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4492A - 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44492A CN1344492A CN01133165A CN01133165A CN1344492A CN 1344492 A CN1344492 A CN 1344492A CN 01133165 A CN01133165 A CN 01133165A CN 01133165 A CN01133165 A CN 01133165A CN 1344492 A CN1344492 A CN 13444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cam
- cam part
- spool
- holding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4—Reciprocating mechanis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056—Rotary to or from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 Y10T74/18296—Cam and slid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01—Cams
- Y10T74/2107—Follow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一种减速齿轮方式的摆动机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传达效率实现卷线形状的改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6为一种使卷线筒12与手把1的旋转连动地往复运动的机构,具备有齿轮构件21和滑块22。齿轮构件为与手把的旋转连动地旋转,在其一侧面的周缘部上形成有第1及第2凸轮部21a、21b的部件。滑块不可在卷线筒轴向上移动地安装在前端具有卷线筒的卷线筒轴20的后端一侧,具有朝向与卷线筒轴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卡合在第1凸轮部上的第1凸轮卡合部22a,和朝向与第1凸轮卡合部相同的方向延伸并卡合在第2凸轮部上的第2凸轮卡合部22b,通过两凸轮部与两凸轮卡合部的任一方的卡合而在卷线筒轴向上往复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涉及一种往复移动机构,特别是关于使旋转卷线器的卷线筒与手把的旋转相连动地朝轴向往复移动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绕钓竿长度方向的轴卷取钓线的旋转卷线器中设置有使卷线用的卷线筒前后往复移动的摆动机构。以减速齿轮方式的摆动机构作为此种摆动机构为众人所知。
减速齿轮方式的摆动机构具备:绕与手把轴平行的轴旋转的齿轮构件(旋转构件的一个例子);及利用齿轮构件的旋转朝卷线筒轴向往复移动的滑块构件。齿轮构件啮合于设置在手把的旋转轴上的驱动齿轮上。在齿轮构件的一侧面的周缘部形成有卡合突部。在滑块构件上与齿轮构件相对向的侧面上形成有卡合于卡合突部的卡合槽。卡合槽通常呈直线状延伸于与卷线筒轴直交的方向上。卷线筒装设于前端的卷线筒轴的后端部被固定于此滑块构件。
在如此构造的摆动机构中,齿轮与手把的旋转连动地旋转时,由于卡合突部卡合于卡合槽中滑动,所以齿轮构件的旋转运动变换成滑块构件的直线运动,而卷线筒朝轴向往复移动。
在前述以往的摆动机构中,因使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所以卷线筒的轴向移动速度以三角函数变化。因此,在滑块构件的移动位置的两端部附近移动速度变慢,在中间部附近变快。其结果,在卷线筒的两端部所卷取的钓线较中央部为多而卷线形状容易走样。由于这种卷线形状的走样,容易产生例如钓线由卷线筒前端汇集放线等的不良情况。
因此,在日本特开平8-19165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摆动机构,具有形成于卷线器本体上的大致椭圆形的凸轮槽,及装设于齿轮构件与滑块构件之间、且在一面形成卡合于凸轮槽中的第1突部、在另一面形成相当于卡合在滑块构件的卡合槽中滑动的卡合突部的第2突部。
在如此构成的摆动机构中,当手把轴旋转时,齿轮构件与其连动地旋转。一但齿轮构件旋转,旋转体也绕齿轮构件的旋转轴公转。而且,因旋转体的第2突部与滑块构件卡合,利用旋转体的旋转滑块构件往复移动。由于该滑块部件的往复移动,卷线筒轴在轴向上往复移动。而且,由于旋转体是第1突部卡合于凸轮槽中,所以旋转体的自转被限制,滑块构件的往复移动速度成为近似均等,故能够改善卷线形状。
在设置有前述以往的旋转体的摆动机构中,因不得不将旋转体设置于齿轮构件与滑块构件之间,所以构成零件增加造成往复移动机构的构造变的复杂。而且,因具有第1突部与凸轮槽的滑动及第2突部与卡合槽的滑动的2重滑动部份,所以在滑动部份由于磨擦而传达效率降低。因此,当将手把的旋转变换成滑决构件的往复移动时难以有效率地传达驱动力。
本发明的课题为在减速齿轮方式的摆动机构中,以简单的构成且高传达效率实现卷线形状的改善。
发明内容
发明1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为一种使旋转卷线器的卷线筒与手把的旋转相连动地在轴向上往复移动的机构,具备:旋转构件、第1凸轮部、第2凸轮部、滑块构件、第1凸轮卡合部、第2凸轮卡合部。旋转构件是连动于手把的旋转绕与手把的旋转轴大致平行的转旋转的构件。第1凸轮部设置于旋转构件上。第2凸轮部设置于旋转构件上,至少一部分与第1凸轮部的直径方向位置不同。滑块构件是至少不能在卷线筒轴向上移动地安装于在前端具有卷线筒的卷线筒轴的后端一侧,且可在卷线筒轴向上自由移动地装设于卷线器本体上的构件。第1凸轮卡合部设置于滑块构件上,朝向与卷线筒轴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卡合于第1凸轮部上。第2凸轮卡合部设置于滑块构件上,朝向与第1凸轮卡合部相同的方向延伸且卡合于第2凸轮部上,利用与两凸轮部和两凸轮卡合部的至少一方的卡合使滑块在卷线筒轴向上往复移动。
这种往复移动机构中,当使手把旋转时,旋转旋转构件连动地旋转。旋转构件一旋转,利用第1凸轮部与第1凸轮卡合部及第2凸轮部与第2凸轮卡合部的至少一方的卡合,滑块构件在卷线筒轴向上往复移动。如此,因第1凸轮部与第1凸轮卡合部的卡合及第2凸轮部与第2凸轮卡合部的卡合是有选择地进行的,所以例如利用在滑块构件的移动位置的两端部与中间部切换高速的凸轮与低速的凸轮,能够简单地达成近似等速直线运动。在此,因切换至少一部分的直径方向位置是不相同的第1及第2凸轮部与第1及第2凸轮卡合部的2种的凸轮,能够使滑块构件往复移动,所以能在接近等速直线的状态下使滑块构件往复移动,可以改善卷线形状。并且因在旋转构件与滑块构件间不需要设置多的构件,所以结构简单,且因滑动部分也变少,所以能够维持驱动力的高传达效率。
