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3995A - 双酚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酚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3995A
CN1223995A CN 98122513 CN98122513A CN1223995A CN 1223995 A CN1223995 A CN 1223995A CN 98122513 CN98122513 CN 98122513 CN 98122513 A CN98122513 A CN 98122513A CN 1223995 A CN1223995 A CN 1223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enol
bis
dihydroxyphenyl propane
basicity
m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1225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295C (zh
Inventor
河野清
宇野一丰
南晓
下田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1809579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22399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223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3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2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1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37/2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using aldehydes or keto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经酚类与酮类反应以制造双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加入经酚与酮反应所获得的双酚中,及(2)调整此双酚的碱度,使得相对于1摩尔双酚,具有相当于1×10-8至1×10-6摩尔的双酚二钠盐,以提供一种双酚,其中无一般使用于制造双酚的有机催化剂的残留物,因此在纯化期间不会产生附产物,允许获得具有卓越色调、耐热性等的双酚。

Description

双酚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制造双酚的方法,其中无一般使用于制造双酚的有机催化剂的残留物,因此副产物不会在纯化期间产生,允许获得具有卓越色泽、耐热性等的双酚。
双酚类,譬如双酚A与双酚F,传统上已被广泛地作为用以制造譬如聚碳酸酯、环氧树脂及聚芳基化合物的聚合物原料。
这些双酚,譬如双酚A,通常是于矿酸譬如盐酸,或酸性催化剂,譬如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经酚与丙酮反应而制成。以芴酮、芳族酮为基础的用于制造双酚F的各种类似方法,亦被充分描述于专利文献中。
在使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以制造双酚时,其中有些情况下,从该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中溶离出微小量的酸性物质。再者,在使用矿酸催化剂以制造双酚时,酸性物质虽可自所获得的双酚中移除,但难以完全除去此等酸性物质。
在依此方式获得双酚中的酸性物质的量,于商业工厂中一般所制成的双酚中,由酸滴定,以对-甲苯磺酸酯为基准,为2ppm或较低,但即使只具有此量,其也使双酚变色,且也使使用此等双酚的聚合物变色。这被认为可归因于一些因素,譬如双酚在双酚纯化过程中的热分解,此系由于在双酚中的残留酸性物质所致。
再者,当微小量的酸性物质存在于双酚中,且此种双酚作为原料使用,由酯交换作用制造聚合物,譬如聚碳酸酯时,这会由于此等酸性物质导致一些问题,譬如在聚合度上的主要改变,及所获得聚合物的物理性质的损害。
