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9060C - 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9060C
CN1189060C CNB998041556A CN99804155A CN1189060C CN 1189060 C CN1189060 C CN 1189060C CN B998041556 A CNB998041556 A CN B998041556A CN 99804155 A CN99804155 A CN 99804155A CN 1189060 C CN1189060 C CN 118906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imary coil
cylindrical body
yoke
speak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41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3881A (zh
Inventor
大桥芳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3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3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0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0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5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9/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of the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covered by H04R9/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9/043Short circuited voice coils driven by in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扬声器装置具有:磁路部、振动膜、次级线圈、至少一个初级线圈、筒状体及定位部。磁路部具有:磁铁、设置了上述磁铁的磁轭及与磁轭一起形成了磁隙的顶板。把初级线圈配置在磁路部的磁隙内。次级线圈在磁隙内以与初级线圈相对的方式设置在振动片上。把筒状体的位于磁隙内的一侧安装到初级线圈上,对初级线圈供电。把定位部设置在磁轭上,对筒状体的另一侧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具有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的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电磁感应扬声器是已知的,对于这种扬声器来说,有磁铁被配置在内侧的所谓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及磁铁被配置在外侧的所谓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
如图1中所示,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00具备:磁轭110、磁铁120及振动片130。
把圆盘状的底面部111、从该底面部111的周缘向上方伸出设置的周壁部112及设置在该周壁部112上缘的圆环状的环状板113形成为一体而构成磁轭110。把圆柱状的磁铁120安装在底面部111上表面的中心部上。把磁轭110的环状板113的上表面安装到框架140上。
把圆盘状的中心板150安装在磁铁120的上表面上,把该中心板150配置在环状板113的中心孔113a内。环状板113与中心板150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磁隙160。
在振动片130中,一体地形成设置在中央部上大致为半球状的圆顶部131、及与圆顶部131的外周连续而设置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小圆弧状的边缘部132。边缘部132的外端部安装在框架140的上表面上。通过粘接等,把圆筒状绕线管170的上端固定在圆顶部131的外周缘上。
把1圈的次级线圈171缠绕、固定在绕线管170的靠下端部分上,该次级线圈171位于在环状板113与中心板150之间形成的磁隙160内。
把外周侧初级线圈180及内周侧初级线圈190以夹持次级线圈171且互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磁隙160内。外周侧初级线圈180固定在磁轭110环状板113的内周面上,内周侧初级线圈190固定在中心板150的外周面上,外周侧初级线圈180与内周侧初级线圈190串联连接。外周侧初级线圈180及内周侧初级线圈190的一端分别与信号引出线180a、190a连接。
于是,一旦把基于从未图示的音响信号再生部供给的音频信号的电流供给到外周侧初级线圈180及内周侧初级线圈190中,感应电流就在配置在磁隙160内的次级线圈171中流动,借助劳伦兹(Lorentz)力使振动片130振动,输出基于与供给到初级线圈190中的电流对应的音频信号的可听音。
如图2所示,外磁型扬声器200具备:磁轭210、磁铁220及振动片230。
在磁轭210中,一体地形成圆盘状的底面部211及从底面部211的中心部向上方伸出的中心柱212,把圆筒状的磁铁220安装在底面部211上表面的外端部上。
把圆环状的环状板240安装在磁铁220的上表面上,与中心柱212的上端部相对应来设置环状板240。把环状板240的外端部上表面安装到框架250上。在环状板240与中心柱212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磁隙260。
振动片230由下列构成:位于中央部上、剖面形状为圆弧状的中央部231;与该中央部231的外周连续设置并随着向外伸展而向上移位的倾斜部232;与该倾斜部232的外周连续的边缘部233;以及与中央部231的外周连续设置、向与倾斜部232相反的方向伸出的固定部234。边缘部233的外端部安装在框架250的外端部上表面上。通过粘接等,把圆筒状绕线管270的上端部固定在固定部234的前端部上。
把1圈的次级线圈271缠绕、固定在绕线管270的靠下端部分上,次级线圈271位于在环状板240与中心柱212之间形成的磁隙260内。
