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9376A - 托架容器 - Google Patents

托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9376A
CN1389376A CN 02122125 CN02122125A CN1389376A CN 1389376 A CN1389376 A CN 1389376A CN 02122125 CN02122125 CN 02122125 CN 02122125 A CN02122125 A CN 02122125A CN 1389376 A CN1389376 A CN 1389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axle
supplementary wall
state
p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221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f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f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f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f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89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9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Pallets (AREA)

Abstract

一种托架容器,部件数目少,可简化结构并提高组装性能;该托架容器中,沿具有叉子插入部的底板的上面的相对向的一对边竖立设置辅助壁;辅助壁上设有第一轴支撑部和第二轴支撑部,第一轴支撑部用于可自由竖起、放倒地支撑设有辅助壁侧的一对第一侧板的下端部,第二轴支撑部用于可自由竖起、放倒地支撑不设置辅助壁侧的另一对第二侧板的下端部;一对第一侧板至一对第二侧板中的任何一对侧板以该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分别放倒而重叠到底板上面,同时在以相互不重叠的方式先放倒的一对侧板上,将另一对侧板以该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放倒,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折叠;在放倒状态下竖起位于上面的另一对侧板后,竖起位于下面的另一对侧板,组装成箱形。

Description

托架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各种物品并利用叉车抬起移动来进行保管、运送的托架容器。
背景技术
过去,由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7-89546号公报提出了用于容纳各种物品并利用叉车抬起移动来进行保管、运送的托架容器。在该公报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例子中,沿着具有叉子插入部的矩形底板的上面的四边分别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具有轴承部的辅助壁,在安装在四边上的辅助壁的轴承部分别可自由旋转且可上下自由移动地安装有设置在与相应的辅助壁平行的侧板下部上的轴,将前后对向的一对侧板放倒,同时将前后侧板彼此相互重叠,之后,放倒左右任意一个侧板并重叠,进而放倒左右侧板中的另一个,如此将四块侧板四重摞起折叠,当竖起时,将四块侧板一块块顺次竖起并组装成箱形。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例子中,必须沿着具有叉子插入部的矩形底板上面的四边分别安装具有轴承部的辅助壁,因为必须具有四个辅助壁而增加了部件数目,而成为增加成本的原因,并且,存在组装费时使组装性能差的问题。
并且,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例子中,由于如上所述将四块侧板四重摞起折叠,所以存在在折叠时增加了托架容器的上下高度的问题。
而且,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例子中,在左右侧板的两端部的内表面上凸出设置有用于在竖起并组装的状态下防止前后侧板向外侧倾倒的凸出部,并采用在折叠时在左右侧板彼此重叠的部分,通过将设置在上面的侧板中的凸出部嵌入到设置在下面的侧板中的凹部内来降低高度的办法,但是,在前后侧板和左右侧板的关系中,在折叠状态下凸出部成为额外的高度,存在托架容器折叠状态中的高度进一步变大的问题。
