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2456A - 底稿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底稿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2456A
CN1392456A CN02123238A CN02123238A CN1392456A CN 1392456 A CN1392456 A CN 1392456A CN 02123238 A CN02123238 A CN 02123238A CN 02123238 A CN02123238 A CN 02123238A CN 1392456 A CN1392456 A CN 1392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ft
mentioned
path
paper
commu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3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4067C (zh
Inventor
饭野真
渡边康人
洼田一太郎
广濑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ecar Co Lt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cecar Co Lt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ecar Co Lt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cecar Co Lt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2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2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40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40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7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part of a loop, e.g. using a return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one dead-end path, e.g. using a sheet eject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0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22Selecting or setting a particular reading mode, e.g. from amongst a plurality of modes, simplex or duplex, or high or low resolu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206Original medium
    • G03G2215/00219Paper
    • G03G2215/00232Non-standard format
    • G03G2215/00236Large sized, e.g. technical pl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稿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稿传送装置,该底稿传送装置在其尺寸不增加的情况下,能够以良好的效率,可靠地传送底稿。本发明是由于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读取压板的下游侧,设置将底稿的传送方向的前后翻转的多个换向通路,按照底稿的长度,选择上述多个换向通路中的任何1个,该底稿的长度是通过识别送向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长度的识别机构而识别的,将底稿送向已选择的换向通路,因此,能够考虑顺利的底稿传送和处理效率等而将底稿传送到适合的换向通路。

Description

底稿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中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下述底稿传送通路,该底稿传送通路用于自动地将底稿供给到图像读取位置,将已进行读取处理的底稿的页排整齐,将其排出。
背景技术
在过去,在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图像扫描仪等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中,人们知道有比如,日本第175279/1995号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的那样的可对底稿的双面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装置。
在日本第175279/1995号发明专利公开公报中,公开了下述内容,其中,沿供纸通路,将从供纸盘送出的底稿,供到与图像读取装置主体的读取机构相对的读取部,在读取部,通过读取机构,对底稿的正面进行读取处理,然后,通过采用供纸盘和排纸盘之间的空间的换向通路,使底稿换向,再次从供纸通路,将该底稿供到读取部,对底稿的反面进行读取处理,进而,为了按照底稿排出时的页的顺序,将其排列整齐,再次通过换向通路,将正反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换向,然后,通过供纸通路,读取部,将该底稿排到排纸盘上。
但是,该底稿传送装置具有下述问题,即,在对底稿的双面进行读取处理时,必须使其三次地通过读取部,双面底稿的处理效率较差,处理时间较长。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日本第81449/1998号发明专利公开公报中,公开了下述方案,其中沿由大型的传送辊形成的供纸通路,将从供纸盘送出的底稿,供给到与图像读取装置主体的读取机构相对的底稿读取部,在读取部,由读取机构,对底稿的正面进行读取处理,然后,在形成于排纸盘的下方的换向通路,使底稿换向,再次将其从供纸通路,送到读取部,由此对底稿的反面进行读取处理,另外,为了按照底稿排纸时的页的顺序,将其对齐,通过换向通路,将正反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换向,然后,通过从换向通路与排纸口直接连接的翻转排纸通路,使底稿的正反面翻转,将其排到排纸盘上。
按照该底稿传送装置,由于形成将用于按照底稿的页的顺序进行对齐的正反面翻转不借助读取部的通路,故在对双面底稿进行读取处理时,可仅仅两次地通过读取部,由此,可在对前一底稿的反面进行读取后,马上将下一底稿供给到读取部,这样底稿的处理时间可缩短。
但是,在这样的装置中,换向的长度至少需要下述长度,该长度指在最大底稿的长度中加上考虑了用于停止,驱动底稿的超过量等的长度,具有装置尺寸增加的问题。
