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7149B -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7149B
CN101527149B CN2009101187527A CN200910118752A CN101527149B CN 101527149 B CN101527149 B CN 101527149B CN 2009101187527 A CN2009101187527 A CN 2009101187527A CN 200910118752 A CN200910118752 A CN 200910118752A CN 101527149 B CN101527149 B CN 101527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cam
clamping component
mounting par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87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7149A (zh
Inventor
铃木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7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7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7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71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4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clamper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盘安装部分;夹紧构件,其将盘状记录介质保持在夹紧构件与盘安装部分之间;以及支撑构件,其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夹紧构件。盘安装部分和夹紧构件中的一者具有磁体,另一者具有被向所述磁体吸引的可吸引构件。转动构件由支撑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并且转动升降机构通过使转动构件转动来将转动构件升降至预定高度。夹紧构件通过由磁体的磁力吸引可吸引构件而接近盘安装部分,或抵抗磁体的磁力而远离盘安装部分。

Description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信息信号记录(写)在诸如光盘或磁光盘之类的盘状记录介质上,并/或从所述盘状记录介质再现信息信号。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包括将盘状记录介质固定至盘安装部分的夹紧构件。
背景技术
通常,其中信息信号记录(写)在诸如光盘(OD)(例如CD或DVD)或磁光盘(MO)之类的盘状记录介质上,并/或从所述盘状记录介质再现信息信号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已经被提供作为用于存储大量信息的装置。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34499揭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34499揭示了一种具有盘入口的吸入式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盘装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盘入口进入和取出。根据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34499(此后称为第一现有技术示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如下。具体而言,该装置包括具有盘入口的壳体;被设置为覆盖盘入口的门构件;以及使盘装记录介质经过盘入口的盘移动机构。门构件具有:门封盖,其具有切口边缘,盘状记录介质可以经过切口边缘;以及阻力调节装置,其调节切口边缘的边界上的阻力。门构件由诸如织物、合成树酯等的结构构件形成,并被构造成当盘状记录介质被插入盘入口时门封盖绕狭缝转动。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6-302425揭示了另一个现有技术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示例。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6-302425揭示了可以用于只读(不可记录)盘和读/写(可记录)盘两者的盘夹紧机构,以及包括该盘夹紧机构的盘驱动设备。根据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6-302425(此后称为第二现有技术示例)的盘驱动装置如下。具体而言,该设备包括夹臂,夹臂绕支点在夹紧位置和夹紧解除位置之间转动。该设备还包括夹具,其与夹臂末端保持间隙,并转动到夹紧位置以将盘压靠转盘,并转动到夹紧解除位置以解除盘对转盘的压靠。在夹臂的末端形成朝向转盘弯曲的末端弯曲部分,而末端弯曲部分相对于夹臂的弯曲点从夹具的重心朝向支点偏离预定尺寸。
但是,在前述第一和第二现有技术示例中,杆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夹紧构件,并且杆竖直地转动以改变倾斜角,由此夹紧构件压靠安装在盘安装部分上的盘。在此类型中,因为杆在较宽范围内移动,所以需要较大的空间来确保其移动,并且整个装置的尺寸增大,这是不利的。而且,夹紧构件抵靠盘安装部分的按压力基本是基于结合在这些构件中的磁体和铁片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因此,杆可能需要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当弹出盘时抵抗磁体的按压力来将夹紧构件从盘安装构件分离。结果,需要使用具有特定强度的材料以确保足够强度的方式来制备杆,因此,杆在可用材料和尺寸方面受到限制,这是不利的。
在另一现有技术示例中,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夹紧构件的杆沿着盘的周边移动,由此夹紧构件压靠安装在盘安装部分上的盘。但是,在此类型中,保持夹紧构件的保持构件具有倾斜表面,并且从两侧向上按压夹紧构件以解除夹紧构件的按压力。因此,需要用于使保持构件移动的空间,并且将这些构件彼此连接的空间变宽,使得结构复杂,这是不利的。此外,因为夹紧构件仅由保持构件的两个边缘支撑,所以夹紧构件的姿态不稳定,这是不利的。对此,虽然夹紧构件可以由保持构件的许多点位来支撑,但是为了由许多点位来支撑夹紧构件,增大了部件的数量,使得结构复杂,这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夹紧构件的杆具有较大尺寸,并且杆被构造为改变姿态并移动。因此,需要较大空间来确保杆的移动,使得难以减小整个装置的尺寸。而且,具有铁片的夹紧构件由支撑构件支撑为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并且使得夹紧构件面对具有磁体的盘安装部分。因此,当使夹紧构件接近盘安装部分时,夹紧构件在特定位置开始被向着盘安装部分迅速地吸引,并与安装在盘安装部分上的盘状记录介质碰撞。结果,当夹紧构件与盘状记录介质碰撞时产生响亮的碰撞声响。此外,需要较大的力将夹紧构件从盘安装部分分离,这是不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盘安装部分,盘状记录介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盘安装部分上;夹紧构件,其将安装在所述盘安装部分上的所述盘状记录介质保持在所述夹紧构件与所述盘安装部分之间;以及支撑构件,其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夹紧构件。所述盘安装部分和所述夹紧构件中的一者具有磁体,另一者具有被向所述磁体吸引的可吸引构件。此外,转动构件由所述支撑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并且转动升降机构通过使所述转动构件转动来将所述转动构件升降至预定高度。由所述转动升降机构使所述转动构件转动并上下移动,使得所述夹紧构件通过由所述磁体的磁力吸引所述可吸引构件而接近所述盘安装部分,或抵抗所述磁体的磁力而远离所述盘安装部分。
基于根据本发明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可以仅使用少量部件,来形成将盘状记录介质固定至盘安装部分的较小盘夹紧结构,并且整个装置可以在尺寸上减小。可以通过使转动构件转动,来由相对较小的力将被磁体的磁力吸引的夹紧构件从盘安装部分剥离。此外,可以降低当夹紧构件与盘安装部分进行接触或从盘安装部分剥离时产生的操作声响,并抑制噪声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在插入盘状记录介质之前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在插入盘状记录介质期间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在插入盘状记录介质之后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在插入盘状记录介质之前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在插入盘状记录介质期间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在插入盘状记录介质之后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的主机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的盘驱动设备和一对滑动凸轮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第一滑动凸轮构件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第二滑动凸轮构件的侧视图。
图12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盘驱动设备的姿态改变的第一示例,其中图12A是描述卡吸时的姿态的视图,图12B是描述解除卡吸时的姿态的视图,图12C是描述移动之后姿态的视图。
图13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盘驱动设备的姿态改变的第二示例,其中图13A是描述卡吸时的姿态的视图,图13B是描述解除卡吸时的姿态的视图,图13C是描述移动之后姿态的视图;
图14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转动构建安和夹紧容纳部分的视图。
图1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夹紧构件、转动构件和夹紧容纳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的转动升高机构的操作,其中图16A是描述转动构件处于最高部分的状态的视图,图16B是描述转动构件处于中间部分的状态的视图,图16C是描述转动构件处于最低部分的状态。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转台和夹紧构件的剖视图,其中图17A是描述夹紧构件从转台分离的状态的视图,图17B是描述夹紧构件被向转台吸引的状态的视图。
