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5740A - 驱动装置,光量控制器和快门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光量控制器和快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5740A
CN1375740A CN02107056A CN02107056A CN1375740A CN 1375740 A CN1375740 A CN 1375740A CN 02107056 A CN02107056 A CN 02107056A CN 02107056 A CN02107056 A CN 02107056A CN 1375740 A CN1375740 A CN 1375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agnetic pole
described magnet
coil
magnet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7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2822C (zh
Inventor
水牧雅夫
青岛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682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8416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414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34522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072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2185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75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5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28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282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驱动装置、光量控制器和快门,其易于制造且产量高。圆柱形磁铁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分为n个磁化区段,具有交替不同的磁极。磁铁能绕圆柱形的轴线转动。沿磁铁的轴向且与其平行设置一线圈。由线圈磁化的外磁极部分具有多个梳齿形部分,与磁铁相对且绕磁铁设置,绕磁铁的空心圆柱形的轴线、对应于与磁铁相对的每一梳齿形部分的圆周宽度的角度等于预定角度A。由线圈磁化的内磁极部分具有与磁铁的内周面相对的空心圆柱形。将预定角度A设为这样一个数值,即转动力作用于磁铁上,当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磁化部分的圆周中心移开磁铁外周面上的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磁化部分的圆周中心与外磁极部分对应梳齿形部的圆周中心相对的位置时,使磁铁返回该位置处。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光量控制器和快门
本发明的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非常紧凑尺寸的驱动装置,以及一种利用了这种驱动装置的光量控制器和一种利用了这种驱动装置的快门。
现有技术的描述
习惯上,尺寸紧凑的马达包括一种无刷式马达。具有简单驱动回路的无刷式马达包括下文所述的步进马达。
图17给出了一种小型空心圆柱形步进马达的一个例子。这种步进马达包括:两个定子102,每一个定子均由一个线圈架101构成,所述线圈架具有一个同心绕在其上的定子线圈105;两个定子轭架106,所述轭架以夹入方式轴向牢固地固定了线圈架101,每一个所述轭架106均具有沿线圈架101内周面交替环状设置的定子齿106a和106b;以及一个外壳103,在外壳103上固定有与相应的定子齿106a和106b一体形成的定子轭架106。两个外壳103中的一个具有一个凸缘115以及一个被固定在其上的支承座108,而另一个外壳103则具有另一个被固定在其上的支承座108。转子109由一块刚性安装在一根转子轴110上的转子磁铁111构成。转子111限定了其与定子102的定子轭架106之间的径向间隙。转子轴110可转动地由在其相对端上的两个支承座108支承。
在日本专利公开文献(Kokoku)No.53-2774中已披露了一种光线控制器,这种控制器利用了如上述那样制成的步进马达的变形结构。该光线控制器通过打开和关闭与步进马达相连的快门叶片来逐步控制通过光线的量。另一种变型为在日本公开专利文献(Kokai)No.57-166847中披露了一种空心马达。这种空心马达为环状步进马达,其允许光线通过一个形成在其中央部分中的孔腔。
已知一种数码相机使用了一CDD或类似装置作为摄像装置以便以光电方式转换物体图像,从而将所述图像作为静止图像的信息存储在一种存储介质上。这种数码相机包括这样一种型号的相机,其具有一个光圈叶片和一个快门叶片,以及用于驱动相应叶片的促动器。
与上述类型的数码相机曝光相关的操作如下所述。
首先,当接通主电源以在拍照之前使摄像装置工作时,应使将快门叶片保持在允许摄像装置暴露于光线的打开位置处。摄像装置反复地存储电能、放电并输送电量以允许在一个图像监视器上观察目标视野。当按下一个释放按钮时,根据在这一时间点从摄像装置的输出确定光圈值和曝光时间。由所确定的光圈值和曝光时间进行判断,如果需要减小曝光孔的直径,则首先应控制光圈叶片进入能够提供一预定光圈值的位置。随后,使已释放了被存储的电量的摄像装置响应一个存储起动信号开始存储或积累电量。同时,响应作为触发信号的存储起动信号使一个曝光时间控制回路起动,且当经过了预定的曝光时间时,驱动快门叶片进入用于阻止光线射向摄像装置的关闭位置。在阻止光线射向摄像装置之后,输送被存储的电量,从而通过一个图像写入装置将图像信息记录在一种存储介质上。由于必须阻止因额外的光线而改变电荷,因此在电荷的输送期间应防止摄像装置曝光。
在日本公开专利文献(Kokai)No.11-305285中披露了另一种数码相机,在这种数码相机中,由一个促动器驱动一个光圈叶片和一个快门叶片。在这种数码相机中,促动器可以采取三种状态,即解除激励的状态、正常激励状态以及逆向激励状态中的任意一种。当促动器处于解除激励状态时,应使照相机处于中间孔的状态。当促动器处于正常激励状态时,照相机处于最大孔状态,而当促动器处于逆向激励状态时,照相机处于完全关闭状态。
但是,在图17所示的以上传统的小型步进马达中,绕转子109同心地设有外壳103、线圈架101、定子线圈105以及定子轭架106,这样便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所述马达外部尺寸的增大。另外,如图18所示,由定子线圈105激励产生的磁力线主要在定子齿106a的端面106a1和定子齿106b的端面106b1之间流过,因此,磁力线不会有效地作用于转子磁铁111。
同样,在日本公开专利文献(Kokoku)No.53-2774中披露的光线控制器以及在日本公开专利文献(Kokai)No.57-166847中披露的空心马达均具有绕一转子磁铁设置的定子线圈和定子轭架,因此增大了马达的外部直径,且由定子线圈激励产生的磁力线不会有效地作用于转子磁铁上。
另外,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文献(Kokai)No.7-213041和No.2000-50601中披露了图19所示的一种硬币形无刷式马达。这种无刷式马达由多个线圈301、302、303以及一个盘形磁铁304构成。如图19所示,每一个线圈均具有较薄的币形形状,且应使线圈的轴线与磁铁的轴线平行延伸。沿盘形磁铁的轴向使盘形磁铁磁化,且应使磁铁的磁性表面(内周面)朝向与每个线圈的轴线垂直的方向。
在这种马达中,如图20中箭头所示,由线圈产生的磁力线不能完全有效地作用于磁铁上。另外,由磁铁产生的转动力或力矩的中心以距离L与马达的外周分离,因此对于马达的尺寸而言,由马达产生的力矩较小。另外,马达的中心部分被线圈和磁铁占据,因此,难以将这一部分用于一些其它的目的。
另外,在用于数码相机的一些快门装置中设有光圈叶片和快门叶片。考虑到成本和空间的因素,因此,建议由一个促动器驱动这些叶片。在日本公开专利文献(Kokai)No.11-305285中披露了这种快门装置,其中,一个促动器能够驱动也可用作光圈叶片的快门叶片。但是,在所述快门装置中,利用其磁性中性点来控制快门叶片中间孔的位置,因此难以以高精度操作所述叶片。
本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制造且产量高的小型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了一个小型驱动装置的光量控制器,这种光量控制器易于制造且能够实现高产量生产。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了一个小型驱动装置的快门,这种快门能够改变光圈值且能够实现高产量生产。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门,这种快门即使在不激励所述装置时,也能够保持在打开或关闭状态,从而降低能量损耗。
为了实现第一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其包括:一块磁铁,其形状为空心圆柱形且具有一个外周面和一个内周面,至少所述外周面沿圆周方向被分为n个区段,这些区段均被磁化,以便具有交替不同的磁极,所述磁铁可绕其空心圆柱形的一条转动轴线转动;一个线圈,其沿磁铁的轴向设置且与磁铁平行;一个通过线圈被磁化的外磁极部分,所述外磁极部分具有多个梳齿形部分,这些梳齿形部分与所述磁铁相对且绕所述磁铁设置,以便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转动轴线、对应于与所述磁铁相对的每一梳齿形部分的圆周宽度的角等于预定角A;以及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内磁极部分,所述内磁极部分具有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相对的空心圆柱形;其中,将预定角A设定为这样的一个数值,以致当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移动离开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上的n个磁化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与所述外磁极部分中对应的一个梳齿形部分的圆周中心相对的位置时,转动力会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以使其返回该位置。
