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7921C - 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7921C
CN1257921C CN 200410025005 CN200410025005A CN1257921C CN 1257921 C CN1257921 C CN 1257921C CN 200410025005 CN200410025005 CN 200410025005 CN 200410025005 A CN200410025005 A CN 200410025005A CN 1257921 C CN1257921 C CN 12579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ecular weight
vinylidene
gram
ester
a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250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83809A (zh
Inventor
张冰冰
张炯
乔恒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yi Sanaifu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3F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3F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3F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1002500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57921C/zh
Publication of CN1583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3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79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79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偏氟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偏氟乙烯和任选的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在水中的分散体,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可与偏氟乙烯进行自由基或离子型共聚合反应的乙烯基化合物,并且乙烯基上至少连接有一个氟原子、含氟烷基或含氟烷氧基;(b)加入链转移剂和有机引发剂以引发聚合反应;(c)进一步加入引发剂;(d)当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达到2-65%时,停止加入引发剂。还公开了用该方法制得的偏氟乙烯聚合物。

Description

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氟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偏氟乙烯(PVDF)是偏氟乙烯(VDF)的均聚物,它是一种韧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聚偏氟乙烯分子链中交替分布的CH2和CF2基团使之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能平衡,既具有含氟聚合物的耐热稳定性、耐化学品稳定性和耐紫外线稳定性,也具有常规聚合物的可溶解性和可熔融加工性,同时还具有铁电性、压电性、热电性等独特的电性能。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建筑涂料、电子电气、聚合物加工助剂和薄膜等领域。
可以通过与其它含氟单体共聚的方法来改善聚偏氟乙烯的性能。
现有技术描述了许多方法通过聚合过程的变化来改变偏氟乙烯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从而改善其性能。
美国专利US 4,076,929公开了一种双峰分子量分布的聚偏氟乙烯。它使用过氧化二叔丁基作为引发剂,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在没有添加链转移剂的状况下进行偏氟乙烯的聚合反应。过氧化二叔丁基及其分解产物和聚偏氟乙烯分子链上的氢原子也可以发生链转移反应,但其链转移常数远低于酯类等专用链转移剂。由于缺乏高效的链转移作用,聚合得到的聚偏氟乙烯具有非常宽的分子量分布。虽然这种宽分子量分布的聚偏氟乙烯可以改善其流动性能从而改善加工性能,但是会引起挤出成型时的口模膨胀现象,同时导致最终产品力学性能变差。而且该方法制得的聚偏氟乙烯中含有高含量的不溶于常用的聚偏氟乙烯的溶剂的高分子量聚偏氟乙烯,因而不适用于需要将偏氟乙烯聚合物完全溶解于溶剂的应用场合。
欧洲专利EP 6 263 96公开了一种具有较优力学性能的聚偏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它通过分批加入链转移剂的方法,保持聚合体系中链转移剂的浓度基本恒定,从而得到窄分子量分布的偏氟乙烯聚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将链转移剂分成10批,分别在聚合反应开始以及转化率每增加10%时加入,并通过调整各批链转移剂之间比率来优化聚合物性能。但是,该方法制得的聚偏氟乙烯熔体流动性能较差,为了改善其加工性能必须提高加工温度或剪切力,但这样会降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中国专利CN 1,403,489公开了一种双峰分子量分布的聚偏氟乙烯。它使用无链转移效应的无机引发剂,在聚合反应开始时不加入链转移剂,以获得一部分高分子量偏氟乙烯聚合物。当转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加入链转移剂,以获得一部分低分子量偏氟乙烯聚合物。该双峰分子量分布的聚偏氟乙烯可以改善普通聚偏氟乙烯的抗冲击性能和最终产品的表面粗糙度。但是该方法得到的聚偏氟乙烯中也含有高含量的不溶于常用的聚偏氟乙烯的溶剂的高分子量聚偏氟乙烯,因而不适用于需要将偏氟乙烯聚合物完全溶解于溶剂的应用场合。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公开的偏氟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均未解决改善熔体流动性能和保持最终产品较高的力学性能之间的矛盾。
因此,需要一种偏氟乙烯聚合物,它具有较高的平均分子量、适中的分子量分布,从而实现改善熔体流动性能和保持最终产品较高的力学性能之间的平衡;同时该偏氟乙烯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并能完全溶解于常用的聚偏氟乙烯的溶剂。
