色片>
以如实施例2所述的同样方法生产,除了在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进行多种变化以外,从而得到滤色片。
必需的生产条件和获得的滤色片的各种性能由表11所示。
                                表1
包核颗粒的种类         白色无机颗粒的性能
种类     形状 平均颗粒直径(M)
  包核颗粒1 硅石     球状 0.021
  包核颗粒2 硅石     球状 0.005
  包核颗粒3 沉淀的硫酸钡     粒状 0.059
                              表1(续表)
  包核颗粒的种类                 白色无机颗粒的性能
  BET比表面积(m/g) 几何标准偏差值(-) 反射率(-)
  包核颗粒1   196.2 1.21     1.42
  包核颗粒2   312.6 1.28     1.42
  包核颗粒3   21.3 1.42     1.62
                 表1(续表)
  包核颗粒的种类     白色无机颗粒的性能
    颜色
  L*值(-)   a*值(-)   b*值(-)   c*值(-)
  包核颗粒1   93.12   0.11   0.26   0.28
  包核颗粒2   92.16   0.12   1.31   1.32
  包核颗粒3   91.62   0.31   1.03   1.08
                       表1(续表)
包核颗粒的种类     白色无机颗粒的性能
    遮盖力(cm2/g)    耐光性(△E*)(-)
包核颗粒1     6    5.21
包核颗粒2     6    5.46
包核颗粒3     13    5.92
                                表2
包核颗粒 包核颗粒的种类                表面处理步骤
                  添加剂
类型 以何计算   含量(重量百分比,%)
包核颗粒4 包核颗粒1   铝酸钠  Al   0.5
包核颗粒5 包核颗粒2   硫酸铝  Al   2.0
包核颗粒6 包核颗粒3   硫酸铝水玻璃#3  AlSiO2   2.00.5
                           表2(续表)
    包核颗粒                  表面处理步骤
                   涂层材料
    类型     以何计算   含量(重量百分比,%)
    包核颗粒4     A     Al   0.49
    包核颗粒5     A     Al   1.96
    包核颗粒6     AS     AlSiO2   1.930.47
                              表3
  包核颗粒的种类     表面处理的白色无机颗粒的 性能
  平均颗粒直径(M)  BET比表面积值(m/g) 几何标准偏差值(-)
  包核颗粒4   0.022  186.3 1.21
  包核颗粒5   0.005  296.4 1.28
  包核颗粒6   0.061  21.9 1.42
                     表3(续表)
包核颗粒的     表面处理的白色无机颗粒的性能
       种类                           颜色
  L*值(-)  a*值(-)  b*值(-)  c*值(-)
  包核颗粒4     92.99     0.09     0.11     0.14
  包核颗粒5     91.99     0.11     1.42     1.42
  包核颗粒6     91.03     0.44     0.81     0.92
                        表3(续表)
包核颗粒的种类     表面处理的白色无机颗粒的性能
    遮盖力(cm2/g)    耐光性(△E*)(-)
    包核颗粒4     6    5.06
    包核颗粒5     6    5.13
    包核颗粒6     14    5.32
                              表4
有机颜料                 有机颜料的性能
类型     形状
  有机颜料B-1 蓝色颜料(酞菁基颜料)     粒状
  有机颜料G-1 绿色颜料(酞菁基颜料)     粒状
  有机颜料R-1 红色颜料(蒽醌基颜料)     粒状
  有机颜料R-2 红色颜料(喹吖啶酮基颜料)     条形形状
  有机颜料V-1 紫色颜料(二噁嗪基颜料)     粒状
  有机颜料Y-1 黄色颜料(异吲哚啉基颜料)     粒状
                         表4(续表)
有机颜料             有机颜料的性能
平均颗粒直径(μm) BET比表面积(m/g)
    有机颜料B-1     0.06     71.6
    有机颜料G-1     0.06     60.5
    有机颜料R-1     0.09     53.2
    有机颜料R-2     0.08     61.3
    有机颜料V-1     0.13     43.8
    有机颜料Y-1     0.16     21.6
                           表4(续表)
  有机颜料               有机颜料的性能
                   颜色
  L*值(-)    a*值(-)    b*值(-)
  有机颜料B-1     17.70     9.72     -23.44
  有机颜料G-1     21.83    -18.31     -7.36
  有机颜料R-1     31.61     63.66      12.61
  有机颜料R-2     28.62     54.22     -12.62
  有机颜料V-1     21.32     31.60     -21.10
  有机颜料Y-1     78.21      9.62      71.62
                           表4(续表)
有机颜料             有机颜料的性能
    遮盖力(cm2/g)    耐光性(△E*)(-)
    有机颜料B-1     240    10.84
    有机颜料G-1     210    9.63
    有机颜料R-1     360    11.23
    有机颜料R-2     380    10.68
    有机颜料V-1     280    14.32
    有机颜料Y-1     160    17.14
                  表5
    实施例     包核颗粒的种类
    实施例3     包核颗粒1
    实施例4     包核颗粒1
    实施例5     包核颗粒1
    实施例6     包核颗粒1
    实施例7     包核颗粒1
    实施例8     包核颗粒1
    实施例9     包核颗粒1
    实施例10     包核颗粒1
    实施例11     包核颗粒2
    实施例12     包核颗粒2
    实施例13     包核颗粒2
    实施例14     包核颗粒3
    实施例15     包核颗粒3
    实施例16     包核颗粒3
    实施例17     包核颗粒4
    实施例18     包核颗粒4
    实施例19     包核颗粒4
    实施例20     包核颗粒5
    实施例21     包核颗粒6
                  表5
  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粘合剂的涂敷步骤
                   添加剂
   种类     添加量(重量份)
  实施例3    甲基氢聚硅氧烷     5.0
  实施例4    甲基氢聚硅氧烷     10.0
  实施例5    甲基氢聚硅氧烷     3.0
  实施例6    甲基氢聚硅氧烷     6.0
  实施例7    甲基氢聚硅氧烷     7.0
  实施例8    甲基氢聚硅氧烷     8.0
  实施例9    甲基氢聚硅氧烷     4.0
  实施例10    甲基氢聚硅氧烷     5.0
