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2619C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2619C
CN1312619C CNB2004100626223A CN200410062622A CN1312619C CN 1312619 C CN1312619 C CN 1312619C CN B2004100626223 A CNB2004100626223 A CN B2004100626223A CN 200410062622 A CN200410062622 A CN 200410062622A CN 1312619 C CN1312619 C CN 131261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view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626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7333A (zh
Inventor
山本邦浩
草间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871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238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871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5046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77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7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26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261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60Editing figures and text; Combining figures or tex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38Visual features other than those contained in record tracks or represented by sprocket holes the visual signals being auxiliary signals
    • G11B23/40Identifying or analogous means applied to or incorporated in the record carrier and not intended for visual display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laying-back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label, leader, photograp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2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 H04N1/3873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defined only by a limited number of coordinate points or parameters, e.g. corners, centre; for trimming
    • H04N1/3875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defined only by a limited number of coordinate points or parameters, e.g. corners, centre; for trimming combined with enlarging or reduc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其记录介质和程序,在对圆形的标签同心圆状地配置图像时,根据所选择的图像的张数,自动调整图像的尺寸、配置间隔、距中心的距离、角度,能够自动地配置成收容在圆形内。二次存储装置(103)存储多个图像数据。由CPU(101)和保存在一次存储装置(102)中的程序实现的图像选择处理是从二次存储装置(103)选择多个图像数据的处理。由CPU(101)和保存在一次存储装置(102)中的程序实现的图像配置处理,生成同心圆状地等间隔地配置在图像选择处理中所选择的多个图像数据的多个图像的配置后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多个数字图像进行布局并显示、打印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普及,已经能够容易地拍摄数字照片。另外,以CD-R(Compact Disk-Recordable)为代表的大容量的可移动介质也广泛普及,能够把所拍摄的数字照片保存在CD-R中。
但是,在把大量的数字照片保存到可移动介质中时,如果不读入则完全不清楚在内部记录有什么样的照片。因此,使用者在CD-R的标签上书写文字进行识别,或者,使用能够在CD-R的标签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来打印文字或者图像。
但是,在对粘贴在CD-R上的标签那样的圆形配置多个长方形的数字照片的图像时,使用者通过手动进行布局,但难以平衡地配置。进而,在每次增减所配置的图像的张数时,必须重新进行布局,作业非常麻烦。目前,公开了关于将图像排列为同心圆状的图像的产品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7-13276)。
另外,人们通过在记录了多个图像数据的CD-R(CompactDisk-Recordable)等存储介质的标签上打印代表性的图像或者标题等,来使得容易地判别内容。特别是,CD-R等盘记录介质的标签大多是圆形或者环形,要在其标签上排列长方形的图像进行易于明确的提示,是需要进行钻研的。具体地讲,公开了通过沿着螺旋排列图标(图像)使得收容在圆形中那样地配置图像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11-085450)。另外,还公开了关于在画面上由在同心圆上配置的按钮在圆形的区域中提示信息,在各按钮链接图像信息的内容输出装置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2002-287867。)。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使用者只能够按照固定的布局配置预先确定的张数的图像,而不是自己选择配置任意的图像张数。另外,各图像由于是胶片,所以不能够将图像彼此重叠。因此,希望有一种能够使由使用者选择的图像自动地进行同心圆状的配置的技术。
另外,在配置大量的图像的情况下,存在一张一张的图像变得非常小的问题。
另外,在以往的沿着螺旋的图像配置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各图像保持长方形不变地配置,不能有效地填充圆形的标签。
另外,在以往的显示同心圆状的按钮的技术中,不能够在同心圆状的按钮自身中显示照片,做成可同心圆状地配置图像的要求日渐高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全部问题或者其中至少一个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多个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选择由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上述多个图像数据的图像选择装置;把上述图像选择装置选择的多个上述图像数据的多个图像变形为对应于配置图案的形状,并生成依照上述配置图案配置了作为变形后的图像的变形图像的配置后图像数据的图像配置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在以下的实施例和附图的说明中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使用者进行的操作顺序的基本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显示的打印对象图像指定画面示例的图。
图4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显示的打印对象介质指定画面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显示的布局选择画面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CD-R设定对话画面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与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设定对应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不重叠地在圆形内配置图像时的CD-R的半径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所配置的图像的方位的图。
图9是表示不重叠地在圆形内配置图像时的CD-R的半径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所配置的图像的方位及角度的图。
图10是表示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设定对应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不重叠地配置图像使得从圆形越出时的CD-R的半径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所配置的图像的方位及角度的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重叠地在圆形内配置图像时的CD-R的半径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所配置的图像的方位及角度的图。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重叠地配置图像使得从圆形越出时的CD-R的半径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所配置的图像的方位及角度的图。
图16是表示把图像配置成使得越出到圆形以外时的CD-R的半径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所配置的图像的方位的图。
图17A、图17B、图17C、图17D是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对应的图像的配置示例。
图18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把图像配置成使得越出到圆形以外时的CD-R的半径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所配置的图像的方位的图。
图20是表示重叠地配置图像使得从圆形越出时的CD-R的半径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所配置的图像的方位及角度的图。
图21是表示多重同心圆状地配置图像时的CD-R的半径R,所配置的图像宽度w,所配置的图像方位及角度的图。
图22是表示与第5实施方式对应的图像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23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与第6实施方式对应的图像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25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内径R0,外径R1,螺旋的圈数Rolls=2时的螺旋示例的图。
图27是表示与第7实施方式对应的螺旋状的图像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28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9A、图29B是表示随机地配置了15张、50张图像的图像配置示例的图。
图30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图像的自动布局处理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2是说明图3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标签打印的整个处理的流程图。
图33A、图33B是表示所选择的图像示例以及把所选择的图像变形并螺旋状地配置的标签图像的图像示例的图。
图3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极坐标的图。
图35A、图35B是表示变形前的材质图像示例和变形后的材质图像示例(螺旋小片)的图。
图36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描绘螺旋小片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描绘螺旋小片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8A、图38B是表示在步骤S3201中选择的材质图像示例和把所选择的材质图像变形并同心圆状地配置的标签图像的图像示例的图。
图39A、39B是表示变形前的材质图像示例和变形后的材质图像示例(同心圆小片)的图。
图40是表示第1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描绘同心圆小片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1是表示第1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描绘同心圆小片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2是表示第1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的同心圆状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43是表示与图42不同的图像的同心圆状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44A、图44B、图44C是表示实施了螺旋配置的标签图像和能够打印的范围的例子的图。
图45是表示能够打印区域的内径、外径与图像的螺旋配置的关系的图。
图46是用于说明螺旋小片四个角的点A、B、C、D的坐标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47是表示第1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在图32的步骤S3202中的标签图像的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说明一重同心圆状地配置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CPU(中央运算装置)101控制系统整体的动作,进行被保存在一次存储装置102中的程序的执行等。一次存储装置102主要是存储器,例如是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一次存储装置102读入并保存在二次存储装置103中所存储的程序等。
二次存储装置103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例如硬盘等与此相当。二次存储装置103除图像处理装置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外,还存储成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数据例如是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形式的图像数据。
一般,一次存储装置102的容量比二次存储装置103的容量小,未能保存在一次存储装置102的程序或者数据等被保存到二次存储装置103中。另外,必须长时间存储的数据等也保存在二次存储装置10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二次存储装置103中保存各种程序,把在程序执行时执行的程序读入一次存储装置102,由CPU101进行执行处理。
另外,输入装置104例如是鼠标或者键盘等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104用于把中断信号发送到程序等中。输出装置105例如是作为CRT(Cathode Ray Tube)或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装置或者能够进行打印的打印机等。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由于作为向CD-R的标签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的功能是必须的,因此输出装置105至少把打印机作为必须的构成要素。另外,输出装置105作为图像输出装置可以具备打印机以外的装置。另外,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除此以外还可以考虑各种形态,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
