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7168A - 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7168A
CN1317168A CN99810618A CN99810618A CN1317168A CN 1317168 A CN1317168 A CN 1317168A CN 99810618 A CN99810618 A CN 99810618A CN 99810618 A CN99810618 A CN 99810618A CN 1317168 A CN1317168 A CN 1317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housing
generating unit
sound
vibration generator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0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0792C (zh
Inventor
前田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0769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6379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0770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914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0768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637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7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07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07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02K33/04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wherein the frequency of oper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frequency of uninterrupted AC energisation
    • H02K33/0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wherein the frequency of oper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frequency of uninterrupted AC energisation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03Transducers capable of generating both sound as well as tactile vibration, e.g. as used in cellular 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本体外壳(10)内备有音响发生单元(9)和振动发生单元(6)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应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底板(12)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底部,同时输入驱动音响发生单元(9)及/或振动发生单元(6)用的驱动信号的一对中继端子(13)(14)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端部,在该中继端子(13)(14)的下端部上形成应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的接合部(13a)(14a),上述底板(12)的背面和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的背面在同一平面上或大致同一平面上对齐。因此,能进行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表面安装。

Description

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携带电话机、寻呼机等携带用通信机器、或手表、玩具等小型机器内安装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在携带电话机中,内部装有利用音响通知有来信用的音响发生装置,同时内部装有利用电话机本体的振动通知有来信用的振动发生装置,可以根据情况将两者分开使用。
可是,在携带电话机这样的小型机器中,内部没有安装音响发生装置和振动发生装置两者用的十分充足的空间,存在由于安装这两种装置而使机器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如图13及图14所示,申请人设计出了一并具有音响发生装置和振动发生装置的功能的紧凑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平10-14194号)。
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在树脂制的盒(110)内有两个振动系统。该盒(110)由支撑第一振动系统的下壳(110a)和支撑第二振动系统的上壳(110b)构成,在上壳(110b)的中央部分开设了放音孔(111)。
第一振动系统由开设了多个涡旋状狭缝的第一振动片(112)和有永久磁铁(113)的第一振动体(116)构成,在第一振动片(112)的内周一侧通过粘接等方法安装着第一振动体(116),第一振动片(112)的外周一侧通过粘接等方法被安装在下壳(110a)上。因此,第一振动系统能相对于下壳(110a)上下振动。在第一振动体(116)中,在永久磁铁(113)的上下分别备有上轭铁(114)和下轭铁(115),由此形成磁回路。永久磁铁(113)的上面被励磁为N极,下面被励磁为S极。上轭铁(114)被形成为其内周具有垂直壁的环状。下轭铁(115)被形成为其中央有隆起部的圆板状。在上轭铁(114)的垂直壁和下轭铁(115)的中央隆起部之间,形成第二振动体(117)能上下动的磁隙(121)。
另一方面,第二振动系统由第二振动片(122)和有线圈(118)的第二振动体(117)构成,第二振动体(117)通过粘接等方法被安装在第二振动片(122)的内周一侧,第二振动片(122)的外周一侧通过粘接等方法被安装在上壳(110b)上。因此,第二振动系统能相对于上壳(110b)上下振动。第二振动体(117)的线圈(118)通过圆筒状的线圈架(119)被支撑在第二振动片(122)的背面上,的线圈(118)及线圈架(119)能移动地被配置在第一振动体(116)的磁隙(121)内。
上述第二振动系统具有音频域的固有振动频率(例如2kHz左右),与此不同,上述第一振动系统具有比第二振动系统低的固有振动频率(例如100Hz左右)。因此,将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连接在线圈(118)的一对自由端(123)(123)上,通过将具有第二振动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的驱动信号供给线圈(118),第二振动系统便共振,发出音响。与此不同,通过将具有第一振动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的驱动信号供给线圈(118),第一振动系统便共振,发生具有体感的振动。
可是,作为将上述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一种方法,研究了将一对端子引线贯通盒(110)的轴向安装在盒(110)的端部,将线圈(118)的一对自由端连接在该端子引线的上端部,使该端子引线的下端部贯通印刷布线基板上开设的通孔,进行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定位,同时在印刷布线基板的背面,将端子引线的下端部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进行导电性连接的方法,即,采用通过浸渍进行的安装方法。
可是,在采用上述的浸渍进行的安装方法中,端子引线的下端部和焊接部从印刷布线基板的背面突出,印刷布线基板组件的厚度变大,存在导致安装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携带电话机等机器的大型化的问题。
而且,浸渍需要将在印刷布线基板上设置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组装工序和焊锡回流工序分开,因此存在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行表面安装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一举解决上述问题。