还需要该偏氟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氟乙烯聚合物,它具有较高的平均分子量、适中的分子量分布,从而实现改善熔体流动性能和保持最终产品较高的力学性能之间的平衡;同时该偏氟乙烯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并能完全溶解于常用的聚偏氟乙烯的溶剂。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偏氟乙烯均聚物,其重均分子量为60-140万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12,熔体流动速率为0.5-20克/10分钟,熔融焓为35-45焦耳/克。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偏氟乙烯共聚物,其共聚单体选自可与偏氟乙烯进行自由基或离子型共聚合反应的乙烯基化合物,并且乙烯基上至少连接有一个氟原子、含氟烷基或含氟烷氧基,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60-140万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12,熔体流动速率为0.5-20克/10分钟。它至少含有80%摩尔百分含量的偏氟乙烯。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所述偏氟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偏氟乙烯和任选的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在水中的分散体,所述分散体可任选地含有表面活性剂,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可与偏氟乙烯进行自由基或离子型共聚合反应的乙烯基化合物,并且乙烯基上至少连接有一个氟原子、含氟烷基或含氟烷氧基;
(b)加入链转移剂和有机引发剂以引发聚合反应;
(c)进一步加入有机引发剂;
(d)当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达到2-65%时,停止加入有机引发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所述偏氟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首先提供偏氟乙烯和任选的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在水中的分散体。当不加入共聚单体时,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是偏氟乙烯的均聚物,当加入共聚单体时,得到的是偏氟乙烯的共聚物。
可与偏氟乙烯共聚形成偏氟乙烯共聚物的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可与偏氟乙烯进行自由基或离子型共聚合反应的乙烯基化合物,并且乙烯基上至少连接有一个氟原子、含氟烷基或含氟烷氧基。
连接在乙烯基上的含氟烷基可以是C1-C8含氟烷基,较好C1-C4含氟烷基,例如氟甲基、二氟甲基、全氟甲基、1-氟乙基、2-氟乙基、全氟乙基、1-氟丙基、1,1-二氟丙基或全氟丙基。
连接在乙烯基上的含氟烷氧基可以是C1-C12含氟烷氧基,较好C1-C6含氟烷氧基,例如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全氟甲氧基、1-氟乙氧基、2-氟乙氧基、全氟乙氧基、1-氟丙氧基、1,1-二氟丙氧基或全氟丙氧基。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共聚单体选自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CTFE)、四氟乙烯(TFE)、3,3,3-三氟丙烯、六氟丙烯(HFP)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如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全氟乙基乙烯基醚(PEVE)、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全氟(2,2-二甲基-1,3-间二氧杂环戊二烯)(PDD)或其二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为了提高单体在水中的分散性,还可任选地向分散体系中加入分散剂。分散剂的加入量无特别的限制,只要能提高单体的分散性并且不会对随后的聚合反应或者形成的聚合物产生不利影响即可。
同样,分散剂的类型也无特别的限制,只要它能提高单体的分散性并且不会对随后的聚合反应或形成的聚合物产生不利影响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分散剂一般采用含氟表面活性剂或改性纤维素,其非限定性例子有:XCnF2nCOOM,其中X是氟原子或氢原子,n是4-12的整数,M是氢离子或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或取代铵离子或聚醚链段,例如C7F15COOK。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按100重量份单体原料计,分散剂的加入量为0.01-2重量份。
为了提高单体分散液的稳定性,还可任选地向分散液中加入稳定剂。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使用石蜡或含氟聚醚作为分散液的稳定剂。稳定剂的加入量无特别的限制,只要能稳定分散液即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后,结合其专业知识可容易地确定适当的稳定剂的加入量。
在本发明分散体中,共聚单体的含量应使得最终共聚物中偏氟乙烯单体单元的含量占80摩尔%或以上。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按100摩尔份混合单体计,共聚单体的含量为0-20摩尔份,较好为5-15摩尔份。
随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链转移剂和有机引发剂以引发聚合反应;
适用于本发明方法的有机引发剂无特别的限制,它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聚合引发剂。所述引发剂一般为有机过氧化物,其例子包括:烷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过氧化二特戊基(DTAP)或β-羟乙基过氧化叔丁基;过氧化酯类,如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或过氧化特戊酸特戊酯等;过氧化碳酸酯类,如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IPP)、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NPP)或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
按100重量份偏氟乙烯单体或共聚混合单体计,用于初始引发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的用量(即步骤(b)中引发剂的加入量)可以是0.01-4重量份。
