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2873A -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2873A
CN1342873A CN01132688A CN01132688A CN1342873A CN 1342873 A CN1342873 A CN 1342873A CN 01132688 A CN01132688 A CN 01132688A CN 01132688 A CN01132688 A CN 01132688A CN 1342873 A CN1342873 A CN 1342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length direction
aircondition
horizontal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2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222C (zh
Inventor
中西淳一
佐藤义和
平川卓
繁泽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2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2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2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2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为了改良空调装置送风口(16)的构造,以便可用水平叶片(18)作水平送风,同时能防止水平送风时污损天花板面(70),送风口(16)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形成可使从送风口(16)长度方向两侧部分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方向比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吹出方向更向下的构造。本发明可防止空调风对天花板面的污染。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尤其涉及送风口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的吸顶型及管道型空调装置在送风口装有可上下改变空调风吹出方向的水平叶片。通过该水平叶片,在制热时使空调风吹出方向相对向下,在制冷时,则使空调风相对向上,几乎与天花板平行(即所谓水平吹出),以谋求在各运转状态下室温均衡,提高空气调节效率。
可是,在上述的水平吹出状态下,吹出的空调风中所含微粒尘埃及室内空气中所含尘埃易附着于天花板,易污损天花板。具体如图10所示,从水平方向看空调装置时,在水平吹出状态下从送风口(a)吹出的气流沿流动方向来看略成V字状。在送风口(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空气的吹出速度快,所以负压强。但正因为是流速快且强的气流,空气在送风口附近不易附着于天花板(b)。
另一方面,来自送风口(a)端部的空气的流速慢,所以会受中央部负压吸引,在送风口附近附着于天花板(b)。并且,此时从送风口(a)的端部吹出的缓慢气流中的灰尘(包括来自送风口(a)端部的缓慢气流中所含的尘埃以及缓慢气流中所夹杂的室内灰尘)会附着于天花板(b)。因此,天花板上的污垢随着越来越离开送风口而从送风口的两端向中央分布成在大致呈V字形、且接近送风口(a)两侧部的区域(D)(参照图2)。
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污损,特开平3-160266号公报中提出,在水平叶片上安装可自由脱卸的辅助风扇,使送风方向转向天花板侧,根据天花板易污损的程度而装拆辅助风扇。利用该公报所刊载的空调装置时,在室内空气灰尘多且易污损天花板的环境以及医院那样需要特别洁净的场所,就拆下辅助风扇,使水平叶片向下。而在不易污损天花板的环境以及洁净要求不高的场所,就安装辅助风扇,使其水平吹出。
但是,即使安装了上述传统的辅助风扇,在天花板易污损的环境下,也不得不拆下该辅助风扇,其结果是,此时空调风始终从送风口向下吹,导致本来应作水平吹出的制冷运转时的空气调节效率降低,不仅如此,冷风直接吹到室内的人,令人感到不适(穿堂风感)。
本发明正是鉴于此类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改良送风口的构造,既可利用水平叶片进行水平送风,同时也可防止污损天花板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通过改良送风口的形状,使来自送风口长度方向两侧部分的空调风的吹出方向比长度方向中央部位的吹出方向更向下。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方案是:装有将空调风从天花板70吹向室内空间的送风口16、在送风口16处安装可调整送风方向的水平叶片18的空调装置的装饰板及送风口单元,沿天花板安装上述装饰板14的空调装置,将上述送风口单元51安装在天花板上、同时通过送风管52与空调装置主体53相连的空调装置。
送风口16的构造是,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即两端周围)比长度方向中央部更向下地吹出空调风。例如:在不仅用送风口16的两端部和中央部来改变送风角度本身,而且将水平叶片18内侧的吹出角度设定为比外侧的吹出角度更向下时,也可增加送风口16两端部的向下的风量。
在上述构造中,在送风口16处,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设有导向板面16b-s,以比长度方向中央部更向下方地引导空调风。
在上述构造中,在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形成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该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16b-s与天花板面70间的夹角大于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与天花板面70间的夹角。
在上述构造中,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也可由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与水平叶片18的上面对应的侧壁16a、16b构成。
