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4558A - 辊式输送机构以及配置该机构的照片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辊式输送机构以及配置该机构的照片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4558A
CN1374558A CN02106764A CN02106764A CN1374558A CN 1374558 A CN1374558 A CN 1374558A CN 02106764 A CN02106764 A CN 02106764A CN 02106764 A CN02106764 A CN 02106764A CN 1374558 A CN1374558 A CN 1374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rimping
exposure
crimping roller
print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6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4266C (zh
Inventor
嶋村泰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4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4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42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42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rojection-Type Copi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辊式输送机构以及配置该机构的照片处理装置,在相纸(2)的输送方向上,在与夹着曝光位置所配置的2个驱动辊(81)、(83)成对的2个压接辊(82)、(84)的支撑轴(91)、(92)上,支撑着皮带轮(96)、(97)。压接辊(82)、(84),能够在可与驱动辊(81)、(83)之间夹入相纸、并进行从动旋转的压接位置和离开压接辊(81)、(83)的压接解除位置之间变换位置。由于在皮带轮(96)、(97)上架设着同步皮带(98),所以,即使在2个压接辊(82)、(84)中的仅1个处于压接位置从动旋转时,另一个也连动旋转。因此,可减小在压接辊(84)与相纸(2)接触时施加在相纸(2)上的冲击。

Description

辊式输送机构以及配置该机构的照片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有分别具有驱动辊以及压接辊的2组输送辊装置的辊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数字小型工作室(照片洗印装置)中,采用使用光印刷头作为曝光头的曝光方式。在利用这样的曝光方式进行曝光时,将曝光范围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光印刷头固定,通过配置在该光印刷头的两侧(相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的、分别具有曝光驱动辊和曝光压接辊的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以及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在与光印刷头的主扫描方向垂直相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输送相纸,顺序进行线曝光,完成整体图象的面曝光。
在这样的相纸的辊式输送机构的情况下,曝光过程中的相纸不断地从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传递到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例如在特开平9-15768号公报上记载的辊式输送机构中,在相纸到达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前,第1曝光压接辊为了采取接受相纸的准备势态,通过弹簧力保持为被压接在第1曝光驱动辊上的状态,当相纸进入时,第1曝光压接辊就通过该相纸的进入压力克服弹簧力而变换位置,以这种状态将相纸向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的方向夹持压接输送。同样,第2曝光压接辊也在相纸到达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前,采取接受相纸的准备势态,通过弹簧力保持为与第2曝光驱动辊的接触状态,当从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接受到相纸时,第2曝光压接辊就通过该相纸的进入压力克服弹簧力而变换位置,以这种状态夹持压接输送相纸。
在上述的辊式输送机构中,根据曝光位置和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的距离,曝光过程中的相纸的前端会进入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相纸的输送速度随着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夹持相纸时施加在相纸上的冲击而发生很大变化,所以有在相纸上产生曝光不均、图象品质恶化这样的问题。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第2输送辊装置夹入曝光过程中的图象保持媒体而导致的图象品质的恶化的辊式输送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辊式输送机构,具有:第1输送辊装置、第2输送辊装置和轴结合机构;