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在辅助壁上沿着上下方向设有长的轴插入纵槽,设有与该轴插入纵槽连通的轴插入用开口部,截面呈圆形的侧板的轴从轴插入用开口部插入到轴插入纵槽内,但是由于侧板的轴截面为圆形,所以存在易于从轴插入用开口部脱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架容器,部件数目少且成本降低,可以简化结构、提高组装性能,并且可以以简单的结构使得在侧板放倒的状态下或在竖起的状态下侧板的轴不会从轴支撑部脱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托架容器,其特征为,具有如下结构,在具有叉子插入部的底板的上表面,沿着相对向的一对边竖直设立有辅助壁,该辅助壁上设有第一轴支撑部和第二轴支撑部,所述第一轴支撑部用于可自由竖起、放倒地支撑设有辅助壁侧的一对第一侧板的下端部,所述第二轴支撑部用于可自由竖起、放倒地支撑未设置辅助壁侧的另一对第二侧板的下端部,一对第一侧板至一对第二侧板中的任何一对侧板,以该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被放倒,分别重叠在底板的上表面,同时,在以彼此不重叠的方式先放倒的一对侧板上,将另一对侧板以该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放倒的状态下而进行折叠,并且,在放倒的状态下,在将位于上方的另一对侧板竖起之后,将位于下方的一对侧板竖起而组装成箱形。因而,在使用时,组装成箱形并将容纳物装入内部,可以通过将叉子插入到叉子插入部中将其抬起并移动,在不使用时,通过将四块侧板以形成两重的方式重叠并折叠,可以降低整体高度并紧凑化,在保管和运送时不需要很大的空间。而且,因为沿着具有叉子插入部的底板上表面的相对向的一对边竖立设置辅助壁,该辅助壁上设有第一轴支撑部和第二轴支撑部,所述第一轴支撑部用于可自由竖起、放倒地支撑设有辅助壁侧的一对第一侧板的下端部,所述第二轴支撑部用于可自由竖起、放倒地支撑未设置辅助壁侧的另一对第二侧板的下端部,所以,当构成沿着底板的四边分别可自由折叠地安装有侧板的托架容器时,不必如过去那样在底板的四边分别设置辅助壁,只需要两个辅助壁就可以了,与过去相比,部件数目减少且降低了成本,并且通过采用两个辅助壁,可以简化结构,提高组装性能。因而,可以降低折叠状态下的高度,并且,辅助壁为两个,减少了部件数目,可以提供以较少的部件数目且可自由折叠的托架容器。
并且,优选的结构为,在底板的上表面,沿着相对向的一对边可自由拆装地安装有辅助壁,在辅助壁的两端部上设有第二轴支撑部,在辅助壁的两个第二轴支撑部之间的部分设有多个第一轴支撑部,一对第二侧板以第二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放倒并分别重叠在底板的上表面,同时,在以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放倒的第二侧板上将一对第一侧板以第一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放倒而进行折叠,且在放倒的状态下,竖起位于上面的一对第一侧板并将第一侧板的下端面载置于辅助壁的上表面,然后,将位于下方的一对第二侧板竖起并将第二侧板的下端面载置于底板的上表面而组装成箱形。因而,可以提供一种托架容器,在卸下辅助壁时,毫无疑问底板可以作为通常的托架使用,在仅使用底板的情况下和当安装辅助壁、侧板并作为托架容器使用时,根据两个辅助壁相对于底板的拆装,可以容易地选择任何一种使用状态,组装、分解非常容易,并且在作为托架容器的情况下,通过在公共的辅助壁上以轴支撑并安装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进行折叠、竖起并组装成箱形。
并且,优选的结构为,在先竖起的侧板的侧端部的内面侧凸出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用于在竖起的状态下与后竖起的侧板的端部相接触,以防止后竖起的侧板向外侧倾倒,在后竖起的侧板在倒下状态下的朝上的面上形成凹部,在将上述先竖起的侧板放倒并重叠时容纳所述凸起部。因此,即使在放倒后竖起的侧板之后,放倒并重叠先竖起的侧板,先竖起的侧板的凸起部也不会相对于后竖起的侧板向上方凸出,因而,虽然设有凸起部但是可以降低在折叠状态下的上下高度,在折叠时可以更加紧凑,保管、运送时不需要很大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保管、运送的效率。
并且,优选的结构为,在第一侧板的下端部垂直设置有脚,从脚的侧面向侧方凸出设置有截面不是圆形的轴,在辅助壁上形成向着上方和相对向的辅助壁侧开口的脚插入凹槽部,在脚插入凹槽的内侧面形成纵向长度的轴插入纵槽,所述轴插入纵槽构成第一轴支撑部,设置在插入到脚插入凹槽内的脚上的非圆形轴可自由旋转且可在上下方向上自由滑动地插入所述轴插入纵槽,在辅助壁上形成与轴插入纵槽连通的轴插入用开口部,将轴插入用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定为比第一侧板的轴的截面最大宽度部分小,使得第一侧板在相对于底板倾斜的状态下,截面不是圆形的轴可以从轴插入用开口部相对于轴插入纵槽插入/拔出,并且,在第一侧板4a相对于底板平行的放倒状态下和第一侧板相对于底板垂直竖起的状态下,截面不是圆形的轴不能从轴插入用开口部相对于轴插入纵槽插入/拔出。