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7793C -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7793C
CN1267793C CNB031207561A CN03120756A CN1267793C CN 1267793 C CN1267793 C CN 1267793C CN B031207561 A CNB031207561 A CN B031207561A CN 03120756 A CN03120756 A CN 03120756A CN 1267793 C CN1267793 C CN 12677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rolling stand
shell
face
develop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207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5621A (zh
Inventor
冈本克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731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7093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739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4553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739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475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5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77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77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器件,包括一个外壳,用于在其内形成调色剂存储部分,并且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和一个滚筒支架,它具有第一侧框架部分和第二侧框架部分,用于在外壳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内侧面上的对应位置上支撑显影滚筒的转轴。该滚筒支架被支撑在外壳中,并且该滚筒支架用热膨胀系数小于构成外壳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滚筒支架在第二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整体固定,以便对滚筒支架沿着显影滚筒的转轴的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二端面的移动进行限制。滚筒支架在第一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被构造成允许滚筒支架沿着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一端面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 以及计算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调色剂作为显影剂的显影器件、一种具有该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一种包括该图像形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如用于存储调色剂并将在光电导体鼓上形成的潜像在调色剂内显影的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或者传真机等,一起使用的显影器件,特别涉及将显影器件的滚筒支架与外壳固定的结构以及将显影器件的滚筒支架、显影滚筒和调节刀片放入一个单元的结构。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具有用调色剂作为显影剂,用于将在光电导体上形成的潜像显影的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等是公知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被置于和光电导体相对的显影位置的显影器件,用于将在光电导体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从而响应从外部设备如主计算机传送的图像信号,形成调色剂图像。
图8示出了显影器件的例子。它是一个描述显影器件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图。在图8中示出的显影器件200具有:外壳204,用于构成存储调色剂T的调色剂存储部分202;显影滚筒206,作为被支撑在外壳204中用于旋转的调色剂承载器;调色剂供应滚筒208,作为压靠在显影滚筒206上的调色剂供应构件,用于给显影滚筒206提供调色剂T;以及调节刀片210,作为厚度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提供给显影滚筒206的调色剂T的厚度。
显影滚筒206由金属构成并且与光电导体212之间有间隙。显影器件200在显影滚筒206与光电导体212之间形成交变电场,并且在无接触的状态下将在光电导体212上形成的潜像显影。
调色剂供应滚筒208具有位于金属轴外围部分的聚氨脂泡沫等的弹性层,并且因其弹性形变而被压靠在显影滚筒206上。
调节刀片210具有橡胶部分210a和橡胶支撑部分210b。通过刀片支撑金属板214将橡胶支撑部分210b安装在外壳204上。橡胶支撑部分210b是一个磷青铜、不锈钢等的薄板,具有弹性并且用作挤压部件,用于压迫橡胶部分210a与显影滚筒206接触。
在显影器件200中,由调色剂供应滚筒208将存储在调色剂存储部分202中的调色剂T提供给显影滚筒206。所提供的调色剂T具有经压靠显影滚筒206的调节刀片调节的厚度,并且通过摩擦被充电并且被传送到和光电导体212相对的显影位置。利用在显影滚筒206与光电导体212之间形成的交变电场使调色剂移动,由此将光电导体212上的潜像显影。
在显影器件200中,为了提供良好的图像,需要将调节刀片适当地压靠在显影滚筒206上,用于使在显影滚筒206上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厚度均匀,并且调色剂T需要被均匀充电。
但是,为了在显影滚筒206上可靠地提供调色剂T,由氨基甲酸乙酯制成的调色剂供应滚筒208被压靠在由金属制成的显影滚筒206上。滚筒206和208中的每一个的两个端部都由支撑着滚筒206和208的外壳204调节,并且沿着滚筒206和208相互接近的方向将压迫滚筒206和208。此时,在显影滚筒206和调色剂供应滚筒208中,由于对两个端部都进行调节,出现了作用在使中心相互远离的方向上的力。由于氨基甲酸乙酯的弹性形变,调色剂供应滚筒208吸收这个力,但显影滚筒206是一个刚性物体,因此出现了沿着使中心远离调色剂供应滚筒208的方向上的偏离。
当在显影滚筒206中出现偏离时,显影滚筒206的调节刀片210紧靠显影滚筒206的位置移位并且调节刀片210未适当地靠着显影滚筒206,使得调色剂层的厚度不均匀,并且还使得通过摩擦调节刀片210产生的充电状态不均匀,因此不能进行良好的显影。
此外,在作为包括旋转显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例子的激光打印机中,将存储不同颜色的调色剂的多个显影器件放在旋转显影单元中。在打印时,在旋转显影单元旋转的同时,使所需颜色的显影器件靠近光电导体鼓。将调色剂提供给在光电导体鼓上形成的潜像,并且通过传送带将调色剂从光电导体鼓转印到一张打印纸上等,用于定影。
一般来说,显影器件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用于存储调色剂的外壳和由金属制成的被用螺钉固定在外壳上的用于支撑显影滚筒旋转的滚筒支架。
滚筒支架支撑显影滚筒,并且调节刀片被沿着调节刀片的长度方向均匀地压靠在显影滚筒的外表面上,以便使显影滚筒外表面上的调色剂均匀。
但是,在相关的显影器件中,构成外壳的合成树脂具有比构成滚筒支架的金属更大的热膨胀系数。当旋转的显影单元运行中产生的热传递到显影器件时,外壳比滚筒支架膨胀得更大。由于外壳与滚筒支架之间的膨胀不同,滚筒支架可能变形。
此外,当如上所述,滚筒支架变形时,调节刀片压靠显影滚筒外表面的压力的分布沿着调节刀片的长度方向变化。由此,调节刀片的使调色剂均匀的作用变得不足,并产生了高调色剂密度部分和低调色剂密度部分,引起在局部形成具有很大密度差异的低质量打印的问题。
在相关的显影器件中,滚筒支架由与显影滚筒平行地延伸的框架构件和按照相同的方向从框架部件的两端弯曲90度的侧面框架部件构成,并且横断面形状像字母U。由此,当放置或取出显影滚筒时,有力作用在显影滚筒上,滚筒支架可能变形。因此,虽然开始时以均匀的压力使调节刀片沿着其长度方向与显影滚筒的外表面接触,但是可能出现压力作用在其上的局部点,或者压力能够以从一端到另一端有变化的方式施加。
这样,如果调节刀片不能保持在以均匀的压力沿长度方向与显影滚筒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则不能表现出调节刀片在显影滚筒外表面上进行均匀作用的效果,并且因此造成显影滚筒上的调色剂的分布不均匀,对打印物品的质量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有可能抑制在显影滚筒上形成的调色剂的厚度不均匀以及对调色剂充电的不均匀以便进行良好显影的显影器件,一种具有该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一种具有该图像形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器件的滚筒支架固定设备以及一种包括该滚筒支架固定设备的显影器件,其中,假设在构成外壳的材料和构成滚筒支架的材料之间存在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如果由于加热或冷却使得外壳和滚筒支架膨胀或收缩,滚筒支架不变形。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使调节刀片能够保持在以均匀的压力使其沿着长度方向与显影滚筒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的结构的显影器件以及一种包括该显影器件的旋转显影单元。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影器件,包括:
一个外壳,用于在其内形成调色剂存储部分,并且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
一个滚筒支架,它具有第一侧框架部分和第二侧框架部分,用于在外壳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内侧面上的对应位置上支撑显影滚筒的转轴,并且该滚筒支架被支撑在外壳中,并且该滚筒支架用热膨胀系数小于构成外壳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
其中,滚筒支架在第二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整体固定,以便对滚筒支架沿着显影滚筒的转轴的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二端面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
其中,在第一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滚筒支架被构造成允许滚筒支架沿着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一端面相对移动。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构成显影盒外壳的材料比构成滚筒支架的材料具有更大的热膨胀系数,因此由于温度变化在外壳与滚筒支架之间产生膨胀差异(外壳具有较大的膨胀量)。但是,在第一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滚筒支架沿着长度方向向着外壳的第一端面的相对移动不被限制,这样,能够防止由外壳与滚筒支架之间的膨胀差异引起的滚筒支架变形。因此,沿着调节刀片的长度方向,调节刀片紧靠位于滚筒支架中的显影滚筒的外表面的紧靠压力能够保持连续恒定,并由此有可能沿着长度方向均匀地提供调色剂。
第一侧框架部分最好形成内径大于第一螺钉直径的无载孔。第二侧框架部分形成拧入第二螺钉的螺纹孔。第一端面在和无载孔对应的位置形成将第一螺钉拧入的螺纹孔。第二端面在和第二侧框架部分上形成的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形成内径大于第二螺钉直径的无载孔。将第一螺钉拧入在第一端面中形成的孔并且穿过在第一侧框架部分中形成的无载孔。将第二螺钉穿过在第二端面中形成的无载孔并且拧入在第二侧框架部分中形成的孔。
在上述结构中,沿着调节刀片的长度方向,调节刀片紧靠位于滚筒支架中的显影滚筒的外表面的紧靠压力能够被保持连续恒定,并由此有可能沿着长度方向均匀地提供调色剂。
这里,最好滚筒支架支撑显影滚筒转轴的两个端部,以便通过轴保持构件旋转,并且利用将外壳的第二端面夹在第二侧框架部分与轴保持构件之间的方式,由第二螺钉将第二侧框架部分固定。
在上述结构中,在滚筒支架的第二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利用将外壳的第二端面夹在第二侧框架部分与轴保持构件之间的方式,由第二螺钉将第二侧框架部分固定,并且被整体固定,以便对滚筒支架沿着长度方向向外壳第二端面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在第一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滚筒支架能够沿着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一端面相对移动,并且能够防止由外壳与滚筒支架之间的膨胀差异引起的滚筒支架变形。因此,沿着调节刀片的长度方向,调节刀片紧靠位于滚筒支架中的显影滚筒的外表面的紧靠压力能够能被保持连续恒定,并由此能够沿着长度方向均匀地提供调色剂。
第一端面和第一侧框架部分最好至少具有两个螺纹孔以及在对应位置的无载孔,并且第二端面和第二侧框架部分至少具有两个无载孔以及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
在上述结构中,在对应位置至少制成两个螺纹孔和无载孔,从而能够将滚筒支架可靠地固定在外壳上。
最好在外壳的第一端面与滚筒支架的第一侧框架部分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以便在外壳最大收缩的情况下,在其间形成一个微小的间隙。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在假定的一般运行环境中,具有较大热膨胀系数的外壳最大收缩,则外壳的端面能够能紧靠滚筒支架的侧面框架部分,用于可靠地防止滚筒支架变形。
滚筒支架最好配备有调节刀片,用于使淀积在显影滚筒外表面上的调色剂均匀。
在上述结构中,除非滚筒支架出现变形,否则,沿着调节刀片的长度方向,调节刀片紧靠位于滚筒支架中的显影滚筒外表面的紧靠压力能够被保持连续恒定。因此,有可能着长度方向保持均匀地提供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一个显影器件,包括:
一个外壳,它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并且该外壳在其内形成了调色剂存储部分;以及
一个滚筒支架,它具有第一侧框架部分和第二侧框架部分,用于在外壳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内侧面上的对应位置上支撑显影滚筒的转轴,该滚筒支架被支撑在外壳中,并且该滚筒支架用热膨胀系数小于构成外壳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
其中,滚筒支架在第二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整体固定,以便对滚筒支架沿着显影滚筒的转轴的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二端面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
其中,在第一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滚筒支架被构造成允许滚筒支架沿着显影滚筒的转轴的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一端面相对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沿着调节刀片的长度方向,调节刀片紧靠显影滚筒的外表面的紧靠压力能够被保持连续恒定,并且因此,调色剂的供应状态变得总是恒定,并且能够完成质量良好的打印。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其优选示范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组成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件;
图2为示出了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3为描述显影器件的运行的视图;
图4为图3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为示出了显影滚筒与调色剂供应滚筒之间的挤压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示出了计算机系统外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示出了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8为描述了相关的显影器件的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出了包括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面剖视图,其中,显影器件具有滚筒支架固定设备;
图10为旋转显影单元的透视图;
图1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按照箭头的方向将上外壳部分和下外壳部分打开的状态下的显影器件的透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器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13A到13D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在外壳中形成通气孔的四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4A和14B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将注意力集中在显影器件12C和12K,当旋转显影单元从图14A所示的状态旋转到图14B所示的状态时,在每个显影器件中的调色剂移动的示意图;
图1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位于显影器件的显影滚筒上的紧靠调节滚筒与光电导体鼓相接触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6A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整个滚筒支架的主视图,图16B为根据本发明的滚筒支架的左部分的放大图,图16C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滚筒端部密封构件和滚筒支架外围的侧面剖视图;
图17A为示出当图11中的显影滚筒的左侧被截断时轴如何被支撑的剖视图,并且图17B为示出图11中的显影滚筒的右侧被截断时轴如何被支撑的剖视图;以及
图18为示出了滚筒支架以及在滚筒支架中支撑的供应滚筒和显影滚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设备的概况(激光打印机)]