  实施例11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12.0
  实施例12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10.0
  实施例13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11.0
  实施例14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5.0
  实施例15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8.0
  实施例16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6.0
  实施例17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3.0
  实施例18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10.0
  实施例19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20.0
  实施例20    γ-氨基丙基三三乙氧基硅烷     20.0
  实施例21    聚乙烯醇     15.0
                               表5(续表)
  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粘合剂的涂敷步骤
            轮碾处理    涂层量(以C计算)(重量百分比,%)
    单位长度荷载    时间(min)
    (N/cm)     (Kg/cm)
  实施例3     588     60    60     2.04
  实施例4     588     60    30     4.11
  实施例5     588     60    30     1.19
  实施例6     588     60    40     2.42
  实施例7     392     40    60     2.86
  实施例8     490     50    120     3.21
  实施例9     735     75    60     1.63
  实施例10     588     60    80     2.03
  实施例11     294     30    60     0.72
  实施例12     588     60    60     0.60
实施例13     441     45     120     0.66
实施例14     588     60     60     0.42
实施例15     784     80     75     0.65
实施例16     686     70     80     0.49
实施例17     588     60     80     1.04
实施例18     441     45     60     3.29
实施例19     588     60     60     6.04
实施例20     784     80     80     2.70
实施例21     588     60     30     7.11
                            表5(续表)
  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粘合剂的涂敷步骤
    有机颜料     有机颜料
    种类  添加量(重量份)    种类 添加量(重量份)
  实施例3     B-1     100.0    -   -
  实施例4     G-1     100.0    -   -
  实施例5     R-1     100.0    -   -
  实施例6     Y-1     100.0    -   -
  实施例7     B-1     100.0    -   -
  实施例8     G-1     95.0    V-1   5.0
  实施例9     R-1     95.0    Y-1   5.0
  实施例10     R-1     90.0    Y-1   10.0
  实施例11     B-1     150.0    -   -
  实施例12     G-1     150.0    -   -
  实施例13     R-1     150.0    -   -
  实施例14     B-1     100.0    -   -
  实施例15     G-1     100.0    -   -
  实施例16     R-1     100.0    -   -
  实施例17     B-1     200.0    -   -
  实施例18     G-1     200.0    -   -
  实施例19     R-1     200.0    -   -
  实施例20     B-1     100.0    -   -
  实施例21     G-1     100.0    -   -
                   表5(续表)
  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有机颜料涂敷层的形成步骤
               轮碾处理     有机颜料的用量(以C计算)(重量百分比,%)
       单位长度荷载   时间(min)
    (N/cm)     (Kg/cm)
  实施例3     588     60     60     33.21
  实施例4     735     75     30     18.02
  实施例5     784     80     60     37.37
  实施例6     588     60     120     38.59
  实施例7     588     60     60     26.00
  实施例8     735     75     70     33.28
  实施例9     441     45     120     18.31
  实施例10     637     65     60     36.19
  实施例11     686     70     90     39.85
  实施例12     588     60     120     21.54
  实施例13     637     65     60     44.76
  实施例14     686     70     45     33.18
  实施例15     588     60     60     17.96
  实施例16     784     80     80     37.29
  实施例17     441     45     60     44.16
  实施例18     294     30     80     25.06
  实施例19     588     60     70     49.65
  实施例20     784     80     60     33.14
  实施例21     784     80     90     18.03
                              表6
对比实施例 包核颗粒的种类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使用粘合剂涂层步骤
             添加剂
种类 添加量(重量份)
对比实施例1 包核颗粒1 - -
对比实施例2 包核颗粒1 - -
对比实施例3 包核颗粒1 - -
对比实施例4 包核颗粒1 甲基氢聚硅氧烷 0.005
对比实施例5 包核颗粒7 甲基氢聚硅氧烷 1.0
                            表6(续表)
    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有机颜料的粘附步骤
    轮碾处理     涂层量(以C计算)
    单位长度荷载   时间
    (N/cm)     (Kg/cm)    (min)     (重量百分比,%)
  对比实施例1     -     -     -     -
  对比实施例2     -     -     -     -
