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8570C - 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8570C
CN1298570C CNB028113217A CN02811321A CN1298570C CN 1298570 C CN1298570 C CN 1298570C CN B028113217 A CNB028113217 A CN B028113217A CN 02811321 A CN02811321 A CN 02811321A CN 1298570 C CN1298570 C CN 12985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housing
container cavity
ai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13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1491A (zh
Inventor
P·达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531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1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85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5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1/2171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ongated cylindrical or bottle-like inflators with a symmetry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direction of bag deployment, e.g. extruded reaction cani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021/2177Reaction canister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囊组件(2)的壳体(1),特别是作为汽车上保护乘客安全装置中的一个部件,该气囊组件至少包括一个气囊(3)和至少一个气体发生器(4),上述气囊(3)平常不用时折叠于壳体(1)中,而且与气体发生器(4)侧边相邻,同时置于一个覆盖装置(10)之后。气囊(3)通过至少一通气道(17)与气体发生器(4)相连,相互气体相通。根据本发明,壳体(1)包括一气囊容纳腔(5),该气囊容纳腔与壳体(1)中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侧壁相邻,且相互隔开,一个气囊出口(9)位于气囊容纳腔(5)中的壳体壁(8)上,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至少一个通气道(17)至少在局部上作为壳体内壁的一个集成的组成部件,并且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通到气囊容纳腔(5)中与覆盖装置(10)相对的壳体下壁区域(15),从而从下面向气囊出口传送气体到气囊(3)中。

Description

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该壳体用于气囊组件,该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容纳在壳体的气囊容纳腔中的气囊,该气囊在气囊组件平常不使用时折叠于一个覆盖装置之后的气囊容纳腔中,覆盖装置将气囊容纳腔的一个侧壁中的气囊出口在平常不用时封闭,该气囊出口也是上述部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当气囊组件使用时气囊出口打开使气囊自由展开,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气体发生器,其容纳于壳体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中,其中气囊容纳腔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由一个公共侧壁隔开。
这种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一般是公知的,例如与副驾驶员的气囊组件有关的。常规上一般在底盘的气囊出口方向上前后布置气囊和气体发生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较高结构的气囊组件。这种高结构的副驾驶员气囊组件的安装位置限定在汽车仪表盘旁边,例如在车前窗玻璃旁边位置。因此常常希望有紧凑结构的气囊组件,使壳体具有低平结构。DE20008543U1公开了一种带有侧边气囊的连接结构,其位于汽车的顶盖区域,气体发生器侧壁相邻的是平常不用时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气囊围绕气体发生器放置,使得气体发生器通过相应的充气孔直接向气囊充气。
然而这种结构存在不利之处,例如在单个组成部件和构件需要保养,修理或更换时,每次不得不将整个组件拆卸。
另外一篇文献DE19911682A1也公开了一种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气囊和至少一个相应的气体发生器。气囊平常不用时气体发生器折叠于壳体中的气囊组件中,该壳体与气体发生器侧壁相邻,同时置于一个覆盖装置之后。在气囊平常不用时,覆盖装置封闭着壳体壁上的气囊出口,当发生异常情况使用气囊时,气囊出口打开使气囊自由地释放开来。气囊与气体发生器通过至少一个通气道进行连接。
