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4243A - 标记转移工具和标记转移带 - Google Patents

标记转移工具和标记转移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4243A
CN1374243A CN01145303A CN01145303A CN1374243A CN 1374243 A CN1374243 A CN 1374243A CN 01145303 A CN01145303 A CN 01145303A CN 01145303 A CN01145303 A CN 01145303A CN 1374243 A CN1374243 A CN 1374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
somesthesia
transfer
transition zone
transfe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5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4191C (zh
Inventor
玉井繁
新谷全利
小山格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ed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e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e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e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4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4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41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41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02Web delivery apparatus, the web serving as support for articles, material or another web
    • B65H37/005Hand-held apparatus
    • B65H37/007Applicators for applying coatings, e.g. correction, colour or adhesive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88Work traversing type and/or means applying work to wall or static structure
    • Y10T156/1795Implement carried web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8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handle or handgri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9Sectional layer removable
    • Y10T428/1495Adhesive is on removable layer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关于由符号、代码、图案或它们的组合所组成的不同标记的涂覆膜转移工艺的标记转移工具。一种标记转移带(T),其组成成分为:连续并可剥离地以特定间隔设置并保持在基带(15)表面上的压敏粘合转移标记(M);以及用于显示各转移标记(M)之分界位置的体感觉凹槽(60)被设置在转移标记(M、M)之间。与此结构相对应,与标记转移带(T)的体感觉凹槽(60)相吻合的定位凸起(61)被设置在转移头(H)的带移动部分上,并通过参照由于这两个(60、61)的吻合而在标记转移带(T)的移动动作中产生的钩住现象,从而使标记转移带(T)上的转移标记(M)能被正确地转移到修改区域上。

Description

标记转移工具和标记转移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记转移工具(mark transfer tool)和标记转移带(mark transfer tape),尤其涉及一种把薄膜上的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上的标记转移技术,该薄膜上的转移标记由设置并形成于标记转移带上的符号、代码、图案或它们的组合所组成。
背景技术
通常,各种由符号、代码、图案或它们的组合所组成的标记被预制成印章并用墨水印在一张纸或其它物体表面上,或者被预制成标记贴条并粘在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上。
在近来的技术革新及用户喜好多样性的背景下,各种技术领域都要求拓展产品的品种,这种趋势在处理各种标记的文具领域也不例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的新颖的标记转移工具和标记转移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传统的标记使用工艺完全不同的新颖的标记转移工艺,该工艺通过使用涂覆膜转移工艺可以转移由符号、代码、图案或它们的组合所组成的各种标记。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标记转移工具,该工具通过使用一种把标记转移带上的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上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适合于普通用户的多种喜好。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修改时使用的标记转移工具,该工具使用由各种标记和用于重写的空白处组成的转移标记,由于使用该工具,在转移标记转移后,可以用书写工具在用于重写的空白处重写各种符号。
本发明的标记转移工具是一个用于把标记转移带上的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上的工具,该工具包括:一个手持外壳;一个装有标记转移带的供给卷轴,其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外壳内;一个可旋转的卷收卷轴,其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外壳内,用于收集用过的标记转移带;和一个转移头,布置在外壳的前端,用于把从供给卷轴输出的标记转移带按压在并转移到修改区域。其中,标记转移带具有:可剥离地以特定间隔连续布置并保持在基带表面上的压敏粘合转移标记(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ransfer marks);还有布置在转移标记之间用于显示各转移标记的分界位置(division position)的分界体感觉装置(division bodily sensing means),以及要与标记转移带的分界体感觉装置吻合的体感觉吻合部分(bodily sensingengaging parts)被布置在转移头的带传送区域,
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分界体感觉装置和体感觉吻合部分可以采用下述型式。
(1)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形成于标记转移带上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体感觉滑动部分,而体感觉吻合部分是转移头的前边沿,当体感觉滑动部分在标记转移操作中与转移头的前边沿处吻合时,在该吻合位置会出现滑动现象,并通过体感觉(bodily sensation)使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被显示出来。
(2)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形成于标记转移带上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体感觉凹槽,而体感觉吻合部分是一个设置在转移头上的定位凸起,当体感觉凹槽在标记转移操作中与设置在转移头上的定位凸起吻合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操作中会出现钩住现象(hookingphenomenon),并由体感觉显示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transfer complete position)。
(3)分界体感觉装置包括多个形成于标记转移带上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体感觉凸起,而体感觉吻合部分是一个设置在转移头上的定位凸起,当定位凸起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吻合在多个体感觉凸起之间时,在标记转移带的运转操作中会出现钩住现象,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通过体感觉被显示。
标记转移工具的操作(operation)的基本构成是一个重装类型(refill type),或者是一个一次性类型(onetime type)。其中重装类型具有一个带盒,该带盒至少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中的供给卷轴(pay-out reel)和卷收卷轴(take-up reel),因而可以更换标记转移带;而一次性类型具有设置在外壳中的供给卷轴和卷收卷轴,转移头设置在外壳的前端。