  对比实施例3     -     -     -     -
  对比实施例4     588     60     60     2×10-3
  对比实施例5     588     60     60     0.40
                               表6(续表)
对比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有机颜料涂敷层的形成步骤
       有机颜料     有机颜料
种类 添加量(重量份) 种类 添加量(重量份)
对比实施例1  B-1     100.0 -       -
对比实施例2  G-1     100.0 -       -
对比实施例3  R-1     100.0 -       -
对比实施例4  B-1     100.0 -       -
对比实施例5  B-1     750.0 -       -
                                      表6(续表)
对比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有机颜料涂层形成步骤
    轮碾处理 有机颜料用量(以C计算)(重量百分比,%)
    单位长度荷载   时间(min)
    (N/cm)     (Kg/cm)
对比实施例1     588     60     60     33.16
对比实施例2     588     60     60     18.01
对比实施例3     588     60     60     37.30
对比实施例4     588     60     60     33.19
对比实施例5     588     60     60     58.42
                                 表7
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平均颗粒直径(m)   BET比表面积(m2/g)     几何标准偏差值(-)
实施例3     0.025     56.3     1.21
实施例4     0.026     63.2     1.21
实施例5     0.025     58.2     1.22
实施例6     0.025     56.3     1.22
实施例7     0.026     58.1     1.22
实施例8     0.025     62.6     1.22
实施例9     0.025     64.8     1.23
实施例10     0.025     68.5     1.23
实施例11     0.009     91.6     1.29
实施例12     0.010     81.3     1.29
实施例13     0.009     79.6     1.30
实施例14     0.063     17.6     1.43
实施例15     0.063     18.4     1.43
实施例16     0.063     16.4     1.44
实施例17     0.029     55.8     1.23
实施例18     0.029     59.6     1.23
实施例19     0.030     56.3     1.24
实施例20     0.011     88.8     1.29
实施例21     0.066     16.5     1.44
                     表7(续表)
  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颜色
   L*值(-)    a*值(-)       b*值(-)
  实施例3     18.36     9.12      -21.32
  实施例4     23.14   -16.56      -6.16
  实施例5     33.32    60.16       10.56
  实施例6     31.64    52.28      -10.65
  实施例7     81.64    8.76       65.36
  实施例8     23.16    11.32      -22.16
  实施例9     25.36   -17.64       5.32
  实施例10     35.36    62.16       14.13
  实施例11     21.10    8.86      -20.64
  实施例12     22.64   -17.14      -6.68
  实施例13     35.14    61.15       10.68
  实施例14     20.16    8.73      -21.12
  实施例15     23.23   -17.64      -6.61
  实施例16     33.33    61.32       11.83
  实施例17     18.12    9.64      -22.88
  实施例18     22.11   -18.12      -7.24
  实施例19     32.63    61.19       12.28
  实施例20     18.83    8.64      -20.12
  实施例21     23.26   -17.16      -6.83
                           表7(续表)
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耐光性(/△E*)(-)    有机颜料的解吸附度(-)
  实施例3     1.46     5
  实施例4     1.32     5
  实施例5     2.04     4
  实施例6     1.63     4
  实施例7     2.24     4
  实施例8     1.45     5
  实施例9     1.48     5
  实施例10     2.14     4
  实施例11     1.36     5
  实施例12     1.29     5
  实施例13     1.87     4
  实施例14     1.55     5
  实施例15     1.42     5
  实施例16     2.16     4
  实施例17     1.33     4
  实施例18     1.27     5
  实施例19     1.81     4
  实施例20     1.28     5
  实施例21     1.39     4
                     表7(续表)
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着色力(%)   遮盖力(cm2/g)
    实施例3     136     460
    实施例4     146     420
    实施例5     158     480
    实施例6     163     480
    实施例7     156     390
    实施例8     153     480
    实施例9     146     420
    实施例10     132     410
    实施例11     183     480
    实施例12     196     460
    实施例13     178     410
    实施例14     132     440
    实施例15     141     460
    实施例16     138     420
    实施例17     211     470
    实施例18     221     440
    实施例19     216     490
    实施例20     138     460
    实施例2l     138     470
                        表8
  对比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平均颗粒直径(μm) BET比表面积值(m2/g) 几何标准偏差值(-)
对比实施例1     0.021     126.3     2.58
对比实施例2     0.021     138.4     2.66