具体说壳体由方向盘的轮毂部分构成,其中装有方向盘气囊组件,气体发生器置于壳体中的旁侧。方向盘轮毂部分的一个相对边在直线行驶时位于上面的部分设置一个气囊翻转件构成覆盖装置。由剖视图可见在相对的端部安装有气体发生器,从该气体发生器起,一个扩散道作为一个单独的构成通气道的结构部件,沿方向盘轮毂壳体底壁并且沿方向盘轮毂壳体侧壁向上通向气囊翻转件。因此,在扩散道向上通向气囊翻转件的垂直段与气体发生器之间有一自由空间,其中容纳有平常不用时折叠状态的气囊。气囊的编织层围绕在气囊翻转件旁边扩散道端部内形成的充气孔,使得气囊组件使用时气体能从侧面被充到气囊里。其实现过程如下,气囊先从轮毂的壳体中逐渐拉开进而展开,其中气囊首先在直线行驶时位于上面的方向盘圈前后侧向向上展开,然后才向乘客方向展开。很显然上述这种结构与方向盘气囊一起使用,而不能与副驾驶员气囊一起使用。这种结构的不利之处还在于气囊充气过程比较缓慢,因此就会存在这样的危险,即是气囊在事故中不能及时准确的使用。另外位于气体发生器和扩散道周围的是带有编织层的气囊,因此在维修或更换时必须更换整个组件。
US5873598公开了一种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特别是作为汽车上保护乘客安全装置中的一个部件,至少包括一个容纳气囊的气囊容纳腔,气囊在气囊组件平常不使用时折叠于覆盖装置之后的气囊容纳腔中,覆盖装置作为气囊容纳腔的一个侧壁,并且在平常不用时作为一个结构组件封闭气囊出口,并且当气囊组件使用时气囊出口打开使气囊能自由展开。另外还示出了至少一个相应结构的气体发生器,其容纳于壳体的一个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中,气囊容纳腔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由一个公共侧壁隔开。
上述专利中相对气囊出口平面来说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位于气囊容纳腔之下,这种结构体积较大,而且结构也不紧凑。气囊容纳腔和气体发生器容纳腔由一个侧壁作为中间壁隔开,侧壁的截面以双重材料折叠形成于侧边区域,而且侧壁是一个向气囊容纳腔突出的部分隔开壁。隔开壁将气囊容纳腔分为通气道和容纳气囊的容纳腔。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首先通过通气孔进入气囊容纳腔盒体中的通气道空间,该通气道紧靠气囊,这样气体就从旁侧充入气囊。这种结构避免从气囊的中间部位进行充气。特别是通气道的安装位置为了避开汽车的乘客,而将其置于气囊开口的侧边,这样气囊的充气过程在汽车乘客的方向上并不迅速,而是在时间上有所延迟。
US5988677公开了一种气囊组件,气体发生器的扩散道置于折叠的气囊的折痕之中,这种结构能对气囊的充气进行控制,相对气囊出口平面而言气体发生器置于气囊之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特别是作为汽车上保护乘客安全装置中的一个部件,具有低平结构,并且能够非常简单地替换气囊组件中的单个构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壳体来实现。该壳体用于气囊组件,该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容纳在壳体的气囊容纳腔中的气囊,该气囊在气囊组件平常不使用时折叠于一个覆盖装置之后的气囊容纳腔中,覆盖装置将气囊容纳腔的一个侧壁中的气囊出口在平常不用时封闭,该气囊出口也是上述部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当气囊组件使用时气囊出口打开使气囊自由展开,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气体发生器,其容纳于壳体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中,其中气囊容纳腔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由一个公共侧壁隔开。
根据本发明,相对气囊出口平面而言气囊容纳腔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侧壁相邻,其中侧壁从设有气囊开口的上壁向内延伸到壳体内部,一直到与壳体上壁和覆盖装置相对的气囊容纳腔下壁区域。壳体下壁区域在壳体剖视图看与一个与之平行的在气囊开口面相对壳体侧上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侧壁一起构成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到气囊容纳腔的在气囊开口面上大致水平方向的通气道区域,因此向气囊充气是通过与气囊出口面相对的壳体侧壁从下方沿气囊出口方向进行的。
这种结构有许多好处。一方面气体发生器靠近折叠的气囊形成低平结构,使壳体结构紧凑,这样能置于许多位置,例如置于仪表盘靠近车前窗玻璃的区域。另外优选将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分开,使气体发生器修理、保养或者更换时非常简单,不必对气囊及全部组件进行拆卸。
通气道至少在局部上作为壳体内壁的一个集成的组成部件,由此得到一种有利的功能组合,因为壳体内壁也可作为通气道使用,其双重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可使结构紧凑。另外这种结构非常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同时壳体轮廓还能通过挤压工艺形成。
从下面沿气囊出口方向传送气体,还能使气囊快速而可靠地充气,虽然气体发生器置于折叠气囊的侧边。
如果通气道的一端为气体分流器,其在剖视图中呈圆柱状,位于气囊容纳腔中间部位,从而从下部伸到折叠的气囊的中间。其好处在于,能够从下部向气囊中央和中心地传送气体,使气囊快速均匀地承受等值的在气囊中均布的充气压力。因此,气囊的可靠性整体提高,因为这种具体结构能对气囊快速而且有目的充气到预定的使用位置。
通过气体分流器上的至少一个充气孔方向对准覆盖装置和气囊出口,产生的气流还可对覆盖装置施加推力作用,这种推力作为充气的气囊对覆盖装置作用的一种附加推力,通过推开或掀开覆盖装置使气囊能迅速可靠地打开气囊出口。整个气囊的充气过程明显地更加可靠,从而可以迅速地充气到预定的使用位置。