所述第1输送辊装置,包含:第1驱动辊,和能够在可与所述第1驱动辊之间夹入图象保持媒体、进行从动旋转的压接位置和离开所述第1驱动辊的压接解除位置之间变换位置的第1压接辊,以及支撑所述第1压接辊的第1压接辊支撑轴;并配置在图象处理位置的上游一侧;
所述第2输送辊装置,包含:第2驱动辊,和能够在可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夹入图象保持媒体、进行从动旋转的压接位置和离开所述第2驱动辊的压接解除位置之间变换位置的第2压接辊,以及支撑所述第2压接辊的第2压接辊支撑轴,并配置在图象处理位置的下游一侧;
所述轴结合机构,为了即使当仅所述第1压接辊以及所述第2压接辊中的1个处于压接位置时,2个压接辊也可向相同的方向旋转而结合所述第1压接辊支撑轴和所述第2压接辊支撑轴。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2压接辊能够在压接位置和压接解除位置之间变换位置,所以,在图象保持媒体的前端经过第2压接辊和第2驱动辊之间后将第2压接辊从压接解除位置变换到压接位置,这样,能够减小施加在图象保持媒体上的冲击,从而相对减小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速度的变化。
另外,由于第1压接辊支撑轴和第2压接辊支撑轴,通过轴结合机构结合,所以能够通过使第1压接辊处于压接位置来使第2压接辊向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方向旋转。因此,如果将第2压接辊从压接解除位置向压接位置变换位置时,使第1压接辊处于压接位置,就能够使从第1输送辊装置一侧输送过来的图象保持媒体与向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方向旋转的第2压接辊接触。因此,图象保持媒体从第2压接辊受到的冲击就变得极小,并且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速度几乎不变化。所以,几乎不会产生图象保持媒体上的曝光不均和图象保持媒体上的图象的读取不稳定等问题,可提高图象质量。
另外,由于第1压接辊能够在压接位置和压接解除位置之间变换位置,所以通过在图象保持媒体的后端经过第1压接辊和第1驱动辊之间前使第1压接辊从压接位置变换到压接解除位置,使从第1输送辊装置排出时施加在图象保持媒体上的冲击变小,从而使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速度的变动变得比较小。
在本发明中,辊式输送机构,也可以使所述轴结合机构配置有支撑在所述第1压接辊支撑轴上的第1皮带轮,和支撑在所述第2压接辊支撑轴上的第2皮带轮,和架设在所述第1皮带轮和所述第2皮带轮之间的皮带的机构。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第1以及第2压接辊之间使用皮带连接,所以与仅通过辊之间的接触连接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确实可靠地传递这2个压接辊之间的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辊式输送机构,还可以具有配置在所述皮带和所述第2压接辊之间的传动系统上、并在所述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方向上使所述第2压接辊相对于所述皮带空转的第1单向离合器。这时,当仅所述第1压接辊处于压接位置时,把通过所述皮带旋转驱动的所述第2压接辊的表面速度设定为比所述第1压接辊的表面速度小是理想的。
在上述的将2个压接辊之间用皮带连接的构造中,在由于构件的加工精度的偏差而导致第1输送辊装置和第2输送辊装置之间的输送速度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就会由两者的输送速度差引起向各构件或图象保持媒体上施加不必要的力,从而导致图象质量的恶化。因而,在本发明中,设置了吸收由构件的加工精度的偏差引起的2个输送辊装置的输送精度差的第1单向离合器,同时,为了使第1单向离合器可靠地发挥作用,使仅第1压接辊处于压接位置时通过皮带旋转驱动的第2压接辊的表面速度比第1压接辊的表面速度小。也就是说,根据本结构,在第1以及第2压接辊都都处于压接位置的情况下,即使第1输送辊装置的输送速度比第2输送辊装置的输送速度大,由于两者的输送速度差被第1单向离合器吸收,所以几乎不会对各构件施加不必要的力。
另外,因为在第1以及第2压接辊都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下从第1输送辊装置输送到第2输送辊装置的图象保持媒体与第2压接辊接触时,通过第1单向离合器发挥作用能够使第2压接辊相对于皮带空转,所以不会由于与第2压接辊接触而对图象保持媒体施加很大的冲击。因此,几乎不会产生图象保持媒体上的曝光不均和图象保持媒体上的图象的读取不稳定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图象质量。
本发明的辊式输送机构,最好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皮带和所述第1压接辊之间的传动系统上、并在与所述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使所述第1压接辊相对于所述皮带空转的第2单向离合器。