本发明的标记转移带最好配置并应用于标记转移工具中,其中:压敏粘合转移标记可剥离地以特定间隔连续布置并保持在基带表面上;还有分界体感觉装置,设置在转移标记之间,用于显示转移标记的分界位置,而形成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便于在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操作中,当其与设置在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上的体感觉吻合部分相吻合时靠体感觉来指示一个转移标记的分界位置。
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标记转移带包括转移标记层,该转移标记层包括多个粘附并保持在背面被处理成可剥离的基带的正表面上的转移标记,这些转移标记是可剥离地,或既可剥离又可拆分成数片,更具体地,转移标记层可以采用下述叠层结构。
i)通过整体地叠合(laminating)压敏粘合层和标记排列层来构成转移标记层,该压敏粘合层由压敏粘合透明材料组成;标记排列层由多个在基带的移动方向上以特定间隔连续布置的标记组成。该转移标记层通过压敏粘合层被可剥离并分开成数片地粘附并保持在被处理成可剥离的基带表面上。
ii)通过整体地叠合标记形成层、标记排列层、和压敏粘合层来构成转移标记层,该标记形成层由粘合透明材料组成;标记排列层由多个在基带的移动方向上以特定间隔连续设置的标记组成;以及压敏粘合层由压敏粘合透明材料形成。该转移标记层通过标记形成层被可剥离并可分开成数片地粘附并保持在被处理成可剥离的基带的表面上。
iii)通过整体地叠合标记排列层和压敏粘合层来构成转移标记层,标记排列层由多个在基带的移动方向上以特定间隔连续设置的标记组成,而压敏粘合层则由压敏粘合透明材料构成,该转移标记层通过标记排列层被可剥离并分开成数片地粘附并保持在被处理成可剥离的基带的表面上。
iv)通过整体地叠合标记排列层和压敏粘合层来构成转移标记层,标记排列层由多个在基带的移动方向上以特定间隔连续设置的标记组成,而压敏粘合层则由压敏粘合透明材料构成,该透明标记层通过标记排列层被可剥离并可分开成数片地粘附并保持在被处理成粘附层(processed to be adhesive)的基带的表面上。
另外,至于分界体感觉装置,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a)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由基带在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表面构成的体感觉滑动部分,当体感觉滑动部分在标记转移操作中与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的前边沿吻合时,在体感觉滑动部分和修改区域之间会出现滑动现象,并靠体感觉显示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b)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对应于相邻转移标记的转移标记层表面制成的体感觉滑动部分,当体感觉滑动部分在标记转移操作中与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的前边沿吻合时,在体感觉滑动部分和修改区域之间会出现滑动现象,并靠体感觉显示一个转移标记的分界位置。
(c)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形成于基带背面上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体感觉凹槽,当体感觉凹槽在标记转移操作中与设置在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上的体感觉吻合部分吻合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操作中会出现钩住现象,并通过体感觉显示一个转移标记的分界位置。
(d)分界体感觉装置包括多个形成于标记转移带上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体感觉凸起,当设置在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上的体感觉吻合部分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吻合在多个体感觉凸起之间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操作中会出现钩住现象,并通过体感觉显示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为了把标记转移带上的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的所希望的修改区域上,用手指握住外壳,把转移头的前端按压部分紧密地按压在修改区域,并使外壳以这种状态沿着纸张移动,从而转移该转移标记。
具体地,在设置于标记转移带上的分界体感觉装置与转移头的体感觉吻合部分相吻合的状态下,转移头被紧密地按压在修改区域的转移起始端,使外壳直接沿着纸张移动,接着下一个分界体感觉装置与体感觉吻合部分相吻合,当吻合部分中出现滑动现象时或当标记转移带的移动操作中出现钩住现象时就停止下来。
以这种操作式,位于转移头的前端按压部分处的标记转移带上的转移标记被从基带上剥离,并准确地转移到修改区域上,转移标记分离之后,用过的标记转移带,即基带被卷收并收集到卷收卷轴上。
通过阅读下述结合附图及其权利要求中所公开的新颖实施例进行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及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1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标记转移工具的外壳主体的内部的正视图。
图3是标记转移工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4A是表示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4B是表示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A是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的部分切掉的标记转移带的视图。
图5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5A中V-V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5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旋转结构的部分截面的放大正视图。
图7A是标记转移工具的使用状态的透视图,表示用右手横向拖拉标记转移工具时的使用状态。
图7B是标记转移工具的使用状态的透视图,表示用左手横向拖拉标记转移工具时的使用状态。
图7C是标记转移工具的使用状态的透视图,表示用右手纵向拖拉标记转移工具时的使用状态。
图8A是本发明实施方案2的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记转移带的部分切掉的视图。
图8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8A中的VIII-VII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8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3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切掉的标记转移带的视图。
图9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9A中的IX-IX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9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方案4的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0B是表示转移头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0C是转移头主要部分的部分放大透视图。
图11A是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记转移带的部分切掉的视图。
图11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11A中的XI-X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1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12A是本发明实施方案5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2B是表示转移头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2C是转移头主要部分的部分放大透视图。
图13A是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记转移带的部分切掉的视图。
图13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13A中XIII-XII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3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14A是本发明实施方案6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4B是表示转移头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4C是转移头主要部分的部分放大透视图。