另外,进入换向通路的底稿,由于仅仅夹持进入方向的后端部而被换向,故具有下述问题,即,发生卷曲,弯折等的变形的大尺寸的底稿在进入换向通路时,与换向通路的导向件接触,不能够顺利地进入,底稿卡住。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稿传送装置,该底稿传送装置在其尺寸不增加的情况下,能够以良好的效率,可靠地传送底稿。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读取压板的下游侧,设置将底稿的传送方向的前后翻转的多个换向通路,按照底稿的长度,选择上述多个换向通路中的任何1个,该底稿的长度是通过识别送向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长度的识别机构而识别的,将底稿送向已选择的换向通路,由此,能够考虑顺利的底稿传送和处理效率等,而将底稿传送到适合的换向通路。
另外,另一发明形成下述方案,在该方案中,设置将重合设置的供纸盘和接纳盘之间的空间作为通路的一部分的第1换向通路,以及设置于接纳盘和压板之间的第2换向通路,选择该第1,第2换向通路中的任何一个,将底稿送向该选择的任何一个通路,由此,整体尺寸可减小,不会有传送异常,处理效率良好,可将底稿送向适合的换向通路。
附图说明
图1为装载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上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将图1所示的底稿传送装置的一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图3为将图1所示的底稿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4(a)和图4(b)为本发明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单面模式时的底稿动作说明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双面模式的大尺寸的底稿动作说明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双面模式的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双面模式的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双面模式的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双面模式的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双面模式的排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双面模式的小尺寸的底稿动作说明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图1为表示装载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上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图,图2,图3为表示该底稿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在图1中,标号A表示装载于图像读取装置主体H上的底稿传送装置,该底稿传送装置A按照在装置主体H的接触玻璃1a上面通过的方式传送底稿。
装置主体H通过第1接触玻璃1a,将来自灯等的光源2的光照射给传送的底稿,通过反射镜3,反射其反射光,通过透镜4,借助CCD等的读取机构5,进行光电转换,读取底稿图像。即,第1接触玻璃1a上面形成装置主体H的读取部。此外,装置主体H还包括具有可放置底稿的面积的第2接触玻璃1b,另外,还可通过底稿传送装置A的开闭,在放置于接触玻璃1b上的书等的较厚的底稿上,使由光源2,反射镜3等形成的光源组件沿扫描方向移动,借助第2接触玻璃1b,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
下面根据图1~3,对底稿传送装置A的构成进行描述。
该底稿传送装置A,包括作为可放置多张底稿的放置机构的供纸盘10,作为接纳已进行读取处理的底稿的接纳机构的第1排纸盘18和第2排纸盘19,该第1排纸盘18主要接纳大尺寸的底稿,该第2排纸盘19接纳小尺寸的底稿。此外,标号20表示按压杆,其由海绵等的多孔质部件和白色聚酯薄膜等的薄膜部件形成,以便按压第2接触玻璃1b。
此外,在底稿传送装置A中,底稿通路由下述通路构成,该通路包括供纸通路11,该供纸通路11逐张地,将供纸盘上的底稿,朝向第1接触玻璃1b供给;传送通路12,该传送通路12与供纸通路11连接,沿第1接触玻璃1a的上面,对底稿进行导向;第1排纸通路13,该第1排纸通路13从传送通路12,连接到第1排纸盘18的排纸口;循环通路14,该循环通路14从第1排纸盘18的排纸口,连接到供纸通路11和传送通路12之间的连接部,再次将底稿返回到传送通路12;中间通路15,该中间通路15与第1排纸通路分支,对来自传送通路12的底稿进行导向;第2排纸通路16,该第2排纸通路16从该中间通路15,连接到第2排纸盘19的排纸口;换向通路17a,该换向通路17a与第2排纸通路16分支,使来自中间通路15的底稿换向;翻转通路17b,该翻转通路17b将经换向的底稿的正反面翻转,将其送向第2排纸盘19的排纸口。
通过侧向导向件20,限制放置于供纸盘10上的底稿的侧部,另外,通过止动件21,限制该底稿的前端。此外,供纸盘10可以底稿的供纸方向的前端侧为支点旋转的方式安装。
在供纸通路11上,设置有排送辊23,该排送辊23对底稿进行排送;升降板22,该升降板22使放置于供纸盘10上的底稿的前端上升,与排送辊2 3接触;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由供纸辊24和分离部件25形成,该供纸辊24供给通过排送辊23排送的底稿,该分离部件25仅仅使最上面的1张底稿通过,阻止第2张以后的底稿的供给;阻挡辊对26,该阻挡辊对26与通过分离机构分离为1张而供给的底稿的前端接触,在进行整理后,将其送给下游侧。
该排送辊23,供纸辊24通过单向离合器OW1,与供纸电动机M1驱动连接,另外阻挡辊对26通过单向离合器OW2,与供纸电动机M1驱动连接。由此,通过供纸电动机M1的正向运转,驱动排送辊23和供纸辊24,通过反向运转,驱动阻挡辊对26。
在传送通路12上,设置有较大直径的传送辊27和与该传送辊27的周面压力接触的多个从动辊28,29,30,传送辊27按照通过传送电动机M2驱动的方式形成。
另外,标号36表示支承导向件,该支承导向件36用于限制传送通路12的传送间隙,以便使底稿的读取图像良好。
在第1排纸通路13上,设置有与传送辊27压力接触的从动辊31,以及将底稿排到第1排纸盘18中的第1排纸辊对32。该第1排纸辊对32与可正反运转的第1排纸电动机M3连接,按照下述方式对其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双面模式时,在夹持底稿的后端侧的状态,进行反向旋转,使底稿换向,通过循环通路14,将其传送给传送通路12。另外,排纸辊对32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通过循环通路14,传送通路12而循环的底稿的前后端错位时,通过压接螺线管SOL1,一个辊32a与另一个辊32b离开,以便能够在没有妨碍的情况下传送。
在中间通路15上,设置有将底稿传送给下游的中间辊对33,在第2排纸通路16上,设置有将底稿排到第2排纸盘19上的第2排纸辊对35。另外,在换向通路17a上,设置有换向辊对34,其使底稿换向,通过翻转通路17b,将该底稿传送给第2排纸辊对35。
