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5986C - 车辆用内侧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内侧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5986C
CN1265986C CNB021489815A CN02148981A CN1265986C CN 1265986 C CN1265986 C CN 1265986C CN B021489815 A CNB021489815 A CN B021489815A CN 02148981 A CN02148981 A CN 02148981A CN 1265986 C CN1265986 C CN 126598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illar
mirror
mirror assembly
slant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89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8786A (zh
Inventor
和知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oh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8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8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59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59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inside veh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48/00Supports
    • Y10S248/90Movable or disengageable on impact or over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将支柱安装于倾斜角针对每种车而不同的安装面上的情况下,仍可使镜组件的倾斜范围大于规定范围,可确保后方视场。由此,可使内侧镜广泛地应用于安装面的倾斜角不同的车种,由此,不必针对每种车而设置制造内侧镜,由此,可使内侧镜的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车辆用内侧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机动车的车室内的车辆用内侧后视装置(下面简称为“内侧镜”),其为具有1个铰接机构的单铰接机构型的内侧镜。另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和本说明书中,“后方”指作为与机动车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从驾驶员侧观看的后方。另外,“前方”指作为机动车的行进方向的,从驾驶员侧观看的前方。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内侧镜,比如,包括有US4836648号专利所述的类型,US5016979号专利所述的类型,US5615857号所述的类型等。首先,在US4836648号专利所述的类型中,支柱(7)中的球部(7a),以及镜组件(1)中的作为双部件的托架(20)按照可相互倾斜的方式安装。另外,在US5016979号专利所述的类型中,支柱(1)中的球部(3),以及镜组件中的作为三部件的托架(5)按照相互倾斜的方式安装。此外,在US5615857号所述的类型中,支柱(36)中的杯状件(122),以及镜组件(52)中的球部(46)按照相互倾斜的方式安装。
象这样,这种内侧镜一般包括支柱,该支柱的一端安装于车室内的安装面上;镜组件,该镜组件按照通过1个铰接机构(球部与托架,或杯状件),可倾斜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支柱的另一端。该内侧镜为驾驶员通过镜组件的反射面,确保后方视场所必需的车辆用部件。另外,在该内侧镜中,使镜组件在铰接机构,相对支柱倾斜,由此,可按照使反射面的位置,角度等与驾驶员的体格,体形,姿势等相一致的方式调整,可确保后方视场。在这里,镜组件的倾斜范围与体格,体形,姿势无关,必须大于几乎全部的驾驶员可确保后方视场的规定的范围。
另外,作为上述镜组件的倾斜范围的规定范围的1个实例,比如,在镜组件的反射面的法线相对水平线,向上12°,向下15°的范围内。
但是,上述过去的内侧镜是1个车种专用的。即,无论安装面相对水平线的倾斜角是否针对每种车而不同,过去的内侧镜只能够与1种车的倾斜角的安装面相对应。为此,在过去的内侧镜中,在倾斜角不同的车种的安装面上安装支柱的一端的场合,镜组件的倾斜范围无法大于规定范围,难于确保后方视场。由于象这样,过去的内侧镜是1种车专用的,故必须针对每种车而进行设计制造,由此,具有内侧镜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过去的内侧镜是1种车专用的情况,发明了下述的内侧镜,可通过一种内侧镜,用于安装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种车。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侧镜,该内侧镜可广泛地用于安装面的倾斜角不同的车种,由此,可使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安装于车室内的安装面上的支柱;包括镜外壳、托架和反射镜的镜组件,该镜组件按照通过铰接机构,可倾斜的方式安装于支柱的另一端;铰接机构由杆部,球部和上述镜组件的组成部件的托架构成,该杆部设置于上述支柱的另一端,上述球部设置于上述杆部的前端,托架位于镜外壳的内部,并按照可旋转的方式通过轴支承于镜外壳的肋上,托架中设置有开口和球形凹部;所述支柱的杆部设置为在水平线和杆部轴线间的夹角为正负10度,所述安装面的角度设置在20至40度之间,支柱的球部与托架的球形凹部按照通过下述配合结构,相互可倾斜的方式连接,即上述球部从上述开口,压入上述球形凹部中;在上述托架的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倾斜范围限制部,该倾斜范围限制部与上述支柱的杆部接触,用于限制上述镜组件的倾斜范围;上述倾斜范围限制部的内径大于上述支柱的杆部的环形尺寸,根据设定的支柱与镜组件的倾斜范围,所述镜组件可安装于多个车种的安装面上。
