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9781C - 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9781C
CN1279781C CNB2003101202680A CN200310120268A CN1279781C CN 1279781 C CN1279781 C CN 1279781C CN B2003101202680 A CNB2003101202680 A CN B2003101202680A CN 200310120268 A CN200310120268 A CN 200310120268A CN 1279781 C CN1279781 C CN 127978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ellular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202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0955A (zh
Inventor
须田博人
大久保信三
正村达郎
田中利宪
村田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510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0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97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978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在包括蜂窝通信模式和RFID信息接收功能的若干模式之间恰当转换。通信系统由配置成传送自身的预定ID信息的RFID,能够与蜂窝通信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和集合来自RFID的信息的集合点组成。在通信系统中,由移动通信终端等构成的集合点配有从RFID接收ID信息的ID接收器,和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实现蜂窝通信的蜂窝通信部分。此外,集合点配有从服务器接收在包括蜂窝通信模式和RFID信息接收功能的若干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并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实现模式转换控制的新模式控制器。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和 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在日本,蜂窝电话机的用户现在不少于7千万,大量的用户每隔几年会购买新的蜂窝电话机。这种趋势导致每年产生大量的原有(preown)蜂窝电话机,应如何有效利用这么多的原有蜂窝电话机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另一方面,每隔一定时间传送包含它自己的标识号的信息的廉价RFID(射频标识)众所周知,还提出了使用这种RFID实时跟踪散布商品、递送车辆和仓库之间的链接,从而能够实现商品递送时间的估计,缺失商品的搜索,送货和存储效率的提高,以及诸如联合运送之类后方勤务的技术(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328713)。
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可想得到的是向蜂窝电话机提供从RFID接收信号的RFID信息接收功能,并且只向蜂窝电话机提供RFID信息接收功能会导致下述问题。即,如果在蜂窝电话机被处理为原有蜂窝电话机之前(在每个蜂窝电话机被用作蜂窝通信的移动终端的期间),启动RFID信息接收功能,每隔预定时间的接收事务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另一方面,如果在蜂窝电话机被处理为原有蜂窝电话机之后,启动作为蜂窝通信的移动终端的功能,则会导致蜂窝通信网络中通信量过度增加。另外预计一些用户要求即使费用稍微增加,也希望能够获得作为蜂窝通信的移动终端的功能和RFID信息接收功能。
由于这些原因,强烈要求开发通过在只有作为蜂窝通信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有效的状态(蜂窝电话机发送/接收模式),只有RFID信息接收功能有效的状态(RFID信息接收模式),这两种功能都有效的状态(双模式)等之间恰当转换,避免过度功率消耗和过多通信量的技术。从用户的观点来看,希望在限制使用的情况下,设置对用户支付来说,尽可能低的费率。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能够在如上所述的若干模式间适当转换的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是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包括:从传送自身的预定标识信息的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实现和服务器或另一终端的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和接收从移动通信终端外部产生的用于在若干模式间转换的转换信号,并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进行模式转换控制的转换控制装置,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只启动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其中转换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在蜂窝通信模式的情况下,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蜂窝控制部分以激活蜂窝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配置成传送它自己的预定标识信息的微型通信机;能够与蜂窝通信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和充当集合来自微型通信机的信息的集合点的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终端;其中移动通信终端包括:从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实现和服务器或另一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接收从移动通信终端外部产生的在若干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并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的转换控制装置,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只启动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其中转换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在蜂窝通信模式的情况下,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蜂窝控制部分以激活蜂窝通信装置;和其中服务器包括:根据预定模式转换请求把转换信号传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信号传送装置;其中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控制装置根据从服务器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
如上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包括从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和通过蜂窝通信网络与服务器或另一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在该移动通信终端中,转换控制装置接收在若干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并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只启动标识信息接收装置和蜂窝通信装置中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这里,所述若干模式可以仅由上面说明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蜂窝通信模式构成,也可由前述两种模式和既启动标识信息接收装置又启动蜂窝通信装置的双模式组成的全部三种模式构成。通过向移动通信终端提供如上所述,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在若干模式之间完成转换控制的转换控制装置,能够在若干模式之间实现恰当的转换。如果允许通信系统的管理员设置和控制上述模式(例如,如果允许通信系统的管理员通过服务器或者后面说明的蜂窝网络管理设备,设置和控制模式),则管理员可控制用户使用的模式。于是,如果可减少通信系统的所需资源,则能够减少用户的费用。
用户(例如通信系统的管理员等)可直接把转换信号输入移动通信终端,或者移动通信终端可从服务器接收转换信号。在从服务器接收转换信号的模式下,可能的结构是这样的,即服务器包含把和预定模式转换请求相符的转换信号传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信号传送装置,转换控制装置根据从服务器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
关于模式转换控制,设置在通信系统中的蜂窝网络管理设备可被配置成发送模式转换信号。即,在这种结构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系统被配置成还包括蜂窝网络管理设备,所述蜂窝网络管理设备具有:监视蜂窝通信网络的状态的网络状态监视装置;保存关于每个移动通信终端或关于移动通信终端的每个用户定义的类别信息的类别信息存储装置;接受关于模式转换控制的用户请求的接受装置;和至少根据从类别信息保存装置获得的类别信息,网络状态监视装置监视获得的网络通信网络的状态信息和接受装置接受的用户请求之一,产生模式转换信号并把转换信号传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信号产生装置;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控制装置根据从蜂窝网络管理设备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至少以类别信息,蜂窝通信网络的状态信息和用户请求之一为基础产生的转换信号进行模式转换控制,能够根据情况或用户请求实现模式转换控制。例如,在具有双模式合同的用户产生转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临时请求的情况下,蜂窝网络管理设备可根据用户请求,产生转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模式转换信号。在蜂窝通信网络处于严重拥塞状态的情况下,蜂窝网络管理设备可根据指示拥塞的状态信息,产生转换到RFID信息接收模式的模式转换信号,以便自动转换到其中不进行蜂窝通信的RFID信息接收模式。
通信系统最好被配置成还包括如下所述估计微型通信机的位置的各种装置。即,移动通信终端最好还包括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测量装置;和产生给服务器的传输信息,并使蜂窝通信装置把产生的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的信息产生装置,所述传输信息包含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移动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服务器还包括保存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信息的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保存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终端位置数据库;和根据来自前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传输信息(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从前述微型通信机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前述移动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自前述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微型通信机的预存位置信息和移动通信终端的预存位置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并用估计的位置信息更新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的位置估计装置。
这种情况下,移动通信终端使测量装置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使信息产生装置产生给服务器的传输信息(包含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移动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并使蜂窝通信装置把产生的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包括保存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信息的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和保存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终端位置数据库。位置估计装置根据接收的传输信息,微型通信机的预存位置信息和移动通信终端的预存位置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并用估计的位置信息更新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
