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73C - 具有一接收卷盘并具有一可相对于该接收卷盘径向定位的带拉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一接收卷盘并具有一可相对于该接收卷盘径向定位的带拉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73C
CN1161773C CNB998036439A CN99803643A CN1161773C CN 1161773 C CN1161773 C CN 1161773C CN B998036439 A CNB998036439 A CN B998036439A CN 99803643 A CN99803643 A CN 99803643A CN 1161773 C CN1161773 C CN 11617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hub
reel
out assembly
ou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36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2921A (zh
Inventor
��A���¹�˹��
A·奥古斯廷
��������ķ������
F·克莱茨尔
R·尼梅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BEAL CIRCUIT KAYMEN CO Ltd
H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292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2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7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7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 G11B15/67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end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or spool
    • G11B15/674Threading or attaching end of record carrier on or to single ree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 G11B15/67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end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or spool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在一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中,包含一磁带(20)和一连接于磁带(20)的连接销(21)的盒卡(3)可装入该装置(1),并且装置(1)包括一拉出件(50),其可连接于连接件(21)以形成一拉出组件(56),该拉出组件(56)可被移动到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径向定位装置设置在毂盘(47)和拉出组件(56)之间,该径向定位装置由两个伸出部分(94,95)构成,其中第一伸出部分(94)从毂盘(47)伸出,第二伸出部分(95)从拉出组件(56)伸出。

Description

具有一接收卷盘并具有一可相对于该接收卷盘 径向定位的带拉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一盒卡可装入其中,该盒卡包括一壳体,一容纳在壳体内的可旋转驱动的供给卷盘,一呈卷绕在供给卷盘的毂盘上的带的形式的记录载体,和一在记录载体的自由端的区域内连接于记录载体并保持在一连接位置的连接件,并且该装置包括一可旋转驱动的接收卷盘,其具有一毂盘并具有一构造成连接于连接件的拉出件,并且它包括保持装置,其构造成可分离地保持拉出件并使拉出件可保持在一个区域,在此区域可以实现与连接件的连接并由此可形成一拉出组件,该拉出组件包括该拉出件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并通过该保持装置该拉出件在它与连接件连接后是可分离的,并且它包括致动装置,通过此致动装置可使拉出组件移动离开保持装置并向上移动到接收卷盘的毂盘,以便使,一方面,毂盘和,另一方面,包括拉出件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的拉出组件相互啮合,随着使拉出组件与接收卷盘的毂盘进入啮合,a)毂盘的一局部圆柱状圆周表面和拉出组件的一局部圆柱状圆周表面一起形成了一圆柱状卷绕表面,呈带的形式的记录载体可卷绕在该卷绕表面上,和b)毂盘和拉出组件在一分离区的区域内相互连接,并以两个窄的定位表面相互重叠,这两个定位表面沿毂盘的轴向间隔开,平行于该轴向延伸并且由垂直于该轴向延伸的两个伸出部分的侧表面形成,并且也以两个相应的表面相互重叠,这两个表面平行于该轴向延伸并且各自面对一相应的定位表面,和c)所述毂盘和所述拉出组件位于两个伸出部分之间并封闭一中间空间。