对比实施例3     0.021     141.3     2.79
对比实施例4     0.022     106.2     2.35
对比实施例5     0.234     89.2     2.61
                      表8(续表)
  对比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颜色
  L*值(-)   a*值(-)   b*值(-)
  对比实施例1     20.63     7.21    -18.14
  对比实施例2     25.96    -13.14    -5.14
  对比实施例3     38.96     55.66     8.14
  对比实施例4     20.32     7.64    -19.14
  对比实施例5     18.32     8.64    -21.62
                       表8(续表)
对比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着色力(%)   遮盖力(cm2/g)
    对比实施例l     100     440
    对比实施例2     100     420
    对比实施例3     100     410
    对比实施例4     102     450
    对比实施例5     209     620
                   表8(续表)
对比实施例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生产
耐光性(ΔE*)(-)   有机颜料的解吸附度(-)
对比实施例1     6.64     1
对比实施例2     6.26     1
对比实施例3     7.68     1
对比实施例4     7.35     2
对比实施例5     7.14     2
                                  表9
实施例     着色组合物的生产   彩色薄膜的性质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种类     光泽(%)
  实施例22     实施例3     94
  实施例23     实施例4     95
  实施例24     实施例5     93
  实施例25     实施例6     92
  实施例26     实施例7     91
  实施例27     实施例8     95
  实施例28     实施例9     95
  实施例29     实施例10     94
  实施例30     实施例11     98
  实施例31     实施例12     97
  实施例32     实施例13     96
  实施例33     实施例14     93
  实施例34     实施例15     93
  实施例35     实施例16     92
  实施例36     实施例17     100
  实施例37     实施例18     101
  实施例38     实施例19     98
  实施例39     实施例20     98
  实施例40     实施例21     96
                         表9(续表)
  实施例     彩色薄膜的性质
               色品
    x(-)     y(-)     Y(-)
  实施例22     0.14     0.13     7.58
  实施例23     0.20     0.61     26.97
  实施例24     0.40     0.18     11.02
  实施例25     0.66     0.33     7.39
  实施例26     0.49     0.49     57.88
  实施例27     0.15     0.13     7.60
  实施例28     0.20     0.62     26.13
  实施例29     0.43     0.16     11.26
  实施例30     0.14     0.12     5.49
  实施例31     0.23     0.63     21.11
  实施例32     0.43     0.17     9.87
  实施例33     0.13     0.13     7.51
  实施例34     0.24     0.60     25.79
  实施例35     0.41     0.13     10.42
  实施例36     0.15     0.11     3.45
  实施例37     0.22     0.64     15.83
  实施例38     0.44     0.16     8.70
  实施例39     0.15     0.12     7.24
  实施例40     0.23     0.59     25.29
                            表9(续表)
    实施例               彩色薄膜的性能
耐光性(△E*)(-)     透光率(R)
    620nm(%)     480nm(%)
    实施例22     1.43     -     -
    实施例23     1.14     -     -
    实施例24     2.14     82     >1
    实施例25     1.53     84     >1
    实施例26     2.14     -     -
    实施例27     1.33     -     -
    实施例28     1.73     -     -
    实施例29     2.12     86     >1
    实施例30     1.38     -     -
    实施例31     1.31     -     -
    实施例32     1.93     91     >1
    实施例33     1.38     -     -
    实施例34     1.66     -     -
    实施例35     2.01     93     >1
    实施例36     1.32     -     -
    实施例37     1.21     -     -
    实施例38     1.66     88     >1
    实施例39     1.38     -     -
    实施例40     1.44     -     -
                               表9(续表)
  实施例     彩色薄膜的性能
    透光率(G)     透光率(B)
 530nm(%)   650nm(%)   460nm(%)   630nm(%)
  实施例22     -     -     84     >1
  实施例23     92     >1     -     -
  实施例24     -     -     -     -
  实施例25     -     -     -     -
  实施例26     -     -     -     -
  实施例27     -     -     86     >1
  实施例28     91     >1     -     -
  实施例29     -     -     -     -
  实施例30     -     -     84     >1
  实施例31     90     >1     -     -
  实施例32     -     -     -     -
  实施例33     -     -     84     >1
  实施例34     95     >1     -     -
  实施例35     -     -     -     -
  实施例36     -     -     90     >1
  实施例37     96     >1     -     -
  实施例38     -     -     -     -
  实施例39     -     -     89     >1
  实施例40     89     >1     -     -
                               表10
