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08C - 具有可移动记录载体保持器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移动记录载体保持器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08C
CN1118808C CN99803528A CN99803528A CN1118808C CN 1118808 C CN1118808 C CN 1118808C CN 99803528 A CN99803528 A CN 99803528A CN 99803528 A CN99803528 A CN 99803528A CN 1118808 C CN1118808 C CN 111880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cam
retainer device
follower
mov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3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2140A (zh
Inventor
F·克莱茨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beal Circuit Kaymen Co., Ltd.
H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292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2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34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mechanism for subsequent vertical movement of the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 G11B15/67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end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or spool
    • G11B15/672Extracting end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or single ree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75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 G11B15/67544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with movement of the cassette parallel to its main side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perpendicular thereto, i.e. front loading

Landscapes

  • Automatic Tape Cassette Changers (AREA)
  • 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包括用以保持一记录载体(26)的可移动保持器装置(46),该保持器装置由导向装置(76)导向以便沿一大体L形的移动路径在一装载位置和一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移动保持器装置(46)的致动滑块(83,84),该致动滑块(83,84)通过至少一个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K3)连接于保持器装置(46),设置有弹簧装置(141),该弹簧装置作用在致动滑块(83,84)和保持器装置(46)之间,并在保持器装置(46)从其装载位置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期间首先使得保持器装置(46)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并然后使得保持器装置(46)沿第二移动方向(75)移动,并且各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K3)只有一单一的凸轮表面(87,88,89),并进一步保证各凸轮从动件(71,72,73)持续地与一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K3)的单一凸轮表面(87,88,89)接触。

Description

具有可移动记录载体保持器装置的 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一记录载体可装入其中,它包括构造成保持该记录载体的保持器装置,并且它包括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被构造成为保持器装置导向并借助于该导向装置可使保持器装置在记录载体可装入保持器装置的一装载位置和记录载体占据操作位置的一操作位置之间导向,这是沿一倾斜的导向路径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的,即保持器装置可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离开其装载位置并沿第二移动方向进入其操作位置,该第二移动方向横向于该第一移动方向延伸,并且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器装置用的致动滑块,为了使保持器装置从其装载位置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该致动滑块可沿一横向于第二移动方向延伸的滑动方向移动,并且为了影响保持器装置的移动,该致动滑块通过至少一个凸轮和从动件装置与保持器装置连接,该凸轮和从动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由致动滑块的一界定表面形成的凸轮表面,该界定表面相对于滑动方向是倾斜的,并具有一从保持器装置伸出且与凸轮表面配合的凸轮从动件。
背景技术
