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3204B - 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着色材料、滤色器、和喷墨用墨水 - Google Patents

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着色材料、滤色器、和喷墨用墨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3204B
CN101263204B CN2006800326298A CN200680032629A CN101263204B CN 101263204 B CN101263204 B CN 101263204B CN 2006800326298 A CN2006800326298 A CN 2006800326298A CN 200680032629 A CN200680032629 A CN 200680032629A CN 101263204 B CN101263204 B CN 1012632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value
color filter
ink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26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3204A (zh
Inventor
堀江真司
森井弘子
西川弘文
林一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da Kog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da Kog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724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934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946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01939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da Kogyo Corp filed Critical Toda Kog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63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3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3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32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28Compounds of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28Compounds of silicon
    • C09C1/30Silicic acid
    • C09C1/309Combinations of treat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C1/3009 - C09C1/3081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0081Composite particulate pigments or fillers, i.e.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solid phases, except those consisting of coated particles of one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28Compounds of silicon
    • C09C1/30Silic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28Compounds of silicon
    • C09C1/30Silicic acid
    • C09C1/3063Treatment with low-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28Compounds of silicon
    • C09C1/30Silicic acid
    • C09C1/3081Treatment with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8Treatment with low-molecular-weight non-polyme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22Rheological behaviour as dispersion, e.g. viscosity, sedimentation stabil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2L* (lightness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4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b* (yellow-blue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5Chroma (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粒径微小,并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优良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其制造方法及其分散体。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是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的复合颗粒,其中,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是将含有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着色组合物构成基材中而形成,另外,喷墨用墨水是将含有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分散在墨水构成溶液中而形成。并且,由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着色力高、且分散性和耐光性优良,所以适合作为一般使用的涂料、印刷油墨等无论是水系还是溶剂系的各种用途的着色材料。

Description

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着色材料、滤色器、和喷墨用墨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含有该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分散体、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含有该着色材料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滤色器、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次粒径微小,并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优良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含有该有色复合颗粒的分散性优良的分散体和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以及一次粒径微小,并具有高着色力和在载色剂中的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且透明性也优良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和滤色器;以及一次粒径微小,颗粒尺寸均匀,并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优良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和含有该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分散性、分散稳定性和耐光性优良的喷墨用墨水。 
背景技术
有机颜料作为涂料、树脂、印刷油墨、喷墨用墨水、调色剂和滤色器等的着色材料而广泛使用。针对它们的用途,一般要求高着色力,为此,需要使颜料更加微细。 
有机颜料一般通过化学反应等,从分子状态的颜料形成20nm~100nm左右的微细的一次颗粒。但是,在微细的一次颗粒的状态下,颗粒的表面能非常高,因此易于引起凝集。为此,通常,以颗粒尺寸非常大、且凝集力非常强的二次颗粒的状态存在。因此,需要提供颜料微细化的技术。 
现在,作为将有机颜料微细化的方法有,以使用食盐等研磨剂,将颜料颗粒与聚乙二醇等粘性高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一起,用机械方式制成微粉的以溶剂-溶质研磨法为代表的湿式粉碎法;使用球磨机、 磨碎机、振动磨等粉碎机,干式粉碎的干式粉碎法;使颜料可溶而制成溶液,将其在特定条件下沉淀,形成微粒颜料的方法等。 
但是,这些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都因为颜料的微粒化程度越高,颜料颗粒彼此的凝集力也越强,尤其是在水系的湿式法中,干燥后的凝集趋于明显,维持一次颗粒的形状极为困难。其结果是,颜料颗粒以凝集力非常强的聚集状态,作为二次凝集体存在,因此,使得向溶媒的分散处理变得更困难。 
另外,使用有机颜料的涂料和印刷品还在室外等处使用,有时直接暴露在日光或风雨之下,因此,要求耐光性优良。但是,由于微细化的发展也增强了耐光性变差的趋势,因此,难以得到颜料的微细化和优良的耐光性兼具的特性。 
另一方面,滤色器广泛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的监视器用途和用于数码相机的CCD或CMOS用途等,由于耐光性和耐热性的问题,颜料分散型成为主流。现在,针对滤色器,要求进一步的高像素化和高对比度化。为此,作为使用的有机颜料,要求提供纳米级稳定分散的微粒有机颜料。 
滤色器为了在背光照射下不褪色,需要耐光性,并且,为了在布图的固化和ITO膜蒸镀时进行250℃左右的加热处理,需要耐热性。但是,当颜料形成微粒后,通常,耐光性和耐热性降低。因此,强烈需要提供尺寸为纳米级,且能够稳定分散在载色剂中,并具有优良的耐光性和耐热性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 
另外,以电脑为首的各种OA设备,无论是业务用还是家庭用,均在迅速普及,作为其记录装置之一的喷墨打印机也因最近的价格降低和品质的提高而正在广泛普及。 
近年,利用喷墨打印机,正在实现与高精细、高光泽度的银盐照片等价的画质水平,与之相伴,印刷品用于多样的用途,同时,印刷品的长期保存性(耐光性)受到重视。 
以前,作为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从打印头部分的堵塞、墨水的分散稳定性、彩度等方面出发,使用染料,但是,染料存在毒性问题。另外,由于近年的印刷品的耐光性提高的要求,作为与染料匹敌的着色材料,尝试将颜料制成墨水。 
但是,当使用颜料作为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时,与使用染料作为着色材料时比较,印刷图像的浓度高,耐光性方面也优良。但是,喷墨用墨水一般其组成成分的8成为水,因此,尤其是作为有机物的有机颜料的分散是困难的。另外,颜料与染料不同,在水等溶剂中是不溶的,因此将喷墨用墨水长期保持稳定是困难的,且存在易于引起打印头部分堵塞的问题。另外,通过化学反应等得到的分子状态的有机颜料和由20nm~100nm左右的微细的一次颗粒构成的有机颜料的颗粒表面能非常高,因此,易于引起凝集,颗粒尺寸的均匀化变得困难,其结果是难以得到不黯淡的清晰图像。 
另一方面,尽管通过将着色材料的颗粒尺寸微细化能够减少打印头部分的堵塞,但是其反面是,墨水组成中的着色材料的分散趋于困难,且产生耐光性降低之类的问题。 
作为颗粒尺寸微细化的方法,提出了向平均粒径大于100nm的粗制喹酞酮颜料或异吲哚啉颜料中添加少量具有晶化作用的有机溶剂、进行干式粉碎的实施微粒化的方法(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微细且耐光性优良的着色材料,提出了通过烷氧基硅烷等糊剂使有机颜料附着在白色无机颗粒的颗粒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颜料(专利文献2)。 
作为微细且透明性优良的着色材料,提出了由通过烷氧基硅烷等糊剂使有机颜料附着在作为芯粒的白色无机颗粒的颗粒表面的复合颗粒,使用能够使作为芯粒的白色无机颗粒全部溶解的理论值等量以上的酸或碱,将芯粒完全溶解除去的有色微细颗粒(专利文献3)。 
作为将有机颜料微粒化的技术,提出了将微细的有机颜料ε型铜酞菁颜料和长宽比10~25的二噁嗪紫颜料一起进行溶剂-溶质研磨处理的滤色器蓝色像素部用颜料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4)。另外,提出了使溶解在碱性或酸性的水性介质中的有机颜料的溶液以层流状流过,在其层流过程中改变pH值,由此制造有机颜料的微粒的方法(专利文献5)。 
作为滤色器,提出了含有在白色无机微粒表面附着了有机颜料的平均粒径1~100nm的有机无机复合颜料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和含有该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滤色器(专利文献6)。 
作为喷墨用墨水,提出了以得到高品质的印刷图像为目的的含有颜料和胶态二氧化硅的水性喷墨用记录液(专利文献7~8)。 
另外,作为微细且耐光性优良的着色材料,提出了由通过糊剂在体质颜料的颗粒表面均匀附着有机颜料而形成的平均粒径0.001~0.15μm的复合颗粒形成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专利文献9~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61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56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46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09164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30715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30785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9-227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0-53901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3-55591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3-268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3-327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06-1118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次粒径微小、颗粒尺寸均匀,并具有高着色力,且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的微细着色材料,在现阶段是最需要的。但是,为得到高着色力和透明性,需要将颜料微细化,但是,当颜料的颗粒粒径减小时,耐光性和耐热性就倾向于减弱,满足这些相反的特性的着色材料尚未得到。 
即,向平均粒径大于100nm的粗制喹酞酮颜料或异吲哚啉颜料中添加少量具有晶化作用的有机溶剂,进行干式粉碎而实施微粒化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如后述的比较例所示,仅仅是有机颜料实现了微细化,所得有机颜料的ζ电位近乎于零,因此,难以达到载色剂中的静电推斥效果,因此,难以达到载色剂中的良好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 
利用烷氧基硅烷等糊剂使有机颜料附着在白色无机颗粒的颗粒表 面的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如后述的比较例所示,由于使用二氧化硅颗粒等白色无机颗粒作为芯粒,因此难以达到与附着的原料有机颜料同等或者在其之上的高着色力。 
另外,由利用烷氧基硅烷等糊剂使有机颜料附着在作为芯粒的白色无机颗粒表面而形成的复合颗粒,使用能够使作为芯粒的白色无机颗粒完全溶解的理论值等量以上的酸或碱,将芯粒完全溶解除去,使有机颜料残留的专利文献3所述的有色微细颗粒的制造方法,如后述的比较例所示,由于酸或碱用量在理论值等量以上,所以,对有机颜料的损害大,难以得到耐光性和耐热性好的着色材料。另外,由于二氧化硅被完全溶解除去,因此ζ电位近乎于零,难以达到载色剂中的静电推斥效果,其结果是难以达到载色剂中的良好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 
微细的有机颜料ε型铜酞菁颜料和长宽比10~25的二噁嗪紫颜料一起进行溶剂-溶质研磨处理的专利文献4所述的滤色器蓝色像素部用颜料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使溶解在碱性或酸性的水性介质中的有机颜料溶液以层流状流过,在其层流过程中,使溶液的pH值变化的专利文献5所述的有机颜料微粒的制造方法,是在水系中的湿式处理,最终需要干燥处理,因此,作为结果,会引起干燥凝集,难以得到具有载色剂中的良好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的着色材料。另外,如后述的比较例所示,由于仅实施了颜料的微粒化,所以难以得到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 
另外,将直接或通过表面改性剂在白色无机微粒表面附着有机颜料的一次颗粒而形成的平均粒径1~100nm的有机无机复合颜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专利文献6所述的透明着色组合物的记载,如后述的比较例所示,由于是使用二氧化硅颗粒等白色无机颗粒作为芯粒的有机无机复合颜料的透明着色组合物,所以难以得到与附着的原料有机颜料同等或在其以上的高着色力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 
专利文献7~8所述的含有颜料和胶态二氧化硅的水性喷墨用记录液,由于有机颜料本身的ζ电位近乎于零,因此,难以达到载色剂中的静电推斥效果,因此,难以达到载色剂中的良好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另外,由于大量添加与着色无关的胶态二氧化硅,所以不能提高 颜料浓度,难以达到印刷图像的高浓度化。 
另外,专利文献9~12所述的利用糊剂在体质颜料的颗粒表面形成有机颜料的均匀附着层的平均粒径0.001~0.15μm的复合颗粒,如后述的比较例所示,由于使用二氧化硅颗粒等白色无机颗粒作为芯粒,因此,难以得到与附着的原料有机颜料同等或在其以上的高着色力。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次粒径微小,并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优良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其制造方法和将其分散在溶媒中的分散体。另外,本发明提供一次粒径微小,并具有高着色力,且耐光性、耐热性和载色剂中的分散性优良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和滤色器。另外,本发明提供一次粒径微小,粒径尺寸均匀,并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利用表面改性剂将有机颜料覆盖在二氧化硅颗粒表面而形成的复合颗粒中的二氧化硅颗粒的一部分和表面改性剂的至少一部分洗提,解决了上述各问题。 
即,适合有机颜料的本发明包括下述第1~3的三个要点,其第1要点是一种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其为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本发明的第2要点是一种将第1要点所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分散体,该第1要点所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 
本发明的第3要点是第1要点所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在二氧化硅颗粒中添加表面改性剂,混合搅拌,使表面改性剂覆盖在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然后,添加有机颜料,混合搅拌,使有机颜料附着在表面改性剂包覆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得到复合颗粒,利用碱溶液将得到的复合颗粒中的二氧化硅颗粒的一部分和表面改性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 
另外,适用于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和滤色器的本发明,包括下述第4~10的7个要点,其第4要点是一种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包括含有二 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本发明的第5要点是将第4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其中,该第4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本发明的第6要点是将第5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分散在含有酸性基和/或潜在性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其中,该第5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是将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第7要点是含有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和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其中,该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是将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分散在含有酸性基和/或潜在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的,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是将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第8要点是含有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和光酸发生剂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D),其中,该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是将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分散在含有酸性基和/或潜在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的,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是将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 中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第9要点是含有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涂膜形成物的滤色器,其中,该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是将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分散在含有酸性基和/或潜在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的,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是将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第10要点是含有第7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或第8要点所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D)的涂膜形成物的滤色器。 
另外,适于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的本发明,包括下述第11~12的2个要点,其第11要点是含有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其中,该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 