另外,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也可由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与水平叶片18的下面对应的侧壁16c、16d构成。此时,不仅可使侧壁16c、16d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与中央部不同,还可使送风口16的开口宽度在两端部附近大于长度方向中央部,以增大向下的风量。也就是说,在用水平叶片18为水平送风状态时与水平叶片18的下面对应的侧壁16c、16d构成导向面、以使空调风在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比长度方向中央部更向下方吹出时,由于该侧壁16c、16d与天花板面70间的角度一般比较大,所以即使两端侧的送风口16的开口宽度宽于长度方向中央部,仍可增加两端部处向下的风量。
采用上述结构,在从送风口16向室内送风时,在制冷运转时,在吹出速度比较快的送风口16的中央部位,向接近水平的方向引导空调风,在吹出速度比较慢的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则比长度方向中央部更向下地吹出空调风。因此,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吹出初速度慢的空调风沿天花板面流动的流量很小。在制热运转时,通过向下调整水平叶片18,可使空调风从整个送风口16向下吹向室内。
如果在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设置导向面16b-s,以用该导向面16b-s限制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两端部的角度,则构造简单,且可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可靠地向下送风。
如果在水平叶片18为水平送风状态下与水平叶片18的上面对应的侧壁16a、16b上设置限制角度的导向面16b-s,则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导向面16b-s接近水平叶片18,两者的间隔变小,空调风可靠地比中央部更向下方吹出。通过这样缩小水平叶片18与导向面16b-s间的间隙,来减少从送风口16两端部吹出的风量。
反之,如果在水平叶片18为水平送风状态下与水平叶片18的下对应的侧壁16c、16d上设置限制角度的导向面,则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水平叶片18与侧壁16c、16d的导向面之间的间隙变宽,由此可使空调风可靠地比中央部更向下方送风。
在上述构造中,送风口16的构造最好是这样的,即: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设有导向面16b-s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相对水平叶片18倾斜。而且,设有导向面16b-s的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与天花板面70间的夹角可以从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至两端部附近16b-s连续变化。
在此种构造下,在制冷模运转时等将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吹出状态时,从送风口16吹向室内的空调风在通过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与水平叶片18之间时灵活地改变方向,向与天花板面70大致平行的方向吹出。此时,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空调风以向下方向吹向室内。
在上述构造中,水平叶片18的构造最好是使空调风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气流上游侧边缘部通过,例如可切除部分水平叶片18的一部分,形成开口部18c。
采用此种构造,在将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送风口16的两端部的空气通过水平叶片18的开口部18c。因此,送风口16的中央部的空气向水平方向吹出,而两端部的空气可靠地向下方吹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当在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设有长度方向的开口长度在面对室内的部分扩大的扩大部16L(参照图9)时,只要在与送风口16的扩大部16L大致对应的区域形成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即可。
在送风口16设有扩大部16L的情况下,如果未设导向面16b-s,则经空气通道W向下方流动吹到水平叶片18上的空调风就从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向两端的扩大部16L流动,然后,该空调风缓慢地向接近水平的方向吹出,而如果在与扩大部16L大致对应的区域设置导向面16b-s,则来自送风口16两端的空调风比不设导向面16b-s时更向下方吹出。
—效果—
通过上述解决方法,在要求水平送风的制冷运转时,一边在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作水平送风,一边在长度方向两端部向下吹出部分空气,因此来自长度方向两端部的空气不易沿天花板面70流动。因此,可防止污损天花板面70,并可确保整体上水平吹出。这样,既确保了空调装置不同运转状态下的吹出方向,也可避免污损天花板面70。
如果用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导向面16b-s来限制送风口16两端部的侧壁16a、16b、16c、16d的角度,则可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可靠地向下送风,防止污损天花板,同时也可使构造简单。
如果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与水平叶片18的上面对应的侧壁16a、16b上设置导向面16b-s,则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水平叶片18与导向面16b-s间的间隙缩小,故可减少从送风口16两端部吹出的风量,送风口16两端部的空气不易卷入中央部的空气中,故能切实防止污损天花板。
反之,即使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与水平叶片18的下面对应的侧壁16c、16d上设置导向面,也可从送风口16的两端向下送风,所以也可防止污损天花板。
如果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相对水平送风状态下的水平叶片18而倾斜,则既可在送风口16的中央部实现水平送风,又可通过在两端部向下送风而防止污损天花板。