这种紧凑而低平结构的壳体几何形状具有一定的好处,在剖视图中,大致矩形状的壳体包括一个大致矩形状的气囊容纳腔和一个大致矩形状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两容纳腔彼此由一个公共侧壁隔开。上述公共侧壁还有另一个好处是减少材料的耗费,同时它还具有双重功能,不仅能作为气囊容纳腔的侧壁,而且还能作为气体发生器的侧壁。
根据优选实施例,剖视图所示其中设有气囊出口的壳体上壁对面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下壁相对于剖视图所示也在壳体上壁对面的气囊容纳腔下壁向下位错,形成一水平方向的通气道区域平行于气囊容纳腔的侧壁至气囊容纳腔的中间部位。在垂直方向上该通气道区域向上伸到气囊容纳腔中连接圆柱状的气体分流器。整个通气道在实施例中呈大致L型,这种型式是一种相当紧凑,低平而且可靠的结构,同时适合于大量的安装位置。
气体分流器最好也是壳体壁上一个集成的组成部件,从剖视图可知,双层壁式地从覆盖装置对面的壳体下壁区域向上通到气囊容纳腔中。它例如可通过挤压加工工序相当简单同时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地制造。
另一实施例中的气体分流器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结构部件,在通气口部位处最好能气体密封地固定于覆盖装置对面的壳体下壁区域。其好处在于,这个气体分流器是一套具有多种截面形状和/或带有多种充气孔数量,以及/或者多种几何形状充气孔的气体分流器组件的组成部分。这种结构具有这样的优势,气流型式能与气囊当前充气条件个别匹配。
在上述实施例中,气体分流器作为一个单独的结构部件,在气体分流器通气道的入口侧有一相应的卡口装置,借助该卡口装置,气体分流器通过相应的壳体壁侧的对向卡口装置可进行定位和/或锁紧。卡口装置和对向卡口装置固定相当简单,使得气体分流器能在气囊容纳腔中作为一个单独的结构部件。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气体分流器在气囊容纳腔中延伸至与覆盖装置有一段间隙距离,并且把气囊容纳腔分成左右两半容纳腔,如剖视图所示,两半容纳腔用来容纳折叠的气囊的大部分,气囊最好以一层编织层从气囊容纳腔左半部分到右半部分张紧地绕过气体分流器。这种结构几何比例的优点在于,能使气囊迅速充气,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对于气囊在气囊容纳腔中的固定,原理上存在多种可能。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气囊在壳体内壁区域最好气密固定,最好是在剖视图中壳体内壁的相对边缘部分。其好处在于,能将气囊的自由端面固定在壳体下壁,比如通过卡紧结构或定位结构进行固定,同时能使气囊特别容易折叠在圆柱状气体分流器。
原理上也可以在壳体的纵向上前后布置必要的彼此以一定间隔布置多个彼此独立的通气道。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通气道和/或通气道上的气体分流器至少局部地会沿壳体的纵向延伸。比如说充气孔为细长缝状,或者由多个间隔一定距离的独立的充气孔形成。由于这种纵向延伸结构的存在,就会有足够的气体通量通过通气道而进入气囊,这样有利于气囊迅速的充气到预定的使用位置。
壳体的正面最好能开放用于分别打开气体发生器容纳腔和气囊容纳腔,其中气体发生器容纳腔和气囊容纳腔中在气囊组件即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安装之后各自被一个盖件最好气密性封闭。因此可以特别简单地够及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更具体地说气囊和气体发生器两者彼此独立。所以,可以单独对气囊或气体发生器进行保养,安装或更换,而不必拆卸整个组件。盖件使进入容纳腔相当简单。最好能够用螺丝将盖件连接到壳体上,从而摘下也比较方便,同时进入容纳腔也相当便捷。对于两个容纳腔原理上还可使用一个贯通的盖件,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在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上只希望有一个开口,每次也能自由进到气囊容纳腔中。
对于覆盖装置,其结构在原理上也有多种可能性。比如覆盖装置可由一个或多个翻转件构成,其可旋转的铰链连接在出口边缘。同样,可用一个气囊盖形成覆盖装置,可旋转的铰链连接在出口边缘区域和/或可拆地定位连接。这种结构能以公知的方式迅速可靠地打开气囊出口。
优选的是气囊出口几乎在气囊容纳腔部位的整个壳体上壁区域延伸,由此可以使气囊特别自由而无妨碍地向乘客空间自由展开。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阐述。
附图如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用于气囊件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一种处于安装位置的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低平结构的立体图和实施例,该壳体是汽车上保护乘客安全装置中的一个部件。特别是从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2中清楚地示出,气囊组件2包括一个气囊3和一个气体发生器4。图1中示出了气囊3在气囊组件2平常不用时折叠容纳于壳体1的气囊容纳腔5中,其与壳体1中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侧壁相邻,气囊容纳腔5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由一个公共的侧壁7隔开,并且气体发生器4置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中。
低平结构的壳体1的剖视图大致呈矩形,其中的气囊容纳腔5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也大致呈矩形。