发明2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发明1中所记载的机构中,第1凸轮部是由第2凸轮部朝向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在此情况下,因第1凸轮部较第2凸轮部位于直径方向外侧,所以滑块构件相对于利用第1凸轮部与第1凸轮卡合部的卡合的齿轮构件的旋转的移动量较利用第2凸轮部与第2凸轮卡合部的卡合的移动量大。即,以第1凸轮与第1凸轮卡合部构成高速的凸轮,以第2凸轮与第2凸轮卡合部构成低速的凸轮。若准备如此的高低速凸轮,就这样对于旋转构件的旋转在较低速移动的移动位置的两端部构成可以高速移动的第1凸轮部与第1凸轮卡合部,而在较高速移动的移动位置的中间部构成可以低速移动的第2凸轮部与第2凸轮卡合部,对于旋转构件的旋转,以简单的结构能够使滑块构件的往复移动接近等速直线运动,可以改善卷线形状。
发明3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发明1或2中所记载的机构中,第1凸轮部与第2凸轮部是在相同的圆周方向位置上由旋转构件的侧面与旋转轴平行地突出设置的。在此情况下,因2个凸轮部的圆周方向位置是相同,所以凸轮卡合部的形成容易。
发明4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发明1中所记载的机构中,两凸轮部在直径方向的内侧与外侧具有各自卡合于前述两卡合部上的卡合面。在此情况下,利用使两凸轮部的一方外侧的卡合面与另一方内侧的卡合面卡合于两凸轮卡合部上,能够抑制摇晃且可以使滑块构件往复移动。
发明5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发明4中所记载的机构中,当第1凸轮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部时,第2凸轮部的直径方向内侧的卡合面卡合于第2凸轮卡合部上,当2凸轮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卡合于第2凸轮卡合部时,第1凸轮部的直径方向内侧的卡合面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部上。在此情况下,因两凸轮部的一方外侧的卡合面与另一方内侧的卡合面卡合于两凸轮卡合部上,所以能够抑制摇晃且可以使滑块构件往复移动。
发明6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于发明1中所记载的机构中,第2凸轮部是从第1凸轮部进一步与前述旋转轴平行突出地形成的。在此情况下,在圆周方向的相同位置可以容易地形成直径方向位置不同的2个凸轮部。
发明7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于发明2中所记载的机构中,第1凸轮部与第1凸轮卡合部主要在滑块构件的移动位置的端部附近卡合,第2凸轮部与第2凸轮卡合部主要在滑块构件的移动位置的中间部附近卡合。在此情况下,就这样对于旋转构件的旋转在较低速移动的移动位置的两端部构成可以高速移动的第1凸轮部与第1凸轮卡合部,而在较高速移动的移动位置的中间部构成可以低速移动的第2凸轮部与第2凸轮卡合部。因此,对于旋转构件的旋转,以简单的结构能够使滑块构件的往复移动接近等速直线运动,可以改善卷线形状。
发明8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发明2中所记载的机构中,第1凸轮部与第2凸轮部形成阶梯状。在此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形成直径方向位置不同的2个凸轮部。
发明9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发明8中所记载的机构中,第1凸轮部及第2凸轮部上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部及第2凸轮卡合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各自弯成半圆形。在此情况下,通过使其形成阶梯状,能够错开2个凸轮部的直径方向位置,并且通过将卡合面弯成半圆形,凸轮部与凸轮卡合部在旋转方向上点接触,对于旋转构件的旋转能够使滑块构件平稳地移动。
发明10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发明8中所记载的机构中,第1凸轮部上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弯成半圆形,第2凸轮部上卡合于第2凸轮卡合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形成前端是带圆形的三角形。在此情况下,通过使2个凸轮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形状不同,能够使滑块构件更平稳地移动。
发明11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是在发明2中所记载的机构中,两卡合部是与卷线筒轴直交的第1轴及与第1轴直交且通过旋转构件的旋转轴心的第2轴对称地形成的,且在第2轴上第1凸轮卡合部的间隔较第2凸轮卡合部的间隔窄,而从第2轴随着远离第1轴方向的两侧,第1凸轮部的间隔逐渐地变宽,在途中变成较第2凸轮部的间隔宽。在此情况下,在于高速凸轮也就是第1凸轮部与第1凸轮卡合部上,因第2轴上的间隔从两端一侧逐渐地变窄,所以随着朝向第2轴旋转,能够增加对于旋转构件的旋转的滑块构件的移动量。因此,更能使滑块构件的直线运动接近等速直线运动。
根据本发明,因切换第1及第2凸轮部及第1及2凸轮卡合部的2种的凸轮后能够使滑块构件往复移动,所以可使滑块构件在接近等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下往复移动,能够改善卷线形状。并且因不需要在旋转构件与滑块构件之间设置多余的构件,所以结构简单,且因滑动部分也变少,所以能够维持驱动力的高传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卷线器的侧面断面图。
图2为其II-II断面图。
图3为其摆动机构的扩大断面图。
图4为第1及第2凸轮部的正面图。
图5为第4图的V-V断面图。
图6为说明第1及第2凸轮卡合狭孔的图。
图7为显示摆动机构移动时的滑块与齿轮构件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图8为显示齿轮构件的旋转位置与滑块的移动位置的关系的图表。
图9为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0为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1为第2实施方式的图4的图。
图12为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13为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14为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15为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8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全体结构及卷线器本体的结构