中间辊对33按照通过第1排纸电动机M3驱动的方式形成,第2排纸辊对35和换向辊对34按照通过可正反向运转的第2排纸电动机M4驱动的方式形成。
在传送通路12的下游端,设置有第1挡板40,该第1挡板40将底稿送向第1排纸通路13,中间通路15中的任何一者中,另外,在中间通路15的下游端,设置有第2挡板41,该第2挡板41用于将底稿送向第2排纸通路16,换向通路17a中的任何一者上。分别通过第1螺线管SOL2,第2螺线管SOL3,使该第1,第2挡板运动。另外,在第1排纸通路13和换向通路17a,分别设置有自重挡板42,43,其通过所传送的底稿的前端,朝向上方运动,使底稿通过,如果底稿的后端通过,该挡板朝向下方运动。
另外,在供纸盘10的底稿供纸方向下游侧,设置有排空传感器S1,该排空传感器S1对底稿放置于供纸盘10上的情况进行检测,在供纸通路11上,设置有检测供给的底稿的端部的长度传感器S2,以及阻挡传感器S3。另外,在第1接触玻璃1a这一侧,设置有前端传感器S4,在第1排纸盘18的排纸口处,设置有第1排出传感器S5,在中间通路15,设置有中间传感器S6,在第2排纸盘19的排纸口的附近,设置有第2排纸传感器S7,在换向通路17a,设置有换向传感器S8,这些传感器检测所传送的底稿的端部。
上述各传感器S1~S8与控制机构连接,该控制机构包括用于控制底稿的传送用的CPU等,根据来自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上述各电动机M1,M2,M3,M4和各螺线管SOL1,SOL2,SOL3进行控制,进行底稿的传送动作。
在这里,在阻挡辊对26的紧后面,按照沿与底稿供给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开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宽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通过底稿到达第1接触玻璃1的这一侧的规定位置时的长度传感器S2的输出信号,借助CPU,识别底稿的长度,通过多个宽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识别底稿的宽度。通过该已识别的底稿的长度和宽度,判断底稿的尺寸。
在这里,设置有多个宽度传感器,通过其输出信号,检测底稿的宽度方向,但是也可根据伴随放置于供纸盘上的侧向导向件的移动量,输出发生变化的值,识别底稿的宽度。另外,也可不通过阻挡传感器S2的输出信号,对底稿的长度方向进行检测,而在供纸盘上设置多个传感器,根据其输出信号,检测底稿长度。
下面对由上述构成形成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底稿传送动作进行描述。
首先,对读取底稿的单面的单面模式进行描述,如果排空传感器S1处于接通状态,即,检测到在供纸盘10上,放置有底稿,而且从装置主体H,接收到供纸指令,则使供纸电动机M1正向旋转,供给底稿。此时,使排送辊23和供纸辊24沿底稿传送方向旋转,但是阻挡辊对26在单向离合器OW2的作用下不旋转。另外,如果阻挡传感器S3检测到已供给的底稿的前端,则从该检测的时刻,传送规定量的底稿后,暂时停止供纸电动机M1。此时,底稿的前端与阻挡辊对26的夹持部接触,发生弯曲,由此,对底稿的前端进行整理,消除歪斜。另外,在暂时停止后,反向驱动供纸电动机M1,将底稿从供纸通路11,供给到传送通路12。
传送电动机M2在供纸电动机M1的反向旋转驱动的同时,实现驱动,由此,沿传送辊27,传送在供纸通路11上传送的底稿。另外,如果通过前端传感器S4,检测到在传送通路12传送的底稿的前端,则在此后,对其传送规定量,使供纸电动机M1和传送电动机M2停止。此时,底稿停止在第1接触玻璃1a的这一侧的位置。还有,如果接收来自装置主体H的读取传送信号,则传送电动机M2再次驱动,使底稿在第1接触玻璃1a上面通过。此时,底稿的正面通过读取机构读取。
在于该第1接触玻璃1a上传送底稿的过程中,在通过前端传感器S4检测到被传送的底稿的前端后,对其传送规定量,然后,在使供纸电动机M1和传送电动机M2停止时,即在底稿的前端到达第1接触玻璃1a这一侧的位置时,通过长度传感器S2的输出信号,选择接下来的底稿的传送动作。
在有长度传感器S2的输出信号,即底稿位于长度传感器S2的位置的场合,判定底稿为较长的尺寸(比规定的尺寸长的底稿),按照将底稿排到第1排纸盘18上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如果判定底稿为较长的尺寸,则对第1螺线管进行励磁,将第1挡板40移动到送向图4(a)所示的第1排纸盘18的位置,并且沿正向旋转方向,驱动第1排纸电动机M3,沿正向,使第1排纸辊对32旋转。由此,如图4(a)中的箭头所示,通过传送辊27,通过第1接触玻璃1a的底稿沿第1排纸通路13,从排纸处,排到第1排纸盘18。接着,如果在通过第1排纸传感器S5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后,经过规定时间,则判定底稿完全排到第1排纸盘18上。
在没有长度传感器S2的输出信号,即底稿不位于长度传感器S2的位置的场合,判定底稿为较短的尺寸(比规定的长度短的底稿),如图4(b)所示,在将第1挡板40保持在通常位置的状态,沿正转方向驱动第1排纸电动机M3,使中间辊33旋转。由此,如图4(b)所示,通过第1接触玻璃1a的底稿由中间通路15导向,借助中间辊33,第2排纸辊对35,通过第2排纸通路16,排到第2排纸盘19中。
此时,如果通过中间传感器S6,检测到在中间通路15中传送的底稿的前端,则按照沿正旋转方向驱动第2排纸电动机M4,第2排纸辊对35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如果通过第2排纸传感器S8,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后,经过规定时间,则判定底稿完全排到第2排纸盘19上。
还有,在单面模式中,在于传送通路12中传送该底稿的过程中,如果阻挡传感器S5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则确认供纸盘15上的底稿的有无,在具有下一底稿的场合,与前一底稿相同,按照开始下一底稿的供纸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
下面,对读取底稿的双面的双面模式进行描述,使升降板22上升,驱动排送辊23和供纸辊24,排送底稿,使底稿的前端与阻挡辊对26接触,消除底稿的歪斜,然后,驱动阻挡辊对26和传送辊27,将底稿从供纸通路11,传送到传送通路12。接着,在通过前端传感器S4,检测到底稿的前端后,对其传送规定量,将底稿停止在接触玻璃1b的这一侧的位置。
到此为止的从供纸盘10到第1接触玻璃1a的这一侧的位置的底稿的供纸,以及传送的动作是按照与前述的单面模式的供纸,传送的动作相同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在底稿的前端到达第1接触玻璃1a的这一侧的位置时,通过长度传感器S2的输出信号,在CPU内的RAM中,存储在这里已识别的长度,虽然识别底稿的识别动作也与前述的单面模式相同。
在这里,在双面模式的场合,与底稿的长度无关,相对全部的底稿,对第1螺线管进行励磁,将第1挡板移动到送向图5所示的第1排纸通路13的位置。另外,如果从装置主体H,接收读取传送指令信号,则再次旋转驱动传送电动机M2,并且沿正向旋转驱动第1排纸电动机M3。由此,底稿的正面在从第1接触玻璃1a上通过的过程中,由读取机构进行读取,送向第1排纸通路13。