采用这种结构,只要在满足使第一侧板相对于底板倾斜且轴与上下方向的长的轴插入纵槽的轴插入用开口部相对向定位的条件下,进而,在这种状态下,轴不受从轴插入用开口部取出的外力作用,轴就不会从轴插入纵槽不小心脱落,在倾倒、竖起第一侧板的通常使用状态下,可以使轴不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托架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托架容器被组装成箱形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托架容器被组装成箱形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托架容器被组装成箱形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托架容器被折叠起来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托架容器被折叠起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托架容器被折叠起来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竖起本发明中的第一侧板后而在竖起第二侧板的过程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侧板的轴被插入到形成为第二轴支撑部的纵向长槽的上端部的轴插入槽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b是本发明的将轴插入到纵向长槽内且将第二侧板竖起和放倒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锁定部件锁定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b是锁定部件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锁定部件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被竖起且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设置在端部凸起部上的嵌入凹部、纵向长槽、轴插入槽、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的具有嵌入凹部的凸起部、间隙、止动部、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的嵌入凸起部、间隙、接触部、以及轴的位置关系的组装状态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侧板的安装、拆卸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被竖起且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设置在端部凸起部上的嵌入凹部、纵向长槽、轴插入槽、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的具有嵌入凹部的凸起部、间隙、止动部、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的嵌入凸起部、间隙、接触部、以及轴的位置关系的在卸下第二侧板的状态下的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托架容器折叠后形成上下多层叠加起来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在托架容器被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上下层叠成多层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安装、卸下第二侧板的其它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沿着具有叉子插入部1的平面视图为矩形的底板2的四边分别可自由竖起、放倒地设置侧板4(作为侧板4,包括相对的一对侧板4a和相对的另一对侧板4b),以便构成托架容器。在本发明的托架容器中,将一对对向的侧板4先放倒并重叠到底板2上,在其上放倒并重叠另外一对对向的侧板4从而进行折叠,但在折叠状态下先放倒并重叠在底板2上的一对侧板4彼此相互不重合,并且,放倒并重叠在该先放倒的一对侧板4之上的后放倒的一对侧板4彼此相互不重合,四块侧板的四重叠变成了两重叠,降低了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高度。
如图1所示,叉子插入部1在底板2的侧面部开口以便可以插入叉车用的叉子,底板2本身可以作为普通的托架使用。在具有该叉子插入部1的底板2的四角部分中设有上下贯通的螺栓插入孔14,螺栓插入孔14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形成大直径部14a。并且,在底板2上面部的至少相对的一对侧边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孔15(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在作为所有侧边的两对侧边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孔15的例子)。底板2底面部的外周部形成向上方凹陷的阶梯部16,上述螺栓插入孔14的下部大直径孔部14a在阶梯部16部分开口。
