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6130C - 固定组件及外壁施工构造 - Google Patents

固定组件及外壁施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6130C
CN1306130C CNB2004100860822A CN200410086082A CN1306130C CN 1306130 C CN1306130 C CN 1306130C CN B2004100860822 A CNB2004100860822 A CN B2004100860822A CN 200410086082 A CN200410086082 A CN 200410086082A CN 1306130 C CN1306130 C CN 13061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xing
lower bolster
metallic substrates
exterio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60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9382A (zh
Inventor
伊藤恒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h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09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9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61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61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容易而且可获得外观设计性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的固定组件和外壁施工构造。固定组件(1)用于将四方错缝接合方式的外壁板固定到固定于构造本体的金属基底(3)上。固定组件(1)配置到上下左右的4片外壁板的上下左右接合部,并具有固定配件(5)、下垫板(11)、接合板(12)、及固定螺钉(13)。固定配件(5)具有基板部(51)、上方脚部(52)和下方脚部(53)、支承部(54)、上板卡止部(55)、下板卡止部(56)。在支承部(54)的上方形成凹陷部(57),在凹陷部(57)具有第1固定用开口部(58)。在下垫板(11)形成第2固定用开口部(118)。第1固定用开口部(58)具有左右伸长的形状。固定配件(5)可在相对下垫板(11)朝左右滑动的状态下固定于金属基底(3)。

Description

固定组件及外壁施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固定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的金属基底上,固定多片四方错缝接合方式的外壁板的固定组件及使用其的外壁施工构造。
背景技术
过去,具有在固定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的金属基底上,固定多片外壁板而成的外壁施工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2)。
在该过去的外壁施工构造中,使用固定配件,用以在金属基底固定上述外壁板。
然而,在上述外壁施工构造中,对接左右的外壁板。为此,在左右的外壁板间的接合间隙部需要通过帽形连接件浇注密封材料,从而成为增大施工成本的原因。另外,根据密封施工的质量,存在损害外观设计性的可能性。另外,密封材料的恶化也有可能导致外观设计性和防漏性能的下降。
因此,即使对于上述外壁板的左右接合方式,作为错缝接合方式,也可考虑按所谓的四方错缝接合方式构筑外壁施工构造。在该场合,在成为邻接配置的4片外壁板的接合中央部的上下左右接合部配置固定配件。
可是,由于对固定配件进行固定的金属基底先固定于柱(构造本体)上,所以,上述固定配件相对该金属基底的左右方向的固定位置就被固定下来,存在不能使配置于上侧的左右外壁板的重量支承力均匀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96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138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过去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容易而且可获得外观设计性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的固定组件和外壁施工构造。
第1发明的固定组件用于将多片四方错缝接合方式的外壁板固定在固定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组件为配置到上下左右4片上述外壁板的上下左右接合部地构成,具有接合于下侧的上述外壁板的上边部和上侧的上述外壁板的下边部的固定配件,重合于该固定配件的背面侧地配并置抵接于上述金属基底的下垫板,通过配置于该下垫板的背面侧并接合于上述金属基底而将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的接合板,及螺紧于该接合板而在上述金属基底固定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的固定螺钉,
上述固定配件具有抵接于上述外壁板的里侧面的基板部,形成于该基板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于上述下垫板的上方脚部和下方脚部,从上述基板部朝前方沿水平方向立设的支承部,从该支承部朝斜上方弯曲的上板卡止部,及从上述支承部朝斜下方弯曲的下板卡止部,在上述支承部上方的基板部形成比该基板部后退的凹陷部,同时,在该凹陷部具有插通上述固定螺钉的第1固定用开口部,