再者,在将现有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安装在携带电话机等小型机器中的情况下,需要将盒(110)的背面固定在印刷布线基板等的表面上,但特别是第一振动系统由于振动质量大,通过共振而发生大的振动力,所以盒(110)、特别是成为支撑部的下壳(110a)需要有足够的刚性。另外,直接施加振动力的第一振动片(112)的外周部和下壳(110a)的粘接固定部需要有足够的粘接强度,以便承受助振力。
可是,在现有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中,由于使下壳(110a)具有足够的刚性,同时使第一振动片(112)的外周部和下壳(110a)的粘接固定部具有足够的粘接强度,所以存在未必能说采用了有效的结构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以足够的刚性支撑装置本体、而且对与振动的发生相伴随的助振力具有足够的强度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再者,第一振动系统的振动片(112)由于具有开设了发生大的振动的多个涡旋状狭缝的弹簧结构,所以如果由于落下而受到冲击力,则不仅第一振动系统由于振动片本身过大的位移会受到损伤,而且上轭铁(114)或下轭铁(115)与第二振动系统的振动片(122)直接接触,第二振动片(122)也有可能受到损伤。由于振动片(112)(122)的强度比较低,所以由于上述的损伤,存在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受到冲击力,振动片等结构零件也不会受到损伤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第一种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在本体外壳(10)内备有:向本体外壳(10)的外部发出音响用的音响发生单元(9);以及使本体外壳(10)振动用的振动发生单元(6)。
应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的底板(12)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底部,同时输入驱动音响发生单元(9)及/或振动发生单元(6)用的驱动信号的一对中继端子(13)(14)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端部,在该中继端子(13)(14)的下端部上形成应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的接合部(13a)(14a),上述底板(12)的背面和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的背面在同一平面上或大致同一平面上对齐。
具体地说,使第一振动片(1)介于中间,将磁铁装置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构成振动发生单元(6),另一方面,使第二振动片(8)介于中间,将线圈(7)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构成音响发生单元(9),在上述磁铁装置中形成收容音响发生单元(9)的线圈(7)的磁隙,线圈(7)的两个自由端(7b)(7b)被连接在一对中继端子(13)(14)上。
在应设置上述本发明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印刷布线基板(21)的表面上,预先形成焊接底板(12)用的接触区、以及焊接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用的接触区,再涂敷焊膏覆盖各接触区。将本发明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设置在该印刷布线基板(21)的表面的规定位置上。
这里,由于底板(12)的背面和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的背面在同一平面上或大致同一平面上对齐,所以这些接合部与印刷布线基板(21)上的接触区紧密地接合。在该状态下,通过进行反流处理,底板(12)及一对中继端子(13)(14)被焊接在基板上的接触区上。
这样处理后,由于底板(12)被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的接触区上,所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被牢固地固定在印刷布线基板上,同时由于一对中继端子(13)(14)被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的接触区上,所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被导电性地连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
在具体的结构中,第一振动片(1)呈圆板状,其外周部(1e)被夹持在本体外壳(10)和底板(12)之间,而被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
由于采用该具体结构,所以能利用底板(12)兼作将第一振动片(1)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用的构件,能谋求减少零件个数。
再者,本体外壳(10)呈圆筒形,两个中继端子(13)(14)贯通突出地设置在本体外壳(10)的外周面上的托架(10i),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
在该具体结构中,由于本体外壳(10)呈圆筒形,所以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必然形成静区,但由于托架(10i)及一对中继端子(13)(14)配置在该静区上,所以能有效地利用静区,进而基板能小型化。
再者,各中继端子(13)(14)具有沿托架(10i)的贯通方向延伸的带板状的端子本体(13b),在该端子本体(13b)的两端面上形成朝向与该贯通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楔部(13c)(13d)。
在该具体结构中,由于使各中继端子(13)(14)贯通托架(10i)组装,所以楔部(13c)(13d)被嵌入托架(10i),发挥楔效果。其结果,中继端子(13)(14)能可靠地保持在托架(10i)中,不会轻易地发生位置偏移。
再者,在各中继端子(13)(14)的上端部形成连接线圈(7)的自由端(7b)(7b)用的缠绕部(13e)。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将线圈(7)的自由端(7b)(7b)连接在两个中继端子(13)(14)上,同时能获得防止中继端子本身被拉脱的效果。
另外,两个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的背面从底板(12)的背面向印刷布线基板一侧稍微突出一些。因此,进行表面安装时,如果将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设置在印刷布线基板上,将底板(12)和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23a)(13b)按压在各自的焊膏层上,进行反流处理,则两个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23a)(13b)便被强制地压接在印刷布线基板的接触区上,能实现可靠的导电性连接状态。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一种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则由于能对装置进行表面安装,将其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上,所以安装了装置的携带电话机等机器能小型化。而且,由于将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设置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工序和焊锡反流工序两者不需要分开,所以能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种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将圆板状的底板(12)安装在呈圆筒状的本体外壳(10)的开口部上,构成盒,在该盒内备有:向盒的外部发出音响用的音响发生单元(9);以及使盒振动用的振动发生单元(6)。
构成振动发生单元(6)的振动片(1),其外周部(1e)被夹持在本体外壳(10)和底板(12)之间,而被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
