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1394A - 多极插座、多极插头、及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多极插座、多极插头、及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1394A
CN1351394A CN01117126A CN01117126A CN1351394A CN 1351394 A CN1351394 A CN 1351394A CN 01117126 A CN01117126 A CN 01117126A CN 01117126 A CN01117126 A CN 01117126A CN 1351394 A CN1351394 A CN 1351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de
contact
ring electrode
multiconductor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7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394C (zh
Inventor
长田孝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51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1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3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9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极(6极)插座、插头、及两者的连接构造,在插座侧本体的内侧的4个主电极21-24接触插头侧轴部的4个主电极61-64。在插座侧筒状部12的左右两侧朝前后和内外错开其位置地配置第1追加电极25和第2追加电极26。在插头侧基部40以同心状设置第1环状电极65和第2环状电极66。这样,在对插座利用本体的筒状部追加2个极数的场合,可防止与在插头轴部的根部具有环状电极的多极插头进行连接时出现2个追加电极短路的事态。在插头中可实现小型化。在连接构造中可由紧凑的形式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多极插座、多极插头、及多极插座与 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极插座、多极插头、及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
作为现有技术,在日本专利第2875617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多极插座和与其配套的单头型多极插头。记载于该公报的多极插座具有在本体内侧形成4极的4个电极,并在本体的筒状部外周以环状安装有作为称为接头的第5极的固定电极,在该固定电极的外侧还隔有间隔地配置有可进行弹性变形的作为第6极的可动电极。另外,与该多极插座配套的多极插头在设置有分别与多极插座的4个上述电极接触的4个触点的轴部的根部外侧,具有与该根部同心地形成第5极和第6极的环状的2个连接端子,这些第5极和第6极的2个连接端子分别与多极插座的作为第5极的固定电极和作为第6极的可动电极接触。
另外,作为现有技术,在特开平8-138807号公报中记载有另一多极插座和与其配套的单头型多极插头。记载于该公报的多极插座在套筒的外周部的2个部位具有2个电极。另外,在与该多极插座配套的多极插头的轴部的根部外侧,与该根部同心地设置有环状的2个触点。
另外,在特开平10-335010号公报和实登第2548613号公报等,也有涉及多极插座和多极插头等的记载。
日本专利第2875617号公报中记载的多极插座在本体的筒状部外周安装作为第5极的固定电极,而且在该固定电极的外侧还配置有作为第6极的可动电极,所以,当连接例如在轴部具有4极、在轴部的根部具有环状的作为第5极的固定电极的5极多极插头时,多极插头的作为第5极的固定电极的内面和外面接触在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固定电极和上述可动电极双方,存在这些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短路的问题。
对于特开平8-138807号公报中记载的多极插座,当连接例如在轴部具有4极、在轴部的根部具有环状的作为第5极的固定电极的5极多极插头时,在多极插头的作为第5极的固定电极的内面的2个部位接触多极插座侧的套筒外周部分的2个电极,存在这些电极短路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状态和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极插座,当利用多极插座的本体具有的筒状部追加2个极数时,即使连接在上述那样的轴部的根部具有环状电极的多极插头,利用筒状部追加的2个电极也不会由多极插头侧的环状电极导致短路。
本发明的多极插座J在一体设置有本体主部和凸出到该本体主部前侧的筒状部的本体的内侧具有多个主电极,当多极插头通过上述筒状部插入到与该筒状部同心的位置或大体同心的位置时,该多个主电极分别与在多极插头的轴部朝前后排列设置的多个主电极进行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座J中,上述筒状部由基部侧的大直径部和从该大直径部的前端凸出的小直径部形成,而且,在上述大直径部与小直径部的边界以台阶状形成台阶,在大直径部的外侧设置第1追加电极,在小直径部的外侧设置第2追加电极,从上述筒状部的轴线到上述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的间隔尺寸比从上述筒状部的轴线到上述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的间隔尺寸大,而且,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位于上述台阶的后侧,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位于上述台阶的前侧。这样,即使与在轴部50的根部具有环状电极(第5极)的多极插头P进行连接,也不会出现该环状电极接触利用筒状部追加的第1和第2两个追加电极导致两个追加电极短路的事态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座中,上述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接触在设于上述多极插头的轴部周围的第1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上述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在上述第1环状电极的内侧接触在以同心状设于上述多极插头的轴部周围的第2环状电极的内面侧的触点。为此,可在该多极插座接触与该多极插座相同极数的多极插头。
