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7341A - 自动试样分析器及其部件 - Google Patents

自动试样分析器及其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7341A
CN1407341A CN 02132046 CN02132046A CN1407341A CN 1407341 A CN1407341 A CN 1407341A CN 02132046 CN02132046 CN 02132046 CN 02132046 A CN02132046 A CN 02132046A CN 1407341 A CN1407341 A CN 1407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ipet
container
sample
lever
cl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320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1963C (zh
Inventor
大山康浩
樱井和幸
中村洋一
吉田敬祥
德永一敏
糟谷弘治
田野岛英司
久保田利宏
长井孝明
金子周平
芝田正治
琵琶正道
大谷俊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05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992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24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7530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24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5474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24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5154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24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7545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24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515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53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5841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53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101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53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8398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550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843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629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843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07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7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19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19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移液管;一移液管驱动装置,用来将移液管移动到放在预定位置的试样容器处,使移液管能从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然后将移液管移动到设在另一个预定位置的开口容器处,使移液管将试样排出到开口容器中;和一分析部分,用来分析所排出的试样,所述移液管驱动装置包括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主臂和从主臂上沿水平方向悬挑出来的细长导向臂,所述导向臂的抗弯刚度比主臂的小;其中,当要从所述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时,主臂沿竖直方向移动移液管,而当要将试样排出到所述开口容器中时,导向臂引导移液管到开口容器处,然后沿竖直方向移动移液管。

Description

自动试样分析器及其部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涉及日本专利申请2001-270543(2001年9月6日提出申请)、2001-272483(2001年9月7日提出申请)、2001-272484(2001年9月7日提出申请)、2001-272485(2001年9月7日提出申请)、2001-272486(2001年9月7日提出申请)、2001-272487(2001年9月7日提出申请)、2001-275375(2001年9月11日提出申请)、2001-275385(2001年9月11日提出申请)、2001-275397(2001年9月11日提出申请)、2001-355093(2001年11月20日提出申请)、2001-362979(2001年11月28日提出申请)、2002-108113(2002年4月10日提出申请)和2002-126640(2002年4月26日提出申请)。这些专利的优先权是根据35USC§119要求的,所公开的内容通过参考引用全都结合到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样分析器及其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来分析血样、尿样等类似物质的高度通用的小型试样分析器。
背景技术
迄今已知的与本发明有关的技术如下。
一种小型自动分析器,包括:带有反应平板的反应容器盘,其圆周部分被等分成若干个部分;由该反应容器盘夹持的若干反应容器;用来将各反应容器传送到试样分配器、试剂分配位置和光学测量位置的装置;用来吸取并分配规定数量的试样到反应容器中的装置;以及用来以光学方法分析反应容器中试样的装置(可参见日本公开特许公报11-94842(1999));
一种吸液装置,利用第一马达的扭矩相对开口试样容器移动移液管,并利用第二马达的转矩使移液管相对于封闭试样容器移动(可参见美国专利号6,171,280);
一种组件,包括:可沿纵向压缩和伸长的中空清洁腔,一移液管,当清洁腔伸长时被容纳在清洁腔中,当清洁腔压缩时从清洁腔中伸出;一锁定装置,用来将清洁腔锁定在伸长状态(参见国际公布92/22798);
一种移液管,包括:一端用密封件密封的空心管,一吸入口,设在靠近该端部的管子侧壁中(可参见美国专利号5,969,272);
一种移液管,包括:吸取液体试样的细吸入管,一细通气管,用来在吸入过程中通气,其中吸入管和通气管是并排布置的(可参见美国专利号5,969,272);
一种移液管清洁装置,包括:大体上是竖直布置的移液管,其液体试样进入口的方向朝下;一移液管外部清洁件,带有大体上是竖直的可将移液管松装配在其中的通道、用来将清洁液输送到该通道中的进料通道、用来将废清洁液从通道中排出的排出通道;与移液管相连的移液管内部清洁装置,用来将清洁液输送到移液管的内部;一清洁液贮存室,与清洁件的进料通道及移液管内部清洁装置相连;与清洁件的排出通道相连的吸取装置,用来从移液管吸取废清洁液;一废液贮存室,与排出通道相连,用来贮存由吸取装置吸出的废清洁液;和驱动装置,用来上下移动清洁件和移液管中的至少一个以改变清洁件和移液管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其中,所述通道带有距离移液管较近的较小直径部分和设在该较小直径部分下面距离移液管较远的较大直径部分,且进料通道和排出通道分别与较大直径部分和较小直径部分相连(可参见美国专利No.5,592,959);和
一种移液管清洁装置,包括:一通道,其中插入尖端处设有吸入口的移液管;一进料通道,用来将清洁液供应到该通道中;和一排出通道,用来将废清洁液从该通道中排出(可参见美国专利No.5,592,959)。
已经提出了各种类型的自动试样分析器如自动血液分析器。大部分最新的自动分析器都有较大的体积和较高的工作速度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试样。此外,自动分析器的操作很复杂,因此应雇用专门的操作人员作为正式职员。不经常需要临床分析的地方医院和私人诊所通常委托专门的分析中心进行临床分析。但是,这在遇到急诊病例时不可能马上得到临床分析的结果。因此,就需要有一种易于操作和高度通用的小型自动试样分析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简化自动试样分析器的操作使医生和护士能容易地使用分析器、减小分析器的尺寸和重量以方便地将分析器搬运到诊断和治疗的现场、降低分析器的噪音以保持安静的环境、确保能安全和容易地对分析器进行维护和检查、以及节省分析器的能量消耗。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移液管;一移液管驱动装置,用来将移液管移动到放在预定位置的试样容器处,使移液管能从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然后将移液管移动到设在另一个预定位置的开口容器处,使移液管将试样排出到该开口容器中;和分析部分,用来分析所排出的试样;所述移液管驱动装置包括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主臂和从主臂上沿水平方向悬挑出来的细长导向臂;该导向臂的抗弯刚度比主臂的小;其中,当要从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时,主臂沿竖直方向移动移液管,而当要将试样排出到开口容器中时,导向臂引导移液管到开口容器处,然后沿竖直方向移动移液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的前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的后透视图;
图3是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上的容器安放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试样放置部分的正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夹持爪的正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夹持爪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4中A-A箭头方向看的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在试样架上的小试样容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试样放置部分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10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试样放置部分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11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试样放置部分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检测部分的正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的正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的正视图;
图15是沿图14中B-B箭头方向看的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的正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和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和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左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的左视图;
图20是沿图19中C-C箭头方向看的视图;
图21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22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检测器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前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检测器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25(a)和25(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混合室的剖视图和平面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清洁器主体的平面图;
图27是沿图26中D-D箭头方向看的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负压泵的剖视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液体管路系统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电路的方框图;
图31(a)和31(b)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如何工作的流程图;
图32是沿图26中E-E箭头方向看的视图;
图33示出了图27中清洁器主体的一种变型;
图34是用来说明图27中所示清洁器主体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35是用来说明图27中所示清洁器主体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36是用来说明图27中所示清洁器主体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37是用来说明图26中所示移液管和清洁器主体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移液管的纵向剖视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移液管的纵向剖视图;
图40是图39中所示移液管的横断面视图;
图41(a)至41(e)是用来说明图39中所示移液管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42(a)至42(e)示出了依次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上的屏幕图象;
图43示出了一个示例性主画面(当选择全血模式时所显示的);
图44示出了另一个示例性主画面(当选择预稀释模式时所显示的);
图45示出了还一个示例性主画面(在测量不可能状态下所显示的);
图46示出了一个示例性测量画面(在开始分析之后所立即显示的);
图47示出了另一个示例性测量画面(在白血球数测量完成之后所显示的);
图48示出了还有一个示例性测量画面(在红血球数测量完成之后所显示的);
图49示出了还有另外一个用来显示全部分析项目(8个项目)的示例性测量画面;
图50示出了还有一个示例性测量画面(用来显示由白血球数测量得到的统计数据);
图51示出了还有另外一个示例性测量画面(用来显示由红血球数和血小板数测量得到的统计数据);
图52示出了还有一个示例性测量画面(当按自己希望选择分析项目时所显示的);
图53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54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析器中使用的科克罗夫特(Cockcroft)电源的电路图;
图55是用来证实科克罗夫特电源工作性能的实验电路图;
图56是采用市场上可买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升压电路的电路图;
图57是曲线图,示出了开关频率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图58是曲线图,示出了电容器的电容量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图59是曲线图,示出了负载电流和电源电压之间的关系;
图60是在图54中输出端得到的波形图;
图6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在容器座中的容器安放单元的外观图;
图6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在容器安放单元中的大容器的构造图;
图6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在容器安放单元中的小容器的构造图;
图64是装有内盖的大容器的剖视图;
图65是装有内盖的小容器的剖视图;
图66是透视图,示出了当两个大容器和一个小容器安装在内壳里面时的状态;
图67是正视图,示出了当两个大容器和一个小容器安装在内壳里面时的状态;
图68是平面图,示出了当两个大容器和一个小容器安装在内壳里面时的状态;
图69是安装了流道连接机构的容器座的正视图;
图70是用来说明流道连接机构的引导机构构造和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71是用来说明流道连接机构的引导机构构造和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72是用来说明流道连接机构的引导机构构造和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73是用来说明流道连接机构的引导机构构造和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74是引导机构的中心剖视图;
图75是用来说明偏压件如何设置在引导机构中的视图;
图76是用来说明偏压件如何设置在引导机构中的视图;和
图77是用来说明偏压件如何设置在引导机构中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移液管;一移液管驱动装置,用来将移液管移动到放在预定位置的试样容器处,使移液管能从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然后将移液管移动到设在另一个预定位置的开口容器处,使移液管将试样排出到该开口容器中;和一分析部分,用来分析所排出的试样;所述移液管驱动装置包括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主臂和从主臂上沿水平方向悬挑出来的细长导向臂;该导向臂的抗弯刚度比主臂的小;其中,当要从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时,主臂沿竖直方向移动移液管,而当要将试样排出到开口容器中时,导向臂引导移液管到开口容器处,然后沿竖直方向移动移液管。
根据本发明,当要吸取试样时,移液管驱动装置利用主臂来实现移液管相对于试样容器的竖直移动,而当排出试样时,利用导向臂来实现移液管相对于开口容器的竖直移动。这样就可以减小导向臂及其相关部件的刚度,从而减小移液管驱动装置的重量。
该移液管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一移液管夹持器,用来夹持移液管;一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以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移液管夹持器,用来沿水平方向移动移液管夹持器;和一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用来沿竖直方向移动主臂和导向臂;其中,移液管夹持器以可沿水平方向分离的方式固定在主臂上;其中,移液管夹持器当固定在主臂上时由主臂沿竖直方向移动,当脱离主臂时与导向臂接合而沿竖直方向移动。
移液管夹持器可带有凸块,而主臂可带有能沿水平方向与该凸块接合的凹进部分。
移液管夹持器可包含与导向臂接合时可沿导向臂移动的滚轮。
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可包含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以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移液管夹持器。
试样分析器还可以包括与移液管相连的定量泵,用来在移液管夹持器由主臂降低之后从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以及在移液管夹持器离开主臂之后排出试样。
试样容器可以是带有盖子的。
