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3887C -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3887C
CN1313887C CNB2004100387453A CN200410038745A CN1313887C CN 1313887 C CN1313887 C CN 1313887C CN B2004100387453 A CNB2004100387453 A CN B2004100387453A CN 200410038745 A CN200410038745 A CN 200410038745A CN 1313887 C CN1313887 C CN 131388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particle
silicon dioxide
external additive
mean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87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2637A (zh
Inventor
李德熙
殷钟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113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0949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113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0949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2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2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38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88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16Inorganic compounds treated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25Silicon-oxides; Silic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调色剂,其包括:包含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的调色剂粒子;包括0.1到3.0wt%的,平均粒度为20到200nm的大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一外部添加剂;包括0.1到3.0wt%的,平均粒度为5到20nm的小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二外部添加剂;包括0.1到2.0wt%的,电阻率为105到1012Ωcm的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的第三外部添加剂;包括0.1到2.0wt%的,电阻率为1到105Ωcm的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和0.1到2.0wt%的正电性氧化铝粒子中至少一种的第四外部添加剂。因此,具有均匀调色剂量的薄调色剂层形成在调色剂载体上,可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电荷分布和调色剂流动性,从而防止图像模糊和调色剂扩散,并提高显影效率和调色剂耐久性。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
                     相关申请的互相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03年2月2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2003-11341和2003-11340的优先权,在此整体引入其公开内容作为参考。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用的调色剂,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改进显影效率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中粒度不同的两种二氧化硅粒子,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和导电二氧化钛/正电性(positively chargeable)氧化铝粒子用作外部添加剂。
相关技术描述
电子照相中使用的显影方法,有双组分显影方法和单组分显影方法。单组分显影方法可再分为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和非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是使用磁性单组分显影调色剂的方法。非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即使用接触或非接触显影方法,把形成在显影辊上的非磁性单组分显影调色剂层转移到光电导体上的方法。
尽管在使用单组分显影剂的各种显影方法中,接触型的,非磁性的,单组分显影方法在成本上具有优越的竞争性,但是其提供差的点再现性、线再现性和低分辨率,这使得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图像。另一方面,非接触型的,非磁性的,单组分显影方法使用简单的显影设备,这促进了设备的小型化。同样,这种方法能实现颜色再现性、边缘再现性、良好的色调等级和高分辨率打印质量,由此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非接触型的,非磁性显影方法包括充电操作、曝光操作、显影操作、转印操作和清洁操作。在调色剂用于常规的非接触型的,非磁性显影方法的情况下,为提高颜色、荷电率和定影性能,着色剂、电荷控制试剂和脱模剂均匀地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同样,将不同类型的外部添加剂添加到调色剂粒子中,以给予调色剂粒子功能性,例如流动性、电荷稳定性和清洁性能。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Hei.11-0095486公开了包含导电处理过的二氧化硅粒子作为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Hei.11-295921公开了包含粒度不同的三种二氧化硅粒子作为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