从图1和图2中也可得知,壳体上壁8在气囊容纳腔5区域有一个几乎在气囊容纳腔5的整个表面上延伸的气囊出口9,其由一气囊盖10作为覆盖装置进行封闭。从图2中可知,气囊盖10在气囊出口9边缘部分最好可转动的铰接,并且有一条沿壳体纵向贯通的中间理论急速拉开线11,当汽车发生事故气囊充气膨胀时,气囊盖10沿理论急速拉开线11急速拉开形成两个翻转部件12,13,这两个翻转部件绕气囊出口边缘的铰接位置摆动从而开启气囊出口9。
从图2中也可看到,剖视图中示出了与壳体上壁8和气囊出口表面相对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下壁14相对于气囊容纳腔下壁15向下位错。此外,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下壁14上有一大致水平方向的通气道区域16作为构成壳体内壁的通气道17的集成组成部分,大致平行于气囊容纳腔下壁15直至气囊容纳腔的中间部位。从这里开始在通气道区域16上垂直向上直到气囊容纳腔5中连接一个构成一气体分流器18的通气道端部,该气体分流器18呈圆柱状在图2的剖视图中位于气囊容纳腔5中间部位,并伸入折叠的气囊3的中间从下部传送气体。气体分流器18也是壳体壁上一个集成的组成部件,并且从剖视图看双壁式地从气囊盖10对面的壳体下壁区域向上进入气囊容纳腔5中。
气体分流器18在气囊容纳腔中以一段间隙距离19延伸至接近气囊盖10,从而把气囊容纳腔5如图2所示分成左右两半容纳腔20,21,两半容纳腔容纳折叠的气囊3的大部分,带有编织层22的气囊从气囊容纳腔中的左半部分20到右半部分21张紧地绕过气体分流器18。
通气道17和气体分流器18沿壳体纵向34看至少局部地沿着壳体1,当然在图中没示出。
图2清晰示出,气体分流器18的端面有一个例如铣削制造的充气孔23,其气流方向对准气囊盖10和气囊出口9,如图2中的箭头24所示。
从图2还可清楚看出,气囊3与气囊容纳腔壳体下壁的相对边缘区域气密连接。
壳体1至少在一个正面25上能够开启以便打开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和气囊容纳腔5,其中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气囊容纳腔5在装入气囊3和气体发生器4之后各自用一个盖件26,27最好气密地封闭。盖件26,27由几个螺丝固定在壳体1上,为此在壳体内壁上形成相应固定位置28,必要时在壁材料较厚处形成。
壳体1最好通过挤压形成连续压条,例如可安装在汽车仪表板的前窗玻璃区域,图中未示出。壳体1的固定通过固定法兰29实现,图1中仅仅举例示出。
当气囊组件2开始作用时,于是气体发生器4产生气体,通过通气道17,气体分流器18以及充气孔23从下方向气囊3中心充气,气囊容纳腔5开始膨胀,并且对气囊盖10施加压力,使其沿理论急速拉开线11急速拉开。另外,气囊盖10上的压力另外还通过指向气囊盖10的气流而额外加强。
图3为图2所示技术方案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气体分流器30作为一个单独的结构部件,在通气口31处位于气囊盖10对面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中壳体下壁14之间可气密地定位,为此在气体分流器30上设置卡口元件32与壳体壁上的对向卡口33相卡紧。带有不同截面形状和不同几何形状的充气孔的气体分流器30可任意更换。
附图标记
1壳体
2气囊组件
3气囊
4气体发生器
5气囊容纳腔
6气体发生器容纳腔
7侧壁
8壳体上壁
9气囊出口
10气囊盖
11理论急速拉开线
12翻转件
13翻转件
14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中壳体下壁
15气囊容纳腔中壳体下壁
16通气道区域
17通气道
18气体分流器
19间隙距离
20气囊容纳腔左半部分
21气囊容纳腔右半部分
22编织层
23充气孔
24箭头
25正面
26盖件
27盖件
28固定位置
29固定法兰
30气体分流器
31通气口
32卡口元件
33对向卡口元件
34壳体纵向方向

Claims (27)

1、壳体(1),该壳体用于气囊组件(2),该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容纳在壳体(1)的气囊容纳腔(5)中的气囊(3),该气囊在气囊组件(2)平常不使用时折叠于一个覆盖装置(10)之后的气囊容纳腔(6)中,覆盖装置将气囊容纳腔(5)的一个侧壁(8)中的气囊出口(9)在平常不用时封闭,该气囊出口也是上述部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当气囊组件使用时气囊出口(9)打开使气囊(3)自由展开,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气体发生器(4),其容纳于壳体(1)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中,其中气囊容纳腔(5)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由一个公共侧壁(7)隔开,其特征在于:相对气囊出口面而言气囊容纳腔(5)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侧壁相邻,其中侧壁(7)从设有气囊出口(9)的上壁(8)向内延伸到壳体(1)内部,一直到与壳体上壁(8)和覆盖装置(10)相对的气囊容纳腔(5)的壳体下壁区域(15),壳体下壁区域(15)在壳体(1)横截面看与一个与之平行的、在气囊开口面相对的壳体侧上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侧壁(14)一起构成一个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到气囊容纳腔(5)的在气囊开口面上大致水平方向的通气道区域(16),因此向气囊(3)充气是通过与气囊出口面相对的壳体侧壁从下方沿气囊出口方向进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通气道(17)的构成气体分流器