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6846A - 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6846A
CN1386846A CN 01115920 CN01115920A CN1386846A CN 1386846 A CN1386846 A CN 1386846A CN 01115920 CN01115920 CN 01115920 CN 01115920 A CN01115920 A CN 01115920A CN 1386846 A CN1386846 A CN 1386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al strain
bacillus brevis
sulphur
cell
organic compou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159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933C (zh
Inventor
姜成英
刘会洲
邢建民
安震涛
陈家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hemical Metallurgy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hemical Metallurgy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hemical Metallurgy CAS
Priority to CN 011159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33C/zh
Publication of CN1386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6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9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短芽孢杆菌菌株为:Bacillus brevisR-6菌株,于2001年4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O.0571;从含油污水处理池中的耗氧活性污泥、油井周围被油污染的土壤以及含硫量较高的煤矿矿坑周围土样中分离得到的;该Bacillusbrevis R-6菌株及其非生长期静止细胞液、固定化细胞、细胞液体培养物或粗酶萃取液均可通过氧化断裂C-S键途径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的硫。

Description

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石油和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这些矿物燃料中含有硫化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硫氧化物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形成酸雨,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直接威胁着地球人类的生存空间。据有关报道,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SO2近两亿吨,在中国SO2的排放量达到了1795万吨。同时硫化物的存在还会影响燃料及其产品的外观,腐蚀燃烧及运输设备。为了避免有毒硫化物存在造成的危害,在燃料燃烧前,燃烧过程中或燃烧后必须把燃料中的硫脱除,这已成为全世界极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于环保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因此,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燃油质量的提高,美国1990年就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环保局提出了使用新配方汽油的要求。从1998年起,美国环保局采用复杂模型,进一步降低汽车排放污染,欧洲议会1998年曾立法要求2000年实施清洁汽油配方。总之,今后10年内,运输燃料(特别是汽油和柴油)的组成和质量指标将会有较大的改观,即要求燃料的H/C比有所上升,而硫及芳烃含量要大大降低。北美和欧洲国家要求到2005年汽油、柴油中硫含量要低于50ppm,2010年汽油、柴油中硫含量要低于30ppm,甚至10ppm。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石油生产和燃料消耗已成为世界大国之一,SO2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我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初步提出将目前柴油硫含量从5000ppm降低到2000ppm以下,部分大城市车用柴油中硫含量低于500ppm的要求,因此,开发和加强高效、低成本的燃料燃前脱硫技术,将对我国实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降低石油、石油产品和煤炭中含硫量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物理和化学法的燃前脱硫技术能有效地脱除燃料中的无机硫,但是脱除有机硫的效果很差,因为矿物燃料中含有的有机硫化物成分复杂,大部分是杂环化合物,其中的C-S化学共价键十分牢固,用常规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无法有效去除。