在这种结构中,服务器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从而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信息更安全地由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管理。
在这种结构中,上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信息产生装置最好被配置成包括:
保存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在过去某一时刻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号的标识号存储装置;比较移动通信终端目前能够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和保存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号,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差异的确定装置;和在确定至少一次存在差异的预定情况下,使蜂窝通信装置把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的传输控制装置。在这种结构中,由于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的移动的,只在确定至少一次存在差异的预定情况下,传输信息被传送给服务器。于是,只有当假定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已移动时,服务器才估计微型通信机的位置并更新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这可消除无用的位置估计处理,高效地实现处理。
估计微型通信机的位置的组件不必局限于服务器,相反可在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估计。这种情况下,可如下配置移动通信终端。即,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测量装置;从另一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其它终端信息的接收装置,所述其它终端信息包含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和另一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根据移动通信终端的测量装置测量的,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以及根据所述其它终端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并把估计的位置信息通知服务器的位置估计控制装置。
这种情况下,在移动通信终端,测量装置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接收装置从另一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包含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和另一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的其它终端信息。随后位置估计控制装置根据由其移动通信终端测量的,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以及根据所述其它终端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并把估计的位置信息通知服务器。按照这种方式,移动通信终端能够估计微型通信机的位置。由于服务器被告知所获得的位置信息,因此服务器能够按照和上面所述相同的方式管理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信息。
同时,移动通信终端最好被配置成还包括获得蜂窝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量信息的通信量获取装置;和接收并临时保存来自信息产生装置的传输信息,并根据通信量获取装置获得的蜂窝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量信息,进行操作控制,以便把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装置或者保存传输信息的信息存储装置。这种情况下,通信量获取装置获得蜂窝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量信息,信息存储装置根据蜂窝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量信息,进行操作控制,以便把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装置或者保存传输信息。例如,在蜂窝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量超过预定参考值的情况下,信息存储装置可进行这样的操作控制,以便避免把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网络。因此,可平均蜂窝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量。
此外,移动通信终端最好被配置成还包括接收并临时保存来自信息产生装置的传输信息的存储器;和根据条件信息,从保存在存储器中的传输信息中选择要输出的传输信息,并把要输出的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装置的选择-输出装置,所述条件信息至少包含关于传输信息的细化条件或者关于要输出的或者要避免输出的传输信息的选择条件。这种情况下,选择-输出装置根据条件信息,从保存在存储器中的传输信息中选择要输出的传输信息,并把要输出的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装置,所述条件信息至少包含关于传输信息的细化条件或者关于要输出的或者要避免输出的传输信息的选择条件。于是,可根据关于传输信息的细化条件或者选择条件,恰当地选择要输出的传输信息,随后输出选择的要输出的传输信息。这种功能允许系统避免传送存储器中指示半路状态的不必要的传输信息,以便减少传输处理负载,从而降低网络通信量。还可根据所需的选择条件,执行传输控制和免除传输控制。
在上面的通信系统中,服务器最好还包括:产生作为时间戳记基准的参考时间,并把参考时间传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参考时间产生-输出装置,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测量时间的时间测量装置;和计算从服务器传送的参考时间和测量时间之间的差值,并把计算的差值输出为时间戳记的计算装置。
在上面的通信系统中,移动通信终端和服务器至少之一最好还包括验证微型通信机是否是有资格的微型通信机的验证装置。
可如下配置形成如上所述的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
即,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最好被配置成还包括放大可与移动通信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网络的传送或接收无线电波,以便转播无线电波的转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最好被配置成以致蜂窝通信装置被配置成:在通过蜂窝通信网络通信中,独立于用于传输/接收用户数据的用户通道和用于传输/接收控制信号的控制通道,设置用于传输/接收传输信息的传输/接收通道,并利用所述传输/接收通道传送传输信息。
可如下配置形成如上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服务器能够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通信,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具有从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和通过蜂窝通信网络与服务器或另一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所述服务器包括:根据预定的模式转换请求,把转换信号传送给移动通信终端,以便在若干模式之间实现转换的转换信号传送装置,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在移动通信终端,只启动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服务器被配置成还包括保存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信息的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和接收移动通信终端估计并通知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信息,并用接收的位置信息更新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的位置管理装置。
顺便提及,本发明也可被看作与通信控制方法相关的发明,并被如下描述。
即,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是通信系统中的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被配置成传送自身的预定标识信息的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能够与蜂窝通信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和充当集合来自微型通信机的信息的集合点的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接收从移动通信终端外部产生的用于在移动通信终端在若干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的转换信号接收步骤,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只启动用于从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用于通过蜂窝通信网络与服务器或另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的转换控制步骤;其中在转换控制步骤中,在蜂窝通信模式的情况下,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蜂窝控制部分以激活蜂窝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移动通信终端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测量步骤;在移动通信终端,产生给服务器的传输信息的信息产生步骤,所述传输信息包括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移动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和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在移动通信终端,把产生的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的信息传送步骤;和在服务器根据接收的传输信息,微型通信机的预存位置信息,和移动通信终端的预存位置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的位置估计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信息产生步骤被配置成:比较移动通信终端在过去某一时刻能够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号和移动通信终端目前能够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确定是否存在差异;和在确定至少一次存在差异的预定情况下,产生传输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移动通信终端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测量步骤;在移动通信终端,从另一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其它终端信息的接收步骤,所述其它终端信息包括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来自所述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和另一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在移动通信终端,根据在移动通信终端测量的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以及根据其它终端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的位置估计步骤。
本发明还可被看作和通信控制程序相关的发明,并被如下描述。