另外,上述第1追加电极的前端最好位于上述台阶的后侧。采用该构成,如多极插头P在轴部50的根部具有环状电极(第5极)而且该环状电极具有可嵌合于上述筒状部的小直径部但不能嵌合到大直径部的内周直径,将该多极插头P的上述轴部插入到本体时,则该多极插头P的环状电极仅插入到与多极插座侧的大直径部的前端接触的位置,即与多极插座侧的台阶接触的位置,所以,不会出现该环状电极接触多极插座侧的第1追加电极这样的事态。为此,不会发生多极插座的第1和第2两个追加电极接触多极插头的1个环状电极导致短路的事态。
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座中,最好上述大直径部的外周直径形成为比上述多极插头的第1环状电极的内周直径小、比上述第2环状电极的内周直径大的尺寸,上述小直径部的外周直径形成为比上述第2环状电极的内周直径小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座中,最好上述本体主部具有伸出到上述筒状部左右两侧的长方体状外形,上述第1追加电极和上述第2追加电极分别分开配置到上述筒状部的左右,并且,形成为从上述第1追加电极延伸到后方的形式的第1追加电极安装片和形成为从上述第2追加电极延伸出到后方的形式的第2追加电极安装片分别在上述筒状部的两侧固定在上述本体主部。这样,可利用原本伸出到筒状部12的左右两侧的本体主部11安装第1和第2两个追加电极,所以,不会发生安装该各电极26、25的部位凸出到本体10外侧这样的事态,这可抑制多极插座J的大型化。
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座中,可由设置于上述本体内侧的该多极插座侧的多个上述主电极形成4极,其中的3极由设置于上述本体主部内侧的3个主电极形成,余下的1极由穿过开设于上述筒状部的筒壁的开口凸出到该筒状部内侧的1个主电极形成,这样,可获得易促进小型化的6极多极插座。
本发明的多极插头P具有沿前后排列设置了多个主电极的轴部,这些主电极分别与设于多极插座侧的多个主电极进行电连接。这样的多极插座作为单头型的多极插头已为人们所知。
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头中,最好在上述轴部的根部外侧设置有第1环状电极和隔开间隔以同心状配置于该第1环状电极内侧的第2环状电极,形成于第1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接触插座侧的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形成于第2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接触插座侧的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并且上述第1环状电极的触点与上述第2环状电极的触点沿上述轴部的轴线方向错开其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头中,最好上述第1环状电极具有可嵌合到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大直径部的内周直径,而且,上述第2环状电极具有可嵌合到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但不能嵌合到上述大直径部的内周直径,上述第2环状电极相对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的嵌合长度小于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的轴长。
这样,在将该多极插头连接到多极插座的场合,不会发生多极插头的第2环状电极接触多极插座侧的第1追加电极的事态发生,所以,不会出现多极插座的第1和第2两个追加电极接触该第2环状电极导致这些追加电极短路的事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头中,最好上述第1环状电极和上述第2环状电极由设于这些电极间的电极间树脂模制件进行电绝缘,并且该电极间树脂模制件的端面位于不比上述第2环状电极的前端更朝前凸出的部位。
另外,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头中,可由设于上述轴部的多个上述主电极形成4极,由上述第1环状电极和上述第2环状电极形成另外2极。
在本发明的多极插座和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中,多极插座侧本体一体具有本体主部和凸出到该本体主部前侧的筒状部,单头型多极插头通过上述筒状部插入到与该筒状部同心的位置或大体同心的位置,在朝前后排列地配置于该多极插座侧本体的内侧的多个主电极分别电连接朝前后排列地配置于该单头型多极插头的轴部的多个主电极。上述多极插座的筒状部由基部侧的大直径部和从该大直径部前端凸出的小直径部形成,而且,在上述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的边界以台阶状形成台阶,同时,配置于上述大直径部外侧的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在上述台阶的后侧接触设于上述多极插头的轴部周围的第1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配置于上述小直径部外侧的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在上述台阶的前侧接触以同心状设于上述第1环状电极内侧的第2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在该连接构造中,可采用多极插座侧的主电极和多极插头侧的主电极的数目各为4个的构成。