例如从专利文件US 4 546 396A中可得知这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已知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有两个相互连接的致动滑块,这些滑块各有两个直槽,该直槽相对于滑动方向倾斜并且相互平行延伸,各槽构成一凸轮和从动件装置的一部分并且各槽由一个呈销的形式的凸轮从动件啮合,该销横向于相关的槽并且从记录载体的保持器装置伸出。在各槽中两个沿槽的纵向延伸的界定表面形成了一凸轮表面,在保持器装置从其装载位置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期间,其中两个凸轮表面与形成凸轮从动件的销配合,并且在保持器装置从其操作位置移动进入其装载位置期间,其中仅一个凸轮表面与这样一个销配合。在保持器装置从其装载位置移动进入操作位置期间,沿滑动方向观察位于一个销后面的凸轮表面与该销配合并且向前推动该销达保持器装置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的那么久。一旦保持器装置到达中间位置(从该中间位置它们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到其操作位置),该销就与朝后的凸轮表面(沿滑动方向观察)脱离啮合,并且该销可操作地与朝前的表面(沿滑动方向观察)啮合,特别是在保持器装置及容纳在其内的记录载体的质量的影响下,而完成一突然的和不平稳的移动。在各槽的两个凸轮表面之间凸轮从动件销的配合的这种变化导致令人厌烦的噪音,并导致施加在凸轮从动件销上,及凸轮表面上结果在致动滑块上,的脉冲式力,这是不希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在开篇中所限定类型的改进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这些改进可以最小的成本并以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为了可达到上述目的,在开篇中所限定类型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有作用在致动滑块和保持器装置之间的弹簧装置,即在致动滑块沿滑动方向移动期间,弹簧装置首先使得保持器装置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并然后使得保持器装置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并且各凸轮和从动件装置仅有一单一的凸轮表面,并且弹簧装置朝所述单一的凸轮表面永久地压迫与各凸轮和从动件装置的凸轮表面配合的凸轮从动件。
通过采取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可以一种很简单的方式达致:各凸轮从动件总是仅与一单一的凸轮表面配合并且借助于为此目的设置的弹簧装置可以保证即在保持器装置从其装载位置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期间也在保持器装置从其操作位置移动进入其装载位置期间各凸轮从动件仍然永久地与其凸轮表面接触。凸轮从动件和凸轮表面之间的永久啮合抑制了不理想噪音及脉冲式力的产生,所述脉冲式力作用在凸轮从动件和凸轮表面的区域内以及保持器装置和致动滑块的区域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中,该弹簧装置可由一张力盘簧或由一螺旋压力弹簧构成。除了一弹簧外,该弹簧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其他部件,例如用于传递动力的一中间滑块或一中间杆件。但业已证明,如果该弹簧装置包括一双臂的扭力弹簧则最为有利,因为这样一种扭力弹簧可被简单地安装并已证明对于致动保持器装置特别有利。为了沿第一移动方向可靠地移动保持器装置,进一步证明如果如果扭力弹簧的一个臂与保持器装置配合并且该臂在其与保持器装置的一止挡配合的区域内是倾斜的则很有利,因为这能够使得力以一种特别有利的方式成比例。
从下文中以举例的方式描述的实施例及参照附图可更为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为详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两个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受此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俯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一记录和再生装置形成的存储装置,一盒卡可作为一存储容器装入该装置内。
图2是该盒卡的一斜视的俯视图,该盒卡可作为一存储装置装入图1所示的记录和再生装置中,该盒卡容纳一呈带的形式的记录载体作为存储介质,即一磁带,一连接销设置在磁带的自由端。
图3是图2所示盒卡的一斜视的俯视图,其中取走了可壳体的上半部。
图4是图2和3所示盒卡的底视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记录和再生装置,示出方式基本上与图1相同,但仅为局部,插入的盒卡处在其操作位置并且装置的一拉出件连接于盒卡的连接销以形成一拉出组件。
图6是一斜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记录和再生装置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适于致动拉出组件的保持装置并致动用以保持盒卡的保持器装置。
图7是一平面图,示出了图6所示的驱动装置。
图8是一平面图,示出了图6和7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以这样一个状态表示了所示的驱动件,其中保持装置处于其待用位置,保持器装置处于其装载位置。
图9以类似于图8的方式示出了驱动装置的一部分,以这样一种状态表示了所示的驱动件,其中保持装置处于其待用位置,保持器装置处于其操作位置。
图10以类似于图8和9的方式示出了驱动装置的一部分,以这样一个状态表示了所示的驱动件,其中保持装置处在其操作位置,保持器装置处在其操作位置。
图11是一斜视的平面图,示出了图6和7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以这样一种状态表示了所示的驱动件,其中保持装置处在其待用位置,保持器装置处在其装载位置。
图12以类似于图11的方式示出了驱动装置的一部分,以这样一种状态表示了了所示的驱动件,其中保持装置处在其待用位置,保持器装置处在其操作位置。
图13以类似于图11和12的方式示出了驱动装置的一部分,以这样一种状态表示了所示的驱动件,其中保持装置处在其操作位置,保持器装置也处在其操作位置。
图14是图8,9和10所示驱动装置的相同部分的平面图,而所示的保持装置此外处在其待用位置。
图15以类似于图14的方式示出了驱动装置和保持装置的一部分,所示的这些装置处在其待用位置。
图16以类似于图14和15的方式示出了驱动装置和保持装置的一部分,所示的这些装置处在其操作位置。
图17以下侧斜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记录和再生装置的保持器装置。
图18以斜视平面图示出了图17所示的保持器装置。
图19是平面图,示出了图17和18的保持器装置。
图20是侧视图,示出了图17,18和19的保持器装置和部分地插入保持器装置内的一盒卡。
图21以类似于图20的方式示出了保持器装置和一完全地插入保持器装置内的盒卡。
图22是一侧视图,示出了图1的记录和再生装置的一部分,该部分包括一导向壁,一致动滑块和保持器装置,所示的保持器装置处在其装载位置并且在保持器装置内没有盒卡。
图23以类似于图22的方式示出了图1所示记录和再生装置的同样部分,保持器装置处在其操作位置,插入保持器装置的盒卡也处在其操作位置。
图24是一下侧斜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记录和再生装置与图23相同的部分。