首先,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概要。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通过在显示装置显示GUI(Graphical UserInterface),能够催促使用者指定打印对象图像、打印对象介质和布局。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具有简单编辑打印对象图像的编辑功能。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图像处理装置具有的上述4种功能。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使用者进行的操作顺序的基本流程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01中,使用者选择成为打印对象的图像及其张数。接着,在步骤S202中,使用者进行输出目的地的输出装置105和打印纸张的选择。例如,在CD-R等上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使用者在这里选择CD-R的标签。最后,在步骤S203中,使用者决定在标签上打印的布局,进行指示使得根据决定了的布局进行打印。另外,简单编辑的功是通过按下在步骤S203显示的打印画面中准备的按钮能够转移到编辑画面来进行的功能。在编辑后恢复到在步骤S203显示的打印画面。以下,使用附图说明各步骤中的操作的详细情况。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打印对象图像指定画面示例的图。该图3的打印对象图像指定画面示例是在图2的步骤S201中显示的画面。在文件夹树窗口309中显示在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的二次存储装置102内构筑的目录结构的树。使用者通过追踪该文件夹树窗口309的树,能够选择保存有所需的图像数据的目录。在由使用者选择的目录中保存有多个图像文件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在缩略显示窗口301中显示其缩略图像(缩小图像)。
在缩略显示窗口310上选择了画面的状态下,当使用者按下放大显示按钮305时,显示放大显示窗口。能够由放大显示窗口详细地确认成为选择对象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用在各缩略画面下部提供的张数选择按钮302进行各图像的张数选择。该张数选择按钮302成为交替转换开关,当使用者按下张数选择按钮302的右侧时把在张数选择按钮302中央显示的打印指定张数加1。另外,当使用者按下了张数选择按钮302的左侧时把打印指定张数减1。另外,在张数选择按钮302中央显示的打印指定张数为0时,即使按下张数选择按钮302的左侧也无效。由此能够防止成为负的张数。另外,在打印指定张数成为99的情况下,使上述选择按钮302的右侧无效。
在按下了全选择按钮307的情况下,能够成为把在文件夹树窗口309中选择的目录中保存的全部图像一张一张地进行打印指定的状态。另外,在按下了全解除按钮308的情况下,解除全部图像的打印指定。另外,在按下了选择图像决定按钮306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显示图4所示的打印对象介质指定画面。
接着,说明上述的打印对象介质指定画面。
图4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显示的打印对象介质指定画面示例的图。该图4的打印对象介质指定画面示例是在图2的步骤S202中显示的画面。打印机选择菜单406是选择成为输出目的地的打印机的菜单。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选择菜单406是下拉菜单,一览显示连接在图像处理装置上的打印机。另外,位于打印机选择菜单406右侧的记为「VIVID摄影」的检验盒是指定是否适用在打印机驱动器中准备的特殊处理的检验盒。只有在打印机选择菜单406中选择的打印机中「VIVID摄影」功能有效的情况下,该检验盒才有效。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印机驱动器提供的特殊处理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VIVID摄影功能。但是,即使是其它的处理当然也没有问题。
另外,根据在打印机选择菜单406中选择的输出目的地打印机的机种,图像处理装置把打印尺寸选择窗口408和纸张种类选择窗口407所显示的选择肢限制为适当的大小。通过限制这样显示的选择肢,能够使得使用者不会意识到打印机和与其对应的纸张等地进行打印指定。进而,根据在打印尺寸选择窗口408中所选择的纸张尺寸,图像处理装置限制在纸张类型选择窗口407中显示的纸张的选择肢。从而,在每次变更输出目的地打印机时,更新打印尺寸选择窗口408,纸张种类选择窗口407的状态。另外,在每次变更纸张尺寸时,更新纸张种类选择窗口407的状态。
在按下打印对象介质决定按钮404或者打印标记403、纸张选择标记402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向后述的图5所示的布局指定画面进行画面切换。另外,在按下图像再选择按钮405或者图像选择标记的情况下,图像显示装置向图3所示的打印对象图像指定画面进行画面切换。
另外,成为在图像处理装置的初次使用时预先选择列表的最前面的选择肢,在第2次后的起动中预先选择最后使用者选择的选择肢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这里,通过根据纸张的尺寸选择“CD-R托盘”,图像处理装置向能够对CD-R标签面进行图像的布局的图5所示的布局指定画面进行画面切换。
接着,说明布局指定画面。图5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显示的布局选择画面示例的图。该图5的布局选择画面示例是在图2的步骤S203中显示的画面。布局选择窗口504是能够选择用于输出的布局A·504a~D·504d的任一个窗口。例如,布局A.504a是在诸如CD-R那样的圆形上进行的预先决定的1张、4张、16张、50张的张数的布局,布局B·504b是不改变图像而同心圆状地配置的布局。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不使图像变形(保持长方形)而同心圆状地配置的布局B·504b。
如果用布局选择窗口504选择不变形图像而同心圆状地配置的布局,则显示参数调整窗口505和打印预览窗口506,与布局对应的预览507显示在打印预览窗口506中。
另外,能够使用参数调整窗口505,调整与CD-R的布局对应的参数。作为能够调整的参数,是图像的配置顺序(右旋,左旋,从内侧,从外侧)等。另外,如果使用者按下CD-R设定按钮503,则图像处理装置显示图6的CD-R设定对话601。图6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显示的CD-R设定对话画面示例的图。在该CD-R设定对话601中,有设定CD-R内径的内径设定栏602、设定CD-R外径的外径设定栏603等,进而还有进行CD-R的打印位置的调整等的输入栏。
如以上那样,能够在CD-R设定对话601中调整CD-R的内径和外径。另外,在预览507中确认了整体的布局后,如果按下打印按钮502则开始打印。
接着,说明根据在上述图3~图6的画面切换过程中由使用者设定的设定值,在CD-R的标签上等间隔排列以使得相邻的图像之间不重叠,进而,自动进行布局以使得收容在CD-R的标签内(圆形内)的方法。图7是表示与自动处理装置中的设定对应的自动布局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7所示的步骤S701是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1对应的处理,步骤S702~S704的自动布局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3中的处理的一部分对应。
如图7所示,首先,在步骤S701中,图像处理装置从二次存储装置103读出并选择在图3中由使用者选择的打印对象的图像文件。接着,在步骤S702中,图像处理装置,假定在步骤S701中选择的图像文件的总张数为k,则在k小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步骤S702的“Yes”),进入到步骤S703,计算下式1以及式2。另外,在k大于2的情况下(步骤S702的“No”),图像处理装置进入到步骤S704,计算式4、式5。这是由于在张数小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在配置图像时相邻接的图像不重叠,因此以该条件划分。
首先,说明在k小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所进入的步骤S703中的式1、式2的计算处理。
这里,如图8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下式成立。
R2=w2+(aw/2)2
从而,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用下式1表示。
w = 2 R ( 4 + a 2 ) …式1
另外,所配置的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2表示。
x=wcos(2tπ/k)/2
y=wsin(2tπ/k)/2    …式2
t=0,1…,k-1
即,中心Ic位于坐标(x,y)的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根据以上的式1、式2配置图像,图像处理装置,能够使图像不重叠地收容在CD-R的圆形内。
接着,说明在步骤S702中k大于2的情况下所进入的步骤S704中的式3、式4的计算处理。
这里,如图9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下式3成立。
R2=(aw/2)2+(w+(aw/2tan(π/k)))2   …式3
从而,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用下式4表示。
w = R / { a 2 / 4 + ( 1 + a / 2 tan ( π / k ) ) 2 } …式4
另外,配置的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5表示。
x=(w/2+aw/2tan(π/k))*cos(2tπ/k)
y=(w/2+aw/2tan(π/k))*sin(2tπ/k)  …式5
t=0,1,…,k-1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如果决定图像的坐标的中心坐标Ic和宽度w以使得满足以上的式3、4,则能够在CD-R的标签的圆形内不重叠地排列图像。由以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对圆形的标签同心圆状地配置图像时,根据所选择的图像的张数,自动调整图像的尺寸、配置间隔、距中心的距离、角度,来生成自动配置的图像数据(配置后的图像数据),以使得各图像不重叠地收容在圆形中。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描述了CD-R内的图像彼此不重叠而且在圆形内等间隔地配置的例子,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说明图像的至少一条边越出的配置方法(不重叠,没有外周边缘,单重圆)。这里,所谓越出的一条边是CD-R的外周部分,通过使CD-R的外周部分越出地进行布局,能够在CD-R的外周部分中不产生多余的空白地配置图像。
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由于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在各处理中显示的GUI由于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图3~图6所示的GU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在CD-R的标签上图像彼此不重叠地等间隔配置,进而进行布局以使得从CD-R的外周仅越出一条边的本实施方式的布局方法。图10是表示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设定对应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10所示的步骤S1001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1的处理对应,图10所示的步骤S1002~S1004的自动布局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3中的处理的一部分对应。
如图10所示,首先,在步骤S1001中,图像处理装置从二次存储装置103读出并选择在图3中由使用者选择的打印对象的图像文件。接着,在步骤S1002中,图像处理装置,如果把选择的图像文件的总张数记为k,则在k小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步骤S1002的“Yes”),进入到步骤S1003,计算下式6以及式7。另外,在k大于2的情况下(步骤S1002的“No”),图像处理装置进入到步骤S1004,计算下式9、式10。这是由于在张数小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配置图像时相邻接的图像不重叠,因此以该条件划分。
首先,说明在k小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所进入的步骤S1003中的式6、式7的计算处理。
这里,如图16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下式6成立。
w=R   …式6
另外,所配置的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7表示。
x=wcos(2tπ/k)/2
y=wsin(2tπ/k)/2)  …式7
t=0,1,…,k-1
即,中心Ic位于坐标(x,y)的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接着,说明在步骤S1002中k大于2的情况下所进入的步骤S1004中的式9、式10的计算处理。
这里,如图11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下式8成立。
R=w+aw/(2*tan(π/k))  …式8
即,
w=R/{1+a/(2tan(π/k))}  …式9
从而,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10表示。
x=(R-w/2)*cos(2tπ/k)
y=(R-w/2)*sin(2tπ/k)  …式10
t=0,1,…,k-1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通过使用以上的方法,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同心圆状地进行布局以使得从圆形的外周越出图像的一条边。如以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对圆形的标签同心圆状地配置图像时,根据所选择的图像的张数,自动调整图像的尺寸、配置间隔、距中心的距离、角度,来生成自动配置的图像数据(配置后的图像数据),以使得各图像不重叠地收容在圆形中。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以图像彼此不重叠为前提。而在第3实施方式中,采用除图像的一条边以外,图像彼此可以重叠的布局(重叠,单重圆)。即,重叠其它边的周边部分地进行配置,以使得可以看到图像的特定的一条边的周边部分。
另外,第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由于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在各处理中显示的GUI由于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图3~图6所示的GU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在CD-R的标签上同心圆状地重叠配置图像的本实施方式的布局方法。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12所示的步骤S1201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1的处理对应,图12所示的步骤S1202~S1204的自动布局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3中的处理的一部分对应。
如图12所示,首先,在步骤S1201中,图像处理装置从二次存储装置103读出并选择在图3中由使用者选择的打印对象的图像文件。接着,在步骤S1202中,图像处理装置,如果把选择的图像文件的总张数记为k,则在k小于或等于2或者满足下式11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202的“Yes”),进入到步骤S1203,计算下式12、式13。
2 / ( 4 + a 2 ) > = cos ( π / k ) …式11
另外,在k大于2或者不满足上述的式11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202的“No”),图像处理装置进入到步骤S1204,计算下式14、式15。
首先,说明在步骤S1202的“Yes”的情况下所进入的步骤S1203中的式12、式13的计算处理。
这里,如图8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下式成立。
R2=w2+(aw/2)2
从而,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用下式12表示。
w=2R/(4+a2)  …式12
另外,所配置的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13
表示。
x=wcos(2tπ/k)/2
y=wsin(2tπ/k)/2  …式13
t=0,1,…,k-1
即,中心Ic位于坐标(x,y)的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接着,说明在步骤S1202的“No”的情况下所进入的步骤S1204中的式14、式15的计算处理。
这里,如图13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下式成立。
Rsin(π/k)=aw/2
因此,
w=2*R*sin(π/k)/a  …式14
从而,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15表示。
x=(Rcos(π/k)-Rsin(π/k)/a)cos(2tπ/k)
