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2503A - 电声转换器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声转换器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2503A
CN1402503A CN02142571.XA CN02142571A CN1402503A CN 1402503 A CN1402503 A CN 1402503A CN 02142571 A CN02142571 A CN 02142571A CN 1402503 A CN1402503 A CN 1402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layer
thermoplastic resin
resin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25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八矢聪
佐藤政敏
佐伯和彦
高坂繁行
横山盛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PIONEER ELECTRONICS CO Ltd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PIONEER ELECTRONICS CO Ltd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PIONEER ELECTRONICS CO Ltd,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PIONEER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02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2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34Directing or guiding sound by means of a phase plu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电声转换器框架,由热塑性树脂和分散在其中的长纤维的混合物制成。长纤维用作增强纤维。长纤维的平均长度足以获得弹回作用。弹回作用引起发泡结构。电声转换器框架包括单层部分和三层部分。单层部分用无发泡层构成。三层部分用一对无发泡层之间夹一层发泡层构成。电声转换器框架重量轻,有高内部损失,高强度和高耐环境力。

Description

电声转换器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话筒的电声转换器的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图1是常规电动话筒的剖视图。该话筒是电声转换器的一个实例。电动话筒包括从背板中心伸出的极轭1,极轭1周围设置磁铁2。顶板3放在磁铁2上,由此在极轭1与顶板3之间形成磁隙。因此限定了话筒中的磁路。顶板3牢固地固定到框架5。音圈架可振动地放在磁隙中。音圈4缠绕在音圈架周围。减振器7支承音圈架。截头圆锥形膜片8的中心连接到音圈架。膜片8有接近截头部分的中心盖6。膜片8的外周边有由框架5支承的边缘9。音圈的引线经塞绳连接到搭接到框架5的侧面的终端。
话筒框架5支承膜片8和磁路,以保持膜片8与磁路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框架5前部的周边固定到隔板或外壳。按此方式,框架5用作话筒系统的基础构件。电声转换器框架5有刚性和抗塑性变形能力。实际上,话筒框架如果装在机动车内必须重量轻。
用于话筒框架的常规材料例如有钢板或铝(压铸件)。但钢板的成型自由度不够,因而只有有限的形状能用作话筒框架,而且钢板的比重大。用铝(压铸件)制造话筒框架时,成形自由度较大,但产品(话筒框架)价格很贵。比重也大。近年来常用热塑性合成树脂用注塑成型工艺制造话筒框架。实际上,制造要安装在机动车上的话筒框架时,由于车载话筒框架要轻和大量制造,所以常用热塑性树脂用注塑成型工艺制造话筒框架。注塑成形的另一优点是,话筒框架能与其它另件同时制造(注塑),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常规话筒的树脂制成的框架“重量轻”和“成本低”,但是,热塑性树脂不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例如,没有足够的刚性和抗塑性变形能力。因此,通常要给热塑性树脂(例如,ABS,聚碳酸酯或聚丙烯)加无机填料(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滑石粉,云母或须晶)。热塑性树脂是基础材料。
如果树脂框架要轻,那么作为基础材料的树脂的比重要小。这种树脂的一个实例是烯烃树脂。如果声原性能是重点,那么聚丙烯合适,因为它的内部损失大。
但是,聚丙烯是结晶树脂,所以它需要高浓度填料(例如填料浓度为40%或以上),以降低二次收缩率和提高刚性。二次收缩是环境试验后引起的收缩。
大浓度填料加入树脂中时,和用树脂-填料材料制成电声转换器框架时,模塑制品(即框架)由于比重增大而变重。此外,内部损失减小,所以,框架不能充分吸收(减振)相邻另部件和话筒本身的不需要的振动。而且,熔融热塑性树脂的流动性变坏,因而,限制了树脂框架的批量生产率和形状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声转换器框架,它具有生产成本低,重量轻,高内部损失,高刚性和高抗环境性等优点。
按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用热塑性树脂分散在其中的增强纤维的混合制成的电声转换器框架。增强纤维包括长纤维。可用模塑工艺制造电声转换器框架。