图15A是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记转移带的部分切掉的视图。
图15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15A中的XV-XV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5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16A是本发明实施方案7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记转移带的部分切掉的视图。
图16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16A中的XVI-XV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6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17A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体感觉凸起之结构的平面图。
图17B也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体感觉凸起之结构的平面图。
图17C也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体感觉凸起之结构的平面图。
图18A是本发明实施方案8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记转移带的部分切掉的视图。
图18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18A中的XVIII-XVII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8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方案9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20A是本发明实施方案10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记转移带的部分切掉的视图。
图20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20A中的XX-XX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0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21A是本发明实施方案11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记转移带的部分切掉的视图。
图21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21A中的XXI-XX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1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22A是本发明实施方案12中的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带的平面图,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记转移带的部分切掉的视图。
图22B是标记转移带沿图22A中的XXII-XXI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2C是表示标记转移带的基带和转移标记层的剥离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在下文中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1至图22表示本发明的标记转移工具,并且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或元件。
实施方案1
根据该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工具如图1至图7A-7C所示。尤其,该标记转移工具1是把薄膜上的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上,其中的薄膜上的标记包含设置并形成于标记转移带T(在所示例子中,只有由字母表的字母SEED组成的一个标记)M、M...上的符号、代码、图案或者它们的组合物,该标记转移工具是具有一个盒结构的重装类型,因而能更换作为耗材的标记转移带T。
也就是说,标记转移工具1包括:一个具有如图1所示外形的外壳2;和一个具有如图2和图3所示转移头H的带盒(tape cartridge)C。
用一只手握持并操纵外壳2,该外壳是一个具有正曲线形状(frontcontour shape)的扁平盒,且厚度和宽度足以容纳带盒C,当用一只手握持并操纵外壳时,它的一对相面对的平展的正面和背面2a、2b是标准的握持面(standard gripping sides)。外壳2是用注塑成型等方法整体地形成的塑料结构,外壳主体4与盖体5是分开的,带盒可拆卸地插入外壳主体4中。在外壳2的前端,形成为了转移头H插入和抽出的头插入部件6。
带盒C是一个可更换的耗材。带盒C包括:其上缠有标记转移带T的供给卷轴11和用于收集用过的标记转移带T的可旋转的卷收卷轴12组成,这两个卷轴可旋转地安装在盒外壳10内,并且,把标记转移带按压在并转移到修改区域的转移头H被安装,使其可以绕转移头的轴向中心旋转。
虽然没有在附图中具体地表示出来,但带盒C还包括:一个带联结单元,使供给卷轴11与卷收卷轴12相互联结;一个联动机构,用于协调供给卷轴11和卷收卷轴12中标记转移带T的供给速度和接收速度使它们同步;以及其它主要的和基本的构件,这些构件被组装成一个单元。
盒外壳10由合成树脂制成一个盒外壳的形状,以容纳卷轴11、12,并且它的形状和大小在具有容纳保持卷轴11、12之功能的范围内被设计得又轻又小,更具体地,它是一个主要由细小的骨架元件组成的骨架结构。
标记转移带T连续地供应转移标记M,而压敏粘合转移标记M被连续并可剥离地以特定间隔布置并保持在基带15的表面上。在转移标记M、M之间,设置着用于显示转移标记M分界位置的分界体感觉装置20,与此对应,在转移头H的带移动部分,设有将与分界体感觉装置20相吻合的体感觉吻合部分21。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标记转移带T具有如图5所示的截面结构,在基带15的表面上(在图5B和图5C中为下侧面),可剥离地粘附并保持着由多个转移标记M、M...组成的转移标记层16。由于附图是为了帮助理解,所以它们是示意性的并且在厚度方向上被放大了,但实际上标记转移带T是一个薄膜,并且各层的边界并没有所示的那样清楚。
基带15的正面和背面都被处理成可剥离的,即,它是一个由塑料或纸材料制成的膜状带,其表面被加工成可以从邻接的层或材料上分离或剥离,最好选用没有伸缩性的柔性膜。
转移标记层16是一个通过整体地叠合标记形成层17、标记排列层18和压敏粘合层19而得到的叠合结构。该转移标记层16连续覆盖在基带15的整个长度上,即,转移标记M、M...是连续形成的,并在标记转移的时候被转移头H的转移操作正确地切断。
标记形成层17是为了便于形成(特别是印刷)标记排列层18而设计的,且标记形成层17具有使转移标记层16粘附并保持在基带15表面上的功能,并在转移标记M转移后形成一个表面层。标记形成层17由粘附透明材料制成。即,标记形成层17最好由适于作分离后的表面层的干型(dry type)透明的能看透的树脂材料制成,并具有适当的在基带15的分离表面上的粘附保持性。
标记排列层18由多个标记(在所示实施例中,只有由字母表的字母SEED组成的标记)M’、M’、M’、...组成,这些标记在基带15的移动方向上以特定间隔连续地并可剥离地设置,而且标记排列层通过已知的印刷技术被专门地形成于标记形成层17上。
标记排列层18的印刷方法包括各种已知的印刷工艺,具体有:活版(凸版)印刷、胶版印刷、照相凹版(凹版)印刷或丝网印刷,以及其它新颖的印刷工艺,例如:激光打印机、热转印和喷墨打印机系统,至于选择何种合适方法则要视成型的目的区域的特性而定(在所示的例子中,是标记形成层17)。
压敏粘合层19用于把转移标记层16按压并粘附在修改区域上,以便在转移之前形成标记转移带T的表面层,且该压敏粘合层19由一种压敏透明材料制成。即,压敏粘合层19最好由适于作分离前的表面层的干型透明的能看透的粘附材料(adhesive material)制成,这种材料对修改区域有压敏粘合力(pressure-sensitive adhesion)。
如图5所示,该叠合的转移标记层16通过标记形成层17可剥离并可分开地粘附并保持在基带15的表面(图5B和图5C的下侧面)上。基带15被处理过以便分离(processed for parting)。
如图5所示,分界体感觉装置20是一个特定的印刷并形成于转移标记层16的表面上(图5B和图5C中的下侧面)的体感觉滑动部分,其印刷方法是与标记排列层18的情况中一样的各种传统印刷工艺中的一种。
对应于转移标记层16的相邻转移标记M、M形成该体感觉滑动部分20,并且,该体感觉滑动部分例如通过已知的印刷工艺被形成于转移标记层16中的压敏粘合层19的表面上。
该体感觉滑动部分20具有与基带15的表面和背面所应用的分离处理(parting process)一样的滑动特性,并且覆盖着压敏粘合层19的表面以消除在该部分在修改区域上的压力粘合。该体感觉滑动部分20由与制造标记形成层17和压敏粘合层19一样的透明分离材料制成。
体感觉滑动部分20的具体形成位置被设定成对应于转移头H的体感觉吻合部分21,如此设置以便于,当在下述的标记转移工具1的标记转移操作中,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体感觉吻合部分21相吻合从而在吻合位置产生滑动现象时,通过体感觉来指示出所示实施方案的一个转移标记M的分界位置、或者转移完成位置。
与体感觉滑动部分20相对应的体感觉吻合部分21被设置在转移头H的带移动部分,以及转移头的前边沿,即,前端按压部分25也起体感觉吻合部分21的作用。
