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0257A - 汽车用车身罩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车身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0257A
CN1300257A CN00800595A CN00800595A CN1300257A CN 1300257 A CN1300257 A CN 1300257A CN 00800595 A CN00800595 A CN 00800595A CN 00800595 A CN00800595 A CN 00800595A CN 1300257 A CN1300257 A CN 1300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body cover
cover
closure assembly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0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12C (zh
Inventor
深川义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ROLE CO Ltd
La Paro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RO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RO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RO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0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0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1/00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or parts of vehicles, e.g. parking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1/00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or parts of vehicles, e.g. parking covers
    • B60J11/02Covers wound o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1/00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or parts of vehicles, e.g. parking covers
    • B60J11/02Covers wound on rollers
    • B60J11/025Covers wound on roll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vering vehicle parts, e.g.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d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要对后备箱改造又不会损伤车体的具有通用性的后备箱容纳型的汽车用罩装置。为此,该罩装置具备可拉出、卷起地构成汽车用车身罩的装置本体和安装该装置本体的立柱,在上述立柱上设可伸缩的弹性支承部件,利用该弹性支承部件张紧在后备箱的内壁间,并以张紧状态容纳在该后备箱内。

Description

汽车用车身罩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的车身罩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触合(one touch)方式完成车身罩的装着、容纳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
目前,特开平8-104142号公报揭示了一种简单地进行车身罩的装卸的技术方案。
这种技术方案是把容纳车身罩的罩盒安装在后备箱盖的内侧面上,把车身罩的一端连接该罩盒。在罩住车身时,拉住车身罩的前端从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和后备箱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拉出,取下时,以从罩盒侧只是牵引回来的简单作业就可完成。车身罩就被容纳在设置于后备箱盖内侧面的上述罩盒内。
另外,还有方案是车身罩的拉出同上,但取下容纳时的作业可自动地进行的装置。
例如,实开平3-38218号公报揭示了这样的方案,该方案是将卷起装置安装在后备箱盖的内侧面,其中的卷起装置使卷绕着车身罩的辊朝着卷起方向转动,通常是把车身罩容纳在后备箱内,在要罩住车身时,以与上述现有技术相同的方式从形成在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和后备箱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处拉出车身罩的前端,在车身顶上展开,将车身罩住。
在取下罩时,使卷起装置动作,由辊自动地卷起罩,然后容纳在后备箱内。
然而,对于上述的现有技术,因为无论是罩盒,还是卷起装置,两者都是安装在后备箱盖的内侧面,所以仍然存在以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即,为把罩盒或卷起装置安装在后备箱上,都必须进行固定作业,因此,必然要加工后备箱盖。
由于车身罩即使质地较薄,而且即使只有覆盖车身的大小内,其重量也较重,因此,无论将其容纳在罩盒内,还是卷绕在辊上,以上述的构造方式,载荷是直接作用于后备箱盖上。
后备箱盖相对于车身结构其刚性并不高,而且作为重物的车身罩容纳在后备箱内行驶时,后备箱盖或安装在其内侧面的罩盒或卷起装置的安装部件都会承受较大的负荷,容易发生后备箱盖的变形或安装部件的脱落等不良现象。