另外,在上述下垫板形成用于插通上述固定螺钉的第2固定用开口部,
上述第1固定用开口部具有朝左右伸长的形状,
上述固定配件为可相对上述下垫板朝左右滑动地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地构成。(技术方案1)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上述固定组件如上述那样配置到四方错缝接合的4片外壁板的上下左右接合部,可将该外壁板固定在金属基底。为此,通过使用上述固定组件,可容易地获得四方错缝接合的外壁施工构造。该四方错缝接合的外壁施工构造,由于外壁板间的接缝部不明显,所以,外观设计性优良。
另外,通过形成为四方错缝接合构造,由于不需要特别进行接缝部的处理,所以,施工容易,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
另外,上述固定组件将上述第1固定用开口部形成为左右伸长的形状。所以,可使上述固定配件相对于上述下垫板左右滑动。即,上述固定组件的上述下垫板即使仅可固定到相对上述金属基底沿左右方向的规定位置,上述固定配件也可相对于上述金属基底朝左右方向固定到某种程度范围的任意位置。
如上述那样,按照本发明,可提供能够获得施工容易而且外观设计性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的固定组件。
第2项发明的外壁施工构造通过在固定于建筑物构造本体的金属基底固定多片四方错缝接合方式的外壁板而构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下左右4片上述外壁板的上下左右接合部配置用于将该外壁板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的固定组件,
该固定组件具有下述的固定配件、重合于该固定配件的背面侧地配置的下垫板、配置于该下垫板的背面侧的接合板、及螺紧于该接合板的固定螺钉,
上述固定配件具有抵接于上述外壁板的里侧面的基板部,形成于该基板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于上述下垫板的上方脚部和下方脚部,从上述基板部朝前方沿水平方向立设的支承部,从该支承部朝斜上方弯曲的上板卡止部,及从上述支承部朝斜下方弯曲的下板卡止部,在上述支承部上方的基板部形成比该基板部后退的凹陷部,同时,在该凹陷部具有插通上述固定螺钉的第1固定用开口部,
另外,在上述下垫板形成用于插通上述固定螺钉的第2固定用开口部,
上述第1固定用开口部具有朝左右伸长的形状,
上述固定配件为可相对上述下垫板朝左右滑动地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地构成,
上述固定组件将上述固定配件接合到下侧的上述外壁板的上边部和上侧的上述外壁板的下边部,上述下垫板抵接于上述金属基底,上述接合板接合于上述金属基底,同时,通过在该接合板螺紧上述固定螺钉,将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从而将上述外壁板固定在上述金属基底(技术方案6)。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上述外壁施工构造如上述那样,通过将多片四方错缝接合方式的外壁板固定在金属基底而构成,在4片外壁板的上下左右接合部配置上述固定组件。为此,外壁板间的接缝部不明显,可获得外观设计性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
另外,通过形成为四方错缝接合构造,不需要特别进行接缝部的处理,所以,施工容易,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
另外,上述固定组件将上述第1固定用开口部形成为左右伸长的形状,可使上述固定配件相对于上述下垫板左右滑动。即,上述固定组件的上述下垫板即使仅可固定到相对上述金属基底沿左右方向的规定位置,上述固定配件也可相对于上述金属基底朝左右方向固定到某种程度范围的任意位置。
另外,上述外壁施工构造由于使用金属基底,所以,强度和耐久性优良。
如上述那样,按照本发明,可提供能够获得施工容易而且外观设计性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固定组件的正面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外壁施工构造的正面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固定组件的侧面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固定配件的正面图。
图5为实施例1的下垫板的正面图。
图6为实施例1的由通过固定配件的支承部的切断面获得的外壁施工构造的纵断面图。
图7为实施例1的使固定配件朝右方滑动后的状态的固定组件的正面图。
图8为实施例1的使固定配件朝左方滑动后的状态的固定组件的正面图。
图9为实施例1的固定组件的背面图。
图10为示出实施例1的可从第1目视用开口部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确认接合板这一状态的固定组件的正面图。
图11为实施例1的外壁施工构造的正面图。
图12为实施例1的外壁施工构造的立体图。
图13为实施例1的金属滑道或金属胴缘的立体图。
图14为实施例1的由通过固定配件的中央水平板部的切断面获得的外壁施工构造的纵断面图。