图18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盘运送机构在插入盘状记录介质之前的操作的视图。
图19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盘运送机构在插入盘状记录介质期间的操作的视图。
图20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盘运送机构在插入盘状记录介质之后的操作的视图。
图2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盘运送机构的保持臂和其他部件的分解图。
图22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在止挡部的突伸之前的操作的视图。
图23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在止挡部的突伸期间的操作的视图。
图24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在止挡部的突伸之后的操作的视图。
图2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在由止挡部阻挡盘状记录介质的插入的状态下的操作的视图。
图26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主机架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27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的止挡构件的示例的视图。
图28是描述止挡构件被组装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29是描述止挡构件被组装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30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在止挡部的突伸之前的操作的视图。
图3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在止挡部的突伸期间的操作的视图。
图32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在止挡部的突伸之后的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支撑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的转动构件由转动提升机构的转动部分转动预定角度,并由转动提升机构的提升部分上下移动预定高度。这可以使得夹紧构件缓慢地接近或远离盘安装部分,并以较小的力将夹紧构件从盘安装部分分离。
[示例1]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示例的外观立体图,其是不仅可以再现信息而且可以记录信息的盘记录/再现装置。此示例所示的盘记录/再现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信息信号可以记录(写)在作为盘状记录介质的具有12cm直径的光盘2上,也可以从该光盘2读取信息信号。但是,盘记录/再现装置1可以是仅能再现的盘再现装置,或可以是仅能记录的盘记录装置。
诸如CD或DVD之类的只读光盘,或者诸如CD-R、DVD-R或视频CD-R之类的单次写入光盘可以用作盘状记录介质。此外,可以使用诸如CD-RW、DVD-RW或视频CD-RW之类的可复写光盘,当然还可以使用诸如CD或CD-ROM之类的只读光盘。此外,磁光盘(MO)等也可以用作盘状记录介质。
如图1所示,盘记录/再现装置1包括主机架4和上板5,主机架4形成具有在上下表面的开口的基体构件,上板5作为覆盖主机架4的上表面的上表面构件。主机架4和上板5形成长方体扁平壳体3。由主机架4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的盘驱动设备(图中未示出)容纳在壳体3内。此外,盘运送机构和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容纳在壳体3你,其中盘运送机构将光盘2在壳体3内的盘安装部分和壳体3外的盘弹出部分之间运送。控制单元操控盘驱动设备、盘运送机构以及其他设备和机构。
如图8所示,主机架4具有形成长方框架的前表面4a、后表面4b以及左侧和右侧表面4c和4d。前表面4a和后表面4b彼此面对的方向是运送光盘2的前后方向。前棚板8a设置在前表面4a的内侧,沿与前后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以预定宽度延伸。左滑动部分8b设置在左侧表面4c的内侧,以预定宽度沿前后方向延伸。右滑动部分8c设置在侧表面4d的内侧,以预定宽度沿前后方向延伸。后棚板8d设置在后表面4d的内侧,以预定宽度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将左滑动部分8b的后端连接至右滑动部分8c的后端。
光盘2移入和移出的盘入口9设置在壳体3的前表面(主机架4的前表面和上板5的前表面)的接触部分。盘入口9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长孔,并形成为具有比光盘2的直径略大(约1至2mm)的水平长度和比光盘2的厚度适度地大(约5至8mm)的竖直长度。优选地,将允许光盘2的经过但通常关闭以阻挡灰尘等的经过的防尘构件安装至盘入口9。对于防尘构件,可以例如使用由非编织物或塑料片形成的织物构件,并且在其中部设置允许光盘2经过的切口。
后文描述的盘运送机构10(图18)布置并安装至主机架4的前表面4a的上部。在盘运送机构10与前棚板8a之间设置预定空间,在所设置的空间中具有:后文详细描述的盘运送机构10的动力部分;以及具有至少一个止挡构件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11(图25)。止挡伸出/缩回机构11使止挡构件移动,以使得止挡件朝向盘入口9突伸并阻止壳体3的经过,和使得阻挡件从盘入口9缩回并允许壳体3的经过。
盘运送机构10具有如图18至20所示的构造。具体而言,盘运送机构10具有基板14,一对保持臂15A和15B,一对操作杆16A和16B,一对转动杆17A和17B,第一扭力弹簧18A和18B,以及第二扭力弹簧19A和19B。一对保持臂15A和15B,一对操作杆16A和16B,以及一对转动杆17A和17B由基板14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一扭力弹簧18A和18B以及第二扭力弹簧19A和19B示出了沿着基板14的平面激励两对杆构件16A和16B以及17A和17B的激励构件。
盘运送机构10的基板14具有的在与主机架4的前后方向(运送光盘2的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等于主机架4的该长度,并且基板14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的合适宽度。扇形部分14a和14b设置在作为基板14的左右方向的纵向上的两侧。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一对保持臂15A和15B的轴承21a和21b分别设置在作为扇形部分14a的中心的两个角部。轴承21a和21b中的每一者都形成为其内侧半部有凹口的半圆筒状的筒轴,并且驱动齿轮以可转动的方式插入到轴承中。
穿透前后表面的近似扇形的开口24a和24b设置在基板14的扇形部分14a和14b中。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一滑轮22A和22B的一对保持臂15A和15B的第一滑轮轴承25(见图21)分别穿透开口24a和24b。一对保持臂15A和15B在形状和构造上双侧对称。图21中示出了第一保持臂15A作为它们的代表性示例。
第一保持臂15A(或类似地第二保持臂15B)由具有大体三角平面形状且其角部之一倒圆的板状构件形成。倒圆角部的中心是轴承孔27A(27B),设置在基板14中的半圆筒状筒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装配到该轴承孔中。在保持臂15A的一个侧边缘上,第一滑轮轴承25A(25B)和第二滑轮轴承26A(26B)设置有它们两者之间的预定间隔。在保持臂15A(15B)组装到基板14的状态下,第一滑轮轴承25A(25B)被布置在开口24a(24b)中,而第二滑轮轴承26A(26B)被布置在扇形部分14a(14b)的外侧。为了允许保持臂15A(15B)的转动,扇形部分14a(14b)的外缘形成为弧形。
第一滑轮轴承25A(25B)和第二滑轮轴承26A(26B)形成为朝向保持臂15A(15B)的一个表面突伸。滑轮轴承25A(25B)具有设置在突伸侧的末端的末端轴承片25a和面对末端轴承片25a的基端轴承片25b(见图21)。末端轴承片25a和基端轴承片25b在其两者之间保持预定间隔的情况下通过脚片彼此连接。类似地,滑轮轴承26A(26B)具有设置在突伸侧的末端的末端轴承片26a和面对末端轴承片26a的基端轴承片26b(图21)。末端轴承片26a和基端轴承片26b在其两者之间保持预定间隔的情况下通过脚片彼此连接。
末端轴承片25a和26a以及基端轴承片25b和26b具有侧向开口的轴承孔。第一滑轮轴28利用这些轴承孔而被放置在第一滑轮轴承25A(25B)的末端轴承片25a与基端轴承片25b之间,并在两端被支撑。第二滑轮轴29通过两端与轴承孔配合而被放置在第二滑轮轴承26的末端轴承片26a与基端轴承片26b之间,并在两端被支撑。由第一滑轮轴28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一滑轮22A(22B),并由第二滑轮轴29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二滑轮23A(23B)。
第一滑轮22A(22B)和第二滑轮23A(23B)通过从径向外侧保持光盘2的多个位置来运送光盘2,并为此分别在外周上具有周向连续的环状槽。第一输出齿轮31A(31B)与第一滑轮22A(22B)一体地设置,并且第二输出齿轮32A(32B)与第二滑轮23A(23B)一体地设置。第一滑轮22A(22B)与第二滑轮23A(23B)相同,第一输出齿轮31A(31B)也与第二输出齿轮32A(32B)相同。
此外,五个轴33a至33e布置在具有多个滑轮轴承25A(25B)和26A(26B)的保持臂15A(15B)的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五个中间齿轮34a至34e分别由五个轴33a至33e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一中间齿轮32a被布置为部分地突伸到轴承孔27A(27B)中,并在组装之后与盘运送机构10的驱动齿轮啮合。第二中间齿轮34b与第一中间齿轮34a啮合,并且第一输出齿轮31A(31B)与第二中间齿轮34b啮合。第三中间齿轮34c与第一输出齿轮31A(31B)啮合,并且第四中间齿轮34d与第三中间齿轮34c啮合。第五中间齿轮34e与第四中间齿轮34d啮合,并且第二输出齿轮32A(32B)与第五中间齿轮34e啮合。
在保持臂15A(15B)被组装到基板14的状态下,在滑轮轴承25A和26A(25B和26B)中,输出齿轮31A和32A(31B和32B)朝向基板14的具有轴承21a(21b)的表面突伸。与输出齿轮31A和32A(31B和32B)一体设置的滑轮22A和第二滑轮23A朝向基板14的相反对的表面突伸。因此,当转动力从盘运送机构10的驱动齿轮传递至第一中间齿轮34a时,转动力通过第二中间齿轮34b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1A(31B)。此外,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31A(31B)的转动力从第三中间齿轮34c通过第四中间齿轮34d和第五中间齿轮34e传递至第二输出齿轮32A(32B)。结果,以相同方向转动地驱动第一滑轮22A(22B)和第二滑轮23A(23B)。