即使树脂纤维混合物中包含少量的增强纤维填料,由于填料中含有足够的长纤维,所以填料能保证必需的刚性。还能防止二次收缩。框架重量轻并能抑制内部损失降低。长纤维三维绞合,所以框架有均匀的刚性。由于撞击和能量平稳地分散在框架内,外部撞击不容易损坏框架。此外,高温下框架显示出高的抗塑性变形能力。所以,框架能在高温环境中使用。即使在低温环境中,框架也有高的抗撞击能力,所以,框架能用在低温下。框架的线性膨胀系数接近金属的线性膨胀系数,所以,即使温度变化框架的膨胀收缩也不会太大。优点是框架变形不会对声音转换器的振动元件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框架有好的抗环境能力和确保声音质量。
增强纤维有足够的平均长度,以引起增强纤维的弹回作用。电声转换器框架有单层部分和三层部分。每个单层部分可由无发泡层构成,每个三层部分可用一对无发泡层中间夹一层发泡层构成的夹层结构构成。
增强纤维的平均长度至少为1mm。增强纤维的刚性大于热塑性树脂的刚性。热塑性树脂可以是晶体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可以是包括聚丙烯的烯烃树脂。包括一对无发泡层的三层部分发泡的平均膨胀率范围是1.1至5.0倍。至少一个单层部分有通孔,电声转换器框架接到电声转换器时,螺钉装入通孔中。电声转换器框架装配(连接)到电声转换器中时,至少一个剩余的单层部分可接触电声转换器的磁路。电声转换器框架一般是截头圆锥形,包括前周边部分,底部和位于前周边部分与底部之间的多个伸出桥。在一些单层部分连接多个伸出桥。
按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提供电声转换器框架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热塑性树脂和增强纤维混合和熔化,制成热塑性树脂中分散增强纤维的熔融树脂-纤维混合物。为获得增强纤维的弹回作用增强纤维有足够的平均长度;熔融树脂-纤维混合物注射和填入两个模孔之间限定的空腔中,两个半模中的一个半模的至少一部分收缩,以使空腔在收缩部分局部放大,以构成有单层部分和三层部分的电声转换器框架。每个单层部分由无发泡层构成,每个三层部分由一对无发泡层和夹在它们之间的发泡层构成。
半模的多个部分的收缩移动引起纤维的弹回作用,因而容易获得发泡结构,即三层结构。因而可以提高框架的刚性而不改变框架的重量。由于只有所选择的多个部分收缩,在框架的那些需要刚性的区域可形成发泡结构。框架的其它那些需要韧性的区域形成单层结构,即无发泡结构。即使纤维制脂混合物中只含少量填料(增强纤维),由于填料中含有足够的长纤维,所以填料能保证必需的刚性。而且,不损坏熔融树脂-纤维混合物的流动性。因此,可模塑薄和/或形状复杂的框架。
增强纤维的平均长度至少是1mm。树脂-纤维混合物中的增强纤维含量是5至80重量%(为5至30重量%较好,为10至30重量%最好),树脂-纤维混合物中热塑性树脂含量为20~95重量%(为70~95重量%较好,为70~90重量%最好)。增强纤维刚性大于热塑性树脂强度。包括无发泡层对的三层部分发泡时的平均膨胀率范围是1.1至5.0倍。热塑性树脂可以是晶体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可以是包括聚丙烯的烯烃树脂。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话筒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话筒框架的四个样品的尺寸变化率曲线图;
图3是四个样品的比重与内部损失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4是两个样品的挠性模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5是两个样品的埃左(Isod)冲击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6是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话筒框架的正视图;
图7是图6所示话筒框架的无发泡部分(单层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图6所示话筒框架的三层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按本发明实施例的话筒框架制造方法用的注塑机的局部剖视图;和
图10A至10C是话筒框架制造方法按时间顺序的一系列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见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用混合材料用不发泡的注塑工艺制造接第一实施例的话筒框架。混合材料包括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PP)和分散在热塑性树脂中的增强纤维即长纤维。该实施例的话筒框架的外观与图1所示话筒的外观相同。
增强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mm及以上,含量为5至80重量%,含5至30重量%较好,含10至30重量%最好。因此能保证话筒框架的刚性。高流动性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20~95重量%,含70~95重量%较好,含70~90重量%最好。可用注射工艺把热塑性树脂完全平滑地充入金属模具的空腔内。这就消除了产品的弯曲和/或变形。如果纤维含量小于5重量%,就不能获得充分的膨胀,强度,刚性和耐热性。如果热塑性树脂的含量超过80重量%,熔融树脂的流动性变坏会导致膨胀不充分,弯曲和变形增大,。
