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1137C - 光盘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1137C
CN1331137C CNB2004100315101A CN200410031510A CN1331137C CN 1331137 C CN1331137 C CN 1331137C CN B2004100315101 A CNB2004100315101 A CN B2004100315101A CN 200410031510 A CN200410031510 A CN 200410031510A CN 1331137 C CN1331137 C CN 133113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recording layer
annular portions
recording
ultraviolet c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15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3989A (zh
Inventor
高泽孝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73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3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11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113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014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 G11B23/0021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iscs
    • G11B23/0028Details
    • G11B23/0035Details means incorporated in the disc, e.g. hub, to enable its guiding, loading or driv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18Laminated discs
    • G11B7/24027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1Circular sheet or circular blank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形成第一基片(1A),所述第一基片包括其上形成有第一记录层(2A)的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其上设置有环形部分(8)的内圆周部分。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滴在位于环形部分朝内侧位置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旋涂第一基片以将第一记录层(2A)涂覆上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第二基片(1B),所述第二基片具有第二表面,在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第二记录层,旋涂第二基片以将第二记录层涂覆上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然后,使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彼此相对,并且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粘结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

Description

光盘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利用激光束,其使信息能够记录在信息记录层上,或从信息记录层再现信息。
近年来,光盘中的信息都以高密度被记录。因此,要求形成在光盘中的凹坑或凹槽以高密度形成。此外,例如第9-138970号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文献公开了多层光盘,该多层光盘具有带有凹坑或凹槽的多个层,使得从光盘的一侧能够光学地读取信息。
例如,双层光盘作为多层光盘被设置。双层光盘的两侧的一侧具有其上形成有第一信息记录层的第一基片,另一侧具有其上形成有第二信息记录层的第二基片。第一和第二信息记录层彼此相对被设置,并且通过透明紫外线固化树脂彼此粘结。以上信息记录层的每一个为相变记录层,其通过利用由激光束照射引起的相变使信息能够被记录在其中;或为具有一个表面的只读反射层,其被形成以具有表示信息的凹坑。
以示例的方式,下面将说明通过进行旋涂粘接基片的常规方法。
在常规的方法中,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被滴在信息记录层的基片上以使其为与该基片共轴的环型。该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被旋涂预定的时间以涂覆该基片,使得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多余部分从该基片中被去除。因此,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被设置成具有预定的厚度。在用这样的方式制备两个涂覆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基片后,进行下列的步骤:使涂覆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基片的表面彼此相对;使用中心销使基片的中心在一起;在真空中将基片粘结在一起;将紫外线照射基片预定时间,由此固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因此,预定厚度的间隔层(spacerlayer)(粘合层)被设置。
然而,当通过以上旋涂方法形成间隔层(spacer layer)时,由于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具有粘性并且可滴上树脂的位置局限于特定的位置,所以位于光盘内圆周部分的间隔层部分一般较薄。在最近市场上出现的双层DVD-ROM中,不会出现诸如失效之类的问题,即使当在光盘的内圆周部分和外圆周部分上的间隔层厚度不均匀时。这是因为光学拾取器被最佳化设计。
近年来,通过采用增加记录/再现激光束的NA来降低激光束的直径的方法,已生产出了包含以高密度被记录的信息的双层光盘。作为这样的一种双层光盘,如果采用包括具有不均匀厚度的间隔层的双层光盘,则可出现诸如发生在层之间的聚焦误差或串扰之类的严重问题。因此,显著降低了光盘的记录/再现特性和可靠性。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尝试下列方法:间隔层由具有均匀厚度的粘合板构成使得在双层光盘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厚度均匀的间隔层。然而,将基片粘结在一起的步骤中,该方法需要去除固定在粘合板上的隔离物(separator)的新步骤。此外,如果进行从粘合板去除隔离物的步骤需要较短时间,则当从粘合板去除隔离物时,很有可能由于机械应力作用记录层可能被损坏。另一方面,如果进行去除隔离物的步骤需要较长的时间,则降低了光盘的生产率。