y=(Rcos(π/k)-Rsin(π/k)/a)sin(2tπ/k)
t=0,1…,k-1  …式15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通过使用以上的方法,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在CD-R的标签上的圆形内重叠地布局图像。
[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是除图像的一条边以外,图像彼此可以重叠的布局。但是,在第4实施方式中,图像的一条边配置在圆形以外,其它的边可以彼此重叠(重叠,没有外出边缘,单重圆)。
另外,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由于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在各处理中显示的GUI由于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图3~图6所示的GU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同心圆状地重叠配置图像的本实施方式的布局方法。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14所示的步骤S1401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1的处理对应,图14所示的步骤S1402~S1404的自动布局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3中的处理的一部分对应。
如图14所示,首先,在步骤S1401中,图像处理装置从二次存储装置103读出并选择在图3中由使用者选择的打印对象的图像文件。接着,在步骤S1402中,图像处理装置,如果把选择的总张数记为k,则在k小于或等于2或者满足下式15.5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402的“Yes”),进入到步骤S1403,计算下式16、式17。
2sin(π/k)>=a  …式15.5
另外,在k大于2或者不满足上述的式11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402的“No”),图像处理装置进入到步骤S1404,计算下式18、式19。
首先,说明在步骤S1402的“Yes”的情况下所进入的步骤S1403中的式16、式17的计算处理。
这里,如图16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用下式16表示。
w=R  …式16
另外,所配置的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17表示。
x=wcos(2tπ/k)/2
y=wsin(2tπ/k)/2  …式17
t=0,1,…,k-1
即,中心Ic位于坐标(x,y)的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接着,说明在步骤S1402的“No”的情况下所进入的步骤S1404中的式18、式19的计算处理。
这里,如图15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下式成立。
Rsin(π/k)=aw/2
因此,
w=Rsin(π/k)/a  …式18
从而,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19表示。
x=(R-w/2)*cos(2tπ/k)
y=(R-w/2)*sin(2tπ/k)  …式19
t=0,1,…,k-1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通过使用以上的方法,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同心圆状地重叠配置图像,以使得从圆形的外周越出图像的一条边。
图17A~图17D表示以上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图像的排列示例。另外,还可以是这样,即,使用者根据爱好选择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任一种排列。
[实施方式5]
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中,是图像成为单重圆的布局,而在第5实施方式中的布局为:图像在CD-R上等间隔地配置,形成多重圆,彼此重叠,在CD-R的标签上的圆周的外侧越出(重叠,圆形外,多重圆)。
另外,第5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由于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5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在各处理中显示的GUI由于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图3~图6所示的GU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图像在CD-R上以一定间隔配置,形成同心圆,彼此重叠,且越出到CD-R的标签的圆形外侧的本实施方式的布局方法。图18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18所示的步骤S1701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1的处理对应,图18所示的步骤S1702~S1706的自动布局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3中的处理的一部分对应。
首先,在步骤S1701中,图像处理装置,选择由使用者通过图3所示的打印对象图像指定画面选择的打印对象的图像文件。接着,在步骤S1702中,图像处理装置,如果把选择的图像文件的总张数记为k,则在k小于2或等于或者满足下式1A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702的“Yes”),图像处理装置进入到步骤S1703,进行后述的式20、式21的计算。
2sin(π/k)≥a   …式1A
另外,在k大于2或者不满足上述式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702的“No”),图像处理装置进入到步骤S1704。
首先,说明进入到步骤S1703时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处理。
这里,如图19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用下式20表示。
w=R    …式20
另外,所配置的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21表示。
x=wcos(2tπ/k)/2
y=wsin(2tπ/k)/2)
t=0,1,…,k-1  …式21
即,中心Ic位于坐标(x,y)的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另外,在进入到步骤S1704时,而且,张数k小于或等于32的情况下(步骤S1704的“Yes”),进入到步骤S1705。另外,在张数k大于32的情况下(步骤S1704的“No”),进入到步骤S1706。
首先,说明步骤S1705中的计算。
这里,如图20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下式成立。
Rsin(π/k)=aw/2
因此,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用下式22表示。
w=Rsin(π/k)/a  …式22
从而,第t个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23表示。
x=(R-w/2)*cos(2tπ/k)
y=(R-w/2)*sin(2tπ/k)  …式23
t=0,1,…,24
接着,说明步骤S1706中的计算。这种情况下,成为二重同心圆。
这里,如图21所示,把CD-R的半径记为R,配置在外侧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0,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进而,各同心圆的个数最好相等,因此,如果把配置在外侧的圆形的图像的张数记为k0,配置在内侧的圆形的图像的张数记为k1,则k0和k1如下。
k0=(k+1)/2
k1=k-k0
从而,配置在外侧的圆形的图像的大小w0和所配置的图像的中心位置Ic0的坐标(x0,y0)用下式24、式25表示。
w0=2Rsin(π/k0)/a  …式24
x0=(R-R*sin(π/k0)/a)sin(2tπ/k0)
y0=(R-R*sin(π/k0)/a)cos(2tπ/k0)
t=0,1,2,…k0-1  …式25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0的图像。
这里,如果
r0=R-2*R*sin(π/k0)/a
则配置在内侧的圆形的图像大小w1和所配置图像的中心位置Ic1的坐标(x1,y1)用下式26、式27表示。
w1=2*R0*sin(π/k0)/a  …式26
x1=(r0-r0*sin(π/k0)/a)sin(2tπ/k1)
y1=(r0-r0*sin(π/k0)/a)cos(2tπ/k1)
t=0,1,2,…k1-1  …式27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1的图像。
通过使用以上的方法,能够在图22所示的二重的同心圆上配置图像。
另外,在做成三重同心圆的情况下,如果
k0=(k+2)/2
k1=(k+2)/2
k2=k-k0-1
则第1重同心圆内的图像的宽度w0和中心位置Ic0的坐标(x0,y0)由下式28、式29表示。
w0=2Rsin(π/k0)/a  …式28
x0=(R-R*sin(π/k0)/a)sin(2tπ/k0)
y0=(R-R*sin(π/k0)/a)cos(2tπ/k0)
t=0,1,2,…k0-1  …式29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0的图像。
接着,说明从外侧开始第2重的图像的大小和位置。
假设
r0=R-2*R*sin(π/k0)/a
则第2重同心圆中的图像的宽度w1和中心位置Ic1的坐标(x1,y1)从下式30、式31计算。
w1=2*r0*sin(π/k0)/a  …式30
x1=(r0-r0*sin(π/k0)/a)sin(2tπ/k1)
y1=(r0-r0*sin(π/k0)/a)cos(2tπ/k1)
t=0,1,2,…k1-1  …式31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1的图像。
接着,说明从外侧开始第3重的图像的大小和位置。
假设
r1=r0-2*r0*sin(π/k0)/a
则第3重同心圆中的图像的宽度w2和中心位置Ic2的坐标(x2,y2)从下式32、式33计算。
w2=2*r1*sin(π/k0)/a  …式32
x2=(r1-r1*sin(π/k0)/a)sin(2tπ/k2)
y2=(r1-r1*sin(π/k0)/a)cos(2tπ/k2)
t=0,1,2,…k2-1  …式33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2的图像。
如以上那样,通过进行图18所示的处理,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能够根据所选择的图像的张数来决定采用几重的同心圆,并通过自动地调整图像的尺寸、配置间隔、距中心的距离、角度来生成自动配置的图像数据(配置后的图像数据)以使得收容在圆形内。
[第6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中,采用多重圆,图像重叠,而且图像的一条边在CD-R的标签上的圆周的外侧越出的布局,而在第6实施方式中,采用图像整体一定进入到CD-R标签的圆周内,而且各图像没有重叠的布局(不重叠,圆形内,多重圆)。
另外,第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由于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在各处理中显示的GUI由于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图3~图6所示的GU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图像在CD-R上以一定间隔配置,形成多重圆,彼此没有重叠,而且未在CD-R标签的圆形外侧越出的本实施方式的布局方法。图23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23所示的自动布局处理是图2所示的步骤S203中的处理的一部分。
首先,在步骤S2201中,图像处理装置选择在图3中由使用者所选择的打印对象的图像。接着,在步骤S2202中,如果把所选择的总张数记为k,则在k小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步骤S2202的“Yes”),图像处理装置进入到步骤S2203,进行后述的式36、式37的计算。另外,在k大于2的情况下(步骤S2202的“No”),图像处理装置进入到步骤S2204。
首先,说明进入到步骤S2203时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处理。
这里,如图8所示,如果把CD-R的半径记为R,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记为w,所配置的图像的高宽比(高度/宽度)记为a,以CD-R的中心为原点,则下式成立。
R2=w2+(aw/2)2
从而,所配置的图像的宽度w用下式36表示。
w = 2 R / ( 4 + a 2 ) …式36
另外,所配置的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用下式37表示。
x=wcos(2tπ/k)/2
y=wsin(2tπ/k)/2  …式37
t=0,1,…,k-1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在步骤S2204中,在选择张数k小于或等于32的情况下(步骤S2204的“Yes”),进入到步骤S2205,在k大于32的情况下(步骤S2204的“No”),进入到步骤S2206。
首先,说明步骤S2205中的计算。在步骤S2205中,图像的宽度w由下式38表示。
w = R / ( a 2 / 4 + ( 1 + a / 2 tan ( π / k ) ) 2 ) …式38
另外,所配置的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y)由下式39表示。
x=(w/2+aw/2tan(π/k))*cos(2tπ/k)
y=(w/2+aw/2tan(π/k))*sin(2tπ/k)
t=0,1,…,k-1  …式39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的图像。
接着,说明步骤S2206中的计算。在选择张数k大于32的情况下,假设
k0=(k+1)/2
k1=k-k0
则第1重同心圆内的图像的宽度w0和位置Ic0由下式40表示。
w 0 = r / { a 2 / 4 + ( 1 + a / 2 tan ( π / k ) ) 2 } …式40
另外,所配置的图像的中心Ic的坐标(x0,y0)由下式41表示。
x0=(w0/2+aw0/2tan(π/k0))cos(2tπ/k0)
y0=(w0/2+aw0/2tan(π/k0))sin(2tπ/k0)
t=0,1,2,3,4,…,k0-1  …式41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0的图像。
接着,说明从外侧开始第2重图像的大小和位置。如果
r 0 = R - R / { a 2 / 4 + ( 1 + a / 2 tan ( π / k ) ) 2 }
则第2重同心圆内的图像的宽度w1和位置Ic1(x1,y1)由下式42、式43表示。
w 1 = r 0 / { a 2 / 4 + ( 1 + a / 2 tan ( π / k ) ) 2 } …式42
x1=(w1/2+aw1/2tan(π/k0))cos(2tπ/k1)
y1=(w1/2+aw1/2tan(π/k0))sin(2tπ/k1)
t=0,1,2,3,4,…,k1-1  …式43
在该位置配置旋转了2tπ/k1的图像。
如以上那样,图像处理装置,如图24所示,能够把图像配置成三重同心圆状,不重叠地进入到CD-R的标签的圆周内。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对于任意重圆都能够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扩张。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能够根据所选择的图像的张数来决定采用几重的同心圆,并通过自动地调整图像的尺寸、配置间隔、距中心的距离、角度来生成自动配置的图像数据(配置后的图像数据)以使得收容在圆形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所配置的图像的张数决定采用几重圆,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当前配置的图像的宽度决定采用几重圆。
[第7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第6实施方式中,是同心圆状地配置图像的布局,而在第7实施方式中采用图像彼此等角度地配置成螺旋状的布局(重叠,圆形内,螺旋)。
另外,第7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由于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7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在各处理中显示的GUI由于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图3~图6所示的GU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形成螺旋,在CD-R的标签内进行配置的本实施方式的布局方法。图25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25所示的步骤S2501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1的处理对应,图25所示的步骤S2502~S2503的自动布局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3中的处理的一部分对应。