在该连接构造中,上述第1追加电极的前端最好位于上述台阶的后侧,另外,上述第1环状电极最好具有可嵌合到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大直径部的内周直径,而且,上述第2环状电极具有可嵌合到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但不能嵌合到上述大直径部的内周直径,上述第2环状电极相对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的嵌合长度小于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的轴长。
按照该连接构造,在将该多极插头连接到多极插座的场合,不会发生多极插头的第2环状电极接触多极插座侧的第1追加电极的事态发生,所以,不会出现多极插座的第1和第2两个追加电极接触该第2环状电极导致这些追加电极短路的事态。
这样的多极插座和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通过连接上述多极插座和多极插头而形成。如多极插座侧的主电极和多极插头侧的主电极的数目各为4个,则可获得整体上为6极的连接构造。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多极插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其正面图。
图3为其横断面平面图。
图4为回路构成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多极插头的侧面图。
图6为其正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的横断平面图。
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多极插座J的实施形式。
图1为多极插座J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其正面图,图3为其横断平面图。该多极插座J具有由富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本体10。该本体10一体具有本体主部11和凸出到该本体主部11前侧的筒状部12,本体主部11具有伸出到筒状部12左右两侧的长方体状的外形。另外,在多极插座J具有6个电极,图1中由符号21-26示出这些各电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些各电极简化成第1极21、第2极22、第3极23、第4极24、第5极25、及第6极26进行表示。
从第1极21到第4极24这4个电极整体上形成4个主电极,其中的第1极21和第2极22如图1所示那样从本体主部11的后端开口插入到本体10的内侧,第3极23如图1所示那样从本体主部11的下侧(底面侧)插入到本体10的内侧,如图3所示那样分别进行安装。另外,分别连设于第1极21、第2极22及第3极23的安装片21a、22a、23a不能移动地固定于本体主部11的规定部位,第1极21、第2极22、及第3极23按该顺序在本体10的内侧从后侧朝前侧排列。分别设于第1极、第2极22、及第3极23的钎焊端子21b、22b、23b从本体主部11的下端朝其外侧方凸出。另外,在第1极21和第2极22分别装配1个电极27、28,由一方的可动侧的第1极21和固定侧的电极27形成第1常闭开关SW1,由另一方的可动侧的第2极22和固定侧的电极28形成第2常闭开关SW2。在电极27、28连设安装片27a、28a和钎焊端子27b、28b,安装片27a、28a不能移动地固定于本体主部11内侧的规定部位,而且,钎焊端子27b、28b从本体主部11的下端朝其外侧方或后方凸出。由图1可知,第4极24的安装片24a以收容于本体主部11的下面侧凹部13a和纵槽13b的状态下安装于该本体主部11的外侧。该第4极24通过开设于筒状部12的筒壁的开口14凸出到筒状部12的内侧。
第5极25和第6极26这2个电极形成追加电极,在以下说明中,将第5极25规定为第1追加电极,将第6极26规定为第2追加电极。这2个追加电极利用筒状部12分别配置在各筒状部12的周围的2个位置。
筒状部12由基部侧的大直径部12a和从该大直径部12a的前端凸出的小直径部12b形成。另外,在大直径部12a和小直径部12b的边界以台阶状形成台阶12c。在大直径部12a的外侧配置作为第1追加电极的第5极25,在小直径部12b配置作为第2追加电极的第6电极26。
即,如图2所示,第5极25形成为具有弹性的可动电极,该可动电极在通过切除筒状部12外周的右侧部分(所谓D切割)形成的平坦面17隔开一些间隔地相向配置。另外,如图1或图3所示那样,在第5极25设置有延伸到其后方的安装片25a和钎焊端子25b,安装片25a通过在筒状部12的右侧插入到本体主部11的安装槽18固定而使得第5极25可朝相对筒状部12接离的方向弹性移动,钎焊端子25b从本体主部11的下端凸出到其外侧方。另一方面,第6极26收容在形成于筒状部12外周左侧的凹部15内。如图1或图3所示,在第6极26也具有朝其后方延伸的安装片26a和钎焊端子26b。安装片26a在筒状部12的左侧插入固定到本体主部11的安装槽16,连设于该安装片26a的钎焊端子26b从本体主部11的下端凸出到其外侧方。
在这里,从图3所示筒状部12的轴线L到第5极25的触点的间隔尺寸A1比从筒状部12的轴线到第6极26的触点26d的间隔尺寸A2长。另外,第5极25的触点25d位于台阶12c的后侧,第6极26的触点26d位于台阶12c的前侧。第5极25的前端25f位于上述台阶12c的后侧。这样,即使连接在轴部的根部具有正圆形环状电极的多极插头(未示出)时,也不会出现在该环状电极接触第5极25和第6极26两者导致其短路的事态。即,当上述多极插头的正圆形环状电极嵌合到筒状部12的大直径部12a的外侧时,与该环状电极接触的电极仅为第5极25,第6极26不接触。另外,在多极插头的环状电极具有可嵌合到筒状部12的小直径部12b但不能嵌合到大直径部12a的内周直径的场合,该环状电极仅嵌合到小直径部12b,环状电极仅接触第6极26,不接触第5极25。即,环状电极接触台阶12c,不会嵌合到大直径部12a接触第5极25或接触第5极的前端25f。为此,不会出现第5极25和第6极26双方接触在正圆形的环状电极导致其短路的事态。