为解决此等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案H8-183844中提出一种方法,其中在熔融聚缩合制造聚碳酸酯时,(1)形成经纯化双酚与酚的加成产物,(2)将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添加至所获得的加成化合物中作为催化剂,其量相对于1摩尔双酚为5×10-8至2×10-6摩尔,然后使其分散或溶解,(3)使酚自该加成化合物中移除,及(4)使用所获得的双酚制造聚碳酸酯。
但是,在上述专利申请案中所提出用以纯化双酚的方法中,添加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其量在上文所指定相对于1摩尔双酚的范围内。发明人已发现在依此方式纯化的双酚中,此双酚会在纯化程序期间遭受热分解等,且当使用依此方式获得的双酚制造聚合物譬如聚碳酸酯时,在所获得聚合物的色调与耐热性上发生变异。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此项问题进行研究,并已发现在粗制双酚中包含的作为不纯物的酸性物质的量,会由于添加所指定量的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而改变,且因此,其能够获得具有足够卓越性质的双酚。基于此项发现,其使得本发明更为完美。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制造双酚的方法,其中无一般使用于制造双酚的有机催化剂的残留物,因此在纯化期间不会产生副产物,允许获得具有卓越色调、耐热性等的双酚。
本发明包括一种经由酚类与酮类反应以制造双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加入由酚与酮反应所获得的双酚中,调整此双酚的碱度,使其相对于1摩尔双酚,相当于约1×10-8至约1×10-6摩尔的双酚二钠盐的量。
前述双酚的碱度,可以在双酚与碳酸二酯的酯交换作用中,使用包含在该双酚中的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作为酯交换催化剂,所得的酯交换度为基准而测得。
本发明的一项较佳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制造双酚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
(a)于酸性催化剂存在下使酚与酮反应,以形成双酚,
(b)自含有所形成双酚的反应混合物中移除催化剂与低沸点物质,
(c)添加或移除酚,获得具有经调整浓度的双酚均匀溶液,
(d)冷却按上述获得的均匀溶液,并使双酚与酚的加成化合物结晶,以形成浆液,
(e)使浆液接受固体-液体分离,以获得呈固体形式的双酚与酚的加成化合物,
(f)将固体加成化合物加热与熔解,及
(g)使酚自熔融态物质中移除;
其特征在于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在步骤(c)至(f)的至少一步中添加。
所添加的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的量,较佳应以最后所获得双酚的碱度为基准加以控制。
于本发明中,双酚较佳应为双酚A。
于本发明中,双酚的碱度较佳应被控制在所指定碱度的10%内,该指定碱度选自相对于1摩尔双酚,在1×10-8至1×10-6摩尔的双酚作为二钠盐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发明制造双酚的较佳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下述为根据本发明制造双酚方法的特定说明。
于本发明的方法中,在由酚类与酮类反应以制造双酚中,将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添加至由酚与酮反应所获得的双酚中,并调整双酚的碱度,使其相对于1摩尔双酚,相当于1×10-8至1×10-6摩尔的双酚二钠盐的量。
于本发明中,双酚系以下述方式制成,根据下文步骤(a)至(g)使酚与酮反应,并在所获得的双酚与酚的加成化合物形成后,接着移除酚以纯化双酚。于此方法中,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较佳应在从加成化合物中移除酚之前添加,以获得经调整至前述碱度的双酚。现在参考图1中所示的制程流程图,说明此类型的较佳特殊具体实施例。
