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4185C - 固定件、电发光装置以及底座基底 - Google Patents

固定件、电发光装置以及底座基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4185C
CN1274185C CNB011117001A CN01111700A CN1274185C CN 1274185 C CN1274185 C CN 1274185C CN B011117001 A CNB011117001 A CN B011117001A CN 01111700 A CN01111700 A CN 01111700A CN 1274185 C CN1274185 C CN 12741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bond
remove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shee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17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1057A (zh
Inventor
益子浩明
西井弘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21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41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41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4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humidit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6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compris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includ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3Sheet including cover or casing
    • Y10T428/239Complete cover or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777Edge fe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2With component specified as adhesive or bonding ag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4Of fluorinate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544Addition polymer is perhalogen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Abstract

一种固定件,它由装备有一个透气部分的薄片材料制成,该透气部分在不是薄片材料的周边部分的一个部分覆盖着去除剂,该薄片材料还装备有一个设在薄片材料的周边部分上的粘接件。一种采用此固定件的电发光装置;以及EL装置的底座基底。使用此固定件可以降低EL装置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固定件、电发光装置以及底座基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在电发光(下面将把它简称为“EL”)装置内固定的固定件在该EL装置中除去预定的气体组分的一种去除剂;以及采用该固定件的一种EL装置;以及用于该EL装置的一种底座基底。
                        背景技术
对于多种设备比如可移动设备的显示装置或发光件来说,在传统上使用EL装置作为一个发光器。然而,EL装置伴随的一个缺点是:在高温条件下或经过一段预定的时间,与初始阶段的EL装置相比,发光性能比如亮度或发光均匀性大大变坏。已经知道发光性能的这种变坏是由于在该EL装置内出现不发光的部分(暗点)造成的,而出现暗点是因为水被吸附到部件的表面上或被吸附到该EL装置的部件材料上造成的,或者,水或气体比如氧气或有机气体由外面渗透进来。
为了除去使发光性能变坏(出现暗点)的上述原因,在JP-A-9-148066(在这里使用的“JP-A”表示“未经审查的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提出使用一种EL装置,在该装置内装备有由一种化合物形成的干燥装置,该化合物可以吸附水,同时,即使在吸附湿汽之后仍保持为固态。在固化之后,把作为干燥装置的该化合物固定在EL装置内。
然而,上述的EL装置需要把作为干燥装置的化合物固化的步骤,这样,为了进行固化需要时间和设备。因此,产生了制造成本变得较高的问题。