采用图1及图2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卷线器具备:具有手把1的卷线器本体2,可自由旋转地支持在卷线器本体2的前部的转子3及配至于转子3的前部、用来卷取钓线的卷线筒4。
卷线器本体2具有躯干2a,在其上部形成有用来安装旋转卷线器于钓竿上的安装部2b。在躯干2a的内部设置有:用来使转子3移转的转子驱动机构5;沿着旋转轴心X使卷线筒4朝前后方向移动,用来均匀地卷取钓线于卷线筒4上的摆动机构6。
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与被固定有手把1的手把轴10一同旋转的平面齿轮11;啮合于此平面齿轮上的小齿轮12。平面齿轮11具有贯通断面是矩形的手把轴10的筒状轴部11a。小齿轮12形成筒状,其前部12a贯通转子3的中心部并延伸于卷线筒4一侧。小齿轮12是其轴向的中间部与后端部通过各自的轴承(未图示)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躯干2a上。
摆动机构的构造
摆动机构6如图2及图3所示,是用来使被固定于卷线筒4的中心部上的卷线筒轴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且使卷线筒4在同一方向上移动的机构。摆动机构6具有:与平面齿轮11连动地旋转的齿轮构件21;及连动于齿轮构件21的旋转而在卷线筒轴向上往复移动的滑块22。
齿轮构件21可绕与手把轴10大致平行的轴自由旋转地装设于躯干2a的壁面上。齿轮构件21啮合于形成在平面齿轮11的轴部11a上的驱动齿轮11b。在齿轮构件21上与滑块22相对向侧面的周缘部形成有突出于滑块22的第1凸轮部21a与第2凸轮部22b。
第1凸轮部21a如图2至图5所示,从齿轮构件21的侧面朝滑块22一侧突出,较第2凸轮部21b位于直径方向外侧。第2凸轮部21b与第1凸轮部21a大致等宽,沿着直径方向的长度稍短。第2凸轮部21b从第1凸轮部21a进一步朝滑块22一侧突出。两凸轮部21a、21b形成于齿轮构件21的相同圆周位置。两凸轮部21a、21b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24a、25a为半圆弧状,直径方向内侧的卡合面24b、25b为两端是微弯的直线状。两凸轮部21a、21b是在直径方向上将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电气AND元素错开配置的形状。
滑块22通过卷线器本体2可在平行于卷线筒轴20的轴向上自由往复移动地受到支撑。滑块22系不能旋转且不能朝轴向移动地安装于在前端具有卷线筒4的卷线筒轴20的后端一侧。在滑块22上与齿轮构件21相对向的侧面上形成有卡合于齿轮构件21的第1凸轮部21a上的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及卡合在第2凸轮部21b上的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利用此第1凸轮部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卡合达成高速凸轮,利用第2凸轮部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的卡合达成低速凸轮。
两狭孔22a、22b如图5及图6所示,朝与卷线筒轴20的轴心X直交的第1轴Y1方向延伸,与第1轴Y1为对称形状的狭孔,且排列于第1及第2凸轮部21a、21b的突出方向而形成。而且,两狭孔22a、22b为与第1轴Y1直交且与通过齿轮构件21的旋转轴心的第2轴X1也是对称形状的狭孔。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为了卡合于第1凸轮部21a上,故与卷线筒轴20直交方向的长度较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长。
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具有:形成于与卷线筒轴20直交方向的两端的第1半圆弧部26a;由第1半圆弧部26a朝第2轴X1平行地形成的第1相对部26b;及由第1相对部26b朝狭孔22a的中心倾斜使间隔逐渐变窄地形成的第1倾斜部26c。
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具有:形成于与卷线筒轴20交叉方向的两端较第1半圆弧部26a直径小的第2半圆弧部27a;由第2半圆弧部27a朝中心(第2轴X1)平行地形成的第2相对部27b;及由第2相对部27b朝中心倾斜使间隔逐渐变宽且弯曲地形成,并且在途中较第1倾斜部间隔变成更宽的第2倾斜部27c。第2倾斜部27c为当第1凸轮部21a的卡合面24a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时,第2凸轮部21b的卡合面25b始终为可以接触的形状。
第2相对部27b的间隔在实质上与第2凸轮部21b的宽度相同或稍大。第1倾斜部26c的一方与第2倾斜部27c的另一方的中心(第2轴X1上)的间隔在实质上与由第1凸轮部21a的卡合面24a至第2凸轮部21b的卡合面25b的长度相同或稍大。在途中切换第1凸轮部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卡合及第2凸轮部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的卡合,齿轮构件21的旋转运动变换成滑块22的往复直线运动,而卷线筒4在卷线筒轴向上往复移动。
在此,在因位于直径方向的外侧的第1凸轮部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卡合形成的高速凸轮的朝旋转运动的往复移动的变换比例较在因第2凸轮部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的卡合形成的低速凸轮的比例大。因此,利用切换2种的凸轮,分别进行从滑块22的移动速度变慢的移动位置的两端部在前后45度的旋转位置因高速凸轮形成的卡合及移动速度变快的移动位置的中间部在前后45度的旋转位置因低速凸轮形成的卡合,而能够将旋转运动变换成为接近等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而且,在第1凸轮部21a的卡合时利用设置间隔变窄的第1倾斜部26c,增加随着朝两端部移动单位旋转角度的移动量,能够维持等速直线运动。
转子结构
转子3如图1所示,具有:圆筒部30、及在圆筒部30的侧方互相面对而设置的第1臂部31及与第2臂部32。圆筒部为在前部具有底部的有底筒状的构件,圆筒部30与两臂部31、32是一体成形的。
在圆筒部底部的中心部形成有凸起部,小齿轮12的前部12a及卷线筒轴20系贯通此凸起部。这样,在小齿轮12的前部12a通过螺帽13将转子3不能旋转地固定于小齿轮12上。
在第1臂部31的前端外周侧可自由摇动地安装有第1半圆形支撑构件40。在第1半圆形支撑构件40的前端,装设着用来导引钓线到卷线筒4的线形滚筒41。而且,在第2臂部32的前端的内周侧可自由摇动地安装有第2半圆形支撑构件42。在第1半圆形支撑构件40前端的线形滚筒41与第2半圆形支撑构件42间设置有半圆形支撑臂43。第1半圆形支撑构件40与第2半圆形支撑构件42绕摇动轴M摇动。此摇动轴M倾斜地配置成第2半圆形支撑构件42一侧位于前端一侧。