对比实施例     着色组合物的生产   彩色薄膜的性能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种类     光泽(%)
对比实施例6     有机颜料B-1     68
对比实施例7     有机颜料G-1     67
对比实施例8     有机颜料R-1     61
对比实施例9     有机颜料R-2     60
对比实施例10     有机颜料Y-1     59
对比实施例11     对比实施例1     69
对比实施例12     对比实施例2     66
对比实施例13     对比实施例3     60
对比实施例14     对比实施例4     70
对比实施例15     对比实施例5     68
                      表10(续表)
  实施例     彩色薄膜的性能
               色品
    x(-)     y(-)     Y(-)
  实施例6     0.15     0.11     2.98
  实施例7     0.21     0.65     15.05
  实施例8     0.44     0.17     8.42
  实施例9     0.67     0.33     6.37
  实施例10     0.51     0.47     40.36
  实施例11     0.16     0.12     2.91
  实施例12     0.22     0.60     14.96
  实施例13     0.45     0.20     8.04
  实施例14     0.16     0.10     2.87
  实施例15     0.17     0.06     0.73
                     表10(续表)
  实施例     彩色薄膜的性能
耐光性(△E*)(一)     透光率(R)
    620nm(%)     480nm(%)
  实施例6     7.11     -     -
  实施例7     6.34     -     -
  实施例8     7.12     81     5
  实施例9     7.66     79     6
  实施例10     9.34     -     -
  实施例11     6.23     -     -
  实施例12     6.38     -     -
  实施例13     7.16     69     6
  实施例14     7.15     -     -
  实施例15     8.11     -     -
                          表10(续表)
对比实施例                      彩色薄膜的性能
    透光率(G)     透光率(B)
  530nm(%)   650nm(%)   460nm(%)   630nm(%)
对比实施例6     -     -     76     3
对比实施例7     79     6     -     -
对比实施例8     -     -     -     -
对比实施例9     -     -     -     -
对比实施例10     -     -     -     -
对比实施例11     -     -     72     5
对比实施例12     70     7     -     -
对比实施例13     -     -     -     -
对比实施例14     -     -     78     4
对比实施例15     -     -     77     3
                     表11(续表)
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              滤色片的生产
    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的种类
    (R)     (G)     (B)
  实施例41 实施例5   实施例4   实施例3
  实施例42 实施例5   实施例7   实施例3
  实施例43 实施例10   实施例9   实施例8
  实施例44 实施例13   实施例12   实施例11
  实施例45 实施例16   实施例15   实施例14
  实施例46 实施例19   实施例18   实施例17
  对比实施例16 对比实施例3   对比实施例2   对比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17 对比实施例3   对比实施例2   对比实施例4
  对比实施例18 对比实施例3   对比实施例2   对比实施例5
                            表11(续表)
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                   滤色片的性能
  透光率(R)   透光率(G)   透光率(B)
    620nm(%)     530nm(%)     460nm(%)
  实施例41     86.3     87.2     86.3
  实施例42     87.1     86.6     84.9
  实施例43     90.1     85.4     83.2
  实施例44     87.9     86.5     85.3
  实施例45     92.1     91.3     86.9
  实施例46     92.0     89.9     86.3
  对比实施例16     68.3     66.5     66.3
  对比实施例17     64.6     65.3     66.9
  对比实施例18     69.6     65.2     66.6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包含:
一种由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其中包括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500份;
一种分散剂;一种粘合树脂;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一种聚合引发剂;和一种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选自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硅的氢氧化物和硅的氧化物的涂底材料被置于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和所述粘合剂涂层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具有的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不超过2.0。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具有的遮盖力小于600cm2/g,并且具有的BET比表面积值为1.0-1,000m2/g。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其中,以所述粘合树脂和所述单体的总重量100份为基准,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的量以重量计是从5到400份。
6.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包含:
一种由具有0.0015到0.5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组成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颗粒直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不超过1.8,并且BET比表面积数值在1.5到750m2/g之间,其中含有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0-400份;