                       背景技术
在开篇中所限定的这样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是已知的,例如从专利文件WO98/44499。在已知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当沿接收卷盘的毂盘的轴向观察时该拉出组件基本上具有一圆形扇面的形状,该圆形扇面的大体一半形成了拉出件,该圆形扇面的另一半形成了连接件。面对接收卷盘的毂盘且与圆形扇面的弦对应的拉出组件的界定表面大致是平面形的。在该平面形界定表面的这些侧面(它们相互隔开一个距离)的区域内,当已经使拉出组件与接收卷盘的毂盘啮合时,该拉出组件与两个伸出部分啮合,所述两个伸出部分从毂盘横向于轴向伸出并成形为肋。这样,在已知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在毂盘上设置有两个伸出部分。如此产生的问题是,由塑料制造的毂盘必须用具有至少一个滑块的较为复杂的模具制造,其结果是毂盘和接收卷盘的制造较为复杂其较为昂贵,并且在伸出部分上的定位表面的区域内毂盘的制造精度降低,这样就对毂盘和拉出组件相互间精确定位造成了问题,因为这最后会影响由磁带形成的记录载体带的卷绕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改进的开篇中所限定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其中可以保证拉出组件和接收卷盘的毂盘相对于对方的高度定位精确性,由此可获得记录载体带的高卷绕质量。
根据本发明,为了在开篇中所限定的这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达到上述目的,两个伸出部分的一第一伸出部分从接收卷盘的毂盘伸出,第二伸出部分从拉出组件伸出。
通过采用这些不需任何附加材料的简单措施,可以借助于一没有独立滑块的简单模具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制造接收卷盘的毂盘,同时仍可保留拉出组件的零件的易加工性,并且由于易加工性,亦可得到形成伸出部分中的高精确性,这导致拉出组件相对于接收卷盘的高度定位精确性,这本身又反映了高度的卷绕质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拉出组件可具有在专利文件WO98/44499中所公开的结构。但是,为了获得接收卷盘的毂盘和拉出组件相对于对方的高度定位精确性,已经证明在连接件连接于拉出件并沿轴向观察时,连接件完全设置在拉出件之内,并且第二伸出部分仅连接于拉出件并仅从拉出件伸出中所限定的措施将特别有利,这是因为作为所述措施的结果,可实现第二伸出部分仅被连接在拉出组件的一部分上,即拉出组件上,并且能够以高精确性实现。
在具有一连接件(它被完全地设置在拉出件内)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接收卷盘的毂盘和拉出组件之间的分离区沿毂盘的轴向观察可被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沿轴向观察该分离区包括两个相互形成一钝角的区域部分。但是,业已证明沿轴向观察,拉出件大体具有一圆形扇面的形状,并且连接件由一连接销构成,和第二伸出部分由拉出件的一个肋构成,该肋有一个用于穿过连接销之一部分的间隙中所限定的措施是十分有利的。已经证明这对于接收卷盘的毂盘和拉出组件的相互啮合以及对于简单及精确的定位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其他优选实施例具有在说明书其它优选实施例中所限定的特征。
从下面以举例的方式描述并参照附图所阐明的实施例中,可明显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以举例方式给出的两个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受此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记录和再生装置的俯视图,一盒卡可插入其中。
图2是盒卡的斜视图,此盒卡可装入图1所示的记录和再生装置中,其壳体包括两个半壳体并容纳一呈磁带形式的记录载体,一连接销设置在该磁带的自由端。
图3是一斜视图,示出了图2所示的盒卡,其中取下了壳体的上半部。
图4是图2和3所示盒卡的下斜视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记录和再生装置,大体与图1相同但为局部,所插入的盒卡处在其存在位置,并且该装置的拉出件连接于盒卡的连接销,以形成一拉出组件。
图6是一斜视图,示出了在图5所示的记录和再生装置中形成的拉出组件。
图7是一斜视图,示出了一导向装置,图6所示的拉出组件通过该导向装置可在保持装置和一接收卷盘之间被导向。
图8是一底视图,示出了图7所示导向装置的带有一导向槽的导向件。
图9是一下斜视图,示出了图1和5所示记录和再生装置的接收卷盘的毂盘,以及与毂盘成一体的上卷盘凸缘。
图10是一斜视图,示出了接收卷盘的下卷盘凸缘。
图11是一下斜视图,示出了接收卷盘的毂盘的上卷盘凸缘和图6所示拉出组件的一部分,该拉出组件已经被移动到毂盘。
图12是一底视图,示出了毂盘的一部分和接收卷盘的上卷盘凸缘的一部分,示出了该连接销和一导向及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生装置1,下面将其简单地称为装置1。该装置1有一底架2(仅示意性地示出),用以承载装置1的多个零部件。图1中以点划线示意性表示的盒卡3可被装入装置1。下面,将参照图2,3和4首先描述盒卡3的结构。