此外,在生产透光的基片中,可考虑严格控制其的厚度以降低在透光基片之间的厚度变化,由此补偿间隔层的不均匀。然而,该方法也降低了产量,并且显著降低了生产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产生了本发明,其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光盘。在该双层光盘中,具有均匀厚度的间隔层被设置在信息记录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包括:第一基片,包括其上形成有第一记录层的第一表面;第二基片,包括其上形成有第二记录层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其上形成有环形部分的非记录区,该非记录区位于预定半径朝内侧的位置;以及透光的间隔层,其中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位于彼此相对的位置,在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间隔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片,包括其上形成有第一记录层、非记录区和第一环形凸起部分的第一表面,所述非记录区形成于第一记录层的内侧,并且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形成于所述非记录区中;第二基片,包括与第一表面不同的第二表面,在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第二记录层、非记录区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第二表面上的非记录区形成于第二记录层的内侧,并且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非记录区中;以及透光的间隔层,其中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彼此相对,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彼此相对,并且在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之间的间隙以及在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间隔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片,具有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凹坑区和非记录区,所述第一凹坑区表示信息并且在其表面上具有第一反射层,所述非记录区位于自预定半径朝内侧的位置并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第一环形凸起部分;第二基片,具有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凹坑区和非记录区,第二凹坑区与第一凹坑区不同并且在其表面上具有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表面上的非记录区位于自预定半径朝内侧的位置并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第二环形凸起部分;透光的间隔层,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相对,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彼此相对,并且在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之间的间隙以及在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间隔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光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第一基片,所述第一基片具有(i)位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记录层、(ii)位于第一记录层的内侧的非记录区和(iii)位于所述非记录区中的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滴在位于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内侧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旋涂第一基片以将第一记录层涂覆上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第二基片,所述第二基片具有(i)位于与第一表面不同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记录层、(ii)位于第二记录层的内侧的非记录区和(iii)位于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内侧的非记录区中的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滴在位于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内侧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旋涂第二基片以将第二记录层涂覆上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以及使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彼此相对,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彼此相对,并且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粘结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
附图说明
这里所包含的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平面图;
图3A和3B是说明紫外线固化型树脂UVR的旋涂的说明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盘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盘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盘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盘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盘的剖面图;
图9示出了与本发明相比较的第一比较示例的光盘剖面图;
图10示出了与本发明相比较的第二比较示例的光盘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剖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形成包括通过间隔层S粘结在一起的基片1A和1B的双层光盘D1。在基片1A上,形成记录层2A。另一方面,在基片1A的内圆周部分上,设置环形部分(凸起)8。在基片1B上,形成记录层2B。在基片1B的内圆周部分上,设置环形部分(ring-shaped member)8。这些记录层为利用光束的照射使得信息能够被记录到记录层或使信息能够从记录层再现的相变记录层。如图2中所示的环形部分由高度为3um、内半径r1(例如为14mm)和外半径r2(例如为19mm)的树脂形成。
下面将详细地说明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光盘的方法。
(记录层的形成)
首先,制备包括其半径(r3)为11mm、宽度(W1)为1mm和深度为0.2mm的凹部U的透明基片1A(由聚碳酸酯形成,直径为120mm、厚度为0.6mm)。基片1A包括内半径r4为20mm、外半径r5为58mm的区域G。在区域G中,螺旋地形成凹槽以包含信息。更具体地说,凹槽以摆动的方式延伸,以表示地址等作为上述信息。基片1B以与基片1A相同的方式被形成,除了其包含与基片1A中的信息不同的信息以外。
然后,通过利用使用Ar等离子的磁电管溅射装置,记录层2A形成于基片1A上。用相同的方式,记录层2B形成于基片1B上。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层2A包括,由ZnS和SiO2形成的介电保护薄膜、由GeSbTe合金形成的相变材料薄膜、与前面的介电保护薄膜相同的介电保护薄膜和由AlMo合金形成的金属反射薄膜。在记录层1A中,介电薄膜相变材料薄膜、介电保护薄膜和金属反射薄膜从基片1A侧按此顺序形成。记录层2B也包括由AlMo合金形成的金属反射薄膜、由ZnS和SiO2形成的介电薄膜、由GeSbTe合金形成的相变材料薄膜和与前面的介电保护薄膜相同的介电保护薄膜。在记录层2B中,金属反射薄膜、介电薄膜、相变材料薄膜和介电保护薄膜从基片1B侧按此顺序形成。