图25是一侧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记录和再生装置的一部分,该部分包括具有致动滑块和保持器装置用的导向装置的保持器装置,此外包括定位装置和盒卡用的最终定位装置,所示的保持器装置处在其装载位置,所示的盒卡完全被插入保持器装置内。
图26是类似于图25的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记录和再生装置的相同部分,所示的保持器装置处在一中间位置,占据了它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的终点。
图27是类似于图25和25的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记录和再生装置的相同部分,所示的保持器装置处在其操作位置。
图28是一斜视的平面图,示出了图1所示记录和再生装置的卷盘驱动装置,借助于此装置容纳在盒卡内的供给卷盘可被驱动旋转。
图29示出了另一存储装置的移动保持器装置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即根据另一变型的记录和再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生装置1,它构成了一存储装置,用以在一存储介质即磁带上存储数字化数据,它也可被看作为一处理装置,用以处理容纳在一容器即盒卡内的可处理介质,即磁带,该处理包括驱动此介质,即磁带。下面,该记录和再生装置被简要地称为装置1。装置1有一仅示意性示出的底架2,用以承载装置1的多个零部件。在图1中以点划线表示的盒卡3可被装入装置1内。下面,将参照图2,3和4首先描述盒卡3的结构。
盒卡3有一壳体4,其包括一下半壳体5和一上半壳体6。随着半壳体5和6相互连接,即当壳体4闭合时,壳体4有一上壁7,一底壁8,一前侧壁9,一后侧壁10,一左手侧壁11和一右手侧壁12。在上壁7的后部区域设置有一手持部分13,在底壁8的后部区域设置有一手持部分14。
在前侧壁9的区域,盒卡具有定位装置15,包括一第一定位区16和一第二定位区17。第一定位区16有两个从前侧壁9朝盒卡内部伸出的定位壁19和20,这两个定位壁朝对方倾斜并确定了一楔形槽18。由两个定位壁19和20界定的槽18朝底壁8是敞开的。如从图4所见,由两个定位壁19和20所界定的槽18有一界定壁21,它平行于上壁7和底壁8延伸并设置在距盒卡3的上壁7的一给定距离处。第二定位区17由前侧壁9的一定位部分22所限定。当盒卡3移入装置1时,盒卡的定位装置15,即楔形槽18的两个定位壁19和20以及前侧壁9的定位部分22用作定位盒卡3,如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
在右手侧壁12上,盒卡3有一接近孔23,该接近孔可借助于滑门24关闭,但在图2和图3中示出该滑门处于其打开的位置,当盒卡3装入装置1时,它被自动地带入该位置。
盒卡3容纳一个可旋转驱动的供给卷盘25,如图3所示。盒卡3还容纳一记录载体,该记录载体呈绕在供给卷盘25的毂盘上的带的形式,在本案中为一磁带。盒卡3还包括一连接件27,由一连接销27构成并在磁带26的自由端部分连接于磁带26。连接销27有一较细的中间部分28和一第一上端部分29和一第二下端部分30,两个端部29和30的直径大于该中间部分28。
在盒卡3中,连接销27被保持在连接位置,即借助于与连接销27的两个端部29和30配合的两个定位叉31和32。而且,可设置至少一个保持件,图中未示出,该件可在一保持位置和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并借助于该件可致动一机构,当连接销27进入盒卡3时,该件即借助于该机构被保持在其释放位置并随后被移入其释放位置并在连接销27的后面啮合。然后两个端部29和30借助于该保持件被保持在定位叉31和32内,其结果是精确地限定了连接销27的连接位置。
借助于三个螺钉33将壳体4的两个半壳体5和6相互固定。螺钉33被装入中空的圆柱状连接柱34和35,其中通过图2中的接近孔23可以见到中空的圆柱状连接柱34和35。
盒卡3还有两个定位柱,它们从底壁8伸入盒卡内部并且通过图2中的接近孔23可见到其中一个定位柱36。如图4所示,各定位柱36有一用作最终定位孔37和38的盲孔,借助于孔37和38,当盒卡3占据装置1内的其操作位置时,可使盒卡3在装置1内明确地定位,如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第一最终定位孔37有一细长的截面形状。第二最终定位孔38有一圆形截面。两个最终定位孔37和38一起形成了盒卡的最终定位装置。
在底壁8上形成有一圆形孔40,装置1的卷盘驱动装置通过该孔可接近供给卷盘25的驱动齿41,借助于该卷盘驱动装置可旋转驱动供给卷盘25。
盒卡3还有一第一锁定槽42和一第二锁定槽43。两个锁定槽42和43朝盒卡3的底壁8是敞开的。在两个锁定槽42和43的每一个中,最靠近前侧壁9设置的界定壁形成了一锁定壁44,图中只能见到第二锁定槽43的一锁定壁44(见图3,20和21)。
应当注意,可沿图1,2,3,4,17,18,19,20,21,22,23,24,25,26和27中箭头45所示的插入方向将盒卡3插入装置1。插入亦可称为引入或装入。
为了保持盒卡3,装置1具有由一盒卡保持器46构成的保持器装置46。盒卡保持器46大体为盒形并包括一保持器上壁47和两个保持器侧壁,即与保持器上壁47成一体并从保持器上壁47伸向底架2的一左手侧保持器侧壁48和一右手侧保持器侧壁49,以及两个保持器底壁部分,即一左手侧保持器底壁部分50和一右手侧保持器底壁部分51,它们从保持器侧壁48和49伸出并相互朝对方延伸。两个保持器底壁部分50和51相互隔开这样一个距离,即在两个保持器底壁部分50和51之间有充分的空间用于装置1的卷盘驱动装置52,如图28所示。
卷盘驱动装置52形成记录载体驱动装置并包括一驱动电机M,该电机包括一定子54和一转子55,定子54有一组定子线圈53,而转子55与定子54配合并连接于驱动齿56以便驱动所述驱动齿56。借助于卷盘驱动装置52的驱动齿56,可驱动盒卡3的供给卷盘25的驱动齿51。图1,6和7仅示出了卷盘驱动装置52的定子54的定子层叠组件57,以表示整个卷盘驱动装置52。
见图17,盒卡保持器46包括两个插入限制翼板58,它们从其保持器上壁47伸向底架2并且在图17中只能见到其中一个插入限制翼板58。当将一盒卡3插入盒卡保持器46内时,盒卡3的前侧壁9抵靠在插入限制翼板58上,此后通过用手插入盒卡3使得盒卡保持器46沿插入方向45移动。
见图1和19,盒卡保持器46还包括一第一锁定杆59和一第二锁定杆60,它们支承在盒卡保持器46上以便绕相应的枢轴61和62摆动。各锁定杆59和60分别有一感测部分63或64。感测部分63和64伸入盒卡保持器46的保持器空间,其结果是在盒卡3的插入的终点,使得感测部分63和64反抗弹簧(未示出)的作用而移动。作为这一移动的结果,使得设置在锁定杆59和60上的锁定钩65和66相互朝对方摆动,并由此移动离开两个锁定凸起67和68如此之远,即在盒卡保持器46沿插入方向45的随后的移动期间,锁定钩65和66不再能进入与锁定凸起67和68的锁定啮合。锁定凸起67和68分别从下面将描述的一导向壁伸出。锁定杆59和60保证:如果在盒卡保持器内没有盒卡3或者盒卡3未完全地插入盒卡保持器46,不能使盒卡保持器46沿插入方向45移动。
盒卡保持器46还包括两个止挡69和70,见图1和1 7至27。第一止挡69连接于左手侧保持器侧壁48,第一止挡69从左手侧保持器侧壁48向外伸出。同样,一第二止挡70连接于右手侧保持器侧壁49。该两个止挡69和70适于与弹簧装置配合,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
