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9147A - 系紧器 - Google Patents
系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99147A CN1899147A CN200610101990.3A CN200610101990A CN1899147A CN 1899147 A CN1899147 A CN 1899147A CN 200610101990 A CN200610101990 A CN 200610101990A CN 1899147 A CN1899147 A CN 18991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fasten
- fastening
- pawl
- side wal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02—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frictionally engaging surface of straps
- A44B11/0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frictionally engaging surface of straps with clamping devices
- A44B11/12—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frictionally engaging surface of straps with clamping devices turnable clam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0—Buckles
- Y10T24/4002—Harness
- Y10T24/4012—Clamping
- Y10T24/4016—Pivoted part or lever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Fuses (AREA)
- Buckle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备有固定到带(4A)上的基体(10),固定到带(4B)上、可转动地设置在基体(10)上的系紧体(30)。在基体(10)上设置系紧部(16),同时,在系紧体(30)上设置可以和系紧部(16)配合并脱离的系紧爪(42)。在基体(10)上,设置在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向系紧部(16)和系紧爪(42)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1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系紧的系紧器。更详细地说,涉及为了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能够进行长度调整地系紧、为了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紧固固定、或者为了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连接固定等而使用的系紧器。
背景技术
为了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能够进行长度调整地系紧,或者,为了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紧固固定,而采用系紧器。
例如,作为用于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能够进行长度调整地系紧的系紧器,已知带有悬垂带锁紧的长度调节器(参照文献1:特开2001-78806号公报)以及卡箍(参照文献2:实公平1-30883号公报)等。
在文献1中记载的长度调节器是调整安装在携带用物品容器上的悬垂体的长度的器具,当利用附图标记(文献1中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时,该调节器由固定构件4、经由铰链可开闭地设置在该固定构件4上的可动构件12构成。在固定构件4上,形成多个孔6、11、横杆7、销孔8以及凹部9。在可动构件12上形成多个孔14、16、横杆15以及配合到前述销孔8内的销17。悬垂体1在从固定构件4的孔6、11通过可动构件12的孔14、16卷绕到横杆16的周围之后,贯穿插入固定构件4的孔11内。
当可动构件12相对于固定构件4关闭时,悬垂体1卷绕到通过孔14、16的横杆15的周围以提高摩擦力,起着锁紧的作用。当可动构件12相对于固定构件4打开时,将锁紧解除。
文献2记载的卡箍用于悬挂件等,当利用附图标记(文献2中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时,该卡箍由被可旋转地轴支承的主体1和系紧体15构成。在主体1上,沿着宽度方向形成系紧孔4和系紧部C。在系紧体15上形成系紧片19。
当将系紧体15相对于主体1旋转时,主体1的系紧部C和系紧体15的系紧条片19的上表面M配合,同时,将带B夹持在系紧条片19的下表面N和主体1的系紧孔4的下侧内壁4b之间。
在文献1和文献2所记载的任何一种系紧器中,系紧操作和解除操作都需要比较大的力。
即,在文献1记载的长度调节器中,当将可动构件12相对于固定构件4关闭时,由于其结构为可动构件12的前端部突起弹性地配合到固定构件4的前端部而关闭,所以,为了使系紧状态不脱开,可动构件12与固定构件4的配合状态必须以比较强的状态配合。但是,这样的话,系紧操作和解除操作需要比较大的力。
另外,在文献2记载的卡箍中,当将系紧体15相对于主体1旋转时,由于其结构为主体1的系紧部C和系紧体15的系紧条片19的上表面M配合,所以,同样地,为了系紧状态不脱开,主体1的系紧部C与系紧体15的系紧条片19的配合状态必须以比较强的状态配合。但是,这样的话,系紧操作和解除操作需要比较大的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系紧器,所述系紧器能够以比较小的力进行系紧操作和解除操作,而且不会无意中将系紧状态解除。