在本发明中,由于即使在将支柱安装于倾斜角针对每种车而不同的安装面上的情况下,仍可使镜组件的倾斜范围大于规定范围,故可确保后方视场。由此,在本发明,由于内侧镜可广泛地用于安装面的倾斜角不同的车种,故不必针对每种车,设计制造内侧镜,由此,可使内侧镜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内侧镜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表示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向视图;
图4为沿图2中的SA-SA线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安装面的倾斜角为30°的场合的镜组件的向上的倾斜范围的界限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安装面的倾斜角为30°的场合的镜组件的向下的倾斜范围的界限的说明图;
图7为表示安装面的倾斜角为20°的场合的镜组件的向上的倾斜范围的界限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安装面的倾斜角为20°的场合的镜组件的向下的倾斜范围的界限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安装面的倾斜角为40°的场合的镜组件的向上的倾斜范围的界限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安装面的倾斜角为40°的场合的镜组件的向下的倾斜范围的界限的说明图;
图11为表示日本国的缓冲式后视镜的静态试验的说明图;
图12为表示铰接机构的尺寸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内侧镜的实施例的1个实例进行描述。另外,本发明不受到本实施例的限制。
首先,对该实施例的内侧镜的组成进行描述。
在附图中,标号1表示本实施例的内侧镜。该内侧镜1为单铰接机构型的内侧镜,其包括支柱4,该支柱4的一端41按照通过安装机构,可脱开的方式安装于车室内的安装面上;镜组件5,该镜组件5按照通过1个铰接机构可倾斜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支柱4的另一端上。
上述车室内的安装面象图2,图4~图10所示的那样,为相对水平线H的倾斜角α针对每种车而不同的前窗密封玻璃(下面将其简称为“前玻璃”)FW1,FW2,FW3的内侧面。上述前玻璃FW1,FW2,FW3的倾斜角α就日本国的90%以上的车辆来说,在20°~40°的范围内。
上述安装机构具有脱开机构。具有该脱开机构的安装机构象图1~图4所示的那样,由基座2,弹簧部件3,以及螺钉S形成。
上述基座2比如,由铝模浇注制成。该基座2象图4所示的那样,由圆板形状的固定部21,以及一对接合部22构成,该对接合部22基本上呈倒T字形而成整体设置于上述固定部1的一个面上。该基座2的固定部21的另一面通过粘接剂(图中未示出),以粘接方式固定于上述前玻璃FW1,FW2,FW3的内侧面中的,车宽方向中间部的顶端附近。作为该粘接剂,比如,采用下述双面粘接剂,其中在一面涂敷有与玻璃粘接的粘接剂,另外,在另一面,涂敷有与金属粘接的粘接剂。
上述弹簧部件3比如,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其由进行了表面涂敷处理的金属板形成。该弹簧部件3象图3和图4所示的那样,由固定部31,一对柔性部32,32,以及一对叉形部33,33构成,该对柔性部32,32按照基本上以直角弯曲的方式成整体设置于该固定部31的两侧,该对叉形部33,33按照该对柔性部32,32的前端朝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形成。该弹簧部件3中的固定部31通过上述螺钉S,固定于上述支柱4的一端4i上。
通过使上述弹簧部件3中的一对叉形部33,33与上述基座2中的一对接合部22,22接合,则上述支柱4的一端41按照通过具有脱开机构的安装机构,可脱开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前玻璃FW1,FW2,FW3的内侧面上。另外,如果在上述基座2中的一对接合部22,22与上述弹簧部件3中的一对叉形部33,33处于接合的状态,作用相互离开的力,则上述弹簧部件3中的一对柔性部32,32发生张开变形,解除上述基座中的一对接合部22,22与上述弹簧部件3中的一对叉形部33,33之间的接合状态,上述支柱4和上述镜组件5,与上述前玻璃FW1,FW2,FW3的内侧面脱开。
上述支柱4比如,由合成树脂形成。该支柱4由支柱主体42构成,在该支柱主体42中,从一端41,到另一端,基本上呈L形。在该支柱4(支柱主体42)的一端41的安装面上,设置圆形的定位用的凹部45。该圆形的凹部45的内径比上述基座2的固定部21的外径稍大。该凹部45的顶面与固定部21的底面之间,间隔有规定的间隙C,同时凹部45的内侧面与固定部21的外侧面接触,由此,确定支柱4的安装位置。另外,在该支柱4的一端,设置有与上述凹部45保持连续的凹状的接纳部46。在该接纳部46中,接纳有上述基座2和上述弹簧部件3以及上述螺钉S。此外,在上述支柱4的一端41,在上述接纳部46的底部,成整体设置有轴套部47。上述螺钉S拧入该轴套部47中,将上述弹簧部件3固定于支柱4的一端。
另外,在上述支柱4(支柱整体42)的另一端,成整体设置有圆杆状的杆部43。在该杆部43的前端,成整体设置有球部44。
此外,上述支柱4,即,基本呈L形的支柱主体42象图2所示的那样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一端41的安装面的延长线M,以及通过上述球部44的中心44c的杆部43的轴线Z之间的夹角β约为30°。由此,在通过上述安装机构,将上述一端41安装于倾斜角α为30°(该30°为针对每种车而不同的前玻璃FW1,FW2,FW3的平均倾斜角)的前玻璃FW1的内侧面上时,上述轴线Z基本上与水平线H保持平行。即,上述支柱主体42沿上述前玻璃FW1,FW2,FW3,并且上述轴部43和球部44沿水平方向指向后方。