即,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程序是将由移动通信终端中的计算机执行的通信控制程序,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包括从配置成传送自身的预定标识信息的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和通过蜂窝通信网络与服务器或另一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通信控制程序包括:接收在若干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的转换信号接收步骤,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只启动标识信息接收装置和蜂窝通信装置中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和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的转换控制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程序还包括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测量步骤;比较移动通信终端在过去某一时刻能够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号和移动通信终端目前能够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并确定是否存在差异的确定步骤;和在确定至少一次存在差异的预定情况下,产生传输信息的信息产生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3是包含在集合点中的信息产生部分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表示RFID位置数据库的例子的表格。
图5是表示位置代码对应性表格的例子的表格。
图6是表示集合点的位置数据库的例子的表格。
图7是表示模式转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关于RFID位置估计的顺序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修改例子的功能方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RFID的结构的功能方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RFID的结构的功能方框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ID接收部分的结构的功能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关于RFID的验证的顺序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关于搜索具体RFID的顺序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第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位于服务器的处理和位于集合点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第五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18是表示位于第五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部分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A表示了第六实施例中的通道结构。
图19B表示了第六实施例中的通道结构的修改。
图20是表示位于第六实施例的蜂窝通信部分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第七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部分和相关组件的功能方框图。
图22是表示位于第七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部分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第八实施例的第一部分中的ID接收部分的功能方框图。
图24是第八实施例的第一部分中的服务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25A是第八实施例的第二部分中的服务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25B是第八实施例的第二部分中的ID接收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功能方框图。
图26是表示在第八实施例的第二部分中的服务器的处理和在集合点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第八实施例的第二部分中的服务器的修改的功能方框图。
图28是配有RFID位置估计功能的集合点的主要部分的功能方框图。
图29A说明了RFID接收模式。
图29B说明了双模式。
图29C说明了双模式。
图29D说明了蜂窝通信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次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表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1的示意结构图。如图1中所示,通信系统1由配置成传送它自己的预定标识信息(ID)的若干微型通信机(下面称为“RFID”)50(图1中50A和50B的类属名称),能够与蜂窝通信网络20连接的服务器10,和集合来自RFID的信息的若干集合点30构成。
每个RFID 50位于诸如书本、面板、笔记本PC之类各种对象(不仅包括便携式对象,还包括固定对象)的表面或内部,或者独立地位于预定的室外或室内地点。在图1中,每个独立定位的RFID被称为“独立RFID”。根据RFID的位置信息是否已知,RFID被分成两种。图1中,用带阴影的正方形表示具有已知位置信息的RFID,例如包括独立RFID 01-03,置于面板上的RFID等。另一方面,图1中,用不带阴影的正方形表示具有未知位置信息的RFID,例如包括笔记本PC 01和02,置于书本上的RFID等。类似地,集合点30也被分成具有已知信息的集合点(图1中的集合点01、02和03)和具有未知位置信息的集合点(图1中的集合点04)。
图2表示了通信系统1的功能方框图。如图2中所示,RFID(微型通信机)50由ID存储部分51和通过无线电链路传送ID信息的发送部分52构成,ID存储部分51由保存RFID 50它自己的ID的ROM或类似物构成。在一些情况下,RFID 50的ID包含指示RFID50的所有者的所有者标识信息。
集合点30由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实现与服务器10或另一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部分34;从RFID 50接收ID信息,并测量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ID接收部分31;产生给服务器10的传输信息,并把产生的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10的信息产生部分32,所述传输信息包括RFID 50的ID信息,集合点30的ID信息和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存储后面说明的RFID列表的存储器33;接收在后面描述的三种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并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实现模式转换控制的模式控制部分36;当从模式控制部分36接收启动RFID信息接收功能的ON信号时,使ID接收部分31和信息产生部分32根据预定算法,执行等待-接收操作的集合功能控制部分35;和当从模式控制部分36接收启动蜂窝通信功能的ON信号时,启动蜂窝通信部分34的蜂窝控制部分37组成。
服务器10由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接收信息的接收部分13;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传送信息的发送部分14;保存RFID 50和集合点30的位置信息的位置数据库11;和估计RFID或集合点的位置,并用估计的位置信息更新位置数据库11的位置估计部分12组成。
图3表示了包含在集合点30中的信息产生部分32的功能方框图。如图3中所示,信息产生部分32包括产生给服务器10的传输信息的发生器32C,所述传输信息包括RFID 50的ID信息,集合点30的ID信息,和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比较集合点当前能够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ID和保存的微型通信机的ID,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差异的确定部分32A;和在至少一次确定存在差异的预定情况下,使蜂窝通信部分34把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10的传输控制部分32B。当确定部分32A通过上述比较,确定存在差异时,确定部分32A更新保存在存储器33中的RFID的ID。
集合点30可基于蜂窝电话机或类似物构成。这种情况下,在外加软件的情况下,可利用蜂窝电话机初始配置的CPU、DSP、存储器等实现硬件,不过必须添加包括前面提及的ID接收部分31和与之相连的天线在内的硬件。
但是,也可通过只在蜂窝电话机或类似物的基础上添加软件来构成集合点30。这将在后面说明。
集合点30还可配有在蜂窝通信网络中放大无线电波,以便转播(relay)无线电波的装置。这种情况下,在位于蜂窝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较弱的地点,例如在市区地下区域中,在山区中等的另一集合点的蜂窝通信的执行过程中,集合点30起中继站的作用,以便支持另一集合点的蜂窝通信。
过去,包含在图2中的服务器10中的位置数据库11由如图4中所示的,管理RFID的位置信息的RFID位置数据库41;如图5中所示的,定义各个位置代码的内容的位置代码对应表42;和如图6中所示的,管理集合点的位置信息的集合点位置数据库43构成。
如图4中所示,RFID位置数据库41保存RFID的ID号,从RFID接收无线电波的集合点的编号,RFID的位置代码,信息更新的最新更新时间,指示RFID的所有者的所有者编号,和来自RFID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信息。
如图5中所示,位置代码对应表42包含确定和相应的位置代码对应的位置代码的内容(具体的位置信息)的定义。这里注意位置信息中括号中的“用户输入的”表示用户(例如通信系统的管理员)他或她自己输入数据库的位置信息,“估计的”表示位置估计部分12估计的位置信息。
如图6中所示,对应于相应集合点的编号,集合点位置数据库43保存表示集合点的存在位置的位置代码。
[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处理的描述]
如同如上所述结构的通信系统中的处理那样,下面依次说明图7中的模式转换处理和涉及图8中的RFID位置估计的顺序处理。
这里采用的方法是下述三种模式:“RFID信息接收模式”,其中只有RFID信息接收功能有效;“蜂窝通信模式”,其中在集合点30只有作为蜂窝通信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才有效;这两种功能都有效的“双模式”。这些模式中,“RFID信息接收模式”对应于集合点30实现来自RFID 50的ID信息的接收的情况,如图29A中所示;“蜂窝通信模式”对应于类似于普通的便携式终端那样,集合点30只实现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的用户通信(语音呼叫等)的情况,如图29D中所示。“双模式”对应于集合点30既实现来自RFID 50的ID信息的接收,又实现与蜂窝通信网络20的通信的情况,如图29B和29C中所示。“与蜂窝通信网络20的通信”涉及集合点30只把基于来自RFID 50的ID信息的RFID信息传送给蜂窝通信网络20的情况,如图29B中所示,和集合点30既实现基于来自RFID 50的ID信息的RFID信息的传输,又实现用户通信(语音呼叫等)的情况,如图29C中所示。
[模式转换处理]
当集合点收到来自服务器10的转换信号或者当通信系统等的管理员直接输入转换信号时,集合点30的模式控制部分36执行模式转换处理。如图7中所示,首先,通过接收来自服务器10的转换信号,或者通过来自通信系统等的管理员的直接输入,模式控制部分36接收关于模式转换的信息(S01)。随后模式控制部分36确定控制信息的内容是否是转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转换请求(S02),以及确定控制信息的内容是否是转换到RFID信息接收模式的转换请求(S03)。
当控制信息的内容是转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转换请求时,模式控制部分36把蜂窝通信功能的启动控制信号传送给蜂窝控制部分37,以便只启动蜂窝通信功能(S04)。随后,接收蜂窝通信功能的启动控制信号的蜂窝控制部分37启动蜂窝通信部分37,从而集合点30开始起普通蜂窝电话机的作用。在蜂窝通信模式下,集合点30既不接收来自RFID 50的ID,又不产生信息。
当控制信息的内容是转换到RFID信息接收模式的转换请求时,模式控制部分36把RFID信息接收功能的启动控制信号传送给集合功能控制部分35,以便启动RFID信息接收功能(S05)。之后,接收RFID信息接收功能的启动控制信号的集合功能控制部分35使ID接收部分31和信息产生部分32按照预定算法实现等待-接收操作。这种情况下,ID接收部分31的等待-接收操作被控制,从而在尽可能长的不必要时段内使接收操作保持OFF状态,只在必要并且足够的时段内使ID接收部分31保持ON状态。例如,可行的是执行这样的操作,以致和来自RFID 50的间歇无线电波传输周期一致地启动ID接收部分31,即以致在不接收来自RFID 50的无线电波的时段内,停用ID接收部分31。
另一方面,当控制信息的内容是转换到双模式的转换请求时,模式控制部分36把蜂窝通信功能的启动控制信号传送给蜂窝控制部分37,把RFID住处接收功能的启动控制信号传送给集合功能控制部分35,以便启动蜂窝通信功能和RFID信息接收功能(S06)。这导致同时启动如上所述的蜂窝通信功能和RFID信息接收功能。
上面描述的图7的处理使得能够根据接收的控制信息的内容,在三种模式之间实现恰当的转换。如果允许通信系统的管理员一方设置和控制上述三种模式(例如,如果允许通信系统的管理员通过服务器设置和控制这三种模式),则可控制用户使用的模式,从而如果能够削减通信系统中的所需资源,则能够减少用户的费用。