由于如上述那样将第6极26收容在筒状部12的外周的凹部15内,处于该筒状部12的壁厚内,所以,该第6极26不凸出到筒状部12的外侧。而且,由于靠近将筒状部12进行D切割形成的平坦面17配置第5极25,所以,该第5极25不会位于离开筒状部12较远的部位。这样,第5极25和第6极26大体收容在假设筒状部为正圆筒状的场合的筒状部形成空间内,所以,不会出现第5极25和第6极26占据筒状部12的外侧空间导致多极插座J大型化的事态。
第6极26的安装片26a在筒状部12的左侧插入固定到本体主部11的安装槽16,第5极25的安装片25a在筒状部12的右侧插入固定到本体主部11的安装槽18,由此不会出现安装第5极25和第6极26的部位凸出到本体10外侧的事态,具有不会导致多极插座大型化的优点。
上述多极插座J由其第1-第6各电极形成图4所示回路构成。
下面参照图5和图6说明本发明的多极插头P的实施形式。
图5为多极插头P的局部剖切侧面图,图6为其正面图。该多极插头P为单头型多极插头,具有由富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的圆形基部40。另外,在该多极插头P设置有6个电极,在图5中由符号61-66示出这些各电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些各电极简化成第1极61(顶端电极)、第2极62、第3极63、第4极64、第5极65、及第6极66进行表示。
从第1极61到第4极这4个电极整体上形成4个主电极,这些各电极在从上述基部40笔直凸出的轴部50从其前端侧朝根部按其顺序设置,在各电极相互间设置由绝缘体构成的分隔件67、68、69。
在配置于轴部50的根部的上述第4极64的外侧,设置有形成第5极65的第1环状电极和隔开间隔地配置于该第5极65内侧的形成第6极66的第2环状电极。形成于第5极65内面侧的触点65a和形成于第6极66内面侧的触点66a沿轴部50的轴线方向错开其位置。另外,第5极65和第6极66由介于这些电极间的电极间树脂模制件45进行电绝缘。在图例中,电极间树脂模制件45的端面45a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为与第6极66的前端相同的位置,但电极间树脂模制件45的端面45a也可位于第6极66的前端的后侧。即,第6极66也可从电极间树脂模制件45的端面45a凸出。
在该多极插头P中,第5极65具有可嵌合到图3等所说明的多极插座J侧的大直径部12a的内周直径,第6极66具有可嵌合到该多极插座J侧的小直径部12b但不能嵌合到大直径部12a的内周直径。另外,上述第6极66相对多极插座J侧的小直径部12b的嵌合长度小于多极插座J侧的小直径部12b的轴长。在该实施形式中,上述第6极66的相对多极插座J侧的小直径部12b的嵌合长度由第6极66从基部40端面凸出的长度B1规定,该凸出长度B1比小直径部12b从图3所示台阶12c凸出的长度B2短(B1<B2)。
下面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多极插座J与多极插头P的连接构造的实施形式。
在该连接构造中,组合图1-图4说明的多极插座J与图5和图6说明的单头型多极插头P。即,如多极插头P的轴部50通过多极插座J的筒状部12插到与该筒状部12同心的位置或大体同心的位置,则如图7所示那样,多极插头侧的主电极即第1极61到第4极64的各电极分别弹性接触在多极插座J侧的主电极即第1极21到第4极24的各电极。在该状态下,由于多极插座J侧的第1极21和第2极22朝外侧弹性变形,所以,多极插座J侧的第1常闭开关SW1和第2常闭开关SW2断开。另外,多极插头P侧的第5极65的触点65a接触在多极插座J侧的可动电极即第5极25的触点25d,多极插头P侧的第6极66的触点66的触点66d接触多极插座J侧的第6极26的触点26d。为此,整体上获得6极的连接构造。
在该连接构造中,如图3和图5等说明的那样,上述第6极66相对多极插座J侧的小直径部12b的嵌合长度(B1)比多极插座J侧的小直径部12b的轴长(B2)短。第5极25的前端25f位于上述台阶12c的后侧。为此,接触在多极插座J侧的第6极26的多极插头P侧的第6极66不会出现也接触在多极插座J侧的第5极25的事态,没有多极插座J侧的第5极25和第6极26由多极插头P侧的第6极66意外短路的余地。
如图3所示,多极插座J的第6极26和第5极25配置在从本体主部11前端朝其前方凸出较长的位置。这样,在插入到本体10的多极插头P侧的顶端电极即第1极61接触位于本体10内侧最后方的多极插座J侧的第1极21之前,多极插座J的第6极26或第5极25接触多极插头P侧的第6极66或第5极65。这样,如将多极插头P连接到多极插座J时的第5极25、65或第6极26、66的接触时刻设定在第1极21、61接触之前,则可将利用筒状部12追加的第5极25或第6极26用作例如音响设备的立体声模式或单声模式的识别用电极,这样,可在未识别到这些模式时不让多极插头P侧的第1极61接触多极插座J侧的第1极21进行声音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上述多极插座J和多极插头P由主电极形成4极,由追加电极形成2极,整体上形成6极,但由主电极形成的极数不限于4极,例如也可为2极或为3极。
按照本发明的多极插座,在利用本体筒状部追加2个极数的场合,当连接在轴部的根部具有环状电极的多极插头时,不仅2个追加电极不会出现由该环状电极产生短路的事态,而且可促进小型化。
按照本发明的多极插头,不仅在轴部的根部周围追加了2个电极,而且还可促进小型化。
按照本发明的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能够以紧凑的形式连接多极插座和多极插头。另外,不仅多极插座侧的2个追加电极不会出现由多极插头侧的环状电极产生短路的事态,而且可促进小型化。

Claims (13)