也就是说,从供给卷轴11输出的标记转移带T沿着转移头H一侧面的带移动表面被引导至前端按压部分25上,并经过前端按压部分25然后反转,再继续沿着相对侧的带移动表面被引导前进,然后被卷收到卷收卷轴12上,如图4A和图4B所示,当标记转移带T的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21)吻合而在吻合位置产生滑动现象时,体感觉指示出一个转移标记M的转移完成位置。
更具体地,当标记转移带T的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21)吻合时,在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修改区域之间产生滑动,标记转移带T的移动被停止,同时标记转移动作被中止,从而使用户靠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M的转移完成位置。为了开始下一个转移标记M的转移动作,如下所述,先把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稍加用力地按压在修改区域上,通过在修改区域上移动,再次开始标记转移带T的移动,从而能进行标记转移动作。
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的标记转移带T被制成一个带状物,具有与多个标记转移带T、T...相对应的带宽,如图5A所示,并用纵断器或其它切断器切断并形成一个带T的宽度。
根据转移标记层16的具体形成方法,标记形成层17被涂覆并形成于基带15的表面上,标记排列层18被印刷并形成于标记形成层17的表面上,压敏粘合层19被涂覆并形成于标记排列层18上,最后体感觉滑动部分20被印刷并形成于压敏粘合层19上。
转移头H把标记转移带T按压在一张纸的修改区域上,转移头H被设置在盒外壳10的前端,并具有引导标记转移带T的功能以及按压的功能。
转移头H的具体结构包括:一个头主体30、一个头保持部件31和一个旋转操作部件32。头主体30被保持着,可围绕着它的轴心转动即,形成了所谓的旋转式转移头结构。
头主体30按压并转移转移标记带T,并且被制成的形状使得适于准确地转移到所希望的转移位置,即,被制成尖头形状。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头主体30是一个薄片,该薄片具有比转移标记带T稍宽的长方形形状,并具有锥形截面,在侧视图中呈尖形从而在朝向前端的方向上逐渐变细。头主体30具有两个平展的侧表面30a、30b,这两个侧表面形成了带移动表面,前边沿25是一个前端按压部分,用于如上所述那样按压标记转移带T并同时起到作为体感觉吻合部分21的作用。该前端按压部分25是一个与带移动表面30a、30b中的带移动方向相垂直的直线边沿。在头主体30的两个侧边沿,形成导向凸缘33、33以引导标记转移带T的移动。
如果组成头主体30的平板的厚度较小,则图中所示的锥形并不总是必要的,平板的厚度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可以是一致的,不管怎样,不用特别限定该结构,只要头主体30的按压部分前端的厚度(一个尖端)足以准确地设置并指示转移位置。
另外,在头主体30的基端侧部,整体地形成作为主体支撑件的支撑部件35。
转移头保持部件31支撑着头主体30,头主体30可围绕其轴心旋转,具体地,转移头支撑部件31包括:一个作为主体支撑件的支撑部件35;和一个设置在盒外壳10内的轴承(bearing)36。
如图6A-6C所示,支撑部件35是一个与头主体30同心并整体地设置的圆筒部件,更具体地,它被形成为在其一个部位上具有一个标记转移带T的安放开口35a的弧形截面,通过该安放开口可以把标记转移带T安放到头主体30上。
轴承36整体地设置在盒外壳10的前端。如图6A-6C所示,轴承36是管状物,其内圆周与支撑部件35的外圆周相对应,以及与支撑部件35相同,轴承36被形成为弧形截面,该轴承的弧形截面在其一个部分上有安放标记转移带T到头主体30上的安放开口36a,支撑部件35可滑动地被轴承36支承着,头主体30能在如下所述的特定旋转角度范围内围绕其轴心自由旋转。
旋转操作部件32确定头主体30的旋转方向,并作为转移头位置指示器,以显示头主体30的带按压及转移位置。
旋转操作部件32是一个圆棒,具有一个作为一个主要部件的操作杆45,操作杆45包括操作旋钮45a,操作旋钮45a被设置在操作杆45的前端。操作杆45从支撑部件35的轴心沿半径方向向外直线延伸,并穿过设置在轴承36和外壳2上的相应位置处的细长槽口插入部件(slit inserting portion)46和操作导向部件47而伸出到外壳2的外部。这样的话,轴承36的插入部件46起到头主体30的锁定部件的作用,以防止头主体30沿轴向滑出。
操纵杆45沿关于头主体30的旋转方向的定位与头主体30的带按压和转移位置相关并根据其来设定,并且细长槽口插入部件46和操作导向部件47在圆周方向延伸,从而使操作杆45在头主体30的旋转方向上可以移动。具体地,外壳2的操作导向部件47限制操作杆45在旋转方向中的运动范围,并被成形能控制头主体30的带按压及转移位置。
通过对有关操作导向部件47的描述来解释操作杆45和头主体30的带按压及转移位置之间的关系。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参照图6A-6C所示,按照如下所示来设置作为在旋转方向中操作范围限制部件的操作导向部件47的构造。
(a)当操作杆45与操作导向部件47的一端47a接触时,即,处在垂直向下的位置中(图6A中所示的第一限定位置A),转移头H的头主体30位于一个引导前端按压部分25的角位置(angularposition),该角位置使标记转移带T几乎可以与外壳2的握持表面2a、2b相对,即,标记转移带T的正面和背面几乎可以指向与握持表面2a、2b大致一样(平行于握持表面)的方向。
这种情况下,从供给卷轴11卷出的新标记转移带T位于头主体30的下侧面,并处于适合于由习惯用右手的用户横向拉拖的状态(参见图7A)。
(b)当操作杆45位于操作导向部件47的两端47a、47b之间的中间位置时,即,处在水平向下的位置(图6B中所示的第二限定位置B)时,转移头H的头主体30位于一个引导其前端按压部分25的角位置,该角位置使标记转移带T可以保持于缠绕在供给卷轴11和卷收卷轴12上的状态中,即,标记转移带T的正面和背面几乎可以指向与握持表面2a、2b相垂直(正交)的方向。
这种情况下,从供给卷轴11拉出的新标记转移带T位于头主体30的左侧,并处于适合纵向拉拖的使用状态(参见图7B)
(c)当操作杆45与操作导向部件47的另一端47b接触时,即,位于垂直向上的位置(图6C中所示的第三限定位置C)时,转移头H的头主体30位于引导其前端按压部分25的一定角度的位置,该角度的位置使标记转移带T处于与上述情况(a)相反的状态中,可以与外壳2的握持表面2a、2b大致相对。
这种情况下,从供给卷轴11输出的新标记转移带T位于头主体30的上侧,并处于适合由习惯用左手的用户横向拉拖的状态(参见图7C)。
从上述说明可以清楚地看出,操作杆45的方向直接并可见地表示出新的标记转移带T(用作转移头位置指示器)的相对方向,用户通过参照操作杆45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头主体30的带按压及转移位置。
操作导向部件47的旋转方向操作范围(在所示实施例中最大将近180°)可以设置为从小角度范围到大角度范围的各种所希望的数值,设置该数值要考虑操作杆45和头主体30的带按压及转移位置之间的关系。
使用具有这种构造的标记转移工具1,把标记转移带上的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上的要修改的区域50上,不管用户是如上述的惯用右手还是惯用左手,操作杆45都能根据意图旋转,选择并设置转移头H的头主体30的最佳带按压及转移位置,(比如,图6A中所示的第一限定位置A、图6B中所示的第二限定位置B或图6C中所示的第三限定位置C),对应于该位置,可以用手指放在握持表面上握持着外壳2(标准的握持表面是外壳2的正面和背面2a、2b,但可以根据意图而握持外壳2的合适位置或侧面),所以,例如图7A至图7C所示的各种使用方法都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在任何使用方法中,像握持书写工具那样握持着外壳2的握持表面,把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紧紧地按压在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的修改区域50的转移起始端,并使外壳2沿纸张移动一定距离后停止。
更具体地,随着设置在标记转移带T中的体感觉部件20与转移头H的体感觉吻合部分21,即末端按压部分25相吻合,换言之,处于前一标记转移动作完成的状态中,转移头H被紧紧地按压在修改区域50的转移起始端,外壳2沿着纸张直接移动,而当下一个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转移头H的体感觉吻合部分21相吻合而在吻合位置产生滑动现象时则停止。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当标记转移带T中的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相吻合时,在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修改区域之间产生滑动,并停止标记转移带T的传送,标记转移动作被中止,从而使用户由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M的转移完成位置。
通过这种操作,位于转移头的前端按压部分25中的标记转移带T的转移标记M被从基带15上剥离,并被转移到修改区域50上,而在转移标记M被剥离后,用过的标记转移带T,即基带15被卷收并收集到卷收卷轴12上。这样,转移标记层16的带有体感觉滑动部分20的部分就不会粘附到修改区域50上,而是遗留在基带15上。
为了从该状态开始下一个转移标记M的标记转移动作,在预先初步地把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稍加用力地按压在修改区域50上的同时,通过在修改区域上移动,再次开始标记转移带T的传送,从而能进行标记转移动作。
由于该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工具1具有一个可以更换标记转移带T的盒结构,所以通过准备多种具有多种类型的转移标记M、M...的标记转移带T的带盒C,可以转移并使用依据使用目的而定的各种转移标记M、M...