盒卡3有一壳体4,它包括一下半壳体5和一上半壳体6。由于半壳体5和6相互连接,即当壳体4闭合时,壳体4有一上壁7和一底壁8,一前侧壁9,一后侧壁10,一左手侧壁11和一右手侧壁12。一手持部分13设置在上壁7的后部区域,并且一手持部分14设置在底壁18的后部区域。
在前侧壁9的区域,设置有一楔形的凹槽15,它与前侧壁9的一定位装置16一样,当盒卡3移入装置1时用来定位盒卡3。在右手侧壁12上,盒卡3有一接近开口17,它可由一滑门18关闭,并且在图2和3中所示的接近开口17处在打开的位置,当盒卡3装入装置1时,该开口17被自动地带入该位置。
盒卡3容纳一可转动驱动的供给卷盘19,如图3所示。盒卡3还容纳一带条形式的记录载体,在本例中为一磁带20,卷绕在供给卷盘19的毂盘上。盒卡3还包括一连接件21,由一连接销21构成并在磁带20的自由端部分连接于磁带20。连接销21有一较薄的中间部分22和一第一上端部分23和一第二下端部分24,两个端部23和24的直径大于中间部分22。在盒卡3中,连接销21被保持在连接位置,即借助于与连接销21的两个端部23和24配合的两个定位叉25和26。而且,可设置至少一个保持件(图中未示出),该件可在一保持位置和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借助于该保持件可致动一机构,一旦连接销21进入盒卡3该保持件就借助于该机构保持在其释放位置并随后移入其保持位置并在连接销21的后面啮合。然后,两个端部23和24借助于保持件保持在定位叉25和26上,其结果是精确地限定了连接销21的连接位置。
壳体4的两个半壳体5和6借助于三个螺钉27相互固定。螺钉27装入中空的圆柱状连接柱28和29内,该中空的圆柱状连接柱28和29通过图2中的接近开口17是可见的。盒卡3还有两个定位柱,它们从底壁8伸入盒卡内部并且其中一个定位柱30通过图2中的接近开口17是可见的。如图4所示各定位柱30有一盲孔,该盲孔用作最终的定位孔31和32,通过这两个定位孔当盒卡3在装置1中占据其操作位置时盒卡3可在装置1中明确地定位。第一最终定位孔31有一细长的截面。第二最终定位孔32有圆形的截面。
在底壁8上形成有一圆孔33,安装在装置上的卷盘驱动装置可通过该孔接近供给卷盘19的驱动齿34,借助于卷盘驱动装置可驱动供给卷盘19转动。
应当注意,可沿图1,2,3和4中箭头35所示的插入方向将盒卡3插入装置1。插入亦可称为引入或者装入。
为保持盒卡3,该装置1具有保持器装置36,以后简要地将其称为升降器36。升降器大体是盒形的并包括一上升降器壁37和两个升降器侧壁,后者与上升降器壁成一体并从上升降器壁37朝底架2伸出,以及两个升降器底壁,它们从升降器侧壁48伸出并相互朝对方延伸,该升降器底壁相互之间隔开这样一个距离,即在两个升降器底壁之间有充分的空间用于卷盘驱动装置。卷盘驱动装置按通常的方式具有与供给卷盘19的驱动齿34相应的驱动齿。在图1中,示出了一卷盘驱动电机的定子叠层组件SK,以表示卷盘驱动装置。
升降器36可在图1所示的装入位置和图中未示出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装入位置可将盒卡3插入升降器36,而在操作位置插入升降器36的盒卡3占据如图5所示的其操作位置。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使升降器36沿L形的移动路径移动,首先使升降器36从图1所示的装入位置沿插入方向35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随后沿朝向底架2的方向垂直于第一插入方向35使其移动。
为了获得该移动方向,装置1有导向装置38,包括一第一导向壁39和一第二导向壁40。两个导向壁39和40有导向槽道或导向槽,它们与从升降器36侧向伸出的导向销啮合。
装置1具有用以移动升降器36的致动装置41。致动装置41包括两个致动滑块42和43,它们被导向以便平行于插入方向35滑动并且它们分别被连接于一齿条,图1中仅示出了连接于第二致动滑块42的齿条44。各致动滑块42和43有一相对于底架2的平面倾斜的凸轮表面,它们分别与从升降器36侧向伸出的凸轮从动件配合,其结果是通过移动致动滑块42和43可使升降器36移动。
装置1还包括一接收卷盘45。借助于一未示出的卷盘驱动电机驱动接收卷盘45转动。接收卷盘用作接收容纳在盒卡3中的磁带20。为了将磁带20卷绕在接收卷盘45上,应当沿箭头46所示的方向驱动接收卷盘45。在本例中,接收卷盘45包括一毂盘47,一与毂盘47成一体的上卷盘凸缘48,和一通过粘接或超声波焊接连接于毂盘47的下卷盘凸缘49。关于接收卷盘45的结构,具体参照图9,10,11和12。
为使包含在盒卡3内的磁带20能卷绕在接收卷盘45上,首先应当借助于连接销21将磁带20带到接收卷盘45。为此目的,装置1有一拉出件50,从图6和11中可明显看出它的详细结构。拉出件50适于连接在连接件21上,即连接在连接销21上。
为使拉出件50连接在连接销21上,该装置1如下构成。该装置1包括保持装置51,适于可分离地保持拉出件50,该保持装置可在图1所示的待用位置和在图5所示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图1中,保持装置51安装成可绕一摆动轴线52摆动。图7中亦示出的保持装置51大体是U形的并包括由一腹板55互相连接的两个大体平面型的保持翼板53和54。拉出件50保持在两个保持翼板53和54之间,并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确保拉出件50被保持在一给定的初始位置,即保持在与连接销21的连接为可能的这样一个区域,其结果是可形成由拉出件50和与该拉出件连接的连接销21组成的一拉出组件56。在图1中,所示的拉出件50处在该初始位置。所述拉出组件56尤其是清晰可见的。应当注意,在拉出件50已经连接在连接销21之后,拉出组件50与连接销21一起,即整个拉出组件56,可由保持装置51分离,这里对此将不再作任何详细描述。