因此,结果是仍难将汽车用的车身罩装置容纳在后备箱内的技术实用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权利要求1记载的本发明,具备可拉出、卷起地构成汽车用车身罩的装置本体和安装该装置本体的立柱,在上述立柱上设可自如伸出的弹性支承部件,利用该弹性支承部件可挺起地支承在后备箱的内壁间,并以该挺起状态容纳在该后备箱内。因而,在既不要对后备箱进行改造,也不会损伤的情况下很容易地进行容纳操作,经久耐用,而且不仅如现有的那样可将车身罩卷起,而且拉出操作非常简单。
权利要求2记载的本发明,把弹性支承部件沿上下方向挺起地支承在后备箱内。因而可把装置挺起支承在后备箱的构造上最坚固的地方。
权利要求3记载的本发明,将装置本体可上下摆动地安装在立柱上,在使用时,使装置本体向上弹起并支承在弹起的位置上,而在不使用时,使该装置向下垂,在罩住车身时的装置操作成为非常容易的事,而在不使用时,将作为较重物的车身罩以稳定的状态容纳在后备箱内。因而,例如即使在路况极差的路上行驶,可尽可能地抑制对立柱产生的负荷。
权利要求4记载的本发明,该装置本体架设在立柱上的方式是:使设在装置本体上的车身罩的拉出、卷起口对着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和后备箱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因而,能够可靠地从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和后备箱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处将车身罩的前端向后窗玻璃处拉出。
权利要求5记载的本发明,装置本体具备卷起车身罩的鼓以及使该鼓朝车身罩拉出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因而,可半自动地拉出车身罩。
权利要求6记载的本发明,使上述鼓朝车身罩拉出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设置了蓄能装置,该装置使安装了发条的拉出轴经单向离合器与车身罩卷起用的鼓连接,而且使上述拉出轴朝着与车身罩拉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以缠绕发条,通过利用操作了该蓄能装置后的发条恢复力,使拉出轴转动,可将车身罩拉出。因而,就能以简单的机械操作很容易地进行车身罩的拉出。
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在卷起车身罩的鼓上设置将拉出的车身罩卷起的卷起装置。因而,就能够自动地将车身罩容纳在后备箱内。
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发明,为了防止车身罩拉出、卷起时变形,在车身罩上沿拉出卷起方向平行地设置了一对芯线。因而,能够顺利地完成车身罩的拉出、卷起。
权利要求9记载的本发明,将装置本体可装卸地安装在立柱上。因而,例如,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装置本体取出保管,使用时,再以简单的方式安装,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权利要求10记载的本发明,立柱具备立设在脚座上的外侧筒;可滑动地配置在该外侧筒内的、可摆动地安装装置本体的有底内侧筒;可滑动地配置在该内侧筒内、前端上设接触部件的杆体;安装在该杆体的底部和上述内侧筒的底部之间的弹簧。因而,以简单的构成将车身罩可靠地容纳固定在后备箱内。
权利要求11记载的本发明,在上述杆体和内侧筒之间设啮合装置,使杆在被压下的位置上可与内侧筒啮合。因而,能够简单地完成罩装置固定到后备箱内的作业。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罩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该罩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该罩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该罩装置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装置本体的断面图。
图6是图5的Ⅰ-Ⅰ线的断面图。
图7是图5的Ⅱ-Ⅱ线的断面图。
图8是图5的Ⅲ-Ⅲ线的断面图。
图9是车身罩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车身罩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第2实施例的罩装置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该罩装置的装置本体的安装部的说明图。
图14是该安装部的侧视图。
图15是该罩装置的立柱的弹簧支承部的说明图。
图16是第3实施例的罩装置的说明图。
图17是该罩装置的装置本体的安装部的侧视图。
图18是该安装部的正视图。
图19是第4实施例的罩装置的说明图。
图20是第5实施例的罩装置的说明图。
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形式
本发明涉及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具备可拉出、卷起地构成汽车用车身罩的装置本体和安装该装置本体的立柱,在上述立柱上设可自如伸出的弹性支承部件,利用该弹性支承部件张紧在后备箱的内壁间,并以张紧状态容纳在该后备箱内。
上述装置本体的构造具备卷起车身罩的鼓和使该鼓朝车身罩拉出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
使上述鼓朝车身罩拉出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可以考虑为如下的结构:设置有蓄能装置,该蓄能装置使安装了盘形弹簧等发条的拉出轴经单向离合器与车身罩卷起用的鼓连接,而且使上述拉出轴朝着与车身罩拉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可使发条缠绕,通过利用操作该蓄能装置后的发条恢复力,使拉出轴转动,可将车身罩拉出。但,蓄能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的构成,只要能够将发条体缠绕的结构均可采用。