把外周侧初级线圈280及内周侧初级线圈290以夹持次级线圈271且互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磁隙260内。外周侧初级线圈280固定在环状板240的内周面上,内周侧初级线圈290固定在中心柱212的外周面上端部上,外周侧初级线圈280与内周侧初级线圈290串联连接。外周侧初级线圈280及内周侧初级线圈290的一端分别与信号引出线280a、290a连接。
于是,与上述图1中示出的扬声器100同样,一旦把基于从未图示的音响信号再生部供给的音频信号的电流供给到外周侧初级线圈280及内周侧初级线圈290中,感应电流就在配置在磁隙260内的次级线圈271中流动,借助劳伦兹力使振动片230振动,输出基于与供给的电流对应的音频信号的可听音。
但是,在把上述初级线圈180、190、280、290固定到环状板113、240或者中心板150或中心柱212上时,一般来说有以下2种方法。
(1)在把初级线圈180、190、280、290缠绕、固定到未图示的筒状绕线管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将其内嵌到环状板113、240或者外嵌到中心板150或中心柱212上,通过粘接进行固定。
(2)在不用绕线管而缠绕了初级线圈180、190、280、290的状态(作为无绕线管线圈来形成)下,将其内嵌到环状板113、240或者外嵌到中心板150或中心柱212上,通过粘接进行固定。
一般来说,因为内嵌到环状板113、240或者外嵌到中心板150或中心柱212上的上述绕线管及初级线圈180、190、280、290非常薄、机械强度差,所以在内嵌到环状板113、240或者外嵌到中心板或中心柱212上时,必须使绕线管及初级线圈180、190、280、290与环状板113、240、中心板150、中心柱212不接触,不产生损坏。
因而,在上述哪一种方法中都是,在预先缠绕了初级线圈180、280的状态下使其外径比环状板113、240的内径稍小,在初级线圈180、280与环状板113、240之间充填粘接剂、进行固定,或者在预先缠绕了初级线圈190、290的状态下使其内径比中心板150或中心柱212的外径稍大,在初级线圈190、290与中心板150或中心柱212之间充填粘接剂,进行固定。
但是,存在着下述这样的问题,因为环状板113、240、中心板150及中心柱212的厚度都较薄,所以各周面的面积小,初级线圈180、190、280、190与环状板113、240、中心板150、中心柱212的粘接强度差。
通常,在图1中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00中,在把内周侧初级线圈190固定到中心板150上之后,把该中心板150固定到在进行了定位的状态下安装到磁轭110上的磁铁120上。另一方面,在图2中示出的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200中,在把外周侧初级线圈280固定到环状板240上之后,把该环状板240固定到在进行了定位的状态下安装到磁轭210上的磁铁220上。
在进行把该环状板240固定到磁铁220上的作业时,为了保持磁隙160、260的规定的间隙间隔预先在外周侧初级线圈180与内周侧初级线圈190之间、或者在外周侧初级线圈280与内周侧初级线圈290之间插入间隙规,进行调整以使间隙间隔在圆周方向上变成恒定,来进行各部件的定位。在进行该定位作业时,因为如果间隙规与初级线圈180、190、280、290接触则粘接强度差,故初级线圈180、190、280、290有从环状板113、240、中心板150、中心柱212脱落的危险。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扬声器装置的课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可容易地进行初级线圈的定位,同时谋求提高初级线圈的安装强度。
本发明第1方面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磁路部,具有:磁铁、设置了磁铁的磁轭、与磁轭一起形成了磁隙的顶板;
至少一个初级线圈,配置在磁路部的磁隙内;
振动片;
次级线圈,以对振动片来说与初级线圈对置的方式设置在磁隙内;
筒状体,位于磁隙内的一侧安装到初级线圈上,对初级线圈供电;以及
定位部,设置在磁轭上,对于筒状体的另一侧进行定位。
在第1方面所述的扬声器装置中,为了得到磁隙的规定的间隙间隔不需要使用间隙规,同时初级线圈的安装面积变大。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示出现有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的概略纵剖剖面图;
图2为示出现有的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的概略纵剖剖面图;
图3为示出把本发明指示器装置应用于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的第1实施形态的概略纵剖剖面图;
图4为示出只在次级线圈的一侧上配置了初级线圈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的概略纵剖剖面图;
图5为示出把第1筒状体直接固定到环状板上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的概略纵剖剖面图;
图6为示出把定位部作为槽形成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的概略纵剖剖面图;
图7为示出把本发明扬声器装置应用于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的第2实施形态的概略纵剖剖面图。
图8为与图9一起示出把本发明扬声器装置应用于把导电性环固定到振动片上而成的导电型扬声器装置的第3实施形态的图,本图为扬声器装置的概略纵剖剖面图。图9为主要部分的扩大纵剖剖面图;
图10为示出把绕线管固定到振动片上的扬声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扩大纵剖剖面图;
图11为示出把形成了弯曲部的绕线管固定到振动片上的扬声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扩大纵剖剖面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扬声器装置的各实施形态。
再有,以下示出的实施形态为把本发明应用于电磁感应扬声器中的形态。
首先,作为第1实施形态,说明图3中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
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具备:磁轭2、磁铁3及振动片4。
在磁轭2中,一体地形成大致圆盘状的底面部5、从底面部5的周缘向上方伸出放置的周壁部6及设置在该周壁部6上缘的圆环状的环状板7。在底面部5的中心部上表面上,形成了定位部8。