步骤(a)
于本发明中,首先使酚类与酮类反应以形成液体双酚。
于本发明中,由酚类与酮类反应所获得的双酚,可具有下式分子式。
Figure A9812251300051
在此式中,Ra与Rb为卤素或单价烃基,且其为相同或不同,p与q为0至4的整数,X为
Figure A9812251300052
Rc与Rd为氢原子或单价烃基,一个环结构可由Re与Rd形成,且Re为二价烃基。
上式双酚的特殊实例,包括双(羟芳基)烷类,譬如
1,1-双(4-羟苯基)甲烷,
1,1-双(4-羟苯基)乙烷,
2,2-双(4-羟苯基)丙烷(在下文中称为双酚A),
2,2-双(4-羟苯基)丁烷,
2,2-双(4-羟苯基)辛烷,
1,1-双(4-羟苯基)丙烷,
1,1-双(4-羟苯基)正-丁烷,
双(4-羟苯基)苯基甲烷,
2,2-双(4-羟基-1-甲基苯基)丙烷,
1,1-双(4-羟基-叔-丁基苯基)丙烷,
及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
以及双(羟芳基)环烷类,譬如
1,1-双(4-羟苯基)环戊烷与
1,1-双(4-羟苯基)环己烷。
再者,于本发明中,双酚可以一种在上式中X为-O-、-S-、-SO-或-SO2-的方式制成,其中可制造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双(羟芳基)醚类,譬如
4,4'-二羟基二苯基醚与
4,4'-二羟基-3,3'-二甲苯基醚,
双(羟基二芳基)硫化物类,譬如
4,4'-二羟基二苯基硫,与
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硫,
双(羟基二芳基)亚砜类,譬如
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与
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亚砜,
及双(羟基二芳基)砜类,譬如
4,4'-二羟基二苯基砜,与
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砜。
在这些物质中,双酚A的制造为特别优选的。
双酚类,譬如上述者,可由一般已知的双酚合成方法获得,其中于酸性催化剂存在下,使酚类与酮类缩合。可使用具有一种在上式中没有与X键结的结构的酚类。再者,若可获得上述双酚类,则亦可进行酚与甲醛、磺酸等的缩合。
下述为制造双酚A的说明,其主要是由酚与丙酮的脱水-缩合反应生成。
在上述反应中,酚一般相对于丙酮以过量使用,且酚对丙酮(酚/丙酮)的摩尔比,一般应为3/30,而较佳为5/20。
对于作为酸性催化剂使用的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没有特殊限制,且此类型的任何一般已知的催化剂均可使用,但一般而言,较佳应使用在凝胶模中具有交联度为约1至约8%,且较佳为约2至约6%的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再者,亦可使用无机酸催化剂,譬如硫酸。
酚与丙酮的反应,通常是在30-100℃,且较佳为50-90℃的温度下,于压力范围从常压至5kg/cm2G下进行。
在上述酚与丙酮的反应中,通常会获得除了双酚A以外,尚含有反应副产物的液体反应混合物,该副产物譬如未反应的酚、未反应的丙酮及以副产物产生的水。
步骤(b)
使催化剂与低沸点物质,自按上述获得的含有液体双酚的反应混合物中除去。
在使用矿酸作为上述反应催化剂的情况中,在由蒸馏从反应混合物中移除低沸点物质之前,进行一种移除催化剂的步骤,譬如以水洗涤。在使用经充填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的反应中,当获得未含有催化剂的反应混合物时,为移除催化剂的加工处理并不进行。
反应混合物的蒸馏,通常是在约50至约300毫米Hg及约70至约130℃下进行。在此减压蒸馏中,一部份酚亦伴随着低沸点物质,譬如丙酮与水,藉共沸移除。
步骤(c)
由酚的添加或移除,获得具有经调整浓度的均匀双酚溶液。
在此种酚类之中,酚是较佳的,且其较佳采用于例如产生双酚A与酚的加成化合物。
为有效地使双酚A与酚的加成化合物结晶,应形成双酚A与酚的均匀溶液,且双酚A在此均匀溶液中的浓度应为约20至50重量%,且较佳为约30至约45重量%。此均匀溶液可由前述加成化合物或此加成化合物与酚的混合物所组成。
步骤(d)
使按上述获得的均匀溶液冷却,并使双酚与酚的加成化合物结晶,以形成浆液。