通过以激光打印机(以后称为打印机)10为例,结合图1,对具有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概况进行讨论。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组成打印机10的主要部件的视图。在图1中,用箭头指明上下方向,例如,馈纸托盘92位于打印机10的下部,而定影单元90位于打印机10的上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具有充电单元30、曝光单元40、旋转显影单元50、一次转印单元60、中间转印体70、以及沿着用于支撑潜像的潜像支持器的光电导体20的旋转方向的清洁单元75,并且还具有二次转印单元80、定影单元90、作为用户信息构件并由液晶显示板构成的显示单元95,以及用于控制各个单元的控制单元100(图2)等,用于管理打印机的运行。
光电导体20具有形状类似圆柱体的导电基体材料以及在导电基体材料外围表面上形成的光电导层,并且能够绕着中心轴旋转。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光电导体20顺时针旋转。
充电单元30是一个用于给光电导体20充电的单元。曝光单元40是一个用于通过应用激光在充电的光电导体20上形成潜像的单元。曝光单元40具有一个半导体激光器、一个光学多面体和一个F-θ透镜等,并且根据从主计算机如个人计算机或文字处理机(没有示出)输入的图像信号将经过调制的激光施加在已经充电的光电导体20上。
旋转显影单元50是一个用于对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的潜像用黑色(K)调色剂、深红色(M)调色剂、青色(C)调色剂和黄色(Y)调色剂进行显影的器件。这些调色剂被存储在包含在旋转显影单元50中的黑色显影器件51、深红色显影器件52、青色显影器件53和黄色显影器件54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旋转显影单元50旋转时,四个显影器件51、52、53、和54的位置能够移动。即,旋转显影单元50通过四个定位部件50b、50c、50d和50e固定四个显影器件51、52、53和54,并且四个显影器件51、52、53和54能够绕着中心轴50a旋转而保持它们的相对位置。对应于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的潜像的显影器件51、52、53和54被有选择地面对光电导体20,用于用存储在显影器件51、52、53和54中的调色剂对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以下对显影器件进行详细描述。
一次转印单元60是一个用于向中间转印体70转印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的单色调色剂图像的单元。当传送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并且将它们彼此按照顺序重叠时,在中间转印体70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体70是一个环行带,并且以与光电导体20几乎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二次转印单元80是一个用于将在中间转印体70上形成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或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纸、胶片或布的记录介质的单元。
定影单元90是一个用于将转印到纸等记录介质上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或全色调色剂图像熔凝(fusing)的单元,以便形成永久图像。
清洁单元75位于一次转印单元60和充电单元30之间,并且具有一个由橡胶制成的紧靠光电导体20表面的清洁刀片76。它是一个用于利用清洁刀片76刮削并且清除在光电导体20上剩余的调色剂的单元。
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100由主控制器101和单元控制器102组成。将图像信号输入主控制器101,并且单元控制器102控制各个单元,用于响应指令基于图像信号形成图像。
[打印机10的操作]
接着,将讨论所描述的打印机10的运行,其中还要涉及其它构件。
当通过接口(I/F)112,将来自主计算机(没有示出)的图像信号输入到打印机10的主控制器101时,在单元控制器102根据来自主控制器101的指令进行的控制之下,光电导体20、位于显影器件中的作为调色剂承载器(toner supporter)的显影滚筒510(图3)以及中间转印体70旋转。在使光电导体20旋转的同时,在充电位置,由充电单元30按照顺序对其充电。
此时,随着光电导体20的旋转,光电导体20的充电区域到达曝光位置,并且在该区域中,由曝光单元40形成响应第一颜色,例如,黄色Y的图像信息的潜像。包含在旋转显影单元50中的存储黄色(Y)调色剂的黄色显影器件54位于面对光电导体20的显影位置。
随着光电导体20的旋转,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的潜像到达显影位置并且由黄色显影器件54用黄色调色剂来显影,由此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
随着光电导体20的旋转,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到达一次转印位置,并且由一次转印单元60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此时,将与调色剂充电极性相反的一次转印电压加到一次转印单元60。同时,二次转印单元80远离中间转印体70。
对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和第四颜色重复这个过程,由此,由于他们被彼此相互重叠,因此将对应于图像信号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因此,在中间转印体70上形成了全色调色剂图像。
随着中间转印体70的旋转,在中间转印体70上形成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位置,并且由二次转印单元80转印到记录介质。通过馈纸滚筒94和定位滚筒96将记录介质从馈纸托盘92传输到二次转印单元80。当进行转印操作时,二次转印单元80被压靠在中间转印体70上,并且将二次转印电压加在二次转印单元80上。
由定影单元90对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加压,并且使之熔凝到记录介质。
另一方面,在光电导体20经过一次转印位置之后,由清洁单元75的清洁刀片76将淀积在光电导体20表面上的调色剂刮除,用于充电以形成另一个潜像。被刮除的调色剂被收集到包含在清洁单元75中的剩余调色剂收集部分。
[控制单元概述]
以下,将参照图2讨论控制单元100的结构。控制单元100的主控制器101通过接口112被连接到主计算机,并且包括用于存储从主计算机输入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存储器113。将单元控制器102电气连接到设备主要单元(充电单元30、曝光单元40、一次转印单元60、清洁单元75、二次转印单元80、定影单元90和显示单元95)的各个单元以及旋转显影单元50。当接收到来自包含在各个单元等中的传感器的信号时,单元控制器102检测每个单元以及旋转显影单元50的状态,并且根据从主控制器101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各个单元以及旋转显影单元50。
通过串行接口(I/F)121,将包含在单元控制器102中的CPU 120连接到以后被称为主单元存储器的非易失存储元件122,如串行的EEPROM。通过串行接口(I/F)121,不仅将CPU 120连接到主单元存储器122,而且连接到位于显影器件51、52、53和54中的显影器件存储器51a、52a、53a和54a,因此,能够在主单元存储器122与显影器件存储器51a、52a、53a和54a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并且能够将片选信号CS通过输入/输出端口123输入到显影器件存储器51a、52a、53a和54a中的每一个。此外,通过输入/输出端口123,还将CPU 120连接到HP检测部分31。
[显影器件的概况]
以下,将参照图3讨论显影器件的概况。图3为示出了黄色显影器件的主要构件的剖视图。在图3中,像图1一样,也由箭头指明上下方向;例如,显影滚筒510的中心轴位于光电导体20的中心轴之下。在图3中,示出了黄色显影器件54处在面对光电导体20的显影位置的状态。
旋转显影单元50包括存储黑色(K)调色剂的黑色显影器件51、存储深红色(M)调色剂的深红显影器件52、存储青色(C)调色剂的青色显影器件53和存储黄色(Y)调色剂的黄色显影器件54。这些显影器件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将对黄色显影器件54进行讨论。
黄色显影器件54具有作为调色剂承载器的显影滚筒510、密封构件520、第一存储部分530、第二存储部分535、框架540、调节壁545、作为调色剂供应构件的调色剂供应滚筒550、作为厚度调节构件的调节刀片560以及用于压迫调节刀片560的刀片后部构件570。
显影滚筒510承载调色剂T,并且将其传输到面对光电导体20的显影位置。它由铝、不锈钢、铁等构成并且按照需要,被镀上镍、铬等。显影滚筒510能够绕着中心轴旋转并且沿着与光电导体20的旋转方向(在图3中顺时针)相反的方向旋转(在图3中逆时针),如图3所示。显影滚筒510的中心轴位于光电导体20的中心轴之下。如图3所示,在黄色显影器件54面对光电导体20的状态下,在显影滚筒510与光电导体20之间存在间隙。即,在不接触的状态下,黄色显影器件54将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为了将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的潜像显影,在显影滚筒510与光电导体20之间形成交变电场。
密封构件520防止黄色显影器件54中的调色剂T漏到显影器件的外面,并且在不刮除的情况下,将在显影滚筒510上的通过显影位置的调色剂T收集到显影器件中。密封构件520是由聚乙烯薄膜等制成的密封装置。它由密封支撑金属板522支撑,并且通过密封支撑金属板522安装到框架540上。由麦芽布(malt plain)等制成的密封挤压构件524位于密封构件520的与显影滚筒510相反的一侧,并且由密封挤压构件524的弹力将密封构件520压在显影滚筒510上。密封构件520与显影滚筒510的紧靠位置位于显影滚筒510的中心轴之上。