实施方案2
该实施方案如图8A-8C所示,其中改进了实施方案1中标记转移带T的结构。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在实施方案1的标记转移带T中,转移标记层16是连续地形成在基带15的整个长度上的,而在该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带T中,如图8所示,组成转移标记层16的转移标记M、M...各自独立地以特定间隔可剥离地粘附并保持在基带15表面上。
体感觉滑动部分20由标记转移层16中相邻标记M、M之间的基带15的表面构成。
在这种构造中,通过与在实施方案1中说明的相同的转移操作,随着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转移头H的体感觉吻合部分21相吻合,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被紧紧地按压在一张纸的修改区域50上的转移起始端,并直接沿纸张移动外壳2,当由于下一个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体感觉吻合部分21相吻合而在吻合位置产生滑动现象时则停止。
通过这种操作,只有标记转移带T的一个转移标记M从基带15上被剥离并被转移到修改区域50上。
为了从该状态开始下一个转移标记的标记转移动作,在初步地把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稍加用力地按压在修改区域50上的同时,通过在修改区域上移动,再次开始标记转移带T的移动,从而能进行标记转移动作。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1中的相同。
实施方案3
该实施方案如图9A-9C所示,其中改进了实施方案2中标记转移带T的结构。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带T中,组成转移标记层16的转移标记M、M...各自独立地以特定间隔可剥离地粘附并保持在基带15表面上,并且这些转移标记M、M之间通过一种薄联结层16a相互联结。该联结层16a具体的层结构与转移标记层16的一样,并且也是透明的。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转移标记M、M之间通过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沿上设置的两个薄联结层16a、16a相互联结。
与实施方案2中一样,体感觉滑动部分20由标记转移层16中相邻标记M、M之间的基带15的表面组成。
在该构造中,转移操作与实施方案2中的一样,只是当一个转移标记M的转移结束而转移下一个转移标记M时转移开始动作更容易进行。
也就是说,由于相邻的转移标记M、M之间通过两个联结层16a、16b联结,所以当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相吻合时,在体感觉滑动部分20与修改区域50之间产生滑动,两个联结层16a、16a的部分遗留在标记转移带T的基带15上。
当开始下一个转移标记M的转移动作时,联结层16a、16b的保留部分能促进带移动的重新开始,而不会在标记转移带T上产生滑动,从而可以平滑而可靠地再次开始标记转移动作。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2中的相同。
实施方案4
该实施方案如图10A-10C和11A-11C所示,其中对实施方案1中的标记转移带T的具体结构作了稍许改进。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带T中,分界体感觉装置60是一个形成于相邻的转移标记M、M之间的体感觉凹槽,具体地说,它是一个至少形成于标记转移带T宽度方向上一端的切口(在所示的例子中两端都有)。这个被制成弧形的切口60(在所示的例子是半圆形)是为了防止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对基带15的损坏。
与此相应,设置在转移头H中的体感觉吻合部分61是一个定位凸起,从而与切口60以凸凹关系相吻合。
该定位凸起61设置在转移头H的头主体30的带移动表面30a、30b中的上部的带移动表面30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该上部的带移动表面30a用于引导用过的标记转移带T,即基带15的移动。
具体地,定位凸起61是一个整体地与头主体30同时形成的膨胀凸起(swollen bump),在前端的吻合部分具有一个与切口60相对应的弧线轮廓形状。定位凸起61的位置比末端按压部分25的位置稍稍靠后,并位于标记转移带T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标记转移工具1的标记转移操作中,当切口60、60与定位凸起61、61相吻合时,在标记转移带T的移动动作中会出现钩住现象,并通过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M的转移完成位置。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1中的相同。
与实施方案1相同,该实施方案中的标记转移带T被制造成一个具有与多个标记转移带T、T...相应的带宽的带状物,如图11A所示,并被纵断器或其它切断器切断并形成一个带T的宽度。
因此,实际上,在基带15的表面上形成转移标记层16之后,用打孔机或其它穿孔器具在分界体感觉装置60上穿孔,所以该分界体感觉装置60贯穿整个标记转移带T。
实施方案5
该实施方案如图12A-12C和图13A-13C所示,其中对实施方案4中的体感觉凹槽(体感觉装置)的具体结构作了稍许改进。
也就是说,与实施方案4相同,该实施方案的体感觉凹槽70形成于标记转移带T相邻的转移标记M、M之间,但该实施方案中的切口70是设置在标记转移带T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的小孔,该小孔70的形状呈圆形以便防止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对基带15的损坏。
与此相应,设置在转移头H中的体感觉吻合部分71是一个定位凸起,从而与切口70以凸凹关系相吻合。
具体地,定位凸起71是一个整体地与头主体30同时形成的膨胀凸起(swollen bump),其轮廓是与切口70相对应的圆形。定位凸起71的位置比前端按压部分25的位置稍稍靠后,并位于标记转移带T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4中的相同。
实施方案6
该实施方案如图14A-14C和图15A-15C所示,其中对实施方案5中的体感觉凹槽(体感觉装置)的具体结构作了稍许改进。
也就是说,与实施方案5相同,该实施方案中的体感觉凹槽80是一个设置在标记转移带T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的凹陷形状,但该实施方案中的凹槽80是一个设置在标记转移带T背面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的凹进。
具体地,该凹进80从基带15的一部分上的背面侧弯曲到正面侧,其轮廓为圆形。
与此相应,设置在转移头H中的体感觉吻合部分81是一个定位凸起,从而与凹进80以凸凹关系相吻合。
具体地,定位凸起81是一个与实施方案5中的定位凸起71相同的膨胀凸起,其轮廓是与凹进80相对应的圆形。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5中的相同。
实施方案7
该实施方案如图16A-16C和图17A-17C所示,其中对实施方案1中的标记转移带T的具体结构作了稍许改进。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的标记转移带T中,分界体感觉装置90是形成于相邻转移标记M、M之间的多个体感觉凸起。具体地,如图16所示,这些体感觉凸起90是设置在转移标记层16表面(图16B和图16C的下侧)上的两个膨胀成型(swollen formed)。
如图17A所示,这两个体感觉凸起90、90在转移标记层16的转移标记M、M之间沿着平行于标记转移带T的宽度方向直线延伸,转移头H的体感觉吻合部分91与这些体感觉凸起90、90以凸凹关系相吻合。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实施方案1中的相同,转移头H的前边沿,即前端按压部分25还起到该体感觉吻合部分91(未图示)的作用。
在标记转移工具1的标记转移操作中,当转移头H的前端按压部分25吻合在两个体感觉凸起90、90之间时,在标记转移带T的移动动作中会出现钩住现象,一个转移标记M的转移完成位置通过体感觉得知。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1中的相同。
体感觉凸起90的具体形状和排列结构并不限于在图16A-16C和图17A中所示的实施例,而可以采用如图17B和图17C中所示的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构造。
也就是说,在图17B所示的结构中,在平行于标记转移带T的宽度方向上直线地设置着有三个体感觉凸起90、90、90,而在图17C所示的结构中,具有圆形轮廓的多个膨胀体感觉凸起90a被平行布置成三行。
实施方案8
该实施方案如图18A-18C所示,其中对实施方案7中的标记转移带T的具体结构作了稍许改进。
也就是说,与实施方案7相同,该实施方案中的分界体感觉装置100是形成于相邻转移标记M、M之间的多个体感觉凸起,但具体地,如图18A-18C所示,该实施方案中的体感觉凸起100是设置在转移标记层16背面(图16B和图16C的下侧)上的两个膨胀成型。
如图17A所示,这两个体感觉凸起90、90在转移标记层16的转移标记M、M之间的沿着平行于基带15背面的宽度方向直线延伸,转移头H的体感觉吻合部分101直接以凸凹关系吻合在这些体感觉凸起100、100之间。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7相同。
实施方案9
该实施方案如图19所示,其中对标记转移工具1的基本结构作了改进。
也就是说,在前述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工具1中,作为耗材的标记转移带T是一个可更换的盒类型,即,重装类型,而本实施方案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类型,即,包括标记转移带T的所有组成部件都是耗材。