从纵剖面形状来看,从磁轭2的底面部5起以台阶状来形成定位部8,与底面部5一体地形成第1台阶部9及第2台阶部10。以圆盘状形成第1台阶部9,其外周部9a作为第1台阶差面,上表面9b位于底面部5的上表面的稍上方处。以比第1台阶部9小一圈的圆盘状来形成第2台阶部10,与第1台阶部9同轴设置。作为第2台阶差面来形成第2台阶部10的外周面10a,上表面10b位于第1台阶部9的上表面9b的稍上方处。
把圆柱状的磁铁3安装到第2台阶部10上表面10b的中央部上。通过把磁铁3配置到例如在第2台阶部10的上表面10b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定位凹部内,而将其与第2台阶部10同轴配置。
把磁轭2的环状板7的上表面安装到框架11上。以定位部8的中心轴为基准,环状板7的内周面位于第1台阶部9的第1台阶差面9a的稍外侧处。
把作为顶板的图盘状的中心板12安装到磁铁3的上表面上,把该中心板12配置到环状板7的中心孔7a内。以定位部8的中心轴为基准,中心板12的周面位于与第2台阶部10的第2台阶差面10a同相位处。在环状板7与中心板12之间形成的间隙变成为磁隙13。由磁轭2、磁铁3、环状板7及中心板12构成磁路。
整个振动片4以大致圆顶状形成,振动片4中一体地形成:位于中央部的大致为半球状的圆顶部4a,及与圆顶部4a的外周连续而设置的剖面形状小的、大致圆弧状的边缘部4b。把边缘部4b的外端部安装在框架11的上表面上。通过粘接等,把圆筒状绕线管14的上端部固定在圆顶部4a内表面的外周缘上。关于振动片4与绕线管14的粘合也可作成后述的结构。
把1圈的次级线圈15缠绕、固定在绕线管14的靠下端部分上,该次级线圈15位于在环状板7与中心板12之间形成的磁隙13内。
把外周侧初级线圈1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17以夹持次级线圈15且互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磁隙13内。外周侧初级线圈16与内周侧初级线圈17串联连接,各自的一端与供给来自未图示的音响信号再生部的音频信号的引出线16a、17a连接。
外周侧初级线圈16缠绕、固定在形成为薄壁圆筒状的第1筒状体18的上端部外周上。把第1筒状体18形成为其内径与第1台阶部9的外径相同。把第1筒状体18的下端部内表面粘接到定位部8的第1台阶部9的第1台阶差面9a上。把固定在第1筒状体18上的外周侧初级线圈16的外周面粘接到环状板7的内周面上。
固定在第1筒状体18上的外周侧初级线圈16的向磁轭2的固定按下述进行,例如,把第1筒状体18从上方插入磁轭2内,把第1筒状体18的下端部粘接到第1台阶差面90上,同时,把外周侧初级线圈16的外周面粘接到环状板7的内周面上。
固定在第1筒状体18上的外周侧初级线圈16向磁轭2的固定这样进行,例如将第1筒状体18的下端部粘接到第1台阶差面9a上,同时将外周侧初级线圈16的外周面粘接到环状板7的内周面上。
内周侧初级线圈17缠绕、固定在形成为薄壁圆筒状的第2筒状体19的上端部外周上。把第2筒状体19形成为其内径与第2台阶部10的外径相同。把第2筒状体19的下端部内表面粘接到定位部8的第2台阶部10的第2台阶差面10a上。把第2筒状体19上端部的内周面粘接到中心板12的外周面上。
固定在第2筒状体19上的内周侧初级线圈17的向磁轭2的固定按下述进行,例如,预先把第2筒状体19外嵌到中心板12上,把第2筒状体19上端部的内表面粘接到中心板12上,在把第2筒状体19固定在中心板12上的状态下,把第2筒状体19与中心板12一起从磁轭2的上方插入磁轭2内,把第2筒状体19的下端部粘接到第2台阶差面10a上。把第2筒状体19外嵌到定位部8的第2台阶部10上,由此来进行内周侧初级线圈17对磁轭2的定位,由此还同时进行中心板12对安装在磁轭2上的磁铁3的定位。中心板12向磁铁3的固定使用粘接、螺旋夹等适当的方法来进行。
于是,如上所述,在图3中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中,在磁轭2上形成定位部8,只通过把固定了外周侧初级线圈16和第1筒状体18及固定了内周侧初级线圈17的第2筒状体19分别外嵌到定位部8的第1台阶部9及第2台阶部10上,就能够进行外周侧初级线圈1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17对磁轭2的定位。
因而,可极其容易地进行外周侧初级线圈1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17对磁轭2的定位,由于不需要使用间隙规,故不担心上述的成为迄今问题的因间隙规与外周侧初级线圈16或内周侧初级线圈17接触而引起从磁轭2等脱落。
由于把第1筒状体18粘接到定位部8的第1台阶差面9a上同时把固定到第1筒状体18上的外周侧初级线圈16粘接到环状板7上、并且,把第2筒状体19粘接到定位部8的第2台阶差面10a上同时粘接到中心板12上,故粘接部位增加,由此粘接面积变大,提高了外周侧初级线圈1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17的粘接强度。
关于上述定位部8,只要在磁轭2的底面部5上形成2个台阶部9、10即可,故定位部8的形成是容易的。
在上述定位部8中,以使磁轭2的中心部位于最上方的方式形成了台阶部9、10,但是,可相反地,底面以磁轭2的中心部位于最下方的方式形成分阶段向下方移动那样的凹部,来设置定位部。
在图3中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中,以夹持次级线圈且互相对置的方式配置了初级线圈,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图4中所示的初级线圈只配置在次级线圈一侧上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A中。
再者,与图3中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相比较,以下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A与初级线圈只配置在次级线圈的一侧上、以及与此相对应作为定位部只设置一个台阶部这两个方面不同,在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A的说明中,只详细地说明与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相比较而不同的部分,对于其它部分附以与在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中同样的部分上所附符号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关于定位部8A,形成了圆盘状的台阶部10A,其外周面10C变成为台阶差面。
把初级线圈17A配显在磁隙13内,且在次级线圈15与中心板12之间。初级线圈17A与供给来自未图示的音响信号再生部的音频信号的信号引出线17a连接。