适用于本发明方法的链转移剂可以是任何能延续偏氟乙烯聚合反应的化合物,其说明性的例子包括:醇类,如异丙醇;酮类,如丙酮或甲乙酮;酯类,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或碳酸二乙酯;含卤烷烃,如氯仿、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一氯二氟甲烷、1,1,1-三氟-2,2-二氯乙烷;脂肪族烷烃,如甲基环戊烷或甲基环己烷等。
按100重量份偏氟乙烯单体或共聚混合单体计,链转移剂的用量可以是0.01-5重量份。
接着进一步加入有机引发剂(下面简称为随后加入的有机引发剂)。
在本发明方法中,随后加入的有机引发剂的目的是控制生成聚合物的瞬时分子量以及最终的分子量分布,因此需要控制反应体系中有机引发剂浓度的变化。控制反应体系中有机引发剂浓度变化的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例如,根据计算得到用于初始引发聚合反应的有机引发剂的消耗量(即步骤(b)中有机引发剂的消耗量),以一定速率补加有机引发剂,补加速率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变化的。有机引发剂的浓度满足如下公式,CI=f×CIO×e-kdt,CI为有机引发剂浓度,f为有机引发剂效率,CIO为初始有机引发剂浓度,t为时间,kd满足公式kd=A×e-Ea/RT,A为常数,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f、A和Ea可按具体反应体系标定。
按100重量份偏氟乙烯单体或共聚混合单体计,总的有机引发剂的用量可以是0.05-5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均聚偏氟乙烯的实例中,按100重量份偏氟乙烯单体计,用于初始引发聚合反应的有机引发剂的用量(即步骤(b)中有机引发剂的加入量)是0.01-4重量份,在聚合引发后,向聚合体系中以0.00015-0.15重量份/分钟的速率加入所述随后加入的有机引发剂,以控制反应体系中的有机引发剂浓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共聚偏氟乙烯的实例中,按100重量份偏氟乙烯和共聚单体的混合物计,用于初始引发聚合反应的有机引发剂的用量(即步骤(b)中有机引发剂的加入量)是0.01-4重量份,在聚合引发后,向聚合体系中以0.00015-0.15重量份/分钟的速率加入所述随后加入的有机引发剂,以控制反应体系中的有机引发剂浓度。
在本发明中,用于引发聚合反应的有机引发剂(即步骤(b)加入的有机引发剂)和所述随后加入的有机引发剂可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例如烷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过氧化二特戊基(DTAP)或β-羟乙基过氧化叔丁基;过氧化酯类,如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特戊酯等;过氧化碳酸酯类,如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IPP)、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NPP)或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
最后,当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达到2-65%时,停止加入有机引发剂。
本发明聚合反应可采用相对于所使用的有机引发剂而言较高的聚合温度,如70-155℃,较好100-145℃,使得高分子链中形成大量的反向键接,从而导致聚合物结晶度下降,因此提高了聚合物的透明性。聚合压力无特别的限制,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聚合压力为3.5-7MPa,优选为4-6MPa。
适用于本发明的聚合方法无特别的限制。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聚合方法选自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等。
本发明偏氟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在聚合反应开始时加入链转移剂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使之不至于过宽,然后加入部分有机引发剂以引发聚合反应。随后以一定速率补加有机引发剂,控制聚合体系中有机引发剂浓度的变化,从而控制生成聚合物的瞬时分子量以及最终的分子量分布。当聚合反应进行到一定转化率(例如2-65%)时,停止有机引发剂的加入。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聚合体系中有机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浓度逐渐下降,形成一部分高分子量聚合物,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具有适中的宽度,同时具有较高的重均分子量,从而解决改善熔体流动性能和保持最终产品较高的力学性能之间的矛盾,并且使聚合物可以完全溶解于常用的聚偏氟乙烯的溶剂。通过采用相对于所使用的有机引发剂而言较高的聚合温度,使得高分子链中形成大量的反向键接,从而导致聚合物结晶度下降,因此提高了聚合物的透明性。聚合物的熔融焓可以反映其结晶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偏氟乙烯均聚物,其重均分子量为60-140万克/摩尔,优选为80-110万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12,优选为5-10;分子量分布曲线为单峰或不明显的双峰分布;熔体流动速率为0.5-20克/10分钟,优选为1-8克/10分钟;熔融焓为35-45焦耳/克,优选为37.5-42.5焦耳/克。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偏氟乙烯共聚物,其共聚单体选自可与偏氟乙烯进行自由基或离子型共聚合反应的乙烯基化合物,并且乙烯基上至少连接有一个氟原子、含氟烷基或含氟烷氧基,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60-140万克/摩尔,优选为80-110万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12,优选为5-10;分子量分布曲线为单峰或不明显的双峰分布;熔体流动速率为0.5-20克/10分钟,优选为1-8克/10分钟;它至少含有80%摩尔百分含量的偏氟乙烯。
本发明偏氟乙烯聚合物能完全溶解于常用的聚偏氟乙烯的溶剂,所述溶剂的例子有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2-吡咯烷酮(NMP)等。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在10升卧式反应釜中,加入7000克去离子水、10克全氟辛酸铵及其同系混合物和10克熔点范围为58℃左右的石蜡。闭合反应釜,抽真空并用偏氟乙烯单体置换,直至反应釜内氧含量小于等于10ppm。然后开始以90rpm的速率进行搅拌,将反应釜内部温度升至130℃,补充偏氟乙烯单体至反应釜内绝对压力达到5.5MPa。依次加入0.98克乙酸乙酯和2.7克DTBP,开始聚合反应。通过补加偏氟乙烯单体使反应釜内绝对压力维持在5.5MPa,以0.09克/分钟的速率补加DTBP,补加时间历时1小时,此时转化率为18.4%。当反应釜内乳液固含量达到18%时,结束聚合反应。
