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3847A - 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特别是适用于同时向经纱入口引入多根纬纱的场合 - Google Patents

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特别是适用于同时向经纱入口引入多根纬纱的场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3847A
CN1333847A CN99813373.6A CN99813373A CN1333847A CN 1333847 A CN1333847 A CN 1333847A CN 99813373 A CN99813373 A CN 99813373A CN 1333847 A CN1333847 A CN 1333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projectile shuttle
yarn
shuttle
shuttleless l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33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科莱恩
G·波尔托利
L·科拉佐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lzer Tessile SRL
Original Assignee
Sulzer Tessile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lzer Tessile SRL filed Critical Sulzer Tessile SRL
Publication of CN1333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38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1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 D03D47/2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thread-engaging device on the inserters
    • D03D47/23Thread grippers
    • D03D47/233Carrying gripper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8Weft pattern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4),其中纬纱(12)是位于上部缺口和一个夹住机构(25)内,它特别适用于同时向经纱入口和接受片梭(50)提供一根或多根纬纱(12)的场合,携带片梭(4)中的上部缺口(35)是设计成具有几个不同轴向长度的分支通道(17,38),纬纱(12)是安放在这些分支通道(37,38)的底部,并基本上在片梭的运动方向上有所偏离。

Description

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特别是适用于 同时向经纱入口引入多根纬纱的场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梭纺织机中纬纱的携带片梭。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把纬纱喂送到适用于同时加工多根纬纱的无梭织机的片梭上的携带片梭。它通过把多根纬纱在纬纱的输出相位上以一受控制和预定的程序提供给接受片梭。
纬纱输出是在一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间隔内产生的。当将片梭移入已载有纬纱而进入经纱入口中半途的携带片梭上的凹槽并从凹槽内拉回时,该片梭就抓住其中的纬纱而完成其到达对面的行程。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所面临的技术问题,结合片梭型织机的特殊困难和需要,这里将提供有关在这种织机中引入纬纱过程的参考,如在图1A和1B中用简化的方式所示。
图1A表示织物1已经织成在右侧,经纱入口已借助为了简化起见而在图中未表示的综片运动而开启在两个平面2和3上。在经纱入口内,当其每一次开启时必须以适当的同步根据待生产织物的花式而插入一根或几根纬纱。这些纬线或纬纱被输送到一个借助一包绕和退绕的半刚性带5按双箭头6的方向以交替直线运动移入经纱入口内的携带片梭4上,这个直线运动是由侧面驱动轮8沿箭头7的方向作交替的旋转运动所产生的。在最广泛使用的织机中,纬纱的引入是由一对片梭,即携带片梭和接受片梭互相合作来完成的。它们在织物的两侧开始移动而在中途相遇,在那里携带片梭4在抓取来自供应装置的纱线并完成织物的一半行程之后把纬纱输送给来自对面的接受片梭。接受片梭在抓取纬纱后返回而完成了剩余的一半织物行程。