初级线圈17A缠绕、固定在形成为薄壁圆筒状的筒状体19A的上端部外周上。把筒状体19A形成为其内径与台阶部10A的外径相同。把筒状体19A的下端部内表面粘接到定位部8A的台阶部10A的台阶差面10C上,把筒状体19A上端部的内周面粘接到中心板12的外周面上。
固定在筒状体19A上的初级线圈17A的向磁轭2的固定按下述进行,例如,预先,把筒状体19A外嵌到中心板12上、把筒状体19A上端部的内表面粘接到中心板12上,在固定在中心板12上的状态下,把筒状体19A与中心板12一起从磁轭2的上方插入磁轭2内,把筒状体19A的下端部粘接到台阶差面10C上,通过粘接等把中心板12固定到磁铁3上。
于是,如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A那样,即使是只把初级线圈17A配置在次级线圈15的一侧上,也能极其容易地进行初级线圈17A对磁轭2的定位。
再者,作为台阶部10A设置了上述定位部8A,但是,可以把定位部8A作为凹部来形成,把筒状体19A的下端部外周面粘接到凹部的周围。
在上述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A中,把初级线圈17A配置到磁隙13内的次级线圈15与中心板12之间,但是,也可以把初级线圈配置到磁隙13内的次级线圈15与环状板7之间。
在图5中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B中,把固定着外周侧初级线圈的第1筒状体直接粘接到环状板7上。
再者,与图3中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相比较,在以下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B中只在把第1筒状体直接粘接到环状板上这一方面不同。在内磁型电感感应扬声器1B的说明中,只详细地说明与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相比较不同的部分,对于其它部分附以与在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中同样的部分上所附符号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外周侧初级线圈16缠绕、固定在形成为薄壁圆筒状的第1筒状体18A的上端部内周上。把第1筒状体18A形成为其内径与第1台阶部9的外径相同。把第1筒状体18A的下端部内表面粘接剂定位部8的第1台阶部9的第1台阶差面9a上,把第1筒状体18A上的外周面粘接到环状板7的内周面上。
一般来说,在把初级线圈直接粘接到环状板内表面上的情况下,由于初级线圈的外周面不平坦,故必须在用粘接剂作成平面之后进行粘接,非常费事,在把筒状体插入磁轭内时有初级线圈与环状板的内表面接触对初级线圈产生损伤的危险。
但是,如上述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B那样,通过第1筒状体18A把外周一侧初级线圈16粘接到环状板7上,由此,使粘接作业变得非常容易,同时外周侧初级线圈16不会与环状板7接触而产生损伤。
在图6中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C中,作为环状的槽来形成定位部。
再者,与图3中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相比较,在以下示出的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C中只在作为环状的槽来形成定位部这一方面不同,在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C的说明中,只详细地说明与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相比较而不同的部分,对于其它部分附以与在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中同样的部分上所附符号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定位部8B由位于在底面部5上形成的同心圆上的2个圆环状的第1槽20、及位于其内侧的第2槽21构成。
外周侧初级线圈16缠绕、固定在第1筒状体18的上端部外周上。把第1筒状体18的下端部固定到第1槽20内,同时把外周侧初级线圈16的外周面粘接到环状板7的内周面上。
固定在第1筒状体18上的外周侧初级线圈16的向磁轭2的固定按下述进行,例如,把第1筒状体18从上方插入磁轭2内把第1筒状体18的下端部固定到第1槽20内,同时,把外周侧初级线圈16的外周面粘接到环状板7的内周面上。
内周侧初级线圈17缠绕、固定在第2筒状体19的上端部外周上。把第2筒状体19的下端部固定到第2槽21内,同时把第2筒状体19的上端部内周面粘接到中心板12的外周面上。
固定在第2筒状体19上的内周侧初级线圈17的向磁轭2的固定按下述进行,例如,预先把第2筒状体19外嵌到中心板12上、把该第2筒状体19上端部的内表面粘接到中心板12上,在固定在中心板12上的状态下,把第2筒状体19与中心板12一起从磁轭2的上方插入磁轭2内,把下端部固定到第2槽21内。
于是,关于上述定位部8B,只要在磁轭2的底面部5上形成2个槽20、21即可,故定位部8B的形成是极其容易的。
在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1C中,由于以分别嵌入到第1槽20及第2槽21内的方式来固定第1筒状体18及第2筒状体19,故可谋求进一步提高外周侧初级线圈1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17的安装强度。
其次,作为第2实施形态,说明图7中示出的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22。
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22具备:磁轭23、磁铁24及振动片25。
在磁轭23中,一体地形成底面部26、以及从底面部26的中心部向上方伸出的中心柱27。在底面部26的中心部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了定位部28。
作为形成为圆盘状的台阶部29形成了定位部28。作为台阶差面形成了台阶部29的外周面29a,上表面29b位于底面部26的上表面的稍上方处。与台阶部29的上表面29b的中央部一体地设置了中心柱27。
把圆筒状的磁铁24安装到底面部26上表面的外端部上。通过把磁铁24配置到例如在底面部26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定位凹部内,而将其与台阶部29及中心柱27同轴配置。