为使保持器装置(升降器)36和保持装置51两者能够移动,装置1有驱动装置57,它包括一电机58和由一电机齿轮(未示出)驱动的齿轮传动装置59。仅示出了齿轮传动装置59的一些齿轮,即齿轮60,齿轮61,齿轮62,齿轮63,齿轮63’,保持装置驱动齿轮64,可绕轴线52转动的另一齿轮65,可由另一齿轮65经未示出的其他齿轮驱动的齿轮66,以及可经未示出的齿轮驱动的环形齿轮67,和一可由环形齿轮67驱动的用以调转方向的中间齿轮68。
当盒卡3被插入处在图1所示的装入位置的升降器36内时,盒卡3在插入动作的终点压抵在升降器36的一止挡上,结果是升降器36沿插入方向35完成一小量移动。升降器36的这一小量移动借助于一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响应这一检测结果驱动装置57的电机58经由传感器接通。其结果是保持装置驱动齿轮64以及环形齿轮67经由齿轮传动装置59被驱动。环形齿轮67与图1中不可见的且连接于第二致动滑块43的齿条直接地驱动啮合,并与第一致动滑块42的齿条44经由中间齿轮68驱动啮合。结果,借助于环形齿轮67和中间齿轮68使得两个齿条及两个致动滑块42和43沿插入方向35移动,这样就使升降器36从图1所示的装入位置移动到未示出的操作位置,在此操作位置盒卡3占据了图5所示的操作位置。一当升降器36已经到达其操作位置,另一齿轮65就与可由另一齿轮65所驱动的齿轮(未示出)脱离啮合,其结果是中断了与升降器36的驱动啮合。
但是,电机58被进一步驱动,其结果是保持装置驱动齿轮64被进一步驱动。一杆状弹簧被固定在保持装置驱动齿轮64上并且其一个自由端可与保持装置51的致动销进入接触,即在升降器36已经到达其操作位置之后。通过所述杆状弹簧和保持装置51的致动销,使得保持装置沿箭头69所示的方向从图1所示的其待用位置摆动进入图5所示的操作位置,被保持装置50所保持的拉出件50然后被连接到盒卡3的连接销21,其结果是形成了拉出组件56。一当拉出件50以被连接到连接销21,就被另一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其后借助于该传感器关断驱动装置57的电机58。
当拉出件50和连接销21被连接时,拉出件50就沿箭头69所示的方向被压靠在连接销21上,该连接销通过定位叉25和26被保持在盒卡3内的连接位置,该连接销进入拉出件50的一保持部分。在此进入期间,一呈弹簧加载之滑块的形式的保持件50A首先反抗一弹簧的力被移离连接销21的中间部分22。一当连接销21已经到达图6所示的其终端位置,就借助于弹簧加载的保持件50A将连接销21在两端压靠在一相应的保持表面50B上,其结果是连接销21被可靠地和牢固地连接于拉出件50。
在拉出件50和连接销21已经被连接后,即如此形成拉出组件56后,为使拉出件50和连接销21能够移离保持装置51并向上移动到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装置1包括致动装置70。在装置1中,致动装置70简单地由一拉出带70构成,该拉出带在图1和5中出于图面清楚的目的表示为点划线。该拉出带沿一带输送路径被导向,从图1和5中的点划线可明显看出该带输送路径。该带输送路径基本上由一第一带导向辊71,由一磁头72和由一第二带导向辊74限定,其中第一带导向辊71与轴线52同轴并位于保持装置51的两个保持翼板53和54之间,该磁头72支承在用以定位磁头72的致动器装置73上,以达到精确的磁迹控制目的。
拉出带70的一端连接于拉出件50,另一端连接于毂盘45的毂盘47。这样,通过沿箭头46所示的方向驱动接收卷盘45,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借助于拉出带70,即可使拉出组件56移动而离开保持装置51并向上到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另一方面,为获得此结果,使毂盘47和由连接于连接销21的拉出件50形成的拉出组件56相互靠近。
在拉出组件56离开保持装置51并朝向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移动期间,并也在沿相反的方向移动期间,拉出组件56应当被精确地和可靠地导向,特别需要注意要保证拉出组件56被移动而不接触地通过两个带导向辊71和74,通过磁头72。为此目的,装置1具有连接于底架2的第一导向装置75和与第一导向装置75配合的第二导向装置。
在本案中,第二导向装置最好被设置在连接销21上并由连接销的两个端部23和24形成,从图6中可明显看出该端部伸出拉出件50并沿磁带20的宽度方向伸出磁带20。连接于底架2的第一导向装置75包括两个导向件76和77,它们大体靠近带输送路径延伸并且它们沿磁带20的宽度方向隔开一大于磁带20之宽度的距离,且各自分别设有一导向槽78和79。连接销21的第一端部23在第一导向件76的第一导向槽内啮合。连接销21的第二端部24在第二导向件77的第二导向槽79内啮合。
在装置1中,拉出件50除此之外还包括设置在一导向销80上的第三导向装置。关于导向销80的结构,请参照图6特别是图9。类似于连接销21,导向销80有一较薄的中间部分81和第一上端部分82和第二下端部分83,两个端部82和83的直径大于较薄的中间部分81。导向销的两个端部82和83的直径对应于连接销21的两个端部23和24。导向销80是由金属制成,即钢。第三导向装置由导向销80的两个端部82和83构成,它们与第二导向装置一样,即连接销21的两个端部23和24,与第一导向装置75配合,即与两个导向件76和77配合,导向销80的第一端部82在第一导向件76的第一导向槽78内啮合,并且导向销80的第二端部83在第二导向件77的第二导向槽79内啮合。