首先,在步骤S2501中,图像处理装置选择k张由使用者通过图3所示的打印对象图像指定画面所选择的打印对象的画面。接着,在步骤S2502中,图像处理装置决定CD-R的内径、外径、圈数。另外,关于这些值,在使用预先决定的值的情况下,不需要该步骤S2502。
接着,在步骤S2503中,图像处理装置进行螺旋状地配置图像的处理。这里,以下说明螺旋状地配置的配置位置的计算方法的详细过程。一般地,螺旋的式可以用极坐标系(r,θ)表示如下。
r=aθ
在上述式中,a为正的常数,r为从原点的距离,θ为偏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在CD-R的内部配置图像为目的,因此在计算中使用CD-R的内径、外径和表示缠绕了几次螺旋的圈数。图26是表示内径R0、外径R1、螺旋的圈数Rolls=2时的螺旋示例的图。这里,把内径R0、外径R1和螺旋的圈数Rolls作为常数,螺旋的式可以用极坐标系(r,θ)表示如下。
r=r1-a*θ
这里,在θ=2π*rolls时,下式成立。
r0=r1-a*2*π*rolls
即,常数a能够表示如下。
a=(r1-r0)/(2*π*rolls)
从而,螺旋状地配置k张时的各图像的坐标能够根据下式求出。
r(t)=ri-((r1-r0)/(2*π*rolls))θ(t)
θ(t)=(2*π*rolls*t)/k
其中,t=1、2...,k。
通过在上述的位置上使图像旋转θ(t)地进行配置,能够螺旋状地配置图像。但是,在把图像大小保持一定的情况下进行配置时,具有越接近圆的中心,图像越重叠而难以观看的问题。另外,还具有图像的张数越多,图像越重叠而难以观看的问题。由此,把各图像的大小变更为与从所配置的图像中心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进而,也可以根据所配置的图像的张数,减小图像的大小。
以上的结果是,螺旋状地配置的图像如图27所示。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内径、外径、圈数为常数。但是,并不限于这样,也可以是由使用者自由地变更每一个值。另外,在变更了内径、外径、圈数时,立即重新计算所有的图像的配置,进行新的配置。另外,内径不限于螺旋的配置,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6中的同心圆地配置图像时,也同样考虑内径,使得在内径以内不配置图像。另外,图像配置到内径附近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螺旋状的配置,即使是同心圆状的配置,通过用与配置完毕的各图像内接的圆形、椭圆形切下,也可以显示更多的图像。
[第8实施方式]
在第8实施方式中,说明在CD内随机配置图像进行布局的方法。另外,第8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由于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8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在各处理中显示的GUI也可以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图3~图6所示的GUI相同。
图28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自动布局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28所示的步骤S2801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1的处理对应,图28所示的步骤S2802的自动布局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3中的处理的一部分对应。
首先,在步骤S2801中,图像处理装置选择k张打印对象的图像。接着,在步骤S2802中,图像处理装置随机配置所选择的k张图像。这里,对于随机配置的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在随机配置的方法中,有在外接CD的四方形的内部随机配置的方法,但在这种情况下,在CD的外侧或者中央部分中也配置图像,效率非常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下式,按照极坐标系随机配置。进而,在圆形的情况下由于越向外侧面积越大,因此考虑到这一点在外侧配置更多的图像。
即,第t个图像的位置,如果把内径记为r0,把外径记为r1,则用下式表示。
其中,在上述式中,Rand()是生成大于或等于0并小于1的随机值的函数。另外,Rand-PI()是产生0~2π的随机值的函数。另外,R(t)是按照随机顺序输出0、2π/k、2π*2/k、2π*3/k,......,2π*(k-1)/k的数字的函数。
由此,在极坐标系下随机地配置图像。进而,根据r(t)以及θ(t)的函数,被夹在内径与外径之间的环形中均匀而随机地配置图像。另外,所配置的图像分别以由Rand-PI()函数所指定的随机角度旋转配置。
另外,所选择的图像的张数越多,越减小图像的尺寸。图像尺寸根据下式来决定。
w=(PI/(aspect*k))1/a
这里,如果把图像的高度记为h,把宽度记为w,则aspect用h/w表示。另外,说明α的值。例如在α=2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图像的重叠,能够用图像把圆周内填满。在随机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图像也重叠,因此,比α=2大的值能够适宜地显示更多的图像。
根据以上的式,即使选择较多的图像,通过减小图像的尺寸,也能够进行配置。例如,图29A是表示随机配置了15张图像的图像配置示例的图。另外,图29B是表示随机配置了50张图像的图像配置示例的图。比较图29A与图29B可知,图像处理装置根据配置的图像的总数把图像大小设定为适当的尺寸。
根据以上的方法,能够在CD-R的内径与外径之间随机配置图像。另外,通过进行“重新调整”等,能够再次重新选择Rand函数,还能够生成其它的随机布局。另外,通过以与各图像内接的圆形、椭圆形切下,能够显示更多的图像。
[第9实施方式]
在第9实施方式中,说明通过根据图像的布局和打印的分辨率使用适当分辨率(=图像尺寸)的图像来减轻处理的负荷的方法。另外,第9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由于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9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以及在各处理中显示的GUI,由于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标签打印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8中,图像数据只是JPEG形式的图像,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作为近年来普及的数码照相机的格式的标准DCF(Design rule for Camera File system)格式的图像。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二次存储装置103中记录有DCF格式的图像数据。
这里,所谓DCF格式的图像数据是除JPEG图像主体外在数据内还保存有缩略图像的图像数据。典型的是,JPEG图像主体(主图像)具有1600×1200像素及其以上的分辨率(图像尺寸),缩略图像具有160×120像素的分辨率(图像尺寸)。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在标签图像生成的处理中计算描绘所需要的分辨率(图像尺寸),在缩略图像的分辨率(图像尺寸)充分的情况下,不进行主图像的解码,而用缩略图像代替,由此实现高速处理和减少所需要的存储量。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生成的标签图像,如图22或图24所示,以变形后的图像大小不是恒定的图像为主要对象。即,如图22或图24所示,在圆形的内侧配置的图像尺寸小的情况下,用缩略图像来代替主图像是有效的。
接着,说明第9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图像的自动布局处理。
图30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图像的自动布局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001中,用数值0把变量t初始化。接着,在步骤S1002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打印的分辨率,计算第t个图像的变形后的大小(变形后图像尺寸)。该值在每个布局中不同,但是由于具体的变形后图像尺寸(w0或者w1等)的计算方法,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过,因此在这里省略之。
接着,在步骤S1003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上述变形后图像尺寸决定在描绘中是使用主图像还是使用缩略图像。具体地讲,在满足“变形后图像的上边>160像素”的情况下(步骤S1003的“Yes”),进入到步骤S1004。另外,在未满足“变形后图像的上边>160像素”的情况下(步骤S1003的“No”),进入到步骤S100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或图24所示,变形后图像的上边成为比较对照物,但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是图像的长边。
进而,作为具体例子,说明在作为记录介质制成典型的直径12cm的CD标签时,输出装置105以600dpi分辨率进行打印的例子。首先,如果求包含在CD标签的半径中的像素数R,则
R=12/2/2.54*600≈1417像素
由于缩略图像的宽度是160像素,因此,以CD半径的大致1/9左右为基准,对于描绘成比其更小的图像,在进行描绘时使用缩略图像。由此,能够提高描绘处理(标签图像的生成处理)的效率。
接着,在进入到步骤S1004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对第t个图像进行主图像的解码。另外,在进入到步骤S1005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对第t个图像进行缩略图像的解码。接着,在步骤S1006中,图像处理装置使用解码了的主图像或缩略图像进行图像的描绘处理。描绘处理(变形处理)的具体算法与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相同。
接着,在步骤S1007中,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变量t是否与描绘图像数“Image”一致的判断。这里,在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007的“Yes”),结束标签图像的生成处理。另外,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007的“No”),进入到步骤S1008,图像处理装置把t的值仅增加1后返回到步骤S1002。
另外,在上述的第9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图22所示,所描绘的图像的大小每一张都不同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情况,如图17A~图17D所示,即使所有的图像以相同的大小进行描绘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其中,如果是以相同大小描绘的布局,则不需要对每一张图像都进行是使用主图像还是使用缩略图像的判断,仅在最初进行一次判断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第9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象DCF格式的图像数据那样包括2种分辨率(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即使是采用象公知的Flashpix格式或者JPEG2000格式等的图像数据那样的,能够用多分辨率分层地进行解码的图像格式,也是适宜的。另外,通过使用能够把多分辨率(大于或等于3个)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的格式的图像数据,能够决定更细致的在描绘中使用的图像的分辨率。由此,通过进行具有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分辨率的图像的解码,能够进行进一步的高速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第9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切换缩略图像和主图像进行解码。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事前对缩略图像一并进行解码并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只对主图像根据需要进行解码。例如,缩略图像大多用于为了使用者从多个图像中选择打印所使用的图像而提示在画面上等的其它的用途中,因此,通过进行高速缓冲存储,作为整体的处理效率良好。另外,通过进行高速缓冲存储,虽然提高了缩略图像的处理速度,但是由于增大存储器使用量,因此作为标签图像的生成处理存在折衷关系(trade-off)。根据上述情况,选择与实施方式对应的适宜的缩略图像的处理方法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第9实施方式中,只是根据图像描绘的大小切换缩略图像与主图像,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方法,缩略图像有时不仅分辨率低而且像质也差。即,有时在像质方面不适于进行打印。具体地讲,这是因为,在压缩缩略图像时,用比主图像高的压缩率压缩,或者在生成缩略图像的时刻从主图像进行分辨率变换时,使用简易的“最近相邻”法。从而,当进行画面的预览显示或者草图打印时,可以如上述那样切换缩略图像与主图像并生成标签图像,在实际打印时,进行全部使用了主图像的标签图像的生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生成的标签图像使用民用打印机打印在可打印CD-R介质上,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适用在冲压制做的CD-ROM的打印等中。即,不限于CD-R,如果是DVD-R等一般圆形的盘介质则都能够同样适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其记录介质和程序中,选择多个图像数据,把基于所选择的多个图像数据的多个图像变形为与配置图案对应的形状,在根据配置图案配置了作为变形后的图像的变形图像后生成图像数据,因此,例如,在对圆形的标签同心圆状地配置图像时,根据所选择的图像的张数,通过自动地调整图像的尺寸、配置间隔等来配置图像,以使得收容在圆形内。
[第10实施方式]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说明在螺旋上配置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图31是表示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在图31中,3101是CPU(中央运算装置),进行图像处理装置总体的控制。3102是键盘,3102a是鼠标,这两者都是用于向图像处理装置输入数据和指示的输入装置。
3103是显示装置,例如由CRT(Cathode Ray Tube)、液晶显示器等构成。3104是ROM(Read Only Memory),3105是RAM(RandomAccess Memory),构成图像处理装置的存储装置。这些ROM3104、RAM3105存储由CPU3101执行的程序、由图像处理装置利用的数据等。3106是闪存,在图像处理装置的文件系统中使用,构成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
3108是打印机,根据来自CPU3101的指示对打印物进行打印。3109是网络接口,具有连接互联网或者LAN(局域网)、与其它的计算机终端进行通信的功能。
根据以上的硬件结构,图像处理装置,对粘贴在CD-R等圆形记录介质上的标签,由打印机3108打印螺旋状地配置了图像的图案。这时,图像处理装置,为了螺旋状地高效地配置图像,通过由CPU3101执行程序来实现变形各图像的处理。
这里,说明图3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标签打印的动作。
图32是说明图3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标签打印的整个处理的流程图。如图32所示,首先,在步骤S3201中,图像处理装置允许使用者选择用于在标签面上进行打印的大于或等于一张的图像。具体地讲,图像处理装置,通过在图像显示装置3103上显示图像的图标、图像文件名的一览,允许使用者选择图像。
另外,在闪存3106中预先保存一览显示的多个图像数据。具体地讲,在闪存3106中,以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文件格式的形式存储有多个图像数据。使用者能够从图像的一览中选择任意N张(N是自然数)图像。图33A是表示所选择的N张图像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3A所示,依次把由使用者选择了的N张图像的文件名设为0.jpg、1.jpg、……(N-1).jpg。
接着,在步骤S3202中,图像处理装置形成所选择的上述N张图像被变形、易于观看且高效地配置为环形(螺旋状)的标签图像。另外,步骤S3202中的详细动作在后面描述。接着,在步骤S3203中,图像处理装置使用打印机3108打印所形成的标签图像。这时,打印机3108,象近年来的民用打印机那样,具备直接在CD-R盘面上进行打印的功能。在使用该功能时,例如,使用能够直接打印的市场销售的可打印的CD-R介质。另外,市场上还销售各种用于粘贴在盘面上的贴纸形的标签,还能够在标签上打印后粘贴到CD-R盘面上。