关于接受片梭的进一步细节可参阅欧洲专利文件第572025和576074号以及同一申请人的专利申请号95202072.5。作为一般的原理,携带片梭是设计成具有一空心的前端,其中可把纬纱提供给接受片梭,而接受片梭的形状像一钩子,它在前进时能伸入携带片梭的空心端部,而在后退时能夹住和带走这些纬纱以便完成其在经纱内的引纬。
于是在纬纱引入经纱入口之后,借助为了简化起见而在图中未表示的钢筘运动把纬纱嵌入在织物内。在交替的直线运动中,携带片梭4的本体沿着用虚线表示的水平轨道9而移动。
把纬纱提供给携带片梭4的操作是借助几个连杆11来实现的,它们从其相应的上游纱卷接受纬纱12。这些提供连杆11能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一个是上部的停留位置,一个是下部的输送位置,用于把相应的纬纱输给携带片梭4。
关于纬纱提供装置可参阅意大利专利申请号MI97/AO1821和MI97/AO1822,均由同一申请人提出。
从现有技术可知,纬纱是相对于其轨道9以一适当的角度而提供给携带片梭的。更确切地说,不同的纬纱是根据位于一个平面内的某一方向范围来提供的,对于携带片梭4的前进运动的方向9总是以一个较陡峭的和一个较平坦的角度来提供的。在其向前运动,同时进入经纱入口的路途中,携带片梭成功地跨过纬纱的可用的不同方向,首先是以较陡峭的角度,然后以一较平坦的角度进行。
必须牢记,携带片梭现在是制成一种满足特殊需要的形状,就是只有在以一陡峭的角度与纱线相遇时才能把它抓住,而在直角或在任何不太陡峭的角度下相遇时绝对不能抓住纱线。这个需要是符合这样的要求,即如果经纱入口没有完全开启和经纱并未充分升起和下降时,携带片梭4不必抓住和带走纱线,而是通过把它提升或下降到需要的位置来使它从其途径中偏离。
图1B表示纱线被片梭4抓住并沿方向9向开启的经纱入口移入后的综合情况。在纱线的提供和抓住位置的下游有一在图中以常用的剪刀所表示的切断装置14,它在移动的片梭4与经纱入口的顶部之间的纬纱部段相交而把它切断,因此移入开启的经纱入口内的纬纱是从上游纱卷中退绕出的纱线而不影响已经织成的织物中的纱线。实际上图1A表示剪刀处于开启位置,而图1B则表示它处于把纱线12切断以后的闭合位置。
当要把两根或更多的纬纱同时通过把它们喂给携带片梭并再从那里输送给接受片梭来输送到经纱入口内时,提供纬纱的技术问题就变得复杂多了。这些纬纱实际上可能在尺寸和特征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或具有不同的拉伸值或自由长度,从而由携带片梭和接受片梭抓住时的效率也有高有低。
考虑到纬纱被V-形缺口和/或弹性机构所抓住和牢固保持的事实,对于一良好的制造结果最为重要的是以在纱线12之间受到控制的程序来引入最难以保留在携带片梭中的纱线,对于输送到接受片梭的情况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最好把最麻烦的纱线首先输送给接受片梭。如果人们牢记一个基本原则:接受片梭是制成像一个很尖的V-形钩子形式,那么最好把最难以保持的纱线首先进入V-形的凹处,然后再使不太麻烦的纱线进入。
本发明的范围在于产生一种在片梭织机中的先进的纬纱喂给装置和加工系统,特别是在同时喂送多根纬纱的场合下。因此加强纬纱喂送到纺织加工过程的技术问题以及对片梭织机中的过程的相位的控制装置是在于:需要在携带片梭中在各种不同的限定位置上能获得两根或更多纬纱,以便以一预定的程序把它们提供给接受片梭,并使接受片梭内以此程序来抓取纬纱,以及在于:对所述纬纱进入携带片梭的运动加以控制。
本发明包括一个把纬纱喂入无梭织机的装置和喂送过程,特别是适用于把多根纬纱12同时喂送给纺织加工系统。该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如在权利要求1中主要特征所述的携带片梭,以及在其从属权利要求中所述提供的推荐实施例;关于喂送过程如在权利要求6和11中的主要特征所述,而在其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了推荐的实施例。
现参照在图2~8中所示的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说明如下,为了举例但不受其限制的目的,以及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的使用范围起见,可从简化的附图中更好地了解,其中:
图1A和1B表示在一般方式下的技术问题;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携带片梭4的一个透视图;