应当注意,相变材料薄膜的成分被设定使得相变材料薄膜对于具有405nm波长的激光束具有良好的记录、擦除和重复记录/再现特性,并且在晶相和非晶相之间的反射率的差非常大。金属反射薄膜的成分用这样的方式被设定以提高相变光盘的反射率。
此外,为了形成记录层,具有36mm外直径的内圆周掩膜和具有119mm内直径的外圆周掩膜被使用。这是为了提供更大的记录区域以尽可能多地增加光盘的容量。
(环形部分的形成)
在其上形成有记录层1A的基片1A上和其上形成有记录层1B的基片1B上,环形部分8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形成。更具体地说,内半径r1为14mm和外半径r2为19mm的基片1A的一部分被涂覆上三烯(triene)溶液(其包含以5%的重量百分比溶解的PMMA),使得该三烯溶液为与基片1A共轴的环形。当表面阶高测量装置(surface step-height measuring device)测量环形部分8的高度时,它们的平均高度为3um。具有内半径r4和外半径R5的区域G为形成有凹槽的记录区域。基片1A的位于与对应于半径R4的部分接续并朝向内侧的区域为非记录区域。环形部分8被设置在如图2中所示的非记录区域中。
(基片的粘结)
按下列方法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涂覆其上形成有记录层2A的基片1A和其上形成有记录层2B的基片1B: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滴在对应于半径为12mm的基片1A的部分(其位于基片内圆周部分的凹部和环形部分之间)上,使得该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位于与基片1A或1B共轴的位置。然后,每一基片在3秒内以8000rmp被旋涂,使得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多余部分从每一基片中被去除。使涂上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基片1A和1B彼此相对。然后,通过使用中心销(centerpin)使基片1A和1B的中心在一起,并且这些基片被粘结,同时保持彼此平行。然后,将紫外线照射在基片上预定的时间,由此固化该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当测量在基片1A和1B的整个信号读取区域(记录区域G)上的间隔层S的厚度(即在记录层2A和2B之间的厚度)时,该厚度为20um±1um。
图3A是说明用常规的方法旋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示图。为了便于理解,在图3A中,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厚度被放大。在图3A中所示的常规方法中,位于光盘外圆周部分上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UVR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位于光盘内圆周部分上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UVR的部分的厚度。这里因为当用UVR涂覆光盘的整个表面时,滴在光盘内圆周部分上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UVR通过离心力被扩散,然后,大部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UVR移到光盘的外圆周部分。
图3B示出了本发明中的旋涂。在本发明中,滴到部分光盘上的位于朝向环形部分8内侧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UVR由于离心力朝光盘外圆周部分扩散。此时,非常靠近环形部分8的部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UVR缓慢地移动。这是由于紫外线固化形树脂UVR具有粘性,环形部分8阻碍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移动。因此,在旋涂期间,位于紧靠环形部分8附近的部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UVR保持原状态,即其不朝光盘的外圆周部分移动。该种结构特征防止了采用常规方法所出现的上述问题,在常规方法中,大部分UVR移动到光盘的外圆周部分。因此,可防止位于光盘的内圆周部分上的部分UVR变得太薄。
考虑到在固化前测量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粘性范围、旋涂的便利和实验结果,应当理解环形部分8的宽度(r2-r1)应在2-8mm的范围内。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盘D2的剖面的说明图。光盘D2例如为ROM光盘。
(反射薄膜的形成)
首先,制备具有外半径为22mm、宽度为1mm和深度为0.2mm的凹部的透明基片1C(由聚碳酸酯形成并且具有120mm的直径和0.6mm的厚度)。在内半径为20mm和外半径为58mm的基片1C的部分中,形成表示信息的凹坑。基片1D以与基片1C相同的方式被形成,除了基片1D包括表示信息(该信息不同于由基片1C的凹坑所表示的信息)的凹坑以外。在基片1C和1D的每一个中,具有20mm内半径和58mm外半径并且包括凹坑的部分为记录区,与内半径为20mm和外半径为58mm的部分接续的朝向内侧的部分为非记录区。环形部分8位于非记录区。
紧接着,形成反射层3A和3B分别作为在基片1C和1D上的记录层。在这种情况下,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应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形成双层光盘D2,除了由Ag合金形成的金属反射薄膜被用做反射层3B以外,此时,如同第一实施例,使用外直径为36mm的内圆周掩膜和内直径为119mm的外圆周掩膜。这是为了提供更大的记录区域以尽可能多地增加光盘的容量。
当测量在基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的间隔层S的厚度(即在反射层3A和3B之间的距离)时,其为20um±1um。
作为第二实施例的改进,双层光盘D2’(未示出)以与光盘D2相同的方式被制成,除了其使用外直径为23mm的内圆周掩膜作为改进以外。当测量在基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的间隔层S的厚度(即在反射层3A和3B之间的距离)时,其为20um±1um。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双层光盘D3的剖面的说明图。光盘D3为包括透明和较薄的表面覆盖层的双层RW(可重写)光盘。
首先,制备具有外直径为22mm、宽度为1mm和深度为0.2mm的凹部的透明基片1E(由聚碳酸酯形成并且具有120mm的直径和1.1mm的厚度),也制备由聚碳酸酯形成和直径为120mm、厚度为0.1mm的基片1F。基片1E的厚度不同于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基片1A的厚度。内半径为20mm和外半径为58mm的基片1E的一部分包括具有信息的凹槽。基片1F包括具有信息的凹槽,该信息不同于在基片1E中的凹槽的信息。记录层2B设置于基片1E上,记录层2A设置于基片1F上。除了这些情况以外,以与生产光盘D1相同的方法形成双层相变光盘D3。
对于双层相变光盘D3,当测量在基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的间隔层S的厚度(即在反射层2A和2B之间的距离)时,其为20um±1um。
然后,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6是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盘D4的剖面的说明图。光盘D4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光盘一样为双层相变光盘。在第四实施例中,与基片一体,形成环形部分8。