根据上述观点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件,它可以降低EL装置的制造成本,并提供使用此固定件的EL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底座基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发光装置、用来固定预定气体成分的去除剂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装备有一个透气部分的薄片材料,该透气部分在不是薄片材料的周边部分的一个部分覆盖着所述去除剂,该薄片材料还装备有一个设在薄片材料的周边部分上的粘接件,该粘接件是一个层压件,在它的内部有一个基底层;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发光装置,它包括用密封剂密封彼此面对的表面基底和底座基底,阳极、有机发光层、阴极以该顺序依次叠放在表面基底上,用在底座基底上的如技术方案1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件把用于除去预定气体组分的去除剂固定。并且,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发光装置的底座基底,其上粘接有如技术方案1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件,以覆盖用于除去已被设在底座基底上的预定气体组分的去除剂。
本发明的固定件由装备有一个透气部分的薄片材料制成,该透气部分在不是薄片材料的周边部分的一个部分覆盖着去除剂,该薄片材料还装备有一个设在薄片材料的周边部分上的粘接件,该粘接件是一个层压件,在它的内部有一个基底层。因此,可以容易地把该固定件粘接到EL装置的内表面上,其方式为该固定件覆盖着去除剂,并且,去除剂夹在该件与内表面之间。这样的构造不需要去除剂的固化,降低了EL装置的制造成本。
当本发明的固定件的透气部分由材质为聚四氟乙烯(PTFE)的一种多孔物质制成时,它的极好的耐热性能使得即使在加热的环境中也可以稳定地使用所制成的EL装置。
当本发明的固定件的透气部分由材质为一种有晶体结构的高聚物的多孔物质制成时,可以容易地控制在EL装置的内部除去预定气体组分的性能,这是因为有晶体结构的高聚物是一种容易调节多孔物质的微孔尺寸的材料。
当本发明的固定件的透气部分由材质为一种热塑性树脂的多孔物质制成时,它的极好的加工性能使该透气部分容易加工。
当采用一种聚烯烃类树脂作为本发明的固定件中的热塑性树脂时,可以容易地控制在EL装置的内部除去预定气体组分的性能,这是因为聚烯烃类树脂是一种容易调节多孔物质的微孔尺寸的材料。此外,使用便宜的聚烯烃类树脂可以降低EL装置的制造成本。还有,易于再循环的材料在使用后的再循环可以减少垃圾。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粘接件的粘接剂,可以使用任何粘接剂,只要它的凝胶比例为重量百分比70%或更高就可以,最好,重量百分比由80%到99%,在该粘接剂稳定的条件下,这就是说,当粘接剂是一种固化型粘接剂时在它固化之后,当粘接剂是一种热熔化粘接剂时在足够地冷却之后,或者当粘接剂是一种对压力敏感的粘接剂时在自粘接起经过了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它溶解在至少一种有机溶剂中,这些有机溶剂由下列溶剂中选择:甲苯、二甲苯、环己烷、乙醇、异丙醇、乙醚、己烷、四氯化碳、氯仿、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2-吡咯烷酮(NMP)以及四氢呋喃。在任何一种上面列举的有机溶剂中凝胶比例少于重量百分比70%的粘接剂彼此之间有相当好的可比性,使得当把粘接剂整体进EL装置中时,有机物质的气体会由该粘接剂释放出来。在这里使用的“粘接剂的凝胶比例”如下地测量:首先,测量粘接剂样品(大约0.1克)的初始重量(W1),随后,把样品放进一种目标有机溶剂(大约100毫升)中,在室温下把样品浸在溶剂里面168小时(7天)。还没有成为凝胶的部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把不溶解的物质干燥之后,测量残余物(成为凝胶的部分)的重量(W2),并用下式(1)计算凝胶比例:
凝胶比例(重量百分比%)=(W2/W1)×100...(1)
在本发明的固定件中,粘接件的厚度的范围为由1到5000微米,由处理使用的角度看最好为5到1000微米。
当构成本发明的固定件的粘接件是一种在它的内部有一个基底层的层压件时,可以提高该固定件的弹性模量,这将改善把该固定件固定时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实现EL装置的自动制造成为可能。
在使用本发明的固定件的EL装置中,固定件有由薄片材料和粘接件形成的简单结构,使得可以容易地把它粘接到该EL装置的内表面上,降低了它的制造成本。
在使用本发明的固定件的EL装置中,事先把去除剂安装到该装置的底座基底上,这使制造该EL装置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示意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件和采用它的EL装置;
图2为一个示意图,示出了该固定件的制造过程;
图3为一个顶视示意图,示出了制造过程;
图4为一个示意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固定件;
图5为一个示意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固定件;
图6为一个示意图,示出了采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件的EL装置的底座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在附图的基础上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固定件和采用该固定件的EL装置。此EL装置是通过把一个表面基底1与一个底座基底2密封起来得到的一个有机EL装置,每个基底为盘状,有密封剂3,使得它们的凹进部分彼此面对。在表面基底1的盘状凹进部分的上表面,接续地一层在另一层上以这样的顺序叠放着阳极4、有机的光发射层5以及阴极6,从而形成一个层压件7,同时,在底座基底2的盘状凹进部分的底表面(内表面),固定件9把用来除去预定的气体组分的去除剂8固定。此固定件9由一种薄片材料10构成,形成一个透气的部分10a,该部分整个是透气的,且在此薄片材料10的一侧的周边部分上形成一个粘接件11。此粘接件11是三层的层压件(一个基底层12和设在该基底层两侧的粘接层13),在该层压件的里面有一个基底层12。把该固定件9粘接到底座基底2的盘状凹进部分的下表面上,并把由该固定件覆盖的去除剂9夹在并固定在该固定件与凹进部分的下表面之间。去除剂8用来穿过薄片材料10的可透气部分10a除去预定的气体成分。在这里,在表面基底7上形成层压件7,而底座基底2在与形成该层压件的侧面相对的那个侧面上。