图3表示由位于左外侧的连杆11以一较小的锐角所提供的纬纱12的提供和抓住程序;
图4表示由位于右外侧的连杆11以一较大的锐角所提供的纬纱12的提供和抓住程序;
图5A、B、C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片梭的顶盖30的实施例的细节;
图6,7和8表示本发明进一步发展的实施例。
这些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其中两根纬纱被同时引入经纱入口,但应注意,本发明也能用于同时输送更多纬纱的场合。
图2表示按本发明的携带片梭4的终端部的透视图。它的结构包括一个由一具有像现有技术中所知的携带片梭那样的U形截面的异型棒20所制成的盒形的空心平行六面体的形式以及一个具有翻转L形截面的顶盖30。U形的尖边22在观察者的一侧具有一初始的轻微弯入部段,上面安装有一侧面23,用于使在片梭从左向右的向前运动中提供给片梭4的纬纱12作提升和下降运动。它迫使所述的纬纱在片梭运动过程中穿过片梭。此纬纱12是连接到已产生的织物1的一侧上的纬纱。具有翻转L形的上部顶盖30与一尖端31相配合,该尖端覆盖和接合纬纱12,并沿着施加在翻转L的垂直部分33上的下降的侧面32而喂送纬纱,并基本上与施加在U形尖边22上的侧面23保持平行。
顶盖的水平部分34比位于下面的U形的宽度略窄。这在侧面32与23之间可对纬纱12形成一迫使路径24,它被片梭4所抓住并逐渐向U形的底部下降。
一个纬纱夹住机构25是位于路径24的末端,它本身已在现有技术,例如由以同一申请人的名义所申请的美国专利号5,113,914中获知。为了举例目的,它也可用一与位于下面的握住器的一部分28相对的在铰链27连接的抓住伸出物26来实行。抓住伸出物26的初始部分29是向上弯曲的,以便把来自路径24的纬纱12引入一逐渐变窄的凹槽内。在机构25部分上的纬纱抓住作用能通过弹性地致动抓住伸出物26来完成,例如可通过一为了简化起见而在图中未表示的弹簧与纬纱的引入产生反作用,并把它压在伸出物26与相对部分28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些部分之间的凹槽形状的效果来抓住。夹住机构25把纬纱12抓住在面对织物1的部分上。
顶盖30的上部表面34基本上是水平的,它设有一个在与喂入纱卷相连接的一侧上的并经过提供连杆11的纬纱12所用的安放缺口。这个缺口35与一纬纱入口通道36相配合,此通道已由尖端31所寻获,其相反的末端沿着路径24而运行,此缺口向上游延伸,并为引入的纬纱在顶盖30下面提供一个被一圆头的尖端39分裂成两个分支通道37和38。这两个分支通道是制成不同的轴向长度。因此停留在每一分支通道的底部上的纱线基本上偏离了携带片梭4的轴向运动的方向9。标记50表示将在后面另加说明的接受片梭的尖端部份。缺口35的形状和它在片梭的整体设计中的功能将在后面的附图中加以说明。这里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为了简化起见表示了一个具有两个分支通道37和38的缺口35,但是作为一般的原则,它可以制成具有更多个不同轴向长度的分支通道,例如3个或更多。
图3A、B和C表示参照由位于左外侧的连杆11以一较小的锐角所提供的纬纱12的提供和抓住次序的片梭运行情况。连杆的标记从左向右用11a~11h来表示。左边的连杆11a提供它的纱线12a,它相对于片梭4的运动方向9成一角度α,它比连杆11h所提供的纱线12h的角度α更为尖锐。
图3涉及到连杆11b,它向片梭4提供纱线12b,并在它以方向9的前进运动中穿过片梭。纱线12b在左边连接到它的纱卷上,而在右边连接到织物1上。图3A表示由下降的连杆11b所提供的纱线12b;它由顶盖30的尖端31所寻获并在顶盖30下通过了它的中间部位。图3B表示片梭4相对于它在图3A中的位置已向前移动。由于此移动,纬纱12b开始跟随路径24而移动,特别是沿着下降侧面32而下移。但是由于其非常小的角度α,所以仍下移得很少。另一方面,纱线12b本身面对着尖端39由于下移仍然不够,所以未能由所述的尖端39使它进入分支通道38,而是向分支通道37的底部继续移动,当被夹住机构25抓住后便立即停留在那里。图3C表示片梭已继续移动到右边,使纬纱12b的运动已完成了它的路径24而被夹住机构25所抓住,并被织物的侧边的剪刀14切断。在另一侧纱线仍连接在上游的喂送纱卷上,并本身停留在分支通道37的底部。因此顶盖30的缺口35的特殊形状能对首先所提供的纱线进行引导,并以最小的角度把纱线安放在位于离夹住机构25最近的分支通道37内,或放到离织物1最近的部分内。片梭4继续向右前进,并从纱卷重新获得了一些纱线,把它传送给纺织过程。纱线12在片梭4的平行六边形的箱体内部被压制在分支通道37的引入点与夹住机构25的抓住点之间,如图中的虚线所示。