另外,如果使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与天花板面70间的夹角从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至两端部附近16b-s连续变化,则侧壁16b的角度平滑变化,不仅送风口16外表美观,同时因空气的吹出角没有急剧变化的部分,所以不易产生乱流。
如果在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气流上游侧边缘部设有空调风通过的开口部18c等,则在将水平叶片设为水平送风时,送风口16两端部的空气通过开口部18c等,这样,在送风口16中央部作水平送风,而两端部的空气则更可靠地向下吹出,所以可切实地防止污损天花板。
当在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设有扩大部16L的情况下,如果在与送风口16的扩大部16L大致对应的区域设置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则从送风口16两端吹出的空气更易于向下吹出,所以可以提高防止污损天花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顶置式空调装置的简要截面图。
图2为从下方看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送风口的放大构造图,表示设定为水平送风时的状态。
图4表示在图3中将空调风的吹出方向设定为向下送风时的状态。
图5为从下方看送风口的立体图。
图6为水平叶片的立体图。
图7为管道式空调装置的简要构造图。
图8(a)至图8(d)为表示水平叶片的开口部形状的立体图。
图9为送风口设有扩大部情况下的局部立体图。
图10为从侧面看的传统空调装置,为表示送风口的吹出气流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顶置式空调装置1构造的纵截面图。如该图所示,空调装置1在机壳10内装有风扇20与热交换器30,并嵌入顶板70上的设置用开口71,安装在天花板内空间。
机壳10由向下方开口的箱形本体外壳11以及覆盖该本体外壳11的底面开口部的装饰板14构成,由图中未显示的吊具悬挂固定在上方的梁上。具体来说,本体外壳11由切除正方形四角而呈八角形(图中未显示)的顶板12以及从顶板12的外缘部向下延伸的侧板13构成。装饰板14略成正方形,安装于本体外壳11的侧板13的下端部。装饰板14沿天花板70安装,其外周部与天花板70的下面抵接。
如图2的将空调装置1装在天花板上的立体图所示,进气口15开设在装饰板14的中央部附近,成正方形,同时分别沿送风口15的四边外形成4个细长形的送风口16。并且,整个进气口15上装有过滤室内空气中所含微粒灰尘等飘浮物的空气过滤网17,该过滤网17的下面全部由格状过滤网盖支承。
装饰板14的送风口16位于空气通道的面板外周侧(图中右侧)的侧壁、即外侧导向面16a、16b与面板内周侧(图中左侧)的侧壁、即内侧导向面16c、16d之间。该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将空调风比长度方向中央部更下方吹出。因此,在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设有能将空调风比中央部更向下方送出的导向面16b-s。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由送风口16的一方侧壁16a、16b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构成,该侧壁16a、16b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16b-s与天花板面70的夹角大于该侧壁16a、16b的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与天花板面70的夹角。
具体来说,如图3及图4放大后所示,首先,外侧导向面16a、16b由大致垂直向下延伸的第1外侧导向面16a、从该第1外侧导向面16a的下端起到装饰板14的下面为止朝装饰板外周侧向斜下方倾斜的第2外侧导向面16b构成,两个外侧导向面16a、16b平滑相接。
第2外侧导向面16b设定为,位于送风口16长度方向中央部位的中央部16b-c与天花板面70的角度小(约30度),而位于送风口16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两端部16b-s与天花板面的角度较大(约60度)。与天花板面70间角度较大的部分构成上述导向面16b-s。
第2外侧导向面16b从中央部16b-c向两端部16b-s逐渐倾斜,与天花板面70间的夹角连续变化。如从下方看送风口16的立体图、即图5所示,第2外侧导向面16b的下边缘16b-e成圆弧状。
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4所示,内侧导向面16c、16d由略垂直向下延伸的第1内侧导向面16c以及从该第1内侧导向面16c的下端朝面板外周侧缓缓向斜下方倾斜的第2内侧导向面16d构成,两个内侧导向面16c、16d平滑相接。
外侧导向面16a、16b在装饰板14的外侧构件14a上形成,内侧导向面16c、16d在装饰板14的内侧构件14b上形成。如上所述,送风口16位于外侧导向面16a、16b与内侧导向面16c、16d之间。并且装在送风口16上的可上下调节送风方向的水平叶片18装在外侧构件14a的外侧导向面16a、16b与内侧构件14b的内侧导向面16c、16d之间。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位于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成为水平叶片18上面的那一侧。
如图6所示,水平叶片18为长条形板材,其整个宽度方向略微弯曲。在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一体地设有向该水平叶片18内面侧突出的支臂18a、18a,在各支臂18a的端部,分别形成沿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向外侧延伸的连结销18b、18b。水平叶片18安装在送风口16,可以该连结销18b、18b为中心摆摇动。具体来说,该水平叶片18由图中显示的马达驱动,可以连结销18b、18b为中心摆动。在上述构造中,在将空调风最向下方送风时,如图4所示,将水平叶片18设为向下,而在所谓水平送风状态下,则如图3所示,将水平叶片18设为向上。
在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气流上游侧边缘部形成缺口18c,作为供空调风通过的开口部。该缺口18c的长度约为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长度的1/4,并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气流上游侧边缘部。通过设置该缺口18c,叶片18的两端部18e的宽度约为中央部18d的2/3。水平叶片18的具体尺寸可以是,全长约480mm,宽(中央部18d的宽度)约37mm,两端部18e的宽度约为25mm,缺口18c的长度约为120mm。