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可以包括作为驱动源的步进马达,其中,输送到步进马达上用来沿竖直方向移动移液管夹持器的驱动电流在移液管夹持器与主臂接合而移动时大于移液管夹持器与导向臂接合而移动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移液管驱动装置,包括:一移液管夹持器,用来夹持移液管;一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以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移液管夹持器,用来沿水平方向移动移液管夹持器;一主臂,移液管夹持器以可沿水平方向分离的方式固定在上面;一导向臂,从主臂沿水平方向延伸;和一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用来沿竖直方向移动主臂和导向臂;其中,移液管夹持器当固定在主臂上时由主臂沿竖直方向移动,当脱离主臂时与导向臂接合而沿竖直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移液管;一移液管驱动装置,用来将移液管移动到放在预定位置的试样容器处,使移液管能从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然后将移液管移动到设在另一个预定位置的开口容器处,使移液管将试样排出到该开口容器中;和一分析部分,用来分析所排出的试样;其中移液管驱动装置包括:一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带有用来夹持移液管的移液管夹持器和以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移液管夹持器的支承件;一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以可更换的方式固定在其上;和一限动件,固定在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可防止在更换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时移液管沿竖直方向滑动。
根据本发明,限动件防止了移液管的移动,因此可以安全和方便地更换夹持移液管的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
限动件以可分离的方式与移液管夹持器和支承件接合。
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可以包括用来清洁移液管的清洁部分,其中,当限动件固定在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上时,移液管的尖端容纳在该清洁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用于移液管驱动装置的移液管限动装置,包括:一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带有用来夹持移液管的移液管夹持器和以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移液管夹持器的支承件;一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以可更换的方式固定在上面;和一限动件,固定在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上用来防止在更换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时移液管沿竖直方向滑动。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外壳,带有一开口并装有分析器主体;一盖子,可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一试样架,竖直布置在开口的里面用来保持试样容器;一连接件,用来随着盖子的打开使试样架朝开口方向倾斜,并随着盖子的关闭使试样架返回到竖直的状态;一弹性件,用来弹性地支承放置在试样架中的试样容器;和一分析部分,用来从试样容器中取出试样并对试样进行分析。
根据本发明,当盖子打开时,试样架是朝开口方向倾斜的,因此可以方便地将试样容器放置到试样架中。试样容器由弹性件从两侧支承并与试样架同轴。因此,可以将具有不同外径的试样容器方便地放置到试样架中。
试样架的内径可大于试样容器的外径,以容纳试样容器的下部,而弹性件可包括从两侧有弹性地夹持试样容器侧面的第一和第二弹性件,使支承的试样容器与试样架同轴。
试样分析器还可以包括一支承件,用来使第一弹性件随着盖子的打开而远离第二弹性件。
该支承件可以枢轴转动地支承在轴上。
试样架的底部可枢轴转动地支承在该轴上,且其绕枢轴转动的方向与支承件相同。
试样分析器还可以包括一偏压件,用来使盖子朝盖子打开方向推,以及一按钮,通过克服偏压件的偏压力而以可分离的方式与盖子接合。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另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试样容器固定装置,包括:一试样架,其内径大于试样容器的外径以容纳试样容器的下部;以及第一和第二弹性件,用来从两侧有弹性地夹持试样容器的侧面,使支承的试样容器与试样架同轴。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外壳,带有开口并装有分析器主体;一盖子,可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一试样架,竖直布置在开口里面用来保持试样容器;一连接件,用来随着盖子的打开使试样架朝开口方向倾斜,并随着盖子的关闭使试样架返回到竖直的状态;一移液管驱动装置,用来将移液管移动到放在预定位置的试样容器处,使移液管能从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然后将移液管移动到设在另一个预定位置的开口容器处,使移液管将试样排出到该开口容器中;一锁定装置,当通过移液管驱动装置将移液管从试样架上方插入试样容器中时,用来锁定盖子;和一分析部分,用来分析开口容器中的试样。
根据本发明,该锁定装置在移液管的插入过程中可防止试样架移动。因此,可以稳定地进行试样吸入操作,并可以防止移液管和试样容器损坏。
移液管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用来将移液管插入试样容器中的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而锁定装置可以包括平行于移液管从主臂竖直向下延伸的锁杆和从盖子向内突出并带有一接合孔的突出件,当将移液管插入试样容器中时,锁杆插入接合孔中。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另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试样架锁定装置,包括:一可移动支承的试样架,用来容纳试样容器;和一锁定件,当把移液管插入保持在试样架上的试样容器中时,可通过机械方法防止试样架随着移液管的插入操作而移动。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分析部分,包括用来容纳试样的容器和用来分析装在容器中试样成分的检测器;一废液室,用来贮存包括试样、试剂和稀释剂的分析废液;一负压泵,用来施加负压到废液室中,以便从容器和检测器中至少一个吸取分析废液;其中负压泵包括:带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空气泵;带有第一和第二通孔并罩住空气泵的罩子;从罩子外面延伸通过第一通孔连接空气入口的吸气管;和连接到第二通孔并延伸到外面的消音排气管。
根据本发明,负压泵封装在罩子中并带有消音排气管,因此可以有效地消音。
分析器还可以包括用来支承空气泵的弹性支座。
分析器还可以包括用来检测废液室中负压的探测器,和用来控制负压泵以调节负压在预定压力范围内的控制部分。
该预定压力范围可以是100至300毫米汞柱。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另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负压泵,包括:带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空气泵;带有第一和第二通孔并罩住空气泵的罩子;从罩子外面延伸通过第一通孔连接空气入口的吸气管;和连接到第二通孔并延伸到外面的消音排气管。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另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试样分析器,包括:一移液管;设在预定位置的液体混合容器;一试样供应部分,用来将试样吸入到移液管中和将试样供应到液体混合容器中;一稀释剂供应部分,用来将稀释剂供应到液体混合容器中;和一试样分析部分,用来分析经稀释剂稀释的试样;其中,液体混合容器由耐化学腐蚀的树脂制成,并具有粗糙的内表面。
试样供应部分可以包括一移液管驱动装置,用来将移液管移动到放在另一预定位置的试样容器处,使移液管能从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然后将移液管移动到液体混合容器处,使移液管将试样排出到液体混合容器中。或者,试样供应部分可以包括一负压供应部分,用来施加负压到液体混合容器中,以便将试样吸入液体混合容器中。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到液体混合容器中的试样最好是通过定量装置如取样阀来定量。
由耐化学腐蚀的树脂制成的容器一般具有光滑的内表面而十分拒水,即具有较低的润湿性。当留在容器底部的试样与沿着容器内表面供应到容器中的稀释剂混合时,稀释剂很容易象水滴一样保留在内表面上。因此,要与试样混合的稀释剂量相应减少,结果使稀释不准确。所以,试样的分析精度降低。
一般而言,树脂表面的润湿性依赖于表面的化学成分、暴露于表面的功能团数目、表面是酸性还是碱性、表面的结晶度和平面的粗糙度。
本发明显示通过使内表面变粗糙可以改善容器内表面的润湿性。即,当试样与稀释剂混合时,容器粗糙的内表面可以防止所供应的稀释剂保留在容器内表面上,从而使试样以提高的稀释精度进行稀释。因此,可以提高分析精度。
在本发明中,已经根据实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和润湿性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只要表面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不小于0.16微米,该表面的润湿性就不会对稀释精度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发现粗糙度Ra的上限最好为大约0.65微米。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使容器内表面变粗糙。将一外径小于容器内径的圆棒固定在球磨机的卡盘上,并将衬有海绵的砂纸包裹在该圆棒的顶端部分,因此所得到的圆棒外径变成略微大于容器的内径。
当旋转圆棒时,圆棒的顶端逐渐插入容器中,从而使容器的内表面被砂纸弄粗糙。可使用#400至#1500的砂纸。带有海绵的抛光轮(住友3M有限公司生产的320型抛光轮)可以用来代替上述砂纸。
粗糙度Ra(微米)在这里定义为由以下公式计算(见日本工业标准JISB0601),其中,沿平均线截取参考长度为m的一部分粗度曲线并表示为y=f(x),平均线作为X轴,纵向放大率作为Y轴: R a = 1 m ∫ 0 L | f ( x ) | dx
其中m是参考长度。
粗糙度曲线在这里被定义为用相位补偿高频段过滤器将波长大于预定水平的表面起伏成分从截面曲线中去除后所得到的曲线,而截面曲线在这里被定义为通过垂直切割要检查的表面部分而得到的横截面轮廓线。
在本发明中,液体混合容器是用具有耐化学腐蚀性的热塑树脂注射模制而成。可用于液体混合容器的示例性材料包括:
丙烯-丙烯腈-苯乙烯树脂;
丙烯-丙烯腈-苯乙烯/聚酰胺混合物;
丙烯-丙烯腈-苯乙烯/聚碳酸酯混合物;
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混合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氯乙烯混合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酰胺混合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混合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混合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混合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顺丁烯二酰亚胺-苯乙烯树脂混合物
改性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丙烯腈-聚氯乙烯-苯乙烯树脂;
丙烯腈-乙烯丙烯橡胶-苯乙烯树脂;
丙烯腈树脂;
丙烯腈-苯乙烯树脂
聚氯乙烯;
乙烯-乙烯醇树脂;
结晶聚合物;
苯乙烯-丁二烯树脂;
苯乙烯-马来酸树脂;
可生物降解的树脂(基于纤维素醋酸酯);
可生物降解的树脂(基于高分子量热塑性聚己酸内酯);
聚三氟乙烯;
四氟乙烯/乙烯树脂;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树脂;
无定形氟化树脂;
四氟乙烯/全氟醇环氧乙烷树脂;
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亚乙烯;
改性聚四氟乙烯;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亚乙烯混合物;
四氟乙烯/聚丙烯混合物;
聚酰胺11;
聚酰胺12;
聚酰胺40;
聚酰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混合物;
聚酰胺-顺丁烯二酰亚胺-苯乙烯树脂混合物;
聚酰胺-聚丙烯混合物;
聚酰胺6;
聚酰胺6/无定形聚烯烃混合物;
聚酰胺6/特种橡胶混合物;
聚酰胺6.66;
聚酰胺610;
聚酰胺66;
改性聚酰胺66;
聚酰胺66/热塑性弹性体混合物;
聚酰胺6T;
无定形聚酰胺;
聚酰胺MXD6;
聚烯丙醚酮;
聚酰胺-酰亚胺;
聚烯丙基化合物;
聚芳砜;
热塑性聚酰亚胺;
聚环己烷乙烯对苯二甲酸酯;
高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聚醚酮;
聚醚酰亚胺;
聚乙烯萘酞酸酯;
聚醚腈;
聚醚砜;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氯乙烯;
改性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混合物;
聚苯并咪唑;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混合物;
聚甲基异丁烯酰基酰亚胺;
聚甲基戊烯;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混合物;
聚碳酸酯-聚酰亚胺混合物;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物;
无定形聚烯烃;
聚缩醛;
聚丙烯;
聚丙烯-聚酰胺混合物;
聚酞酰胺;
聚砜;
改性聚苯撑醚;
改性聚苯撑醚/聚酰胺混合物;
改性聚苯撑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混合物;
改性聚苯撑醚/聚对苯撑硫混合物;
改性聚苯撑醚/特种橡胶混合物;
聚对苯撑硫;
改性聚苯撑醚/聚酰胺66混合物;
通用聚苯乙烯;
高冲击阻力聚苯乙烯;
中等冲击阻力聚苯乙烯;
改性聚苯乙烯;
间同立构聚苯乙烯;
多硫醚砜;
顺丁烯二酰亚胺-苯乙烯树脂;
顺丁烯二酰亚胺-苯乙烯/聚酰胺混合物;
异丁烯酰基-苯乙烯树脂;
异丁烯酰基树脂;和
改性异丁烯酰基树脂。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液体混合容器,包括圆柱形的内表面、内底、和设在其上端附近用来沿内表面供应液体到底部的液体供应端口,该液体混合容器是由耐化学腐蚀的树脂制成的,带有粗糙的内表面。
容器可以是敞口式的,而且可以通过耐化学腐蚀树脂注射模制而成。
容器内表面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最好不小于0.16微米。
容器内表面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最好满足0.16微米≤Ra≤0.65微米。
这种耐化学腐蚀的树脂可以是聚醚酰亚胺。
容器还可以包括设在其底部用来排出液体的液体排出口,此外还可以包括设在其底部用来喷入气体的空气供应口。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吸液管;定量部分,用来通过吸液管吸取试样并确定试样的数量;和一分析部分,用来分析定量的试样;该吸液管包括细长管,其带有平行于轴线在内部延伸的液体流道(即吸液路径),和设在其外表面并沿纵向延伸的凹槽。
根据本发明,当有封闭的真空血液采样管(试样容器)的盖子被吸液管(移液管)刺穿时,血液采样管的内部立即通过凹槽以最短距离与大气连通。因此,可以通过吸液管平稳地吸取试样并确定其数量,所以能够精确地进行试样的分析。此外,通过在管子的外表面中设置纵向凹槽可以简化吸液管的构造。因此,能够同时清洁吸液管的凹槽和外表面。
在本发明中,凹槽最好平行于管子的轴线延伸。这样,能够方便地形成凹槽。
凹槽的横截面最好朝管子的外表面方向增大。这样,可以防止凹槽被盖子的橡胶碎沫和试样阻塞。
此外,凹槽横截面的底部最好是圆形的。这样,可以防止凹槽被盖子的橡胶碎沫和试样阻塞。
液体流道(吸液路径)最好偏离管子的轴线。这样,可以在较大的横截面中形成凹槽。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确定凹槽的横截面面积、形状和位置,从而可以提高通气效率和清洁效率。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吸液管,包括一细长管,其带有平行于轴线在内部延伸的液体流道,和设在其外表面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凹槽。
在该吸液管中,凹槽可以平行于管子的轴线延伸。
凹槽的横截面可以朝管子的外表面方向增大。
凹槽横截面的底部可以是圆形的。
液体流道可以偏离管子的轴线。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移液管;一分析部分,用来分析从移液管吸取的试样;一移液管清洁装置,包括带有移液管通道的清洁器主体,可以从通道入口到出口插入移液管;和一驱动装置,用来移动移液管和清洁器主体中至少一个;其中,设置在清洁器主体中的移液管通道包括设在其入口部分并与之同轴的移液管导向孔和设在其出口部分并与之同轴的移液管清洁孔;其中,按照从入口到出口的顺序,在移液管清洁孔的内表面中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口;其中,清洁器主体包括用于第一开口与大气之间连通的排气通道、与第三开口连通的清洁液供应通道、以及与第二开口连通的清洁液排出通道。
根据本发明,与大气连通的开口设在移液管清洁装置的移液管通道内表面,因此清洁液比较不容易残留在移液管清洁装置中而可以有效地清洁移液管。因此,可以精确地进行试样的分析。
该分析器还可以包括:一供应部分,用来将清洁液供应到清洁液供应通道中;一吸取部分,用来从清洁液排出通道中吸取清洁液;和一驱动电路部分,用来驱动供应部分和吸取部分;其中,驱动装置包括垂直驱动部分,用来沿竖直方向移动移液管和清洁器主体中至少一个;其中,当移液管向上移动或清洁器主体向下移动时,驱动电路部分驱动供应部分和吸取部分以清洁移液管的外部。
或者,该分析器还可以包括:一供应部分,用来将清洁液供应到移液管中;一吸取部分,用来从清洁液排出通道中吸取清洁液;和一驱动电路部分,用来驱动供应部分和吸取部分;其中,驱动装置包括一垂直驱动部分,用来沿竖直方向移动移液管和清洁器主体中至少一个;其中,当移液管的尖端位于移液管通道中时,驱动电路部分驱动供应部分和吸取部分以清洁移液管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移液管清洁装置,包括:一带有移液管通道的清洁器主体,可以从通道入口到出口插入移液管;该移液管通道包括设在其入口部分并与之同轴的移液管导向孔和设在其出口部分并与之同轴的移液管清洁孔;按照从入口到出口的顺序,在移液管清洁孔的内表面中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口;该清洁器主体包括在第一开口和大气之间连通的排气通道;与第三开口连通的清洁液供应通道;与第二开口连通的清洁液排出通道。
移液管通道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的,并包括按照从入口到出口的顺序串联的第一和第二通孔,其中,第一和第二开口设在第一通孔的内表面中,而第三开口设在第二通孔的内表面中,其中,移液管通道的内径是按照移液管导向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次序增大的。
或者,移液管通道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的,移液管清洁器可包括按照从入口到出口的顺序串联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通孔,其中,第一和第二开口设在第一通孔的内表面,而第三开口设在第三通孔的内表面,其中,移液管导向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内径。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移液管,带有设在其尖端的吸入口;一定量部分,用来通过移液管吸取试样并确定其数量;一供应部分,用来将液体供应到移液管中;一分析部分,用来分析确定了数量的试样;和一控制部分,用来控制定量部分和供应部分;其中,在吸取试样之前,控制部分控制供应部分使液体充满移液管的吸入口。