卷线筒的结构
卷线筒4配置于转子3的第1臂部31与第2臂部32间,且通过牵引机构(未图示)装设在卷线筒轴20的前端。卷线筒4具有:将钓线卷取于外周上的卷线躯干部4a、在卷线躯干部4a的后部一体形成的裙部4b、及固定于卷线躯干部4a的前端上的凸缘板4c。凸缘板4c是以合金制的板材所形成的,利用螺钉装设于卷线躯干部4a上。此凸缘板4c为外周一侧倾斜于前端一侧。
卷线器的操作及动作
在钓鱼时将半圆形支撑臂43向出线姿势一侧推倒。因而第1及第2半圆形支撑构件40、42以摇动轴M为中心朝相同方向旋转。
在卷取钓线时,将半圆形支撑臂43向卷线姿势一侧推倒。在此状态下使手把1朝卷线方向旋转时,此旋转力就通过手把轴10及平面齿轮11传达至小齿轮12。被传达至此小齿轮12的旋转力通过小齿轮12的前部12a传达至转子3。
另一方面,伴随着平面齿轮11的旋转啮合于驱动齿轮11b上的摆动机构6的齿轮构件21旋转,此旋转通过两凸轮部21a、21b的任意一个传达至滑块22。其结果,滑块22沿着卷线筒轴20的轴向往复移动。
此时,如第图7(a)所示,当滑块22由前方位置返回到中间位置时,第1及第2凸轮部21a、21b配置于上部而卷线筒4配置于中间部。在此状态下,第1凸轮部21a位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第1半圆弧部26a的顶点(中心部)。以从齿轮构件21的中心至滑块2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距离作为L,此时的移动距离L为0。
在此状态下使手把1朝向卷线方向旋转时,齿轮构件21如图7的箭头Y所示,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的齿轮构件21旋转90度时的每9度的卡合状态的变化示于图7。此时,旋转至图7(f)表示的45度旋转位置前,第2凸轮部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卡合,而使相对于旋转的移动速度变慢。即,当齿轮构件21从滑块22的移动位置的中间位置、也就是图7(a)所表示的状态旋转时,第1凸轮部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卡合逐渐脱离,而第2凸轮部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卡合,使用低速凸轮后第2凸轮部21b的卡合面25a推压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而使滑块22逐渐后退。
接着,旋转至图7(f)所表示的45度旋转位置时,第1凸轮部21a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第1相对部26a上,使用由第1凸轮部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卡合形成的高速凸轮推压滑块22而使其移动。即,在图7(f)的45度旋转位置,由低速凸轮切换成高速凸轮。接着,第1凸轮部21a的卡合面24a一面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第1倾斜部26c上,一面推压滑块22。因此第1倾斜部26c为间隔逐渐变窄的倾斜面,所以对于齿轮构件21的旋转,具有维持移动速度成等速的作用。因此,等速直线运动状态被维持至移动位置后端。接着,当到达图7(k)所表示的后端位置时,第1凸轮部21a的卡合面24a就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接触,并且第2凸轮部21b的卡合面25b就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接触。再者,在这种移动时,第2凸轮部21b的卡合面25b始终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相接触。因此,抑制了滑块22移动时的震动。
图8表示滑块22旋转一圈时的移动位置的变化。在图8中,纵轴取自滑块22的中心位置的移动距离L,横轴取自齿轮构件21的后退位置的旋转位置。在此,为了便利将卷线筒的移动行程设定于15mm。图8的由270度至360的旋转位置的范围表示图7所示的滑块22移动时的移动速度。在以往的卡合销形成的减速齿轮式的摆动机构中,此图表为余弦曲线,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近于一次直线。因此,能够将卷线形状改善成接近于平坦的形状。
再者,当滑块22到达移动位置的后端位置时,第2凸轮部21b的卡合面25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的倾斜面27c接触,滑块22朝前方被推压而移动。此时,第1凸轮部21a的卡合面24a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上。因此,在由图7(k)返回图7(f)之间,利用第1凸轮部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卡合,对于旋转,使用高速凸轮使滑块22移动。然后,当由图7(f)至图7(a)中间部之间时,使用以第2凸轮部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22b形成的低速凸轮,使滑块22移动。
在此,因在由中间位置的前后45度的角度范围利用低速凸轮,在由中间位置的两端侧利用高速凸轮,且在利用高速凸轮时使用第1凸轮卡合狭孔22a的第1倾斜部26c,维持等速直线运动,所以作为全体能够达到接近等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因此,不会使用多余的构件而以简单的构造,抑制传达损失且能够改善卷线形状。
第2实施方式
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过前轮牵引型旋转卷线器,不过本发明也适用于背部牵引型旋转卷线器与杠杆牵引型旋转卷线器上。
图9中,背部牵引型旋转卷线器上,卷线筒(未图示)利用插销不能相对旋转且可自由装设/分离地安装于卷线筒轴120的前端部。
摆动机构106具有:与平面齿轮111连动而旋转的齿轮构件121、及连动于齿轮构件121的旋转而在卷线筒轴向上往复移动的滑块122。滑块122可相对于卷线筒轴120自由旋转且不能在轴向上移动。因此,在于滑块122上,卷线筒轴120贯通的部份为圆形。滑块122利用卷线器躯干102a与卷线筒轴120平行地移动。
齿轮构件121可绕与手把轴110大致平行的轴自由旋转地装设于躯干102a的壁面上。齿轮构件121啮合于形成在平面齿轮111的轴部111a的驱动齿轮111b上。在齿轮构件121的与滑块122相对向的侧面的周缘部上形成朝滑块122一侧突出的第1凸轮部121a及第2凸轮部121b系被形成。