下面将更具体地描述构造。对于薄片材料10的透气部分10a没有提出任何特别的限制,只要它有透气性(包括水汽可透过性)就可以。优选的示例包括材质为PTFE的多孔物质,材质为一种有晶体结构的高聚物的多孔物质,和材质为一种塑性树脂的多孔物质。如果不需要薄片材料有高的透气性,也可以使用由这样的材料制成的非多孔物质作为此透气部分10a。可以把至少两种上面列举的材料混合、层压或结合起来,以形成透气部分10a。虽然对透气部分10a的厚度和孔隙率没有提出任何限制,但是,其厚度的范围通常在由1到3000微米,最好由5到1000微米,而其孔隙率的范围通常在由2到98%,最好由30到95%。同样,对于透气部分10a的微孔尺寸没有提出任何限制,只要它不容许上述的去除剂8透过就可以。其尺寸的范围最好为由0.01到100微米,更可取的是,由0.03到10微米。特别是当有可能使薄片材料10与EL装置的阴极6接触时,薄片材料10最好有软垫的性质。当透气部分10a由材质为PTFE的多孔物质制成时,它的厚度最好为10微米或更厚一些,更可取的是,有10到1000微米,这是考虑到改善其弹性模量。作为上面描述的有晶体结构的高聚物或热塑性树脂,聚烯烃类树脂比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4-甲基-戊烯-1、聚-1-丁烯以及聚偏氟乙烯是优选的。这些聚烯烃类树脂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物质使用,或者作为一种共聚物使用,或者可以把它们中的至少两种作为一种混合物使用。
对于构成粘接件11的粘接层13的粘接剂没有提出任何特别的限制。可以用于它的粘接剂的示例包括对压力敏感的粘接剂、热熔化的粘接剂、通过暴露给紫外线、热、水汽或类似物而固化的粘接剂、两部分的粘接剂以及冷固化的粘接剂。由硅材料、丙烯酸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对压力敏感的粘接剂是特别优选的。
上面描述的基底层12由一种热塑性薄膜、热固化的塑料薄膜、金属薄膜或无纺布制成。
对于去除剂8没有提出任何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通常用作一种吸收剂、水汽吸收剂(干燥剂)或者去氧剂(除去氧气的吸收剂)的化合物作为此去除剂。在它们中,优选能够除去由下述的一组物质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物质的化合物作为去除剂8,该组物质包括:水汽、氧气和有机物质的蒸气。作为干燥剂,可以使用任何能够用物理方法吸收水分的物质或任何能够与水进行化学反应的物质。实例包括:硅胶、分子筛(沸石等)、活性氧化铝、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硫酸盐、金属卤化物、过氯酸盐、碳酸盐、五氧化二磷、氢氧化钙、氢氧化铝锂、活性金属以及有机物质。上述的去氧剂的实例包括:活性炭、硅胶、分子筛、氧化镁和氧化铁。有机气体的吸收剂的实例包括:活性炭、硅胶和分子筛。作为去除剂8,可以把多种上面列举的无机物和/或有机物混合起来。也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把它们与用作粘合剂的一种合成树脂混合之后使用,随后把混合物固化。
例如如下面描述的那样制作本发明的固定件9,并把它固定在一个EL装置内。具体地描述这一过程,如在图2和3中所示出的那样,相继地在长的分离装置14上把粘接件11的部件做成预定的形状,接着,把薄片材料10粘接在该粘接件11上,从而在该分离装置14上形成多个固定件9。用一台自动的装载机器抓取此分离装置14上的其中一个固定件9,并把它粘接起来,使它覆盖着去除剂8(参见图1),已经事先把去除剂设在底座基底2的盘状凹进部分上(参见图1),从而把固定件9固定到该EL装置上。如图6中所示,最好事先把去除剂8安装到底座基底2上更可取,因为这样使该EL装置的制造更容易。
按照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可以把由装备有透气性的透气部分10a的薄片材料10和在薄片材料10的周边部分上形成的粘接件11构成的固定件9粘接在EL装置的底座基底2里面,把去除剂8覆盖在底座基底2与固定件9之间,并夹在它们之间。
因为固定件9有由薄片材料10和粘接件11制成这样简单的结构,所以,可以容易地制造此固定件9,可以降低该固定件9的制造成本。还有,可以通过粘接固定件9这样的简单操作固定去除剂8,也可以降低EL装置的制造成本。
此外,以覆盖的形式把去除剂8夹在固定件9与底座基底2之间,从而防止了去除剂8的分散,结果,可以降低去除剂8对EL装置的不利影响。
粘接件11在它的内部有基底层12,这使得可以提高粘接件11的弹性模量。这使得可以容易地由分离装置14抓取固定停9,而不会引起变形,而因此,可以使用一台自动装载机器进行抓取和接续的粘接到底座基底2上的操作。通过如上所述的那样使用固定件9,使实现EL装置的自动生产变成可能,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制造EL装置。
特别是,当采用材质为上述的PTFE的多孔物质用作透气部分10a时,即使在加热的环境中也可以稳定地使用所制成的EL装置,这是因为PTFE在耐热方面性能极好。
当透气部分10a由材质为一种有晶体结构的高聚物的多孔物质制成时,有晶体结构的高聚物使得可以容易地控制多孔物质的微孔尺寸,从而可以容易地调节在EL装置的内部除去预定气体组分的性能。
当透气部分10a由材质为一种热塑性树脂的多孔物质制成时,热塑性树脂的极好的加工性能使该透气部分10a的加工变得容易。特别是当热塑性树脂是一种聚烯烃类树脂时,聚烯烃类树脂使得可以容易地控制多孔物质的微孔尺寸,从而可以容易地调节在EL装置的内部除去预定气体组分的性能。通过使用一种便宜的聚烯烃类树脂,可以进一步降低EL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这是一种容易再循环的材料,通过它的再循环使用,可以减少垃圾。
