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5385A - 旋切机 - Google Patents

旋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5385A
CN1375385A CN02118561A CN02118561A CN1375385A CN 1375385 A CN1375385 A CN 1375385A CN 02118561 A CN02118561 A CN 02118561A CN 02118561 A CN02118561 A CN 02118561A CN 1375385 A CN1375385 A CN 1375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log
rolling
line
ro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18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1786C (zh
Inventor
渡边贤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375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5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17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7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LREMOVING BARK OR VESTIGES OF BRANCHES; SPLITTING WOOD; MANUFACTURE OF VENEER, WOODEN STICKS, WOOD SHAVINGS, WOOD FIBRES OR WOOD POWDER
    • B27L5/00Manufacture of veneer ; Preparatory processing therefor
    • B27L5/02Cutting strips from a rotating trunk or piece; Veneer lathes
    • B27L5/04Cutting strips from a rotating trunk or piece; Veneer lathes the trunk being rotated about an axis lying outside it or about an axis which does not correspond to the axis of the tru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LREMOVING BARK OR VESTIGES OF BRANCHES; SPLITTING WOOD; MANUFACTURE OF VENEER, WOODEN STICKS, WOOD SHAVINGS, WOOD FIBRES OR WOOD POWDER
    • B27L5/00Manufacture of veneer ; Preparatory processing therefor
    • B27L5/02Cutting strips from a rotating trunk or piece; Veneer lathes
    • B27L5/025Nose-bars; Back-up ro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Wood Vene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切机,驱动该旋切机能获得被切削的单板,该单板可用作无残留伤痕的胶合板表板使用。解决该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旋切机使刀具驱动着给原木转动方向上游侧处的原木周面加压,该刀具固定在刨床台上对转动着的原木进行切削;滚杆(3)周面上形成有多条沟槽,在与滚杆(3)轴中心线正交剖面内沟槽(5a)的形状为,在滚杆转动方向上游侧处,角部(3e)的切线与向外侧伸出线(3b)构成的角度为130至160度,角部(3e)是滚杆(3)外周线(3d)与从该滚杆(3)轴中心线侧向外侧伸出线(3b)构成的。

Description

旋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滚杆的旋切机,用于从原木中切削出胶合单板(以下称单板)。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先前提出过一种记载在特开平11-99507号公报中的旋切机。
这种旋切机配置有:多个设置在滚杆周面上且高度不从滚杆周面上突出的凸部;滑动轴承,固定在刨床台上且能保持滚杆的自由转动,在垂直于滚杆轴中心线的剖面处的形状为在原木侧开口的圆弧状,以滚杆为中心在原木对置侧且相对原木配置;使保持在该滑动轴承上的滚杆转动的驱动源。
用这种构成的滚杆把切削原木所必须的力中的至少一部分传送给原木的同时,也能具有作为承压杆的功能。
上述旋切机结构如下:
如图17所示,表面设置着具有光滑周面58a的菱形凸部58,在转动方向中以3mm间隔形成多条螺旋状沟槽57,该沟槽57相对于滚杆56周面上轴中心线方向成15度的角度相互交叉,深0.5mm、宽0.5mm。