通过以上的处理,图像处理装置形成使得多个图像变形且高效地螺旋状地配置了的标签图像,能够在CD-R盘面或者标签上打印所形成的标签图像。
接着,说明图32所示的步骤S3202的处理的详细情况。
图33B是表示使图像变形且螺旋状地配置的标签图像(第2图像数据)的图例。在图33B中配置的图像是在步骤S3201中选择了的N张图像(以下,称为材质图像)。图33A是表示材质图像(第1图像数据)的图。
在图33B中,所配置的各块(变形后的材质图像)的边界线由线形螺旋r=aθ确定的曲线和通过螺旋中心的2条直线构成。图像处理装置根据该边界线的形状,通过连续地把各材质图像变形,形成各块。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各块作为螺旋小片。
接着,说明上述的线形螺旋r=aθ。
这里,a是正的常数。另外,r、θ如图34所示,是基于极坐标表现的标签图像上的坐标,r是表示距原点的距离,θ是表示偏转角。这时,常数a是控制螺旋的圈数的常数,由于常数a越小螺旋的圈数越多,因此预先确定为成为适当的设计的值。另外,图33A、图33B所示的标签图像仅把同一图像反复地配置,但是,所选择的N张材质图像也可以是每一张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在标签图像的各螺旋小片上也按照从内侧开始0.jpg、1.jpg、……,(N-1).jpg的顺序螺旋状地配置各自不同的材质图像。这时,在材质图像的数量N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反复0.jpg~(N-1).jpg,直到线形螺旋r的值成为预定的大小为止。
接着,作为材质图像的变形例,说明为了描绘上述的一片螺旋小片而计算出的坐标。图35A是表示变形前的材质图像示例的图,图35B是表示变形后的材质图像(螺旋小片)的示例的图。通过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变形处理,图35A所示的变形前的材质图像的四个角部的点A、B、C、D映射到图35B所示的变形后的标签上的螺旋小片的坐标点A(r0,θ0)、B(r1,θ1)、C(r2,θ0)、D(r3,θ1)。
由于坐标点A及B都是螺旋上的点,因此具有
r0=aθ0、r1=aθ1
的关系。
另外,从螺旋的数学特性出发,点C、D的坐标分别从点A、B的坐标唯一地决定,具有
r2=r0+2πa=a(θ0+2π)
r3=r1+2πa=a(θ1+2π)
的关系。
另外,选择螺旋小片的方位比AC∶AB使得保持材质图像的方位比ac∶ab。这里,由于
AC=2πa、AB=a/2*(θ1-θ0)2
因此得到
θ 1 = θ 0 + 2 ( π * ab / ac )
从以上的关系出发,可知如果决定左上方的坐标点A的偏转角坐标θ0,则唯一地决定各螺旋小片。因此,如果计算最内侧的螺旋小片的坐标,则邻接的下一个螺旋小片把坐标点B、D改读为坐标点A、C,能够同样地计算。根据以上方法,能够递归地计算全部螺旋小片的坐标。
接着,说明图3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图2的步骤S3202中生成标签图像时,描绘螺旋小片的处理。
图36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描绘螺旋小片的处理的流程图。这里,材质图像是宽W像素,高H像素的大小,用以左上角为原点的坐标(x,y)表示。另外,这里的线形螺旋能够通过式r=aθ用图34所示的极坐标表示,材质图像与螺旋小片的关系成为图35A以及图35B所示的映射关系。
首先,在步骤S3601中,图像处理装置用数值0把变量y初始化。接着,在步骤S3602中,图像处理装置用数值0把变量x初始化。接着,在步骤S3603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计算变量θ。
θ←θ0*(H-1-y)+θ1*y
另外,θ0是作为初始值提供的,θ1如上所述能够从初始值θ0计算。
接着,在步骤S3604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计算变量r。
θ←r0*(W-1-x)+r1*y
接着,在步骤S3605中,图像处理装置把材质图像的坐标(x,y)的像素数据复制到用在步骤S3603、3604中计算出的标签图像的极坐标(r,θ)特定的位置。
然后,在步骤S3606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x仅增加1。接着,在步骤S3607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x与宽度W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进入到步骤S3608,如果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3604。接着,在步骤S3608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y仅增加1。然后,在步骤S3609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y与高度H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结束处理,如果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3602。
通过以上所示的处理,图像处理装置能够把长方形的材质图像变形为图35B所示形状的螺旋小片。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由于能够计算邻接的螺旋小片的坐标,递归地决定位置,因此通过把上述处理反复进行N次,能够描绘标签图像整体。
[第11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0实施方式中使用极坐标表达说明了标签图像的坐标系,而更一般地,不仅是材质图像,标签图像也能够进行笛卡尔坐标的处理。因此,第1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使用笛卡尔坐标生成标签图像。另外,第1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标签打印的处理由于与图31所示的第10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图32所示的标签打印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说明第1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图32的步骤S3202中生成标签图像时,描绘螺旋小片的处理。
图37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描绘螺旋小片的处理的流程图。这里,标签图像的坐标(x,y)以左上方为原点,具有宽Width像素,高Height像素的大小,根据以下的关系式,与第10实施方式的极坐标相互变换。
x=r*cosθ+Width/2
y=r*sinθ+Height/2
另外,在材质图像中采用坐标(X,Y)。
如图37所示,首先,在步骤S3701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y初始化为数值0。接着,在步骤S3702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x初始化为数值0。接着,在步骤S3703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计算由坐标(x,y)与x轴所成的角θ。
θ←tan-1((y-Height/2)/(x-Width/2))  …式44
其中,当x=Width/2时,如果y>Hight/2,则成为π/2,如果y<Hight/2,则成为3π/2。
接着,在步骤S3704中,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偏转角θ是否是在螺旋小片内侧的判断。即,如果
θ0≤θ<θ1
则进入到步骤S3705,否则,进入到步骤S3708。
接着,在步骤S3705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计算标签图像的坐标(x,y)与原点的距离。
r ← ( ( x - Width / 2 ) 2 + ( y - Height / 2 ) 2 ) …式45
接着,在步骤S3706中,图像处理装置进行极坐标点(r,θ)是否在螺旋小片内侧的判断。即,如果
r0+(r1-r0)*(θ-θ0)*(θ1-θ0)≤r(r0+(r1-r0)*(θ-θ0)*(θ1-θ0)+2πa
则进入到步骤S3707,否则,进入到步骤S3708。
接着,在步骤S3707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把材质图像中的坐标(X,Y)对应的像素的值复制到标签图像的点(x,y)。作为
x←w*(r-r0)/(r1-r0)
y←h*(θ-θ0)/θ1-θ0)
把材质图像的像素(X,Y)的值复制到标签图像的点(x,y)。接着,在步骤S3708中,把变量x仅增加1。接着,在步骤S3709中,把变量x与“Width”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进入到步骤S3710,如果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3703。接着,在步骤S3710中,把变量y仅增加1。然后,在步骤S3711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y与“Height”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结束处理,如果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3702。
[第1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0实施方式中螺旋状地配置了图像,但有时也在同心圆上配置图像。因此,作为第12实施方式,说明把图像变形,同心圆状地进行高效配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另外,第1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标签打印的处理由于与图31所示的第10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图32所示的标签打印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其中,在图32的步骤S3202中生成标签图像时,进行同心圆状高效地配置图像的处理。
接着,说明第12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图32的步骤S3202的处理的详细过程。图38A是表示在步骤S3201中选择的材质图像示例的图。图38B是表示把所选择的材质图像变形,同心圆状地配置的标签图像的图例的图。在图38B中,所配置的各块(变形后的材质图像)的边界线由用同心圆r=ri确定了的曲线和通过同心圆中心的2条直线构成。图像处理装置,根据该边界线的形状,通过连续地把各材质图像变形,形成各块。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各块作为同心圆小片。
这里,半径ri是正的常数序列。距原点的距离r和中心角θ是上述图34所示的极坐标表现的标签图像上的坐标。另外,如图42所示,从外侧开始把第i周分割为ni个。另外,从外侧开始按照0.jpg,1.jpg,……,(N-1).jpg的顺序同心圆状地配置。具体地讲,如图42所示,在最外侧的半径r0的同心圆中配置0.jpg,1.jpg,……,n0-1.jpg,在第2外侧的半径r1的同心圆中配置n0.jpg,n0+1.jpg,……,n0+n1-1.jpg,在最内侧的成为最后配置顺序的部分中配置(N-1).jpg。另外,这时,将ri、ni预先决定为成为适当的设计的值。
另外,图38B所示的标签图像仅把同一图像反复地配置,但所选择的N张材质图像也可以是每一张都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在标签图像的各同心圆小片上,也从外侧开始按照0.jpg、1.jpg,……,(N-1).jpg的顺序同心圆状地配置互不相同的材质图像。这时,在材质图像的数量N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反复0.jpg~(N-1).jpg,直到通过像素的排列构成一周同心圆为止。
接着,作为材质图像的变形例说明为了描绘上述的一个同心圆小片计算出的坐标。图39A是表示变形前的材质图像示例的图,图39B是表示变形后的材质图像(同心圆小片)例的图。通过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变形处理,图39A所示的变形前的材质图像的四个角的点A、B、C、D映射为图39B所示的变形后的标签上的同心圆小片的坐标点A(ri+1,θj),B(ri+1,θj+1)、C(ri,θj)、D(ri,θj+1)。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第i周的环被进行ni分割,因此,对于属于第i周的同心圆小片,下述关系成立,
θj+1=θj+2π/ni
接着,说明第1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图32的步骤S3202中生成标签图像时,描绘同心圆小片的处理。
图40是表示第1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描绘同心圆小片的处理的流程图。这里,材质图像是宽W像素,高H像素的大小,用以左上方为原点的坐标(x,y)来表现。另外,这里,标签图像中的坐标能够用图34所示的极坐标表示,材质图像与同心圆小片的关系为图39A以及图39B是表示的映射关系。
首先,在步骤S3801中,图像处理装置用数值0把变量y初始化。接着,在步骤S3802中,图像处理装置用数值0把变量x初始化。接着,在步骤S3803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计算变量θ。
θ←θj*(H-1-Y)+θj+1*y
接着,在步骤S3804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计算变量r。
r←ri+1*(W-1-x)+ri*x
接着,在步骤S3805中,图像处理装置把材质图像的位置(x,y)的像素复制到标签图像的极坐标位置(r,θ)的像素。接着,步骤S3806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x仅增加1。接着,在步骤S3807中把变量x与W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进入到步骤S3808,如果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3804。接着,在步骤S3808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y仅增加1。然后,在步骤S3809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y与H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结束处理,如果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3802。
通过以上的处理,图像处理装置能够把长方形的材质图像变形,同心圆状地高效配置。通过把上述处理反复进行n次,描绘由n个变形了的图像所成的同心圆,能够描绘图38B所示的标签图像整体。
[第13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2实施方式中使用极坐标表现说明了标签图像的坐标系,但更一般地,不仅是材质图像,标签图像也能够进行笛卡尔坐标的处理。因此,第1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使用笛卡尔坐标生成标签图像。另外,第1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标签打印的处理由于与图31所示的第10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图32所示的标签打印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说明第1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图32的步骤S3202中生成标签图像时,描绘同心圆小片的处理。
图41是表示第1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描绘同心圆小片的处理的流程图。这里,标签图像的坐标(x,y)以左上方为原点,具有宽“Width”像素,高“Height”像素的大小,根据下述关系式,与第10实施方式的极坐标相互变换。
x=r*cosθ+Width/2
y=r*sinθ+Height/2
另外,在材质图像中采用坐标(X,Y)。
如图41所示,首先,在步骤S3901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y初始化为数值0。接着,在步骤S3902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x初始化为数值0。接着,在步骤S3903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计算由坐标(x,y)与x轴所成的角θ。
θ←tan-1((y-Height/2)/(x-Width/2))  …式46
其中,当x=Width/2时,如果y>Hight/2,则成为π/2,如果y<Hight/2,则成为3π/2。
接着,在步骤S3904中,图像处理装置进行角θ是否在同心圆小片内侧的判断。即如果
θj≤θ<θj+1
则进入到步骤S3905,否则,进入到步骤S3908。
接着,在步骤S3905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计算标签图像的坐标(x,y)与原点的距离。
r ← ( ( x - Width / 2 ) 2 + ( y - Height / 2 ) 2 ) …式47
接着,在步骤S3906中,图像处理装置进行极坐标点(r,θ)是否在同心圆小片内侧的判断。即,如果
ri+1≤r<ri
则进入到步骤S3907,否则,进入到步骤S3908。
接着,在步骤S3907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下式把材质图像中的坐标(X,Y)对应的像素的值复制到标签图像的点(x,y)。作为
x←W*(r-ri+1)/(ri-ri+1)
y←H*(θ-θj)/(θj+1j)
把材质图像的像素(X,Y)的值复制到标签图像的点(x,y)。