采用上述构成,就可以机械式简单的操作半自动方便地拉出车身罩。
此外,若在卷起车身罩的鼓上设置将拉出的车身罩卷起的卷起装置,在将覆盖车身的车身罩容纳在后备箱内时,就可脱开上述的啮合钩后,自动地把车身罩卷起并容纳在后备箱内。
由于上述构成,对后备箱内既不要改造,又不会对其损伤地可将车身罩容易地容纳在后备箱内,而且车身罩的拉出及回收简单易行。
不过,最好上述弹簧支承部件可沿上下方向挺起地支承。
例如,上述立柱构成为套匣状,包括:立设在脚座上的外侧筒;可滑动地配置在该外侧筒内的、可摆动地安装装置本体的有底内侧筒;可滑动地配置在该内侧筒内、前端上设接触部件的杆体。在该杆体的底部和上述内侧筒的底部之间设置弹簧,将内侧筒定位在要求的位置上,且由弹簧从下向上将杆体顶起。
若采用上述构成,由于将装置挺起地支承在后备箱的构造上最坚固的地方,因此,能够将车身罩装置以稳定的状态配置在后备箱内,而且,装置的构造很简单。
此时,最好在上述杆体和内侧筒之间设啮合装置,使杆在被压下的位置上可与内侧筒啮合,由于采用这样的构成,因此,能够很简单地完成罩装置固定到后备箱内的作业。
另外,可采用将上述装置本体可上下摆动地安装在立柱上,在使用时,使装置本体向上弹起并支承在弹起的位置上,而在不使用时,使该装置向下垂的构成。
例如,把装置本体经支承臂可摆动地连接立柱,且由弹簧等的支承部件支承该支承臂,在用车身罩盖住车体时,如果将装置本体支承在弹起的位置上,则装置本体靠近作业者,作业者的操作更为容易。
另一方面,如果是在不使用时,即将车身罩容纳在后备箱内的情况,由于向下吊着作为较重物的装置本体,因此,解除了单向支承状态,可将车身罩以稳定的状态容纳在后备箱内。
因而,即使例如在路况极差的路上行驶,可尽可能地抑制对支承装置本体的立柱产生的负荷,且不必担心损坏支承臂的基端部等部位,从而提高了装置的耐久性。
该装置本体架设在立柱上的方式是:使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的车身罩的拉出、卷起口对着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和后备箱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
具体地说,在装置本体的容纳鼓的筒状外壳上设拉出、卷起口,且使拉出、卷起口在以装置本体弹起状态受支承的位置上的方向朝着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和后备箱开口的边缘之间形成的间隙。
由于采用上述构成,因此,可从该间隙处可靠将车身罩的前端向后窗玻璃方向拉出。
虽然可以合适地设定拉出的长度,但只要是能够从后备箱外侧抓住车身罩前端的程度即可。拉出后,在车体上展开,利用设在车身罩上的挂钩等啮合部件钩住车身即可。
另外,为了防止车身罩拉出、卷起时变形,在车身罩上沿拉出卷起方向平行地设置了一对芯线。
由于如一般的车身罩没有腰部的罩从后备箱沿后窗玻璃拉出缩进动作难以顺利完成,因此,由于设置了上述的芯材,上述动作就可顺利地进行,且在容纳时可整齐地把车身罩卷在鼓上。芯材最好使用如弹簧钢等的具有弹性的材料。
而且,装置本体还可自由装拆地安装在立柱上。即,不使用时,将装置本体取下保管,使用时通过简单地安装即可,使操作的随意性更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可对应于各种车种,操作性较好的高品质车身罩装置。
即,特别地,对车体,特别是后备箱盖内部不作改造地将车身罩装置简单地容纳固定好,此外,可半自动地拉出车身罩,而基本全自动地回收容纳,因此,操作随意性更强,能够把现在非常麻烦的车身的罩住作业从展开至回收愉快地进行。
下面参照附图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以下简称[罩装置])A的侧视图,图2是同一罩装置A的正视图,图3是相同的罩装置平面图,图4示出该装置的使用状态。
如图4所示,罩装置A构成为容纳在汽车1的汽车后备箱10内来使用的,可将汽车用的车身罩2半自动地抽出,且自动地卷起。图4中,11是行李箱盖,12是后视玻璃,13是后座。
如图1-图3所示,罩装置A是把可抽出、卷起地构成车身罩2的装置本体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架设在立柱4上,在该立柱4上设置可自如伸出的弹性支持部件B,利用该弹性支持部件B,以挺起地支承在后备箱10的内壁间的状态容纳在后备箱10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下方向挺起地支承着上述弹性支承部件B,如图4所示,可设置在后备箱10的顶板14及底板15之间。
下面,详细描述罩装置A的构造。
连接着装置本体3的立柱4由按一定间隔竖立的一对支柱40、40构成,各支柱40如下构成:把外侧筒42竖立在长板状脚座41的一端附近,在脚座41的下表面上贴有橡胶类起防滑作用的缓冲件41A,将有底的内侧筒43可滑动地插入该外侧筒42的内部,而且,把中心形成了内螺纹44A的杆44可滑动地插入该内侧筒43内,此外,在该杆44的底部和上述内侧筒43之间配设向上推压杆44的弹簧,在本实施例中也就是螺旋弹簧45。
把外伸长度调整用螺杆46拧到杆44的内螺纹44A上,螺杆46的前端上枢轴连接着可作摆动的接触部件47。该接触部件47是在下面连着撑架47C的圆板47A上粘贴橡胶类缓冲件47B而构成的,撑架47C和螺杆46的上端经枢轴47D相互连接。
如上所述,由上述的螺旋弹簧45,杆44,螺杆46,接触部件47构成弹簧支持部件B。罩装置A被安装在后备箱10的顶板14及底板15之间。
在各外侧筒42的外周面下侧上分别设置与之相连的小筒体42A,在小筒体42A彼此间架设两端弯曲的连结杆5,以使左右支柱40、40保持稳定。
此外,在内侧筒43的略中央部位上突设支承臂6,将本体臂7的基端经枢轴60可摆动地连接到该支承臂6的前端上。另外,把装置本体3连接到该本体臂7的前端上。
装置本体3能够绕该轴作相应的转动,并可借助于调整螺栓38变更其安装位置。
本体臂7由连接支承臂6的第一臂71和安装在该第一臂71上并可相对于该臂71作滑动的第二臂72构成。将穿过该第二臂72的固定螺栓73插过第一臂71上的长孔74、74间,并把臂7调整到合适的长度。
把本体支承用螺旋弹簧8设在本体臂7的略中央部和上述内侧筒43的略上端部附近之间。用车身罩2覆盖汽车1的车身时,在向上弹起的位置支承着装置本体3,使装置本体3接近作业者时,作业就很容易。61是限制装置本体3弹起位置的挡块,80、81是螺旋弹簧安装件。