本发明的系紧器是一种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系紧、同时在系紧状态下使负荷沿规定方向作用的系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紧器包括: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上的基体,以及固定到前述另一个构件上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基体上的系紧体;在前述基体和系紧体中的一个上设置系紧部,同时,在前述基体和系紧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能够与前述系紧部配合、脱离的系紧爪,在前述基体和系紧体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弹性变形部,在前述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前述弹性变形部向着使前述系紧部和前述系紧爪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
这里,所谓一个构件和另一个构件并不局限于带或细绳等,且与形状、材质、大小等无关。例如,在安装带或细绳等的构件中,在衣服等中也包括布料,在包(バツク)等中,包括包的主体等。
根据本发明,当系紧体相对于基体转动时,系紧爪配合到系紧部上。藉此,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系紧。在这种系紧状态下,当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设置在基体和系紧体的至少一个上的弹性变形部发生弹性变形。即,向着系紧部和系紧爪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从而,可以提供一种系紧器,该系紧器即使不使系紧爪和系紧部的配合状态很牢固,但是,在使用时,当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由于向着系紧部和系紧爪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所以用比较小的力就可以进行系紧操作和解除操作,而且,系紧状态不会无意中被解除。
本发明的系紧器是一种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系紧、同时在系紧状态下使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的系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紧器包括: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上的基体以及固定到前述另一个构件上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基体上的系紧体;前述基体和系紧体中的一个形成框体,该框体具有两侧的侧壁,以及连接所述两侧的侧壁的对向的两端侧的连接横带;该框体包括:形成在前述两侧的侧壁间的一端侧的转动导向部,形成在前述两侧的侧壁间的另一端侧且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上的固定部,形成在前述转动导向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前述两侧的侧壁间的系紧部;前述基体及系紧体中的另一个备有能够与前述系紧部配合、脱离的系紧爪;在前述框体的两侧的侧壁上设置弹性变形部,在前述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前述弹性变形部向着使前述系紧部和前述系紧爪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当系紧体相对于基体转动时,系紧爪配合到系紧部上。藉此,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系紧。在这种系紧状态下,当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即,当负荷向着使框体的转动导向部和固定部相互离开的方向作用时,框体的两侧的侧壁向接近方向弹性变形。这样,形成在框体的转动导向部与固定部之间的两侧的侧壁间的系紧部的间隔变窄。即,向着系紧部和系紧爪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
从而,可以提供一种系紧器,该系紧器即使不使系紧爪和系紧部的配合状态很牢固,但是,在使用时,当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由于向着系紧部和系紧爪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所以,用比较小的力就可以进行系紧操作和解除操作,而且,系紧状态不会无意中被解除。
在本发明的系紧器中,优选地,前述系紧部包含有一对系紧片,前述一对系紧片从前述框体相互向内侧突出,在前端之间具有前述系紧爪能够插入的插入槽。
根据本发明,当系紧体相对于基体转动时,系紧爪插入到从框体的两侧的侧壁相互向内侧突出的一对系紧片间的插入槽内之后,弹性地配合到一对系紧片上。由于一对系紧片设置在两侧的侧壁的中间,所以,两侧的侧壁的中间部在系紧爪插入到一对系紧片间的插入槽内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弹性变形,由于系紧爪在弹性地配合到一对系紧片上之后弹性复位,所以可以用较小的力进行系紧操作。
在本发明的系紧器中,优选地,前述系紧部包括:形成于前述一对系紧片的前端部处的第一系紧部,以及沿着前述一对系紧片的侧缘形成的第二系紧部,前述系紧爪包括:能够与前述第一系紧部配合、脱离的第一系紧爪,以及能够与前述第二系紧部弹性地配合、脱离的第二系紧爪。
根据本发明,当系紧体相对于基体转动时,第一系紧爪配合到第一系紧部上,同时,第二系紧爪配合到第二系紧部上。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基体和系紧体沿着转动轴线方向偏移,由于第二系紧爪和第二系紧部总是配合在一起,所以不会脱落。当然,通过第一系紧爪与第一系紧部配合,即使基体和系紧体向相对于转动轴线垂直的方向偏移,也不会脱落。
