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3267C - 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3267C
CN1243267C CNB021593051A CN02159305A CN1243267C CN 1243267 C CN1243267 C CN 1243267C CN B021593051 A CNB021593051 A CN B021593051A CN 02159305 A CN02159305 A CN 02159305A CN 1243267 C CN1243267 C CN 12432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riage
axial region
mirror shell
bear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593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9721A (zh
Inventor
和知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oh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29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9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32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32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insid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 B60R1/086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using a mirror angularly movable between a position of use and a non-glare position reflecting a dark field to the user, e.g. situated behind a transparent glass used as low-reflecting surface; Wedge-shaped mirr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59/00Optical: systems and elements
    • Y10S359/90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内视镜的装置,该装置是在托架以及操作杆上设置轴部,在镜壳上设置轴承部以及导向兼暂时支撑件,其结果,在装配托架和镜壳以及操作杆的时候,轴部通过导向兼暂时支撑件导向入轴承部,而且,轴部在导向兼暂时支撑件处于暂时支撑状态,由此,轴部简单且可靠地能够扳动地支撑在轴承部,这就使得内视镜的成本能够降低。

Description

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在汽车驾驶室内部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以下简称为内视镜),尤其与通过转换所谓棱镜形的镜身(以下简称棱镜)的反射角度而能够转换镜身的反射率,从而得到可以防眩型的内视镜有关。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后方”是与汽车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司机一边所看到的后方而言的。还有,所谓“前方”是汽车运行的方向,从司机一边所看到的前方而言。
背景技术
有关这种内视镜,例如,有在美国专利第4,836,648号中记载的,及在美国专利第5,016,979号中记载的内视镜等。以下,对上述的公告中记载的内视镜加以说明。
该内视镜具有由上述固定支柱(7、1)所支撑的托架(22、5)、通过第1轴机构(22a、15a、5f、10f)可以扳动地支撑在上述托架(22、5)上的设有棱镜形镜身(9、M)的镜壳(3、10)、通过第2轴机构(40、17a、12c、10g)可以扳动地支撑在上述镜壳(3、10)上的介助弹性配合可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进行切换的被支撑在上述托架(22、5)上的操作杆(34、12)组成。在该内视镜中,上述操作杆(34、12)可以切换到第1位置或者第2位置。于是,镜壳(3、10)相对于托架(22、5)以及固定支柱(7、1)向第1倾斜位置或第2倾斜位置扳动。由此,对棱镜(9、M)的背面反射膜具有高反射率的昼用反射光或者对表面具有低反射率的夜用反射光就会射入驾驶员的眼睛。这样,可以防止在夜间行驶的来自后方的车辆的车前灯照射所导致的眩晕感,有助于夜间行车的安全。