1.一种多极插座,在一体设置有本体主部和凸出到该本体主部前侧的筒状部的本体的内侧具有多个主电极,当多极插头通过上述筒状部插入到与该筒状部同心的位置或大体同心的位置时,该多个主电极分别与在多极插头的轴部朝前后排列设置的多个主电极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状部由基部侧的大直径部和从该大直径部的前端凸出的小直径部形成,而且,在上述大直径部与小直径部的边界以台阶状形成台阶,在大直径部的外侧设置第1追加电极,在小直径部的外侧设置第2追加电极,从上述筒状部的轴线到上述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的间隔尺寸比从上述筒状部的轴线到上述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的间隔尺寸大,而且,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位于上述台阶的后侧,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位于上述台阶的前侧;上述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接触在设于上述多极插头的轴部周围的第1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上述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在上述第1环状电极的内侧接触在以同心状设于上述多极插头的轴部周围的第2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插座,其中,上述第1追加电极的前端位于上述台阶的后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极插座,其中,上述大直径部的外周直径形成为比上述多极插头的第1环状电极的内周直径小、比上述第2环状电极的内周直径大的尺寸,上述小直径部的外周直径形成为比上述第2环状电极的内周直径小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多极插座,其中,上述本体主部具有伸出到上述筒状部左右两侧的长方体状外形,上述第1追加电极和上述第2追加电极分别分开配置到上述筒状部的左右,并且,形成为从上述第1追加电极延伸到后方的形式的第1追加电极安装片和形成为从上述第2追加电极延伸出到后方的形式的第2追加电极安装片分别在上述筒状部的两侧固定在上述本体主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多极插座,其中,由设置于上述本体内侧的该多极插座侧的多个上述主电极形成4极,其中的3极由设置于上述本体主部内侧的3个主电极形成,余下的1极由穿过开设于上述筒状部的筒壁的开口凸出到该筒状部内侧的1个主电极形成。
6.一种多极插头,为单头型,具有沿前后排列设置了多个主电极的轴部,这些主电极分别与设于多极插座侧的多个主电极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轴部的根部外侧设置有第1环状电极和隔开间隔以同心状配置于该第1环状电极内侧的第2环状电极,形成于第1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接触插座侧的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形成于第2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接触插座侧的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并且上述第1环状电极的触点与上述第2环状电极的触点沿上述轴部的轴线方向错开其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极插头,与其配套的插座一体设置有本体主部和凸出到该本体主部前侧的筒状部,该筒状部由基部侧的大直径部和从该大直径部的前端凸出的小直径部形成,而且,在上述大直径部与小直径部的边界以台阶状形成台阶,在大直径部的外侧设置第1追加电极,在小直径部的外侧设置第2追加电极,上述第1追加电极的前端位于上述台阶的后侧;其中,上述第1环状电极具有可嵌合到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大直径部的内周直径,而且,上述第2环状电极具有可嵌合到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但不能嵌合到上述大直径部的内周直径,上述第2环状电极相对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的嵌合长度小于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的轴长。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极插头,其中,上述第1环状电极和上述第2环状电极由设于这些电极间的电极间树脂模制件进行电绝缘,并且该电极间树脂模制件的端面位于不比上述第2环状电极的前端更朝前凸出的部位。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多极插头,其中,由设于上述轴部的多个上述主电极形成4极,由上述第1环状电极和上述第2环状电极形成另外2极。
10.一种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多极插座侧本体一体具有本体主部和凸出到该本体主部前侧的筒状部,单头型多极插头通过上述筒状部插入到与该筒状部同心的位置或大体同心的位置,在朝前后排列地配置于该多极插座侧本体的内侧的多个主电极分别电连接朝前后排列地配置于该单头型多极插头的轴部的多个主电极;上述多极插座的筒状部由基部侧的大直径部和从该大直径部前端凸出的小直径部形成,而且,在上述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的边界以台阶状形成台阶,同时,配置于上述大直径部外侧的第1追加电极的触点在上述台阶的后侧接触设于上述多极插头的轴部周围的第1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配置于上述小直径部外侧的第2追加电极的触点在上述台阶的前侧接触以同心状设于上述第1环状电极内侧的第2环状电极内面侧的触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其中,上述第1追加电极的前端位于上述台阶的后侧。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多极插头,其中,上述第1环状电极具有可嵌合到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大直径部的内周直径,而且,上述第2环状电极具有可嵌合到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但不能嵌合到上述大直径部的内周直径,上述第2环状电极相对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的嵌合长度小于上述多极插座侧的上述小直径部的轴长。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其中,多极插座侧的主电极和多极插头侧的主电极的数目各为4个。