在本发明的系紧器中,优选地,前述第二系紧爪在前述基体及系紧体中的另一个上沿着宽度方向突出地设置,前述第一系紧爪设置在前述第二系紧爪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系紧爪设置在第二系紧爪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上,所以力可以被大致均等地分散承担。从而,即使有负荷作用,系紧器也不会倾斜扭曲。
在本发明的系紧器中,优选地,前述弹性变形部包括形成在前述框体的两侧的侧壁上的狭槽。
根据本发明,由于形成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包含形成在框体的两侧的侧壁上的狭槽,所以,可以制成在保持框体的刚性的同时、在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容易变形的结构。而且,由于只在两侧的侧壁上形成狭槽即可,所以可以简单地制成。
本发明的系紧器是一种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系紧、同时在系紧状态下使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上作用的系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紧器包括: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上的基体,以及固定到前述另一个构件上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基体上的系紧体;在前述基体和系紧体中的一个上,沿着前述规定方向留有间隔地设置第三系紧部和第四系紧部,在前述基体和系紧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可以与前述第三系紧部配合、脱离的系紧爪,在前述第三系紧部与前述基体以及系紧体中的一个之间设置弹性变形部,在前述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所述弹性变形部向着使前述第三系紧部位移、前述第四系紧部与前述系紧爪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当系紧体相对于基体转动时,第三系紧爪配合到第三系紧部上。藉此,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系紧。在这种系紧状态,当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第三系紧部位移,弹性变形部向着使第四系紧部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
从而,可以提供一种系紧器,该系紧器即使系紧爪与系紧部的配合状态不是很牢固,在使用时,当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第三系紧部位移,第四系紧部也和第三系紧部一起与系紧爪配合,所以,利用比较小的力就可以进行系紧操作及解除操作,而且,系紧状态不会无意中被解除。
在本发明的系紧器中,优选地,前述基体及系紧体中的一个形成框体,该框体具有:两侧的侧壁,以及连接该两侧的侧壁的对向的两端侧的连接横带,所述框体包括:形成在前述两侧的侧壁间的一端侧的、用于前述基体及系紧体中的另一个的转动导向部,形成在前述两侧的侧壁间的另一端侧、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上的固定部,形成在前述转动导向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前述两侧的侧壁间的前述第三及第四系紧部,前述第四系紧部包含有一对系紧片,前述一对系紧片从前述两侧的侧壁相互向内侧突出,在前端之间具有间隙,前述第三系紧部包含有系紧突起,前述系紧突起从前述两侧的侧壁相互向内侧突出,中间部插入前述间隙,前述弹性变形部形成于从前述第三系紧部的前述两侧的侧壁到前述系紧突起之间。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四系紧部包含从两侧的侧壁相互向内侧突出且在前端间具有间隙的一对系紧片,第三系紧部包含有从两侧的侧壁相互向内侧突出且插入到间隙中的系紧突起,所以,即使第三系紧部位移且第四系紧部与系紧爪配合,也可以将力左右均匀地分散接受。而且,由于弹性变形部形成于从第三系紧部的两侧的侧壁到系紧突起之间即可,所以结构简单,并且容易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总体透视图。
图2是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系紧器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系紧器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关闭系紧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从背面观察系紧器时看到的透视图。
图7是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从背面观察系紧器时看到的系紧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打开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系紧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打开系紧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关闭系紧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表示在关闭系紧器的状态下负荷作用时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第一种实施形式>