作为混合材料中的填料而混入的纤维的平均长度最好为1mm及以上。本实施例中,不用长度短于1mm的纤维。长度在1mm及以上的纤维叫做“长纤维”。如果纤维长度短于1mm,那么,纤维不能绞合或不能令人满意地绞合。而且,考虑到强度,刚性和抗冲击性,不希望有不适当的纤维绞合。纤维长度超过15mm,纤维有时不能以适当方式分散,熔融材料(树脂-纤维混合物)的流动性下降。结果,树脂-纤维混合物不能完全流进细小部分或角区,因而出了废品。使用长度为1~15mm的增强纤维将会克服上述缺陷。
增强纤维优选玻璃纤维。总的说来以下的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均适用。无机纤维例如有: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氮化硅纤维,氧化锆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铜纤维,黄铜纤维,钢纤维,不锈钢纤维,铝纤维,铝合金纤维。有机纤维的例子有聚酯纤维,酰胺纤维和多芳基化合物纤维。注意,有机和无机纤维可以混合。用汽化工艺或类似工艺对纤维表面进行特殊处理。或者,可用耦合剂等对纤维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最好用硬纤维如芳香族聚酯纤维和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该实施例中,硬长纤维比热塑性树脂的刚性更大。
玻璃纤维可以是E玻璃,S玻璃,C玻璃,AR玻璃,T玻璃,D玻璃或R玻璃,所有玻璃都是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纤维平均直径是50μm或以下,最好是3-30μm。如果玻璃纤维直径小于3μm,小样(pellet)制备工艺中玻璃纤维按规定方式不与树脂混合,所以树脂浸渍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如果玻璃纤维直径超过30μm,在熔融状态下的混合工艺中常常出现玻璃纤维断裂。注意,用拉制工艺从热塑性树脂和玻璃纤维制备小样时,用耦合剂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混合材料中用的热塑性树脂最好是聚丙烯。例如,可用烯烃树脂(例如丙烯-乙烯块共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和聚乙烯(聚苯乙烯树脂,例如,聚苯乙烯,橡胶一改进的耐冲击的聚苯乙烯,和有间同结构的聚苯乙烯);ABS树脂;聚氯乙烯树脂;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缩醛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芳烃醚聚合物树脂,芳烃硫化物聚合物树脂,芳烃酯聚合物树脂,聚砜树脂,丙烯酸酯树脂。注意,上述的热塑性树脂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这些热塑性树脂中,最好用聚丙烯树脂,聚丙烯(或丙烯)和其它烯烃的块共聚物,聚丙烯(或丙烯)和其它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聚丙烯树脂最好还包括诸如马来酸酐和富马酸的不饱和羧酸,或酸退化的聚烯烃树脂,即,有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的退化树脂。聚丙烯树脂中可添加一种或多种其它热塑性树脂。这种添加的热塑性树脂例如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树脂,或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还可添加其它物质。例如,可加入诸如乙烯-α-烯烃共聚物高弹体的高弹体,以提高抗冲击力。还可加入包括苯酚,磷或硫的抗氧化剂。还可加入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环境安全剂,桥键形成剂,核心构成剂,和着色剂。还可加入填料,如,短纤维,滑石粉,和碳酸钙。
而且,平面状,粉状或颗粒状无机化合物和须晶(例如玻璃薄片,云母,玻璃粉或玻璃颗粒,玻璃珠,滑石粉,粘土,氧化铝,碳黑和wallastonite)可一起用。
测试和检验本实施例中获得的产品,即模塑框架的物理特性。用从日本大板Daicel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购买的长纤维增强树脂制备三个产品。其中每个产品中用的长纤维增强树脂的热塑性树脂是聚丙烯,长纤维是玻璃纤维,三个产品中长纤维的含量分别是20重量%,25重量%和30重量%。制造对比产品,它包含聚丙烯和分散其中的短纤维(玻璃纤维)。用日本东京Sumitomo重工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注塑机“Ultra220”。
图2、3、4和5分别是尺寸变化(二次收缩)的测试结果,内部损失-比重(发声特性),弯曲弹力(与温度关系曲线)和Isod冲击强度(与温度关系曲线)。
参见图2,证明少量的填料足以保证必需的刚性和防止二次收缩。这有助于减轻重量。图3和4也展示出少量的填料能保证所需的刚性和抑制内部损失减小。图5表明,长纤维能相互三维绞合,产品有均匀刚性。结果,提高了产品内部的能量传播,例如,产品内部的冲击和振动传播。因此产品受冲击和/或振动时不易破碎。
现在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6,图6示出用注射发泡模塑工艺制造的话筒框架5。该话筒框架5包括:支承锥形膜片边缘的前周边边缘51和支承磁路的底部52。前周边边缘51和底部52之间伸出多个桥53。底部52表面包括与减振器连接的表面。话筒框架的前周边边缘51固定到隔板或外壳。前周边边缘51有多个通孔54,通孔中插入螺钉以把话筒框架5固定到隔板/外壳。