第1凸轮部121a如图9至图12所示,由齿轮构件21的侧面朝滑块122一侧突出,较第2凸轮部121b位于直径方向外侧。第1凸轮部121a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124a呈半圆弧形状,内侧的卡合面124b为较卡合面124a呈更大直径的圆弧面。第2凸轮部121b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125a为前端倒圆的三角形状,内侧的卡合面125b为两端呈微弯的直线状。第2凸轮部121b与第1凸轮部121a同宽,而沿着直径方向的长度稍短。第2凸轮部121b由第1凸轮部121a更朝滑块122一侧呈阶梯状突出。两凸轮部121a,121b形成于齿轮构件121的相同圆周方向位置。
滑块122通过卷线器本体102可在平行于卷线筒轴20的轴向上自由往复移动地受到支撑。滑块122不能旋转且不能在轴向上往复移动地安装于在前端具有卷线筒的卷线筒轴120的后端一侧。在滑块122上与齿轮构件121相对向的侧面上形成有卡合于齿轮构件121的第1凸轮部121a上的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及卡合于第2凸轮部121b上的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利用此第1凸轮部1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卡合达成高速凸轮,利用第2凸轮部1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的卡合达成低速凸轮。
两狭孔122a、122b如图12及图13所示,是朝与卷线筒轴120的轴心X直交的第1轴Y1方向延伸,与第1轴Y1为对称形状的狭孔,且排列于第1及第2凸轮部121a、121b的突出方向上而形成的。而且,两狭孔122a、122b是与第1轴Y1直交且与通过齿轮构件121的旋转轴心的第2轴X2也为对称形状的狭孔。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为了卡合于第1凸轮部121a,故与卷线筒心120直交方向的长度较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长。
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具有:形成于与卷线筒轴120直交方向的两端的第1半圆弧部126a;由第1半圆弧部126a朝向第2轴向外侧弯曲成微凸而形成的第1相对部126b;及由第1相对部126b朝狭孔122a的中心倾斜使间隔逐渐变窄地向外侧弯曲成微凸而形成的第1倾斜部126c。其中,第1半圆弧部126a与第1相对部126b只要是呈第1凸轮部121a不卡合的形状即可,即使不是半圆弧与微弯的形状亦可。由第1相对部126b的境界部分至第1倾斜部126c为第1凸轮部121a卡合的部分,此形状对于滑块122的移动速度来说为重要的因素。
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具有:形成于与卷线筒轴120交叉方向的两端较第1半圆弧部126a直径小的第2半圆弧部127a;由第2半圆弧部127a朝第2轴X1平行地形成的第2相对部127b;及由第2相对部127b朝第2轴X1倾斜使间隔逐渐变宽且弯曲地形成,并且在途中较第1倾斜部间隔变成更宽的第2倾斜部127c。第2倾斜部127c为当第1凸轮部121a的卡合面124a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上时,第2凸轮部121b的卡合面125b始终为可以接触的形状。
第2相对部127b的间隔在实质上与第2凸轮部121b的宽度相同或稍大。第1倾斜部126c的一方与第2倾斜部127c的另一方的中心(第2轴X1上)的间隔实质上与由第1凸轮部121a的卡合面124a至第2凸轮部121b的卡合面125b的长度相同或稍大。在途中切换第1凸轮部1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卡合及第2凸轮部1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的卡合,齿轮构件121的旋转运动被变换成滑块122的往复直线运动,而卷线筒在卷线筒轴向上往复移动。
在此,在因位于直径方向的外侧的第1凸轮部1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卡合形成的高速凸轮的朝旋转运动的往复移动的变换比例较在因第2凸轮部1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的卡合形成的低速凸轮的比例大。因此,利用切换2种的凸轮,分别进行从滑块122的移动速度变慢的移动位置的两端部在前后45度的旋转位置因高速凸轮形成的卡合及移动速度变快的移动位置的中间部在前后45度的旋转位置因低速凸轮形成的卡合,而能够将旋转运动变换成为接近等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而且,在第1凸轮部121a的卡合时利用设置间隔变窄的第1倾斜部126c,增加随着朝两端部移动单位旋转角度的移动量,能够维持等速直线运动。
背部牵引机构80为杆式,主要是由圆筒状的轴衬81、由多个磨擦板组成的磨擦卡合部82、磨擦推压用的螺旋弹簧83、支撑构件84、固定盖85及牵引杆86所组成的。
轴衬81不能旋转且可自由滑动地嵌入在卷线筒轴120后部的外周上。轴衬81具有凸缘部,磨擦卡合部82的多个磨擦板被推压于此凸缘部上。固定盖85由外周螺合于形成于卷线器躯干102a的后端部的筒状突起102d的外周上形成的螺纹部上,而将支撑构件84定位于预定位置。通过调整此固定盖85的夹紧量,能够变更磨擦卡合部82的各个磨擦板的推压力,且可以粗略地调整牵引力。而且通过操作牵引杆86,能够在0~500g的范围内细微地调整由固定盖85所设定的牵引力。
在这样构成的第2实施方式中,啮合于驱动齿轮111b上的摆动机构106的齿轮构件121也是伴随着平面齿轮111的旋转而旋转,此旋转利用两凸轮部121a、121b的任意一个传达至滑块122。其结果,滑块122沿着卷线筒轴120的轴向X往复移动。
此时,如图14(a)所示,当滑块122由前方位置返回到中间位置时,第1及第2凸轮部121a、121b配置于上部而卷线筒配置于中间部。在此状态下,第1凸轮部121a位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第1半圆弧部126a的顶点(中心部)。以从齿轮构件121的中心至滑块12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距离作为L,此时的移动距离L为0。
在此状态下,使手把1朝向卷线方向旋转时,齿轮构件121如图14的箭头Y所示,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的齿轮构件121旋转90度时的每9度的卡合状态的变化示于图14。此时,旋转至图14(f)表示的45度旋转位置前,第2凸轮部1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卡合,而使相对于旋转的移动速度变慢。即,当齿轮构件121从滑块122的移动位置的中间位置、也就是图14(a)所表示的状态旋转时,第1凸轮部1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卡合逐渐脱离,而第2凸轮部1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卡合,使用低速凸轮后第2凸轮部121b的卡合面125a推压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而使滑块122逐渐后退。
