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2919A - 具有一带拉出件和一连接件并具有将这两个件保持在一起的锁止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一带拉出件和一连接件并具有将这两个件保持在一起的锁止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2919A
CN1292919A CN99803641.2A CN99803641A CN1292919A CN 1292919 A CN1292919 A CN 1292919A CN 99803641 A CN99803641 A CN 99803641A CN 1292919 A CN1292919 A CN 1292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out element
connecting pin
web member
lock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36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836C (zh
Inventor
R·尼梅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BEAL CIRCUIT KAYMEN CO Ltd
H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292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2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8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 G11B15/67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end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or spool
    • G11B15/672Extracting end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or single ree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 G11B15/67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end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or spoo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2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with provision for splicing to provide permanent or temporary connections
    • G11B23/26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with provision for splicing to provide permanent or temporary connections of leaders for loading or threading, e.g. to form a temporary connection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Automatic Tape Cassette Changers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Abstract

在一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中,包含一磁带(20)和一连接于磁带(20)的连接销(27)的盒卡(3)可装入该装置(1),并且装置(1)包括一拉出件(50),其可连接于连接件(21),该拉出件(50)可沿连接方向(69)被移向保持在连接位置的连接件(21),并且在拉出件(50)和连接件(21)中,两个件(50,21)之一设置有一锁止件(113),后者可横向于连接方向(69)移动。

Description

具有一带拉出件和一连接件并具有将这两个件 保持在一起的锁止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盒卡可装入其中,该盒卡包括一壳体,一容纳在壳体内的可旋转驱动的供给卷盘,一呈卷绕在供给卷盘的毂盘上的带的形式的记录载体,和一在记录载体的自由端的区域内连接于记录载体并保持在一连接位置的连接件,并且该装置包括一具有毂盘的可旋转驱动的接收卷盘,并且它包括一构造成连接于连接件的拉出件,并且它包括保持装置,其构造成保持拉出件并使拉出件能够保持在一个可以实现与连接件连接的区域内,并且它包括致动装置,通过此致动装置可使拉出件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一起移动离开保持装置并向上移动到接收卷盘的毂盘,以便使,一方面,毂盘和,另一方面,拉出件及与之连接的连接件相互啮合。
在开篇中所限定的这样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是已知的,例如从专利文件WO98/44499。一包含记录载体(呈磁带的形式)的盒卡可被装入这种已知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可动保持器装置内,该保持器装置可沿一大体L形的移动路径从一装载位置(在此位置可将盒卡装入保持器装置)移动进入一操作位置(在此位置插入的盒卡占据一操作位置)。在保持器装置从装载位置移动进入操作位置期间,装入保持器装置的盒卡首先沿平行于其主壁的方向移动,然后大体沿垂直于其主壁的方向移入其操作位置。在已知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用于拉出件的锁止装置已经固定地安装在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以便将拉出件保持在这样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位于保持器装置内的盒卡的连接件,在保持器装置从其装载位置移入其操作位置期间,可被自动地连接于拉出件,连接件被沿连接方向移动到其有待连接的拉出件,此连接方向垂直于所插入的盒卡的主壁,在此期间,连接件和拉出件被互锁。通过沿垂直于主壁取向的连接方向或相反方向相互移动连接件和拉出件可建立或释放这一互锁,而沿由一磁带构成的记录载体的带输送方向上,其不能被释放,该带输送方向垂直于上述连接方向取向。由于在已知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所谓的旋入和旋出操作期间,拉出件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总是沿带输送方向和相反方向移动,因此由于拉出件和连接件之间的互锁就在这两个件之间获得绝对可靠的连接。对于已知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高度可靠性而言这是绝对必要的。