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时,使装置本体3向下垂,这样,由于使比较重的装置本体3向下垂,因此,解除了单向支承状态,可把装置本体3以稳定的状态容纳在后备箱10内。
因而,使用时,操作的随意性非常良好,而且,如在路况极差的情况下行驶时,由于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施加到支承装置本体3的立柱4上的负荷,因此不用担心对支承臂6安装到内侧筒43上的安装基端部等的损坏之类的事发生。图1中,48是安装到上述外侧筒42的上端部上的拧紧件,操作该拧紧件48的操作杆48A后,就可将上述内侧筒43固定在任意位置。50是把连接杆5的弯曲端部51固定到小筒体42A上的固定螺栓。
下面,说明装置本体3的构成。
如图5所示,装置本体3具备卷回车身罩2的鼓30和朝车身罩抽出方向转动鼓30的作为驱动部件的拉出装置9。上述鼓30可转动地容纳在筒状外装壳体32内,该壳体32上设计了抽出、卷取口31。33A、33B是鼓30的转动轴,34、34是轴承部。
鼓30通过上述拉出装置9的单向离合器C与拉出装置9连接并随其动作,穿过一侧轴承部34、且向拉出装置9的保护壳35内突出的转动轴33A连接离合器盘90。保护壳35可装卸地安装在上述外装壳体32的一端上。
在保护壳35内配设了推压板91,该推压板91受到推力弹簧92的作用而被推向单向离合器盘90侧,经凸起部91A可在拉出装置9的作为其抽出轴的驱动轴94上滑动,并使突设在上述凸起部91A上的销91B与连杆式控制杆93嵌合。
如图6所示,在推压板91上设爪91C、91C,这些爪只在拉出车身罩2的转动方向上与离合器盘90嵌合。
在保护壳35的外侧上还安装了可卸的帽状壳体36,使驱动轴94从上述壳35突出到该帽状壳体36内,由轴承37支承驱动轴的末端。从保护壳35侧依次将皮带轮95,蜗轮96和盘簧97安装在该驱动轴94上。97A是容纳盘簧的盘簧壳体。
如图7所示,一拉索H1卷绕在上述皮带轮95上,该拉索H1的基端与该皮带轮95固定连接,前端与手柄H连接。牵引手柄H时,蜗轮96及盘簧97与皮带轮95一起朝着与车身罩2拉出的反方向转动。
如图5及图8所示,受弹簧99顶推的阻尼用蜗杆98与该蜗轮啮合。98A是蜗杆轴。
也就是说,当蜗轮96转动时,由于它的转动,蜗杆98如图8所示地偏向弹簧99侧,不能起到阻尼作用,因此,就可容易地拉出手柄H,使盘簧97盘绕,积蓄能量。此时,单向离合器C空转,鼓30的转动轴33A不转动。
当放松手柄H时,由于盘簧97恢复力的作用,驱动轴94转动,驱动轴94经单向离合器C,转动轴33A,传送转动力,车身罩2被拉出。此时,蜗杆98再与蜗轮96啮合,形成啮合阻尼,使驱动轴94的转速下降,因此,车身罩2就以适宜的速度拉出。车身罩2的拉出长度可以设定为合适长度,但也可以拉出到能够从后备箱10的外侧抓住车身罩2的前端的程度。
结果,当盘簧97完全卷起拉索H1时,如图5的虚线所示,手柄H的前端凸部H2压住连杆式控制杆93,单向离合器C的推压板91与离合器盘90脱离,拉出装置9和鼓30的力传送被切断。
本实施例的罩装置A在上述鼓30上设置了将拉出的车身罩2卷起的卷起装置D。
如图5所示,在鼓30的内部配置了螺旋弹簧S,该螺旋弹簧S的一端连接鼓30侧,另一端连接到转动轴33B侧上,将公知的带挡块的卷起装置D安装到转动轴33B上。
由于上述的这种构成,当鼓30为拉出车身罩2而转动时,一边使螺旋弹簧S积蓄能量,一边能将车身罩2拉出到任意位置上,且在该位置上,稍微牵引车身罩2时,就可解除卷起装置D的阻挡,并因螺旋弹簧S的恢复力的作用,鼓30反转将车身罩2卷起。
然而,如图9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用的车身罩2由从车体的后窗玻璃12覆盖到车顶、前窗玻璃17上的主罩部20和向左右延伸的、与车体形状相吻合地缝合的侧边部21、21构成。在主罩部20的前端上安装了把手杆22。而且,在主罩部20的左右侧,即与侧边部21、21的接合部位上设计了由弹簧钢构成的一对芯线23、23,该对芯线23、23是为防止车身罩2拉出卷起时造成的变形。
由于设置了上述芯线23,为车身罩2提供了腰部,使得从后备箱10沿后窗玻璃拉出缩进更为容易。对于容纳车身罩2的情况,能够由鼓30整齐地卷起。图9中,24是将车身罩2钩在汽车车体上的系钩,25是为了避开门上反射镜19(参照图10)的切槽部。图10中,18是挡泥板,上述钩24可钩在该挡泥板18上。
下面,对把本实施例的罩装置A配置到汽车1的后备箱内后,拉出车身罩2盖住车体的情况,以及去掉车身罩2容纳到后备箱10内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打开后备箱盖11,把罩装置A设置在后备箱10内由比较坚硬的框架构成的内部顶板14和底板15之间。
先把立柱4的内侧筒43调整到合适高度,使接触部件47顶到顶板14上,而且转动杆体44,调节螺杆46的长度,以适度的张力支承本罩装置A。此时,由于在与各板14、15接触的脚座41及接触部件47上分别安装了缓冲部件41A、47B,因此,不会损伤后备箱10内部。如上地,根据本实施例,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设定了罩装置A。
然后,先使装置本体3向上方弹起,在其位置上,为了便于外装壳32上设置的拉出卷起口31对着后备箱盖11的基端边缘11A和后备箱开口部10A的内侧边缘之间形成的间隙E,也就是说,为了便于拉出的车身罩2沿后窗12进出,要用调整螺栓38调整装置本体3安装到本体臂7上的位置。当然,为了便于拉出、卷起口31在基本位置上对着上述间隙E,装置本体3预先要被安装到本体臂7上,然后,对装置本体3进行微调也可。
在拉出车身罩2的情况下,将装置本体3的手柄H拉到自己身前后放手即可,如前所述地,借助于盘簧97所积蓄的能量,鼓30转动,车身罩就沿后窗玻璃12行进。
其转动速度受蜗杆98的阻尼作用而达最合适,车身罩2光滑地沿后窗玻璃12拉出。
接着,如图10所示,拿住拉出的车身罩2的前端沿车体牵引,并朝左右两侧展开车身罩的侧边部21、21,用钩24钩住车体,最后关闭后备箱盖11。
由于车身罩2的前侧由钩24,后侧由后备箱盖11牢固地系住,因此,能够在织物展开的状态下牢固地罩住车身。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以极为简单,呈半自动方式罩住车体。