为了实现第二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量控制器,其包括:一块磁铁,其形状为空心圆柱形且具有一个外周面和一个内周面,至少所述外周面沿圆周方向被分为n个区段,这些区段均被磁化以便具有交替不同的磁极,所述磁铁可绕其空心圆柱形的一条转动轴线转动;一个线圈,其沿磁铁的轴向设置且与磁铁平行;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外磁极部分,所述外磁极部分具有多个梳齿形部分,这些梳齿形部分与所述磁铁相对且绕所述磁铁设置,以便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转动轴线、对应于与所述磁铁相对的每一梳齿形部分的圆周宽度的角等于预定角A;以及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内磁极部分,所述内磁极部分具有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相对的空心圆柱形;以及一个光量控制件,该控制件与所述磁铁联动的方式可打开和关闭,从而控制了光线通过所述内磁极部分的量;其中,将预定角A设定至这样的一个数值,以致当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移动离开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上的n个磁化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与所述外磁极部分中对应的一个梳齿形部分的圆周中心相对的位置时,转动力会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以使其返回该位置。
为了实现第二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量控制器,其包括:一块磁铁,其形状为空心圆柱形且具有一个外周面和一个内周面,至少所述外周面沿圆周方向被分为n个区段,这些区段均被磁化以便具有交替不同的磁极,所述磁铁可绕其空心圆柱形的一条转动轴线转动;一个线圈,其沿磁铁的轴向设置且与磁铁平行;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外磁极部分,所述外磁极部分具有多个梳齿形部分,这些梳齿形部分与所述磁铁相对且绕所述磁铁设置,以便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转动轴线、对应于与所述磁铁相对的每一梳齿形部分的圆周宽度的角等于预定角A;以及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内磁极部分,所述内磁极部分具有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相对的空心圆柱形;一个光量控制件,该控制件与所述磁铁联动的方式可打开和关闭,以此控制光线通过所述内磁极部分的量;以及控制装置,其用于通过转换所述线圈的激励方向来控制所述光量控制件,以便使所述磁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中,当所述线圈被解除激励时,通过所述磁铁和所述外磁极部分的吸引力将所述磁铁固定在第一转动位置处,而在所述第二状态中,当线圈被解除激励时,通过所述磁铁和所述外磁极部分的吸引力将所述磁铁固定在所述磁铁已从第一状态转过预定角度所到达的第二转动位置处;其中,将预定角A设定为这样的一个数值,以致当n个磁化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移动离开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上的n个磁化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与所述外磁极部分中对应的一个梳齿形部分的圆周中心相对的位置时,转动力会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以使其返回该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个方面,较理想的是,假定所述磁铁具有外径D1和内径D2,设定所述预定角A以满足由以下公式限定的条件;
A<(248.4/n)-58.86×(D1-D2)/(D1×π)。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个方面,较理想的是,所述外磁极部分中每一梳齿形部分的轴向长度均大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高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个方面,较理想的是,驱动装置或光量控制装置包括光量控制器,该光量控制器包括:一个用于限制所述磁铁的转动角的转动-阻止元件。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个方面,较理想的是,所述磁铁可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的转动轴线转过这样一个转动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小于与具有交替不同磁极的n个区段中每一区段的圆周长度相对应的角度。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快门,其包括:一块磁铁,其形状为空心圆柱形且具有一个外周面和一个内周面,至少所述外周面沿圆周方向被分为n个区段,这些区段均被磁化以便具有交替不同的磁极,所述磁铁可绕其空心圆柱形的一条转动轴线转动;一个线圈,其沿磁铁的轴向设置且与磁铁平行;一个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相对的外磁极部分,该外磁极部分由所述线圈磁化;一个具有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相对的空心圆柱形的内磁极部分,该内磁极部分由所述线圈磁化;一个与所述磁铁联动的快门叶片,以便在一个用于关闭由所述内磁极部分的空心圆柱形内侧形成的光路的关闭位置和一个用于使所述光路保持在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以及光量调节装置,其用于以与所述磁铁转动联动的方式改变通过所述光路的光线量。
较理想的是,光量调节装置包括一个单向离合器和一个光量调节件,所述单向离合器具有一个与所述磁铁相连的输入侧以及一个输出侧,以便仅沿预定的方向将所述磁铁的转动力输送至其输出侧,所述光量调节件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输出侧相连,以便以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输出侧运动联动的方式进入光路或从光路缩回,从而改变通过光路的光线量。
较理想的是,假定所述磁铁的外周面的n个区段具有n个交替不同的磁极,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相对的所述外磁极部分形状为,绕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以720/n度的整数倍的相等间隔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梳齿形部分,与所述磁铁外周面相对的所述外磁极部分的每一梳齿形部分均具有一个圆周宽度,该圆周宽度对应于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的转动轴线的预定角度A,应将所述预定角度A设定为这样一个数值,即转动力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以便当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个磁化部分的圆周中心移动离开所述磁铁外周面上的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个磁化部分的圆周中心与所述外磁极部分中一个对应梳齿形部的圆周中心相对的位置时,使其返回该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较理想的是,假定所述磁铁具有外径D1和内径D2,设定所述预定角A以满足由以下公式限定的条件;
A<(248.4/n)-58.86×(D1-D2)/(D1×π)。
根据第一至第三个方面,驱动装置的外径由与磁铁外周面相对的外磁极部分限定,驱动装置的内径由与磁铁内周面相对的内磁极部分限定,而驱动装置的轴向高度则由线圈和磁铁的轴向布置限定。结果,能够大大减小驱动装置的尺寸。另外,在通过线圈的激励而被磁化的外磁极部分和内磁极部分之间产生的磁力线穿过设置在磁极件和元件之间的磁铁,从而有效地作用于磁铁上。
另外,假定绕磁铁的空心圆柱形状的转动轴线、对应于与磁铁相对的外磁极件中每一梳齿形部分的圆周宽度的角度等于预定角度A,且磁铁具有n个被磁化的磁极,外径为D1以及内径为D2,则应设定数值A以满足由A<(248.4/n)-58.86×(D1-D2)/(D1×π)限定的条件。因此,当未激励线圈时,能够稳定地将磁铁中每一磁极的中心固定在与外磁极部分中一个对应梳齿形部件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处。
另外,由于外磁极部分中的每一个梳齿形部分均具有这样的结构,即:轴向长度大于磁铁外周面的高度,因此减小了由外磁极部分和内磁极部分轴向施加在磁铁上的力。结果,减小了磁铁和轴向固定磁铁的元件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确保了磁铁的平稳转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方面的光量控制器包括上述的驱动装置,以及与驱动装置中磁铁相连的光量控制件,以便实现绕枢轴的转动来控制光线通过空心圆柱形内磁极部分内侧的量,并可以允许光线通过驱动装置的中央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通过改变激励线圈的方向可以使光量控制在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另外,当线圈内解除激励时,可使磁铁保持在所述两个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下。因此,即使未激励线圈,也能防止光量控制件因振动或类似原因转动,这样便能增大光量控制器的可靠性并降低能量消耗。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由于马达的外径是由与磁铁外周面相对的外磁极件确定的,而马达的轴向长度是由线圈和磁铁的轴向布置确定的,因此,能够大大减小驱动装置的尺寸。另外,通过线圈的激励而由外磁极件和内磁极部分产生的磁力线穿过设置在其间的磁铁,从而能够有效地作用于磁铁上。
另外,根据快门设有快门叶片和光量控制件的结构,其中,快门叶片和光量控制件与磁铁相连以便实现绕枢轴的转动,快门的结构应允许光线通过驱动装置的中央部分。
另外,由于是以与磁铁的转动联动的方式来控制光量调节装置的,以便改变光线通过光路的量,因此,快门可具有多个光圈值。
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即快门具有光量控制装置,该光量控制装置仅能够沿一个方向实现磁铁的转动,以改变通过光路的光线量,因此,能够进行用于改变光圈值的操作以及通过一个促动器打开/关闭快门的操作,其有助于减小其尺寸。另外,通过在曝光前交替沿正常方向和逆向交替转动磁铁以便有效地使一个图像记录在一种记录介质上,能够根据转动次数的数量可选择地驱动光量调节装置进入多个光量控制状态。
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说明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设有一个驱动装置的光量控制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轴向剖面图,其显示了图1中光量控制器的装配状态;