由于上述结构,在保持器装置与保持器装置内的盒卡一起移动期间连接件自动地连接于拉出件时,对于已知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而言,重要的是在保持器装置移入其操作位置期间盒卡已经占据在保持器装置内的一良好限定的位置,以便保证连接件和连接件所连接的拉出件的正确啮合。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结构和精确性方面投入较多,但这似乎至少部分地是不正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改进的开篇中所限定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中通过简单的装置并以简单的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仍保证拉出件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被保持在一起并在这两个件在盒卡和接收卷盘之间联合移动期间仍以高度可靠的方式保持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为了在开篇中所限定的这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达到上述目的,保持装置可在一待用位置和一操作位置之间移动,保持装置进入操作位置的移动导致拉出件沿一连接方向的移动,并导致拉出件和连接件被连接,并且保持装置脱离操作位置的移动导致拉出件沿与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导致拉出件和连接件脱离啮合,和在拉出件和连接件中,其中一个件设置有一锁止件,其可相对于所述一个件移动,并且该锁止件安装在所述一个件上以便可横向于连接方向移动,和随着连接件连接于拉出件,可相对于所述一个件移动的锁止件与另外一个件的一部分配合,以便将两个件保持在一起。
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可以获得:装入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内的一盒卡应当仅在其操作位置占据一精确限定的位置,以保持盒卡内的连接件处在一精确限定的连接位置,这是因为在盒卡已经到达操作位置之前通过保持装置的移动拉出件被连接于连接件。而且,所得到的附加优点是借助于可横向于连接方向移动的锁止件,拉出件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以绝对可靠的方式相互啮合,结果在拉出件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在其盒卡区域内的一个操作位置和在毂盘区域内的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的联合移动期间,仍能可靠地相互连接,其结果是保证了很高的可靠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锁止件可设置在连接件上。但是,业已证明如果锁止件设置在拉出件上是有利的。拉出件可以由一摆动安装的杆构成。但为了尽可能减少所需的空间,业已证明锁止件由一移动导向的滑块构成是有利的。
构造成一滑块的锁止件可在一释放位置和一锁止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一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一独立的致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锁止件可通过独立的互锁而锁定在其两个位置。这样一种结构对于特别高的可靠性是有利的。但对于一种简单的结构,业已证明如果设置与形成锁止件的滑块配合的弹簧装置是很有利的。该弹簧装置朝其锁定位置压迫滑块。其结果是,在拉出件和连接件的连接过程期间,滑块有可能反抗弹簧装置的力自动地移出其锁定位置,并在拉出件和连接件完全连接之后通过弹簧装置的力向回移动进入其锁定位置。弹簧装置可由一压力弹簧、一张力弹簧或一板簧或一整体模制的塑料弹簧构成。
而且,业已证明如果连接件是一圆柱形销将特别有利,锁止件与其中部啮合并且两个端部分别与一锁止表面配合,该锁止表面在销的一部分的后面啮合。
从下面以举例的方式描述并参照附图所阐明的实施例中,可明显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以举例方式给出的两个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受此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记录和再生装置的俯视图,一盒卡可插入其中。
图2是盒卡的斜视图,此盒卡可装入图1所示的记录和再生装置中,其壳体包括两个半壳体并容纳一呈磁带形式的记录载体,一连接销设置在该磁带的自由端。
图3是一斜视图,示出了图2所示的盒卡,其中取下了壳体的上半部。
图4是图2和3所示盒卡的下斜视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记录和再生装置,大体与图1相同但为局部,所插入的盒卡处在其存在位置,并且该装置的拉出件连接于盒卡的连接销,以形成一拉出组件。
图6是一斜视图,示出了在图5所示的记录和再生装置中形成的拉出组件。
图7是一斜视图,示出了一导向装置,图6所示的拉出组件通过该导向装置可在保持装置和一接收卷盘之间被导向。
图8是保持装置的斜视图,该保持装置用于保持在图1所示的记录和再生装置中所设置的拉出件,该保持装置处在其待用位置。
图9是一斜视图,示出了图8所示的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处在其操作位置并且图2至4的盒卡的连接销被连接于由保持装置保持的拉出件。
图10是一平面图,示出了图8和9所示的处在其待用位置的保持装置。