辅助壁3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具有与底板2的一边相同的长度。在辅助壁3的两端部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螺栓插入孔17,在辅助壁3上面部的两端部中,螺栓插入孔17在向上方凸起的上凸起部18部分开口,并且该螺栓插入孔17的上开口形成螺栓22的头部或螺母嵌入其中的大孔。并且,在辅助壁3下面部的两端部中,螺栓插入孔17在向下方凸起的下凸起部20部分开口。在辅助壁3的下面部中进一步向下方凸出设有嵌入凸起部21。
辅助壁3沿底板2上面的相对的一对边可自由拆装的竖立设置,沿底板2上面的相对的一对边载置辅助壁3,将嵌入凸起部21嵌入到形成于该边的大致中央部的孔15中,同时,将下凸起部20嵌入到螺栓插入孔14之上的大直径孔部14a中,使辅助壁3相对于底板2定位并保持于其上,在该状态下,从螺栓插入孔17将螺栓22插入到螺栓插入孔14中并与螺母23螺合,从而可自由拆装地进行安装。在此,螺栓22的头部位于大孔内且螺母23位于下面的大直径孔部14a内。
如上所述,在沿底板2上面的四边中相对的一对边上竖立设置安装的辅助壁3的两端部,从面向相对的辅助壁3的一面向着相对的辅助壁3侧成一体地凸出设置端部凸起部24,在该辅助壁3的两端部的端部凸起部24的部分中设有第二轴支撑部5b,在辅助壁3两侧的第二轴支撑部5b之间的部分设有多个第一轴支撑部5a。
第一轴支撑部5a可自由旋转且可上下自由移动地嵌入、支撑与设有辅助壁3的侧边平行的第一侧板4a下端部的轴8a,并且,第二轴支撑部5b可自由旋转且可上下自由移动地嵌入与未设置辅助壁3侧的边平行的第二侧板4b的下端部的轴8b。
在第一侧板4a的下端部上垂直设置有多个脚10和防倾倒用脚25。从脚10的侧面向侧方凸出设置截面不是圆形(在附图的实施例中截面为十字形)的轴8a。而且,如图9b所示,其结构为,无论在将第一侧板4a横向水平放倒的状态和纵向垂直竖起的状态下,轴8a的截面垂直方向的宽度都为该轴8a的最大宽度M1,如图9a所示,在使第一侧板4a倾斜的状态下,设定轴8a的截面垂直方向的宽度为该轴8a的最小宽度M2。并且,在防倾倒用脚25的下端部垂直设置有嵌入凸起部26。
在辅助壁3上,如图1所示,形成多个脚插入凹槽部11和多个防倾倒用脚插入凹槽部27。脚插入凹槽部11向着上方和相对的辅助壁3侧开口。在脚插入凹槽部11的内侧面上形成构成第一轴支撑部5a的纵向长度的轴插入纵槽12。并且,在辅助壁3上形成与轴插入纵槽12的上部连通的轴插入用开口部13,该轴插入用开口部13在面向相对的辅助壁3的一面上开口。在此,轴插入用开口部13的开口宽度N1设定为比上述轴8a的截面最大宽度M1小且大于或等于最小宽度M2。并且,轴插入纵槽12的槽宽如图9b所示,比上述轴8a的截面最大宽度M1大。
为了将第一侧板4a的轴8a插入到轴插入纵槽12中,如图9a所示,在使第一侧板4a相对于底板2倾斜且轴8a的截面最小宽度M2成为垂直方向的状态下,轴8a从轴插入用开口部13插入,进入到轴插入纵槽部12内。因而,只要在满足使第一侧板4a相对于底板2倾斜且轴8a与上下方向的长的轴插入纵槽12的轴插入用开口部13相对向定位的条件下,进而,在这种状态下,轴8a不受从轴插入用开口部13取出的外力作用,轴8a就不会从轴插入纵槽12不小心脱落,在倾倒、竖起第一侧板4a的通常使用状态下,可以使轴8a不脱落。
如上所述,在使第一侧板4a的轴8a进入到构成第一轴支撑部5a的轴插入纵槽12中并进行轴支撑的状态下,第一侧板4a的脚10位于脚插入凹槽部11内。
防倾倒用脚插入凹槽部27向着上方和相对的辅助壁3侧开口。在该防倾倒用脚插入凹槽部27的底部形成嵌入槽部41,在使第一侧板4a竖起的状态下,通过从上向下滑动,将配置在防倾倒用脚插入凹槽部27内的防倾倒用脚25下端部的嵌入凸起部26嵌入到嵌入槽部41内。在该嵌入凸起部26嵌入到嵌入槽部41内的状态下,第一侧板4a的下面载置于辅助壁3的上面,因而,在竖起第一侧板4a并载置于辅助壁3的上面的状态下,第一侧板4a保持不倒。在第一侧板4a的下面垂直设置挡止凸起40,并且,在辅助壁3的上面设置挡止孔9,如上所述,在竖起状态下,在使第一侧板4a从上滑动并载置于辅助壁3的上面的状态下,挡止凸起40固定到挡止孔9中,利用该固定更进一步保持第一侧板4a的竖起状态,防止第一侧板4a倾倒。
在辅助壁3两端部的端部凸起部24的上部形成在与端部凸起部24的相对面(即内面)和上方开口的嵌入凹部31a。在端部凸起部24的上述嵌入凹部31a的下方位置上设置上下方向长度的纵向长槽28,纵向长槽28在端部凸起部24的凸起前端面(面向相对的辅助壁3的面)上开口,该上下方向长度的纵向长槽28构成第二轴支撑部5b。在纵向长槽28的上端部横向连通形成轴插入槽29,该轴插入槽29的一端部与纵向长槽28连通的同时另一端部在端部凸起部24的外侧面部开口,进而,轴插入槽29在端部凸起部24的凸起前端面上开口。这样,纵向长槽28和轴插入槽29连通并形成截面大致为倒L字形的槽。在端部凸起部24,在纵向长槽28的横侧方位置上,并且是在轴插入槽29的下方位置,形成在端部凸起部24的凸起前端面上开口的锁定槽30a。