图15为表示实施例1的使固定组件卡止于下侧的外壁板的上边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为实施例1的从金属胴缘的前板的后方观看到将固定组件配置于金属基底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为实施例1的在金属胴缘对固定配件进行固定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8为图17之后的固定配件的固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19为图18之后的固定配件的固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20为与图15的A-A线箭头断面相当的排出雨水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21为实施例2的外壁施工构造的正面图。
图22为实施例2的外壁施工构造的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发明中(技术方案1),上述固定组件也可在构筑翻新用的外壁施工构造时使用。在该场合,金属基底直接固定于现存壁(RC、ALC、砖、混凝土块壁等),或通过现存壁固定于多个构造本身。
另外,上述金属基底可具有例如在上述构造本体分别沿大体水平方向固定的多个金属滑道和沿与该多个金属滑道大体垂直的方向固定的多个金属胴缘。
另外,上述外壁板为具有设于上边部的上部下榫舌、设于下边部的下部上榫舌、设于左右的横下榫舌和横上榫舌,即所谓四方错缝接合构造的外壁板。上述四方错缝接合指,在下侧的外壁板的上部下榫舌重合上侧外壁板的下部上榫舌,在左侧的外壁板的横下榫舌重合右侧的外壁板的横上榫舌,并相互接合外壁板。
另外,上述固定配件最好在上述支承部的下方具有沿垂直方向朝前方立设的垂直立设部(技术2)。
在该场合,当使用上述固定组件将外壁板固定在金属基底上时,在上述垂直立设部,例如可抵接左下侧的外壁板的侧端面。即,在从左方依次固定上述外壁板的场合,可将上述外壁板的右侧端面抵接于上述垂直立设部。
这样,可正确地对齐上述外壁板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大幅度改善施工性。而且,由于可防止施工后的外壁板的左右偏移,所以,可实现长期的外壁施工构造的稳定化。
另外,在上述第1发明(技术方案1)或第2发明(技术方案6)中,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最好分别具有用于从上述固定组件的前方目视上述接合板回转状态的第1目视用开口部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技术方案3、技术方案8)。
在该场合,可容易而且可靠地进行在金属基底螺钉固定上述固定组件的作业。
另外,最好上述固定配件具有在与上述支承部大体同一高度位置的大体中央部分从上述基板部朝前方立设的中央水平板部和在该中央水平板部的前端朝铅直方向形成的中央前板部。另外,上述上板卡止部的前端与上述下板卡止部的前端由朝铅直方向形成的连设板连接,该连设板配置到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前方。在上述中央水平板部和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左右端部从上述中央水平板部的上面到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前面连续地配置有防漏用的弹性构件(技术方案4、技术方案9)。
在该场合,沿上述固定组件的上侧的2片外壁板间的接合间隙部朝外壁板的前方排出而落下的雨水。
即,上述固定配件在上述中央水平板部的左右端部的上面配置上述弹性构件。由此,配置于上述固定配件上方的外壁板的下边部紧密接触于上述弹性构件。
这样,落到上述固定配件的中央水平板部、要朝左右方向移动的雨水则被上述弹性构件挡住。
另外,上述连设板配置到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前方。上侧的外壁板的下部上榫舌的里侧面抵接于上述连设板。由此,在上述外壁板的下部上榫舌的里侧面与上述中央前板部之间形成前方间隙。
这样,形成于上述中央水平板部、其左右端部的弹性构件、及上述外壁板的下边部之间的空间与上述前方间隙一起构成通往外壁施工构造前方的通水路。
为此,落到上述固定配件的中央水平板部、并由上述弹性构件挡住的雨水顺畅地通过上述通水路排出到壁面前方。为此,雨水不会浸入到外壁施工构造的内部。
通过这样使用上述固定配件,可确实地防止上述雨水浸入到外壁施工构造的内部,并可确实地防止上述外壁板和基底材料等的腐蚀和劣化。关于该浸水防止功能的详细内容将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作为上述弹性构件,可使用例如由EPDM等构成的独立气泡的发泡体等。
另外,最好上述下垫板将突出到背面的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该背面肋的外周面抵接于在构成上述金属基底的金属胴缘的前面沿其长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前面开口部的开口端(技术方案5)。
在该场合,可相对于上述金属胴缘将上述固定组件固定到正确的位置。另外,由于上述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所以,可在上述固定组件相对于上述金属胴缘自由回转的状态下进行固定作业。
此后,在上述第2发明(技术方案6)中,最好上述固定配件在上述支承部的下方具有沿垂直方向立设于前方的垂直立设部,上述固定组件的左下或右下的外壁板将其侧端面抵接于上述垂直立设部(技术方案7)。
在该场合,可正确地对齐上述外壁板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并大幅度改善施工性。而且,由于可防止施工后的外壁板的左右偏移,所以,可实现长期的外壁施工构造的稳定化。
另外,最好上述下垫板将突出到背面的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该背面肋的外周面抵接于在构成上述金属基底的金属胴缘的前面沿其长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前面开口部的开口端(技术方案10)。
