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6493B - 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6493B
CN101736493B CN 200910209218 CN200910209218A CN101736493B CN 101736493 B CN101736493 B CN 101736493B CN 200910209218 CN200910209218 CN 200910209218 CN 200910209218 A CN200910209218 A CN 200910209218A CN 101736493 B CN101736493 B CN 101736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eft yarn
guide rod
wef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092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6493A (zh
Inventor
米田英智
东孙司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36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6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6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64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8Weft pattern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减少因将纬纱带到可把持的位置的纬纱引导部件和钢筘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的纬纱的弯曲或纬纱和钢筘等的滑动,防止纬纱的损伤。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在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中,在纬纱导杆(3)的前端部的引导孔(4)插通纬纱(2),为了将连接在织布(6)的纬纱(2)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将纬纱导杆(3)构成为可以在第1位置(P1)(退避位置)和第2位置(P2)(引导位置)之间往返运动,在引纬开始时,使引导孔(4)位于第2位置(P2),在第2位置(P2)通过剑杆头(7)捕捉纬纱(2),然后,在进行打纬之前驱动纬纱导杆(3),使引导孔(4)朝向第1位置(P1)移动,减少因纬纱导杆(3)和钢筘(12)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的纬纱(2)的弯曲或纬纱(2)和钢筘(12)等的滑动,防止由弯曲或滑动造成的纬纱(2)的损伤。

Description

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剑杆织机的引纬过程中防止纬纱的损伤的引纬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剑杆织机中,将下一个引纬的纬纱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插入剑杆)捕捉的位置(以下,也称为“可捕捉位置”)。此时,连接在织布的供纱侧的织端的纬纱在可捕捉位置与剑杆头的行走路径交叉。然后,剑杆头为了引纬伴随前进捕捉可捕捉位置的纬纱,将纬纱运送到经纱的开口内而进行引纬。而且,结束引纬以后,钢筘开始朝向织口前进(打纬动作),引纬的纬纱通过钢筘在织口被打纬。
日本专利公开平9-217248号公报公开了具备用于选择性地引纬从2以上的供纱体供给的纬纱的选择装置的剑杆织机。其构成是该选择装置为了将从对应的供纱体拉出的纬纱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捕捉的位置,作为纬纱引导部件具备2以上的选择杆。各选择杆在前端部具有通过纬纱的引导孔,在该引导孔内保持纬纱,通过旋转螺线管进退驱动,以取得在可通过上述剑杆头捕捉的位置将纬纱引导到上述剑杆头的选择位置、和在不能通过剑杆头捕捉的位置保持纬纱的退避位置的2位置。
在一般的剑杆织机中,插通纬纱的引导孔的位置关于经纱方向大致一定。即,在日本专利公开平9-217248号公报的技术的情况下,选择杆大致垂直(上下方向)地进退驱动,所以关于大致水平的经纱方向引导孔的位置几乎不变。而且,如上述,为了可通过剑杆头捕捉纬纱,需要引导孔相对于剑杆头的行走路径在织口相反侧(比织口靠经纱的送出侧)引导纬纱。因此,纬纱处于可捕捉的状态时,纬纱从供纱体拉出,经过纬纱选择杆的引导孔而横截剑杆头的行走路径,连接在织布的织口。
但不足之处是:在如上述的结构的剑杆织机中,存在如以下的问题。引导孔在比剑杆头的行走路径靠织口相反侧引导纬纱,因此纬纱在引导孔的位置以弯曲的状态引导到织口侧。而且,对位于经纱的开口内的纬纱卡合(接触)在钢筘的供纱体端部,在该卡合位置成为朝织口相反侧弯曲的状态。经纱的开口内的纬纱在引纬后通过钢筘的打纬动作运送到织口侧,但是随着钢筘接近织口,在上述2部位(引导孔的位置/钢筘的供纱侧端部的位置)的纬纱的弯曲程度变大。
其结果,纬纱在上述2部位的弯曲位置,以承受由弯曲引起的大的阻力的状态接触在引导孔的内周面或钢筘的供纱侧端部而滑动。因此,纬纱损伤,发生起毛圈或根据情况发生断纱。位于引导孔附近的纬纱在下一次引纬时还有残留在经纱的开口内的可能性,因此该部分的纬纱由于发生起毛圈,招致织物的品质下降。而且,发生断纱时,不能进行基于该纬纱的下一次引纬,因此需要停止织机而修复的作业。
而且,如由碳纤维构成的纱线,作为纬纱利用扁平的纱(扁平纱)时,通过上述的钢筘的端部处的弯曲,扁平的纬纱在宽度方向被碾碎而变形,其影响还波及到位于经纱的开口内的部分,因此供纱侧的织端附近的纬纱成为比其他部分宽度窄的状态。其结果,织造的织物成为品质上有问题的织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剑杆织机。尽可能减少因将选择的纬纱带到可通过剑杆头把持的位置的纬纱引导部件和钢筘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的纬纱的弯曲或纬纱和钢筘等的滑动,防止由弯曲或滑动引起的纬纱的损伤。
在上述课题的基础上,本发明在具备引纬装置的剑杆织机中,在作为纬纱引导部件的纬纱导杆的前端部的引导孔插通纬纱,为了将连接在织布的纬纱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捕捉的位置,将上述纬纱导杆构成为可以在设定于织口侧的作为退避位置的第1位置和设定于剑杆头的行走路径侧的作为引导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往返运动,在引纬开始前,通过使上述纬纱导杆的上述引导孔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纬纱在可通过剑杆头捕捉的位置被引导,在进行由剑杆头捕捉纬纱之后的打纬之前,朝钢筘的前进运动的方向驱动上述纬纱导杆,使上述引导孔朝向上述第1位置移动,尽可能减少因上述纬纱导杆和钢筘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的纬纱的弯曲或纬纱和钢筘等的滑动,防止由纬纱的弯曲或滑动引起的纬纱的损伤。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说的“打纬”不是朝向织口的钢筘的前进运动,而是企图在织口打纬纱的动作的表现。对此,“打纬动作”是指用于朝向织口运送纬纱的钢筘的前进运动。