首先,制备具有外直径为22mm、宽度为1mm和深度为0.2mm的凹部的透明基片1G(由聚碳酸酯形成并且具有120mm的直径和0.6mm的厚度)。内半径为20mm和外半径为58mm的基片1H的一部分包括具有信息的凹槽。在基片1H的凹槽中的信息不同于在基片1G的凹槽中的信息。在基片1G上,设置记录层2A;在基片1H上,设置记录层2B。除了这些情况以外,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形成双层相变光盘D4。
对于双层相变光盘D4,当测量在基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的间隔层S的厚度时(即在反射层2A和2B之间的距离)时,其为25um±1um。在双层相变光盘D4中的环形部分8的高度和间隔层的厚度不同于在光盘D1中的高度和厚度,但上述间隔层S的厚度的精度(即精度为±1um)等于光盘D1中的精度。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盘D5的剖面的说明图。光盘D5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D1一样为双层相变光盘。光盘D5使用与光盘D1的基片1A和1B相同的基片1A和1B。然而,不像光盘D1,在光盘D5中,环形部分8仅形成于基片1B上。
在光盘D5中,在粘结基片1A和1B时,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滴在对应于半径为12mm的基片1B的部分上,使得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位于与基片1B共轴的位置,并且基片1B以4000rmp被旋涂3秒使得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多余部分从基片1B中被去除。具有记录层2A的基片1A未被涂覆上该树脂,即基片1A和1B仅使用在基片1B上所提供的树脂粘结在一起。除了这些情况以外,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形成双层相变光盘D5。
就双层相变光盘D5而言,当测量在基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的间隔层S的厚度(即在反射层2A和2B之间的距离)时,其为25um±2um。甚至该精度(即精度为±2um)也能够满足对在下一代DVD中所采用的间隔S的要求。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图8是说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光盘D6的剖面的说明图。光盘D6为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所形成的双层相变光盘,除了所形成的光盘D6包括分别具有高度6um的环形部分8。
就双层相变光盘D6而言,当测量基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的间隔层S的厚度(即在反射层2A和2B之间的距离)时,其为20um±1um。
上述的每一个说明均参照了作为记录层的可重写相变记录层。像在DVD-RAM或DVD-RW中一样,该可重写相变记录层利用由光束的照射所发生的相变。然而,适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层不限于上述类型的记录层。即本发明可使用包含颜料的记录层,在该颜料利用光束的照射仅变化一次之后,其不允许记录层的反射率发生变化。
然后,下面将说明双层光盘的比较示例。该比较示例为以与形成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光盘不同的方式所形成的双层光盘。
(比较示例1)
图9是说明作为比较示例1所形成的双层光盘Dcp1的剖面的说明图。
双层光盘Dcp1以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的方式被生产,除了其基片被粘结而不形成环形部分8。然后就光盘Dcp1而言,当测量在基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的间隔层S的厚度(即在反射层2A和2B之间的距离)时,分别位于对应于半径为25mm、40mm和55mm的基片的记录区域的部分的间隔层S的各部分的厚度分别为18um、24um和26um。
(比较示例2)
图10是说明作为比较示例2所形成的双层光盘Dcp2的剖面的说明图。
双层光盘Dcp2以与光盘D1相同的方式被制成,除了其分别具有高度为25um的环形部分8。就光盘Dcp2而言,当测量在基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的间隔层S的厚度(即在反射层3A和3B之间的距离)时,其为32um±15um。
如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看到的,根据本发明,在形成具有粘结在一起的两个基片的光盘时,可形成粘合层(间隔层)以在基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具有基本上均匀的厚度。即,与常规方法相比,可降低在光盘的内圆周侧和光盘的外圆周侧之间的间隔层的不均匀。此外,当应用本发明时,在光盘的记录层上,可均匀地形成间隔层,而不需要很大地改变生产常规DVD的生产设备。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优点,可很容易地生产具有高质量和高精度的光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很容易地发现本发明的其它的优点和改进。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示的和所描述的具体的、代表性的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如由后附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所限定的一般性的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改进。此外,通过适当地组合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部件、功能、特征和生产步骤,可实现本发明中的装置和方法。

Claims (5)

1、一种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片,包括其上形成有第一记录层、非记录区和第一环形凸起部分的第一表面,所述非记录区形成于第一记录层的内侧,并且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形成于所述非记录区中;
第二基片,包括与第一表面不同的第二表面,在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第二记录层、非记录区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第二表面上的非记录区形成于第二记录层的内侧,并且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非记录区中;以及
透光的间隔层,
其中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彼此相对,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彼此相对,并且在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之间的间隙以及在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间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之一与相应的基片被一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中的每一个沿着光盘的半径方向具有2-8mm的宽度。