在该场合,可相对上述金属胴缘将上述固定组件固定到正确的位置。另外,由于上述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所以,可在上述固定组件相对于上述金属胴缘自由回转的状态下进行固定作业。因此,可更容易而且确实地进行外壁施工构造的施工。
(实施例)
(实施例1)
下面根据图1~图20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组件及使用其的外壁施工构造。
图6为由通过固定配件5的支承部54的切断面获得的外壁施工构造6的纵断面图,图11为用于说明配置固定组件1的位置的外壁施工构造6的正面说明图,图14为由通过固定配件5的中央水平板部501的切断面获得的外壁施工构造6的纵断面图。图15为表示使固定组件1卡止于下侧的外壁板4的上边部41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0为与图15的A-A线箭头断面相当的固定组件1的排水功能的说明图。
另外,图20的双点划线表示各外壁板4的前方部分(设计面)的轮廓。将带符号a2~d2的双点划线示出轮廓的外壁板4的前方部分与分别用带符号a1~d1的实线示出轮廓的外壁板4的后方部分做成一体。另外,符号4a、4b、4c、4d表示分别配置到成为基准的固定组件1的左下、右下、左上、右上的外壁板4。即,外壁板4a~4d为分别具有后方部分的轮廓a1~d1和前方部分的轮廓a2~d2的外壁板。
固定组件1如图2所示那样,用于在固定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2的金属基底3上固定多片四方错缝接合方式的外壁板4。
该固定组件1如图11所示那样,配置到成为邻接配置的上下左右4片的上述外壁板4的接合中央部的上下左右接合部64。该固定组件1如图3所示那样,具有固定配件5、下垫板11、接合板12、及固定螺钉13。
如图6所示那样,上述固定配件5与下侧的上述外壁板4的上边部41和上侧的上述外壁板4的下边部42接合。上述下垫板11与上述固定配件5的背面侧重合地配置,并抵接于上述金属基底3。上述接合板12配置到上述下垫板11的背面侧,并接合于上述金属基底3,从而将上述固定配件5和上述下垫板11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3。固定螺钉13与接合板12螺紧,将上述固定配件5和上述下垫板11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3。
如图3、图4、图6所示那样,上述固定配件5具有基板部51、上方脚部52及下方脚部53、支承部54、上板卡止部55、下板卡止部56。
上述基板部51如图6所示那样抵接于上述外壁板4的里侧面46。上述上方脚部52和下方脚部53形成于基板部5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于上述下垫板11。上述支承部54从上述基板部51朝前方水平地立设。上述上板卡止部55从该支承部54朝斜上方弯曲,上述下板卡止部56从上述支承部54朝斜下方弯曲。
另外,在上述支承部54的上方的基板部51形成比该基板部51后退的凹陷部57,同时,在该凹陷部57设置插通上述固定螺钉13的第1固定用开口部58。
另外,在上述下垫板11形成用于插通上述固定螺钉13的第2固定用开口部118。
如图4所示那样,上述第1固定用开口部58具有朝左右伸长的形状。另外,如图1、图7、图8所示那样,上述固定配件5相对上述下垫板11可朝左右滑动地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3。
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上述金属基底3具有分别沿大体水平方向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2的多个金属滑道31和沿大体铅直方向固定于该多个金属滑道31的多个金属胴缘32。也可不使用金属滑道31,而直接将金属胴缘32固定于构造本体2(柱)。
该金属胴缘32通过将不锈钢挤压成形为约1.2mm的厚度而形成为断面为大体C字形的长形体(图2、图13)。该金属胴缘32也可使用铁或铝材,其成形方法也可使用挤压成形以外的弯曲加工。
上述金属滑道31也具有与上述金属胴缘32同样的形状。
该金属滑道31和上述金属胴缘32如图13所示那样,分别具有平板状的背板311、321,从该背板311、32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前方立设的1对立设板312、322,及从各立设板312、322的前端朝相互面向的方向弯曲的1对前板313、323。
另外,如图11、图12所示那样,上述外壁板4为具有设于上边部41的上部下榫舌410、设于下边部42的下部上榫舌420、设于右边部43的横下榫舌430、及设于左边部44的横上榫舌440的,所谓的四方错缝接合构造的外壁板。通过在下侧的外壁板4的上部下榫舌410重合上侧的外壁板4的下部上榫舌420,在左侧的外壁板4的横下榫舌430重合右侧的外壁板4的横上榫舌440,而进行四方错缝接合,从而构成外壁施工构造6。
另外,如图11、图12、图20所示那样,在上述外壁板4的上部下榫舌410和横下榫舌430的前面浇注密封材料49。然后,从该密封材料49上重合其它的外壁板4的下部上榫舌420或横上榫舌440,通过推压上述密封材料49,从而防止雨水从相邻的外壁板4间的接合间隙部67、670的浸入。
另外,上述固定配件5在上述支承部54的下方具有沿垂直方向朝前方立设的垂直立设部59(参照图3)。
上述固定配件5和下垫板11如图4、图5分别示出的那样,分别具有用于从上述固定组件1的前方目视上述接合板12(参照图3)回转状态的第1目视用开口部511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111。