在底板2上面的四边中的一对边上分别如上所述设有辅助壁3,而在另一对边上不设辅助壁3,沿着不设辅助壁3的另一对边配置的一对第二侧板4b如图1所示,在端面下面向着外侧凸出设置轴8b。而且,第二侧板4b,通过从设置在辅助壁3的端部凸起部24上的轴插入槽29将轴8b插入到纵向长槽28内,利用由纵向长槽28构成的第二轴支撑部5b可自由旋转且可以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撑着轴8b,沿着不设置底板2的辅助壁3的边可自由旋转地安装第二侧板4b。
第二侧板4b上下方向的长度为在第一侧板4a上下方向的长度上加上辅助壁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所得的长度。并且,第二侧板4a上下方向的长度是设置底板2的辅助壁3一侧的边的长度的1/2以下。并且,第一侧板4a上下方向的长度与辅助壁3上下方向的长度的长度和是不设置底板2的辅助壁3一侧的边的长度的1/2以下。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放倒第二侧板4b并重叠到底板2的上面,之后,放倒第一侧板4a并重叠到先放倒的第二侧板4b上,从而折叠起来。而且,辅助壁3上下方向的长度与第二侧板4b的厚度和第一侧板4a的厚度加在一起的长度相同或大体相同,在折叠状态下,成为重叠在上面的第一侧板4a的上部的面和辅助壁的上面被设定为同一平面或大体同一平面。当组装成箱形时,竖起一对第一侧板4a并将第一侧板4a的下面载设于辅助壁3的上面,然后,竖起一对第二侧板4b并将第二侧板4b的下面载设于底板2的上面,从而形成如图2至图4所示的箱形。
在此,在第一侧板4a两端部的内面侧凸出设置有凸起部6,该凸起部6在竖起的状态下与后竖起的后述第二侧板4b的外表面端部接触并用于防止后竖起的第二侧板4b向外侧倾倒。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多个凸起部6,在上下的凸起部6之间以及下面的凸起部6和辅助壁3之间设有间隙35。设置在设于第一侧板4a的两端部上的凸起部6的对向面(内而)和上方开口的嵌入凹部31,并且,在任一或全部凸起部6上形成在凸起前端面上开口的锁定槽30b。在任一或全部间隙35的上部设有止动部36,该止动部36偏向设置在偏离至凸起部6的内面侧的位置上。
在另一方面,第二侧板4b的侧端面上,如图1、图13、图14等所示,在上下方向上间隔间隙38的凸出设置偏向在倾倒时朝下的面一侧的多个(在实施例中为3个)凸起部37。并且,在任一间隙38的下部部分中,偏向在倾倒时朝上的面一侧地设置接触部39。进而,在第二侧板4b两端部的上下和下端部的中央形成锁定部件容纳槽33。设置在第二侧板4b的两端部上下锁定部件容纳槽33在侧面和外面开口,设置在下端部中央的锁定部件容纳部33在下面和外面开口。
如图10a、图10b所示,在锁定部件容纳槽33内的侧面(或下面)的开口侧部分中形成分隔壁33a,并且将锁定部件容纳槽33内的侧面(或下面)的开口侧部分分隔成第一孔部33b和第二孔部33c。在锁定部件容纳槽33内进一步设有挡止阶梯部33d和挡止凹部33e。在锁定部件容纳槽33内如图10所示可自由滑动地容纳有如图11所示的锁定部件34。
锁定部件34由操作部34a、从操作部34a凸出的锁定片34b和弹性挡止片34c构成,操作部34a可自由滑动地配置在锁定部件容纳槽33的外面开口部分上,锁定片34b可在第一孔部33b中自由滑动且从侧面(或下面)的开口自由凸出的嵌入,弹性挡止片34c可自由滑动地嵌入到第二孔部33c中。在弹性挡止片34c的前端部设有挡止凸起34d,同时在中央部设有形成人字形的挡止凸起部34e,该弹性挡止片34c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相对于锁定片34b倾斜,在锁定部件34嵌入到锁定部件容纳槽33中的状态下,弹性挡止片34c与锁定部件容纳槽33的内壁面弹性接触并弹性变形。操作操作部以使锁定片34b从侧面(或下面)的开口凸出,并使操作部34a与锁定部件容纳槽33的外面开口部的边缘接触,在以不向其上方以上的方向凸出的状态下,将形成人字形的挡止凸起部34e弹性固定到挡止阶梯部33d上并保持锁定片34b的凸起状态。另一方面,在操作操作部34a向反方向移动时,挡止凸起部34e从挡止阶梯部33d脱出,并且将锁定片34b引入到侧面(或下面)的开口内,在完全引入的状态下,挡止凸起34d固定到挡止阶梯部33d上且不被引入到其以上,同时,挡止凸起部34e弹性固定到挡止凹部33e中,并保持锁定片34b的非凸出状态。
在第二侧板4b外面的下端部(即,在放倒第二侧板4b的状态下朝上的面的端部)上如图1所示设有凹部7,在放倒第二侧板4b并重叠到底板2上,并随后放倒第一侧板4a并重叠到第二侧板4b上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形成容纳在第一侧板4a的两端部的内面侧凸出的凸起部6的凹部7,由此,虽然设有凸起部6,但也可以降低在折叠状态下的上下高度。
在凹部7中进一步如图1所示从底部向上方凸出设置有嵌入凸起部7a,如上所述,在将第一侧板4a放倒并重叠在横向放倒的第二侧板4b上且将凸起部6容纳在凹部7中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一侧板4a的凸起部6中的嵌入凹部6a嵌入到上述嵌入凸起部7a上。借此,在折叠状态下,即使在运送中等第一侧板4a要产生晃动,通过将嵌入凹部6a嵌入到上述嵌入凸起部7a中,使第一侧板4a成为临时固定状态,不会对轴8a部分作用过分的力,可以防止轴8a的损伤。