4、一种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片,具有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凹坑区和非记录区,所述第一凹坑区表示信息并且在其表面上具有第一反射层,所述非记录区位于自预定半径朝内侧的位置并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第一环形凸起部分;
第二基片,具有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凹坑区和非记录区,第二凹坑区与第一凹坑区不同并且在其表面上具有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表面上的非记录区位于自预定半径朝内侧的位置并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第二环形凸起部分;
透光的间隔层,
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相对,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彼此相对,并且在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之间的间隙以及在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间隔层。
5、一种生产光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一基片,所述第一基片具有位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记录层、位于第一记录层的内侧的非记录区和位于所述非记录区中的第一环形凸起部分;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滴在位于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内侧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旋涂第一基片以将第一记录层涂覆上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形成第二基片,所述第二基片具有位于与第一表面不同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记录层、位于第二记录层的内侧的非记录区和位于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内侧的非记录区中的第二环形凸起部分;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滴在位于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内侧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旋涂第二基片以将第二记录层涂覆上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以及
使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彼此相对,第一环形凸起部分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分彼此相对,并且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粘结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
CNB2004100315101A 2003-06-05 2004-03-22 光盘及其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13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61037A JP4064871B2 (ja) 2003-06-05 2003-06-05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161037/2003 2003-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3989A CN1573989A (zh) 2005-02-02
CN1331137C true CN1331137C (zh) 2007-08-08

Family

ID=33487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51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137C (zh) 2003-06-05 2004-03-22 光盘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7229679B2 (zh)
JP (1) JP4064871B2 (zh)
CN (1) CN133113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45635B1 (ko) 2004-06-03 2007-08-03 시바우라 메카트로닉스 가부시끼가이샤 수지층 형성 방법 및 수지층 형성 장치, 디스크 및 디스크제조 방법
CN100576326C (zh) * 2005-09-06 2009-12-30 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bd蓝光光盘以及制造该bd蓝光光盘的系统和方法
JP2007323775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shiba Corp 光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
TW200912903A (en) * 2007-09-12 2009-03-16 Daxon Technology Inc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2712A (ja) * 1996-04-16 1997-10-31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56683A (ja) * 2000-03-14 2001-09-21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CN1402234A (zh) * 2001-08-08 2003-03-12 Tdk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的制造方法和光盘制造装置
JP2003091877A (ja) * 2001-09-19 2003-03-28 Ricoh Co Ltd 貼り合わせ型光ディスク
JP2003123319A (ja) * 1995-02-15 2003-04-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情報媒体、光情報媒体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情報媒体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1634A (en) * 1995-02-15 1997-10-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3086404B2 (ja) 1995-07-28 2000-09-11 東芝イーエムアイ株式会社 片面再生型複合光ディスク構造体
JPH09138970A (ja) 1995-11-09 1997-05-27 Pioneer Electron Corp 2層光ディスク
TW314621B (zh) * 1995-12-20 1997-09-01 Toshiba Co Ltd
JPH09180251A (ja) * 1995-12-22 1997-07-11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ディスク基板、その成形用金型及び光ディスク
JP3264419B2 (ja) * 1995-12-26 2002-03-1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記録ディスク及び成形用金型装置
US5848687A (en) * 1996-12-20 1998-12-15 Shultz; Bradley CD protector ring