上述外侧导向面16a、16b的中央部分弯曲成与水平叶片18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不限于弯曲形状,只要是大体与水平叶片18相同的形状即可)。也就是说,送风口16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时,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侧壁16a、16b-c对应水平叶片18而倾斜(整体与水平叶片18大致相同地倾斜)。另一方面,上述内侧导向面16c、16d整体上比外侧构件14a的外侧导向面16a、16b更垂直向下延伸。不过,该内侧导向面16c、16d可任意选择形状。
以上述形状的互为相对的2个壁面(外侧导向面16a、16b与内侧导向面16c、16d)沿送风口16的整个长度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形成,夹于两个壁面16a、16b、16c、16d间的空气通道具有一边整理流向送风口16的空调风气流一边改变其流向的辅助通道功能。
上述风扇20安装于本体外壳11内部的大致中央位置。该风扇是在护套21与轮毂22之间支承叶片23的涡轮风扇。在该风扇20的轮毂22中插入固定有安装在本体外壳11的顶板12上的风扇马达25的驱动轴26,通过该风扇马达25的驱动力使风扇20旋转,将从风扇20下方吸入的空气向径向侧方送出。此外,在风扇20的下方,安装有将从进风口15流入外壳10内的空气导向风扇20的喇叭口27。
上述热交换器30为由相互平行安装的多个片状散热片31与贯穿该散热片31的导热管32构成的十字散热片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30环绕在风扇20的周围,平面看为矩形筒状,通过图中未表示的冷却剂配管连接到室外机。该热交换器30在制冷运转时发挥蒸发器作用,在制热运转时发挥冷凝器作用,调节从风扇送出的空气的温度。并且,在该热交换器30下方安装有冷凝水的接露盘。
通过上述构造,在空调装置1的本体外壳11内形成从装饰板14的进风口15经空气过滤器17、喇叭口27、风扇20及热交换器30至送风口16的空气通道W。空调运转时,一旦驱动风扇,从进风口经空气过滤器17进入外壳10内的室内空气就依照喇叭口27、风扇20及热交换器30的顺序流过空气通道W,在热交换器30上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以调节温度(制冷运转时冷却,制热运转时加热)后,作为空调风从送风口16吹向室内,以对该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调节。
当在制热运转时等要求将空调风较向下地送出时,如图4所示,将水平叶片18大致垂直向下,使空调风在送风口16的面板外周侧的侧壁16a、16b与面板内周侧的侧壁16c、16d之间沿水平叶片18如图中箭头S所示那样向下吹出。
而在制冷运转时等要求水平送风时,如图3所示,向上转动水平叶片18,使水平叶片18的上面18f大致略平行于送风口16的第2外侧导向面16b的中央部16b-c。这样,空调风就在送风口16的中央部沿水平叶片18的中央部18d弯曲流动,其流线方向发生较大且平滑的变化,如图中箭头S1所示,通过送风口16的面板外周侧的第2外侧导向面16b与水平叶片18之间,从送风口16以接近平行于天花板70的下面的角度(例如与天花板70的下面的夹角约为30°~35°)吹出。
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通过空气通道W向下流动的部分空调风流比箭头S1更向下地流向箭头S3方向。这是由于送风口16两端部的导向面16b-s与天花板面70的夹角大,水平叶片18接近导向面16b-s,两者的间隙变窄。由于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水平叶片18与导向面16b-s间的间隙变小,所以流向箭头S3方向的空气流量也少。另外,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通过空气通道W向下流动的另一部分空调风通过水平叶片18的两端部18e的缺口18c,如图3中箭头S2所示,向下流动。因此,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空气不易沿天花板面70流动。
以前的顶置式空调装置在送风速度低的部分(送风口16的两端部分),气流易附着于天花板70的下面,所以在制冷运转时,如果通过水平叶片18使空调风的吹出方向相对向上,以与天花板70的下面形成约30~35°,则气流沿天花板70的下面流动,在图2虚线所示的区域(D)污损天花板70,各送风口处的污损大致成V字形分布。但是,利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在要求水平送风的制冷运转时,从送风口16的两端部吹出的空气不易沿天花板70的下面流动,所以即使从送风口16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方向在送风口的中央部因水平叶片18而与天花板70的下面之间形成约30°~35°,也不易污损天花板。
因此,采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尤其在要求水平送风的制冷运转时,既可防止污损天花板70,同时也可以向比以往更接近水平的方向送风,这样,既确保了空调的效率,也消除了室内人员的不适感(穿堂风感)。
在本实施形态中,只在水平叶片18的两端部18d的约1/4左右区域形成叶片18的缺口18c,所以即可防止污损天花板,同时整体上可充分满足水平送风。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也包括其他各种实施形态。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仅在送风口16的外侧导向面16a、16b的两端部附近设置导向面16b-s,但也可使内侧导向面16c、16d两端部的侧壁的倾斜角度也发生变化,使之发挥导向面的作用。例如:使送风口16的内侧导向面16c、16d的两端部附近与天花板面的夹角大于内侧导向面16c、16d的中央部与天花板面间的夹角,以将内侧导向面16c、16d的两端部附近作为导向面。即使如此,由于从送风口16的两端部向下送风,所以可防止污损天花板。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使送风口16的外侧导向面16a、16b在中央部和两端部连续地变化角度,但也可采取其他形态,例如阶段性地变换角度。此时,第2外侧导向面16b和第2内侧导向面16d的下端边也可不是圆弧状,而形成梯形或其他形状。