接着,旋转图14(f)所表示的45度旋转位置时,第1凸轮部121a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第1相对部126a上,使用由第1凸轮部1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卡合形成的高速凸轮推压滑块122而使其移动。即,在图第14(f)的45度旋转位置,由低速凸轮切换成高速凸轮。接着,第1凸轮部121a的卡合面124a一面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第1倾斜部126c上,一面推压滑块122。因此第1倾斜部126c为间隔逐渐变窄的倾斜面,所以对于齿轮构件121的旋转,具有维持移动速度成等速的作用。因此,等速直线运动状态被维持至移动位置后端。接着,当到达图14(k)所表示的后端位置时,第1凸轮部121a的卡合面124a就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接触,并且第2凸轮部121b的卡合面125b就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接触。再者,在这种移动时,第2凸轮部121b的卡合面25b始终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相接触。因此,抑制了滑块122移动时的震动。
图15表示滑块122的旋转一圈时的移动位置的变化。在图15中,纵轴取自滑块122的中心位置的移动距离L,横轴取自齿轮构件121的后退位置的旋转位置。在此,为了便利将卷线筒的移动行程设定于15mm。图15的由270度至360的旋转位置的范围表示图15所示的滑块122移动时的移动速度。在以往的卡合销形成的减速齿轮式的摆动机构中,此图表为余弦曲线,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近于一次直线。因此,能够将卷线形状改善成接近于平坦的形状。
再者,当滑块122到达移动位置的后端位置时,第2凸轮部121b的卡合面125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的倾斜面127c接触后,滑块122朝前方被推压而移动。此时,第1凸轮部121a的卡合面124a卡合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上。因此,在由图14(k)返回图14(f)之间,利用第1凸轮部121a与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卡合,对于旋转,使用高速凸轮使滑块122移动。然后,当由图14(f)至图14(a)中间部之间时,使用以第2凸轮部121b与第2凸轮卡合狭孔122b形成的低速凸轮,使滑块122移动。
在此,因在由中间位置的前后45度的角度范围利用低速凸轮,在由中间位置的两端侧利用高速凸轮,且在利用高速凸轮时使用第1凸轮卡合狭孔122a的第1倾斜部126c,维持等速直线运动,所以作为全体能够达到接近等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因此,不会使用多余的构件而以简单的构造,抑制传达损失且能够改善卷线形状。
其它的实施方式
(a)在前述实施方式1中,将第1凸轮部21a及第2凸轮部21b制成一方的卡合面24a、25a为半圆形,另一方的卡合面24b、25b为矩形的形状,不过第1凸轮部21a及第2凸轮部21b只要是齿轮构件21的直径方向的接触位置是错开的形状的话,不论为何种形状皆可。而且,亦可使第1凸轮部21a位于第2凸轮部21b的直径方向内侧。
(b)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切换过2种的凸轮的卡合,不过亦可切换3种以上的凸轮的卡合。
(c)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在1个旋转构件上形成有2个凸轮部,不过亦可夹着滑块设置2个旋转构件,而在各自的旋转构件上设置凸轮部。
(d)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以二维曲面构成凸轮部及凸轮卡合狭孔,不过亦可以齿轮构件的轴方向上接触位置是连续地变化的三维曲面来构成。
Claims (11)
1.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使旋转卷线器的卷线筒与手把的旋转相连动地在轴向上往复移动,其特征为:
具备:
旋转构件,与前述手把的旋相连动、绕与前述手把的旋转轴大略平行的轴旋转,
设置于前述旋转构件上的第1凸轮部,
设置于前述旋转构件上,至少一部分与第1凸轮部的直径方向位置不同的第2凸轮部,
至少不能在卷线筒轴向上移动地安装于在前端具有前述卷线筒的卷线筒轴的后端一侧,且可在前述卷线筒轴向上自由移动地装设于前述卷线器本体上的滑块构件,
设置于前述滑块构件上,朝向与前述卷线筒轴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卡合于前述第1凸轮部上的第1凸轮卡合部,
设置于前述滑块构件上,朝向与前述第1凸轮卡合部相同的方向延伸且卡合于前述第2凸轮部上的第2凸轮卡合部;
利用与前述两凸轮部和两凸轮卡合部的至少一方的卡合使前述滑块在前述卷线筒轴向上往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前述第1凸轮部由前述第2凸轮部朝向直径方向外侧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前述第1凸轮部与前述第2凸轮部是在相同的圆周方向位置上由前述旋转构件的侧面与前述旋转轴平行地突出设置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前述两凸轮部在直径方向的内侧与外侧具有各自卡合于前述两卡合部上的卡合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当前述第1凸轮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卡合于前述第1凸轮卡合部上时,前述第2凸轮部的直径方向内侧的卡合面卡合于前述第2凸轮卡合部上,