在该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工具1中,在手持外壳2中,安装着其上缠有标记转移带T的供给卷轴11以及用于收集用过的标记转移带T的卷收卷轴12,转移头H设置在外壳2的前端以便其可以围绕其头部轴心旋转。除了它的安装位置外,该转移头的具体结构与实施方案1相同。
虽然没有具体表示出来,但在外壳2的外壳文体4中,除了供给卷轴11和卷收卷轴12以外,用于相互联结这些卷轴11、12的转移带联结单元、用于协调供给卷轴11和卷收卷轴12中标记转移带T的释放速度和卷收速度使它们同步的联动机构以及其它主要和基本构件也被组成一个单元。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1相同。
实施方案10
该实施方案如图20A-20C所示,其中对标记转移带T的结构作了改进。
也就是说,如图20A-20C所示,在该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带T中,粘附并保持在基带15正面(图20B和图20C的下侧)上的转移带层16是一个由一个压敏粘合层19和一个标记排列层18构成的整体叠合结构。
在该实施方案中,压敏粘合层19也起到实施方案1中的标记形成层17的作用,而标记排列层18就被印刷并形成于该标记形成层17的表面上。
因而如图所示,叠合而成的转移标记层16通过压敏粘合层19可剥离地并可分开地粘附并保持在经过处理以便能分离的基带15的表面(图20B和图20C的下侧)上。
在转移标记层16的具体形成方法中,体感觉滑动部分20被印刷并形成于基带15的表面上,而压敏粘合层19则被涂覆并形成于基带15的表面上,而标记排列层18则被印刷并形成于压敏粘合层19的表面上。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1相同。
实施方案11
该实施方案如图21A-21C所示,其中对标记转移带T的结构作了改进。
也就是说,如图21A-21C所示,该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带T中,粘附并保持在基带15正面(图21B、21C中的下侧)上的转移带层16是一个由标记排列层18和压敏粘合层19构成的整体叠合结构,而省略了实施方案1中的标记形成层17。
换言之,标记排列层18被直接印刷并形成于经过分离处理的基带15的表面上,所以,当转移一个标记时,标记排列层18被从基带15的表面上剥离,因而直接形成表面层。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1相同。
实施方案12
该实施方案如图22A-22C所示,其中对实施方案10中的标记转移带T的结构作了稍许改动。
也就是说,如图22A-22C所示,该实施方案的标记转移带T中,基带15的表面(图22B和图22C中的下侧)被加工成粘附的110,而标记排列层18被直接印刷并形成于该表面上。当转移一个标记时,标记排列层18从基带15的表面上剥离,因而直接形成表面层。
其它构造和操作与实施方案10相同。
前述实施方案只是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以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案,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作各种形式的改变和改进。
正如在此所述的那样,本发明的标记转移工具是一个用于把标记转移带上的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上的标记转移工具,更具体地,该工具包括:一个手持外壳;一个装有标记转移带的供给卷轴,它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外壳内;一个可旋转的卷收卷轴,它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外壳内,用于收集用过的标记转移带;以及一个转移头,设置在外壳的前端部,用于把从供给卷轴输出的标记转移带按压在并转移到修改区域。其中,标记转移带具有:可剥离地以特定间隔连续设置并保持在基带表面上的压敏粘合转移标记;还有分界体感觉装置,设置在转移标记之间,用于显示转移标记的分界位置。以及体感觉吻合部分,设置在转移头的带移动区域,与标记转移带的分界体感觉装置吻合。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标记使用技术完全不同的新颖的标记转移技术,该工艺通过使用印章、印图(impression)、标记贴条或粘附工艺可以转移由符号、代码、图案或它们的组合所组成的各种标记,从而有效地适合于普通用户的多种喜好。
也就是说,当使用本发明的标记转移工具,把标记转移带上的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上的所预期的修改区域上时,用手指握住外壳,使转移头的前端按压部分被紧紧地按压在修改区域,并沿着纸张移动,从而转移该转移标记。
更具体地,在位于标记转移带上的分界体感觉装置与转移头的体感觉吻合部分相吻合的状态下,转移头被紧紧地按压在修改区域的转移起始端,外壳直接沿着纸张移动,当下一个分界体感觉装置与体感觉吻合部分相吻合而在吻合位置中出现滑动现象时或当标记转移带的移动动作中出现钩住现象时就停止下来。
以这种操作式,位于转移头的前端按压部分处的标记转移带上的转移标记被从转移头上剥离,并准确地转移到修改区域上,转移标记剥离之后,用过的标记转移带,即基带被卷收并收集到卷收卷轴上。
在上面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所示的举例性的实施方案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因而应当理解到,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所列举的那些实施方案,而可以被解释为更为广泛的含义,并且在不超出本发明范围和主旨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变和改进。

Claims (28)

1.一种标记转移工具,用于把标记转移带上的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或其他类似物上,该工具包括:
一个手持外壳;
一个装有标记转移带的供给卷轴,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外壳内;
一个卷收卷轴,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外壳内,用于收集用过的标记转移带;以及
一个转移头,设置在外壳的前端,用于把从供给卷轴拉出的标记转移带按压在并转移到修改区域上;
其中所述标记转移带具有:可剥离地以特定间隔连续布置并保持在基带表面上的压敏粘合转移标记,还有用于显示转移标记的分界位置的分界体感觉装置被布置在转移标记之间;以及
一个要与标记转移带的分界体感觉装置吻合的体感觉吻合部分被设置在转移头的带移动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形成于标记转移带上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体感觉滑动部分,而所述体感觉吻合部分是转移头的前边沿,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体感觉滑动部分与转移头的前边沿吻合时,在该吻合位置会出现滑动现象,从而由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体感觉滑动部分被设置在标记转移带的表面上,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体感觉滑动部分与转移头的前边沿吻合时,在体感觉滑动部分与修改区域之间会产生滑动,从而由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形成于标记转移带上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体感觉凹槽,而所述体感觉吻合部分是一个设置在转移头上的定位凸起,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体感觉凹槽与转移头的定位凸起吻合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动作中会出现钩住现象,从而由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体感觉凹槽是一个至少设置在标记转移带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上的弧形切口,而定位凸起具有一个与该切口相对应的弧形轮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体感觉凹槽是一个设置在标记转移带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的小孔,而定位凸起具有一个与该切口相对应的圆形轮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体感觉凹槽是一个设置在标记转移带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的圆形凹进,而定位凸起具有一个与该凹进相对应的圆形轮廓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分界体感觉装置是多个形成于标记转移带上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体感觉凸起,而所述体感觉吻合部分是一个设置在转移头上的定位凸起,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定位凸起吻合在多个体感觉凸起之间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动作中会出现钩住现象,从而由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体感觉凸起被设置在标记转移带的表面上,而所述体感觉吻合部分是转移头的前边沿,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转移头的前边沿吻合在多个体感觉凸起之间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动作中会发生钩住现象,从而由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体感觉凸起被设置在标记转移带的背面上,而所述体感觉吻合部分是转移头的前边沿,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转移头的前边沿吻合在多个体感觉凸起之间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动作中会发生钩住现象,从而由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标记转移工具是一个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的重装类型,这种结构是至少一个包括供给卷轴和卷收卷轴的带盒被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中,以便使标记转移带可以被更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标记转移工具是一次性类型的,它具有安装在外壳中的供给卷轴和卷收卷轴,而转移头则设置在外壳的前端。