在非接触型的,非磁性的,单组分显影方法中,为防止非图像区域内的图像模糊(fog)(或底色)和调色剂扩散,在相对于显影区域的显影辊上形成薄的调色剂层是很重要的。然而,由于在显影辊上形成薄的调色剂层的过程中调色剂电荷量增加,使得显影效率快速降低,由此减少了图像密度。同样,当调色剂的电荷量被调整到低水平以防止显影效率降低时,就有可能增加由调色剂扩散引起的图像模糊形成和污染。
因此,要求稳定保持调色剂的电荷量和电荷分布,以及稳定保持相对于显影区域的显影辊上薄调色剂层的形成。这可以通过适当地选择添加到调色剂粒子中的外部添加剂的类型和组成来完成。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通过适当地选择外部添加剂的类型和含量,提供具有改进的显影效率和耐久性的调色剂,该调色剂不会引起图像模糊和调色剂扩散。
从以下描述中部分地提出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通过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或者通过本发明的实践可以得知的。
通过提供下述调色剂,来实现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该调色剂包括:包含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的调色剂粒子;包括基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3.0wt%的,平均粒度为20到200nm的大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一外部添加剂;包括基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3.0wt%的,平均粒度为5到20nm的小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二外部添加剂;包括基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2.0wt%的,电阻率为105到1012Ωcm的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的第三外部添加剂;包括基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2.0wt%的,电阻率为1到105Ωcm的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和0.1到2.0wt%的正电性氧化铝粒子中至少一种的第四外部添加剂。
大二氧化硅粒子可以具有30到150nm的平均粒度,小二氧化硅粒子可以具有7到16nm的平均粒度。
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可以具有1到104Ωcm的电阻率,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可以具有107到1011Ωcm的电阻率。
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可以具有30到500nm的平均粒度,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可以具有10到50nm的平均粒度。
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可以具有40到300nm的平均粒度,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可以具有15到40nm的平均粒度。
正电性氧化铝粒子可以具有+50到+500μC/g的电荷量,优选+100到+300μC/g。正电性氧化铝粒子可以具有0.1到3.0μm的平均粒度,优选0.1到2.0μm。
大二氧化硅粒子与小二氧化硅粒子的重量比率可能在1∶1到3∶1的范围内,优选1.5∶1到2.5∶1。
粘合剂树脂可以具有3到12mgKOH/g的酸值。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是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
                        发明详述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调色剂包括调色剂粒子和外部添加剂,其中调色剂粒子包含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外部添加剂包括粒度不同的两种二氧化硅粒子,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以及导电二氧化钛和正电性氧化铝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用作第一外部添加剂的大二氧化硅粒子主要充当间隔粒子(spacer particle),以防止调色剂的恶化并提高可转移性。同样,用作第二外部添加剂的小二氧化硅粒子主要用来给予调色剂流动性。当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增加时,M/A(mg/cm2)和流动性降低。另一方面,当小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增加时,M/A增加而定影性能降低。这里所用的术语“M/A”表示在通过调色剂层调节部件(toner layerregulating member)后,在显影辊上测量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重量。考虑到低的M/A可以改进图像模糊防止特性并阻止调色剂扩散,因此形成M/A为0.3到1.0mg/cm2的薄调色剂层是很重要的。在这点上,调色剂性能的改进能通过最优地调整粒度、含量和大二氧化硅粒子与小二氧化硅粒子的组合比率来实现。
大二氧化硅粒子具有20到200nm的平均粒度,优选30到150nm。