在此,旋转并竖起第一侧板4a并将其载设于辅助壁3上,之后,在旋转并竖起第二侧板4b的状态下,将嵌入凸起部37嵌入到凸起部6的嵌入凹部31和辅助壁3的端部凸起部24的嵌入凹部31a中,并利用凸起部6和端部凸起部24防止第二侧板4b向外侧倾倒,同时,利用嵌入凸起部37和嵌入凹部31的嵌合,固定第一侧板4a和第二侧板4b,防止第一侧板4a向外侧和内侧倾倒,并且,在这种状态下,使设置在前述第二侧板4b的两端部的锁定部件34滑动并使锁定片34b凸出,从而如图10b所示将锁定片34b嵌入到锁定槽30a、30b中并进行锁定,保持组装成箱形的状态。并且,使设置在第二侧板4b的下部中央的锁定部件34滑动并使锁定片34b凸出,从而,嵌入到设置于未凸出设置底板2的辅助壁3一方的边的中央部的孔15(其形成锁定槽)中,将第二侧板4b的中央部直接锁定在底板2上。
设置在端部凸起部24上的嵌入凹部31a、纵向长槽28、轴插入槽29、具有设置在第一侧板4a上的嵌入凹部31的凸起部6、间隙35、止动部36、设置在第二侧板4b上的嵌入凸起部37、间隙38、接触部39、以及轴8b的位置关系形成如下所述的位置关系。
即,在组装成竖起第一侧板4a并载置于辅助壁3的上面且竖起第二侧板4b并载置于底板2的上面的箱形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轴8b位于纵向长槽28的下端部,多个嵌入凸起部37分别位于嵌入多个嵌入凹部31、31a的位置上,间隙35和间隙38位于相互对向的位置上,止动部36和接触部39位于上下分离的位置上。图14是更易于分辨这种状态的图示,以分辨出各部分彼此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方式用图示表示第二侧板4b从图面上的第一侧板4a向侧方分离开的情况。
在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通过滑动锁定部件34使锁定片34b凸出,将锁定部件34的锁定片34b嵌入到锁定槽30a、30b、形成为锁定槽的孔15中而保持箱形形状。在组装成上述箱形形状的状态下,当通过锁定部件34解除锁定时,第二侧板4b相对于第一侧板4a可以向上方滑动一定长度,将第二侧板4b向上方抬起直至使轴8b位于与轴插入槽29对向的位置上的情况下,恰好多个嵌入凸起部37分别从多个嵌入凹部31、31a向上方拔起并位于间隙35内,同时,间隙38位于凸起部6的部分中。因而,在这种状态下,当第二侧板4b向外侧引出时,如图13所示,轴8b被从轴插入槽29向外侧引出,多个嵌入凸起部37从间隙35向外侧引出,借此,可以在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单独地卸下第二侧板4b,在箱形的一个侧面上开口,利用该侧面的开口,可将容纳物装入到箱形的内部,和将容纳物从箱形的内部取出。
另外,如图17所示,当使轴插入槽29以与纵向长槽28倾斜连接的方式倾斜时,在使第二侧板4b的轴8b从轴插入槽29进入到纵向长槽28中时,可以利用倾斜的轴插入槽29平滑地进行导向,以便进入到纵向长槽28中。
当装载物体进出结束时,可以按照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安装上被卸下的第二侧板4b。在此,在安装第二侧板4b时,沿图13的箭头方向移动第二侧板4b并使轴8b从轴插入槽29进入到纵向长槽28的上端部内,在这种情况下,在接触部39与止动部36接触且第二侧板4b的上部插入至规定的插入位置的状态下,不会更进一步插入而使第二侧板4b倾斜,这样,在以垂直的姿势插入的状态下,通过使第二侧板4b向下方滑动,可以形成图12所示的状态。
然后,本发明的托架容器,在如上所述竖起第一侧板4a、第二侧板4b并如图2至图4所示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将容纳物装入到箱形的内部,通过将叉车的叉子插入到叉子插入部1中,抬起并移动托架容器,载置于容纳场所或卡车等运输工具上,或者从容纳场所或运输工具上卸下并移动到其它地方。
在托架容器被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在一对第一侧板4a和一对第二侧板4b的上面载置底板2的底面部的外周部的阶梯部16,可以不横向偏离地进行叠加(参照图16)。
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托架容器的情况下,通过锁定部件34解除锁定,放倒一对第二侧板4b并分别重叠到底板2上面,接着,略微向上抬起一对第一侧板4a并从挡止孔9取下挡止凸起40,同时从嵌入槽41卸下防倾倒用脚25下端部的嵌入凸起部26,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一边转动第一侧板4a一边使轴8a向下方滑动,可以将一对第一侧板4a重叠到一对第二侧板4b上(参照图5至图7)。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侧板4a的凸起部6容纳在第二侧板4b的凹部7内且第一侧板4a重叠到一对第二侧板4b上,所以虽然设有凸起部6,但可以降低在折叠状态下的上下高度。