用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和增强纤维的混合物用注射发泡模塑工艺制成话筒框架5。增强纤维有足够的平均长度,使增强纤维分散在热塑性树脂内,和引起弹回作用。话筒框架5有单层部分N(见图7)和三层部分T(见图8)。单层部分是无发泡层N。三层部分T包括两层无发泡层N和夹在它们之间的发泡层F。用无发泡层N构成话筒框架5的薄区。话筒框架5在以下的区域内薄;螺孔54周围的框架前部51中的区域5a,固定磁路的底部52中的区域5b,和连接到框架前部51和底部52的桥53处的区域5c。因此,话筒框架5部分具有单层结构(即无发泡层)N和三层结构,(即,无发泡层-发泡层-无发泡层结构)T。由于三层结构强度较大但易碎,话筒框架5的这些部分受振动应力作用,所以最好用单层结构N制造。但是,注意,如果有连接到三层结构T表面的增强筋,图8所示的三层结构T也能用。
用以下工艺制造三层结构T。热塑性树脂和增强纤维混合,熔化和注射进金属模具的模具空腔内。注射后半个模具收缩引起发泡。结果内部材料发泡和形成发泡层F。外部材料与模具内壁(空腔壁)接触,所以,发泡之前外部材料变硬。变硬膜层变成无发泡层N。发泡主要与模塑工艺中的弹回作用有关。回弹作用是材料加热或过热到材料的软化点和熔点时热塑性树脂对增强纤维的键合力变弱出现的现象。如果热塑性树脂与增强纤维之间的键合力减弱,则释放由变形引起的增强纤维的剩余应力。因此,增强纤维回到原来的形状,在增强纤维周围形成气隙。这就造材料膨胀,膨胀叫做“弹回作用”。
本实施例中,热塑性树脂和增强纤维混合材料填入模具空腔,半模从另一半模移开,在无发泡层之间由于部分发泡而形成有规定厚度的无发泡层(表面层)和适当的发泡层(内层)。
半模从与之匹配的半模移开直至模具空腔变大到等于产品体积为止。材料因弹回作用而膨胀,产品(话筒框架)相对于它时体积重量变轻,增强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mm及以上,材料中增强纤维含量为5-80重量%(为5-30重量%较好,为10-30重量%最好)。因此,话筒框架有足够的刚性。由于材料中高流动性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20~95重量%,注射进金属模具中的热塑性树脂能完全平稳流入模具空腔中。这防止产品弯曲(翘曲)和变形。如果纤维含量低于5重量%,则材料的膨胀,强度,刚性和耐热性通常不足。如果纤维含量超过80重量%,熔融材料流动性下降,通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膨胀和形状。
作为填料的与热塑性树脂混合的纤维的平均长度最好为1mm及以上。长度为1mm及以上的纤维叫做“长纤维”。如果纤维长度短于1mm,纤维不能适当的成对或绞合。这造成发泡不够。而且,从强度,刚性和抗冲击性考虑,不希望用不适当的纤维绞合。纤维长度超过15mm时,有时纤维分散不充分,熔融材料的流动性下降。结果,材料不能完全流进模具空腔的细小(窄)部分或角区,反过来会产生废品。用1~15mm长的增强纤维将能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施例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长纤维和热塑性树脂。
测试和检验本实施例的模塑产品的物理特性。能从Daicel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购买的长纤维在树脂-纤维混合物中的含量为30重量%,用Sumitomo重工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注塑机“Ultra220”。
模塑产品有相同的重量,但发泡率不同(发泡时的膨胀率)。测比重,杨氏模数,内部损失,产品厚度和刚性。
确认发泡率上升杨氏模数下降,比重下降,产品变得更厚。刚性与杨氏模数成正比,与产品厚度的立方成正比。因而表明随着发泡率增大,刚性增大,内部损失增大。
发泡率为1.1时,有发泡层的产品与无发泡层的产品有大致相同的刚性。而且,有发泡层的产品的内部损失更大。如果发泡率增大,产品变得更硬。另一方面,如果发泡率小于1.1,产品重量减小预期不会很大。
如果发泡率超过5.0,发泡小腔变得太大,每个制造工艺中产生不同时发泡结构。由于大量制造话筒框架,话筒框架应有一致的物理特性(发泡结构)。因此,发泡率最好在1.1至5.0之间。
发泡率大于1.5时,内部发泡层F中的发泡小腔(cell)按相对于层厚方向的纵向取向(即排列,对准,延长)。这就增强了表面不发泡层N。结果,杨氏模数下降变缓,刚性急剧增大。这与发泡时半模的高速收缩部分相关。
另一方面,发泡率大于2.5时,增强外部发泡层N的内部发泡层F的树脂密度变得太小。因此,杨氏模数的下降非常显著,产品的抗冲击力损坏。产品的刚性不均匀性变得更大。为了用发泡结构有效增大结构强度,和获得质量一致的产品,发泡膨胀率的优选范围是1.5至2.5。
为了获得重量轻和高硬度的三层结构,它包括内发泡层F和夹层不发泡层N,要求制成尽可能薄的三层结构,同时保证表面不发泡层N的强度。但是,用注射发泡模塑制造有薄表面层N的三层结构时,半模收缩时,有时发泡使表面层N变形和/或破碎。总之,如果表面层N太薄,三层结构不能有足够的强度。
另一方面,表面层N太厚,用于形成内层F下的树脂量不足。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发泡膨胀,即,发泡膨胀率下降。考虑到这些情况,三层结构中表面不发泡层N的最优选厚度是发泡前的材料厚度的三分之一。
如上所述,注射模塑树脂-长纤维混合物制成本实施例中产品5(话筒框架)的某些部分中的三层结构T。因而,话筒框架5有小比重和大厚度。话筒框架5的重量轻和高硬度。此外,由于话筒框架5的相反表面是无发泡层N,话筒框架5有适当的耐环境性,而且能价格低廉地制造话筒框架5。
参见图9,图9示出制造话筒框架5用的注射发泡模塑机42。注射模塑机42包括静止的半模22和可移动的半模21,可移动半模21能相对于静止半模22前后移动。两个半模21和22之间界定模具空腔20。空腔20有与产品对应的形状。可移动半模21前后移动以使空腔20的体积增大和减小。只有半模21的一些部收缩,在话筒框架5的规定部分形成三层结构T(见图8)。用诸如直接加压型模具的关/开机,或与注射模塑机无关的模具位移装置的合适机械使半模21移动。独立的模具位移装置可放在可移动半模21和可移动的工作台24之间,或放在可移动的半模21内,半模21的可滑动件前后移动。可移动的工作台24支承可移动半模21,静止工作台25支承静止半模22。控制器30控制的汽缸10控制半模21与22之间的挤压和闭合压力。