再者,底板(12)是金属板制的,具有圆形的托盘状本体、以及沿着经由该本体的外周部的方向突出设置的凸缘部(12i),将振动片(1)的外周部(1e)夹持在该底板(12)的凸缘部(12i)和本体外壳(10)的相对面之间。
在上述本发明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中,由于底板(12)被成形为将凸缘部(12i)突出地设置在托盘状本体上的刚性大的端面形状,所以在将底板(12)固定在印刷布线基板等的表面上的状态下,能以足够的刚性支撑包括本体外壳(10)、音响发生单元(9)及振动发生单元(6)的装置本体。
再者,由于底板(12)通过形成凸缘部(12i),能谋求增大与本体外壳(10)之间夹持振动片(1)用的接触面积,所以振动片(1)被牢固地夹持在凸缘部(12i)和本体外壳(10)的相对面之间。因此,即使伴随振动的发生而作用了大的助振力,也能获得能承受它的足够的强度。
在具体的结构中,底板(12)的上述托盘状本体由圆板部(12g)和在该圆板部的外缘上沿轴向突出设置的圆筒部(12h)构成,上述凸缘部(12i)突出地设置在该圆筒部(12h)的轴向的端部。
这里,上述凸缘部(12i)的外周端面(12a)被压入同时粘接在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10c)上,从而底板(12)被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
其结果,底板(12)即使在厚度小的情况下,也能用可以达到的力被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
再者,在底板(12)的圆筒部(12h)的外周面(12c)和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10e)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12d),黏合剂被填充在该间隙(12d)中。
如果采用该具体的结构,则利用黏合剂的粘接力,底板(12)能以更大的强度被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
再者,在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中,底板(12)有能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的材料及形状,输入驱动音响发生单元(9)及/或振动发生单元(6)用的驱动信号的一对中继端子(13)(14)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端部,在该中继端子(13)(14)的下端部上形成应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的接合部(13a)(14a),上述底板(12)的背面和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的背面在同一平面上或大致同一平面上对齐。
在对具有该具体结构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进行表面安装而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情况下,在印刷布线基板上预先形成焊接底板(12)用的接触区、以及焊接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用的接触区,再涂敷焊膏覆盖各接触区。
这里,由于底板(12)的背面和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的背面在同一平面上或大致同一平面上对齐,所以这些背面与印刷布线基板(21)上的接触区紧密地接合。在该状态下,通过进行反流处理,底板(12)及一对中继端子(13)(14)被焊接在基板上的接触区上。
这样处理后,由于底板(12)被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所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被牢固地固定在印刷布线基板上,同时由于一对中继端子(13)(14)被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所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被导电性地连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二种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则利用在托盘状本体上突出设置了凸缘部的底板的断面形状,能以足够的刚性支撑装置本体,同时能获得对与振动的发生相伴随的助振力具有足够的强度。
本发明的第三种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在盒内备有向盒的外部发出音响用的音响发生单元(9);以及使盒振动用的振动发生单元(6),特征在于:在盒中还设有限制振动发生单元(6)的位移用的制动装置。
具体地说,使第一振动片(1)介于中间,将磁铁装置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构成振动发生单元(6),另一方面,使第二振动片(8)介于中间,将线圈(7)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构成音响发生单元(9),在上述磁铁装置中形成收容音响发生单元(9)的线圈(7)的磁隙。
在上述本发明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中,假定装置受到冲击力,即使振动发生单元(6)发生大的位移,在其位移过程中,振动发生单元(6)接触制动装置,能限制位移。
因此,不仅振动发生单元(6)的第一振动片(1)本身不会由于过大的位移而受到损伤,而且能阻止磁铁装置直接与第二振动片(8)冲撞,也能防止第二振动片(8)受损伤。另外,由于能阻止线圈(7)的端面(7c)和下轭铁(2)的底面(2b)冲撞,所以线圈(7)不会受到损伤。
在具体的结构中,制动装置由振动发生单元(6)的磁铁装置应接触的上挡块(10h)和下挡块(12f)构成。因此对于任何位移方向都能谋求安全。
另外,上挡块(10h)突出地设置在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上,下挡块(12f)突出地设置在底板(12)的表面上。如果采用该具体的结构,则由于能是两个挡块(10h)(12f)分别与本体外壳(10)及底板(12)成一体地形成,所以不会增加零件个数。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三种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则即使由于落下而受到冲击力,也能限制振动发生单元(6)的过度位移,所以不会损伤振动片(1)(8)和线圈(7)等结构零件。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振动发生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振动片的透视图。
图4是振动发生单元的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音响发生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表示音响发生单元相对于外壳的安装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振动发生单元相对于外壳的安装结构的透视图。
图8是中继端子的放大透视图。
图9是说明中继端子的定位方法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将线圈的自由端缠绕在中继端子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1是将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设置在印刷布线基板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对音响·振动发生装置进行表面安装用的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的平面图。
图13是现有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剖面图。
图14是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实施发明用的最佳形态
以下,按照附图具体地说明在携带电话机的到信通知用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中实施本发明的形态。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中,由两端开口的呈圆筒状的树脂制的本体外壳(10)、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上方开口部上的圆盘状的树脂制的盖(11)、以及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下方开口部上的圆盘状的金属制的底板(12)构成扁平的盒,在该盒内备有:具有音频域的固有振动频率(例如2kHz),用该固有振动频率驱动而发生音波的音响发生单元(9);以及具有比音响发生单元(9)的固有振动频率低的固有振动频率(例如130Hz),用该固有振动频率驱动而使盒振动的振动发生单元(6)。