把圆环状的环状板30安装到磁铁24的上表面上,与中心柱27的上端部相对应地配置环状板30使中心柱27的上端部位于环状板30的中心孔30a内。把环状板30的外端上表面安装到框架31上。在环状板30与中心柱27之间形成的间隙变成为磁隙32。由磁轭23、磁铁24、环状板30及中心柱27构成磁路。
以定位部28的台阶部29的中心轴为基准,环状板30的内周面位于台阶部29的台阶差面29a稍外侧处。
振动片25由下列构成:位于中央部上、以剖面形状为圆弧状形成的中央部25a;与中央部25a的外周连续设置并随着向外伸层而向上变动的倾斜部25b;与该倾斜部25b的外周连续的边缘部25C;以及与中央部25a的外周连续设置并向与倾斜部25b相反的方向伸出的固定部33。边缘部25C的外端部安装在框架31的外端部上表面上。通过粘接等,把圆筒状绕线管34的上端部固定在固定部33的前端部上。
把1圈的次级线圈35缠绕、固定在绕线管34的靠下端部分上,该次级线圈35位于在环状板30与中心柱27之间形成的磁隙32内。
把外周侧初级线圈2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37以夹持次级线圈35且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磁隙32内。外周侧初级线圈36固定在环状板30的内周面上,内周侧初级线圈37固定在中心柱27的外周面上端部上,外周侧初级线圈36与内周侧初级线圈37串联连接。外周侧初级线圈3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37的一端分别与供给来自未图示的音响信号再生部的音频信号的信号引出线36a、37a连接。
外周侧初级线圈36缠绕、固定在形成为薄壁圆筒状的第1筒状体38的上端部外周上。把第1筒状体38形成为其内径与定位部28的台阶部29的外径相同。把第1筒状体38的下端部内表面粘接到台阶部29的台阶差面29a上,把固定在第1筒状体38上的外周侧初级线圈36的外周面粘接到环状板30的内周面上。
固定在第1筒状体38上的外周侧初级线圈36的向磁轭23的固定按下述进行,例如,预先把固定在第1筒状体38上的外周侧初级线圈36粘接到环状板30的内周面上,在固定在环状板30上的状态下,把第1筒状体38与环状板30一起从磁铁24的上方插入磁铁24的中心孔24a内,把筒状体38的下端部粘接到定位部28的台阶部29的台阶差面29a上。把第1筒状体38外嵌到台阶部29上,由此来进行外周侧初级线圈36对磁轭2的定位,由此还同时进行环状板30对安装在磁轭2上的磁铁24的定位。环状板30向磁铁24的固定使用粘接、螺旋夹等适当的方法来进行。
内周侧初级线圈37缠绕、固定在形成为薄壁圆筒状的第2筒状体39的上端部外周上。把第2筒状体39形成为其内径与中心柱27的外径大致相同。在把第2筒状体39的内表面外嵌到中心柱27上的状态下,进行粘接。
固定在第2筒状体39上的内周侧初级线圈37的向中心柱27的固定按下述进行,例如,把第2筒状体39外嵌到中心柱27上、进行粘接。
于是,如上所述,在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22中,在磁轭2上形成定位部28,只通过把固定了外周侧初级线圈36的第1筒状体38及固定了内周侧初级线圈37的第2筒状体39分别外嵌到定位部28的台阶部29及与磁轭2一体形成的中心板27上,就能够进行外周侧初级线圈3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37对磁轭2的定位。
因而,可极其容易地进行外周侧初级线圈3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37对磁轭2的定位,由于不需要使用上述迄今使用了的间隙规,故不担心因间隙规引起的与外周侧初级线圈36或内周侧初级线圈37接触而引起从磁轭2等脱落。
由于把第1筒状体38粘接到定位部28的台阶差面29a上同时把固定到第1筒状体38上的外周侧初级线圈36粘接到环状板30上并且把第2筒状体39粘接到中心柱27上,故粘接面积变大,提高了外周侧初级线圈36及内周侧初级线圈37的粘接强度。
关于上述定位部28,只要在磁轭2的底面部26上形成台阶部29即可,故定位部28的形成是容易的。
作为向上方伸出的台阶部29形成了上述定位部28,但是,可以相反地作为在上方开口的凹部来形成定位部,把第1筒状体38粘接到凹部的周面上。也可以作为环状的槽来形成定位部,把第1筒状体38的下端部插入该槽内、进行固定。
在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22中,示出配置了夹持次级线圈35且互相对置的外周侧初级线圈36与内周侧初级线圈37的扬声器,但是,也可以是初级线圈只配置在次级线圈的外周侧或内周侧之一侧上的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
在上述外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22中,示出了把外周侧初级线圈36直接粘接到环状板30上的扬声器,但是,也可以把外周侧初级线圈固定到第1筒状体的内周面上,把第1筒状体的内周面上端部直接粘接到环状板30上。
再者,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示出的各部分的具体形状及结构,都只不过是示出在进行本发明的实施时具体化的一个例子而已,不能据此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出限定性的解释。
从以上的描述可知,本发明扬声器具备:固定到振动片上的绕线管;与磁铁在一起形成磁路并形成了定位部的磁轭;配置在磁隙内并输入声音信号的初级线圈;以及设置在上述绕线管上同时配置在上述磁隙内的次级线圈;其特征在于,设有筒状体,把上述初级线圈粘合到其一端部上,同时,把另一端部安装到磁轭的定位部上。
因而,可极其容易地进行初级线圈对磁轭的定位,由于不需要使用间隙规,故不必但心因间隙规与初级线圈接触而引起的从磁轭等脱落。
此外,初级线圈直接地或通过筒状体进行安装,故安装面积变大,可谋求安装强度的提高。
本发明的第2方面具备:具有中心孔的环状板和配置在环状板内侧的中心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环状板与中心部件之间形成上述磁隙,把上述初级线圈配置在环状板与次级线圈之间或者在中心部件与次级线圈之间。
这样,即使是只把初级线圈配置在次级线圈的一侧上,也能极其容易地进行初级线圈对磁轭的定位。
在本发明的第3方面中,设置:具有中心孔的环状板和配置在环状板内侧的中心部件,在环状板与中心部件之间形成上述磁隙,由于通过筒状体把上述初级线圈粘合在环状板的内周面上、或者通过筒状体将其粘合在中心部件的外周面上,故使粘合作业变得非常容易,同时初级线圈不会与环状板或中心部件接触而产生损伤。
本发明的第4方面具备:具有中心孔的环状板的配置在环状板内侧的中心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环状板与中心部件之间形成上述磁隙,把上述初级线圈分别配置在环状板与次级线圈之间及中心部件与次级线圈之间。