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内视镜中,由于第一轴机构以及第二轴机构只是由轴部(22a、40、5f、12c)和轴承部(15a、17a、10f、10g)所构成的。因此,现有的内视镜,在装配托架(22、5)和镜壳(3、10)还有操纵杆(34、12)的时候,对托架(22、5)、镜壳(3、10)、操纵杆(34、12)需要采用某些方法来暂时支撑,因此在装配工序上存在着有待改进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使托架和镜壳及操作杆的装配确实容易进行的,并且成本便宜的内视镜。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提供一种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驾驶室内防眩,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被支撑在固定支架上的托架;通过第1轴机构可以扳动地支撑,而且,装有棱型镜身的镜壳;在前述镜壳上通过第2轴机构可以扳动地支撑,而且,通过弹性配合结构在上述托架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切换的操作杆;在上述镜壳内部设置2个加强筋,在2个加强筋相互对着的面上设置有上述第1轴机构以及上述第2轴机构的轴部,还有上述轴承部以及上述导向兼暂时支撑件;上述第1轴机构以及第2轴机构的构成:可以是设置在上述镜壳一侧或者上述托架以及上述操作杆一侧的任何一方的轴部;设置在另一方的,可以转动的地支撑上述轴部的轴承部;设置在上述轴承部的,可以转动地将上述轴部支撑在上述轴承部的导向兼暂时支撑件;上述轴承部呈U字形,其包括壁面和开口,操作杆的轴部通过导向兼暂时支撑件安装在轴承部中,轴部通过轴承部的开口在壁面壁面处于暂时支撑状态其结果,在本发明里,将托架和镜壳以及操作杆装配的时候,轴部由导向兼暂时支撑件导向轴承部,并且轴部在导向兼支撑件以及轴承部处于暂时支撑状态。因此,本发明即使不使用任何附加手段,轴承部都能够简单且可靠的支撑轴部转动,并能使内视镜的成本很便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里内视镜的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2所示为对重要部分剖视的正面图。
图3所示为图2在白天用的切换状态时沿III-III的线剖面图。
图4所示为图2在夜间用的切换状态时沿III-III的线剖面图。
图5所示为图2沿V-V线的线剖面图。
图6所示为装配状态的剖面图。
图7所示为夜间用和白天用的切换状态的说明图。
图8所示为第1轴机构以及第2轴机构的变形事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有关本发明内视镜的1个具体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图中F所示为前方;B所示为后方;F-B两点之间的点划线所示为装备在驾驶室内的内视镜的前后水平线。
首先,对本实施例的内视镜的构成加以说明。
在图里,符号1是本实施例的内视镜。该内视镜1是通过固定架2装备在驾驶室内的防眩型内视镜。该内视镜1由托架3、装有棱镜40的镜壳4以及操纵杆5装配而成。
上述固定支架2,例如是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如图1所示,该固定支架2从一端到另一端大概呈L字形状。该固定支架2的一端按照有脱离机构(无图示)的安装结构(无图示),在室内的安装处(无图示),如前顶盖或者前挡风板上面等,可以脱离地活动安装。在固定支架2的另一端有设计成一体的圆柱状的轴部20和球部21。
上述托架3是用如PP(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性材料做成的。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托架3从正面看基本上呈四角形,在该托架3的上部大约中间部位,如图3,4,6所示,从前方F一侧向后方B一侧设置第一开口31以及球体凹进部位30和第二开口32。还有,在该托架3的左右两端正面的上部圆柱形状的第一轴部33,33是各自与托架3一体式设置的。而且,在该托架3的前后两面加固的加强筋39以上述球体凹进部位30的中心O为中心呈放射状,并且在托架3的四周呈环状,这样的强筋39设有多根并分别与托架3一体式地设置。
另外,在上述托架3的下端正面大约中间部位有一体式设置的凸出部位34。在该凸出部位34的下端,第一连接面35以及第二连接面36按V字型设置。还有,在该凸出部位34的前后两面,限制切换角度的突起37、38与托架3一体式地设置。而且该凸出部位34的后方一侧340是倾斜的。
上述镜壳4是用如PP(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性的材料做成的,该镜壳4前方F是封闭的,并且在后方B开口而形成一个中空型的壳状。在该镜壳4的前方一侧大约中央部位,设有圆形的固定支柱插孔41,一方面,在该镜壳4的后方一侧,形成一个像长方形形状的镜子开口部位42。还有,从该镜壳4的前方一侧的下部大约底部的至中央部位设置了四角形状的把手插通孔43。而且,从该镜壳4的上部壁面经过前方封闭壁面至底部壁面里,有2个加强筋44是一体式设置的。这2个加强筋44、44设置在与上述固定支架插通孔41以及操作杆插通孔43的两侧垂直的位置。