接着,在步骤S3908中,把变量x仅增加1。接着,在步骤S3909中,把变量x与“Width”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进入到步骤S3910,如果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3903。接着,在步骤S3910中,把变量y仅增加1。接着,在步骤S3911中,图像处理装置把变量y与“Height”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结束处理,如果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3902。通过以上的处理,图像处理装置在生成标签图像时,进行描绘同心圆小片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第13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进行同心圆状的配置时,从外周到内周环的宽度相同,越靠近内侧分割数ni越少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这种例子。例如,如图43所示,也可以在各周使分割数相同(16分割),越向内侧行进,环的宽度越窄。这样,通过rj与ni的组合,能够生成各种图案的标签图像。
[第14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1、第13实施方式中,根据把材质图像的一个像素的值复制到标签图像的像素的作为图像放大方法而公知的近邻像素插补法(Nearest-Neighbour法)来变换图像。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方法。例如,根据以下所示的线性插补法(Bi-Linear法),从多个像素的值计算像素值,能够得到更好的变换后的图像。
例如,把图37的步骤S3707的计算或者图41的步骤S3907的计算置换为以下的计算,
X0←Floor(X)
(其中,Floor(X)是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Y0←Floor(Y)
如下述来置换标签图像的点(x,y)的像素值,
v←P(X0,Y0)*(1-(X-X0))*(1-(Y-Y0))
+P(X0+1,Y0)*(X-X0)*(1-(Y-Y0))
+P(X0,Y0+1)*(1-(X-X0))*(Y-Y0)
+P(X0+1,Y0+1)*(X-X0)*(Y-Y0)
由于图像通常用RGB,YUV等3维彩色空间表现,因此对各个彩色面进行该变换。
[第15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0实施方式中螺旋状地配置了图像,但未对应可打印范围因标签的大小等而不同的情况。因此,在第15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根据可打印范围的大小决定螺旋配置的坐标。另外,第15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标签打印的处理由于与图31所示的第10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图2所示的标签打印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首先,说明可打印范围的变化、不能够与其对应时的问题点。图44A、44B是表示实施了螺旋配置的标签图像和可打印范围的例子的图。图44A中的内周侧区域41以及外周侧区域40的斜线区域是不能够使用打印机3108进行打印的可打印范围以外的区域。另外,如图44B所示,内周侧区域43以及外周侧区域42的斜线区域是不能够使用打印机3108打印的可打印范围以外的区域。把图44A与图44B进行比较可知,在图44B的情况下,可打印范围的内径小,即,能够打印到更内侧。这是根据各种市场销售的可打印介质或标签的种类,可打印范围不同的一个例子。
如图44B所示,即使使用与图44A相同的标签图像也能够进行打印,但是,内侧的余白部分增大,并导致产生设计上的不理想这样的问题点。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缩小标签图像整体,能够打印到图44B中的内侧的余白部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外侧产生余白,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这一点是很明确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4C所示,根据可打印区域(内径、外径)动态地决定图像配置的坐标,由此,与图44B相比较,能够进行更有效地利用了介质或标签的可打印区域的打印。另外,在第10实施方式中,如图33B所示,螺旋状地配置,以使得图像的上下邻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4A~图44C所示,螺旋状地配置以使得图像的左右邻接。
图45是表示可打印区域的内径·外径与图像的螺旋配置的关系的图。使用以圆的中心为原点O的极坐标(r,θ)说明该关系。如图45所示,把作为圆50的内周的半径记为r0,作为圆51的外周的半径记为r1。把它们之间的环形区域作为可打印区域。对各圆50、51,如果用使用了极坐标的式来表示,则
r=r0
r=r1
另外,从图5所示的外周上的点P通过Q、R到达内周上的点S的线形螺旋,使用适当的正的常数a,能够用下式48表示。
r=r1-a*θ …式48
这里,如果把从螺旋的边P0到边R0的中心角记为Θ,由于点S位于螺旋上,因此下式49成立。
r0=r1-aΘ  …式49
另外,如图45所示,中心角Θ成为超过2π的角度。更详细地讲,是在角QOR上加2π的角度。即,中心角Θ也是表示螺旋圈数的值。因此,常数a通过下式50求出。
a=(r1-r0)/Θ  …式50
这里,说明在图45的螺旋区域中配置横向连接了N个图33A所示的图像的情况。作为图45中所示的螺旋区域,是用直线PQ,直线RS和螺旋PR,螺旋QS包围的区域。在该螺旋区域中把图像连续变形进行配置。这时,根据线形螺旋的性质,下式51成立。
PQ=RS=2π*a  …式51
从图45可知,如果图33A的图像采用宽度w和高度h,则所连接的图像的宽度的上边、下边都成为N*w,螺旋区域的上边QS与下边PR的长度不同。即,例如,如图44A~图44C所示,产生图像的上边缩短下边伸长的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近圆中心的是图像的上边)。在本实施方式中,决定图像的变倍率使得上边和下边的平均与图像宽度一致。即,下式52成立。
N*w/h=((QS+PR)/2)/PQ  …式52
另外,从上述的螺旋的式48、公知的螺旋长度的公式,PR、QS能够用下式53以及式54求出。
PR=r1Θ-a/2*Θ2  …式53
QS=(r1-2π*a)Θ-a/2*Θ2  …式54
从以上所述的式50~54,能够用下式55求出Θ。
Θ = { π + ( π 2 + 4 π * N * w ( r 1 + r 0 ) / ( ( r 1 - r 0 ) * h ) ) } * ( r 1 - r 0 ) / ( r 1 + r 0 ) …式55
即,根据可打印区域的外径内径,图像张数,图像的宽度和高度的信息,能够唯一地决定螺旋圈数。另外,从式55和式50,螺旋式的参数a也能够根据下式56求出。
a = ( r 1 + r 0 ) / { π + ( π 2 + 4 π * N * w ( r 1 + r 0 ) / ( ( r 1 - r 0 ) * ) ) } …式56
接着,说明使用在上述决定了的参数描绘各个图像的坐标,即在图35A及图35B中说明过的螺旋小片的四个角的点A、B、C、D的坐标的计算方法。
从外侧排列N张图像,依次为0、1、2、……k、……、N-1。如图46所示,把第k个图像的起始角度记为θk。由于图像之间无缝隙地邻接排列,因此结束角度与θk+1一致。图46的点Bk、Ak是螺旋上的点,与第k个螺旋小片的起始位置相对应。即,第k个图像变换为用点Bk、Bk+1、Ak、Ak+1包围的螺旋小片61。另外,点A0、B0分别与图45的点P、Q对应。
根据线性螺旋的性质,对于所有的k,求边AkBk的下式57成立。
AkBk=2π*a  …式57
其中,a已经通过上述的式50给出。
另外,从螺旋的式48、公知的螺旋长度的式,边A0Ak和B0Bk的长度用下式58、59求出。
A0Ak=r1*θk-a/2*θk2  …式58
B0Bk=(r1-2π*a)*θk-a/2*θk2  …式59
另外,如从图46所知,在第k个图像的起始角之前,需要配置k个图像,即k*w的宽度。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变倍使得上边与下边的平均成为图像的宽度,因此下式60成立。
(A0Ak+B0Bk)/2/AkBk=k*w/h  …式60
根据上述的式57~60,求θk的下述式61成立。
θk = r 1 / a - π ( ( r 1 / a - π ) - 4 π * k * w / h ) …式61
由此,包围螺旋小片61的4个点Bk、Bk+1、Ak、Ak+1的坐标,能够用极坐标形式依次表示为如下。
Bk = ( r 1 - ( 2 π + r 1 / a - π - ( ( r 1 / a - π ) - 4 π * k * w / h ) ) * a , r 1 / a - π - ( ( r 1 / a - π ) - 4 π * k * w / h ) )
Bk + 1 = ( r 1 - ( 2 π + r 1 / a - π - ( ( r 1 / a - π ) - 4 π * ( k + 1 ) * w / h ) ) * a , r 1 / a - π - ( ( r 1 / a - π ) - 4 π * ( k + 1 ) * w / h ) )
Ak = ( r 1 - ( r 1 / a - π - ( ( r 1 / a - π ) - 4 π * k * w / h ) ) * a , r 1 / a - π - ( ( r 1 / a - π ) - 4 π * k * w / h ) )
Ak + 1 = ( r 1 - ( r 1 / a - π - ( ( r 1 / a - π ) - 4 π * ( k + 1 ) * w / h ) ) * a , r 1 / a - π - ( ( r 1 / a - π ) - 4 π * ( k + 1 ) * w / h ) )
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根据可打印区域的外径内径和图像张数,图像的宽度和高度,能够唯一地决定所有螺旋小片的坐标。基于该坐标,根据在第10实施方式或者第11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过的方法,变形描绘各图像,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能够根据可打印区域的大小进行没有设计上的不理想状况的最佳图像的描绘。
另外,在上述第15实施方式中,根据可打印范围的内径、外径决定螺旋配置的坐标,但是并不限于此。即使第12实施方式等所示的同心圆配置,也能够采用同样的结构。在同心圆配置中,根据可打印范围,不仅决定各图像的大小,而且还决定采用几重的同心圆以及在各周上各配置几个图像,由此,能够进行更灵活的布局设计。另外,在如第10实施方式那样,螺旋状地配置以使得图像的上下邻接的情况下,如果替换上述式中的图像的宽度w和h,则也能够使用。
[第16实施方式]
在第16实施方式中,说明在螺旋状或者同心圆状地配置图像时,根据图像的布局和打印的分辨率,使用适当分辨率(=图像尺寸)的图像,由此减轻处理负荷的图像处理装置。另外,第1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标签打印的处理与图31所示的第10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图32所示的标签打印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0~15中,图33A的原图像0.jpg、……、(N-1).jpg只是JPEG格式的图像。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近年来普及的作为数码照相机格式的标准的DCF(Design rule for CameraFile system)格式的图像。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闪存3106中记录着DCF格式的图像。
这里,所谓DCF格式的图像数据是除JPEG图像主体外在数据内还保存有缩略图像的图像数据。典型的是,JPEG图像主体(主图像)具有1600×1200像素及其以上的分辨率(图像尺寸),缩略图像具有160×120像素的分辨率(图像尺寸)。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在标签图像生成的处理中计算描绘所需要的分辨率(图像尺寸),在缩略图像的分辨率(图像尺寸)充分的情况下,不进行主图像的解码,而用缩略图像代替,由此实现高速处理和减少所需要的存储量。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生成的标签图像,如图43所示,把变形后的图像的大小并不是恒定的图像作为主要的对象。即,如图43所示,在配置于圆形内侧的图像的尺寸小的情况下,用缩略图像来代替主图像,这是有效的。另外,如图43所示,是图像的上边及下边与邻接的图像接触的配置。
接着,说明第1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32的步骤S3202中的标签图像的生成处理。
图47是表示第1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32的步骤S3202中的标签图像的生成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4001中,用数值0把变量i初始化。接着,在步骤S4002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打印的分辨率计算第i个图像中的变形后的大小(变形后的图像尺寸)。如图39B所示,第i个图像中的变形后的上边AC是(ri-ri-1)像素。该值在每个布局中不同,具体的ri的计算方法由于在上述第13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过,因此在这里省略。
接着,在步骤S4003中,图像处理装置根据上述变形后的图像尺寸决定描绘是使用主图像还是使用缩略图像。具体地讲,在变形后图像的边满足“AC>160像素”的情况下(步骤S4003中的Yes),进入到步骤S4004。另外,在变形后图像的边未满足“AC>160像素”的情况下(步骤S4003的No),进入到步骤S4005。
进而,作为具体例子,说明在作为记录介质生成典型的直径12cm的CD标签的情况下,打印机3108以600dpi的分辨率进行打印的例子。首先,求包含在CD标签的半径中的像素数R,则
R=12/2/2.54*600≈1417像素
由于缩略图像的宽度是160像素,因此,大致以CD半径的1/9为标准,对比其更小地描绘的图像,在进行描绘时,使用缩略图像。由此,能够提高描绘处理(标签图像的生成处理)的效率。
接着,在进入到步骤S4004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对于第i个图像进行主图像的解码。另外,在进入到步骤S4005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对于第i个图像进行缩略图像的解码。接着,在步骤S4006中,图像处理装置使用解码了的主图像或缩略图像进行图像的描绘处理。描绘处理的具体算法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0~13中说明过的相同。
接着,在步骤S4007中,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变量i是否与描绘图像数“Image”一致的判断。这里,在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4007的Yes)结束标签画面的生成处理。另外,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4007的No)进入到步骤S4008,图像处理装置把i仅增加1,然后返回到步骤S4002。
另外,在上述第16实施方式中,如图43所示,说明了所描绘的图像的大小每一张互不相同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情况,即使在图33B所示那样,所有的图像以相同大小描绘的情况下使用,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其中,如果是用相同的大小描绘的布局,则在最初仅进行一次判断即可,而不需要对每一张图像进行是使用主图像还是使用缩略图像的判断。
另外,在上述第16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如DCF格式的图像数据那样包括2种分辨率(图像尺寸)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即使使用公知的Flashpix格式或者JPEG2000格式等图像数据那样,能够分层地用多个分辨率解码的图像格式也是适宜的。另外,通过使用能够把多个分辨率(3个以上)的图像数据解码的格式的图像数据,能够决定在更细致的描绘中使用的图像的分辨率。由此,通过进行具有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分辨率的图像的解码,能够进行进一步的高速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第16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切换缩略图像和主图像进行解码。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事前对缩略图像一并进行解码并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只对主图像根据需要进行解码。例如,缩略图像大多用于诸如为了使用者从多个图像中选择打印所使用的图像而提示在画面上等的其它的用途中,因此,通过进行高速缓冲存储,作为整体的处理效率良好。另外,通过进行高速缓冲存储,虽然提高了缩略图像的处理速度,但是由于增大存储器使用量,因此作为标签图像的生成处理存在折衷关系(trade-off)。根据上述情况,选择与实施方式对应的适宜的缩略图像的处理方法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第16实施方式中,只是根据图像描绘的大小切换缩略图像与主图像,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方法,缩略图像有时不仅分辨率低而且像质也差。即,有时在像质方面不适于进行打印。具体地讲,这是因为,在压缩缩略图像时,用比主图像高的压缩率压缩,或者在生成缩略图像的时刻从主图像进行分辨率变换时,使用简易的“最近相邻”法。因此,当进行画面的预览显示或者草图打印时,可以如上述那样切换缩略图像与主图像并生成标签图像,在实际打印时,进行全部使用了主图像的标签图像的生成。