这样,即使是以夹持次级线圈的方式来配置初级线圈,也能极其容易地进行初级线圈对磁轭的定位。
在本发明的第5方面中,由于作为台阶部来形成设置在上述磁轭上的定位部,故定位部的形成是容易的。
在本发明的第6方面中,由于作为环状的槽来形成设置在上述磁轭上的定位部,故定位部的形成是极其容易的。
此外,由于可通过将其嵌入到槽内来固定筒状体,故可谋求进一步提高初级线圈的安装强度。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举例说明了把绕线管粘接到振动片上的结构,在下面一边参照以下的附图一边说明振动片与绕线管连结部分的详细结构。再者,在使用以下附图进行说明的扬声器中,举例说明了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同时在该内磁型电磁感应扬声器中作为一例对次级线圈本身构成了线圈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应用于图3至图6中示出的把次级线圈安装在绕线管上的形式的内磁型扬声器中。
对于图8及图9中示出的把绕线管及作为次级线圈的导电性环直接固定而形成的扬声器装置319进行说明。
扬声器装置319具备:磁轭320、磁铁321及振动片322。
把圆盘状的底面部323、从该底面部323的周缘向上方伸出设置的周壁部324及设置在周壁部324上缘的圆环状的环状板325形成为一体而构成磁轭320。把圆柱状的磁铁321安装在底面部323上表面的中心部上。把磁轭320的环状板325的上表面安装到框架326上。
把圆盘状的中心板327安装在磁铁321的上表面上,把中心板327配置在环状板325的中心孔325a内。环状板325与中心板327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磁隙328。
通过对金属材料例如铝或钛等薄片状的材料、或者,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薄片状的材料进行压力加工等,以整个变成大致圆顶状的方式进行成形,并把位于中央部上大致为半球状的圆顶部329、与圆顶部329的外周连续的连结部330、与该连结部330的外周连续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小圆弧状的边缘部331以及与边缘部331的外周连续的被安装部332形成为一体而构成振动片322,把被安装部332安装到框架326的上表面上。
连结部330由位于圆顶部329一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内周部330a、以及与该内周部330a的下缘连续朝向上下方向的平面部330b构成。关于振动322,由于在压力加工时在两个方向上拉伸,把圆顶部329与边缘部331连结起来的连结部330中的平面部330b其形成得特别薄。例如,利用环氧树脂系列的粘接剂334,把圆筒状的导电性环333的上端部固定到平面部330b的下表面上。
为了减小绕线管及作为次级线圈的导电性环333本身的电阻,将其厚度形成为比上述扬声器装置1中的绕线管14厚得多。将导电性环333的厚度形成为与振动片322的平面部330b的宽度相同。
在平面部330b的整个下表面上涂布粘接剂334,通过粘接剂334把导电性环333的上端面粘接到平面部330b上。使导电性环333的大致下半部位于环状板325与中心板327之间形成的磁隙328内。
把外周一侧线圈335及内周一侧线圈336以夹持导电性环333且互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磁隙328内。外周一侧线圈335粘接在环状板325的内周面上,内周一侧线圈336粘接在中心板327的外周面上。外周一侧线圈335与内周一侧线圈336串联连接,各自的一端与供给来自未图示的音响信号再生部以音频信号的未图示的信号引出线连接。
一旦把基于来自未图示的音响信号再生部的音频信号的电流通过未图示的信号引出线供给到外周侧线圈335及内周侧线圈336中,感应电流就在配置在磁隙328内的导电性环333中流动,振动片322振动,输出基于由音响信号再生部供给的音频信号的可听音。
于是,在上述的扬声器装置319中,由于在形成得特别薄的平面部330b上涂布了粘接剂334,故平面部330b的实际厚度增加,平面部330b的机械强度变强。
因而,由于不发生在特定频率下以平面部330b为波节在圆顶部329与边缘部331中相位偏移为180°的振动,故不产生声压的下落,由此可得到良好的频率特性,故可谋求提高输出音响信号的质量。
如上所述,由于在平面部330b的整个下表面上涂布了粘接剂334,故平面部330b的机械强度非常高,可谋求进一步提高输出音响信号的质量。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为使平面部330b的宽度与粘接在该平面部330b上的导电性环333的厚度相同,使平面部330b的机械强度变得极高。
不限于图9中示出的结构,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例如图10或图11中示出那样的扬声器装置中。图10及图11中,只对振动片与绕线管的连结部分的结构进行了图示,但是,扬声器装置其它部分的结构如磁路结构等与图9中示出的扬声器装置相同,对于与图9共同的部分标以同一的指示符号,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0中示出的扬声器装置中,把由导电性部件形成的1圈次级线圈317缠绕或粘合在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绕线管315上。把绕线管315形成为圆筒状,将其一端粘接到平面部330的下表面330b上,同时将其另一端以次级线圈317与初级线圈335、336相对的方式插入到磁隙328内。把粘接剂316以剖面形状为倒立三角形的方式涂布到振动片322的平面部330的下表面330b上,把绕线管315粘合到振动片322的平面部330上。
在图11中示出的扬声器装置中,与上述图10中示出的扬声器装置同样,把次级线圈317缠绕或粘合在绕线管315A上。使用铝或钛等把绕线管315A形成为圆筒状、同时使其一端具有以直角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318。把粘接剂316涂布到弯曲部318之一表面或平面部330的下表面330b上,把绕线管315A的一侧、即弯曲部318粘合到振动膜322的平面部330上。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形态,在不偏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当然可有各种变型。

Claims (13)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磁路部,具有:磁铁、设置了上述磁铁的磁轭、与上述磁轭一起形成了磁隙的顶板;
一个初级线圈,配置在上述磁路部的磁隙内;
振动片;