由于上述支柱4象上述那样形成,故安装定位用的凹部45的内侧面与基座2的固定部21的外侧面,象图2所示的那样,位于圆锥A的范围之外。该圆锥A呈下述圆锥形状,其中,以上述球部44的中心44c为顶点,另外以上述镜组件5的反射面(镜54的内面)的法线K(上述轴线Z)为轴线,此外将底面作为后方侧,母线角为55°。
上述镜组件5由镜外壳51,托架52,把手53,以及反射镜54构成。
上述镜外壳51比如,由合成树脂形成。该镜外壳51呈下述中空状的外壳形状,其中前方封闭,并且后方开口。在该镜外壳51的前方侧的基本中间处,设置有圆形的支柱插孔50。另一方面,在该镜外壳51的后方侧,形成基本呈长方形状的镜开口部500。此外,在从该镜外壳51的前方侧下部,到底部的基本中间部处,设置有方形的把手插孔58。另外,在镜外壳51的内部,成整体设置有2个肋59。
上述反射镜54比如,由玻璃制成。该镜54为所谓的多棱镜,其中,外面与内面不平行,而按照一定程度倾斜。在该反射镜54的内面,设置镀铝,涂敷银色等的反射膜(图中未示出),并且设置牛皮纸的带55。该反射镜54以嵌合方式固定于上述镜外壳51的镜开口部500的边缘。
上述托架52与上述把手53分别,由比如,刚性支撑物精制形成。该托架52与上述把手53接纳于上述镜外壳51的内部,并且分别按照可旋转的方式通过轴支承于上述肋59上。此外,上述托架52与上述把手53相互接合。通过在图2中的实线状态与二点虚线状态之间对上述把手53进行切换操作,则通过托架52,上述镜外壳51和反射镜54相对支柱4和托架52倾斜,将反射镜54的反射率在白天场合与夜间场合之间切换。象这样,上述托架52和把手53形成防眩切换机构。
在上述托架52上,象图12所示的那样,圆形的第1开口521和球形凹部56与第2开口522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设置。该托架52中的球形凹部56与支柱4的球部44通过下述配合结构(紧配合结构),以可相互倾斜的方式连接,在该配合结构中,上述球部44通过上述镜外壳51的支柱插孔50,从上述第1开口521,压入上述球形凹部56中。象这样,上述支柱4中的杆部43和球部44以及托架52构成上述铰接机构。
此外,在上述托架52的第1开口521的边缘,设置有倾斜范围限制部57,该倾斜范围限制部57与上述支柱4的杆部43接触,用于限制上述镜组件S的倾斜范围。该倾斜范围限制部57象图12所示的那样,按照从上述球凹部56侧的内侧,向外侧,内径变大的方式倾斜。另外,象图12所示的那样,也可分别在上述托架52的第2开口522的边缘与上述支柱4中的球部44上,设置辅助倾斜范围限制部520,440,该辅助倾斜范围限制部520,440相互接触,用于限制上述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该第2开口622的内径E,小于第1开口521的内径F。
另外,上述支柱4的杆部43具有获得通过上述铰接机构,安装上述镜组件5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强度的外形尺寸G(在本实例中,直径约为10mm)。另外,上述倾斜范围限制部57,即,第1开口521的内径F(在本实例中,内径约为15.6mm),大于上述支柱4的杆部43的外形尺寸G。此外,上述支柱4的球部44的外径1(在本实例中,外径约为16.8mm),比上述托架52的球形凹部56的内径J(在本实例中,内径约为16.5mm)稍大。由此,上述支柱4的球部44与上述托架52的球形凹部56构成配合结构。
上述倾斜范围限制部57,即,第1开口521的内径F的尺寸的条件为下述条件,即,可确保上述支柱4的球部44与上述托架5的球形凹部56的配合结构成立的夹入量(球形凹部56夹入球部44的量),另外,即使在上述前玻璃FW1,FW2,FW3的倾斜角α针对每种车不同的情况下,仍可确保获得后方视场的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另外,就本实例中的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来说,在平均倾斜角为30°的前玻璃FW1的内侧面,设置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的场合,上述镜组件5的反射面的法线K相对水平线H(支柱4中的杆部43和球部44的轴线Z),在向上22°~32°(在本实例中,为32°),并且向下25°~35°(在本实例中,为35°)的范围。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内侧镜的作用效果进行描述。
首先,在将内侧镜1安装于倾斜角为30°的前玻璃FW1的内侧面的场合,支柱4的轴线Z与水平线H保持一致。在该场合,使镜组件5的反射面的法线K,与支柱4的轴线Z和水平线H一致的位置为中性位置。可从该中性位置,使镜组件5分别向上倾斜32°(参照图5),向下倾斜35°(参照图6)。即,使镜组件5的反射面的法线K,分别相对支柱4的轴线Z和水平线H,向上倾斜32°,向下倾斜35°。
另外,在将内侧镜1安装于倾斜角为20°的前玻璃FW2的内侧面的场合,支柱4的轴线Z相对水平线H,向下倾斜10°。在此场合,使镜组件5的反射面的法线K与水平线H一致的位置为中性位置。可从该中性位置,使镜组件5分别向上倾斜22°(参照图7),向下倾斜45°(参照图8)。即,可使镜组件的反射面的法线K分别相对水平线H,向上倾斜22°,向下倾斜45°。
此外,在将内侧镜1安装于倾斜角为40°的前玻璃FW1的内侧面的场合,支柱4的轴线Z相对水平线H,向下倾斜10°。在此场合,使镜组件5的反射面的法线K与水平线H一致的位置为中心位置。可从该中性位置,使镜组件5分别向上倾斜42°(参照图9),向下倾斜25°(参照图10)。即,可使镜组件的反射面的法线K分别相对水平线H,向上倾斜42°,向下倾斜25°。