图18所示形状是图17中的圆59所围地方的放大图形,图19所示形状是图18一点划线P-P箭头方向观看的剖面图。
其结果是,在邻接原木的滚杆56侧,凸部58切入原木周面,凸部58的端缘,即图18中从上向下的滚杆56转动时凸部58转动方向下游侧端缘58b,变成在原木周面拉起的状态,从而能把与前述情况相同大小的力传送给原木。
但在上述旋切机中,因原木树种不同会在被切削单板表面形成多个细小伤痕,不能作为要求胶合板表面无伤痕的单板使用。
在使用图17至图19所示滚杆的情况下,虽然切削所得单板表面的前述伤痕变小,但不能作为胶合板表面使用。另外,在上述滚杆的沟槽中,当塞入分离的木材纤维时,难以脱离。并且,在能继续切削的沟槽内整体中,会阻塞纤维,从而滚杆不能在前述原木周面变成拉升状,不能把较大的力传送给原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发明是旋切机,该旋切机配置有:固定在刨床台上切削转动的原木的刀具;周面上形成有多条沟槽的滚杆,该沟槽设置在原木转动方向上游侧处前述刀具给原木周面加压的位置上;滑动轴承,它固定在刨床台上,保持滚杆的自由转动,垂直于滚杆轴中心线的剖面处形状为在原木侧开口的圆弧状,以滚杆为中心在原木对置侧且相对原木配置;以及使保持在该滑动轴承上的滚杆转动的驱动源,该旋切机的特征在于,与滚杆轴中心线垂直剖面处的前述沟槽的形状为:在角部的切线与第一线形成的角度是130至160度,该角部是在滚杆转动方向上游侧滚杆外周线与第一线构成的,该第一线从滚杆轴中心线侧向外侧伸出。因此,转动着的滚杆沟槽转动方向上游侧角部变成在原木周面切入配合状态,另一方面完全使切削力传送给原木,在邻接原木周面上基本不残留肉眼可见的伤痕。
权利要求2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旋切机中,与滚杆轴中心线垂直剖面处的前述沟槽的形状为:在角部的切线与第一线形成的角度是130至160度,该角部是在滚杆转动方向上游侧滚杆外周线与第一线构成的,该第一线从滚杆轴中心线侧向外侧伸出;并且,在滚杆转动方向下游侧,从滚杆轴中心线侧向外侧伸出的第二线与第一线形成角度大于70度;从滚杆外周面至沟槽底部的深度在0.05mm以上。因此,从原木分离的木材纤维即使进入滚杆的沟槽中,也容易利用自重从沟槽中脱离,并且因对着原木纤维的沟槽角部切入,所以能给原木传送稳定力。
如权利要求3所述发明,沟槽设置为在滚杆周面中相对于轴中心线的螺旋状,这种旋切机使对着原木纤维的滚杆上沟槽的转动方向上游侧角部按交叉状压接,所以更不能用肉眼确认出切削所得单板表面的伤痕。
如权利要求4所述发明,沟槽设置为在滚杆周面中平行于轴中心线,这种旋切机对着原木纤维的沟槽变成适当相对应的切入状,所以完全能传递驱动力。
如权利要求5所述发明,滚杆设置有在轴中心线方向上形成沟槽的地方以及与轴中心线方向交叉的光滑周面,依靠保持部件的内周面能使这种旋切机稳定保持在设置的位置上。
如权利要求6所述发明,在滚杆轴中心线方向上并列配置着多个分割状的滑动轴承,这种旋切机容易更换局部损伤的轴承或制作轴承本体。
如权利要求7所述发明,在滚杆轴中心线方向上间隔配置着多个滑动轴承,这种旋切机具有权利要求6的效果,同时,能减少部件的数目。
如权利要求8所述发明,保护体的一端以伸出状固定在刨床台上,滑动轴承设置在保持体的另一端,这种旋切机在较大的木屑进入滚杆与原木之间时,滑动轴承容易向远离原木的方向弯曲,从而在原木及滑动轴承上不会有过大的作用力,减少原木受损以及轴承受损。
如权利要求9所述发明,滚杆直径在20mm以下,这种旋切机能在近刀具的位置处给原木加压,能获得内部有限的单板。另一方面,为了使切削变细的原木在压力作用下不向半径方向萎缩,滚杆直径最好在12mm以上。
如权利要求10所述发明,在与刀具相对位置上,切削直径变小的原木周面上配置着追随移动着的承压杆,这种旋切机即使在切削原木把原木变细,也能用使原木不变弯地适当加压力给原木赋驱动力。
另外,所谓滚杆轴中心线是指连接滚杆转动中心的假想线,即指在与滚杆纵向正交各剖面内连接转动中心的假想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记载的本发明旋切机,能把切削原木所得单板作为要求胶合板表面无残余伤痕的单板使用。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旋切机,把从原木分离出的木材纤维不会阻塞在滚杆沟槽中,能把稳定的力传递给原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形式的侧面说明图;
图2是在图1一点划线E-E箭头方向内去掉原木1状态的局部省略正面说明图;
图3是把图2右侧端附近局部放大的正面说明图;
图4是滚杆端部的放大说明图;
图5是图4一点划线B-B内的剖面放大说明图;
图6是保持部件8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7是图3一点划线F-F中一部分的剖面说明图;
图8是在图1一点划线H-H箭头方向内去掉原木1状态的局部省略正面说明图;
图9是图8一点划线K-K中的局部剖面说明图;
图10是图1内刀具2及滚杆3附近的局部放大侧面说明图;
图11是图10内与滚杆3轴中心线方向正交的剖面内的主要部件放大图;
图12是主轴离开原木时切削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滚杆周面上变化形成沟槽实施例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14是滚杆周面上变化形成沟槽实施例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15是滑动轴承配置状态变化实施例的正面说明图;