若更具体地记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涉及的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该剑杆织机包括具有纬纱引导机构5的引纬装置1,该纬纱引导机构5包括在前端部具有插通纬纱2的引导孔4的纬纱导杆3,并且将连接在织布6的纬纱2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上述纬纱引导机构5构成为使上述纬纱导杆3往返运动,使得上述引导孔4选择性地位于关于经纱方向设定在比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靠织口8侧的作为退避位置的第1位置P1、及关于经纱方向比上述第1位置P1离织口8更远的位置且设定在比织口8靠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侧的作为引导位置的第2位置P2;在引纬开始时,对配置成上述引导孔4位于上述第2位置P2的上述纬纱导杆3进行驱动,在由钢筘12进行打纬之前使上述引导孔4朝向上述第1位置P1移动。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具有纬纱引导机构5,该纬纱引导机构5包括在前端部具有插通纬纱2的引导孔4的纬纱导杆3和用于驱动该纬纱导杆3的驱动机构11,并且将连接在织布6的纬纱2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上述驱动机构11往返驱动上述纬纱导杆3,使得上述引导孔4选择性地位于关于经纱方向设定在比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靠织口8侧的作为退避位置的第1位置P1、及关于经纱方向比上述第1位置P1离织口8更远的位置且设定在比织口8靠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侧的作为引导位置的第2位置P2,并且驱动上述纬纱导杆3,使得在通过钢筘12进行打纬之前位于上述第2位置P2的上述引导孔4朝向上述第1位置P1开始移动。
本发明还可以:在上述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1中,上述纬纱导杆3的动作方式也可以设定为将上述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经纱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收在织造允许范围。而且,此时在上述引纬装置1中,上述驱动机构11以上述动作方式驱动上述纬纱导杆3。
另外,此处所说的“纬纱导杆3的动作方式”是指为了使上述引导孔4从上述第2位置P2朝向上述第1位置P1移动,上述纬纱导杆3开始移动的时机及/或其移动速度。
而且,“相对位置关系的织造允许范围”是指关于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经纱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织造的允许范围且可织造期望的品质的织物的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范围。详细地,如以下。
在织机中,钢筘12的动作时机基本上一定,所以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上述纬纱导杆3的动作方式变化。而且,引纬期间和打纬动作的关系也一定,所以上述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说表示引纬期间和上述引导孔4的位置的关系。而且,根据与钢筘12或引纬期间的关系中的上述引导孔4的位置,纬纱2或经纱9受到损伤,有时对织造的织物的品质造成影响。作为这种情况可考虑例如如下的情况。
1)相对于在引纬结束以后开始的钢筘12的打纬动作,对上述纬纱导杆3的移动开始早的情况,其移动开始时机过早,即,若在引纬期间中的早的时期上述纬纱导杆3开始移动,则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相对距离增大,该距离在开始打纬动作之前上述引导孔4到达上述第1位置P1时变得最大。即,此时,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相对距离变大的情况意味引导到上述引导孔4的纬纱2的供纱侧的部分在更早的时期(引纬期间中)接近织口8。而且,若在引纬期间中纬纱2到达织口8的附近,则在织口8的附近由于经纱9的开口量小,所以伴随引纬纬纱2相对于供纱侧的经纱9朝引纬方向滑动,作为其结果,有损伤这些纱线(尤其经纱),织造的织物的品质下降的忧虑。
2)反之,上述纬纱导杆3的移动开始相对于打纬动作的开始迟的情况下,尤其对于在经纱方向中钢筘12通过上述引导孔4的位置以后上述纬纱导杆3开始移动的情况,被引纬的纬纱2在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成为弯曲的状态,该弯曲变大时,即,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相对距离增大时,与上述的过去技术同样地,有伴随钢筘12在供纱侧端部的弯曲或滑动损伤纬纱2,织造的织物的品质下降的忧虑。
但是,并不是在全部允许上述的引纬方向的纬纱2和经纱9的滑动的发生,换而言之,上述纬纱导杆3的动作方式设定为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相对距离成为发生上述滑动的大小,根据纬纱2或经纱9的种类、或所要求的织物的品质,既有允许某种程度的上述滑动的情况,也有上述滑动不会对织物的品质带来影响的情况。而且,对于上述引导孔4以位于比钢筘12靠织口相反侧的状态伴随两者间的相对距离增大的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的纬纱2的弯曲,考虑织物的品质时,有时允许某种程度的情况。因此,上述纬纱导杆3的动作方式对于在与钢筘12的打纬动作的关系中变化的上述引导孔4和钢筘12的相对位置关系,考虑该相对位置关系对织物的品质带来的影响,设定成上述相对位置关系收在如满足其影响程度要求的织物的品质的范围即可,该范围成为上述的织造允许范围。另外,此处所说的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仅是指两者间的距离(相对距离),也包括两者成为某个位置关系的时机。
在上述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1中,也可在进行打纬之前且剑杆头7从经纱9的开口10拔出的时刻以后开始上述纬纱导杆3朝向上述第1位置P1的移动。此时,在上述引纬装置1中,上述驱动机构11在从剑杆头7从经纱9的开口10拔出的时刻以后到通过钢筘12进行打纬之前的期间开始上述纬纱导杆3的驱动。
而且,在上述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1中,上述纬纱引导机构5除了作为第1导杆31的上述纬纱导杆3以外,还包括第2导杆32,该第2导杆32设置在比上述第1导杆31靠织口相反侧并由与上述第1导杆31的合作朝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引导纬纱2,该第2导杆32在作为退避位置的第3位置P3和引纬开始时的位置即作为引导位置的第4位置P4之间被往返驱动。此时,在上述引纬装置1中,上述纬纱引导机构5除了用于在上述第1位置P1和上述第2位置P2之间驱动上述第1导杆31的作为第1驱动机构的上述驱动机构11以外,包括用于在上述第3位置P3和上述第4位置P4之间驱动上述第2导杆32的第2驱动机构52。