图4在另一方面涉及连杆11g,它向携带片梭4提供纱线12g,并在它以方向9向前运动过程中穿过片梭4。纱线12g在左边也是连接到它的纱卷上,而在右边连接到织物1上。图4A表示纬纱12g以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方式提供给下降的连杆11g上,并被顶盖30的尖端31所寻获而在顶盖30下穿过其中间部段。图4B表示片梭4相对于图4A处于一领先的位置,由于此运动的结果,纬纱12g已跟随着路径24而移动,但由于其角度α较大,所以几乎已完全降落。在另一侧通过缺口35而运行的纱线12g当它遇到尖端39时已足够地降落而被所述的尖端39所寻获而导入分支通道38,在那里纱线便停留在内而不可能像前面的情况那样再向分支通道37移动。图4C像前面的情况一样表示片梭4进一步向右前进,由于此运动的结果,纬纱12g已完成了路径24而被夹住机构25抓住,并在织物1的旁边被剪刀14切断。在另一侧纱线仍连接在上游的喂给纱卷上,并本身停留在分支通道38的底部。在此情况下,纱线12在片梭4的平行六边形的箱体内部被压制在分支通道的引入点与夹住机构25的抓住点之间,如虚线所示,它的位置与图3C所示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顶盖30上的缺口35的特殊形状能引导最后所提供的纱线,并对片梭4的运动以最大的角度停留在离夹住机构25最远的分支通道38上,或处于离织物1最远的一边。
从上面参照图3和4所提供的说明显然可知:喂送路径24,特别是侧壁33的下降侧面32,可根据纱线提供给片梭4的角度α来确定把纬纱12安放在分支通道37或38内。
图5A,B和C表示顶盖30的其他两种实施例。
图5A表示顶盖30的垂直侧壁33的一个侧视图,它具有尖端31、下降侧面32和一部分夹住机构25,此侧视图对两种实施例都适用。
图5B表示顶盖30的上壁34的一个视图,其中靠夹住机构25最近的分支通道37B是设计成具有较小的轴向深度,相对而言分支通道38B则在轴向具有一较大的深度。
图5B还以高度简化的方式表示了接受片梭50,当它在按双箭头方向而交替运动过程中遇到携带片梭4时,便进入它的箱体内直到以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为止,并最后从那里退出。携带片梭4与接受片梭50共享运动方向9。在其向前运动中,其端部钩子51的凸出部分把提供在携带片梭4的箱体的纱线推在一旁并超越了它。在接受片梭50的返回运动中,携带片梭内位于分支通道37,38内并由夹住机构25握住的现有纱线12被钩子51抓住在其凹槽内,它还设有一些夹紧装置把这些来自携带片梭4的纱线12夹住,并沿着已开启的经纱入口内的剩下部分的路径把纱线带走,同时继续从位于提供连杆11上游的纱卷拉出一些纱线。
作为一般情况,首先进入钩子51的纱线,其抓住的效率较高,因此有需要把钩子51以分离的方式首先提供给那些最难以抓住的纱线,这如前所述是由于纱线本身的某些特征和某些提供上的差别例如拉伸、自由长度、制动等所致。由接受片梭50首先抓住的纱线是那些位于深度最大的分支通道内的纱线,也就是在图5中的那些离左边最远而延伸的纱线。
在图5B的情况下,纱线12a位于左边最远之处,它首先与携带片梭4相遇,最后停留在具有最小轴向深度的分支通道37B内,因此这些纱线12a是接受片梭50在其返回路途中与其钩子51在较晚的时刻遇到的,而它首先是遇到位于右侧最远的纱线12h,而对于携带片梭4而言,纱线12h则是它最后遇到的,它们被接合在分支通道38B内,也就是具有最大轴向深度的分支通道。
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把难以有效地抓住的纱线放在右边最远的连杆11h上,相反把容易抓住的纱线放在左边最远的连杆11a上。在图5B的情况下,以一较大的角度α提供给携带片梭4的纬纱12先提供给接受片梭50,然后再向它提供那些以较小的角度α向携带片梭4提供的纱线。
图5C表示一种与前面相反的顶盖30的上壁34的视图,其中靠夹住机构25最近的分支通道37C具有一较大的轴向深度,相对而言分支通道38C则具有一较小的轴向深度,图5C还给出一接受片梭的简化视图,它同图5B一样地运动。
在图5C的情况下,位于左边最远的纱线12c首先被片梭4遇到,停留在具有最大轴向深度的分支通道37C内。因此这些纱线12a…是接受片梭50在其返回运动中以其钩子51首先遇到的,然后在第二时间它才遇到纱线12h…,也就是那些位于右边最远的、后来才遇到携带片梭4的纱线。这些纱线最后接合在具有较小轴向深度的分支通道38C内。
因此在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技术上的解决办法与前面的情况相反:把最难以有效地抓住的纱线放在左边最远的连杆11a邻近,而把容易抓住的纱线放在右边最远的连杆11h邻近。在此情况下,以一较小的角度α提供给携带片梭4的纱线首先被提供给接受片梭50,然后再向它提供那些以一较大的角度α向携带片梭4所提供的纱线。
根据本发明的携带片梭,其两个或更多分支通道37、38的轴向深度是适当地彼此不同的。通过它把纱线以不同的位置提供给接受片梭。
图6,7和8的参考图说明了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这种改进一种情况,其中引入携带片梭内的纱线呈现在不同的性能。