图1~图7表示第一种实施形式。图1是表示应用紧固本发明的系紧器用的带的系紧器的总体透视图,图2是打开系紧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打开系紧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关闭系紧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图2的V-V线剖视图,图6是从背面观察系紧器时看到的透视图,图7是从背面观察系紧器时看到的系紧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式的系紧器5包括:安装在一个带4A上的基体10、安装在另一个带4B上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基体10上的系紧体30,当系紧体30相对于基体10系紧时,由带4A、4B进行的紧固作用起作用,当系紧体30相对于基体10卸下时,紧固状态被解除。在紧固状态,沿着规定方向(带4A、4B的长度方向)受到负荷(拉力)。
如图2~图4所示,基体10形成矩形的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两侧的侧壁11、12、以及连接所述两侧的侧壁11、12的对向的两端侧的连接横带13、14。
两侧的侧壁11、12的基端侧(图2中的上侧)的厚度形成得比其它部分厚,备有作为在相互对向的内面可转动地支承系紧体30的转动导向部的轴承孔15。在连接横带13、14之间的两侧的侧壁11、12间设置系紧部16,同时,分别地,在系紧部16与连接横带14之间设置将带4A插入贯通的带固定部17,在系紧部16与连接横带13之间的侧壁11、12上设置弹性变形部18。
系紧部16备有从两侧的侧壁向内侧相互突出、在前端之间具有插入槽20的一对系紧片21、22。在一对系紧片21、22上,如图5~图7所示,在外表面的前端缘形成作为第一系紧部的第一系紧面23,同时,沿着一对系紧片21、22的外表面的一个侧缘(连接横带14侧的侧缘)形成作为第二系紧部的第二系紧面24。
弹性变形部18具有在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向着使系紧部16与后面描述的系紧爪40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功能。具体地说,弹性变形部18包含有形成在两侧的侧壁11、12上的狭槽18A、18B。
系紧体30,如图2~图4所示,其宽度尺寸在基端部侧形成比两侧的侧壁11、12间的尺寸稍小的尺寸,在从基端部向前端部逐渐展宽地形成之后,在前端部形成朝向宽度方向中央的三角形形状。
在系紧体30的基端部,在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地设置可转动地插入支承在基体10的轴承孔15内的轴31,同时,在其间(两个轴31之间)形成两个矩形的凹部32。轴31的外径形成得比轴承孔15的内径小,在它们之间形成比较大的余隙(间隙)。
在系紧体30的中间部,夹持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一个横带33,在基端侧和前端侧形成两个狭孔34、35。另一个带4B,在从狭孔34插入到系紧体30的内侧之后,卷绕到横带33的周围,从狭孔35拉出到系紧体30的外侧。即,这些横带33及狭孔34、35起着插入固定另一个带4B用的带固定部36的作用。
在系紧体30的前端部,设置可以相对于系紧部16配合、脱离的系紧爪40,同时,在三角形部分的中央位置形成沿着宽度方向长的长圆孔43。作为系紧爪40,分别设置能够弹性地配合、脱离第一系紧面23的第一系紧爪41,以及能够弹性地配合、脱离第二系紧面24的第二系紧爪42。
如图5~图7所示,第二系紧爪42从狭孔35的内壁向内侧竖起,在其前端配备有系紧突起42A。
第一系紧爪41备有从第二系紧爪42的前端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向基端部侧突出成T字形的系紧突出部41A。
在这种结构中,当相对于基体10转动系紧体30时,即,系紧体30关闭时,系紧体30的第一系紧爪41及第二系紧爪42与基体10的一对系紧片21、22接触。
首先,伴随着系紧体30进一步被关闭,第二系紧爪42一面向远离一对系紧片21、22的方向弹性变形,一面插入到一对系紧片21、22与连接横带14之间的狭缝内。也就是,当第二系紧爪42的系紧突起42A越过一对系紧片21、22时,第二系紧爪42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第二系紧爪42的系紧突起42A系紧到一对系紧片21、22的第二系紧面24上。
另外,伴随着系紧体30进一步被关闭,第一系紧爪41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推压一对系紧片21、22。这样,两侧的侧壁11、12的中间部向外侧弹性变形。这时,由于在两侧的侧壁11、12的中间部形成狭槽18A、18B,所以,容易弹性变形。就是说,当第一系紧爪41的系紧突出部41A越过一对系紧片21、22时,由于一对系紧片21、22复位到原来的位置,所以,第一系紧爪41的系紧突出部41A系紧到一对系紧片21、22的第一系紧面23上。
这样,当系紧体30相对于基体10关闭并保持这种状态时,由于带4B接近带4A,所以,起着由带4A和4B进行的紧固作用。
在紧固状态,带4A、4B(系紧器5)将力向向相互远离的方向作用(作用拉力)。
这样,由于构成基体10的框体的两侧侧壁11、12的两端侧被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拉伸,所以,框体的两侧的侧壁11、12向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这样,形成在作为框体的转动导向部的轴承孔15和带固定部17之间的两侧侧壁11、12间的一对系紧片21、22的间隔变窄。即,两侧的侧壁11、12向第一系紧面23与第一系紧爪41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系紧状态不会被无意中解除。
另外,由于在基体10的轴承孔15与系紧体30的轴31之间具有余隙,所以,系紧体30相对于基体10移动相当于余隙的量。
例如,若系紧体30向基体10的长度方向移动相当于余隙的量,则第二系紧爪42与第二系紧面24的配合状态变弱,但是,由于第一系紧爪41与第一系紧面23的配合状态不发生变化,所以,系紧状态不被解除。