另外,在上述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1中,也可以使在引纬开始时在上述第4位置P4引导纬纱2的上述第2导杆32在通过上述剑杆头7进行纬纱2的捕捉的时刻以后朝作为上述退避位置的第3位置P3侧移动。此时,在上述引纬装置1中,上述第2导杆32的移动通过上述第2驱动机构52进行。
另外,本发明主要将多色引纬作为对象,但也可适用于1色引纬。多色引纬的情况,纬纱引导机构5将从多个纬纱2选择出的纬纱2引导到可引纬的位置(第2位置)。
发明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1,利用如上述构成的上述纬纱引导机构5,驱动在引纬开始时配置成上述引导孔4位于第2位置P2的上述纬纱导杆3,以便在通过钢筘12进行打纬之前上述引导孔4朝向上述第1位置P1移动。换而言之,上述纬纱引导机构5构成为:在引纬开始时配置于上述第2位置P2的上述引导孔4通过上述纬纱导杆3的移动动作,关于经纱方向向上述第1位置P1位移。由此,与过去相比可减小在钢筘12的打纬动作时位于经纱9列和上述纬纱导杆3之间的纬纱2相对于经纱9的开口10内的纬纱2朝经纱方向所成的角度。其结果,可减少在上述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或上述引导孔4的纬纱2的弯曲,可减少由纬纱2相对于上述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或上述引导孔4滑动引起的纬纱2的损伤。
若将上述纬纱导杆3的动作方式设定为将上述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经纱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收在织造允许范围,则伴随纬纱2的弯曲或在引纬方向的纬纱2和经纱9的滑动,在这些纱线上也不会发生不能允许的程度的损伤,没有产生编织缺点的忧虑。从而,只要是织造允许范围内,可提高上述纬纱导杆3的动作方式,尤其提高上述引导孔4从上述第2位置P2朝向上述第1位置P1位移的时机、速度、加速度等的设定的自由。
而且,剑杆头7从经纱9的开口10拔出的时刻以后,即朝经纱9的开口10内的引纬大致结束的时刻以后,通过开始上述纬纱导杆3的移动,在通过钢筘12的打纬动作的开始后,经纱9的开口内的纬纱2以与钢筘12接近平行的状态与钢筘12卡合,因此可稳定进行对纬纱2的织口8的投入。
通过设为由上述纬纱导杆3即第1导杆31和第2导杆32的合作进行将纬纱2带到可捕捉的位置的动作的构成,减少用于驱动各杆31、32的上述驱动机构51、52的载荷,能够稳定进行引纬。详细地,为了尽可能减少上述纬纱2的弯曲,将上述第1位置P1设定在织口8附近的情况,若将纬纱2从第1位置P1带到可捕捉位置而移动上述引导孔4,则上述纬纱导杆3(第1导杆31)的移动量增大,施加在上述驱动机构51的载荷增大。尤其,在上述驱动机构51利用专用的旋转驱动源驱动上述纬纱导杆3的结构中,不能够伴随织机的高速化追随目标的动作,产生造成引纬不良的忧虑,因此成为织机高速化的障碍。
对此,若将上述纬纱引导机构5构成为由上述2个导杆31、32的合作将纬纱2带到可捕捉位置,即,减小上述第1导杆31的移动量,若构成为上述第2导杆32承担到可捕捉位置为止的剩余的纬纱2的移动,则施加在各引导杆31、32的上述驱动机构51、52的载荷可以为小,即使织机高速化,也能够进行稳定的引纬。
通过使在引纬开始时在上述第4位置P4引导纬纱的上述第2导杆32动作为在通过剑杆头7进行纬纱2的捕捉的时刻以后返回到待机位置即上述第3位置P3,从而防止纬纱2与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摩擦的同时被引纬的现象。详细地,为了通过剑杆头7捕捉纬纱2,有必要引导纬纱2,使得与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交叉。从而,在可把持位置引导纬纱2的上述第2导杆32在引纬时成为比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靠织口相反侧引导纬纱2的状态。而且,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一般在经纱方向设定于钢筘12的附近。因此,基于上述第2导杆32的引导位置成为比钢筘12的前面靠织口相反侧,纬纱2在引纬期间中成为与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摩擦的同时拉出的状态。其结果,在纬纱2上发生起毛圈等,导致织造的织物的品质下降。而且,纬纱2为上述的扁平纱的情况下,也有在纱线上产生扭曲而成为织物的缺点的忧虑。
对此,通过使在引纬开始时在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的织口相反侧引导纬纱2的上述第2导杆32动作为在通过剑杆头7进行纬纱2的把持的时刻以后返回到待机位置侧,可将纬纱2的引导位置设为比钢筘12的前面靠织口8侧,可防止在引纬期间中的上述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和纬纱2的摩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的俯视图。
图3是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中第1导杆31、第2导杆32的位移线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2色引纬装置的纬纱引导机构5的说明图。
图6是3色引纬装置的纬纱引导机构5的局部的说明图。
图7是基于连杆机构的纬纱引导机构5的局部的说明图。
图8是基于旋转运动的纬纱引导机构5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的例子。此处的剑杆织机作为一例使插入用剑杆头7从供纱侧进入经纱9的开口10内,使载纬用剑杆头71从供纱相反侧进入到经纱9的开口10内,在开口10内的中间点将纬纱2从剑杆头7交给剑杆头71而进行引纬的形式的两侧剑杆织机。而且,图示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是由剑杆头7及剑杆头71引纬从单一的供纱体供给的纬纱2的1色引纬的例,纬纱2作为一例利用扁平纱。
在图1及图2中,引纬装置1包括在引纬时通过剑杆头7朝可捕捉位置引导连接在织布6的织端的纬纱2的纬纱引导机构5、及驱动纬纱引导机构5的驱动机构11。而且,纬纱引导机构5除了在前端部具有用于插通纬纱2的引导孔4的纬纱导杆3即第1导杆31以外,也包括由与第1导杆31的合作朝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引导纬纱2的第2导杆32。
第1导杆31设置成可朝经纱方向直线地进行往返运动,通过驱动机构11即第1驱动机构51驱动。该第1驱动机构51包括第1驱动电机21和转动杆27,通过转动杆27将第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25的往返旋转传递给第1导杆31。
第1驱动机构51驱动第1导杆31,使引导孔4选择性地位于关于经纱方向设定在比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靠织口8侧的作为退避位置的第1位置P1、及关于经纱方向比上述第1位置P1离织口8更远的位置即相对于织口8设定在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侧的作为引导位置的第2位置P2。顺便说一下,在图示的例中,第1位置P1关于经纱方向设定成在该位置引导孔4的钢筘12侧的端部位于织口8的附近,第2位置P2设定成在该位置引导孔4的中间部位于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上。