盒卡保持器46还包括总共三个保持器销71,72和73,见图17,18和22至27。第一保持器销71和第二保持器销72从左手侧保持器侧壁48向外伸出。第三保持器销73从右手侧保持器侧壁49向外伸出。三个保持器销71,72和73被设置用于导向目的并用于致动目的。这样,三个保持器销71,72和73形成导向销以及致动销。
盒卡保持器46可在图1,20,21,22和25所示的一装入位置和图23,24和27所示的一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该装入位置可将一盒卡3插入该盒卡保持器46,而在该操作位置被插入盒卡保持器46内的盒卡3占据其操作位置。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使盒卡保持器46沿一L形的移动路径移动,首先使得盒卡保持器46从其装入位置沿平行于插入方向45的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进入图26所示的一中间位置,然后沿垂直于第一移动方向74并朝向底架2的第二移动方向75使之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
为了获得该移动方向,如图1,17,18,19和22至27所示,该装置1具有导向装置76,包括一第一导向壁77和一第二导向壁78。第一导向壁77有一第一L形导向槽道79和一第二L形导向槽道80。第二导向壁78有一第三导向槽道81。第一保持器销71在第一导向槽道79内啮合。第二保持器销72在第二导向槽道80内啮合。第三保持器销73在第三导向槽道81内啮合。三个导向槽道79,80和81和三个保持器销71,72和73保证盒卡保持器45无阻碍地导向。
装置1具有用以移动盒卡保持器45的致动装置82,见图1,6,7,17,18,19和22至27。致动装置82包括相对于卷盘驱动装置52位于一侧的第一致动滑块83和相对于卷盘卷盘驱动装置52位于另一侧的第二致动滑块84,从图6和7中可明显看出。两个致动滑块83和84被导向,以便可平行于一滑动方向滑动,该滑动方向对应于盒卡3的插入方向45并对应于盒卡保持器46的第一移动方向74。第一致动滑块83与一第一驱动齿条85是一体的。第二致动滑块84与一第二驱动齿条86是一体的。第一致动滑块有一第一凸轮表面87和一第二凸轮表面88。第二致动滑块84有一第三凸轮表面89。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一保持器销71形成一第一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其中第一保持器销71形成了一凸轮从动件。由第一致动滑块83内的一个槽90的一界定表面构成的第二凸轮表面88和第二保持器销72形成了一第二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2,其中第二保持器销72也构成了一凸轮从动件。由第二致动滑块84上的一个槽91的一界定表面构成的第三凸轮表面89和第三保持器销73形成了一第三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3,其中第三保持器销73也构成了一凸轮从动件。借助于凸轮表面87,88和89以及用作凸轮从动件的保持器销71,72和73,可通过移动致动滑块83和84而移动盒卡保持器46。
从上面的描述可明显看出,装置1上的三个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和K3的每一个最好分别只有一个凸轮表面87,88或89。
从图1中可明显看出,装置1还包括一可旋转驱动的接收卷盘92。接收卷盘92可借助于一卷盘驱动电机(未示出)被旋转驱动。接收卷盘92用以接收容纳在盒卡3内的磁带26。为了将磁带26卷绕在接收卷盘92上,应当沿箭头93所示的方向驱动接收卷盘。
为了使容纳在盒卡3内的磁带26能够卷绕在接收卷盘92上,首先应当借助于连接销27将磁带26带到接收卷盘92。为此目的,装置1有一拉出件94,图1,5,14,15和16中示出了该拉出件。拉出件94可被连接于连接销27。为了使拉出件94能够连接于连接销27,装置1包括可分离地保持拉出件94的保持装置95,该保持装置可在图1,11,12,14和15所示的一待用位置和图5,13和16所示的一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装置1内,保持装置95安装成可绕一摆动轴线96摆动。
如图11,12和13所示,保持装置95大体是U形的并包括两个由一腹板99互连的大体平面形保持翼板97和98。拉出件94被保持在两个保持翼板97和98之间,拉出件94由未示出的导向件导向,这些导向件位于保持装置95的相应导向槽道10和101内,并且拉出件94以未示出的方式保持在一给定的初始位置,即在与连接销27的连接为可能的一区域内,其结果是可形成一个由拉出件94和与之连接的连接销27构成的拉出组件102。在图5和6中可见到所述拉出组件102,在图16中仅以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该连接销27。应当注意,在拉出件94已经被连接于连接销27之后,拉出件94和连接销27一起,即所述拉出组件102,可由保持装置95分离,这里对此将不再作任何详细描述。
为使盒卡保持器46和保持装置95两者能够以有利的方式移动,装置1具有驱动装置103,下面将参照图1,6至16和28描述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103包括一电机104和一齿轮传动装置106,该传动装置可由一电机齿轮105驱动并且其结构示于图6至16。齿轮传动装置106包括下述传动元件:即齿轮。电机齿轮105与一第一齿轮107啮合,齿轮107与一同轴的第二齿轮108是一体的。第二齿轮108与一第三齿轮109啮合,齿轮109具有一光电测速发电机的测速齿TG。第三齿轮109与一第四齿轮110同轴,齿轮110与一第五齿轮111啮合。第五齿轮111可驱动具有一带齿部分113和一安装部分114的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安装部分114用来承载或保持由一杆簧构成的弹簧装置115,杆簧的一端固定在安装部分114上,另一端117则用来移动保持装置95。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与一第六齿轮118是同轴的,齿轮118与一第七齿轮119啮合,齿轮119与保持装置95的摆动轴线是同轴的。第七齿轮119与一同轴的第八齿轮120是同轴的,齿轮120具有一无齿的圆周部分121和一个延伸的齿122。第八齿轮120与一第九齿轮123配合,齿轮123也有一个延伸的齿124。第九齿轮123与一第十齿轮125同轴。第十齿轮125与一第十一齿轮126啮合。第十一齿轮126与一环形的齿轮127啮合,为简化附图未示出环形齿轮127的齿。环形齿轮127可借助于三个轴承辊子128,129和130转动,从图8,9和10所示的第一轴承辊子128可见,它们各自具有与环形齿轮127的齿啮合的驱动齿131。环形齿轮127与一中间齿轮132啮合,齿轮132用于变向。环形齿轮127与第二驱动齿条86直接啮合。环形齿轮127通过中间齿件132与第一驱动齿条85配合,以改变方向。