另外,若系紧体30向基体10的宽度方向移动相当于余隙的量,则第一系紧爪41与第一系紧面23的配合状态变弱,但是,由于第二系紧爪42与第二系紧面24的配合状态不发生变化,所以,系紧状态不被解除。
从而,根据第一种实施形式,可以期待以下的结果。
(1)可以提供一种系紧器,所述系紧器即使第一系紧爪41与第一系紧面23的配合状态不是很强,但是,当利用紧固时的状态向带4A、4B远离的方向作用更大的负荷时,由于基体10向着第一系紧面23和第一系紧爪41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所以,利用比较小的力就可以进行系紧操作和解除操作,而且,系紧状态不会无意中被解除。
(2)由于系紧部16包含有一对系紧片21、22,所述系紧片21、22具有从两侧的侧壁11、12相互向内侧突出且在前端之间具有第一系紧爪41能够插入的插入槽20,并且所述系紧部16还包含有将形成在所述一对系紧片21、22的前端部且从插入槽20插入的第一系紧爪41系紧的第一系紧面23,所以,当系紧体30相对于基体10转动时,在第一系紧爪41插入到从框体的两侧的侧壁11、12相互向内侧突出的一对系紧片21、22之间的插入槽20内之后,与第一系紧面23弹性配合。由于一对系紧片21、22设置在两侧的侧壁11、12的中间部,所以,两侧的侧壁11、12的中间部,在系紧爪41插入到一对系紧片21、22间的插入槽20内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在系紧爪41弹性地配合到一对系紧片21、22上之后,弹性复位,所以可以利用更小的力进行系紧操作。
(3)由于在一对系紧片21、22上,沿着其侧缘形成第二系紧面24,在系紧体30上,设置能够与第二系紧面24弹性地配合、脱离的第二系紧爪42,所以,当系紧体30相对于基体10转动时,第一系紧爪41配合到第一系紧面23上,同时,第二系紧爪42配合到第二系紧面24上。在这种系紧状态,即使基体10和系紧体30相对于宽度方向偏移,由于第二系紧爪42和第二系紧面24总是配合在一起,所以,基体10和系紧体30的配合很难脱离。不言而喻,通过第一系紧爪41与第一系紧面23的配合,即使基体10与系紧体30向相对于转动的轴31正交的方向偏移,基体10与系紧替30的配合也很难脱离。
(4)由于第一系紧爪41设置在第二系紧爪42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上,所以,施加到的第一系紧爪41上的力由第二系紧爪42大致均匀地分散负担。从而,即使有负荷作用,也可以消除系紧器的倾斜扭曲。
(5)由于弹性变形部18包含有形成在基体10的两侧的侧壁11、12上的狭槽18A、18B,所以,弹性变形部18能够以在保持框体的刚性的情况下、在负荷沿规定方向作用时能够变形的结构构成。而且,由于只要在两侧的侧壁11、12上形成狭槽18A、18B即可,所以,可以简单地构成弹性变形部18。
<第二种实施形式>
图8~图11表示第二种实施形式。图8是打开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系紧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是打开系紧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关闭系紧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在关闭系紧器的状态下负荷作用时的情况的剖视图。另外,在这些图的说明中,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系紧器5也和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系紧器5一样,包括:基体10、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基体10上的系紧体30,但是,设置在基体10上的系紧部以及设置在系紧体30上的系紧爪与第一种实施形式不同。
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设置在系紧体30上的系紧爪只有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二系紧爪42。另外,在基体10上,沿着规定方向留有间隔地设置第三系紧部50及第四系紧部60,同时,设置弹性变形部56,在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该弹性变形部56向着使第三系紧部50位移、第四系紧部60与系紧爪42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
第四系紧部60包含有从两侧的侧壁11、12起相互向内侧突出、在前端之间具有间隙的一对系紧片62、63。沿着所述一对系紧片62、63的外面的一个侧缘形成第四系紧面64。
第三系紧部50包含有:从两侧的侧壁11、12相互向内侧突出的臂部51、52,以及将该臂部51、52的前端彼此连接并且插入间隙61内的系紧突起53。在系紧突起53的外面的前端缘上,形成系紧体30的系紧爪42配合的第三系紧面54。第三系紧面54设置在比第四系紧面64更靠近连接横带14的位置。
弹性变形部56形成在从第三系紧部50的两侧的侧壁11、12到系紧突起53之间,即,形成在臂部51、52上。具体地说,臂部51、52的形状按照从两侧的侧壁11、12向内侧稍稍向连接横带13侧倾斜、并且宽度逐渐地变窄的方式形成,在大致中央的位置上,形成在弯曲到连接横带13侧之后、连接到系紧突起53上的形状。
在这种结构中,当将系紧体30相对于基体10转动时,即,当关闭系紧体30时,系紧体30的系紧爪42系紧到基体10的第三系紧部50、也就是第三系紧面54上(参照图10)。这时,第四系紧部64处于相对于系紧爪42稍稍系紧的状态。另外,这时,第四系紧面64也可以处于完全不配合到系紧爪42上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当力沿着相互远离的方向作用(负荷作用)到系紧器5上时,如图11所示,第三系紧部50向基体10的基端侧位移。即,臂部51、52弹性变形,系紧突起53保持与系紧爪42配合的状态不变地向基体10的基端侧位移。这样,第四系紧部60的第四系紧面64也与系紧爪42系紧。
从而,当在紧固时更大的负荷作用到规定方向上时,第三系紧部50位移,第四系紧部60也和第三系紧部50一起向与系紧爪42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所以,系紧状态不会被无意中解除。