图6A表示由连杆11b、g向携带片梭4提供的两根纬纱12b、g。例如来考虑一种情况,其中首先由携带片梭4在前进运动中遇到的纬纱12b由于其本身的任何特征或由于其提供的方式而如前所述呈现出在顶盖30和在途径24内比较难以向前滑动,例如由于纱线过细,柔韧和/或多毛羽性而向前移动较慢。另一方面纬纱12g例如具有这样的特征:它由于较粗、进一步拉伸和不太柔韧而能更快地在途径24内向前移动。因此纱线12g将如图6B所示在较晚的时刻移入片梭4内,但是它能赶上甚至超过纱线12b。
由于一般是推荐这样的情况,准备首先提供给接受片梭50的纱线也应该首先提供给携带片梭的夹住机构25,两根纬纱借助下面的改进可望通过克服上游纱线例如12b沿途径24运动的阻力使它们的性能更为均匀。
这种改进在于有选择地在最难以操作的、并放置在上游供应位置最远的纬纱通道中插入一个能改进对片梭在纱线进入通道24的提供角度的固定的或可控的开关来使它更柔软和减小在织物1方向上的不可控制的拉伸长度。
在图7A,B中所示的作为举例但并不受其限制的实施例中,此开关是固定的,并作为一个其上装有一从左向右上升轮廓的突出部61的小片60,受影响的纬纱12b在它上面予以偏置。在此实施例中,小片60是装在机器的静止结构62上,它通过一个在片梭运动方向上可调节的连接件,例如以一压紧螺钉63固定在眼孔64内来安装,以便改变小片60在此方向上的位置,它只对上游纱线中最困难的少数纱线11a,b起偏置作用,而并不偏置其他不需要调节的纱线11h,g。图7B表示片梭4已向前移动,并且纬纱12b与上升的侧面61相交,纬纱在它上面移动而进入夹住机构25,当超越它以后便把它留在后面。相反,在下游较远的纬纱12g则并不受影响,因为小片60是这样调节的使它只同上游最远的纱线相交。
在图8A,B中所示的作为举例但不受其限制的实施例中,此开关是可控制的,它是一个电磁致动装置70,配装有一通过控制能上升和下落的元件71,以便按需要的时间程序来与纬纱相交和/或将纬纱释放。
装置70也是通过一可调节的连杆与机器的结构62相连接,例如以一压紧螺钉73安装在一眼孔74内,以便能作用在上游最困难的纱线11a,b…上。但对不需要调节的其他纱线11h,g则不起作用。
装置70可以同提供纬纱12a,b的连杆11a,b的动作协调地执行,使它上升到位置71a来使纱线12a,b偏置。这样能在待生产的织物变更时,通过机架上控制单元的作用使开关装置70对一根或几根纬纱的介入予以改变,机架上的控制单元借助小电缆72来致动装置70。图8B表示片梭4已向前移动,通过上升元件71的接通使纱线12b被相交,并帮助纱线进入夹住元件25。当元件71回缩时或纬纱被剪刀14切断后,纬纱12b便离开此开关。另一方面,位于下游较远的纱线12g则不受开关的影响,因为装置70的位置只对位于上游较远的纱线起作用。

Claims (13)

1.一种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其具有一箱体的空心的平行六边形,它是由一空心的下U形棒(20)和一上部顶盖(30)组成,顶盖上设有一缺口(35),其中由喂送纱卷输入纬纱(12),还设有一夹住机构(25),其能在转向织物(1)的部分捕获纬纱(12),以便把所述纬纱提供给接受片梭(50),其特征在于:缺口(35)是设计成具有多个轴向长度不同的分支通道(37、38),以便使在片梭(4)的轴向运动方向上对停留在每一分支通道底部的纬纱(12)予以偏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其特征在于:位于最靠近夹住机构(25)的分支通道(37)相对于位于纱卷侧的分支通道(38)具有较小的轴向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其特征在于:位于最靠近夹住机构(25)的分支通道(37)相对于位于纱卷侧的分支通道(38)具有一较大的轴向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喂送路径(24),它根据提供到片梭(4)的角度α把纬纱(12)安放在分支通道(37、38)中的一个通道内。
5.一种把纬纱(12)提供给设有双片梭的无梭织机中的接受片梭(50)的方法,特别是用来把一根或多根纬纱(12a……h)送入经纱入口内的双喂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12)在携带片梭(4)中是安排成基本上与片梭(50、4)的轴向运动方向(9)相偏移的;其中,它们是按所述偏移而安排的次序提供给接受片梭(50)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纬纱(12)提供给无梭织机中接受片梭(5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接受片梭(50)提供纬纱(12)的次序是由所述纬纱(12)在引入携带片梭(4)时,通过把它们安放在轴向长度不同的多个分支通道(37,38)内来确