图16是滑动轴承变化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7是滚杆现有实施例的局部正面说明图;
图18是用图17的圆59围成地方的放大说明图;
图19是图19一点划线P-P内的剖面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原木;2刀具,3滚杆,4刨床台,5a、5b沟槽,6光滑周面,8保持部件,9滑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侧面说明图,在构成的旋切机设置着刨床台4,刨床台4上配置有一对支柱S、刀具2和滚杆3,一对支柱S配置成向原木1的轴心方向可自由进退,由该支柱S自由转动支撑原木1,刀具2切削该原木1。
图2是在图1中从一点划线E-E箭头方向观看的除去原木1状态且省略了一部分的正面说明图;图3是图2右侧附近的局部放大图。以图2和图3所示,平行于刀具2的刀尖设置滚杆3。
图4是图3中滚杆3端部的局部正面图;图5是从图4中与沟槽5成直角交叉的一点划线B-B箭头方向观看的局部剖面图的放大说明图。滚杆3是直径为16mm的圆棒状,在其周面上以图4及图5所示形式形成沟槽5a、5b。
即,沟槽5a是由图5所示的两条线3b和3c构成的,3b相当于第一条线,3c相当于第二条线,深L2为0.15mm,直线3b和3c底部形成的角度θ2为90度。沟槽5a是利用YAG激光形成的,有25个,为螺旋状,该沟槽在滚杆3转动方向的间隔L1为2mm,对着平行线A-A与滚杆3轴中心线的角度θ1为7.5度,滚杆3的轴中心线是图5纸面内方向。结果图5中直线3b与滚杆3的外周线3d构成角部3e,直线3b与角部3e的切线(近似于外周线3d)形成的角度θ3为135度。
与沟槽5a相同,形成沟槽5b,不同之处只是对着图4中线A-A的角度不同,即为θ4为7.5度。另外,在滚杆3的转动方向中对着沟槽5a形成沟槽5b的位置也可以任意确定。
下面说明保持部件8的结构,该保持部件8配置有滑动轴承,该轴承可自由转动保持这种结构的滚杆3。
即,从图1明显可以看出,以规定宽度(如35mm)平行于刀具2的刀尖配置多个保持部件8,在与刨床台4一体构成的承重台7上伸出状固定着保持部件8的上端部,圆弧状切去各保持部件8的下端部。图6是朝向切去处的侧视图,图7是图3一点划线F-F处的局部剖面说明图,如图6及图7所示,分别插入固定滑动轴承9。
滑动轴承9基本保持与滚杆3无间隙,即内径值最大只比16mm大0.1mm。滑动轴承9在与滚杆3轴中心线垂直的剖面形状为在原木侧开口的圆弧状,即图7中的左侧所示。另外,在滑动轴承9上形成有沟槽9a,能具有比滚杆3的半周还长的长度覆盖着的内周面11,被保持着的滚杆3利用自重等力不会从滑动轴承9内跳出。
此外,在内周面11中形成有变成后述供水通路13的贯通孔。
这些保持部件8如图2及图6所示,对应着平行于刀具2刀尖进行切削原木的长度,多个并列固定在刨床台4上,使相邻接的滑动轴承9的沟槽9a在图7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一致。把这种状态的滚杆3插入图6右侧的沟槽9a中,对着被插入滚杆3的刀具2的位置,以后述位置的形式,决定固定在刨床台4上的位置。
用图7说明对着滚杆3的刀具2的位置。
例如,在刃角22度、后角1度设定的刀具2中,预定刀具2的刀尖2a以在与支柱S转动中心同一水平线上定位的形式固定在刨床台4上。
在这种状态中,例如,在切削厚2mm的单板时,把用刀具2预想切削的切削假想线,即从图7中刀尖2a垂直上方延伸的一点划线,与滚杆3的周面间隔X以1.6mm的距离定位固定,即2mm的80%的距离。当滚杆3的转动中心为3b时,把从图7中刀尖2a水平延伸的一点划线(以下称刀尖水平线)与3b的间隔Y以3.8mm距离定位固定。
滚杆3设定为转动中心3b在二点划线上进行移动的形式,想象该二点划线在切削前述厚2mm单板的情况下,在设定的前述滚杆3位置中,滚杆3与通过图7所示转动中心3b刀尖水平线所成角度为11度30分斜度。为此,配置有对着刨床台4可往复移动的保持部件8,因与公知的旋切机结构相同,省略其说明。
由于是这样设定的,在因变换单板厚度而变更滚杆3的刀尖2a位置时,以间隔X为希望的距离,使滚杆3按上述形式移动,固定也可以。即,例如获得厚6mm单板的情况下,使滚杆3在前述条件下向右上方移动至图7中的间隔变为4.8mm也可以,4.8mm是6mm的80%。
另一方面,滚杆3的两端部中直径较小的轴3a部分构成如下:
即,以图2及图3所示形式,利用在承重台7上被间隔固定的两个夹座10可自由转动保持该轴3a,该夹座10是按与具有前述滑动轴承9的保持部件8的形式形成的,在这两个夹座10间的轴3a上固定着链轮(未图示)。在该链轮上,挂装着链条12,利用马达18驱动运行,马达18带有限制传动转矩的转矩限定器,使滚杆3时常转动驱动,例如周速为每分钟60m。
如图7所示,在保持部件8上从背面到达沟槽9a的滚杆3的内周面11,形成有多个供水通路(以下称通路)13。在各通路13上连接着图7所示的管14,各管14连接到管15上,该管15两端相连通的长度基本与平行着刀具2刀尖的保持部件8整体宽度相同,两端被塞住。在管15上在上方设计的充满水的桶16与管17连接,利用水作用力,使水时常供到沟槽9a。
另外,在刨床台4上,作为第一移动机构,如图1所示形式,在与刨床台4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相间隔开的两处固定内螺杆19a,在各内螺杆19a上配置有插通着的外螺杆19b。作为检出原木半径的原木半径检出机构,在外螺杆19b上设置有检出器20。检出器20能计测外螺杆19b的转数,由旋转编码器等构成,用于检出原木1的转动中心与刀具2刀尖位置间的距离。配置有可变速驱动源21,可变速驱动源21由伺服马达等构成,用于使外螺杆19b转动。