CNB01117126XA 2000-10-30 2001-04-26 多极插座、多极插头、及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73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0159/2000 2000-10-30
JP2000330159A JP3733286B2 (ja) 2000-10-30 2000-10-30 多極ジャック、多極プラグ、並びに多極ジャックと多極プラグとの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1394A true CN1351394A (zh) 2002-05-29
CN1177394C CN1177394C (zh) 2004-11-24

Family

ID=1880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71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7394C (zh) 2000-10-30 2001-04-26 多极插座、多极插头、及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595804B2 (zh)
EP (1) EP1202400B1 (zh)
JP (1) JP3733286B2 (zh)
KR (1) KR100451103B1 (zh)
CN (1) CN1177394C (zh)
AT (1) ATE370533T1 (zh)
DE (1) DE60129910T2 (zh)
ES (1) ES2291250T3 (zh)
HK (1) HK1043444B (zh)
TW (3) TW5036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32591U (en) * 2001-12-26 2003-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Voice socket connector
US7090510B1 (en) * 2002-04-02 2006-08-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dio input jack assembly in a vehicle
US7241179B2 (en) 2003-03-05 2007-07-10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Universal audio jack and plug
TWM252150U (en) * 2003-07-11 2004-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udio jack connector
DE20310786U1 (de) * 2003-07-14 2003-10-09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 HF-Kuppler zum Verbinden eines Koaxialsteckers mit einer HF-Übertragungsleitung auf einer Leiterplatte
JP2005063869A (ja) * 2003-08-18 2005-03-10 Sony Corp スイッチ付入出力プラグ
US6908343B1 (en) * 2004-05-26 2005-06-21 Excel Cell Electronic Co., Ltd. Earphone jack
TWM259352U (en) * 2004-07-12 2005-03-11 Excel Cell Elect Co Ltd Ear phone plug
KR100619969B1 (ko) * 2004-12-13 2006-09-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이어잭
TWI253216B (en) * 2005-04-21 2006-04-11 Molex Taiwan Ltd Combination of the plug and socket electric connector
CN100452562C (zh) * 2005-05-18 2009-01-14 莫列斯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TWM289246U (en) * 2005-08-26 2006-04-0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Vertical-plug-in-type audio socket connector
WO2007090069A2 (en) * 2006-01-27 2007-08-09 David Robert Goetz Releasable plug connector system
US7285024B1 (en) * 2006-03-29 2007-10-23 Speed Tech Corp. Audio jack connector
US20070248034A1 (en) * 2006-04-25 2007-10-25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tation and station using the same
US7238059B1 (en) * 2006-06-06 2007-07-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udio jack connector
US7371125B2 (en) * 2006-07-24 2008-05-1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Miniature audio jack connector