上述棱镜40是用如玻璃材料做成的。该棱镜40与其表面及背面不是平行的而是略有倾斜。在该棱镜40的背面,采用蒸发铝或者银色涂饰等制成反射膜(无图示),而且设置了牛皮纸的带45(图3—图5中粗线所示)。该棱镜40镶嵌固定在上述镜壳4的镜开口部位42的边缘处。
操作杆5是用如POM等合成树脂性材料做成的。该操作杆5,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从正面看大致上呈T字形状。在该操作杆5的上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成一体的圆柱形的第二轴部50、50。还有,在该操纵杆5的上部的中间部位是一体式设置的弹性配合连接部51。于是,由于在操纵杆5的上部的中间部位设置了一个槽52,就能够对弹性配合连接部51产生弹性。这样,弹性配合连接部51就有了可挠性。另外,由于该弹性配合连接部位51的壁厚比其他部分薄,从而使上述可挠性得到增强。该弹性配合连接部51与前述第1连接面35以及上述第2连接面36,构成弹性配合结构。
该弹性配合结构,由于弹性配合连接部位51在上述第1连接面35以及上述第2连接面36的谷部进行弹性配合,对上述托架3与上述操作杆5分别沿图5中箭头A方向和箭头C方向施加弹性作用。另外,该弹性配合结构,把上述操作杆5在第1位置(如图3所示状态的位置)以及第2位置(如图4所示状态的位置)之间切换的时候,在上述操作杆5即将接触到上述操作杆插通孔43的边缘时,上述弹性配合连接部51在上述第1连接面35以及第2连接面36进行弹性连接。
而且,在上述操作杆5的下部一体设置有把手53。还有,在该把手53的后一侧,一体式设置有盖住上述操作杆插通孔43的盖板54。另外,盖板设在把手53的前侧方也行,或者设在把手53的前后两面也行。
在上述镜壳4的两个加强筋44、44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了第1轴承部61,第2轴承部62以及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
上述第1轴承部61以及第2轴承部62,如图5所示,基本上呈倒U字形以及U字形。也就是说,该第1轴承部61、第2轴承部62含有壁面60、60与开口63、63。该壁面60、60是上述弹性配合结构的弹性对上述托架3和上述操作杆5分别起作用的方向(图5中箭头A方向、箭头C方向),以及与上述托架3相对的镜壳4与上述操作杆5分别扳动的方向(图5中箭头D方向、箭头E方向),由此它是支撑上述第1轴部33、33以及第2轴部50、50能够转动的轴承部。还有,开口63、63使得上述第1轴部33、33以及上述第2轴部50、50能在上述方向以外的方向在上述壁面60、60得到支撑。
上述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以及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同样如图5所示,一体式地被延设在通过弹性配合的结构将上述托架3及上述操作杆5装配在上述壁面60、60的里面的方向(图6中箭头G方向也就是图5中箭头D方向)的上述开口63、63一侧的边缘上。该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以及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的延设方向,是上述弹性作用方向及其相反的方向与上述装配方向及其相反的方向之间的方向,在本例中,是相对于壁面60、60的垂直部位倾斜约50度的方向。另外,图5中符号64是加强筋。
以下,通过上述的结构对内视镜的装配方法加以说明。
首先,通过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72将操作杆5的第2轴部50、50安装在镜壳4的第2轴承部62、62中。这时,第2轴部50、50通过第2导向兼临时支撑件72、72而被导向入第2轴承部62、62,而且第2轴承部50、50在第2导向兼临时支撑件72、72以及第2轴承部62、62处于暂时支撑状态。也就是说,第2轴部50、50通过第2轴承部62、62的开口63、63在壁面60、60处于暂时支撑状态。还有,把操作杆5的把53从镜壳的操作杆插通孔43在外侧插入。
其次,把托架3的第1轴部33、33通过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71安装在镜壳4的第1轴承部61、61中。这时第1轴部33、33通过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71而被导向入第1轴承部61、61,而且第1轴部33、33在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71以及第1轴承部61、61处于暂时支撑状态,也就是说,第1轴部33、33通过第1轴承部61、61的开口63、63在壁面60、60处于暂时支撑状态。还有,在操作杆5的弹性配合连接部51接触到托架3的倾斜面340。而且,把托架3的第1开口31对准镜壳4的固定支架插通孔41。
另外,上述的镜壳4与操作杆5的暂时装配工程和镜壳4与托架3的暂时装配工程前后颠倒也没关系。
接下来,把固定支架2在夹具(无图示)上安装好。再将该固定支架2的球部21对准暂时装配好的上述镜壳4的固定支架插通孔41以及托架3的第1开口31。