而且,第1驱动机构51将配置成在引纬开始时引导孔4位于第2位置P2的第1导杆31驱动成在通过钢筘12打纬之前引导孔4朝向第1位置P1开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1驱动机构51的驱动状态设定为:在纬纱2朝经纱9的开口10内引纬结束以后,更详细在剑杆头7、71从开口10内拔出后的通过12开始打纬动作的时刻之后且关于经纱方向钢筘12到达第2位置P2而钢筘12与被引纬的纬纱2卡合的时刻开始第1导杆31的移动。而且,对于第1导杆3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配合钢筘12的移动速度的速度。从而,在本实施例中的作为纬纱导杆3的第1导杆31的动作方式设定成在通过钢筘12的打纬动作的移动开始后开始移动,在将经纱方向的位置对准钢筘12的状态与钢筘12一起移动。
在图示的例中,第2导杆32朝经纱方向被往返摆动驱动,通过第2驱动机构52驱动。该第2驱动机构52通过第2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26的往返旋转使第2导杆32往返摆动运动。由此,第2导杆32在作为退避位置的第3位置P3和引纬开始时的位置且关于经纱方向比钢筘12的前面靠织口相反8侧引导纬纱2的作为引导位置的第4位置P4之间被往返驱动,在从第3位置P3朝向第4位置P4的摆动过程中卡合在引导到位于第2位置P2的第1导杆31的引导孔4的纬纱2,在第4位置P4中将纬纱2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顺便说明,在图示的例中,第3位置P3设定在从第4位置P4摆动到织口8侧的位置且伴随通过钢筘12的打纬动作不与朝织口8侧移动的纬纱2卡合的位置。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在引纬开始时位于第4位置P4的第2导杆32在通过剑杆头7进行纬纱2的捕捉的时刻以后朝向作为退避位置的第3位置P3移动。为了该移动,第2驱动电机22在通过剑杆头7进行纬纱2的捕捉的时刻以后的预定的时机,从第4位置P4朝向第3位置P3后退驱动第2导杆32。
接着,根据图1及图2,对引纬装置1的各部分的结构进一步具体地说明。
第1导杆31是以剖面圆形的棒状部件作为主体,在其前端安装用于引导纬纱2的引导部件13的结构。引导部件13由板材形成,作为纬纱2形成有用于引导扁平纱的方形引导孔4。而且,从未图示的供纱体拉出的纬纱2以引纬前的状态通过位于第1位置P1的引导孔4而连接在织布6的织端。
而且,通过由安装螺栓15安装在第1支承托架14的引导部件16的引导孔,第1导杆31支承为可与翘曲线大致平行地移动。另外,引导部件16安装在第1支承托架14的织布6侧的面并设有2个,以便在2部位滑行引导第1导杆31。而且,第1支承托架14由长孔17和调节螺栓19调节自如地安装在L型托架23,L型托架23通过长孔18和调节螺栓20调节自如地安装在基板托架24。其结果,第1支承托架14以可调节的状态安装在高度方向及经纱方向。
第1驱动机构51除了第1驱动电机21或引导部件16以外,包括连结第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25和第1导杆31的转动杆27、安装在第1导杆31的卡合销29、旋转自如地保持在卡合销29而卡合在转动杆27的卡合槽28的滚轮30。而且,第1驱动机构51通过伴随第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25的往返旋转的转动杆27的摆动运动而往返进退驱动纬纱导杆3。
在将输出轴25的方向设为与引纬方向平行的状态下,通过第1支承托架14支承第1驱动电机21。转动杆27在其一端相对于第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25以预定的相位安装固定。在图示的例中,采用通过分度夹紧固定在第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25固定转动杆27的结构,相对于输出轴25能够以任意的相位固定转动杆27。
卡合销29固定在第1导杆31的后端部,可旋转地保持球面状滚轮30。滚轮30通过将球状部件的相对部分斜切而做成平面来构成。而且,转动杆27的另一端形成为面对一对连接脚的分叉状,在分叉状部分形成卡合槽28,卡合槽28的相对面形成为圆弧状,使得在球面与滚轮30嵌合。通过此构成,第1导杆31和转动杆27介由滚轮30可朝转动杆27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状态连结卡合槽28内。而且,通过滚轮30在卡合槽28内滑动,允许成为朝经纱方向仅可直线移动的第1导杆31和摆动驱动的转动杆27的连结位置伴随转动杆27的摆动的位移。
根据这些构成,通过由第1驱动电机21在预定角度的范围往返摆动驱动转动杆27,第1导杆31在引导孔4位于第1位置P1的前进位置和引导孔4位于第2位置P2的后退位置之间往返移动,引导孔4伴随该移动选择性地位于第1位置P1及第2位置P2中的任一个。另外,图1用实线表示引导孔4随着第1导杆31的前进位于第2位置P2(引纬时的引导位置)的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随着第1导杆31的后退位于第1位置P1(退避位置)的状态。
第2导杆32组合固定在第2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26的安装部件33、和固定在安装部件33并且与纬纱2卡合而将纬纱2引导到可捕捉位置的卡纱部件34构成。安装部件33与转动杆27同样地通过分度夹紧固定而固定在第2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26。从而,第2导杆32相对于输出轴26能以任意相位固定。此处,第2驱动电机22、安装部件33构成用于驱动第2导杆32的第2驱动机构52。即,安装部件33是第2导杆32的一部分,并且也兼任构成第2驱动机构52的一部分的部件。
第2驱动电机22相对于第2支承托架39通过长孔35和调节螺栓37向上下方向可调节位置地安装成,第2支承托架39相对于基板托架24通过长孔36和调节螺栓38向经纱方向自如调节位置地安装成。其结果,第2驱动电机22可调节位置地安装在高度方向及经纱方向。
根据这些结构,通过第2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的往返旋转,第2导杆34在第3位置P3和第4位置P4之间被往返摆动驱动。另外,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第2导杆32位于第4位置P4(在引纬开始时在可捕捉位置引导纬纱2的引导位置)的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第2导杆32位于第3位置P3(退避位置)的状态。而且,由第2驱动电机22驱动第2导杆32而从第3位置P3朝向第4位置P4转动的过程中,经由位于第2位置P2的第1导杆31的引导孔4,连接在织布6的织端的纬纱2与第2导杆32卡合,通过剑杆头7带到可捕捉位置。
接着,图3及图4是图1及图2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的动作及作用的说明图。图3的(a)表示第1导杆31的位移线图,(b)表示第2导杆32的位移线图,这些位移线图的横轴是织机的主轴的旋转角度(织机的曲柄角度),纵轴在(a)中是将用于使第1导杆31往返移动的转动杆27的第1位置P1(退避位置)作为基准的动作角度(旋转角度),在(b)中是将第2导杆32的第3位置P3(退避位置)作为基准的动作角度(旋转角度)。而且,图4的(1)~(5)是引纬动作的说明图。以下的动作说明参照图1或图3等的同时,基于图4的(1)~(5)的动作顺序。