根据本发明,移液管的吸入口在吸取试样之前充满了液体。因此,当移液管插入试样中时,可以防止试样在被吸取之前进入吸入口。这样就提高了定量精度。
分析器还可以包括用来清洁移液管的清洁器,其中,吸入口设在靠近移液管尖端的移液管侧壁中,其中,清洁器包括可插入移液管通道、与通道连通用来供应清洁液的清洁液供应通道、和与通道连通用来排出清洁液的清洁液排出通道;其中,清洁器是这样定位的,当沿移液管的轴向观看时,移液管吸入口的轴线与清洁液排出通道入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
利用这种构造方式,在通过移液管吸取试样之前在清洁器中清洁移液管时,吸入口不会受到从清洁液排出通道施加的负压的影响。因此,移液管吸入口装满的液体不会被吸出到清洁液排出通道中。因此,吸入口中保持充满了液体,所以试样可以精确地定量。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吸液装置,包括:一移液管,带有设在靠近其尖端的侧壁中的吸入口;一吸取部分,用来通过移液管吸取液体;和一清洁器,用来清洁移液管;其中,清洁器包括移液管可插入的通道、与通道连通用来供应清洁液的清洁液供应通道、和与通道连通用来排出清洁液的清洁液排出通道;其中,清洁器是这样定位的,当沿移液管的轴向看时,移液管吸入口的轴线与清洁液排出通道入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
吸液装置最好还包括用来将液体供应到移液管中的液体供应部分,其中,在通过移液管吸取试样之前,液体供应部分用液体充满移液管的吸入口。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移液管清洁装置,包括用来清洁移液管的清洁器,其中移液管带有设在靠近其尖端的侧壁中的吸入口,其中,清洁器包括移液管可插入的通道、与通道连通用来供应清洁液的清洁液供应通道、和与通道连通用来排出清洁液的清洁液排出通道,其中,清洁器是这样定位的,当沿移液管的轴向看时,移液管吸入口的轴线与清洁液排出通道入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吸液装置,包括:一移液管,带有设在其尖端部分的吸入口;一吸取部分,用来通过移液管吸取第一液体;一供应部分,用来将第二液体供应到移液管中;和一控制部分,用来控制吸取部分和供应部分;其中,在吸取第一液体之前,控制部分控制供应部分使第二液体充满移液管的吸入口。
吸液装置还可以包括用来清洁移液管的清洁器,其中,吸入口设在靠近移液管尖端的移液管侧壁中,其中,清洁器包括移液管可插入的通道、与通道连通用来供应清洁液的清洁液供应通道、和与通道连通用来排出清洁液的清洁液排出通道,其中,清洁器是这样定位的,当沿移液管的轴向看时,移液管吸入口的轴线与清洁液排出通道入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可以若干分析模式工作的自动试样分析器,该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分析模式选择按钮,用来选择其中一种分析模式;一启动铵钮,用来输出指令以启动所选择分析模式下的分析操作;一变色部分,用来改变启动铵钮的颜色;一变色控制部分,用来控制变色部分以根据所选择的分析模式改变启动铵钮的颜色;和一分析部分,用来在收到启动铵钮的指令后进行试样分析。
根据本发明,启动铵钮的颜色根据使用者所选择的分析模式而改变。因此,使用者在按下启动铵钮开始分析时可以根据按钮的颜色来确认分析模式。所以,可以减少因模式选择错误而引起的错误操作。
该分析器还可以包括一触摸板输入/显示部分,其中,分析模式选择按钮和启动铵钮显示在输入/显示部分上,其中,变色部分会改变显示在输入/显示部分上的启动铵钮的颜色。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输入部分;一显示部分;一分析部分;和一控制部分,用来在收到输入部分的输出之后控制显示部分和分析部分;其中,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主屏面和分析屏面,其中主屏面表示分析部分准备好开始分析的状态,而分析屏面显示分析部分所进行分析的结果;其中,从分析屏面中开始显示分析结果到分析部分所进行的预定操作完成期间,如果在输入部分上没有进行输入操作,控制部分就将显示部分显示的分析屏面切换到主屏面。
根据本发明,如果在分析器完成预定操作之前未进行输入操作,分析屏面会自动切换到主屏面。这避免了使用者必须手动切换屏面。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触摸板输入/显示部分;一显示在输入/显示部分上的启动铵钮;一分析部分,用来在收到所显示启动铵钮的指令之后使分析装置运行;一监控部分,用来监控分析装置;和一控制部分,用来控制输入/显示部分的显示操作;其中,当监控部分检测到不正常情况时,控制部分会消除输入/显示部分上的启动铵钮。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分析部分,用来分析试样;一显示部分,用来在分析屏面中显示分析结果;和一控制部分,用来控制显示部分和分析部分;其中,显示部分有选择地显示第一分析屏面和第二分析屏面,其中第一分析屏面中一个或多个分析项目的分析结果以第一号字显示,而第二分析屏面中比第一分析屏面更多的分析项目以小于第一号字的第二号字显示。
该分析器还可以包括输入部分,用来随意地输入想要在第一分析屏面显示的分析项目。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试样可以从中穿过的小孔;一直流电源;一恒流电路,用来从直流电源将恒定电流供应到穿过小孔的试样上;一电阻型检测部分,用来检测穿过小孔的试样中阻抗的变化;和一分析部分,用来根据所检测到的阻抗变化分析试样;其中,直流电源由科克罗夫特电源构成。
科克罗夫特电源可以包括:一振荡器部分;一开关电路部分,用来间歇地输出与振荡器部分的开关频率同步的直流输入电压;和一升压器部分,用来升高开关电路部分的输出电压;其中,开关频率从50至1000千赫兹。
该直流电源可以自然冷却。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分析部分;一外壳,里面装有分析部分;一容器安放单元,里面放置用来盛放供应到分析部分和从分析部分排出的液体的容器;一容器座,连接在外壳外面用来容纳容器安放单元;其中,容器安放单元包括两个大容器、一个小容器和一个用来安放大、小容器的壳体;其中,每个大容器包括:一容器主体,用来盛放液体;一入口部分,液体从中经过而进出容器主体;一肩部,从入口部分向下延伸;一小容器安装部分,设在肩部上用来承受小容器;和一容器侧壁,从肩部向下延伸;其中,小容器包括:一容器主体,用来盛放液体;一入口部分,液体从中经过而进出容器主体;一肩部,从入口部分向下延伸;一容器侧壁,从肩部向下延伸;和一底面,其形状与小容器安装部分相符;其中,两个大容器结合在一起并装配在壳体中,使得从两个大容器的小容器安装部分向下延伸的容器侧壁互相接触,且小容器放置在设于两个大容器肩部上的小容器安装部分上,其中肩部位于两个大容器互相接触的容器侧壁上方。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容器安放单元,包括:两个大容器;一个小容器;和一个用来安放大小容器的壳体;其中,每个大容器包括:一容器主体,用来盛放液体;一入口部分,液体从中经过而进出容器主体;一肩部,从入口部分向下延伸;一小容器安装部分,设在肩部上用来承受小容器;和一容器侧壁,从肩部向下延伸;其中,小容器包括:一容器主体,用来盛放液体;一入口部分,液体从中经过而进出容器主体;一肩部,从入口部分向下延伸;一容器侧壁,从肩部向下延伸;和一底面,其形状与小容器安装部分相符;其中,两个大容器结合在一起并装配在壳体中,使得从两个大容器的小容器安装部分向下延伸的容器侧壁互相接触,且小容器放置在设于两个大容器肩部上的小容器安装部分,其中肩部位于两个大容器互相接触的容器侧壁上方。
两个大容器的肩部可以分别带有用来固定小容器的固定部分。
固定部分可以包括分别设在两个大容器肩部上的台阶状部分,使得小容器通过其容器侧壁被两个大容器的台阶状部分卡住而固定。
两个大容器可以分别带有设在其台阶状部分中的突出或凹进部分,而小容器可以带有设在容器侧壁中的凹进或突出部分以便与设在大容器台阶状部分中的突出或凹进部分接合。
或者,两个大容器可以分别带有设在其台阶状部分中的突出部分,而小容器可以带有设在容器侧壁中的凹进部分以便与设在大容器台阶状部分中的突出部分接合。两个大容器还可以分别带有设在其突出部分上部的突缘,以便与小容器部分重叠。
两个大容器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体积。其中一个大容器可以容纳稀释剂,而另一个大容器可以贮存废液。
小容器可以容纳溶血剂。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容器安装方法,用来将两个大容器和一个小容器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上,其中每个大容器包括:一容器主体,用来盛放液体;一入口部分,液体从中经过而进出容器主体;一肩部,从入口部分向下延伸;一小容器安装部分,设在肩部上用来承受小容器;和一容器侧壁,从肩部向下延伸;小容器包括:一容器主体,用来盛放液体;一入口部分,液体从中经过而进出容器主体;和一底面,其形状与小容器安装部分相符;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两个大容器结合在一起,使其容器侧壁互相接触;然后将小容器放置在设于两个大容器肩部上的小容器安装部分,其中肩部位于两个大容器互相接触的容器侧壁上方。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容器,包括:一容器主体,用来盛放液体;一入口部分,液体从中经过而进出容器主体;一肩部,从入口部分向下延伸;一容器侧壁,从肩部向下延伸;和一固定部分,设在肩部上用来固定另一个容器。
固定部分可以包括设在肩部的台阶状部分,在台阶状部分形成的突出或凹进部分。
或者,台阶状部分可以带有突出部分和设在突出部分上部的一突缘。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小容器,包括设在其容器侧壁中的凹进部分或突出部分,以便与分别设在大容器肩部的台阶状部分中的突出部分或凹进部分接合。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分析部分;一外壳,里面装有分析部分,并带有用来将液体供应到分析部分或从分析部分排出去的供应/排出口;一容器,安装在外壳的外面,用来贮存供应到分析部分中或从分析部分排出出来的液体;和一流道连接机构,用来将容器的入口部分连接到供应/排出口上;其中,流道连接机构包括绕支撑轴作枢轴转动的引导机构和安装在引导机构上的一管嘴;其中,管嘴中设有流道,流道的一端可连接到容器的入口部分,流道的另一端可连接到外壳的供应/排出口;其中,引导机构绕支撑轴枢轴转动以引导管嘴进入容器的入口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流道连接机构,用来将容器的入口部分连接到试样分析器的供应/排出口上,该流道连接机构包括:绕支撑轴作枢轴转动的引导机构;和安装在引导机构上的管嘴;其中,管嘴设有流道,流道的一端可连接到容器的入口部分,流道的另一端可连接到分析器的供应/排出口;其中,引导机构绕支撑轴作枢轴转动以引导管嘴进入容器的入口部分。
支撑轴可以固定在分析器的侧壁上。
引导机构可以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和一偏压件,其中,第一杠杆的一端可绕支撑轴作枢轴转动,其中,第二杠杆绕设在第一杠杆另一端的第二支撑轴作枢轴转动,其中,偏压件设在第一杠杆和分析器的侧壁之间,使第一杠杆向远离容器入口部分的方向移动,其中,管嘴安装在第二杠杆上。
引导机构还可以包括支承在支撑轴上的第三杠杆,其中,通过使第一杠杆朝容器入口部分的方向作枢轴转动,第三杠杆对接设于容器入口部分的内盖上。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容器座,包括:一支撑轴;可绕支撑轴作枢轴转动的一引导机构;和安装在引导机构上的管嘴;其中,管嘴中设有流道,流道的一端可连接到容器的入口部分,流道的另一端可连接到分析器的供应/排出口;其中,引导机构绕支撑轴枢轴转动以引导管嘴进入容器的入口部分。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与第二和第三容器一起使用的第一容器,包括:在其中容纳液体的第一主体;设于第一主体上部的第一颈部和肩部,其中第一颈部带有连通到第一主体内部的口部;和从第一颈部突出到第一肩部的第一突出部分;其中,第二容器的形状与第一容器相同并包括第二主体、第二颈部和肩部、以及与第一容器对应的第二突出部分,第三容器包括:在其中容纳液体的第三主体,其中第三主体带有设在其外面的两个相对的凹进部分;和设在第三主体上部的入口部分和第三肩部,其中入口部分带有连通到第三主体内部的口部,且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配合将第三容器保持在第一和第二肩部上,并通过使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与相对的凹进部分及第三肩部接合来固定第三容器。
第一突出部分可以包括上下部分,使得下部分装配在两个相对的凹进部分中一个里面,而上部分重叠在第三肩部上。
容器还可以包括固定在第一容器口部的内盖和内吸管,其中,内盖带有与管子连通的第一通孔和从第一主体中释放空气的第二通孔,管子与第一通孔连接并延伸到第一主体的内底部。
第一主体可以具有基本矩形的形状。
第三主体可以具有基本上平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与第一和第二容器一起使用的第三容器,包括:在其中容纳液体的第三主体,其中第三主体带有设在其外面的两个相对的凹进部分;和设在第三主体上部的入口部分和第三肩部,其中入口部分带有连通到第三主体内部的口部,其中,第一容器包括:在其中容纳液体的第一主体;设于第一主体上部的第一颈部和肩部,其中第一颈部带有连通到第一主体内部的口部;和从第一颈部突出到第一肩部的第一突出部分,第二容器的形状与第一容器相同并包括第二主体、第二颈部和肩部、以及与第一容器对应的第二突出部分,且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配合将第三容器保持在第一和第二肩部,并通过使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与相对的凹进部分及第三肩部接合而固定第三容器。
容器还可以包括装配在第三容器口部的内盖和内吸管,其中,内盖带有与管子连通的第一通孔和从第三主体中释放空气的第二通孔,管子与第一通孔连接并延伸到第三主体的内底部。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流道连接机构,包括:一杠杆,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支承件上;和一管嘴,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杠杆上,其中管嘴具有近端和远端,其中,所述近端与外吸管相连,而所述远端当杠杆作枢轴转动时与容器的口部相连。
所述杠杆可以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杠杆,其中第一和第三杠杆可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支承件上,第二杠杆和管嘴可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杠杆上,其中,当第一、第二和第三杠杆以相同的方向绕枢轴转动时,第一杠杆引导管嘴的远端进入容器的口部,而第二和第三杠杆与容器接合使管嘴与口部保持连接。
流道连接机构还可以包括偏压件,用来偏压杠杆使其离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试样分析器可用来分析哺乳类动物如人的体液(血液、尿液、骨髓液或类似的液体)。
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动血液分析器。
在这里“自动”血液分析器指的是这样一种血液分析器,其允许使用者能够将至少一个试样容器放置到分析器中,并能够自动检测装在试样容器中的血样的成分,计算分析项目的值,然后输出计算结果。
这种自动血液分析器可用来分析哺乳类动物如人的血样。
当所述血样是人的血样时,典型的分析项目(测量/分析项目)包括红血球数(RBC)、白血球数(WBC)、血红蛋白量(HGB)、血细胞比容值(HCT)、血小板数(PLT)、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就测量原理而论,最好采用鞘液流电阻法来测量红血球数和血小板数,用电阻方法来测量白血球数,用比色法来测量血红蛋白量。所要分析的血样是通过对受验者的血液进行取样并放入试样容器(血液采样管)中而得到的。血样可以是全血试样或预先稀释到预定浓度的试样。
更具体地说,当从婴儿体中采取血样时,血样的数量很少,所以将血样预先稀释到预定的浓度(比如26倍)。
可用作自动血液分析器中试样容器(血液采样管)的是外径为12至15毫米、长度不大于85毫米的普通负压血液采样管(用橡皮帽密封)和普通敞口式血液采样管(口部是敞开的),以及外径为9至11毫米的小体积血液采样管。
分析所需的血样数量,如在全血试样的情况下为10至15微升,而在预稀释血样的情况下为250至350微升。
自动血液分析器包括一主体和一容器安放单元。主体最好安装在外壳的里面,而容器安放单元最好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的侧壁上。主体包括设在外壳正面上部的显示部分。显示部分包括用来显示分析结果的液晶显示屏(LCD)。如果设有与液晶显示屏作为一个整体的用来输入分析条件的触摸板,就可以提高实分析器的操作性并节省空间。
布置在外壳中的有:一试样放置部分,使用者将试样容器放在其中;一检测部分,从试样容器定量分配试样到其中并进行稀释,然后检测试样的血液成分;一液体控制部分,包括用来控制定量分配所需液体和检测部分中稀释试样所需液体的液体控制装置;一电气控制板部分,里面装有用来对检测部分、液体控制部分和显示部分进行电气控制的电子元件;一电源部分,用来将输入的市售交流电压转换成低水平的直流电压;和一打印部分,用来打印分析结果。
为了便于操作维护和减少热量发生,最好适当地布置这些部分。
举例来说,当试样放置部分布置在外壳正面附近并在外壳正面设有一开启/关闭盖板(试样放置面板)时,使用者通过打开盖板可以方便地将试样容器放置到试样放置部分中。而且,这样放置的试样容器能很好地由盖板保护。
举例来说,当检测部分作为一个单元设置在外壳左侧壁或右侧壁内时,通过卸下外壳的一个侧板可以方便地对检测部分进行维修和检查。检测部分最好包括一移液管驱动装置、一混合室和一检测器,用来通过移液管从试样容器定量分配血样、适当地稀释血样和适当地分析血液成分。
在这里采用的移液管是一种通常被称作“穿刺”或“针”的移液管,带有用来刺穿试样容器盖帽的尖端。
当液体控制部分布置在与检测部分相对的另一个侧壁里面或相对于检测部分以背对背关系布置时,通过卸下外壳的另一个侧板可以方便地对液体控制部分进行维修和检查。
由于设在液体控制部分中的电磁阀和泵可能产生噪音,所以要考虑对这些部件减噪以减小整个液体控制部分的噪音(包括瞬时噪音),比如减小到不大于45分贝的水平。具体地说,加压装置如外部压缩机不用作液体管路的驱动源,而是在外壳中设置负压泵可使血液分析器易于搬运。作为负压源的负压泵在血液分析器中经常起动,所以需要对其消音进行专门考虑。
电源部分包括会发热的元件如晶体管和二极管。因此,将电源部分布置在外壳的最上部,并在外壳中设有通风孔(通气孔)对电源进行自然冷却。这种布置方式避免了必须设置强制冷却的风扇,并可以确保抑制噪音和节省空间。通过将电源部分布置在最上部,可以防止其它元件受到电源部分所产生热量的不利影响。
容器安放单元中最好有两个用来容纳分析器主体中所用稀释剂和溶血剂的容器,和一个用来贮存从分析器主体排出的废液的容器。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但是,应当认识到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图1和2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血液分析器的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
如图所示,分析器主体1安装在外壳2里面,并包括:设在外壳2正面上部的输入/显示部分3;设在外壳2正面右下部的试样放置板4,当放置试样容器时可打开和关闭;和按下后可打开试样放置板4的按钮5。
在外壳2的右侧板的里面设有用来容纳试样容器的试样放置部分6和用来从试样容器中定量分配试样、稀释试样及分析试样成分的检测部分7。
在外壳2的左侧板的里面设有集中容纳液体装置如阀门和泵的液体控制部分8,用来控制液体以定量分配和稀释检测部分7中的试样。在外壳2的后侧板的里面设有容纳电气控制装置板的电气控制板部分9,用来对检测部分7、液体控制部分8和显示部分3进行电气控制。
在外壳2的顶板的里面设有将输送到那里的市售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的电源部分10、和用来打印分析结果的打印部分11。
左右侧板、后侧板和顶板是用螺丝可拆卸地固定的,因此可以方便地对各部分进行检查维修。
带有发热元件的电源部分10设在外壳2里面的最高位置,并在电源部分10周围的外壳2中设有通风孔(通气孔)12、13,如图2所示。因此,被电源部分10加热的空气通过通气孔12、13排出以进行自然空气冷却,不会对分析器中的其它元件产生热影响。即,电源部分10不需要有强制性的空气冷却装置如冷却风扇,能够减小分析器的尺寸和降低噪声。
如图3所示,容器座950安装在分析器主体1的左侧面上,容纳组合在一起的容器B1、B3和容器B2的容器安放单元100固定在容器座950中,其中容器B1、B3分别装有稀释剂和溶血剂,容器B2用来贮存废液。试样放置部分的构造和工作
图4是示出了试样放置部分6构造的正视图。如图所示,试样放置面板4支承在支撑轴14上而可沿箭头方向S绕枢轴转动,并由未示出的弹簧朝箭头方向S偏压。在试样放置面板4的上方,按钮5支承在支撑轴15上而可绕枢轴转动,并由弹簧16朝箭头方向T偏压。
设置在试样放置面板4上边缘的卡爪17与按钮5的下边缘接合以防止试样放置面板4沿箭头方向S打开。试样放置面板4上设有用来固定试样容器下部的试样架18。两个夹持爪19a、19b设置在试样架18的上方用以夹持和定位在它们之间的试样容器。夹持爪19a、19b的基部分别固定在从试样放置面板4沿水平方向伸出的突出件20和支承板21的顶部。