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纬纱(12)提供给无梭织机中接受片梭(5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接受片梭(50)提供纬纱(12)的次序是由每根纬纱(12)提供到携带片梭(4)时所成的角度α来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纬纱(12)提供给无梭织机中接受片梭(5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一较小的角度α提供给携带片梭(4)的纬纱(12)先被提供给接受片梭(50),而那些以较大的角度α提供给携带片梭(4)的纬纱则较晚向接受片(4)梭提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纬纱(12)提供给无梭织机中接受片梭(5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一较大的角度α提供给携带片梭(4)的纬纱(12)先被提供给接受片梭(50)。而那些以较大的角度α提供给携带片梭(4)的纬纱则较晚向接受片梭(4)提供。
10.一种把纬纱(12)引入一无梭织机的携带片梭(4)的方法,特别是同时把两根或更多纬纱(12a……h)同时喂入经纱入口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通过有选择地在纬纱路径中插入一个能在进入途径(24)时改变片梭的提供角度的开关,并减少在织物(1)方向上的不可控制的拉伸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把纬纱(12)引入一无梭织机的携带片梭(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关是由一装有一具有上升侧面的突出部(61)的小片(60)组成,纬纱(12)在这上升侧面上受到偏置,开关安装在机器的静止结构(62)上,并借助一连接件可在片梭的运动方向(9)上进行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把纬纱(12)引入一无梭织机的携带片梭(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关由一装置(70)组成,它装在机器的静止结构(62)上,并通过一连接件可在片梭的运动方向上进行调节。它设有一元件(71),可以控制使它上升或下降,取决于如下:当其位置为(71a)时是需要与纬纱相交,而在位置(71b)时,则与纬纱不相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把纬纱(12)引入一无梭织机的携带片梭(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元件(71)与连杆(11a,b……)的致动是协调进行的,连杆提供的纱线(12a,b……)是通过控制装置本身来进行偏移。
CN99813373.6A 1998-11-17 1999-11-12 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特别是适用于同时向经纱入口引入多根纬纱的场合 Pending CN13338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998MI002487A IT1303764B1 (it) 1998-11-17 1998-11-17 Pinza di condotti per telai senza navetta particolarmente adatta perl'introduzione contemporanea di piu' trame nella bocca di ordito
ITMI98A002487 1998-1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3847A true CN1333847A (zh) 2002-01-30

Family

ID=11381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13373.6A Pending CN1333847A (zh) 1998-11-17 1999-11-12 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特别是适用于同时向经纱入口引入多根纬纱的场合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431223B1 (zh)
EP (1) EP1135548B1 (zh)
JP (1) JP2002530539A (zh)
CN (1) CN1333847A (zh)