象这样,同样在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中,在将支柱4的一端41安装于倾斜角α针对每种车而不同的前玻璃FW1(倾斜角α为30°),或FW2(倾斜角α为20°),或者FW3(倾斜角α为40°)的内侧面的场合,可使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获得向上32°,向下35°,或向上22°,向下44°,或者向上42°,向下25°的,大于规定范围的范围。其结果是,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在体格,体形无关的情况下,几乎全部的驾驶员可确保后方视场。由此,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可广泛地应用于前玻璃FW1,FW2,FW3的倾斜角在20°~40°的范围内变化而不同的车种。由此,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不必针对各种车进行制造,因此,可使成本较低。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中的支柱4的一端41按照可通过安装机构,脱开的方式安装于车室内的安装面上,故如果对镜组件5作用大于规定值的外力,则该镜组件5与支柱4与安装面脱开。即,如果在镜组件5上作用有大于规定值的外力,则支柱4中的凹部45的内侧面与基座2的固定部21的外侧面在图2中的点B处接触,以该点B为脱开支点(旋转支点),在处于相互接合状态的基座2中的一对接合部22,22与弹簧部件3中的一对叉形部33,33上,作用相互离开的力,即,旋转力矩。由此,弹簧部件3中的一对柔性部32,32张开而变形,将基座2中的一对接合部22,22与弹簧部件3中的一对叉形部33,33之间的接合状态解除,支柱4和镜组件5与前玻璃FW1,FW2,FW3的内侧面脱开。由此,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在车辆的急停,碰撞等时,实现乘车人的头等部位撞击镜时的缓冲。
上述缓冲由日本国的缓冲的法规规定。按照该法规,象图11(缓冲式后视镜的静态试验的说明图)所示的那样,要求下述这样的结构,即,当大于规定值的冲击从圆锥D的范围内,作用于镜组件5上时,镜组件5和支柱4能与安装面脱开。上述圆锥D呈下述圆锥形状,其中,以支柱4的球部44的中心44c为顶点,另外,以镜组件5的反射面的法线K(支柱4的轴线Z)为轴线,此外,以底面为后方侧,母线角为45°。
在这里,在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中,形成缓冲时的脱开支点(旋转支点)B的支柱4的凹部45的内侧面与基座2的固定部21的外侧面象图2所示的那样,位于圆锥A的范围之外。另外,该圆锥A象前述那样,呈下述圆锥形状,其中,以支柱4的球部44的中心44c为顶点,另外,以镜组件5的反射面的法线K(支柱4的轴线Z)为轴线,此外,以底面为后方侧,母线角为55°。由此,同样在将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设置于倾斜角α针对每种车而不同的前玻璃FW1(倾斜角α为30°),或FW2(倾斜角α为20°),FW3(倾斜角α为40°)的内侧面上的场合,上述脱开支点(旋转支点)B一般位于上述圆锥D的范围之外。其结果是,即使在将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安装于倾斜角α在20°~40°的范围内的前玻璃FW1,FW2,FW3的内侧面的情况下,仍可充分地满足日本国的缓冲法规。
特别是,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中,倾斜范围限制部57按照内径从球形凹部56的内侧,到外侧变大的方式倾斜,故容易进行将支柱4,从托架52的倾斜范围限制部57(第1开口521),压入球形凹部56中的作业,另外,确实实现球部44与球形凹部56的配合结构。
此外,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中,在托架52的第2开口522的边缘与支柱4的球部4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接触,用于限制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的辅助倾斜范围限制部520和440,故通过上述倾斜范围限制部57与杆部43的镜组件的倾斜范围限制作用的叠加效果,可确实实现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的限制。
还有,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内侧镜1中,托架52的第2开口522的内径小于第1开口521的内径,故在将支柱4的球部44从托架52的第1开口521,压入球形凹部56中时,可在球部不从第2开口522抽出的情况下,确实将其压入。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以外的实例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下述结构,其中,在将支柱4的一端41安装于倾斜角α为30°的平均倾斜角的前玻璃FW1的内侧面上时,采用支柱4的轴线Z基本上与水平线H保持平行的结构的支柱4,另外,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在相对水平线H(支柱4的轴线Z),向上32°,向下35°的范围内。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结构的支柱4和上述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