转化率为已耗用单体质量与总耗用单体质量的比值。
采用体积排除色谱法(SEC)测定偏氟乙烯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溶剂使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测试温度为70℃。
按GB/T 3682-2000标准测定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温度为230℃,荷重为10公斤。
按ASTM D4591标准测定熔融焓。升温程序为: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由80℃升温至190℃,在190℃保温10分钟,以80℃/分钟的降温速度由190℃降温至80℃,在80℃保温2分钟,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由80℃升温至190℃。记录第二次熔融时的DSC谱图。
溶解性实验使用NMP为溶剂。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反应釜内部温度为145℃。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依次加入1.22克乙酸乙酯和2.5克DTBP,开始聚合反应。另外,以0.08克/分钟的速率补加DTBP,补加时间历时1小时,此时转化率为33.9%。反应釜内部温度为155℃。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以0.18克/分钟的速率补加DTBP,补加时间历时0.5小时,此时转化率为5.9%。另外,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是全氟癸酸钾。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依次加入1.15克乙酸乙酯和1.2克NPP,开始聚合反应。另外,以0.03克/分钟的速率补加NPP,补加时间历时2小时,此时转化率为48.6%。反应釜内部温度为70℃。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依次加入2.0克乙酸乙酯和1.0克NPP,开始聚合反应。另外,以0.025克/分钟的速率补加NPP,补加时间历时2小时,此时转化率为64.0%。反应釜内部温度为85℃。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依次加入1.15克乙酸乙酯和1.0克NPP,开始聚合反应。另外,以0.025克/分钟的速率补加NPP,补加时间历时1小时,此时转化率为64.7%。反应釜内部温度为100℃。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使用的单体是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以摩尔比85∶15的混合物,另外,以0.29克/分钟的速率补加DTBP,补加时间历时0.5小时,此时转化率为4.2%。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使用的单体是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以摩尔比95∶5的混合物,另外,以0.14克/分钟的速率补加DTBP,补加时间历时0.8小时,此时转化率为14.3%。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使用的单体是偏氟乙烯和PMVE以摩尔比95∶5的混合物,另外,依次加入2.0克乙酸乙酯和1.2克NPP,开始聚合反应,以0.03克/分钟的速率补加NPP,补加时间历时2小时,此时转化率为60.7%。反应釜内部温度为85℃。结果列于表1。
比较例1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依次加入0.98克乙酸乙酯和8.1克DTBP,开始聚合反应。不补加DTBP。结果列于表1。
比较例2
重复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只是反应釜内部温度为115℃。结果列于表1。
表1
实施例   重均分子量(万克/摩尔) 分子量分布系数   MFR(克/10分钟)   熔融焓(焦耳/克) 溶液外观
  实施例1     136.5     5.3     0.9     35.4 澄清透明
  实施例2     102.5     11.6     16.2     37.9 澄清透明
  实施例3     78.3     11.5     19.1     35.2 澄清透明
  实施例4     87.1     9.7     7.4     42.3 澄清透明
  实施例5     72.9     3.7     1.9     44.5 澄清透明
  实施例6     60.1     2.9     1.8     44.2 澄清透明
  实施例7     64.4     5.1     4.5     36.7 澄清透明
  实施例8     130.3     10.7     14.6     25.1 澄清透明
  实施例9     80.4     8.5     5.3     16.2 澄清透明
  实施例10     65.0     3.1     1.1     18.3 澄清透明
  比较例1     78.1     20.5     18.7     41.5 澄清透明
  比较例2     147.7     4.3     0.3     49.4 澄清透明
由上述结果可见,使用不补充添加引发剂的比较例1中PVDF的分子量分布达到20.5,因此会引起挤出成型时的口模膨胀现象,同时导致最终产品力学性能变差。
使用相对于DTBP而言较低的聚合温度的比较例2中PVDF的MFR只有0.3,熔体流动性能较差,为了改善其加工性能必须提高加工温度或剪切力,但这样会降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而且聚合物结晶度较高,因此降低了聚合物的透明性。

Claims (16)

1.一种偏氟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偏氟乙烯和任选的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在水中的分散体,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可与偏氟乙烯进行自由基或离子型共聚合反应的乙烯基化合物,并且乙烯基上至少连接有一个氟原子、含氟烷基或含氟烷氧基;
(b)加入链转移剂和有机引发剂,在70-155℃引发聚合反应;
(c)进一步加入有机引发剂;