上述第1目视用开口部511形成于上述固定配件5的上方脚部52上,上述第2目视用开口部111形成于上述下垫板11的上述第2固定用开口部118的上方。然后,如图1、图7、图8所示那样,使上述第1目视用开口部511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111的一部分或全部相互重合地组合固定配件5和下垫板11。
另外,如图12、图14、图15所示,上述固定配件5具有在与上述支承部54大体同一高度位置的大体中央部分从上述基板部51朝前方立设的中央水平板部501和在该中央水平板部501的前端朝铅直方向形成的中央前板部502。另外,如图3、图6、图12所示那样,上述上板卡止部55的前端和上述下板卡止部56的前端由沿铅直方向形成的连设板556连接。
该连设板556如图15所示那样,配置在上述中央前板部502的前方。另外,如图1、图12、图14、图15所示那样,在上述中央水平板部501和上述中央前板部502的左右端部,从上述中央水平板部501的上面到上述中央前板部502的前面连续地配置防漏用的弹性构件503。
作为上述弹性构件503,可使用例如由EPDM等构成的独立气泡的发泡体。
另外,如图16所示那样,上述下垫板11将突出到背面的背面肋114形成为圆弧状,该背面肋114的外周面抵接在沿其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于构成上述金属基底3的金属胴缘32的前面的前面开口部321的开口端322。
另外,如图3、图5~图8所示那样,在上述下垫板11,形成在上述第2目视用开口部111的上方朝前方突出的上方导向突起112。另外,上述下垫板11在上述第2固定用开口部118的下方沿上述下垫板11的整个宽度设置朝前方隆起的前面肋113。
上述上方导向部112对上述固定配件5的上端部进行导向,可顺利地进行该固定配件5的左右滑动。
另外,上述接合板12如图6、图9所示那样设置配合于上述固定螺钉13的螺纹槽131的配合爪121。通过该配合爪121配合于螺纹槽131,从而防止固定螺钉13的松动,实现外壁施工构造6的耐久性的提高。
本例的外壁施工构造6如图6所示那样,通过由上述固定组件1将上述外壁板4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3而构筑。
即,使上述固定配件5接合到下侧的上述外壁板4的上边部41和上侧的上述外壁板4的下边部42,使上述下垫板11抵接于上述金属基底3的前面。然后,将上述接合板12接合于上述金属基底3,同时,将上述固定螺钉13拧紧于该接合板12,从而将上述固定配件5和上述下垫板11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3。这样,将上述外壁板4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3。
另外,如图6、图15、图19所示那样,上述固定组件1通过将上述接合板12接合于上述金属胴缘32的1对前板323,从而固定于上述金属胴缘32。
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上述外壁板4除上述上下左右接合部64以外由例如固有的固定配件61(参照日本特开2003-213885号公报)固定。另外,最下段的外壁板4的下边部42同样由例如固有的起始配件63支承。
当使用上述固定组件1将外壁板4固定于金属基底3时,在配置于下侧的2片外壁板4间的接合间隙部67插入上述垂直立设部59,同时,将上述下板卡止部56卡止于上述外壁板4的上边部41的上部下榫舌410(参照图6、图12)。此时,将上述垂直立设部59插入到上述接合间隙部67,如图15所示那样,将上述垂直立设部59抵接于左侧的外壁板4的右面的侧端面431。
然后,将上述固定组件1固定于上述金属胴缘32。此时,如图17所示那样,从上述金属胴缘32的1对前板323间插入上述接合板12。然后,如图18、图19所示那样,通过使上述固定螺钉13朝紧固方向回转,从而使上述接合板12回转,同时使其前进,并使其接合于上述前板323的背面。
当使上述接合板12回转时,施工者可从分别形成于上述固定配件5和下垫板11的第1目视用开口部511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521看到接合板12是否随着上述固定螺钉13的回转而确实地回转。
另外,上述起始配件63及上下左右接合部64以外的上述固定配件61也由同样的接合板固定于金属胴缘32。
当配置上方的外壁板4时,如图6所示那样,使该外壁板4的下边部42支承在上述固定组件1的固定配件5的支承部54,同时,使其卡止于上板卡止部55。具体地说,使设于上述下边部42的下部上榫舌420后方的下边接合部421支承在支承部54,同时,使其卡止于上板卡止部55。
此时,如图6、图12、图15所示那样,使设于上述固定配件5的弹性构件503紧密接触于上述下边接合部421和上述下部上榫舌420的里侧面422。另外,在上述固定配件5的连设板556抵接有上述外壁板4的下部上榫舌420的里侧面422。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
上述固定组件1如上述那样配置到四方错缝接合方式的4片外壁板4的上下左右接合部64,可将该外壁板4固定于金属基底3。为此,通过使用上述固定组件1,从而可容易地获得四方错缝接合的外壁施工构造6。该四方错缝接合的外壁施工构造6,由于外壁板4间的接缝部不明显,所以,外观设计性优良。
另外,通过形成为四方错缝接合构造,由于不需要特别进行接缝部的密封处理,所以,施工容易,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
另外,上述固定组件1通过将上述第1固定用开口部58形成为朝左右伸长的形状而构成。为此,如图7、图8所示那样,可使上述固定配件5相对上述下垫板11朝左右滑动。即,上述固定组件1的上述下垫板11即使仅可固定于相对于上述金属基底3沿左右方向的规定位置,上述固定配件5也可相对于上述金属基底3进行左右方向的位置调整,从而固定于适当的位置。
另外,上述固定配件5具有上述垂直立设部59,如图15所示那样,上述固定组件1的左下的外壁板4将其侧端面431抵接于上述垂直立设部59。这样,可正确地对齐上述外壁板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并大幅度地改善施工性。而且,由于可防止施工后的外壁板4的左右的偏移,所以,可实现外壁施工构造6的长期的稳定化。