图4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固定件。在此实施例中,透气部分10a是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材质为一种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多孔物质;粘接件21由按照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的粘接层13形成,但是,在该粘接件内部没有基底层12(参见图1)。其它部分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类似,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这样的固定件22在粘接件21的内部没有任何基底层12,使得尽管不能提高粘接件21的弹性模量,但是,固定件22作为一个整体的弹性模量可以提高,这是因为透气部分10a由材质为一种热塑性树脂的多孔物质制成。这样的构成使得可以容易地由分离装置14抓取固定件22(参见图2)。这样,由这一实施例可以获得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和优点。
图5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固定件。在此实施例中,薄片材料31在它的中心部分有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类似的透气部分10a,但是,透气部分10a的其它部分由非多孔物质32制成。这种非多孔物质32由塑料或金属薄膜构成。用一种粘结剂或对压力敏感的粘接剂把透气部分10a和非多孔物质32粘接起来。当非多孔物质32的材质为一种热塑性树脂时,可以通过热熔合把它们粘接起来。其它部分与上面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类似,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当采用这样的固定件33时,通过改变透气部分10a与非透气部分32的面积比,可以在比只由透气部分10a控制的范围更宽的范围内控制薄片材料31的强度或气体成分的透气性。通过控制薄片材料31的强度可以改进由分离装置14的抓取比(参见图2)。而可以通过控制气体成分的透气性调节该气体成分的处理速率。此外,可以得到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和好处。
在每个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阳极4、有机的光发射层5以及阴极6接续地重叠在表面基底1的凹进部分的顶表面上,以上述的次序一层在另一层的上面,形成一个层压件7。除了这些层以外,可以形成一个电子传输层、一个空穴传输层或一个空穴注入层,或者,可以形成多个这样的层。
在EL装置内部的一个空间中,可以密封地封住一种气体,或者,可以把该空间抽空。
对材质为热塑性树脂的多孔物质的制造过程没有任何特别的限制。实例包括一种下述的制造过程:通过在一种差的溶剂中析出已经溶解在一种好溶剂中的树脂,拉伸挤出的薄膜,并在加热的状态下对一种颗粒状的树脂施压,以形成多孔的产品,随后把它切成薄膜。
下面将通过示例和对比示例描述本发明。
                      示例1
示例1的产品是如图1中所示的固定件1。首先,通过在25摄氏度下以在机器方向上1.5倍的拉伸比拉伸已经热熔化并被挤出的聚丙烯,再在130摄氏度下在机器方向上拉伸,并在130摄氏度下加热2分钟进行热固化,生产出35微米厚的聚丙烯多孔基底(薄片材料10)。随后,用一种25微米厚的聚酯薄膜(商标名为“Lumirror”,Toray工业公司的产品)作为一种基底材料,把用紫外光固化的对压力敏感的丙烯酸粘接剂施加到该基底材料的两个侧面上,得到40微米的厚度,这样获得了粘接件11。如下地制备上述对压力敏感的粘接剂。具体地说,采用60份重量的丙烯酸异壬酯、28份重量的丙烯酸丁酯、12份重量的丙烯酸以及0.1份重量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2-二甲氧基-2-对苯基苯乙酮(商标名“IRGACURE 651”;Ciba GeigyAG的产品)制备的一种预混物在氮气的气氛中摹露给紫外光,以引起部分的聚合作用,从而得到粘度大约为4500cps的一种糊浆(对压力敏感的粘接剂),此粘度足以用来进行涂布。如下地制作粘接件11:把100份重量的上面描述的已经部分地聚合的糊浆加到0.4份重量的用作自由基链终止剂的四双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tetrabismethylene-3-(3’,5’-di-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 methane)和0.1份重量的用作交联剂的三丙烯酸三甲基丙酯中。在它们混合并把它们施加到基底材料的两个侧面上之后,通过把所得到的基底材料在氮气的气氛中暴露给发自光强为5mw/cm2的高压汞灯的900mJ/cm2的紫外光,引发光聚合作用,从而得到有40微米厚的光聚合层的粘接件11。所得到的对压力敏感的粘接剂在甲苯中不能溶解的份额为90%。使用这样得到的薄片材料10和粘接件11制造如图1中所示的固定件9,采用活性氧化铝作为去除剂8制造如图1所示的EL装置。
就在它刚刚制造出之后对这样得到的EL装置的光发射层拍摄放大50倍的照片。随后,在室温下储存500小时之后,再对该EL装置的光发射层拍摄放大50倍的照片。观察和比较这些放大的照片的结果发现:在储存之后,显示出暗点面积比有1.1倍的增长,固定件9没有在EL装置中脱落,并且,抓取性能(下面将描述这种性能)是好的。