图11是一平面图,示出了图8和9所示的处在其操作位置的保持装置。
图12以斜视图和分解图示出了图6所示的拉出组件的拉出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生装置1,下面将其简单地称为装置1。该装置1有一底架2(仅示意性地示出),用以承载装置1的多个零部件。图1中以点划线示意性表示的盒卡3可被装入装置1。下面,将参照图2,3和4首先描述盒卡3的结构。
盒卡3有一壳体4,它包括一下半壳体5和一上半壳体6。由于半壳体5和6相互连接,即当壳体4闭合时,壳体4有一上壁7和一底壁8,一前侧壁9,一后侧壁10,一左手侧壁11和一右手侧壁12。一手持部分13设置在上壁7的后部区域,并且一手持部分14设置在底壁18的后部区域。
在前侧壁9的区域,设置有一楔形的凹槽15,它与前侧壁9的一定位装置16一样,当盒卡3移入装置1时用来定位盒卡3。在右手侧壁12上,盒卡3有一接近开口17,它可由一滑门18关闭,并且在图2和3中所示的接近开口17处在打开的位置,当盒卡3装入装置1时,该开口17被自动地带入该位置。
盒卡3容纳一可转动驱动的供给卷盘19,如图3所示。盒卡3还容纳一带条形式的记录载体,在本例中为一磁带20,卷绕在供给卷盘19的毂盘上。盒卡3还包括一连接件21,由一连接销21构成并在磁带20的自由端部分连接于磁带20。连接销21有一较薄的中间部分22和一第一上端部分23和一第二下端部分24,两个端部23和24的直径大于中间部分22。在盒卡3中,连接销21被保持在连接位置,即借助于与连接销21的两个端部23和24配合的两个定位叉25和26。而且,可设置至少一个保持件(图中未示出),该件可在一保持位置和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借助于该保持件可致动一机构,一旦连接销21进入盒卡3该保持件就借助于该机构保持在其释放位置并随后移入其保持位置并在连接销21的后面啮合。然后,两个端部23和24借助于保持件保持在定位叉25和26上,其结果是精确地限定了连接销21的连接位置。
壳体4的两个半壳体5和6借助于三个螺钉27相互固定。螺钉27装入中空的圆柱状连接柱28和29内,该中空的圆柱状连接柱28和29通过图2中的接近开口17是可见的。盒卡3还有两个定位柱,它们从底壁8伸入盒卡内部并且其中一个定位柱30通过图2中的接近开口17是可见的。如图4所示各定位柱30有一盲孔,该盲孔用作最终的定位孔31和32,通过这两个定位孔当盒卡3在装置1中占据其操作位置时盒卡3可在装置1中明确地定位。第一最终定位孔31有一细长的截面。第二最终定位孔32有圆形的截面。
在底壁8上形成有一圆孔33,安装在装置上的卷盘驱动装置可通过该孔接近供给卷盘19的驱动齿34,借助于卷盘驱动装置可驱动供给卷盘19转动。
应当注意,可沿图1,2,3和4中箭头35所示的插入方向将盒卡3插入装置1。插入亦可称为引入或者装入。
为保持盒卡3,该装置1具有保持器装置36,以后简要地将其称为升降器36。升降器大体是盒形的并包括一上升降器壁37和两个升降器侧壁,后者与上升降器壁成一体并从上升降器壁37朝底架2伸出,以及两个升降器底壁,它们从升降器侧壁48伸出并相互朝对方延伸,该升降器底壁相互之间隔开这样一个距离,即在两个升降器底壁之间有充分的空间用于卷盘驱动装置。卷盘驱动装置按通常的方式具有与供给卷盘19的驱动齿34相应的驱动齿。在图1中,示出了一卷盘驱动电机的定子叠层组件SK,以表示卷盘驱动装置。
升降器36可在图1所示的装入位置和图中未示出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装入位置可将盒卡3插入升降器36,而在操作位置插入升降器36的盒卡3占据如图5所示的其操作位置。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使升降器36沿L形的移动路径移动,首先使升降器36从图1所示的装入位置沿插入方向35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随后沿朝向底架2的方向垂直于第一插入方向35使其移动。
为了获得该移动方向,装置1有导向装置38,包括一第一导向壁39和一第二导向壁40。两个导向壁39和40有导向槽道或导向槽,它们与从升降器36侧向伸出的导向销啮合。
装置1具有用以移动升降器36的致动装置41。致动装置41包括两个致动滑块42和43,它们被导向以便平行于插入方向35滑动并且它们分别被连接于一齿条,图1中仅示出了连接于第二致动滑块42的齿条44。各致动滑块42和43有一相对于底架2的平面倾斜的凸轮表面,它们分别与从升降器36侧向伸出的凸轮从动件配合,其结果是通过移动致动滑块42和43可使升降器36移动。
装置1还包括一接收卷盘45。借助于一未示出的卷盘驱动电机驱动接收卷盘45转动。接收卷盘用作接收容纳在盒卡3中的磁带20。为了将磁带20卷绕在接收卷盘45上,应当沿箭头46所示的方向驱动接收卷盘45。在本例中,接收卷盘45包括一毂盘47,一与毂盘47成一体的上卷盘凸缘48,和一通过粘接或超声波焊接连接于毂盘47的下卷盘凸缘49。
为使包含在盒卡3内的磁带20能卷绕在接收卷盘45上,首先应当借助于连接销21将磁带20带到接收卷盘45。为此目的,装置1有一拉出件50,从图6和11中可明显看出它的详细结构。拉出件50适于连接在连接件21上,即连接在连接销21上。
为使拉出件50连接在连接销21上,该装置1如下构成。该装置1包括保持装置51,适于可分离地保持拉出件50,该保持装置可在图1,8和10所示的待用位置和在图5,9和11所示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保持装置51进入其操作位置的移动使得拉出件50沿连接方向69移动并使拉出件50与连接销21连接,保持装置51移出其操作位置的移动使得拉出件50沿与连接方向69相反的方向移动并使拉出件50与连接销21脱离啮合。
在装置1中,保持装置51安装成可绕一摆动轴线52摆动。图7,特别是图8,9,10和11中所示的保持装置51大体是U形的并包括两个由一弧形腹板55相互连接的大体平面形的保持翼板53和54。拉出件50保持在两个保持翼板53和54之间,并且以下文更详细描述的方式保证拉出件50被保持在一给定的初始位置,即保持在一个与连接销21的连接为可能的区域内,其结果是可以形成一个由拉出件50和与之连接的连接销21组成的拉出组件56。所示的拉出件50处在图1中所示的该初始位置。所述拉出组件56是清楚可见的。应当注意,在拉出件50已经被连接到连接销21上之后,拉出件50与连接销21一起,即整个拉出组件56,可由保持装置51分离,这里将对此作更为详细的描述。
为使保持器装置(升降器)36和保持装置51两者能够移动,装置1有驱动装置57,它包括一电机58和由一电机齿轮(未示出)驱动的齿轮传动装置59。仅示出了齿轮传动装置59的一些齿轮,即齿轮60,齿轮61,齿轮62,齿轮63,齿轮63’,保持装置驱动齿轮64,可绕轴线52转动的另一齿轮65,可由另一齿轮65经未示出的其他齿轮驱动的齿轮66,以及可经未示出的齿轮驱动的环形齿轮67,和一可由环形齿轮67驱动的用以调转方向的中间齿轮68。