在上述的采用使用第1单向离合器的结构的情况下,当从第1以及第2压接辊都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变化到仅第2压接辊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时,第1压接辊的角速度会比第2压接辊的角速度快。因此,图象保持媒体的后端附近部分在与第1压接辊接触时,图象保持媒体被推入下游一侧,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速度会发生变化。根据本结构,即使从第1以及第2压接辊都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变化到仅第2压接辊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通过第2单向离合器发挥作用,第1压接辊的角速度也不会变得比第2压接辊的角速度快。因此,即使图象保持媒体的后端附近部分与第1压接辊接触,但由于图象保持媒体不被推入下游一侧,所以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速度不会变化。所以,几乎不产生图象保持媒体上的曝光不均和图象保持媒体上的图象的读取不稳定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图象质量。
本发明的辊式输送机构,也可以是所述第2皮带轮的直径比所述第1皮带轮的直径大的机构。这样,通过调整第1以及第2皮带轮的直径,就能够简单地实现当仅第1压接辊处于压接位置时通过皮带旋转驱动的第2压接辊的表面速度比第1压接辊的表面速度小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是具有上述的任意一种辊式输送机构的照片处理装置。根据这样的照片处理装置,由于几乎没有作为图象保持媒体的相纸上的曝光不均,所以就能够输出高质量的相片。
附图说明
图1为装有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辊式输送装置的打印处理机的概略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辊式输送装置的模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辊式输送装置的传动系统的模式图。
图4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辊式输送装置上使用的2个单向离合器的作用方向的模式图。
图5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辊式输送装置动作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适宜的一实施例。
图1为装有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辊式输送装置的照片处理装置即打印处理机的概略框图。该数字小型工作室为在曝光部分采用数字曝光方式的装置,配置有:从通过未在这里图示的胶片显影机显影处理的照片底片(以后仅称为底片)1的图象底片框中读取摄影图象的底片扫描仪3,和处理通过底片扫描仪3读取的数字图象数据、并作成打印数据的控制器7,和具有根据该打印数据在相纸2上曝光与底片框中的图象对应的图象的曝光头5a的数字打印部分5,和将曝光的相纸2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处理部分6。在显影处理部分6进行了显影的相纸2经过干燥工序作为完成的相片排出。
底片扫描仪3,作为主要的构成单元,配置有照明光学系统30,和摄像光学系统40,和采用线CCD传感器51作为光电变换元件的光电变换部50,和决定底片1的光的照射范围、并且为利用线CCD传感器进行扫描而将底片1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输送的自动底片蔽光框10。
照明光学系统30由作为白色光源的碘钨灯31、调光滤光片32和镜通道33等构成,调整来自光源的光束的色分布和强度分布并将光束照射到底片1上。处理底片2的透过光束的摄像光学系统40,由透镜装置41和改变光方向的反射镜42构成。
对利用摄像光学系统40导入的光束进行光电变换的光电变换部50,配置有为检测RGB的各种色而分隔成3个的CCD传感器51a、51b、51c作为线CCD传感器51,在各CCD传感器上在主扫描方向,即底片1的横向上排列着多个(例如5000个)CCD元件。在红色用CCD传感器51a的摄像面上设置有仅通过透过底片1的光的红色成分的彩色滤光片,在绿色用CCD传感器51b的摄像面上设置有仅通过透过底片1的光的绿色成分的彩色滤光片,在蓝色用CCD传感器51c的摄像面上设置有仅通过透过底片1的光的蓝色成分的彩色滤光片,分别仅将蓝色成分、红色成分和绿色成分进行光电变换。
底片1的底片框图象一旦被定位于设定在自动底片蔽光框10处的扫描位置,即开始底片框图象的读取处理,底片框图象的透过光,随着依靠于底片输送机构9对底片1的进给,利用3个CCD传感器51a、51b、51c顺序被读取,但是因为各CCD传感器沿着底片1的输送方向以隔开若干像素的间距配置,所以同一像素处的R、G、G的各成分颜色的检测时机会产生时间差,该信息通过光电变换部50的后段的信号处理与同一像素的R、G、B像素信号相对应,被存放在控制器7的规定的存储器中。这样的底片扫描器3的照明光学系统30、摄像光学系统40和光电变换部50的各控制通过控制器7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在数字打印部5中,采用PLZT快门方式。也就是说,曝光头5a采用由PLZT元件构成的快门阵列。由该PLZT元件构成的快门阵列,由通过在钛酸锆酸铅中添加镧得到的透明强介电性陶瓷材料构成,利用该材料具有的电光效应的装置,在各快门处通过来自光源5b的多个光纤引入R、G、B各种颜色的光。该快门阵列沿着相纸2的横向、即输送方向的横断方向延伸。当在各快门上施加规定水准的电压时,则成为光透过状态,当停止施加电压时,则成为光切断状态。因此,当根据打印数据从控制器7向与各像素对应的快门施加驱动电压时,该快门就被打开,从光源导入的颜色的光照射到相纸2上。在光源5b上,配置有由R、G、B这3种颜色的光学滤光片构成的旋转滤光片,通过控制该旋转滤光片的旋转相位,把R、G、B中的1个选择性地朝向光源,通过这种颜色的滤光片将选择的颜色的光经由光纤送到快门。作为数字打印部的方式,除该PLZT快门方式之外,所知的有液晶快门方式、荧光束方式、FOCRT方式、DMD(数字微镜装置)方式和激光束方式等,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曝光规格选择。