图3A为横剖面图,其显示了在图1中出现的磁铁1的凸起1b与基板5中止动部分5f对接的状态;
图3B为横剖面图,其显示了在图1中出现的磁铁1的凸起1b与基板5中止动部分5g对接的状态;
图4为表示榫接力矩变化的图表;
图5为图表,其显示了在图1中出现的每一外磁极件的宽度尺寸、榫接力矩和磁铁尺寸之间的关系;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设有一个驱动装置的光量控制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7为显示图6中光量控制器的装配状态的轴向剖面图;
图8A为横剖面图,其显示了在图6中出现的磁铁1的凸起1b与基板5的止动部分5f对接的状态;
图8B为横剖面图,其显示了在图6中出现的磁铁1的凸起1b与基板5的止动部分5g对接的状态;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快门的分解透视图;
图10为显示图9中快门的装配状态的轴向剖面图;
图11为一种单向离合器的剖面图;
图12为单向离合器的平面图;
图13为用于解释如何使图9中快门的一块磁铁转动的视图;
图14为用于解释如何使图9中快门的磁铁转动的视图;
图15为用于解释如何使图9中快门的磁铁转动的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快门的分解透视图;
图17为一种传统步进马达的剖面图;
图18为所述传统步进马达中定子的剖面图;
图19为一种传统无刷式马达的透视图;
图20为所述传统无刷式马达的剖面图。
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下面,参照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图3B显示了一种光量控制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为设有一个驱动装置的光量控制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一轴向剖面图,其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设有驱动装置的光量控制器的装配状态,而图3A、3B为沿图2中线A-A所示的剖面图,它们用于解释所述驱动装置中一块磁铁的转动操作。
在图1-3B中,参考标号1表示一个形成转子的空心圆柱形磁铁。如图3A所示,磁铁1具有一个磁化部分1a,该部分是通过沿圆周方向将磁铁1分为n个区段(在本实施例中为16个区段)并永久性地使这n个区段磁化形成的,以便这些区段能够沿外周侧交替提供一个S极和N极。虽然在图3A和3B中,磁化部分1a是由外周侧部分表示的,但实际上,磁化部分1a具有一个内周侧部分,该内周侧部分具有与上述n个区段对应的相应部分且具有极性与外周侧部分中n个区段的相应磁极相反的磁极。磁铁1是通过使一种塑性磁性材料注模成型制成的,其允许形成具有非常小的径向厚度的空心圆筒(特别是磁化部分1a)。另外,磁铁1整体形成有一个用于限制磁铁1转动的凸起1b、沿轴向凸出的定位销1c和1d以及一个略微向磁铁1的中心开孔凸出的接合部分1e。通过后面所述的一块基板5、以接合部分1e可滑动地与基板5中接合部分5e接合的方式可转动地支承磁铁1。
如上所述,由于磁铁1是由塑性磁性材料的注模成型形成的,因此,尽管磁铁1的形状复杂,即具有凸起1b、定位销1c和1d以及接合部分1e,也能够容易地制造磁铁1。另外,由于磁铁1具有与其一体形成的接合部分1e,因此提高了接合部分1e以及磁铁主体相对于其转动轴线的同心性的精度,这样能够减小转子的振动并减小磁化部分1a和后文所述的定子4之间的间隙,从而确保足够的输出力矩。另外,磁铁的注模成型提供了一层形成在磁铁表面上的薄树脂膜,以使在注模成型的磁铁上产生的锈斑量远小于在模压成型的磁铁上产生的锈斑量,这样便能够省去如镀膜这样的防锈处理。另外,注模成型的磁铁避免磁性粉末的粘着或在防锈处理期间往往产生的表面鼓起,这种缺陷是压模成型的磁铁中所固有的,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
通过注模成型Nd-Fe-B-基稀土磁性粉末和如聚酰胺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粘结剂的混合物形成了用于磁铁1的塑性磁铁。虽然通过压模成型形成的磁铁具有大约500Kgf/cm2的抗弯强度,但是将聚酰胺树脂用作粘结材料能够获得不低于800Kgf/cm2的抗弯强度;结果,能够使磁铁1形成了由压模成型不能实现的薄壁空心圆柱形状。由此形成的磁铁1的薄壁空心圆柱形状能够减小定子4中外磁极和内磁极之间的间隙或距离,如下文所述,从而能够形成在其间具有较小磁阻的磁路。因此,当激励一个后文所述的线圈2时,能够以较小的磁动势增大磁力线的量,从而能够提高促动器的性能。
使呈空心圆柱形的线圈2缠绕在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线圈架3上。使线圈2与磁铁1同心设置且沿轴向与磁铁1平行。线圈2的外径大致与磁铁1的外径相等。
定子4由一种柔软的磁性材料制成且包括一个外侧空心圆筒(外磁极)、一个内侧空心圆筒(内磁极)以及一个连接这些空心圆筒的连接部分4c。定子4的外侧空心圆筒在其一个端部形成有多个齿,每一个齿均沿轴向延伸,即呈现出梳子的形状。轴向延伸的齿的数量为磁铁1中磁化部分1a的区段数量n的一半(即在本实施例中为8)。这些齿形成了外磁极件4a。以720/n度的相等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为45度)、沿圆周方向布置外磁极件4a。另一方面,定子4的内侧空心圆筒形成了内磁极部分4b。如果通过径向延伸的齿形成外磁极件4a,那么则会由磁极件4a的径向长度增大促动器的直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沿轴向延伸的梳齿形部分形成了外磁极件4a,其有助于使促动器的直径达到最小。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将定子4中外磁极件4a的数量(齿的数量)设定为磁铁1的磁化部分1a中区段数量n的一半,但是这仅是理想的数量,因此,即使将齿的数量减少一个,其在促动器的操作上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只是其输出量略有减少。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应以720/n度的间隔、沿圆周方向布置剩余的齿。由减少齿的数量所形成的间隙可由另一元件使用。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定子4的内磁极部分4b形成为一种简单的空心圆筒,但是也可使其形成具有与外磁极件4a相似的类似梳子的形状。
例如通过粘接,使线圈2和线圈架3牢固地安装在定子4的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部分4b之间。当激励线圈2时,使定子4磁化。
将定子4的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部分4b设计成以预定间隙将磁铁1的磁化部分1a夹在当中,以使它们与磁化部分1a的相应外周面和内周面相对。因此,通过线圈2磁化的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部分4b产生的磁力线在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部分4b之间的某一位置处穿过磁铁1,以有效地作用于作为转子的磁铁1上,从而提高了促动器的输出。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磁铁1、线圈2、线圈架3和定子4构成了光量控制器的促动器。
参考标号5表示了所述基板,其具有一个形成有开孔5b的中部。通过磁铁1的接合部分1e和基板5的接合部分5e之间的接合可转动地将磁铁1装配在基板5上,磁铁止动件6通过粘接、经磁铁1的接合部分1e被固定至基板5上,从而避免了磁铁1的轴向脱开。应注意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是利用磁铁止动件6来防止磁铁1轴向脱开的,但是也可以在基板5上一体形成一个止动部分。
基板5具有另一个接合部分5a,该部分使定子4的外磁极件4a与其接合并通过粘接将外磁极件4a固定在其上。在这种情况下,定子4被固定在基板上,以便其与磁铁1同轴,且在磁铁1的磁化部分1a中如图1所示的一个顶端和被牢固安装在定子4中的线圈架3之间、沿轴向保持有预定的间隙。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定子4是通过外磁极件4a和基板5的接合部分5a之间的接合(外径接合)被固定在基板5上的,但是可以使内磁极部分4b与基板5接合(内径接合)。
另外,基板5一体设有定位销5c和5d,这些定位销沿与磁铁1的定位销1c和1d相同的方向伸出。基板5还形成有止动部分5f和5g,这些止动部分用于限制磁铁1的转动,以便使磁铁1的凸起1b与止动部分5f和5g对接。即,允许磁铁1在使凸起1b与止动部分5f对接的位置和使凸起1b与止动部分5g对接的位置之间转动。
参考标号7和8表示的是叶片。叶片7在其中设有一个用于使叶片7可转动地接合基板5中定位销5c的圆孔7a和一个用于使叶片7可滑动地接合磁铁1中定位销1c的细长孔7b,同时叶片8在其中设有一个用于使叶片8可转动地接合基板5中定位销5d的圆孔8a和一个用于使叶片8可滑动地接合磁铁1中定位销1d的细长孔8b。
参考标号9表示了一个叶片保持器,其具有一个中央部分,在该部分中形成有一个开孔9a。通过预定的间隙、利用夹在它们之间的叶片7和8将叶片保持器9固定在基板5上。叶片保持器9在轴向起到了支承叶片7和8的作用。
磁铁1的转动通过由磁铁1的定位销1c推动细长孔7b使叶片7绕圆孔7a转动,且通过由磁铁1的定位销1d推动细长孔8b使叶片8绕圆孔8a转动,从而能够控制光线通过基板5的开孔5b的量。
如上所述,磁铁1、线圈2、线圈架3、定子4、基板5、磁铁止动件6、叶片7和8以及叶片保持器9构成了本发明的光量控制器。
图3A描述了磁铁1的凸起1b与基板5的止动部分5f对接的状态,而图3B描述了凸起1b与基板5的止动部分5g对接的状态。当未激励线圈2时,磁铁1被固定在以上任一种状态中的预定转动位置处。下面,将参照图3A、3B、4和5对其进行说明。
图4为描述了榫接力矩(在磁铁1和定子4之间产生并作用于磁铁1上的吸引力)变化的图表。该图表显示了当未激励线圈2时,根据磁铁1的转动位置、通过外磁极件4a吸引磁铁1的方式。
在图4中,纵坐标表示了在磁铁1和定子4之间产生并作用于磁铁1上的磁力的强度,同时横坐标表示了磁铁1的转动相位。在由点E1和E2表示的每一位置处,当磁铁1即将正常转动时,反向旋转力会作用于磁铁1上以使其返回原始位置,而在磁铁1即将反向转动时,正常的转动力作用于磁铁1上以使其返回原始位置。简单地说,点E1和E2表示了榫接位置(cogged position),在这些位置处,在磁铁1和定子4之间产生的磁力作用于磁铁1上以稳定地使其定位。另一方面,点F1、F2和F3表示停止位置,在这些位置处,磁铁1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使磁铁1中最小的相位变化也会在磁铁1上有作用力,以致使其朝点E1或E2转动。当未激励线圈2时,始终使磁铁1保持停止在点E1或E2,而不会因光量控制器的振动或位置的变化停止在点F1、F2或F3处。
假定磁铁1具有n个磁化磁极(磁化部分1a的n个区段),以间隔360/n度的间隔处于稳定的榫接点,如点E1和E2,且相邻的稳定榫接点之间的中间位置为不稳定的点,如点F1、F2或F3。