US5939162A (en) * 1997-06-12 1999-08-17 Kabushiki Kaisha Meiki Seisakusho Bonded composite disk of single-side recorded typ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ith high thickness accuracy
US5997976A (en) * 1998-02-12 1999-12-07 Wea Manufacturing Inc. Etched mold surface for use in making light-readable discs
US6214430B1 (en) * 1998-04-10 2001-04-10 Lg Electronics Inc. Disc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4215923B2 (ja) * 2000-02-02 2009-01-28 株式会社ソニー・ディスクアン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射出圧縮成形用金型
US6495235B2 (en) * 2000-03-24 2002-12-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substrate of the same, and mold for forming the substrate
JP3692051B2 (ja) * 2000-05-01 2005-09-07 ソニー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凸条樹脂膜形成方法、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ES2210179T3 (es) * 2000-07-12 2004-07-0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oporte optico de informacion con distintas capas de grabacion.
US6500512B2 (en) * 2001-02-06 2002-12-31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multiple layer optical discs
WO2002083209A1 (en) * 2001-04-13 2002-10-24 Nipro Diabetes Systems Drive system for an infusion pump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3319A (ja) * 1995-02-15 2003-04-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情報媒体、光情報媒体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情報媒体製造装置
JPH09282712A (ja) * 1996-04-16 1997-10-31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56683A (ja) * 2000-03-14 2001-09-21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CN1402234A (zh) * 2001-08-08 2003-03-12 Tdk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的制造方法和光盘制造装置
JP2003091877A (ja) * 2001-09-19 2003-03-28 Ricoh Co Ltd 貼り合わせ型光ディス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16758A1 (en) 2013-08-22
US7229679B2 (en) 2007-06-12
US20100189949A1 (en) 2010-07-29
US20070166506A1 (en) 2007-07-19
US8603602B2 (en) 2013-12-10
JP2004362693A (ja) 2004-12-24
US20040247817A1 (en) 2004-12-09
US8426002B2 (en) 2013-04-23
US7713609B2 (en) 2010-05-11
JP4064871B2 (ja) 2008-03-19
CN1573989A (zh) 2005-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34154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装置及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7035276A (ja) 光情報媒体及びその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0011454A (ja) 光記録媒体と、これを用いた光記録再生装置と、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US8603602B2 (en) Optional dis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2216391A (ja) 片面2層ディスクおよび2面4層ディスク
WO2003098607A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and optical storage medium
JP2003077187A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US7844984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0949234B1 (ko) 광학 기록 매체의 초기화 방법
JP2000298879A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2279707A (ja) 片面2層ディスクの作製方法、該2層ディスク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KR20040078542A (ko) 광학 기록 매체의 초기화 방법
JP4197520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2002092956A (ja) 光学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134369A1 (e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3654866B2 (ja) 薄膜接着方法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光ディスクの接着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
KR100469272B1 (ko) 고밀도 기록 매체의 보호층 제조 방법
JPH11120632A (ja) 相変化型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3888705B2 (ja) 光ディスクの貼り合わせ方法及び貼り合わせ光ディスク
JP2005339799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4276337A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7066426A (ja) 2層光記録媒体
JP2005196967A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樹脂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4039169A (ja) 情報記録担体
JP2005310381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