固定半模22有接收注射装置40的喷嘴的注入口,以注射材料,即,熔融热树脂和长纤维的混合物。按注射工艺控制器31控制的条件起动注射装置40,材料从注入口注射进空腔20中。模塑工艺信息从注射装置40送入注射工艺控制器31。以在模塑工艺信息和包括可移动板24的位置和移动的其它信息为基础,用连接到注射工艺控制器31的控制器30控制模具闭合压力。尽管图9中没画,可移动半模21和/或固定半模22中设置的和连接到模具闭合压力控制器30的一个或多个装置,用于控制模具腔21和22的内壁温度,即,控制模具空腔壁的温度。
现在描述用图9所示模塑机的话筒框架的制造方法。
参见图10A,模具闭合汽缸10使可移动半模21(向前)向静止半模22移动直到两个半模21和22之间限定的空腔有初始形状(第一预定厚度)为止。之后,注射机40把树脂-纤维混合物注入容腔20中。
空腔10内的树脂-纤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大约230℃。空腔壁20温度保持在大约90℃。在密闭压力控制器30控制下,汽缸10所加的闭合压力(密闭压力)保持在大约100吨。总的说来,树脂-纤维混合物注射完成之前,由于可移动半模21向前移动(闭合移动)使注入的熔融树脂纤维混合物压缩在半模21和22之间。树脂-纤维混合物填充空腔20。如上所述,可移动半模21向前移动直到空腔20,有第一预定厚度为止。本实施例中,空腔20的第一预定厚度为1mm。用位置控制或压力控制移动半模21。
参见图10B,可移动半模21和固定半模22之间的空腔20中注入的树脂-纤维混合物从半模21和22的内壁接触部分(即,空腔壁接触部分)开始固化,由此形成无发泡表面层N。
之后,如图10C所示,汽缸10所加压力在树脂-纤维混合物填充完成后立即减小到约0吨。在该点,熔融态的树脂-纤维混合物中的长纤维仍能把无发泡表面层N(固休层)向外推。随后,无某些部分21a的可移动半模21向后(收缩)移动,直到空腔20有第二预定厚度为止。部分21a留在第一预定厚度位置。第二预定厚度是第一预定厚度的大约1.1至5.0倍。可移动半模21的该收缩移动时,由于树脂-纤维混合物的绞合纤维的弹回作用而使树脂-纤维混合物的熔融部分(内部部分)膨胀,使树脂混合物变成最终的形状。树脂-纤维混合物给空腔壁加膨胀力。本实施例中,注入空腔20的树脂-纤维混合物是熔融状态并有高膨胀力。树脂-纤维混合物中的纤维平均长度最好长。
现在描述打开模具的定时,即,可移动半模21要从固定半模22回移的定时。如果树脂-纤维材料注射完成之前可移动半模21回移,那么,半模21和22之间空腔20中的树脂-纤维材料过度浓缩(即引入了太多的树脂-纤维混合材料),使产品变得太重。另一方面,如果可移动半模21的回移出现得太晚,树脂-纤维材料过度固化,并在没充分发泡之前完全固化。本实施例中,在材料注射完成后可移动半模21最好立即回移。注意,应根据树脂-纤维材料的温度,模具温度,产品厚度,树脂-纤维材料中含的长纤维量和/或其它因素确定可移动半模21的回移定时。
可移动半模21的回移量约为0.1至1.5mm。制造不薄的话筒框架时,该回移的时间周期范围最好在0.04至0.05秒(高速回移)。因此,要控制长纤维,弹力(假设在半模21和22之间设有弹簧)和闭合压力,使可移动模具21按0.0020至0.0375mm/ms的速度移动。另一方面,制造薄话筒框架时,可移动半模21按0.001mm/ms以上的速度回移。
注意,可移动半模21与固定半模22之间设弹簧可提高发泡率。释放(降低)模具闭合压力时,弹簧可增大模具开启力,即使半模21容易回移。或者,用材料注射完成后立即给板24加力使板24向后移(向图9的左边移动)的注塑机42增大发泡率。
与用公用发泡剂来减小重量不同,本实施例的话筒框架是依赖热塑性树脂-纤维材料的绞合纤维的复原(膨胀)来减小重量。因此,本实施例的话筒框架有沿纤维的连续气隙和均匀的膨胀部分。
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能用图9所示的模塑机。部分21a与第一实施例中强移动半模21的其它部分一起起动。

Claims (20)

1、电声转换器的模塑框架,模塑框架包括:热塑性树脂和分散在其中的增强纤维的混合物,增强纤维包括长纤维。
2、按权利要求1的模塑框架,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的平均长度至少是1mm。
3、按权利要求1的模塑框架,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的硬度大于热塑性树脂的硬度。
4、按权利要求1的模塑框架,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是晶体热塑性树脂。
5、按权利要求1的模塑框架,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是包括聚丙烯的烯烃树脂。
6、用于电声转换器的框架,框架包括:热塑性树脂和分散在其中的增强纤维的混合物,增强纤维包括长纤维,其长度足以获得增强纤维的弹回作用,框架有单层部分和三层部分,每个单层部分由无发泡层构成,每个三层部分由一对无发泡层和夹在它们之间的发泡层构成。
7、按权利要求6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的平均长度至少是1mm。
8、按权利要求6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的硬度大于热塑性树脂的硬度。
9、按权利要求6的框架,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是晶体热塑性树脂。
10、按权利要求6的框架,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是包括聚丙烯的烯烃树脂。
11、按权利要求6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无发泡层的三层部分发泡时的平均膨胀率在1.1至5.0倍之间。