另外,由于上述固定配件5和上述下垫板11分别具有上述第1目视用开口部511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111,所以,可如图10所示那样通过第1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看到接合板12的回转。为此,可容易而且确实地进行用螺钉将上述固定组件1固定到金属基底3的作业。
另外,上述固定配件5具有上述中央水平板部501和上述中央前板部502,另外,将上述连设板556配置到上述中央水平板部501的前方,并在上述中央水平板部501和上述中央前板部502的左右端部配置防漏用的弹性构件503。
为此,如图20所示那样,可朝外壁板4的前方排出沿上述固定组件1的上侧的2片外壁板4间的接合间隙部67落下的雨水7。
即,上述固定配件5在上述中央水平板部501的左右端部的上面配置上述弹性构件503。为此,配置于上述固定配件5上方的外壁板4的下边部42(下部上榫舌420的里侧面422和下边接合部421)紧密接触于上述弹性构件503。
这样,落到上述固定配件5的中央水平板部501、要朝左右方向移动的雨水7则被上述弹性构件503挡住。
另外,如图15所示那样,上述连设板556配置到上述中央前板部502的前方。然后,如图6所示那样,上侧的外壁板4的下部上榫舌420的里侧面422抵接于上述连设板556。为此,如图14、图15所示那样,在上述外壁板4的下部上榫舌420的里侧面422与上述中央前板部502之间形成前方间隙14。
这样,形成于上述中央水平板部501、其左右端部的弹性构件503、上述外壁板4的下边部42之间的空间与上述前方间隙14一起构成通往外壁施工构造6的前方的通水路140。
为此,如图20所示那样,落到上述固定配件5的中央水平板部501、并由上述弹性构件503挡住的雨水7通过上述通水路140被顺畅地排出到壁面前方。为此,雨水7不会浸入到外壁施工构造6的内部。
即,如图20所示那样,浸入到左右外壁板4间的接合间隙部67的雨水7由上述密封材料49阻止其朝横向的移动,而沿上述接合间隙部67朝下方落下。雨水7通过固定配件5的中央前板部502的前面进一步朝与下方相连的接合间隙部67移动落下。
另外,沿上述接合间隙部67朝下方落下的上述雨水7也可能落到上述固定配件5的中央水平板部54的上面。然后,该雨水7在上述中央水平板部54朝左右移动。
然而,通过在上述中央水平板部54的左右端部配置上述弹性构件503,从而挡住上述雨水7。
因此,上述雨水7沿形成于上述左右的弹性构件503间的上述通水路140流动,仅越过上述中央前板部502。这样,雨水7从上下的外壁板2的接合间隙部670朝壁面前方排出。
通过这样使用上述固定配件5,从而可确实地防止上述雨水7浸入到外壁施工构造5的内部,并可确实地防止上述外壁板2或构造本体3的腐蚀和劣化。
另外,上述弹性构件503由独立气泡的橡胶发泡体构成,所以,也不会由该弹性构件503自身吸收雨水,可进一步确实地防止雨水7的浸入。
另外,如图5、图16所示那样,上述下垫板11形成背面肋114,该背面肋114的外周面抵接于上述金属胴缘32的前面开口部321的开口端322。这样,相对于上述金属胴缘32将上述固定组件1固定到正确的位置。另外,由于上述背面肋114形成为圆弧状,所以,可在相对于上述金属胴缘32自由回转的状态下对上述固定组件1进行固定作业。
如上述那样,按照本实施例,可提供施工容易而且外观设计性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的固定组件和外壁施工构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如图21、图22所示那样将本发明的固定组件1用于翻新用的外壁施工构造60的例子。
在该场合,金属基底3通过现存壁62固定于构造本体2。上述现存壁62可成为例如泥砂浆壁或RC、ALC、混凝土块、砖壁等各种材质的壁。
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也可不使用金属滑道31。
如本实施例那样,当从现存壁62上配置新的外壁板4进行翻新时,使用上述金属基底3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性这一点更为有效。即,作为新的外壁板4的基底材料,通过使用强度优良的上述金属基底3,可减少其固定部位,并可大幅度提高施工性。
此外,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

Claims (14)

1.一种固定组件,用于将多片四方错缝接合方式的外壁板固定在固定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的金属基底;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组件配置到上下左右4片上述外壁板的上下左右接合部,具有接合于下侧的上述外壁板的上边部和上侧的上述外壁板的下边部的固定配件,重合于该固定配件的背面侧地配置并抵接于上述金属基底的下垫板,通过配置于该下垫板的背面侧并接合于上述金属基底而将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的接合板,及螺紧于该接合板而在上述金属基底固定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的固定螺钉,
上述固定配件具有抵接于上述外壁板的里侧面的基板部,形成于该基板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于上述下垫板的上方脚部和下方脚部,从上述基板部朝前方沿水平方向立设的支承部,从该支承部朝斜上方弯曲的上板卡止部,及从上述支承部朝斜下方弯曲的下板卡止部,在上述支承部上方的基板部形成比该基板部后退的凹陷部,同时,在该凹陷部具有插通上述固定螺钉的第1固定用开口部,
另外,在上述下垫板形成用于插通上述固定螺钉的第2固定用开口部,
上述第1固定用开口部具有朝左右伸长的形状,