(d)当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达到2-65%时,停止加入有机引发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体含有分散剂,所述分散剂选自含氟表面活性剂或改性纤维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按100重量份单体原料计,分散剂的加入量为0.01-2重量份,所述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通式XCnF2nCOOM,其中X是氟原子或氢原子,n是4-12的整数,M是氢离子、碱金属离子、铵离子、取代铵离子或聚醚链段。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100重量份偏氟乙烯单体或共聚混合单体计,有机引发剂的总用量是0.05-5重量份,所述有机引发剂选自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酯类或过氧化碳酸酯类。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100重量份偏氟乙烯单体或共聚混合单体计,所述链转移剂的用量是0.01-5重量份,所述链转移剂选自醇类、酮类、酯类、含卤烷烃或脂肪族烷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特戊基或β-羟乙基过氧化叔丁基;所述过氧化酯类选自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或过氧化特戊酸特戊酯;所述过氧化碳酸酯类选自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或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选自异丙醇;所述酮类选自丙酮、甲乙酮;所述酯类选自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或碳酸二乙酯;所述含卤烷烃选自氯仿、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一氯二氟甲烷或1,1,1-三氟-2,2-二氯乙烷;所述脂肪族烷烃选自甲基环戊烷或甲基环己烷。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00-145℃,聚合反应的压力为3.5-7MPa。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单体选自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3,3,3-三氟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或其二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烷基乙烯基醚选自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和全氟(2,2-二甲基-1,3-间二氧杂环戊二烯)。
11.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得的偏氟乙烯均聚物,其重均分子量为60-140万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12,熔体流动速率为0.5-20克/10分钟,熔融焓为35-45焦耳/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聚物,其特征在于其重均分子量为80-110万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5-10,分子量分布曲线为单峰或不明显的双峰分布,熔体流动速率为1-8克/10分钟,熔融焓为37.5-42.5焦耳/克。
13.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得的偏氟乙烯共聚物,其共聚单体选自可与偏氟乙烯进行自由基或离子型共聚合反应的乙烯基化合物,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60-140万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12,熔体流动速率为0.5-20克/10分钟,它至少含有80%摩尔百分含量的偏氟乙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重均分子量为80-110万克/摩尔,分子量分布系数为5-10,分子量分布曲线为单峰或不明显的双峰分布,熔体流动速率为1-8克/10分钟,它至少含有80%摩尔百分含量的偏氟乙烯。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单体选自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3,3,3-三氟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或其二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烷基乙烯基醚选自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或全氟(2,2-二甲基-1,3-间二氧杂环戊二烯)。
CN 200410025005 2004-06-09 2004-06-09 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5792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25005 CN1257921C (zh) 2004-06-09 2004-06-09 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25005 CN1257921C (zh) 2004-06-09 2004-06-09 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3809A CN1583809A (zh) 2005-02-23
CN1257921C true CN1257921C (zh) 2006-05-31

Family

ID=34601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25005 Expired - Lifetime CN1257921C (zh) 2004-06-09 2004-06-09 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5792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669B (zh) * 2006-12-04 2011-11-16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氟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585077B (zh) * 2011-12-16 2013-11-06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三氟氯乙烯改性聚偏氟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02634150A (zh) * 2012-03-31 2012-08-15 苏州新区特氟龙塑料制品厂 一种防黏聚偏二氟乙烯的配方
CN103601827B (zh) * 2013-12-02 2016-04-27 内蒙古三爱富万豪氟化工有限公司 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1754B (zh) * 2014-08-15 2016-05-25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流动性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2431A (zh) * 2014-12-29 2015-05-06 东莞市长安东阳光铝业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宽分布聚偏氟乙烯的制备方法