例如:在不仅在送风口16的两端部与中央部改变送风角度、而且如上述实施形态那样将水平叶片18的送风方向内侧(内侧导向面16c、16d侧)的吹出角度设定为比送风方向外侧(外侧导向面16a、16b侧)更向下时,也可使送风口16两端部向下的风量增多。也就是说,可以不仅使内侧导向面16c、16d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与中央部不同,而且使送风口16的开口宽部在长度方向两端部比中央部宽,以增加向下的风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只要是采取送风口16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比长度方向中央部更向下方送风的构造即可,且只要是此类构造,也可采用导向面以外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将本发明用于设有涡轮风扇、向4个方向送风的所谓顶置式4向送风型空调装置1,但并不限于此,也可用于双向送风的所谓吸顶双向型空调装置。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顶置式空调装置,也适用于管道式空调装置。如图8所示,管道式空调装置50是将装在天花板70上的送风口单元51通过送风管道52与设置在大楼屋顶等处的空调主机53相接。即使在这种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单元51上,也可通过在装于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设置导向面16b-s以限制吹出方向,由此实现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水平叶片18的两端部附近18e设有缺口18c作为开口部,但并不是必须设置开口部18c。即使要设开口部,也可在水平叶片18上打贯穿孔等来代替缺口18c,也可是在水平送风时,从送风口16的两端向下送风。即,水平叶片18最好形成如下形状的气流上游侧边缘部,即,在长度方向两端部,流到水平叶片18的负压面侧的气流(水平叶片18的背面侧、即送风口16的内侧导向面16c、16d侧,即吹出方向内侧)的向下气流比中央部更多,但也不必一定如此。
另外,水平叶片18等的形状和规格,以及缺口(开口部)18c的形状和规格仅为一个例子,可根据产品的形状等适当变更。
在用缺口作为开口部18c时,该缺口18c可做成图8(a)~图8(c)所示的水平叶片18的端部形状。图8(a)是将水平叶片18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气流上游侧边缘部做成圆弧状,图8(b)是将该气流上游侧边缘部做成直线倾斜,图8(c)是将该气流上游侧边缘部做成与图8(a)相反的圆弧状。
也可不用开口部18c,而是如图8(d)所示,将水平叶片18的端部做成气流上游侧边缘部从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向两端部逐渐立起,即形成3维扭曲的形状。此时,在水平叶片18的端部不易产生空气剥离,所以周围的热气不易卷入水平叶片18的端部,不易结露。
另外,如图9所示,在顶置式空调装置中,在本体外壳11内的边角部装有配管及电器零件箱,而基于外观的考虑,装饰板14的4个开口要做成相同形状,所以有时在本体外壳11侧与装饰板14侧,送风通道长度方向的开口长度不同。此时,在送风口16处,在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将空气通道的开口长度在面对室内空间的部分沿该送风口16的长度方向扩大的扩大部16L。又,扩大部16L的长度视送风口的情况而定。
因此,上述导向面16b-s、在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气流上游侧边缘部形成的缺口等开口部18c或与开口18c相当的部分只要在与送风口16的扩大部16L大致对应的区域形成即可。在没有导向面16b-s或开口部18c等的场合或即使有也较短的情况下,在水平叶片18的两端部,吹出的空气易滞留,空气易从扩大部16L向水平方向吹出,但如果这些部分与扩大部16L大致对应地形成,则可在水平叶片1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减少滞留于扩大部16L的风量,因此可以防止污损天花板。此方法同样适用于管道式空调装置50。

Claims (20)

1.一种空调装置的装饰板,设有从天花板面(70)向室内空间送风的送风口(16),在该送风口(16)设有调整空调空气吹出方向的水平叶片(18),
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口(16)形成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将空调风比在长度方向中央部更向下方吹出的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设有将空调风比长度方向中央部更向下吹出用的导向面(16b-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位于该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
该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16b-s)与天花板面(70)的夹角大于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天花板面(70)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由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与水平叶片(18)的上面对应的侧壁(16a、16b)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的导向面由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与水平叶片(18)的下面对应的侧壁(16c、16d)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具有导向面(16b-s)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对应该水平叶片(18)而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导向面(16b-s)的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与天花板面(70)间的角度从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至两端部附近(16b-s)连续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水平叶片(18)形成使空调风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气流上游侧边缘部通过的构造。
9.一种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单元,设有从天花板面(70)向室内空间送风的送风口(16),在该送风口(16)设有调整空调空气吹出方向的水平叶片(18),