本发明的第12要点是含有第8要点所述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喷墨用墨水,其中,该第8要点所述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第1要点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由于着色力高、且分散性和耐光性优良,因此作为通常使用的涂料、印刷油墨等无论是水系还是溶剂系的各种各样用途的着色材料是适合的。 
特别是本发明第2要点涉及的分散体,由于将具有高着色力、优良的分散性及耐光性特性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作为着色材料使用,因此作为面向各种用途的分散体是合适的。 
本发明第4要点涉及的着色材料,由于一次粒径微小,并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载色剂中的分散性,且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因此,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是合适的。 
本发明第5~8要点涉及的着色组合物,由于使用具有高着色力、优良的分散性、耐光性和耐热性的特性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因此分散性、分散稳定性、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且透明性也优良,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是合适的。 
本发明第9~10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由于使用分散性、分散稳定性、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且透明性也优良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所以是分光特性、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的滤色器。 
本发明第11要点涉及的着色材料,由于一次粒径微小,颗粒尺寸均匀,并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优良,因此,作为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是合适的。 
本发明第12要点涉及的喷墨用墨水,由于使用微小、颗粒尺寸均匀,同时着色力高、分散性和耐光性优良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因此是分散性、分散稳定性和耐光性优良的喷墨用墨水。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第1要点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进行说明。本发明第1要点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是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的复合颗粒,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 
有机微小复合颗粒中所含的二氧化硅量,以Si换算,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通常为0.001~9.0重量%,优选为0.005~7.0重量%,更优选为0.01~5.0重量%。当二氧化硅量以Si换算,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不足0.001重量%时,包覆在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内的二氧化硅量过少,因此,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ζ电位几乎为零,得不到静电推斥效果。其结果是,载色剂中的分散性变差。另外,由于几乎不存在二氧化硅,所以难以得到充分的耐光性和耐热性。另一方面,当超过9.0重量%时,包覆在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内的二氧化硅量过多,因此难以得到充分的着色力。 
作为有机颜料,可以举出作为涂料、树脂、印刷油墨、喷墨用墨水、调色剂和滤色器等的着色材料使用的红色系有机颜料、蓝色系有机颜料、黄色系有机颜料、绿色系有机颜料、橙色系有机颜料、褐色 系有机颜料、紫色系有机颜料和黑色系有机颜料等各种耐碱性有机颜料。作为红色系有机颜料,可以举出亮胭脂红、永固红、缩合偶氮红等偶氮系颜料、二氨基蒽醌红、喹吖啶酮红、硫靛枣红、芘红、紫环酮红、二酮吡咯并吡咯红等缩合多环系颜料等。作为蓝色系有机颜料,可以举出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天蓝等酞菁系颜料、阴丹士林蓝、靛蓝等缩合多环系颜料等。作为黄色系有机颜料,可以举出汉沙黄、联苯胺黄、永固黄、缩合偶氮黄等偶氮系颜料、异吲哚啉酮黄、蒽素嘧啶黄、喹酞酮黄等缩合多环系颜料等。作为绿色系有机颜料,可以举出酞菁绿等酞菁系颜料等。作为橙色系有机颜料,可以举出永固橙、立索坚牢橙、吡唑啉酮橙、硫化坚牢橙等偶氮系颜料、喹吖啶酮、紫环酮橙、二酮吡咯并吡咯橙等缩合多环系颜料等。作为褐色系有机颜料,可以举出永固棕、对位棕(パラブラウン)、苯并咪唑酮棕等偶氮系颜料、硫靛棕等缩合多环系颜料等。作为紫色系有机颜料,可以举出坚牢紫等偶氮系颜料、无取代喹吖啶酮、二噁嗪紫、苝紫等缩合多环系颜料等。作为黑色系有机颜料,可以举出苝黑等缩合多环系颜料、苯胺黑等。 
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通常为1~50nm,优选为1~40nm,更优选为1~30nm。 
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个数换算平均粒径通常为200nm以下,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进一步优选为1~50nm。当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个数换算平均粒径超过200nm时,颗粒尺寸过大,因此,存在光学特性降低的情况,其结果是,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体积换算平均粒径通常为200nm以下,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当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体积换算平均粒径超过200nm时,颗粒尺寸过大,因此,存在光学特性降低的情况,其结果是,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得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BET比表面积值通常为20~500m2/g,优选为25~400m2/g,更优选为30~300m2/g。 
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着色力,按照后述的评价方法,通常为102%以上,优选为103%以上,更优选为104%以上。 
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耐光性,在后述评价方法中,ΔE*值通常为5.0以下,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 
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ζ电位,当在水系中测定时,通常为-5mV以下,优选为-8mV以下,更优选为-10mV以下。在水系中测定时的ζ电位超过-5mV而趋近于零时,难以得到静电推斥效果所致的良好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 
当在溶剂系中测定ζ电位时,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ζ电位通常为-2mV以下,优选为-3mV以下,更优选为-5mV以下。在溶剂系中测定时的ζ电位超过-2mV而趋近于零时,难以得到静电推斥效果所致的良好分散性。 
另外,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被包覆在内的二氧化硅颗粒的表面,也可以残留表面改性剂。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2要点涉及的分散体。本发明第2要点的分散体是将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第1要点所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分散在溶媒中而形成的。 
分散体中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量为,相对于分散体构成基材100重量份,通常为3~300重量份,优选为4~150重量份,更优选为5~1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75重量份,最优选为5~50重量份。作为分散体构成基材,包括水和/或水溶性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的溶媒,根据需要,配合树脂、消泡剂、体质颜料、干燥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固化促进剂、助剂等。分散体构成基材中的树脂、消泡剂、体质颜料、干燥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固化促进剂、助剂的量,根据分散体的使用用途而适当选择,通常为95重量%以下。 
作为水系分散体用溶媒,可以举出水和作为在水系涂料等中经常使用的溶剂的乙醇、丙醇、丁醇等醇系溶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乙二醇醚系溶剂;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聚丙二醇等氧化乙烯或氧化丙烯加成聚合物;乙二醇、丙二醇、1,2,6-己三醇等烷撑二醇、甘油、2-吡咯烷酮等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 
作为溶剂系分散体用溶媒,可以举出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甲 乙酮、环己酮等酮类;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等醚醇类;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等醚乙酸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等乙酸酯类;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丙酯等乳酸酯类;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γ-丁内酯等环酯类等。尤其是以醇类、醚醇类、醚乙酸酯类为代表的极性高的有机溶剂,能够得到静电推斥效果。这些溶剂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分散体的个数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200nm,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进一步优选为1~50nm。当个数换算分散粒径超过200nm时,颗粒尺寸过大,因此,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分散体的体积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200nm,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当体积换算分散粒径超过200nm时,颗粒尺寸过大,因此,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分散体的分散稳定性,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以目视评价颗粒的沉降程度时,通常为3、4或5,优选为4或5。另外,粘度的变化率通常为20%以下,优选为10%以下。当颗粒的沉降程度在目视评价中为1或2时,或粘度变化率超过20%时,在稳定的分散状态下,难以长期贮藏。 
本发明涉及的表示分散体的着色力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20以上,优选为1.40~5.00,更优选为1.50~5.00。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要点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第3要点的制作造方法包括:(1)在二氧化硅颗粒中添加表面改性剂,(2)混合搅拌,使表面改性剂覆盖在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3)向得到的包覆颗粒添加有机颜料,(4)混合搅拌,使有机颜料附着在表面改性剂包覆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得到复合颗粒,(5)使用碱溶液将得到的复合颗粒中的二氧化硅颗粒的一部分和表面改性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 
首先,说明本发明使用的二氧化硅颗粒、表面改性剂和有机颜料。 
所使用的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通常为1~100nm,优选为1~50nm,更优选为1~30nm。 
二氧化硅颗粒的BET比表面积值通常为10~1000m2/g,优选为15~500m2/g。 
作为所使用的表面改性剂,只要能够使有机颜料附着在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就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举出烷氧基硅烷、硅烷系偶联剂和有机聚硅氧烷等有机硅化合物,钛酸酯系、铝酸酯系和锆酸酯系等的偶联剂,低分子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等。其中,烷氧基硅烷、硅烷系偶联剂和有机聚硅氧烷等有机硅化合物是适合的。 
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可以举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己基三乙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烷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硅烷系偶联剂;聚硅氧烷、甲基氢聚硅氧烷、改性聚硅氧烷等有机聚硅氧烷等。 
作为钛酸酯系偶联剂,可以举出三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三(二辛基焦磷酸酯基)钛酸异丙酯、三(N-氨乙基·氨乙基)钛酸异丙酯、双(二-十三烷基磷酸钛酸四辛酯、双(二-十三烷基)磷酸钛酸四(2,2二烯丙氧甲基-1-丁基)酯、双(二辛基焦磷酸酯基)氧乙酸钛酸酯、双(二辛氧基焦磷酸酯基)乙撑钛酸酯等。 
作为铝酸酯系偶联剂,可以举出乙酰烷氧基二异丙醇铝、二异丙氧基单乙基乙酰乙酸铝、三乙基乙酰乙酸铝、三乙酰丙酮铝等。 
作为锆酸酯系偶联剂,可以举出四乙酰丙酮锆、二丁氧基双乙酰丙酮锆、四乙基乙酰乙酸锆、三丁氧基单乙基乙酰乙酸锆、三丁氧基乙酰丙酮锆等。 
作为低分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烷基苯磺酸盐、琥珀酸二辛 酯磺酸盐、烷基胺乙酸盐、烷基脂肪酸盐等。作为高分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盐、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马来酸盐共聚物、烯烃-马来酸盐共聚物等 
表面改性剂的包覆量,相对于作为芯粒的二氧化硅颗粒,用C换算,通常为0.05~15.0重量%,优选为0.1~12.0重量%,更优选为0.15~10.0重量%。通过使表面改性剂的包覆量为0.05~15重量%,能够使有机颜料相对于二氧化硅颗粒100重量份,通常附着10~500重量份。 
作为使用的有机颜料,能够使用上述的红色系有机颜料、蓝色系有机颜料、黄色系有机颜料、绿色系有机颜料、橙色系有机颜料、褐色系有机颜料、紫色系有机颜料和黑色系有机颜料等各种有机颜料。但是,碱性蓝、异吲哚啉系有机颜料等耐碱性弱的有机颜料,在按照后述的处理方法将二氧化硅颗粒用碱溶解时,复合颗粒所含的有机颜料最终溶解,在制造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使用上不是优选的。 
有机颜料的添加量,相对于作为芯粒的二氧化硅颗粒100重量份,通常为10~500重量份,优选为30~400重量份,更优选为50~300重量份。 
本发明的复合颗粒,如上所述,能够通过下述方法得到:(1)在二氧化硅颗粒中添加表面改性剂,(2)混合搅拌,将表面改性剂覆盖在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3)向得到的表面改性剂包覆的二氧化硅颗粒添加有机颜料,(4)混合搅拌,使有机颜料附着在表面改性剂包覆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另外,添加的表面改性剂,几乎所有量都覆盖在二氧化硅颗粒表面。 
作为用于二氧化硅颗粒与表面改性剂的混合搅拌、有机颜料和颗粒表面包覆着表面改性剂的二氧化硅颗粒的混合搅拌的机器,能够向粉体施加剪切力的装置是合适的。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同时进行剪切、修平(へらなで)和压缩的装置,例如,轮型混炼机、球型混炼机、叶片型混炼机、辊型混炼机,轮型混炼是适合的。 
作为上述轮型混炼机,可以举出轮碾机(与“混合碾碎机”、“辛普森碾磨机”、“砂磨机”为同义词)、双碾盘连续混砂机(マルチマル)、 斯科特磨机(ストッツミル)、湿研盘、科纳碾磨机(コナ一ミル)、环磨机(リングマラ一),优选可以举出轮碾机、双碾盘连续混砂机、斯科特磨机、湿研盘、环磨机,更优选可以举出轮碾机。作为上述球型混炼机,可以举出振动碾碎机等。作为上述叶片型混炼机,可以举出亨舍尔混炼机、行星式混炼机、诺塔混炼机等。作为上述辊型混炼机,可以举出挤出机等。 
作为二氧化硅颗粒和表面改性剂的混合搅拌条件,例如,当使用轮碾机作为同时进行剪切、修平和压缩的装置时,为使表面改性剂均匀附着,线负荷通常为19.6~1960N/cm(2~200Kg/cm),优选为98~1470N/cm(10~150Kg/cm)、更优选为147~980N/cm(15~100Kg/cm),处理时间通常为5分钟~24小时,优选为10分钟~20小时的范围。搅拌速度通常为2~2000rpm,优选为5~1000rpm,更优选为10~800rpm的范围。 
有机颜料在经过通常5分钟~24小时、优选为5分钟~20小时左右的时间少量逐次添加,或者,至预期的添加量为止,相对于二氧化硅颗粒100重量份,分几次添加5~25重量份的有机颜料。 
作为表面改性剂包覆的二氧化硅颗粒和有机颜料的混合搅拌条件,例如,当使用轮碾机作为同时进行剪切、修平和压缩的装置时,为使有机颜料均匀附着,线负荷通常为19.6~1960N/cm(2~200Kg/cm),优选为98~1470N/cm(10~150Kg/cm)、更优选为147~980N/cm(15~100Kg/cm),处理时间通常为5分钟~24小时,优选为10分钟~20小时的范围。搅拌速度通常为2~2000rpm,优选为5~1000rpm,更优选为10~800rpm的范围。 
在将有机颜料附着在表面改性剂包覆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后,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干燥乃至加热处理。实施干燥乃至加热处理时的加热温度通常为40~150℃,优选为60~120℃,加热时间通常为10分钟~12小时,优选为30分钟~3小时。 
得到的复合颗粒的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通常为1~100nm,优选为1~50nm,更优选为1~30nm。 
复合颗粒的BET比表面积值通常为10~500m2/g,优选为15~400m2/g,更优选为20~300m2/g。 
复合颗粒的有机颜料的脱离程度在后述评价方法的目视观察中,通常为4或3,优选为4。当有机颜料的脱离程度在2以下时,由于引发脱离的有机颜料的重结晶或凝集等而粗大化,与作为最终生成物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混合存在,因此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通过(5)使用碱溶液处理上述复合颗粒,使二氧化硅颗粒的一部分和表面改性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以使复合颗粒中残留二氧化硅成分的一部分或二氧化硅成分和表面改性剂成分的一部分而得到。 
作为使用的碱溶液,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钾水溶液、氨水等。 
进行溶解处理时的溶解液中的复合颗粒浓度,相对于水100mL,通常为1.0~30.0重量份,优选为2.5~25.0重量份,更优选为5.0~20.0重量份。 
进行溶解处理时的溶解液中的碱量,相对于用于将二氧化硅颗粒和表面改性剂全部溶解的必要的碱量,通常为0.01~0.95倍,优选为0.02~0.90倍,更优选为0.05~0.85倍。当碱量超过0.95倍时,二氧化硅颗粒和表面改性剂最终完全溶解,因此不能得到作为本发明目的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另一方面,当碱量低于0.01倍时,二氧化硅颗粒或二氧化硅颗粒和表面改性剂溶解至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为9重量%以下为止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因此在工业上不优选。 
进行溶解处理时的pH值通常为10.0~13.8,优选为11.0~13.6,更优选为11.5~13.4。当pH超过13.8时,碱对有机颜料的损害增大,难以得到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热性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当pH值低于10.0时,二氧化硅颗粒或二氧化硅颗粒和表面改性剂溶解至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为9重量%以下为止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因此在工业上不优选。 
溶解处理温度通常为40~100℃,优选为45~90℃,更优选为50~80℃。当低于40℃时,由于溶解处理需要超过50小时这样的长时间,因此在工业上不利。当超过100℃时,由于对有机颜料的损害,不仅难以得到具有良好耐光性和耐热性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而且因需要高压釜等装置,因此在工业上也不优选。 
溶解处理时间通常为5分钟~50小时,优选为10分钟~30小时,更优选为20分钟~10小时。当处理时间长于50小时时,形成长时间的溶解处理,因此在工业上不优选。 
在溶解处理后,将固态成分和溶解液过滤分离,洗净,进行常规的干燥或冷冻干燥,得到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本发明中得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即使进行常规干燥时,通过起因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硅和表面改性剂的静电推斥效果,也使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分散容易。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要点涉及的分散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水系分散体,能够通过将得到的微小复合颗粒在水或水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进行再分散,或者进行溶解处理,将固态成分和溶解液过滤分离,在水洗后,将不经干燥而取出的固态成分分散在水或水溶性有机溶剂中而得到。根据需要,作为添加剂,也可以添加树脂、分散剂、消泡剂、表面活性剂等。 
本发明涉及的溶剂系分散体,能够通过将得到的微小复合颗粒在有机溶剂或油性载色剂中进行再分散,或者进行溶解处理后,将固态成分和溶解液过滤分离,将水洗后的固态成分用有机溶剂或油性载色剂冲洗后,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油性载色剂中而得到。根据需要,作为添加剂,也可以添加树脂、分散剂、消泡剂、体质颜料、干燥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固化促进剂、助剂等。 