由框架540的一部分限定出用于存储调色剂T的第一存储部分530和第二存储部分535。框架540具有用于调节调色剂T在第一存储部分530和第二存储部分535之间移动的调节壁545。调节壁545从框架540的底部向上延伸(按照图3的上下方向),并且其上端位于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的最高位置之上。可以提供用于搅动存储在第一存储部分530和第二存储部分535中的调色剂T的搅动构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器件(黑色显影器件51、深红色显影器件52、青色显影器件53和黄色显影器件54)随着旋转显影单元旋转并且由此搅动每个显影器件中的调色剂T,因此没有给第一存储部分530和第二存储部分535提供搅动构件。
调色剂供应滚筒550将存储在第一存储部分530和第二存储部分535中的调色剂T提供给显影滚筒510。由聚氨酯等构成的调色剂供应滚筒550有一个金属轴。它在两端被位于框架540中的轴承与显影滚筒510支撑在一起。调色剂供应滚筒550和显影滚筒510的轴承被放置成使轴到轴之间的距离小于半径之和,由于使其弹性形变,使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紧靠显影滚筒510。这样构成调色剂供应滚筒550,使紧靠显影滚筒510的外围部分的端部位于显影滚筒510的外围部分的端部内侧;抑制了将调色剂T提供到显影滚筒510的端部,并且抑制出现多余的调色剂T,从而防止调色剂T洒落到外面。
调色剂供应滚筒550位于第一存储部分530的下部,并且利用位于第一存储部分530下部的调色剂供应滚筒550,将存储在第一存储部分530和第二存储部分535中的调色剂T提供给显影滚筒510。调色剂供应滚筒550能够绕着中心轴线旋转,并且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的中心轴线位于显影滚筒510的中心轴线之下。调色剂供应滚筒550沿着与显影滚筒510的旋转方向(在图3中逆时针)相反的方向(在图3中顺时针)旋转。调色剂供应滚筒550不仅具有将存储在第一存储部分530和第二存储部分535中的调色剂T提供给显影滚筒510的功能,而且具有在从显影滚筒510进行显影之后,刮擦在显影滚筒510上的剩余调色剂T的功能。
作为厚度调节构件的调节刀片560调节承载在显影滚筒510上的调色剂T的厚度,并且对承载在显影滚筒510上的调色剂T充电。调节刀片560具有橡胶部分560a和橡胶支撑部分560b。橡胶部分560a由硅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等制成,橡胶支撑部分560b是具有弹性的磷青铜、不锈钢等薄板。橡胶部分560a由橡胶支撑部分560b支撑。通过一对刀片支撑金属板562,以将橡胶支撑部分560b夹在刀片支撑金属板562之间的方式将橡胶支撑部分560b安装到框架540上。将由麦芽布等制成的刀片后部构件570置于调节刀片560和显影滚筒510相反的一侧。
利用由橡胶支撑部分560b变形所产生的弹力,将橡胶部分560a压靠在显影滚筒510上。刀片后部构件570防止调色剂T进入橡胶支撑部分560b与框架540之间的用于稳定由橡胶支撑部分560b变形所产生的弹力的空间,并且还沿着显影滚筒510的方向,正好从橡胶部分560a的背部压紧橡胶部分560a,由此将橡胶部分560a压在显影滚筒510上。因此,刀片后部构件570改进了将橡胶部分560a压靠在显影滚筒510上的均匀度。
如图4所示,在位于由支撑金属板562支撑的调节刀片560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调节刀片560的端部,即,调节刀片560的尖端与显影滚筒510不接触,并且离尖端预定距离的部分按照一定宽度与显影滚筒510接触。即,调节刀片560在中间段而非边缘紧靠显影滚筒510。调节刀片560反紧靠(counter-abut)并且被放置成其尖端指向显影滚筒510的旋转方向和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的方向的上游。调节刀片560压靠显影滚筒510的紧靠位置在显影滚筒510的中心轴线之下和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的中心轴线之下。
框架540通过将多个模塑的框架结合为一体制成(上框架、下框架等),并且在底部具有开口。显影滚筒510的一部分沿轴在开口处露出。
在所描述的黄色显影器件54中,调色剂供应滚筒550将存储在第一存储部分530和第二存储部分535中的调色剂T提供给显影滚筒510。所供应的调色剂T承载在显影滚筒510上,并且随着显影滚筒510的旋转到达调节刀片的紧靠位置。当调色剂T通过紧靠位置时,调色剂T的厚度被调节并且调色剂T被充电。随着显影滚筒510的进一步旋转,在显影滚筒510上的厚度被调节的调色剂T到达面对光电导体20的显影位置,并且在该显影位置,在交变电场下,被提供用于将在光电导体20上形成的潜像显影。随着显影滚筒510的进一步旋转,通过显影位置的剩余在显影滚筒510上的调色剂通过密封构件520,并且在不被密封构件520洒落的情况下被收集到显影器件中。
[放置调节刀片对图像的影响]
接着,结合图3到5讨论在显影器件中的调节刀片的功能。图4是图3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了显影滚筒510与调色剂供应滚筒550之间的挤压状态的示意图。
显影滚筒510和调色剂供应滚筒550沿着相互接近的方向被挤压。如图3所示,调色剂供应滚筒550弹性形变并且紧靠显影滚筒510。调色剂T被调色剂供应滚筒550从显影滚筒510之上挤压,并且被提供。被挤压和提供的调色剂T承载在旋转的显影滚筒510上,并在显影滚筒510旋转时被移动到显影位置。调节刀片560具有因橡胶支撑部分560b变形所产生的弹力和沿着显影滚筒51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的刀片后部构件的压缩而压靠在显影滚筒510上的橡胶部分560a。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显影滚筒510的轴中心O和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的轴中心O’的直线与连接显影滚筒510的轴中心O和橡胶部分560a与显影滚筒510的接触部分的中心P的直线之间的角度θ大约为45度的位置,调节刀片560紧靠显影滚筒510。调节刀片560在尖端处形成不与显影滚筒510接触的非紧靠部分560c,并且非紧靠部分560c与显影滚筒510形成一个间隙561。当调节刀片560使承载在显影滚筒510上的调色剂T近乎均匀时,剩余的调色剂T积累在间隙561中;当出现调色剂T短缺时,提供在间隙561中积累的调色剂T。
这样,由于被框架540支撑,由金属制成的显影滚筒510和由聚氨脂泡沫制成的调色剂供应滚筒550被挤压,这样如上所述,在显影滚筒510中出现偏离。为了防止调色剂T漏到外面,如图5所示,如果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的外围的端部位于显影滚筒510的外围的端部内侧,则偏离变得更大。为了抑制厚度的不均匀以及由偏离引起的调节刀片560的压力的不均匀,调节刀片560紧靠显影滚筒510的位置设置成角度θ为45度的位置(如图3所示)。
详细说明描述如下。为了抑制厚度的不均匀,理想的是使调节刀片560在这样一种位置紧靠在显影滚筒510上,即,使得调节刀片560尖端处的非紧靠部分560c的宽度在整个轴向区域变得均匀。例如,当如上所述在显影滚筒510中出现偏离时,如果将调节刀片560置于使显影滚筒510的偏离方向和调节刀片560变得平行的位置,即,角度θ变为90度,则在调节刀片560的尖端处的非紧靠部分560c的宽度的两个轴向端变窄,并且中心变宽。这样,多余的调色剂T聚集在中心,并且在两端的调色剂T减少;人们担心在显影滚筒510上的调色剂的厚度将变得不均匀。另一方面,虽然在显影滚筒510中出现偏离,但是如果使调节刀片560位于靠近显影滚筒510与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紧靠的一侧,即,调色剂供应滚筒550压迫的一侧,显影滚筒510紧靠出现偏离的显影滚筒510,因此在调节刀片560的尖端处的非紧靠部分560c的宽度变得几乎均匀。这样,为了使非紧靠部分560c的宽度均匀,靠近显影滚筒510与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紧靠部分的一侧但避开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的位置成为调节刀片560的理想位置。
另一方面,为了使整个轴向区域调节刀片560的压力均匀,希望在保持橡胶部分560a平坦的情况下,使调节刀片560紧靠显影滚筒510。这样,显影滚筒510偏离方向与调节刀片560变得平行,即,角度θ变为90度的位置是理想的。当远离该理想位置时,增加了显影滚筒510的偏离效果,调节刀片560的压力出现不均匀。
在这两种情况下,更影响显影条件的是调节刀片560的尖端处的非紧靠部分560c的宽度。这样,使调节刀片560在角度θ大约为45度,作为与显影滚筒510与调色剂供应滚筒550紧靠部分的位置接近的位置紧靠显影滚筒510,同时在调节刀片560的尖端处具有靠着显影滚筒510的非紧靠部分560c。由于采用了这样的布置,如果在显影滚筒510中出现偏离,则有可能良好地调节厚度并且将调节刀片560近乎均匀地压靠在显影滚筒510上,以便抑制厚度的不均匀和调色剂充电的不均匀,并且进行良好的显影。
此外,有可能以这样的方式保持进行更好的显影的结构,即,为了提供良好的调色剂供应性能,使用由金属制成的显影滚筒510和由聚氨脂泡沫制成的调色剂供应滚筒550,在调色剂层形成区域的外面,使用在两端能够挤压调色剂供应滚筒550和显影滚筒510的支撑部分。
以下,用图9到1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9为示出了包括具有滚筒支架固定装置的的显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剖视图。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光电导体鼓5位于设备主单元3中,用于沿着箭头7的方向旋转。光电导体鼓5被充电器9,固定显影器件的旋转显影单元11,和沿着光电导体鼓5的旋转方向的清洁部分13围绕。来自充电偏压电路(没有示出)的充电偏压被加在充电器9上,并且光电导体鼓5的外表面能够被均匀充电。
曝光单元15位于旋转显影单元11之下,并且激光L被自曝光单元15射向被充电器9充电的光电导体鼓5的外围表面。曝光单元15在光电导体鼓5上扫描激光L,用于响应通过进行图像形成指令的图像扩张所提供的图像数据,使光电导体鼓5曝光,从而在光电导体鼓5上形成对应于图像形成指令的静电潜像。