从图7可明显看出,在面对保持装置51的两个导向件76和77的端部的区域内,设置有可由两个导向件76和77移动的导向装置84。可动的导向装置84可在图1所示的一非工作位置和图5和6所示的一导向位置之间移动。为使可动的导向装置84能够移动,可动导向装置84安装在两个导向件76和77上,以便绕一摆动轴线85移动。可动的导向装置84大体是U形的并具有一第一上导向臂86和一第二下导向臂87,它们由一腹板部分相互连接。使可动的导向装置84独立于保持装置51的移动而移动,但这里对此将不作进一步的描述。借助于两个导向臂86和87,可使拉出组件56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绕保持装置51和保持装置51中的第一带导向辊71移动,直至拉出组件56,即导向销80和连接销21到达两个导向件76和77内的两个导向槽78和79。
以上所述的导向装置保证了拉出组件56在保持装置51和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之间特别可靠的和精确的移动,而不致使拉出组件56与两个带导向辊71和74及磁头72接触。关于这一方面,请具体参照图8,它示出了拉出组件56处在五个不同的位置,当拉出组件56在保持装置51和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之间移动时拉出组件56可占据这五个位置。
如上所述,借助于拉出带70,通过接收卷盘45沿箭头46所示方向的转动,可使拉出组件56离开保持装置51移动到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以使毂盘47与拉出组件56进入啮合。为使之成为可能,毂盘47具有不同于圆柱形的形状,即具有圆形扇面的形状的一部分被去掉。该部分用以容纳拉出组件56,在此沿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的轴向观察,连接销21完全地位于拉出件50内,并且沿毂盘47的轴向观察,拉出件50基本上具有一圆形扇面的形状。当已经使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和拉出组件56进入啮合时,毂盘47的一局部圆柱状圆周表面89和拉出组件56的一局部圆柱状圆周表面90一起形成了一个圆柱状的卷绕表面,如图11所示,磁带20可卷绕在其上。
如图11进一步所示,毂盘47和拉出组件56在一分离区91处相互连接,在此它们以两个窄的定位表面92(见图9)和93(见图6)相互重合,这两个定位表面沿毂盘47的轴向间隔开,平行于该轴向延伸并且由垂直于该轴向延伸的两个伸出部分94(见图9和11)和95(见图6和11)的侧表面形成,并且也以两个相应的表面96(图9)和97(图6)相互重合,这两个表面平行于轴向延伸并且各自面对一相应的定位表面93和92。毂盘47和拉出组件56位于两个伸出部分94和95之间并封闭一中间空间98。
从以上描述可明显看出,所述两个伸出部分94和95的一第一伸出部分94从毂盘45伸出,并且第二伸出部分95从拉出组件56伸出。第二伸出部分95仅连接于拉出组件56的拉出件50,并且第二伸出部分95仅从拉出件50伸出。
从图6可明显看出,第二伸出部分95由拉出组件50的一个肋构成,该肋包括一第一肋部99和一第二肋部100并在两个肋部99和100之间有一间隙,作为穿过一部分连接销21的开口。第二定位表面93包括两个与第二伸出部分95的两个肋部99和100对应的表面部分。
如图9所示,第一伸出部分94由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的一个肋构成并以这样一种方式由一第一肋部101,一第二肋部102和一第三肋部构成,即在第一肋部101和第二肋部102之间存在一个供连接销21的一部分通过的间隙,并在第二肋部102和第三肋部103之间存在一个供导向销80通过的间隙。第一定位部分92包括三个与第一伸出部分94的三个肋部101,102和103对应的表面部分。
在两个伸出部分94和95之间的中间空间98内,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和拉出组件56相互之间用中间空间界定表面104和105隔开,第一中间空间界定表面104设置在毂盘47上并且第二中间空间界定表面105设置在拉出组件56的拉出件50上。在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的局部圆柱状圆周表面89的区域内并在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的第一中间空间界定表面104的区域内,可将拉出带70卷绕在毂盘47上。当已经使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和拉出组件56相互啮合时,拉出带70,至少一层拉出带70就处在中间空间98中。在本案中至少两层拉出带70位于中间空间98内。
两个伸出部分94和95(其中第一伸出部分94从毂盘47伸出且第二伸出部分95从拉出组件56的拉出件50伸出)保证了拉出组件56在毂盘47上特别精确的径向定位。
当已经使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和拉出组件56进入啮合时,毂盘47和拉出组件56就借助于切向定位装置106沿毂盘47的切向被相对于对方定位。