(18;30)的一个通气道终端区域在剖视图中呈圆柱状伸到气囊容纳腔(5)中间部位,并且从下部伸进折叠的气囊(3)的中间以便在中央传送气体,气体分流器(18;30)有至少一个充气孔(23),使气流充入气囊(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充气孔(23)形成于气体分流器(18;30)的端面,气流的方向对准覆盖装置(10)和气囊(3)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截面呈矩形,包括一个大致矩形的气囊容纳腔(5)和一个大致矩形的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两容纳腔彼此由一个公共侧壁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通气道区域(16)在垂直方向向上到气囊容纳腔(5)连接圆柱状的气体分流器(18;30),从而使整个通气道(17)呈L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体分流器(18)也是壳体壁上一个集成的组成部件,从剖视图看,相应双壁式从覆盖装置(10)对面的壳体下壁区域(15)向上进入气囊容纳腔(5)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体分流器(30)作为一个单独的结构部件,其在通气口(31)部位固定在覆盖装置(10)对面的壳体下壁区域(15)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体分流器(30)是具有各种不同充气孔数量或几何形状的一套气体分流器组件的组成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体分流器(30)在通气道的侧边有一相应的卡口装置(32),与相应的壳体壁侧的对向卡口装置(33)进行可拆地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体分流器在气囊容纳腔(5)中与覆盖装置(10)有一段间隙距离(19),从剖视图看,把气囊容纳腔分成左右两半容纳腔(20,21),两半容纳腔容纳了折叠的气囊的大部分,气囊(3)从气体分流器(18;30)的左半部分(20)到右半部分(21)是张紧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囊(3)在壳体下壁区域(15)的从剖视图看相对的边缘区域气密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截面上,通气道(17)或通气道(17)的气体分流器(18)至少局部会沿壳体(1)的纵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正面上能开启用于分别通往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和气囊容纳腔(5),在安装气囊组件(2)之后气体发生器容纳腔(6)和气囊容纳腔(5)上各自可用一个盖件(26,27)封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盖件(26,27)可以通过螺丝与壳体(1)拧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覆盖装置由一个气囊盖(10)形成,可固定于气囊出口边缘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囊盖(10)在气囊出口边缘区域可旋转地铰链连接或可折地定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囊出口(9)在气囊容纳腔(5)区域的几乎整个壳体上壁区域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1)通过挤压工艺制成。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囊组件(2)起作用时,气体发生器(4)中产生的气体,通过通气道(17)从下面传送到气囊(3),除了对覆盖装置(10)上施加一个推力的充气的气囊(3)外,还通过沿气囊出口方向指向覆盖装置(10)的气流对覆盖装置(10)施加一个推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囊组件(2)是一个汽车副驾驶位置上的气囊组件,其安装在前窗玻璃旁边。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是作为汽车上保护乘客安全装置中的一个部件。
2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体分流器(30)气体密封地进行固定。
2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带有一个编织层(22)。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容纳腔气密地进行封闭。
2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体分流器(30)是具有各种不同充气孔数量和几何形状的一套气体分流器组件的组成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截面上,通气道(17)和通气道(17)的气体分流器(18)至少局部会沿壳体(1)的纵向延伸。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气囊盖(10)在气囊出口边缘区域可旋转地铰链连接和可拆地定位。
CNB028113217A 2001-06-06 2002-02-26 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85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127509.9 2001-06-06