因为该数字打印部5能够在排成2列的切割相纸2上分别同时曝光,所以相纸输送线8被区分成单列输送切割相纸2的相纸供给线8A,和能够将切割相纸2以2列输送的曝光输送线8B,和显影输送线8C,在相纸供给线8A和曝光输送线8B之间,设置有将从相纸供给线8A顺序送出的相纸2分配到曝光输送线8B的各列的分配装置4。
相纸供给线8A,由从使乳剂面在外侧、并将相纸2以辊状收容的2个相纸盒2A和2B的任意1个中有选择性地拉出相纸2的拉出辊组构成的拉出输送部,和向分配装置4交接相纸2的分配前输送部构成。
在分配前输送部分的上游一端,设置有将从相纸盒2A或2B拉出的相纸2与照片尺寸对准切割的切纸刀12,在该切纸刀12的下游一侧设置有背部打印部13。背部打印部13是在相纸2的背面(非乳剂面)上打印底片ID或底片框编号以及表示作成打印数据时进行的图象处理的补正信息等的装置,一般使用点振式打印机。
分配装置4由接受通过切纸刀12切割的相纸2并在中间输送辊装置80C的左右的列位置交互输送的卡盘式的X-Y移动机构构成。当然,由于在使用宽幅的大型相纸2的情况下进行1列的曝光,所以仅将从相纸供给线8A接受的相纸2原封不动地交送到中间辊输送装置80C上。
曝光输送线8B配置有按照输送方向的顺序构成曝光输送线8B的2列搬入区域的中间输送辊装置80C,具有以夹着数字打印部5的曝光头5a的状态配置的入口一侧的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80A,和出口一侧的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80B。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对于曝光品质具有较大影响的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80A以及出口一侧的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80B,如图2所示的那样,作为曝光用的辊式输送机构80这样的一体的装置高精度地被制作。
如图2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辊式输送机构80,具有配置在曝光位置的上游一侧的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80A和配置在曝光位置下游一侧的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80B。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80A,具有与切割相纸2的非乳剂面一侧接触的4个第1曝光驱动辊81,和可以相对于这些第1曝光驱动辊81进行远近变换位置的4个第1曝光压接辊82。另一方面,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80B,具有与切割相纸2的非乳剂面一侧接触的第2曝光驱动辊83(和第1曝光驱动辊81直径大致相同)和可以相对于这些第2曝光驱动辊83进行远近变换位置的4个第2曝光压接辊84(和第1曝光压接辊82直径大致相同)。
第1以及第2曝光驱动辊81、83,通过由连接在马达88上的1个驱动皮带轮89驱动的皮带传动机构89a,在向下游一侧(图2中上侧)输送相纸2的方向上以大致相同的角速度同步被驱动。
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分别支撑在延伸在水平方向上的轴91、92上。轴91通过一对摆动臂86a支撑,为此,可以在处于轴91的下方且与之平行延伸的摆动轴87a的周围摆动。另一方面,轴92通过一对摆动臂86b支撑,为此,可以在处于轴91的上方且与之平行延伸的摆动轴87b的周围摆动。通过该摆动,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相对于第1以及第2曝光驱动辊81、83进行远近变换位置,这样就使其选择性地处于压接的压接位置和离开的压接解除位置成为可能。并且,摆动臂86a、86b都是通过弹簧(未图示)对使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向压接方向变换位置施力。
在轴91、9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圆盘状的滚轮93、94。在滚轮93、94附近,配置有分别支撑在2个凸轮机构61、62上的偏心凸轮板63、64,通过随着凸轮机构61、62被驱动,偏心凸轮板63、64和滚轮93、94反复构成相互以规定的相位差接触的状态和非接触状态,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就在压接位置和压接解除位置之间变换位置。
而且,在轴91、92的滚轮93、94附近的部分上,分别支撑着皮带轮96、97。在这2个皮带轮96、97上,架设着圆皮带98。因此,2根轴91、92以及支撑在轴上的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就相互连动旋转。也就是说,即使在仅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中的1个处于压接位置,通过第1或者第2曝光驱动辊81、83从动旋转的情况下,处于压接解除位置的另一个压接辊也与之同方向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把皮带轮97的直径形成得比皮带轮96的直径大,以便仅使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中的1个处于压接位置时的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表面速度(即,在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80B处的相纸2的输送速度)比第1曝光压接辊82的表面速度(即,在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80A处的相纸2的输送速度)小1~10%、最好小1~4.5%、并且最好小2~4.