折叠状态的托架容器,如图15所示,可以以上一节托架容器的底板2的底面部的外周部的阶梯部16嵌入到辅助壁3的上端部中不会偏移的方式叠加起来。
并且,在底板2单独作为托架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卸下螺栓22并拆卸辅助壁3,可以使底板2作为单独的托架使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这样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即先放倒沿着不设置底板2的辅助壁3的边的第二侧板4b并重叠到底板2的上面上,接着,放倒沿着辅助壁3的第一侧板4a并重叠到第二侧板4b上来进行折叠,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先放倒第一侧板4a并重叠到底板2的上面,接着放倒第二侧板4b并重叠到第一侧板4a上来进行折叠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托架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在具有叉子插入部的底板的上表面,沿着相对向的一对边竖直设立有辅助壁,该辅助壁上设有第一轴支撑部和第二轴支撑部,所述第一轴支撑部用于可自由竖起、放倒地支撑设有辅助壁侧的一对第一侧板的下端部,所述第二轴支撑部用于可自由竖起、放倒地支撑未设置辅助壁侧的另一对第二侧板的下端部,一对第一侧板至一对第二侧板中的任何一对侧板,以该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被放倒,分别重叠在底板的上表面,同时,在以彼此不重叠的方式先放倒的一对侧板上,将另一对侧板以该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放倒的状态下而进行折叠,并且,在放倒的状态下,在将位于上方的另一对侧板竖起之后,将位于下方的一对侧板竖起而组装成箱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底板的上表面,沿着相对向的一对边可自由拆装地安装有辅助壁,在辅助壁的两端部上设有第二轴支撑部,在辅助壁的两个第二轴支撑部之间的部分设有多个第一轴支撑部,一对第二侧板以第二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放倒并分别重叠在底板的上表面,同时,在以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放倒的第二侧板上将一对第一侧板以第一侧板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放倒而进行折叠,且在放倒的状态下,竖起位于上面的一对第一侧板并将第一侧板的下端面载置于辅助壁的上表面,然后,将位于下方的一对第二侧板竖起并将第二侧板的下端面载置于底板的上表面而组装成箱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托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先竖起的侧板的侧端部的内面侧凸出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用于在竖起的状态下与后竖起的侧板的端部相接触,以防止后竖起的侧板向外侧倾倒,在后竖起的侧板在倒下状态下的朝上的面上形成凹部,在将上述先竖起的侧板放倒并重叠时容纳所述凸起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托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侧板的下端部垂直设置有脚,从脚的侧面向侧方凸出设置有截面不是圆形的轴,在辅助壁上形成向着上方和相对向的辅助壁侧开口的脚插入凹槽部,在脚插入凹槽的内侧面形成纵向长度的轴插入纵槽,所述轴插入纵槽构成第一轴支撑部,设置在插入到脚插入凹槽内的脚上的非圆形轴可自由旋转且可在上下方向上自由滑动地插入所述轴插入纵槽,在辅助壁上形成与轴插入纵槽连通的轴插入用开口部,将轴插入用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定为比第一侧板的轴的截面最大宽度部分小,使得第一侧板在相对于底板倾斜的状态下,截面不是圆形的轴可以从轴插入用开口部相对于轴插入纵槽插入/拔出,并且,在第一侧板4a相对于底板平行的放倒状态下和第一侧板相对于底板垂直竖起的状态下,截面不是圆形的轴不能从轴插入用开口部相对于轴插入纵槽插入/拔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侧板的下端部垂直设置有脚,从脚的侧面向侧方凸出设置有截面不是圆形的轴,在辅助壁上形成向着上方和相对向的辅助壁侧开口的脚插入凹槽部,在脚插入凹槽的内侧面形成纵向长度的轴插入纵槽,所述轴插入纵槽构成第一轴支撑部,设置在插入到脚插入凹槽内的脚上的非圆形轴可自由旋转且可在上下方向上自由滑动地插入所述轴插入纵槽,在辅助壁上形成与轴插入纵槽连通的轴插入用开口部,将轴插入用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定为比第一侧板的轴的截面最大宽度部分小,使得第一侧板在相对于底板倾斜的状态下,截面不是圆形的轴可以从轴插入用开口部相对于轴插入纵槽插入/拔出,并且,在第一侧板4a相对于底板平行的放倒状态下和第一侧板相对于底板垂直竖起的状态下,截面不是圆形的轴不能从轴插入用开口部相对于轴插入纵槽插入/拔出。