另外,在本体外壳(10)的端部上呈一体地形成托架(10i),在该托架(10i)上安装着输入驱动音响发生单元(9)及/或振动发生单元(6)用的驱动信号的一对中继端子(13)(14)。
与该组装工序一起详细说明上述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的更具体的结构。
图2表示振动发生单元(6)的结构,纯铁制的下轭铁(2)被粘接固定在圆环状的第一振动片(1)上的同心位置。这时,通过使第一振动片(1)的中央开口(1a)和下轭铁(2)的背面上突出设置的凸部(2a)互相嵌合,能进行准确的定位。
其次,将沿轴向单极励磁的圆板形的磁铁(3)固定在下轭铁(2)的底面(2b)的同心位置上。只用磁铁(3)的吸引力进行固定,通过使用装配架(图中未示出),能定位在同心位置上。
另外,同样使用装配架,将呈圆板状的纯铁制的上轭铁(4)固定在磁铁(3)的上表面的同心位置上,同时利用磁铁(3)的吸引力进行固定。
最后,由钨等比重大的材料构成的环状的锤片(5)嵌合在下轭铁(2)的外周面(3c)上,并粘接固定。这里作为黏合剂,采用利用紫外线及热进行硬化的丙烯系列厌气性黏合剂,从组装效率、以及反流时的耐热性能方面看是适宜的。
这样处理后,能构成振动发生单元(6)。
另外,第一振动片(1)是外径为14mm左右、厚度为0.12mm左右的不锈钢制的板簧,如图3所示,上述下轭铁(2)的凸部(2a)包围着应嵌合的直径为8mm左右的中央开口(1a),形成宽度为3mm左右的涡旋状的3条弹簧部(1b)(1c)(1d)。
因此,如图4所示,将第一振动片(1)夹持在上述本体外壳(10)之间的外周部(1e)成为固定端,下轭铁(2)、磁铁(3)、上轭铁(4)、以及锤片(5)作为一体的磁铁装置,沿轴向振动。
图5表示音响发生单元(9)的结构,利用装配架(图中未示出)将第二振动片(8)定位在卷成圆筒状的线圈(7)的一个端面(7a)上的同心位置,并粘接固定。这里,线圈(7)的一对自由端(7b)(7b)穿过第二振动片(8)上开设的长孔(8a),其前端部从第二振动片(8)的表面(8a)突出出来。
另外,第二振动片(8)是直径为14mm左右、厚度为0.04mm左右的不锈钢制的板簧,被夹持在本体外壳(10)和盖(11)之间的外周部(8c)成为固定端,中央部(8d)沿轴向振动。
其次,用图6说明音响发生单元(9)相对于本体外壳(10)的安装结构。
本体外壳(10)由PPS、LCP等能耐受反流时的温度的耐热性树脂形成。这些树脂材料由于其粘接性比金属低,所以预先在本体外壳(10)上涂敷硬化促进剂。
第二振动片(8)的外周部(8c)以面接触方式接触在本体外壳(10)的内周台阶部(10a)上,通过粘接而被固定。这里,第二振动片(8)的突片(8c)与外壳上的切口(10b)嵌合,进行第二振动片(8)的周向定位,另外外周端面(8f)通过与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10c)嵌合,第二振动片(8)被定位在与本体外壳(10)同心位置上。线圈(7)的自由端(7b)(7b)如虚线所示,朝向本体外壳(10)的切口(10b)弯曲。
此后,由PPS、LCP等树脂成形的盖(11)盖在第二振动片(8)的上面,被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这里,盖(11)的突片(11a)与本体外壳(10)的切口(10b)嵌合,进行,盖(11)的周向定位,另外外周面(11b)在轻轻被压入的状态下与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10c)嵌合,被定位在同心位置上,并粘接固定。黏合剂借助于上述硬化促进剂的作用,在数分钟以内就能初始硬化。
另外,盖(11)有图1所示的断面形状,下面外周部(11d)与第二振动片(8)的上面外周部(8g)进行面接触,将第二振动片(8)的外周部夹持在与本体外壳(10)的内周台阶部(10a)之间。
其次,用图7说明振动发生单元(6)相对于本体外壳(10)的安装结构。
把安装了音响发生单元(9)的本体外壳(10)翻过来,将振动发生单元(6)及底板(12)安装在该本体外壳(10)上。另外底板(12)由厚度为0.2~0.3mm左右的薄白铜制的金属板制成,由圆板部(12g)、沿轴向突出地设置在圆板部的外周边缘上的圆筒部(12h)、以及沿径向突出地设置在该圆筒部的轴向的端部上的凸缘部(12i)构成。因此,底板(12)如图1所示,其断面形状呈能发挥高刚性的形状,如后面所述,在焊接固定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状态下,能以足够的强度支撑包括本体外壳(10)、振动发生单元(6)及音响发生单元(9)的装置。
振动发生单元(6)如图所示,第一振动片(1)朝上,外周部(1e)与本体外壳(10)的另一内周台阶部(10d)进行面接触,并粘接固定。这里,第一振动片(1)的外周端面(1f)在轻轻被压入的状态下嵌合在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10e)上,被定位在同心位置上。然后,底板(12)被固定在第一振动片(1)的下面(图中为上面)。底板(12)的凸缘部(12i)的外周端面(12a)在轻轻被压入的状态下与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10e)嵌合,被定位在同心位置上,并粘接固定。
底板(12)的如图1所示的凸缘部上表面(12b)与第一振动片(1)的背面外周部(1g)进行面接触,将第一振动片(1)的外周部夹持在与本体外壳(10)的内周台阶部(10d)之间。
另外,底板(12)的外周面(12c)与凸缘部外周端面(12a)相比,半径形成得小,为0.05~0.2mm左右。
如上所述,底板(12)是对厚度极小的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后,进行冲切加工制作而成的。因此,能精度良好地加工成图1所示的复杂的形状。特别是关于凸缘部外周端面(12a),通过冲切加工,能以很高的精度加工其直径,所以如上所述,能实现轻轻压入状态下的嵌合。另外,在冲切加工前的拉深加工中,能增大凸缘部外径,所以将第一振动片(1)夹持在与本体外壳(10)之间的凸缘部上表面(12b)能加工得极其平坦。
但是,由于底板(12)是薄板,所以作为与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的粘接面,如图1所示,由于只能确保凸缘部外周端面(12a)、即用薄板的厚度H表示的幅度很小的区域,所以随着情况的不同,粘接强度有可能不足。
因此,将上述的丙烯酸系列厌气性的黏合剂填充在底板(12)的外周面(12c)与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10e)之间形成的环状的间隙(12d)中。该黏合剂的黏度为500cp左右,所以作为粘接层的厚度,如果能确保0.1mm左右,就能获得足够高的粘接强度。
黏合剂填充后,在炉内进行紫外线照射及加热,能使未硬化的黏合剂完全硬化。
其结果,底板(12)被牢固地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
另外,在底板(12)中,由于通过形成凸缘部(12i),谋求增大将第一振动片(1)夹持在与本体外壳(10)之间用的接触面积,所以能用足够的粘接力固定第一振动片(1)。
其次,用图8说明一对中继端子(13)(14)。
这些中继端子(13)(14)都是由白铜制成的,呈左右互相对称的形状,结构基本上相同,所以只说明一个中继端子(13)。
中继端子(13)由板状端子本体(13b)、以及将端子本体(13b)的下端部折成直角形成的接合部(13a)构成,接合部(13a)的背面利用反流工序而被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在端子本体(13b)的上端部设有缠绕连接线圈自由端用的凹进的缠绕部(13e)。另外,在端子本体(13b)的两端面上突出地设置着高度为0.1mm左右的楔部(13c)(13d)。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本体外壳(10)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着呈一体的安装上述一对中继端子(13)(14)用的托架(10i)。另外在图7中只示出了一个中继端子(13),省略了另一个中继端子(14)。
一对方孔(10f)(10g)垂直地贯通托架(10i),将一对中继端子(13)(14)插入该方孔(10f)(10g)中。这时,利用图9所示的装配架,使中继端子(13)(14)的背面(13f)(14f)比底板(12)的背面(12e)大约低0.05mm,这样规定中继端子(13)(14)的插入深度,进行定位。这里,插入托架(10i)内的中继端子(13)(14)利用突出地设置在端子本体(13b)两侧部上的楔部(13c)(13d)的楔子效果,可靠地保持在托架(10i)内,不容易引起位置偏移。
如图10所示,上述线圈(7)的自由端(7b)(7b)缠绕在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缠绕部(13e)(14e)上,因此,完成导电性连接,同时能防止中继端子(13)(14)被拔脱。