拉出组件56有一下定位凸起,该凸起沿毂盘47的轴向延伸并从拉出组件56朝下卷盘凸缘49凸出,并且在本案中该凸起由导向销80的第二端部83构成。这样,在本案中,导向销80同时形成了一圆柱状的定位销。下卷盘凸缘49(见图10)有一用于下定位凸起即用于导向销80的第二端部83的通道107,该通道由两个平行于毂盘47的轴向延伸的界定表面108和109界定。在本案中,两个界定表面108和109中的第一界定表面108在其毂盘侧面处的区域内形成为下定位表面110。下定位凸起,即导向销80的第二端部83,和下定位表面110属于切向定位装置106。
拉出组件56还包括一个上定位凸起,它沿毂盘47的轴向延伸并从拉出组件56朝上卷盘凸缘48伸出,该定位凸起由导向销80的第一端部82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形成。上卷盘凸缘(见图9)有一用于上定位凸起即用于导向销80的第一端部82的通道111,该通道由两个平行于毂盘47的轴向延伸的界定表面112和113界定。两个界定表面112和113的第一界定表面112在毂盘侧面其端部的区域内形成为一上定位表面114。该上定位凸起,即导向销80的端部82,和上定位表面114也属于切向定位装置106。
应当注意下卷盘凸缘49有另一通道115,以便容纳连接销21的第二端部24。上卷盘凸缘48同样有一第二通道116,以便容纳连接销21的第一端部23。此外,应当注意通道107,111,115和116的所有界定表面具有相近渐开线形状,因为这允许连接销21的端部223和24与导向销80的端部82和83之间实现无阻碍的啮合和脱离。
当拉出带70卷绕在毂盘47上时,拉出组件56在靠近此卷绕操作的终点接近毂盘47并在此接近过程的终点导向销80(在本案中该导向销最好同时被用作定位销)的自由端部82和83与切向定位装置106的定位表面110和114啮合,该切向定位装置也保证了拉出件56相对于毂盘47的精确的切向定位。
应当注意在面对下卷盘凸缘49的侧面的区域内和在面对上卷盘凸缘48的侧面的区域内,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分别有一斜面123和124,各斜面分别包括三个倾斜部分117,118,119和120,121,122,在拉出组件56与毂盘47啮合时拉出组件56运行到所述斜面上,其结果是拉出组件56沿高度方向即沿毂盘47的轴向被定位在毂盘47上。

Claims (6)

1.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
盒卡(3)可装入其中,该盒卡包括一壳体(4),一容纳在壳体(4)内的可旋转驱动的供给卷盘(19),一呈卷绕在供给卷盘(19)的毂盘上的带的形式的记录载体(20),和一在记录载体(20)的自由端的区域内连接于记录载体(20)并保持在一连接位置的连接件(20),并且该装置(1)包括一可旋转驱动的接收卷盘(45),其具有一毂盘(47)并具有一构造成连接于连接件(21)的拉出件(50),并且
它包括保持装置(51),其构造成可分离地保持拉出件(50)并使拉出件(50)可保持在一个区域,在此区域可以实现与连接件(21)的连接并由此可形成一拉出组件(56),该拉出组件包括该拉出件(50)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21),并通过该保持装置该拉出件(56)在它与连接件(21)连接后是可分离的,并且
它包括致动装置(70),通过此致动装置可使拉出组件(56)移动离开保持装置(51)并向上移动到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以便使,一方面,毂盘(47)和,另一方面,包括拉出件(50)和与之连接的连接件(21)的拉出组件(56)相互啮合,
随着使拉出组件(56)与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进入啮合
a)毂盘(47)的一局部圆柱状圆周表面(89)和拉出组件(56)的一局部圆柱状圆周表面(90)一起形成了一圆柱状卷绕表面,呈带的形式的记录载体(20)可卷绕在该卷绕表面上,和
b)毂盘(47)和拉出组件(56)在一分离区(91)的区域内相互连接,并以两个窄的定位表面(92,93)相互重叠,这两个定位表面沿毂盘(47)的轴向间隔开,平行于该轴向延伸并且由垂直于该轴向延伸的两个伸出部分(94,95)的侧表面形成,并且也以两个相应的表面(96,97)相互重叠,这两个表面平行于该轴向延伸并且各自面对一相应的定位表面(92,93),
c)所述毂盘(47)和所述拉出组件(56)位于两个伸出部分(94,95)之间并封闭一中间空间(98),
其特征在于
两个伸出部分(94,95)的一第一伸出部分(94)从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伸出,第二伸出部分(95)从拉出组件(56)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件(21)连接于拉出件(50)并沿轴向观察时,连接件(21)完全设置在拉出件之内,并且第二伸出部分(95)仅连接于拉出件(50)并仅从拉出件(50)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沿轴向观察,拉出件(50)大体具有一圆形扇面的形状,并且
连接件(21)由一连接销(21)构成,和