齿轮传动装置106具有在电机齿轮105和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之间的第一传动区段133,并具有在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和两个盒卡保持器驱动齿条85和86之间的第二传动区段134,第二传动区段134包括这种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可停止从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到两个驱动齿条85和86的动力传递。在本案中,所述装置包括第八齿轮120和第九齿轮123,当第八齿轮120的无齿的圆周部分121面对第九齿轮123时,第八齿轮120和第九齿轮123停止从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到两个驱动齿条85和86的动力传递。
当用手将盒卡3插入处在图1,17,18,19,20,21,22和25所示的装载位置的盒卡保持器46内时,盒卡3在其插入的终点抵靠两个锁定杆59和60的感测部分63和64,其结果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使得锁定钩65和66摆动,即锁定钩不能再被从两个导向壁77和78伸出的锁定凸起67和68挡住。
此外,在盒卡3进入盒卡保持器46的插入运动的终点,连接于盒卡保持器46的锁定装置135被致动。锁定装置135的零件示于图17,18,20和21中。锁定装置135包括一可摆动地安装在盒卡保持器46上的第一锁定杆136和一亦可摆动地安装在盒卡保持器46上的第二锁定杆137。在其自由端处,两个锁定杆136和137的每一个分别有一锁定钩138和139。弹簧装置140作用在两个锁定钩136和137的每一个上并由相应的钢丝弹簧构成,这些弹簧朝相应锁定杆136或137的一锁定位置压迫相应的锁定杆136和137,该锁定位置示于图21中。在盒卡3插入盒卡保持器46期间,盒卡3使得两个锁定杆136和137反抗弹簧装置140的力而摆动离开保持器上壁47。一旦盒卡3被完全地插入盒卡保持器46,如图21所示,在弹簧装置140的力的影响下使得锁定杆136和137摆动进入它们的锁定位置,各锁定杆136和137然后以其相应的锁定钩138或139与盒卡3的相应锁定槽42啮合,并由此在盒卡3的相关锁定壁44的后面啮合。这样,盒卡3就被锁定在盒卡保持器46内并且盒卡3只能在很小程度上沿与插入方向45相反的方向移出其完全插入的位置。
在盒卡3进入盒卡保持器46的插入运动的终点,盒卡3抵靠盒卡保持器46的插入限制翼板58,其结果是盒卡保持器46沿插入方向45和与之平行的第一移动方向74实现一小的移动。盒卡保持器46的这样小移动被一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响应该传感器,驱动装置103的电机104通过传感器接通。其结果是,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经由齿轮传动装置106的第一传动区段133被驱动,并且环形齿轮127也经由第二传动区段134被驱动。其结果是,使得两个驱动齿条85和86以及两个致动滑块83和84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其结果是使得盒卡保持器46从图1,17,18,19,20,21,22和25所示的其装载位置移动进入图23,24和27所示的其操作位置,其中盒卡3占据了图5所示的操作位置。
下面,将具体参照图22至27详细描述用以使盒卡保持器46从其装载位置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的装置。除了上述凸轮表面87,88和89以及用作凸轮从动件的保持器销71,72和73外,这些致动装置包括图1,17,18,19和22至27所示的弹簧装置141。弹簧装置141包括两个钢丝弹簧142和143,它们各取一双臂扭力弹簧的形式。两个钢丝弹簧142和143的每一个分别装在一销形的圆柱状弹簧安装件146和147上,各弹簧安装件146和147被连接于致动滑块83和84的相应一个上,并从相应的致动滑块83或84侧向伸出。各钢丝弹簧142或143的第一臂148抵靠着相关致动滑块83或84的一相应止挡150或151啮合,第二臂152或153则抵靠着盒卡保持器46的相关止挡69或70啮合。各第二臂在其与盒卡保持器46的相应止挡69或70配合的区域内是弯折的,如图17,18和22所示。
以上面所描述的方式,可以达致:弹簧装置141作用在两个致动滑块83和84和盒卡保持器46之间,即以这样一种方式:在致动滑块83和84沿两个致动滑块83和84的插入方向即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期间,弹簧装置141首先使得盒卡保持器46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并由此使得盒卡保持器46沿第二移动方向75移动。作为采用了弹簧装置141的结果,可以达致:弹簧装置141永久地朝所述单一凸轮表面87,88或89压迫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分别与三个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和K3的相应的单一凸轮表面87,88,89即保持器销71,72和73配合。
尤其从图22和23中可明显看出,各相应的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和K3的各单一的凸轮表面87,88和89略呈S形。图6,22,23,25和26还示出第二凸轮表面88和第三凸轮表面在一端处各有一表面部分154或155,该表面部分横向于插入方向,即横向于第一移动方向74延伸,当盒卡保持器154处在其装载位置时,在弹簧141的力的作用下,相关的凸轮从动件即保持器销72或73被压靠在该表面部分上。
从图1,5,6,7和21至图27可见,装置1包括定位装置156,在本案中该定位装置由两个横向于第一移动方向74延伸的定位销157和158构成。在装置1中,第一定位销157和第二定位销158两者均精确地平行于第二移动方向75延伸。但是,作为选择,例如第二定位销158亦可平行于盒卡3的前侧壁9延伸但相对于第二移动方向75以一角度延伸,即相对于底架2倾斜。第一定位销157由与第一导向壁77成一体的安装臂159支承,该臂从导向壁77伸出并在用于改变方向的中间齿轮上面延伸。第二定位销158直接连接于底架2。两个定位销157和158设置并构造成与盒卡的定位装置15配合,即与前侧壁9的楔形槽18的两个定位壁19和20以及定位部分22配合。安装在盒卡上的定位装置15和安装在装置上的定位装置156设置成相对于磁带26的驱动装置,即相对于用以驱动容纳在盒卡3内的供给卷盘25的卷盘驱动装置52(见图28),沿平行于底壁8的方向定位该盒卡3。最好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和构造安装在盒卡上的定位装置15和安装在装置上的定位装置156,即在盒卡保持器46从其装载位置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期间,可借助于相互配合的定位装置15和156,在盒卡保持器46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的终点,及在盒卡保持器46到达其操作位置之前的沿第二移动方向75的后续移动期间,以及在卷盘驱动装置52进入与盒卡3的磁带26操作啮合即驱动啮合之前,即在卷盘驱动装置52的驱动齿56与盒卡3的供给卷盘25的驱动齿51进入啮合之前,对盒卡3进行定位。