上述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的各构成零件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线圈(7)位于在下轭铁(2)的内周面(2d)和上轭铁(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磁隙(磁场)中,所以在线圈(7)中流过交变电流,故发生轴向的交变电磁力。这里,通过使其频率与振动发生单元(6)的固有频率(约130Hz)一致的交变电流流过,振动发生单元(6)沿轴向振动,从而使盒振动,通知有来信。另外,通过使其频率与音响发生单元(9)的固有频率(约2.5kHz)一致的交变电流流过,音响发生单元(9)沿轴向振动,从而从盖(11)的放音孔(11c)放出音响,通知有来信。
其次,说明防范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落下等时受到的冲击力的安全机构。
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振动片(1)具有发生大的振幅的涡旋状弹簧结构,所以很难说对冲击力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振动发生单元(6)的上下分别设置挡块限制振动发生单元(6)的位移,谋求结构零件的安全。
即,如图1所示,在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上设置限制振动发生单元(6)的位移的上限的上挡块(10h)。
因此,振动发生单元(6)受冲击力而过度向上位移时,在其位移过程中,锤片(5)的外周台阶部(5a)与上挡块(10h)接触,继续向上的位移被阻止。因此,第一振动片(1)本身不会由于过大的位移而受到损伤,能阻止上轭铁(4)、下轭铁(2)或锤片(5)直接与第二振动片(8)冲撞,能防止第二振动片(8)的损伤。另外,由于能防止线圈(7)的端面(7a)和下轭铁(2)的底面(2b)的冲撞,所以线圈(7)也不会受损伤。
另外,在底板(12)的底面中央部突出地设置着有少许台阶的下挡块(12f)。振动发生单元(6)过度向下位移时,在其位移过程中,下轭铁(2)的凸部(2a)与下挡块(12f)接触,继续向下的位移被阻止。因此,第一振动片(1)不会由于过大的位移而受到损伤。
最后,用图11及图12说明上述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往印刷布线基板上进行的表面安装。
如图12所示,在印刷布线基板(21)的表面上,预先形成焊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的底板(12)用的接触区,同时形成焊接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用的接触区(21b)(21c)。然后,进行表面安装时,涂敷焊膏(图中未示出),被覆在各接触区上。
如图11所示,将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设置在上述印刷布线基板(21)的表面上。这里,如图所示,由于托架(10i)及一对中继端子(13)(14)能配置在印刷布线基板(21)的静区上,所以能谋求基板面积的有效利用。
然后,通过进行反流处理,使焊膏熔融,将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
其结果,底板(12)用与装置本身的大小对应大小的面积被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以足够的结合力将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固定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中继端子(13)(14)的背面(13f)(14f)比底板(12)的背面(12e)稍微向下突出,所以中继端子背面(13f)(14f)牢固地紧密接触在端子用接触区(21b)(21c)上,能实现可靠且稳定的导电性连接。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则由于能将该装置表面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所以能谋求安装该装置的携带电话机等机器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不需要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开设通孔,所以能紧凑地设计布线图形,因此更能谋求机器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能在一个工序中进行将音响·振动发生装置(20)设置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进行反流处理的工序,所以能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作为将第一振动片(1)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用的构件,能采用底板(12),所以能谋求减少零件个数。
另外,由于能与本体外壳(10)呈一体地形成安装中继端子(13)(13)用的托架(10i),所以不需要作为另外的零件的托架,能谋求减少零件个数。
另外,由于作为安全机构的上挡块(10h)及下挡块(12f)分别在本体外壳(10)及底板(12)上呈一体地成形,所以不会由于安装安全机构而增加零件个数。
另外,本发明的各部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不限于携带电话机中的到信通知用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也能应用于其他小型机器中的例如报时用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中。

Claims (16)

1.一种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它在本体外壳(10)内备有:向本体外壳(10)的外部发出音响用的音响发生单元(9);以及使本体外壳(10)振动用的振动发生单元(6),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应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的底板(12)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底部,同时输入驱动音响发生单元(9)及/或振动发生单元(6)用的驱动信号的一对中继端子(13)(14)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端部,在该中继端子(13)(14)的下端部上形成应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的接合部(13a)(14a),上述底板(12)的背面和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的背面在同一平面上或大致同一平面上对齐,能表面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第一振动片(1)介于中间,将磁铁装置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构成振动发生单元(6),另一方面,使第二振动片(8)介于中间,将线圈(7)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构成音响发生单元(9),在上述磁铁装置中形成收容音响发生单元(9)的线圈(7)的磁隙,线圈(7)的两个自由端(7b)(7b)被连接在一对中继端子(13)(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振动片(1)呈圆板状,其外周部(1e)被夹持在本体外壳(10)和底板(12)之间,而被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外壳(10)呈圆筒形,两个中继端子(13)(14)贯通突出地设置在本体外壳(10)的外周面上的托架(10i),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中继端子(13)(14)具有沿托架(10i)的贯通方向延伸的带板状的端子本体,在该端子本体的两端面上形成朝向与该贯通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楔部(13c)(13d)。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中继端子(13)(14)的上端部形成连接线圈(7)的自由端(7b)(7b)用的缠绕部(13e)。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的背面从底板(12)的背面向印刷布线基板一侧稍微突出一些。