CZ (1) CZ20011733A3 (zh)
DE (1) DE69941987D1 (zh)
ES (1) ES2340451T3 (zh)
IT (1) IT1303764B1 (zh)
WO (1) WO2000029651A2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5562B (zh) * 2005-05-17 2010-09-29 普洛玛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织机的带有防止环形成装置的运载夹纱器
CN101668885B (zh) * 2007-02-26 2011-10-05 必佳乐有限公司 片梭织机及设在该片梭织机上的送纬片梭和偏转引导装置
CN102459733A (zh) * 2009-06-10 2012-05-16 林道尔·多尼尔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剑杆织机上引入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36493B (zh) * 2008-11-07 2013-03-13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其装置
CN102016145B (zh) * 2008-05-07 2013-03-27 必佳乐有限公司 用于片梭织机的接纱片梭、供纱片梭和装置
CN108884609A (zh) * 2016-03-25 2018-11-23 必佳乐公司 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
CN109487410A (zh) * 2018-12-03 2019-03-19 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喷气织机织造多经多纬系列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0760979A (zh) * 2019-12-02 2020-02-07 朱惠忠 一种用于纬纱束编织的剑杆织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13293485A (zh) * 2021-05-26 2021-08-24 绍兴市嘉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耐磨型纺织剑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37023A1 (de) * 2007-09-12 2009-03-18 Sultex AG Fadenklemme für einen Greiferkopf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selben
BE1021697B1 (nl) * 2013-06-25 2016-01-08 Picanol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tegelijkertijd inbrengen van twee inslagdraden
DE102018222722B3 (de) 2018-12-21 2019-12-19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Bringer-greiferkopf, webmaschine mit einem solchen bringer-greiferkopf und verfahren zum doppelschusseintrag
IT201900014982A1 (it) * 2019-08-23 2021-02-23 Santex Rimar Group S R L Dispositivo per il risparmio della trama in macchine per tesse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344309A1 (es) * 1967-08-10 1968-10-01 Balaguer Golobart Perfeccionamientos en los elementos insertadores de hilos de trama en telares con reserva de trama fija.
ES344323A1 (es) * 1967-08-12 1968-10-01 Balaguer Golobart Perfeccionamientos en los elementos insertadores de hilos de trama en telares con reserva de trama fija.