1)在引纬开始之前,第1导杆31从引导孔4位于退避位置即第1位置P1的后退位置(图1的双点划线的位置)朝向引导孔4位于引纬时的位置即第2位置P2的前进位置(图1的实线位置)前进驱动(图3:曲柄角0°~40°),在该第2位置P2停止(图3:曲柄角40°~320°)。由此,从供纱体拉出的纬纱2成为经由位于插入剑杆的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固定引导件40)上的第1导杆31的引导孔4而连接在织布6的织端的状态。
另外,如图1及图2,固定引导件40为了形成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而安装在未图示的织机框架。通过未图示的往返驱动机构沿着固定引导件40的行走路径引导剑杆头7而能够往返移动,在引纬时由上述往返驱动机构驱动,在图1中,从纸面的背面侧朝表面侧方向(在图2中,附图的从上到下的方向)移动。
2)次于第1导杆31的驱动开始而开始第2导杆32的驱动,第2导杆32从退避位置即第3位置P3朝向引导位置的第4位置P4转动(图3:曲柄角5°~40°)。在该转动的过程中成为以下状态:第2导杆32从第1导杆31的引导孔4与连接在织布6的织端的部分的纬纱2卡合,通过第2导杆32到达第4位置P4,朝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引导上述部分的纬纱2的状态[图4:(1)]。
在第2导杆32于第4位置P4中引导纬纱2的状态下,从正面看插入剑杆的剑杆头7,连接在织布6的织端的纬纱2如与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交叉,即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
这样,通过第1导杆31和第2导杆32的合作,若构成为将纬纱2带到可捕捉位置,则减小第1导杆31的移动量,第2导杆32可担任到可捕捉位置的剩余的纬纱2的引导移动,因此施加在第1驱动机构51、第2驱动机构52的载荷分散且也可以为小,即使织机高速化,也成为可以进行稳定的引纬的状态。
3)在此状态下,剑杆头7朝向经纱9的开口10开始前进,通过剑杆头7的纬纱把持部与纬纱2的路径交错,从而通过剑杆头7的纬纱把持部捕捉纬纱2。接着,通过配置在供纱侧的织口8的附近的纬纱剪刀41在剑杆头7和织口8之间切断纬纱2,从供纱体拉出而被剑杆头7捕捉的纬纱2从织布6的引纬侧织端分离[图4:(2)/曲柄角60°附近]。
4)此处,如图3b所示,第2导杆32为了从通过剑杆头7捕捉纬纱2后的曲柄角70°附近退避,朝向第3位置P3侧后退驱动。但是,在图示的例中,将第2导杆32旋转到比第4位置P4靠第3位置P3侧的中间位置而暂时停止,开始从曲柄角120°附近再次朝向第3位置P3的转动。
这样,在通过剑杆头7捕捉纬纱2后转动第2导杆32的目的在于,为了防止在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的纬纱2的弯曲或摩擦。详细地,由于第2导杆32在比钢筘12的前面靠织口相反侧引导纬纱2,因此成为在引纬期间中纬纱2在钢筘12的前面的供纱侧端部弯曲摩擦的同时被拉出的状态,发生纬纱2的损伤等。但是,第2导杆32用于在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引导纬纱2的功能,因此若通过剑杆头7的纬纱2的捕捉结束,就可以认为是完成了其任务,在此以后没有必要引导纬纱2。于是,在通过剑杆头7捕捉纬纱2后,朝与纬纱2不干涉的第3位置P3退避第2导杆32,防止引纬期间的钢筘12的在供纱侧端部的纬纱2的摩擦。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不是使第2导杆32连续地转动至第3位置P3,如上述,在中间位置暂时停止,然后再次开始转动。这是因为在图示的结构中,若剑杆头7正在通过引纬方向的第2导杆32的转动位置时,若第2导杆32横截其行走路径,则第2导杆32与剑杆头7干涉,但在该情况也设为以下结构,即,到剑杆头7通过上述转动位置为止不使第2导杆32停止在第4位置P4,应该尽量减轻纬纱2对钢筘12的摩擦,即使正在通过上述转动位置,也在通过剑杆头7捕捉纬纱2之后开始第2导杆32的转动,在不与剑杆头7干涉的上述中间位置暂时停止。但是,在机械结构上,只要第2导杆32和剑杆头7不干涉,如图示的例就不用在中间位置停止,转动至第3位置P3即可。
5)而且,剑杆头7通过引纬方向的第2导杆32的位置之后,将第2导杆32从上述中间位置转动到退避位置即第3位置P3(曲柄角120°~180°)。这样,第2导杆32动作为在通过剑杆头7进行纬纱2的把持的时刻以后返回待机位置侧。由此,可将纬纱2的引导位置设为比钢筘12的前面靠织口8侧的位置,由此,可回避引纬期间中的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和纬纱2的摩擦。
通过第2导杆32向退避位置的移动,解除第2导杆32和纬纱2的卡合,因此成为在比第1导杆31的引导孔4靠开口10侧仅由位于第2位置P2的引导孔4引导纬纱2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1导杆31的引导孔4位于固定引导件40的行走路径上,因此纬纱2不与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摩擦,以沿着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的状态与钢筘12大致平行地插入到经纱9开口10内[图4:(3)]。
6)接着,在经纱9的开口10的中间部,纬纱2从插入剑杆的剑杆头7交给载纬剑杆的剑杆头71以后,两者的剑杆头7、71分别朝织布6的织端的方向后退,从经纱9的开口10内大致同时拔出(曲柄角300°附近)。由此,结束纬纱2对经纱9的开口10内的引纬[图4:(4)]。
7)然后,开始通过钢筘12的打纬动作的同时,自曲柄角320°附近从第1导杆31的第2位置P2朝向退避位置即第1位置P1开始第1导杆31的驱动[图4:(4)、(5)]。另外,在经纱方向,钢筘12的位置位于比通过剑杆头7的引纬位置靠织口相反侧。从而,纬纱2通过与钢筘12的卡合朝织口8侧开始移动的时机与钢筘12朝织口8侧开始前进的时刻(打纬动作的开始时刻)不是同时的,而是在时间上隔着间隔的时刻。顺便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钢筘12从曲柄角300°附近开始前进。
开始钢筘12朝织口8侧的前进以后,钢筘12与引纬的纬纱2卡合(接触),之后,纬纱2伴随钢筘12的前进与钢筘12一起朝向织口8侧开始移动。配合该纬纱2的移动而朝向第1位置P1驱动第1导杆31,从而第1导杆31的引导孔4与纬纱2一起朝向织口8侧移动。由此,钢筘12和第1导杆31之间的纬纱2在钢筘12的端部朝经纱方向几乎不弯曲,通过钢筘12的前进运送到织口8侧。
另外,对被引纬的纬纱2的供纱相反侧的部分,伴随引纬的结束,载纬用的剑杆头71的纬纱把持部放开纬纱2的把持,因此在供纱相反侧不产生纬纱2的弯曲。而且,对供纱侧的部分,在比第1导杆31靠经纱列相反侧,也通过其他部件或装置(例如,检测纱线的行走的传感器等)在固定位置引导纬纱2。因此,伴随第1导杆31的移动,纬纱2在第1导杆31的位置朝经纱列相反侧弯曲,但是根据上述的其他部件等的引导位置和第1导杆31的在引纬方向上的距离大,而且,可适当地设定上述引导位置,因此弯曲量也可以为小,纬纱2不会因该弯曲受到损伤。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对通过剑杆头7把持纬纱2之后的朝向第1位置P1的第1导杆31的动作,作为最优选的实施方式,配合纬纱2通过钢筘12运送到织口8侧而使第1导杆31动作,以便第1导杆31的引导孔4向钢筘12的前进方向移动,将第1导杆31的动作开始时机设为纬纱2伴随通过打纬动作的钢筘12的前进而与钢筘12卡合,并与钢筘12一起朝织口8侧开始移动的时刻(以下,也称为“移动开始时刻”)。若根据该动作方式,可尽可能减小纬纱2的弯曲且有利。