上述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和上述溶剂的混合、分散,使用球磨机、珠磨机、砂磨机、混砂机、轮碾机、超声波分散机、双辊或三辊辊磨机、挤出机和高速冲击粉碎机等。作为用于球磨机和砂磨机等磨碎型粉碎机中的磨碎介质,根据粉碎机的材质,可使用钢珠、玻璃珠、陶瓷珠等。磨碎介质的尺寸通常为0.01~10mm的范围,优选为0.03~3mm的范围。磨碎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只要是从室温到使用的溶剂的沸点以下的范围的温度即可。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4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进行说明。本发明第4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耐热性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 ΔE*值通常为5.0以下,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具有与第1要点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情况几乎同等程度的二氧化硅含量、平均一次粒径、个数换算平均粒径、体积换算平均粒径、BET比表面积值、着色力、耐光性、在水系中测定时的ζ电位和在溶剂系中测定时的ζ电位。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5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本发明第5要点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包括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和着色组合物构成基材,该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上述着色组合物构成基材包括溶剂和根据需要添加的分散剂、颜料衍生物和消泡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中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量,相对于着色组合物构成基材100重量份,通常为3~300重量份,优选为4~200重量份,更优选为5~150重量份。着色组合物构成基材中的添加剂的量通常为60重量%以下。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溶剂,只要是能够将滤色器用着色材料、透明树脂、含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光聚合引发剂和光酸发生剂溶解或分散,且涂布后能够挥发除去的溶剂,就能够适宜使用。 
例如,可以举出水;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甲乙酮、环己酮等酮类;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等醚醇类;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等醚乙酸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等乙酸酯类;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丙酯等乳酸酯类;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γ-丁内酰胺等环酯类等。这些溶剂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分散剂,可以举出月桂基硫酸铵、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盐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硬脂胺乙酸酯、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月桂基羧甲 基羟乙基咪唑啉甜菜碱等两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这些分散剂可以并用2种以上。 
尤其是当溶剂为水时,适合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萘磺酸钠甲醛缩聚物、乙炔醇系分散剂等分散剂。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的个数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200nm,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进一步优选为1~50nm。当个数换算分散粒径超过200nm时,颗粒尺寸过大,因此光学性能降低,所以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的体积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200nm,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当体积换算分散粒径超过200nm时,颗粒尺寸过大,因此光学性能降低,所以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的分散稳定性按照后述的评价方法,粘度变化率通常为20%以下,优选为10%以下。当粘度变化率超过20%时,在稳定的分散状态下,长时间内保持分散性变得困难。 
当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为绿色系时,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的530nm的透过率通常为65%以上,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另外,650nm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05~5.00,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 
当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为蓝色系时,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的460nm的透过率通常为65%以上,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另外,610nm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05~5.00,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 
当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为红色系时,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的620nm的透过率通常为65%以上,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另外,550nm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05~5.00,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 
当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为黄色系时,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的550nm的透过率通常为65%以上,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5 %以上。另外,400nm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05~5.00,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6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本发明的第6要点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包括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和具有酸性基和/或潜在性酸性基的透明树脂,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由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和着色组合物构成基材构成,该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透明树脂,只要是满足可溶于碱性显影液,可见波长区域没有吸收带,且具有薄膜形成能的条件,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用1个以上的酸性基取代的聚合物,或具有1个以上通过利用酸的作用的脱保护反应变换为酸性基的潜在性酸性基的聚合物。作为酸性基,可以举出酚性羟基、羧基等。酸性基和/或潜在性酸性基的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溶解性适当调节。 
作为含有酚性羟基的透明树脂,可以举出酚醛清漆树脂、4-羟基苯乙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 
作为含有羧基的透明树脂,可以举出具有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和其它能够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乙烯系共聚物。作为含有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邻苯二甲酸2-丙烯酰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2-丙烯酰氧基丙酯、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衣康酸酐等。作为与上述含有羧基的单体共聚的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吗啉、N-甲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4-乙烯基甲苯、乙酸乙烯酯、乙烯基甲基醚等。 
透明树脂中的含有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所占的摩尔比通常为 0.005~0.5,优选为0.05~0.4。摩尔比不足0.05的共聚物,相对于碱性水溶液的溶解性降低,在形成图案时易于发生基底污染。另一方面,当摩尔比超过0.5时,由得到的感光性组合物构成的涂膜曝光后实施碱性显影时,因为引起不溶化的曝光部的膨润,所以分辨率降低,或有损于涂膜表面的平滑性。 
作为含有羧基的透明树脂,可以举出通过四羧酸二酐与二元胺的加聚反应得到的聚酰胺酸。作为四羧酸二酐,可以举出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环戊烷四羧酸二酐、1,2,3,5-环戊烷四羧酸二酐、1,2,4,5-二环己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酮四羧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砜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等。另外,这些四羧酸二酐也可使用2种以上。作为与四羧酸二酐反应的二元胺,可以举出乙二胺、1,3-二氨基环己烷、1,4-二氨基环己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3,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砜、3,3′-二氨基二苯基砜、间苯二胺、对苯二胺、2,4-二氨基甲苯、2,5-二氨基甲苯等。 
上述聚酰胺酸的合成能够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按照公知的方法实施。聚酰胺酸的聚合度,通过四羧酸二酐和二元胺的混合摩尔比调节。 
作为具有潜在性酸性基的透明树脂,可以举出具有利用由光酸发生剂产生的酸的催化作用而生成羧基或酚性羟基的取代基的聚合物;和碱显影性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中使用的基质聚合物。具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叔戊酯、(甲基)丙烯酸1,1-二甲基苄酯、(甲基)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等,和含有(甲基)丙烯酸的其它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4-(叔丁氧基羰氧基)苯乙烯、4-(1-甲氧基乙氧基)苯乙烯、4-(1-乙氧基乙氧基)苯乙烯等的均聚物或与4-羟基苯乙烯的共聚物。 
透明树脂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2000~500000,优选为3000~300000。 
用酸性基和/或潜在性酸性基取代的透明树脂相对于上述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比例,相对于滤色器用着色材料100重量份,通常为5~500重量份,优选为7~300重量份。当透明树脂的混合比例不到5重量份时,制膜性和碱显影性降低。当超过500重量份时,颜料浓度相 对降低,因此,为确保作为滤色器的色浓度而膜厚增大,难以得到均匀膜厚,并且光学性能也降低。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个数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200nm,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进一步优选为1~50nm。当个数换算分散粒径超过200nm时,颗粒尺寸过大,因此光学性能降低,所以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体积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200nm,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当体积换算分散粒径超过200nm时,颗粒尺寸过大,因此光学性能降低,所以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粘度通常为0.5~1000mPa·s。当粘度超过1000mPa·s时,难以均匀涂布。当不到0.5mPa·s时,涂膜变得过薄,因此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分散稳定性按照后述的评价方法,粘度变化率通常为20%以下,优选为10%以下。粘度变化率超过20%时,在稳定的分散状态下,在长时间内保持分散性变得困难。 
当使用绿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650nm的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当使用蓝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61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当使用红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55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当使用黄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40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 
使用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制作的着色透过膜的耐光性,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ΔE*值通常为5.0以下,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当耐光性(ΔE*值)超过5.0时,背光照射等引起滤色器的光学性能降低,因此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使用本发明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制作的着色透过膜的耐热性,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ΔE*值通常为5.0以下,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当耐热性(ΔE*值)超过5.0时,滤色器形成时或ITO膜蒸镀时的加热处理引起光学性能降低,因此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接着,对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制作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透过率进行说明。当使用绿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530nm波长的透过率通常为80%以上,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当使用蓝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460nm波长的透过率通常为80%以上,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当使用红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620nm波长的透过率通常为80%以上,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当使用黄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550nm波长的透过率通常为80%以上,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制作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按照后述评价方法测定。当使用绿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65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当使用蓝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61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当使用红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55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当使用黄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40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7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本发明的第7要点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包括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和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其中,该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 组合物(b)是将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分散在含有酸性基和/或潜在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的,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是将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 
另外,作为制造颜料分散型滤色器的方法,提出了在含有颜料的涂膜上,设置不含颜料的感光性皮膜并进行曝光,在显影过程中,在感光层上形成布图,同时除去未形成布图的部分的颜料涂膜层的蚀刻法;和设置分散有颜料的感光层,进行曝光,在显影过程中,在感光层上形成布图,同时除去未形成布图的部分的着色感光材料法。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适用于形成前者的蚀刻法的含有颜料的涂膜。另一方面,作为后者的着色感光材料法的分散有颜料的感光层,为了适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需要赋予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感光性。作为赋予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感光性的物质,可以举出含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在着色感光材料法的曝光部中,利用由光聚合引发剂生成的自由基种,引发含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的聚合,且通过引发交联反应引起不溶。 
作为含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可以举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亚甲基亚乙基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5-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改性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异氰尿酸三(丙烯酰氧乙基)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等多官能性单体等。另外,还可以举出由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得到的丙烯酸酯低聚物等。 
在含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中,还可以混合单官能性单体。作为单官能性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苯氧丙基酯、琥珀酸2-丙烯酰氧乙酯、邻苯二甲酸2-丙烯酰氧乙酯、邻苯二甲酸2-丙烯酰氧丙酯等。单 官能性单体的量相对于多官能性单体100重量份,通常为0~80重量份,优选为0~40重量份。当单官能性单体量超过80重量份时,在对曝光后的皮膜进行碱显影处理时,膜一部分剥离,或解像性降低。 
本发明的多官能性单体适合与上述透明树脂中的具有羧基的乙烯系共聚物混合。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比例为,相对于透明树脂100重量份,通常为5~300重量份,优选为10~200重量份。当多官能性单体的混合比例不足5重量份时,碱显影后的涂膜一部分剥离,或解像性降低。当混合比例超过300重量份时,碱显影性劣化,产生在未曝光部的基底污染或残膜这样的不利情况。 
光聚合引发剂是通过光照高效产生自由基种的物质,引发多官能性单体的聚合,形成交联结构,含有酸性基的透明树脂的碱溶解性降低,其结果是形成负片型图像。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酮系化合物、具有三氯甲基的三嗪系化合物、电子迁移型引发剂等中,通过波长200~450nm的范围的紫外线照射产生自由基种的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只要是能够引发含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聚合的量,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通常的使用量。 
另外,作为使用的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1-苯甲酰环己烷、2-吗啉代-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吗啉代-2-甲基-1-(4-甲氧基苯基)丙烷-1-酮、2-吗啉代-2-甲基-1-(4-甲基硫苯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2-苯基-2,2-二甲氧基-1-(4-甲基硫苯基)乙烷-1-酮、二苯基均三甲苯基氧化膦、苯甲酰甲基四亚甲基锍六氟磷酸酯等。 
作为使用的具有三氯甲基的三嗪系化合物,可以举出2-(4-甲氧基-β-苯乙烯基)-双(4,6-三氯甲基)-s-三嗪、1-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4-氯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4-甲氧基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4-丁氧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3,4-亚甲基二氧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3,4-二甲氧基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4-甲氧基萘基-1)-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2-(4-甲氧基苯基)乙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2-(2-甲氧基苯基)乙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2-(3-氯-4-甲氧基苯基)乙烯基}-3,5-双(三氯甲 基)-s-三嗪、1-(二苯基-1)-3,5-双(三氯甲基)-s-三嗪等。 
作为使用的电子迁移型引发剂,包括作为吸电子化合物或供电子化合物的自由基引发剂和增感剂。作为吸电子化合物,可以举出上述的三氯甲基取代三嗪衍生物、2,2′-双(2-氯苯基)-4,4′,5,5′-苯基二咪唑、2,2′-双(2,4-二氯苯基)-4,4′,5,5′-苯基二咪唑、2,2′-双(2-氯苯基)-4,4′,5,5′-四(4-乙氧羰基苯基)二咪唑等二咪唑化合物,六氟磷酸二苯基碘鎓盐、六氟磷酸双(4-叔丁基苯基)碘鎓盐、六氟磷酸(4-甲氧苯基)(4-辛氧苯基)碘鎓盐等碘鎓盐。作为增感剂,可以举出9,10-二甲基蒽、9,10-二苯基蒽、9,10-双(苯基乙炔基)蒽、1,8-二甲基-9,10-双(苯基乙炔基)蒽、9,10-二甲氧基蒽、9,10-二乙氧基蒽、9,10-二丙氧基蒽、9,10-二丁氧基蒽、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酮等。另外,还可以使用含有供电子化合物和增感剂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供电子化合物,可以举出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二乙醇胺等,作为增感剂,可以举出噻吨酮衍生物。与吸电子化合物或供电子化合物组合使用的增感剂也可并用2种以上。 