在RFID信息接收模式下,集合点30不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传送任何信息。即,在蜂窝通信模式下,当需要时,允许用户在任意时候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进行通信,而在RFID信息接收模式下,不允许用户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进行通信。在RFID信息接收模式下,在蜂窝通信网络20中不消耗任何资源,从而尚有减少用户费用的余地。
在双模式期间,如图29B和29C中所示,集合点30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传送产生的RFID信息。但是,RFID信息的传输计时由蜂窝通信网络20控制,不允许集合点30(用户方)规定传输计时。例如,在蜂窝通信网络20中的通信量大的情况下,集合点暂时挂起,并在从蜂窝通信网络20收到许可之后传送信息。在另一例子中,在蜂窝通信网络20中的通信量大的情况下,集合点30被分配小容量的通道,以便从其传送RFID信息;在蜂窝通信网络20中的通信量小的情况下,集合点30被分配大容量的通道,以便从其传送RFID信息。这里,蜂窝通信网络20中通信量大的情况包括由于另一便携式终端和蜂窝通信网络20之间大容量数据的传输和接收,通信量较大的情况,和由于集合点30本身和蜂窝通信网络20之间大容量数据的传输和接收,通信量较大的情况。
[关于RFID位置估计的顺序处理]
下面说明图8中关于RFID位置估计的顺序处理。如图8中所示,在集合点30,ID接收部分31接收从RFID 50利用无线电波传来的ID信息,并测量无线电波的测量强度(S11)。然后信息产生部分32根据从ID接收部分31获得的ID信息,产生存在于集合点30范围内的RFID的列表(域内RFID列表),并取回记录在存储器33中的最新RFID列表(S12)。然后信息产生部分32比较域内RFID列表和最新RFID列表,以确定它们是否相同(S13)。当它们相同时,信息产生部分32终止处理,同时既不产生传输信息,又不把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如后所述。就在图8中的S13确定两个RFID列表不同(不等)的标准来说存在各种想得到的情况。即,在预定次数中,ID间即使有一次存在不同,或者预定连续多次存在不同,则可确定两个RFID列表不同。还可控制如上所述的操作,以便只对和指定所有者编号对应的RFID进行所述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在S13,域内RFID列表不同于最新RFID列表,则用域内RFID列表更新记录在存储器33中的RFID列表,并产生给服务器10的传输信息(S14)。这里“传输信息”包括RFID的ID信息,ID信息的接收时间信息,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信息,和集合点30的ID信息。随后产生的传输信息被传送给服务器10(S15),终止在集合点的处理。
位于另一方的服务器10从集合点30接收传输信息(T11),并根据接收的传输信息,RFID 50的预存位置信息,和集合点30的预存位置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RFID 50的位置(T12)。下面说明这里的位置估计处理的具体例子。随后用估计的位置信息更新RFID 50的位置数据库(T13)。
下面参考图1说明T12的位置估计处理的具体例子。我们首先注意图1中的集合点01。集合点01本身的位置已知,并向服务器10的位置数据库11登记。集合点01在接收来自下述三个RFID的无线电波。图1中从左到右的这三个RFID是具有已知位置信息的独立RFID 01,连接到位置信息未知的笔记本PC 01上的RFID,和连接到位置信息已知的面板上的RFID。集合点01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把从相应的RFID接收的ID号,和关于从相应RFID接收的无线电波测量的无线电波强度信息传送给服务器10。
现在,假定我们想要根据来自集合点01的信息,估计笔记本PC 01的位置。比较从位置信息已知的独立RFID 01接收的无线电波,从位置信息已知的面板接收的无线电波,和从作为估计对象的笔记本PC 01接收的无线电波的三个无线电波强度。通过利用无线电波的强度与到无线电波的传输点的距离互为倒数的性质,可估计从笔记本PC 01到集合点01的距离。按照类似的方式,通过比较在集合点02测量的,从相应的独立RFID 01,面板和作为估计对象的笔记本PC 01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波强度,也可估计从笔记本PC 01到集合点02的距离。此外,根据估计的距离,绘制了分别以集合点01、02为中心的两个圆,可估计笔记本PC 01位于这两个圆的交点附近。通过在集合点01或02检测来自笔记本PC 01的无线电波的到来方向,并估计笔记本PC 01的位置在这两个圆之间落在到来方向上的交点附近,可确定应采用这两个圆的两个交点中的哪个交点。
下面说明集合点03的情形。集合点03本身的位置向服务器10登记,集合点03正在接收来自连接到笔记本PC 02上的RFID的无线电波,和来自位置信息已知的独立RFID 03的无线电波。现在,假定我们想要概略估计笔记本PC 02的位置信息。集合点30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把从位于集合点03的笔记本PC 02的RFID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波强度信息和该RFID的ID信息,以及从位于集合点03的独立RFID 03的RFID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波强度信息和独立RFID 03的ID信息,传送给服务器10,通过按照和上面所述相似的方式比较这两个无线电波强度,可估计从笔记本PC 02到集合点03的距离。随后估计笔记本PC 02的位置在圆心位于集合点03,半径等于这样估计的距离的圆上。此外,由于来自笔记本PC 02的RFID的无线电波被集合点03接收,而不被集合点04接收,因此估计笔记本PC 02的位置在上述圆圈上,并且与集合点04间隔预定的距离。
下面说明集合点04本身的位置未知的情况。集合点04接收来自具有已知位置的四个RFID(独立RFID 02、独立RFID 03、连接到面板上的RFID和连接到集合点03上的RFID)的无线电波。接收的各个无线电波的多组无线电波强度和相应RFID的ID信息项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从集合点04被传送给服务器10。服务器10分别以具有其已知位置的独立RFID 02,独立RFID 02,面板和集合点03为中心,绘制半径和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相符的圆,集合点04的位置被估计在这些圆的交点附近。如上所述通过估计获得的集合点04的位置信息被加入图6中集合点的位置数据库43中。
假定上述集合点04正在从连接位置未知的书本上的RFID接收很强的无线电波,那么可估计该书本位于如上估计的集合点04的位置附近。
如上所述图8中的处理允许服务器10估计对应于传输信息的RFID 50的位置,从而RFID 50的位置信息安全地被RFID位置数据库管理。
由于只有当在S13确定域内RFID列表不同于最新RFID列表时,集合点30才估计RFID 50的位置和更新RFID位置数据库,因此能够消除不必要的位置估计处理,从而有效地进行处理。
[第一实施例的各种修改]
估计RFID 50的位置的组件不必局限于服务器10,相反可以是集合点30。即,集合点30被安排成还从另一集合点接收包含RFID的ID的其它终端信息,来自RFID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和所述另一集合点的位置信息,从而集合点30可根据它自己测量的来自RFID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以及根据这样接收的其它终端信息,按照和上面所述相似的方式,估计RFID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各个集合点上的处理负载增大,但是其优点在于可减少蜂窝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量。具体地说,如图28中所示,集合点30X最好被配置成还包括保存RFID和其它集合点的位置信息的位置数据库44B,和估计RFID或另一集合点的位置,并用估计的位置信息更新位置数据库44B的位置估计部分44A。所有集合点可配有前述位置数据库44B和位置估计部分44A,或者也可采用其中只有一些集合点配有前述位置数据库44B和位置估计部分44A,从而具有位置估计功能的集合点和不具有位置估计功能的集合点共存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图解说明了使用主动RFID作为RFID(微型通信机)的例子,但是RFID可以是被动RFID或半被动RFID。例如,图9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S可被用作这种情况下的结构。即,RFID50配有代替传输部分的传输-接收部分52S。集合点30配有代替ID接收部分的ID传输-接收部分31S;ID传输-接收部分31S和蜂窝通信部分34构成通信部分39;通信部分39被配置成实现ID传输-接收功能和蜂窝通信功能之间的软件转换。模式控制部分36、蜂窝控制部分37和集合功能控制部分35构成控制部分38,控制部分38也被配置成实现ID传输-接收功能和蜂窝通信功能之间的软件转换。在如上所述的通信系统1S中,即使使用被动RFID或半被动RFID作为RFID,通过增加集合点30向RFID(被动RFID或半被动RFID)50发送ID信息请求的预过程,也能实现和上面的实施例相同的大量处理。
此外,还可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在ID接收部分31接收来自RFID的无线电波的过程,和在蜂窝通信部分34实现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的蜂窝通信过程。即,基于软件实现无线电调制系统和传输系统的所有控制,也可基于软件实现位于ID接收部分31和位于蜂窝通信部分34的天线的无线电波传输-接收功能。这种情况下,例如,控制图7和图8的处理的程序被下载到原有的蜂窝电话机上,从而可在原有的蜂窝电话机中实现图7和图8中的处理,获得和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将图解说明防止干扰的RFID 50的结构。
存在若干RFID 50同时向一个集合点传送它们的无线电波的多种情况。为此,必须采用某些手段防止在集合点30,来自RFID 50的无线电波之间的干扰。一种解决方案是单独关于相应的RFID,预先确定自RFID 50的无线电波的传输间隔,并使每个RFID 50以确定的传输间隔传送无线电波。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即使来自不同RFID 50的无线电波在某一计时暂时彼此重叠从而导致干扰,在下一传输计时,无线电波也不会暂时相互重叠,从而防止干扰。
其它方法包括单独地任意改变来自同一RFID 50的无线电波的传输间隔的方法,暂停无线电波的传输,之后恢复传输的方法等。通过采用这些方法,能够防止从RFID 50传送的无线电波之间的干扰,同时在所有RFID 50之间使平均传输间隔保持相同。可能的结构是如图10中所示那样,每个RFID 50新配有实现这样的控制,以致任意改变来自RFID的无线电波的传输间隔的传输间隔控制部分53,传输间隔控制部分53控制发送部分52的传输操作。
[第三实施例]
下面,第三实施例举例说明其中集合点30验证作为无线电波传送器的RFID 50是否是有资格的RFID 50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在RFID(微型通信器)50中设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1中所示,在集合点30中的ID接收部分31中设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2中所示。
如图11中所示,RFID 50由产生时间戳记的时间戳记产生部分54,所述时间戳记表示ID信息的传输时间;产生电子签名的签名产生部分55;保存专用密钥的专用密钥存储部分56;由保存RFID的ID信息的ROM等组成的ID存储器部分51;多路复用ID信息、时间戳记和电子签名的多路复用部分57;和通过无线电链路传送多路复用信息的传输部分52组成。
如图12中所示,ID接收部分31由译解来自RFID 50的信号的解密部分31A;把解密得到的信息分成三个信息项:时间戳记,电子签名和ID信息的分离部分31B;RFID 50的公共密钥的存储部分31D,存储部分31D保存RFID 50的公共密钥;从公共密钥存储部分31D取回对应于ID信息的公共密钥,并利用公共密钥核实电子签名的签名核实部分31C;和如果核实结果正常,则把ID信息输出给信息产生部分32的ID输出控制部分31E组成。
图13中所示的处理由如上所述结构的RFID 50和ID接收部分31执行。即,在RFID 50,每次传输ID信息时,时间戳记产生部分54产生时间戳记(A21),签名产生部分55通过利用专用密钥,根据上述时间戳记产生电子签名(A22)。随后多路复用部分57多路复用从ID存储器部分51接收的ID信息,和这样产生的时间戳记及电子签名(A23),传输部分52通过无线电链路,传送源于多路复用操作的信息(A24)。
当ID接收部分31从RFID 50接收多路复用信息时(B21),解密部分31A译解该信息(B22),分离部分31B把解密得到的信息分成三个信息项:时间戳记,电子签名和ID信息(B23)。随后签名核实部分31C选择并从公共密钥存储部分31D取回和ID信息对应的公共密钥(B24),并通过利用公共密钥核实电子签名(B25)。这里可如下实现核实:例如,把电子签名输入使用公共密钥的预定核实子例程,确定核实子例程的输出值是否和与电子签名一道接收的时刻戳记一致。当输出值和时间戳记一致时,确定核实成功;如果输出值和时间戳记不一致,则确定核实不成功。此外,当核实结果正常时,ID输出控制部分31E把ID信息输出给信息产生部分32(B27)。但是当核实结果异常时,ID输出控制部分31E避免输出ID信息,并终止处理。
借助如上所述的结构和处理,集合点30能够验证作为无线电波传送器的RFID 50是否是有资格的RFID 50。即,只有当RFID 50被验证为有资格的RFID 50时,才可把RFID 50的ID输出给信息产生部分32,从而能够预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无资格的RFID对本系统的访问,由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举例说明了使用时间戳记的例子,但是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子,每次传输时能够产生不同的信息,并且能够在集合点30产生相同输出的任意子例程可替换时间戳记。
签名产生部分55和签名核实部分31C可使用公共密钥加密技术。可预先确定公共密钥加密技术所用的算法,并把该算法传送给集合点30。
[位置估计处理的应用例子]