[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配置中使用的图像数据,是各自独立的JPEG图像文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保存在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中。
另外,还可以使用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从MPEG等的动图像数据切出的帧。特别是在螺旋状地配置的情况下,通过按照时间轴的顺序排列,能够取得所有图像彼此连接成一条的螺旋状配置的优点。
另外,从长方形的材质图像向螺旋小片或同心圆小片的变换,作为三维CG技术,使用一般的OpenGL、Direct3D等,并用公知的网格变形(mesh-warp)的方法进行变换,则能够更高速地进行更好的描绘。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民用打印机在可打印CD-R介质上打印要生成的图像,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在冲压制做的CD-ROM的打印等中。进而,不限于CD,只要是DVD-R等一般圆形的盘介质,则能够同样使用。
另外,图3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计算机)可以具备具有图32、图36、图37、图40、图41及图47所示的处理流程的一部分功能的专用硬件。另外,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的存储器,不限于图31所示的闪存3106、ROM3104、RAM3105,例如,也可以由硬盘装置或光磁盘装置等的非易失性的存储器,CD-ROM等的仅能够读出的记录介质,或这些存储出装置组合的计算机可读取、写入的记录介质构成。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其记录介质和程序中,由于具备存储多个第1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输出变形为适于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配置从存储装置读出的第1图像数据的形状的变形图像数据的变形装置、输出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排列配置了由变形装置变形了的变形图像数据的第2图像数据的图像配置装置,因此,通过使图像变形为适于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配置的形状,能够在圆形或者环形的标签面上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高效地配置图像。
另外,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指的是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进而,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括诸如经过互联网等网络或者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被发送了程序代码时的服务器或者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RAM)那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程序代码的装置。
另外,上述的程序代码,也可以从把该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装置等的计算机系统经过传输媒体,或者通过传输媒体中的传输波传输到其它的计算机系统。这里,传输程序的“传输媒体”指的是互联网等的网络(通信网)或电话线路等的通信线路(通信线)那样,具有传输信息的功能的媒体。
另外,上述程序代码,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代码。进而,也可以是用与计算机系统中已记录的程序代码的组合实现上述的功能的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另外,存储了上述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等程序产品也能够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适用。上述的程序代码、记录介质、传输媒体以及程序产品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表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29)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装置,存储多个图像数据;
图像选择装置,从上述存储装置选择多个上述图像数据;
图像配置装置,把上述图像选择装置选择的多个上述图像数据的多个图像变形为对应于配置图案的形状,并生成依照上述配置图案配置了作为变形后的图像的变形图像的配置后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在预定的圆形内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等间隔地配置多个上述变形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至少根据上述配置图案把上述图像的大小变形,生成依照上述配置图案配置了作为变形后的图像的变形图像的配置后图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生成等间隔地配置了多个上述变形图像的上述配置后图像数据,使得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同心圆状地成为多重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生成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在预定的圆形内同心圆状地收容多个上述变形图像,而且,不重叠地配置了多个上述变形图像的上述配置后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是具有四条边的方形的情况下,上述图像配置装置,生成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同心圆状地配置多个上述变形图像使得其一条边在预定的圆形外,而且,不重叠地配置了多个上述变形图像的上述配置后图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是具有四条边的方形的情况下,上述图像配置装置生成上述配置后图像数据,其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在预定的同心圆内同心圆状地收容多个上述变形图像,而且,可以看见多个上述变形图像的特定的一条边的周边部分地,重叠配置了其它边的周边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是具有四条边的方形的情况下,上述图像配置装置生成上述配置后图像数据,其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同心圆状地配置多个上述变形图像使得其一条边在预定的圆形外,而且,可以看见多个上述变形图像的特定的一条边的周边部分地,重叠配置了其它边的周边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根据上述图像选择装置选择的上述图像数据的数量,决定采用几重的多重圆。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进行配置,使得上述多重圆中的各同心圆所包含的上述变形图像的数量在上述各同心圆中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对上述多重圆中的各同心圆所包含的上述变形图像的数量进行配置,使得最内侧的上述同心圆的图像数最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图像选择画面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上显示促使使用者选择上述图像的图像选择画面,
上述图像选择装置,从上述存储装置选择由上述使用者在上述图像选择画面上所选择的图像的上述图像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生成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在由预定的内径和外径包围的圆环形内,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配置了多个上述变形图像的上述配置后图像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生成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在预定的圆形内随机地配置了多个上述变形图像的上述配置后图像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生成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在由预定的内径和外径包围的圆环形内,随机地配置了多个上述变形图像的上述配置后图像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生成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在上述圆形内或者上述圆环形内,距中心的距离越远随机地配置了越多的上述变形图像的上述配置后图像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分辨率指定装置,在上述图像数据具有多种分辨率的情况下,指定上述图像配置装置所要配置的上述变形图像的分辨率,
上述图像配置装置,从上述存储装置读出具有上述分辨率指定装置所指定的上述分辨率的图像数据,生成依照上述配置图案配置了变形为对应于上述配置图案形状的上述变形图像的配置后图像数据。
18.一种使用了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存储多个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上述存储装置选择多个上述图像数据的第1步骤;
把在上述第1步骤中选择的多个上述图像数据的多个图像变形为对应于配置图案的形状,生成依照上述配置图案配置了作为变形后的图像的变形图像的配置后图像数据的第2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步骤,作为上述配置图案,在预定的圆形内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等间隔地配置多个上述变形图像。
20.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装置,存储多个第1图像数据;
变形装置,输出把从上述存储装置读出的上述第1图像数据变形为适于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配置的形状的变形图像数据;以及
图像配置装置,输出把上述变形装置变形了的上述变形图像数据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排列配置了的第2图像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打印上述图像配置装置输出的上述第2图像数据的图像打印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变形装置使用线性插补法进行图像的变形。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变形装置,使用网格变形法进行图像的变形。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图像数据是方形的情况下,上述图像变形装置,输出把上述第1图像数据中的上下两条边变形为对应于同心圆或者螺旋的曲线的形状的上述变形图像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圆形打印装置,具有对圆形介质或粘贴到圆形介质上的贴纸进行打印的功能;以及
图像配置决定装置,根据上述圆形打印装置的可打印区域的内径和外径,动态地决定图像配置方法。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分辨率指定装置,在上述第1图像数据包括具有多种分辨率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指定上述变形装置生成上述变形图像数据所需要的分辨率,
上述变形装置,从上述存储装置读出上述第1图像数据中的具有上述分辨率指定装置所指定的上述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并且输出把该数据变形了的上述变形图像数据。
27.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把从存储多个第1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读出的上述第1图像数据变形为适于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配置的变形图像数据的第1步骤;以及
输出把在上述第1步骤中变形了的上述变形图像数据同心圆状或者螺旋状地排列配置的第2图像数据的第2步骤。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打印在上述第2步骤中输出的上述第2图像数据的第3步骤。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图像数据是方形的情况下,上述第1步骤输出把上述第1图像数据中的上下两条边变形为对应于同心圆或者螺旋的曲线的形状的上述变形图像数据。
CNB2004100626223A 2003-06-30 2004-06-30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26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87178A JP4323882B2 (ja) 2003-06-30 2003-06-30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187178/2003 2003-06-30
JP2003187179A JP4250466B2 (ja) 2003-06-30 2003-06-30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その記録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187179/2003 2003-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7333A CN1577333A (zh) 2005-02-09
CN1312619C true CN1312619C (zh) 2007-04-25

Family

ID=33543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262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2619C (zh) 2003-06-30 2004-06-30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522174B2 (zh)
CN (1) CN131261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4391B (zh) * 2003-02-27 2010-05-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利用特定颜色空间的图像再生装置及方法
US7188310B2 (en) * 2003-10-09 2007-03-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utomatic layout generation for photobooks
KR100595031B1 (ko) * 2004-04-30 2006-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임의의 템플릿용지에 이미지 인쇄방법
US7755639B2 (en) * 2004-08-27 2010-07-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reproduction using a particular color space
JP2006074592A (ja) * 2004-09-03 2006-03-16 Canon Inc 電子アルバム編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コンピュータ装置読み出し可能に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JP2007050566A (ja) * 2005-08-16 2007-03-0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04319B2 (ja) * 2005-09-05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17241B2 (ja) * 2005-11-01 2011-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793971B1 (ko) * 2005-12-20 2008-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우스 팝업 메뉴를 이용하여 인쇄하는 방법 및인쇄제어장치