见图1,5,6,7和21至27,装置1还包括安装在装置上的最终定位装置160。安装在装置上的最终定位装置160由两个最终定位销161和162构成,其中第一最终定位销161设置在用以改变方向的中间齿轮132附近,第二最终定位销162设置在第十一齿轮126附近。两个最终定位销161和162直接连接在底架2上。
安装在盒卡上的最终定位装置39,即两个最终定位孔37和38,即这些定位孔37,38的周边壁,被设置和构造成相对于卷盘驱动装置52沿平行于其底壁8的方向最终定位盒卡3。相互配合的最终定位装置39和160的设置和结构是这样,即当盒卡保持器46处在其操作位置并且卷盘驱动装置52处于与磁带26的驱动啮合状态时,盒卡3的最终定位是可能的,然后使安装在盒卡上的定位装置15和安装在装置上的定位装置156不起作用,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
关于卷盘驱动装置52,亦可称为磁带驱动装置或记录载体驱动装置,应当注意,如图1,6和7所示,该卷盘驱动装置52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在环形齿轮127的里面,即环形齿轮127位于处在环形齿轮127之高度的卷盘驱动装置52的周围。这样一种设置是有利的,因为它导致一很紧凑的结构,其仅有很小的总高度,如此使得整个装置1可具有最小的总高度。
下面将详细描述该装置中与本文相关的部分的操作。
如前面已经描述的,当将盒卡3插入盒卡保持器46内时,借助于一光电传感器使驱动装置103的电机104接通。其结果是,见图8,9和10,齿轮传动装置106沿箭头163所示的方向驱动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离开其初始位置,其结果是第八齿轮120被沿箭头164所示的方向驱动,第九齿轮123和第十齿轮125被沿箭头165所示的方向驱动,并且环形齿轮127被沿箭头66所示的方向驱动。其结果是,使得可被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驱动的杆簧115移动,该杆簧初始对于保持装置95的致动没有任何意义。由于环形齿轮127被驱动,通过两个驱动齿条85和86使得两个致动滑块83和84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然后,借助于两个钢丝弹簧142和143使盒卡保持器(见图22和25)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保持器销71,72和73在L形导向槽道79,80和81中沿第一移动方向74被移动,并借助于弹簧装置141被不断地保持与凸轮表面87,88和89的啮合。由于安装在盒卡上的定位装置15进入与安装在装置上的定位装置156的操作啮合,即由于第一定位销157接触楔形槽18的两个定位壁19和20以及第二定位销158接触盒卡3的前侧壁9的定位部分22,如图26所示,盒卡保持器46与其内的盒卡3一起沿第一移动方向74的移动被停止。借助于锁定装置135限制了盒卡3沿与第一移动方向74相反的方向的返回移动。在图26所示的中间位置,安装在盒卡上的定位装置15和安装在装置上的定位装置156相互配合,保持器销71,72和73(如图26中所示的保持器销73)与相应导向槽道79,80或81的界定壁167,168或169间隔开一小距离,沿第一移动方向74观察这些界定壁位于相应的保持器销71,72和73的前面。
随着环形齿轮127被进一步驱动并且两个致动滑块83和84随之被进一步驱动,弹簧装置141,即两个钢丝弹簧142和143,被沿第一移动方向74进一步驱动,其结果是两个钢丝弹簧142和143以它们的第二臂152和153在盒卡保持器46的止挡69和70上滑动,如图23,24和27所示。其结果是,钢丝弹簧142和143通过止挡69和70在盒卡保持器46上施加一个指向底架2的力,该力确保保持器销71,72和73与两个致动滑块83和84上的单个凸轮表面87,88和89永久地保持啮合,由于两个致动滑块83和84的继续移动这就使得盒卡保持器46和插入其中的盒卡3一起沿第二移动方向75朝底架2,并结果朝卷盘驱动装置52,移动。在沿第二移动方向75的这一移动期间,安装在盒卡上的定位装置15和安装在装置上的定位装置156仍然处在操作啮合状态,这样从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的终点起并在沿第二移动方向75的后续移动期间,盒卡3被精确地定位,这样就简单地保证了卷盘驱动装置52的驱动齿56和盒卡3内的供给卷盘25的驱动齿41能够适当地相互啮合。
接近盒卡保持器46沿第二移动方向75移动的终点,安装在盒卡上的最终定位装置39和安装在装置上的最终定位装置160进入相互操作啮合,即两个最终定位销161和162的锥状自由端部与盒卡3的底壁8的区域上的最终定位孔37和38啮合。在最终定位销161和162与最终定位孔37和38的这一啮合期间,盒卡3沿与第一移动方向74相反的方向只移动零点几毫米,例如0.3mm,其结果是使得安装在盒卡上的定位装置15和安装在装置上的定位装置156不再起作用,这示于图27中,其中第二定位销158和盒卡3的前侧壁9的定位部分22之间的区域表示为虚线。在图27所示的盒卡保持器46和盒卡3的操作位置中,借助于其最终定位孔37和38并借助于最终定位销161和162使盒卡3定位,其中最终定位销161和162以其圆形截面的端部与最终定位孔37和38的周边壁啮合。一旦盒卡保持器46和插入其中的盒卡3到达其操作位置,就使第八齿轮120和第九齿轮123啮合,这是因为第八齿轮120的无齿部分121随后面对第九齿轮123。这样,就停止了从驱动装置103的电机104到环形齿轮127以及到致动滑块83和84的进一步动力传递,见图9。如图9所示,第九齿轮123的延伸齿124然后抵靠着第八齿轮120的无齿圆周部分121啮合,这就防止了第九齿轮123沿与转动方向165相反的方向向回转动,并确保将盒卡保持器46可靠地保持在其操作位置。
随着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被进一步驱动,杆簧115的自由端部分117与从保持装置95伸出的致动销170进入驱动啮合,如图9和12所示。随着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的驱动继续,这使得保持装置95沿箭头164所示的方向经致动销170转动,其结果是保持装置95从图15所示的待用位置摆动进入图16所示的操作位置,然后致动销170与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的安装部分114上为此目的所设置的一间隙FS啮合,如图10所示,以同样方式图8和9也示出了致动销170。保持装置95的操作位置由定位装置95所用的定位装置(未示出)所限定。在保持装置95到达图16所示的它们的操作位置后,其中连接销27与拉出件94配合以形成拉出组件102,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被略微地进一步转动,其结果是其自由端部分117抵靠着致动销170啮合的杆簧115被张紧,由此保证了借助于杆簧115将保持装置95可靠地保持在它们的操作位置。一旦保持装置驱动齿轮112到达了图10所示的操作位置,由未示出的装置关闭电机104,然后盒卡3和保持装置95各处在它们相应的操作位置。