下面把上述RFID 50的位置估计处理的应用概述为其中用户(例如通信系统的管理员等)请求服务器搜索所需物品的位置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中搜索附着在该物品上的RFID 50的位置(图14中的处理)。
当服务器10收到关于具体所有者编号的特定RFID 50的搜索请求时,启动图14的处理。首先,搜索RFID位置数据库41,寻找关于特定RFID 50的ID号(目标ID)的最新位置数据(T31)。随后服务器根据在位置数据中描述的地点和时间,以及当前时间,确定一组集合点30(T32),在所述一组集合点30,目前可找到具有目标ID号的RFID 50,随后,服务器把要搜索的ID号信息和所有者编号传送给属于所确定一组的各个集合点30。
接收传送信息的每个集合点30确定它是否正从具有ID号的RFID 50接收无线电波(S31),如果未从具有该ID号的RFID 50接收无线电波,则该集合点30将直接终止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该集合点30正在接收来自具有该ID号的RFID 50的无线电波,那么该集合点30测量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S32),并把说明来自具有该ID号的RFID 50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和测量获得的接收强度信息的消息传送给服务器10(S33)。
当服务器10从集合点30之一收到无线电波的接收和接收强度信息的消息时,服务器10执行和前述图8中T12类似的位置估计处理(T35)。在该处理之后,服务器随后输出估计获得的位置信息(T36)。例如,服务器可通过在显示器上显示,通过打印等,输出该信息。
如果在T34,服务器10在预定时间内没有从集合点30收到任何响应,则服务器10返回T32,再次确定一组新的集合点30,并传送要搜索的ID号信息和所有者编号信息。在找到具有所搜索的ID号的RFID 50之前,假定T32和T33的过程将被重复预定次数。
通过如上所述图14的处理,通信系统1能够搜索关于具体所有者编号的特定RFID 50的位置。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举例说明其中管理蜂窝通信网络20的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完成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式控制的实施例。在图15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X中,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管理蜂窝通信网络20。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至少由模式转换信号产生部分21A和类别信息数据库21B组成,模式转换信号产生部分21A产生指令集合点30实现模式转换的模式转换信号,并把模式转换信号传送给集合点30,类别信息数据库21B保存关于每个集合点或者集合点的每个用户定义的类别信息(例如,根据每个用户的合同内容定义的基于模式的默认类别信息)。这种情况下,模式转换信号产生部分21A根据类别信息产生模式转换信号,并把该信号传送给集合点30。
如图16中所示,在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模式转换信号产生部分21A从类别信息数据库21B取回关于集合点30或者作为目标的集合点使用用户的类别信息(T41),并根据类别信息产生模式转换信号(T42)。例如,在目标集合点使用用户具有只关于蜂窝通信的蜂窝通信模式合同,并且保存的类别信息是和蜂窝通信模式相符的类别信息的情况下,模式转换信号产生部分21A根据类别信息,产生指令目标集合点转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模式转换信号。随后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把模式转换信号传送给目标集合点30(T43)。
在位于另一侧的目标集合点30,蜂窝通信部分34接收前述模式转换信号,并通过蜂窝控制部分37,把接收的模式转换信号转发给模式控制部分36(S41)。随后如同第一实施例中一样,模式控制部分36按照模式转换信号,执行模式控制处理(S42)。
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产生模式转换信号,并将其传送给目标集合点30,从而能够主要由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执行模式转换控制。
还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还包括监视蜂窝通信网络20的状态的网络状态监视部分21C;和使网络管理员(用户)输入关于模式转换的用户请求的输入部分21D,其中模式转换信号产生部分21A根据和只包含类别信息的信息项不同的三个信息项:类别信息,蜂窝通信网络20的状态信息和输入用户请求信息,产生模式转换信号。这种情况下,在具有双模式合同的用户输入临时转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请求的情况下,能够按照用户请求,产生转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模式转换信号。当蜂窝通信网络20处于严重拥塞的状态时,能够根据指示拥塞状态的状态信息,产生转换到RFID信息接收模式的模式转换信号,以便自动转换到RFID信息接收模式,而不执行蜂窝通信。在图16的处理中,在T41,除了关于目标集合点30或集合点使用用户的类别信息之外,模式转换信号产生部分21A还从网络状态监视部分21C取回蜂窝通信网络20的各个状态信息,并从输入部分21D取回用户请求信息,在T42,模式转换信号产生部分21A根据这三个信息项产生模式转换信号。
控制模式转换的主要部分可以如上所述是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网络管理软件或网络管理员),或者可以是服务器10的管理员。还可以是集合点30的用户,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在这样的结构中构成系统,其中一个集合点产生给另一集合点(即另一用户的集合点)的模式转换信号。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图解说明了其中还在集合点30中设置用于前述“传输信息”的信息存储部分的实施例。如图在17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Y中那样,集合点30还配有信息存储部分40,信息存储部分40接收来自信息产生部分32的传输信息,保存该传输信息,并根据从蜂窝控制部分37获得的蜂窝通信网络20中的通信量信息,控制把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部分34或者保存传输信息的操作。
如图18中所示,信息存储部分40从蜂窝控制部分37获得蜂窝通信网络20的通信量信息(C51),确定通信量是否超过预定参考值(C52),预定参考值是暂停输出传输信息的参考。当通信量未超过参考值时,信息存储部分40把先前保存的传输信息,或者从信息产生部分32接收的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部分34(C54)。这导致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把传输信息从蜂窝通信部分34传送给服务器30。另一方面,当在C52通信量超过参考值时,信息存储部分40暂停传输信息的输出,并保存传输信息(C53)。这导致在蜂窝通信网络20的通信量超过参考值的情况下,避免向蜂窝通信网络20输出传输信息,从而能够使蜂窝通信网络20中的通信量平稳。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举例说明了和当向蜂窝通信网络20输出传输信息时,集合点30的蜂窝通信部分34使用的通道的选择控制有关的实施例。在从蜂窝通信部分34向蜂窝通信网络20输出的过程中,使用两种通道,图19A中所示的用户通道60和控制通道70。控制通道70是小传输容量的控制信号的传输通道,而用户通道60是每次输入/输出呼叫控制时,设置或释放的大传输容量的用户数据的传输通道。定性地,控制通道70不涉及任意输入/输出呼叫控制,从而情况通常是这样的,控制负载较小,但是需要高的QoS。由于用户通道60涉及输入/输出呼叫控制,因此控制负载较大,需要的QoS根据情况而变化。
根据图20中的处理,可控制当向蜂窝通信网络20输出传输信息时,蜂窝通信部分34应选择和使用上述两种通道中的哪个通道。
即,蜂窝通信部分34首先检测此时要传送的传输信息的信息量(D61),确定信息量是否超过预定参考值(D62),所述预定参考值是确定信息量是否过高,以致仅用控制通道70不能传送该信息的参考。当信息量没有超过参考值时,蜂窝通信部分34通过只使用控制通道70,把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网络20(D64)。
如果在D62,信息量超过参考值,则确定当前状态是否是用户类别过高(高质量服务类别)的情况或者用户希望高速传输的情况(D63)。当确定结果是用户类别较高,或者用户希望高速传输时,蜂窝通信部分34利用大通信容量的用户通道60,把传输信息传送给蜂窝通信网络20(D65)。在该连接中,存在既使用用户通道60又使用控制通道70的情况,以及只使用用户通道60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在D63确定用户类别不高,并且用户不希望高速传输时,蜂窝通信部分34只使用控制通道70向蜂窝通信网络20发送传输信息(D64)。
通过如上所述的图20的处理,蜂窝通信部分34在根据传输信息的信息量,用户类别,和用户是否希望高速传输,恰当地使用这两种通道:用户通道60和控制通道70的同时,能够把传输信息发送给蜂窝通信网络20。
如图19B中所示,除了上述两种通道之外,还可设置专用于传送传输信息的另一通道(RFID通道)80。RFID通道80是适合于固定位长度(例如128位)的传输和中等容量传输的帧结构的通道。定性地,就RFID通道80来说,控制负载中等,所需的迫切度不太高;从而通常情况是需要较低的QoS。
蜂窝通信部分34使用如上所述的RFID通道80向蜂窝通信网络20发送传输信息,从而能够不需要所使用通道的转换控制,减少了控制负载。但是,在仅用RFID通道80传送过高容量的要处理传输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和RFID通道80一起利用用户通道60和控制通道70这两者或者之一,可高效地把传输信息传送给蜂窝通信网络20。
[第七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举例说明其中在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信息存储部分40被配置成过滤要传送的传输信息的实施例。如图21中所示,信息存储部分40配有后进先出型存储器(LIFO存储器)40A,和根据后面说明的过滤控制信息,过滤传输信息的确定部分40B。即,LIFO存储器40A具有首先输出来自最后保存信息的数据的性质。
过滤控制信息是指定若干控制模式中的一种过滤控制模式的信息,所述若干控制模式例如包括只传送就相同的RFID ID来说,指示LIFO存储器40A中的最后状态的传输信息的第一控制模式,只传送就相同RFID ID来说,在根据来自LIFO存储器40A中的传输信息的预定规则的细化操作之后,剩余的传输信息的第二控制模式,只选择并传送特定RFID ID的传输信息的第三控制模式,和传送在只对特定RFID ID的传输信息进行细化的细化操作之后,剩余的传输信息的第四控制模式。
如上所述的过滤控制信息可在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产生并被发送给集合点30。这种情况下,和第四实施例中一样,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可根据三种信息项:类别信息,蜂窝通信网络20的状态信息和输入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的用户请求信息,设置过滤控制信息。
设置过滤控制信息的主要部分可以是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网络管理软件或网络管理员),如上所述,或者是服务器10的管理员。还可以是集合点30的用户,这种情况下,还可采用其中一个集合点设置关于另一集合点(即另一用户的集合点)的过滤控制信息的结构。
这里我们将参考图22说明在信息存储部分40的处理。信息存储部分40首先把从信息产生部分32输出的传输信息聚集到LIFO存储器40A中(C71)。之后,信息存储部分40检查是否已到达预定时期的确定计时(C72),并且在到达确定计时之前,重复执行在C71的传输信息的聚集过程。
当到达确定计时时,确定部分40B获得过滤控制信息(例如,从蜂窝网络管理部分21接收的信息,集合点30的用户输入的信息,临时保存在确定部分40B中的在先信息等)(C73),并根据过滤控制信息,过滤要传送的传输信息(C74)。例如,假定过滤控制信息是“只传送就相同RFID ID来说,指示LIFO存储器40A中的最后状态的传输信息”和“拒绝只具有RF ID<A0001>的传输信息的传送”,则进行过滤控制,以便减少具有RF ID<A0001>的传输信息,并且就其它RFID ID来说,减少除最后状态的传输信息之后的所有传输信息,以便只传送指示最后状态的传输信息。随后,通过蜂窝通信部分34传送过滤之后剩余的传输信息,并删除减少的传输信息(C75)。然后,重复上述过程C71-C75。
借助如上所述的过滤功能,能够避免传送指示LIFO存储器中的半途状态的不必要传输信息,从而减少传输处理的负载,并减少网络通信量。借助以RFID ID的指定为基础的过滤,能够易于只传输特定RFID ID的传输信息,和避免只传送特定RFID ID的传输信息。
[第八实施例]
第八实施例举例说明了其中集合点和服务器配有时间戳记功能的实施例。
前面描述的第三实施例举例说明了其中如图11中所示,在RFID 50中配有产生指示ID信息的传送时间的时间戳记的时间戳记产生部分54的实施例,但是时间戳记并不局限于从RFID 50传送ID信息的时间,可以是在集合点30接收ID信息的时间或者在服务器10接收ID信息的时间。
与之一道,在图4中所示的由服务器10管理的RFID位置数据库41的“更新时间”可以是选自从RFID 50传送ID信息的时间,在集合点30接收ID信息的时间,和在服务器10接收ID信息的时间的任意记录。
为了把在集合点30接收ID信息的时间用作时间戳记,可如图23中所示构成集合点30中的ID接收部分31。即,可构成ID接收部分31,从而在ID接收部分31中设置产生指示ID信息的接收时间的时间戳记的时间戳记产生部分31F,在输出传输信息的时候,ID输出控制部分31E请求时间戳记产生部分31F发送时间戳记,获得的时间戳记被附到要输出的传输信息上。