13.一种被设置并应用于把转移标记转移到一张纸上的标记转移工具中的标记转移带,
其中压敏粘合转移标记可剥离地以特定间隔被连续设置并保持在基带表面上,还有用于显示转移标记的分界位置的分界体感觉装置被设置在转移标记之间,并且
该分界体感觉装置被制成具体形状使其能在标记转移工具的标记转移操作中,当该分界体感觉装置与设置在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上的体感觉吻合部分相吻合时靠体感觉来指示一个转移标记的分界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标记转移带,其特征在于:
其中由多个转移标记组成的转移标记层被可剥离地粘附并保持在基带表面上,该基带的背面经受过分离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标记转移带,其特征在于:
其中由多个转移标记构成的转移标记层被可剥离并可分开地粘附并保持在基带正面,该基带的背面侧经过分离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标记转移带,其特征在于:
其中通过整体地叠合由压敏粘合透明材料构成的压敏粘合层和由多个在基带的移动方向上以特定间隔连续设置的标记组成的标记排列层来构成所述转移标记层,,并且
该转移标记层通过压敏粘合层被可剥离地并可分开成数片地粘附并保持在被处理成可剥离的基带表面上。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标记转移带,其特征在于:
其中通过整体地叠合标记形成层、标记排列层以及压敏粘合层来构成所述的转移标记层,该标记形成层由粘合透明材料构成;标记排列层由多个在基带的移动方向上以特定间隔连续设置的标记组成;以及压敏粘合层由压敏粘合透明材料构成,并且
该转移标记层通过标记形成层被可剥离并分开成数片地粘附并保持在被处理成可剥离的基带表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标记转移带,其特征在于:
其中通过整体地叠合标记排列层和压敏粘合层来构成所述转移标记层,标记排列层由多个在基带的移动方向上以特定间隔连续设置的标记组成,而压敏粘合层则由压敏粘合透明材料形成,并且
该转移标记层通过标记排列层被可剥离并分开或数片地粘附并保持在被处理成可剥离的基带表面上。
19.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标记转移带,其特征在于:
其中通过整体地叠合标记排列层和压敏粘合层来构成所述转移标记层,标记排列层由多个在基带的移动方向上以特定间隔连续设置的标记组成,而压敏粘合层则由压敏粘合透明材料形成,并且
该转移标记层通过标记排列层可剥离并可分开成数片地粘附并保持在被处理成粘合性(adhesive)的基带表面上。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标记转移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形成于相邻转移标记层之间的基带表面上的体感觉滑动部分,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体感觉滑动部分与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的前边沿吻合时,在体感觉滑动部分和修改区域之间会产生滑动,从而靠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5-19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标记转移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对应于在转移标记层表面上的相邻转移标记层而形成的体感觉滑动部分,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体感觉滑动部分与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的前边沿吻合时,在体感觉滑动部分和修改区域之间会产生滑动,从而靠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22.如权利要求14-19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标记转移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分界体感觉装置是一个形成于转移标记层背面上相邻转移标记层之间的体感觉凹槽,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体感觉凹槽与设置在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上的体感觉吻合部分以凸凹关系吻合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动作中会发生钩住,从而靠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体感觉凹槽是一个设置在基带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上的弧形切口,并与具有一个与该切口相对应的弧形轮廓形状的转移头的体感觉吻合部分以凸凹关系相吻合。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体感觉凹槽是一个设置在标记转移带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的圆形小孔,并与具有一个与该小孔相对应的圆形轮廓的转移头的体感觉吻合部分以凸凹关系相吻合。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体感觉凹槽是一个设置在标记转移带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的圆形凹进,并与具有一个与该凹进相对应的圆形轮廓的转移头的体感觉吻合部分以凸凹关系相吻合。
26.如权利要求14-19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分界体感觉装置是多个形成于标记转移带上相邻转移标记之间的体感觉凸起,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设置在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中的所述体感觉吻合部分以凸凹关系吻合在多个体感觉凸起之间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动作中会出现钩住现象,从而靠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体感觉凸起被设置在转移标记层的表面上,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的前边沿与多个体感觉凸起吻合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动作中会产生钩住现象,从而靠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标记转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体感觉凸起被设置在基带的背面上,并且
在标记转移操作中,当标记转移工具的转移头的前边沿与多个体感觉凸起吻合时,在标记转移带的移动动作中会发生钩住现象,从而靠体感觉得知一个转移标记的转移完成位置。
CNB011453036A 2001-03-14 2001-12-31 标记转移工具和标记转移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41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72096A JP4620270B2 (ja) 2001-03-14 2001-03-14 マーク転写具およびマーク転写テープ
JP072096/2001 2001-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4243A true CN1374243A (zh) 2002-10-16
CN100354191C CN100354191C (zh) 2007-12-12

Family

ID=18929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530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4191C (zh) 2001-03-14 2001-12-31 标记转移工具和标记转移带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575220B2 (zh)
EP (1) EP1241122A3 (zh)
JP (1) JP4620270B2 (zh)
KR (1) KR20020073243A (zh)