杆轴35竖直地设置在保持臂15A(15B)的具有滑轮轴承25A和26A(25B和26B)的表面上。杆轴35布置在轴承孔27A(27B)与第一滑轮轴承25A(25B)之间,并且近似弧形的压杆36的一个端由杆轴35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压杆36具有的形状使得其可以至少与五个轴33a至33e或与五个中间齿轮34a至34e重合,并防止五个中间齿轮34a至34e中的任一个从轴33a至33e脱落。由示出激励构件的具体示例的第三扭力弹簧37对压杆36沿着远离滑轮轴承25A(25B)的方向偏压。
第三扭力弹簧37的线圈附装至杆轴35,与该线圈的一端延续的一个弹簧片与保持臂15A(15B)配合,并且与该线圈的另一端延续的弹簧片与压杆36配合。由扭力弹簧37使压杆36的转动受到设置在保持臂15A(15B)中的配合部分38的限制。此外,压杆36的末端具有操作销39,操作销39穿透保持臂15A(15B)的开口24a(24b)以沿着与滑轮轴承25A和26A(25B和26B)相同的方向突伸。操作销操作销39用于限制保持臂15A(15B)向前表面的移动。基板14具有与操作销39相对应的转动杆17A(17B)。
转动杆17A(17B)被布置在基板14的开口24a(24b)中,并由枢轴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转动杆17A(17B)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枢轴设置在其纵向中部。转动杆17A(17B)具有由第二扭力弹簧19A(19B)向内偏压的前端,并具有移动离开开口24a(24b)的边缘的后端。第二扭力弹簧19A(19B)的线圈与基板14配合。与第二扭力弹簧19A(19B)的线圈延续的一个弹簧片与转动杆17A(17B)的末端配合,并且与线圈的另一端延续的弹簧片与基板14配合。
中央支撑部14c设置在基板14的纵向中部,沿着与左右扇形部分14a和14b相同的方向突伸。将中央支撑部14c作为转动中心的一对操作杆16A和16B布置在基板14的具有轴承21a(21b)的表面上。一对操作杆16A和16B每个均由近似V形的杆状构件形成,并且导引销41设置在第一操作杆16A的纵向中部。长孔42设置在第二操作杆16B的纵向中部,导引销41以可滑动的方式与长孔42配合。
一对操作杆16A和16B中的每个都具有由设置在中央支撑部14c中的一对枢轴43A和43B中的每个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的一个纵向端部。第一扭力弹簧18A和18B的线圈分别安装在枢轴43A和43B上。与第一扭力弹簧18A或18B的线圈的一端延续的弹簧片与操作杆16A和16B中的每个配合,并且与线圈的另一端延续的弹簧片与设置在基板14中的弹簧收纳片配合。由第一扭力弹簧18A和18B的弹簧力将一对操作杆16A和16B中的每个的自由端总是朝向前方偏压。
使一对保持臂15A和15B转动的凸轮销44A和44B设置在一对操作杆16A和16B的自由端的末端。这些凸轮销44A和44B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设置在保持臂15A和15B中的相应凸轮槽配合。结果,通过使得一对操作杆16A和16B转动,这一对保持臂15A和15B以互锁的方式绕轴承21a和21b作为转动中心转动。
图18示出了盘运送机构10的初始状态,其中由第一扭力弹簧18A和18B的弹簧力将交叉成为X形状的一对操作杆16A和16B朝向前方偏压。这里,一对操作杆16A和16B的自由端与基板14的前边缘近似平行地延伸。通过设置在这对操作杆16A和16B的自由端上的凸轮销44A和44B的作用,具有与凸轮销44A和44B配合的凸轮槽的这对保持臂15A和15B被分别布置在最侧。这里,保持在各个保持臂15A和15B的末端的第二滑轮23A和23B被布置在形成于左右扇形部分扇形部分14a和14b与基板14中的中央支撑部14c之间的缺口中。
当盘运送机构10被组装到壳体3时,盘运送机构10布置在盘入口9的内侧。这里,盘运送机构10的基板14被布置在经过盘入口9的光盘2的移动轨迹的下方。左右第一滑轮22A和22B位于基板14上方的光盘2的移动轨迹上,其中第一滑轮22A和22B由布置在基板14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保持臂15A和15B的第一滑轮轴承25A和25B支撑。此外,左右第二滑轮23A和23B以及操作销39和39位于光盘2的移动轨道上,其中第二滑轮23A和23B由第二滑轮轴承26A和26B支撑,并且操作销39和39被设置在左右压杆36和36中。第一滑轮22A和22B布置在第二滑轮23A和23B的前方,并且第二滑轮23A和23B布置在第一滑轮22A和22B的内侧,布置在第一滑轮在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并且相比第一滑轮彼此之间,第二滑轮彼此之间更靠近。
图18至20描述了从下方(从光盘2的移动轨迹的下方)观察的盘运送机构10的操作状态。具体而言,图18示出了将光盘2插入盘入口9中之前(或将光盘2从盘入口9弹出之后)的状态。图19示出了当光盘2经过盘入口9时(当正将光盘2插入或弹出时)的状态。图20示出了将光盘2插入盘入口9之后(或将光盘2从盘入口9弹出之前)的状态。
当例如从如图18所示的初始状态将光盘2插入盘入口9时,光盘2首先与第一和第二滑轮22A和22B以及23A和23B中的一对第二滑轮23A和23B进行接触,并将它们向后推。因此,保持臂15A绕第一轴承21a作为转动中心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与保持臂15A的转动互锁并抵抗第一扭力弹簧18B的弹簧力的方式,第二操作杆16B绕第二枢轴43B作为转动中心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第二保持臂15B绕第二轴承21b作为转动中心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与第二保持臂15B的转动互锁并抵抗第一扭力弹簧18A的弹簧力的方式,第一操作杆操作杆16A绕第一枢轴43A作为转动中心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这里,因为第一操作杆16A的导引销41在第二操作杆16B的长孔42中移动,所以左右操作杆16A和16B可以可靠并平滑地转动。
接着,当如图19所示的中间状态将光盘2插入一定程度时,光盘2与一对第一滑轮22A和22B进行接触,并将它们向后推。因此,一对第二滑轮23A和23B移动离开光盘2,第一保持臂15A进一步逆时针转动,并且第二保持臂15B进一步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保持臂15A和第二保持臂15B的转动,第二操作杆16B抵抗第一扭力弹簧18A的弹簧力而进一步逆时针转动。
当光盘2被进一步推动(或拉动)并达到如图20所示的最终状态时,光盘2再次移动离开一对第一滑轮22A和22B并与一对第二滑轮23A和23B进行接触。因此,第一保持臂15A进一步逆时针转动,并且第二保持臂15B进一步顺时针转动。此后,虽然未示出,当光盘2运送至盘安装部分时,一对第二滑轮23A和23B移动离开光盘2(未示出)。然后,一对保持臂15A和15B被锁止在第一滑轮22A和22B以及第二滑轮23A和23B两者均与光盘2分离的状态。
在一对保持臂15A和15B的锁止状态下,光盘2安装在盘安装部分上。因此,信息信号可以记录(写)在安装在盘安装部分的光盘2上,并/或从该光盘2再现(读)信息信号。
这里,由盘运送检测部分(未示出)来检测光盘2的运送状态。例如,由光盘2的移动打开和关闭的限位开关或者位置检测传感器可以用作盘运送检测部分。例如,基于盘运送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后文描述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并且选择性地将光盘2运送至弹出部分和盘安装部分。
在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之后的光盘2由盘运送机构10运送并通过与前述操作相反的操作从盘入口9弹出。
如图5至7所示,以此方式运送光盘2的盘运送机构10的动力部分布置在主机架4的前棚板8a上。盘运送机构10的动力部分具有一个驱动电动机45,固定至驱动电动机45的转轴的蜗杆46,六个齿轮47至52,以及两个带轮53和54。两个带轮53和54通过环形连续橡胶带55(其示出了动力传递介质的具体示例)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彼此连接。驱动电动机45以其转轴的轴心线指向左右方向的状态通过电动机支架56固定至前棚板8a。驱动电动机45布置在前棚板8a在左右方向上的近似中心处,并且电动机支架56通过螺纹件连接至驱动电动机45的一个端表面。
一体地设置有大直径齿轮和小直径齿轮的第一齿轮47由电动机支架56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设置在第一齿轮47的下部中的大直径齿轮与蜗杆46啮合,设置在上部的小直径齿轮与设置在第二齿轮48的上部中的大直径齿轮啮合。第二齿轮48由设置在主机架4中的第一支撑轴57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摇动杆58也由第一支撑轴57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转轴64竖直地设置在摇动杆58中,并且第三齿轮49由转轴64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三齿轮49与第二齿轮48的大直径齿轮啮合,并可以根据摇动杆58的转动在第三齿轮49与大直径齿轮啮合的状态下在第二齿轮48外侧的预定范围内移动。
在摇动杆58的转动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第三齿轮49与设置在第四齿轮50的下部中的小直径齿轮啮合。因此,驱动电动机45的传递至第三齿轮49的转动力从第三齿轮49传递至第四齿轮50。相反,当摇动杆58沿着相反方向转动时,第三齿轮49与第四齿轮50的小直径齿轮脱离,并解除啮合状态。因此,第三齿轮49空转,驱动电动机45的传递至第三齿轮49的转动力未传递至第四齿轮50。
大直径齿轮一体地设置在第四齿轮50的上部中,并且第一带轮53一体地设置在大直径齿轮与小直径齿轮之间。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一带轮53的第二支撑轴59竖直地设置在主机架4的前棚板8a的一个角部。第三支撑轴60以与第二支撑轴59对称的方式竖直地设置在前棚板8a的另一个角部。第五齿轮51由第三支撑轴60可转动地支撑。第五齿轮51具有设置在上部的小直径齿轮和设置在下部的大直径齿轮。第四支撑轴61在第三支撑轴60附近竖直地设置在前棚板8a上。由第四支撑轴61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六齿轮52,并且第二带轮54与第六齿轮52的上部一体地设置。橡胶带55以传递动力的方式张紧在第二带轮54与带轮53之间。
小直径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48的下部中,并且第七齿轮62的大直径齿轮与该小直径齿轮啮合。由竖直地设置在前棚板8a上的第五支撑轴63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七齿轮62。小直径齿轮一体地设置在第七齿轮62的大直径齿轮的上部中,并且后文描述的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的齿条98以可脱离的方式与该小直径齿轮啮合。