但是,对第1导杆31的动作方式不限于此,在上述的钢筘12和引导孔4的相对位置关系收在上述的织造允许范围的范围中,也可以将第1导杆的动作方式设定为纬纱2的上述移动开始时刻之前或者之后开始引导孔4的移动。例如,作为该动作方式可考虑以下方式。
(1)在上述移动开始时刻之前且剑杆头7、71从经纱9的开口10拔出的时刻以后设定动作开始时机。即,即使第1导杆31(引导孔4)的动作开始在上述移动开始时刻前,如果是剑杆头7从经纱9的开口10拔出的时刻以后,引纬期间中的剩余的纬纱2在行走期间的引导孔4向织口8侧的移动量就小,在与钢筘12之间产生的距离(钢筘12和引导孔4的相对距离)仍小。因此,在引纬期间中(纬纱2的行走中)纬纱2存在于经纱9的开口量大的部分,不产生在引纬方向的纬纱2和经纱9的滑动。而且,即使假设产生了上述滑动,滑动量微小,因此纬纱2或经纱9不受到不可允许的程度的损伤,不对织造带来坏影响。从而,如上述,也可设为剑杆头7、71从经纱9的开口10拔出的时刻以后。
(2)而且,上述移动开始时刻之前的剑杆头7、71在行走经纱9的开口10内的期间,即,钢筘12的打纬动作开始之前的引纬期间中,即使在使第1导杆31(引导孔4)移动的情况,在结束引纬的时刻,即使在如不让产生引纬方向上的纬纱2和经纱9的滑动那样的经纱9的开口10的部分(开口量大的部分)引导孔4位于纬纱2被引导的范围,或者在引纬结束前引导孔4到达发生纬纱2和经纱9的上述滑动的位置,只要是引导孔4在直到引纬结束的剩余的期间的上述滑动不是对给纬纱2或经纱9造成不可允许的程度的损伤的滑动那样的时机到达该位置的动作方式,则不产生织造上的问题,因此也能够以这种动作方式设定。
另外,如前所述,对上述的“动作方式”不仅考虑了第1导杆31的动作开始时间,也考虑了其移动速度。即,考虑在经纱方向的引导孔4的位置时,例如,在移动开始时机早的情况下、和移动开始时机迟但移动速度快的情况,能够以相同的时机到达相同的位置,因此第1导杆31的动作方式必须是不仅考虑了移动开始时机也考虑了移动速度的方式。
(3)在钢筘12的打纬动作开始之前,引导孔4开始了移动时,相对于纬纱2的前端部通过剑杆头71位于钢筘12的附近,供纱侧的部分通过从钢筘12疏远的引导孔4引导,因此在引纬结束时刻,纬纱2相对于钢筘12不平行,成为形成角度的状态。而且,在钢筘12进行打纬动作时,钢筘12从供纱相反侧的部分依次逐渐与纬纱2卡合。因此,根据情况,有纬纱2在该打纬动作的过程中折曲,并在该状态下被打纬而产生织造不良。在此,也可考虑连结在引纬结束时刻的引导孔4和载纬用剑杆头71的直线相对于钢筘12所形成的角度来设定第1导杆31的动作方式。另外,在引纬结束时刻的剑杆头71的位置基本上一定,因此上述角度可替换为在经纱方向的引导孔4的位置,即,在经纱方向的钢筘12和引导孔4的相对距离。
(4)在上述移动开始时刻之后,对设定第1导杆31的动作开始时机的情况,考虑在钢筘12的供纱侧端部的纬纱2的弯曲而设定动作方式。即,在上述移动开始时刻之后设定第1导杆31(引导孔4)的动作开始时,纬纱2在从上述移动开始时刻到第1导杆31开始动作的期间,成为卡合在钢筘12的端部而朝织口相反侧弯曲的状态,第1导杆31的动作开始越迟,即,钢筘12和引导孔4的相对距离越大,该弯曲程度越大。而且,之后的纬纱2的弯曲状态根据第1导杆31的移动速度和钢筘12的打纬动作速度之差而变化。由该弯曲造成的纬纱2的影响随纬纱2的种类而不同,而且,纬纱2受到的影响的允许范围也随所希望的织物的品质而不同。从而,考虑纬纱2的种类或所要求的织物的品质规定可允许的弯曲程度的范围,即钢筘12和引导孔4的相对距离的范围,将第1导杆31的动作方式设定为收在该范围内即可。而且,此时,作为优选的动作方式,将第1导杆31的移动速度设定成比钢筘12的前进速度快的速度而使上述弯曲在打纬时刻逐渐变小即可。
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例,可以变形实施为如以下的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以引纬从单一的供纱体供给的纬纱2的1色引纬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适用在用于引纬从2以上的供纱体(不论纬纱2的种类的异同)供给的纬纱2的多色引纬装置。
在图5(a)、(b)所示的是用于适用本发明的2色引纬装置的驱动机构11的一例,对应2色设置2个第1导杆31、2个第1驱动电机21,而且,设有兼用于2色的1个第2导杆32、第2驱动电机22。2个第1驱动电机21按照纬纱2的选择顺序选择性地动作,1个第2驱动电机22对任意纬纱2也进行引导动作。在该例中,第1驱动机构51包括2个第1驱动电机21或2个第1导杆31。
在图6所示的是3色引纬装置的纬纱引导机构5的一例,对应3色引纬设置3个第1导杆31,这些分别通过未图示的3个第1驱动电机21而驱动。而且,设置与各色共同的1个第2导杆32。在该例中,第1驱动机构51包括3个第1驱动电机21或3个第1导杆31。
2)对于第1驱动机构51,除了上述的实施例的结构以外可考虑以下的变形例。
(1)如上述的实施例,对第1导杆31和转动杆27的连结结构,代替通过滚轮30连结的结构,如图7也可以在第1导杆31和转动杆27之间通过连杆部件42由两端的销43作成连杆连结。此时,转动杆27、连杆部件42、销43构成第1驱动机构51。
(2)代替直线进退驱动第1导杆31的结构,也可构成为通过如图8所示转动驱动第1导杆31,引导孔4在第1位置P1和第2位置P2之间位移。此例的情况下,第1导杆31的一部分也兼任构成第1驱动机构51的一部分的部件。
(3)代替将驱动源设为专用的驱动电机21、22,也可以将织机的原动电机作为驱动源。即,第1、第2的各杆31、32的动作可通过凸轮实现,因此也可以通过将织机的原动电机作为驱动源而旋转驱动的凸轮使各杆31、32动作。
(4)关于直线地往返驱动第1导杆31的第1驱动机构51,也可由通过驱动电机21转转驱动的小齿轮和安装在第1导杆31的齿条的组合构成。而且,也可做成利用线性电机或气缸作为驱动源而直接驱动第1导杆31的结构。
3)如已述,在本发明中,未必需要第2导杆32,第1导杆31也可兼任上述的实施例的第2导杆32的动作。即,通过做成在引纬开始之前,使第1导杆31的引导孔4向成为在可捕捉位置引导纬纱2的状态的位置移动的结构,由此可省略第2导杆32。
另外,省略第2导杆32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通过剑杆头7把持纬纱2之后使第2导杆32进行的动作(朝向退避位置的移动)让第1导杆31进行即可。但是,此时的第1导杆31的动作若配合上述的实施例的方式,则不进行至退避位置(第1位置P1)的移动,在作为中间位置的上述实施例的第2位置P2暂时停止,然后,配合打纬动作朝向第1位置P1开始移动。
在单一的纬纱导杆3(第1导杆31)进行上述全部动作时,伴随织机的高速化施加在驱动机构的载荷变大。因此,在电动驱动式时,存在纬纱导杆3(第1导杆31)不能追随目标动作的忧虑,在机械驱动式的情况,存在在驱动机构产生破损的忧虑。从而,如上述的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由2个导杆(第1导杆31、第2导杆32)的合作引导纬纱2。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不限于如上述实施例的两侧剑杆织机,也可利用于从供纱侧到供纱相反侧行走单一的剑杆头而进行引纬的单侧剑杆织机。

Claims (8)