双酚与酚的均匀溶液,较佳应被冷却至约35到约60℃,且冷却较佳应使用外部热交换器或由减压下的热抽取进行。
步骤(e)
使按上述获得的浆液进行固体-液体分离,则获得双酚与酚的加成化合物。
此浆液的固体-液体分离,可由譬如离心分离与真空过滤的方法进行。利用此固体-液体分离,将双酚与酚加成产物的结晶,自含有反应副产物等的母液中分离。亦可将已分离的加成化合物(湿滤饼)以酚等洗涤。
步骤(f)
将按上述获得的固体加成产物加热及熔解。
按上述分离的加成产物结晶,例如双酚A与酚的加成产物,通常在100-160℃下加热与熔解,以获得混合溶液(熔融态混合物)。
步骤(g)
由譬如真空蒸馏的方法,使酚自混合溶液(熔融态混合物)中移除,并回收双酚。在由蒸馏移除酚时,真空蒸馏在压力约10至约100毫米Hg及蒸馏温度约150至约190℃下进行。此项操作在温度高于双酚A与酚的混合溶液在蒸馏塔中的熔点至少约10℃下进行。
在步骤(g)中,亦可由蒸汽汽提等,移除存在于双酚A中的酚,使用在譬如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案H2-28126及S63-132850文件中所提的方法进行。
双酚A较佳应以连续方式进行上述方法而制成。
于本发明中,在按上述制造双酚A时,在从步骤(c)至(f)的至少一个步骤中,添加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有时在下文中称为碱(碱土)金属化合物),并调整双酚的碱度,以相对对1摩尔双酚下,相当于约1×10-8至约1×10-6摩尔的双酚二钠盐的量。
可指出碱金属及/或碱土金属的有机酸盐、无机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化物等,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碱金属化合物及/或碱土金属化合物的较佳实例。
碱金属化合物的特定实例,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锂、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锂、硼氢化钠、硼氢化锂、钠硼苯化物、苯甲酸钠、苯甲酸钾、苯甲酸锂、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锂,双酚A的二钠盐、二钾盐及二锂盐,及酚的钠盐、钾盐及锂盐等。
碱土金属化合物的特殊实例,包括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锶、碳酸氢钙、碳酸氢钡、碳酸氢镁、碳酸氢锶、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镁、碳酸锶、醋酸钙、醋酸钡、醋酸镁、醋酸锶及硬脂酸锶等。此等化合物可以两种或多种的组成使用。
前述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物,较佳应以溶解状态使用,例如水溶液,醇溶液譬如甲醇或乙醇,或可使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物的酚溶液。再者,亦可使用含有前述碱金属、碱土金属化合物的双酚。
在步骤(c)至(f)其中一个步骤期间添加前述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物,调整双酚的碱度,将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物添加至例如步骤(c)中所获得的均匀溶液中、步骤(d)中所获得的浆液中、在步骤(e)中接受固体-液体分离的加成化合物(混滤饼)的洗涤溶液中,或在步骤(f)中所获得的熔融态物质(液体混合物)中。
于此情况中,双酚的碱度通常直接由滴定测得,但极难以由滴定测量相当于极端微小钠量的上述碱度。当被包含在双酚中的碱(碱土)金属化合物的量,有效地作为酯交换催化剂使用时,测定此双酚碱度的方法系被认为是准确且最适宜的方法。
详言之,此测定可按下述进行。
首先,制备校准曲线,显示当双酚与碳酸二酯接受酯交换作用时的催化剂量(作为催化剂使用的有效量)与酯交换度间的关系。在此情况中,双酚二钠盐相对于1摩尔纯双酚的量,被取为催化剂量。纯双酚系指基本上未含有酸性或碱性不纯物的双酚。酯交换度可基于例如反应中所产生的酚、寡聚物、未反应的双酚、碳酸二酯等的量而测量。酚、寡聚物、未反应的双酚或碳酸二苯酯的量,可由譬如使用近红外线计、度量衍射率或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进行度量。