然后,沿着图6中的箭头G方向施力,把托架3的第1开口31以及球体凹部30压套在固定支架2的球体部21上。即,将固定支架2的球体部21插进镜壳4的固定支架插通孔41压入托架3的球体凹部30中,球体部21与球体凹部30通过配合结构(过盈配合)在能够相互扳动的情形下结合。据此,托架3就被能够扳动地支撑在固定支架2上。
还有托架3的第1轴部33、33能够转动地支撑在镜壳4的第1轴承部61、61上。据此,有棱镜40的镜壳4被能够扳动地支撑在托架3上。一方面,操作杆5的第2轴部50、50能够转动地支撑在镜壳4的第2轴承部62、62上。这样,操作杆5就能够转动地支撑在镜壳4上。上述第1轴部33、33与上述第1轴承部61、61(以及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71)构成第1轴机构。与此相对应,上述第2轴部50、50与上述第2轴承部62、62(以及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72),构成第2轴机构。
而且,操作杆5的弹性配合连接部51弯过来在托架3的第1连接面35与第2连接面36之间的谷底进行弹性配合。据此,操作杆5通过弹性配合结构得到托架3支撑并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间切换。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内视镜的作用效果加以说明。
首先,在图3所示的状态以及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中,操作杆5的弹性配合连接部51在托架3的第1连接面35进行弹性连接,操作杆5处于第1位置。另外,托架3的后侧的突起部38接触到棱镜40,镜壳4是处于第1倾斜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射入到棱镜40的光(无图示)在棱镜40背面的反射膜以高反射率而被反射。该反射光射入司机的眼睛,司机就能看清楚白天车后方的情况。
然后,把操作杆5沿图7中的虚线箭头方向进行扳动操作。这样,操作杆5以弹性配合结构的支点O3为中心向虚线箭头方向扳动。随着该操作杆5的扳动,操作杆5与通过第2轴机构连接起来的镜壳4以第1轴机构的轴O1为中心向虚线箭头方向扳动。这时,以弹性配合结构的支点O3为中心操作杆5的扳动角度和以第1轴机构O1为中心的镜壳4的扳动角度是不一样的。可是,由于把操作杆5和镜壳4连接起来的第2轴机构的第2轴部50、50和第2轴承部62、62能以轴O2为中心互相转动,操作杆5与镜壳4能够分别平稳地扳动。
操作杆5在从图3所示状态以及图7中的实线所示状态切换到图4所示状态以及图7中的虚线所示状态时,操作杆5的弹性配合连接部51在托架3的第2连接面36进行弹性接触,此时操作杆5处于第2位置。与此同时,托架3的前方侧的突起部37与镜壳4接触,镜壳4处于第2倾斜位置。在该状态中,射入棱镜40的光(无图示)在棱镜40表面以低反射率被反射。该反射光射入司机的眼睛,司机能够看清夜间车后方的情况。其结果,能够防止夜间来自后方车辆前灯照射光所造成的眩晕感,从而增加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还有,把操作杆5向图7中的实线箭头方向扳动。这样与上述基本相同,操作杆5由图4所示状态以及图7中的虚线所示状态到图3所示状态以及图7中的实线所示状态,也就是说切换到第1位置。一方面,镜壳4由图4所示状态以及图7中的虚线所示状态到图3所示状态以及图7中的实线所示状态,也就是说切换到第1倾斜位置。据此,高反射率的反射光射入司机的眼睛。就这样,由于操作杆5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切换,可以分别得到白天用的高反射率的反射光和夜间用的低反射率的反射光。
该实施例的内视镜1在装配在托架3、镜壳4、以及操作杆5的时候,第1轴部33、33,第2轴部50、50通过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71和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72被导向入第1轴承部61、61和第2轴承部62、62,而且,第1轴部33、33,第2轴部50、50通过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71,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72以及第1轴承部61、61,第2轴承部62、62而处于暂时支撑状态。因此,该内视镜1不需要任何别的手段,就能使第1轴部33、33,第2轴部50、50能够简单且可靠转动地支撑在第1轴承部61、61和第2轴承部62、62上。所以,能使内视镜的成本很低。
特别指出,该实施例的内视镜1,如图5所示,镜壳的第1轴承部61、61以及第2轴承部62、62基本呈倒U字形状以及U字形状,包括壁面60、60和开口63、63,经过该开口63、63使壁面60、60能够支撑第1轴部33、33以及第2轴部50、50各自的转动。为此,在操作杆5做切换操作时,虽然切换操作力分别作用在第1轴部33、33以及第2轴部50、50上,但是切换操作力作用的方向,由于有上述壁面60、60,使得第1轴部33、33以及第2轴部50、50不会从第1轴承部61、61以及第2轴承部62、62的壁面60、60拔脱。其结果,该内视镜1,由于不需要把第1轴部33、33以及第2轴部50、50压入或强行按入第1轴承部61、61以及第2轴承部62、62,就不必担心由于压入或者强行按入而导致材料的变形,即使在冬季等比较寒冷的材料不易弯曲的季节其轴部与轴承部的配合也很容易。