8.一种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它将圆板状的底板(12)安装在呈圆筒状的本体外壳(10)的开口部上,构成盒,在该盒内备有:向盒的外部发出音响用的音响发生单元(9);以及使盒振动用的振动发生单元(6),构成振动发生单元(6)的振动片(1),其外周部(1e)被夹持在本体外壳(10)和底板(12)之间,而被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底板(12)是金属板制的,具有圆形的托盘状本体、以及沿着经由该本体的外周部的方向突出设置的凸缘部(12i),将振动片(1)的外周部(1e)夹持在该底板(12)的凸缘部(12i)和本体外壳(10)的相对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2)的上述托盘状本体由圆板部(12g)和在该圆板部的外缘上沿轴向突出设置的圆筒部(12h)构成,上述凸缘部(12i)突出地设置在该圆筒部(12h)的轴向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缘部(12i)的外周端面(12a)被压入同时粘接在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10c)上,从而底板(12)被固定在本体外壳(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2)的圆筒部(12h)的外周面(12c)和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10e)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12d),黏合剂被填充在该间隙(12d)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2)有能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的材料及形状,输入驱动音响发生单元(9)及/或振动发生单元(6)用的驱动信号的一对中继端子(13)(14)被安装在本体外壳(10)的端部,在该中继端子(13)(14)的下端部上形成应焊接在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接触区上的接合部(13a)(14a),上述底板(12)的背面和一对中继端子(13)(14)的接合部(13a)(14a)的背面在同一平面上或大致同一平面上对齐。
13.一种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它在盒内备有向盒的外部发出音响用的音响发生单元(9);以及使盒振动用的振动发生单元(6),该音响·振动发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盒中设有限制振动发生单元(6)的位移用的制动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第一振动片(1)介于中间,将磁铁装置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构成振动发生单元(6),另一方面,使第二振动片(8)介于中间,将线圈(7)安装在本体外壳(10)上,构成音响发生单元(9),在上述磁铁装置中形成收容音响发生单元(9)的线圈(7)的磁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装置由振动发生单元(6)的磁铁装置应接触的上挡块(10h)和下挡块(12f)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音响·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挡块(10h)突出地设置在本体外壳(10)的内周面上,下挡块(12f)突出地设置在底板(12)的表面上。
CNB998106186A 1998-07-06 1999-07-05 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7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076998A JP3363792B2 (ja) 1998-07-06 1998-07-06 音響・振動発生装置
JP190768/1998 1998-07-06
JP190770/1998 1998-07-06
JP190769/1998 1998-07-06
JP190770/98 1998-07-06
JP19077098A JP3291468B2 (ja) 1998-07-06 1998-07-06 音響・振動発生装置
JP190768/98 1998-07-06
JP190769/98 1998-07-06
JP19076898A JP3363791B2 (ja) 1998-07-06 1998-07-06 音響・振動発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7168A true CN1317168A (zh) 2001-10-10
CN100380792C CN100380792C (zh) 2008-04-09

Family

ID=27326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061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792C (zh) 1998-07-06 1999-07-05 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590991B1 (zh)
EP (1) EP1096650B1 (zh)
KR (1) KR100613813B1 (zh)
CN (1) CN100380792C (zh)
DE (1) DE69934119T2 (zh)
WO (1) WO200000230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06386B2 (en) 2005-02-04 2009-10-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Vibration actuator
CN101954537A (zh) * 2010-04-19 2011-01-26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的焊接方法
CN103157591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振动器
CN103731003A (zh) * 2012-10-11 2014-04-16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发电装置
CN106575913A (zh) * 2014-07-30 2017-04-1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性致动器
CN110365183A (zh) * 2018-04-11 2019-10-22 Mplus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电机
CN111742561A (zh) * 2018-02-20 2020-10-02 金东万 棒式振动驱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0422A (ja) * 2000-04-21 2001-10-30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多機能変換器とその駆動方法
JP4630957B2 (ja) * 2000-06-16 2011-02-09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型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並びに携帯用通信機器
US6807282B2 (en) * 2000-08-08 2004-10-19 Namiki Seimitsu House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ype actuator device and mounting structure therefor and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KR100358866B1 (ko) * 2000-09-04 2002-10-31 주식회사 삼부커뮤닉스 신호 변환장치
JP4422354B2 (ja) * 2001-02-09 2010-02-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電気−機械−音響変換器
CN100493234C (zh) 2001-02-26 2009-05-27 优异塔克斯株式会社 扬声器
EP1257147B1 (en) * 2001-05-08 2004-12-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peaker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KR100419161B1 (ko) * 2001-08-22 2004-02-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기능 액츄에이터
JP4534032B2 (ja) * 2003-06-30 2010-09-01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多機能型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回路基板実装構造