《抓取性能》
“抓取性能”这个词意味着已经接续地设置在一个分离装置上的固定件9从该分离装置上分开的程度。当通过旋转该分离装置120度的弧度使固定件9自然地由该分离装置上分开时,判断其抓取性能是好的,但是,当它们不能分开时,判断其抓取性能是坏的。
                       示例2
以与示例1类似的方式,区别是使用25微米厚的不锈金属箔而不用25微米厚的聚酯薄膜作为基底材料,拍摄放大照片,并观察和比较它们。结果,发现:在储存之后,显示出暗点面积比有1.1倍的增长,固定件9没有在EL装置中脱落,并且,抓取性能是好的。
                      对比示例1
以与示例1类似的方式,区别是省去了固定件9和去除剂8,拍摄放大照片,并观察和比较它们。结果,发现:显示出暗点面积比有5倍的增长。
                      对比示例2
与示例1类似的方式制作出一个EL装置,区别是把活性氧化铝设置在底座基底2上形成的一个长方形封壳上。拍摄放大照片,并类似地观察和比较它们。结果,发现:在储存之后,显示出暗点面积比有1.3倍的增长,去除剂8在EL装置中散布开,造成对阴极的损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固定件由装备有一个透气部分的薄片材料制成,该薄片材料在不是周边部分的部位覆盖着去除剂,并且,粘接件设置在薄片材料的周边部分上。这样的构成使去除剂的粘接变得容易,这是通过把去除剂覆盖在并夹在固定件与EL装置的内壁表面之间实现的,从而降低了该EL装置的制造成本。
当本发明的固定件的透气部分由材质为PTFE的多孔物质制成时,它的极好的耐热性能使得可以甚至在加热的环境中稳定地使用所制成的EL装置。当透气部分由材质为一种有晶体结构的高聚物的多孔物质制成时,可以容易地控制除去在该EL装置内部的一种预定的气体成分的性能,这是因为该高聚物是一种容易调节多孔物质的微孔尺寸的材料。当透气部分由材质为一种热塑性树脂的多孔物质制成时,它的极好的加工性能使得对透气部分可以容易地进行加工。还有,当采用聚烯烃类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时,可以容易地调节多孔物质的微孔尺寸,此外,可以更多地降低EL装置的制造成本,这是因为聚烯烃类树脂便宜。还有,因为它是一种容易再循环的材料,在使用后的再循环可以减少垃圾。
在本发明的固定件中,使用厚度范围由1微米到5000微米的粘接件使该固定件的处理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固定件中,使用由层压件,在其内部有一个基底层,形成的粘接件使得可以提高该粘接件的弹性模量。按照这一优点,可以容易地由一个长的分离装置上抓取在该分离装置上形成的多个固定件,而不会引起变形,因此可以实现EL装置的自动制造,使得可以减少制造EL装置的时间和成本。
在使用本发明的固定件的EL装置中,固定件有由上述的薄片材料和粘接件形成的简单结构,使得可以容易地把它粘接到该EL装置的内表面上,降低了它的制造成本。
在使用本发明的固定件的EL装置的底座基底中,事先把去除剂安装到底座基底上,使得可以容易地制造该EL装置。
尽管已经参考着具体的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士来说,显然可以实现多种改变和改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电发光装置的固定件,用来固定预定气体成分的去除剂,
其包括装备有一个透气部分的薄片材料,该透气部分在不是薄片材料的周边部分的一个部分覆盖所述去除剂,该薄片材料还装备有一个设置在薄片材料的周边部分上的粘接件,该粘接件是一个层压件,在它的内部有一个基底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透气部分由一种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的多孔基底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透气部分由一种材质为一种具有晶体结构的高聚物的多孔基底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透气部分由一种材质为一种热塑性树脂的多孔基底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类树脂。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粘接件由一种粘接剂制成,该粘接剂的凝胶比例为重量百分比70%或更高。
7.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粘接件的厚度范围为由1到5000微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粘接件的厚度范围为由1到5000微米。
9.一种电发光装置,它包括用密封剂密封彼此面对的表面基底和底座基底,阳极、有机发光层、阴极以该顺序依次叠放在表面基底上,用在底座基底上的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件把用于除去预定气体组分的去除剂固定。
10.一种电发光装置,它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件。
11.一种电发光装置,它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件。
12.一种电发光装置,它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件。
13.一种用于电发光装置的底座基底,其上粘接有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件,以覆盖用于除去已被设在底座基底上的预定气体组分的去除剂。
14.一种用于电发光装置的底座基底,它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件。