于是,当驱动电动机45被驱动时,其转轴的转动力从蜗杆46传递至第一齿轮47的大直径齿轮,并从第一齿轮47的小直径齿轮传递至第二齿轮48的大直径齿轮。此外,当第三齿轮49与第四齿轮50啮合时,传递至第二齿轮48的转动力从其大直径齿轮通过第三齿轮49传递至第四齿轮50的小直径齿轮。相反,当第三齿轮49与第四齿轮50脱离而未啮合时,转动力不传递至第四齿轮50。
传递至第四齿轮50的转动力一方面从作为其驱动齿轮的大直径齿轮传递至保持臂15A的第一中间齿轮34a,另一方面从带轮53传递至橡胶带55。第二带轮54被传递至橡胶带55的转动力可转动地驱动。因此,与第二带轮54一体的第六齿轮52被转动驱动,并且转动力传递至第五齿轮51的的大直径齿轮。结果,转动力从第五齿轮51的小直径齿轮(驱动齿轮)传递至保持臂15B的第一中间齿轮34a。
在主机架4的中部设置近似长方形开口65,其被前棚板8a、左右滑动部分8b和8c以及后表面4b围绕。设置在主机架4的后部中的后棚板8d布置在更高一级的位置处以从上方覆盖开口65。盘驱动设备6布置在主机架4的开口65中。盘驱动设备6由主机架4以姿态可变的方式支撑,由此其可以在保持左右水平状态的情况下在前后方向上转动。
如图5至7和图9所示,盘驱动设备6包括近似长方体扁平框架形的驱动保持器66、主轴电动机68、光学拾取器70以及拾取器移动机构71。主轴电动机68具有转台67,并固定至驱动保持器66。光学拾取器70由驱动保持器66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可以由拾取器移动机构71使光学拾取器70移动。设置
驱动保持器66具有近似长方框架形上表面66a,被设置为以两者之间预定间隔的状态面对上表面66a的下表面66b,以及将上表面66a的外周连接至下表面66b的外周以围绕侧面的侧表面66c。主轴电动机68补正在驱动保持器66的一个纵向侧的近似宽度中心。主轴电动机68以转轴朝向上的状态通过螺纹件连接至下表面66b。例如,步进电动机或DC电动机可以用作主轴电动机68。
如图17A和17B所示,作为盘安装部分的转台67固定至主轴电动机68的转轴69的上部,并且这些构件在转动方向上一体化。转台67具有安装部分67a和装配部分67b,光盘2的中心孔2a的周界可以安装在安装部分67a上,装配部分67b装配在中心孔2a中。转台67的安装部分67a具有在直径上略大于光盘2的中心孔中心孔2a的盘形,并且向上突伸的装配部分67b设置在其中心部分上。
转台67的装配部分67b具有与光盘2的中心孔2a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环形的磁体73和磁轭74结合在装配部分67b中,并且通过磁体73的吸引力将后文描述的夹紧构件向转台67吸引。因此,安装在转台67上的光盘2被保持在夹紧构件与转台67之间,并且它们在转动方向上一体化。光学拾取器70被构造为通过拾取器移动机构71的致动而在预定范围内接近和远离转台67。
光学拾取器70形成为包括例如:具有物镜75的双轴致动器;产生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以及接收通过在光盘的信息记录表面上的反射而返回的激光的光检测器。双轴致动器使物镜75在聚焦方向(与信息记录表面垂直的方向)和寻轨方向(与信息记录表面水平的方向)上移动,以将物镜75聚焦在信息记录表面上。电磁力专用作双轴驱动器的驱动力。根据用于使部件移动的支持系统,这种双轴致动器例如被分类为板簧型、线支持型、铰链型和轴滑动型。双轴致动器安装在滑动构件76上,使得物镜75面对安装在转台67上的光盘2的信息记录表面。
滑动构件滑动构件76由容纳双轴致动器的空间和具有激光所经过的光路的水平较长的块状构件形成。半导体激光器、光检测器等布置在光路上并固定。两个导引轴77A和77B沿着与滑动构件76的纵向垂直的方向穿过滑动构件76的纵向上的两侧。两个导引轴77A和77B彼此平行并纵向跨过驱动保持器66的开口。
两个导引轴77A和77B中每个的一端布置在主轴电动机68的每侧以将其保持,并由设置在下表面66b上的前轴承片78A或78B支撑。两个导引轴77A和77B中每个的另一端由相似地布置在下表面66b上的后轴承片79A或79B支撑。例如,两个导引轴77A和77B中的每端都由固定至下表面66b的板簧81偏压,从而允许定位在预定位置和振动的吸收。
两个导引轴77A和77B中的第一导引轴77A可滑动地穿过设置在滑动构件76的纵向一侧的第一轴承82。第一轴承82具有由U形横截面的凹部形成的轴承槽,并且第一导引轴77A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轴承槽中。第二导引轴77B可滑动地穿过设置在滑动构件76的纵向另一侧的第二轴承83。第二轴承83具有沿着第二导引轴77B设有预定间隔的两个轴承凸起,并且圆轴承孔设置在每个轴承凸起中。第二导引轴77B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两个轴承孔。
具有与第二导引轴77B的轴心线平行的轴心线的进给螺杆84布置在第二导引轴77B的与第一导引轴导引轴77A相反的一侧。进给螺杆84形成进给电动机85的转轴。例如,步进电动机或DC电动机可以用作进给电动机85。进给电动机85通过螺纹件连接到被形成为以L形弯折的电动机支架86,并且电动机支架86被相似地通过螺纹件连接到下表面66b。进给螺杆84的末端由设置在下表面66b的前轴承片78B附近的轴承片87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设置在滑动构件76中的进给螺母88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进给螺杆84配合。
拾取器移动机构71形成为包括两个导引轴77A和77B,进给螺杆84以及进给电动机85。拾取器移动机构71基于来自控制单元(未示出)的控制信号操作。结果,光学拾取器70如下操作。当通过驱动进给电动机85使进给螺杆84转动时,其转动力从88传递至滑动构件76。因此,光学拾取器70由两个导引轴77A和77B导引,并根据进给螺杆84的转动方向而沿着接近转台67或远离转台67的方向移动。在光学拾取器70的移动期间,信息信号被记录(写)在光盘2的信息记录表面,并/或从光盘2的信息记录表面再现(读)信息信号。
如图5至7和9所示,在具有这种构造的盘驱动设备6的驱动保持器66中,在侧表面66c的左右方向的每侧上设置横向突伸的两个凸轮销91A和91B或92A和92B。通过将相同的凸轮销布置在点对称位置,来形成布置在作为第一表面的左侧表面上的一对第一凸轮销91A和91B以及布置在作为第二表面的右侧表面上的一对第二凸轮销92A和92B。
在此示例中,一对第一凸轮销91A和91B中远离主轴电动机68的第一后凸轮销91B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高于接近主轴电动机68的第一前凸轮销91A的高度位置,具有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高度台阶。相反,一对第二凸轮销92A和92B中接近主轴电动机68的第二前凸轮销92A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高于远离主轴电动机68的第二后凸轮销92B的高度位置,具有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高度台阶。第一前凸轮销91A在高度上等于第二后凸轮销92B,第一后凸轮销91B在高度上等于第二前凸轮销92A。
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被布置为面对具有这种构造的驱动保持器66的左侧表面,并且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被布置为面对驱动保持器66的右侧表面。93以沿着前后方向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在主机架4的左滑动部分8b中。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以沿着前后方向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在主机架4的右滑动部分8c中。如图8所示,设置在驱动保持器66中的第一凸轮销91A和91B所插入的第一缺口115a和115b设置在第一分隔壁95a上的两个相应位置,第一分隔壁95a形成了右滑动部分8c与中央开口65之间的分隔。类似地,设置在驱动保持器66中的第二凸轮销92A和92B所插入的第二缺口116a和116b设置在第二分隔壁95b上的两个相应位置,第二分隔壁95b形成了右滑动部分8c与中央开口65之间的分隔。
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具有如图9和10所示的形状和构造。具体而言,由具有近似U形横截面的棒形成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其具有长板状上表面93a,与上表面93a的宽度方向一侧延续设置的内侧表面93b,以及与上表面93a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延续设置的外侧表面93c。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的上表面93a具有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后文描述的互锁连杆的一端的第一连接支撑部96,以及使后文所述的致动杆转动的上凸轮97。第一连接支撑部96布置在作为上表面93a的纵向一侧的后端部,并且上凸缘97布置在上表面93a的纵向中部。
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的内侧表面93b具有:可以与第七齿轮62的小直径齿轮啮合的齿条98;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设置在驱动保持器66中的第一凸轮销91A和91B配合的第一凸轮99。如图10所示,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的齿条98设置在内侧表面93b的与第一连接支撑部96相反的末端部处的前后方向的预定范围内。第一凸轮99由布置在靠近齿条98的前侧(其是内侧表面93b的纵向一侧)的第一前凸轮99A和布置在靠近连接支撑部96的后侧的第一后凸轮99B形成。第一前凸轮销91A与第一前凸轮99A配合,并且第一后凸轮销91B与第一后凸轮99B配合。
第一前凸轮99A具有向下开口的插入开口101a,从插入开口101a的上部向后水平延伸的下水平部分101b,倾斜表面101c,以及上水平部分101d。倾斜表面101c从下水平部分101b的后部向上倾斜延伸,并且上水平部分101d从倾斜表面101c的上部向后水平延伸。类似地,第一后凸轮99B具有向下开口的插入开口102a,从插入开口102a的上部向后水平延伸的下水平部分102b,倾斜表面102c,以及上水平部分102d。倾斜表面102c从下水平部分102b的后部向上倾斜延伸,并且上水平部分102d从倾斜表面102c的上部向后水平延伸。
在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是水平的状态下,第一前凸轮99A的上水平部分101d和第一后凸轮99B的上水平部分102d被设定在具有相同高度的位置处。相反,第一前凸轮99A的下水平部分101b被设定在比第一后凸轮99B的下水平部分102b更低的位置处,并被形成为与设置在第一前凸轮销91A与第一后凸轮销91B之间的台阶相对应。
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的外侧表面93c通过形成L形横截面而具有横向突伸的凸缘。外侧表面93c的凸缘用于防止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从左滑动部分8b脱落。在组装之后,设置在主机架4中的保持片与凸缘配合,以保持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