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的数值模拟已证明:在线圈解除激励期间,外磁极件4a和磁铁1之间的吸引状态会根据对应于磁铁1中每一磁极绕磁铁1的转动轴线的圆周宽度的角度以及对应于与磁铁1相对的每一外磁极件4a绕磁铁1转动轴线的圆周宽度的角度之间的关系变化。根据所述数值模拟,磁铁1的榫接位置会根据对应于与磁铁1相对的外磁极件4a绕磁铁1转动轴线的圆周宽度的角度(后文称为“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变化。更特别的是,在固定了与磁铁1中每一磁极相对于磁铁转动角度的圆周宽度相对应的角度(后文称为“磁极角度”)的条件下,当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小于一个预定值时,应使磁铁1稳定地保持在磁铁1的磁极中心与外磁极件4a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处。这时,上面参照图4所述的点E1或E2对应于磁铁1的磁极中心与外磁极件4a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等于或大于所述预定值时,应使磁铁1稳定地保持在磁铁1的两个磁极之间的界面与外磁极件4a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处。这时,点E1或E2对应于磁铁1中两个磁极之间的界面与外磁极件4a的中心相对的位置。下面,将参照附图5对如何稳定地固定磁铁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这样一个图表,其显示了每一外磁极件4a的宽度尺寸、榫接力矩以及磁铁1的尺寸的相互关系。
在该附图中,横坐标表示磁铁1的厚度与磁铁1中每一磁极的外周长度的比值,而纵坐标表示的是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与磁极角度的比值。
例如,假定磁铁1的外径为10mm,内径为9mm且磁铁1具有16磁极,由于磁铁1的厚度为(10-9)/2mm,且每一磁极的外周长度为10×π/16mm,因此,在横坐标上所示的磁铁1的厚度与磁铁1中每一磁极的外周长度的比值为0.255。另外,假定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为13度,由于磁极角度为22.5度,因此,在纵坐标上所示的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与磁极角度的比值为0.578。
在图5中绘出的点表示了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与磁极角度的比率同磁铁1厚度与磁铁1中每一磁极的圆周长度比率之间的比值关系,这些比值是通过具有大致为零的榫接力矩的相应模型推定的。当由Y表示在纵坐标上的数值时且由X表示在横坐标上的数值时,可以通过以下表示一条直线的等式近似估算出这些点:Y=-0.327X+0.69。如果Y<-0.327X+0.69,那么磁铁1中磁极的中心则被稳定地固定在与对应外磁极件4a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处,反之,如果Y>-0.327X+0.69,那么磁铁1中磁极之间的界面则被稳定地固定在与对应外磁极件4a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处。
更特别的是,可按如下所述那样变换Y<-0.327X+0.69:假定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为A度,且磁铁1具有n个磁极,外径为D1且内径为D2,那么可以将Y<-0.327X+0.69转变为A<(248.4/n)-58.86×(D1-D2)/(D1×π)。  这意味着由于A<(248.4/n)-58.86×(D1-D2)/(D1×π),因此使磁铁1的磁极中心稳定地保持在与相应的外磁极件4a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假定磁铁1中磁极的数量n为16,磁铁1的外径D1为10mm,且其内径D2为9mm,(248.4/n)-58.86×(D1-D2)/(D1×π)=13.65(度)。因此,如果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A(度数)小于13.65度,那么则能够满足Y<-0.327X+0.69的条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A(度数)设定为13度,因此,能够稳定地使磁铁1中每一磁极的中心固定在与对应外磁极件4a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处。
希望应在考虑部件尺寸公差、接合松度等的情况下设定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A(度数)。在上面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将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A(度数)设定为13.6度,那么理论上能够稳定地使与对应外磁极件4a相对的磁铁1的磁极中心固定在与对应外磁极件4a中心相对的位置处。但是,如果考虑到可能的部件尺寸公差、接合松度等,则很难保证始终使磁铁1的磁极中心稳定地固定在与对应外磁极件4a中心相对的位置处。为了避免这一不便之处,必须将所述相对角度A(度数)设定为略小于所要求的值,但如果过分减小所述相对角度A(度数),则榫接力可能会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力矩减小。因此,需要在考虑了榫接力和所要求的力矩之间平衡点的情况下设定相对角度A(度数)。
当激励线圈以在磁铁1中相邻磁极之间的界面与对应外磁极件4a的中心相对的状态下、使外磁极件4a磁化时,在磁铁1中始终能够产生转动力以起动促动器。另一方面,当激励线圈以在磁铁1中每一磁极的中心与对应外磁极件4a中心相对的状态下、使外磁极件4a磁化时,在磁铁1中未产生转动力。
在本实施例,假定由A(度数)表示外磁极件4a的相对角度,由D1表示磁铁1的外径尺寸,且由D2表示磁铁1的内径尺寸,设定这些数值以满足A<(248.4/n)-58.86×(D1-D2)/(D1×π)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数值A的范围对应于图5的图表中所绘制的直线的下部左侧的区域。当未激励线圈2时,上述点E1和E2均对应于使磁铁1中一个相关磁极的中心与对应外磁极件4a中心相对的位置,因此,磁铁1的磁极中心被稳定地固定在该位置处。但是,即使在这种状态下激励线圈2以磁化外磁极件4a,也不会在磁铁1中产生转动力。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根据本实施例,如图3A所示,在基板5上形成用于限制磁铁1转动的止动部分5f,且在磁铁1的凸起1b与止动部分5f对接时,将在磁铁1的一个磁极中心和对应外磁极件4a的中心之间、绕磁铁1的转动轴线1f形成的角度设定为α度。结果,当在图3A所示的状态下激励线圈2以便磁化外磁极件4a时,在磁铁1中会产生转动力,从而能够稳定地起动促动器。在图3A状态下的磁铁1的位置对应于图4中的点G。在该位置处作用于磁铁1上的榫接力矩为T2。所述榫接力矩起到了逆向转动力(如图3A所示,以逆时针方向作用的力)的作用,以逆向使磁铁1转动返回点E1。换句话说,通过榫接力矩T2能够获得用于将磁铁1固定在磁铁1的凸起1b与止动部分5f对接的位置处的力。因此,当线圈2未被激励时,磁铁1稳定地被固定在该位置(图3A的位置)处。
同样,根据本实施例,如图3B所示,在基板5上形成用于限制磁铁1转动的止动部分5g,且将在磁铁1的凸起1b与止动部分5g对接时,将在磁铁1的一个磁极中心和对应外磁极件4a中心之间、绕磁铁1的转动轴线1f形成的角度设定为β度。结果,当在图3B所示的状态下激励线圈2以便磁化外磁极件4a时,在磁铁1中产生转动力,从而稳定地起动促动器。
在图3B状态下的磁铁1的位置对应于图4中的点H。在该位置处作用于磁铁1上的榫接力矩为T1。所述榫接力矩起到了正常转动力(如图3B所示,以顺时针方向作用的力)的作用以便使磁铁1朝点E2正常转动。换句话说,通过榫接力矩T1能够获得用于将磁铁1固定在磁铁1的凸起1b与止动部分5g对接的位置处的力。因此,当线圈2未被激励时,磁铁1稳定地被固定在该位置(图3B的位置)处。
下面,参照图3A和3B对所述驱动装置中磁铁1的转动操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未激励线圈2时,将磁铁1稳定地固定在图3A所示的位置处。当在图3A所示的状态下激励线圈2以分别将定子4的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部分4b磁化为S极和N极时,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部分4b的磁化会产生沿正常转动方向作用于磁铁1上的磁力,因此,作为转子的磁铁1开始平稳地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随后,与使磁铁1进入图3B的状态同步,线圈2被解除激励,其中在图3B的状态下,磁铁1绕其转动轴线1f转过κ度角。图3B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4中的点H,因此,如上所述,通过榫接力T1能够使磁铁1稳定地固定在该位置处。
随后,当逆向激励线圈2以分别将定子4的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件4b磁化为S极和N极时,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部分4b的磁化会产生沿逆向转动方向作用于磁铁1上的磁力,因此,作为转子的磁铁1开始平稳地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随后,与使磁铁1进入图3A的状态同步,线圈2被解除激励,其中在图3A的状态下,磁铁1绕其转动轴线1f转过了κ度角。图3A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4中的点G,因此,如上所述,通过榫接力T2能够将磁铁1稳定地固定在该位置处。
如上所述,通过变换激励线圈2的方向,使作为转子的磁铁1的状态在图3A所示的状态和图3B所示的状态之间转换。允许磁铁1转动,只要将磁铁1的转动范围κ设定在不达到点E1或E2的范围即可,尽管如此,在设定磁铁1的转动范围κ时,必须考虑榫接力和所需要的力矩之间的平衡点以及需要的转动量。点E1和E2为对应于磁铁1中彼此相邻的S极和N极的相应中心的位置。
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叶片7和8以与磁铁1转动联动的方式转动。当磁铁1处于图3A的状态时,叶片7和8均被固定在离开基板5的开孔5b的位置处。另一方面,当磁铁1处于图3B的状态时,通过叶片7和8关闭了基板5的开孔5b,因此,通过变换线圈2的激励方向,能够使叶片7和8的位置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变换,从而控制了光线通过基板5中开孔5b的量。另外,当未激励线圈2时,通过磁铁1和外磁极件4a之间的吸引力将叶片7和8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在解除激励期间,也能阻止叶片7和8因振动等而产生移动,这样便能提高光量控制器的可靠性并减小能量消耗。
因此,所述光量控制器能够起到一种快门的作用,所述快门在无需线圈激励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地保持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下面,参照图6-8B对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量控制器进行详细说明。