比如,也可使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在相对水平线H(支柱4的轴线Z),向上22°,向下25°的范围内。在此场合,如果将内侧镜1安装于倾斜角α为20°的前玻璃FW2上,则获得向上12°,向下35°的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另外,如果将内侧镜1安装于倾斜角α为40°的前玻璃FW3上,则获得向上32°,向下15°的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由此,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可大于规定的倾斜范围(向上12°,向下15°)。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下述结构,其中,倾斜范围限制部57按照内径从球形凹部56的内侧,到外侧变大的方式倾斜,但是,也可不必采用倾斜范围限制部57倾斜的方案。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托架52的第2开口522的边缘与支柱4的球部44上,分别设置相互接触的,用于限制镜组件5的倾斜范围的辅助倾斜范围限制部520与440,但是,也可不必设置该辅助倾斜范围限制部520和440。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托架52的第2开口522的内径小于第1开口521的内径,但是,在本发明中,第2开口522的内径也可与第1开口521的内径基本相同,或比其大。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车室内的安装面为前玻璃FW1,FW2,FW3的内侧面,但是,也可为前护面板的内侧面。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支柱4的一端41按照通过具有脱开机构的安装机构,可脱开的万式安装于安装面上,但是也可不为脱开式的缓冲机构,而为位移式的缓冲机构。

Claims (8)

1.一种单铰接机构型的车辆用内侧后视镜装置,其包括支柱,该支柱的一端安装于车室内的安装面上;镜组件,所述镜组件包括镜外壳、托架和反射镜,该镜组件按照通过铰接机构,可倾斜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支柱的另一端;所述铰接机构由杆部,球部和上述镜组件的组成部件的托架构成,该杆部设置于上述支柱的另一端,上述球部设置于上述杆部的前端,上述支柱中的杆部具有获得通过上述铰接机构,安装上述镜组件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强度的外形尺寸;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位于镜外壳的内部,并按照可旋转的方式通过轴支承于镜外壳的肋上,所述托架中设置有开口和球形凹部;所述支柱杆部的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为正负10度,所述安装面的角度为20至40度之间,所述支柱的上述支柱的球部与托架的球形凹部按照通过下述配合结构,相互可倾斜的方式连接,在该下述配合结构中,上述球部从上述开口,压入上述球形凹部中;在上述托架的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倾斜范围限制部,该倾斜范围限制部与上述支柱的杆部接触,用于限制上述镜组件的倾斜范围;上述倾斜范围限制部的内径大于上述支柱的杆部的环形尺寸,根据设定的支柱与镜组件的倾斜范围,所述镜组件可安装于多个车种的安装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侧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呈下述结构,其中,在将其一端安装于平均倾斜角的安装面上时,通过上述球部的中心的杆部的轴线基本上与水平线保持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侧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范围限制部按照内径从上述球形凹部的内侧,到外侧变大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侧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入有上述支柱的球部的开口为第1开口,在上述托架中的与第1开口的相反侧,设置有第2开口,在上述托架的第2开口的边缘与支柱的球部,分别设置辅助倾斜范围限制部,该辅助倾斜范围限制部相互接触,用于限制上述镜组件的倾斜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内侧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开口的内径小于第1开口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侧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车室内的安装面为相对水平线的倾斜角针对每种车而不同的前窗密封玻璃的内侧面,或前护面板的内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侧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的一端按照通过具有脱开机构的安装机构,可脱开的万式安装于上述车室内的安装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内侧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脱开机构的脱开时的脱开支点位于下述部位,该部位指在将上述支柱的一端安装于平均倾斜角的安装面上时,以上述球部的中心为顶点,另外以上述镜组件的反射面的法线为轴线,此外以底面为后方侧,母线角为55°的圆锥形的范围之外。
CNB021489815A 2001-11-14 2002-11-14 车辆用内侧后视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59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49293 2001-11-14
JP2001349293A JP2003146134A (ja) 2001-11-14 2001-11-14 インナーミラ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8786A CN1418786A (zh) 2003-05-21
CN1265986C true CN1265986C (zh) 2006-07-26

Family