12、按权利要求6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单层部分有通孔,通孔中装入螺钉,把框架连接到电声转换器。
13、按权利要求6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框架连接到电声转换器时,电声转换器有与至少一个单层部分接触的磁路。
14、按权利要求6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框架通常具有截头圆锥形,包括前固边部分,底部,和多个桥,多个桥在多个单层部分连接前周边部分与底部。
15、电声转换器框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混合和熔化热塑性树脂与增强纤维,以获得包括分散在热塑性树脂中的增强纤维的熔融的树脂-纤维混合物,增强纤维的平均长度足以获得增强纤维的弹回作用;和
(B)熔融树脂-纤维混合物注射和填充进两个半模之间界定的空腔,两个半模中的至少一部分收缩,使空腔局部扩大,以形成有单层部分和三层部分的电声转换器框架,每个单层部分由无发泡层构成,每个三层部分由一对无发泡层和夹在它们之间的发泡层构成。
16、按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的平均长度至少为1mm,树脂-纤维混合物中的增强纤维含量是5至80重量%,热塑性树脂含量为20~95重量%,
17、按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的硬度大于热塑性树脂的硬度。
18、按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无发泡层的三层部分发泡时的平均膨胀率在1.1至5.0倍之间。
19、按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是晶体热塑性树脂。
20、按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是包括聚丙烯的烯烃树脂。
CN02142571.XA 2001-07-23 2002-07-23 电声转换器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4025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21194A JP2003037891A (ja) 2001-07-23 2001-07-23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21194/2001 2001-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2503A true CN1402503A (zh) 2003-03-12

Family

ID=19054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42571.XA Pending CN1402503A (zh) 2001-07-23 2002-07-23 电声转换器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71724B2 (zh)
EP (1) EP1280378A3 (zh)
JP (1) JP2003037891A (zh)
CN (1) CN140250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9968A (zh) * 2009-09-11 2011-04-2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汽车的塑料成型件
CN101552943B (zh) * 2009-05-18 2012-05-30 毛丛敏 一种用于制作扬声器音盆的片材及其加工工艺
CN103181193A (zh) * 2010-10-20 2013-06-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音响用成型品、采用了其的扬声器以及采用了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及移动装置
CN105072542A (zh) * 2015-09-11 2015-11-18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喇叭盆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7321B2 (ja) * 1999-03-04 2007-07-1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泡成形体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るスピーカ振動板
DE10034460A1 (de) * 2000-07-15 2002-01-31 Bosch Gmbh Robert Hochdrucksensor, Verfahren und Werkzeug zu seiner Herstellung
GB2403091B (en) * 2003-06-18 2006-08-09 B & W Loudspeakers Diaphragms for loudspeaker drive units
DE202004000509U1 (de) * 2004-01-14 2005-05-19 Schwarzenberg, Hans-Josef Lautsprecher-Membran
JP4499580B2 (ja) * 2005-02-17 2010-07-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装置用のフレーム及びスピーカー装置