送向第1排纸通路13的底稿将按照通过其前端堵塞第1排纸通路13的方式设置的第3挡板42上抬,将其传送到排纸盘18上。接着,如果第1排纸传感器S5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则使第1排纸电动机M3,传送电动机M2停止。此时,排纸辊对24夹持底稿的后端侧,其前端侧在第1排纸盘18上露出。然后,沿反向旋转驱动第1排纸电动机M3。由此,第1排纸辊对32沿反向旋转,使底稿换向,沿第3挡板42的底稿导向面,在循环通路14,对其进行导向。即,在将上述的底稿换向,将其送向循环通路14的过程中,供纸盘10和第1排纸盘18之间的空间作为使底稿换向用的换向通路起作用。
再次通过第1排纸传感器S5,检测通过第1排纸辊对32换向的底稿的前端,然后对底稿传送规定量,由此,使底稿的前端与处于停止状态的传送辊27和与传送辊27压力接触的从动辊28的夹持部接触,产生弯曲,消除歪斜。
接着,为了再次供给底稿,再次驱动传送电动机M2,使传送辊27旋转。使底稿沿传送辊27传送,如果通过前端传感器S6检测到其前端,则传送电动机M2在规定时间后停止。
即,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将其前端侧送向第1排纸盘18的底稿,借助第1排纸辊对32,通过循环通路14,再次返回到传送通路12。
在这里,如果底稿的前端到达第1接触玻璃1a这一侧的位置,通过在先识别的底稿的长度,控制第1挡板40,切换底稿的导向通路,使排出底稿的动作不同。
具体来说,如果底稿为较长的尺寸,则第1挡板40处于将底稿送向第1排纸通路13的位置,将底稿送向第1排纸通路13,为了使页对齐,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再次通过第1接触玻璃1a,翻转地排出底稿。
如果为较短的尺寸,解除第1挡板40的励磁,底稿移动到送向中间通路15的位置,如图6所示,将底稿从中间通路15,送向换向通路17a,通过换向通路17a,使底稿换向,然后,通过翻转通路17b,将底稿翻转,对其进行排送。
下面根据图7~图11的流程图,对底稿的长度的排纸动作进行描述。
在底稿为较长的尺寸的场合的底稿排出动作中,底稿在第1接触玻璃1a这一侧停止,与此同时,对压接螺线管SOL1进行励磁,使第1排纸辊对32离开,对第1螺线管SOL2进行励磁,将第1挡板40移动到将底稿送向第1排纸通路13的位置(步骤10~步骤11)。
接着,通过来自装置主体H的读取传送指令的接收,再次驱动传送电动机M2,在通过读取机构,对底稿中的,第1接触玻璃1b的反面进行读取处理的同时,将底稿传送到第1排纸通路13(步骤12~步骤13)。
在这里,在第1接触玻璃1a上通过而传送给第1排纸通路13的底稿的前端侧,在第1排纸辊对32的作用下,与接下来再次供给的底稿的后端侧错开,但是由于第1排纸辊对32处于离开状态,故该底稿可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传送。
然后,如果前端传感器S4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则正向旋转驱动第1排纸电动机M3,并且解除压接螺线管SOL1的励磁,使第1排纸辊对32压力接触(步骤14~步骤16)。由此,通过处于压力接触状态的第1排纸辊对32,传送底稿,如果通过第1排纸传感器S5检测到该底稿的后端,则第1排纸电动机M3的驱动停止,底稿的后端侧由第1排纸辊对32夹持,该底稿停止(步骤17~步骤18)。
接着,为了按照页的顺序整齐地将底稿排到第1排纸盘18上,反向旋转驱动第1排纸电动机M3,将底稿换向,通过循环通路14,将该底稿传送到传送通路12(步骤19)。如果通过前端传感器S4,检测到在传送通路12上传送的底稿,则对压接螺线管进行励磁,再次使第1排纸辊对32离开,并且停止第1排纸电动机M3(步骤20~步骤22)。在这里,将底稿传送到接触玻璃2上,但是由于未对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故底稿不停止于接触玻璃2这一侧,将底稿传送到第1排纸通路13。接着,如果前端传感器S4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则正向旋转驱动第1排纸电动机M3,并且解除压接螺线管SOL1的励磁,使第1排纸辊对32实现压力接触(步骤23~步骤25)。然后,如果在通过第1排纸传感器S5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后,经过规定时间,则判断将底稿完全排到第2排纸盘19上,停止全部的电动机(步骤26~步骤27)。
另外,在于传送通路12上传送来自供纸盘10的底稿的过程中,如果阻挡传感器S5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则确认供纸盘15上的底稿的有无,在具有下一底稿的场合,与前一底稿相同,开始下一底稿的供纸动作。接着,在使底稿与阻挡辊对26接触而消除底稿的歪斜的状态下使底稿等待。接着,如果通过前端传感器S4检测到通过第1接触玻璃1a的底稿的后端,其中通过第1接触玻璃1a的目的在于对正反面进行读取处理后,实现页的对齐,则按照反向旋转驱动供纸电动机M1,将处于等待状态的下一底稿传送到传送通路12的方式进行控制。
如果按照上述的双面模式时的较长尺寸的底稿的底稿传送动作,由于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较长尺寸的底稿利用供纸盘和排纸盘之间的较宽的间隙,实现换向,故即使在弯折的底稿、卷曲的底稿、开有冲孔的底稿的情况下,仍可没有妨碍地,可靠地对底稿进行传送。另外,由于用于换向的长度不必大于最大底稿的长度,故可使整个装置的体积减小,而且还可对较长尺寸的底稿的双面进行读取处理。
接着,在底稿为较短尺寸的场合,解除第1螺线管SOL2的励磁,将第1挡板40移动到将底稿导向第1排纸通路13的位置。接着,通过来自装置主体H的读取传送指令的接收,再次驱动传送电动机M2,并且正向旋转驱动第1排纸电动机M3,通过读取机构,对底稿中的第1接触玻璃1b的反面进行读取处理(步骤31~步骤33)。由此,通过传送辊27,将通过第1接触玻璃1a的底稿送向中间通路15,通过中间辊对33,传送该底稿。
另外,如果通过中间传感器S6,检测到沿中间通路15传送的底稿的前端,则对第2螺线管SOL3进行励磁,使第2挡板41,从通常位置移动到将底稿送向换向通路17a的位置,并且反向旋转驱动第2排纸电动机M4(步骤34~步骤36)。
通过第2挡板41送向换向通路17a的底稿的底端将第4挡板朝向上方上抬,实现通过。接着,如果换向传感器S8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则使第2排纸电动机M4停止(步骤37~步骤38)。此时,底稿的后端侧处于由换向辊对34夹持的状态。然后,对第2排纸电动机M4正向旋转驱动,将底稿换向,再次使其在换向通路17a,实现反向传送(步骤39)。然后,沿按照堵塞通路的方式朝向下方下垂的状态的第4挡板43的导向面,将反向传送的底稿送向翻转通路17b,将正反面翻转,通过第2排纸辊对35,将其排到第2排纸盘19。此时,如果在通过第2排纸传感器S7,检测到由第2排纸辊对35排送的底稿的后端后,经过规定时间,则判定将底稿完全排到第2排纸盘19上(步骤40~步骤41)。
在这里,在于传送通路12传送来自供纸盘10的底稿的过程中,如果阻挡传感器S5检测到底稿的后端,则确认供纸盘15上的底稿的有无,在具有下一底稿的场合,与前一底稿相同,开始下一底稿的供纸动作。接着,使底稿与阻挡辊对26接触,以消除底稿的歪斜状态等待。然后,在对正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通过第1排纸辊32,进行换向,通过循环通路14,在传送通路12中传送的过程中,在通过第1排纸传感器S5检测对正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的后端后,如果经过将底稿的后端送入传送通路12的时间,则反向旋转驱动供纸电动机M1,将处于等待状态的下一底稿送入传送通路12。