JP2008066175A (ja) 2006-09-08 2008-03-21 Sony Corp プラグ
JP5151100B2 (ja) * 2006-09-08 2013-0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ラグ、音声入出力装置及びノイズキャンセルシステム
US7316588B1 (en) * 2006-09-25 2008-01-0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Unitary multi-pole connector
US7316589B1 (en) * 2006-09-27 2008-01-0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odular multi-pole connector assembly
US7322858B1 (en) * 2006-09-29 2008-01-2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ulti-functional receptacle
JP2008098018A (ja) * 2006-10-13 2008-04-24 Hosiden Corp コネクタ
TWM319560U (en) * 2007-04-27 2007-09-2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Radio-frequency socket connector
JP4134247B1 (ja) 2007-06-20 2008-08-20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電子 多極ジャック及び多極プラグ
CN201113066Y (zh) * 2007-07-03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359784B (zh) * 2007-08-03 2010-12-1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09048922A (ja) * 2007-08-22 2009-03-05 D D K Ltd ジャック用コネクタ
CN101884145A (zh) * 2007-12-06 2010-11-10 Ex想士电子有限公司 多极插座和多极插头
CN201142390Y (zh) * 2007-12-06 2008-10-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142396Y (zh) * 2007-12-11 2008-10-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1197031Y (zh) * 2008-04-02 2009-02-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1397935Y (zh) * 2008-11-21 2010-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887375B1 (en) * 2010-02-23 2011-02-1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udio jack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US7922542B1 (en) * 2010-04-09 2011-04-12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udio jack connector
JP5683419B2 (ja) * 2011-09-14 2015-03-1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2623825B (zh) * 2012-03-16 2015-04-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音频连接器
KR101939873B1 (ko) * 2012-12-20 2019-01-17 앱티브 테크놀러지스 리미티드 전기 연결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 조립체
JP6004949B2 (ja) * 2013-01-15 2016-10-12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電子 多極ジャ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04241984A (zh) * 2013-06-17 2014-1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支架及连接器组合
JP6580991B2 (ja) * 2013-11-22 2019-09-25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接続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US9774152B2 (en) 2014-02-24 2017-09-26 Oleg Los Forward and backward compatible 5 pole audio plug and jack system
US9484654B2 (en) * 2014-04-10 2016-11-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CN105337090B (zh) * 2014-06-09 2018-03-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KR102243235B1 (ko) * 2014-08-14 2021-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기록 매체 및 상기 전자 장치와 연동되는 이어잭 단자 캡
US10128585B1 (en) * 2017-09-29 2018-11-1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udio jack connector