CN101326821B (zh) * 2006-03-14 2011-05-25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20070234205A1 (en) * 2006-03-29 2007-10-04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Defining virtual shapes to position text and graphics
JP2008030347A (ja) * 2006-07-31 2008-02-1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コンテンツ記録ディスク作成装置、キオスク端末、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080063384A1 (en) * 2006-09-08 2008-03-13 Masahide Tanaka Recording device, printing system, and disc medium
JP4957424B2 (ja) * 2006-12-08 2012-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イテム編集方法、アイテム編集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WO2008078372A1 (ja) * 2006-12-25 2008-07-03 Pioneer Corporation 描画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762882B2 (en) 2007-02-05 2014-06-2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use therein, and computer program
US8078969B2 (en) * 2007-03-05 2011-12-13 Shutterfly, Inc. User interface for creating image collage
US8578273B2 (en) * 2007-10-30 2013-11-05 Microsoft Corporation Slideshow method for displaying images on a display
KR101394338B1 (ko) * 2007-10-31 2014-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의 토폴로지 정보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및이를 위한 시스템
JP2009271997A (ja) * 2008-05-07 2009-11-19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JP4850892B2 (ja) * 2008-12-19 2012-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底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1578430B1 (ko) * 2009-07-13 2015-1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20110029928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teractive cluster-based media playlists
CN102117628B (zh) * 2009-12-30 2012-07-18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光光盘片的卷标形成方法
US8930851B2 (en) * 2011-10-26 2015-01-06 Sap Se Visually representing a menu structure
US20130275860A1 (en) * 2012-04-17 2013-10-17 Spiror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information searching
CN103677513A (zh) * 2012-09-21 2014-03-26 西门子公司 在显示数字医学数据组时信息字段的放置
EP2733630A1 (en) * 2012-11-15 2014-05-21 Dassault Systèmes Designing a circular staggered pattern of objects
JP6544936B2 (ja) * 2015-01-30 2019-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の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339206B2 (en) * 2016-05-17 2019-07-02 Wing Aviatio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layout constraints
US20190056854A1 (en) * 2016-10-31 2019-02-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eloping a non-rectangular user interface
USD847180S1 (en) * 2017-07-19 2019-04-30 Lenovo (Beijing) Co., Ltd. Display screen or a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209A (zh) * 1997-03-25 1998-12-09 夏普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
JPH1166167A (ja) * 1997-08-19 1999-03-09 Hattori Concept Jimusho:Kk 顧客情報表示装置
JPH11203458A (ja) * 1998-01-13 1999-07-30 Nissan Motor Co Ltd 道路形状認識装置
KR20010103174A (ko) * 2000-04-26 2001-11-23 최현준 3차원 캐릭터를 이용한 맞춤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334277D1 (de) 1992-11-05 2009-05-28 Canon Kk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arbeitung von Bewegtbildern
JPH06203135A (ja) 1992-12-28 1994-07-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371562A (en) 1993-06-02 1994-12-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Stereoscopic disk and viewer and method of making
US5548699A (en) * 1993-10-26 1996-08-20 Fuji Xerox Co., Ltd.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evaluations of units of the information
US6119135A (en) * 1996-02-09 2000-09-12 At&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assively browsing the internet using images extracted from web pages
JP3416390B2 (ja) 1996-05-07 2003-06-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描画装置
US5977974A (en) * 1996-09-17 1999-1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847915B2 (ja) 1997-09-10 2006-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US6313919B1 (en) * 1997-07-02 2001-11-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0155835A (ja) 1998-11-20 2000-06-0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を送出する送出装置
JP2000156777A (ja) 1998-11-20 2000-06-0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を送出する送出装置
JP2000284879A (ja) 1999-01-29 2000-10-13 Square Co Ltd ゲーム装置、ビデオゲームにおけるコマンド入力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6544123B1 (en) 1999-10-29 2003-04-08 Square Co., Ltd. Game apparatus, command input method for video gam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s for realizing the same
US6915074B2 (en) * 2000-03-31 2005-07-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dex prints for photofinishing services
JP4325075B2 (ja) 2000-04-21 2009-09-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オブジェクト管理装置
JP2002074322A (ja) * 2000-08-31 2002-03-15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媒体
JP2002133723A (ja) 2000-10-20 2002-05-10 Noritsu Koki Co Ltd 記録媒体及び記録装置
JP2002202905A (ja) 2000-10-27 2002-07-19 Canon Inc データ蓄積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US6964025B2 (en) * 2001-03-20 2005-11-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to thumbnail gallery
JP2002290880A (ja) 2001-03-22 2002-10-04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可読メモリ
JP2002287867A (ja) 2001-03-27 2002-10-04 Atr Media Integration & Communications Res Lab コンテンツ出力装置
US6915489B2 (en) * 2001-03-28 2005-07-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browsing using cursor positioning
JP2002292939A (ja) 2001-04-02 2002-10-09 Canon Inc プリント装置、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前記装置の制御方法
US6714209B2 (en) * 2001-04-06 2004-03-30 Lightsurf Technologies, Inc. Browser-based system providing methodology for labeling of photo compact discs with a photo-facsimile table of conten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209A (zh) * 1997-03-25 1998-12-09 夏普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
JPH1166167A (ja) * 1997-08-19 1999-03-09 Hattori Concept Jimusho:Kk 顧客情報表示装置
JPH11203458A (ja) * 1998-01-13 1999-07-30 Nissan Motor Co Ltd 道路形状認識装置
KR20010103174A (ko) * 2000-04-26 2001-11-23 최현준 3차원 캐릭터를 이용한 맞춤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63533A1 (en) 2004-12-30
CN1577333A (zh) 2005-02-09
US7522174B2 (en) 2009-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2619C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US80053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decoding image data
US5557728A (en) Automated image retrieval and scaling into windowed displays
US8134578B2 (en) Hybrid importance maps for content aware digital image resizing
AU72001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mage synthesizing system and method, image synthesizer and client computer which constitute image synthesizing system, and image separating method
JP4463476B2 (ja) 複数領域2レイヤフォーマットを用いた複合文書画像圧縮
US20120297280A1 (en) Web Page Hot Spots
JP2008140361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または画像処理方法
US708542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ling and reproducing images
JP2008165381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5110089A (ja) 色変換マトリックス生成方法、色変換テーブル作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25046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その記録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88448A (ja) データ変換装置、データ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データ変換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データ変換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出力処理装置、出力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出力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出力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
JP2009182933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4362538A (ja) 文書データ変換装置、携帯電話装置、文書データ変換方法、文書データ変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文書データ変換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1251497A (ja) 記憶されたページ要素を使用するページ構成方法とそれの使用装置
JP5479274B2 (ja) 画像分類装置、画像分類プログラム、プリンタ、撮像装置及び携帯電話機
JP2008246775A (ja) 展開データ作成方法と装置とプログラム
JP3416500B2 (ja) 動画像出力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4530572B2 (ja) ドキュメント作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ドキュメント作成方法
JP2009122841A (ja) 画像一覧イメージ構築装置、記録媒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25282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その記録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03003190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ipulation of graphics information
JPH04220086A (ja) 画像データ管理方法および画像データ管理装置
TW202040349A (zh) 畫像處理裝置及畫像顯示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