另一方面,在把车身罩2容纳到后备箱10内的情况,首先,打开后备箱11,并脱开钩24,将侧边部21、21与主罩部20重合折叠,如果朝卷起方向相反的方向稍稍拉紧,卷起装置D就动作,装置本体3的鼓30转动,自动地将车身罩2卷起来,并容纳到后备箱10内。最后关闭后备箱盖11。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既不对后备箱11内部进行改造,又不损伤后备箱10地把车身罩装置A容易地容纳到后备箱10内,同时,能够简单地拉出及卷起车身罩2。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1-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这是把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装置本体3可装卸地安装在立柱4上的情况,其它的构成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一样。因而,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要素在图中使用的符号与实施例1的符号相同。
如图11,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装卸构造是在立柱4的本体臂7的前端上设短轨75,而且,在装置本体3的外装壳32上形成滑动部件32A,该滑动部件32A具有与上述导轨75对应的滑动平面。
导轨75的一侧边缘向内侧折弯后形成啮合用边缘75A,在该啮合用边缘75A和滑动部件32A的一侧边缘32A′啮合的状态就可滑动。滑动部件32A的另侧边缘向斜上方弯曲延伸,形成锁定用边缘32A″,通过后述的锁定部件M用触合式锁定该锁定用边缘32A″以及解除它的锁定。
也就是说,如图12-14所示,把锁定部件安装板76设置在本体臂7的略上端部上,把锁定部件M安装到该锁定部件安装板76上。
锁定部件M由枢支在上述锁定部件安装板76上的略呈槽钢状的转动杆M1和连接该转动杆M1的锁定部M2构成。由枢支销MP枢支连接上述转动杆M1的左右侧面M11、M12的一端附近,在这些枢支销MP的相反侧端部附近,枢支连接左右的锁定部形成杆M20。MP1是各锁定部形成杆M20用的枢支销。
在上述左右锁定部形成杆M20的各前端上也经枢支销MP2安装有锁定钩M21,该钩M21与上述锁定用边缘32″啮合。图中,M13是连接转动杆M1的操作片,M22是安装在锁定部形成杆M20上的拉伸螺旋弹簧。
由于上述构成,把装置本体3安装到本体臂7上后,使锁定部件M的锁定钩M21与装置本体3的锁定用边缘32″啮合,然后,只要将锁定部件M的转动杆M1压下,就能够用单向手柄简单地将装置本体3安装到立柱4的本体臂7上。
另一方面,取下装置本体3时,与上述安装顺序相反,扳起锁定部件M的转动杆M1,使锁定钩M21脱离装置本体3的锁定用边缘32A"即可(参照图14),之后,滑动装置本体3,从本体臂7上将其取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立柱4的杆体44和内侧筒43之间设置啮合部件K,在压下杆体44的位置上使杆体44止动于内侧筒43。
也就是说,如图11及图15所示,把操作杆44′安装到立柱4的杆体44的上侧部上,而且,在该操作杆44′的下方侧上贯通杆体44且两端突出地配设弹簧销44B,另外,在内侧筒43上形成L状啮合槽43B,该槽43B与该弹簧销44B的端部啮合。这样,于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弹簧销44B和啮合槽43B构成啮合部件K。
在本例中,设置在杆体44上端的接触部件47可自由地转动。
也就是说,在杆体44的上端设球轴44C,在接触部件47下面形成与之球轴44C对应的凹部,将两者嵌合,接触部件47就可自由转动。
由于上述构成,在把立柱4设置到后备箱10内之时,手持操作杆44′,先使杆体44收缩,并利用啮合部件K保持该收缩状态,由于立柱4的上部与后备箱10的顶板14和底板15不接触,因此容易安装,可以很容易地把立柱4的设置场所定位于确定位置上,之后,通过解除啮合部件K,在正确的设置场所,正确地保持立柱4。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罩装置A的设置可以极简单地完成,显著地提高了操作性。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贴在脚座41的内面上的缓冲部件41A的长度和安装在外侧筒42的上端部的拧紧件48的构成,螺旋弹簧安装用具和限制装置本体3弹起位置的挡块61的形状等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但对于各构成要素,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合适、最佳的设计变更。
第3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6-18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对于在第2实施例中予以说明的锁定部件,在其功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简化其构成,使其成本更为有利。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锁定部件M′是这样的部件,把从ヘ字状的操作片M13′的基端部左右立起的转动杆构成片M1′、M1′的前端部枢轴支承在锁定部件安装板76上,而且,把枢支销MP1′轴支在该转动杆构成片M1′、M1′的略中央位置上,把由弹簧钢构成的、前端被弯折形成钩状部M21A、整体呈弧状的锁定板弹簧M21′安装在该枢支销MP1′上。
上述钩状部M21A钩住装置本体3侧的锁定用边缘32A′后,于本实施例中,就可将装置本体3以触合方式简单地安装在立柱4的本体臂7上。
而且,构成简单、安装容易、且成本较低。
如图16所示,可利用外侧筒42和内侧筒43之间的锁销实现立柱4的高度调节。
也就是说,在外侧筒42上以小间隔设置多个定位用通孔49,使内侧筒43在外侧筒42内滑动,至立柱4位于合适的高度位置,并于此位置上,将锁销49A插入定位用通孔49内,限制了内侧筒43的底部位置。对于此时的立柱4的合适高度,容纳在内侧筒43内的螺旋弹簧45充分地向上顶杆体44,接触部件47是在后备箱10内突出到可支承的高度。
在杆体44上设手柄44E,使杆体44抵抗螺旋弹簧45被容易地压下。