15.一种用于电发光装置的底座基底,它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件。
16.一种用于电发光装置的底座基底,它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件。
CNB011117001A 2000-03-23 2001-03-23 固定件、电发光装置以及底座基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41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82889A JP3558578B2 (ja) 2000-03-23 2000-03-23 固定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ならびにその背面基板
JP82889/00 2000-03-23
JP82889/2000 2000-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1057A CN1321057A (zh) 2001-11-07
CN1274185C true CN1274185C (zh) 2006-09-06

Family

ID=18599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170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4185C (zh) 2000-03-23 2001-03-23 固定件、电发光装置以及底座基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696179B2 (zh)
EP (1) EP1137325B1 (zh)
JP (1) JP3558578B2 (zh)
KR (1) KR100697909B1 (zh)
CN (1) CN1274185C (zh)
AT (1) ATE512564T1 (zh)
TW (1) TW5113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6682B2 (ja) 2000-03-28 2010-08-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272819B2 (ja) 2001-01-10 2009-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
JP4010845B2 (ja) * 2002-03-28 2007-11-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JP2003317936A (ja) * 2002-04-24 2003-11-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3323973A (ja) * 2002-04-26 2003-11-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WO2004006628A1 (ja) 2002-07-08 2004-01-15 Dynic Corporation 吸湿性成形体
JP3650101B2 (ja) * 2003-02-04 2005-05-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189195A1 (en) 2003-03-24 2004-09-30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Devices including, methods using, and compositions of reflowable getters
TWI288448B (en) * 2004-09-10 2007-10-11 Toshiba Corp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586077B1 (en) * 2010-06-22 2016-12-14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with separating foil
KR101927942B1 (ko) * 2012-02-09 2018-1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7557A (en) * 1979-03-16 1982-11-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Glass sealed thin-film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free of moisture and th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5189405A (en) * 1989-01-26 1993-02-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JPH04267096A (ja) * 1991-02-21 1992-09-22 Sharp Corp 薄膜elパネル
JPH09148066A (ja) 1995-11-24 1997-06-06 Pioneer Electron Corp 有機el素子