图5和6分别是夹持爪19a、19b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夹持爪19a、19b带有设在其顶部的V形口22和角度θ成30度的弯曲部分23。如图7所示,夹持爪19a、19b相对于试样架18的中心线是对称布置的。如下面所要介绍的,放置在试样架18中的试样容器SP1由夹持爪19a和19b弹性夹持。
每个夹持爪19a、19b由弹性板(如厚度为0.8毫米的聚缩醛树脂板)制成。弯曲部分23的角度θ有弹性地变化以适应试样容器SP1外径的改变,因此具有不同外径(比如12至15毫米)的试样容器SP1能够在试样架18中保持同轴。
图8是剖视图,示出了用于少量血样取样的小试样容器SP2安装在试样架18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试样容器SP2的外径和高度小于试样容器SP1的外径和高度,因此将适配器AD插在试样架18中作为补尝。
如图4所示,试样放置部分6中设有用来检测试样放置面板4开启和关闭的探测器(光电断路器)J1、用来检测是否有试样容器放置在试样架18中的探测器(限位开关)J2、和用来检测是否使用了适配器AD的探测器(限位开关)J3。
在这种构造方式中,当使用者按下按钮5的上端部分时,按钮5沿与图4中箭头方向T相反的方向绕枢轴略微转动,按钮5的下边缘脱离卡爪17。于是,试样放置面板4沿箭头方向S绕支撑轴14转动而打开,直至试样放置面板4的突出件4a紧靠在支承板21上,如图9所示。在此状态下,使用者将试样容器SP1插入试样架18中,如图10所示。
然后,当如图11所示将试样放置面板4关闭时,卡爪17与按钮5的下边缘啮合,因此使试样放置面板4保持关闭。此时,试样容器SP1夹持在夹持爪19a和19b之间并与试样架18同轴。按钮5的表面积较大(60毫米×70毫米)。因此,使用者在握住试样容器的同时能够操作按钮5。检测部分的构造和工作
如图12所示,检测部分7包括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200、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300、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400、混合室70和检测器50。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
图13是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200的正视图。
如图所示,从动皮带轮202和主动皮带轮203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板201上,同步皮带204绷紧在皮带轮202和203之间。主动皮带轮203由安装在支承板201后侧的移液管前后移动马达(步进马达)205驱动。导轨206水平布置在支承板201的上部,导轴207水平布置在支承板201的下部。垂直延伸的水平移动板208包括安装在导轨206上的上边缘、与可沿导轴207滑动的滑动件209接合的下边缘、以及从其后侧突出而与同步皮带204连接的连接件210。水平移动板208带有用来固定移液管垂直滑动件300的螺丝孔211、212。
通过这种构造方式,水平移动板208可由马达205驱动作水平运动。在支承板201上设有用来检测水平移动板208位置的移液管前端位置探测器(光电断路器)J5。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
图14是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300的正视图,而图15是沿图14中B-B箭头方向看的视图。如图所示,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300包括由支承件301竖向支承的导轴302、和可在导轴302上滑动的移液管夹持器303,移液管PT垂直夹持在移液管夹持器303中。支承件301包括沿纵向延伸的导向槽304。从移液管夹持器303水平突出的导杆305插入导向槽304中而受到导向槽304导向,因此移液管夹持器303可以稳定地在导轴302上垂直滑动。支承件301上带有切口306、307,螺丝从中经过而将支承件301固定到图13所示的水平移动板208上。
此外,移液管夹持器303还带有与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400的导向臂(将在下面介绍)接合的导向滚轮308,以配合导向臂使移液管夹持器303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支承件301的下部设有清洁器(移液管清洁装置)S,将移液管PT插入其中以清洁移液管PT的表面和内部。当移液管夹持器303位于支承件301的最高位置(图14中所示的位置)时,移液管PT的顶部尖端插在清洁器S中。
固定在支承件301下部的液体供应/排出管接头309、310和311分别通过管子312、313和314连接到移液管PT的根部和清洁器S的端口上。
安装在移液管夹持器303上的螺丝315和安装在支承件301凸块317上的螺丝316用来固定隔板318,如图16所示。照图16所示方式安装的隔板318将移液管夹持器303固定在支承件301的最高位置上以防止移液管PT的尖端从清洁器S中抽出。
首先将固定有隔板318的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300放置在图13所示的水平移动板208上,在将螺丝319、320(图17)穿过切口306、307拧入螺丝孔211、212后,通过拧松螺丝315、316将隔板318除去。因此,可以安全地将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300安装在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200上,而使用者不会被移液管PT的尖端伤害。当移液管PT中出现故障如堵塞时,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300整个被更换。此时,利用隔板318可安全地进行更换操作。
图17和18分别是正视图和左视图,示出了当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300安装在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200上时的情况。如图所示,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300中移液管夹持器303一端303a的截面是十字形的以插入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400的主臂(将在下面介绍)。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
图19是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400的左视图,而图20是沿图19中C-C箭头方向看的视图。
如图19所示,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400包括:水平延伸的伸长主臂401;垂直穿过主臂401并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板412上的螺纹杆402;固定在主臂401上并与螺纹杆402螺纹啮合的螺母403;布置在支承板412上并与螺纹杆402平行的滑动导轨404a;设在主臂401的左端并与滑动导轨404a滑动接合的滑动件404b,用来对主臂401进行垂直导向;和固定在支承板412上的移液管上下移动马达(步进马达)405。
皮带轮406和407分别安装在螺纹杆402的上端和马达405的输出轴上,同步皮带408绷紧在皮带轮406和407之间。因此,主臂401可由马达405驱动作垂直上下移动。支承板412上设有用来检测主臂401是否到达最高位置的移液管上部位置探测器J4。
导向臂409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主臂401的右端而与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300的导向滚轮308(图18)接合。主臂401对着移液管夹持器303的十字形端部303a的表面中设有十字形凹进部分410(图17和18)。如图20所示,移液管夹持器303的端部303a沿箭头方向X以适当的间隙插入凹进部分410中。在这种情况下,使主臂作垂直移动的力直接传递到移液管夹持器303上。锁杆411垂直穿过主臂401的中间部分,其上端的弯曲部分与主臂401接合。在本实施例中,主臂401由铝合金(A5052)制成,其截面为20毫米×26毫米,长度为108毫米。导向臂409是用0.5毫米厚的钢板(SECC)折弯成开口方形截面而制成,其长度为180毫米。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和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 的操作
当要将血样从放置在试样放置部分6的试样架18中的试样容器SP1内进行定量分配时,驱动移液管前后移动马达205将移液管夹持器303的端部303a插入主臂401的凹进部分410中,如图20所示,然后驱动移液管上下移动马达405使主臂401向上移动直至启动移液管上部位置探测器J4,如图21所示。当端部303a装配在凹进部分410中时,螺纹杆402、移液管PT和试样容器SP1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内,因而由螺纹杆402施加在移液管PT上的力矩减到最小。所以,当利用马达405使移液管PT降低时,马达405的转矩被有效地转换成移液管的下降力。
接着,驱动马达405降低移液管PT,使其通过防止试样容器上升的挡块26中的通孔26a,如图21所示,并且使移液管PT几乎到达试样容器SP1的底部,如图22所示。其中试样容器SP1是带有橡皮帽的负压血液采样管,必须用移液管PT的尖端刺穿该橡皮帽。因此,当降低移液管PT穿透橡皮帽时,从驱动电路部分(将在下面介绍)将比平常大的输入电流输送到马达405上以提供较大的输出转矩。
当移液管PT降低时,使锁杆411与设置在从试样放置面板4向内突出的突出件24中的锁孔25接合,如图22所示,因此可防止不注意而开启试样放置面板4时损坏移液管PT和试样容器SP1。当如图8所示通过加入适配器AD将小试样容器SP2放置在试样架18中时,试样适配器探测器J3启动。于是,将在下面介绍的控制部分500控制移液管PT的下降高度,使移液管PT的尖端几乎可以到达小试样容器SP2的底部。
在完成血样的吸入之后,移液管PT回到图21中所示的位置。虽然当把移液管PT从试样容器SP1中移走时有可能使移液管PT与粘附在它上面的橡皮帽一起提起,但是挡块26可以防止橡皮帽被一起提起。
当移液管PT回到图21所示的位置时,驱动移液管前后移动马达205使移液管夹持器303的端部303a沿与图20中箭头方向X相反的方向从主臂401的凹进部分410中退出,然后通过与导向臂409内表面接触的导向滚轮308的转动将移液管PT移动到混合室70和检测器50的上方。接着,驱动移液管上下移动马达405,从而将其驱动力通过主臂401、导向臂409和导向滚轮308传递到移液管夹持器303上。于是,移液管PT被降低,然后又被提起。检测器的构造
图23和24分别是检测器50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开正视图和局部剖开侧视图。检测器50由透明的聚砜树脂制成。如图所示,检测器50包括用来盛放分析用液体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盛放室51、52、53。第一盛放室51的上部与大气相通。第一盛放室51和第三盛放室53相互连通。
在第一盛放室51和第二盛放室52之间设有作为间隔的红宝石小孔圆盘54,圆盘54中有一直径为80微米的小孔55。第二盛放室52中装有一喷射管56。喷射管56由喷管支承件57和电极58支承并穿过第二盛放室52,其顶端对着小孔55,末端与供液管接头59连通。电极58由不锈钢制成,并暴露在第二盛放室52的内部。
检测器50还包括:用来将稀释剂和溶血剂供应到第一盛放室51中的喷管60、61;用来将液体供应到第二盛放室52中和从第二盛放室52排出的管接头63、64;以及设置在第三盛放室53底部的排液管接头65和气泡喷射管接头66。
如图24所示,检测器50还包括突出到第一盛放室51中的铂电极67和分别布置在第三盛放室53两侧的发光二极管68和光电二极管69。发光二极管68发射出波长为555纳米的光线,而光电二极管69检测透过第三盛放室53的光线强度。发光二极管68和光电二极管69用来测量血红蛋白量(HGB)。电极67、58用来测量通过小孔55的液体阻抗的变化以计算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的数目。
如下面所要介绍的,第一和第三盛放室51、53用来制备白血球测量样本,而第一和第二盛放室51、52用来计算白血球、血小板和红血球的数目。混合室(用来混合液体的容器)的构造
图25(a)和25(b)分别是混合室70的纵向剖视图和平面图。混合室70混合血样的盛放部分71。盛放部分71是圆筒形的,其顶部与大气相通。盛放部分71的上部设有稀释剂供应管接头72。盛放室71的底部设有用来排出液体混合物的管接头73、可从盛放部分71中排出残留液体的管接头74、和用来喷射气泡(空气)以搅动盛放部分71中液体的管接头75。
管接头72、73、74、75分别连接到与盛放部分71相通的液体供应端口72a、液体排出端口73a和74a、以及空气供应端口75a。液体供应端口72a打开可从盛放部分71的上部沿内圆周表面供给液体。当如下面所要介绍的那样将稀释剂输送到混合室70中以清洁混合室时,从液体供应端口72a喷射稀释剂可以有效地清洁盛放部分71的内表面。
混合室70是通过耐化学腐蚀的热塑树脂如聚醚酰胺的注射模制而成的。已经使盛放部分71的内表面变粗糙至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29微米,从而使其对于稀释剂而言具有足够高的润湿性。因此,从液体供应端口72a注入的稀释剂被输送到盛放部分71的底部,不会成为液滴而驻留在内表面上,所以能够准确地将预先供应的血样稀释预定的倍数。移液管和清洁器(移液管清洁装置)的构造和操作
图38是移液管PT的纵向剖视图。移液管PT是不锈钢管,有同轴延伸的吸入流道31,移液管PT的顶端切成30度的锐角α。当使用带有盖帽的试样容器SP1时,用该顶部尖端来刺穿盖帽。吸入流道31的顶端用不锈钢密封33封住,吸入口32开在移液管PT的侧壁中,其轴线垂直于移液管PT的轴线延伸。
图26是清洁器主体80的平面图。图27和32分别是沿D-D箭头方向和E-E箭头方向看的视图;如图所示,清洁器主体80中有一从中心穿过的移液管通孔81,因此移液管PT从入口81a垂直插入移液管通孔81至出口81b。移液管通孔81的横截面是圆形的。
按照从入口81a到出口81b的顺序,移液管通孔81包括串联并同轴布置的移液管导向孔82、第一通孔83和第二通孔84。移液管导向孔82的内径略微地大于移液管PT的外径,因而可用来引导移液管PT,使移液管PT的轴线对准第一和第二通孔83、84的轴线。
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通孔83、84构成用来清洁移液管的移液管清洁孔。第一通孔83入口侧和出口侧的内表面中分别设有第一开口85a和第二开口85b。第二通孔84的内表面中设有第三开口85c。
清洁器主体80包括使第一开口85a与大气连通(与清洁器主体80的外部连通)的排气通道86a、使第二开口85b和清洁液排出管接头87连通的清洁液排出通道87a、以及使第三开口85c和清洁液供应管接头88连通的清洁液供应通道88a。
移液管导向孔82、第一通孔83和第二通孔84的内径D1、D2和D3分别设置为移液管PT外径的105%、115%和200%。其中移液管PT的外径为2.0毫米,而D1=2.1毫米、D2=2.3毫米、D3=4.0毫米。
如图34所示,在移液管PT从移液管通孔81的上端延伸到下端的情况下,当把清洁液(本实施例中的稀释剂)从管接头88输送到第二通孔84中并通过管接头87吸走时,清洁液从第二通孔84流入第一通孔83中而与移液管PT的外部均匀接触,然后通过管接头87排出出去。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当移液管PT沿箭头方向Z向上移动时,粘附在移液管PT外面(外圆周表面)的血样等类似物质被清洁液冲走并排出。
此时,一部分清洁液粘附在移液管PT上,当移液管PT向上移动时会使其移到比第二开口85b更上面的位置。因此,清洁液将有可能留在第一通孔83的上部。但是,由于设置在第一通孔83中的第一开口85a使第一通孔83的上部保持在大气压力下,所以清洁液由于第一开口85a和第二开口85b之间的压差被抽回到第二开口85b中,然后通过第二开口85b排出到管接头87中。所以,从第二通孔84流入第一通孔83的清洁液不会残留在第一通孔83的上部。因此,可以有效地清洁移液管PT的外表面。
如图36所示,当移液管PT的尖端保持在第一通孔83中,并从管接头87施加负压时,将清洁液从移液管PT的根部输送到顶端的吸入口32,此时已经通过移液管PT的吸入流道31的清洁液从移液管PT的吸入口32排出来,接着通过第二开口85b被吸入到管接头87中而不会被排出到第二通孔84中。因此,移液管PT的内部(即,移液管PT中吸入流道31和吸入口32的内表面)被清洁。
沿移液管PT轴向看的清洁器主体80和移液管PT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在图37中示出。如图所示,移液管PT相对于清洁器主体80的位置设置成使吸入口32的轴线与清洁液排出通道87a的开口85b的轴线所形成的角度θ大于90度。这是因为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以下现象。
(1)如果θ≤90程度,当清洁移液管PT的外表或内部时,充满移液管PT的吸入流道31和吸入口32的稀释剂(将在下面介绍)由于清洁液排出通道87a中的负压而被吸出,从而在吸入口中出现一个空隙。因此,在用移液管PT定量吸取血样之前,血样会进入吸入口32的这个空隙内。所以,吸入移液管PT中的血样数量会由于先前进入的数量而大于预定的数量,结果产生错误的定量。
(2)如果θ>90度,清洁液排出通道87a中的负压不会对吸入口32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当清洁移液管PT的外表或内部时,由于吸入口32中没有出现空隙,可以确保定量的精确。
图33示出了作为图27中清洁器主体80的一种变型的清洁器主体80a的构造。
清洁器主体80a中有一移液管通孔81,按照从入口到出口的顺序包括串联并同轴设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通孔83a、89、84。
即,第一和第二通孔83a、89对应于图27中的第一通孔83,而第三通孔84对应于图27中的第二通孔84。如图33所示,第二通孔89的内径基本上与移液管导向孔82的内径相同,而第一通孔83a的内径大于第二通孔89的内径并基本上等于第三通孔84的内径。
另外,清洁器主体80a的构造基本上与清洁器主体80(图27)相同,并且可以用与清洁器主体80中相同的方式在清洁器主体80a中清洁移液管PT。另一个示例性移液管
图39示出了当负压血液采样管(用橡皮帽密封)被用作试样容器SP1或SP2时,用来代替移液管PT(图38)的另一个示例性移液管PTa,而图40是该移液管PTa的横断面视图。
如图所示,移液管PTa是一不锈钢管,有相对于其轴线成平行偏移关系的吸入流道(液体通道)601在其中穿过,移液管PTa的顶端被切成30度的锐角α,所以可以用该顶端刺穿试样容器SP1或SP2的盖帽。吸入流道601的顶端部分用一不锈钢密封603封住。移液管PTa有在其侧壁中开口的吸入口602。吸入口602的轴线垂直于移液管PTa的轴线延伸,且吸入口602与吸入流道601连通。
移液管PTa的外表面中设有平行其轴线延伸的凹槽604。凹槽604用来使试样容器的内压在移液管PTa刺穿盖帽之后立即恢复到大气压力。这可以确保移液管PTa吸入操作的平稳并提高定量的精度。凹槽604的横截面大体上是U形的,朝移液管外表面的方向较宽,且底部是圆形的。这种横截面使凹槽604不会被橡胶碎沫和血液堵塞,并且可以在清洁器(图27)中有效地清洁。
由于吸入流道601的轴线偏离移液管PTa的轴线,所以可以在较大的横截面中形成凹槽604。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确定凹槽604的横截面面积和形状,使效率更高。
图41(a)至41(e)是说明图39中所示移液管PTa制造过程的视图。
首先,将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外径为1.6毫米、内径为0.5毫米的不锈钢(SUS316)管610切成方块612,其正方形横截面的边长S1为1毫米,并带有与其中一边距离S2为0.65毫米的孔601,如图41(a)所示。
接着,如图41(b)所示,市场上买到的外径为2.1毫米的不锈钢(SUS316)圆棒613中沿轴向形成宽度W为1毫米、深度D为1毫米的沟槽614。
接下来,如图41(c)所示,将方块612装配到圆棒613的沟槽614中,并用激光焊接方块612和圆棒613之间的边界615,使方块612和圆棒613结合在一起。
然后,将方块的突出表面部分磨去以形成一外径为2.1毫米的圆管,其中孔601偏离管子轴线的距离S3为0.4毫米,如图41(d)所示。
接着,通过铣削在圆管中形成一最大宽度Gw为0.5毫米、深度Gd为1毫米的U形凹槽604,如图41(e)所示。确定凹槽604的横断面形状和位置以确保凹槽604的最有效通气和最有效清洁。
接着,将圆管的一端切成30度的锐角α,并通过焊接或银钎焊用不锈钢密封603封住孔601的一端,如图39所示。然后,在圆管的侧壁中形成一吸入口602。
这样,移液管PTa就制成了。负压泵的构造和操作
图28是局部剖开的正视图,示出了设在液流控制部分8(图1)中的负压泵P1(将在下面介绍)的构造。空气泵90安装在橡胶底座91上并用树脂外壳92封装起来。空气泵90的吸入管93通过外壳92的上通孔延伸到外面,空气泵90的排气管94的开口端固定在外壳92内。管接头95装配在外壳92的另一个上通孔中,消音排气管96连接到管接头95上。
通过这种构造方式,空气泵90的振动可被橡胶底座91吸收,而空气泵90的噪音被封闭外壳92隔绝。排气噪音由消音排气管96消音。因此,可以有效地实现负压泵P1的噪声降低。根据检查消音效果而进行的实验来适当地确定管96的内径和长度。在本实施例中,额定直流电压为12伏特、额定空气输出量为2升/分钟的直流空气泵用作空气泵90,外径为6.5毫米、内径为3毫米、长度为300毫米的硅胶管用作管96。液体管路和电路的构造