上述固定配件可相对于上述下垫板朝左右滑动地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在上述支承部的下方具有沿垂直方向朝前方立设的垂直立设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分别具有用于从上述固定组件的前方目视上述接合板回转状态的第1目视用开口部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分别具有用于从上述固定组件的前方目视上述接合板回转状态的第1目视用开口部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具有在与上述支承部大体同一高度位置的大体中央部分从上述基板部朝前方立设的中央水平板部和在该中央水平板部的前端朝铅直方向形成的中央前板部,上述上板卡止部的前端与上述下板卡止部的前端由朝铅直方向形成的连设板连接,该连设板配置到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前方,在上述中央水平板部和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左右端部从上述中央水平板部的上面到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前面连续地配置防漏用的弹性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下垫板将突出到背面的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该背面肋的外周面抵接于在构成上述金属基底的金属胴缘的前面沿其长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前面开口部的开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下垫板将突出到背面的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该背面肋的外周面抵接于在构成上述金属基底的金属胴缘的前面沿其长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前面开口部的开口端。
8.一种外壁施工构造,通过在固定于建筑物构造本体的金属基底固定多片四方错缝接合方式的外壁板而构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下左右4片上述外壁板的上下左右接合部配置用于将该外壁板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的固定组件,
该固定组件具有下述的固定配件、重合于该固定配件的背面侧地配置的下垫板、配置于该下垫板的背面侧的接合板、及螺紧于该接合板的固定螺钉,
上述固定配件具有抵接于上述外壁板的里侧面的基板部,形成于该基板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于上述下垫板的上方脚部和下方脚部,从上述基板部朝前方沿水平方向立设的支承部,从该支承部朝斜上方弯曲的上板卡止部,及从上述支承部朝斜下方弯曲的下板卡止部,在上述支承部上方的基板部形成比该基板部后退的凹陷部,同时,在该凹陷部具有插通上述固定螺钉的第1固定用开口部,
另外,在上述下垫板形成用于插通上述固定螺钉的第2固定用开口部,
上述第1固定用开口部具有朝左右伸长的形状,
上述固定配件可相对于上述下垫板朝左右滑动地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
上述固定组件将上述固定配件接合到下侧的上述外壁板的上边部和上侧的上述外壁板的下边部,上述下垫板抵接于上述金属基底,上述接合板接合于上述金属基底,同时,通过在该接合板螺紧上述固定螺钉,将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从而将上述外壁板固定在上述金属基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在上述支承部的下方具有沿垂直方向立设于前方的垂直立设部,上述固定组件的左下或右下的外壁板将其侧端面抵接于上述垂直立设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分别具有用于从上述固定组件的前方目视上述接合板回转状态的第1目视用开口部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和上述下垫板分别具有用于从上述固定组件的前方目视上述接合板回转状态的第1目视用开口部和第2目视用开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具有在与上述支承部大体同一高度位置的大体中央部分从上述基板部朝前方立设的中央水平板部和在该中央水平板部的前端朝铅直方向形成的中央前板部,上述上板卡止部的前端与上述下板卡止部的前端由朝铅直方向形成的连设板连接,该连设板配置到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前方,在上述中央水平板部和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左右端部从上述中央水平板部的上面到上述中央前板部的前面连续地配置防漏用的弹性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下垫板将突出到背面的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该背面肋的外周面抵接于在构成上述金属基底的金属胴缘的前面沿其长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前面开口部的开口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下垫板将突出到背面的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该背面肋的外周面抵接于在构成上述金属基底的金属胴缘的前面沿其长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前面开口部的开口端。