DE10127509A DE10127509A1 (de) 2001-06-06 2001-06-06 Gehäuse für ein Airbagmodu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1491A CN1531491A (zh) 2004-09-22
CN1298570C true CN1298570C (zh) 2007-02-07

Family

ID=7687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13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8570C (zh) 2001-06-06 2002-02-26 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51703B2 (zh)
EP (1) EP1399336B1 (zh)
CN (1) CN1298570C (zh)
DE (2) DE10127509A1 (zh)
WO (1) WO20020987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57784C1 (de) * 2001-11-27 2003-08-21 Autoliv Dev Airbagmodul mit einem Deflektor-Halteteil
US7150467B2 (en) * 2002-06-18 2006-12-1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ousing for airbag module
DE10247395A1 (de) * 2002-10-07 2004-04-15 Takata-Petri Ag Airbagmodul, insbesondere Beifahrerairbagmodul
DE10328562A1 (de) * 2003-06-23 2005-01-20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assackmodul
US7121576B2 (en) * 2004-02-27 2006-10-17 Autoliv Asp Inc. Airbag retention collar for airbag module assembly
DE202004012303U1 (de) * 2004-08-05 2004-12-09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Gassackmodul für eine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vorrichtung
DE102004042628B4 (de) * 2004-09-01 2016-05-0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Einheit
DE102005021290A1 (de) * 2005-05-09 2006-11-23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DE102006034740B4 (de) * 2006-07-24 2010-07-29 Takata-Petri Ag Vorrichtung zur Fixierung eines an einem Halterahmen befestigten Gassacks in einem Gehäuse eines Beifahrerairbagmoduls
US20080265550A1 (en) * 2007-04-25 2008-10-30 Tk Holdings Inc. Airbag module
DE102009048579B4 (de) * 2009-10-07 2015-07-2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modul
DE102010028268B4 (de) * 2010-04-27 2015-10-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JP2013049322A (ja) * 2011-08-30 2013-03-14 Toyota Motor Corp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5067367A1 (de) * 2013-11-08 2015-05-14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CN105799626B (zh) * 2016-04-20 2018-11-16 刘景� 救援用浮囊装置、汽车紧急救援漂浮装置及救援方法
CN116971516B (zh) * 2023-07-21 2024-04-30 深圳市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装配式隔墙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598A (en) * 1996-08-27 1999-02-2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Air bag device
CN1220637A (zh) * 1997-03-26 1999-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气囊门部分的车辆用内部构件及其成形方法
US5931489A (en) * 1997-05-21 1999-08-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module with extruded housing
US5988677A (en) * 1994-11-17 1999-11-23 Petri Ag Airbag module
US5992874A (en) * 1996-08-30 1999-11-30 Nihon Plast Co., Ltd. Airbag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5823A (en) * 1971-04-09 1975-07-22 Allied Chem Vehicle passenger safety assembly