1.一种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该剑杆织机包括具有纬纱引导机构(5)的引纬装置(1),该纬纱引导机构(5)包括在前端部具有插通从供纱体连接到织口的织端的纬纱(2)的引导孔(4)的纬纱导杆(3),并且将连接在织布(6)的纬纱(2)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纬纱引导机构(5)除了作为上述纬纱导杆(3)的第1导杆(31)以外,还包括第2导杆(32),该第2导杆(32)设置在比上述第1导杆(31)靠织口相反侧并由与上述第1导杆(31)的合作朝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引导纬纱(2),将上述第1导杆(31)构成为可往返运动,使得上述引导孔(4)选择性地位于关于经纱方向设定在比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靠织口(8)侧的作为退避位置的第1位置(P1)、和关于经纱方向比上述第1位置(P1)离织口(8)更远的位置且设定在比织口(8)靠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侧的作为引导位置的第2位置(P2),并且,上述第2导杆(32)构成为在作为退避位置的第3位置(P3)和引纬开始时的位置即作为引导位置的第4位置(P4)之间可往返运动;
在引纬开始之前,上述第1导杆(31)移动使上述引导孔(4)位于上述第2位置(P2)使纬纱(2)向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侧移动,并且使上述第2导杆(32)从上述第3位置(P3)朝向上述第4位置(P4)移动,从而上述第2导杆(32)与通过位于上述第2位置(P2)的上述引导孔(4)引导着的纬纱(2)卡合将纬纱(2)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
在通过剑杆头(7)捕捉到纬纱(2)后且通过钢筘(12)进行打纬之前,开始驱动上述第1导杆(31),使上述引导孔(4)与纬纱(2)一起朝向上述第1位置(P1)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1导杆(31)的动作方式设定为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经纱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收在织造允许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剑杆头(7)从经纱(9)的开口(10)拔出的时刻以后,开始上述第1导杆(31)的朝向上述第1位置(P1)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剑杆头(7)进行纬纱(2)的捕捉的时刻以后,使在引纬开始时在上述第4位置(P4)引导纬纱(2)的上述第2导杆(32)朝作为上述退避位置的第3位置(P3)侧移动。
5.一种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具有纬纱引导机构(5),该纬纱引导机构(5)包括在前端部具有插通从供纱体连接到织口的织端的纬纱(2)的引导孔(4)的纬纱导杆(3)和用于驱动该纬纱导杆(3)的驱动机构(11),并且将连接在织布(6)的纬纱(2)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纬纱引导机构(5)包括:
作为上述纬纱导杆(3)的第1导杆(31);
第2导杆(32),该第2导杆(32)设置在比上述第1导杆(31)靠织口相反侧并由与上述第1导杆(31)的合作朝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引导纬纱(2);
作为上述驱动机构(11)的第1驱动机构,该第1驱动机构(11)往返驱动上述第1导杆(31),使得上述引导孔(4)选择性地位于关于经纱方向设定在比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靠织口(8)侧的作为退避位置的第1位置(P1)、和关于经纱方向比上述第1位置(P1)离织口(8)更远的位置且设定在比织口(8)靠剑杆头(7)的行走路径侧的作为引导位置的第2位置(P2);
第2驱动机构(52),该第2驱动机构(52)用于在作为退避位置的第3位置(P3)和引纬开始时的位置即作为引导位置的第4位置(P4)之间往返驱动上述第2导杆(32),
上述第1驱动机构(11),在引纬开始之前,驱动上述第1导杆(31)使上述引导孔(4)位于上述第2位置(P2),
上述第2驱动机构(52),为了将通过位于上述第2位置(P2)的上述引导孔(4)引导着的纬纱(2)引导到可通过剑杆头(7)捕捉的位置,使上述第2导杆(32)从上述第3位置(P3)朝向上述第4位置(P4)移动,使上述第2导杆(32)与上述纬纱(2)卡合,
并且,上述第1驱动机构(11),在通过剑杆头(7)捕捉到纬纱(2)后且通过钢筘(12)进行打纬之前,开始驱动上述第1导杆(31),位于上述第2位置(P2)的上述引导孔(4)与纬纱(2)一起朝向上述第1位置(P1)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驱动机构(11)以设定为将钢筘(12)和上述引导孔(4)的经纱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收在织造允许范围的动作方式驱动上述第1导杆(31)。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驱动机构(11)驱动上述第1导杆(31),使得在剑杆头(7)从经纱(9)的开口(10)拔出的时刻以后开始朝向上述第1位置(P1)的移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1),其特征在于,
第2驱动机构(52)在通过上述剑杆头(7)进行纬纱(2)的捕捉的时刻以后,使引纬开始时在上述第4位置(P4)引导纬纱(2)的上述第2导杆(32)朝作为上述退避位置的第3位置(P3)侧移动。
CN 200910209218 2008-11-07 2009-11-02 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6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6347 2008-11-07
JP2008286347A JP5731098B2 (ja) 2008-11-07 2008-11-07 レピア織機の緯入れ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6493A CN101736493A (zh) 2010-06-16
CN101736493B true CN101736493B (zh) 2013-03-13

Family

ID=41582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092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6493B (zh) 2008-11-07 2009-11-02 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184389B1 (zh)
JP (1) JP5731098B2 (zh)
CN (1) CN101736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1650986A1 (en) * 2016-07-06 2018-01-07 Iro Ab Weft yarn feeding arrangement with motor driv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0203A (en) * 1986-04-03 1989-06-20 Picanol N.V. Process for clamping, fastening and presentation of weft threads in gripper weaving looms and device used to this end