在这种构成中,根据后述控制机构22的控制,由可变速驱动源21能使外螺杆19b一体转动,把刨床台4按任意速度或规定速度在原木切削时向图1左方移动,在切削结束返回原位时向右方移动。
一对支柱S依靠作为主轴动作机构的油压缸(示图示),对着原木1进行自由往复移动,在该支柱S上,以图1所示形式,设置有由转动计测器23、可变速驱动源24等构成的探测驱动装置。其内,转动计测器23是由旋转编码器等构成,作为转数调测机构,用于计测支柱S每单位时间的转数;可变速驱动源24是由直流电动机等构成的,使支柱S转动驱动。
这种构成的支柱S,即使因刨床台4向原木移动由刀具2切削的原木1直径减少,也能按通常相同的周速由控制机构22进行控制,能由转动刀具2切削原木1获得单板T。即,通过后述的控制机构22接收检出器20的信号,把与原木1转动中心与刀具2的刀尖距离相关连的转数控制为增大。并且,支柱S朝原木轴芯部供给原木1切削必要的一部分动力。另外,该周速设定为比前述滚杆3周速小若干的形式(例如每分钟58m)。
另一方面,在以支柱S为中心与刨床台4对置侧处外螺杆19b相对的位置上,作为第二移动机构如图1所示形式,同样配置有在与刨床台4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中间隔的两个外螺杆30b。
在该两个外螺杆30b上,分别配置有支持台31,该支持台31使与外螺杆30b配合的内螺杆30a固定。图8是从图1一点划线H-H箭头方向观看时除去原木1状态的局部正面图,各支持台31,如图8所示,用带有水平配置的基台32的沟槽配合,导引着进行直线状水平移动,即在图1中箭头所示左右方向中进行移动。
在各外螺杆30b上,设置有可变速驱动源34,可变速驱动源34由检出器33、伺服马达等构成,检出器33由图1所示检出编码器构成,对原木1的转动中心与后述辊37、38周面的距离进行检出。
另一方面,如图8及图9所示,在两支持台31间,配置有安装台35,图9是在图8一点划线K-K箭头方向上观看的局部剖面图,安装台35是中空角柱体,把该安装台35的两端部固定在支持台31上。
在安装台35上,如图8所示,以不妨碍后述链条41和同步皮带43运行的形式,在两支持台31间中央的位置上固定保持台36,保持台36如图9所示形式,侧面形状是L型,且在支持台31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比安装台35短。
在保持台36上,如图8、9所示,在两个辊37、38的两端,在通过图9中一点划线所示原木1转动中心的假想水平线H-H垂直方向处,位于辊37、38中央位置,固定着支持板39,该支持板39由轴承39a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辊37、38轴心方向的长度比进行切削的原木1长若干,直径为115mm,各转动中心的间隔为145mm。
在保持台36上面,如图8、9所示固定马达40,把该马达40的转动由链条41(图9中二点划线所示)传给辊37,设定为以辊37的周速比滚杆3的周速快若干的周速(例如每分钟62m)朝箭头方向时常转动的形式。
在安装台35的下面,作为转数计测机构,固定着脉冲计数器42,对能使轴转动产生的脉冲进行计数,在脉冲计数器42的轴与辊38的轴上固定着各自的齿轮(未图示)。在这两个齿轮上,挂装着同步皮带43(图9所示二点划线),把辊38的转动传给脉冲计数器42。
把传给脉冲计数器42的辊38的转动信号传送给控制机构22,也可以使用来自检出器20的信号,以后述的形式,对原木1每单位时间的转数进行计测。
在这种构成中,根据后述控制机构22的控制,因可变速驱动源34使两螺栓30一体转动,使配置在支持台31上的辊37、38以任意速度或规定速度在图1箭头所示方向中移动。
在以上构成中,控制机构22按以下形式构成控制各部件的方式。
即,在原木1切削开始时,利用外螺杆30b的转动使支持台31在远离原木的方向中移动辊37、38离开原木1,只使支柱S邻接原木1,且转动驱动。
在该转动中由转动计测器23接收算出的支柱S的转数,即原木1每单位时间的转数,控制机构22根据该信号把希望被切削的单板厚度定为一定值的形式,如2mm的形式,即原木1转动一周、刨床台4按2mm比例向原木1移动的形式,向可变速驱动源21传送动作信号(以下称第一动作信号),使刨床台4移动。
相同的控制机构22,在从被切削原木1连续带状单板切削时,通过操作者输入接收的信号,使可变速驱动源34动作,以使支持台31向原木1先于包床台4移动。
下面,当从检出器33获得的原木1转动中心与辊37、38周面间的距离,和从检出器20获得的原木1转动中心与刀具2刀尖位置间的距离达到相等位置(严格来说,是考虑了单板厚度的阿基米德螺旋曲线的位置)时,以后,按与刨床台4相同早晚的程度把向原木1进行移动的控制信号输送给可变速驱动源34。
因此,在被切削的辊37、38由于直径减小而使原木1的周面常常处于压接状态时,原木1的转动中心向任意方向移动。
压接在原木1上的辊38利用原木1的转动而从动转动,该辊38的转动即原木1的周速通过同步皮带43传送给脉冲计数器42。根据该信号以及从检出器20获得的依次变化着的距离信号,该距离是原木1转动中心与刀具2刀尖位置间的距离,由控制机构22算出预定的每微小时间内原木1每单位时间的转数,并算出该转数内原木1每周转动内刨床台4向原木1移动量为2mm的信号(以下称第二动作信号)。在此时,只向可变速驱动源21发送第一动作信号,而不向可变速驱动源21发送第二动作信号。
控制机构22从上述状态前进进行切削,根据检出信号把第一动作信号切换为第二动作信号,检出信号是指从能看到原木半径的检出器20获得的原木1转动中心与刀具2刀尖位置间的距离,变为比支柱S半径大若干的预定距离、如60mm(以下称第一距离),第一动作信号是指最初用于使刨床台4移动的传送给可变速驱动源21的信号,切换为第二动作信号使同样的刨床台4继续移动。接着,在进行了该切换后,输出使支柱S后退离开原木1的信号。