如果大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度小于20nm,则大二氧化硅粒子可能很容易地被埋藏在调色剂中,这使得该二氧化硅粒子难以充当间隔粒子。另一方面,如果粒度超过200nm,则大二氧化硅粒子可能很容易从调色剂中分离,而不能充当间隔粒子。
小二氧化硅粒子具有5到20nm的平均粒度,优选7到16nm。
如果小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度小于5nm,则小二氧化硅粒子可能很容易地被埋藏在调色剂粒子表面的微小的凹陷中,并且荷电率和流动性可能不容易控制。另一方面,如果小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度超过20nm,则调色剂的流动性可能不足。
相对于调色剂粒子的重量,大二氧化硅粒子的用量为0.1到3.0wt%。如果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小于0.1wt%,则大二氧化硅粒子不能充当间隔粒子。另一方面,如果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超过3.0wt%,则大二氧化硅粒子可能从调色剂中分离或者导致光电导体表面的损伤,并且可能降低图像分辨率。
相对于调色剂粒子的重量,小二氧化硅粒子的用量为0.1到3.0wt%。如果小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小于0.1wt%,则调色剂的流动性可能降低。如果小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超过3.0wt%,则调色剂的定影性能可能降低,调色剂的电荷量可能过度地增加。
大二氧化硅粒子与小二氧化硅粒子的组合比率可以根据显影系统而变化。然而,为了形成薄调色剂层,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可能不少于小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
在这点上,优选设置大二氧化硅粒子与小二氧化硅粒子的重量比率在1∶1到3∶1的范围内,更优选1.5∶1到2.5∶1。
在以上范围的重量比率内,可以稳定地获得0.3到1.0mg/cm2的M/A,并可以防止图像模糊和调色剂扩散。如果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低于小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即,重量比率小于1∶1),那么调色剂层的厚度可能增加,电荷量可能减少,定影性能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过度地高于小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即,重量比率大于3∶1),那么调色剂的流动性就可能恶化。
为了提高电荷稳定性和流动性,本发明的调色剂除了包括粒度不同的两种二氧化硅粒子以外,还包括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以及导电二氧化钛和正电性氧化铝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如果单独使用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则在长期使用过程种,调色剂的荷电率可能降低,由此引起调色剂扩散或者不均匀的电荷分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添加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和正电性氧化铝粒子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补充的外部添加剂。
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给予调色剂流动性,导电二氧化钛粒子给予调色剂长期的电荷稳定性。在这点上,调整这两种成分的含量和平均粒度可能是很重要的,就像大和小二氧化硅粒子一样。适当选择这两种成分的电阻率可能也是很重要的。
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具有1到105Ωcm的电阻率,优选1到104Ωcm,更优选4到103Ωcm。
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具有105到1012Ωcm的电阻率,优选106到1011Ωcm,更优选107到1010Ωcm。
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具有30到500nm的平均粒度,优选40到300nm。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具有10到50nm的平均粒度,优选15到40nm。
如果导电二氧化钛粒子的平均粒度小于30nm,则调色剂的荷电率可能降低。如果导电二氧化钛粒子的平均粒度超过500nm,则电荷稳定性可能降低。如果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的平均粒度小于10nm,则调色剂的荷电率可能降低,如果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的平均粒度超过50nm,流动性可能降低。
相对于调色剂粒子的重量,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的用量为0.1到2.0wt%。
如果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的含量小于0.1wt%,流动性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其含量超过2.0wt%,则电荷稳定性和定影性能可能降低。
通常用有机物质对微粒进行表面处理,来减少它们的高粘结力。使用有机物质的表面处理给予微粒高电阻和疏水性。另一方面,使用无机物质的表面处理给予微粒导电性和低电阻。
相对于调色剂粒子的重量,导电二氧化钛粒子的用量为0.1到2.0wt%。如果导电二氧化钛粒子的含量小于1.0wt%,就不能得到足够的附加效应(addition effect)。另一方面,如果该含量超过2.0wt%,就可能引起一些问题,例如差的定影性能,由于从调色剂中分离引起的显影部件的污染、图像模糊和对显影部件例如光电导体的损伤。
正电性氧化铝粒子可以具有+50到+500μC/g的电荷量,优选+100到+300μC/g。如果正电性氧化铝粒子的电荷量超过+500μC/g,则可能发生调色剂不均匀的电荷分布和非图像区域中的图像模糊。如果该电荷量小于+50μC/g,就不能得到足够的附加效应。