当盒卡3被插入处在图1所示的装入位置的升降器36内时,盒卡3在插入动作的终点压抵在升降器36的一止挡上,结果是升降器36沿插入方向35完成一小量移动。升降器36的这一小量移动借助于一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响应这一检测结果驱动装置57的电机58经由传感器接通。其结果是保持装置驱动齿轮64以及环形齿轮67经由齿轮传动装置59被驱动。环形齿轮67与图1中不可见的且连接于第二致动滑块43的齿条直接地驱动啮合,并与第一致动滑块42的齿条44经由中间齿轮68驱动啮合。结果,借助于环形齿轮67和中间齿轮68使得两个齿条及两个致动滑块42和43沿插入方向35移动,这样就使升降器36从图1所示的装入位置移动到未示出的操作位置,在此操作位置盒卡3占据了图5所示的操作位置。一当升降器36已经到达其操作位置,另一齿轮65就与可由另一齿轮65所驱动的齿轮(未示出)脱离啮合,其结果是中断了与升降器36的驱动啮合。
但是,电机58被进一步驱动,其结果是保持装置驱动齿轮64被进一步驱动。一杆状弹簧被固定在保持装置驱动齿轮64上并且其一个自由端可与保持装置51的致动销进入接触,即在升降器36已经到达其操作位置之后。通过所述杆状弹簧和保持装置51的致动销,使得保持装置沿箭头69所示的方向,即沿连接方向69,从图1所示的其待用位置摆动进入图5所示的操作位置,被保持装置50所保持的拉出件50然后也沿连接方向69被移动并且然后被连接到盒卡3的连接销21,其结果是形成了拉出组件56。一当拉出件50已被连接到连接销21,就被另一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其后借助于该传感器关断驱动装置57的电机58。
在拉出件50和连接销21已经被连接后,即如此形成拉出组件56后,为使拉出件50和连接销21能够移离保持装置51并向上移动到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装置1包括致动装置70。在装置1中,致动装置70简单地由一拉出带70构成,该拉出带在图1和5中出于图面清楚的目的表示为点划线。该拉出带沿一带输送路径被导向,从图1和5中的点划线可明显看出该带输送路径。该带输送路径基本上由一第一带导向辊71,由一磁头72和由一第二带导向辊74限定,其中第一带导向辊71与轴线52同轴并位于保持装置51的两个保持翼板53和54之间,该磁头72支承在用以定位磁头72的致动器装置73上,以达到精确的磁迹控制目的。
拉出带70的一端连接于拉出件50,另一端连接于毂盘45的毂盘47。这样,通过沿箭头46所示的方向驱动接收卷盘45,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借助于拉出带70,即可使拉出组件56移动而离开保持装置51并向上到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另一方面,为获得此结果,使毂盘47和由连接于连接销21的拉出件50形成的拉出组件56相互靠近。
在拉出组件56离开保持装置51并朝向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移动期间,并也在沿相反的方向移动期间,拉出组件56应当被精确地和可靠地导向,特别需要注意要保证拉出组件56被移动而不接触地通过两个带导向辊71和74,通过磁头72。为此目的,装置1具有连接于底架2的第一导向装置75和与第一导向装置75配合的第二导向装置。
在本案中,第二导向装置最好被设置在连接销21上并由连接销的两个端部23和24形成,从图6中可明显看出该端部伸出拉出件50并沿磁带20的宽度方向伸出磁带20。连接于底架2的第一导向装置75包括两个导向件76和77,它们大体靠近带输送路径延伸并且它们沿磁带20的宽度方向隔开一大于磁带20之宽度的距离,且各自分别设有一导向槽78和79。连接销21的第一端部23在第一导向件76的第一导向槽内啮合。连接销21的第二端部24在第二导向件77的第二导向槽79内啮合。
在装置1中,拉出件50除此之外还包括设置在一导向销80上的第三导向装置。关于导向销80的结构,请参照图6特别是图9。类似于连接销21,导向销80有一较薄的中间部分81和第一上端部分82和第二下端部分83,两个端部82和83的直径大于较薄的中间部分81。导向销的两个端部82和83的直径对应于连接销21的两个端部23和24。导向销80是由金属制成,即钢。第三导向装置由导向销80的两个端部82和83构成,它们与第二导向装置一样,即连接销21的两个端部23和24,与第一导向装置75配合,即与两个导向件76和77配合,导向销80的第一端部82在第一导向件76的第一导向槽78内啮合,并且导向销80的第二端部83在第二导向件77的第二导向槽79内啮合。
从图7可明显看出,在面对保持装置51的两个导向件76和77的端部的区域内,设置有可由两个导向件76和77移动的导向装置84。可动的导向装置84可在图1所示的一非工作位置和图5和6所示的一导向位置之间移动。为使可动的导向装置84能够移动,可动导向装置84安装在两个导向件76和77上,以便绕一摆动轴线85移动。可动的导向装置84大体是U形的并具有一第一上导向臂86和一第二下导向臂87,它们由一腹板部分相互连接。使可动的导向装置84独立于保持装置51的移动而移动,但这里对此将不作进一步的描述。借助于两个导向臂86和87,可使拉出组件56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绕保持装置51和保持装置51中的第一带导向辊71移动,直至拉出组件56,即导向销80和连接销21到达两个导向件76和77内的两个导向槽78和79。以上所述的导向装置保证了拉出组件56在保持装置51和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之间特别可靠的和精确的移动,而不致使拉出组件56与两个带导向辊71和74及磁头72接触。
在装置1中,重要的是,当拉出件50和连接销21已经被正确地相互连接时,拉出件50只能通过保持装置51脱离啮合,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拉出件50从保持装置51脱离啮合以及通过接收卷盘19的转动经由磁带20和连接销21拉出件50和与之连接的连接销21一起朝接收卷盘45的移动之后,拉出件50能够移动回到保持装置51。为了保证只有当连接销21已经被正确连接到拉出件50上时才能使拉出件50从保持装置51脱离啮合,在装置1中采用了下文中所描述的结构。关于此结构,请参照图7,8,9,10和11。