目前常用的加氢催化脱除燃料中有机硫(HDB)技术必须在高温(≥300℃),高压(≥100atm),加氢及金属催化剂存在的苛刻条件下脱硫,操作费用较高,而且金属催化剂易受底物硫原子周围取代基空间位阻影响,所以对于燃料中大量存在的甲基取代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等结构复杂的杂环硫化物的脱除率较低。(e.g.Houalla,M.,Broderick,D.H.,Sapre,A.V.,Nag,N.K.,de Beer,V.H.J.,Gates,B.C.,Kwart,H.J.Catalt.,61,523-527(1980)).事实上,在轻汽油和柴油中,仍存在着多种二苯并噻吩的烃基取代物(e.g.Kabe,T.,Ishihara,A.and Tajima,H.Ind.Eng.Chem.Res.,31,1577-1580(1992))。低硫含量的要求使得HDS过程反应条件越来越苛刻,设备和操作费用增高,同时伴随着烯烃饱和反应,造成燃料燃烧值损失。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从石油或石油产品中脱除硫却不造成石油燃烧值降低的,经济可行的新工艺。
生物催化脱硫(BDS)方法,以其具有的选择性高,副反应少,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投资少,对燃料热值影响小,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清洁石油燃料生产技术,有希望成为传统脱氢过程的辅助途径来进行含硫燃料的精加工,使它们达到要求水平,所以引起了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兴趣。
目前,已分离了多种能脱有机硫的微生物。其中好氧菌或厌氧菌都能代谢柴油中的主要难处理化合物DBT,如硫酸盐还原细菌,Desulfovibrio(去磺弧菌属)desulfuricans M6,厌氧地降解DBT,主要的产物是联苯,降解率是42%。据报道,其它的硫酸盐还原细菌也能厌氧地将DBT转化为联苯,但转化率极低。厌氧过程因为有不需要氧的加入,可以直接应用到油井中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还未发现能用于实际石油脱硫体系的高效厌氧微生物。
通过好氧途径代谢DBT的微生物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红球菌(Rhodococcus sp.)、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sp.)及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等。通过对各种微生物代谢机制的研究,得知微生物的脱硫途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专一氧化DBT的碳架(C-C键),而C-S键依然保留,这一途径是在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拜叶林克氏菌(Beijerinckia)及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和根瘤菌(Rhizobium)的混合培养中发现的,代谢过程中DBT的一个苯环在断裂前先变成为羟基化合物,硫原子未被释放,顺式4-[2-(3-羟基)-噻吩基]-2-氧-3-丁烯酸(tran-HTOB)和3-羟基-2-甲酰基苯噻吩(HFBT)在培养基中积累,其它的细菌如P.eruginosa ERC-8,Beijerinckia sp.,Pseudomonas、Rhizobium melioti和Pseudomonas sp.C18等也有这样的代谢途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钟慧芳研究小组也曾分离到将DBT分解为水溶性有机硫化物的菌株,可脱除煤中有机硫22.2%~32.0%,(钟慧芳等微生物学报35(2):130-135,1995)。这种类型的代谢,会由于含碳结构被脱除,而造成燃料能量的损失。
另一种途径以DBT为唯一碳源、硫源、能源,直接氧化DBT的C-S键生成苯甲酸盐,已经报道的菌种有短杆菌(Brevibacterium)和节杆菌(Arthobacter),它们将DBT-亚砜,DBT-砜脱硫最终生成苯甲酸脂和硫酸盐,短杆菌(Brevibacterium)可以脱去粗油中DBT的硫而不攻击非硫碳氢化合物。这一代谢途径中,不只脱除了杂环化合物中的硫,也破坏了烃的碳骨架,同样引起了燃料热值的损失。
第三条途径中,微生物专一氧化断裂DBT的C-S键,而不打开C-C键,以特有的酶系统将硫从杂环中专一性地脱下来,不引起燃料热值的损失。Atlantic ResearchCorporation最早报道微生物可从DBT中脱去硫而不改变烃的结构。1989年Kilbane等分离出了红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IGTS8(以前称为R.rhodochrous),该菌得到了最广泛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该类微生物的脱硫基因(dsz)进行了克隆、表达、测序,并成功地改造和构建了重组菌,提高了脱硫效率,使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Denome S.A.et al.J Bacteriol.176(21):6707-6716,1994),而且提出了DBT的脱硫途径:该途径经过DBT5-亚砜(DBTO),DBT5-砜(DBTO2)和2-羟基联苯基-2-亚磺酸盐(HBPS),最终将DBT代谢为2-羟基联苯(2-HBP),因此这一途径也称“4S”途径。专一脱硫的“4S”途径是目前比较理想,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继R.erythropolis IGTS8之后,又报道了其它几种细菌有相似的代谢途径,如棒杆菌属细菌(Corynebacterium)SY1,R.erythropolis D-1,球形诺卡氏菌(Nocardia globelula),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MC501,分枝杆菌属(Mycobaterium)G3,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所有这些细菌都是革兰氏阳性菌。