CN208797230U (zh) * 2018-08-29 2019-04-26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1824304B2 (en) * 2022-01-05 2023-11-21 System One Innovation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3208U (zh) * 1986-05-28 1987-12-08
JPH0449834Y2 (zh) * 1988-05-16 1992-11-24
JP2548613B2 (ja) 1989-03-02 1996-10-30 小池酸素工業 株式会社 開先切断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875617B2 (ja) 1990-09-07 1999-03-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接続装置
NL9302115A (nl) * 1993-12-06 1995-07-03 Connector Systems Tech Nv Coax-connector met impedantiesturing.
JP3274033B2 (ja) 1994-11-15 2002-04-15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6極ジャック・プラグ
JP3261448B2 (ja) 1997-06-02 2002-03-04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ー
US5919052A (en) * 1998-01-08 1999-07-06 Ho; Ching-Chih Earphone jack
JP3265262B2 (ja) * 1998-05-22 2002-03-11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ジャック
TW453528U (en) * 1999-07-02 2001-09-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ocket connector
JP2000100529A (ja) * 1999-10-29 2000-04-07 Smk Corp ジャック
JP3546162B2 (ja) * 2000-02-14 2004-07-2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291250T3 (es) 2008-03-01
EP1202400A2 (en) 2002-05-02
ATE370533T1 (de) 2007-09-15
US20020052148A1 (en) 2002-05-02
US6595804B2 (en) 2003-07-22
KR20020033512A (ko) 2002-05-07
CN1177394C (zh) 2004-11-24
TW503604B (en) 2002-09-21
TW508875B (en) 2002-11-01
KR100451103B1 (ko) 2004-10-06
JP2002134237A (ja) 2002-05-10
JP3733286B2 (ja) 2006-01-11
DE60129910D1 (de) 2007-09-27
DE60129910T2 (de) 2008-05-08
HK1043444B (zh) 2005-04-08
HK1043444A1 (en) 2002-09-13
EP1202400A3 (en) 2002-10-30
TW508874B (en) 2002-11-01
EP1202400B1 (en) 200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394C (zh) 多极插座、多极插头、及多极插座与多极插头的连接构造
CN1269272C (zh) 用于平衡传输电缆且具有用于定位电缆的模块的电连接器
CN1257584C (zh) 插座
CN1790832A (zh) 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
CN1201445C (zh) 印刷电路板安装的开关
CN1477735A (zh) 防水连接器
CN1543012A (zh) 电插头连接器
EP2761700B1 (en) Shiel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hield connector
US20100203767A1 (en) Multifunctio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46647A (zh) 多极插头
CN1471201A (zh) 电连接装置
WO200507179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an improved terminal
CN1196226C (zh) 一种壳体上的天线连接结构
CN210326250U (zh) 电动摩托车电池放电插头连接结构
JPH0992409A (ja) 多極ジャック
CN101854003A (zh) 一种电力连接装置
CN212114201U (zh) 一种受电座、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KR20060083737A (ko) 멀티 폴 플러그 및 잭 커넥터
JP3313034B2 (ja) 多極プラグ、多極ジャックおよび多極コネクタ
EP1028499A3 (en) Crt socket
CN210668777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5221117U (zh) 4pin充电type-c公头
CN210224415U (zh) 防水电连接器
CN1288268A (zh) 双端具有同极性导电接头的蓄电装置及其电连接器
CN1722741A (zh) 移动终端的电源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34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