由旋转显影单元11用调色剂将如此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即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显影单元11包括黄色显影器件12Y、青色显影器件12C、深红色显影器件12M和黑色显影器件12K,它们被放置成绕着旋转显影单元11的转轴31旋转。由于确定了沿着旋转显影单元11的圆周方向的显影器件12Y、12C、12M和12K的位置,使显影器件12Y、12C、12M或12K有选择地靠近光电导体鼓5,并且能够给光电导体鼓5的表面提供调色剂。因此,使光电导体鼓5上的静电潜像用所选择的调色剂颜色显像。图9示出了黄色显影器件12Y将调色剂提供给光电导体鼓5的状态。在以下的描述中,参考图9中的黄色显影器件12Y的方向叙述显影器件的“上(顶)”和“下(底)”。
转印单元19位于旋转显影单元11到清洁部分13之上。转印单元19包括位于多个滚筒上的中间转印带21和用于转动中间转印带21的驱动部分(没有示出)。将由旋转显影单元11提供的调色剂图像首先传送到一次转印区域17中的转印单元19的中间转印带21上。在一次转印之后,在光电导体鼓5沿着图9中箭头7所指的旋转方向旋转的位置,由清洁部分13从一次转印区域将残留和淀积在光电导体鼓5外表面上的调色剂刮除。
为了将彩色图像转印到纸张构件S,在光电导体鼓5上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彼此重叠在中间转印带21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该彩色图像在二次转印区域23中被二次转印到从盒25中取出的纸张构件S上。在其上具有如此形成的彩色图像的纸张构件S经过定影单元27,并且被传输到位于设备主单元3的上面板部分中的弹出托盘部分29上。
接着,将对包括在图9中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旋转显影单元11的结构和运行进行讨论。图10为旋转显影单元11的透视图。如图10所示,旋转显影单元11在中心具有转轴31,并且由四个间隔90度角的框架元件33组成的支架35固定在转轴31上。在框架元件33之间限定出存储部分37,并且四种颜色的显影器件12Y、12C、12M和12K被安放在四个存储部分37中并被用固定零件(没有示出)固定在支架35上。为简单起见,图10只示出了显影器件12Y。
驱动部分(没有示出)通过联轴器连接到转轴31。能够驱动驱动部分,用于旋转支架35,从而有选择地使四个显影器件12Y、12C、12M和12K中的任意一个位于面对光电导体鼓5的显影位置(在图9中,显影器件12Y的位置)。
固定在支架35上的显影器件12Y、12C、12M和12K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显影器件12Y、12C、12M和12K总称为显影器件12。
显影器件12形成了外壳43作为主体,上外壳构件41和下外壳构件42被整体组合进该主体。图11示出了沿着箭头方向将上外壳构件41和下外壳构件42打开的情况。
在外壳43中形成用于存储调色剂的调色剂存储部分45,并且形成多个用于搅动调色剂47的倾斜的搅动片51。当旋转显影单元11绕着转轴31旋转时,调色剂47顺着搅动片51落下,从而在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搅动调色剂47。
具有由氨基甲酸酯海绵构成的表面的供应滚筒53(也称为S滚筒)可旋转地位于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如图11和12所示,以与供应滚筒53接触的状态,显影滚筒55(也称为D滚筒)位于供应滚筒53的外侧。当在存储在外壳43中的调色剂47被承载在供应滚筒53的表面上的情况下,供应滚筒53沿着箭头方向旋转时,显影滚筒55沿着图12中的箭头方向以与供应滚筒53相同的速度旋转,同时在显影滚筒55的外表面上接收来自供应滚筒53的调色剂47。
在与光电导体鼓5接触的同时,显影滚筒55旋转,并且在显影位置39将承载在显影滚筒55上的调色剂47淀积在光电导体鼓5的表面上。这样,使调色剂47从供应滚筒53摩擦到显影滚筒55的表面,并且形成预定厚度的调色剂层(例如,几百μm),并且以相似的方式将调色剂层移动到光电导体鼓5。
如图10和13A所示,在构成外壳43的一部分的上外壳构件41的上表面57中形成用于使调色剂存储部分45内的空气与大气沟通的通孔61。由大量允许空气经过而阻挡调色剂的尺寸的微孔构成的封条63放在每个通孔61上。在上外壳构件41的上表面57上提供和调色剂存储部分45的内部相通的空气沟通构件,由此,当旋转显影单元11绕着转轴31旋转时,由于调色剂47落下,通过通孔61将下面的空气挤出,从而能够更换在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的空气。
图14A和14B为示出了将注意力集中在显影器件12C和12K上时,当旋转显影单元11从图14A所示的状态旋转到图14B所示的状态时,在每个显影器件12C和12K中的调色剂的移动。在图14A或14B中没有示出封条63。
在图14A中,在显影器件12K中的调色剂47K位于下外壳构件42中。然后,当旋转显影单元11旋转到图14B所示的位置时,在显影器件12K中的调色剂47K移动,以便落入上外壳构件41。此时,利用调色剂47K的滴落,在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的空间65中的空气被从通孔61排出,以便从顶部补充。
可以在下外壳构件42中形成具有放在其上的封条63的通孔61。在显影器件12C中示出了在下外壳构件42中如此形成的通孔61。可以在一个显影器件的上外壳构件41和下外壳构件42的每一个中形成通孔61。
如果在下外壳构件42中形成通孔61,则当旋转显影单元11从显影器件12C中的调色剂47C位于上外壳构件41中的状态旋转到图14B所示的位置时,在显影器件12C中的调色剂47C移动,从而落入下外壳构件42。此时,利用调色剂47C的滴落,在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的空间66中的空气被从在下外壳构件42中形成的通孔61排出,以便从顶部补充。
通过通孔61,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的空气能够自由循环,因此在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没有负压,并且在消耗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的调色剂47的过程中,能够使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的压力总是与大气压相等。如果调色剂存储部分45附近存在发热源,则能够防止来自发热源的热使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的空气膨胀并且进入增压状态。因此,能够排除在调色剂存储部分45中的压力的影响,从而总能够保持来自调色剂存储部分45的调色剂供应状态恒定。
具有放在其上的封条63的通孔61需要被做在允许排出或吸入外壳中的空气的位置,即,利用随着旋转显影单元11旋转的调色剂47的运动进行“呼吸”。
通孔61能够被做在能提供如上所述功能的、上外壳部分41或下外壳部分42的任何位置;但是,最好在邻近上外壳部分41或下外壳部分42的两端都形成通孔61。将参照图15对原因进行讨论。
如图15所示,显影滚筒55安装在转轴67上,将每个都具有略大于显影滚筒55的直径的紧靠调节滚筒(abutment regulation roller)69可旋转地置于转轴67的两端。在图9中,由于旋转显影单元11旋转,并且,例如黄色显影器件12Y靠近光电导体鼓5,显影器件12Y的两个紧靠调节滚筒69的外围表面轻微地抵触光电导体鼓5,用于按照预定的距离限定显影滚筒55的外表面与光电导体鼓5的外表面的距离。在图15中,该预定距离画得相对较大,实际上,它是1mm或更小的极小距离。
当光电导体鼓5抵触两个紧靠调节滚筒69的外围表面时出现的振动很容易传播到接触区附近的外壳43的两端附近,因此,在振动所致的冲击中,在外壳43两端附近的调色剂47容易落下。为此,最好在邻近上外壳部分41或下外壳部分42的两端形成通孔61,特别是在与两个紧靠调节滚筒69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关于通孔61,如图13A所示,可以在外壳43的两端的每一端做出一个比较大的孔;如图13B所示,可以在外壳43的两端的每一端做出一组四个(或任意数量的)小孔来取代大孔;或如图13C所示,除了两端的通孔61以外,还可以在外壳43的中间制成多个小孔。如上所述,将具有微孔的封条63放在每组小孔上。
例如,在具有微孔的放在通孔61上的封条63上能够放置说明操作注意事项的标签71,如图13D所示。如图13D中被放大的剖视图所示,标签71形成了允许空气流通的空气孔73,由此能够提供通过通孔61使空气流通的功能。
接着,将对在显影器件12中的显影滚筒55的外围结构进行讨论。滚筒支架75被固定在显影器件12的外壳43上。如图16A所示,滚筒支架75整体由金属构成,并且由下框架部分77、从下框架部分77的两端弯曲90度的侧面框架部分79a和79b以及通过螺钉81连接到侧面框架部分79a和79b顶部的上框架部分83组成。可以将显影滚筒55放在由下框架部分77、上框架部分83和两个侧面框架部分79a和79b包围的空间中。
用多个固定螺钉87将刀片固定架85安装到下框架部分77上。如图12所示,将由磷青铜制成的刀片支撑板89放在刀片固定架85和下框架部分77之间。将由橡胶构件、树脂构件等构成的调节刀片91放在刀片支撑板89的尖端的顶面上。利用刀片支撑板89本身的弹回作用以及位于刀片支撑板89的尖端的下侧的支持海绵93(见图12)的柔韧的返回作用,沿着显影滚筒55的长度方向,以恒定的压力,将调节刀片91压靠在显影滚筒55的外围表面上。
调节刀片91具有这样的功能,由于调色剂47与调节刀片91摩擦,它被充电为相同的极性。这样,将充电为预定极性的调色剂提供给显影滚筒55,并且能够用显影滚筒55上的调色剂47使光电导体鼓5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调节刀片91还具有使淀积在显影滚筒55的外表面上的调色剂47均匀的作用,从而最终使调色剂的厚度变为,例如,大约100微米。因此,为了沿着显影滚筒55的长度方向使调色剂47的厚度均匀,对于显影器件12来说,以恒定的压力,沿着显影滚筒55的长度方向,将调节刀片91压靠在显影滚筒55的外表面上很重要。
为了保证调节刀片91靠着显影滚筒55的压力均匀,如上所述,增加上框架部分83作为滚筒支架75的一个部件,从而按照封闭的环结构形成滚筒支架75。