CN 02122125 2001-05-31 2002-05-31 托架容器 Pending CN13893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64521A JP4713768B2 (ja) 2001-05-31 2001-05-31 パレット容器
JPJP2001164521 2001-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9376A true CN1389376A (zh) 2003-01-08

Family

ID=1900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22125 Pending CN1389376A (zh) 2001-05-31 2002-05-31 托架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13768B2 (zh)
CN (1) CN13893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9467A (zh) * 2015-11-17 2017-06-09 因派克全球株式会社 折叠容器
CN107758076A (zh) * 2017-11-25 2018-03-06 钟贵洪 一种果园收割用果实容纳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1020B2 (ja) * 2002-04-03 2006-12-20 三甲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2007091277A (ja) * 2005-09-29 2007-04-12 Seiko Epson Corp 折り畳み式コンテナ
JP4779617B2 (ja) * 2005-12-09 2011-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コンテ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53141C (en) * 1995-06-30 1998-10-06 Roch Nolet Five-piece container having foldable side piec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9467A (zh) * 2015-11-17 2017-06-09 因派克全球株式会社 折叠容器
CN107758076A (zh) * 2017-11-25 2018-03-06 钟贵洪 一种果园收割用果实容纳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362554A (ja) 2002-12-18
JP4713768B2 (ja) 201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1708B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EP1477414B1 (en) Combined module of folding containers
CN1389376A (zh) 托架容器
EP4082927B1 (en) Folding box
CN2590888Y (zh) 托架容器
KR101018337B1 (ko) 팔레트 시스템
CN1126851C (zh) 具有三个高度的折叠台
CN102159466B (zh) 大型货箱
JP4787423B2 (ja) パレット容器
CN117716570A (zh) 使用旋转手柄的电池组组件
CN201301027Y (zh) 一种托盘箱及其连接结构
ITMI20001368A1 (it) Contenitore pieghevole per sfuso
JP5561826B2 (ja) シリンダ錠及びキー
CN1880177A (zh) 商品包装盒
CN113291582B (zh) 包装装置和堆栈结构
CN201201741Y (zh) 可拆卸式托盘箱
JP4317684B2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CN111924268A (zh) 法兰流转托盘
CN1504390A (zh) 可折叠的容纳箱
CN219920702U (zh) 一种可拆卸排骨架及床
CN220722024U (zh) 包装结构
JP6900009B2 (ja) トレー
CN219989776U (zh) 一种可叠加的包装箱结构
CN219046994U (zh) 宠物笼
CN218038357U (zh) 基于单片机实验板用的实训箱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