一种分散剂;一种粘合树脂;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的单体;一种聚合引发剂;和一种溶剂。
7.一种具有通过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组合物涂敷到基片上而获得的象素的滤色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色片,其中,每个透色区的最大透光率不小于70%。
9.使用一种着色剂制造滤色片的用途,其中所述着色剂包括: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并且其中包括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500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中至少有一种选自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硅的氢氧化物和硅的氧化物的涂底材料被置于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和所述粘合剂涂层之间。
11.一种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包括:
具有0.001到1.0μm的平均颗粒直径的复合颗粒,并且其中包括白色无机颗粒、在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涂层和在粘合剂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有机颜料涂敷层,以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重量为100份来计算,其重量为1-500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滤色片的着色剂,其中,至少有一种选自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硅的氢氧化物和硅的氧化物的涂底材料被置于所述白色无机颗粒的表面和所述粘合剂涂层之间。
CNB021435448A 2001-09-27 2002-09-27 着色组合物及使用了该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59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98682 2001-09-27
JP2001298682 2001-09-27
JP200259464 2002-03-05
JP2002059464A JP4296378B2 (ja) 2001-09-27 2002-03-05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及び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を含む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9133A true CN1409133A (zh) 2003-04-09
CN1285927C CN1285927C (zh) 2006-11-22

Family

ID=2662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354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5927C (zh) 2001-09-27 2002-09-27 着色组合物及使用了该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298165A3 (zh)
JP (1) JP4296378B2 (zh)
KR (1) KR20030035866A (zh)
CN (1) CN1285927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7100C (zh) * 2003-05-28 2008-06-25 索尼株式会社 分散组合物,光学组件及制造法,膜层压制品,分光器件
US7524441B2 (en) 2003-04-15 2009-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lor filter compo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color filter having the same
CN101535874B (zh) * 2006-11-10 2011-01-12 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蓝色滤色片元件
CN101263204B (zh) * 2005-09-09 2012-09-05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着色材料、滤色器、和喷墨用墨水
CN103044974A (zh) * 2011-10-12 2013-04-1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白色无机涂料组合物及包含其所形成的涂层的装置
CN109844035A (zh) * 2016-10-07 2019-06-04 M技术株式会社 有机颜料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涂膜的制造方法及涂膜的亮度的评价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6378B2 (ja) * 2001-09-27 2009-07-15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及び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を含む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WO2003099941A1 (fr) * 2002-05-24 2003-1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teriau color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e materiau
JP4766223B2 (ja) * 2003-03-27 2011-09-07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DE602004030188D1 (de) * 2003-06-27 2011-01-05 Toyo Ink Mfg Co Nichtwässrige Tintenstrahldruckertinte
JP3873987B2 (ja) * 2003-06-27 2007-01-31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非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キ
JP2006116934A (ja) 2004-09-21 2006-05-11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60219133A1 (en) * 2005-04-01 2006-10-05 Toda Kogyo Corporation Colored resin particles, water-based dispersion containing the colored resin particles, and ink for ink-jet printing or color filter