正电性氧化铝粒子具有0.1到3.0μm的平均粒度,优选0.1到2.0μm。如果正电性氧化铝粒子的平均粒度小于0.1μm,则调色剂的荷电率就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该粒度超过3.0μm,则正电性氧化铝粒子可能容易从调色剂中分离,且显影部件例如光电导体可能容易损伤。
相对于调色剂粒子的重量,正电性氧化铝粒子的用量为0.1到2.0wt%。
如果正电性氧化铝粒子的含量小于0.1wt%,就不能得到足够的附加效应。另一方面,如果该含量超过2.0wt%,则可能引起一些问题,例如调色剂不均匀的电荷分布、差的定影性能、由于从调色剂中分离引起的图像模糊、和对显影部件例如光电导体的损伤。
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和正电性氧化铝粒子单独地或者一起用作第四外部添加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包括粘合剂树脂。
多种已知的树脂可以用作粘合剂树脂。粘合剂树脂的例子包括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类共聚物例如苯乙烯-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methylacrylate)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α-氯代甲酯(α-chloromethylmethacrylate)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和它们的共聚物,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氨酯,聚酰胺,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酯,酚醛树脂,脂肪族的或环脂族的烃树脂,芳族石油树脂,氯化石蜡,和固体石腊(paraffin wax),和它们的混合物。在这些物质中,聚酯树脂有良好的定影性能,适用于彩色显影剂。
优选地,粘合剂树脂的用量为调色剂粒子的70到95wt%。
粘合剂树脂的酸值也影响本发明调色剂的性能。当粘合剂树脂的酸值增加时,调色剂与刀片(blade)的粘附性增加。在这点上,优选低的酸值。
优选地,粘合剂树脂的酸值在3到12mgKOH/g的范围内。如果酸值小于3mgKOH/g,则荷电率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酸值超过12mgKOH/g,则随着湿度的改变可能不利地影响调色剂电荷量的稳定性,调色剂在显影部件上的粘附性可能增加。
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包括着色剂。
着色剂的例子包括炭黑,苯胺黑,苯胺蓝,炭蓝,铬黄,群青蓝,dupone油红(oil red),喹啉黄,亚甲蓝氯化物,酞菁蓝,孔雀绿草酸,灯黑,玫瑰红(Rose Bengal),若丹明(rhodamine)着色剂或染料,蒽醌染料,单偶氮和双偶氮颜料,和喹吖酮(quinachridone)品红染料。使用足量的着色剂以便使可见的图像形成到一个合适的密度。
当炭黑用作着色剂时,它优选具有25到70nm的主要粒度,特别地为30到55nm,比表面积为110m2/g或更小。因此,保证了熔化和/或混合期间着色剂与其它成分的良好的分散性和粉化性(pulverizability)。
着色剂的用量为调色剂粒子的0.5到10wt%,优选0.5到8wt%,更优选1到5wt%。
如果着色剂的含量小于0.5wt%,则着色剂效应可能不够。另一方面,如果该含量超过10wt%,那么即使图像密度饱和,调色剂的显影性能也可能降低。例如,由于调色剂的低电阻,可能得到不够量的摩擦电(triboelectric)电荷,由此引起图像模糊。
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可以包括电荷控制剂(CCA)和脱模剂例如蜡,两者都均匀地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以增强荷电率和定影性能。
要求调色剂通过静电力稳定地吸附到显影辊的表面上。由于调色剂的静电力通过充电刀片(charge blade)产生,因此要求很快的充电速度。因而电荷控制剂对于调色剂的电荷稳定性是必需的。
电荷控制剂的例子包括有用的染料,例如包含金属的偶氮染料,水杨酸金属络合物,苯胺黑染料,季铵盐,三苯甲烷类控制剂,和石油炭黑(oilblack),环烷酸,水杨酸,辛酸,以及它们的金属盐,例如锰盐,钴盐,铁盐,锌盐,铝盐和铅盐以及烷基水杨酸金属螯合物。
优选地,电荷控制剂的用量为0.1到10wt%。如果电荷控制剂的含量少于0.1wt%,就不能得到足够的附加效应。另一方面,如果电荷控制剂的含量超过10wt%,则可能引起电荷不稳定。
最近,为了得到低能量消耗和缩短加热时间,要求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由于这个原因,要求脱模剂例如蜡在宽的温度范围内提供良好的定影性能。
脱模剂(润滑剂)可以是聚亚烷基蜡(polyalkylene wax)例如低分子量的聚丙烯和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固体石腊、高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脱模剂的用量为0.1到10wt%。如果脱模剂的含量少于0.1wt%,就不能得到足够的附加效应。另一方面,如果该含量超过10wt%,则可能引起一些问题,例如差的抗偏移性(offset resistance)、低流动性和烧结。
电荷控制试剂和脱模剂可以分散于调色剂粒子中或者涂敷在调色剂粒子上。前者的是普遍的。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进一步包括高脂肪酸或其盐以保护光电导体并防止显影性能的恶化,从而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实施例1
调色剂粒子的组成
粘合剂树脂
聚酯:92wt%
酸值:7mgKOH/g
着色剂(炭黑)
MA100(Mitsubishi Chemical Co.,Ltd.):5wt%
电荷控制剂(铁络合物)
T77(Hodogaya Chemical Co.,Ltd.):1wt%
脱模剂(低分子量聚丙烯蜡)
660P(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2wt%
根据公知的调色剂制备方法,使用上述成分制备出粒度为8μm的调色剂粒子,然后加入下述外部添加剂,由此得到本发明的调色剂:
大二氧化硅粒子(NAX50,Nippon Aerosol Co.,Ltd.)