ID=19161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898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5986C (zh) 2001-11-14 2002-11-14 车辆用内侧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843575B2 (zh)
EP (1) EP1312507B1 (zh)
JP (1) JP2003146134A (zh)
KR (1) KR100743503B1 (zh)
CN (1) CN1265986C (zh)
DE (1) DE60215102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7868B2 (en) * 2003-04-02 2007-10-30 Gentex Corporation Rearview mirror with integrated frame
CN2933166Y (zh) * 2006-01-05 2007-08-15 中山巨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镜结构改良
DE102006009318A1 (de) * 2006-03-01 2007-09-06 Volkswagen Ag Halteeinrichtung für einen Innenspiegel eines Fahrzeugs
US9174577B2 (en) * 2012-08-31 2015-11-03 Gentex Corporation Mount interface to slide on windscreen button
ITTO20121088A1 (it) * 2012-12-17 2014-06-18 Fiat Group Automobiles Spa Braccio di collegamento per collegare uno specchietto retrovisore ad un elemento di sostegno fissato ad un parabrezza
KR101575541B1 (ko) 2014-11-04 2015-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인사이드 미러 조립체
US10000156B2 (en) * 2015-06-02 2018-06-19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Vehicle mirror mount assembly
US10279744B2 (en) * 2015-10-27 2019-05-07 Kyocera Corporation Mirror-attached imaging apparatus
DE102017215735B4 (de) 2017-09-07 2024-08-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vorrichtung zum Halten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an einer Scheibenfläche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7216637B4 (de) 2017-09-20 2021-04-2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vorrichtung zum Halten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an einer Scheibenfläche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eine derartige Vorrichtung umfassendes Kraftfahrzeug
US10190610B1 (en) 2017-10-13 2019-01-29 Gentex Corporation Mounting assembly for rearview device
US11040663B2 (en) 2017-12-08 2021-06-22 Gentex Corporation Pre-loaded two-lobe spring twist-on rearview mounting assembly
US10974650B2 (en) 2017-12-11 2021-04-13 Gentex Corporation Rearview device mount and attachment method
CN108001350B (zh) * 2017-12-29 2024-06-07 宁波汇铭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后视镜
CN108016356B (zh) * 2017-12-29 2023-11-28 宁波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内后视镜
EP3860880B1 (en) 2018-10-02 2022-12-21 Gentex Corporation Adjustable mounting mechanism for a rearview assembly
JP7424378B2 (ja) 2019-07-08 2024-01-30 Agc株式会社 車体用樹脂部材、車体用樹脂部材付き窓部材、及び車両
KR102433752B1 (ko) * 2020-11-25 2022-08-18 주식회사 에스엠알오토모티브모듈코리아 미러를 차량의 내부에 부착하기 위한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내부미러