接着,对本发明第8要点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D)进行说明。本发明第8要点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D)包括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和光酸发生剂,其中,该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是将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分散在含有酸性基和/或潜在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的,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是将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 
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D)中使用的光酸发生剂,可以举出在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或光阳离子聚合中所利用的化合物中在200~430nm的范围具有吸收波长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鎓阳离子化合物、产生氢卤酸的含卤化合物、产生磺酸的磺化化合物。作为鎓阳离子化合物,可以举出对苯基苯硫基二苯基锍、苯甲酰甲基四亚甲基锍、苯甲酰甲基二甲基锍、(2-萘基羰基甲基)四亚甲基锍、苯基(4-甲氧基苯基)碘鎓、苯基{4-(叔丁基)苯基}碘鎓、(4-双{4-(叔丁基)苯基}碘鎓、双 (4-十二烷基苯基)碘鎓等的BF4-、PF6-、AsF6-、SbF6-、CH3SO3-、CF3SO3-、全氟丁烷磺酸盐、苯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C6F5)4B-盐。 
作为产生氢卤酸的化合物,可以举出1-(3,4-二甲氧基苯基)-3,5-二(三氯甲基)-s-三嗪、1-(4-甲氧基萘基-1)-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2-(4-甲氧基苯基)乙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2-(2-甲氧基苯基)乙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2-(3,4-二甲氧苯基)乙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2-(3-氯-4-甲氧苯基)乙烯基}-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二苯基-1)-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4-羟基二苯基-1)-3,5-双(三氯甲基)-s-三嗪、1-(4-甲氧基二苯基-1)-3,5-双(三氯甲基)-s-三嗪。 
作为产生磺酸的酸发生剂,可以举出N-三氟甲烷磺酰氧基二苯基马来酰亚胺、N-对甲苯磺酰氧基琥珀酰亚胺、N-樟脑磺酰氧基琥珀酰亚胺、N-三氟甲烷磺酰氧基琥珀酰亚胺、N-全氟丁烷磺酰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对甲苯磺酰氧基-1,8-萘羰基酰亚胺、N-樟脑磺酰氧基-1,8-萘羰基酰亚胺、N-三氟甲烷磺酰氧基-1,8-萘羰基酰亚胺、N-全氟丁烷磺酰氧基-1,8-萘羰基酰亚胺。 
上述光酸发生剂,也可在下文所示的增感剂的共存下使用。作为增感剂,可以举出9-甲基蒽、9,10-二甲基蒽、9,10-二苯基蒽、9,10-二甲氧基蒽、9,10-二乙氧基蒽、9,10-二丙氧基蒽、9,10-二丁氧基蒽、1-甲基芘、噻吨酮衍生物。 
光酸发生剂的使用比例为,相对于透明树脂100重量份,通常为0.1~20重量份,优选为0.5~10重量份。 
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着色组合物(C)和(D)的个数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200nm,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进一步优选为1~50nm。当个数换算分散粒径超过200nm时,颗粒尺寸过大,因此光学性能降低,所以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和(D)的体积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200nm,优选为1~150nm,更优选为1~100nm。当体积换算分散粒径超过200nm时,因颗粒尺寸过大,因此光学性能降低,所以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和(D)的粘度通常为0.5~1000mPa·s。当粘度超过1000mPa·s时,难以均匀涂布。当不到0.5mPa·s时,涂膜变得过薄,因此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和(D)的分散稳定性,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粘度变化率通常为20%以下,优选为10%以下。当粘度变化率超过20%时,难以在长期内维持稳定的分散性。 
当使用绿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和(D)的65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当使用蓝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61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当使用红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55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当使用黄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40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05以上,优选为1.10~5.00,更优选为1.20~5.00。 
使用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和(D)制作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耐光性,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ΔE*值通常为5.0以下,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当耐光性(ΔE*值)超过5.0时,背光照射等引起滤色器的光学性能降低,因此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使用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和(D)制作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耐热性,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ΔE*值通常为5.0以下,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当耐热性(ΔE*值)超过5.0时,滤色器形成时或ITO膜蒸镀时的加热处理引起光学性能降低,因此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当使用绿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使用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和(D)制作的着色透过膜的65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在后述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20以上,优选为1.40~5.00,更优选为1.50~5.00。当使用蓝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61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20以上,优选为1.40~ 5.00,更优选为1.50~5.00。当使用红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55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20以上,优选为1.40~5.00,更优选为1.50~5.00。当使用黄色系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时,400nm波长的比吸光系数(重量基准)通常为1.20以上,优选为1.40~5.00,更优选为1.50~5.00。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滤色器。本发明的第9要点的滤色器含有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的涂膜形成物,其中,该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是将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分散在含有酸性基和/或潜在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的,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是将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 
另外,本发明的第10要点的滤色器,含有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的涂膜形成物或者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D)的涂膜形成物,其中,(I)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含有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和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该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是将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分散在含有酸性基和/或潜在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的,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是将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II)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D)含有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和光酸发生剂,该第6要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是将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分散在含有酸性基和/或潜在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的,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是将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 
滤色器的光透过率在各色的透过区域中,通常为75%以上,优选 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另外,对比度通常为800以上,优选为1000以上,更优选为1200以上。 
接着,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能够通过将本发明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再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油性载色剂中,或者在溶解处理后,将固态成分和溶解液过滤分离,进行水洗,然后,将滤饼用有机溶剂或油性载色剂冲洗后,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油性载色剂中而得到。在分散处理中,可使用球磨机、珠磨机、砂磨机、轮碾机、双辊或三辊辊磨机、挤出机和高速冲击粉碎机等。作为球磨机或珠磨机等磨碎型粉碎机中所用的磨碎体,根据粉碎机的材质,能够使用钢珠、玻璃珠、陶瓷珠等。磨碎体的尺寸通常为0.01~10mm,优选为0.03~3mm。磨碎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只要是从室温到使用的溶剂的沸点以下的范围的温度即可。根据需要,作为添加剂,可以添加分散剂、颜料衍生物、消泡剂、表面活性剂等。 
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能够通过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a)中溶解具有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或具有潜在性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或者在预先溶解了含有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或含有潜在性酸性基的透明树脂的溶剂中混合分散滤色器用着色材料而得到。 
本发明的赋予了感光性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能够通过向含有具有酸性基的透明树脂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中添加光聚合引发剂和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并混合而得到。此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溶剂,调节颜料浓度、粘度等。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阻聚剂、2-巯基苯并咪唑等固化促进剂等。 
另外,本发明的赋予了感光性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D)能够通过向含有具有潜在性酸性基的透明树脂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b)中添加光酸发生剂并混合而得到。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首先,在形成黑色矩阵的布图的透明基板上,涂布本发明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然后,通过预烘烤处理,将溶剂充分蒸发除去,形成着色涂膜。 
在未赋予感光性的着色涂膜的情况下,在着色涂膜上,设置能够碱显影的正片型光致抗蚀剂层,形成双层结构的涂膜。作为碱显影性 正片型光致抗蚀剂,适合使用醌二叠氮系光致抗蚀剂。在隔着光掩膜向该着色涂膜照射光以后,进行利用碱水溶液的显影处理。由于用正片型光致抗蚀剂层覆盖的涂膜的曝光部可溶于碱,因此,露出的着色层也被碱溶液蚀刻,形成着色正片型图像。接着,用溶剂选择性除去光致抗蚀剂层,形成着色布图。 
另一方面,在添加有光聚合引发剂和多官能性单体的感光性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的情况下,由感光性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C)形成的涂膜直接作为着色感光层使用。这样,当经光掩膜曝光后进行碱显影处理时,曝光部不溶,能够得到负片型着色布图。作为显影处理,可以举出浸渍法、喷涂法、搅炼法、喷淋法等。在碱显影处理后,水洗并干燥。 
作为透明基板,除了二氧化硅玻璃之外,还可以使用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等。另外,为制造固体摄像元件,可以使用硅基板。作为将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涂布在透明基板上的方法,可以举出旋转涂布、流延涂布、辊涂、网版印刷法、喷墨法等,涂布膜的厚度依赖于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浓度,但通常为0.1~10μm、优选为0.2~5.0μm。 
作为碱显影液,可以举出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四甲铵等的水溶液。还可以在碱溶液中添加甲醇、乙醇、异丙醇、表面活性剂等。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11要点涉及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本发明的第11要点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含有第1要点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其中,该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为,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 
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一次颗粒的粒径的粒度分布,作为一次颗粒的粒径的几何标准偏差值,通常为2.0以下,优选为1.8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当粒度分布超过2.0时,复合颜料的粒度分布变宽,喷墨用墨水中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降低,因此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个数换算平均粒径通常为150nm以下, 优选为1~100nm,更优选为1~50nm,进一步优选为1~40nm。当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个数换算平均粒径超过150nm时,颗粒尺寸过大,会导致得到的喷墨用墨水堵塞在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部分。 
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体积换算平均粒径通常为1~150nm,优选为1~125nm,更优选为1~100nm。当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体积换算平均粒径超过150nm时,颗粒尺寸过大,会导致得到的喷墨用墨水堵塞在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部分。 
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耐光性,在后述评价方法中,ΔE*值通常为5.0以下,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当耐光性(ΔE*值)超过5.0时,利用得到的喷墨用墨水印刷的印刷品会没有充分的耐光性。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具有与第1要点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情况基本同等程度的二氧化硅量、和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平均一次粒径、BET比表面积值、着色力和在水系中测定时的ζ电位。 
接着,对本发明第12要点涉及的含有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喷墨用墨水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12要点的喷墨用墨水含有第8要点所述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和墨水构成溶液,其中,该第8要点所述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包括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1~9重量%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喷墨用墨水的个数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150nm,优选为1~100nm,更优选为1~50nm,进一步优选为1~40nm。当个数换算分散粒径超过150nm时,易于在打印头部分引起堵塞的,并且喷墨用墨水中的着色材料的分散稳定性降低。 
喷墨用墨水的体积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通常为1~150nm,优选为1~125nm,更优选为1~100nm。当体积换算分散粒径超过150nm时,易于在打印头部分引起堵塞的,并且喷墨用墨水中的着色材料的分散稳定性降低。 
喷墨用墨水的分散稳定性,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的目视观察时,通常为5或4,优选为5。另外,个数换算分散粒径的变化率通常为10 %以下,优选为8%以下。 
表示喷墨用墨水的着色力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通常为1.20以上,优选为1.40~5.00,更优选为1.50~5.00。 
使用喷墨用墨水得到的印刷图像的耐光性,ΔE*值通常为3.0以下,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喷墨用墨水的打印头部分的耐堵塞性,在后述的评价方法中的目视观察中,通常为5或4,优选为5。 
喷墨用墨水中的着色材料的比例,相对于墨水构成溶液,通常为1~20重量%。 
本发明的喷墨用墨水的组成成分的墨水构成溶液,含有溶剂和分散剂,和根据需要的水溶性树脂、渗透剂、保湿剂、水溶性溶剂、pH调节剂和/或防腐剂。墨水构成溶液中的水溶性树脂、渗透剂、保湿剂、水溶性溶剂、pH调节剂和/或防腐剂的量通常为50重量%以下。 
喷墨用墨水中的分散剂的比例为,相对于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通常为5~200重量%,优选为7.5~150重量%,更优选为10~100重量%。 
作为分散剂,能够使用表面活性剂和/或高分子分散剂。考虑到喷墨用墨水中的着色材料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作为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是适合的,作为高分子分散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水溶性树脂是适合的。 
具体而言,作为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脂肪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磷酸酯盐。其中,硫酸酯盐和磺酸盐是适合的。 
作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等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等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适合的。 
作为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胺盐型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型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等。其中,季铵盐型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是适合的。 
作为高分子分散剂,可以举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 马来酸共聚物、聚丙烯酸衍生物等碱可溶性树脂。 
作为喷墨用墨水的溶剂,包括水和根据需要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比例,相对于墨水构成溶液,通常为50重量%以下,优选为1~50重量%,更优选为1~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30重量%。 
作为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丁醇等一元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等二元醇,甘油等三元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聚亚烷基二醇,二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丁醚、三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乙醚等多元醇的低级烷基醚。上述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并用2种以上。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喷墨用墨水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喷墨用墨水,是将规定量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分散剂和水,根据需要与渗透剂、保湿剂、水溶性溶剂、pH调节剂、防腐剂等添加剂用分散机混合分散,在制作一次分散液后,再添加水、水溶性溶剂和其它添加剂混合分散,然后,使用薄膜过滤器过滤而得到。 