图2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管路的系统图。在该液体管路中,液体装置通过液体输送管相连。液体管路包括:从移液管PT定量分配试样的活塞泵SR1;用来将稀释剂从稀释剂容器B1供应到混合室70和检测器50中的活塞泵SR2;用来将溶血剂从溶血剂容器B3供应到检测器50中的活塞泵SR3;用来储存从混合室70和检测器50排出的废液的废液室WC;用来将负压施加到废液室WC的负压泵P1;将废液从废液室WC排出到废液容器B2中的液体排出泵P2;将空气供应到混合室70和检测器50中进行搅动的空气泵P3;以及用来开启和关闭液体管路中流道的电磁阀SV1至SV4、SV7至SV14、SV16、SV17和SV20至SV25。活塞泵SR1由活塞泵马达STM4驱动,而活塞泵SR2、SR3由活塞泵马达STM5驱动。步进马达可被用作活塞泵马达STM4、STM5。
一种优选的稀释剂实例是希森美康(Sysmex)公司生产的CELLPACK,而首选的溶血剂实例是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TOMATOLYSER WH。
图3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的方框图。电源部分10将市售交流电的电压转变成直流电压(12伏特)并输送到控制部分500和驱动电路部分501上。控制部分500由包含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微处理机组成,而驱动电路部分501包括驱动电路和输入/输出端口。输入/显示部分3包括液晶显示屏3a和叠放在液晶显示屏3a上的透明触摸板3b,并连接到控制部分500。
根据面板开启/关闭探测器J1、试样探测器J2、试样适配器探测器J3、移液管上部位置探测器J4、移液管前端位置探测器J5、用来检测废液室WC中负压的压力传感器J6、用来检测收集在废液室WC中液体数量的浮动开关J7、由发光二极管68和光电二极管69构成的血红蛋白检测部分502、以及由电极58和67构成的电阻型检测部分503的输出信号,驱动电路部分501进行交流-直流转换并将已转换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分500。
控制部分500包括:分析部分500a,根据从驱动电路部分501收到的数字信号和从输入/显示部分3的触摸板3b收到的输出信号来分析试样;驱动控制部分500b,根据预定的处理程序来处理信号。驱动控制部分500b根据处理结果使驱动电路部分501驱动移液管上下移动马达405、移液管前后移动马达205、活塞泵马达STM4、活塞泵马达STM5、负压泵P1、液体排出泵P2、空气泵P3和电磁阀SV1至SV25。控制部分500控制输入/显示部分3的液晶显示屏3a和打印部分11以显示和打印出分析条件、分析项目、分析结果等类似的内容。如下面所要介绍的,控制部分500还包括用来改变液晶显示屏3a所显示颜色的变色部分500c和用来控制变色部分500c的变色控制部分500d。血液分析器进行的分析操作
下面将参考图31(a)和31(b)中所示的流程图来介绍图1所示血液分析器进行的分析操作。
如图31(a)所示,打开血液分析器的电源(步骤S1)。当分析准备过程所要求的包括初步清洁工作的测量预备阶段完成之后(步骤S2),在输入/显示部分3的液晶显示屏3a上显示出信息“准备好”。接着,使用者将试样容器放置到试样放置部分6(见图4)中(步骤S4)。当这样放置的试样容器中的试样是全血试样时,使用者通过输入/显示部分3的触摸板3b选择全血模式,而当试样是稀释试样时,使用者选择预稀释模式(步骤S5)。
然后,使用者按下触摸板3b上的启动铵钮(步骤S6)。当没有放置试样容器SP1或SP2和/或在步骤S4中没有关闭试样放置面板4时,探测器J1、J2会检测到这一情况,因此分析器不会工作。当已经放置试样容器SP1或SP2且试样放置面板4关闭时,分析器开始工作。当选择了全血模式时(步骤S7),从全血试样中准备出一份用来测量红血球数(RBC)的样本和一份用来测量白血球数(WBC)的样本(步骤S8、S9)。
利用步骤S9中准备的白血球数测量样本,进行白血球数和血红蛋白量(HGB)的测量(步骤S10),然后将测得的白血球数和血红蛋白量显示在液晶显示屏3a上(步骤S11)。接下来,利用步骤S8中准备的红血球数测量样本进行红血球数的测量,并计算血小板数(PLT)、血细胞比容值(HCT)和其它的分析项目包括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然后,将测得的红血球数和各分析项目的计算值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步骤S13、S14)。
白血球数、红血球数和血小板数是通过对表示检测器50中电极58和67之间阻抗变化的脉冲进行计数来确定的。血红蛋白量是通过比较用光电二极管69测得的只有稀释剂时的吸光率(空白水平)和白血球数测量样本的吸光率来确定的。血细胞比容值(HCT)是根据表示电极58和67之间阻抗变化的脉冲最高水平来确定的,而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的:
MCV=(HCT)/(RBC)
MCH=(HGB)/(RBC)
MCHC=(HGB)/(HCT)
此外,还可以计算以下项目:LYM%:小型白血球与总白血球数的比率(假定它们等于淋巴细胞。)MXD%:中型白血球与总白血球数的比率(假定它们等于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NEUT%:大型白血球与总白血球数的比率(假定它们等于嗜中性细胞。)LYM#:小型白血球绝对数(假定它们等于淋巴细胞。)MXD#:中型白血球绝对数(假定它们等于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NEUT#:大型白血球绝对数(假定它们等于嗜中性细胞。)RDW-SD:红血球计算分布宽度,标准偏差RDW-CV:红血球的计算分布宽度,偏离系数PDW:血小板的计算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LCR:大型血小板与血小板总数的比率
接着,进行液体管路的清洁工作。在完成清洁工作(步骤S15)之后,程序返回到步骤S3,并在液晶显示屏3a上显示出“准备好”以等待下一个试样的分析。当在步骤S7中选择预稀释模式时,从预稀释血样中准备红血球数测量样本和白血球数测量样本(步骤S16、S17)。在这种情况下,预稀释试样是通过预先稀释全血试样得到的。因此,应当考虑预稀释系数,使红血球数测量样本和白血球数测量样本与全血模式中用全血试样准备的样本具有相同的稀释系数。
下面,将参考图29中所示的流动系统图来详细介绍步骤S8至S15中要进行的操作。该分析器是常闭阀型式的,其中液体管路中的所有阀门通常是关闭的。初步清洁工作(步骤S2)
(1)将移液管PT移动到试样架18的上方,然后降低,如图22所示。(此时,试样容器SP1没有放置在试样放置部分6中。)
(2)打开阀门SV9、SV25,将稀释剂从活塞泵SR2供应到清洁器S中,然后排出到废液室WC中。同时,如图34所示将移液管PT提起,当移液管PT的尖端到达图35中所示的位置时,移液管PT停止移动。这样,就完成了移液管PT外表的清洁。
(3)使阀门SV9、SV25保持打开,略微降低移液管PT至图36中所示的位置。然后,打开阀门SV4、SV10,将稀释剂从活塞泵SR2供应到移液管PT中。同时,将从移液管PT的吸入口32排出的稀释剂排到废液室WC中以清洁移液管PT的内部。
(4)当阀门SV4、SV10关闭时,稀释剂从移液管PT的吸入口32到第二开口85b的流动停止,于是完成了内部清洁。此时,吸入流道31和吸入口32充满了稀释剂。另一方面,稀释剂继续从第三开口85c流动到第二开口85b中,当阀门SV9、SV25关闭时,停止流动。因此,移液管PT的吸入口32中一直保持充满稀释剂。红血球数测量样本的准备(步骤S8)
(1)从负压泵P1施加负压到废液室WC中,并将阀门SV16、SV20打开,于是残留液体从检测器50和混合室70中排出。然后关闭阀门SV16、SV20。
(2)打开阀门SV22,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抽吸工作,于是将稀释剂从稀释剂容器B1吸入到活塞泵SR2中。然后,关闭阀门SV22。
(3)降低移液管PT以插入试样容器SP1中。接着,打开阀门SV10、SV8,并使活塞泵SR1进行抽吸工作,于是移液管PT吸取了预定数量(10微升)的血样。然后,关闭阀门SV10、SV8。
(4)接着,提起移液管PT。在提起过程中,打开阀门SV9、SV25,于是稀释剂从活塞泵SR2供应到清洁器S中,然后排入废液室WC中以清洁移液管PT的外部。然后关闭阀门SV9、SV25。
(5)打开阀门SV14,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于是将预定数量(1.3毫升)的稀释剂供应到混合室70中。然后,关闭阀门SV14。
(6)将移液管PT移动到刚好在混合室70上方的位置,然后降低。接着,打开阀门SV10、SV4,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于是将预先由移液管PT吸入的10微升血样排出到混合室70中。这样,通过第一阶段稀释使血样在混合室70中稀释了130倍,因此在混合室70中准备了1.3毫升的稀释试样。然后,关闭阀门SV10、SV4。
(7)在进行了初步清洁工作的步骤(2)至(4)之后,打开阀门SV4、SV10,并使活塞泵SR2工作以吸入预定体积的空气,于是在移液管PT的吸入口32中形成大约10微升的空气隙(空气层)。然后,关闭阀门SV4、SV10。
(8)打开阀门SV12,并驱动空气泵P3将空气供应到混合室70中,于是稀释试样在混合室70中由气泡进行搅动。然后,停止空气泵P3并关闭阀门SV12。
(9)再次将移液管PT降低到混合室70中。接着,打开阀门S10、SV4,并使活塞泵SR1进行抽吸工作,于是预定数量(0.59毫升)的第一阶段稀释试样被吸入移液管PT中。然后,关闭阀门SV10、SV4。
(10)移液管PT外部在初步清洁工作的步骤(2)中进行清洁的同时,提起移液管PT。
(11)打开阀门SV20。接着,从负压泵P1施加负压到废液室WC中,于是混合室70中的残余试样排入废液室WC中。然后,关闭阀门SV20。
(12)打开阀门SV14,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于是将稀释剂从活塞泵SR2供应到混合室70中。接着,关闭阀门SV14。然后,再次进行上述步骤(11)。于是,混合室70被清洁。
(13)打开阀门SV14,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于是将预定数量的稀释剂从活塞泵SR2预先分配到混合室70中。然后,关闭阀门SV14。
(14)降低移液管PT。接着,打开阀门SV10、SV4,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于是将留在移液管PT中的0.59毫升第一阶段稀释试样中的0.2毫升排出到混合室70中。接着,关闭阀门SV10、SV4。然后,提起移液管PT。在提起过程中,用前面所述的方式清洁移液管PT的外部。
(15)打开阀门SV13,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于是将稀释剂从活塞泵SR2供应到混合室70中,用以在第二阶段稀释中将试样稀释750倍。这样,第二阶段稀释试样就准备好了。然后,关闭阀门SV13。此时,照前面所述的方式用空气泡搅动第二阶段稀释试样。
于是,在混合室70中准备好了红血球数测量样本。白血球数测量样本的准备(步骤S9)
(1)打开阀门SV13,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从而将0.5毫升的稀释剂供应到检测器50中(预先分配)。然后,关闭阀门SV13。
(2)将移液管PT移动到检测器50的上方,然后降低。接着,打开阀门SV10、SV4,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从而将0.39毫升的第一阶段稀释试样从移液管PT排出到检测器50中。然后,关闭阀门SV10、SV4。
(3)打开阀门SV24,并使活塞泵SR3进行吸入工作,从而将溶血剂从溶血剂容器B3吸入到活塞泵SR3中。然后,关闭阀门SV24。
(4)打开阀门SV23,并使活塞泵SR3进行排出工作,从而将0.5毫升的溶血剂供应到检测器50中。然后,关闭阀门SV23。因此,在检测器50的第一和第三盛放室51、53中储存了0.39毫升的稀释剂、0.5毫升的第一阶段稀释试样和0.5毫升的溶血剂。
(5)提起移液管PT,并用与初步清洁工作中步骤(2)至(4)相同的方式清洁移液管PT的表面和内部。因此,移液管PT的吸入口32中一直保持充满稀释剂。
(6)打开阀门SV11,并开动空气泵P3将空气供应到检测器50中,以便用空气泡进行搅动。然后,停止空气泵P3,并关闭阀门SV11。于是,就完成了检测器50中白血球数测量样本的准备。白血球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量(步骤S10)
(1)打开阀门SV21、SV18。接着,从负压泵P1施加负压到废液室WC中,从而使稀释剂从稀释剂容器B1通过检测器50的第二盛放室52流动到废液室WC中。于是,第二盛放室52被清洁,且稀释剂留在第二盛放室52中。然后,关闭阀门SV21、SV18。
(2)打开阀门SV17,并使活塞泵SR2进行吸入工作,从而使白血球数测量样本从第一和第三盛放室51、53通过检测器50中的小孔55流动到第二盛放室52中(大约10秒钟)。然后,关闭阀门SV17。此时,控制部分500检测电极58和67之间阻抗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来计算白血球数(WBC)。
(3)同时,从发光二极管68发出的光线透过样本,并用光电二极管69检测该透射光线的强度。控制部分500根据检测到的光线强度来计算血红蛋白量(HGB)。血红蛋白量的空白测量(透过稀释剂的光线强度的测量)是在步骤(1)中的白血球数测量样本准备工作之后立即进行的。红血球数的测量(步骤S12)
(1)打开阀门SV16,并从负压泵P1施加负压到废液室WC中,从而将检测器50中的残留液体排出到废液室WC中。然后,关闭阀门SV16。
(2)打开阀门SV13,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从而将稀释剂供应到检测器50的第一和第三盛放室51、53中。然后,关闭阀门SV13。
(3)打开阀门SV21、SV18,并从负压泵P1施加负压到废液室WC中,从而将稀释剂从稀释剂容器B1供应到检测器50的第二盛放室52中以清洁第二盛放室52。然后,关闭阀门SV21、SV18。
(4)打开阀门SV1、SV3,并使活塞泵SR2进行吸入工作,从而将红血球数测量样本从混合室70吸入到充液管路CL中并留在充液管路CL中。然后,关闭阀门SV1、SV3。
(5)打开阀门SV17,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从而使稀释剂从第二盛放室52通过检测器50中的小孔55流动到第一盛放室51中。
(6)在此期间,阀门SV7保持打开,并使活塞泵SR1进行排出工作,从而将留在充液管路CL中的红血球数测量样本从喷射管56喷射到小孔55中。从喷射管56喷射出去的红血球数测量样本被上述步骤(5)中的稀释剂包围,并作为一种鞘液流穿过小孔55(大约10秒钟)。然后,关闭阀门SV1、SV7。
(7)控制部分500根据鞘液流穿过小孔55时电极58和67之间的阻抗变化来计算红血球数(RBC)、血小板数(PLT)、血细胞比容值(HCT)和其它的分析项目。清洁工作(步骤S15)
(1)打开阀门SV20、SV16,接着从负压泵P1施加负压到废液室WC中,从而将混合室70和检测器50中的残留液体排出到废液室WC中。然后,关闭阀门SV20、SV16。
(2)打开阀门SV14、SV13,并使活塞泵SR2进行排出工作,从而将稀释剂供应到混合室70和检测器50中。然后,关闭阀门SV14、SV13。
(3)打开阀门SV1、SV2,接着从负压泵P1施加负压到废液室WC中,从而通过充液管路CL将稀释剂从混合室70排出到废液室中。然后,关闭阀门SV1、SV2。
于是,清洁工作就完成了。用压力传感器J6监控废液室WC中的负压,并驱动负压泵P1使压力一直保持在100和300毫米汞柱之间的范围内,最好在150和200毫米汞柱之间。
当贮存在废液室WC中的废液量达到预定的数量时,浮动开关J7可检测到这种情况,并驱动液体排出泵P2,从而将废液排出到废液容器B2中。输入/显示部分
输入/显示部分3将有关输入程序的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使使用者在进行输入操作时不会产生错误,并显示已输入的信息、分析进程和分析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输入/显示部分3。
控制部分500根据显示信息和贮存在控制部分500的只读存储器中的预定程序在液晶显示屏3a上显示各种屏面。这些屏面包括含有用来启动分析的启动铵钮的主屏面、含有模式选择按钮的模式选择屏面、和用来选择分析项目的设置屏面等类似的屏面。在本实施例中,启动铵钮516和模式选择按钮512、514被同时显示在主屏面中(图42(a)、43和44)。
将参考图31(a)和31(b)中的流程图来介绍血液分析器分析过程中所要进行的显示工作。输入/显示部分3以下述方式进行显示工作。在如图31(a)所示打开血液分析器的电源之后,当预定的准备阶段完成时(步骤S2),含有“准备好”信息的主屏面显示在输入/显示部分3的液晶显示屏3a上(图42(a))。模式选择按钮512、514和启动铵钮516在该主屏面中显示。
使用者照上面所述将装有试样的试样容器放置到试样放置部分6中(步骤S4)。然后,使用者选择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中的一种进行分析(步骤S5)。更具体地说,使用者触摸主屏面中两个模式选择按钮512、514中的一个来进行选择。
当所放置的试样容器中的试样是全血试样时(用于普通分析),使用者触摸输入/显示部分3的主屏面中用红色显示的全血模式按钮512,而当试样是预稀释试样时,使用者触摸主屏面中用黄色显示的预稀释模式按钮514(步骤S5)。
当使用者触摸全血模式按钮512时,主屏面中的启动铵钮516变成红色。当使用者触摸预稀释模式按钮514时,启动铵钮516变成黄色。此时,控制部分500操纵变色部分500c和变色控制部分500d以改变按钮的颜色。
接着,使用者在根据主屏面显示的启动铵钮颜色确认了分析模式的情况下,触摸启动铵钮516。控制部分500判断选择了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中的哪一种模式,并启动对应于所选择方式的程序过程(步骤S7)。
在根据启动铵钮516上的输入开始分析工作之后,输入/显示部分3上的显示从主屏面(图42(a))切换到测量屏面(图42(b))。此时,分析项目显示在测量屏面中,但分析结果没有显示,因为分析尚未完成。
此时,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五个分析项目(白血球数、红血球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值、血小板数)作为缺省项目显示。
当选择全血模式时,从全血试样中准备出红血球数测量样本和白血球数测量样本(步骤S8、S9)。
当选择预稀释模式时,从预稀释试样中准备出红血球数测量样本和白血球数测量样本(步骤S16、S17)。
利用步骤S9中准备的白血球数测量样本,首先进行白血球数和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浓度)的测量(步骤S10)。当得到测量结果时,这两个项目的测量结果数据显示在当前的测量屏面(图42(c))中(步骤S11)。
利用步骤S8中准备的红血球数测量样本,进行红血球数的测量(步骤S12),并计算血小板数(PLT)、血细胞比容值(HCT)和其它的分析项目(步骤S13)。然后,将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显示在测量屏面中(步骤S14)。此时,这五个项目的测量结果以较大的字体显示在测量屏面中(图42(d))。
接着,开始进行清洁工作为下一次分析作好准备(步骤S15)。图31(b)是步骤S15的详细流程图。参见图31(b),要检查在清洁过程中是否操作触摸板以显示八个分析项目(步骤S18)。如果进行了八个项目显示的操作,显示屏切换到八个项目显示屏面,其中八个分析项目是以较小的字体显示的(图42(e))(步骤S19)。
八项目显示屏面(图42(e)和49)保持显示,直至触摸返回按钮(“顶部”按钮)534(步骤S20)。当触摸返回按钮534时,显示屏切换到主屏面(图42(a))(步骤S21)。
如果在步骤S18中没有进行操作,五项目显示屏面(图42(d))保持显示,直至清洁工作完成(步骤S22)。
在完成清洁工作之后,显示屏切换到主屏面(图42(a))(步骤S21),且程序返回到步骤S3以等待下一个试样的分析。如果在清洁工作完成之前没有进行八项目显示的操作,就被判断为不需要八项目显示,且显示屏自动切换到主屏面(图42(a))。为了对是否自动切换到主屏面(图42(a))作出判断,控制部分500必须判断清洁工作是否完成。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分500根据设在分析器中的探测器施加到它上面的信号来确定清洁工作的完成。为此,可另外设置一个计时器,控制部分500就可以根据从清洁工作开始所过去的预定时间来确定清洁工作的完成,并自动使显示屏从五项目显示屏面(图42(d))切换到主屏面(图42(a))。或者,控制部分500可以在确定清洁工作已完成之后的预定时间自动将显示屏从五项目显示屏面(42(d))切换到主屏面(图42(a))。
下面,将对主屏面和测量屏面的内容进行介绍。主屏面
图43和44示出了主屏面的内容。具体地说,图43示出了当选择全血模式时所显示的屏面,而图44示出了当选择预稀释模式时所显示的屏面。如图所示,全血模式按钮512和预稀释模式按钮514显示在分析模式区域511中。启动铵钮516显示在启动铵钮区域中。另外,在输入/显示部分上还显示出用于打印机进纸的进纸按钮518、用于选择各菜单项目,如校准,的菜单按钮520、用于控制分析器精度的质量控制按钮522、用来显示以前分析试样的测量结果的按钮524、用来启动停机操作(在清洁工作之后关掉分析器)的停机按钮526、和用来在预稀释模式中进行分配操作的分配按钮528。
由于触摸板3b重叠在液晶显示屏3a上,所以每个按钮的功能都是通过手指或类似的物体触摸(或按压)触摸板3b的相应部分来实现。这些功能是根据预先贮存在控制部分500中的程序来执行的。
通过从键盘(未示出)输入数字或类似的符号可在区域510中记入一个试样标识码,该键盘可以是根据需要而显示的弹出式键盘。