另外,该实施例的内视镜1,从镜壳4的上部壁面经过前方封闭壁面直到底部,在这里面一体式地设置有2个加强筋44、44,在这2个加强筋44、44的互相对着的壁面上,分别设置了第1轴承部61第2轴承部62以及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为此,该内视镜1,由于第1轴承部61第2轴承部62以及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和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在加强筋44、44即使发生收缩,在镜壳4的前方封闭壁的表面也不会发生收缩,从而不会有外观上的问题。另外,由于强度得到增大,第1轴承部61第2轴承部62以及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的壁厚加大也不会导致上述收缩所引起的外观上的问题。
再有,该实施例的内视镜1在操作杆5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切换的时候,该操作杆5在即将接触到镜壳4的操作杆插通孔43的边缘时,以及托架3的突起部37、38即将接触到镜壳4和棱镜40时,操作杆5的弹性配合连接部51与托架3的第1连接面35或第2连接面36进行弹性接触。因此,能够减小该内视镜操作杆5在切换操作时的噪音。
其次还有,该实施例的内视镜1,如图3所示,由于操作杆5上设有盖板54,当操作杆5处于第1位置的时候,盖板54遮住了镜壳4上的操作杆插孔43。因此,盖板54使得不能通过操作杆插孔43而看到镜壳4的内部,从而该内视镜1的外观得到改善。
再有,该内视镜1由于固定支架2的球体部21以及托架3的球体凹部30是过盈配合结构可以相互扳动地结合起来,不仅减少了部件的数目,而且也容易装配。
再有,该实施例的内视镜1,轴部33、33、50、50通过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71、72、72在轴承部61、61、62、62装配的方向和通过弹性配合结构托架3的第1接触面35和第2接触面36之间的谷部与操作杆5的弹性配合接触部51装配的方向,托架3的球体凹部30在固定支架2的球体部21的装配方向,基本上都与图6中的箭头方向一致。因此,该内视镜1其轴部33、33、50、50与轴承部61、61、62、62的装配、托架3与操作杆5的装配、托架3与固定支架2的装配可在一次性的压入工程里同时进行。
图8所示是第1轴机构以及第2轴机构的变形例的纵剖面图。图中符号与图1—图7符号相同,表示的是同一部件。
呈圆柱形的第1轴部330、330以及第2轴部500、500分别设在镜壳4的2个加强筋44、44相互对着的面上。第1轴承部610、610以及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0、710分别设在托架的两侧,第2轴承部620、620以及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0、720也分别设在托架的两侧。
上述第1轴承部610以及第2轴承部620,基本上呈U字形状以及倒U字形状。也就是说,该第1轴承部610、第2轴承部620包含了壁面600、600和开口630、630。该壁面600、600对上述弹性配合结构的弹性,分别与上述托架3及上述操作杆5作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及相对于上述托架3分别扳动上述镜壳4和上述操作杆5的方向上提供可转动地支撑第1轴部330、330以及第2轴部500、500。还有,开口630、630是在上述方向以外的方向为上述第1轴部330、330以及第2轴部500、500在上述壁面600、600上提供支撑。
上述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0以及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0-体式地被设置在通过上述弹性配合方法与结构将上述托架3和上述操作杆5的装配在上述壁面600、600的里面的装配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上述开口630、630一侧的边缘。该第1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10、以及第2导向兼暂时支撑件720的延设方向,处于与上述弹性作用方向和上述装配方向之间的方向之间,本例中是相对壁面600、600的垂直部位约50度倾斜的方向。
在此变形例中的第1轴机构以及第2轴机构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下,对上记的实施例以外的例子加以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虽然第1轴承机构及第2轴承机构是设置在镜壳4的加强筋44、44上的,但在本发明里,把第1轴机构以及第2轴机构直接设置在镜壳4上也可以。