作为上述分散机,可使用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辊轧机、珠磨机、胶体磨、双辊或三辊辊轧机、超声波均化器、高压均化器等。 
本发明第1~3的要点的重要之处是,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一次颗粒是微小的,并且,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也优良的事实。 
关于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的理由,本发明人推断如下。一般,仅仅经微细化处理的有机颜料,颗粒的表面能非常高,因此易于引起凝集,在载色剂中,难以维持微细的颗粒状态。但是,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因将二氧化硅包在有机颜料内部,ζ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在载色剂中,得到静电推斥效果,即使在载色剂中,也能够以微细状态分散,得到高着色力。 
本发明第4~8的要点的重要之处是,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一次颗粒是微小的,并且,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具有高着色力和在载色剂中的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和耐热性也优良的事实。 
关于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 性,且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的理由,基于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含有上述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另外,本发明人推测:通过将耐热性和耐光性高的二氧化硅包在有机颜料内,即使在有机颜料微细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并提高耐热性和耐光性。 
关于使用含有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涂膜形成物的滤色器的光学性能、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的理由,本发明人推测:是因为使用了微细、分散性优良、且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的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 
本发明的第10~11要点的重要之处是,本发明涉及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一次粒径是微小的,颗粒尺寸均匀,并且,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也优良的事实。 
关于本发明涉及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具有高着色力、优良的分散性和耐光性的理由,基于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含有上述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喷墨用墨水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优良的理由,本发明人认为:是因为使用了本发明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由于将二氧化硅包在有机颜料内部,ζ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在载色剂中得到静电推斥效果,即使在载色剂中,也能够以微细状态分散和维持该分散性。 
本发明第1要点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由于着色力高、且分散性和耐光性优良,因此适合作为各种各样的用途的着色材料。本发明第2要点涉及的分散体,由于将具有上述特性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作为着色材料使用,所以适合作为面向各种用途的分散体。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和分散体,能够作为通常使用的涂料、印刷油墨等,无论是水系还是溶剂系的各种各样用途的着色材料使用。 
本发明第4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由于一次粒径微小,并且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载色剂中的分散性,且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因此适合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 
本发明第5~8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由于使用具有上述特性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所以分散性、分散稳定性和耐光性、耐热性优良,因此适合作为透明性也优良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 
本发明第9~10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由于使用含有具有上述特性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所以分光性能、耐光性和耐热性优良,因此适合作为滤色器。 
本发明的第11要点涉及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由于一次粒径微小、颗粒尺寸均匀,并且具有高着色力和优良的分散性,且耐光性优良,因此,作为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是适合的。由于作为本发明第9要点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使用,因此适合作为分散性、分散稳定性和耐光性优良的喷墨用墨水。 
实施例 
下面举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本发明的各种特性通过下述方法测定。 
(1)各颗粒的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均是分别测定电子显微镜照片所示颗粒的350个的粒径,用其平均值表示。 
(2)各颗粒的一次颗粒的粒径的粒度分布以使用下述方法求得的几何标准偏差值表示。即,测定上述放大照片所示颗粒的粒径的值,由该测定值计算求得的颗粒的实际粒径与个数,按照统计学的方法,在对数正态概率纸上,以横轴为粒径,纵轴为属于各规定的粒径区间的颗粒的累积个数(累积筛下),按照百分数描点。然后,由该图读取分别相当于颗粒个数的50%和84.13%的粒径值,用按照几何标准偏差值=累积筛下84.13%的粒径/累积筛下50%的粒径(几何平均粒径)计算出的值表示。几何标准偏差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一次颗粒的粒径的粒度分布越好。 
(3)各颗粒的个数换算平均粒径和体积换算平均粒径是将待测颗粒与水混合的水溶液,使用超声波分散机分散1分钟后,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浓厚系粒径分析仪FPAR-1000”(大
Figure 2006800326298_0
电子株式会社)测定。 
(4)比表面积值用按照BET法测定的值表示。 
(5)覆盖在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的表面改性剂的包覆量和附着在复合颗粒上的有机颜料的包覆量,通过使用“堀场金属碳/硫分析装置EMIA-2200型”(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测定碳量而求得。 
(6)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的着色 材料内包覆的二氧化硅量使用“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3063M型”(理学电机工业株式会社制),按照JIS K 0119的《荧光X射线分析通则》测定。 
(7)有机颜料、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ζ电位,在水系的情况下使用离子交换水,在溶剂系的情况下使用PGMEA(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将有机颜料、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调制成0.5g/L的浓度,使用超声波分散机分散3分钟后,使用“Model 501”(PEN KEN公司制),利用电泳法测定。 
(8)各颗粒的色调是将试样0.5g和蓖麻油0.5mL用胡维式自动研磨器搅拌成糊状,向该糊状物中添加透明漆4.5g,混炼,制成涂料,在流延涂布纸上,使用150μm(6mil)的涂抹器涂布,制成涂布片(涂膜厚度约为30μm),使用“分光测色计CM-3610d”(美能达株式会社制)进行测定,按照JIS Z 8929所定,用色度指数表示。另外,C*值表示彩度,按照式:C*值=((a*值)2+(b*值)2)1/2求得。 
(9)各颗粒的着色力,首先分别将按照下述所示方法制作的原色漆和展色漆,在流延涂布纸上,使用150μm(6mil)的涂抹器涂布,制成涂布片,使用“分光测色计CM-3610d”(美能达株式会社制)对L*值进行测色,以其差值为ΔL*值。 
然后,作为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标准试样,使用制作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时使用的有机颜料,与上述同样操作,制作原色漆和展色漆的涂布片,对各涂布片的L*值进行测色,以其差值为ΔLs*值。 
使用得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ΔL*值和标准试样的ΔLs*值,以按照式:着色力(%)=100+{(ΔLs*值-ΔL*值)×10}计算出的值表示为着色力(%)。 
原色漆的制作: 
将上述试样10g、氨基醇酸树脂16g和稀释剂6g配合,与3mmФ的玻璃珠90g一起添加到140mL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涂料摇混器混合分散45分钟后,追加氨基醇酸树脂50g,再用涂料摇混器分散5分 钟,制作原色漆。 
展色漆的制作: 
将上述原色漆12g与AMILAC White(二氧化钛分散氨基醇酸树脂)80g配合,用涂料摇混器混合分散15分钟,制作展色漆。 
(10)各颗粒的耐光性是将上述用于测定着色力而制作的原色漆以150μm的厚度涂布在冷轧钢板(0.8mm×70mm×150mm)上,干燥后形成涂膜,将得到的测定用涂布片的一半用金属制箔覆盖,使用“I SuperUV测试仪SUV-W13”(岩崎电气株式会社制),以照射强度100mW/cm2连续照射紫外线6小时后,分别测定因使用金属制箔覆盖而紫外线未照射到的部分和紫外线照射过的部分的色调(L*值、a*值、b* 值),以按照式:ΔE*值=((ΔL*值)2+(Δa*值)2+(Δb*值)2)1/2(其中,ΔL* 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有无紫外线照射的L*值之差,Δa*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有无紫外线照射的a*值之差,Δb*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有无紫外线照射的b*值之差)计算出的ΔE*值表示。 
(11)附着在复合颗粒上的有机颜料的脱离程度,按照下述方法,分4级评价。4表示由复合颗粒的颗粒表面脱离的有机颜料的量少。 
将被测定颗粒2g和乙醇20mL加入50mL的锥形瓶中,进行60分钟的超声波分散后,以转数10000rpm进行15分钟的离心分离,将被测定颗粒和溶剂部分分离。将得到的被测定颗粒在80℃下干燥1小时,以目视观察存在于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的视野中的脱离再凝集的有机颜料的个数,按照下述4级评价。 
1:复合颗粒每100个,有30个以上。 
2:复合颗粒每100个,有10个以上、少于30个。 
3:复合颗粒每100个,有5个以上、少于10个。 
4:复合颗粒每100个,少于5个。 
(12)各颗粒的耐热性是将上述用于测定着色力而制作的原色漆以150μm的厚度涂布在玻璃板(0.8mm×70mm×150mm)上,干燥后形成涂膜,使用GEER式老化炉(Geer Aging Oven),在240℃下保持1小时后,分别测定热处理前后的色调(L*值、a*值、b*值),以按照式:ΔE*值=((ΔL*值)2+(Δa*值)2+(Δb*值)2)1/2(其中,ΔL*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热处理前后的L*值之差,Δa*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热处理前后 的a*值之差,Δb*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热处理前后的b*值之差)计算出的ΔE*值表示。 
(13)含有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分散体、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和喷墨用墨水的个数换算分散平均粒径和体积换算分散平均粒径,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浓厚系粒径分析仪FPAR-1000”(大
Figure 2006800326298_1
电子株式会社)测定。 
(14)分散体和喷墨用墨水的分散稳定性通过将分散体25mL加入50mL比色管中,在60℃下静置1周后,用目视评价颗粒的沉降程度,按照下述5级进行评价。 
1:未着色部分10cm以上。 
2:未着色部分5cm以上、低于10cm。 
3:未着色部分1cm以上、低于5cm。 
4:未着色部分低于1cm。 
5:未着色部分不能识别。 
(15)含有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分散体和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粘度变化率,是将得到的分散体在60℃下静置1周后,使用“E型粘度计EMD-R”(株式会社东京计器制),在25℃下测定剪切速度D=383sec-1下的粘度值,以静置前后的粘度变化量除以静置前的值的商作为变化率,以百分率表示。 
(16)含有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分散体和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着色力,在水系分散体的情况下,将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和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浓度调节到0.08重量%的水溶液,在溶剂系分散体的情况下,将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和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浓度调节到0.08重量的PGMEA溶液,加入石英容器中,使用“自记光电分光光度计UV-210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分别测定最大光吸收波长下的吸光系数,用按照式:εw=εh0(其中,εw表示比吸光系数,εh表示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和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每单位重量的吸光系数,ε0表示作为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和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原料使用的有机颜料的每单位重量的吸光系数)计算出的比吸光系数εw表示。比吸光系数的值越大,表示含有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分散体和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着色力越高。 
(17)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粘度,使用“E型粘度计EMD-R”(株式会社东京计器制)测定得到的组合物25℃下的粘度,用剪切速度D=383sec-1下的值表示。 
(18)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光透过率,是将有机颜料浓度稀释到0.008重量%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加入石英容器中,使用“自记光电分光光度计UV-210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分别测定绿色系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时的530nm波长的透过率,蓝色系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时的460nm波长的透过率,红色系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时的620nm波长的透过率,黄色系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时的550nm波长的透过率。 
(19)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色度,是针对将按照后述配方调制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在透明薄膜上涂布150μm的厚度并干燥后得到的测定用涂布片,使用“分光测色计CM-3610d”(美能达株式会社制)进行测定,按照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定的XY色调图表示。 
(20)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耐光性,是将上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150μm的厚度涂布在玻璃板(0.8mm×70mm×150mm)上,干燥后得到的测定用涂布片,将其一部分用金属制箔覆盖,使用“I Super UV测试仪”(SUV-W13(岩崎电气株式会社制)),以照射强度100mW/cm2连续照射紫外线6小时后,使用“分光测色计CM-3610d”(美能达株式会社制)测定因使用金属制箔覆盖而紫外线未照射到的部分和紫外线照射过的部分的色调(L* 值、a*值、b*值),以紫外线未照射过的部分的测定值为基准,按照式:ΔE*值=((ΔL*值)2+(Δa*值)2+(Δb*值)2)1/2(其中,ΔL*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有无紫外线照射的L*值之差,Δa*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有无紫外线照射的a*值之差,Δb*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有无紫外线照射的b* 值之差)计算出的ΔE*值表示。 
(21)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耐热性,是将上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150μm的厚度涂布在玻璃板(0.8mm×70mm×150mm)上并干燥而得到测定用涂布片,使用GEER式老化炉将该测定用涂布片在240℃下保持1小时后,分别测定热处理 前后的色调(L*值、a*值、b*值),以按照式:ΔE*值=((ΔL*值)2+(Δa* 值)2+(Δb*值)2)1/2(其中,ΔL*值表示比较的试样在热处理前后的L*值之差,Δa*值表示比较的试样在热处理前后的a*值之差,Δb*值表示比较的试样在热处理前后的b*值之差)计算出的ΔE*值表示。 
(22)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光透过率,是使用上述用于测定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的色调制作的测定用涂布片,使用“自记光电分光光度计UV-210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分别测定绿色系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时的530nm波长的透过率,蓝色系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时的460nm波长的透过率,红色系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时的620nm波长的透过率,黄色系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时的550nm波长的透过率。 
(23)滤色器的透过率,是使用按照后述方法制作的滤色器,使用“自记光电分光光度计UV-210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测定530nm、460nm和620nm的各波长的透过率。 
(24)滤色器的对比度,是将按照后述方法制作的滤色器在背光上,夹在两片偏光板之间,测定使该偏光板的方向平行时的亮度(A)和与交叉时的亮度(B),以(A)/(B)表示。 
(25)喷墨用墨水的着色力,是将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浓度调节到0.08重量%的水溶液加入石英容器中,使用“自记光电分光光度计UV-210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分别测定最大光吸收波长下的吸光系数,用按照式:εw=εh0(其中,εw表示比吸光系数,εh表示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每单位重量的吸光系数,ε0表示作为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原料使用的有机颜料的每单位重量的吸光系数)计算出的比吸光系数εw表示。比吸光系数的值越大,表示含有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着色力越高。 
(26)喷墨用墨水中的分散平均粒径Dd50、分散粒径Dd84和分散最大粒径Dd99,使用动态光散射法“浓厚系粒径分析仪FPAR-1000”(大
Figure 2006800326298_2
电子株式会社)测定。另外,几何标准偏差值(Dd84/Dd50)表示按照累积筛下84.13%的粒径(Dd84)/累积筛下50%的粒径(Dd50)计算出的值。几何标准偏差值(Dd84/Dd50)越趋近于1,意味着喷墨用墨水中的表观粒径的粒度分布越优良。 
(27)喷墨用墨水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的变化率是在60℃下将墨水静置1个月以后,使用上述动态光散射法“浓厚系粒径分析仪FPAR-1000”(大
Figure 2006800326298_3
电子株式会社)测定,以用静置前后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的变化量除以静置前的值得到的商作为变化率,用百分率表示。 
(28)喷墨用墨水的的色调和彩度,是将记录在普通纸“KB”(KOKUYO株式会社制)上的印刷图像的色调使用“多光源分光测色计MSC-IS-2D”(Suga试验机株式会社制)按照JIS Z 8729所定时,以显色指数L*值、a*值、b*值和C*值表示。 
(29)喷墨用墨水的耐光性,是将记录在普通纸“KB”(KOKUYO株式会社制)上的记录纸的一半用金属制箔覆盖,使用“I Super UV测试仪SUV-W13”(岩崎电气株式会社制)),以照射强度100mW/cm2 连续照射紫外线6小时后,使用“多光源分光测色计MSC-IS-2D”(Suga试验机株式会社制)分别测定紫外线照射过的部分和因使用金属制箔覆盖而紫外线未照射到的部分的色调(L*值、a*值、b*值),以因使用金属制箔覆盖而紫外线未照射的部分的测定值为基准,按照式:ΔE*值=((ΔL*值)2+(Δa*值)2+(Δb*值)2)1/2(其中,ΔL*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有无紫外线照射的L*值之差,Δa*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有无紫外线照射的a*值之差,Δb*值表示比较的试样的有无紫外线照射的b* 值之差)计算出的ΔE*值表示耐光性。 
(30)喷墨用墨水的耐堵塞性,是将墨水加入喷墨打印机“Deskiet970Cxi”(HEWLETT PACKARD公司制)的墨盒中,在普通纸“KB”(KOKUYO株式会社制)上,在室温下进行打字,目视评价打字的紊乱、缺失或不出水的程度,以下述5级进行评价。 
1:从第1张开始有打印的紊乱、缺失或不出水。 
2:从第5张开始有打印的紊乱、缺失或不出水。 
3:从第10张开始有打印的紊乱、缺失或不出水。 
4:从第20张开始有打印的紊乱、缺失或不出水。 