下面将对分析模式的选择进行介绍。图43中所示的全血模式按钮512和预稀释模式按钮514分别以红色和黄色显示。具有不同颜色的两个按钮512、514可以通过颜色来区分,因此减小了按错按钮的可能性。
例如,当触摸全血模式按钮512时,显示的全血模式按钮512三维立体图是按下的,而显示的预稀释模式按钮514三维立体图是突起的。与此相反,当触摸预稀释模式按钮514时,显示的预稀释模式按钮514三维图是按下的,而显示的全血模式按钮512三维图是突起的。因此,在二维触摸板上被触摸的模式按钮看起来是三维显示的。因此,被选择的模式按钮可以明显地与另一个模式按钮区分,从而减小模式选择错误的可能性。
同时,全血模式按钮512和预稀释模式按钮514的下面显示出“全血”或“预稀释”的信息,从而防止模式的错误选择。
此外,启动铵钮516的颜色根据所选择的分析模式而变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全血模式按钮512和预稀释模式按钮514分别以红色和黄色显示。当按下全血模式按钮512以选择全血模式时,启动铵钮516变成红色。当按下预稀释模式按钮514以选择预稀释模式时,启动铵钮516变成黄色。全血模式按钮512可以一直以红色显示或只是在选择了全血模式时才以红色显示。同样地,预稀释模式按钮514可以一直以黄色显示或只是在选择了预稀释模式时才以黄色显示。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求全血模式按钮512和预稀释模式按钮514不以相同的颜色显示。所选择的模式按钮的颜色最好能很容易地相互区别。
当在主屏面中触摸启动铵钮516时,开始分析。但是,如果在清洁工作完成之前或当分析器中缺少试剂或出故障时开始分析,分析器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控制部分500监控来自驱动电路部分501等类似部分的信号以检查试剂的缺少和分析器的状态。然后,如果分析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控制部分500就允许显示启动铵钮516,而当分析器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前处于测量不可能状态或当分析器出现故障时,控制部分500就禁止显示启动铵钮516,如图45所示。因此,可以防止使用者不小心按下启动铵钮516,而且使用者很容易发现分析不能开始。
例如,控制部分500根据面板开启/关闭探测器J1、试样探测器J2等类似探测器的输出来监控有关清洁工作完成的信息和分析器的故障信息。当启动铵钮不显示时,在显示屏上出现一空白区,于是在此空白区中可以以较大的字体显示有关测量不可能进行的状态的信息。测量屏面
下面,将介绍在分析过程中所要显示的屏面。图46示出了在按下启动铵钮516开始分析之后立即显示的测量屏面。图47示出了在利用白血球数测量样本得到测量结果之后所显示的测量屏面。图48示出了在利用红血球数测量样本得到测量结果而完成分析之后所立即显示的测量屏面。如图46和47所示,通过在底行显示的图形(三角形)530的颜色变化来指示分析进程。
在这些测量屏面中,五个基本分析项目(白血球数、红血球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值)以较大的字体显示。
由于在开始分析之后不能立即得到测量结果,所以只是显示分析项目(和它们的单位)。从开始分析经过大约20秒钟之后,完成了利用白血球数测量样本进行的测量,并显示出该测量中所得到关于白血球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数据,如图47所示。
从白血球数测量完成经过大约80秒钟之后,完成了利用红血球数测量样本进行的测量,并显示出五个分析项目的测量结果,如图48所示。
当触摸图48中右下角显示的箭头按钮(向前按钮)时,就显示出如图49所示的八项目测量结果屏面,除了上述五个分析项目之外还包括MCV(平均细胞体积)、MCH(平均细胞血红蛋白量)和MCHC(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在此屏面中,显示出用血液分析器测得的所有分析项目。由于分析项目数增加了,所以以较小的字体显示分析项目。
当进一步触摸图49所示屏面上的向前按钮532时,会显示出与利用白血球数测量样本和红血球数测量样本所得测量结果有关的统计数据屏面,如图50和51所示。或者,可以使显示屏从八项目显示屏面(图49或42(e))切换回到五项目显示屏面(图48或42(d))。
然后,通过触摸显示在图49、50或51中屏面右上角的返回按钮534,使显示屏切换回到主屏面(图42(a)、43和44)。
使用者也许打算在不检查八项目显示屏面(或统计数据屏面)中所显示数据的情况下进行下一个试样的分析。因此,如果从图48中所示屏面显示开始到清洁工作完成的大约20秒钟期间没有进行输入操作,即,如果在此期间没有操作向前按钮532以显示八项目显示屏面的话,就不需要查看图49中所示的数据而使显示屏自动切换到主屏面。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显示部分3用来在开始分析之后显示五个基本分析项目。但是,输入/显示部分3可以用来预先设定从可测量分析项目中选择出来的所要求的分析项目,并选择性地显示只包含从八项目显示屏面中分离出来的已选择分析项目的屏面。
图52示出了预先设定为第一测量屏面的包含白血球数和红血球数的屏面。为了设置所要求的分析项目,触摸图43或44所示屏面中的菜单按钮520以调出设置屏面,并在设置屏面中运行程序以选择所要求的分析项目。在此程序中,字体大小是根据所选择的分析项目数来预先确定的(比如,20点大小的字体用来显示最多两个分析项目,而16点大小的字体用来显示最多五个分析项目)。因此,字体大小是根据分析项目数来确定的。电阻型检测部分的检测电路
用于电阻型检测部分503的检测电路中要求有一升压电路,用于将从电源部分10输出的直流电压(12伏特)升压到50伏特或更高的水平。在本发明中,科克罗夫特电源被用作升压电路。
下面将介绍用于电阻型检测部分503的检测电路。
图53是用于电阻型检测部分503的检测电路的原理电路图。如图所示,将直流电压从科克罗夫特电源830施加到由恒流电路840和电阻型检测部分503构成的串联电路上。电阻型检测部分503的端电压通过去除直流成分的电容器852输入到放大器电路855上,被放大的电压作为检测信号输出。
当微粒如血细胞穿过小孔55(图23)时,电极58和67(见图23和24)之间的阻抗轻微波动。由于恒流电路840一直将恒定电流施加到小孔55上,所以会因阻抗的波动而使电极58和67之间的电压发生变化。在由电容器852除去直流成分之后将电压变化输入到放大器855中,从而得到检测信号。
下面,将对科克罗夫特电源830进行介绍。
科克罗夫特电源830包括振荡器831、开关电路832和升压器833,如图54所示。
振荡器831包括由运算放大器元件831a、电阻器R1、电容器C6构成的阻容式振荡电路和连接到该阻容式振荡电路一个分支输出端的反运算放大器元件831b。通过这种构造方式,从振荡器831输出如图60所示具有相反相位的两个方波A、A′。这两个方波输出信号被输送到开关电路832中。
开关电路832包括连接到直流电源(+12伏特)的两个模拟开关元件832a、832d和连接到接地端的两个模拟开关元件832b、832c。
模拟开关元件832a、832d与方波A同步工作进行开关,而模拟开关元件832b、832c与具有相反相位的方波A′同步工作进行开关。
模拟开关元件832a、832b相互连接成一对,模拟开关元件832c、832d相互连接成一对。模拟开关元件对分别通过输出端T1和T2连接到升压器833上。
在开关电路832中,四个模拟开关元件与具有相反相位的方波A、A′同步进行开关。当施加到输出端T1、T2中一个上的电压为+12伏特时,另一个输出端接地而具有0伏特的电压。因此,输出端T1、T2在+12伏特和0伏特之间交替变换。
升压器833连接到开关电路832的输出端T1、T2上。升压器833包括用来提升电压的电容器C1至C4和二极管D1至D4。更具体地说,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2的正极,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3的正极。其它二极管以这种方式相互串联。电容器C1至C4各自连接在两个相邻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之间。但是,第一电容器C1却连接在开关电路832的输出端T1和二极管D1之间。
从开关电路832将+12伏特的电压交替施加到升压器833的接线端。所施加的电压由各电容器升压,因此几乎被放大了等于电容器个数的倍数。由于图54中有四个电容器和四个二极管相互连接,所以得到几乎等于12伏特与5乘积的55伏特的输出电压。计算得到的值是60伏特,但实际上由于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而被减小。
升高电压通过整流二极管D5和平滑电容器C5输出到后续电路中。
普通的恒流电路,如采用晶体管的电流反射镜电路,可被用作恒流电路840,由科克罗夫特电源830产生的电压输送到电路840中。
进行了一些实验以检查科克罗夫特电源830是否能稳定地作为升压电路,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用于实验的电路的基本结构在图55中示出。如图55所示,图54中所示的科克罗夫特电源830连接到恒流电路840上。
这些实验中所用的恒流电路840是一种采用晶体管的电流反射镜电路。恒流电路840包括用来滤波的扼流线圈L和电容器C6、用来设置电流水平的电阻器(电阻Rs)842、与电阻型检测部分503的阻抗相当的假负载电阻器843、用来产生基准电压Es的齐纳二极管844、晶体管Q1和Q2、电阻器R3和R4、电容器C7以及操作开关S。电流设置电阻器842的电阻Rs被适当地设置为参数,以确定等于Es/Rs的电流水平。
表示科克罗夫特电源830中振荡器831的开关频率(千赫兹)和输出电压(伏特)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数据在表1和图57中示出。
                     表1
   开关频率(千赫兹) 没有负载电流 负载电流为0.75毫安 负载电流为2.50毫安
      1     58.1     47.5     31.5
     10     58.0     53.6     46.7
     50     58.0     53.8     47.2
    100     58.0     53.8     47.1
    200     58.0     53.7     47.1
    500     57.9     53.6     46.7
   1000     58.0     53.2     45.9
   2000     58.2     52.3     43.5
   3000     58.1     49.5     35.7
在此实验中,为了方便地改变开关频率,用脉冲发生器来代替振荡电路831。
此外,1微法的陶瓷电容器被用作升压器833的电容器C1至C4。
通过调整恒流电路840的电流设置电阻器842,可以施加0毫安、0.75毫安和2.50毫安的负载电流。此时,科克罗夫特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在设于恒流电路840中的接线端TP1处测量的。
如从表1和图57中可以看到的,当恒流电路上没有负载电流时,输出电压与开关频率无关。另一方面,当负载电流较大时,输出电压随着开关频率的增加而有利地增大。但是,当开关频率高于一定的水平时,输出电压降低。这被认为是由于输出电压受到开关电路832中模拟开关元件的工作速度和接通电阻的影响。另外,当开关频率较低时,输出电压降低。这被认为是由于开关频率较低时电流供应不足而不可能维持输出电压。
实验数据显示电源最好工作在50至1000千赫兹的开关频率下以提供大约50伏特的输出电压。
接下去,表示升压器中电容器C1至C4的电容量(微法)与输出电压(伏特)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数据在表2和图58中示出。
                        表2
 C1至C4的电容量(微法) 没有负载电流 负载电流为0.75毫安 负载电流为2.50毫安
      1     58.3     54.2     47.8
    0.1     58.2     53.7     47.1
   0.01     58.1     50.9     39.0
电容量为1微法、0.1微法和0.01微法的陶瓷电容器被用作升压器833的电容器C1至C4。与上述实验中一样,通过调整恒流电路840的电流设置电阻器842,可以施加0毫安、0.75毫安和2.50毫安的负载电流。然后,在接线端TP1处测量科克罗夫特电源的输出电压。
如从表2和图58中可以看到的,当恒流电路上没有负载电流时,输出电压与开关频率无关。当负载电流加大时,电源的电流容量随电容器的电容量而增加。
因此,就电流容量而言,较大的电容量更为有利,但具有较大电容量的电容器体积也较大。所以,实验数据显示可优先选用电容量为1微法的电容器,它几乎不会出现问题。
接着,根据开关频率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容器电容量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对科克罗夫特电源的开关频率和电容器的电路常数进行优化,并检查电源的工作性能。
表示负载电流和电源电压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数据在表3和图59中示出。
开关频率设置为属于上述优选范围之内的160千赫兹(图54中振荡电路831中的R1=47千欧姆、C6=100皮法),且每个电容器C1至C4的电容量为1微法。
                          表3
负载电流(毫安)                  TP1处的电压
直流成分(伏特) 交流成分(毫伏特均方根值)
    0.09      56.4          0.30
    0.25      55.8          0.31
    0.53      54.7          0.33
    0.76      53.8          0.36
    0.92      53.2          0.37
    1.64      50.4          0.47
    2.46      47.4          0.60
    6.74      28.7          1.53
如从表3和图59中可以看到的,当负载电流增大时,直流成分减小而交流成分增大。当负载电流不低于1.64毫安时,直流成分减小到50伏特或更低。作为检测电路电源的要求(输出电压不小于50伏特、负载电流为0.6至1毫安)能被充分满足。因此,实验数据显示科克罗夫特电源可以很好地用于升压电路中。
接着,测量科克罗夫特电源的能量消耗。测量结果在下面示出。
能量消耗是通过将电阻器(大约10欧姆)插入开关元件和连接到开关电路832的直流输入电压源(+12伏特)之间,并观察其电压降来确定的。
结果,待机时(当科克罗夫特电源的开关动作停止时)的能量消耗是3毫瓦,而当检测电流接通时(负载电流为0.75毫安时)的能量消耗是83毫瓦。
另一方面,当使用图56中所示的市场上可买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时,待机时(输送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电压为5伏特,且输出电压没有负载时)的能量消耗是580毫瓦,而当检测电流接通时(负载电流为0.75毫安时)的能量消耗是640毫瓦。
采用科克罗夫特电源的升压电路的能量消耗比采用市场上可买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升压电路的能量消耗低得多,因而与传统分析器中使用的升压电路相比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
因此,采用科克罗夫特电源的升压电路在工作时产生较少的热量,所以可以自然冷却而不需要用冷却风扇或类似的装置强制冷却升压电路。容器安放单元、容器座和流道连接机构
下面将介绍图3所示的容器安放单元100、用来保持容器安放单元100的容器座950(图69)、以及用于容器安放单元100和分析器主体1之间液体连通的流道连接机构。容器安放单元
如图61所示,容器安放单元100包括内壳901、一般是方形的大容器902、903和一般是方形的小容器904。如图61所示,内壳901是敞口式的矩形盒,在其侧壁中设有操作孔906,通过使用者的手指插入其中可以容易地操作内壳901。可以通过在内壳的一部分中预先打一排孔,然后将打过孔的部分除去而形成操作孔906。
内壳901的内部形状和尺寸是根据并排布置的两个大容器902、903的外部形状和尺寸来确定的,其中容器902、903的相对表面(在图61中用参考字母S表示)互相接触,因此两个大容器902、903可以整齐地容纳和布置在内壳901中。如果由于大容器与安装在容器座950上的引导机构970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而需要将大容器隔开来并列布置时,可以根据内壳901中要容纳的全部容器组合起来的外部形状和外部尺寸来确定内壳901的内部形状。因此,可以将这些容器适当地布置在内壳901中。内壳901可用硬纸板或塑料制成。装有容器的内壳可以用盖子盖上。大容器902、903中的一个用作稀释剂容器B1,另一个用作图29中所示的废液容器B2。
下面,将介绍各容器的形状。图62示出了大容器的构造,图63示出了小容器的构造。这些容器是一次性使用的容器,比如可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或类似塑料吹塑模制而成。每个大容器902、903带有大体上是矩形的容纳试剂的储罐部分(容器主体)910、和设置在容器主体910上部用来使试剂可以进出容器主体的小直径入口部分911。入口部分911带有设在其外圆周上的螺纹912。当要密封大容器902、903时,将未示出的外盖通过螺纹方式装配到入口部分911上。当使用大容器902、903时,将内盖913装配到入口部分911以封闭入口部分911。容器主体并不一定是矩形的,可以是圆柱形的。
图62中大容器902、903的肩部设有肩部凸块923。肩部凸块923可防止容器安放单元100以错误的方向放置到容器座950中。图69中的容器座950设有三个引导机构970。容器902、903、904分别专用于废液、溶血剂和稀释剂。因此,为了各自的用途应将容器902、903、904放置在容器座950中,并正确地与引导机构970相连。如果没有肩部凸块923,就有可能以错误的方向放置容器安放单元100,结果使废液及稀释剂的连接产生错误。但是,如果将大容器肩部凸块923朝向相同的容器安放单元100(图61)以错误的方向放置到容器座950中时,大容器902、903的肩部凸块923会靠着从容器座950侧壁向内突出的凸块955(具有与大容器902、903的肩部凸块923相同的高度),如图69所示,所以不能将容器安放单元100放置到容器座950中。这样可以防止将容器安放单元100以错误的方向放置到容器座950中。
图64是盖有内盖913的大容器902、903的剖视图。内盖913要求是柔性的并可抵抗所使用的试剂,而且最好是可用有机硅橡胶制成。内盖913带有液体通孔914和通气孔915。通气孔915使得能进行空气流通,以防止当试剂通过液体通孔914时容器中的压力减小或增大。
用作流道的流道管916连接到液体通孔914并悬挂在大容器902、903(容器主体910)中。流道管916的末端到达容器的底部,所以即使试剂剩下很少,也能够通过流道管916将试剂吸出。管子的实例包括氨基甲酸乙酯管、硅胶管和四氟乙烯管。
肩部917从入口部分911的下部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连接到容器侧壁918。容器主体910是由容器侧壁918内的空间所构成的。肩部917上带有围绕入口部分911的颈部919。当把小容器904放在肩部917上时,颈部919紧靠着小容器904的侧壁(小容器的侧壁部分将在下面介绍)以固定小容器904(见图67)。颈部919的外径(外尺寸)是根据小容器904的外径(外尺寸)来确定的。大容器入口部分911的侧壁上设有容器凸块922(将在下面介绍)。
另一方面,图63所示小容器904的容器侧壁939内形成贮存试剂的储罐部分(容器主体931),而且在容器主体931上设有用来使试剂可以进出容器部分的小直径入口部分932。如从图65中的剖视图可以看到的,小容器904带有一般是平面的底面942以能放置在平面上。底面并不一定要求有完全的平面,但底面的形状是根据与大容器902、903的肩部917上要安装小容器的部分(小容器安装部分924)的相互位置关系来确定的。当大容器肩部上的小容器安装部分924略微倾斜时,小容器904的底面942的形状加工成与该倾斜度一致。因此,一般是平面的底面可以略微起伏、弯曲或倾斜。小容器安装部分924的形状并不限于大体上是平面的形状,而可以是这样的,小容器904能够被放置在并排布置的两个大容器902和903之间。因此,小容器904的底面942的形状并不限于大体上是平面的形状,而是可以加工成与小容器安装部分924的形状相一致。小容器904用作图29中所示的溶血剂容器B3。
围绕入口部分932的螺纹933、内盖934、液体通孔935、通气孔936、肩部937、流道管938和容器凸块941的构造和功能与大容器902、903中的基本上相同,因此将不再对其进行说明。
小容器904的容器侧壁939一般是圆盘形的,其直径加工成可与上述大容器902、903的颈部919接触(见图61)。
图中所示的颈部919和小容器904的容器侧壁939都是圆形的,但是颈部919和容器侧壁939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颈部919和容器侧壁939可以是多边形的,且尺寸加工成使颈部919与容器侧壁939可以相互接触。
如上所述,从大容器902、903的颈部919沿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肩部917大体上是平面形状的,且小容器904的底面具有与肩部917一致的大体上是平面的形状。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小容器904安装在大容器902、903的肩部917上。
大容器902、903的颈部919上分别设有与小容器904接触的突出部分920。另一方面,小容器904中设有可与该突出部分920接合的凹进部分940。因此,小容器904可以通过其凹进部分940与突出部分920的接合而夹持在颈部919之间,从而确保小容器904被固定在大容器902、903之间而不会产生侧向位移。
或者,可以在肩部917的大体上是平面状的区域上设置一个与小容器904的外表面符合的环形凸块以限制侧向位移。