CNB2004100860822A 2003-10-23 2004-10-21 固定组件及外壁施工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1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63749A JP3767596B2 (ja) 2003-10-23 2003-10-23 留め付けユニット及び外壁施工構造
JP363749/2003 2003-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9382A CN1609382A (zh) 2005-04-27
CN1306130C true CN1306130C (zh) 2007-03-21

Family

ID=34642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608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130C (zh) 2003-10-23 2004-10-21 固定组件及外壁施工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767596B2 (zh)
CN (1) CN1306130C (zh)
HK (1) HK10756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3335B2 (ja) * 2015-09-15 2018-02-21 ニチハ株式会社 外装構造
CN106284303B (zh) * 2016-08-05 2018-11-2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角钢接头限位的预制地连墙及其施工方法
JP2021095836A (ja) * 2019-12-16 2021-06-24 ニチハ株式会社 壁材および壁材施工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1186A (ja) * 2000-09-11 2002-03-22 Nichiha Corp シール金具及び外壁施工構造
JP2002371689A (ja) * 2001-06-14 2002-12-26 Nichiha Corp 留め付けシール金具及び外壁施工構造
JP2003129638A (ja) * 2001-10-26 2003-05-08 Nichiha Corp 外壁施工構造及び外壁施工方法
JP2003213885A (ja) * 2002-01-28 2003-07-30 Nichiha Corp 外壁施工構造及び外壁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1186A (ja) * 2000-09-11 2002-03-22 Nichiha Corp シール金具及び外壁施工構造
JP2002371689A (ja) * 2001-06-14 2002-12-26 Nichiha Corp 留め付けシール金具及び外壁施工構造
JP2003129638A (ja) * 2001-10-26 2003-05-08 Nichiha Corp 外壁施工構造及び外壁施工方法
JP2003213885A (ja) * 2002-01-28 2003-07-30 Nichiha Corp 外壁施工構造及び外壁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75685A1 (en) 2005-12-23
CN1609382A (zh) 2005-04-27
JP3767596B2 (ja) 2006-04-19
JP2005127010A (ja) 2005-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9782C (zh) 保险杠梁
CN1811102A (zh) 外壁施工构造
CN1090267C (zh) 用于形成干砌墙的砌块
CN1246555C (zh) 屋面板材
CN1912307A (zh) 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
CN1296574C (zh) 工作机器
CN1305174C (zh) 用于集成电路的连接器以及在集成电路上使用的组件
CN1928282A (zh) 一种现浇钢筋砼成孔用构件
CN1589374A (zh) 装在螺杆上的安装件和螺母
CN101037894A (zh) 平顶建筑物的屋顶改造构造及其建造方法
CN1292631C (zh) 收放电气电子机器用箱体框架构造
CN1306130C (zh) 固定组件及外壁施工构造
CN101033903A (zh) 空调排管用连接箱组装体、空调制冷剂排管连接方法及空调排管连接箱
CN1032187C (zh) 表带
CN1699713A (zh) 护角材料及外墙施工结构
CN101067329A (zh) 一种砼用夹芯构件
CN101063332A (zh) 一种砼结构用开口箱
CN2742332Y (zh) 铝制壁挂式支架
CN1944835A (zh) 隔断用地板侧接头
CN1827979A (zh) 外墙施工构造
CN1266359C (zh) 纵铺直接铺设用的安装固定五金件
CN1062629C (zh) 支架系统
CN100344847C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01067325A (zh) 一种砼用夹芯构件
CN1724832A (zh) 使用木质定型板的建筑物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56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