即,采用这种封闭的环结构,并且将显影滚筒55与调节刀片91放进一个单元,由此提高滚筒支架55的形状保持力。这样,将显影器件12放入旋转显影单元11的存储部分37或从中卸下时,如果对滚筒支架75施加了可观的力,则在长度方向上,难以改变显影滚筒55的外表面与调节刀片91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沿着调节刀片91的长度方向,通过一个恒定的力,调节刀片91总连续压着显影滚筒55的外表面,从而能够防止在显影滚筒55的外表面上的调色剂47的分布沿着显影滚筒55的长度方向偏向一侧,并且能够防止由颜色密度不一致而导致的打印失败。
接着,将参照图17A和17B,讨论将滚筒支架75安装到下外壳构件42的结构。图17A示出了当图11中的显影滚筒55的左侧被截断时轴103如何被支撑着,图17B示出了图11中的显影滚筒55的右侧被截断时轴103如何被支撑着。
如图17A和17B所示,在下外壳构件42的端面95a和95b上形成供应滚筒通孔(没有示出)和显影滚筒通孔99。此外,轴保持构件101a和101b放在端面95a和95b的外侧。尽管没有示出,供应滚筒53的轴在两个端部都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从轴保持构件101a和101b延伸到供应滚筒通孔的轴保持部分(没有示出)上。
显影滚筒55的轴103在两个端部都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从轴保持构件101a和101b延伸到显影滚筒通孔99的轴保持部分105上。如图17A所示,在下外壳构件42的左端面95a中形成每个都略小于第一螺钉107的螺纹的两个孔106,并且穿过垫圈108将第一螺钉107强行拧进每个孔106中,由此将左面的轴保持构件101a与下外壳构件42的左端面95a固定。在滚筒支架75中的左侧框架部分79a在和下外壳构件42的左端面95a中的孔106对齐的位置也形成了用于第一螺钉107的两个孔。用于第一螺钉107的孔是每个都略大于第一螺钉107的螺纹的无载孔109,并且第一螺钉107不被拧进无载孔109,而仅仅插入其中。
另一方面,如图17B所示,在下外壳构件42的右端面95b中形成每个都略大于第二螺钉111的螺纹的两个无载孔113,并且在与无载孔113对齐的位置,滚筒支架75中的右侧框架部分79b形成了具有内螺纹的用于第二螺钉111的两个螺纹孔115。按照将外壳端面95b夹在右侧框架部分79b和右侧轴保持构件101b之间的方式,通过在右侧轴保持构件101b中形成的孔,将第二螺钉111拧入无载孔113和螺纹孔115,由此将右侧轴保持构件101b、下外壳构件42的右端面95b以及右侧框架部分79b固定为一体。
因此,滚筒支架75与外壳43之间的关系如下:在右侧,整体将它们彼此固定,从而沿着外壳的长度方向调节外壳43和滚筒支架75的移动;在左侧,滚筒支架75的侧面框架部分79a不固定到下外壳构件42的左端面95a上,由此引导在无载孔109中的第一螺钉107的插入部分,并在没有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使外壳43与滚筒支架75有可能沿着长度方向自由地相对移动。
采用这样的结构的原因在于,构成外壳43的树脂具有比构成滚筒支架75的金属更大的热膨胀系数,因此温度变化会在外壳3与滚筒支架75之间产生膨胀差异(外壳43具有较大的膨胀量),需要消除膨胀差异产生的影响。即,这样的结构有可能防止外壳43与滚筒支架75之间的膨胀差异引起滚筒支架75的变形,从而能够沿着调节刀片91的长度方向,使靠着滚筒支架75中的显影滚筒55的调节刀片91的紧靠压力保持连续恒定,并且有可能沿着长度方向均匀地供应调色剂。
虽然在图17A和17B中没有清楚地示出,作为下外壳42构件的端面95a与滚筒支架75的侧面框架部分79a之间的间隙,即使在假设通常的运行环境中,在下外壳构件42最大收缩的状态下,其间也会形成一个微小的间隙。
接着,将对防止调色剂47从外壳43中的调色剂存储部分45洒落到外面的结构进行讨论。如图12所示,在显影滚筒55之上,将洒落防止密封构件117固定到滚筒支架75的上框架部分83,并且利用固定在下外壳构件42上的支撑海绵119在反端将洒落防止密封构件117压靠在显影滚筒55上,从而防止调色剂47从显影滚筒55与上框架部分83之间的空间洒落到外面。
密封构件121放在滚筒支架75的上框架部分83的里面,用于阻塞上框架部分83与下外壳构件42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调色剂47通过支撑海绵119洒落到外面。
此外,如图16C和18所示,滚筒端部密封构件123紧靠显影滚筒55的外表面的两个端部,用于防止调色剂47从显影滚筒55的端部洒落到外面。如图18中的部分放大侧视图所示,滚筒端部密封构件123是具有彼此粘结的上层低摩擦功能构件125与下层粉末密封功能构件127的双层结构。上层低摩擦功能构件125由对旋转磨损具有优良耐久性的材料构成,用于尽可能减少与显影滚筒55的接触面的旋转摩擦阻力,如FUJIRON3000(注册商标)(由Fujiko Kabushiki kaisha制造)。下层粉末密封功能构件127由对调色剂粉末等具有良好密封功能的材料构成,如羊毛毡。
滚筒端部密封构件123在底端侧面上被固定到刀片支撑板89或下框架部分77,并且在尖端由下外壳构件42从下面支撑,但是该尖端不固定到下外壳构件42上并且形成自由端。
滚筒端部密封构件123的尖端被制成自由端,由此,在显影滚筒55和滚筒端部密封构件123的两端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状态随着时间会有微小变化,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只有滚筒端部密封构件123的同一个位置磨损得像个凹槽而降低密封性能的问题。
尽管已经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器件等进行了描述,应该理解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来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当然,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其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并且各种等同物被包括在本发明中。
本发明对所描述的显影器件是特别有效的,其中,调节刀片的尖端与调色剂承载器不接触,离尖端预定距离的部分与调色剂承载器接触,并且接触位置在调色剂承载器旋转中心位置之下。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调节刀片的尖端与调色剂承载器相接触的显影器件,或者接触位置在调色剂承载器旋转中心位置之上的显影器件。
本发明对这样的显影器件是特别有效的,该器件具有用于给调色剂承载器供应调色剂的可旋转调色剂供应构件,其中,调色剂供应构件旋转方向与调色剂承载器的旋转方向相反。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调色剂供应构件旋转方向与调色剂承载器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显影器件。
本发明对这样的显影器件是特别有效的,该器件具有紧靠调色剂承载器、用于防止显影器件中的调色剂泄漏的密封构件,其中,紧靠位置在调色剂承载器的旋转中心位置之上。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紧靠位置在调色剂承载器的旋转中心位置之下的显影器件。
本发明对这样的显影器件是特别有效的,该器件具有用于存储调色剂的调色剂存储部分,其中,调色剂供应构件位于调色剂存储部分之下,并且存储在调色剂存储部分中的调色剂通过在调色剂存储部分下部的的调色剂供应构件提供给调色剂承载器。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这样的显影器件,其中,调色剂供应构件位于调色剂存储部分之上,并且存储在调色剂存储部分中的调色剂通过在调色剂存储部分上部的调色剂供应构件提供给调色剂承载器。
此外,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已经以中间传送型全色激光束打印机为例,对图像形成设备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各种图像形成设备,如除了中间传送型以外的任意类型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单色激光束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
光电导体不限于在圆柱形可导基体材料的外表面上具有光电导体层的光电导体滚筒,并且可以是在带形导电基底材料的表面上具有光电导体层的光电导体带。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器件不限于在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单元。如果显影器件至少具有用于承载和移动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器以及用于调节调色剂承载器上的调色剂厚度的厚度调节刀片,则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任何这样的显影器件。调色剂承载器和调色剂供应构件不限于滚筒,也可能是其它形状,如带状。
例如,调色剂承载器,能够使用磁性物质、非磁性物质、导电物质、绝缘物质、金属、橡胶、树脂等中的任意一种,只要该材料能够构成调色剂承载器。例如,金属如铝、镍、不锈钢或铁等,橡胶如天然橡胶、硅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聚丁橡胶、氯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或NBR等,或者树脂如苯乙烯树脂、氯乙烯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乙烯树脂、异丁烯酸树脂或尼龙树脂等能够被用作材料。更不必说,为了使用,也能够对材料上层进行覆盖。为此,覆盖材料,能够使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尼龙、丙烯酸等。作为形状,能够使用非弹性体、弹性体、单层、多层、薄膜或滚筒等中的任意一种。
同样,作为调色剂供应构件,除了上面描述的聚氨脂泡沫,也能够将聚苯乙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酯泡沫、乙丙树脂泡沫、尼龙泡沫、硅泡沫等作为材料来使用。作为调色剂供应构件的泡沫单元,能够使用单个泡沫或者连续泡沫。不仅是泡沫材料,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也能够使用。具体来说,能够使用具有碳导电材料等,扩散并且浇铸在硅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聚丁橡胶、聚丁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乙烯丙烯橡胶、表氯醇橡胶、丁腈丁二烯橡胶或丙烯酸橡胶中的材料等。