图6-8B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光量控制器。图6为所述光量控制器的分解透视图,根据所述第二实施例,该光量控制器设有一个驱动装置。图7为所述光量控制器的装配状态的轴向剖面图,该光量控制器设有图6所示的驱动装置,而图8A、B为用于解释驱动装置中磁铁的转动操作的视图。在这些附图中,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了与第一实施例中元件和部件相对应的元件和部件。
第二实施例的光量控制器在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控制器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后文将描述的定子4的结构。
定子4具有这样的结构,即:由于将接合部分1e和磁铁保持器6a设置在磁铁1的内部,因此应设定定子4的内磁极部分4b的轴向长度,以使所述部分4b的顶端低于磁铁1中磁化部分1a的内周面的顶端。因此,内磁极部分4b会产生轴向牵引磁铁1(如图7所示向下)的力。鉴于产生了轴向牵引磁铁1的力,因此,每一个外磁极件4a(梳齿形中的每一个齿)最好均具有这样一个轴向长度,该轴向长度远大于磁铁1中磁化部分1a的外周面的轴向长度(参见图7)。如图7所示,这种结构使外磁极件4a能够产生轴向向上牵引磁铁1的吸引力,其减小了轴向作用于磁铁1上的内磁极部分4b的力(即,如图7所示,向下作用的吸引力)。结果,减小了磁铁1和轴向固定磁铁1的磁铁止动件6之间的滑动摩擦,这样便确保了磁铁1的平稳转动。
为了避免与外磁极件4a的干涉,在本实施例中,应将本实施例中的凸起1b设置在偏离凸起1b的位置处,与此对应,在本实施例中,也将本实施例中的止动件5f和5g设置在与止动件5f和5g的相应位置偏离的位置处。磁铁1的转动操作与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容相同。
虽然在以上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每一个实施例中,光量控制器具有两个能够被打开和关闭的叶片,但是所述控制器也可设置一个叶片、三个叶片或更多的叶片。
另外,虽然光量控制器适用于能够使叶片的状态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转换的快门装置,但是,所述光量控制器也可适用于一种可变式光圈装置,该装置可用于使叶片的状态在打开状态和减小的孔状态之间转换。另外,所述光量控制器可适用于一种滤光调整装置。
下面,参照图9-15,对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快门进行详细说明。
图9-15描述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快门。图9为快门的分解透视图。图10为图9中快门的装配状态的轴向剖面图,图13-15为用于解释图9快门中磁铁的转动操作的视图。
在第三实施例的快门中,由标号1-6表示的元件和部分在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中光量控制器的元件和部分相同,因此,它们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下面仅对快门中不同的元件和部分进行说明,这些元件和部分区分了本实施例的快门和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控制器。
在以下的说明中,假定将磁铁1能够在凸起1b与止动部分5f对接的位置和凸起1b与止动部分5g对接的位置之间转动通过的转动角度设定为κ度。
在图9和10中,参考标号7和8表示了快门叶片。使快门叶片7中的一个圆孔7a可转动地与基板5的定位销5c接合,且使快门叶片7中的一细长孔7b可滑动地与磁铁1的定位销1c接合,同时使快门叶片8的一个圆孔8a可转动地与基板5的定位销5d接合,且使快门叶片8中的一细长孔8b可滑动地与磁铁1的定位销1d接合。
参考标号9表示了一种快门叶片保持器,其具有一个中央部分,在该部分中形成有一个用于控制最大打开量的最大开孔9a。快门叶片保持器9被固定在基板5上,同时以预定的间隙使快门叶片7和8介于保持器9和基板5之间。快门叶片保持器9轴向支承了快门叶片7和8。
磁铁1的转动通过由磁铁1的定位销1c推动细长孔7b而使叶片7绕圆孔7a转动,且通过由磁铁1的定位销1d推动细长孔8b而使叶片8绕圆孔8a转动,从而在一用于关闭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最大开459a以及基板5的开孔5a的光线关闭位置和一允许光线通过的曝光位置之间对快门叶片7和8进行操作。
参考标号10表示了一种ND滤光板,在该板中形成有一个孔10a,该孔用于可转动地与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一个定位销9b接合。参考标号10b表示了一个具有较小透光系数的ND滤光部分。ND滤光部分10b能够在一个遮盖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开孔9a的位置和一个离开开孔9a的位置之间运动,从而能够调节通过开孔9a的光线量。
由参考标号11、12、13表示的元件形成了一种单向离合器。图11以剖面的形式描述了这种单向离合器。参考标号11表示了一种圆柱形输出件,该输出件具有一个同心形成在其中的孔11a且能够绕一根延伸通过孔11a的转动轴线转动。输出件11对应于在后面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单向离合器的输出侧。使一个销11b与ND滤光板10的一个细长孔10c可滑动地接合。使输出件11转动以使ND滤光板10的转动位置在遮盖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开孔9a的位置和离开开孔9a的位置之间变换。如图11所示,输出件11通过一个形成在其中的中央槽11c可转动地被安装在一个从未示出的基板上延伸的销14上。
输出件11在其下端面上具有一个开孔,该下端面的壁形成有一棘轮装置11d。
参考标号12表示的是一个圆柱形输入件,其对应于在后面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单向离合器的输入侧。输入件12具有一个外周面及一个内周面,所述外周面形成有一个与磁铁1的齿轮部分1g啮合的齿轮部分12a,所述内周面形成有一个可转动地从未示出的基板伸出的销14接合的部分12b。设定齿轮部分12a中齿轮齿的数量,以便磁铁1转过θ度能够使输入件12转过半圈或180度。图12为一平面图,如从输入件12的侧面所示的那样,该平面图描述了输出件11和下文所述的棘轮件13之间的关系。
棘轮件13如图12所示,具有与输出件11的棘轮装置11d接合的弹性棘爪13b。棘轮件13在其中形成有一个中心孔13a且该中心孔13a可转动地与销14接合。棘爪件13沿图12中箭头A所示方向的转动会使驱动力从棘爪件13传递至输出件11。另一方面,棘爪件13沿与箭头A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会使棘爪13b弯曲并滑过棘轮装置11d,从而避免输出件11转动。如图12所示,棘爪件13设有一个销13c。销13c与形成在输入件12中的一个孔12c接合,以便棘爪件13始终与输入件12一致转动。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例的快门由磁铁1、线圈2、线圈架3、定子4、基板5、磁铁止动件6、快门叶片7和8,快门叶片保持器9,ND滤光板10以及由元件11、12、13形成的单向离合器构成。图10显示了图9中快门的装配状态,而图13-15为沿图10中线A-A所示的剖面图。图13和15显示了磁铁1的凸起1b与基板5的止动部分5f对接的状态,而图14显示了所述凸起1b与基板5的止动部分5g对接的状态。图13和15中磁铁1的转动位置是由图14中的转动位置移动θ度而来的。
当未激励线圈2时,正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将磁铁1保持在以上任意的状态中。
在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基板5中形成了用于限制磁铁1转动的止动部分5f,在磁铁1的凸起1b与止动部分5f对接时,将在磁铁1的一个磁极中心和对应外磁极件4a的中心之间、绕磁铁1的转动轴线1f形成的角度设定为α度。结果,当在图13的状态下激励线圈2以使外磁极件4a磁化时,在磁铁1中会产生转动力,从而使快门稳定地起动。
在图13状态下的磁铁1的位置对应于图4中的点G。在该位置处作用于磁铁1上的榫接力矩为T2。榫接力矩起到了反向转动力(如图13-15所示,沿逆时针方向作用的力)的作用,以逆向使磁铁1转动返回点E1。换句话说,通过榫接力矩T2能够获得用于将磁铁1固定在磁铁1的凸起1b与止动部分5f对接的位置处的力。因此,当未激励线圈2时,磁铁1被稳定地固定在该位置处(图13的位置)。
同样,根据该实施例,如图14所示,用于限制磁铁1转动的止动部分5g形成在基板5上,且在磁铁1的凸起1b与止动部分5g对接时,将在磁铁1的磁极中心和对应外磁极件4a的中心之间、绕磁铁1的转动轴线1f形成的角度设定为β度。结果,当在图14的状态下激励线圈2以使外磁极件4a磁化时,在磁铁1中会产生转动力,从而使快门稳定地起动。
在图14状态下的磁铁1的位置对应于图4中的点H。在该位置处作用于磁铁1上的榫接力矩为T1。榫接力矩起到了正常转动力(如图13-15所示,沿顺时针方向作用的力)的作用,以使磁铁1朝点E2转动。换句话说,通过榫接力矩T1能够获得用于将磁铁1固定在磁铁1的凸起1b与止动部分5g对接的位置处的力。因此,当未激励线圈2时,磁铁1被稳定地固定在该位置处(图14的位置)。图14描述了已使磁铁1从图13的状态转过κ度的状态。
下面,参照图13-15对快门中磁铁1的转动操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当未激励线圈2时,磁铁1被稳定地固定在图13所示的位置处。当磁铁1处于这一位置处时,输出件11的销11b不会移动,因此,ND滤光板10的ND滤光部分10b位于离开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开孔9a的位置处。这一状态被称为第一曝光状态。
当在图13的状态下激励线圈2以分别将定子4的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件4b磁化为S极和N极时,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件4b的磁化会产生沿正常转动方向作用于磁铁1上的磁力,因此,作为转子的磁铁1开始平稳地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随后,与使磁铁1进入图14的状态同步,线圈2被解除激励,其中在图14的状态下,磁铁1绕其转动轴线1f转过了κ度角。图14所示的状态对应于点H,因此,如上所述,通过榫接力T1将磁铁1稳定地固定在该位置处。
磁铁1的顺时针转动会引起输入件的逆时针转动。但是,如上面参照图11和12所描述的那样,使与输入件12同步转动的棘轮件13的棘爪13b弯曲以使其滑过棘轮装置11d,从而阻止了输出件11的转动。因此,输出件11的销11b不会移动,且ND滤光板10的ND滤光部分10b处于离开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开孔9a的位置处。