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这样对2个皮带轮96、97的直径进行了不同的设定,所以后面所述的单向离合器99a一定会发挥作用。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辊式输送装置的传动系统的模式图图3所示的那样,在轴92和皮带轮97之间配置有单向离合器99a。该单向离合器99a,一面使在相纸2的输送方向上的第2曝光压接辊84以比皮带98大的角速度旋转成为可能,一面禁止皮带98以比第2曝光压接辊84大的角速度旋转。也就是说,通过配置单向离合器99a,使第2曝光压接辊84在图4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皮带98空转成为可能。通过这样,如后面所述的那样,就能够防止在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都处于压接位置的情况下,向皮带98和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等构件上施加不必要的力,或者以比较大的输送速度输送来的相纸2与以较其速度小的表面速度旋转的第2曝光压接辊84接触而在相纸2上施加较大的冲击。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轴91和皮带轮96之间配置有单向离合器99b。该单向离合器99b,一面使在相纸2的输送方向上的第1曝光压接辊82以比皮带98小的角速度旋转成为可能,一面禁止皮带98以比第1曝光压接辊82小的角速度旋转。也就是说,通过配置单向离合器99b,使第1曝光压接辊82在图4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皮带98空转成为可能(但是,第1曝光压接辊82的实际旋转方向为与箭头A相同的方向)。这样,如后面所述的那样,就能够防止当从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都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变成仅第2曝光压接辊84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时,由于相纸2的后端附近部分和第1曝光压接辊82接触而把相纸2推向下游一侧。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辊式输送机构80的动作。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第1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2、84的动作时机,由凸轮机构61、62控制。
曝光工序一旦开始,则要曝光的相纸2通过中间输送辊装置80C输送至辊式输送机构80处。这时,如图5(a)所示的那样,第1曝光压接辊82处于压接位置,而第2曝光压接辊84处于压接解除位置。因此,并不仅仅第1曝光压接辊82,而且经由皮带98与之连动的第2曝光压接辊84也沿相纸2的输送方向旋转。这时,由于皮带轮97的直径形成得比皮带轮96的直径大,所以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表面速度比第1曝光压接辊82的表面速度慢。并且,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任何1个单向离合器99a、99b都不起作用。
然后,相纸2的前端通过曝光位置被向上方输送,进而当通过第2曝光压接辊84和第2曝光驱动辊83之间时,则如图5(b)所示的那样,第2曝光压接辊84变换到压接位置。这时,利用曝光头5a对相纸2进行曝光,第2曝光压接辊84在和相纸2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从动旋转,并且其旋转的表面速度比第1曝光压接辊82的表面速度(即,相纸2的输送速度)小,所以单向离合器99a确实可靠地发挥作用,第2曝光压接辊84在相纸2输送方向上以比皮带98速度大的角速度旋转(相对于皮带98空转)。因此,以比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表面速度大的输送速度输送来的相纸2在和第2曝光压接辊84相撞时也不会从第2曝光压接辊84向相纸2上施加很大的冲击。因此,不会在相纸2上产生折皱或挠曲,几乎不会由于使第2曝光压接辊84变换到压接位置而对曝光产生坏的影响。
另外,当第2曝光压接辊84变换到压接位置并和第2曝光驱动辊83之间夹入相纸2时,第2曝光压接辊84的旋转的表面速度就急剧地向和第2曝光驱动辊83的表面速度实质上相等的速度增加。这时也通过单向离合器99a所发挥的作用,使单向离合器99a相对于皮带98空转,以便使第1曝光压接辊82的表面速度(即,在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80A处的输送速度)和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表面速度(即,在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80B处的输送速度)的差被吸收。因此,不会在皮带98或第2曝光压接辊84等构件上施加不必要的力。