当前述第2凸轮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卡合于第2凸轮卡合部上时,第1凸轮部的直径方向内侧的卡合面卡合于前述第1凸轮卡合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前述第2凸轮部是从前述第1凸轮部进一步与前述旋转轴平行突出地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前述第1凸轮部与前述第1凸轮卡合部主要在前述滑块构件的移动位置的端部附近卡合,而前述第2凸轮部与前述第2凸轮卡合部主要在前述滑块构件的移动位置的中间部附近卡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前述第1凸轮部与前述第2凸轮部形成阶梯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前述第1凸轮部及前述第2凸轮部上卡合于前述第1凸轮卡合部及前述第2凸轮卡合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各自弯成半圆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前述第1凸轮部上卡合于前述第1凸轮卡合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弯成半圆形,前述第2凸轮部上卡合于前述第2凸轮卡合部的直径方向外侧的卡合面形成前端是带圆形的三角形。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为:前述两卡合部是与前述卷线筒轴直交的第1轴及与前述第1轴直交且通过前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心的第2轴对称地形成的,且在前述第2轴上前述第1凸轮卡合部的间隔较前述第2凸轮卡合部的间隔窄,而从前述第2轴随着远离前述第1轴方向的两侧,前述第1凸轮部的间隔逐渐地变宽,在途中变成较前述第2凸轮部的间隔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1786/00 | 2000-09-18 | ||
JP2000281786A JP2002101792A (ja) | 2000-09-18 | 2000-09-18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44492A true CN1344492A (zh) | 2002-04-17 |
CN1234269C CN1234269C (zh) | 2006-01-04 |
Family
ID=18766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3316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4269C (zh) | 2000-09-18 | 2001-09-18 | 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55620B2 (zh) |
EP (1) | EP1188373B1 (zh) |
JP (1) | JP2002101792A (zh) |
KR (1) | KR100722534B1 (zh) |
CN (1) | CN1234269C (zh) |
AT (1) | ATE271777T1 (zh) |
AU (1) | AU782987B2 (zh) |
DE (1) | DE60104496T2 (zh) |
MY (1) | MY127163A (zh) |
SG (1) | SG103838A1 (zh) |
TW (1) | TW493972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7642C (zh) * | 2002-08-26 | 2008-04-02 | 株式会社岛野 | 旋转绕线轮的往复运动装置 |
CN103875621A (zh) * | 2013-10-21 | 2014-06-25 | 东莞市凯特渔具制造有限公司 | 纺车式渔线轮凸轮传动机构 |
CN108990931A (zh) * | 2017-06-07 | 2018-12-14 | 纯钓日本公司 | 钓鱼用纺车式渔轮 |
CN114192063A (zh) * | 2021-11-19 | 2022-03-18 |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移动组件及注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22010A1 (en) * | 2001-12-31 | 2003-07-03 | Wiest Timothy A. | Uniform oscillation system |
JP4299180B2 (ja) * | 2003-08-27 | 2009-07-2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
SG112961A1 (en) * | 2003-12-09 | 2005-07-28 | Shimano Kk | Spinning-reel oscillating device |
US20070029425A1 (en) * | 2005-07-25 | 2007-02-08 | Young John N | Fishing reel oscillation |
US7300010B2 (en) * | 2005-11-01 | 2007-11-27 | Young John N | Spool oscillation |
US7290728B1 (en) * | 2006-05-16 | 2007-11-06 | Shakespeare Company, Llc | Oscillation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
CN103004714B (zh) * | 2012-11-30 | 2015-07-08 | 宁波海宝渔具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往复机构的钓鱼用纺车式渔线轮 |
US10668634B2 (en) * | 2018-09-24 | 2020-06-02 | Conair Corporation | Oscillating rotary sha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28386A (en) * | 1949-07-15 | 1950-10-31 | Mannie I Napper | Mechanical movement for the conversion of reciprocating and rotary motion |
GB1098141A (en) | 1963-11-29 | 1968-01-10 | Morritt Ltd K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ishing reels |
FR2705865B1 (fr) * | 1993-06-03 | 1995-07-21 | Mitchell Sports | Moulinet de pêche à rangement compensé du fil. |
US6000653A (en) * | 1996-01-31 | 1999-12-14 | Ryobi Limited | Spinning reel |
JP3292366B2 (ja) * | 1996-09-09 | 2002-06-17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US6264125B1 (en) * | 1999-12-09 | 2001-07-24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Asymmetric oscillation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