作为厚度调节构件,如上所述,使用具有橡胶部分和橡胶支撑部分的构件。橡胶部分的材料,除了上述的硅橡胶或氨基甲酸酯橡胶,还能够使用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聚丁橡胶、聚丁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乙烯丙烯橡胶、表氯醇橡胶、丁腈丁二烯橡胶或丙烯酸橡胶等。厚度调节构件不必是通过将单独制造的橡胶部分和橡胶支撑部分结合在一起来构成;例如,能够将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模塑为一体,构成厚度调节构件,或者厚度调节构件也能够由不锈钢薄板单独构成。为了使用,也能够用树脂覆盖材料的上层。覆盖材料,能够使用聚乙烯、聚苯乙烯、尼龙、聚氨酯、聚酯等。
[计算机系统等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6和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以及记录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进行讨论。
图6为示出了计算机系统外观结构的示意图。计算机系统1000包括计算机主单元1102、显示器1104、打印机1106、输入单元1108和读取单元1110。在本实施例中,将计算机主单元1102置于直立型机箱中,但不是必须置于直立型机箱中。作为显示器1104,通常使用CRT(阴极射线管)、等离子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但是显示器不限于它们。作为打印机1106,使用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打印机。作为输入单元1108,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键盘1108A和鼠标1108B,但输入单元不限于它们。作为读取单元111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软盘驱动单元1110A和CD-ROM驱动单元1110B,但读取单元不限于它们;任何其他设备也能够使用,如MO(磁光盘)盘驱动单元或DVD(数字多用盘)驱动单元等。
图7为示出了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放置计算机主单元1102的机箱中还安装了内部存储器1202如RAM和外部存储器如硬盘驱动单元1204。
已经对将打印机1106连接到计算机主单元1102、显示器1104、输入单元1108和读取单元1110,从而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例子进行了描述,但是计算机系统不限于此。例如,计算机系统能够由计算机主单元1102和打印机1106组成,或者可能不包括显示器1104、输入单元1108以及读取单元1110中的一个。
例如,打印机1106可能具有计算机主单元1102、显示器1104、输入单元1108以及读取单元1110的某些功能或机构。举例来说,打印机1106可能具有用于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分、用于进行各种类型显示的显示部分、用于插入和取出记录了由数字照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插入和取出部分等等。
与相关的计算机系统相比较,如此实现的计算机系统成为整体上更加优秀的系统。

Claims (7)

1.一种显影器件,包括:
一个外壳,用于在其内形成调色剂存储部分,并且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
一个滚筒支架,它具有第一侧框架部分和第二侧框架部分,用于在外壳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内侧面上的对应位置上支撑显影滚筒的转轴,该滚筒支架被支撑在外壳中,并且该滚筒支架用热膨胀系数小于构成外壳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
其中,滚筒支架在第二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整体固定,以便对滚筒支架沿着显影滚筒的转轴的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二端面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
其中,滚筒支架在第一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被构造成允许滚筒支架沿着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一端面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中,第一侧框架部分形成内径大于第一螺钉直径的无载孔;
其中,第二侧框架部分形成拧入第二螺钉的螺纹孔;
其中,在与无载孔对应的位置,第一端面形成将第一螺钉拧入的螺纹孔;
其中,在与在第二侧框架部分上形成的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第二端面形成内径大于第二螺钉直径的无载孔;
其中,将第一螺钉拧入在第一端面中形成的孔并且穿过在第一侧框架部分中形成的无载孔;并且
其中,将第二螺钉穿过在第二端面中形成的无载孔并且拧入在第二侧框架部分中形成的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器件,其中,滚筒支架支撑显影滚筒转轴的两个端部,以便通过轴保持构件旋转;并且
其中,第二螺钉以这样一种方式固定第二侧框架部分,即,将外壳的第二端面夹在第二侧框架部分与轴保持构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中,第一端面和第一侧框架部分至少形成两个螺纹孔以及在对应位置的无载孔;并且
其中,第二端面和第二侧框架部分至少形成两个无载孔以及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中,在外壳的第一端面与滚筒支架的第一侧框架部分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以便在外壳最大收缩的状态下,在其间形成一个微小的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器件,其中,滚筒支架配备有调节刀片,用于使淀积在显影滚筒外表面上的调色剂均匀。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显影器件,包括:
一个外壳,它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并且该外壳在其内形成了调色剂存储部分;以及
一个滚筒支架,它具有第一侧框架部分和第二侧框架部分,用于在外壳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内侧面上的对应位置上支撑显影滚筒的转轴,该滚筒支架被支撑在外壳中,并且该滚筒支架用热膨胀系数小于构成外壳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
其中,滚筒支架在第二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整体固定,以便对滚筒支架沿着显影滚筒的转轴的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二端面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
其中,滚筒支架在第一侧框架部分的那一侧被构造成允许滚筒支架沿着显影滚筒的转轴的长度方向向外壳的第一端面相对移动。
CNB031207561A 2002-03-15 2003-03-17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77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3185/2002 2002-03-15
JP2002073185A JP2003270935A (ja) 2002-03-15 2002-03-15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073977/2002 2002-03-18
JP2002073991A JP4145538B2 (ja) 2002-03-18 2002-03-18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該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を備えるロータリー現像ユニット
JP2002073977A JP4247594B2 (ja) 2002-03-18 2002-03-18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のローラ支持フレーム固定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073991/2002 2002-03-1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06210A Division CN100561371C (zh) 2002-03-15 2003-03-17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5621A CN1445621A (zh) 2003-10-01
CN1267793C true CN1267793C (zh) 2006-08-02

Family

ID=277677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324225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692714Y (zh) 2002-03-15 2003-03-17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计算机装置