然后,在第2曝光压接辊84到达压接位置后,如图5(c)所示的那样,第1曝光压接辊82处于压接解除位置。这是因为如果在相纸2从第1曝光压接辊82离开时它仍处于压接位置,那么有可能相纸2的后端被第1曝光压接辊82和第1曝光驱动辊81推向上方,相纸2的输送速度急剧变化,所以通过预先使第1曝光压接辊82处于压接解除位置来防止这种情况。
由于这样使第1曝光压接辊82变换到压接解除位置,第1曝光压接辊82就通过皮带98和第2曝光压接辊84连动,所以第1曝光压接辊82的角速度比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角速度大(这时,单向离合器99a已经不起作用)。因此,在没有单向离合器99b的情况下,如果相纸2的后端附近部分和第1曝光压接辊82接触,相纸2就以比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表面速度快的速度被推向下游一侧,无论是否正在利用曝光头5a进行曝光,相纸2的输送速度都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上述的位置配置有单向离合器99b,所以第1曝光压接辊82就能相对于皮带98空转,并继续保持和第2曝光压接辊84大致相同的角速度,第1曝光压接辊82的角速度不会比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角速度快。因此,即使相纸2的后端附近部分和第1曝光压接辊82接触,相纸2也不会被推向下游一侧,因此,相纸2的输送速度不会变化。
然后,在相纸2的后端完全经过第1曝光压接辊82和第2曝光压接辊84之间后,如图5(d)所示的那样,第1曝光压接辊82为了夹入后面的相纸2而再次回到压接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能够使第1曝光压接辊82以及第2曝光压接辊84在压接位置和压接解除位置之间变换位置,所以,通过在适当的时机切换这些压接辊的压接位置和压接解除位置,就能够减小施加在相纸2上的冲击,使相纸2的输送速度的变化比较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皮带98连接第1曝光压接辊82和第2曝光压接辊84,所以,即使是在仅一个压接辊处于压接位置时另一个压接辊也连动旋转。因此,如果在将第2曝光压接辊84从压接解除位置变换到压接位置时使第1曝光压接辊82处于压接位置,那么就能够使从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80A一侧输送来的相纸2和在其输送方向上旋转的第2曝光压接辊84接触。因此,相纸2受到的来自第2曝光压接辊84的冲击就变得极小,使相纸2的输送速度几乎不发生变化。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几乎不产生在相纸2上的曝光不均,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在相纸2上形成的照片图象的质量。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通过皮带98连接第1曝光压接辊82和第2曝光压接辊84,所以与仅通过简单的辊之间的接触,连接这2个压接辊82、84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确实可靠地传递这2个压接辊82、84之间的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仅第1曝光压接辊82处于压接位置时的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表面速度设定为比第1曝光压接辊82的表面速度小的同时,配置使第2曝光压接辊84在相纸2的输送方向上相对于皮带98空转的单向离合器99a,由于单向离合器99a吸收第1曝光压接辊82和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输送速度的差,所以几乎不会在各构件上施加不必要的力。另外,由于在2个压接辊82、84都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下从第1曝光输送辊装置80A输送到第2曝光输送辊装置80B的相纸2与第2曝光压接辊84接触时,通过单向离合器99a发挥作用,第2曝光压接辊84能够相对于皮带98空转,所以不会由于和第2曝光压接辊84接触而在相纸2上施加很大的冲击。因此,几乎不会在相纸2上产生曝光不均,进一步提高在相纸2上形成的照片图象的质量。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即使从2个压接辊82、84都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变成仅第2曝光压接辊84处于压接位置的状态,通过单向离合器99a的作用,第1曝光压接辊82的角速度也不会比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角速度快。因此,即使相纸2的后端附近部分和第1曝光压接辊82接触,相纸2也不会被推向下游一侧,所以相纸2的输送速度不发生变化。因此,几乎不会在相纸2上产生曝光不均,进一步提高在相纸2上形成的照片图象的质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仅是第1曝光压接辊82处于压接位置时的第2曝光压接辊84的表面速度比第1曝光压接辊82的表面速度小的构造,可以通过调整2个皮带轮96、97的直径简单地实现。
上面虽然就本发明的一个适宜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本发明所述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结合2个轴(压接辊支撑轴)91、92的轴结合机构,采用了支撑在轴91上的皮带轮96,和支撑在轴92上的皮带轮97,和架设在2个皮带轮96、97之间的同步皮带98。但是,作为轴结合机构,为了即使在仅第1压接辊以及第2压接辊中的一个处于压接位置时,使2个压接辊也都向相同方向旋转,只要是结合第1压接辊支撑轴和第2压接辊支撑轴的结构,可以采用任意的构造。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对皮带轮和压接辊分别进行设置,但是也可以将这些用同一构件构成。另外,轴可以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和压接辊分体形成,也可以和压接辊一体形成。