从而,根据第二种实施形式,可以期待以下的效果。
(1)可以提供一种系紧器,所述系紧器即使系紧爪42与系紧部50、60的配合状态不是很强,当由于紧固时的状态而将更大的负荷沿着带4A、4B远离的方向作用时,第三系紧部50位移,第四系紧部60也和第三系紧部50一起向与系紧爪42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所以,可以用比较小的力进行系紧操作和解除操作,而且,系紧状态不会被无意中解除。
(2)第四系紧部60包含有从两侧的侧壁11、12相互向内侧突出、在前端之间具有间隙61的一对系紧片62、63,第三系紧部50包含有:从两侧的侧壁11、12相互向内侧突出的臂部51、52,以及设置在该臂部的前端且插入到间隙61内的系紧突起53,所以,即使第三系紧部位移且第四系紧部与系紧爪配合,施加到臂部51、52上的力仍被臂部51、52左右均等地分散承担。而且,由于在臂部51、52上形成弹性变形部56,所以,可以结构简单并且容易地构成系紧部50。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形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进等都包含在本发明之内。
例如,在第一、第二种实施形式中,将基体10固定到带4A上,但是,也可以不用带4A,而是直接固定。这时,如图12所示,在基体10的外周整体成形由树脂制造的薄板70,沿着该板70的外周缘以一定的间距穿透设置多个孔71,利用所述孔71将基体10缝制固定到作为一个构件(或者另一个构件)的被紧固体等上。
另外,在第一、第二种实施形式中,在基体10上设置系紧部(第一、第二系紧面23、24,或者,第三、第四系紧面54、56)和弹性变形部18、56,在系紧体30上,设置系紧爪(第一、第二系紧爪41、42),但是,也可以反过来设置。即,在系紧体30上设置系紧部(第一、第二系紧面23、24,或者,第三、第四系紧面54、64)和弹性变形部18、56,在基体10上设置系紧爪(第一、第二系紧爪41、42)。
另外,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在基体10上设置第一系紧面23及第二系紧面24,在系紧体30上设置第一系紧爪41及第二系紧爪42,但是,也可以只设置第一系紧面23及第一系紧爪41。
另外,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在第四系紧部60的间隙61中配置第三系紧部50的系紧突起53,但是,对于第四系紧部60也可以只是单侧。
另外,在第一、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说明了应用于紧固带的系紧器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用途。
例如,可以作为手表带紧固用系紧器、支撑件的紧固用的系紧器等使用。此外,也可以用于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可调整长度地系紧,用于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紧固固定,或者,用于相对于一个构件将另一个构件连接固定。
Claims (8)
1.一种系紧器(5),所述系紧器(5)相对于一个构件(4A)将另一个构件(4B)系紧,同时,在系紧状态下使负荷沿规定方向作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紧器(5)包括: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4A)上的基体(10),以及固定到前述另一个构件(4B)上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基体(10)上的系紧体(30),
在前述基体(10)和系紧体(30)中的一个上设置系紧部(16),同时,
在前述基体(10)和系紧体(30)中的另一个上设置能够与前述系紧部(16)配合、脱离的系紧爪(40),
在前述基体(10)和系紧体(3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弹性变形部(18),当前述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前述弹性变形部(18)向着使前述系紧部(16)和前述系紧爪(40)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
2.一种系紧器(5),所述系紧器(5)相对于一个构件(4A)将另一个构件(4B)系紧,同时,在系紧状态下使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紧器(5)包括: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4A)上的基体(10),以及固定到前述另一个构件(4B)上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基体(10)上的系紧体(30),
前述基体(10)和系紧体(30)中的一个形成框体,该框体具有两侧的侧壁(11、12)以及连接所述两侧的侧壁(11、12)的对向的两端侧的连接横带(13、14),
该框体包括:形成在前述两侧的侧壁(11、12)间的一端侧的转动导向部(15),形成在前述两侧的侧壁(11、12)间的另一端侧且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4A)上的固定部(17),形成在前述转动导向部(15)和固定部(17)之间的前述两侧的侧壁(11、12)间的系紧部(16),
前述基体(10)及系紧体(30)中的另一个备有可以与前述系紧部(16)配合、脱离的系紧爪(40),
在前述框体的两侧的侧壁(11、12)上设置弹性变形部(18),在前述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前述弹性变形部(18)向着使前述系紧部(16)和前述系紧爪(40)进一步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紧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系紧部(16)包含有一对系紧片(21、22),前述一对系紧片(21、22)从前述框体相互向内侧突出,在前端之间具有前述系紧爪(40)能够插入的插入槽(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紧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系紧部(16)包含:形成于前述一对系紧片(21、22)的前端部处的第一系紧部(23),以及沿着前述一对系紧片(21、22)的侧缘形成的第二系紧部(24),