还有,在该实施例中,在托架3上设有第1接触面35以及第2接触面36,在操作杆5上设置有弹性配合连接部51,在本发明里,与此相反,将弹性配合连接部设置在托架3上,在操作杆5上设置第1接触面以及第2接触面也可行。
其次,在该实施例中,操作杆5上设置有盖住操作杆插通孔43的盖板54,此发明里,在操作杆5上不设置盖板也可以。
其次还有,在该实施例中,固定支柱2的球体部21和托架3的球体凹部30利用配和结构能够相互扳动地结合起来,此发明里,不用配和结构而用把固定支架2的球体部21与托架及其它部件挟住的结构也可以。
再有,在该实施例中,轴部33、33、50、50与轴承部61、61、62、62的装配方向和托架3与操作杆5的装配方向和托架3与固定支架2的装配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此发明里,这些装配方向即使不一致也可以。
其次再有,在该实施例中,固定支柱2的球体部21通过插入设置在镜壳4的后方封闭壁上的固定支架插通孔41而与托架3相连结,此发明里,把固定支架2的球体部21通过插入设置在镜壳4的上部壁面的固定支架插通孔而与托架相连结也可以。

Claims (7)

1.一种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驾驶室内防眩,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被支撑在固定支架上的托架;通过第1轴机构可以扳动地支撑,而且,装有棱型镜身的镜壳;在前述镜壳上通过第2轴机构可以扳动地支撑,而且,通过弹性配合结构在上述托架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切换的操作杆;在上述镜壳内部设置2个加强筋,在2个加强筋相互对着的面上设置有上述第1轴机构以及上述第2轴机构的轴部,还有上述轴承部以及上述导向兼暂时支撑件;上述第1轴机构以及第2轴机构的构成:可以是设置在上述镜壳一侧或者上述托架以及上述操作杆一侧的任何一方的轴部;设置在另一方的,可以转动的地支撑上述轴部的轴承部;设置在上述轴承部的,可以转动地将上述轴部支撑在上述轴承部的导向兼暂时支撑件;上述轴承部呈U字形,其包括壁面和开口,操作杆的轴部通过导向兼暂时支撑件安装在轴承部中,轴部通过轴承部的开口在壁面壁面处于暂时支撑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部是设置在上述托架以及上述操作杆的一侧,上述轴承部是设置在镜壳的一侧,它包含有沿上述弹性配合结构的弹性分别作用上述托架与上述操作杆的方向以及相对于上述托架各自扳动上述镜壳与操作杆的方向上为上述轴部提供支撑的壁面和在上述方向以外为上述轴部在壁面上提供支撑的开口;上述导向兼暂时支撑件是设置在上述镜壳的一侧,它从上述壁面的里面通过上述弹性配合结构组装上述托架与上述操作杆的装配方向的开口一侧的边缘沿着上述弹性作用方向及其相反的方向以及上述装配方向及其相反的方向之间的方向延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部是设置在上述镜壳一侧的,上述轴承部是设置在上述托架以及操作杆一侧的,它包含有沿上述弹性配合结构的弹性分别作用上述托架与上述操作杆的方向的反方向以及相对于上述托架各自扳动上述镜壳与操作杆的方向上为上述轴部提供支撑的壁面和在上述方向以外为上述轴部在上述壁面上提供支撑的开口,上述导向兼暂时支撑件是设置在上述镜壳的一侧,它从上述壁面的里面通过上述弹性配合结构组装上述托架与上述操作杆的装配方向的开口一侧的边缘沿着上述弹性作用方向及其相反的方向以及上述装配方向及其相反的方向之间的方向延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镜壳上设置操作杆插孔,上述操作杆的一部分通过上述操作杆插通孔在镜壳的外侧突出来,上述弹性配合结构由以下构成,设置在上述托架或者上述操作杆的任何一方呈V字形的第1接触面以及第2接触面,设置在另一方,在上述第1接触面以及第2接触面的谷部进行弹性配合的弹性配合连接部,操作杆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切换的时候,上述操作杆在即将接触到上述插孔的边缘时,上述弹性配合连接部在上述第1接触面或者第2接触面进行弹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镜壳设置了操作杆插孔,上述操作杆的一部分通过上述操作杆插孔在镜壳的外侧突出来,上述操作杆设置了将操作杆插孔遮住的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支架设置了球体部,在上述托架设置了球体凹部,上述固定支架的球体部与上述托架的球体凹部利用过盈配合结构可以相互扳动地结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轴机构以及第2轴机构的上述轴部通过上述导向兼暂时支撑件与轴承部装配的方向和通过上述弹性配合结构将上述托架与操作杆装配的方向以及将上述托架装配在固定支架上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