US20080212800A1 (en) * 2005-04-20 2008-09-04 Yoshimichi Kajihara Diaphragm for Speaker,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Speaker Using Such Diaphragm, and Apparatus Using Such Speaker
JP4677274B2 (ja) * 2005-04-21 2011-04-2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装置用構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49471A (ja) * 2005-08-10 2007-02-22 Sony Corp スピーカ振動板
WO2007117045A1 (ja) * 2006-06-21 2007-10-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スピー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装置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車両
US8122996B2 (en) 2006-12-22 2012-02-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aphragm for speaker, frame for speaker, dust cap for speaker, speaker and apparatus using th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 for speaker
JP2010273061A (ja) * 2009-05-21 2010-12-02 Onkyo Corp スピーカー用フレーム
JP5565571B2 (ja) * 2009-05-22 2014-08-06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フレーム
GB2474659A (en) * 2009-10-20 2011-04-27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tarter-generator drive system with two one-way clutches
WO2014010138A1 (ja) * 2012-07-10 2014-0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音響機器
JP6048470B2 (ja) * 2013-10-22 2016-12-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DE102018205527A1 (de) * 2018-04-12 2019-10-17 Robert Bosch Gmbh Schallwand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9132A (en) * 1981-05-14 1982-11-16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High performance speaker diaphragm
US4753969A (en) * 1985-07-18 1988-06-28 Onkyo Kabushikikaisha Diaphragm for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JPS62224198A (ja) * 1986-03-26 1987-10-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カ用フレ−ム
US4928312A (en) * 1988-10-17 1990-05-22 Amel Hill Acoustic transducer
JPH06169498A (ja) 1992-11-30 1994-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音響機器用樹脂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ボックスならびにスピーカ用フレーム
JP2735446B2 (ja) * 1992-12-04 1998-04-02 カルプ工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フレーム
US5830940A (en) * 1993-12-28 1998-11-03 Toray Industries, Inc. Shaped article of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JP3135482B2 (ja) 1995-06-14 2001-02-13 東北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射出発泡成形体によるスピーカ振動板
JP2692040B2 (ja) * 1995-08-29 1997-12-17 フオ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小型電気音響変換器
JPH0984183A (ja) 1995-09-11 1997-03-28 Onkyo Corp スピーカ用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93692A (ja) 1995-09-21 1997-04-04 Onkyo Corp スピーカ用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68201B2 (ja) * 1998-02-27 2003-01-20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スピーカ