根据按照双面模式时的较短尺寸的底稿的底稿传送动作,由于分别形成为了对底稿的双面进行读取处理,将底稿换向,进行翻转,再次将其供给到接触玻璃上的通路,以及为了将底稿的页对齐,将底稿换向翻转而将其排出的通路,所以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A4,B5等的较小尺寸底稿,双面底稿的处理速度较快,生产性提高。
即,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按照下述方式通过包括CPU的控制机构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底稿的前端到达规定的位置时,根据设置于规定的位置的上游的传感器的底稿检测信号,由CPU的程序,识别底稿的长度,根据已识别的长度,由CPU的程序,选择利用排纸盘的上下之间的空间的换向通路(第1换向通路),设置于2个排纸盘的下方的换向通路(第2换向通路)中的任何1个,将挡板(导向机构)切换到将底稿送向上述已选择的任何一个换向通路的位置,故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A4,B5等的小尺寸底稿来说,双面底稿的处理速度加快,生产性提高。
另外,按照上述实施例,由于分别设置主要接纳大尺寸的盘和接纳小尺寸的盘,并且它们设置于接纳小尺寸的底稿传送装置的底稿排纸方向的装置端,故即使在将供纸盘设置于上方的情况下,仍可确认小尺寸的底稿的排纸状态,并且还容易将其取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形成将长短尺寸的底稿排到不同的相应的盘中的方案,但是也可如图12所示,按照将底稿排到1个排纸盘上的方式形成。
在该另一实施例中,较长尺寸的底稿的供给,传送,排出动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但是在较短尺寸的底稿的单面模式,将相当于第1挡板40的切换挡板50,移动到将底稿送向相当于第1排纸通路13的排纸通路51的位置,将底稿送向排纸通路51,对正反转电动机M10,进行正向旋转驱动,由此沿排纸方向使驱动辊55旋转,将底稿排到排纸盘52上。
此外,在较短尺寸的底稿的双面模式,将切换挡板50移动到将底稿送向换向翻转排纸通路52的位置,将对正反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送向换向翻转排纸通路52。然后,如果底稿的后端通过切换挡板50,则将切换挡板50马上移动到将底稿送向排纸通路51的位置。由此,紧接着在第1接触玻璃1b上通过而传送来的下一底稿送向排纸通路51。另外,送向换向翻转排纸通路52的前一底稿通过下述方式而停止,该方式为:通过其后端由设置于换向翻转排纸通路51的传感器S20检测的电磁离合器CL,切断对翻转辊53的驱动。此时,前一底稿处于在换向翻转排纸通路52内部,进行等待的状态。另外,如果送向排纸通路51的下一底稿的后端由设置于排纸通路51的传感器S21检测到,则在反向旋转驱动正反转电动机M10的同时,通过电磁离合器CL,将正反转电动机M10的驱动力传递给翻转辊53。由此,将下一底稿换向,再次将其送到接触玻璃1b上,将前一底稿排到排纸盘52上。
根据该另一实施例,由于可在不采用多个电动机,螺线管等的驱动源的情况下,以良好的效率传送较短的底稿,故降低成本,并且简化底稿的传送控制。
还有,在实施例中,形成下述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在设置于供纸通路上的传感器(阻挡传感器S2)的底稿的前端到达规定的位置时,通过底稿检测输出信号,以及根据该输出信号判断底稿的长度的CPU,识别底稿的长度,但是,也可形成下述方案,其中根据由底稿读取装置主体、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发送的底稿长度的信息,或用于检测设置于供纸盘上的底稿尺寸的多个传感器发出的信息,借助CPU,识别底稿的长度。

Claims (12)

1.一种底稿传送装置,该底稿传送装置将底稿依次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将在该读取位置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排出,其特征在于该底稿传送装置包括:
放置机构,该放置机构放置底稿;
供纸通路,该供纸通路将该放置机构的底稿朝向读取位置导向;
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与上述供纸通路连接,将底稿送向上述读取位置;
接纳机构,该接纳机构接纳在上述读取位置已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
排纸通路,该排纸通路将在上述读取位置已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送向上述接纳机构;
多个换向通路,该多个换向通路设置于上述读取位置的下游侧,将底稿的传送方向的前后翻转;
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识别送向该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长度;
选择机构,该选择机构根据已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的底稿的长度,选择上述多个换向通路中的任何一个;
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将底稿送向已通过上述选择机构选择的多个换向通路中的1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换向通路包括第1换向通路和第2换向通路,该第1换向通路将重合地设置的放置机构和接纳机构之间的空间作为通路的一部分,该第2换向通路设置于上述接纳机构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识别机构判定送向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长度大于规定的长度的情况,上述选择机构选择第1换向通路,根据判定为送向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的长度短于规定的长度的底稿的情况,上述选择机构选择第2换向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识别机构包括设置于上述供纸通路上的底稿检测机构,根据底稿的前端到达设置于上述底稿检测机构的下游侧的规定位置时的上述底稿检测机构的底稿检测结果,识别底稿的长度。
5.一种底稿传送装置,该底稿传送装置将底稿依次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将在该读取位置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排出,其特征在于该底稿传送装置包括:
放置机构,该放置机构放置底稿;
供纸通路,该供纸通路将该放置机构的底稿朝向读取位置导向;
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与上述供纸通路连接,将底稿送向上述读取位置;
接纳机构,该接纳机构设置于上述放置机构的下方,接纳在上述读取位置已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
排纸通路,该排纸通路将在上述读取位置已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送向上述接纳机构;
第1换向通路,该第1换向通路将重合设置的放置机构和接纳机构之间的空间作为通路的一部分;