另外,设在大容器902、903的颈部919上的突出部分920的上部分别设有突缘921。突缘921分别压在小容器904的一部分上,不但可防止小容器904的侧向位移,而且也可防止小容器904的竖向位移。
下面,将说明如何将大容器902、903和小容器904安放在内壳901中。
两个大容器902、903以一定间隔的并列关系进行放置,使大容器902、903的表面(图61中用参考字母S表示的接触面)隔开很小的距离(大约1cm),而这两个表面在大容器902、903容纳在内壳901中时互相接触。
接着,将小容器904放置在两个大容器902、903的肩部917中间的平面区域上。
然后,小心地使两个大容器902、903彼此相对靠近而互相接触,于是设在大容器902、903的颈部919上的突出部分920被装到设在小容器904的容器侧壁939上的凹进部分940中。
图66是一透视图,示出了当两个大容器902、903的表面S互相接触时的状态。图67和68分别示出了这一状态的正视图和平面图。当两个大容器902、903的表面S互相接触时,小容器904由颈部919、突出部分920和突缘921固定。在这种状态下,将两个大容器902、903提起并插入内壳901中。
内壳901和两个大容器902、903加工适当的大小,使大容器902、903能装配到内壳901中。因此,只须将大容器902、903插入内壳901中,就可以使大容器902、903以及小容器904适当地定位。于是,大容器902、903和小容器904被安放到内壳901中,此时小容器904安装在大容器902、903的肩部917上。容器座
下面,将介绍固定在分析器主体1上用来保持容器安放单元100的容器座。容器座(包含容器安放单元100)的外观在图61中示出,而容器座(不包含容器安放单元100)的外观在图69中示出。容器安放单元100装在容器座950中。使用时,用固定螺丝956、957将容器座950固定在血液分析器主体1上,如图3所示。
容器座950大体上是一个六面的矩形盒子形状。在这六面中,前壁951的右上方部分被切成弧形,并具有底壁952、后壁953和左侧壁954,而顶面和右侧面是敞开的。
容器座950的内尺寸与容器安放单元100的内壳901的外尺寸相符合。将容器安放单元100的内壳901从右侧面插入容器座950中,直到碰到左侧壁954。因此,可以使内壳901在容器座950中适当地定位。
因此,使装配在内壳901中的大容器902、903的入口部分911和固定在大容器902、903上的小容器904的入口部分932相对于安装在容器座950上的引导机构处于预定的位置关系。
内壳的操作孔906从前壁951的切去部分中露出,因此使用者通过将手指插入操作孔906中就可以方便地拉出容器安放单元100。流道连接机构
下面,将介绍用于容器和血液分析器主体1之间液体连通、将试剂从试剂容器供应到分析器主体1中以及将废液从分析器主体1排出到废液容器中的流道连接机构。
每个流道连接机构由设置在容器中的部件和设置在容器外的部件构成。设置在容器中的部件已经参考图64和65作了介绍。更具体地说,图64中所示的液体通孔914、带有通气孔915的内盖913和从内盖913悬挂下来的流道管916,或液体通孔935、带有通气孔936的内盖934和从内盖934悬挂下来的流道管938构成了流道连接机构的一部分。
设置在容器外的流道连接机构部件在图61的透视图和图69的正视图中示出。这些和其它的附图将在下面的介绍中参考。每个流道连接机构包括一管嘴960和一引导机构970。
引导机构970安装在设于容器座950侧壁953上边缘的切口988上。图中设有三个流道连接机构以对应于三个容器。但是,将只介绍其中一个用于大容器的流道连接机构,因为这些流道连接机构具有相同的构造。
图70至73示出了从图61和69中右侧看(沿箭头方向A)到的流道连接机构的引导机构970的构造。这些附图还将用来说明引导机构970的工作。图74是引导机构970的中心剖视图(当引导机构处于下面所要介绍的图73显示的位置时所看到的)。
首先将介绍管嘴960。管嘴960设在引导机构970中(图61)。管嘴960大体上是圆柱形的,并具有设在其中的流道961,如图74中的截面所示。流道961的一端插入液体通孔914中(图64),而流道96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血液分析器主体1的出/入口上。要插入液体通孔914中的管嘴尖962被加工成锥形以易于插入液体通孔914。
管嘴960的流道961在管嘴中间被弯曲成直角,并连接到设在管嘴960的圆柱形侧壁轴向中间部分的端口964上。用来与血液分析器主体1液体连通的管道安装在端口964上。管嘴960的尾部设有支承孔963。将在下面介绍的第二轴杆973穿过支承孔963,因此管嘴960支承在第二轴杆973上。由于支承孔963设在管嘴960的尾部,所以管嘴尖962受重力作用而垂直向下。
下面将参考图61至70来介绍引导机构970。引导机构970包括:第一杠杆,其一端可枢轴转动地支承在支承件(第一轴杆)971上,该支承件安装在设于容器座950的侧壁953中的切口988上;第二杠杆974,可枢轴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支承件(第二轴杆)973上,该第二支承件安装在第一杠杆972的另一端;和第三杠杆975,其一端与第一杠杆972一起支承在第一轴杆971。用于所述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材料的优选实例是不锈钢SUS303。用于各杠杆材料的优选实例是ABS树脂。
如图61和69所示,第一杠杆972、第二杠杆974和第三杠杆975支承并包围管嘴960,并可罩住容器的内盖913。
第三杠杆975位于第一杠杆972的里面。第二杠杆974位于第一杠杆972的里面。第三杠杆975顶端部分的内部做成阶台阶形的以防止与第二杠杆974干涉。
下面将参考图69、70和74来更加详细地介绍第一杠杆972。第一杠杆972带有细长通孔987,第一轴杆971从长孔穿过。通孔987使第一杠杆972能够沿其纵向略微移动。
第一杠杆972上与细长通孔987横向隔开很小距离的位置设有限位块989。当如图70(或图61)所示提起流道连接机构时,限位块989会靠在侧壁953的背面上以防止第一杠杆972的无限制地作枢轴转动。
第三杠杆975在第一杠杆972的里面由第一轴杆971支承。第三杠杆975带有凸块978,而第一杠杆972带有凸块978可安装在其中的细长通孔979,因此可防止第三杠杆975无限制地离开第一杠杆972。所以,通过凸块978在细长通孔979内的移动,可以使第三杠杆97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于第一杠杆972移动。
在第一杠杆972的左右部分之间横向延伸的中间部分990(图69)是平面形状的。
下面将参考图69、70和74来更加详细地介绍第二杠杆974。第二杠杆974由第二轴杆973支承。
第二杠杆974是杯形的,其内部空间980(图74)用来容纳内盖913。由第二轴杆973支承的管嘴960安装在内部空间980中。当内盖913装配到内部空间980中时,管嘴尖962插入液体通孔914中(见图61)。
如图70所示,第二杠杆974的内表面中设有云状(cloud-shaped)的凹进部分982,可与设在容器入口部分911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容器凸块922相接合。凹进部分982具有云状的弯曲轮廓,所以当第二杠杆974绕第二轴杆973转动时,容器凸块922进入凹进部分982并进一步向内移动。因此,第二杠杆974通过与容器凸块922的接合可以固定到大容器902上。
第二杠杆974带有使其容易绕枢轴转动的操作臂983。
下面将参考图69、70和74来更加详细地介绍第三杠杆975。第三杠杆975带有设在其另一端用来压紧内盖913的按压部分984(见图69和61),和在提起第一杠杆972时用来支承第二杠杆974的支承凸块985(见图69和70)。
按压部分984加工成向内突出的凸块以压住位于第三杠杆975里面的内盖913(见图61)。与此相反,支承凸块985向外突出以支承第二杠杆974(见图69)。
当第一杠杆972和第三杠杆975彼此相对移近(凸块978在细长通孔979中向右侧移动)时,支承凸块985和第二杠杆974之间的接触位置逐渐变化,且支承凸块985在变化的接触位置处支承第二杠杆。另一方面,第二杠杆974上紧靠支承凸块985的支承凸块接合面R(见图74)设计成,当接触位置变化时,第二杠杆974可以绕枢轴反时针方向转动。
连接第三杠杆975左右部分的中间部分991(图69)是平面形状的。此外,中间部分991带有弧形的切去部分992以防止当第三杠杆975降低时与容器的入口部分911相碰(见图69)。
为了使引导机构970保持在提起状态下且管嘴960不插入液体通孔914(处于图61所示的状态下),可将扭力弹簧976套在第一轴杆971上以施加相对于后壁953的偏压力到第一杠杆972上。将一扭力弹簧977套在第一轴杆971上以施加偏压力到第一杠杆972和第三杠杆975上,使得当引导机构970保持在提起状态时第一杠杆972和第三杠杆975互相分开(图75至77)。
这两个弹簧要适当布置以免互相干涉。即,扭力弹簧976的左右弹簧圈部分缠绕在第一轴杆971的两个隔开部分上,从弹簧圈轴线向外延伸的中间部分A在旁边绕过,如图75所示。
扭力弹簧977具有普通的直螺旋形状,并位于扭力弹簧976的迂回的中间部分A的里面。如图76和77所示,扭力弹簧976的中间部分A紧靠在第一杠杆972的中间部分990上,而扭力弹簧976的末端部分B固定在设于侧壁953(图69)中的弹簧圈固定部分993(图75)内。扭力弹簧977的末端部分C和D分别紧靠在第一杠杆972的中间部分990和第三杠杆975的中间部分991上。
下面,将对引导机构进行介绍。如图70至73所示,使引导机构970从自由位置(提起位置)绕枢轴逐渐转动,从而将管嘴960插入液体通孔914(图64)中。于是,使容器凸块922与第二杠杆974的云状凹进部分982相接合。
图70示出了当引导机构970处于自由位置时的状态。第一杠杆972由于套在第一轴杆971上的扭力弹簧976(图75)的偏压力而移开,并通过将限位块989紧靠在侧壁953(图69)的背面上而保持不动。
此时,第三杠杆975由于套在第一轴杆971的扭力弹簧977(图75)的偏压力而偏离开第一杠杆972,并通过将凸块978紧靠在长形通孔979的端部上而保持不动。
第二杠杆974支承在第二轴杆973上,此外还通过由于重力作用而紧靠在第三杠杆975的支承凸块985上的部分支承在支承凸块985上。
当使用者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握住第二杠杆974的操作臂983使第二杠杆974沿箭头方向X绕枢轴转动时,支承凸块985暂时保持与第二杠杆974的接合,因此第一杠杆972、第二杠杆974和第三杠杆975作为一个整体绕枢轴转动。
图71示出了当第三杠杆975绕枢轴转动到大体上是水平的方向上而与内盖913接触时的状态。当第三杠杆975与内盖913接触时,内盖913被按压部分984压住。内盖913阻止第三杠杆975进一步绕枢轴转动。
因此,当施加外力到第二杠杆974的操作臂983上时,第一杠杆972开始克服作用在第一杠杆972和第三杠杆975上的扭力弹簧977的偏压力而绕枢轴转动。即,第一杠杆972和第三杠杆975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减小,于是第一杠杆972与第三杠杆975重叠起来。最后,第一杠杆972绕枢轴转动到紧靠在第三杠杆975上而变成位置成水平。
当第一杠杆972和第三杠杆975之间的角度减小时,支承凸块985和第二轴杆973之间的距离减小,且第二杠杆974和支承凸块985之间的接触位置沿图74中所示的支承凸块接合面R发生变化。因此,使第二杠杆974能够随着接触位置的变化而绕第二轴杆973转动。
在图71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杠杆972绕第一轴杆971的转动伴随着第二杠杆974绕第二轴杆973的转动。
在第一杠杆972和第三杠杆975之间构成的角度开始减小之后不久,管嘴尖962(图74)接触到内盖913。由于管嘴尖962是圆锥形的,所以管嘴960由锥形管嘴尖引导而插入液体通孔914(图64)中。
由于第一杠杆972支承在穿过细长通孔987的第一轴杆971上,所以第一杠杆972具有纵向运动游隙(纵向窜动量)。该游隙使管嘴960能够平滑地插入液体通孔914中。
图72示出了当第一杠杆972绕枢轴转动到大体上水平的方向而紧靠在第三杠杆975上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管嘴960完全插入液体通孔914中。
由于第一杠杆972紧靠在第三杠杆975上,所以防止了第一杠杆972进一步绕枢轴转动。支承凸块985和第二轴杆973处于最接近的状态,且第二杠杆974脱离与支承凸块985的接合。
此后,只允许第二杠杆974绕第二轴杆973转动,从而使容器凸块922进入第二杠杆974的云状凹进部分982中。
图73示出了当容器凸块922固定在第二杠杆974的云状凹进部分982中的最终状态。第二杠杆974进一步绕第二轴杆973转动。于是,容器凸块922紧靠在云状凹进部分982的最里面部分上,并固定在该状态(图74)。
于是,管嘴960借助于引导机构970插入液体通孔914中。因此,容器中的流道管916(图64)、内盖913的液体通孔914、以及管嘴960相互连接,从而建立起至血液分析器主体1的流道。
最好如本实施例中那样设置施加偏压力到互相分开的第一杠杆972和第三杠杆975上的扭力弹簧977。然而,这种构造方式对于图70所示状态下第一杠杆972、第二杠杆974和第三杠杆975的整体绕枢轴转动并不一定是必需的,因为第三杠杆975会由于重力作用而与第一杠杆972分开。容器安放单元、容器座和流道连接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图61所示,容器安放单元100装在容器座950中的预定位置,从而使大容器902、903的入口部分911和小容器904的入口部分932正确地定位。流道连接机构中设有与入口部分911、932相连的引导机构970。因此,使用者只须将容器安放单元100放置在容器座950中并绕枢轴转动引导机构970,就可以将管嘴960插入容器内盖913、934的液体通孔914、935中。

Claims (29)

1.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移液管;一移液管驱动装置,用来将所述移液管移动到放在预定位置的试样容器处,使所述移液管能从所述试样容器中吸取试样,然后将所述移液管移动到设在另一个预定位置的开口容器处,使所述移液管将所述试样排出到所述开口容器中;和一分析部分,用来分析所排出的试样;所述移液管驱动装置包括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主臂和从所述主臂上沿水平方向悬挑出来的细长导向臂;所述导向臂的抗弯刚度比所述主臂的小;其中,当要从所述试样容器中吸取所述试样时,所述主臂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移液管,而当要将所述试样排出到所述开口容器中时,所述导向臂引导所述移液管到所述开口容器处,然后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移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试样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管驱动装置还包括:一移液管夹持器,用来夹持所述移液管;一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以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移液管夹持器,用来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移液管夹持器;和一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用来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主臂和所述导向臂;其中,所述移液管夹持器以可沿水平方向分离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主臂上,且所述移液管夹持器当固定在所述主臂上时由所述主臂沿竖直方向移动,当脱离所述主臂时与所述导向臂接合而沿竖直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试样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管夹持器带有突出部分,而所述主臂带有能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突出部分接合的凹进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试样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管夹持器包括与所述导向臂接合时可沿所述导向臂移动的一滚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试样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包含一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以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移液管夹持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试样分析器,还包括与所述移液管相连的定量泵,用来在所述移液管夹持器由所述主臂降低之后从所述试样容器中吸取所述试样,以及在所述移液管夹持器离开所述主臂之后排出所述试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试样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容器是带有盖子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试样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包括作为驱动源的步进马达,输送到所述步进马达上用来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移液管夹持器的驱动电流在所述移液管夹持器与所述主臂接合而移动时大于所述移液管夹持器与所述导向臂接合而移动时。
9.一种移液管驱动装置,包括:一移液管夹持器,用来夹持移液管;一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以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移液管夹持器,用来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移液管夹持器;一主臂,所述移液管夹持器以可沿水平方向脱离的方式固定在上面;一导向臂,沿水平方向从所述主臂延伸出来;和一移液管垂直驱动部分,用来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主臂和所述导向臂;其中,所述移液管夹持器当固定在所述主臂上时由所述主臂沿竖直方向移动,当脱离所述主臂时与所述导向臂接合而沿竖直方向移动。
10.一种用于移液管驱动装置的移液管限动装置,包括:一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带有用来夹持移液管的移液管夹持器和以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移液管夹持器的支承件;一移液管水平驱动部分,所述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以可更换的方式连接在上面;和一限动件,连接在所述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上,用来防止在更换所述移液管垂直滑动部分时所述移液管沿竖直方向滑动。
11.一种试样容器固定装置,包括:一试样架,其内径大于试样容器的外径以容纳所述试样容器的下部;以及第一和第二弹性件,用来从两侧弹性地夹持所述试样容器的侧面,使支承的所述试样容器与所述试样架同轴。
12.一种试样架锁定装置,包括:一可移动支承的试样架,用来容纳试样容器;和一锁定件,当把移液管插入保持在所述试样架上的所述试样容器中时,可通过机械方法防止所述试样架随着移液管的插入操作而移动。
13.一种负压泵,包括:带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空气泵;带有第一和第二通孔并罩住所述空气泵的罩子;从所述罩子外面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空气入口的吸气管;和连接到所述第二通孔并延伸到外面的消音排气管。
14.一种液体混合容器,包括:圆柱形的内表面;内底;和设在其上端附近用来沿所述内表面供应液体到所述底部的液体供应端口;所述液体混合容器是由耐化学腐蚀的树脂制成的,带有粗糙的所述内表面。
15.一种吸液管,包括一细长管子,所述管子带有平行于其轴线在里面延伸的液体流道和设在其外表面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凹槽。
16.一种移液管清洁装置,包括:一带有移液管通道的清洁器主体,可以从所述通道入口到出口插入移液管;所述移液管通道包括设在其入口部分并与之同轴的移液管导向孔和设在其出口部分并与之同轴的移液管清洁孔;按照从所述入口到所述出口的顺序,在所述移液管清洁孔的所述内表面中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口;所述清洁器主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大气之间连通的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的一清洁液供应通道,和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一清洁液排出通道。
17.一种吸液装置,包括:一移液管,带有设在其尖端附近的一侧向吸入口;一吸取部分,用来通过所述移液管吸取液体;和一清洁器,用来清洁所述移液管;所述清洁器包括可插入所述移液管的通道、与所述通道连通用来供应清洁液的清洁液供应通道、和与所述通道连通用来排出所述清洁液的清洁液排出通道;其中,所述清洁器是这样定位的,当沿所述移液管的轴向看时,所述移液管的所述侧向吸入口的轴线与所述清洁液排出通道入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