为了把在服务器接收ID信息的时间用作时间戳记,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如图24中所示,在服务器10X中设置产生指示ID信息的接收时间的时间戳记的时间戳记产生部分15,紧接收到传输信息之后,接收部分13请求时间戳记产生部分15发送该时刻的时间戳记,获得的时间戳记被附到要输出给位置估计部分12的传输信息上。
从RFID 50传送ID信息的时间,在集合点30接收ID信息的时间和在服务器10接收ID信息的时间中的两个或多个可被记录为在图4中所示的,由服务器10管理的RFID位置数据库41的“更新时间”的时间戳记。
顺便提及,时间戳记不必局限于绝对时间信息,相反可以是和某一参考时间和测量的绝对时间之间的差值(相对时间)相关的信息。还可完成时间的算术运算,例如凑整、自乘、省略等。
下面将举例说明服务器向集合点传送参考时间信息,集合点计算参考时间和测量的绝对时间之间的差值,并输出该差值的模式。
如图25A中所示,服务器10Y配有产生参考时间的参考时间产生部分16。如图25B中所示,集合点30的ID接收部分31配有时间戳记产生部分31F,时间戳记产生部分31F具有测量时间的时间测量部分31G,和计算参考时间和测量的绝对时间之间的差值,并输出所述差值的计算部分31H。
图26表示了按照这种模式的处理的内容。在服务器10Y,参考时间产生部分16首先产生参考时间(T81),并把产生的参考时间的信息传送给集合点30(T82)。在位于另一侧的集合点30中的ID接收部分31,时间戳记产生部分31F的计算部分31H通过蜂窝通信部分34接收传送的参考时间信息,并保存所述参考时间信息(S81)。随后时间测量部分31G测量在被来自ID输出控制部分31E的触发信号触发时的绝对时间,并把该绝对时间输出给计算部分31H(S82)。计算部分31H计算参考时间和测量的绝对时间之间的差值(S83)。此时,可对获得的差值进行诸如凑整、自乘、省略之类的计算操作。随后计算部分31H把计算结果输出给ID输出控制部分31E(S84)。之后,ID输出控制部分31E把获得的计算结果(与参考时间的差值的信息)放入传输信息中并输出该传输信息。这导致通过信息产生部分32,把来自ID输出控制部分31E的传输信息保存在存储器33中,之后,通过蜂窝通信网络20,把传输信息从蜂窝通信部分34传送给服务器10。
根据如上所述计算并输出参考时间和测量的绝对时间之间的差值的模式,存储器中的存储容量小于照原样输出测量的绝对值的情况下存储器中的存储容量,并且可减少在蜂窝通信网络20中传送的信息量。
可在服务器中设置如图25B中所示的时间戳记产生部分。例如,图27中的服务器10Z配有时间戳记产生部分15,时间戳记产生部分15具有和上面所述类似的时间测量部分15A和计算部分15B。这种把在服务器中设置的时间戳记产生部分15产生的时间戳记记录到接收的传输信息中的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如上在图26中所述的,在服务器和集合点之间传送和接收参考时间信息及计算结果的过程,其缺点在于在时间戳记信息中包含较大的延迟时间。
另一方面,如图26中所示的在服务器和集合点之间传送和接收参考时间信息及计算结果的过程的缺点在于需要一定的处理负载,而其优点在于在时间戳记信息中包含较小的延迟时间。
如上所述,图27的实施例和图25A、25B及26中的实施例处于一种折衷关系,但是通过向服务器提供图25A和27的结构,向集合点的ID接收部分提供图25B的结构,并根据时间戳记住处的准确要求等,在上述这两种模式之间正确转换,可调整这种折衷。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考虑间歇接收的随机访问方法可被应用于借助控制信息的蜂窝通信功能和RFID信息接收功能的间歇接收控制,和单独关于相应的RFID,预先确定从RFID传送无线电波的时间间隔,并使每个RFID按照预定的传输间隔传送无线电波的方法。这可如下实现:利用在传送无线电站之间不同的数字和随机数,实现确定的随机访问,例如时间跳跃技术,作为一种自动控制方法,在除确定性数据传输时段之外的时段内,接收无线电站间歇接收来自传送无线电站的信号。
如上所述,通过向移动通信终端提供接收在若干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并根据转换信号实现模式转换的转换控制装置,本发明能够实现若干模式之间的恰当转换,所述若干模式包括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蜂窝通信模式。通过使移动通信终端实现接收在若干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并根据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的转换控制步骤,本发明还在若干模式之间实现恰当转换,所述若干模式包括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蜂窝通信模式。

Claims (19)

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包括:
从传送自身的预定标识信息的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
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实现和服务器或另一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
接收从移动通信终端外部产生的用于在若干模式间转换的转换信号,并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进行模式转换控制的转换控制装置,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只启动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
其中转换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在蜂窝通信模式的情况下,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蜂窝控制部分以激活蜂窝通信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
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测量装置;和
产生给服务器的传输信息,并使蜂窝通信装置把产生的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的信息产生装置,所述传输信息包含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移动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
获得蜂窝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量信息的通信量获取装置;和
接收并临时保存来自信息产生装置的传输信息,并根据通信量获取装置获得的蜂窝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量信息,进行操作控制,以便把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装置或者保存传输信息的信息存储装置。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
接收并临时保存来自信息产生装置的传输信息的存储器;和
根据条件信息,从保存在存储器中的传输信息中选择要输出的传输信息,并把要输出的传输信息输出给蜂窝通信装置的选择-输出装置,所述条件信息至少包含关于传输信息的细化条件或者关于要输出的或者要避免输出的传输信息的选择条件。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信息产生装置包括:
保存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在过去某一时刻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号的标识号存储装置;
比较移动通信终端目前能够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和保存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号,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差异的确定装置;和
在至少一次确定存在差异的预定情况下,使蜂窝通信装置把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的传输控制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
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测量装置;
从另一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其它终端信息的接收装置,所述其它终端信息包含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和另一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和
根据移动通信终端的测量装置测量的,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以及根据所述其它终端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并把估计的位置信息通知服务器的位置估计控制装置。
7、按照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
放大可与移动通信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网络的发送或接收无线电波,以便转播无线电波的转播装置。
8、按照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蜂窝通信装置被配置成:
在通过蜂窝通信网络通信中,独立于用于传输/接收用户数据的用户信道和用于传输/接收控制信号的控制信道,设置用于传输/接收传输信息的传输/接收信道,并利用所述传输/接收信道传送传输信息。
9、一种能够与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终端通信的服务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具有从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和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实现与服务器或另一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服务器包括:
根据预定的模式转换请求,把转换信号传送给移动通信终端,以便在移动通信终端在若干模式之间实现转换的转换信号传送装置,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只启动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还包括:
保存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信息的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
保存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终端位置数据库;和
根据来自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传输信息,微型通信机的预存位置信息和移动通信终端的预存位置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并用估计的位置信息更新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的位置估计装置,所述传输信息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从所述微型通信机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自所述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还包括:
保存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信息的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和
接收移动通信终端估计并通知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信息,并用接收的位置信息更新微型通信机位置数据库的位置管理装置。
12、一种通信系统,包括配置成传送它自己的预定标识信息的至少一个微型通信机;能够与蜂窝通信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和充当集合来自微型通信机的信息的集合点的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终端;
其中移动通信终端包括:
从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
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实现和服务器或另一终端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和
接收从移动通信终端外部产生的在若干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并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的转换控制装置,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只启动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
其中转换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在蜂窝通信模式的情况下,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蜂窝控制部分以激活蜂窝通信装置;和
其中服务器包括:
根据预定模式转换请求把转换信号传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信号传送装置;
其中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控制装置根据从服务器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蜂窝网络管理设备,所述蜂窝网络管理设备具有:
监视蜂窝通信网络的状态的网络状态监视装置;
保存关于每个移动通信终端或关于移动通信终端的每个用户定义的类别信息的类别信息存储装置;
接受关于模式转换控制的用户请求的接受装置;和
根据从类别信息保存装置获得的类别信息,网络状态监视装置监视获得的蜂窝通信网络的状态信息和接受装置接受的用户请求中至少之一,产生模式转换信号并把转换信号传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信号产生装置;
其中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控制装置根据从蜂窝网络管理设备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服务器还包括:
产生作为时间戳记基准的参考时间,并把参考时间传送给移动通信终端的参考时间产生-输出装置,
其中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
测量时间的时间测量装置;和
计算从服务器传送的参考时间和测量时间之间的差值,并把计算的差值输出为时间戳记的计算装置。
1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移动通信终端和服务器至少之一还包括验证微型通信机是否是有资格的微型通信机的验证装置。
16、通信系统中的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配置成传送它自己的预定标识信息的微型通信机,能够与蜂窝通信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和充当集合来自微型通信机的信息的集合点的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终端,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从移动通信终端外部产生的用于在移动通信终端在若干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信号的转换信号接收步骤,所述若干模式包括只启动用于从微型通信机接收标识信息的标识信息接收装置的标识信息接收模式,和只启动用于通过蜂窝通信网络与服务器或另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蜂窝通信装置的蜂窝通信模式;
根据接收的转换信号,完成模式转换控制的转换控制步骤;
其中在转换控制步骤中,在蜂窝通信模式的情况下,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蜂窝控制部分以激活蜂窝通信装置。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移动通信终端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测量步骤;
在移动通信终端,产生给服务器的传输信息的信息产生步骤,所述传输信息包括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移动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
在移动通信终端,把产生的传输信息传送给服务器的信息传送步骤;和
在服务器根据接收的传输信息,微型通信机的预存位置信息,和移动通信终端的预存位置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的位置估计步骤。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信息产生步骤被配置成:
比较移动通信终端在过去某一时刻能够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号和移动通信终端目前能够接收的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确定是否存在差异;和
在至少一次确定存在差异的预定情况下,产生传输信息。
19、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移动通信终端测量从微型通信机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的测量步骤;
在移动通信终端,从另一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其它终端信息的接收步骤,所述其它终端信息包括微型通信机的标识信息,来自所述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和另一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和
在移动通信终端,根据在移动通信终端测量的来自微型通信机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以及根据其它终端信息,估计和传输信息对应的微型通信机的位置的位置估计步骤。
CNB2003101202680A 2002-12-10 2003-12-10 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97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58612 2002-12-10
JP358612/2002 2002-12-10
JP206853/2003 2003-08-08
JP2003206853A JP4272006B2 (ja) 2002-12-10 2003-08-08 移動通信端末、サーバ、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0955A CN1510955A (zh) 2004-07-07
CN1279781C true CN1279781C (zh) 2006-10-11

Family

ID=3232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026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9781C (zh) 2002-12-10 2003-12-10 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280833B2 (zh)
EP (1) EP1429568B1 (zh)
JP (1) JP4272006B2 (zh)
KR (1) KR100611035B1 (zh)
CN (1) CN1279781C (zh)
AU (1) AU2003268820B2 (zh)
CA (1) CA2452744C (zh)
DE (1) DE60306735T2 (zh)
SG (1) SG1083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5998B1 (en) * 1999-12-10 2005-11-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ime stamping method using time-based signature key
US8077040B2 (en) 2000-01-24 2011-12-13 Nextreme, Llc RF-enabled pallet
US6943678B2 (en) 2000-01-24 2005-09-13 Nextreme, L.L.C. Thermoformed apparatus having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7342496B2 (en) 2000-01-24 2008-03-11 Nextreme Llc RF-enabled pallet
US8127984B2 (en) * 2003-06-13 2012-03-06 Varia Holdings Llc Emulat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US7352999B2 (en) * 2004-01-29 2008-04-01 Nokia Corporation Termina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nteracting with a service provider via a signaling tag
US7130385B1 (en) 2004-03-05 2006-10-31 Avaya Technology Corp. Advanced port-based E911 strategy for IP telephony
CN101006454B (zh) * 2004-05-18 2012-05-09 西尔弗布鲁克研究有限公司 利用以许多数据部分编码的签名验证对象
KR100639367B1 (ko) * 2004-10-08 2006-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유번호인식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7324476B2 (en) * 2004-11-04 2008-01-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stablishing user accounts for RFID-based telecommunications routing
JP4567429B2 (ja) * 2004-12-08 2010-10-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ビキタス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ユビキタスサービス方法
US7289810B2 (en) * 2004-12-10 2007-10-30 Cisco Technology, Inc. Location detection and network awareness for multi-mode/multi-radio mobile devices
US7589616B2 (en) * 2005-01-20 2009-09-15 Avaya Inc. Mobile devices including RFID tag readers
JP4636241B2 (ja) 2005-03-31 2011-02-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規制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規制方法
US8107625B2 (en) 2005-03-31 2012-01-31 Avaya Inc. IP phone intruder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EP1710764A1 (en) * 2005-04-07 2006-10-11 Sap Ag Authentication of products using identification tags
WO2006115376A1 (en) * 2005-04-25 2006-11-02 Lg Electronics Inc. Reader control system
JP4580305B2 (ja) * 2005-08-01 2010-1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US20090154665A1 (en) * 2005-11-28 2009-06-18 Galvin Brian M Authenticated audiographs from voice mail
US20070149257A1 (en) * 2005-12-27 2007-06-28 Matthew Cheresh Novel design for a wireless network device
AU2006338233A1 (en) * 2006-02-15 2007-08-23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LLC RF switched RFID multiplexer
US7818264B2 (en) 2006-06-19 2010-10-19 Visa U.S.A. Inc. Track data encryption
JP5132121B2 (ja) * 2006-10-30 2013-01-3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無線id管理装置、無線id管理方法および無線idレコーダ
US8063782B2 (en) * 2007-01-22 2011-11-22 Cisco Technology, Inc. Remote inventory of devices
US9210680B2 (en) 2007-06-27 2015-12-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real time location service provider
US8212674B2 (en) * 2007-10-04 2012-07-03 Cisco Technology, Inc. Inventory devices and methods
JP2009253705A (ja) 2008-04-07 2009-10-29 Canon Inc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211868B2 (ja) * 2008-06-09 2013-06-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収集システム、情報収集装置、通信装置、情報収集処理プログラム、通信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収集方法
CN101551926B (zh) * 2009-05-21 2011-09-14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读卡器异物检测装置及读卡器插口
WO2010146673A1 (ja) 2009-06-17 2010-12-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397549B2 (ja) 2010-08-18 2014-01-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装置、着信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着信処理方法