US6198220B1 (en) * 1997-07-11 2001-03-06 Emagin Corporation Sealing structur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JP2845239B1 (ja) * 1997-12-17 1999-0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el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081071A (en) * 1998-05-18 2000-06-27 Motorola, Inc. Electroluminescent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encapsulating
JP2000003783A (ja) * 1998-06-12 2000-01-07 Tdk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US6280559B1 (en) * 1998-06-24 2001-08-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lor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onding light-transmitting substrates
US6268695B1 (en) * 1998-12-16 2001-07-31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barrier material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JP3409764B2 (ja) * 1999-12-28 2003-05-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558578B2 (ja) 2004-08-25
KR100697909B1 (ko) 2007-03-20
US20010033946A1 (en) 2001-10-25
JP2001267067A (ja) 2001-09-28
ATE512564T1 (de) 2011-06-15
KR20010090508A (ko) 2001-10-18
EP1137325A2 (en) 2001-09-26
EP1137325B1 (en) 2011-06-08
CN1321057A (zh) 2001-11-07
EP1137325A3 (en) 2003-04-16
US6696179B2 (en) 2004-02-24
TW511393B (en) 200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4185C (zh) 固定件、电发光装置以及底座基底
CN1199295C (zh) 场致发光器件的构件及具有该构件的场致发光器件
CN101677072B (zh) 封装电子装置的方法
TWI580756B (zh) 用於封裝有機電子組件的膠帶
CN102576822B (zh) 封装电子装置的方法
JP6012618B2 (ja) 真空ラミネート加工によって電子的装置と接着剤を含む複合体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TWI547550B (zh) A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an element for a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 resin sheet for sealing an element for a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a screen display device
CN1618134A (zh) 使用含吸附剂的粘合剂封装有机电子器件
CN102076803A (zh) 粘合剂封装组合物以及用其制备的电子器件
TW201435037A (zh) 含吸氣劑材料的膠帶
JP2008115383A (ja) 発光素子用樹脂組成物、発光素子用積層体、発光素子
CN1657155A (zh) 密闭型电子装置用薄膜类干燥剂及其制造方法
GB2426737A (en) Formed article of oxygen absorbing agent and organic el element
KR20120023492A (ko) 유기발광소자용 흡습충전재,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CN107079541A (zh) 密封片材、电子器件用部件和电子器件
JP2009158181A (ja) 面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EP1407818B1 (en) Sheet for treating gaseous ingredient and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employing the same
CN1201415C (zh) 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的部件和具有该部件的电致发光器件
JP4877606B2 (ja) 発光素子用封止容器及び発光体
JP2001277395A (ja) 気体成分処理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内蔵し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4311177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部材およびこの部材を内蔵し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1278999A (ja) 気体成分処理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内蔵し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