由于上述构成,把立柱4很容易地设定到后备箱10内,安装极为容易,提高了操作性。
此外,如图1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杆体44上设置由_状的钢琴线44C和与之连接的束带44D构成的安全固定装置。
由于把束带44D插入杆体44的前端附近的安装孔44F内,把安装在该束带44D上的钢琴线缠绕在后备箱10的顶板14上的比较坚硬的梁14A上并系住。利用上述构成,在汽车发生急刹车等现象时,能够防止罩装置A脱出而倾倒,或错位的现象。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将更容易,且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加大支承装置本体3的支承臂6的宽度,以提高其强度,这样能够充分地耐受由装置本体3的重量及汽车1的振动所造成的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
实施例4
下面,参照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与在前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把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立柱4分离成固定用立柱4′和本体支承用立柱4″,并将固定用立柱4′的脚座41′制成导轨状,安装到后备箱10的底板15上,然后,把本体支承用立柱4″的脚座41″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上述导轨状脚座41′上。这里把本体支承用立柱4′的内侧筒43的上端面43A堵住。41′A是固定用立柱4′的脚座41′上的滑动用长孔,41″A是设在本体支承用立柱4″的脚座41″上的导向件,41″B是导向兼作固定件。
根据上述构成,因车种不同,后备箱10的纵向深度等差异很大,即使必须把罩装置A设定在比后备箱盖11A的基端边缘和后备箱开口11A的侧边缘之间形成的间隙E还要深得多的位置上,使用时,由于是先把本体支承用立柱4″滑动到自己的跟前,并固定于合适位置上,因此,不会给使用带任何麻烦。
在图19中,由于固定用立柱4′和本体支承用立柱4″的各构成要素与在先实施例一样,因此,采用与在先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并于此处省略说明。
实施例5
下面,参照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构成要素与实施例1-4相同并采用相同的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连杆机构构成支承装置本体3的支承臂6和本体臂7,在不使用时,不是把装置本体3以下垂状态容纳在后备箱10内,而是从使用时的姿势向后下方以略平行移动的状态容纳在后备箱内。
也就是说,如图20所示,由分别突设在立柱4的内侧筒43的下部和上部的短支承用下部臂6A和支承用上部臂6B构成支承臂6,而由一端彼此枢轴连接的本体用下部臂7A和本体用上部臂7B构成本体臂7,把本体用下部臂7A的基端枢轴连接在上述支承用下部臂6A上,而本体用上部臂7B的前端通过连接臂7C枢轴连接在支承用上部臂6B上。
在上述内侧筒43上,在支承用上、下部臂6A、6B之间,于支承用下部臂6A侧设弹簧支承用构件82,把本体支承用螺旋弹簧8连接在该弹簧支承构件82和本体用下部臂7A和本体用上部臂7B的枢轴部77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在图20的虚线所示,支承臂6和本体臂7呈连杆机构而弯曲后,装置本体3从使用位置向后下方略平行移动后就处于容纳位置。
因而,能够充分利用后备箱10内的下部空间,即使把本车身罩A容纳到后备箱10内的状态仍可方便地容纳其它的载物。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3实施例中说明的锁定部件M′(图16及图17)一样的锁定部件M″,很容易地装拆装置本体3。在本实施例中,把锁定部件M″的安装位置设定在第3实施例的反方向上,也就是说,设在后备箱开口10A侧,可提高操作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3实施例一样,利用外侧筒42和内侧筒43之间的锁销进行立柱4的高度调节,而且,在上述杆体44上设置由_状的钢琴线44C和与之连接的束带44D构成的安全固定装置,在汽车1发生急刹车等现象时,能够防止罩装置A脱出而倾倒,或错位的现象。
上面,通过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权利要求范围内记载的构思范围内作出变型或置换。
例如,立柱4在后备箱10内的伸出支承不限于上下方向,也可以采用左右方向的构造,朝车身罩拉出方向转动鼓30的驱动装置可以不用机械的,而可使用电机等的电动机构。
本发明按如上说明的形式实施,则具有下面记载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按以上形式实施,因此,产生如下的效果。
(1)权利要求1记载的本发明,具备可拉出、卷起地构成汽车用车身罩的装置本体和安装该装置本体的立柱,在上述立柱上设可自如伸出的弹性支承部件,利用该弹性支承部件挺起地支承在后备箱的内壁间,并以该状态容纳在该后备箱内,因此,对后备箱既不进行改造,又不损伤的情况下很容易地进行容纳操作,经久耐用,而且不仅如现有的那样可将车身罩卷起,而且拉出操作非常简单,因此,操作的随意性极好。
(2)权利要求2记载的本发明,由于通过把上述弹性支承部件沿上下方向挺起地支承在后备箱内,因此可把装置挺起地支承在后备箱的构造上最坚固的地方,因此,上述(1)的效果进一步增大。
(3)权利要求3记载的本发明,由于将上述装置本体可上下摆动地安装在立柱上,在使用时,使装置本体向上弹起并支承在弹起的位置上,而在不使用时,使该装置向下垂,在罩住车身时的装置操作成为非常容易,而在不使用时,将作为较重物的车身罩以稳定的状态容纳在后备箱内,因此,例如即使在路况极差的路上行驶,可尽可能地抑制对立柱产生的负荷,从而提高了装置的耐久性。