假单胞菌(Pseudomonas)CB1,是Isbister等人从土壤和煤矿样品中分离出来的,能在以苯甲酸盐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及高DBT存在的培养基中生长。用35S-DBT和14C-DBT作CB1专攻DBT杂环硫示踪实验,测出生成35S硫酸盐、2-2’-二羟基联苯及14CO2。但相当遗憾的是他们后来声称CB1菌株不稳定并且丢失了(e.g.Isbister J.D1993),所以不能进一步证实该假单胞菌确切的代谢途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脱除化石燃料中有机硫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从自然界中分离出的具有专一性催化断裂有机化合物中C-S键能力的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短芽孢杆菌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Bacillus brevis R-6,已于2001年4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CGMCC NO.0571;
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是从含油污水处理池中的耗氧活性污泥、油井周围被油污染的土壤以及含硫量较高的煤矿矿坑周围土样中分离得到的;
其具体筛选步骤如下:
从中国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坑周围采集土样样品,取样品5克悬浮于无硫基础培养基(培养基组成:1000ml水,KH2PO4,2.44g;Na2HPO4·12H2O 14.03g;NH4Cl,2.00g;MgCl2·6H2O,0.36g;CaCl2·2H2O,1;FeCl3 1mg;MnCl·4H2O,4mg;CuCl2,0.755mg;丙三醇0.8ml或葡萄糖1-3g,20分钟121℃高压灭菌)中,置摇床中混合30分钟后,静置,吸取上层悬浮液转接到营养培养基(组成g/g:NaCl 1.0%;酵母浸膏粉0.5%,胰蛋白胨1%,20分钟高压灭菌)中,置摇床中以150转/分培养24小时。吸取5ml菌液加入100ml灭菌基础培养基中,再在其中加入二苯并噻吩DBT-乙醇溶液使培养液中DBT浓度为0.1mM。在摇床中以150转/分培养2-3天后在喷有DBT的琼脂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分离得到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含DBT浓度为0.2mM的基础培养基中,在摇床中以150转/分30℃作用2-3天。经生物作用后的样品用1N盐酸调节pH为1.0,在5000转/分下离心20分钟,上清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振荡萃取。萃取有机相回流浓缩至1ml,进行GC-MS分析。挑选产物中有二苯并噻吩砜DBTO2及羟基联苯HBP的菌株进行优良菌株的逐步驯化。
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适宜在中性及极弱酸性培养介质中常温培养,其细菌学形态特征:R-6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专性好氧,抗酸染色阴性。有内生芽孢,芽孢中生。孢子囊细胞微有膨大但不明显;在一个细胞中,只有一个内生孢子;细胞壁化学组份属于II型;菌株R-6的孢子囊细胞为短杆状,其长度为0.5-0.7×1.2-1.4μm,不形成孢子链,无螺旋菌丝体;短杆状的内生孢子使孢子囊细胞略显膨胀;内生孢子中生,能运动,有丛生鞭毛。
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培养特征:
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可在营养琼脂、桑塔斯琼脂、麦芽膏醇母膏琼脂、牛肉浸汁琼脂及无机蓝淀粉琼脂五种培养基上,30℃培养2-5天。培养特征见表1:
表1
培养基 菌落呈色 菌落边缘形状 菌落表面形状
营养琼脂 麦杆黄色 边缘光滑 光滑
牛肉浸汁琼脂 乳脂色 边缘光滑 突起
麦芽膏醇母膏琼脂 杏仁黄色 边缘裂片状 粘液状
无机盐淀粉琼脂 透明无色 边缘光滑 略粗糙
桑塔斯琼脂 象牙黄色 边缘有突起 光滑
依照Hasegawa T.等快速薄层层析法进行全细胞水解液分析的结果表明: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细胞壁化学组份为:菌株Bacillus brevisR-6含有meso-DAP(二氨基庚二酸Diaminopimelicacicl acid)、甘氨酸、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细胞壁化学组份属于II型。
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生理生化特征,见表2:
表2
实验名称    结果 利用糖产酸    结果
明胶液化     + 蜜二糖     -
淀粉水解     - 半乳糖     +
吲哚反应     - 核糖     -
硝酸盐还原     - 麦芽糖     -
接触酶反应     + 甘露醇     +
纤维素上生长     - 肌醇     -
VP试验     + 蔗糖     -
酪素水解     + 木糖     -
酪氨酸     - 阿拉伯糖     +
卵黄生长     - 葡萄糖     +
厌氧生长     -
5%Nacl     +
0.001%溶菌酶生长     -
参照《Bergy’s Man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Vol.VIII的内容,根据形态特征与细胞壁化学组份定属的原则,Bacillus brevis菌株R-6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专性好氧,抗酸染色阴性;有内生芽孢,芽孢中生;孢子囊细胞微有膨大但不明显;在一个细胞中,只有一个内生孢子;细胞壁化学组份属于II型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孢子囊细胞为短杆状,其长度为0.5-0.7×1.2-1.4μm,不形成孢子链,无螺旋菌丝体;短杆状的内生孢子使孢子囊细胞略显膨胀;内生孢子中生,能运动,有丛生鞭毛。
依据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定种原则,证明该菌种与短小芽孢杆菌十分相似,故定名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与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ATCCNo.53969)不同。本发明的Bacillus brevis R6菌株既可以在营养培养基中培养,也可在含硫源(MgSO4,二甲基亚砜,DBT或其他有机硫化合物)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而前者只能在营养物培养基中生长,在加有有机碳源和硫源的基础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本发明的Bacillus brevis R-6菌株应用前,在有机硫源存在的条件下驯化,菌株在25-35℃之间的一适当温度下,进行中性好氧培养。