除了由腹板55互连的保持翼板53和54外,保持装置51包括两个从两个保持翼板53和54侧向伸出的保持臂89和90。两个保持臂的每一个具有一导向槽道91,图7中示出了其中一个导向槽道91。两个导向槽道91中的每一个均由导向销80的一端部82或83啮合。在两个保持臂89和90的自由端部分的区域内,两个保持臂89和90具有圆弧形的界定表面92,图8中可见保持臂89上的其中一个界定表面92。界定表面92的圆弧形状对应于拉出件50的弧形圆周表面93的圆弧形状。在装置1中,可控的锁定装置94被连接于保持装置51,该锁定装置94可在图1,8和10所示的一锁定位置和图5,9和11所示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锁定位置它们可阻止拉出件50从保持装置51脱离啮合,而在该释放位置它们使拉出件50能够从保持装置51脱离。
在本案中,锁定装置被构造和设置成与连接销21配合,并且该锁定装置94包括两个锁定杆95,96,它们被安装在保持装置51上并被支承在保持装置51上,以便在保持翼板53,54和保持臂89,90之间的过渡区域内绕图7中所示的摆动轴线97摆动。用作一弹簧装置并装在两个保持翼板53和54中相应一个上面的双臂钢丝弹簧98与两个锁定杆95和96的每一个配合,图中只示出了装在保持翼板53上的钢丝弹簧98。钢丝弹簧朝它们的锁定位置压迫两个锁定杆95和96。两个钢丝弹簧98各作用在两个相应锁定杆95和96的每一个的第一杆臂99上。
两个锁定杆95和96分别还包括一成角度的第二杆臂100。两个杆臂100的每一个完成两个功能。各杆臂100用作与连接销21的中部22的一端部140或141配合。为此目的,各杆臂100具有一大体楔形的自由端部分101和102,在没有连接销21的情况下它伸入在拉出件50上为连接销21设置的凹槽内,这从图8和10中可明显看出。在钢丝弹簧98的影响下,两个锁定杆95和96的每一个以其第二杆臂100作用在一凸起103上。在钢丝弹簧98的影响下,拉出件50上的该凸起通过各相应锁定杆95或96的第二杆臂100被压靠在保持装置51的一相应定位凸起104或105上,由此部分地限定了拉出件50在保持装置51上的位置。
此外,两个第二杆臂100适于与两个由拉出件50的凸起构成的锁定部分106和107配合。如从图8和10所明显看出的,两个锁定杆95和96的每一个当处在其锁定位置时以其楔形端部101或102面对拉出件50的一锁定部分106或107,并由此阻止拉出件50沿图7至11中的箭头108所示的移动方向移动,拉出件50,当连接于连接销21时,沿该方向通过保持装置51是可脱离的。
关于拉出件50在保持装置51上的定位,应当注意该定位是借助于两个第二杆臂100并借助于导向销80实现的。钢丝弹簧98朝凸起103压迫两个杆臂100,第二杆臂100的大体楔形的自由端部101和102与凸起103和同样由凸起构成的锁定部分106及107配合,这有助于拉出件50在保持装置51上定位,导向销80的端部82和83在保持臂89和90的导向槽道91内啮合对定位有进一步的帮助。
当保持装置51被沿连接方向69从其待用位置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时,拉出件50被移向处在盒卡3中所限定的连接位置的连接销21。连接销21的中部22的两个端部140和141然后进入与锁定杆95和96的两个杆臂100的自由端部101和102的操作性啮合,此后沿与连接方向69相反的方向使两个锁定杆95和96从图8所示的其锁定位置移动进入图9和11所示的其释放位置。只有在拉出件50连接于连接销21的情况下两个锁定杆95和96进入其释放位置的移动才可正确进行。如果由于无论什么因素连接销21只在一个端部处正确连接于拉出件50,而另一端部未被正确连接,这就导致两个锁定杆95和96中只有一个锁定杆被移出其锁定位置,其结果是两个锁定杆95和96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杆臂100的自由端部101或102与锁定部分106或107配合,即自由端部101或102与锁定部分106或107相对而置,这确保拉出件50沿箭头108所示方向的移动被阻止。
两个锁定杆95和96分别有一第三杆臂109和110,它们也是成角度的并具有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端部111和112。两个端部111和112适于与一未示出的光电传感器配合。只有在两个锁定杆95和96已经被摆动进入其释放位置并且第三杆臂109和110的端部111和112已经相应移动时,光电传感器才给出一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来使接收卷盘45所用的驱动电机启动,以便驱动接收卷盘45。一旦接收卷盘45开始驱动,拉出件50及与之连接的连接销21,即拉出组件56,就经拉出带70被移离保持装置51并移向接收卷盘45。
在拉出组件56于保持装置51和接收卷盘45之间移动期间,重要的是拉出件50和与之连接的连接销21仍然牢固地相互连接。为了确保这一牢固连接,采用了下文所述的结构,从图6,7,8,9和特别是12可明显看出该结构。
拉出件50已经设置有一锁止件113,其可相对于拉出件50移动并且图12详细示出了其结构。锁止件113由一被移动导向的滑块构成。为给锁止件113导向,锁止件113有一个具有槽115的中间件114,槽115由两个导向槽道116和177构成,适于接纳与锁止件113成一体的相应导向件118或119。槽115还有一局部圆柱形的部分120,适于接纳一个作为弹簧装置设置的螺旋压力弹簧121。压力弹簧121可装在锁止件113的一个销122上,该销122从锁止件113的局部圆柱形部分123伸出并且该局部圆柱形部分123亦可与槽115的局部圆柱形部分120啮合。
拉出件50有一凹槽124,用以容纳中间件114。两个销126和127从凹槽124的一界定壁面125伸出。借助于两个孔128和129可以首先将拉出带70装在这两个销126和127上,在此之后亦可借助于两个孔130和131将中间件114装在两个销126和127上,但在此之前将压力弹簧121和锁止件113插入槽115并在将中间件113插入拉出件50的凹槽124期间将它们保持在位。在将中间件114完全插入凹槽124后,中间件114上的两个锁定鼻部132(图12中仅可见到一个锁定鼻部132)与凹槽124的另一界定壁面134上形成的锁定孔133啮合。图12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个锁定孔133和其中一个界定壁面134。借助于锁定鼻部132和锁定孔133,中间件114被牢固地锁定在拉出件50上。
在中间件114和安装在其内的压力弹簧121一起以及锁止件113已经被完全装入凹槽124之后,锁止件113可被释放,一旦释放,压力弹簧121就沿与锁止件113被插入中间件11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压迫锁止件113,其结果是锁止件113以导向件118和119的两个端部135与拉出件50的两个贴靠肋136和137啮合。这样,导向件118和119的端部135以及贴靠肋136和137为锁止件113限定了一静止位置,如图8所示。