另外,第1单向离合器可以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配置在第2压接辊支撑轴和第2皮带轮之间,或者也可以配置在第2压接辊支撑轴和第2压接辊之间。
另外,第2单向离合器可以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配置在第1压接辊支撑轴和第1皮带轮之间,或者也可以配置在第1压接辊支撑轴和第1压接辊之间。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例举了以为了将相纸进行2列曝光的辊式输送装置为例的构造,但是基于本发明的辊式输送装置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相纸进行1列曝光的辊式输送装置,或者将相纸进行3列以上曝光的辊式输送装置。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出示了设置在照片处理装置中的辊式输送机构,但是本发明的辊式输送机构不局限于照片处理装置,只要是将进行了图象的印刷或者读取的图象保持媒体进行辊式输送的仪器(例如扫描仪、喷墨打印机等),可以适用于任何仪器。

Claims (6)

1.一种辊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输送辊装置、第2输送辊装置和轴结合机构;
所述第1输送辊装置,包含:第1驱动辊,和能够在可与所述第1驱动辊之间夹入图象保持媒体、进行从动旋转的压接位置和离开所述第1驱动辊的压接解除位置之间变换位置的第1压接辊,以及支撑所述第1压接辊的第1压接辊支撑轴;并配置在图象处理位置的上游一侧;
所述第2输送辊装置,包含:第2驱动辊,和能够在可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夹入图象保持媒体、进行从动旋转的压接位置和离开所述第2驱动辊的压接解除位置之间变换位置的第2压接辊,以及支撑所述第2压接辊的第2压接辊支撑轴;并配置在图象处理位置的下游一侧;
所述轴结合机构,为了即使当仅所述第1压接辊以及所述第2压接辊中的1个处于压接位置时,2个压接辊也可向相同的方向旋转而结合所述第1压接辊支撑轴和所述第2压接辊支撑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结合机构,配置有支撑在所述第1压接辊支撑轴上的第1皮带轮,和支撑在所述第2压接辊支撑轴上的第2皮带轮,和架设在所述第1皮带轮和所述第2皮带轮之间的皮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皮带和所述第2压接辊之间的传动系统上、在所述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方向上使所述第2压接辊相对于所述皮带空转的第1单向离合器,并且当仅所述第1压接辊处于压接位置时,把通过所述皮带被旋转驱动的所述第2压接辊的表面速度设定为比所述第1压接辊的表面速度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皮带和所述第1压接辊之间的传动系统上、在与所述图象保持媒体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使所述第1压接辊相对于所述皮带空转的第2单向离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皮带轮的直径比所述第1皮带轮的直径大。
6.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式输送机构的照片处理装置。
CNB021067643A 2001-03-06 2002-03-06 辊式输送机构以及配置该机构的照片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42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61094 2001-03-06
JP061094/2001 2001-03-06
JP2001061094 2001-03-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4558A true CN1374558A (zh) 2002-10-16
CN1194266C CN1194266C (zh) 2005-03-23

Family

ID=18920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67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4266C (zh) 2001-03-06 2002-03-06 辊式输送机构以及配置该机构的照片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496243B2 (zh)
EP (1) EP1239326B1 (zh)
CN (1) CN1194266C (zh)