次级线圈在上述磁隙内以与上述初级线圈对置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振动片上;
筒状体,位于上述磁隙内的一侧安装到上述初级线圈上;以及
定位部,设置在上述磁轭上,通过台阶差部和槽部对上述筒状体的另一侧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状体的上述一侧配置在上述初级线圈与上述磁路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部为设置于上述磁轭部中的台阶差部。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具备:又一个初级线圈,将其以隔着上述次级线圈与上述初级线圈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上述磁路部的上述磁隙内;以及又一个筒状体,把上述又一个初级线圈安装到位于上述磁隙内的一侧上,由上述定位部对上述又一个筒状体的另一侧进行定位,上述初级线圈与上述又一个初级线圈串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部由下列部件构成:第1台阶差部,在上述磁轭上形成对上述筒状体的另一侧进行定位;以及第2台阶差部,对上述又一个筒状体的另一侧进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轭的底面部中以台阶状形成了上述第1台阶差部及上述第2台阶差部。
7.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部由下列部件构成:第1槽部,在上述磁轭上形成对上述筒状体的另一侧进行定位;以及第2槽部,对上述又一个筒状体的另一侧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又一个初级线圈设置在与上述磁轭的上述初级线圈相对的位置上,同时以与上述磁隙内的上述次级线圈相对的方式配置上述又一个筒状体。
9.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又一个筒状体的上述一侧配置在上述又一个初级线圈与上述磁路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片具备:形成为大致圆顶状的振动片部;设置在上述振动片部外周一侧的边缘部;以及设置在上述振动片部与上述边缘部之间的平坦部,把上述次级线圈配置在上述平坦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把上述次级线圈的一端安装在上述平坦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扬声器装置还具备绕线管,设置着上述次级线圈,把绕线管的一端安装在上述振动片的上述平坦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绕线管在一端上形成弯曲部,把上述弯曲部粘接在上述振动片的上述平坦部上。
CNB998041556A 1998-11-19 1999-11-18 扬声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0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9649/1998 1998-11-19
JP32964998A JP4122602B2 (ja) 1998-11-19 1998-11-19 スピーカ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3881A CN1293881A (zh) 2001-05-02
CN1189060C true CN1189060C (zh) 2005-02-09

Family

ID=18223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41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060C (zh) 1998-11-19 1999-11-18 扬声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359996B1 (zh)
JP (1) JP4122602B2 (zh)
KR (1) KR100671972B1 (zh)
CN (1) CN1189060C (zh)
WO (1) WO20000320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99919B1 (fr) * 1999-10-19 2002-10-11 Sagem Actionneur a aimant permanent et bobine electrique d'excitation, notamment haut-parleur de telephone mobile
CN1457621A (zh) * 2001-02-13 2003-11-19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在其动圈的气隙区域不透声的电声变换器
US6584209B1 (en) * 2001-04-10 2003-06-24 Alex Wang Open-type magnetic circuitry of loudspeaker
US7873180B2 (en) * 2002-01-16 2011-01-18 Marcelo Vercelli Voice coil actuator
JP3896900B2 (ja) * 2002-05-28 2007-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US20040213431A1 (en) * 2003-04-25 2004-10-28 Mello William Bernard Electromagnetic audio transducer and or audio speaker
JP2005203974A (ja) * 2004-01-14 2005-07-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ツボ型ヨーク、スピーカ装置及びツボ型ヨークの製造方法
GB2414619A (en) * 2004-05-24 2005-11-30 Blast Loudspeakers Ltd Loudspeaker with parabolic or catenary shaped dome