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脱硫能力强,脱硫底物范围广。
本发明的Bacillus brevis R-6菌株,可以用新鲜培养的生长期菌种或有脱硫活性的冷冻非生长期静止细胞及其变异菌株作脱硫生物催化剂,也可用该菌株或其变异菌株的细胞中得到的有脱硫活性的一个或几个酶作脱硫生物催化剂,还可用吸附或包埋在载体上的固定化细胞作脱硫生物催化剂。
本发明提供的Bacillus brevis R-6菌株可作为催化剂选择性断裂含硫有机化合物中C-S键,脱除硫原子,尤其适用于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及其产品)中有机杂环硫的脱除;解决了已有石油加氢工艺处理成本高、不易于脱除杂环化合物中硫等缺点;该菌株通过专一性‘4S’途径脱除燃料中有机化合物中的杂环硫,而不破坏有机化合物的C-C骨架,不降低燃料的燃烧热值,该菌广泛存在于原油中,具有许多作为工业应用菌株的优良特性,耐有机溶剂的能力强,生长细胞脱硫过程中无中间产物的累积,很快就代谢生成最终产物HBP,且未检测到无机硫的存在,产生的硫被认为结合或融合于生长细胞的细胞内,因此不会发生因硫酸根离子累积而抑制菌种脱硫活性的现象,菌株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潜力。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附图1为本发明R-6脱除DBT中硫的结果-●-分散剂为二甲基酰胺-■-分散剂为十六烷-▲-分散剂为乙醇
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的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筛选步骤如下:
从中国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污水处理池中取好氧活性污泥样品,取样品5克悬浮于无硫基础培养基(组成:1000ml水,K2HPO4·3H2O,4g;NaH2PO4·2H2O,4.52g;NH4Cl,2.00g;MgCl2·6H2O,0.2g;CaCl2·2H2O,1mg;FeCl3·6H2O,1mg;MnCl·4H2O,4mg;丙三醇0.2%(v/v)或葡萄糖1-3g,20分钟121℃高压灭菌)中,置摇床中混合30分钟后,静置,吸取上层悬浮液转接到营养培养基(组成g/g:NaCl 1.0%;酵母浸膏粉0.5%,胰蛋白胨1%,20分钟高压灭菌)中,置摇床中以150转/分,30℃培养24小时。吸取5ml菌液加入100ml灭菌基础培养基中,再在其中加入二苯并噻吩DBT-乙醇溶液使培养液中DBT浓度为0.1mM。在摇床中以150转/分,30℃培养2-3天后在喷有DBT的琼脂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分离得到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含DBT浓度为0.2mM的基础培养基中,在摇床中以150转/分30℃作用2-3天。经生物作用后的样品用1N盐酸调节pH为1.0,在5000转/分下离心20分钟,上清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振荡萃取。萃取有机相回流浓缩至1ml,进行GC-MS分析。挑选产物中有二苯并噻吩砜DBTO2及羟基联苯的菌株进行优良菌株的逐步驯化。
结果,选择到了对二苯并噻吩具有专一性脱硫能力的短芽孢杆菌菌株R-6菌株,并于于2001年4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CGMCC NO.0571;
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适宜在中性及极弱酸性培养介质中常温培养,其细菌学形态特征:R-6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专性好氧,抗酸染色阴性。有内生芽孢,芽孢中生。孢子囊细胞微有膨大但不明显;在一个细胞中,只有一个内生孢子;细胞壁化学组份属于II型;菌株R-6的孢子囊细胞为短杆状,其长度为0.5-0.7×1.2-1.4μm,不形成孢子链,无螺旋菌丝体;短杆状的内生孢子使孢子囊细胞略显膨胀;内生孢子中生,能运动,有丛生鞭毛。
实施例2:制备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挑取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 R-6菌株一铂环接种在装有灭菌的试管中,加入已灭菌的DBT-乙醇溶液,使DBT浓度为0.1mmol,于30℃,150转/分下在生物培养箱中培养16-24小时。吸取培养获得的菌液1ml接种在装有100ml基础无机盐培养基(pH=7.0)的300ml锥形瓶中,再加入已灭菌的DBT-乙醇溶液,使DBT浓度为0.1-0.5mmol。将该锥形瓶放置在生物培养箱中于30℃,150转/分培养48小时,制得Bacillus brevis菌株R-6细胞的液体培养液。
实施例3:制备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非生长期静止细胞液:
将通过实施例2的方法所获得的菌株R-6细胞的液体培养液离心(8000转/分)10分钟,倒去上层悬浮液。用适量生理盐水洗涤离心沉淀3次,将所得离心沉淀物悬浮于生理盐水中,然后冷冻保藏在冰箱中,即制得Bacillus brevis菌株R-6的非生长期静止细胞液。
实施例4:制备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粗酶萃取液:
将通过实施例3的方法所获得的菌株R-6的离心细胞冷冻干燥,冷冻干燥后的细胞先在匀浆器中研磨,然后在20Hz下超声破碎,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后以8000转/分离心30分钟,弃去离心沉淀的固体残渣,其上层粗酶离心萃取液即为制得的Bacillus brevis菌株R-6的粗酶离心萃取液。
实施例5:制备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固定化细胞:
物理吸附:将清洗、干燥、灭菌后的硅藻土、多孔砖、聚氯乙烯薄片等固体载体加入灭菌培养介质,接种新鲜培养的Bacillus brevis菌株R-6,常温培养,菌种生长过程中附着在载体之上,形成固定化细胞
凝胶包埋:(1)聚丙烯酰胺凝胶包埋:3ml新鲜培养的Bacillus brevis菌株R-6细胞悬液,加入12ml生理盐水,再加丙烯酰胺2.25g,N,N’-甲叉双丙烯酰胺0.12g,5%二甲氨基丙晴1.5ml和2.5%过硫酸1.5ml,完成聚合后,得到15%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切成小块,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各洗涤两次,抽干,即制得固定化细胞。
(2)海藻酸包埋:3ml新鲜培养的Bacillus brevis菌株R-6细胞悬液,加入20ml制备好的2%的海藻酸钠溶液,把混合物搅匀。用粗针头挤入到2%的反离子溶液(钙盐或铝盐)中,放置冰箱10小时,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各洗涤两次,形成包有Bacillus brevis菌株R-6固定化细胞的均匀、球形、有高度微孔结构的凝胶。
实施例6:本发明在脱除二苯并噻吩(DBT)中有机硫的应用:
(1)将已灭菌的DBT配成100mmol/L的DBT-二甲基酰胺(也可以是乙醇)储液;
(2)在10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灭菌培养基30ml、DBT-二甲基酰胺储液0.06ml,使锥形瓶中DBT的浓度为0.2mmol/L;
(3)将实施例2制得的Bacillus brevisR-6菌株的细胞培养液,或实施例3制得的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非生长期静止细胞液,或实施例4制得的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粗酶萃取液(粗酶萃取液中加NADH)3ml加入上述步骤(4)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置在生物培养箱中,于30℃,150转/分培养,隔12小时取样测定。其DBT降解的测定结果见图1,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DBT分散剂存在的情况下,菌株R-8都可以较好地脱除DBT中的硫,十六烷作为分散剂时,脱硫速率最快,为0.0037mM/h·g细胞干重,二甲基酰胺与乙醇作为分散剂时,脱硫效果相近。这是因为十六烷的存在会在DBT表面形成一层膜,有利于与微生物作用。
实施例7:本发明在脱除二苯并噻吩砜(DBTO2)中的硫的应用:
已灭菌的DBTO2配成100mmol/L的DBT-二甲基酰胺(也可以是乙醇)储液;将实施例6中的硫源DBT换为DBTO2,其他操作步骤和方法同实施例6,其DBTO2降解的结果见表3:
表3
时间(小时)    0    12    24    36    48
DBTO2浓度mM   0.2    0.101    0.062    0.036    0.018
DBTO2降解率%    49.5    69    82    91
实施例8:本发明在脱除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砜(DMDBT)中的硫的应用:
按实施例6的方法,将硫源换为DMDBT-二甲基酰胺(也可以是乙醇或十六烷)溶液,按实施例6的条件培养后,再按实施例1的方法隔12小时取样测定,DMDBT降解的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时间(小时)     0     12     24     36     48
DMDBT浓度(mM)    0.20    0.118     0.057     0.021     0
DMDBT降解率%    41     71.4     89.5     100
实施例9:本发明在脱除苯并噻吩(TPT)中硫的的应用:
按实施例6的方法,将催化底物换为苯并噻吩-二甲基酰胺(也可以是乙醇或十六烷)溶液,按实施例6的条件培养后,再按实施例1的方法隔12小时取样测定。苯并噻吩降解的测定结果见表5:
表5
时间(小时)     0     12     24     36     48
TPT浓度mM     0.2     0.207     0.176     0.122     0.082
TPT降解率%     0     12     39     59
实施例10:本发明在脱除二苯硫化物中硫的应用:
按实施例6的方法,将硫源换为二苯硫化物-二甲基酰胺(也可以是乙醇或十六烷)溶液,按实施例6的条件培养后,再按实施例1的方法隔12小时取样测定。二苯硫化物降解的测定结果见表6:
表6
时间(小时)    0  12   24   36   48
DPS浓度(mM)    0.2   0.124   0.122   0.066   0.021
DPS降解率(%)   38   39   67   90

Claims (7)

1.一株短芽孢杆菌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Bacillus brevis R-6,于2001年4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CGMCC NO.0571。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芽孢杆菌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从含油污水处理池中的耗氧活性污泥、油井周围被油污染的土壤以及含硫量较高的煤矿矿坑周围土样中分离得到;该菌株适宜在中性及极弱酸性培养介质中常温培养;其细菌学形态特征:属革兰氏阳性杆菌,专性好氧,抗酸染色阴性,有内生芽孢,芽孢中生,孢子囊细胞微有膨大但不明显,在一个细胞中,只有一个内生孢子,细胞壁化学组份属于II型;