一旦盒卡3和保持装置95到达了它们的操作位置,由拉出件94和连接销97所构成的拉出组件102可借助于致动装置被移动到接收卷盘92的毂盘171。为此目的,装置1具有一拉出带172,其一端连接于接收卷盘92的毂盘171,另一端则连接于拉出件94,如图1所示,该拉出带通过设置在保持装置95内部的第一带导向辊,通过支承在致动器装置174上用作精确轨迹控制的磁头178,和通过第二带导向辊176,被引到接收卷盘92的毂盘171。由于接收卷盘92沿转动方向93被驱动,拉出组件102借助于拉出带172被拉动离开保持装置95并借助于导向装置177被引导到接收卷盘92的卷盘凸缘171。
结果,借助于磁头175,就可以在盒卡3的磁带26上记录和再生信号,例如数字信号,然后磁带26被卷绕在接收卷盘92的毂盘171上或者卷绕在供给卷盘25的毂盘上。
在记录和再生过程之后,可使磁带26返回盒卡3,即借助于卷盘驱动装置52驱动供给卷盘25。当磁带26已经完全返回到盒卡3内并且连接销27已经到达盒卡3内的其正确连接位置时,电机104可以被接通,然后沿相反的方向驱动齿轮传动装置106的齿轮并以相反的次序实现此前所描述的过程,在此期间,保持装置95从其操作位置首先被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此后盒卡保持器46从其操作位置被移动回其装载位置。
图29示出了呈记录和再生装置形式的一变型存储装置的驱动装置103的一部分,它与图3所示的装置1的驱动装置103的不同在于下面所描述的结构。
在图29所示的驱动装置103中,驱动装置103的一第一环形齿轮127(可由一未示出电机驱动)通过一些未示出的齿轮并通过三个齿轮178,179和180直接与一个驱动齿条86啮合,同时另一驱动齿条85与一第二环形齿轮181啮合,,齿条181与第一环形齿轮127同轴并在本案中位于第一环形齿轮127的下面。第二环形齿轮181通过用于改变方向的中间齿轮与第一环形齿轮127啮合。中间齿轮包括一第一中间齿轮182,它的齿沿轴向明显地延伸超出第一环形齿轮127。第一中间齿轮182与一第二中间齿轮183啮合并且设置在一个比第一环形齿轮127高的高度。第二中间齿轮183与一第三中间齿轮184同轴,齿轮184设置在与第二环形齿轮181相同的高度并与第二环形齿轮181啮合。

Claims (6)

1.一种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一记录载体(26)可装入其中,它包括构造成保持该记录载体(26)的保持器装置(46),并且它包括导向装置(76),该导向装置(76)被构造成为用于导引保持器装置(46)并借助于该导向装置(76)可使保持器装置(46)在记录载体(26)可装入保持器装置(46)的一装载位置和记录载体(26)占据操作位置的一操作位置之间导向,这是沿一倾斜的导向路径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的,即保持器装置(46)可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离开其装载位置并沿第二移动方向(75)进入其操作位置,该第二移动方向(75)横向于该第一移动方向延伸,并且
它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器装置(46)用的致动滑块(83,84),为了使保持器装置(46)从其装载位置移动进入其操作位置,该致动滑块(83,84)可沿一横向于第二移动方向(75)延伸的滑动方向(74)移动,并且为了影响保持器装置(46)的移动,该致动滑块(83,84)通过至少一个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和K3)与保持器装置(46)连接,
该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和K3)具有至少一个由致动滑块(83,84)的一界定表面(87,88,89)形成的凸轮表面(87,88,89),该界定表面(87,88,89)相对于滑动方向(74)是倾斜的,并具有一从保持器装置(46)伸出且与凸轮表面(87,88,89)配合的凸轮从动件(71,72,73),其特征在于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有作用在致动滑块(83,84)和保持器装置(46)之间的弹簧装置(141),即在致动滑块(83,84)沿滑动方向(74)移动期间,弹簧装置(141)首先使得保持器装置(46)沿第一移动方向(74)移动并然后使得保持器装置(46)沿第二移动方向(75)移动,并且各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K3)仅有一单一的凸轮表面(87,88,89),并且弹簧装置(141)朝所述单一的凸轮表面(87,88,89)永久地压迫与各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K3)的凸轮表面(87,88,89)配合的凸轮从动件(71,72,7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弹簧装置(141)包括一双臂扭力弹簧(142,143),其数个圈(144,145)安装在致动滑块(83,84)上的一弹簧安装件(146,147)上,并且其第一臂(148,149)作用在致动滑块(83,84)的一止挡(150,151)上,而第二臂(152,153)作用在保持器装置(46)的一止挡(69,7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二臂(152,153)在其与保持装置(46)的止挡(69,70)配合的区域内是弯折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各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1,K2和K3)的单一凸轮表面(87,88,89)在一定程度上呈S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凸轮和从动件装置(K2,K3)的单一凸轮表面(88,89)具有一横向于该滑动方向(74)延伸的表面部分(154,155),当保持器装置(154)处在其装载位置时,在弹簧装置(141)的力的作用下,凸轮从动件(72,73)被压靠在该表面部分(154,155)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致动滑块(83,84)连接于一齿条(85,86),并且该齿条(85,86)可通过一由电机(104)驱动的齿轮传动装置(106)驱动。
CN99803528A 1998-11-12 1999-10-27 具有可移动记录载体保持器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8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890339 1998-11-12
EP98890339.9 1998-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2140A CN1292140A (zh) 2001-04-18
CN1118808C true CN1118808C (zh) 2003-08-20

Family

ID=823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035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808C (zh) 1998-11-12 1999-10-27 具有可移动记录载体保持器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385005B1 (zh)