DE102021108507B3 (de) * 2021-04-06 2022-07-07 Mekra Lang Gmbh & Co. Kg Indirektes Rücksichtsystem mit beiderseits einer Trennfläche vorhandenen Kontaktbereichen eines Tragelementes, lastoptimierte Verstellkugel und Montageverfahren für ein indirektes Rücksicht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22813A (en) * 1967-07-07 1971-02-17 Lucas Industries Ltd Rear view mirrors for road vehicles
US4435042A (en) * 1981-06-24 1984-03-06 Donnelly Mirrors, Inc. Vehicle mirror and support assembly
JPS6126647U (ja) * 1984-07-23 1986-02-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室内鏡取付構造
US4836648A (en) 1987-03-06 1989-06-06 Kabushiki Kaisha Matsuyama Seisakusho Anti-glare rearview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US5153781A (en) * 1989-03-08 1992-10-06 Brandt Dale E Rear 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and the like
JP2539564Y2 (ja) 1989-05-31 1997-06-25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US5572354A (en) 1993-03-19 1996-11-05 Donnelly Mirrors, Ltd. Rearview mirror support bracket with retaining protrusion, rearview mirror case and reflective element
US5487522A (en) 1993-11-30 1996-01-30 Donnelly Corporation Mirror support bracket
KR0184579B1 (ko) * 1996-12-12 1999-05-01 대우자동차주식회사 이탈이 가능한 자동차용 인사이드 미러
US6087953A (en) * 1998-02-18 2000-07-11 Donnelly Corporation Rearview mirror support incorporating vehicle information display
KR100260303B1 (ko) * 1998-06-30 2000-07-01 김태구 자동차의 인사이드 미러용 조절부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40102A (ko) 2003-05-22
US6843575B2 (en) 2005-01-18
JP2003146134A (ja) 2003-05-21
DE60215102D1 (de) 2006-11-16
KR100743503B1 (ko) 2007-07-27
EP1312507A3 (en) 2005-01-12
EP1312507A2 (en) 2003-05-21
US20030112536A1 (en) 2003-06-19
DE60215102T2 (de) 2007-01-11
CN1418786A (zh) 2003-05-21
EP1312507B1 (en) 2006-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5986C (zh) 车辆用内侧后视镜
CN1256248C (zh) 采用双路顶部安装的撑杆式悬架系统
CN1284690C (zh) 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及该门镜装置的电动收藏单元
CN1246176C (zh) 摩托车用的前大灯
CN1282577C (zh) 踏板回位量控制装置
CN108137108B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CN1521075A (zh) 用于驾驶杆的倾斜调整单元
CN1191822A (zh) 车辆外部后视镜
EP0656281A1 (fr) Eclairage d'habitacle à tube fluorescent
CN1680156A (zh) 刮水器片连接构造
US20040094347A1 (en) Front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body
CN1429721A (zh) 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
CN1087066C (zh) 车辆大灯的校准装置
CN2771035Y (zh) 汽车后视镜
KR100612704B1 (ko) 자동차용 미러유니트
CN1899882A (zh) 车辆用侧视镜
CN101428588B (zh) 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
CN1539676A (zh) 组合灯
US20230182520A1 (en) Wheel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42033A (zh) 车辆头灯
US20110235358A1 (en) Vehicle headlamp
CN1550400A (zh) 踏板支撑结构
CN1229252C (zh)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CN213007877U (zh) 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CN1495068A (zh) 用于商务车的外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26

Termination date: 2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