当在这种状态下反向激励线圈2以分别将定子4的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件4b磁化为S极和N极时,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件4b的磁化会产生沿反向转动的方向作用于磁铁1上的磁力,因此,磁铁1开始平稳地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随后,与使磁铁1进入图15的状态同步,线圈2被解除激励,其中在图15的状态下,磁铁1绕其转动轴线1f转过了κ度角。与图13所示的状态相似,图15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4中的点G,因此,如上所述,磁铁1通过榫接力T2被稳定地固定在该位置处。图13的状态和图15的状态在磁铁1的转动位置处是彼此相同的,但是在输出件11的销11b的位置处则是不同的。
磁铁1从图14的状态逆时针转过κ度会使输入件12转过半圈或180度。使与输入件12一起转动的棘轮件13的棘爪13b与输出件11的棘轮装置11d接合以使输出件11转过半圈或180度。根据这一转动,输出件11的销11b使ND滤光板10的ND滤光部分10b转动至遮盖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开孔9a的位置处。在这种状态下,光线通过开孔9a的量小于图13所示的状态。
这一状态被称为第二曝光状态。当在第二曝光状态下再次激励线圈2以分别将定子4的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部分4b磁化为S极和N极时,以此使磁铁1顺时针转动通过κ度,且随后,通过线圈2的反向激励分别将外磁极件4a和内磁极部分4b磁化为N极和S极,以使磁铁1逆向转动,快门返回图13所示的第一曝光状态。这意味着通过产生磁铁1的逆时针转动,能够使快门的状态在使ND滤光部分10b从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开孔9a收回的第一曝光状态和ND滤光部分10b遮盖开孔9a的第二曝光状态之间转换。
如上所述,快门叶片7和8以与磁铁1的转动联动的方式转动。当磁铁1处于图13的状态时,快门叶片7和8被固定在离开基板5的开孔5b的相应位置处。另一方面,当磁铁1处于图14的状态时,通过快门叶片7和8关闭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最大开孔9a以及基板5的开孔5b。
因此,通过变换线圈2的激励方向,能够使快门叶片7和8在一关闭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变化,从而控制了光线通过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开孔9a和基板5中开孔5b的量。这意味着可以认为快门设有一个具有两种F值的摄影镜头,以便在目标视野较暗时,能够在第一曝光状态下进行曝光,而在目标视野较明亮时,能够在第二曝光状态下进行曝光。
另外,可以通过一个促动器驱动快门叶片7和8,且无需将快门叶片打开并保持在最大孔处持续激励。另外,由于通过改变ND滤光器的位置能够调节光线通过的量,因此,能够防止光衍射现象的产生。
下面,参照图16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快门进行详细说明。
图16以分解状态显示了第四实施例的快门。该实施例的快门与第三实施例的快门区别在于:使用了一种用于控制光圈直径的元件代替ND滤光板10。
参考标号20表示的是一种光圈孔板20。所述光圈孔板20在其中形成有一个孔20a,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定位销9b可转动地与孔20a接合。参考标号20b表示了一个直径小于快门叶片保持器9中孔9a的直径的孔。除了开孔以外,光圈孔板20由非透明材料形成。与在第三实施例的ND滤光板10相同,光圈孔板20形成有一个细长孔20c,该孔可滑动地接合了输出件11的定位销11b。根据输出件11的定位销11b的转动,光圈孔板20能够在一个通过遮盖开孔9a而减小快门叶片保持器9的开孔9a的位置和一个离开开孔9a的位置之间运动,由此来调节光线通过开孔9a的量。光圈孔板20对应于在后面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光量调节装置。光圈孔板20可以由非透明塑料或金属制成,以便能够以低于第三实施例中ND滤光板的造价制造光圈孔板20。
即使使用了光圈孔板20,所述快门也可被认为是一个与第三实施例相似的、具有两种F值的摄影镜头,以便通过使用一个促动器,在目标视野较暗时,能够在第一曝光状态下进行曝光,而在目标视野较明亮时,能够在第二曝光状态下进行曝光。另外,本实施例也可在无需激励促动器的情况下,稳定地将快门固定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处。
在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的快门中,磁铁转过κ度能够使输入件12转过180度,以便输出件11的销11b在两个转动位置之间运动。但是,也可这样制成快门,即磁铁转过κ度可以使输入件12转过120度,随后允许输出件11的销11b在三个位置之间运动。换句话说,能够设定三个光圈值。虽然通过例子对光圈值的数量进行了说明,但其决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上所述,根据以上的实施例,驱动装置的外径由与磁铁的外周面相对的外磁极件确定,驱动装置的内径由与磁铁内周面相对的内磁极部分确定,而驱动装置的轴向尺寸或高度则是由线圈和磁铁的轴向布置确定的。结果,通过使用在直径和高度上均减小的磁铁和线圈,能够设计出结构更紧凑的驱动装置。
另外,在通过线圈激励而被磁化的外磁极件和内磁极部分之间产生的磁力线穿过设置在磁极件和元件之间的磁铁,从而有效地作用于磁铁上。
另外,由于外磁极件的形式为轴向延伸的梳齿状,因此,能够减小驱动装置的径向尺寸。
另外,由于使用了一个线圈,因此能够简化用于激励线圈的控制回路,从而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假定将对应于与磁铁外周面相对的梳齿形外磁极件中每一个齿沿圆周方向绕其转动轴线延伸的角度设定为A度,且磁铁具有n个被磁化的磁极,外径为D1而内径为D2,则应设定这些数值以满足A<(248.4/n)-58.86×(D1-D2)/(D1×π)的条件。因此,当未激励线圈时,能够稳定地将磁铁中每一磁极的中心固定在与一个对应梳齿形外磁极件的中心相对的位置处。(实际上,通过止动部分5f或5g和凸起1b的配合阻止了使磁铁中每一磁极的中心固定在该位置处)。
由于每一梳齿形磁极件的结构均具有大于磁铁外周面高度的轴向长度,因此,减小了通过外磁极件和内磁极部分轴向作用在磁铁上的力。结果,减小了磁铁和沿轴向固定磁铁的元件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能够实现磁铁的平稳转动,
另外,由于光量控制器包括上面的驱动装置和光量控制件,该控制件在与驱动装置的磁铁连接的状态下转动,从而控制了光线通过空心圆柱形内磁极部分内部的量,因此,能够允许光线通过驱动装置的中央部分。另外,还能制造出这样一种快门,其设有以与磁铁联接的方式被操作的快门叶片。

Claims (19)

1.一种驱动装置,其包括:
一块磁铁,其形状为空心圆柱形且具有一个外周面和一个内周面,至少所述外周面沿圆周方向被分为n个区段,这些区段均被磁化,以便具有交替不同的磁极,所述磁铁可绕其空心圆柱形的一条转动轴线转动;
一个线圈,其沿所述磁铁的轴向设置且与所述磁铁平行;
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外磁极部分,所述外磁极部分具有多个梳齿形部分,这些梳齿形部分与所述磁铁相对且绕所述磁铁设置,以便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转动轴线、对应于与所述磁铁相对的每一梳齿形部分的圆周宽度的角等于预定角A;以及
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内磁极部分,所述内磁极部分具有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相对的空心圆柱形;
其中,将预定角A设定为这样的一个数值,以致当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移动离开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上的n个磁化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与所述外磁极部分中对应的一个梳齿形部分的圆周中心相对的位置时,转动力会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以使其返回该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假定所述磁铁具有外径D1和内径D2,设定所述预定角A以满足由以下公式限定的条件;
A<(248.4/n)-58.86×(D1-D2)/(D1×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外磁极部分的每一梳齿形部分的轴向长度均大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限制所述磁铁的转动角的转动-阻止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磁铁可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的转动轴线转过一个转动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小于与具有交替不同磁极的n个区段中每一区段的圆周长度相对应的角度。
6.一种光量控制器,其包括:
一块磁铁,其形状为空心圆柱形且具有一个外周面和一个内周面,至少所述外周面沿圆周方向被分为n个区段,这些区段均被磁化以便具有交替不同的磁极,所述磁铁可绕其空心圆柱形的一条转动轴线转动;
一个线圈,其沿所述磁铁的轴向设置且与所述磁铁平行;
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外磁极部分,所述外磁极部分具有多个梳齿形部分,这些梳齿形部分与所述磁铁相对且绕所述磁铁设置,以便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转动轴线、对应于与所述磁铁相对的每一梳齿形部分的圆周宽度的角等于预定角A;以及
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内磁极部分,所述内磁极部分具有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相对的空心圆柱形;以及
一个光量控制件,该控制件与所述磁铁以联动的方式可打开和关闭,从而控制了光线通过所述内磁极部分的量;
其中,将预定角A设定至这样的一个数值,以致当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移动离开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上的n个磁化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与所述外磁极部分中对应的一个梳齿形部分的圆周中心相对的位置时,转动力会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以使其返回该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量控制器,其中:假定所述磁铁具有外径D1和内径D2,设定所述预定角A以满足由以下公式限定的条件;