进一步来说,当控制机构22前进进行切削,并把从检出器20获得的原木1转动中心与刀具2刀尖位置间距离变为预定距离(以下称第二距离)、如40mm时,把动作停止信号传送给可变速驱动源21和可变速驱动源34,使刨床台4和辊37、38向原木1的移动停止,随后在相互远离的方向中后退。
本发明实施形式因具有以上结构,所以,其作用如下:
切削开始时,辊37、38离开原木1,只使支柱S邻接原木1且转动驱动。并且,接收转动计测器23信号的控制机构22在被切削单板厚度变为一定时把第一动作信号传送给可变速驱动源21,以使刨床台4移动。另外,支柱S由于以前述形式按与原木1转动中心和刀具2的刀尖间距离相关连的转数增大的方式被进行控制,按刨床台4向原木1进行移动的顺序,每单位时间转数增大。
随后,使滚杆3的周面压在原木1的周面上,由于在马达上配置有转距限定器,该马达以前述形式转动驱动滚杆3,滚杆3的周速变得比原木1周速更小或基本与原木1周速相同,供给来自滚杆3的动力和来自支柱S的动力,利用刀具2开始单板T的切削。
这种切削,按图10形式进行,获得单板T。图10是说明滚杆3周围的示图,是对与图7相同位置关系的原木1进行切削的状态图。
在这种切削中,变为图11所示形式。图11是图10中滚杆轴中心线方向正交剖面内主要部件的放大图。
即,如先前用图7说明的形式,由于切削距离X设定为单板T厚度80%的距离,并用滚杆3使原木压缩变型,把在箭头方向进行转动的滚杆3上如沟槽5a的角部3e变成切入配合在原木1周面1a上的状态。因此,能完全使来自滚杆3的力传递给原木1。
角部3e的角度θ3因变成前述的135度,在原木1上不会残留能用肉眼确认的伤痕,能把切削所得单板T用作前述的原板。
另外,前述θ3是在与沟槽5a相连的方向呈正交方向上剖面内的角度,滚杆轴中心线的正交剖面、即图4一点划线C-C上剖面图11中滚杆转动方向上游侧4的角度(以下称正交剖面角度)变得比前述角度θ3的135度大一些。
正交剖面角度其值变大时,单板T上表面显出伤痕变小的角部3e不会卡止在原木1的周面上,能传送给原木1的力变小,反之,当该值变小时,角部3e容易卡止在原木1周面1a上,能传送给原木1的力变大,单板T表现出伤痕变大。
把容易表现伤痕的树种栗木和桦木进行比较,在切削单板厚度为1-3mm范围内的变化正交剖面角度进行试验,单板上表现伤痕的状态以及能从滚杆传递力的大小如下:
表1
正交剖面的角度 单板上表现的伤痕 可传递力
125度 不好 完全
130度 基本良好 完全
150度 良好 完全
160度 良好 稍小
165度 良好 不足
很明显,由此可见,正交剖面的角度为130度至160度都能使用。
另外,在相对图11中θ4的滚杆转动方向下游侧θ5的角度,是与θ4不同的角度,其程度为既不影响作为传送给原木1的力,也不会在单板T上表现出伤痕,例如,小角度也可以。由此,在沟槽邻接原木且切入卡止后,当滚杆在转动方向上游侧角部处邻接后,原下游侧角部先在沟槽内放开时,如果θ5变小,由于能更早地放开,阻塞着的纤维屑容易排除。如果制成与θ4相同的,确切来说,图5中角度θ3以及相对于角度θ3的滚杆转动方向下游侧角度制成相同的,形成沟槽时容易加工。另外,底部θ6张开大于90度,滚杆转动,变成沟槽下方开放状时靠自重排除纤维屑,能把力从滚杆良好地传递给原木。另外,因木材与钢材的磨擦系数关系,θ6如果大于70度,没有沟槽内纤维屑阻塞残余,同样能排除。下面,表示相对θ4的二组θ5、θ6的实例:
表2
正交剖面角度的θ4 θ6为直角时的θ5 θ4=θ5时的θ6
 130度 140度 80度
150度 120度 120度
160度 110度 140度
另外,因滚杆3的直径为16mm,如图11所示,利用滚杆3的沟槽5a、5b以外部分的光滑周面6,在刀具2的直前位置处能挤压原木,获得内部有限的单板T。
另一方面,作为滚杆3整体,该光滑周面6由保持部件8内周面11持续保持在最初设定的位置处,能获得希望条件良好的单板T。
另外,由于把水从桶16时常供给沟槽9a,被供的水通过滚杆3的转动也付着在进入滚杆3沟槽5a、5b内的内周面11整体上。因而也附着在滚杆3周面整体上,在内周面11处定位的滚杆3转动时具有润滑和冷却效果。
当操作者目视确认把从以上形式持续切削着的原木1变为连续带状切削好的单板时,通过输入把信号传送给控制机构22,使接收该信号的控制机构22分别动作,送出按下面形式使各部件动作的信号。
即,使可变速驱动源34动作的支持台31先于刨床台4向原木1移动,当由检出器33与检出器20确认为压接在原木1周面上时,原木1转动中心与辊7、38周面间的距离同原木1转动中心与刀具2的刀尖位置间的距离相等,随后,在图1所示状态中,使辊37、38在与刨床台4同步压接在原木1周面上的状态下,向原木1的转动中心移动。
利用该辊37、38的压接,即使切削继续着的原木1直径变小,利用刀具2等向原木1的水平方向力,也能防止原木2变弯,辊37的周速设定为与前述形式相同,所以,辊37虽与原木1周面有缝隙,还是能给原木1赋予转动方向的力,提供切削必要的一部分动力。
在这种状态中,切削前进,在原木1的转动中心与刀具2的刀尖位置间的距离变为前述第一距离时,由检出器20接收这种信号,控制机构22把给可变速驱动源21的前述第一动作信号切换为前述第二动作信号,继续移动同一刨床台4,可变速驱动源21用于最初使刨床台4移动。下面,根据控制机构22的动作信号,使支柱S后退离开原木1。
图12是原木1上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2所示,即使支柱S后退,从辊38向原木1转动中心方向即朝向斜上方的力F1作用,把该力F1的垂直分力F2作为主力,利用辊3及辊37、38使原木1保持且转动驱动,不会落下,由刀具2继续进行切削。