(4)权利要求4记载的本发明,由于为使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的车身罩的拉出、卷起口对着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和后备箱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而把该装置本体架设在立柱上,因此,能够可靠地从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和后备箱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处将车身罩的前端向后窗玻璃处拉出,使用者用手能够很容易地将车身罩拉出,操作性能良好。
(5)权利要求5记载的本发明,由于上述装置本体具备卷起车身罩的鼓,使该鼓朝车身罩拉出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因此,可半自动地拉出车身罩,罩住车身的作业变得非常轻松愉快。
(6)权利要求6记载的本发明,使上述鼓朝车身罩拉出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设置了使安装了发条的拉出轴经单向离合器与车身罩卷起用的鼓连接,而且使上述拉出轴朝着与车身罩拉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缠绕发条的蓄能装置,通过利用操作了该蓄能装置后的发条恢复力,使拉出轴转动,可将车身罩拉出,就能以简单的机械操作很容易地进行车身罩的拉出。
(7)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通过在卷起车身罩的鼓上设置将拉出的车身罩卷起的卷起装置,就能够自动地将车身罩容纳在后备箱内,使很麻烦的罩的收起作业就变得非常轻松愉快。
(8)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发明,为了防止车身罩拉出、卷起时变形,在车身罩上沿拉出卷起方向平行地设置了一对芯线,因此,能够顺利地完成车身罩的拉出、卷起。
(9)权利要求9记载的本发明,通过将上述装置本体可装卸地安装在立柱上,例如,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装置本体取出保管,使用时,再以简单的方式安装,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10)权利要求10记载的本发明,由于上述立柱具备立设在脚座上的外侧筒;可滑动地配置在该外侧筒内的、可摆动地安装装置本体的有底内侧筒;可滑动地配置在该内侧筒内、前端上设接触部件的杆体;安装在该杆体的底部和上述内侧筒的底部之间的弹簧,因此,以简单的构成将车身罩可靠地容纳固定在后备箱内。
(11)权利要求11记载的本发明,在上述杆体和内侧筒之间设啮合装置,使杆在被压下的位置上可与内侧筒啮合,因此,能够以很愉快的心情完成罩装置固定到后备箱内的作业。

Claims (11)

1.一种汽车用罩装置,具备可拉出、卷起地构成汽车用车身罩(2)的装置本体(3)和安装该装置本体(3)的立柱(4),在上述立柱(4)上设可伸缩的弹性支承部件(B),利用该弹性支承部件可挺起地支承在后备箱(10)的内壁间,并以该状态容纳在该后备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弹性支承部件(B)沿上下方向挺起地支承在后备箱(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装置本体(3)可上下摆动地安装在立柱(4)上,在使用时,使装置本体(3)向上弹起并支承在弹起的位置上,而在不使用时,使该装置(3)向下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使设在上述装置本体(3)上的车身罩(2)的拉出、卷起口(31)对着后备箱盖(11)的基端边缘(11A)和后备箱开口(10A)的边缘之间的间隙(E),而把该装置本体(3)架设在立柱(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本体(3)具备卷起车身罩(2)的鼓(30),使该鼓(30)朝车身罩(2)拉出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9)。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鼓(30)朝车身罩(2)拉出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9)设置了使安装了发条(97)的拉出轴(94)经单向离合器(C)与车身罩卷起用的鼓(30)连接,而且使上述拉出轴(94)朝着与车身罩拉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缠绕发条(97)的蓄能装置,利用操作了该蓄能装置后的发条恢复力,使拉出轴转动,可将车身罩拉出。
7.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卷起车身罩(2)的鼓(30)上设置将拉出的车身罩(2)卷起的卷起装置(D)。
8.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车身罩(2)拉出、卷起时变形,在车身罩(2)上沿拉出卷起方向平行地设置了一对芯线(23)。
9.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装置本体(3)可装卸地安装在立柱(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立柱(4)具备:立设在脚座(41)上的外侧筒(42);
可滑动地配置在该外侧筒(42)内的、可摆动地安装装置本体(3)的有底内侧筒(43);
可滑动地配置在该内侧筒(43)内、前端上设接触部件(47)的杆体(44);
和安装在该杆体(44)的底部和上述内侧筒(43)的底部之间的弹簧(45)。
11.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汽车用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杆体(44)和内侧筒(43)之间设啮合装置(K),使杆体(44)在被压下的位置上可与内侧筒(43)啮合。