第二伸出部分(95)由拉出件(50)的一个肋构成,该肋有一个用于穿过连接销(21)之一部分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第一伸出部分(94)由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的一个肋构成,该肋有一个作为通道的间隙,该通道用于连接销(21)之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的所述肋有一第二间隙,作为一定位部分(82)的通道,该定位部分沿轴向从拉出件(50)伸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该致动装置(70)由一拉出带(70)构成,该拉出带(70)连接于拉出件(50),并在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的局部圆柱状圆周表面(89)的区域内以及在接收卷盘(45)的毂盘(47)的中间空间界定表面(104)的区域内可被卷绕在毂盘(47)上。
CNB998036439A 1998-11-12 1999-11-11 具有一接收卷盘并具有一可相对于该接收卷盘径向定位的带拉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17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890333.2 1998-11-12
EP98890333 1998-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2921A CN1292921A (zh) 2001-04-25
CN1161773C true CN1161773C (zh) 2004-08-11

Family

ID=8237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364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1773C (zh) 1998-11-12 1999-11-11 具有一接收卷盘并具有一可相对于该接收卷盘径向定位的带拉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360978B1 (zh)
EP (1) EP1048030B1 (zh)
JP (1) JP2002530792A (zh)
CN (1) CN1161773C (zh)
AT (1) ATE402470T1 (zh)
DE (1) DE69939156D1 (zh)
MY (1) MY121874A (zh)
WO (1) WO20000300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14327A (ja) 1999-11-11 2003-04-15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引出し要素と引出し要素を正規位置に戻す手段を持つ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EP1145236A1 (en) 1999-11-11 2001-10-17 Jabil Circuit Cayman L.P.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 having a pull-out element which is movable to a cassette-mounted coupling element against a pull-out direction
US6570740B1 (en) 2000-08-21 2003-05-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ape guide with wear resistant coating
US6755367B2 (en) * 2002-04-02 2004-06-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nsing position of pin on tape inside cartridge shell
JP3826880B2 (ja) * 2002-11-21 2006-09-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におけるスレッディング機構
US20050103913A1 (en) * 2003-11-18 2005-05-19 Aaron Robert 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versing tape wind direction
JP2007226885A (ja) * 2006-02-23 2007-09-0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それに使用される収納検出器、及び調整機構
JP2007280471A (ja) 2006-04-05 2007-10-2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226397A (ja) 2007-03-15 2008-09-25 Fujifilm Corp テープリール、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マシンリール、引出部材及びドライブ装置
US7520461B1 (en) * 2008-01-04 2009-04-21 Tandberg Storage Asa Tape reel hub with magnetic gripper hol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909A (en) * 1898-02-11 1899-07-11 D H Thomas Shade-cutter.