平均粒度            30nm
含量                1wt%
小二氧化硅粒子(R972,Nippon Aerosol Co.,Ltd.)
平均粒度            16nm
含量                0.6wt%
导电二氧化钛粒子(ET-500W,lshihara Sangyo Kaisha,Co.)
平均粒度            200nm
含量                1wt%
电阻率              5Ωcm
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NKT90,Nippon Aerosol Co.,Ltd.)
平均粒度            20nm
含量                1wt%
电阻率              1010Ωcm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本发明的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下述的正电性氧化铝粒子代替导电二氧化钛粒子。
正电性氧化铝粒子(ET-500W,lshihara Sangyo Kaisha,Co.)
平均粒度            1.0μm
含量                1wt%
电荷量              +300μC/g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两类二氧化硅粒子和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加入调色剂粒子中作为外部添加剂。
实验实施例
通过使用三星ML-7300显影设备(打印模式:纸张循环为1-2-1)打印2.5%字符来评价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调色剂的图像质量。测量图像的图像密度(I/D),非图像区域的图像模糊(B/G)和条痕(streak)(由于调色剂粒子粘附到刀片上引起的纵向条纹(stripe)类型图像模糊)来评价调色剂的特性。这里,通过测量纸张上黑色图案的密度来评价I/D,通过使用显像密度计(SpectroEye,GretagMacbeth Co.)测量在光电导体非图像区域上的调色剂的浓度来评价B/G。通过肉眼评价点再现性和条痕。
显影设备的操作条件如下:
表面电势(Vo):-700V
潜像电势(VL):-100V
显影辊外加电压
    Vp-p=1.8KV,频率=2.0kHZ,
    Vdc=-250V,负荷比=40%(方波)
显影间隔(GAP):250μ
显影辊
    (1)铝
         粗糙度:Rz=1~2.5(涂敷镍后)
    (2)橡皮辊
         电阻率:5×105Ω
         硬度:50
调色剂
    电荷量(q/m)=-14到-20μC/g(在通过调色剂层调节部件后在显影辊上测量)
    调色剂量=0.4到0.8mg/cm2
以上的实验结果列在下面的表1到3中。
I/D的评价标准如下:“○”:大于1.3,“△”:1.1到1.3,“×”:小于1.1。
B/G的评价标准如下:“○”:0.14或更小,“△”:0.15到0.16,“×”:0.17或更大。
关于点再现性和条痕,“○”表示良好的点再现性和少量或没有条痕,“△”表示可接受的点再现性和一些条痕,“×”表示差的点再现性和许多条痕。
表1
实施例1调色剂的评价结果
Figure C20041003874500141
N.P.*:纸张数目
表2
实施例2调色剂的评价结果
N.P.*:纸张数目
表3
比较例调色剂的评价结果
N.P.*:纸张数目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粒度不同的两种二氧化硅粒子、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以及导电二氧化钛和正电性氧化铝粒子两种粒子中的至少一种用作外部添加剂时,I/D、B/G、点再现性和条痕这些所有的特性都得到了改进。特别地,当打印纸张的数目增加时,具有优越B/G和条痕特性的改进。
从以上描述中很显然,适当调整调色剂外部添加剂的类型和含量可以使得具有0.3到1.0mg/cm2的均匀调色剂量(M/A)的薄调色剂层形成在调色剂载体上。因此,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电荷分布和调色剂流动性,从而防止了图像模糊和调色剂扩散,改进显影效率和调色剂耐久性。
虽然参考其中例证性的实施方案,具体地显示和描述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偏离由下述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形式和细节作出各种改变。

Claims (15)

1.一种调色剂,包括:
包含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的调色剂粒子;和
包括相对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3.0wt%的,平均粒度为20到200nm的大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一外部添加剂;
包括相对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3.0wt%的,平均粒度为5到20nm的小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二外部添加剂;
包括相对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2.0wt%的,电阻率为105到1012Ωcm的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的第三外部添加剂;和
包括相对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2.0wt%的,电阻率为1到105Ωcm的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和相对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2.0wt%的正电性氧化铝粒子中至少一种的第四外部添加剂。
2.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具有107到1010Ωcm且包括端值在内的电阻率。
3.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具有10到50nm且包括端值在内的平均粒度。
4.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具有15到40nm且包括端值在内的平均粒度。
5.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具有1到104Ωcm且包括端值在内的电阻率。
6.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具有30到500nm且包括端值在内的平均粒度。
7.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具有40到300nm包括端值在内的平均粒度。
8.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正电性氧化铝粒子具有+100到+300μC/g的电荷量。