CN00800595A 1999-04-16 2000-04-14 汽车用车身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74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9504/1999 1999-04-16
JP10950499 1999-04-16
JP109504/99 1999-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0257A true CN1300257A (zh) 2001-06-20
CN1127412C CN1127412C (zh) 2003-11-12

Family

ID=14511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800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7412C (zh) 1999-04-16 2000-04-14 汽车用车身罩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1086841A1 (zh)
JP (1) JP3378570B2 (zh)
KR (1) KR20010052832A (zh)
CN (1) CN1127412C (zh)
AU (1) AU762602B2 (zh)
BR (1) BR0006066A (zh)
CA (1) CA2334981C (zh)
HK (1) HK1037152A1 (zh)
MX (1) MXPA00012729A (zh)
TW (1) TW469231B (zh)
WO (1) WO20000630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50787B1 (ko) * 2012-11-15 2014-01-13 강정기 차량용 자동커버장치
KR200496128Y1 (ko) * 2020-09-03 2022-11-07 최병국 승용차 보호커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1362A (ja) * 1988-01-25 1989-08-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テープ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H0338218A (ja) 1989-06-30 1991-02-19 Daikin Ind Ltd 悪臭ガス除去装置
JPH047921U (zh) * 1990-05-11 1992-01-24
US5456515A (en) * 1993-04-19 1995-10-10 Dang; Curtis W. Vehicle window and windshield cover
JPH07237456A (ja) * 1994-03-01 1995-09-12 Junji Inoue 車用ル−フシ−ト
JPH08104142A (ja) 1994-09-27 1996-04-23 Tabibi Ariana Mohamadie 自動車用収納付き日よけカバーの取付方法
US5503212A (en) * 1995-02-21 1996-04-02 Lin; Zen C. Solar shield device for a vehicle
JPH1191362A (ja) * 1997-09-18 1999-04-06 Takeshi Hayashi 車輌カバー装着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0006066A (pt) 2001-03-20
CN1127412C (zh) 2003-11-12
KR20010052832A (ko) 2001-06-25
CA2334981A1 (en) 2000-10-26
TW469231B (en) 2001-12-21
HK1037152A1 (en) 2002-02-01
WO2000063040A1 (fr) 2000-10-26
CA2334981C (en) 2006-05-16
AU3679700A (en) 2000-11-02
JP3378570B2 (ja) 2003-02-17
EP1086841A1 (en) 2001-03-28
MXPA00012729A (es) 2002-04-24
AU762602B2 (en) 200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84C (zh) 用于汽车后部碰撞时阻止物件抛甩至客厢的安全网装置
CN100336684C (zh) 步行者用气囊装置
CN100345721C (zh) 车辆上的解除闭锁操作部件的配设结构
CN2895163Y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640730A (zh) 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CN2841427Y (zh) 安全带卷收器
CN1254312A (zh) 车辆用旋转座椅
CN1202222A (zh) 婴儿摇床的传动机构
CN1127412C (zh) 汽车用车身罩装置
CN1468751A (zh) 车辆的头靠装置
CN1799906A (zh) 安全带卷收器
CN1743747A (zh) 空气调节器
CN1944149A (zh) 婴儿车的手推杆
CN1899147A (zh) 系紧器
CN1091708C (zh) 带有可伸缩车顶的摩托车
JP5199422B2 (ja) コンバーチブル車両
JP4856404B2 (ja) ベルト伝動装置
CN1772547A (zh) 童车及其车蓬
CN1248879C (zh) 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
CN1213675C (zh) 卷绕伞布的伞
KR102303598B1 (ko) 자탈형 콤바인
US6502889B2 (en) Body cover device for car
CN1794933A (zh) 带有组合靠背和盖板的椅子
JPS6232971Y2 (zh)
CN2688581Y (zh) 折叠式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52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