锁止件113以上面所描述的方式安装在拉出件50上,以便横向于连接方向69移动。在连接销21连接于拉出件50的情况下,如图6和9所示,相对于拉出件50可移动的锁止件113与连接销21的一部分配合,以将拉出件50和连接销21保持在一起,如图6和9所示。在本案中,锁止件113被保持在拉出件50上的这样一个位置,即在操作中该锁止件113与连接销21的中部22配合。压力弹簧121然后朝一锁定位置压迫锁止件113,如图6和9所示,以便与连接销21的中部22配合。
拉出件50有两个锁止表面138和139,它们沿连接销21的轴向间隔开并且可分别在连接销21的中部22的两个端部140之一的后面啮合。在操作中,即在拉出件50和连接销21的连接状态下,由压力弹簧121加载的锁止件113保持连接销21的中部22的两个端部140和141抵靠着拉出件50的两个锁止表面138和139啮合。拉出件50的锁止表面138和139有一圆弧形状,与两个端部140和141的直径,即连接销21的中部22的直径,相配。
关于锁止件113,应当注意在从中间件114伸出的弯角端部142的区域内锁止件113有一锁止表面143,该表面相对于锁止件113的移动方向是倾斜的并且可在连接销21的中部22的后面啮合。
可横向于连接方向69移动并以其锁止表面143在连接销21的中部22的后面啮合的锁止件113(连接销21的中部22的两个端部140和141然后被压靠在于两个端部141和140的区域内亦在中部22的后面啮合的锁止表面138和139上),保证了连接销21以稳定和可靠的方式被锁定在拉出件50上。
在上面所描述的装置1中,锁定装置94由两个可摆动的锁定杆95和96构成。设置两个锁定滑块而非两个锁定杆也是可能的。
在上面所描述的装置1中,可横向于连接方向69移动的锁止件113是设置在拉出件50上。应当注意在拉出件和连接件的另一种结构中,例如类似于从专利文件WO98/44499中得知的结构,锁止件作为另一种选择可设置在连接件上。

Claims (8)

1.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
盒卡(3)可装入其中,该盒卡包括一壳体(4),一容纳在壳体(4)内的可旋转驱动的供给卷盘(19),一呈卷绕在供给卷盘(19)的毂盘上的带的形式的记录载体(20),和一在记录载体(20)的自由端的区域内连接于记录载体(20)并保持在一连接位置的连接件(20),并且该装置(1)包括一具有毂盘(47)的可旋转驱动的接收卷盘(45),并且
它包括一构造成连接于连接件(21)的拉出件(50),并且
它包括保持装置(51),其构造成保持拉出件(50)并使拉出件(50)能够保持在一个可以实现与连接件(21)连接的区域内,并且
它包括致动装置(70),通过此致动装置可使拉出件(50)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21)一起移动离开保持装置(51)并向上移动到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以便使,一方面,毂盘(47)和,另一方面,拉出件(50)及与之连接的连接件(21)相互啮合,
其特征在于
保持装置(51)可在一待用位置和一操作位置之间移动,保持装置(51)进入操作位置的移动导致拉出件(50)沿一连接方向(69)的移动,并导致拉出件(50)和连接件(21)被连接,并且保持装置(51)脱离操作位置的移动导致拉出件(50)沿与连接方向(69)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导致拉出件(50)和连接件(21)脱离啮合,和
在拉出件(50)和连接件(21)中,其中一个件(50,21)设置有一锁止件(113),其可相对于所述一个件(50)移动,并且
该锁止件(113)安装在所述一个件(50)上以便可横向于连接方向(69)移动,和
随着连接件(21)连接于拉出件(50),可相对于所述一个件(50)移动的锁止件(113)与另外一个件(21)的一部分(22)配合,以便将两个件(50,21)保持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该锁止件(113)设置在拉出件(5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该锁止件(113)由一可动地被导向的滑块(113)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弹簧装置(121),该弹簧装置与构成锁止件(113)的滑块(113)配合并朝一锁定位置压迫滑块(113),以与连接件(21)的一部分(22)配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连接件(21)由一大体圆柱形的连接销(21)构成,并且锁止件(113)安装在拉出件(50)上的这样一个位置,即在操作中锁止件(113)在连接销(21)的中部区域(22)内与连接销(21)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拉出件(50)有两个锁止表面(138,139),它们沿连接销(21)的轴向间隔开并且可分别在连接销(21)的一部分(140,141)的后面啮合,和
在操作中,锁止件(113)保持连接销(21)的两个部分(140,141)抵着拉出件(50)的两个锁止表面(138,139)啮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拉出件(50)的锁止表面(138,139)有一圆弧形状,与连接销(21)的两个部分(140,141)的直径相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锁止件(113)有一锁止表面(143),该表面可在连接销(21)的后面在其中部区域(22)内啮合。
CNB998036412A 1998-11-12 1999-11-11 具有一带拉出件和一连接件并具有将这两个件保持在一起的锁止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68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890335 1998-11-12
EP98890335.7 1998-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2919A true CN1292919A (zh) 2001-04-25
CN1156836C CN1156836C (zh) 2004-07-07

Family

ID=823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364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6836C (zh) 1998-11-12 1999-11-11 具有一带拉出件和一连接件并具有将这两个件保持在一起的锁止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322014B1 (zh)