US5406986A (en) * 1992-10-02 1995-04-18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aulty weft separating apparatus in a rapier loom for multiple colors
CN1333847A (zh) * 1998-11-17 2002-01-30 苏尔策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特别是适用于同时向经纱入口引入多根纬纱的场合
CN1871387A (zh) * 2003-10-21 2006-11-29 皮克诺尔公司 用于选择纬纱和将纬纱喂给剑杆式引纬织机的剑杆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3335Y2 (zh) * 1971-09-25 1976-12-20
JPS5522578B2 (zh) * 1971-11-19 1980-06-18
JPH09217248A (ja) 1996-02-08 1997-08-1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緯糸選択装置
JPH09268453A (ja) * 1996-03-27 1997-10-14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緯糸選択装置
DE10349645A1 (de) * 2003-10-21 2005-06-02 Picanol N.V. Verfahren zum Auswählen und Zustellen von Schussfäden und Greiferwebmaschi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m Auswählen und Zustellen von Schussfäden
DE102006034262A1 (de) * 2006-07-18 2008-01-24 Picanol N.V. Vorrichtung zum Zustellen von Schussfäden für eine Web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0203A (en) * 1986-04-03 1989-06-20 Picanol N.V. Process for clamping, fastening and presentation of weft threads in gripper weaving looms and device used to this end
US5406986A (en) * 1992-10-02 1995-04-18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aulty weft separating apparatus in a rapier loom for multiple colors
CN1333847A (zh) * 1998-11-17 2002-01-30 苏尔策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无梭织机用的携带片梭,特别是适用于同时向经纱入口引入多根纬纱的场合
CN1871387A (zh) * 2003-10-21 2006-11-29 皮克诺尔公司 用于选择纬纱和将纬纱喂给剑杆式引纬织机的剑杆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平9-217248A 1997.08.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6493A (zh) 2010-06-16
EP2184389A1 (en) 2010-05-12
JP5731098B2 (ja) 2015-06-10
JP2010111973A (ja) 2010-05-20
EP2184389B1 (en)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36735B1 (en) Tetraxial fabric and weaving machine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US4122871A (en) Method of weaving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4921902A (zh) 针织品制造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经编机
CN101736493B (zh) 剑杆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其装置
US11453962B2 (en) Weaving method, weft selector for implementing such a method and weaving loom incorporating such a weft selector
JP2005517098A (ja) 可変ループ高さ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テリー製織方法及び同方法の実施のためのテリー織機
CN102459733B (zh) 用于在剑杆织机上引入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US311196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weaving lengths of fabric
AU2001269005A1 (en) Carpet weaving
NZ522358A (en) Carpet weaving
TWI765117B (zh) 劍桿織機的投緯裝置
US3376900A (en) Looms operating with multi-color stationary weft supplies
CN102947497A (zh) 用于驱动片梭携载器的驱动器和方法
JPH09137338A (ja) レピア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方法
EP0808386B1 (en) A multi-axial yarn structure forming machine
US20040099326A1 (en) Yarn tuft forming unit and loom
US3424207A (en) Shuttleless wire loom
CN102767036B (zh) 织机中的储纬设备
US1909113A (en) Loom for weaving tufted pile fabrics
JP5182211B2 (ja) 織機における多色用緯入れ装置
GB1589228A (en) Looms
JP6348016B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糸規制装置
JP2010007199A (ja) 四軸織機
EP0294483A1 (en) Loom for gauze weaving or the like
JPS58163755A (ja) レピア織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