US6394379B1 (en) | 2000-05-16 | 2002-05-28 | Pure Fishing, Inc. | Spinning reel with uniform velocity spool |
JP2001321041A (ja) * | 2000-05-18 | 2001-11-20 | Shimano Inc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
-
2000
- 2000-09-18 JP JP2000281786A patent/JP2002101792A/ja active Pending
-
2001
- 2001-06-05 TW TW090113585A patent/TW49397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6-28 KR KR1020010037569A patent/KR10072253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9-12 MY MYPI20014277 patent/MY127163A/en unknown
- 2001-09-12 US US09/949,665 patent/US665562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9-14 EP EP01307842A patent/EP118837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9-14 AT AT01307842T patent/ATE271777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9-14 DE DE60104496T patent/DE6010449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9-17 SG SG200105696A patent/SG103838A1/en unknown
- 2001-09-17 AU AU72153/01A patent/AU782987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1-09-18 CN CNB011331658A patent/CN123426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7642C (zh) * | 2002-08-26 | 2008-04-02 | 株式会社岛野 | 旋转绕线轮的往复运动装置 |
CN103875621A (zh) * | 2013-10-21 | 2014-06-25 | 东莞市凯特渔具制造有限公司 | 纺车式渔线轮凸轮传动机构 |
CN108990931A (zh) * | 2017-06-07 | 2018-12-14 | 纯钓日本公司 | 钓鱼用纺车式渔轮 |
CN114192063A (zh) * | 2021-11-19 | 2022-03-18 |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移动组件及注出装置 |
CN114192063B (zh) * | 2021-11-19 | 2023-08-15 |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移动组件及注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20033427A1 (en) | 2002-03-21 |
DE60104496T2 (de) | 2005-08-04 |
SG103838A1 (en) | 2004-05-26 |
US6655620B2 (en) | 2003-12-02 |
EP1188373B1 (en) | 2004-07-28 |
DE60104496D1 (de) | 2004-09-02 |
EP1188373A1 (en) | 2002-03-20 |
CN1234269C (zh) | 2006-01-04 |
KR20020022124A (ko) | 2002-03-25 |
TW493972B (en) | 2002-07-11 |
AU7215301A (en) | 2002-03-21 |
KR100722534B1 (ko) | 2007-05-28 |
AU782987B2 (en) | 2005-09-15 |
JP2002101792A (ja) | 2002-04-09 |
ATE271777T1 (de) | 2004-08-15 |
MY127163A (en) | 2006-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4269C (zh) | 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 | |
CN1260028C (zh) | 刀锯的切割机构 | |
CN101360639B (zh) | 玻璃刮水装置 | |
CN1044880C (zh) | 薄片材料切断装置 | |
CN1193660C (zh) | 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装置 | |
CN204490199U (zh) | 盘管机用排线器 | |
CN1301704C (zh) | 下肢用按摩装置 | |
CN1699027A (zh) | 用于电动工具的模式选择机构和具有这种机构的电动工具 | |
CN1209958C (zh) | 旋转卷线器的往复移动装置 | |
CN1699002A (zh) | 用于电动工具的输出轴组件和具有这种组件的电动工具 | |
CN101032813A (zh) | 便携式打入机 | |
CN101368546B (zh) | 扭簧转动机构及安防云台 | |
CN1298217C (zh) |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制动装置 | |
CN1212759C (zh) | 钓鱼用旋转线轴 | |
CN1486602A (zh) | 旋转绕线轮的往复运动装置 | |
CN1463222A (zh) | 轮胎结构部件的形成方法 | |
CN101039824A (zh) | 缩放式刮擦器 | |
CN201895768U (zh) | 一种水中推进装置 | |
CN1189078C (zh) | 钓鱼用线轴 | |
CN1640250A (zh) | 旋压式绕线轮的摆动机构 | |
CN201281004Y (zh) | 扭簧转动机构及安防云台 | |
CN1846898A (zh) | 锻造部件成型机的可调整进料长度的进料装置 | |
CN1708652A (zh) | 变速器 | |
EP0148420A1 (en) | Vehicle windscreen wiper with a single wiper blade | |
CN1323849C (zh) | 卷带装置及具备卷带装置的打印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