第2换向通路,该第2换向通路设置于上述接纳机构的下方;
选择机构,该选择机构选择上述第1,第2换向通路中的任何一个;
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根据上述选择机构的选择结果,将底稿送向第1换向通路,第2换向通路中的任何1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换向通路上,连接有第1翻转排出通路,该第1翻转排出通路将底稿的正反面翻转,将其接纳于上述接纳机构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翻转排出通路由下述通路形成,该通路包括上述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将底稿送向上述读取位置;循环通路,该循环通路将在上述第1换向通路实现换向的底稿送向上述传送通路;上述排纸通路,该排纸通路将底稿,从上述读取位置送向上述接纳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换向通路上,连接有第2翻转排出通路,该第2翻转排出通路将底稿的正反面翻转,将其接纳于上述接纳机构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进行供给动作,该供给动作指通过上述供给通路,将底稿供给到上述读取位置,以便对底稿的一个面进行读取处理;再次供给动作,该再次供给动作指将其中一个面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再次供给到上述读取位置;
上述选择机构根据由上述控制机构进行的底稿的传送动作,选择上述多个换向通路中的任何一个。
10.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底稿传送装置,该底稿传送装置将底稿供给到用于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压板上,将在该压板上进行了读取的底稿排出,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放置机构,该放置机构放置底稿;
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将该放置机构的底稿朝向读取位置导向;
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将底稿送到压板上;
接纳机构,该接纳机构接纳在上述压板上已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
排纸机构,该排纸机构将在上述压板上已进行了读取处理的底稿送向上述接纳机构;
多个换向机构,该多个换向机构设置于上述压板和放置机构的上下方之间,将底稿的传送方向的前后翻转;
读取机构,该读取机构设置于上述压板的下方,对供给到上述压板上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识别传送到该压板上的底稿的长度;
选择机构,该选择机构根据已通过上述识别机构识别的底稿的长度,选择上述多个换向通路中的任何一个;
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将底稿送向已通过上述选择机构选择的多个换向通路中的1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换向机构包括第1换向机构和第2换向机构,该第1换向机构设置于重合设置的放置机构和接纳机构之间,该第2换向机构设置于上述接纳机构和上述压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读取机构使在上述压板上通过的底稿停止,对其进行读取处理,并且使放置于上述压板上的底稿移动,对其进行读取处理。
CNB021232385A 2001-06-18 2002-06-17 底稿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40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84149A JP3676703B2 (ja) 2001-06-18 2001-06-18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184149/01 2001-06-18
JP184149/2001 2001-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2456A true CN1392456A (zh) 2003-01-22
CN1264067C CN1264067C (zh) 2006-07-12

Family

ID=19023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323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4067C (zh) 2001-06-18 2002-06-17 底稿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648320B2 (zh)
JP (1) JP3676703B2 (zh)
CN (1) CN1264067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5918C (zh) * 2003-07-29 2007-01-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扫描器和图像扫描方法
CN100361028C (zh) * 2003-02-24 2008-01-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324781B2 (en) 2004-01-05 2008-01-29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document transportation device
CN1779579B (zh) * 2004-11-26 2010-08-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面扫描装置及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CN102060204A (zh) * 2009-11-12 2011-05-18 立志凯株式会社 原稿输送装置
CN105692268A (zh) * 2014-12-09 2016-06-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877838A (zh) * 2015-12-28 2020-03-1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79641B (en) * 2002-10-24 2004-03-11 Veutron Corp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nd scanning a document
JP4006591B2 (ja) * 2003-03-31 2007-1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反転搬送装置