EP (1) EP1048032A1 (zh)
JP (1) JP2002530796A (zh)
CN (1) CN1118808C (zh)
MY (1) MY130859A (zh)
WO (1) WO20000300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35401A1 (en) 1999-11-11 2001-05-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 having a pull-out element which is movable to a cassette-mounted coupling element against a pull-out direction
JP2003514327A (ja) 1999-11-11 2003-04-15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引出し要素と引出し要素を正規位置に戻す手段を持つ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US6570740B1 (en) 2000-08-21 2003-05-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ape guide with wear resistant coating
JP2007012104A (ja) * 2005-06-28 2007-01-1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クラッチ部材
JP6206946B2 (ja) * 2013-03-28 2017-10-04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マウント機構
JP7327846B1 (ja) 2022-03-17 2023-08-1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ローディング機構、磁気テープデッキ、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6396A (en) 1981-11-09 1985-10-08 Staar, S. A.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for recording and/or playback apparatus
JPS61237260A (ja) * 1985-04-12 1986-10-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磁気シ−トパツクの着脱装置
JPH0744967A (ja) * 1993-07-30 1995-02-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記録媒体のロード・イジェクト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30859A (en) 2007-07-31
US6385005B1 (en) 2002-05-07
WO2000030097A1 (en) 2000-05-25
JP2002530796A (ja) 2002-09-17
EP1048032A1 (en) 2000-11-02
CN1292140A (zh) 2001-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776C (zh) 存储装置、存储容器以及存储系统
EP0944078B1 (en) Cartridge engaging assembly with rack drive thumb actuator system
CN1169137C (zh) 具有用以致动盒卡保持器装置及带拉出件的保持装置的驱动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49559C (zh) 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US623129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data cartridges in a jukebox data storage system
EP0481640B1 (en) Disk player having a plurality of movable disk holding trays
CN1118808C (zh) 具有可移动记录载体保持器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65899C (zh) 带接收卷盘和切向定位带拉出组件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099182A (zh) 盘录制和/或重放装置
CN1096670C (zh) 盘播放机
KR960011292B1 (ko) 정보기록매체의 자동 교환방법 및 그 장치
US4897744A (en)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loading small or large tape cassettes
CN101911193B (zh) 盘片重放装置
CN1218951A (zh) 记录光盘的重放系统
CN1975893B (zh) 用于操作存储装置中的数据载体的装置
CN101527149B (zh)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JP3667192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CN210295898U (zh) 光盘存储设备的自动传输机构
KR0147231B1 (ko) 디스크 자동 교환 장치의 누름장치
CN1088238C (zh) 磁带录音机的动作切换装置
KR910002066B1 (ko) 디스크 기억장치
US6628577B2 (en) Disc player
KR19990031247A (ko) 광기록 매체 트레이 취출장치
JPS62125563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S6032274B2 (ja) 記録再生装置におけるカセツトチエンジ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EWLETT-PACKARD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50311

Owner name: HOECHST SCHERING AGREVO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311

Address after: American Florida

Co-patentee after: HP Co., Ltd.

Patentee after: Gubeal Circuit Kaym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