CNB021593051A 2001-12-26 2002-12-26 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32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94705A JP4089224B2 (ja) 2001-12-26 2001-12-26 車両用インサイドミラー
JP2001394705 2001-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9721A CN1429721A (zh) 2003-07-16
CN1243267C true CN1243267C (zh) 2006-02-22

Family

ID=19188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930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3267C (zh) 2001-12-26 2002-12-26 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871968B2 (zh)
EP (1) EP1325839B1 (zh)
JP (1) JP4089224B2 (zh)
KR (1) KR100558839B1 (zh)
CN (1) CN1243267C (zh)
DE (1) DE60212318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5675A (zh) * 2015-09-18 2018-05-11 金泰克斯公司 用于后视镜组件的拨动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9037B2 (en) * 2003-05-19 2007-10-30 Donnelly Corporation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
TWI446045B (zh) * 2011-10-05 2014-07-21 Nat Applied Res Laboratories 光學元件調整機構
EP2786900B1 (de) * 2013-04-02 2014-11-12 SMR Patents S.à.r.l. Innenspiege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1575541B1 (ko) 2014-11-04 2015-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인사이드 미러 조립체
KR101659037B1 (ko) 2015-02-16 2016-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청소기, 이를 포함하는 원격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8473091B (zh) * 2016-01-15 2021-06-15 金泰克斯公司 拨动开关锁和用于fdm的衬垫拨动开关
DE212017000221U1 (de) 2016-09-22 2019-05-09 Gentex Corporation Spiegelumklappanordnung
US10419649B2 (en) * 2016-10-17 2019-09-17 Arlo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device mount
CN109890660B (zh) * 2016-10-31 2022-04-26 金泰克斯公司 用于镜总成的凸轮驱动的拨动开关
EP3565738B1 (en) 2017-01-04 2021-04-07 Gentex Corporation Mechanical tilt for full display mirror
EP3568321B1 (en) * 2017-01-10 2022-04-27 Gentex Corporation Ball mount assembly for vehicle
CN110290977B (zh) * 2017-03-09 2022-07-26 金泰克斯公司 显示镜拨动桨
CN110662672B (zh) 2017-06-12 2023-03-24 金泰克斯公司 自动倾斜离合器机构
US10596968B2 (en) * 2017-09-20 2020-03-24 Gentex Corporation Prism toggle spring
CN108001350B (zh) * 2017-12-29 2024-06-07 宁波汇铭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后视镜
CN108016356B (zh) * 2017-12-29 2023-11-28 宁波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内后视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27736A (zh) * 1967-05-17 1971-04-07
US3918799A (en) * 1973-05-01 1975-11-11 Donnelly Mirrors Inc Mirror case