JP3602327B2 (ja) 1998-03-19 2004-12-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射出発泡成形体によるスピーカ振動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2943B (zh) * 2009-05-18 2012-05-30 毛丛敏 一种用于制作扬声器音盆的片材及其加工工艺
CN102019968A (zh) * 2009-09-11 2011-04-2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汽车的塑料成型件
CN102019968B (zh) * 2009-09-11 2015-07-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汽车的塑料成型件
CN103181193A (zh) * 2010-10-20 2013-06-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音响用成型品、采用了其的扬声器以及采用了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及移动装置
CN105072542A (zh) * 2015-09-11 2015-11-18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喇叭盆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80378A3 (en) 2007-01-24
JP2003037891A (ja) 2003-02-07
US6871724B2 (en) 2005-03-29
EP1280378A2 (en) 2003-01-29
US20030024763A1 (en) 200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02503A (zh) 电声转换器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CA2684349C (en) Method of making elastomeric pad for a compressible elastomeric spring
CN1071986C (zh) 电声转换器用的膜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61750B (zh) 扬声器塑料锥体及扬声器制造方法
CN1118505C (zh) 模塑发泡制品、其成型方法及其构成的扬声器振动膜
JP3913113B2 (ja) スピーカ振動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116353A1 (en) Composition for porous plastics for intake housings
CN1697570A (zh) 制造电声换能器振动膜的方法
US8873793B2 (en) Loudspeaker resin molding component and loudspeaker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apparatus using the loudspeaker
KR101511534B1 (ko) 스틸 인서트용 열경화성 수지 성형물
CN1122436C (zh) 扬声器振动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735A (zh) 生产酚醛树脂制的滑轮的方法
CN1875194A (zh) 将热塑性插件单元安排在热塑性夹芯产品中的方法
CN1697569A (zh) 制造电声换能器振动膜的方法
CN1596179A (zh) 用于以旋转工艺制造塑料空心体的方法
CN1131925A (zh) 用纤维增强树脂制成的连续长度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WO2006114980A1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とその製造方法、この振動板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および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機器
CN108034218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尾翼的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021762A (ja) 多層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458067A (zh) 一种组合型引擎隔音棉及其生产方法
JPH1175290A (ja) スピーカー振動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849141B1 (ko) 고유동 및 고충격강도를 갖는 경량화 소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H1188974A (ja) スピーカーキャビネ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82443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KR100393737B1 (ko) 김치냉장고용 인케이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