EP (1) EP1048028A1 (zh)
JP (1) JP2002530794A (zh)
CN (1) CN1156836C (zh)
MY (1) MY130822A (zh)
WO (1) WO20000300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9180B (zh) * 2004-09-14 2010-05-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记录读取装置及其磁带引出元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35402A1 (en) 1999-11-11 2001-05-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 having a pull-out element and having means for moving the pull-out element into its nominal position
EP1145236A1 (en) 1999-11-11 2001-10-17 Jabil Circuit Cayman L.P.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 having a pull-out element which is movable to a cassette-mounted coupling element against a pull-out direction
US6570740B1 (en) 2000-08-21 2003-05-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ape guide with wear resistant coating
US6644580B2 (en) 2000-11-29 2003-11-11 Fujitsu Limited Take up assembly for wrapping spaced tape portions
US6565028B2 (en) * 2000-11-29 2003-05-20 Fujitsu Limited Tape pin load/unload control mechanism
US6814324B2 (en) * 2002-07-03 2004-11-09 Segway Systems, Llc Releasably latchable leader block in tape thread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for
JP3826880B2 (ja) * 2002-11-21 2006-09-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におけるスレッディング機構
JP3783683B2 (ja) * 2003-01-16 2006-06-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磁気テープ装置のリーダブロック回転機構
JP4540411B2 (ja) * 2004-07-01 2010-09-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装置
JP2006155683A (ja) 2004-11-25 2006-06-1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155761A (ja) * 2004-11-30 2006-06-1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179052A (ja) * 2004-12-21 2006-07-0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277791A (ja) * 2005-03-28 2006-10-1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ガイドローラとその製造方法、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302450A (ja) * 2005-04-22 2006-11-0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イジェクト機構、イジェクト量調整機構およびイジェクト位置検出機構
JP4328740B2 (ja) * 2005-05-12 2009-09-09 Necパーソナル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リーダブロック回転機構、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駆動装置
JP2007012104A (ja) * 2005-06-28 2007-01-1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クラッチ部材
JP2007012107A (ja) * 2005-06-28 2007-01-1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磁式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複合型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US8260025B2 (en) * 2008-11-24 2012-09-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archiving x-ray fluoroscopy ima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5300Y2 (zh) * 1973-06-05 1978-04-22
JPH01192049A (ja) * 1988-01-27 1989-08-02 Nakamichi Corp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US5769346A (en) * 1996-06-19 1998-06-23 Quantum Corporation Tape buckling mechanism for single reel cartridge tape recording
WO1998044499A1 (en) * 1997-04-03 1998-10-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system including a magnetic-tape cassette comprising a coupling element