IE44139B1 (en) * 1977-01-06 1981-08-26 Donnelly Mirrors Ltd Rear view mirror assembly
US4836648A (en) 1987-03-06 1989-06-06 Kabushiki Kaisha Matsuyama Seisakusho Anti-glare rearview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US4826289A (en) 1987-09-03 1989-05-02 Donnelly Corporation Day/night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JP2539564Y2 (ja) 1989-05-31 1997-06-25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DE9111108U1 (de) * 1991-09-07 1991-11-21 Eugen Zipperle GmbH & Co KG, 7144 Asperg Innenrückblickspiegel für Kraftfahrzeuge
JPH05338493A (ja) * 1992-06-12 1993-12-21 Ichikoh Ind Ltd 防眩ミラーの切換構造
JP3287993B2 (ja) * 1996-09-19 2002-06-04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防眩インナーミラー
JP3254418B2 (ja) * 1998-01-20 2002-02-04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防眩ミラ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5675A (zh) * 2015-09-18 2018-05-11 金泰克斯公司 用于后视镜组件的拨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71968B2 (en) 2005-03-29
JP2003191791A (ja) 2003-07-09
KR20030055139A (ko) 2003-07-02
EP1325839A1 (en) 2003-07-09
JP4089224B2 (ja) 2008-05-28
KR100558839B1 (ko) 2006-03-10
DE60212318T2 (de) 2006-11-23
CN1429721A (zh) 2003-07-16
US20030137757A1 (en) 2003-07-24
DE60212318D1 (de) 2006-07-27
EP1325839B1 (en) 2006-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3267C (zh) 车辆内用后视镜装置
CN1147404C (zh) 电动收藏式门反光镜
CN1990293A (zh) 具有卷轴的简化装配的卷轴窗帘
JPS62268778A (ja) フロントスポイラ装置
EP1783016A1 (en) Electric steering lock device
CN1265986C (zh) 车辆用内侧后视镜
CN1819091A (zh) 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JPH10329607A (ja) 自動車用外側ミラー
KR100612704B1 (ko) 자동차용 미러유니트
US20090152891A1 (en) Sun visor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070217215A1 (en) Lamp shield driving apparatus providing multiple beam patterns and lamp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JPS608561A (ja) クランクギヤ
CN1626379A (zh) 车辆转向指示器系统
JP3112665U (ja) 自動車搭乗者用日除け
JP4026308B2 (ja) 車両用ミラー駆動装置
KR100472652B1 (ko) 자동차의 선 바이저
KR950003656Y1 (ko) 차량용 실내 백밀러의 절환장치
JP2561313Y2 (ja) ミラー駆動装置
KR970074324A (ko) 차량용 방향전환이 자유로운 카메라장치
JP2022072950A (ja)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3859222B2 (ja) 発光式ドアウインドパネル構造
KR19990022198U (ko) 회전식교통안전반사판
KR20060060341A (ko) 자동차용 선바이저
KR20210010112A (ko) 차량용 턴 시그널 스위치 장치
JP2009090925A (ja)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