CNB0312075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7793C (zh) 2002-03-15 2003-03-17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324225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692714Y (zh) 2002-03-15 2003-03-17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计算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23156B2 (zh)
EP (1) EP1345090A3 (zh)
CN (2) CN2692714Y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311981T1 (de) * 2003-07-03 2005-12-15 Fischer & Krecke Gmbh & Co Druckmaschine
US7158744B2 (en) * 2003-09-18 2007-0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4894281B2 (ja) * 2006-02-09 2012-03-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51456B2 (ja) * 2007-02-22 2010-04-1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86851B2 (ja) 2007-12-27 2010-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3152B2 (ja) 2010-03-15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02203A (ja) * 2012-06-15 2014-01-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843021B2 (en) * 2012-10-30 2014-09-23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Toner cartridge seal refurbishment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3777A (ja) * 1988-04-01 1989-10-11 Konica Corp 現像装置
JPH03126056A (ja) * 1989-10-11 1991-05-29 Seiko Epson Corp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の現像器ユニット
US5170213A (en) * 1990-03-26 1992-12-08 Japan Imaging System, Inc. Developer unit utilizing a non-magnetic single component developer
JPH0714458U (ja) * 1991-06-07 1995-03-10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のドクターブレード装着構造及びドクターギャップ調整構造
JPH05341637A (ja) * 1992-03-05 1993-12-24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3343406B2 (ja) * 1993-07-23 2002-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US6081680A (en) * 1997-01-31 2000-06-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prevents permanent deformation and excessive vibration of the image supporter and image formation unit using the same
JP3635618B2 (ja) * 1999-02-12 2005-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75956A (ja) * 1999-03-26 2000-10-06 Tokai Rubber Ind Ltd 現像ロール
JP2001005285A (ja) * 1999-06-24 2001-01-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56592A (ja) * 2000-04-13 2001-12-26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6484006B2 (en) * 2000-12-29 2002-11-1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with developer layer regulating blade
US6512910B2 (en) * 2001-03-27 2003-01-28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US6516174B1 (en) * 2001-07-17 2003-02-0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er regulating blade
US6519437B1 (en) * 2001-08-23 2003-02-1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evention of excessive toner accumulation in a developing apparatus
EP1345089A1 (en) * 2002-03-13 2003-09-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eloping unit and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231907A1 (en) 2003-12-18
CN2692714Y (zh) 2005-04-13
EP1345090A2 (en) 2003-09-17
EP1345090A3 (en) 2006-06-28
CN1445621A (zh) 2003-10-01
US6823156B2 (en) 2004-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5010C (zh) 处理盒、显影盒和显影辊
CN1658085A (zh) 显影装置和印刷装置
US733068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charg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veloping device
US10108108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267793C (zh)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
US20180046128A1 (en)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ncorporating the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cleaning device
US9014593B2 (en) Sealing assembly,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2957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95162B2 (en) Clea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73602A (zh) 显影设备
CN102687084B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828445A (zh) 电子照相显影装置
CN1199087C (zh) 图像显影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US2020011711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54192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68481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a seal member
CN1120389C (zh) 单组份调色剂显影装置
US20060120769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617199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577161A (zh) 显影调节部件和显影设备
CN100561371C (zh) 显影器件、旋转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
CN100351714C (zh) 显影装置
CN100424590C (zh) 显影装置及制造方法、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和充电构件
JP5593272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945460A (zh) 定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2

Termination date: 201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