另外,切削前进中,当由检出器20得出原木1的转动中心与刀具2的刀尖位置间的距离变为第二距离时,根据控制机构22的动作信号使外螺杆19b及外螺杆30b的转动停止,停止刨床台4及支持台31向原木1的移动。随后,通过使外螺杆19b及外螺杆30b的逆向转动,使刨床台4及支持台31在离开原木1的方向中移动,剩余的被称作剥芯的圆棒状原木1靠自重落下。
在本实施例中,反复以上动作,进行原木的切削。
在前述实施形式中,也可以变换为以下的形式:
1、在滚杆周面上形成的沟槽5a、5b如图13所示,也可以按一定宽度交互设定为分别具有在滚杆3轴中心线方向上形成沟槽5a、5b的地方,以及不形成沟槽5a、5b的光滑周面3f。
根据这种结构,给滚杆的原木传递的力变小,前述周面3f利用保持部件8的内周面11容易保持在稳定设定的位置上。
2、在滚杆周面上形成的沟槽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与滚杆3轴中心线方向平行形成的沟槽5c。这时,也可以与图13所示实施例相同,按一定宽度交互设定为分别具在滚杆3轴中心线方向上形成沟槽5f的地方,以及不形成沟槽5c的光滑周面3f。
上述形式1、2交互设定有形成沟槽的地方以及光滑周面3f,也可以设定为沟槽深度有两种以上的成沟槽地方有两处以上。
3、在前述实施形式中,滚杆直径为16mm,当直径为12mm以上、20mm以下时,辊筒在刀具直前位置处更有效地加压原木,发挥作为承压杆的功能,同时能更有效地把动力传递给原木。在把切削的单板厚度变得比所述的3mm更大的情况下,也可以把滚杆的直径变得更大,如变为30mm。
4、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如图2所示形式,在保持部件8上配置的滚杆滑动轴承9是与刀具2的刀尖平行无间隙并列设置的,如图15所示,因在各保持部件8间设置着间隔60,也可以间隔设置滑动轴承9。
5、上述保持部件一端固定在刨床台4上,杆状另一端配置有滑动轴承,也以以下面的形式形成:即,如图16侧视图所示,作为直方体的保持部件63,把该保持部件63的一方侧面削成圆弧状,朝削去的地方插入固定与滑动轴承9同样结构的滑动轴承64。也可以朝向滑动轴承64适宜选择插入前述各种滚杆。
6、滚杆的轴中心线方向上的长度,在图2及图15中使用了一个辊,例如,在图左右方向中央处以分割状用各滑动轴承9可自由转动地支撑。
7、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在与刀具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在切削着的直径变小的原木周面上追随移动着的后备辊,依靠进行配合的内螺杆30a及外螺杆30b的作用,使辊37、38移动,也可以利用公知的油压缸或汽压缸使同样结构的辊37、38移动。

Claims (10)

1、一种旋切机,包括:固定在刨床台上切削转动的原木的刀具;其周面上形成有多条沟槽的滚杆,该沟槽设置在原木转动方向上游侧处前述刀具给原木周面加压的位置上;滑动轴承,它固定在刨床台上,保持滚杆的自由转动,垂直于滚杆轴中心线的剖面处形状为在原木侧开口的圆弧状,以滚杆为中心在原木对置侧且相对原木配置;和使保持在该滑动轴承上的滚杆转动的驱动源,该旋切机的特征在于,与滚杆轴中心线垂直剖面处的前述沟槽的形状为:在角部的切线与第一线形成的角度是130至160度,该角部是在滚杆转动方向上游侧滚杆外周线与第一线构成的,该第一线从滚杆轴中心线侧向外侧伸出。
2、一种旋切机,包括:固定在刨床台上切削转动的原木的刀具;其周面上形成有多条沟槽的滚杆,该沟槽设置在原木转动方向上游侧处前述刀具给原木周面加压的位置上;滑动轴承,它固定在刨床台上,保持滚杆的自由转动,垂直于滚杆轴中心线的剖面处形状为在原木侧开口的圆弧状,以滚杆为中心在原木对置侧且相对原木配置;和使保持在该滑动轴承上的滚杆转动的驱动源,该旋切机的特征在于,与滚杆轴中心线垂直剖面处的前述沟槽的形状为:在角部的切线与第一线形成的角度是130至160度,该角部是在滚杆转动方向上游侧滚杆外周线与第一线构成的,该第一线从滚杆轴中心线侧向外侧伸出,并且,在滚杆转动方向下游侧,从滚杆轴中心线侧向外侧伸出的第二线与第一线形成的角度大于70度;从滚杆外周面至沟槽底部的深度在0.05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切机,其特征在于:沟槽以螺旋状设置在滚杆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切机,其特征在于:沟槽以平行于滚杆轴中心线方向设置在滚杆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旋切机,其特征在于:滚杆设置有在轴中心线方向上形成沟槽的地方,以及与该轴中心线方向交叉的光滑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旋切机,其特征在于:在滚杆轴中心线方向上并列配置着多个分割状的滑动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旋切机,其特征在于:在滚杆轴中心线方向上间隔配置着多个滑动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旋切机,其特征在于:保持体的一端伸出状固定在刨床台上,滑动轴承设置在保持体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旋切机,其特征在于:滚杆直径小于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旋切机,其特征在于:在与刀具相对的位置上,配置着承压杆,该承压杆在切削直径变小的原木周面上追随移动。