US8958824B2 (en) * 2011-02-14 2015-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a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US9672519B2 (en) 2012-06-08 2017-06-06 Fmr Llc Mobile device software radio for securely passing financial information between a customer and a financial services firm
US9949089B2 (en) * 2015-05-13 2018-04-17 Ricoh Company, Ltd.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posi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position management method
US11153528B2 (en) * 2016-10-01 2021-10-19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structured media playback
JP6739636B2 (ja) * 2017-05-26 2020-08-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データ通信装置、空調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446167B (zh) * 2019-06-20 2021-01-05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位置推断方法以及装置
US11321491B2 (en) * 2019-07-24 2022-05-03 Faro Technologies, Inc. Tracking data acquired by coordinate measurement devices through a workflow
CN110672962A (zh) * 2019-10-22 2020-01-10 东莞市鸿茂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14360B1 (en) * 1991-04-17 1998-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ntegrated paging system
US5790946A (en) 1993-07-15 1998-08-04 Rotzoll; Robert R. Wake up device for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594740A (en) * 1993-08-27 1997-01-14 Axion Logist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 specific enab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243773B2 (ja) * 1994-09-30 2002-01-07 株式会社日立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移動体検出装置
FI99071C (fi) * 1995-02-15 1997-09-2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sovellusten käyttämiseksi matkaviestimessä ja matkaviestin
JPH10282204A (ja) * 1997-04-10 1998-10-23 Hitachi Zosen Corp 移動体の位置検出設備
JPH11113066A (ja) * 1997-10-07 1999-04-23 Ntt Data Corp データ通信方法、携帯型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KR100293944B1 (ko) * 1998-04-17 2001-07-12 윤종용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휴대폰의사용자인증방법
US6208854B1 (en) * 1998-05-14 2001-03-27 Ameritech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a call to a called party's land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JP2000030006A (ja) * 1998-07-14 2000-01-28 Toenec Corp 位置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JP3537026B2 (ja) * 1998-09-03 2004-06-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Phs無線移動局の位置情報報告方式
JP4015312B2 (ja) * 1998-12-15 2007-11-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フ制御方式
US6246882B1 (en) * 1998-12-22 2001-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de area item tracking system
JP2001007752A (ja) * 1999-06-18 2001-01-12 Hittsu Kenkyusho:Kk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GB9918348D0 (en) * 1999-08-05 1999-10-0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ocation finding system and method
JP3442320B2 (ja) * 1999-08-11 2003-09-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方式切替無線端末及び通信方式切替方法
JP3390368B2 (ja) * 1999-08-12 2003-03-24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ダイナミック無線基地局システムおよびダイナミック無線基地局間同期方法
JP2001078260A (ja) * 1999-09-06 2001-03-23 Yrp Kokino Idotai Tsushin Kenkyusho:Kk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輻輳制御方法、移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JP3247936B2 (ja) * 2000-02-17 2002-01-21 独立行政法人通信総合研究所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局、移動端末、これ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KR20010084253A (ko) 2000-02-24 2001-09-06 한동식 휴대폰을 이용한 다수 휴대품의 분실방지장치
JP3696477B2 (ja) * 2000-04-06 2005-09-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システム
JP3885105B2 (ja) 2000-05-22 2007-02-21 洋一 佐藤 物流管理方法
JP2002041137A (ja) * 2000-07-31 2002-02-08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作業機械、作業機械の稼働管理方法及び同システム
EP1382018A2 (en) * 2000-08-02 2004-01-2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Electronic device cover with embedded radio frequency (rf) transponder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JP3587448B2 (ja) * 2000-09-27 2004-11-10 株式会社東芝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位置検出方法
JP3711011B2 (ja) * 2000-10-06 2005-10-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監視ユニット及び移動体管理システム
JP2002165260A (ja) * 2000-11-28 2002-06-07 Ntt Docomo Inc 位置登録制御方法、管理装置、基地局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JP3882610B2 (ja) * 2000-12-22 2007-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物探索システム
JP3601712B2 (ja) * 2001-01-19 2004-12-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ータ通信方法
US6717516B2 (en) * 2001-03-08 2004-04-06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bluetooth/RFID based real time location tracking
US6766947B2 (en) 2001-03-19 2004-07-27 Accenture Real world showroom
JP2003157477A (ja) * 2001-11-19 2003-05-30 Hitachi Ltd タグ管理サーバとこれを用いた情報の取得・活用システム
US7340214B1 (en) * 2002-02-13 2008-03-04 Nokia Corporation Short-range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media ta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280833B2 (en) 2007-10-09
AU2003268820A1 (en) 2004-07-01
JP2004242274A (ja) 2004-08-26
DE60306735T2 (de) 2007-07-12
EP1429568B1 (en) 2006-07-12
KR20040050882A (ko) 2004-06-17
JP4272006B2 (ja) 2009-06-03
SG108328A1 (en) 2005-01-28
CA2452744C (en) 2009-07-07
CN1510955A (zh) 2004-07-07
US20040171373A1 (en) 2004-09-02
AU2003268820B2 (en) 2006-05-04
KR100611035B1 (ko) 2006-08-10
CA2452744A1 (en) 2004-06-10
EP1429568A1 (en) 2004-06-16
DE60306735D1 (de) 200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9781C (zh) 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99211C (zh) 通过正向开销控制信道传送信息的系统
CA2667160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collection of voice call statistics for a mobile device
CN101946534B (zh) 长期演进用户设备多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性控制
CN1925688A (zh) 多模式通信设备及在其内识别无线资源的方法
CN1806229A (zh) 并行管理程序、包含该并行管理程序的存储介质、并行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020052207A1 (en) Context tags for context-aware computer programs
CN1551676A (zh) 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移动终端、以及寻呼方法
CN1535045A (zh)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CN1180635C (zh) 数字无线电话装置
CN1767688A (zh) 位置登记方法、信息分配方法、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756218A (zh) 通信设备、通信程序和通信方法
CN103249097A (zh) 通信系统
CN1991890A (zh) 服务推荐系统及服务推荐方法
CN10105643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内容信息服务器、内容列表提供方法
CN1929662A (zh) 便携终端的多媒体消息通报装置及方法
CN1438808A (zh) 移动控制设备、移动通讯终端和移动通讯系统
CN1770886A (zh) 一种蜂窝电话及其传送消息的方法
CN100347995C (zh) 通信处理设备和通信处理方法
CN1774020A (zh) 移动电话及其与计算机通信网络通信的方法
CN1777134A (zh) 无线接入控制站及无线接入控制方法
CN1285229C (zh) 获取移动用户状态信息的方法、系统及相应用户识别模块
CN100345392C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934826A (zh) 服务等级控制系统、服务等级控制设备、终端设备、服务等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1919184B (zh) 监控主机的方法、监控装置及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1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