A<(248.4/n)-58.86×(D1-D2)/(D1×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量控制器,其中:所述外磁极部分的每一梳齿形部分的轴向长度均大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量控制器,其包括:一个用于限制所述磁铁的转动角的转动-阻止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量控制器,其中:所述磁铁可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的转动轴线转过这样一个转动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小于与具有交替不同磁极的n个区段中每一区段的圆周长度相对应的角度。
11.一种光量控制器,其包括:
一块磁铁,其形状为空心圆柱形且具有一个外周面和一个内周面,至少所述外周面沿圆周方向被分为n个区段,这些区段均被磁化以便具有交替不同的磁极,所述磁铁可绕其空心圆柱形的一条转动轴线转动;
一个线圈,其沿所述磁铁的轴向设置且与所述磁铁平行;
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外磁极部分,所述外磁极部分具有多个梳齿形部分,这些梳齿形部分与所述磁铁相对且绕所述磁铁设置,以便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转动轴线、对应于与所述磁铁相对的每一梳齿形部分的圆周宽度的角等于预定角A;以及
一个通过所述线圈被磁化的内磁极部分,所述内磁极部分具有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相对的空心圆柱形;以及
一个光量控制件,该控制件以与所述磁铁联动的方式可打开和关闭,以此控制光线通过所述内磁极部分的量;以及
控制装置,其用于通过转换所述线圈的激励方向来控制所述光量控制件,以便使所述磁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中,当所述线圈被解除激励时,通过所述磁铁和所述外磁极部分的吸引力将所述磁铁固定在第一转动位置处,而在所述第二状态中,当线圈被解除激励时,通过所述磁铁和所述外磁极部分的吸引力将所述磁铁固定在所述磁铁已从第一状态转过预定角度所到达的第二转动位置处;
其中,将预定角A设定为这样的一个数值,以致当n个磁化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移动离开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上的n个磁化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圆周中心与所述外磁极部分中对应的一个梳齿形部分的圆周中心相对的位置时,转动力会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以使其返回该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量控制器,其中:假定所述磁铁具有外径D1和内径D2,设定所述预定角A以满足由以下公式限定的条件;
A<(248.4/n)-58.86×(D1-D2)/(D1×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量控制器,其中:所述外磁极部分中每一梳齿形部分的轴向长度均大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量控制器,其包括:一个用于限制所述磁铁的转动角的转动-阻止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量控制器,其中:所述磁铁可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的转动轴线转过这样一个转动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小于与具有交替不同磁极的n个区段中每一区段的圆周长度相对应的角度。
16.一种快门,其包括:
一块磁铁,其形状为空心圆柱形且具有一个外周面和一个内周面,至少所述外周面沿圆周方向被分为n个区段,这些区段均被磁化以便具有交替不同的磁极,所述磁铁可绕其空心圆柱形的一条转动轴线转动;
一个线圈,其沿所述磁铁的轴向设置且与所述磁铁平行;
一个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相对的外磁极部分,该外磁极部分由所述线圈磁化;
一个具有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相对的空心圆柱形的内磁极部分,该内磁极部分由所述线圈磁化;
一个与所述磁铁联动的快门叶片,以便在一个用于关闭由所述内磁极部分的空心圆柱形内侧形成的光路的关闭位置和一个用于使所述光路保持在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以及
光量调节装置,其用于以与所述磁铁转动联动的方式改变通过所述光路的光线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快门,其中:所述光量调节装置包括一个单向离合器和一个光量调节件,所述单向离合器具有一个与所述磁铁相连的输入侧以及一个输出侧,以便仅沿预定的方向将所述磁铁的转动力输送至其输出侧,所述光量调节件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输出侧相连,以便以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输出侧运动联动的方式进入光路或从光路缩回,从而改变通过光路的光线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快门,其中:假定所述磁铁的外周面的n个区段具有n个交替不同的磁极,与所述磁铁的外周面相对的所述外磁极部分形状为,绕所述磁铁的外周面、以720/n度的整数倍的相等间隔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梳齿形部分,与所述磁铁外周面相对的所述外磁极部分的每一梳齿形部分均具有一个圆周宽度,该圆周宽度对应于绕所述磁铁的空心圆柱形的转动轴线的预定角度A,应将所述预定角度A设定为这样一个数值,即转动力作用于所述磁铁上,以便当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个磁化部分的圆周中心移动离开所述磁铁外周面上的n个磁化部分中每一个磁化部分的圆周中心与所述外磁极部分中一个对应梳齿形部的圆周中心相对的位置时,使其返回该位置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快门,其中:假定所述磁铁具有外径D1和内径D2,设定所述预定角A以满足由以下公式限定的条件;
A<(248.4/n)-58.86×(D1-D2)/(D1×π)。
CNB021070563A 2001-03-12 2002-03-12 驱动装置、光量控制器和快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28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8273/2001 2001-03-12
JP2001068273A JP3684165B2 (ja) 2001-03-12 2001-03-12 駆動装置及び光量制御装置
JP141412/2001 2001-05-11
JP2001141412A JP2002345226A (ja) 2001-05-11 2001-05-11 駆動装置及び光量制御装置
JP2001207258A JP2003021857A (ja) 2001-07-09 2001-07-09 シャッタ
JP207258/2001 2001-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5740A true CN1375740A (zh) 2002-10-23
CN1222822C CN1222822C (zh) 2005-10-12

Family

ID=27346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70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2822C (zh) 2001-03-12 2002-03-12 驱动装置、光量控制器和快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710563B2 (zh)
KR (1) KR100426744B1 (zh)
CN (1) CN1222822C (zh)
MY (1) MY129400A (zh)
TW (1) TW55639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9343B (zh) * 2005-07-26 2010-12-22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和光量调节器
CN103620493A (zh) * 2011-09-30 2014-03-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光调节装置
CN108254994A (zh) * 2018-03-29 2018-07-06 深圳市星河泉新材料有限公司五金配件分厂 一种光圈自动调节结构及调节方法
CN111487835A (zh) * 2019-01-29 2020-08-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圈模块和包括该光圈模块的相机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1066B2 (en) * 2001-07-06 2003-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tor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6779933B2 (en) * 2002-04-30 2004-08-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quantity adjust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apparatus
US20040225233A1 (en) * 2003-05-09 2004-11-11 Frankowski Brian J. Magnetic guidewires
JP2004348051A (ja) * 2003-05-26 2004-12-09 Alps Electric Co Ltd 絞り兼用シャッタ駆動装置
TWI229779B (en) * 2003-10-15 2005-03-21 Asia Optical Co Inc Iris-diaphragm controller circuit
JP4012170B2 (ja) * 2004-01-06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光量調節装置
TWI240852B (en) * 2004-01-08 2005-10-01 Powerchip Semiconductor Corp Photolithograph system with variable shutt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3963900B2 (ja) * 2004-03-05 2007-08-22 ニスカ株式会社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量調節装置