US3664607A (en) * 1970-03-23 1972-05-23 Singer Co Dual take-up reel
JPS5315300Y2 (zh) * 1973-06-05 1978-04-22
DE2943488A1 (de) * 1979-10-27 1981-05-07 Agfa-Gevaert Ag, 5090 Leverkusen Aufwickeleinrichtung fuer bandfoermiges material
US4335858A (en) * 1980-06-30 1982-06-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threading tape over a tape path including a channel conforming to said path
JP2640692B2 (ja) * 1990-07-18 1997-08-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装置のテープスレッディング機構およびテープスレッディング機構の制御方法
US5443220A (en) * 1993-12-30 1995-08-22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ake-up reel for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leader block
WO1998044499A1 (en) * 1997-04-03 1998-10-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system including a magnetic-tape cassette comprising a coupling element
US6082652A (en) * 1997-11-07 2000-07-04 Seagate Technology, Inc. Independent double hub take-up reel arrangement for use with a single reel cartridge tape drive
US6050514A (en) * 1998-01-21 2000-04-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ape block and take-up reel assembly for a magnetic tape transport system
US5927633A (en) * 1998-07-22 1999-07-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siliently biased parking seat for receiving the leader pin of a single reel tape cartridge
US5979813A (en) * 1998-09-30 1999-11-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ape thread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21874A (en) 2006-02-28
ATE402470T1 (de) 2008-08-15
JP2002530792A (ja) 2002-09-17
EP1048030B1 (en) 2008-07-23
WO2000030093A1 (en) 2000-05-25
CN1292921A (zh) 2001-04-25
EP1048030A1 (en) 2000-11-02
US6360978B1 (en) 2002-03-26
DE69939156D1 (de) 200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899C (zh) 带接收卷盘和切向定位带拉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61773C (zh) 具有一接收卷盘并具有一可相对于该接收卷盘径向定位的带拉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61772C (zh) 具有一带拉出件和一连接件并具有此两件所用之导向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366667A (zh) 包括具有通过镶嵌造型实现的磁路元件和驱动齿的卷轴盘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29128C (zh) 磁记录/重放设备
US20050177840A1 (en) Optical disk player
CN1169137C (zh) 具有用以致动盒卡保持器装置及带拉出件的保持装置的驱动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69138C (zh) 具有带拉出件及其锁定机构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49559C (zh) 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KR0123092Y1 (ko) 테이프 카세트
CN1118808C (zh) 具有可移动记录载体保持器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EP1441349A1 (en) Tape reel and tape cartridge with the tape reel
US20050122617A1 (en)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load and lock system and method
US20040098735A1 (en) Disk loading apparatus for a disk drive
CN1029436C (zh) 带盒装入设施
US5970257A (en) Camera frame assembly having monolithic subenclosures
CN1148248A (zh) 带驱动辊转动检测机构的盒式磁带
KR19980077613A (ko) 테이프 레코더의 폴베이스 조립체 이송장치
KR100220092B1 (ko) 브이씨알의 테이프 로딩장치
JPH08235698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3573805B2 (ja) カセットケースへの磁気テープ巻き取り装置
EP0045324A1 (en) A video tape recorder
JP2013045476A (ja) 光ディスク収納マガジン、および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
JPH08273255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9330507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EWLETT-PACKARD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50311

Owner name: HOECHST SCHERING AGREVO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311

Address after: American Florida

Co-patentee after: HP Co., Ltd.

Patentee after: Gubeal Circuit Kaym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11

Termination date: 20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