CN (1) CN100354191C (zh)
AU (1) AU2128702A (zh)
CA (1) CA2369922A1 (zh)
HK (1) HK104931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0905C (zh) * 2003-09-16 2009-01-14 桑福德有限合伙人公司 用于校正带分配器的转动式涂布梢以及转印带分配器
CN103738088A (zh) * 2014-01-14 2014-04-23 广东乐普升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涂改压头及含有这种涂改压头的修正带
CN107812326A (zh) * 2017-11-27 2018-03-20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一种医用放疗定位标记装置及标定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7831A (ja) * 2001-05-21 2002-11-27 Seed:Kk マーク転写具およびマーク転写テープ
JP4142871B2 (ja) * 2001-12-27 2008-09-03 株式会社シード マーク転写具、マーク転写テープおよびマーク転写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4644840B2 (ja) * 2005-04-27 2011-03-09 コクヨ株式会社 カバーの係止構造及び転写具
US8397784B2 (en) 2010-08-31 2013-03-19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US8746313B2 (en) 2010-12-29 2014-06-10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re-tensioning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comprising same
US8578999B2 (en) 2010-12-29 2013-11-12 Sanford, L.P.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US8746316B2 (en) 2011-12-30 2014-06-10 Sanford, L.P.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DE102017204782A1 (de) * 2017-03-22 2018-09-27 Tesa Se Applikator für Stanzlin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5237A (en) * 1982-05-24 1985-06-25 Leonard S. Blondes Method of reinforcing loose-leaf sheets and disposable reinforcing tab applicator therefor
JPS5959490A (ja) * 1982-09-30 1984-04-05 Oudenshiya:Kk マ−ク転写方法
JPS59135184A (ja) * 1983-01-24 1984-08-03 Shoichi Yamada マ−ク転写法
US4718971A (en) * 1986-10-09 1988-01-12 Moore Push-Pin Company Dispenser for a transfer adhesive
US4880490A (en) * 1987-10-13 1989-11-14 Macintyre B Stuart Adhesive backed element applicator
US5061947A (en) * 1988-06-22 1991-10-29 Monarch Marking Systems, Inc. Microprocessor controlled thermal printer
JPH04110200A (ja) * 1990-08-30 1992-04-10 Marujiyuu Kasei Kk 文字修正用ラベルテープと該ラベルの繰り出し装置
US5824379A (en) * 1995-12-11 1998-10-20 Monarch Marking Systems, Inc. Composite label web
JPH1016414A (ja) * 1996-07-05 1998-01-20 Casio Comput Co Ltd インクリボン
JP3296265B2 (ja) * 1997-09-12 2002-06-24 株式会社シード 塗膜転写具のクラッチ機構および塗膜転写具
US6029849A (en) * 1997-09-23 2000-02-29 Meshulam; Eli Paperbacked stamp dispenser
US6177163B1 (en) * 1998-06-22 2001-01-23 Tricor Direct, Inc. Markable repositionable adhesive sheet dispensing roll for use in an industrial setting
US6394165B1 (en) * 1998-11-09 2002-05-28 Steven M. Rader Self-adhesive element dispenser and applicator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1018587A (ja) * 1999-07-06 2001-01-23 Seed Rubber Kogyo Kk 塗膜転写用ヘッド装置および塗膜転写具
JP2002234517A (ja) * 2001-02-07 2002-08-20 Seed:Kk マーク転写具およびマーク転写テープ
US20020179242A1 (en) * 2001-05-03 2002-12-05 Wien Thomas M.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labels and label strips for use in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0905C (zh) * 2003-09-16 2009-01-14 桑福德有限合伙人公司 用于校正带分配器的转动式涂布梢以及转印带分配器
CN103738088A (zh) * 2014-01-14 2014-04-23 广东乐普升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涂改压头及含有这种涂改压头的修正带
CN103738088B (zh) * 2014-01-14 2016-01-13 广东乐普升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涂改压头及含有这种涂改压头的修正带
CN107812326A (zh) * 2017-11-27 2018-03-20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一种医用放疗定位标记装置及标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369922A1 (en) 2002-09-14
JP2002264596A (ja) 2002-09-18
CN100354191C (zh) 2007-12-12
EP1241122A3 (en) 2003-01-29
HK1049319A1 (zh) 2003-05-09
EP1241122A2 (en) 2002-09-18
AU2128702A (en) 2002-09-19
JP4620270B2 (ja) 2011-01-26
US6575220B2 (en) 2003-06-10
KR20020073243A (ko) 2002-09-23
US20020129719A1 (en) 200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74243A (zh) 标记转移工具和标记转移带
CN1228191C (zh) 纸带打印装置和方法
JP5419954B2 (ja) フレンチネイルステッカ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340461C (zh) 标志传送工具和标志传送带
CN1317172C (zh) 标记转移工具、标记转移带和标记转移带的制作方法
EP1533088A3 (en) Cutting blades assembly for sheet material
CN1368438A (zh) 标记转移工具和标记转移带
CN1218579A (zh) 锂箔粘贴方法和装置以及锂电极制作方法
CN1386692A (zh) 标志转移用具和标志转移条
CN1386647A (zh) 标志转移用具和标志转移条
WO2010096327A3 (en) Cutting tool components with wear-resistant cladding layer
CN114929488A (zh) 卡片形成方法及设备
KR20150017226A (ko) 커팅기가 장착된 테이프 홀더
KR200429467Y1 (ko) 도배용 칼
CN1607104A (zh) 转涂器和转涂膜去除装置
TW200800527A (en) Reinforced media cutting device
CN205602273U (zh) 一种手持贴标机
JP3168229U (ja) 段落ち加工用切削刃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切削工具
US10655259B2 (en) Quilt stamps
AU2007254701B2 (en) Cell/Tissue Mass Selecting Apparatus and Dividing Mechanism Thereof
CN202378586U (zh) 拆信封器
JP2019055118A (ja) 剥離紙切断具
JP2014176583A (ja)
CN204057413U (zh) 一种胶带定位切割装置
CN1439494A (zh) 剪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