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孢子囊细胞为短杆状,其长度为0.5-0.7×1.2-1.4μm,不形成孢子链,无螺旋菌丝体;短杆状的内生孢子使孢子囊细胞略显膨胀;内生孢子中生,能运动,有丛生鞭毛。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芽孢杆菌菌株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通过氧化断裂C-S键途径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的硫。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芽孢杆菌菌株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非生长期静止细胞液通过氧化断裂C-S键途径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的硫。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芽孢杆菌菌株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固定化细胞通过氧化断裂C-S键途径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的硫。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芽孢杆菌菌株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通过氧化断裂C-S键途径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的硫。
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芽孢杆菌菌株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含NADH的粗酶萃取液通过氧化断裂C-S键途径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的硫,Bacillus brevis R-6菌株的粗酶萃取液中含有NADH。
CN 01115920 2001-05-22 2001-05-22 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293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15920 CN1132933C (zh) 2001-05-22 2001-05-22 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15920 CN1132933C (zh) 2001-05-22 2001-05-22 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6846A true CN1386846A (zh) 2002-12-25
CN1132933C CN1132933C (zh) 2003-12-31

Family

ID=466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1592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2933C (zh) 2001-05-22 2001-05-22 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33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5628C (zh) * 2004-11-17 2007-10-3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CN100523138C (zh) * 2005-11-11 2009-08-0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吸附有硫的离子液体的脱硫再生方法
CN101560483B (zh) * 2009-05-31 2010-11-17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产脂肽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1993177A (zh) * 2010-10-13 2011-03-30 江苏博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含聚污水处理方法
CN102260568A (zh) * 2010-05-25 2011-11-30 上海彤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煤炭的组合型微生物脱硫法及其工艺
CN106433855A (zh) * 2016-10-28 2017-02-22 中南大学 一种煤的高效浮选‑生物耦合脱硫方法
CN108660095A (zh) * 2018-05-18 2018-10-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硫芽孢杆菌py-3及其菌剂和应用
CN115074272A (zh) * 2022-06-10 2022-09-20 广西科学院 一种生物脱硫的阿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5114A (zh) 2020-08-13 2021-01-08 长江大学 土壤短芽胞杆菌与制剂及制备表面活性剂方法及应用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5628C (zh) * 2004-11-17 2007-10-3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CN100523138C (zh) * 2005-11-11 2009-08-0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吸附有硫的离子液体的脱硫再生方法
CN101560483B (zh) * 2009-05-31 2010-11-17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产脂肽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260568A (zh) * 2010-05-25 2011-11-30 上海彤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煤炭的组合型微生物脱硫法及其工艺
CN101993177A (zh) * 2010-10-13 2011-03-30 江苏博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含聚污水处理方法