US6814353B1 (en) * 2003-04-24 2004-11-09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020429B2 (en) * 2003-06-12 2006-03-28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JP4322709B2 (ja) * 2004-03-08 2009-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4168278B2 (ja) * 2004-03-08 2008-10-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4567402B2 (ja) * 2004-08-30 2010-10-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516894B2 (ja) * 2004-09-17 2010-08-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JP4589087B2 (ja) * 2004-11-22 2010-1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06298613A (ja) * 2005-04-22 2006-11-02 Ricoh Elemex Corp 原稿読取装置
US7731184B2 (en) * 2005-07-15 2010-06-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uplexer
DE102005040652A1 (de) * 2005-08-26 2007-03-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Vorrichtung zur Ablage von Bögen für eine Bögen grafisch verarbeitende Maschine
JP4325628B2 (ja) * 2005-10-17 2009-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4861215B2 (ja) * 2007-02-28 201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116614B1 (ko) * 2007-03-19 2012-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독취방법
JP4527137B2 (ja) * 2007-07-12 2010-08-1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20090074490A1 (en) * 2007-09-14 2009-03-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utomatic scanning apparatus
TWI374657B (en) * 2007-12-20 2012-10-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Duplex scanning apparatus
US7942416B2 (en) * 2008-03-06 2011-05-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 convey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sheet conveyance
JP2010047357A (ja) * 2008-08-21 2010-03-04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ラ装置、記録装置
JP5478083B2 (ja) * 2009-01-21 2014-04-2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反転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9378B2 (ja) * 2009-11-12 2015-02-12 ニスカ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5556777B2 (ja) * 2011-09-22 2014-07-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ルー方式の原稿読取装置
JP6057528B2 (ja) * 2012-04-04 2017-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ガイドの製造方法
TW201402353A (zh) * 2012-07-13 2014-01-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紙張翻轉裝置
JP2015126433A (ja) * 2013-12-26 2015-07-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原稿搬送装置
US9457981B2 (en) * 2014-11-04 2016-10-04 Kodak Alari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rting scanned documents to selected output trays
JP7346086B2 (ja) * 2019-05-31 2023-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43492A (ja) * 2021-03-17 2022-10-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500995A (nl) * 1985-04-04 1986-11-03 Oce Nederland B V Patents And Belichtingsinrichting voor bladen.
US5181705A (en) * 1988-06-23 1993-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that chooses a sheet discharging speed according to the sheet's length or rigidity
JPH02110084A (ja) * 1988-10-17 1990-04-23 Minolta Camera Co Ltd 自動原稿循環搬送装置
US5116035A (en) * 1990-11-23 1992-05-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Recirculating document feeder with sequential control of the document sheet transport mechanisms and method
US5563699A (en) * 1993-12-14 1996-10-08 Ricoh Company, Ltd. Document feeder which determines a document path using a determined page length