DE2326735A1 (de) * 1973-05-25 1974-12-19 Mertens & Frowein Gmbh & Co Kg Fadenfuehrung fuer greiferwebmaschine
JPH04209852A (ja) * 1990-11-30 1992-07-31 Kanebo Ltd 緯糸の2本同時挿入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溝付きインサートレピアならびに溝付きキヤリアレピア
EP0633336A1 (de) * 1993-07-06 1995-01-11 Sulzer RàœTi Ag Verfahren zum gleichzeitigen Eintragen von zwei Schussfäden und Webmaschine mit Anordn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IT1274589B (it) * 1994-08-05 1997-07-18 Nuovo Pignone Spa Sistema perfezionato di presa e serraggio della trama nella pinza di trazione di un telaio tessile
DE59705563D1 (de) * 1996-06-07 2002-01-10 Picanol Nv Gebergreifer für eine greiferwebmaschin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5562B (zh) * 2005-05-17 2010-09-29 普洛玛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织机的带有防止环形成装置的运载夹纱器
CN101668885B (zh) * 2007-02-26 2011-10-05 必佳乐有限公司 片梭织机及设在该片梭织机上的送纬片梭和偏转引导装置
CN102016145B (zh) * 2008-05-07 2013-03-27 必佳乐有限公司 用于片梭织机的接纱片梭、供纱片梭和装置
CN101736493B (zh) * 2008-11-07 2013-03-13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59733A (zh) * 2009-06-10 2012-05-16 林道尔·多尼尔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剑杆织机上引入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CN108884609A (zh) * 2016-03-25 2018-11-23 必佳乐公司 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
CN108884609B (zh) * 2016-03-25 2020-03-17 必佳乐公司 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
CN109487410A (zh) * 2018-12-03 2019-03-19 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喷气织机织造多经多纬系列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0760979A (zh) * 2019-12-02 2020-02-07 朱惠忠 一种用于纬纱束编织的剑杆织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13293485A (zh) * 2021-05-26 2021-08-24 绍兴市嘉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耐磨型纺织剑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0029651A3 (en) 2000-08-17
US6431223B1 (en) 2002-08-13
IT1303764B1 (it) 2001-02-23
CZ20011733A3 (cs) 2001-12-12
EP1135548A2 (en) 2001-09-26
DE69941987D1 (de) 2010-03-18
EP1135548B1 (en) 2010-01-27
JP2002530539A (ja) 2002-09-17
ITMI982487A1 (it) 2000-05-17
WO2000029651A2 (en) 2000-05-25
ES2340451T3 (es)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3847A (zh) 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特别是适用于同时向经纱入口引入多根纬纱的场合
RU2401329C2 (ru) Ременная лента, способ и ленто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для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US6092559A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warp threa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eno fabrics on a textile machine
CN1705778B (zh) 片梭织机的给料片梭
CN1019214B (zh) 一种制织双幅织物的挠性剑杆织机
US407858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selvage
JPS5934812B2 (ja) 3軸織物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織機
EP1411161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US4054159A (en) Picking method for a shuttleless weaving machine
JPS626025B2 (zh)
US311196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weaving lengths of fabric
US3989069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weft tension in traveling-wave shedding looms
US3957088A (en) Method and loom for weaving a fabric
CN87106042A (zh) 完成纱罗交织的简易方法
US3986531A (en) Loom for weaving a slide-fastener element to a tape
US4027704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ummy shuttle operation on conventional shuttle looms
US2796084A (en) Weft thread feeding mechanism for weaving machines
KR19990028606A (ko) 기계식 직기
EP301400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erting two weft threads at the same time
US3678967A (en) Shedding motion for a weaving machine
US3335761A (en) Weft guiding apparatus
US1856782A (en) Manufacture of fabrics
US4787424A (en) Method of inserting loops of continuous weft thread in a needle loom
US2570348A (en) Device for making pile fabrics
KR840000258B1 (ko) 직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