DE4431718A1 (de) 1994-09-06 1996-03-07 Opel Adam Ag Fahrerairbagmodul sowie dessen Anordnung
US5647608A (en) * 1996-06-28 1997-07-1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module with extruded housing
DE19629541A1 (de) 1996-07-22 1998-01-29 Dynamit Nobel Ag Airbag mit getrennt vom Gasgenerator angeordnetem Luftsack
DE29803233U1 (de) * 1998-02-18 1998-04-16 Petri Ag Airbagmodul
DE19911682A1 (de) 1999-03-09 2000-09-21 Petri Ag Lenkrad mit Airbagmodul
DE19947262A1 (de) 1999-09-30 2001-04-05 Opel Adam Ag Beifahrer-Airbagmodul für Kraftfahrzeuge
DE19957578B4 (de) 1999-11-30 2012-11-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Aufblasbare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Insassen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20008543U1 (de) 2000-05-12 2000-09-21 Trw Repa Gmbh Gehäuse für ein Gassackmodul und Insassen-Sicherheits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8677A (en) * 1994-11-17 1999-11-23 Petri Ag Airbag module
US5873598A (en) * 1996-08-27 1999-02-2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Air bag device
US5992874A (en) * 1996-08-30 1999-11-30 Nihon Plast Co., Ltd. Airbag module
CN1220637A (zh) * 1997-03-26 1999-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气囊门部分的车辆用内部构件及其成形方法
US5931489A (en) * 1997-05-21 1999-08-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module with extruded hous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08691A1 (en) 2004-06-10
EP1399336B1 (de) 2005-06-29
CN1531491A (zh) 2004-09-22
WO2002098712A1 (de) 2002-12-12
DE10127509A1 (de) 2003-01-09
DE50203516D1 (de) 2005-08-04
US6851703B2 (en) 2005-02-08
EP1399336A1 (de) 2004-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8570C (zh) 用于气囊组件的壳体
CN1304223C (zh) 用于行人的保护袋装置
CN1073031C (zh) 气囊装置
CN1312194A (zh) 侧气囊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159401A (zh) 安装在座位上的侧面碰撞气包
CN1942346A (zh) 用于气囊组件的弹性罩体
CN1751916A (zh) 窗帘气囊装置和车辆
CN1740011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636800A (zh) 气囊装置
CN1830705A (zh) 行人等保护用气囊和行人等保护用气囊装置
CN102729942A (zh) 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
US20100127482A1 (en) Airbag Apparatus
CN101850755A (zh) 气囊系统
US5435595A (en) Passenger side airbag module having lengthened reaction canister
CN1899892A (zh) 气囊装置用罩和气囊装置
KR20040021915A (ko) 자동차용 조수석 에어백 모듈
KR100547175B1 (ko) 차량의 조수석 에어백 장치
US6106005A (en) Side impact protection device for an occupant of a vehicle
CN1178504A (zh) 汽车门
CN1756002A (zh) 带有安全塞头和多功能框架的插座
CN1430558A (zh) 汽车室内换气装置
CN2745791Y (zh) 电装品单元支架
CN1803496A (zh) 行人等的保护装置及其气囊
CN112466615B (zh) 一种防撞高频变压器
CN1847058A (zh) 气囊装置用盖以及气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07

Termination date: 201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