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具有如图9和11所示的形状和构造。具体而言,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是具有近似U形横截面的棒,其具有长板状上表面94a,与上表面94a的宽度方向一侧延续设置的内侧表面94b,以及与上表面94a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延续设置的外侧表面94c。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的上表面94a具有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互锁连杆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支撑部104,使后文所述的驱动杆转动的杆支撑部105,以及使后文描述的第一支撑臂转动的臂操作部分106。第二连接支撑部104布置在作为上表面94a的纵向一侧的后端部,并且臂操作部分106布置在上表面94a的纵向中部。杆支撑部105布置在第二连接支撑部104与臂操作部分106之间。
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的内侧表面94b具有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设置在驱动保持器66中的第二凸轮销92A和92B配合的第二凸轮107。如图11所示,第二凸轮107由布置在面对臂支撑部106的前侧(其是内侧表面94b的纵向一侧)的第二前凸轮107A和布置在靠近第二连接支撑部104的后侧的第二后凸轮107B形成。第二前凸轮销92A与第二前凸轮107A配合,并且第二后凸轮销92B与第二后凸轮107B配合。
第二前凸轮107A具有向下开口的插入开口108a,从插入开口1 08a的上部向前水平延伸的下水平部分108b,倾斜表面108c,以及上水平部分108d。倾斜表面108c从下水平部分108b的前部向上倾斜延伸,并且上水平部分108d从倾斜表面108c的上部向前水平延伸。类似地,第二后凸轮107B具有向下开口的插入开口109a,从插入开口109a的上部向前水平延伸的下水平部分109b,倾斜表面109c,以及上水平部分109d。倾斜表面109c从下水平部分109b的前部向上倾斜延伸,并且上水平部分109d从倾斜表面109c的上部向前水平延伸。
在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是水平的状态下,第二前凸轮107A的上水平部分108d和第二后凸轮107B的上水平部分109d被设定在具有相同高度的位置处。相反,第二前凸轮107A的下水平部分108b被设定在比第二后凸轮107B的下水平部分109b更低的位置处,并被形成为与设置在第二前凸轮销92A与第二后凸轮销92B之间的台阶相对应。第一前凸轮99A具有与第二前凸轮107A相反的内部构造,并且第一后凸轮99B具有与第二后凸轮107B相反的内部构造。
此外,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的外侧表面94c通过形成L形横截面而具有横向突伸的凸缘。外侧表面94c的凸缘用于防止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从右滑动部分8c脱落。在组装之后,设置在主机架4中的保持片与凸缘配合,以保持第一滑动凸轮构件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
图5至7示出了如下状态: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被组装至主机架4的左滑动部分8b,并且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被组装至右滑动部分8c。第一线圈弹簧117A以其中心线指向前后方向的状态容纳在左滑动部分8b中,并且第二线圈弹簧117B以其中心线指向前后方向的状态容纳在右滑动部分8c中。第一线圈弹簧117A和第二线圈弹簧117B分别保持自由或略微压缩。滑动凸轮构件93和94分别具有与这些线圈弹簧相对应的弹簧负荷凸起(未示出)。
在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中,弹簧负荷凸起布置在第一线圈弹簧117A的后方。当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向前移动时,弹簧负荷凸起按压第一线圈弹簧117A。另一方面,在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中,弹簧负荷凸起布置在第二线圈弹簧117B的前方。当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向后移动时,弹簧负荷凸起按压第二线圈弹簧117B。因此,通常,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布置在左滑动部分8b的后方,并且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布置在右滑动部分8c的前方。
以此方式组装的左右滑动凸轮构件93和94通过互锁连杆111以互锁的方式彼此连接。互锁连杆111由V形连杆构件形成,并在其纵向中部设置轴承孔111a。设置在主机架4的后棚板8d中的转轴112以可转动的方式装配在互锁连杆111的轴承孔111a中。互锁连杆111通过转轴112由主机架4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
第一连接销113A设置在互锁连杆111的纵向一端,并且第二连接销113B设置在纵向另一端。互锁连杆111的一侧在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上方延伸,并且第一连接销113A连接至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的其连接支撑部96。互锁连杆111的另一侧在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的上方延伸,并且第二连接销113B连接至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的其连接支撑部104。
这里,第一连接销113A或第二连接销113B可以移动的预定范围表示具有允许互锁连杆111的转动量的尺寸和形状的空间。这种尺寸和形状允许使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或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沿前后方向移动预定距离所需的互锁连杆111的转动量。在此示例中,第一连接支撑部96是L形的,并且104是I形的。因此,通过水平地转动互锁连杆111,可以使第一连接销113A在第一连接支撑部96中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移动预定量。通过水平地转动互锁连杆111,可以使第二连接销113B在第二连接支撑部104中仅在左右方向上移动预定量。
如图5至7所示,主机架4的前棚板8a具有防止额外插入光盘2的盘误插入防止机构120。当第一光盘2安装在盘安装部分上时,盘误插入防止机构120关闭盘入口9以防止第二光盘2插入壳体3。盘误插入防止机构120由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以及使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向前和向后移动以打开和关闭盘入口9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11形成。当光盘2安装在盘安装部分上时,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突伸到光盘2通常所经过的盘入口9中,以阻挡光盘2的经过。
在此示例中,将描述具有两个止挡构件的盘误插入防止机构120。但是,该机构可以仅具有一个止挡构件,或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止挡构件。当机构具有三个或更多个止挡构件时,三个或更多止挡构件可以以互锁方式打开和关闭盘入口9。
如图22至32所示,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并排布置在主机架4的前表面4a的内侧。通过由止挡伸出/缩回机构11上下移动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使得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的止挡部125a和135a移入和移出盘入口9以控制光盘2的经过。
如图27至29所示,第一止挡构件121包括:具有圆形横截面的中心轴125,扇形部分126,臂127,连接销127a,凸轮槽128,侧板129,以及两个凸轮凸起131和132。扇形部分126以延伸为扇形的方式设置在中心轴125的轴向中部。臂127与扇形部分126的周向的一个侧缘延续地设置,以径向向外突伸。连接销127a设置在臂127的末端处。此外,凸轮槽128设置在扇形部分126的周向另一个侧缘。侧板129被设置为从扇形部分126的下表面沿着与连接销127a相同的方向突伸地设置。两个第一凸轮凸起131和132设置在侧板129的周向两端。
突伸到盘入口9中以阻挡光盘2的经过的止挡部125a设置在第一止挡构件121的中心轴125的轴向一端处。连接销127a在距中心轴125的预定距离处与中心轴125平行地延伸。凸轮槽128具有弯曲为绕中心轴125的弧形的凸轮槽128a。侧板129形成为绕中心轴125的弧形,并且一个第一凸轮凸起131布置在将中心轴125连接至连接销127a的直线上。另一个凸轮凸起132布置在从凸轮凸起131周向转动偏移约120度的位置处。周向倾斜凸轮表面131a或132a设置在两个第一凸轮凸起131和132的每个的周向一侧处。
第二止挡构件122包括:具有圆形横截面的中心轴135,扇形部分136,臂137,互锁销138,以及两个凸轮凸起141和142。扇形部分136以延伸为扇形的方式设置在中心轴135的轴向中部。臂137与扇形部分136的周向的一个侧缘延续地设置,以径向向外突伸。互锁销138设置在臂137的末端处。两个第二凸轮凸起141和142被设置为扇形部分136的下表面突伸。
突伸到盘入口9中以与止挡部止挡部125a协作阻挡光盘2的经过的止挡部135a设置在第二止挡构件122的中心轴135的轴向一端处。锁止销138在距中心轴135的预定距离处与中心轴135平行地延伸,并在已组装时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第一止挡构件121的凸轮槽128a配合。一个第二凸轮凸起141位于互锁销138与中心轴135之间,并位于将所述两者连接的直线附近。另一个凸轮凸起142布置在从凸轮凸起141周向转动偏移约120度的位置处。周向倾斜凸轮表面141a或142a设置在两个第二凸轮凸起141和142的每个的周向一侧处。
在此示例中,第一止挡构件121的转动力传递至第二止挡构件122,并且通过使第一止挡构件121转动,来使第二止挡构件122转动。因此,第一止挡构件121和第二止挡构件122沿着相对相反的方向转动。因此,在此示例中,设置在第二止挡构件122的第二凸轮凸起141和142的凸轮表面141a和142a被设定为与设置在第一止挡构件121的第一凸轮凸起131和132中的凸轮表面131a和132a在周向上相反对。止挡容纳部分145设置在主机架4的前表面4a的内侧,以可转动并可升降地支撑具有这种构造的一对止挡构件121和122。