CN101993177B (zh) * 2010-10-13 2013-05-01 江苏博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含聚污水处理方法
CN106433855A (zh) * 2016-10-28 2017-02-22 中南大学 一种煤的高效浮选‑生物耦合脱硫方法
CN106433855B (zh) * 2016-10-28 2019-02-22 中南大学 一种煤的高效浮选-生物耦合脱硫方法
CN108660095A (zh) * 2018-05-18 2018-10-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硫芽孢杆菌py-3及其菌剂和应用
CN108660095B (zh) * 2018-05-18 2021-07-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芽孢杆菌py-3及其菌剂和应用
CN115074272A (zh) * 2022-06-10 2022-09-20 广西科学院 一种生物脱硫的阿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33C (zh) 2003-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3601B (zh) 一株简单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854290A (zh) 一株用于生物脱硫的红串红球菌及应用
CN1132933C (zh) 短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CN105018392B (zh) 一株长链烷烃降解菌及其应用
WO2000009761A1 (en) Improved microbial catalyst for desulfurization of fossil fuels
CN1062765A (zh) 用于降低石油粘度的微生物法
CN100445361C (zh) 一株土生戈登氏新菌株及其脱硫作用
CN1132934C (zh) 德氏假单胞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含硫有机化合物中硫的应用
CN1252248C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应用
KR100435231B1 (ko) 신규한 중·저온 유류분해균주 로도코커스sp.YHLT-2 KCTC 10203BP 균주 및 이를이용한 생물학적 유류 제거 방법
CN1169944C (zh) 红平红球菌及其在脱除含硫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应用
CN1219878C (zh) 戈登氏菌及其在脱除含硫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应用
CN1197958C (zh) 小球诺卡氏菌菌株及其在脱除化石燃料中有机硫的应用
CN100513551C (zh) 可耐受硫酸盐的红串红球菌及其应用
CN1119413C (zh) 节杆菌及其在矿物燃料脱硫中的应用
RU2312719C1 (ru) Консорциум штаммов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кисляющих бактерий pseudomonas aeruginosa нд к3-1 и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нд к3-2 в качестве деструктора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и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нефтезагрязненных подземных вод
RU2129604C1 (ru) Консорциум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arthrobacter oxydans и pseudomonas putida, используемый для очистки почвы и воды от загрязнения нефтью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ами
CN112048453B (zh) 一株产生物乳化剂的嗜热菌及其应用
CN100344752C (zh) 一种根癌土壤杆菌菌株的制备及其在对含硫有机化合物脱硫中的应用
RU2152908C2 (ru) Штамм бактерий arthrobacter оxydans, используемый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и почвы от нефти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CN100344753C (zh) 一种施氏假单胞菌菌株的制备及其在对含硫有机化合物脱硫中的应用
RU2489485C1 (ru) ШТАММ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ИСПОЛЬЗУЕМЫЙ ДЛЯ РАЗЛОЖЕНИЯ НЕФТИ
RU2685858C1 (ru) Штамм Pseudonocardia carboxydivorans, обладающий лигно-целлюлозолитической и нефтеокисляющей активностью
RU2157839C1 (ru) ШТАММ БАКТЕРИЙ SERRATIA ODORIFERA A 3б ГКМ ВИЗР N 100 ДЛЯ ОКИСЛЕНИЯ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НЕФТИ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RU2166542C2 (ru) Штамм actinomyces sp. 1-96а, усваивающий нефть и продукты ее переработк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