CNB021185611A 2001-02-06 2002-02-06 旋切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17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30150 2001-02-06
JP30150/01 2001-02-06
JP382112/01 2001-12-14
JP2001382112 2001-12-14
JP2002022430 2002-01-30
JP22430/02 2002-01-30
JP2002027099A JP4080757B2 (ja) 2001-02-06 2002-02-04 ベニヤレース
JP27099/02 2002-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5385A true CN1375385A (zh) 2002-10-23
CN1321786C CN1321786C (zh) 2007-06-20

Family

ID=27482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1856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1786C (zh) 2001-02-06 2002-02-06 旋切机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648036B2 (zh)
EP (1) EP1228847B1 (zh)
JP (1) JP4080757B2 (zh)
KR (1) KR100730452B1 (zh)
CN (1) CN1321786C (zh)
CA (1) CA2370608C (zh)
DE (1) DE60208451T2 (zh)
MY (1) MY122934A (zh)
NZ (1) NZ517052A (zh)
TW (1) TW53148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9513A (zh) * 2009-11-19 2011-05-25 株式会社名南制作所 原木的切削方法以及旋板机
CN106003268A (zh) * 2016-07-13 2016-10-12 贾乔岚 一种智能单板无人操控生产线
CN113696276A (zh) * 2021-08-02 2021-11-26 宁波天工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防卡屑多装夹位刨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70680B2 (en) * 2006-03-03 2008-05-13 Carlos Alberto Fernando Fezer Lathe having movable spindles and method
FI123331B (fi) * 2011-02-09 2013-02-28 Raute Oyj Viilujen sorvauslaite
CN105599076A (zh) * 2016-01-21 2016-05-25 侯如升 一种麦秆旋切用刀环
CN108356947B (zh) * 2017-01-27 2021-03-02 株式会社名南制作所 组合刀具
CN109304783B (zh) * 2018-11-15 2020-11-20 王天宇 一种多功能毛坯木材整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1169A (en) * 1976-08-02 1977-12-06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Apparatus for cutting off a thickness of wood or veneer from logs
GB2025314B (en) * 1978-07-14 1982-11-24 Meinan Machinery Works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curling of veneer
US4508893A (en) * 1983-08-25 1985-04-02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powdery calcium cellulose glycolate
US4602663A (en) * 1984-08-07 1986-07-29 The Coe Manufacturing Co. Veneer lathe with powered nose bar roll of large diameter
KR870000033A (ko) * 1985-06-05 1987-02-16 신윤철 담배갑
US4790360A (en) * 1987-10-26 1988-12-13 Forintek Canada Corp. Wood tenderiz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36092U (zh) * 1988-09-29 1989-04-19 韩庆忠 加工薄木片的旋切机
JP2805170B2 (ja) * 1990-07-06 1998-09-30 株式会社名南製作所 可センターレス式ベニヤレースの歩送り方法
JPH08132411A (ja) * 1994-11-07 1996-05-28 Meinan Mach Works Inc 可センターレス式ベニヤレースに於ける歩送りの切上げ方法