JP5093442B2 (ja) * 2006-06-22 2012-12-12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及び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5092326B2 (ja) * 2005-09-26 2012-12-0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色材分散液、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973902B2 (en) 2006-11-10 2011-07-05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Display with RGB color filter element se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60004193B1 (ko) * 1992-12-26 1996-03-27 제일합섬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칼라필터용 안료분산형 칼라레지스트 조성물
JPH10260310A (ja) * 1997-03-19 1998-09-29 Jsr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組成物
JP2001172526A (ja) * 1999-10-08 2001-06-26 Toda Kogyo Corp 黄色顔料並びに該黄色顔料を用いた塗料及び樹脂組成物
JP4862976B2 (ja) * 1999-12-10 2012-01-25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緑色系顔料並びに該緑色系顔料を用いた塗料及び樹脂組成物
US7094814B2 (en) * 2000-09-01 2006-08-22 Toda Kogyo Corporation Coloring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containing colorant and color filter using the same
JP4296378B2 (ja) * 2001-09-27 2009-07-15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及び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を含む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4441B2 (en) 2003-04-15 2009-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lor filter compo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color filter having the same
CN1609638B (zh) * 2003-04-15 2010-1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彩色滤光片组合物以及制造具有该组合物的彩色滤光片的方法和装置
CN100397100C (zh) * 2003-05-28 2008-06-25 索尼株式会社 分散组合物,光学组件及制造法,膜层压制品,分光器件
CN101263204B (zh) * 2005-09-09 2012-09-05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着色材料、滤色器、和喷墨用墨水
CN101535874B (zh) * 2006-11-10 2011-01-12 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蓝色滤色片元件
TWI385419B (zh) * 2006-11-10 2013-02-11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藍色濾波器元件
CN103044974A (zh) * 2011-10-12 2013-04-1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白色无机涂料组合物及包含其所形成的涂层的装置
CN103044974B (zh) * 2011-10-12 2015-04-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白色无机涂料组合物及包含其所形成的涂层的装置
CN109844035A (zh) * 2016-10-07 2019-06-04 M技术株式会社 有机颜料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涂膜的制造方法及涂膜的亮度的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96378B2 (ja) 2009-07-15
JP2003172815A (ja) 2003-06-20
EP1298165A2 (en) 2003-04-02
CN1285927C (zh) 2006-11-22
KR20030035866A (ko) 2003-05-09
EP1298165A3 (en) 2005-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5927C (zh) 着色组合物及使用了该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
CN1313545C (zh) 用于道路标记材料的着色剂和使用它的道路标记材料
CN1293154C (zh) 喷墨打印墨水用色料、喷墨打印墨水、含该色料的颜料水分散液及有机和无机复合颗粒
CN1244004C (zh) 有机-无机复合物颗粒及其生产方法
CN1285683C (zh) 含水的接枝共聚物颜料分散剂
CN1534378A (zh) 透明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CN1205284C (zh) 聚合物-颜料复合体
CN100345925C (zh) 一种生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237122C (zh) 复合颗粒、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复合颗粒的颜料、油漆和树脂组合物
CN1317340C (zh) 高度防腐蚀的金属颜料
CN1174262C (zh) 塑料镜片
CN1694929A (zh) 铝颜料、制备铝颜料的方法以及树脂组合物
CN1162232C (zh) 白色粉末及其生产方法
CN1738711A (zh) 含二氧化硅的层状结构和用于形成多孔二氧化硅层的涂料组合物
CN1119673C (zh) 树脂黑底、黑色膏及含它们的滤色器和液晶显示元件
CN101065453A (zh) 包含颜料和多元酸分散剂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774482A (zh) 片状颜料、含有该颜料的涂料以及粉体涂料、其中使用的片状颗粒的表面处理剂
CN1332212A (zh) 涂料组合物及制法和无机氧化物溶胶分散组分的制法
CN1939604A (zh) 一种形成多层涂覆膜和涂覆产品的方法
CN101065454A (zh) 复合粉体涂料、其制造方法及粉体涂料的调色方法
CN1912035A (zh) 彩色镜子用着色涂料、汽车用彩色镜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323243A (zh) 改性光催化剂溶胶
CN1576336A (zh) 金属用的无铬水稀释性防锈漆
CN1771304A (zh) 可固化液体组合物、固化膜和抗静电层压制品
CN1871309A (zh) 热稳定的二酮基吡咯并吡咯颜料混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2

Termination date: 201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