5:从第25张开始有打印的紊乱、缺失或不出水。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第1~3要点涉及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和其分散体的实施例(实施例1~3)和与之对比的比较例(比较例1~3)。 
<复合颗粒1:复合颗粒的制造> 
在二氧化硅1(平均一次粒径:16nm,BET比表面积值:204.3m2 /g,耐光性ΔE*:5.36)7.0kg中,在轮碾机运转下,添加甲基氢聚硅氧烷(商品名:TSF484:GE东芝有机硅株式会社制)140g,在588N/cm(60Kg/cm)的线负荷下,混合搅拌30分钟。另外,此时的搅拌速度为22rpm。 
接着,将有机颜料G(种类:酞菁系颜料,平均粒径:100nm,BET比表面积值:67.3m2/g,L*值:29.77,a*值:-15.30,b*值:-1.12,C*值:15.34,耐光性ΔE*:8.06,水系的ζ电位:-3.6mV,溶剂系的ζ电位:-1.5mV)7.0kg,在轮碾机运转下,用30分钟添加,再于392N/cm(40Kg/cm)的线负荷下,混合搅拌100分钟,使有机颜料G附着在甲基氢聚硅氧烷覆层上。然后,使用干燥机,在80℃下干燥60分钟,得到复合颗粒1。另外,此时的搅拌速度为22rpm。 
得到的复合颗粒1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0nm,BET比表面积值为78.6m2/g,L*值为30.22,a*值为-14.92,b*值为-1.10,C*值为14.96,有机颜料的脱离程度为4。另外,着色力为93%,耐光性ΔE*为2.12,水系中的ζ电位为-22.7mV,溶剂系中的ζ电位为-6.6mV。甲基氢聚硅氧烷的被覆量以C换算为0.53重量%。附着的有机颜料G以C换算为18.15重量%(相对于二氧化硅颗粒100重量份,相当于100重量份)。 
根据得到的复合颗粒1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观察结果,几乎未发现添加的有机颜料G的颗粒,确认有机颜料G的几乎所有量附着在甲基氢聚硅氧烷的覆盖层。 
<实施例1-1: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 
在3L的烧杯中,加入按照上述得到的复合颗粒(复合颗粒1)200g和0.6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L(能够将作为芯粒的二氧化硅颗粒和表面改性剂溶解的理论量的0.2倍),使pH为13.1,在60℃下搅拌30分钟。将其过滤、水洗后,干燥,得到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得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5nm,个数换算平均粒径为22nm,体积换算平均粒径为78nm,BET比表面积值为83.6m2 /g。包在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内的二氧化硅量,以Si换算为1.06重量%,色调中L*值为31.33,a*值为-14.29,b*值为-1.10,C*值为14.33, 着色力为105%,耐光性ΔE*为3.56,水系中的ζ电位为-13.8mV,溶剂系中的ζ电位为-6.4mV。 
<实施例2-1:水系分散体的制造> 
在140mL玻璃瓶中,将由实施例1-1得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15重量份、水100重量份与0.35mmΦ的玻璃珠100g一同添加,用涂料摇混器分散2小时,得到水系分散体。 
得到的含有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水系分散体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19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42nm,分散稳定性为5,粘度变化率为4.8%,比吸光系数εw为2.46。 
<实施例3-1:溶剂系分散体的制造> 
在140mL玻璃瓶中,将由实施例1-1得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15重量份、PGMEA 100重量份与0.35mmΦ的玻璃珠100g一起添加,用涂料摇混器分散2小时,得到溶剂系分散体。 
得到的含有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溶剂系分散体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19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48nm,分散稳定性为5,粘度变化率为4.7%,比吸光系数εw为2.44。 
按照复合颗粒1和实施例1-1~3-1,制作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水系分散体、溶剂系分散体。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水系分散体和溶剂系分散体的各特性如下所示。 
二氧化硅1~4: 
作为芯粒,准备具有表1所示特性的芯粒1~4。 
有机颜料G、B、R-1、Y、Bk: 
作为有机颜料,准备具有表2所示特性的有机颜料。 
[表1]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011
[0304] [表2]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021
[0306] <复合颗粒的制造> 
复合颗粒2~5: 
除了对芯粒的种类、表面改性剂的种类和添加量、表面改性剂的覆盖工序中的轮碾机处理的线负荷和时间、有机颜料的附着工序中的有机颜料的种类、添加量、轮碾机处理的线负荷和时间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复合颗粒1同样操作,得到复合颗粒。此时的制造条件示在表3中,得到的复合颗粒的各特性表示在表4中。 
[表3]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031
[0311] [表4]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041
[0313] <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 
实施例1-2~1-8,比较例1-1~1-3: 
除了对复合颗粒的种类、碱溶解时的溶解液的pH和添加的碱的理论量对比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操作,得到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另外,复合颗粒的浓度(g/100mL),是相对于溶解液100mL的复合颗粒的重量(g)。另外,在实施例1-2中,作为干燥工序,进行冷冻干燥。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5中,得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各特性表示在表6中。 
比较例1-4(特开2005-36150号公报实施例1的追加试验) 
将有机颜料Y(种类:喹酞酮系颜料,平均一次粒径:252nm,BET比表面积值:27.9m2/g,L*值:84.21,a*值:3.00,b*值:91.31,C*值:91.36,耐光性ΔE*:7.22,水系的ζ电位:-3.1mV,溶剂系的ζ电位:-1.4mV)80g,二甲苯6g,直径8mm的钢珠2kg加入干式磨碎机,以转数300rpm,在80℃下运转2小时,得到喹酞酮颜料。得到的喹酞酮颜料的各特性表示在表6中。 
[表5]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051
[0320] [表6]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061
[0322] <水系分散体> 
实施例2-2~2-8,比较例2-1~2-10: 
除了对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种类和配合量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操作,得到水系分散体。此时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水系分散体的各特性表示在表7中。 
实施例2-9: 
将有色微小复合颗粒100重量份和水100重量份混合,在50℃的加热条件下,使用三辊辊磨机进行混炼分散,得到水系分散体。此时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水系分散体的各特性表示在表7中。 
[表7]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071
<溶剂系分散体> 
实施例3-2~3-8,比较例3-1~3-10: 
除了对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种类和配合量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3-1同样操作,得到溶剂系分散体。此时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溶剂系分散体的各特性表示在表8中。 
实施例3-9 
将有色微小复合颗粒100重量份和PGMEA 100重量份混合,在50℃的加热条件下,使用三辊辊磨机进行混炼分散,得到溶剂系分散体。此时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溶剂系分散体的各特性表示在表8中。 
[表8]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081
[0336]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4~10要点涉及的本发明第1~3要点涉及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和滤色器的实施例(实施例4~9)和与之对比的比较例(比较例4~9)。 
<复合颗粒6:复合颗粒(G)的制造> 
在二氧化硅1(平均一次粒径:16nm,BET比表面积值:204.3m2 /g,耐光性ΔE*值:5.36,耐热性ΔE*值:3.46)3.5kg中,在轮碾机运转下,添加甲基氢聚硅氧烷(商品名:TSF484:GE东芝有机硅株式会社制)70g,在588N/cm(60Kg/cm)的线负荷下,混合搅拌30分钟。另外,此时的搅拌速度为22rpm。 
接着,将有机颜料G(种类:酞菁系颜料,平均一次粒径:100nm,BET比表面积值:67.3m2/g,L*值:29.77,a*值:-15.30,b*值:-1.12,C*值:15.34,耐光性E*值:8.06,耐热性ΔE*值:7.46,水系的ζ电位:-3.6mV,溶剂系的ζ电位:-1.5mV)7.0kg,在轮碾机运转下,用30分钟添加,再于392N/cm(40Kg/cm)的线负荷下,混合搅拌150分钟,使有机颜料G附着在甲基氢聚硅氧烷覆层上,得到复合颗粒6。另外,此时的搅拌速度为22rpm。 
得到的复合颗粒6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3nm,BET比表面积值为76.9m2/g,L*值为30.36,a*值为-14.79,b*值为-1.12,C*值为14.83,有机颜料的脱离的程度为4。另外,着色力为96%,耐光性ΔE*值为2.28,耐热性ΔE*值为2.49,水系中的ζ电位为-23.0mV,溶剂系中的ζ电位为-6.6mV。另外,甲基氢聚硅氧烷的被覆量以C换算为0.53重量%。附着的有机颜料G以C换算为24.06重量%(相对于二氧化硅颗粒100重量份,相当于200重量份)。 
根据得到的复合颗粒6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观察结果,几乎未发现有机颜料G的颗粒,确认有机颜料G的几乎所有量附着在甲基氢聚硅氧烷的覆盖层。 
<复合颗粒7:复合颗粒(B)的制造> 
除了使用有机颜料B(种类:酞菁系颜料,平均一次粒径:80nm,BET比表面积值:87.9m2/g,L*值:23.04,a*值:5.99,b*值:-13.16,C*值:14.46,耐光性ΔE*值:8.83,耐热性ΔE*值:9.04,水系的ζ电位:-2.9mV,溶剂系的ζ电位:-1.3mV)作为有机颜料以外,与 复合颗粒6同样操作,得到复合颗粒7。 
得到的复合颗粒7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BET比表面积值为90.3m2/g,L*值为26.38,a*值为5.92,b*值为-12.95,C*值为14.24,有机颜料的脱离的程度为4。着色力为96%,耐光性ΔE*值为2.64,耐热性ΔE*值为2.75,水系中的ζ电位为-22.2mV,溶剂系中的ζ电位为-6.0mV。另外,甲基氢聚硅氧烷的被覆量以C换算为0.54重量%。附着的有机颜料B以C换算为44.68重量%(相对于二氧化硅颗粒100重量份,相当于200重量份)。 
根据得到的复合颗粒7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观察结果,几乎未发现添加的有机颜料B的颗粒,确认有机颜料B的几乎所有量附着在甲基氢聚硅氧烷的覆盖层。 
<复合颗粒8:复合颗粒(R)的制造> 
除了使用有机颜料R(种类:二酮吡咯并吡咯系颜料,平均一次粒径:130nm,BET比表面积值:82.4m2/g,L*值:38.42,a*值:43.20,b*值:23.36,C*值:49.11,耐光性ΔE*值:7.92,耐热性ΔE*值:7.28,水系的ζ电位:-2.9mV,溶剂系的ζ电位:-1.2mV)作为有机颜料以外,与复合颗粒6同样操作,得到复合颗粒8。 
得到的复合颗粒8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4nm,BET比表面积值为85.6m2/g,L*值为48.46,a*值为48.10,b*值为22.39,C*值为53.06,有机颜料的脱离的程度为4。着色力为96%,耐光性ΔE*值为2.48,耐热性ΔE*值为2.26,水系中的ζ电位为-20.5mV,溶剂系中的ζ电位为-6.3mV。另外,甲基氢聚硅氧烷的被覆量以C换算为0.53重量%。附着的有机颜料R以C换算为40.38重量%(相对于二氧化硅颗粒100重量份,相当于200重量份)。 
根据得到的复合颗粒8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观察结果,几乎未发现添加的有机颜料R的颗粒,确认有机颜料R的几乎所有量附着在甲基氢聚硅氧烷的覆盖层。 
<实施例4-1:滤色器用着色材料(G)的制造> 
在3L的烧杯中,加入得到的复合颗粒(复合颗粒6)200g和0.44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L(能够将作为芯粒的二氧化硅颗粒和表面改性剂溶解的理论量的0.2倍),使pH为13.2,在60℃下搅拌30分钟。 
将其过滤、水洗后,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材料(G)。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G)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6nm,个数换算平均粒径为23nm,体积换算平均粒径为74nm,BET比表面积值为84.7m2/g。包在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内的二氧化硅量,以Si换算为1.09重量%,色调中的L*值为31.38,a*值为-14.29,b*值为-1.11,C* 值为14.33,着色力为106%,耐光性ΔE*值为3.50,耐热性ΔE*值为3.69,水系中的ζ电位为-13.9mV,溶剂系中的ζ电位为-6.5mV。 
<实施例4-2:滤色器用着色材料(B)的制造> 
除了使用复合颗粒7作为复合颗粒以外,与滤色器用着色材料(G)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材料(B)。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B)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6nm,个数换算平均粒径为27nm,体积换算平均粒径为78nm,BET比表面积值为95.2m2/g。包在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内的二氧化硅量,以Si换算为0.96重量%,色调中的L*值为26.49,a*值为5.83,b*值为-12.88,C*值为14.14,着色力为106%,耐光性ΔE*值为3.62,耐热性ΔE*值为3.94,水系中的ζ电位为-12.9mV,溶剂系中的ζ电位为-6.1mV。 
<实施例4-3:滤色器用着色材料(R)的制造> 
除了使用复合颗粒8作为复合颗粒以外,与滤色器用着色材料(G)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材料(R)。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R)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7nm,个数换算平均粒径为31nm,体积换算平均粒径为84nm,BET比表面积值为88.6m2/g。包在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内的二氧化硅量,以Si换算为1.14重量%,色调中的L*值为40.19,a*值为43.26,b*值为23.51,C*值为49.24,着色力为105%,耐光性ΔE*值为3.24,耐热性ΔE*值为3.42,水系中的ζ电位为-14.0mV,溶剂系中的ζ电位为-6.6mV。 
<实施例5-1: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G)的制造> 
将滤色器用着色材料(G)(实施例4-1)100.0重量份、分散剂(改性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商品名:DYSPERBYK-2001:BYK-Chemie制)30.0重量份、PGMEA 270.0重量份,使用珠磨机混合分散4小时,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G)。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G)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18nm, 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42nm,粘度变化率为4.0%,波长530nm的透过率为84.6%,波长6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45。 
<实施例5-2: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B)的制造> 
除了使用滤色器用着色材料(B)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以外,与实施例5-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B)。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B)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22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37nm,粘度变化率为4.7%,波长460nm的透过率为82.8%,波长61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35。 
<实施例5-3: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R)的制造> 
除了使用上述滤色器用着色材料(R)作为滤色器用着色材料以外,与实施例5-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R)。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R)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28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45nm,粘度变化率为4.9%,波长620nm的透过率为89.6%,波长5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1.94。 
<实施例6-1: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G)的制造> 
将滤色器用着色材料(I-G)(实施例5-1)400.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100.0重量份,使用珠磨机混合分散2小时,将得到的混炼物用5μm的玻璃过滤器过滤,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G)。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G)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19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44nm,粘度为16.6mPa·s,粘度变化率为3.9%,650nm的εw(重量基准)为2.56。 
将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G)在透明基材膜上涂布150μm(6mil)厚度,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G)。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G)的色度,x值为0.2754,y值为0.3878,Y值为70.21,耐光性ΔE*值为3.32,耐热性ΔE*值为3.51。波长530nm的透过率为92.6%,6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47。 
<实施例6-2: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B)的制造> 
除了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B)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6-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B)。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B)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23nm, 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38nm,粘度为17.9mPa·s,粘度变化率为4.6%,610nm的εw(重量基准)为2.47。 
将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B)在透明基材膜上涂布150μm(6mil)厚度,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B)。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B)的色度,x值为0.1475,y值为0.2182,Y值为29.33,耐光性ΔE*值为3.42,耐热性ΔE*值为3.74。波长460nm的透过率为91.8%,61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36。 
<实施例6-3: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R)的制造> 
除了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R)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6-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R)。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R)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30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55nm,粘度为19.4mPa·s,粘度变化率为4.7%,550nm的εw(重量基准)为2.01。 
将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R)在透明基材膜上涂布150μm(6mil)厚度,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R)。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R)的色度,x值为0.5846,y值为0.3398,Y值为23.24,耐光性ΔE*值为3.18,耐热性ΔE*值为3.36。波长620nm的透过率为96.6%,5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1.95。 
<实施例7-1: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G)的制造> 
将滤色器用着色材料(II-G)(实施例6-1)500.0重量份、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100.0重量份、2-(4-甲氧基-β-苯乙烯基)-双(4,6-三氯甲基)-s-三嗪5.0重量份,使用珠磨机混合分散2小时,将得到的混炼物用1μm的玻璃过滤器过滤,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G)。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G)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17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40nm,粘度为16.8mPa·s,粘度变化率为3.9%,6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55。 