止挡容纳部分145具有如图26所示的构造。具体而言,止挡容纳部分145具有半椭圆形装配凹部146,两个轴承147和148,两个第一凸轮接收部分151和152,以及两个第二凸轮接收部153和154。装配凹部146是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以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的方式被容纳于其中的凹部。两个轴承147和148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的中心轴125和135的下部。两个第一凸轮接收部分151和152与止挡构件121的两个凸轮凸起131和132相对应地设置。两个第二凸轮接收部153和154是与第二止挡构件122的两个第二凸轮凸起141和142相对应地设置的凸起。
两个轴承147和148由弧形轴承槽155和弧形轴扣156形成,轴承槽155设置在主机架4的前表面4a的内表面上的左右方向上的近似中心处,并且在其两者之间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的预定间隔,轴扣156围绕轴承槽155的下部。轴承槽155的内周和轴扣156的内周是在尺寸上与中心轴125和135的外周相对应的圆形,并且中心轴125和135在推力方向上由它们支撑。中心轴125和135在径向上由位于轴承槽155下方的端表面支撑。面对轴承147和148的前棚板8a分别具有半圆形通孔157A和157B。
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第一止挡构件121的两个凸轮凸起131和132的第一滑动支撑表面158设置在止挡容纳部分145的第一通孔157A的上周表面上。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第二止挡构件122的两个凸轮凸起141和142的第二滑动支撑表面159设置在第二通孔157B的上周表面上。在止挡容纳部分145中,两个第一凸轮接收部分151和152设置在第一滑动支撑表面158的径向外侧,并且两个第二凸轮接收部分153和154设置在第二滑动支撑表面159的径向外侧。
在第一凸轮接收部分151和152中,它们的倾斜凸轮表面151a和152a设置在面对第一凸轮凸起131和132的凸轮表面131a和132a的那侧。凸轮表面131a和132a与凸轮表面151a和152a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彼此接触。类似地,在第二凸轮接收部分153和154中,它们的倾斜凸轮表面153a和154a设置在面对第二凸轮凸起141和142的凸轮表面141a和142a的那侧。凸轮表面141a和142a与凸轮表面153a和154a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彼此接触。
图29示出了第一止挡构件121与第二122相结合的状态。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以结合的状态容纳在止挡容纳部分145中。这里,止挡构件121和122中的每个总是由线圈弹簧161(图28中示出)沿着从盘入口9拉止挡部止挡部125a和135a的方向偏压,线圈弹簧161示出了弹性构件的具体示例。两个线圈弹簧161中每个的一端与设置在两个轴承147和148的轴扣156中的每个中。两个线圈弹簧161中的每个的另一端被钩在设置于扇形部分126和136中的弹簧钩部126a和136a中的每个中。
如图26和32所示,由围绕壁162围绕止挡容纳部分145。围绕壁162的上端缘具有第一保持部分165A和第二保持部分165b,第一保持部分165A防止第一止挡构件121升高预定量或更多,第二保持部分165B防止第二止挡构件122升高预定量或更多。第一保持部分165A在第一止挡构件121的扇形部分126的外周上方突伸,第二保持部分165B在第二止挡构件122的扇形部分136的外周上方突伸。缺口163设置在围绕壁162的面对第一止挡构件121的一侧,由此臂127可以突伸。
连接销127a设置在从围绕壁162的缺口163突伸出的臂127的末端处,并以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的方式与摇动杆58的长孔164配合。摇动杆58由竖直地设置在前棚板8a上的第一支撑轴57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并通过使摇动杆58转动来使一对止挡构件121和122转动。摇动杆58移动,以使一对止挡构件121和122上下移动,来使得两个止挡部125a和135a移入和移出盘入口9。
摇动杆58由具有近似L形平面的板状构件形成,并且第一支撑轴57以可转动的方式装配在其中心。长孔164设置在摇动杆58的纵向一端,并且凸轮销166设置在纵向另一端。凸轮销166延伸为到达左滑动部分8b,并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设置在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中的止挡构件操作凸轮(未示出)配合。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使左滑动部分8b沿前后方向移动,由此通过止挡构件操作凸轮使摇动杆58绕第一支撑轴57转动预定量。因此,一对止挡构件121和122上下移动,并控制盘入口9的打开/关闭。
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和摇动杆58形成了使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转动的转动驱动部分。第一凸轮凸起131和132、第二凸轮凸起141和142、第一凸轮接收部分151和152、以及第二凸轮接收部分153和154形成了使止挡构件121和12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伸出和缩回的伸出/缩回驱动部分。转动驱动部分和伸出/缩回驱动部分形成了使两个止挡部125a和135a移入和移出盘入口9的止挡伸出/缩回机构11。
在此示例中,使用两个止挡构件121和122;但是,可以使用仅一个止挡构件,并可以使用三个或更多个止挡构件。当使用一个止挡构件时,可以由前述第一止挡构件121和使第一止挡构件121上下移动的机构来形成盘误插入防止机构。当使用三个或更多个止挡构件时,可以除了一对止挡构件121和122及其相关升降机构之外,类似地使用第二止挡构件122作为第三或更高止挡构件,来实现盘误插入防止机构。
如图1至4所示,以可剥离的方式将光盘2保持在夹紧构件170与转台67之间的夹紧构件170以可移除的方式布置在主机架4的上表面的上板5的近似中心,盘驱动设备6容纳在主机架4中。夹紧构件170通过转动构件171由作为支撑构件的上板5支撑,由此夹紧构件170可以在预定范围内沿高度方向上下移动。上板5具有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转动构件171的夹紧容纳部分172。夹紧容纳部分172具有通孔173,通孔173穿透设置在夹紧构件夹紧构件170的中心的圆形筒状膨大部分171a(图14)。
如图15、17A和17B所示,夹紧构件170由夹紧主体175和磁轭构件176形成,夹紧主体175在中心具有圆形筒状膨大部分175a,并且磁轭构件176容纳在夹紧主体175中。径向向外延伸的圆形外凸缘175b设置在夹紧主体175的圆形膨大部分175a的开口侧。在圆形膨大部分175a的外周上设置倒角。用于相对于转台67的装配部分67b定位的定位凹部175c设置在径向内侧。
可拆卸地地保持磁轭构件176的支撑轴177、以及多个(此示例中三个)固定片178设置在夹紧主体175的圆形膨大部分175a的凹部内。支撑轴177竖直地设置在凹部的近似中心,并且多个固定片178绕支撑轴177对称地布置。根据支撑轴177和固定片178的构造和形状,中心孔179a设置在磁轭构件176的中心,并且多个安装孔179b设置在磁轭构件176中预定的径向位置处。
通过将支撑轴177插入到中心孔179a中,将固定片178分别插入到多个安装孔179b中,然后将磁轭构件176转动预定角度,来将磁轭构件176固定至夹紧主体175。可以通过沿相反方向转动磁轭构件176,来将磁轭构件176从夹紧主体175拆除。磁轭构件176通过由容纳在转台67的装配部分67b内的磁体73和磁轭74提供的磁力,将夹紧构件170向转台67吸引。作为用于磁轭构件176的材料,可以不仅使用铁板、钢板或其他磁性体,而且还可以使用磁体。
如图14至17所示,转动构件171由略大于夹紧构件170的环形构件形成。转动构件171具有环形主体171a、内凸缘171b、外凸缘171c以及齿180,环形主体171a具有臂夹紧构件170的外凸缘175b的外径更大的内径。171b在环形主体171a的径向内方延伸,并且外凸缘171c在环形主体171a的径向外方延伸。齿180设置在环形主体171a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中。
转动构件171的环形主体171a具有三个弧形凸轮孔181。三个凸轮孔181以其间等角度间隔的方式沿着环形主体171a的周向布置。凸轮孔181中每个的一侧具有用于利用后文描述的凸轮凸起182来锁止转动构件171的台阶部181a。转动构件171的内凸缘171b形成为具有比夹紧主体175的圆形膨大部分175a的外径更大但比外凸缘175b的外径更小的内径。转动构件171的内凸缘171b支撑夹紧构件170的外凸缘175b。
转动构件171的外凸缘171c防止转动构件171从夹紧容纳部分172剥离。因此,在围绕夹紧容纳部分172的围绕壁183的三个位置处设置径向向内突伸的保持爪185。三个保持爪185以其间等间隔的方式布置,并且与它们相对应的缺口设置在转动构件171的外凸缘171c中。
根据转动构件171的此结构,三个凸轮凸起187设置在夹紧容纳部分172中的相应位置处。三个凸轮凸起187以其间等角度间隔的方式与三个凸轮孔181同心地布置。凸轮凸起187每个都具有在周向一侧倾斜的倾斜表面187a和在周向另一侧突伸的顶盖部187b。
如图17B所示,当通过使转动构件171沿一个方向转动来使三个凸轮凸起187完全进入三个凸轮孔181时,转动构件171处于最低位置。当凸轮凸起187的顶盖部187b行进并与凸轮孔181的台阶部181a配合时,转动构件171被锁止到上板5。在此状态下,夹紧构件170被向着转台67吸引,且由夹紧构件170和转台67保持光盘2。
相反,当转动构件171沿一个方向转动时,由三个凸轮凸起187的倾斜表面187a中的每个导引转动构件171并将转动构件171向上推。当转动构件171完全越过三个凸轮凸起187时,其处于如图17A所示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夹紧构件170完全从转台67剥离,并且解除光盘2的保持状态。
驱动杆19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至上板5的上表面以自动地使转动构件171转动。驱动杆190由角形平面并且纵向一端为扇形的杆构件形成。在该端的末端设置齿191。操作销192设置在驱动杆190的纵向另一端。具有这种构造的驱动杆190在齿191与转动构件171的齿齿180啮合的情况下,通过固定螺栓193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至上板5。这里,操作销192穿过设置在上板5中的弧形长孔194并进入壳体3。操作销192与设置在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中的杆支撑部105配合。
转动构件171、设置在上板5中的凸轮凸起187、以及驱动杆190形成了通过使转动构件171转动来将转动构件171上下移动至预定高度的转动升降机构。在此示例中,三个凸轮凸起187和三个凸轮孔181设置有其间相等的间隔,这是因为这种构造具有水平良好的平衡,以将转动构件171保持为水平状态的同时上下移动转动构件171。但是,可以设置四个或更多个凸轮凸起187和四个或更多个凸轮孔181,并且两个凸轮凸起和两个凸轮孔可以布置在对称位置。与此示例相反,凸轮凸起可以设置在转动构件中,而与凸轮凸起相对应的凸轮孔或凸轮槽可以设置在上板5或可选构件中。