JP4148211B2 (ja) * 2004-10-05 2008-09-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7235552A (ja) * 2006-03-01 2007-09-1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ドーム型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ドーム型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JP2007336322A (ja) * 2006-06-16 2007-12-2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009857B2 (en) * 2007-02-15 2011-08-30 Wisdom Audio Corp. Induction motor for loudspeaker
WO2008156844A1 (en) * 2007-06-20 2008-12-24 Hpv Technologies Llc Configurations and methods for broadband planar magnetic induction transducers
GB2471884A (en) 2009-07-17 2011-01-19 Gp Acoustics Loudspeaker driver surround with at least one stiffening tab
CN102170604A (zh) * 2010-02-25 2011-08-31 株式会社索尼克世界 单磁铁构造磁路及其声波驱动器及振动型运动装置
FR2961053B1 (fr) * 2010-06-04 2013-04-12 Focal Jmlab Haut-parleur acoustique
US20200128331A1 (en) * 2018-10-22 2020-04-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ibration reduction moving coil speaker
EP3922040A1 (fr) 2019-02-06 2021-12-15 Oltramare, Michel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de la bobine fixe d'un moteur inductif
EP4133750A1 (fr) 2020-04-08 2023-02-15 Oltramare, Michel Haut-parleur inductif a double flux magnetique ax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69284A (en) * 1937-12-08 1942-01-06 Rca Corp Signal translating apparatus
US2727949A (en) * 1951-09-22 1955-12-20 Julius B Lokkesmoe Loudspeaker
US2922849A (en) * 1955-12-19 1960-01-26 Fukuin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und electric speaker
JPS5627039B2 (zh) * 1971-12-15 1981-06-22
JPH03101599A (ja) * 1989-09-14 1991-04-26 Sony Corp 電気音響変換器
US5373563A (en) * 1990-10-05 1994-12-13 Kukurudza; Vladimir W. Self damping speaker matching device
DE4031742A1 (de) * 1990-10-06 1992-04-09 Nokia Unterhaltungselektronik Kalotten-hochton-lautsprecher
JPH06225386A (ja) * 1992-08-29 1994-08-12 Dainichi Kasei Kogyo Kk スピーカの振動板支持構造
WO1994016536A1 (en) * 1993-01-06 1994-07-21 Velodyne Acoustics, Inc. Speaker containing dual coil
JPH06292296A (ja) * 1993-03-31 1994-10-18 Sony Corp スピーカ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34191A (ko) 2001-04-25
CN1293881A (zh) 2001-05-02
JP2000156896A (ja) 2000-06-06
JP4122602B2 (ja) 2008-07-23
US6359996B1 (en) 2002-03-19
KR100671972B1 (ko) 2007-01-19
WO2000032012A1 (fr) 200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9060C (zh) 扬声器装置
CN1167308C (zh) 扬声器
CN1259153C (zh) 振动型传动装置
CN1167316C (zh) 振动器夹持装置
CN1277792A (zh) 具有移动磁铁的电-声转换器及其转换方法
US6343136B2 (en) Speaker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317168A (zh) 音响振动发生装置
CN1961608A (zh) 扬声器
CN1273226C (zh) 多功能振动传动装置
CN1202509C (zh) 压电声学组件
CN1495813A (zh) 磁控管驱动用升压变压器
CN1453971A (zh) 压电型电声转换器
CN1835643A (zh) 扬声器装置
CN1575035A (zh) 喇叭装置
CN1121678A (zh) 扬声器的结构
CN1898998A (zh) 冷阴极管点亮装置
CN1891009A (zh) 具有线圈板引导装置的平面扬声器
CN1843058A (zh) 压电电声换能器
CN101031164A (zh) 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
CN1731895A (zh) 内置扁平型振动电动机的电磁音响交换器
CN1409466A (zh) 电磁式促动装置
CN1443022A (zh) 扬声器装置
CN1522094A (zh) 电声变换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器件
CN101040366A (zh) 用于等离子体室中的均匀等离子体分布的等离子体源
CN101060187A (zh) 不可逆电路元件、通信设备及不可逆电路元件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09

Termination date: 200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