18.一种可以若干分析模式工作的自动试样分析器,所述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分析模式选择按钮,用来选择所述分析模式;一启动铵钮,用来输出指令以启动所选择分析模式下的分析操作;一变色部分,用来改变所述启动铵钮的颜色;一变色控制部分,用来控制所述变色部分以根据所选择的分析模式改变所述启动铵钮的颜色;和一分析部分,用来在收到所述启动铵钮的所述指令后进行试样分析。
19.一种自动试样分析器,包括:一小孔,试样液体可以从中穿过;一直流电源;一恒流电路,用来从所述直流电源将恒定电流供应到穿过所述小孔的所述试样液体上;一电阻型检测部分,用来检测穿过所述小孔的所述试样液体中阻抗的变化;和一分析部分,用来根据所检测到的阻抗变化分析所述试样液体的成分;其中,所述直流电源由科克罗夫特电源构成。
20.一种容器,作为第一容器与第二和第三容器一起使用,包括:
用来容纳液体的第一主体;
设于所述第一主体上部的第一颈部和肩部,所述第一颈部带有连通到所述第一主体内部的口部,和
从所述第一颈部突出到所述第一肩部的第一突出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容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容器相同并包括第二主体、第二颈部和肩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容器对应的第二突出部分,
所述第三容器包括用来在其中容纳液体的第三主体,所述第三主体带有设在其外面的两个相对的凹进部分,和设在所述第三主体上部的入口部分和第三肩部,所述入口部分带有连通到所述第三主体内部的口部,且
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配合将所述第三容器保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肩部上,并通过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与所述相对的凹进部分及所述第三肩部接合而固定所述第三容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包括上、下部分,使得所述下部分装配在所述两个相反的凹进部分中一个的里面,而所述上部分压在所述第三肩部上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容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容器的所述口部中的内盖和一内吸管,其中,所述内盖带有与所述管子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用来从所述第一主体中释放空气的第二通孔,所述管子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并延伸到所述第一主体的内底处。
23.一种容器,作为第三容器与第一和第二容器一起使用,包括:
用来容纳液体的第三主体,所述第三主体带有设在其外面的两个相对的凹进部分,和
设在所述第三主体上部的入口部分和第三肩部,所述入口部分带有连通到所述第三主体内部的口部,
其中,所述第一容器包括容纳液体的第一主体,设于所述第一主体上部的第一颈部和肩部,所述第一颈部带有连通到所述第一主体内部的口部,和从所述第一颈部突出到所述第一肩部的第一突出部分,
所述第二容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容器相同并包括第二主体、第二颈部和肩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容器对应的第二突出部分,且
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配合将所述第三容器保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肩部上,并通过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与所述相对的凹进部分及所述第三肩部接合而固定所述第三容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容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容器的所述口部中的内盖和一内吸管,其中,所述内盖带有与所述管子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用来从所述第三主体中释放空气的第二通孔,所述管子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并延伸到所述第三主体的内底处。
25.一种流道连接机构,包括:
一杠杆,可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一支承件上;和
和一管嘴,可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杠杆上,所述管嘴具有近端和远端,
其中,所述近端与外吸管相连,而所述远端当所述杠杆绕枢轴转动时与容器的口部相连。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流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杠杆,所述第一和第三杠杆可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承件上,所述第二杠杆和所述管嘴可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杠杆上,
其中,当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杠杆以相同的方向绕枢轴转动时,所述第一杠杆引导所述管嘴的所述远端进入所述容器的所述口部,而所述第二和第三杠杆与所述容器接合使所述管嘴与所述口部保持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流道连接机构,还包括一偏压件,用来偏置所述杠杆使其离开所述口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基本上是矩形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体基本上是平底的。
CN 02132046 2001-09-06 2002-09-06 自动试样分析器及其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19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0543/2001 2001-09-06
JP2001270543A JP4999242B2 (ja) 2001-09-06 2001-09-06 抵抗式血球計数装置
JP270543/01 2001-09-06
JP272484/2001 2001-09-07
JP272484/01 2001-09-07
JP272483/01 2001-09-07
JP272486/2001 2001-09-07
JP272486/01 2001-09-07
JP272485/2001 2001-09-07
JP272487/2001 2001-09-07
JP2001272486A JP4751544B2 (ja) 2001-09-07 2001-09-07 自動血液分析装置とその装置に用いるピペット駆動装置
JP272483/2001 2001-09-07
JP272487/01 2001-09-07
JP2001272483A JP2003075457A (ja) 2001-09-07 2001-09-07 自動血液分析装置とその装置に用いる陰圧ポンプ
JP272485/01 2001-09-07
JP2001272487A JP4754741B2 (ja) 2001-09-07 2001-09-07 自動血液分析装置とその装置に用いる検体容器設置装置
JP2001272484A JP2003075304A (ja) 2001-09-07 2001-09-07 自動血液分析装置とその装置に用いるピペット駆動装置用ピペット停止装置
JP2001272485A JP4751543B2 (ja) 2001-09-07 2001-09-07 自動血液分析装置とその装置に用いる検体ラック用ロック装置
JP275375/2001 2001-09-11
JP275397/01 2001-09-11
JP275385/01 2001-09-11
JP2001275397A JP4658411B2 (ja) 2001-09-11 2001-09-11 流路接続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試薬ホルダ
JP275397/2001 2001-09-11
JP2001275375A JP4610140B2 (ja) 2001-09-11 2001-09-11 血液分析装置
JP2001275385A JP2003083983A (ja) 2001-09-11 2001-09-11 容器収納ユニット及び容器の配置方法及び容器
JP275385/2001 2001-09-11
JP275375/01 2001-09-11
JP2001355093A JP3784306B2 (ja) 2001-11-20 2001-11-20 試料分析装置とその装置に用いるピペット洗浄装置
JP355093/2001 2001-11-20
JP2001362979A JP3784311B2 (ja) 2001-11-28 2001-11-28 試料分析装置とその装置に用いる液体混合用容器
JP362979/2001 2001-11-28
JP108113/2002 2002-04-10
JP126640/2002 2002-04-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9944XA Division CN101865929B (zh) 2001-09-06 2002-09-06 自动试样分析器及其部件
CN 200610126114 Division CN1912617B (zh) 2001-09-06 2002-09-06 自动试样分析器及其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7341A true CN1407341A (zh) 2003-04-02
CN1281963C CN1281963C (zh) 2006-10-25

Family

ID=27582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3204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1963C (zh) 2001-09-06 2002-09-06 自动试样分析器及其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81963C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118C (zh) * 2003-04-16 2007-02-0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945337B (zh) * 2005-10-03 2012-01-04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检体分析装置
CN101368976B (zh) * 2005-11-15 2012-06-2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样分析装置、试样分析主体装置及试样容器供给装置
CN102770768A (zh) * 2010-02-26 2012-11-0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以及试剂容器
CN102768175A (zh) * 2012-07-30 2012-11-07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台及其血细胞分析仪
CN103513044A (zh) * 2012-06-29 2014-01-15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仪及其样本仓组件与样本仓控制方法
CN104622503A (zh) * 2015-01-30 2015-05-20 张云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装置
CN108181487A (zh) * 2018-03-15 2018-06-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超高真空样品截断装置
CN108698005A (zh) * 2015-12-14 2018-10-23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供给系统
CN109416367A (zh) * 2016-07-01 2019-03-01 西门子医疗保健诊断公司 自动传送和打开试剂容器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95317A (zh) * 2018-06-13 2019-08-06 胡玥 一种检验科用尿液样本取样设备的尿杯移动机构
CN110220836A (zh) * 2019-06-26 2019-09-10 袁家彬 一种体外检测用流式细胞分析仪
CN112105934A (zh) * 2018-05-22 2020-12-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53527B2 (en) 2007-02-01 2024-01-03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analyzer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118C (zh) * 2003-04-16 2007-02-0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945337B (zh) * 2005-10-03 2012-01-04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检体分析装置
CN101368976B (zh) * 2005-11-15 2012-06-2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样分析装置、试样分析主体装置及试样容器供给装置
CN102770768A (zh) * 2010-02-26 2012-11-0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以及试剂容器
CN105759019B (zh) * 2010-02-26 2019-05-3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剂容器以及试剂容器组件
CN105785058B (zh) * 2010-02-26 2018-09-04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粒子分析装置以及试剂容器
US10031151B2 (en) 2010-02-26 2018-07-24 Sysmex Corporation Analysis device and reagent container
CN102770768B (zh) * 2010-02-26 2016-03-3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以及试剂容器
CN105759019A (zh) * 2010-02-26 2016-07-13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剂容器以及试剂容器组件
CN105785058A (zh) * 2010-02-26 2016-07-2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粒子分析装置以及试剂容器
CN103513044A (zh) * 2012-06-29 2014-01-15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仪及其样本仓组件与样本仓控制方法
CN103513044B (zh) * 2012-06-29 2015-01-28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仪及其样本仓组件与样本仓控制方法
CN102768175B (zh) * 2012-07-30 2013-07-31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台及其血细胞分析仪
CN102768175A (zh) * 2012-07-30 2012-11-07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台及其血细胞分析仪
CN104622503A (zh) * 2015-01-30 2015-05-20 张云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装置
CN108698005B (zh) * 2015-12-14 2021-04-16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供给系统
CN108698005A (zh) * 2015-12-14 2018-10-23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供给系统
CN109416367A (zh) * 2016-07-01 2019-03-01 西门子医疗保健诊断公司 自动传送和打开试剂容器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16367B (zh) * 2016-07-01 2022-10-14 西门子医疗保健诊断公司 自动传送和打开试剂容器的方法和设备
US11366131B2 (en) 2016-07-01 2022-06-21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utomatically transfer and open a reagent container
CN108181487A (zh) * 2018-03-15 2018-06-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超高真空样品截断装置
CN108181487B (zh) * 2018-03-15 2020-03-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超高真空样品截断装置
CN112105934A (zh) * 2018-05-22 2020-12-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2105934B (zh) * 2018-05-22 2024-05-1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0095317A (zh) * 2018-06-13 2019-08-06 胡玥 一种检验科用尿液样本取样设备的尿杯移动机构
CN110220836B (zh) * 2019-06-26 2021-12-21 国科赛赋(深圳)新药研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外检测用流式细胞分析仪
CN110220836A (zh) * 2019-06-26 2019-09-10 袁家彬 一种体外检测用流式细胞分析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1963C (zh) 2006-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8910C (zh) 试样分析器及其组件
CN1281963C (zh) 自动试样分析器及其部件
CN1275572C (zh) 体液成分测定装置
CN1596369A (zh) 碱基序列检测装置及碱基序列自动解析装置
CN100341705C (zh) 液体收容容器、使用装置、供给装置及方法、墨盒、墨水箱、记录装置
CN1370278A (zh) 分析盒和液体输送控制装置
CN1306269C (zh) 血液检查部件和血液检查装置
CN1864058A (zh) 芯片的使用方法及检查芯片
CN1304242C (zh) 试样瓶密封装置和方法
CN1277684C (zh) 液体容器及检测液面标高的检测方法
CN1249430C (zh) 样品成分分析系统及用于其中的传感器芯片
CN1309769A (zh) 分析仪
CN2853413Y (zh) 液体传感器和包含该传感器的液体容器
CN1715932A (zh) 用于处理液体的微结构平台和方法
CN1455654A (zh) 刺血针一体型传感器、测定装置、生物传感器用盒、以及刺血针一体型传感器用测定装置
CN1099652A (zh) 血液制剂制造装置及血液制剂制造方法
CN1802559A (zh) 用于控制液基标本过滤的流动控制计量系统和方法
CN1103031A (zh) 储液容器
CN1648671A (zh) 多反应器分析芯片检测方法和分析芯片及检测装置
CN1358137A (zh) 打印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打印装置
CN1808121A (zh) 化学分析装置和化学分析盒
CN1517453A (zh) 电镀装置、电镀杯以及阴极圈
CN1710426A (zh) 分析装置、盖装置和试药保管装置
CN1690705A (zh) 化学反应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驱动化学反应盒的机构
CN1890566A (zh) 生物样品鉴别装置、生物样品鉴别方法以及生物样品鉴别用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