前述系紧爪(40)包含:能够与前述第一系紧部(23)配合、脱离的第一系紧爪(41),以及能够与前述第二系紧部(24)弹性地配合、脱离的第二系紧爪(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紧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系紧爪(42)在前述基体(10)及系紧体(30)中的另一个上沿着宽度方向突出地设置,
前述第一系紧爪(41)设置在前述第二系紧爪(42)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系紧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弹性变形部(18)包含有形成在前述框体的两侧的侧壁(11、12)上的狭槽(18A、18B)。
7.一种系紧器(5),所述系紧器(5)相对于一个构件(4A)将另一个构件(4B)系紧,同时,在系紧状态下使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紧器(5)包括: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4A)上的基体(10),以及固定到前述另一个构件(4B)上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基体(10)上的系紧体(30),
在前述基体(10)和系紧体(30)中的一个上,沿着前述规定方向留有间隔地设置第三系紧部(50)和第四系紧部(60),
在前述基体(10)和系紧体(30)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可以与前述第三系紧部(50)配合、脱离的系紧爪(42),
在前述第三系紧部(50)与前述基体(10)及系紧体(30)中的一个之间设置弹性变形部(56),在前述负荷沿着规定方向作用时,所述弹性变形部(56)向着使前述第三系紧部(50)位移、前述第四系紧部(60)与前述系紧爪(42)配合的方向弹性变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紧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基体(10)及系紧体(30)中的一个形成框体,该框体具有:两侧的侧壁(11、12),以及连接该两侧的侧壁(11、12)的对向的两端侧的连接横带(13、14),
所述框体包括:形成在前述两侧的侧壁(11、12)之间的一端侧的、用于前述基体(10)及系紧体(30)中的另一个的转动导向部(15),形成在前述两侧的侧壁(11、12)间的另一端侧、固定到前述一个构件(4A)上的固定部(17),形成在前述转动导向部(15)与固定部(17)之间的前述两侧的侧壁(11、12)间的前述第三及第四系紧部(50、60),
前述第四系紧部(60)包含有一对系紧片(62、63),前述一对系紧片(62、63)从前述两侧的侧壁(11、12)相互向内侧突出,在前端之间具有间隙(61),
前述第三系紧部(50)包含有系紧突起(53),前述系紧突起(53)从前述两侧的侧壁(11、12)相互向内侧突出,中间部插入前述间隙(61),
前述弹性变形部(56)形成于从前述第三系紧部(50)的前述两侧的侧壁(11、12)到前述系紧突起(53)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08985 | 2005-07-19 | ||
JP2005208985A JP2007020948A (ja) | 2005-07-19 | 2005-07-19 | 係止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99147A true CN1899147A (zh) | 2007-01-24 |
Family
ID=37650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01990.3A Pending CN1899147A (zh) | 2005-07-19 | 2006-07-18 | 系紧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017070A1 (zh) |
JP (1) | JP2007020948A (zh) |
CN (1) | CN1899147A (zh) |
DE (1) | DE10200603131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2286B (zh) * | 2007-10-30 | 2013-06-26 | Ykk株式会社 | 连接器具 |
WO2018157305A1 (zh) * | 2017-02-28 | 2018-09-07 | 深圳龙海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绳带触发锁定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30212B2 (ja) * | 2009-12-09 | 2013-10-30 | 藤井電工株式会社 | 腹圧抵抗軽減機能付きバックルを備えた安全ベルト |
JP6033669B2 (ja) * | 2012-12-26 | 2016-11-30 | 株式会社キャステム | 金属製バック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6043307A1 (ja) * | 2014-09-19 | 2016-03-24 |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腕時計、及びバックル又は腕時計の製造方法 |
US10188177B2 (en) * | 2015-08-17 | 2019-01-29 | Bell Sports, Inc. | Friction stop strap adjustor |