图16A至16C是描述转动升降机构的操作的视图。图16A示出了由转动升降机构使转动构件171上升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三个凸轮凸起187位于与三个凸轮孔181偏离的位置处,并且驱动杆190的191的前端部与转动构件171的齿180啮合。这里,夹紧构件170与转台67充分分离,并由转动构件171支撑。
图16B示出了光盘2被运送特定距离、并且通过光盘2的外周与操作销192的接触产生的按压而使驱动杆190略微转动的状态。通过使驱动杆190转动,使转动构件171根据驱动杆190的转动量转动。结果,凸轮凸起187从倾斜表面187a下方进入各个凸轮孔,并且转动构件171被升高。接着光盘2在预定位置被运送至盘安装部分,并被置于图16C所示的状态。
图16C示出了转动构件171移动至最低位置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三个凸轮凸起187完全进入凸轮孔181,并且凸轮凸起187的顶盖部187b与凸轮孔181的台阶部181a配合。因此,转动构件171被锁止到上板5的夹紧容纳部分172。
如图2至4所示,第一运送支撑臂195、第二运送支撑臂196和致动臂197安装至上板5的内表面,其中第一运送支撑臂195和第二运送支撑臂196与7协作进来运送光盘2,并且致动臂197驱动第二运送支撑臂196。两个运送支撑臂195和196以及致动臂197布置在夹紧构件170周围。在此示例中,第一运送支撑臂195布置于夹紧构件170的右侧,第二运送支撑臂196布置于夹紧构件170的左后侧,而致动臂197布置于夹紧构件170的左侧。驱动杆190布置于夹紧构件170的右后侧。
第一运送支撑臂195具有包括盘接收部分201的一端和通过第一支撑轴202由上板5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的另一端。由弹簧构件(未示出)沿着其中盘接收部分201接近夹紧构件170的方向偏压第一运送支撑臂195。图2示出了第一运送支撑臂195的初始位置,其随后根据光盘2的插入状态顺时针转动。图3示出了光盘2被运送至盘安装部分的状态,并且在达到此状态之前盘接收部分201支撑光盘2的外周的一部分。在此后的记录和再现中,如图4所示,第一运送支撑臂195径向向外移动离开光盘2,并保持其等待状态。
第二运送支撑臂196具有包括盘接收部分203的一端和以可在预定范围内转动的方式由转动板204支撑的另一端。转动板204通过第二支撑轴205由上板5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转动板204附近,致动臂197的一端通过安装螺栓206由上板5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致动臂197的另一端具有输入销207,其通过与光盘2接触而被推压。致动臂197的所述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08并通过连接部分208以可在预定范围内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转动板204。
由弹簧构件(未示出)沿着其中盘接收部分203接近夹紧构件170的方向偏压转动板204。还由弹簧构件(未示出)沿着其中输入销207接近夹紧构件170的方向偏压致动臂197。转动板204和致动臂197具有彼此配合的棘爪以限制这些构件相对于彼此的转动。通过凸起211和接收部分212的组合来形成棘爪,其中凸起211设置在转动板204中,接收部212设置在致动臂197中。
图2示出了第二运送支撑臂196的初始位置。第二运送支撑臂196随后根据光盘2的插入状态而逆时针转动。图3示出了光盘2被运送至盘安装部分的状态,并且在达到此状态之前第二运送支撑臂196的盘接收部分203支撑光盘2的外周。在此后的记录和再现中,如图4所示,第二运送支撑臂196径向向外移动离开光盘2,并保持其等待状态。
类似地,图2示出了致动臂197的初始状态。致动臂197随后根据光盘2的插入状态而顺时针转动,并且通过使致动臂197转动来使第二运送支撑臂196转动。图3示出了光盘2被运送至盘安装部分的状态。在达到此状态之前使致动臂197移动时,第二运送支撑臂196被改变为如该图所示的状态。在此后的记录和再现中,如图4所示,致动臂197移动离开光盘2由此第二运送支撑臂196径向向外移动成为该图所示的状态,并保持其等待状态。
图12A至12C示出了描述使转台67从夹紧构件170剥离的操作的第一示例。在如第一示例所示的剥离机构中,在如图12A所示的状态下驱动保持器66的面对转台67的前侧被首先向下拉(角α),并且将转台67从夹紧构件170剥离(图12B中的状态)。然后,驱动保持器66的与转台67相反的后侧被向下拉,并且盘驱动设备6改变为水平状态(图12C中的状态)。附图标记220表示用于相对于主机架4弹性地支撑驱动保持器66的安装隔离件。
在图12A的状态中,由盘运送机构10以及两个运送支撑臂195和196将光盘2保持为水平状态(CL)。在此状态下的一对滑动凸轮构件93和94沿前后方向移动,并向下推驱动保持器66的前侧,并使得盘驱动设备6的姿态朝向前方向下倾斜。因此,不通过从正上方作用的力,而通过倾斜作用的力来从转台67及光盘2剥离夹紧构件170。这使得当抵抗由结合在转台67中的磁体73和保持在夹紧构件170中的磁轭构件176彼此吸引所产生的吸引力来将转台67从夹紧构件170剥离时,减小了负荷。同时,可以减轻剥离时的操作声响。
图13A至13C示出了描述从夹紧构件170剥离转台67的操作的第二示例。在如第二示例所示的剥离机构中,在如图13A所示的状态下驱动保持器66的面对转台67的前侧被首先向下拉(角α1),并且将转台67从夹紧构件170剥离(图13B中的状态)。然后,在不返回水平状态(CL)的情况下,该前侧被进一步下拉(角α2)。这里,驱动保持器66的后侧保持在近似相同的高度,而仅前侧继续降低,由此盘驱动设备6改变为倾斜状态(图13C中的状态)。
在图13A的状态中,相似地由盘运送机构10以及两个运送支撑臂195和196将光盘2保持为水平状态(CL)。在此状态下的一对滑动凸轮构件93和94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向下推驱动保持器66的前侧,并使得盘驱动设备6的姿态朝向前方向下倾斜。因此,不通过从正上方作用的力,而通过倾斜作用的力来从转台67和光盘2剥离夹紧构件170。
这使得当抵抗由结合在转台67中的磁体73和保持在夹紧构件170中的磁轭构件176彼此吸引所产生的吸引力来将转台67从夹紧构件170剥离时,减小了负荷。而且,可以减轻剥离时的操作声响。此外,在此示例中,在盘驱动设备6的后侧上形成了由附图标记300表示的空置空间。因此,可以通过不占用空置空间300来使得整个装置更紧凑。
具有前述构造的盘记录/再现装置1可以例如如下组装。首先,将止挡伸出/缩回机构11组装至主机架4的前棚板8a。然后,将盘驱动设备6布置在主机架4的开口65内,将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组装至左滑动部分8b,并将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组装至右滑动部分8c。然后,盘驱动设备6的第一凸轮销91A和91B与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的第一凸轮99A和99B配合。与此操作同时,或者在此操作之前或之后,盘驱动设备6的第二凸轮销92A和92B与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的第二凸轮107A和107B配合。
然后,将互锁连杆111安装至上板5,一端的连接销第一连接销113A与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的第一连接支撑部96配合,另一端的连接销113B与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的第二连接支撑部104配合。然后,将盘运送机构10组装至主机架4的前部。然后,将有先前已组装的运送支撑臂195和196、驱动杆190和致动臂197的上板5组装至主机架4。
盘记录/再现装置1例如如下操作。如图2所示,插入壳体3的盘入口9,并从盘入口9弹出。壳体3中由盘运送机构10等将光盘2运送到的位置是盘安装部分,例如转台67。光盘2被盘运送机构10运送至弹出侧,并突伸出预定量,并可以从盘入口9取出。该位置是盘弹出部分。
当处于如图2所示状态的光盘2插入壳体3时,盘运送机构10与该插入互锁地操作,以将光盘2运送至盘安装部分。这里,通过使光盘2运送的力来使得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向后移动。该移动力通过互锁连杆111传递至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以使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向前移动。因此,通过第二凸轮107A和107B随着第二滑动凸轮构件94向后移动而进行的移动以及第一凸轮99A和99B随着第一滑动凸轮构件93向前移动而进行的移动,盘驱动设备6的前侧升高。因此,初始被保持为向下倾斜的盘驱动设备6的前侧升高,由此盘驱动设备6改变为近似水平状态。
结果,通过参考图12和13的前述操作,光盘2被保持在转台67与夹紧构件170之间。这里,通过驱动杆驱动杆190进行的转动将转动构件171降低到下端,来逐渐降低由转动构件171支撑的夹紧构件170。这使得可以防止夹紧构件170迅速地被磁体73的磁力吸引,并防止夹紧构件170与光盘2和转台67的具有冲击声响的碰撞。于是,信息信号可以记录(写)在光盘2上,并/或可以从光盘2再现(读)信息信号。
当与此操作同时,或在此操作之前或之后,将光盘2安装在盘安装部分上时,由止挡伸出/缩回机构11的驱动将两个止挡构件125和135的止挡部125a和135a突伸到盘入口9中。因此,由两个止挡部125a和135a来关闭盘入口9的近似中心部,并阻挡第二光盘2的插入。这使得可以防止由用户插入第二光盘2的误操作。因此,可以不仅防止由误插入对光盘2的损伤,还可以防止诸如盘驱动设备6之类的器件、设备等的损伤。
因此,信息信号可以记录(写)在光盘2上,并/或可以从光盘2再现(读)信息信号。此后,当通过结束记录或再现而选择光盘2的弹出时,通过盘运送机构10等的与前述插入期间的操作相反的操作来将光盘2运送至盘弹出部分。然后,运送光盘2直至光盘2的一部分从盘入口9突伸出,可以由用户取出光盘2。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具有较小部件和占用较窄空间的盘夹紧结构,并且整个装置可以在尺寸方面得到减小。部件的数量较小,并且可以使用部具有很高强度的部件,使得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因为夹紧构件根据凸起的倾斜表面移动,所以可以在位置和姿态方面容易地控制夹紧构件。而且,可以通过控制夹紧构件在操作(安装)位置的操作速度/操作力,所以可以降低操作声响和驱动负荷。当解除夹紧构件的卡吸时,夹紧构件抵抗由磁力确定的负荷,并且该负荷在解除的瞬间急剧降低,由此剥离后的夹紧构件及其周围支撑结构弹跳而产生较大的操作声响。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进行解除操作并在解除操作期间使夹紧构件的姿态倾斜,来有效降低操作声响和负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本发明包含与2007年3月4日递交给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054119相关的主题,其整个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包含于此。

Claims (5)