9.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正电性氧化铝粒子具有0.1到3μm的平均粒度。
10.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正电性氧化铝粒子具有0.1到2.0μm的平均粒度。
11.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大二氧化硅粒子与小二氧化硅粒子的重量比率在1∶1到3∶1的范围内。
12.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大二氧化硅粒子与小二氧化硅粒子的重量比率在1.5∶1到2.5∶1的范围内。
13.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具有3到12mgKOH/g的酸值。
14.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是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
15.一种调色剂,包括:
包含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的调色剂粒子;
包括相对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3.0wt%的,平均粒度为20到200nm的大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一外部添加剂;
包括相对于调色剂粒子重量的0.1到3.0wt%的,平均粒度为5到20nm的小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二外部添加剂;
包括疏水性二氧化钛微粒的第三外部添加剂;
包括导电二氧化钛粒子和正电性氧化铝粒子中至少一种的第四外部添加剂。
CNB2004100387453A 2003-02-24 2004-02-24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8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1341/2003 2003-02-24
KR11340/2003 2003-02-24
KR10-2003-0011340A KR100509491B1 (ko) 2003-02-24 2003-02-24 전자 사진용 토너
KR11340/03 2003-02-24
KR10-2003-0011341A KR100509492B1 (ko) 2003-02-24 2003-02-24 전자 사진용 토너
KR11341/03 2003-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2637A CN1532637A (zh) 2004-09-29
CN1313887C true CN1313887C (zh) 2007-05-02

Family

ID=3273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874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887C (zh) 2003-02-24 2004-02-24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44666B2 (zh)
EP (1) EP1450212B1 (zh)
CN (1) CN1313887C (zh)
DE (1) DE602004023664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1683B1 (ko) * 2004-06-03 2006-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토너의 제조 방법
US20060062613A1 (en) * 2004-09-20 2006-03-23 Masamichi Aoki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KR100716979B1 (ko) * 2004-09-23 2007-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용 현상제
US20070009823A1 (en) * 2005-07-08 2007-01-11 Xerox Corporationd Toner and developer compositions
US20070065742A1 (en) * 2005-09-21 2007-03-22 Fuji Xerox Co., Ltd. Single-component magnetic developer, developing method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KR20080063646A (ko) * 2007-01-02 2008-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혼성 토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7695882B2 (en) * 2007-02-01 2010-04-1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formulation for controlling mass flow
KR20090000506A (ko) * 2007-06-28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용 비자성 1성분 토너
JP2009036980A (ja) * 2007-08-01 2009-02-19 Sharp Corp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77620B2 (en) * 2007-11-30 2013-02-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toner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10805B2 (ja) * 2016-01-28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220342328A1 (en) * 2021-04-21 2022-10-2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blends comprising of a clear toner and a pigmented ton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0882A1 (en) * 1993-08-30 1995-03-0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US6022661A (en) * 1998-04-14 2000-02-08 Minolta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EP1107069A1 (en) * 1999-12-10 2001-06-13 Tomoegawa Paper Co. Ltd.