US11096452B2 (en) * | 2018-06-25 | 2021-08-24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Web-adjustment clamp, system and method |
CN113713321B (zh) * | 2021-08-03 | 2023-03-14 | 安徽即刻动身健身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门扣及训练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03024A (en) * | 1971-11-23 | 1972-11-21 | Edwin L Johnson | Buckle |
CA1158844A (en) * | 1980-05-13 | 1983-12-20 | Yoshimi Takimoto | Buckles |
DE8329307U1 (de) * | 1983-10-11 | 1984-03-15 | Itw-Ateco Gmbh, 2000 Norderstedt |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von gurten oder dergleichen |
MY100855A (en) * | 1986-06-26 | 1991-03-15 | Yoshida Kogyo Kk | Strap fastener |
US6145169A (en) * | 1999-07-13 | 2000-11-14 | Wegne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Llc | Locking, removable belt clip |
US6510592B1 (en) * | 2000-10-11 | 2003-01-28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Clip for attaching pouches and similar devices |
-
2005
- 2005-07-19 JP JP2005208985A patent/JP2007020948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
- 2006-06-07 US US11/448,282 patent/US2007001707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7-06 DE DE102006031319A patent/DE10200603131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7-18 CN CN200610101990.3A patent/CN189914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2286B (zh) * | 2007-10-30 | 2013-06-26 | Ykk株式会社 | 连接器具 |
WO2018157305A1 (zh) * | 2017-02-28 | 2018-09-07 | 深圳龙海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绳带触发锁定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06031319A1 (de) | 2007-02-01 |
US20070017070A1 (en) | 2007-01-25 |
JP2007020948A (ja) | 2007-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99147A (zh) | 系紧器 | |
CN1270650C (zh) | 带扣 | |
US7070197B2 (en) | Baby carriage chassis adapted to support a baby's car seat thereon | |
CN1224591A (zh) | 合成树脂扣件的带安装结构 | |
JP5976238B2 (ja) | 調整可能携帯デバイス保持器 | |
CN104937199B (zh) | 锁定部构造 | |
US20110080031A1 (en) | Wheelchair seatback with two-point mounting hardware | |
CN1190564A (zh) | 座椅机构和垫罩 | |
CN1657335A (zh) | 儿童座椅的锁定机构及童车的儿童座椅固定装置 | |
EP2336000A3 (en) | Infant carrier apparatus having an adjustable handle assembly | |
CN1766952A (zh) | 片材张紧夹具 | |
CN1608536A (zh) | 带扣中的防震装置、带扣以及安全带装置 | |
US11548422B2 (en) | Self-reset adjusting mechanism | |
CN2841448Y (zh) | 婴儿车改良结构 | |
CN1292625A (zh) | 视频显示设备的基座组件 | |
CN212343834U (zh) | 一种带锁止功能的手机重力支架 | |
CN1943478A (zh) | 座椅套构造 | |
CN1652706A (zh) | 装饰品用销钉的结合机构 | |
CN207758695U (zh) | 一种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530485A (zh) | 用于刺绣机的帽子保持装置 | |
WO2005110805A3 (de) |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
CN217695748U (zh) | 一种便捷办公椅 | |
CN217160490U (zh) | 一种收割机用遮阳装置 | |
CN2806290Y (zh) | 具扣挂装置的自行车货物拖车 | |
CN217684125U (zh) | 一种显控终端安装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