DE (1) DE60202159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3707A (zh) * 2012-03-05 2013-09-18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6225B2 (en) * 2002-10-10 2009-11-10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Exposure system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exposur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4068A (ja) 1985-10-19 1987-04-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ビ−ム走査装置
US5274419A (en) 1989-12-20 1993-12-28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Camera and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feed unit useful therefor
JP2811409B2 (ja) 1994-02-08 1998-10-15 西本産業株式会社 濃淡画像処理装置
JPH0915768A (ja) 1995-06-26 1997-01-17 Konica Corp シート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6005687A (en) 1996-04-12 1999-12-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motors for separating and reading documen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3707A (zh) * 2012-03-05 2013-09-18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03707B (zh) * 2012-03-05 2016-05-11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2159D1 (de) 2005-01-13
EP1239326A1 (en) 2002-09-11
US20020127017A1 (en) 2002-09-12
DE60202159T2 (de) 2005-12-22
CN1194266C (zh) 2005-03-23
US6496243B2 (en) 2002-12-17
EP1239326B1 (en) 2004-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268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94266C (zh) 辊式输送机构以及配置该机构的照片处理装置
CN1045335C (zh) 印象方法及装置
JP3644435B2 (ja) ローラ搬送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写真処理装置
US6144441A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light-sensitive material distributing device for use therein
US5993083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sheets of light-sensitive material
JP4186120B2 (ja) 印画紙搬送装置
JP4232063B2 (ja) 画像露光装置
JP3815592B2 (ja) 印画紙搬送装置
JP2867936B2 (ja) 画像露光装置
JP2001033889A (ja) 複列画像露光装置
JP3712102B2 (ja) 印画紙搬送装置
JP3587295B2 (ja) 画像プリント装置
JP200213184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3657746B2 (ja) 振分装置
JP3785251B2 (ja) 感光材料振分装置
JP2000352768A (ja) 画像プリント装置
JP2001117173A (ja) 画像露光装置
JP3785252B2 (ja) 感光材料の振分方法
JP3758071B2 (ja) 光シャッタ式露光装置
JP2001056511A (ja) 写真処理機用のマガジン及び写真処理機
JP2001117175A (ja) 画像露光装置
CN1175842A (zh) 回转体驱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2087631A (ja) ローラ式印画紙搬送装置
JP2001033883A (ja) 画像露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K POWE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RITSU KOK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7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WAKAYAMA PREFECTURE, STATE OF JAPAN TO: WAKAYAMA PREFECTU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707

Address after: Wakayama County

Patentee after: Noritsu Koki Co., Ltd.

Address before: Wakayam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Noritsu Koki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