WO2016149238A1 (en) * 2015-03-16 2016-09-22 Arkema Inc. Modified fluoropolymers
CN107778412B (zh) * 2016-08-30 2019-08-06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含氟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03738B (zh) * 2018-04-16 2020-06-26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聚偏氟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83562B (zh) * 2019-05-30 2020-06-30 浙江孚诺林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黏结剂的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3809A (zh) 2005-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578C (zh) 可用过氧化物固化的含氟弹性体
CN1103788C (zh) 过氧化物可交联氟橡胶
US9828446B2 (en) Azide-containing fluoropolymers and their preparation
CA2892225C (en) Synthesis and use of trans-1,3,3,3-tetrafluoropropene/vinylidene fluoride copolymers
CN1189489C (zh) 1,1-二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低结晶度共聚物
JP4980908B2 (ja) グラフト化したフルオロエラストマー
JP2006036986A (ja) 含フッ素ポリマーラテックス、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含フッ素ポリマー
CN1257921C (zh) 偏氟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97477A1 (zh) 一种耐低温含氟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036074A1 (en) Melt-Flowable Fluoropolymer Comprising Repeating Units Arising from Tetrafluoroethylene and a Hydrocarbon Monomer Having a Functional Group and a Polymerizabl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JP2017537208A (ja) 1,3,3,3−テトラフルオロプロペンのコポリマー
CN101033277A (zh) 四氟乙烯-丙烯含氟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250583C (zh) 用于制造聚氯乙烯的改进的方法
CN110343211B (zh) 一种聚偏氟乙烯共聚物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3589A (zh) 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JP2011530629A (ja) 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と、官能基および重合可能な炭素−炭素二重結合を有するモノマーとから生じる繰り返し単位を含む非溶融流動性パーフルオロポリマー
EP3833697B1 (en) Self crosslinking pvdf
JP2010037365A (ja) 含フッ素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EP3794046B1 (en) Flexible vdf polymers
JP4851254B2 (ja)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32212A (zh) 制备聚偏氟乙烯的方法
CN1803866A (zh) 氟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308361C (zh)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2638963B (zh) Vdf共聚物的可交联共混物
JP2009029852A (ja)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5

Address after: 200025 Xujiahu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room 1301, room 56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3F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411 Longwu Road, Shanghai City,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3F New Mate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801, 560 Xujiahu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yi sanaifu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25 Xujiahui Road, Shanghai, room 560, No. 1301, room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3F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0223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3F WANHAO FLUORO CHEMICAL Co.,Ltd.

Assignor: Shanghai Huayi sanaifu New Materi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1866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3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01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