US5787949A (en) * 1995-07-07 1998-08-04 Meinan Machinery Works,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feed in a spindleless veneer lathe and apparatus to which the method is applied
JP3676535B2 (ja) * 1996-04-22 2005-07-27 株式会社名南製作所 ベニヤレースにおけるバックアップロールの歩送り制御方法及びベニヤレースにおけるバックアップロール装置
US5715879A (en) * 1996-07-15 1998-02-10 Jones; William F. Nose bar and drive assembly
JP3665162B2 (ja) * 1996-12-20 2005-06-29 株式会社名南製作所 ベニヤレース
TW369469B (en) 1997-07-29 1999-09-11 Meinan Machinery Works Wound cutting machine
CN1067624C (zh) * 1997-12-19 2001-06-27 北京奥体宏天科技开发公司 毛竹旋切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9513A (zh) * 2009-11-19 2011-05-25 株式会社名南制作所 原木的切削方法以及旋板机
CN102069513B (zh) * 2009-11-19 2013-11-13 株式会社名南制作所 原木的切削方法以及旋板机
CN106003268A (zh) * 2016-07-13 2016-10-12 贾乔岚 一种智能单板无人操控生产线
CN113696276A (zh) * 2021-08-02 2021-11-26 宁波天工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防卡屑多装夹位刨刀
CN113696276B (zh) * 2021-08-02 2022-11-01 宁波天工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防卡屑多装夹位刨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48531A1 (en) 2002-10-17
JP2003291111A (ja) 2003-10-14
EP1228847B1 (en) 2006-01-04
JP4080757B2 (ja) 2008-04-23
TW531485B (en) 2003-05-11
EP1228847A3 (en) 2003-07-02
KR20020065380A (ko) 2002-08-13
CA2370608A1 (en) 2002-08-06
EP1228847A2 (en) 2002-08-07
US6648036B2 (en) 2003-11-18
DE60208451D1 (de) 2006-03-30
CN1321786C (zh) 2007-06-20
MY122934A (en) 2006-05-31
DE60208451T2 (de) 2006-07-20
CA2370608C (en) 2007-09-04
KR100730452B1 (ko) 2007-06-19
NZ517052A (en) 200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94C (zh) 高精度刀具
TWI396613B (zh) Cutting methods of logs and planing machines
CN1375385A (zh) 旋切机
CN1085133C (zh) 旋板机
KR101482643B1 (ko) 파이프 절단기의 면취장치
CN201960625U (zh) 一种卧式多锯轴多锯片锯床
CN211278860U (zh) 一种高效木材切片装置
CN1133521C (zh)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的近似磨削方法
CN1636689A (zh) 旋板机及利用该旋板机切削原木的方法
CN111823294B (zh) 一种房屋建筑分格条定尺寸加工设备
CN111941006B (zh) 一种洗衣机轴废料处理装置及废料再加工工艺
CN210548417U (zh) 一种带有压板的薄钢板切边机
CN204018837U (zh) 一种切管机拨料上料装置的调整机构
CN105710932A (zh) 木材分片机及分片方法
KR200419426Y1 (ko) 석재 샘플의 측모서리 가공 장치
CN209794029U (zh) 一种定向刨花板木片生产线
CN220179759U (zh) 一种alc板材切槽装置
CN112873341B (zh) 一种艾条切柱机
CN220561766U (zh) 一种圆木旋切装置
CN218965518U (zh) 一种全自动厚纸板速调式高精度分切机
CN219633898U (zh) 一种具有防跳结构的分切机
CN220944073U (zh) 一种用于钢棒加工的切割台
CN211100939U (zh) 一种加工孔锯的半自动卷圆机
CN113246243B (zh) 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及其拉丝方法
CN215969120U (zh) 一种吸管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