JP4455128B2 (ja) * 2004-04-05 2010-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光学装置
JP4647273B2 (ja) * 2004-09-24 2011-03-09 Hoya株式会社 ステージ駆動機構
US7253575B2 (en) * 2004-11-08 2007-08-07 Sutter Instrument Company Industrial optical shutter
JP4874564B2 (ja) * 2005-03-31 2012-02-1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KR100732494B1 (ko) * 2005-07-26 2007-06-27 에스인포텍(주) 셔터기능을 갖는 조리개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849516B2 (ja) * 2005-10-21 2012-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光量調節装置
US7936526B2 (en) 2006-12-13 2011-05-0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KR100845868B1 (ko) * 2007-02-12 2008-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명암비 조절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로젝션 장치
JP2017116060A (ja) * 2015-12-25 2017-06-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581680A (zh) * 2020-06-11 2020-08-25 深圳市钒德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遮蔽器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8091A (en) * 1967-12-26 1970-04-21 Philips Corp Double claw tooth stator synchronous and stepping motor with indicator
US3551711A (en) * 1969-01-21 1970-12-29 Hermetic Coil Co Inc Encapsulated electric motor having p-m rotor and claw tooth station
JPS532774A (en) 1976-06-29 1978-01-11 Sumitomo Metal Ind Lt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machining shaft or like
JPS57166847A (en) 1981-04-06 1982-10-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ollow motor
US4656381A (en) * 1984-04-25 1987-04-07 Fumito Komatsu Magnetic pole structure having aternate poles extending from a point of bases, for a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4891567A (en) * 1987-07-16 1990-01-02 Minebea Co., Ltd. Brushless DC motor having an outer rotor
JPH0548557U (ja) * 1991-11-21 1993-06-25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
US5384506A (en) * 1992-05-29 1995-01-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epper motor
US5369324A (en) * 1992-07-17 1994-11-29 Lyng Elektronikk A-S Electric stepper motor
US5555059A (en) * 1992-11-10 1996-09-10 Samsung Aerospace Industries, Ltd. Electromagnetic lens shutter apparatus
US5523815A (en) * 1993-05-18 1996-06-04 Konica Corporation Light amount control unit
US5917303A (en) * 1993-10-07 1999-06-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stepper motor that drives one or more camera elements
JPH07213041A (ja) 1994-01-18 1995-08-11 Shicoh Eng Co Ltd 単相ブラシレスモ−タ
US5831356A (en) 1996-04-08 1998-1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pact cylindrical stepping motor and advancing device
JPH11305285A (ja) 1998-04-27 1999-11-05 Copal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シャッタ
DE19933009A1 (de) * 1998-07-24 2000-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otor mit interne Permanentmagneten enthaltendem Rotor und einen solchen Motor verwendende Antriebseinheit
JP4162164B2 (ja) 1998-07-28 2008-10-08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薄型偏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2047313A (ja) 2000-05-23 2002-02-12 Chisso Corp プロピレン重合体
US6798093B2 (en) 2000-07-28 2004-09-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ual coil permanent magnet motor having inner annular member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9343B (zh) * 2005-07-26 2010-12-22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和光量调节器
CN103620493A (zh) * 2011-09-30 2014-03-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光调节装置
CN103620493B (zh) * 2011-09-30 2017-02-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光调节装置
CN108254994A (zh) * 2018-03-29 2018-07-06 深圳市星河泉新材料有限公司五金配件分厂 一种光圈自动调节结构及调节方法
CN108254994B (zh) * 2018-03-29 2023-11-03 深圳市星河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圈自动调节结构及调节方法
CN111487835A (zh) * 2019-01-29 2020-08-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圈模块和包括该光圈模块的相机模块
CN111487835B (zh) * 2019-01-29 2022-05-2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圈模块和包括该光圈模块的相机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6392B (en) 2003-10-01
US6710563B2 (en) 2004-03-23
US20020127013A1 (en) 2002-09-12
KR20020072786A (ko) 2002-09-18
CN1222822C (zh) 2005-10-12
MY129400A (en) 2007-03-30
KR100426744B1 (ko) 2004-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2822C (zh) 驱动装置、光量控制器和快门
CN1276566C (zh) 电动机及光量调节装置
CN1299414C (zh) 电磁作动器及照相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507244A (zh) 用于装有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的铰链装置和具有这种装置的移动电话
CN1166719A (zh) 电动机和推进装置
CN1758131A (zh) 光量调节装置和光学仪器
CN1690831A (zh) 可变光圈装置及其驱动装置和控制方法以及摄像机单元
JP5352758B2 (ja) 駆動型ステッピングレンズ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949073A (zh) 摄像装置
CN1885691A (zh) 驱动装置
CN1284292C (zh) 驱动装置、光量调节装置以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910491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196241C (zh) 电机以及摄像装置
CN1520012A (zh) 励动器
TWI329234B (en) Auromatic focusing lens module
CN1217470C (zh) 驱动装置和光量控制器
CN1294687C (zh) 驱动装置、光量调节装置及镜头驱动装置
CN1848603A (zh) 驱动装置
CN1285156C (zh) 驱动装置、光量调节装置、以及镜头驱动装置
CN1905318A (zh) 驱动装置
CN1232879C (zh) 驱动装置、光量调节装置以及镜头驱动装置
JP2006023363A (ja)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773320A (zh) 镜筒驱动装置、透镜驱动模块及相机模块
US9436063B2 (en) Blade driving device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835355A (zh) 电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