US5887865A (en) * 1996-06-10 1999-03-30 Konica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fo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145834A (en) * 1997-06-12 2000-11-14 Konica Corporatio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having a document shunting path
US6078760A (en) * 1997-07-14 2000-06-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nverse and re-fixing sub-mode
US5930577A (en) * 1998-08-03 1999-07-27 Xerox Corporation Registering images on the front and on the back of a substrate using high resolution sheet measurement
JP3889188B2 (ja) * 1998-09-11 2007-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3752413B2 (ja) * 2000-02-02 2006-03-08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用紙搬送装置における用紙の供給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1028C (zh) * 2003-02-24 2008-01-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95918C (zh) * 2003-07-29 2007-01-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扫描器和图像扫描方法
US7324781B2 (en) 2004-01-05 2008-01-29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document transportation device
CN100391221C (zh) * 2004-01-05 2008-05-2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原稿传输设备
CN1779579B (zh) * 2004-11-26 2010-08-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面扫描装置及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CN102060204A (zh) * 2009-11-12 2011-05-18 立志凯株式会社 原稿输送装置
CN102060204B (zh) * 2009-11-12 2016-06-29 立志凯株式会社 原稿输送装置
CN105692268A (zh) * 2014-12-09 2016-06-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692268B (zh) * 2014-12-09 2018-01-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877838A (zh) * 2015-12-28 2020-03-1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06544A1 (en) 2003-01-09
CN1264067C (zh) 2006-07-12
JP2003008830A (ja) 2003-01-10
JP3676703B2 (ja) 2005-07-27
US6648320B2 (en) 2003-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4067C (zh) 底稿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229269C (zh) 供纸机
CN101291383B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6393251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US7571909B2 (en)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US7533882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US8636275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382561B2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20060202404A1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2010034932A (ja) 画像読取装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970272B2 (en) Duplex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US20040140606A1 (en) Original transport apparatus, original transport method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792752A (zh) 文件进给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JP2006232460A (ja) 原稿自動送り装置
US20120057212A1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original conveying device, sheet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080422B1 (ko) 양면 원고 스캔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양면 원고 스캔방법
US7942407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41832A (zh) 文件或片材进给器
JP4132555B2 (ja) 両面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8243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45900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253365C (zh) 纸张传送装置
US11570327B2 (en) Scanner capable of flatbed type scanning with image reading unit disposed in upper unit
CN1893519A (zh) 双面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及双面文档进给方法
CN1441591A (zh) 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