US20050179523A1 (en) * 2004-02-13 2005-08-18 Chao-Ning Chiang Dual sound coil structure for a sounder device
US7358633B2 (en) * 2004-02-23 2008-04-1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ing resonance frequency
US7527516B2 (en) * 2004-05-20 2009-05-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592088B2 (ja) * 2005-05-30 2010-12-01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振動体
US8074248B2 (en) 2005-07-26 2011-12-06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ideo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a source image to a televis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755227B2 (en) * 2005-10-19 2010-07-13 Alps Electric Co., Ltd. Vibration generator
JP4803361B2 (ja) * 2005-12-13 2011-10-26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薄型形状の多機能型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7194907A (ja) * 2006-01-19 2007-08-02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電気振動変換器
TW200746964A (en) 2006-01-27 2007-12-16 Ibiden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ed wiring board
US7652399B2 (en) * 2006-03-17 2010-01-26 Lg Innotek Co., Ltd. Linear vibrator
US9826197B2 (en) 2007-01-12 2017-11-21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Providing television broadcasts over a managed network and interactive content over an unmanaged network to a client device
EP2632165B1 (en) 2007-01-12 2015-09-30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Interactive encoded content system including object models for viewing on a remote device
KR101084715B1 (ko) * 2009-05-07 2011-11-22 한국과학기술원 관성진동 및 충격진동이 가능한 진동발생모듈
KR101148530B1 (ko) * 2009-09-14 2012-05-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자
CN102170604A (zh) * 2010-02-25 2011-08-31 株式会社索尼克世界 单磁铁构造磁路及其声波驱动器及振动型运动装置
WO2011129475A1 (ko) * 2010-04-16 2011-10-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대역폭을 가진 선형 진동기 및 모바일 장치
WO2012051528A2 (en) 2010-10-14 2012-04-19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Streaming digital video between video devices using a cable television system
JP5461381B2 (ja) * 2010-12-17 2014-04-0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WO2012138660A2 (en) 2011-04-07 2012-10-11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Reduction of latency in video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adaptive bit rates
EP2815582B1 (en) 2012-01-09 2019-09-04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Rendering of an interactive lean-backward user interface on a television
KR101309405B1 (ko) * 2012-01-20 2013-09-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진동 모터
US9800945B2 (en) 2012-04-03 2017-10-24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Class-based intelligent multiplexing over unmanaged networks
US9123084B2 (en) 2012-04-12 2015-09-01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Graphical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with MPEG objects
WO2014145921A1 (en) 2013-03-15 2014-09-18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A multiple-mod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selectable video content
CN103297904B (zh) * 2013-05-18 2015-09-02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模组
US9294785B2 (en) 2013-06-06 2016-03-22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ploiting scene graph inform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an encoded video sequence
US9219922B2 (en) 2013-06-06 2015-12-22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ploiting scene graph inform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an encoded video sequence
EP3005712A1 (en) 2013-06-06 2016-04-13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Overlay rendering of user interface onto source video
US9788029B2 (en) 2014-04-25 2017-10-10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multiplexing using class-based, multi-dimensioned decision logic for managed networks
CN207251900U (zh) * 2017-04-14 2018-04-1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振动器件和电子设备
JP7137046B2 (ja) * 2017-12-28 2022-09-1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携帯機器
CN112351376B (zh) * 2020-10-09 2021-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的装配治具以及装配方法、电子设备