US5927633A (en) * 1998-07-22 1999-07-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siliently biased parking seat for receiving the leader pin of a single reel tape cartridge
US5971310A (en) * 1998-09-08 1999-10-26 Quantum Corporation Positive engagement buckle for a tape drive and cartridge
US5979813A (en) * 1998-09-30 1999-11-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ape thread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9180B (zh) * 2004-09-14 2010-05-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记录读取装置及其磁带引出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30822A (en) 2007-07-31
JP2002530794A (ja) 2002-09-17
WO2000030095A1 (en) 2000-05-25
CN1156836C (zh) 2004-07-07
EP1048028A1 (en) 2000-11-02
US6322014B1 (en) 2001-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836C (zh) 具有一带拉出件和一连接件并具有将这两个件保持在一起的锁止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USRE38548E1 (en) Cassette loading apparatus for video cassette recorder
EP0925583B1 (e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system including a magnetic-tape cassette comprising a coupling element
CN1320261A (zh) 具有一接收卷盘并具有一可相对于该接收卷盘切向定位的带位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US4227224A (en) Cassette tape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KR960013425B1 (ko) 자기기록재생장치와 그 로우딩포우스트구동장치
CN1161772C (zh) 具有一带拉出件和一连接件并具有此两件所用之导向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61773C (zh) 具有一接收卷盘并具有一可相对于该接收卷盘径向定位的带拉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AU639508B2 (en) Tape loading device
JPH0660509A (ja) 磁気記録再生器のデッキメカニズム
CN1169138C (zh) 具有带拉出件及其锁定机构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US4897744A (en)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loading small or large tape cassettes
JP3033225B2 (ja) テーププレーヤ
US7424983B2 (en) Tape cartridge soft load system
US5894469A (en) Disk file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aking out and inserting disk cartridges
JP3043708B2 (ja) トレー方式磁気記録再生器
KR940002092B1 (ko) 기록 재생 장치
US6064545A (e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system including a magnetic-tape cassette engageable by a tape pull-out element positioned by a movable holder
JP4333054B2 (ja) テープ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KR860000918B1 (ko) 자기기록 재생장치
JPH05135451A (ja) 磁気記録及び再生機のデツキ機構
US20050122617A1 (en)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load and lock system and method
US7221535B2 (en) Magne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H0739072Y2 (ja) 動力伝達切換装置
KR920007724B1 (ko) V.t.r의 프론트 로딩 구동방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OECHST SCHERING AGREVO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CO., LTD.

Owner name: HEWLETT-PACKARD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503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311

Address after: American Florida

Co-patentee after: HP Co., Ltd.

Patentee after: Gubeal Circuit Kaym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