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JP2003029449A (ja) * 2001-07-11 2003-01-29 Seiko Epson Corp 一成分非磁性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8608B2 (ja) 1988-01-30 1997-11-17 コニカ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3575203B2 (ja) 1996-12-26 2004-10-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95486A (ja) 1997-09-22 1999-04-09 Toshiba Corp 現像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JPH11295921A (ja) 1998-04-15 1999-10-29 Minolta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US6103441A (en) 1998-11-12 2000-08-15 Ricoh Company, Ltd. Color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JP2002072564A (ja) * 2000-09-01 2002-03-12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組成物
DE60212264T2 (de) * 2001-07-11 2007-04-26 Seiko Epson Corp. Nichtmagnetischer Einkomponententoner, Herstellungsmethode und Bildaufzeichungsapparat
JP3883430B2 (ja) * 2001-12-14 2007-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トナー用外添剤、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41326B2 (en) * 2002-03-04 2005-01-11 Minolta Co., Ltd. Toner containing specific external additive for full color-copying machine and fixing method of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0882A1 (en) * 1993-08-30 1995-03-0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US6022661A (en) * 1998-04-14 2000-02-08 Minolta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EP1107069A1 (en) * 1999-12-10 2001-06-13 Tomoegawa Paper Co. Ltd.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JP2003029449A (ja) * 2001-07-11 2003-01-29 Seiko Epson Corp 一成分非磁性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44666B2 (en) 2006-12-05
EP1450212B1 (en) 2009-10-21
US20040170913A1 (en) 2004-09-02
EP1450212A2 (en) 2004-08-25
DE602004023664D1 (de) 2009-12-03
CN1532637A (zh) 2004-09-29
EP1450212A3 (en) 2006-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35102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53229B2 (ja) 静電潜像用キャリア、及び静電潜像用現像剤
CN1313887C (zh)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
CN101051194A (zh) 显影剂
JP4283847B2 (ja) キャリアおよび二成分現像剤
JP2016167029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704850A (zh) 制备色调剂的方法
CN1707367A (zh) 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JP2003131437A (ja)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と装置
KR100503362B1 (ko) 대전균일성이 우수한 자성 토너 조성물
JP2021063895A (ja) キャリア、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485861B2 (ja) 磁性一成分現像剤及びその現像方法
JP4107431B2 (ja)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343807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静電荷像現像剤
JP2003057942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現像剤担持体
JP3482534B2 (ja) 2成分現像剤並びに該現像剤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KR100750475B1 (ko) 균일한 대전특성으로 장기 신뢰성이 우수한 정대전성 프린터용 자성 토너 조성물
JP2001051454A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現像剤
JP5464874B2 (ja) 現像剤担持体及び現像装置
JPH052284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電子写真装置、装置ユニツト及び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CN1143203A (zh) 成像方法
JP2645500B2 (ja) トナー組成物
JP2844536B2 (ja) 反転現像用現像剤
JP2005115123A (ja) 電子写真用正荷電トナー
JP2008070662A (ja) キャリアおよび二成分現像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1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31

Address after: texas

Patentee after: HP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Patentee before: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