将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G)在透明基材膜上涂布150μm(6mil)厚度,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I-G)。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I-G)的色度,x值为0.2755,y值为0.3877,Y值为70.36,耐光性ΔE*值为3.30,耐热性ΔE*值为3.49。波长530nm的透过率为93.1,6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49。 
<实施例7-2: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B)的制造> 
除了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B)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7-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B)。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B)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21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35nm,粘度为17.8mPa·s,粘度变化率为4.6%,61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45。 
将上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B)在透明基材膜上涂布150μm(6mil)厚度,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I-B)。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I-B)的色度,x值为0.1476,y值为0.2181,Y值为29.42,耐光性ΔE*值为3.41,耐热性ΔE*值为3.71。波长460nm的透过率为92.4,61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38。 
<实施例7-3: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R)的制造> 
除了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R)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7-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R)。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R)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26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51nm,粘度为19.6mPa·s,粘度变化率为4.8%,5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00。 
将上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R)在透明基材膜上涂布150μm(6mil)厚度,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I-R)。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I-R)的色度,x值为0.5848,y值为0.3399,Y值为23.29,耐光性ΔE*值为3.14,耐热性ΔE*值为3.35。波长620nm的透过率为97.1,5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1.97。 
<实施例8-1: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G)的制造> 
将滤色器用着色材料(II-G)(实施例6-1)500.0重量份、对苯基苯硫基二苯基锍三氟乙酸盐5.0重量份,使用砂磨机分散,将得到的混炼物用1μm的玻璃过滤器过滤,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G)。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G)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18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41nm,粘度为17.2mPa·s,粘度变化率为4.0%,6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53。 
将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G)在透明基材膜上涂布150μm(6mil)厚度,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V-G)。得 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V-G)的色度,x值为0.2752,y值为0.3877,Y值为70.41,耐光性ΔE*值为3.28,耐热性ΔE*值为3.45。波长530nm的透过率为93.2,6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48。 
<实施例8-2: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B)的制造> 
除了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B)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8-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B)。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B)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21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36nm,粘度为18.1mPa·s,粘度变化率为4.6%,61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44。 
将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B)在透明基材膜上涂布150μm(6mil)厚度,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V-B)。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V-B)的色度,x值为0.1475,y值为0.2179,Y值为29.44,耐光性ΔE*值为3.38,耐热性ΔE*值为3.66。波长460nm的透过率为92.5,61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38。 
<实施例8-3: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R)的制造> 
除了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R)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8-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R)。 
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R)的个数换算分散粒径为27nm,体积换算分散粒径为52nm,粘度为20.1mPa·s,粘度变化率为4.9%,5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2.01。 
将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R)在透明基材膜上涂布150μm(6mil)厚度,干燥,得到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V-R)。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V-R)的色度,x值为0.5846,y值为0.3402,Y值为23.29,耐光性ΔE*值为3.15,耐热性ΔE*值为3.34。波长620nm的透过率为97.3,550nm的比吸光系数εw(重量基准)为1.96。 
<实施例9-1:滤色器(I)的制作> 
在形成有膜厚1.0μm的树脂黑色矩阵布图的无碱玻璃基板(厚0.7mm)上,旋涂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G)(实施例6-1),在90℃下,使用加热板进行4分钟的预烘烤以后,在该膜上,涂布正片型光致抗蚀剂,在80℃下加热干燥20分钟,得到抗蚀剂膜。使用超高压水银灯2.50kW,以400mJ/cm2的光量进行曝光。然后,用碳酸钠水溶 液进行显影后,用甲基溶纤剂乙酸酯剥离不需要的光致抗蚀剂层。再将得到的着色膜在氮气气氛中,在250℃下进行30分钟加热处理,得到绿色着色膜的布图。 
然后,同样操作,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B)、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R),形成各自的着色膜布图。 
得到的滤色器(I)的透过率,在波长530nm时为92.0%,波长460nm时为91.4%,波长620nm时为96.2%,对比度为1700。 
<滤色器(II)的制作> 
在形成有膜厚1.0μm的树脂黑色矩阵布图的无碱玻璃基板(厚0.7mm)上,旋涂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G)(实施例7-1),在90℃下,使用加热板进行4分钟的预烘烤以后,使用超高压水银灯2.50kW,以400mJ/cm2的光量进行曝光。然后,用碳酸钠水溶液进行显影,除去未曝光部分的光致抗蚀剂层,再将得到的着色膜在氮气气氛中,在250℃下进行30分钟加热处理,得到绿色着色膜的布图。 
然后,同样,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B)、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R),形成各自的着色膜布图。 
得到的滤色器(II)的透过率,在波长530nm时为92.4%,波长460nm时为91.6%,波长620nm时为96.4%,对比度为1720。 
<滤色器(III)的制作> 
除了使用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G)、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B)、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R)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外,与上述滤色器(II)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III)。 
得到的滤色器(III)的透过率,在波长530nm时为92.6%,波长460nm时为91.7%,波长620nm时为96.6%,对比度为1730。 
按照复合颗粒6和实施例4-1~9-1,制作复合颗粒、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和滤色器。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复合颗粒、滤色器用着色材料、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和滤色器的各特性如下所示。 
二氧化硅1~4: 
作为芯粒,准备具有表1所示特性的二氧化硅颗粒1~4。 
有机颜料G、B、R、Y: 
作为有机颜料,准备具有表2所示特性的有机颜料。 
<复合颗粒的制造> 
复合颗粒7~12: 
除了对芯粒的种类、表面改性剂的种类和添加量、表面改性剂的覆盖工序中的轮碾机处理的线负荷和时间、有机颜料的附着工序中的有机颜料的种类、添加量、轮碾机处理的线负荷和时间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复合颗粒6同样操作,得到复合颗粒。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9中,得到的复合颗粒的各特性表示在表10中。 
[表9]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091
[0426] [表10]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101
[0428] <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制造> 
实施例4-2~4-8,比较例4-1~4-4: 
除了对复合颗粒的种类、碱溶解时的溶解液的pH和添加的碱的理论量对比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另外,复合颗粒的浓度(g/100mL)是相对于溶解液100mL的复合颗粒的重量(g)。另外,实施例4-5,作为干燥工序,实施冷冻干燥。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11中,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各特性表示在表12中。 
[表11] 
[0433] [表12]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121
[0435] 比较例4-5(特开2006-91649号公报实施例1追加试验): 
将通过酸浆处理制造的针状结晶的二噁嗪紫颜料4份、有机颜料B(种类:酞菁系颜料,平均一次粒径:80nm,BET比表面积值:87.9m2 /g,L*值:23.04,a*值:5.99,b*值:-13.16,C*值:14.46,耐光性ΔE*值:8.83,耐热性ΔE*值:9.04,水系的ζ电位:-2.9mV,溶剂系的ζ电位:-1.3mV)36份,粉碎的氯化钠400份、二乙二醇80份,加入双臂型捏合机中,在100~110℃下混炼8小时,然后,在80℃的1%盐酸水溶液100份中提取上述混合物,搅拌1小时后,过滤、热水洗、干燥、粉碎,得到酞菁蓝颜料。 
比较例4-6: 
将有机颜料G(种类:酞菁系颜料,平均一次粒径:100nm,BET比表面积值:67.3m2/g,L*值:29.77,a*值:-15.30,b*值:-1.12,C*值:15.34,耐光性E*值:8.06,耐热性ΔE*值:7.46,水系的ζ电位:-3.6mV,溶剂系的ζ电位:-1.5mV)36份,粉碎的氯化钠400份、二乙二醇80份,加入双臂型捏合机中,在100~110℃下混炼8小时,然后,在80℃的1%盐酸水溶液100份中提取上述混合物,搅拌1小时后,过滤、热水洗、干燥、粉碎,得到酞菁绿颜料。 
比较例4-7: 
将有机颜料R(种类:二酮吡咯并吡咯系颜料,平均一次粒径:130nm,BET比表面积值:82.4m2/g,L*值:38.42,a*值:43.20,b* 值:23.36,C*值:49.11,耐光性ΔE*值:7.92,耐热性ΔE*值:7.28,水系的ζ电位:-2.9mV,溶剂系的ζ电位:-1.2mV)36份,粉碎的氯化钠400份、二乙二醇80份,加入双臂型捏合机中,在100~110℃下混炼8小时,然后,在80℃的1%盐酸水溶液100份中提取上述混合物,搅拌1小时后,过滤、热水洗、干燥、粉碎,得到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 
得到的酞菁蓝颜料、酞菁绿颜料、吡咯并吡咯颜料的各特性表示在表12中。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 
实施例5-2~5-8、比较例5-1~5-14: 
除了对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种类、分散剂的种类和配合量以及溶 剂的配合量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5-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13和表14中,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的各特性表示在表15和表16中。 
[表13]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131
[0447] [表14]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141
[0449] [表15]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151
[0451] [表16]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161
[0453] 实施例5-9: 
将滤色器用着色材料100.0重量份、分散剂(改性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商品名:DYSPERBYK-2001:BYK-Chemie制)30.0重量份、PGMEA 100.0重量份混合,在50℃的加热条件下,使用三辊辊磨机进行混炼分散,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13中,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的各特性表示在表15中。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 
实施例6-2~6-8、比较例6-1~6-14: 
除了对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的种类和树脂配合量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6-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17中,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的各特性表示在表18和表19中,涂布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而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的各特性表示在表20和表21中。 
[表17]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171
[0460] [表18]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181
[0462] [表19] 
[0464] [表20]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201
[0466] [表21]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211
[0468] 实施例6-9: 
将实施例5-9得到的着色组合物(I)220.0重量份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100.0重量份混合,在50℃的加热条件下,使用三辊辊磨机进行混炼分散,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17中,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各特性表示在表18中,涂布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而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的各特性表示在表20中。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 
实施例7-2~7-8、比较例7-1~7-14: 
除了对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的种类和聚合引发剂的配合量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7-1同样,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22中,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的各特性表示在表23和表24中,涂布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I)的各特性表示在表25和表26中。 
[表22]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221
[0475] [表23]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231
[0477] [表24]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241
[0479] [表25]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251
[0481] [表26]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261
[0483] 实施例7-9: 
将实施例6-9得到的着色组合物(II)320.0重量份、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100.0重量份和2-(4-甲氧基-β苯乙烯基)-双(4,6-三氯甲基)-s-三嗪2.5重量份混合,在50℃的加热条件下,使用三辊辊磨机进行混炼分散,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22中,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各特性表示在表23中,涂布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I)而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II)的各特性表示在表25中。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 
实施例8-2~8-8、比较例8-1~8-14: 
除了对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I)的种类和配合量以及光酸发生剂的种类和配合量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8-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27中,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的各特性表示在表28和表29中,涂布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而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V)的各特性表示在表30和表31中。 
[表27]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271
[0490] [表28]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281
[0492] [表29] 
[0494] [表30]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301
[0496] [表31] 
[0498] 实施例8-9: 
将实施例8-9得到的着色组合物(II)320.0重量份和对苯基苯硫基二苯基锍三氟乙酸盐2.5重量份混合,在50℃的加热条件下,使用三辊辊磨机进行混炼分散,由此得到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27中,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各特性表示在表28中,涂布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IV)而得到的滤色器用着色透过膜(IV)的各特性表示在表30中。 
<滤色器> 
实施例9-2~9-6、比较例9-1~9-3: 
除了对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种类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9-1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I)。此时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滤色器的各特性表示在表32和表33中。 
[表32]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321
[表33]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331
[0507] 实施例9-8~9-12,比较例9-4~9-6: 
除了对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种类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9-7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II)。此时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滤色器的各特性表示在表32和表33中。 
实施例9-14~9-18,比较例9-7~9-9: 