1.一种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
盘安装部分,盘状记录介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盘安装部分上;
夹紧构件,其将安装在所述盘安装部分上的所述盘状记录介质保持在所述夹紧构件与所述盘安装部分之间;以及
支撑构件,其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夹紧构件,
其中,所述盘安装部分和所述夹紧构件中的一者具有磁体,另一者具有被向所述磁体吸引的可吸引构件,
所述装置还包括:
转动构件,其由所述支撑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以及
转动升降机构,其通过使所述转动构件转动来将所述转动构件升降至预定高度,
其中,由所述转动升降机构使所述转动构件转动并上下移动,使得所述夹紧构件被允许通过由所述磁体的磁力吸引所述可吸引构件而接近所述盘安装部分,或抵抗所述磁体的磁力而远离所述盘安装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其中,所述转动升降机构包括:
两个或更多个凸轮凸起,其设置在彼此发生接触的所述支撑构件的一部分和所述转动构件的一部分中的一者中,并形成为朝向另一者突伸;以及
两个或更多个凸轮孔或凸轮槽,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转动构件的彼此发生接触的所述一部分中的另一者中,并允许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凸轮凸起的移入和移出,并且
其中,通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凸轮凸起相对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凸轮孔或凸轮槽的移入、移出,使所述夹紧构件保持为近似水平状态并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其中,所述转动升降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转动构件中的齿;以及
驱动杆,其具有与所述转动构件的所述齿啮合的齿,并由所述支撑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并且
其中,通过使所述驱动杆转动,来使所述转动构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还包括:
盘运送机构,其将所述盘状记录介质在盘弹出部分与所述盘安装部分之间运送,可以将所述盘状记录介质从所述盘弹出部分取出,
其中,通过使由所述盘运送机构运送的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移动,来使所述驱动杆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其中,所述夹紧构件具有圆形膨大部分和外凸缘,所述圆形膨大部分在其末端处具有抵压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抵压表面,所述外凸缘在与所述圆形膨大部分的所述抵压表面相反的一侧径向向外延伸,
所述转动构件由环形构件形成,所述环形构件在其内周具有支撑所述夹紧构件的所述外凸缘的内凸缘,并且所述转动构件具有在所述内凸缘的径向外侧的两个或更多个凸轮孔或凸轮槽、或者两个或更多个凸轮凸起,并且
所述支撑构件具有所述圆形膨大部分可以插入的通孔,并具有在所述通孔的周缘的径向外侧的两个或更多个凸轮凸起、或者两个或更多个凸轮孔或凸轮槽。
CN2009101187527A 2008-03-04 2009-03-04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7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4119 2008-03-04
JP2008054119 2008-03-04
JP2008054119A JP4569643B2 (ja) 2008-03-04 2008-03-04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7149A CN101527149A (zh) 2009-09-09
CN101527149B true CN101527149B (zh) 2011-04-06

Family

ID=4105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87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7149B (zh) 2008-03-04 2009-03-04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56097B2 (zh)
JP (1) JP4569643B2 (zh)
CN (1) CN1015271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5252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ony Corp ディスク装着機構、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14025348A (ja) * 2012-07-24 2014-02-06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886248B2 (ja) * 2013-07-17 2016-03-1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84A (zh) * 1995-03-05 1997-01-29 中道株式会社 盘播放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0847A (en) * 1987-09-01 1989-03-0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Clamper device for disk player
JPH10283703A (ja) * 1997-04-02 1998-10-23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クランパ及び前記ディスククランパ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3011910B2 (ja) * 1997-09-19 2000-02-21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ディスク装置のディスククランプ機構
US6438087B2 (en) * 1997-11-25 2002-08-20 Sony Corporation Chucking device for disc drive
JPH11196635A (ja) 1998-01-19 1999-07-27 Iseki & Co Ltd 苗移送装置
TW459216B (en) * 1999-11-18 2001-10-11 Ind Tech Res Inst Magnet attraction type automatic elevated disk pressing tool
US7194745B2 (en) * 2001-09-19 2007-03-2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Holding mechanism of an optical disk clamper and an optical disk drive using the same
TWI237807B (en) * 2003-01-10 2005-08-11 Benq Corp Optical disk clamping device for optical disk drive
US7454765B2 (en) * 2003-07-09 2008-1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disc driv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84A (zh) * 1995-03-05 1997-01-29 中道株式会社 盘播放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302425A 2006.11.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28907A1 (en) 2009-09-10
JP4569643B2 (ja) 2010-10-27
CN101527149A (zh) 2009-09-09
US8056097B2 (en) 2011-11-08
JP2009211767A (ja) 200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8314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01097752B (zh) 盘片装置
CN101527149B (zh)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JPWO2016021091A1 (ja) 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分離方法
JP5884033B2 (ja) 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スピンドルユニット
CN2636365Y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00568363C (zh) 盘装置和盘装载机构
JP4530986B2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のディスク収納部の分割装置
JP2003257115A (ja) メディア駆動装置
JP2630287B2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3418600B2 (ja) 光ディスク用アダプタ−
CN100423110C (zh) 光盘装置
JPS63276750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5035032B2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3248396B2 (ja) 媒体自動交換装置および媒体用トレー
CN100520936C (zh) 光盘读取装置的夹持装置
EP0920004A2 (en) System for reproducing a disc
JP2006012340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77559B2 (ja) 記録媒体交換装置
CN101584000A (zh) 存储介质再现装置
JPH11213516A (ja) 担体自動再生装置
JP2000298915A (ja) 担体自動再生装置
CN1577559A (zh) 盘盒和盘驱动器装置
JPH0918035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H0982006A (ja) 記録媒体収納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を有する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