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口(16)形成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将空调风比在长度方向中央部更向下方吹出的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设有将空调风比长度方向中央部更向下吹出用的导向面(16b-s)。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位于该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
该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16b-s)与天花板面(70)的夹角大于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天花板面(70)的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由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与水平叶片(18)的上面对应的侧壁(16a、16b)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的导向面由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与水平叶片(18)的下面对应的侧壁(16c、16d)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送风口(16)在水平叶片(18)设定为水平送风状态时,具有导向面(16b-s)的侧壁(16a、16b)(16c、16d)的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对应水平叶片(18)而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导向面(16b-s)的送风口(16)的侧壁(16a、16b)(16c、16d)与天花板(70)间的角度从长度方向中央部(16b-c)至两端部附近(16b-s)连续变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单元,其特征在于,水平叶片(18)形成使空调风在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气流上游侧边缘部通过的构造。
17.一种空调装置,具有沿天花板面安装的装饰板(14),
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板(14)由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装饰板构成。
18.一种空调装置,具有沿天花板面安装的装饰板(14),
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板(14)由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装饰板构成,
送风口(16)在其两端部附近设有使长度方向的开口长度在面向室内空间的部分扩大的扩大部(16L),
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位于与送风口(16)的扩大部(16L)大致对应的区域。
19.一种空调装置,安装在天花板面上的送风口单元(51)通过送风管道(52)与空调装置主机(53)相连,
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口单元(51)由权利要求9至16任一项所述的送风口单元构成。
20.一种空调装置,安装在天花板面上的送风口单元(51)通过送风管道(52)与空调装置主机(53)相连,
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口单元(51)由权利要求10至16任一项所述的送风口单元构成,
送风口(16)在其两端部附近设有使长度方向的开口长度在面向室内空间的部分扩大的扩大部(16L),
送风口(16)的导向面(16b-s)位于与送风口(16)的扩大部(16L)大致对应的区域。
CNB011326883A 2000-09-06 2001-09-04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752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9702/2000 2000-09-06
JP2000269702A JP3624814B2 (ja) 2000-09-06 2000-09-06 空気調和装置の化粧パネル、吹出口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69702/00 2000-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2873A true CN1342873A (zh) 2002-04-03
CN1175222C CN1175222C (zh) 2004-11-10

Family

ID=187562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26883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5222C (zh) 2000-09-06 2001-09-04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CN012636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509504Y (zh) 2000-09-06 2001-09-05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2636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509504Y (zh) 2000-09-06 2001-09-05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316760B1 (zh)
JP (1) JP3624814B2 (zh)
CN (2) CN1175222C (zh)
AU (2) AU2001282563B2 (zh)
DE (1) DE60132218T2 (zh)
ES (1) ES2296785T3 (zh)
WO (1) WO20020210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2025A (zh) * 2017-06-20 2017-09-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1212B2 (ja) 2004-01-26 2009-08-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897379B2 (ja) * 2006-07-26 2012-03-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8342923B2 (en) 2009-03-16 2013-01-01 Thomas Mavroudis Cover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vent