除了对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种类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9-13同样操作,得到滤色器(III)。此时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滤色器的各特性表示在表32和表33中。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11~12要点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的实施例(实施例10~11)和与之对比的比较例(比较例10~11)。 
<复合颗粒13:复合颗粒的制造> 
在二氧化硅1(平均一次粒径:16nm,BET比表面积值:204.3m2 /g,耐光性ΔE*:5.36)7.0kg中,在轮碾机运转下,添加甲基氢聚硅氧烷(商品名:TSF484:GE东芝有机硅株式会社制)140g,在588N/cm的线负荷下,混合搅拌30分钟。另外,此时的搅拌速度为22rpm。 
接着,将有机颜料B(种类:酞菁系颜料,平均粒径:80nm,BET比表面积值:87.9m2/g,几何标准偏差值:2.15,L*值:23.04,a*值:5.99,b*值:-13.16,C*值:14.46,耐光性ΔE*:8.83,ζ电位:-2.9mV)7.0kg,在轮碾机运转下,用30分钟添加,再于392N/cm的线负荷下,混合搅拌120分钟,将有机颜料B附着在甲基氢聚硅氧烷覆层上,得到复合颗粒13。另外,此时的搅拌速度为22rpm。 
得到的复合颗粒13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0nm,BET比表面积值为89.1m2/g,个数换算平均粒径为26nm,体积换算平均粒径为94nm,几何标准偏差值为1.26,色调中的L*值为26.95,a*值为5.74,b*值为-12.66,C*值为13.90,有机颜料的脱离程度为4。着色力为93%,耐光性ΔE*为2.15,ζ电位为-22.8mV。另外,甲基氢聚硅氧烷的被覆量以C换算为0.53重量%。附着的有机颜料B以C换算为33.19重量%(相对于二氧化硅颗粒100重量份,相当于约100重量份)。 
根据得到的复合颗粒13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观察结果,几乎未发现添加的有机颜料B的颗粒,确认有机颜料B的几乎所有量附着在甲 基氢聚硅氧烷的覆盖层。 
<实施例10-1: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制造> 
在3L的烧杯中,加入按照上述得到的复合颗粒(复合颗粒13)200g和0.6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L(能够将作为芯粒的二氧化硅颗粒和表面改性剂溶解的理论量的0.2倍),使pH为13.1,在60℃下搅拌30分钟。将其过滤、水洗后,干燥,得到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 
得到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包覆在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内部的二氧化硅量,以Si换算为1.04重量%,平均一次粒径为15nm,BET比表面积值为82.4m2/g,个数换算平均粒径为21nm,体积换算平均粒径为75nm,几何标准偏差值为1.31。色调中的L*值为25.39,a*值为-5.90,b*值为-12.95,C*值为14.23,着色力为105%,耐光性ΔE*为3.54,ζ电位为-13.6mV。 
<实施例11-1:喷墨用墨水的制造> 
在砂磨机中,加入离子交换水67.7重量份、聚氧乙烯月桂醚1.3重量份混合以后,在该混合溶液中,添加着色材料5.0重量份、二乙二醇10重量份、甘油10重量份、三乙二醇单丁醚5重量份、三乙醇胺0.8重量份和消泡剂(有机硅系消泡剂)0.2重量份,进行3小时的混合分散后,使用0.5μm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由此得到喷墨用墨水。 
得到的喷墨用墨水,墨水中的个数换算平均粒径为18nm,体积换算分散平均粒径为51nm,分散稳定性中的目视评价为5,个数换算分散粒径的变化率为6.8%,色调中的L*值为27.68,a*值为5.42,b*值为-13.04,C*值为14.12,比吸光系数εw为2.28,耐光性为ΔE*为1.73,耐堵塞性为5。 
按照复合颗粒13和实施例10-1,制作复合颗粒、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各制造条件和得到的复合颗粒、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和喷墨用墨水的各特性表示如下。 
二氧化硅1和2: 
作为芯粒,准备具有表1所示特性的二氧化硅颗粒1和2。 
有机颜料B、R-1、Y、G: 
作为有机颜料,准备具有表2所示特性的有机颜料。 
<复合颗粒的制造> 
复合颗粒14~16: 
除了对芯粒的种类、表面改性剂的种类和添加量、表面改性剂的覆盖工序中的轮碾机处理的线负荷和时间、有机颜料的附着工序中的有机颜料的种类、添加量、轮碾机处理的线负荷和时间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复合颗粒13同样操作,得到复合颗粒。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34中,得到的复合颗粒的各特性表示在表35中。 
[表34]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341
[表35]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351
[0535] <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制造> 
实施例10-2~10-7,比较例10-1~10-3: 
除了对复合颗粒的种类、碱溶解时的溶解液的pH和添加的碱的理论量对比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10-1同样操作,得到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另外,复合颗粒的浓度(g/100mL)是相对于溶解液100mL的复合颗粒的重量(g)。另外,实施例10-2,作为干燥工序,实施冷冻干燥。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36中,得到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各特性表示在表37中。 
[表36]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361
[0540] [表37]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371
[0542] <喷墨用墨水> 
实施例11-2~11-7,比较例11-1~11-11: 
除了对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作出各种改变以外,与实施例11-1同样操作,得到喷墨用墨水。此时的制造条件表示在表38中,得到的喷墨用墨水的各特性表示在中表39和表40。 
[表38]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381
[0547] [表39] 
Figure 2006800326298A00800391
[0549] [表40] 

Claims (17)

1.一种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含有二氧化硅和有机颜料,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硅被包覆在有机颜料内,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有色微小复合颗粒,以Si换算,为0.005~7重量%,
个数换算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下,体积换算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下。
2.一种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分散在溶媒中形成的分散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溶媒为水、水溶性有机溶剂或水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介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溶媒为有机溶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二氧化硅颗粒中添加表面改性剂,混合搅拌,使表面改性剂覆盖在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然后,添加有机颜料,混合搅拌,使有机颜料附着在表面改性剂包覆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表面,得到复合颗粒,利用碱溶液将得到的复合颗粒中的二氧化硅颗粒的一部分和表面改性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
6.一种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其特征在于:
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7.一种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材料分散在着色组合物构成基材中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滤色器用着色材料的量相对于着色组合物构成基材100重量份,为3~300重量份。
9.一种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分散在含有酸性基、潜在性酸性基、或酸性基和潜在性酸性基的透明树脂溶液中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个数换算分散平均粒径为1~200nm,体积换算分散平均粒径为1~200nm。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还含有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还含有光酸发生剂。
13.一种滤色器,其特征在于:
含有权利要求9、11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涂膜形成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色器,其特征在于:
光透过率在各色的透射区域中为75%以上,对比度为800以上。
15.一种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其特征在于:
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微小复合颗粒。
16.一种喷墨用墨水,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分散在墨水构成溶液中而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墨用墨水,其特征在于:
喷墨用墨水的着色材料的量相对于墨水构成溶液,为1~20重量%。
CN2006800326298A 2005-09-09 2006-09-05 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着色材料、滤色器、和喷墨用墨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3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2254/2005 2005-09-09
JP2005262254 2005-09-09
JP2006172462A JP5093442B2 (ja) 2006-06-22 2006-06-22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及び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172462/2006 2006-06-22
JP2006194645A JP2008019399A (ja) 2006-07-14 2006-07-14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の着色材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
JP194645/2006 2006-07-14
PCT/JP2006/317543 WO2007029694A1 (ja) 2005-09-09 2006-09-05 有色微小複合粒子、有色微小複合粒子の製造方法、着色材、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3204A CN101263204A (zh) 2008-09-10
CN101263204B true CN101263204B (zh) 2012-09-05

Family

ID=37835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262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3204B (zh) 2005-09-09 2006-09-05 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着色材料、滤色器、和喷墨用墨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080258118A1 (zh)
EP (1) EP1930380A4 (zh)
KR (1) KR101274297B1 (zh)
CN (1) CN101263204B (zh)
WO (1) WO20070296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14635A2 (en) * 2005-08-02 2007-02-08 Topchim N.V. Aqueous dispersion of hybrid particles consisting of organic or inorganic pigment particles and organic nano-p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5267759B2 (ja) * 2005-09-09 2013-08-21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有色微小複合粒子粉末及び該有色微小複合粒子粉末を含有する分散体、並びに有色微小複合粒子粉末の製造法
JP5239143B2 (ja) * 2006-09-29 2013-07-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362065B1 (ko) * 2012-07-25 2014-02-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상변화 잉크를 이용한 플렉서블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112998A (zh) * 2016-10-07 2022-03-01 M技术株式会社 有机颜料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涂膜的制造方法及涂膜的亮度的评价方法
KR20190040465A (ko) * 2017-10-10 2019-04-18 도다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아닐린 블랙 그리고 해당 아닐린 블랙을 사용한 수지 조성물 및 분산체
EP3686249A1 (en) 2018-12-03 2020-07-29 Viavi Solutions Inc. A composition including a color shifting pigment and a color filter
CN109762374B (zh) * 2019-01-03 2021-05-25 深圳市绚图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直接用于注塑的彩色铝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1146B (zh) * 2021-12-22 2022-10-18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浸胶浆料、浸胶绳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527A (zh) * 2001-06-05 2003-01-08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墨水用色料、喷墨打印墨水、含该色料的颜料水分散液及有机和无机复合颗粒
CN1409133A (zh) * 2001-09-27 2003-04-09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滤色片的含有着色剂的着色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这种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
CN1488683A (zh) * 2002-08-30 2004-04-14 ���﹤ҵ��ʽ���� 用于道路标记材料的着色剂和使用它的道路标记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7183B1 (en) * 1998-10-08 2001-08-21 Cabot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etal oxides
US7094814B2 (en) 2000-09-01 2006-08-22 Toda Kogyo Corporation Coloring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containing colorant and color filter using the same
JP4228192B2 (ja) * 2002-09-30 2009-02-25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組成物
JP4766223B2 (ja) * 2003-03-27 2011-09-07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EP1462486A3 (en) * 2003-03-27 2005-01-05 Toda Kogyo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coloring composition and color filter
EP1799778B1 (en) * 2004-09-16 2009-04-01 Ricoh Company, Ltd. Recording ink, ink cartridge,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record
US20060121392A1 (en) * 2004-11-24 2006-06-0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filter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2006265474A (ja) * 2005-03-25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527A (zh) * 2001-06-05 2003-01-08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墨水用色料、喷墨打印墨水、含该色料的颜料水分散液及有机和无机复合颗粒
CN1409133A (zh) * 2001-09-27 2003-04-09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滤色片的含有着色剂的着色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这种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
CN1488683A (zh) * 2002-08-30 2004-04-14 ���﹤ҵ��ʽ���� 用于道路标记材料的着色剂和使用它的道路标记材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23800A 2004.04.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29694A1 (ja) 2007-03-15
CN101263204A (zh) 2008-09-10
KR101274297B1 (ko) 2013-06-13
US8303861B2 (en) 2012-11-06
EP1930380A4 (en) 2010-11-03
US20080258118A1 (en) 2008-10-23
EP1930380A1 (en) 2008-06-11
US20110068307A1 (en) 2011-03-24
KR20080042115A (ko) 2008-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3204B (zh) 有色微小复合颗粒、有色微小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着色材料、滤色器、和喷墨用墨水
CN100587596C (zh) 透明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US7371276B2 (en) Titanium dioxide pig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resin composition using the same
CN101636452B (zh) 黑色树脂组合物、树脂黑矩阵、滤色器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443155B (zh) 黑色树脂组合物、树脂黑矩阵基板和触摸面板
CN102459084B (zh) 黑色复合微粒、黑色树脂组合物、滤色片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JP4476417B2 (ja) 赤色カラーレジストインキ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CN103765254A (zh) 着色树脂组合物及树脂黑色矩阵基板
JP2004083904A (ja) 二酸化チタン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
KR20080012322A (ko) C.i. 피그먼트 블루-80 계 청색 염료
CN101631835B (zh) 基于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的颜料制剂
JP4766223B2 (ja) 透明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08150428A (ja) 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用着色材及び該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用着色材を含有する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用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10533745A (ja) 微粒子状イプシロン−銅フタロシアニン−顔料調合物
JP2009132911A (ja) 着色組成物、製造方法および着色方法
JP2006126387A (ja) 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用黒色着色材料、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用黒色組成物、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US20100221654A1 (en) Pigment Preparations Based on C.I. Pigment Blue 15,6
JP5093442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及び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材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5638213B2 (ja) 表面処理有機顔料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955275B1 (en)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coloring a glass,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JP2006309171A (ja) 画素形成用着色剤およびその使用
JP2009242722A (ja) 有色微細着色材及び該有色微細着色材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透明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09215380A (ja) 有色微細複合着色材及び該有色微細複合着色材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透明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09149779A (ja) 有色微小着色材及び該有色微小着色材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透明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697277B2 (ja) 顔料分散液おぬび塗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