CN113394939B (zh) * 2021-07-14 2023-02-28 浙江省东阳市东磁诚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2166A (ja) 1983-11-24 1985-06-18 Toshiba Corp バス接続インタフェイス装置
JP2530518B2 (ja) * 1990-11-16 1996-09-04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円筒コアレス振動モ―タ
JP3061456B2 (ja) 1991-09-13 2000-07-10 株式会社東芝 汚泥濃度測定装置
JP3133792B2 (ja) 1991-09-30 2001-02-13 鬼怒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ウィンド構造
JPH06126577A (ja) 1992-10-13 1994-05-10 Omron Corp 変位発生装置
JP3107118B2 (ja) 1992-10-30 2000-11-06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直流モータ
JP3076175B2 (ja) 1993-07-02 2000-08-14 株式会社ナカボーテック 銀・塩化銀照合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62802B2 (ja) * 1994-10-03 1999-03-03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小型発音体
JP3271884B2 (ja) 1995-12-15 2002-04-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US5668423A (en) * 1996-03-21 1997-09-16 You; Dong-Ok Exciter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 in a pager
JP2877758B2 (ja) * 1996-06-21 1999-03-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報知用振動発生装置
CA2258762C (en) * 1996-06-21 2002-12-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Notifying vibration generator a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herein the generator is used
JP2786167B2 (ja) * 1996-06-25 1998-08-13 日本電気移動通信株式会社 緊急通報システム
JP3589815B2 (ja) * 1996-10-11 2004-11-17 株式会社シチズン電子 表面実装型電磁発音体
JPH10174408A (ja) 1996-12-06 1998-06-26 Seiko Epson Corp 振動装置
JP3179362B2 (ja) * 1997-03-18 2001-06-25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扁平モータと同モータの機器実装給電方法
KR200153423Y1 (ko) * 1997-04-07 1999-08-02 이종배 핸드폰/무선호출기용 진동 및 호출음 발생장치
US6229903B1 (en) * 1999-06-14 2001-05-08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magnetic sound generator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4356B (zh) * 2005-02-04 2010-08-1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振动致动器
US7606386B2 (en) 2005-02-04 2009-10-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Vibration actuator
CN101954537A (zh) * 2010-04-19 2011-01-26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的焊接方法
CN101954537B (zh) * 2010-04-19 2013-07-03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的焊接方法
CN103157591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振动器
CN103731003B (zh) * 2012-10-11 2017-10-2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发电装置
CN103731003A (zh) * 2012-10-11 2014-04-16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发电装置
CN106575913A (zh) * 2014-07-30 2017-04-1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性致动器
CN106575913B (zh) * 2014-07-30 2019-11-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性致动器
CN111742561A (zh) * 2018-02-20 2020-10-02 金东万 棒式振动驱动器
CN111742561B (zh) * 2018-02-20 2021-08-31 金东万 棒式振动驱动器
CN110365183A (zh) * 2018-04-11 2019-10-22 Mplus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电机
CN110365183B (zh) * 2018-04-11 2021-06-29 Mplus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96650A4 (en) 2003-10-08
EP1096650B1 (en) 2006-11-22
KR100613813B1 (ko) 2006-08-18
US6590991B1 (en) 2003-07-08
WO2000002303A1 (fr) 2000-01-13
DE69934119T2 (de) 2007-09-20
KR20010071739A (ko) 2001-07-31
DE69934119D1 (de) 2007-01-04
CN100380792C (zh) 2008-04-09
EP1096650A1 (en) 2001-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7168A (zh) 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CN1259153C (zh) 振动型传动装置
CN1149008C (zh) 振动器夹持装置
US7224090B2 (en) Surface-mountable linear vibrator
CN1745907A (zh) 垂直振动器
CN1277792A (zh) 具有移动磁铁的电-声转换器及其转换方法
CN1813487A (zh) 压电致动器
CN1678131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97566A (zh) 电声换能器
CN1731895A (zh) 内置扁平型振动电动机的电磁音响交换器
CN1714946A (zh) 图形线圈式垂直振子
WO2006006403A1 (ja) 振動発生用デバイスの取付用ホルダー
EP1550514B1 (en) Vibration genera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89060C (zh) 扬声器装置
CN1499483A (zh) 电磁声电变换器
US20110278962A1 (en) Linear vibrator
US8723377B2 (en) Linear vibrator having exposure hole or groove in the cover
JP2007090349A (ja) 振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3363792B2 (ja) 音響・振動発生装置
CN1383393A (zh) 振动发生器及使用这种振动发生器的便携电话
CN1655423A (zh) 条式振动马达
CN1638246A (zh) 条型振动马达
CN1805801A (zh) 多功能型振动驱动器的电路基板安装构造
CN1638238A (zh) 条型振动马达
CN1132994A (zh) 电磁音响变换器的制造方法及使用电磁音响变换器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