US8460075B2 (en) 2009-03-16 2013-06-11 Thomas Mavroudis Cover for wall air conditioning vent
JP5456402B2 (ja) * 2009-07-27 2014-03-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JP5267411B2 (ja) * 2009-10-05 2013-08-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924697B2 (ja) 2009-11-05 2012-04-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4864159B1 (ja) * 2010-11-30 2012-0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911255B1 (ja) * 2011-06-30 2012-04-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947227B1 (ja) * 2011-06-30 2012-06-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5829808B (zh) * 2014-01-24 2018-11-0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
CN111720972B (zh) * 2020-06-19 2021-12-1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3566283B (zh) * 2021-08-02 2022-11-15 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柔风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1041B2 (ja) * 1993-06-25 1999-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付グリル
JP3438323B2 (ja) * 1994-06-01 2003-08-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及び該装置の水平羽根構造
JP3081476B2 (ja) * 1994-10-27 2000-08-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方向制御装置
JPH0914742A (ja) * 1995-06-29 1997-01-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3192080B2 (ja) * 1996-02-14 2001-07-23 昭和鉄工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調装置
JP3303959B2 (ja) * 1996-04-19 2002-07-2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00111131A (ja) * 1998-10-08 2000-04-18 Daikin Ind Ltd 送風装置の空気吹出口構造
JP3957927B2 (ja) * 1999-08-30 2007-08-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2025A (zh) * 2017-06-20 2017-09-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296785T3 (es) 2008-05-01
EP1316760B1 (en) 2008-01-02
CN1175222C (zh) 2004-11-10
JP3624814B2 (ja) 2005-03-02
AU2001282563B2 (en) 2005-10-13
JP2002081683A (ja) 2002-03-22
DE60132218T2 (de) 2008-12-18
CN2509504Y (zh) 2002-09-04
EP1316760A1 (en) 2003-06-04
EP1316760A4 (en) 2004-04-21
WO2002021052A1 (fr) 2002-03-14
AU8256301A (en) 2002-03-22
DE60132218D1 (de) 200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09505Y (zh)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CN1175222C (zh)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CN1193196C (zh) 吹出口
CN1162660C (zh)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CN2442168Y (zh) 天花板嵌装式空调装置
JP331193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771414A (zh) 空调装置
CN1125285C (zh) 空气调节机
CN1175221C (zh) 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
CN104755848A (zh) 空气调节机
JP200401206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53027C (zh)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CN1095975C (zh) 空调机室内机组及其风向控制方法
JPH08313042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の風向調整構造
CN1379213A (zh) 空调机
WO2018189932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1227809A (ja) 除湿機
JP2002005502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4218877A (ja) 送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