在与制备校准曲线的酯交换反应的相同条件(温度,压力),经度量按上述所制成的含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物的双酚与碳酸二酯的酯交换作用,则可自前述校准曲线,以作为酯交换催化剂使用的双酚中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物的有效量,意即相对于1摩尔纯双酚的相当于双酚二钠盐的含量为基准,测得双酚的碱度。
双酚碱度的此种测量,可在固定间隔下进行,但较佳应在双酚制造管线上安装前述分析单元,及连续度量所制成双酚的碱度。
经度量如上述最后获得的双酚的碱度,及基于此度量值,控制在步骤(c)-(d)中所添加的碱金属、碱土金属化合物的量,则可调整双酚的碱度。
于本发明中,利用上述方法,调整双酚的碱度在每摩尔双酚中,1×10-8-1×10-6摩尔的双酚二钠盐的范围内,但较佳应调整至选自此范围的特定碱度值的约10%内,且又更佳为约6%内。
熔融态双酚在前述双酚制备过程(g)中获得。然后,通常在步骤(h)中,使此熔融态双酚冷却及造粒。此双酚的造粒以下述方法进行,譬如在步骤(g)中所获得的熔融态双酚,使用喷雾干燥器等所进行的雾化、滴注或喷雾,以获得液滴,然后使用氮、空气等,以冷却及固化此等液滴。
在双酚A的情况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度量时,按上述所获得经纯化双酚的纯度,应为99重量%或较大,且较佳为99.5%或较大。
再者,于本发明中,获得具有卓越色调的双酚。
利用本发明,无一般使用于制造双酚的有机催化剂的残留物,因此副产物不会在纯化期间产生,允许获得具有卓越色调、耐热性等的双酚。
在本发明中获得的双酚A,极适合作为制造聚合物譬如聚碳酸酯、环氧树脂及聚芳基化物的原料。
实施例
下文系利用实例作为本发明的特定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等实施例。
在本专利说明书中,于实施例中制成的双酚A的碱度、色调及纯度,及使用双酚A所制成聚碳酸酯的MFR与色调,系按下述进行度量。
双酚A的碱度:
将实施例中制成的双酚A(于下文缩写为BPA)与碳酸二酚酯,以1∶1的摩尔比,在200毫升/小时的总速率下,连续喂入100毫升尺度的反应器中,酯交换作用在160℃下,以30分钟的滞留时间进行,使用近红外线计测量反应器所排放的液体,度量酚在此液体中的浓度(在此反应中制成的酚量,意即酯交换度),及使用下述在相同酯交换条件下预先制成的校准曲线,测定双酚A的碱度。
双酚A的碱度(双酚A二钠盐的摩尔数/BPA的摩尔数)=3.33×10-7x酚浓度(重量%)
双酚A的色调:
在空气中,于250℃下加热10分钟后,双酚A的色调使用APHA标准比色溶液,以目视度量。
双酚A的纯度:
纯度系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度量。
聚碳酸酯的色调(发黄指数:YI):
3毫米厚的注射模塑试片,系使用圆柱体温度290℃,注射压力1,000公斤/公分,循环时间45秒及模具温度100℃,进行模制,X、Y及Z值由透射方法,使用Nihon Denshoku Kogyo K.K.所制造的ND-1001 DP Colorand色差计度量,并度量发黄指数[YI]。
YI=100(1.277X-1.060Z)/Y
聚碳酸酯的MFR:
在250℃的温度及1.2公斤的负荷下,根据JIS K-7210的方法测量。
在此实例中,双酚A与聚碳酸酯基本上系下述方法以连续方式制造。
双酚A的制造方法:(a)使酚与丙酮在酚/丙酮在摩尔比等于约5时,于50℃及一般压力下,使用具有交联度为4%的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酸性催化剂,进行反应以获得混合溶液。(b)将上述所获得的反应溶液,在200毫米Hg及120℃下真空蒸馏,并移除未反应的丙酮、副产物水等,以获得双酚A的粗制溶液。(c)使酚自上述获得的粗制溶液中移除,并调整双酚A的浓度至30重量%。(d)使用外部热交换器,使具有如上述经调整浓度的粗制溶液(均匀溶液)接受热抽取,并冷却至42℃,并使双酚A与酚的加成化合物结晶,形成浆液。(e)由离心分离与真空过滤,使浆液分离成加成化合物(结晶部份)与母液。(f)在固体-液体分离后,将双酚A与酚的加成化合物加热及在130℃下熔解。(g)将此熔融态物质(液体混合物)在100毫米Hg及190℃下真空蒸馏以移除酚,并回收熔融态双酚A。(h)将上述步骤(g)中获得的熔融态双酚A,使用喷雾干燥器制成液滴,并以氮冷却及固化,以获得双酚A丸粒。
聚碳酸酯制备方法:
用于聚碳酸酯聚合的装置,装有一个混合原料用的搅拌槽桶,两个预聚合槽桶及两个侧向聚合槽桶。反应条件如下。反应器        压力     温度(℃)    平均滞留时间
                                        (小时)搅拌槽桶      氮气气氛    160        2.0预聚合槽桶Ⅰ  100托       230        1.0预聚合槽桶Ⅱ  20托        240        0.5侧向聚合槽桶Ⅰ3~5托      270        0.5侧向聚合槽桶Ⅱ0.1~1.0托  275        0.5
自上述双酚A制造装置,将经由直接管线从步骤(g)喂入的熔融态双酚A,或经造粒的双酚A(供料速率36.0公斤/小时),与在蒸馏后经由直接管线喂入的熔融态碳酸二苯酯(供料速率34.7公斤/小时),连续供应至保持在上述温度下的搅拌槽桶,及以双酚A为基准,在供料速率为36.0公斤/小时下,将混合物连续喂至预聚合槽桶Ⅰ、预聚合槽桶Ⅱ、侧向聚合槽桶Ⅰ及侧向聚合槽桶Ⅱ,且聚合反应在上述条件下进行,以制造具有标的MFR为11.0克/10分钟的聚碳酸酯。
当在2小时间隔下监测所度量的MFR时,同时监测侧向聚合槽桶Ⅰ与侧向聚合槽桶Ⅱ的压力,以在尽可能极少偏离标的MFR下操作。
实施例1
双酚A的制造
在上述步骤(c)中,将0.5%氢氧化钠酚溶液添加至位在圆桶中具有经调整浓度的粗制溶液中,并连续制造具有经调整碱度的双酚A,该碱度相当于每摩尔BPA中2×10-7摩尔的双酚A二钠盐的量。
于此情况中,在连续度量上文步骤(h)中所获得的经造粒双酚A的碱度时,碱度经由控制上文步骤(c)中所添加的0.5%氢氧化钠酚溶液的量作调整,因此碱度相当于每摩尔BPA中2×10-7摩尔的双酚A二钠盐的量。
聚碳酸酯的制造
使用熔融态双酚A,自步骤(g)经直接管线连续喂入,上述聚碳酸酯的聚合反应连续进行14天,以制造聚碳酸酯。
双酚A与聚碳酸酯,在2小时间隔下取样,并评估双酚A的纯度与色调,及聚碳酸酯的色调与MFR。其结果系示于表1中。
实施例2
以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连续制造双酚A,不同的是将0.5%氢氧化钠酚溶液添加至含有在步骤(d)中获得的加成化合物结晶的浆液(浆液流经的管件),及以实施例1的相同方式制造聚碳酸酯。其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3
以实施例1的相同方式连续制造双酚A,不同的是经由管件添加0.5%氢氧化钠酚溶液,该管件用以移除在步骤(e)中离心分离与真空过滤所获得的加成化合物结晶,及以实施例1的相同方式制造聚碳酸酯。
实施例4
以实施例1的相同方式连续制造双酚A,不同的是将0.5%氢氧化钠酚溶液添加至步骤(f)加成化合物结晶用的溶解槽桶中,并以实施例1的相同方式制造聚碳酸酯。其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1
由上述制备方法连续制造双酚A,但未添加碱(碱土)金属化合物。此双酚A的色调与纯度系示于表1中。
接着,将上述自步骤(g)经由直接管线连续喂入的熔融态双酚A,引进搅拌槽桶中,以相对于1摩尔双酚A为4×10-7摩尔的量,添加双酚A的二钠盐,并由上述聚碳酸酯聚合方法,连续制造聚碳酸酯14天。其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2
以实施例4的相同方式制造双酚A,不同的是未进行所制成双酚A碱度的度量,及碱(碱土)金属化合物添加量的控制,且在步骤(f)中,以每摩尔BPA中4×10-7摩尔双酚A二钠盐的特定量,添加0.5%氢氧化钠酚溶液,及使用此双酚A制造聚碳酸酯。其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3
以实施例4的相同方式制造双酚A,不同的是将所制成双酚A的碱度调整至相当于每摩尔BPA中2×10-6摩尔的双酚A二钠盐的量,及使用此双酚A制造聚碳酸酯。其结果示于表1中。
当所使用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的量很高时,如在比较例3中的情况,双酚A的色调及聚碳酸酯的发黄指数(YI)很差。
实施例5
以实施例4的相同方式制造双酚A,不同的是调整所制成双酚A的碱度至每摩尔BPA中4×10-7摩尔的双酚A二钠盐,及使用此双酚A制造聚碳酸酯。其结果示于表2中。
实施例6
以实施例4的相同方式制造双酚A,不同的是调整所制成双酚A的碱度至每摩尔BPA中8×10-7摩尔的双酚A二钠盐,及使用此双酚A制造聚碳酸酯。其结果示于表2中。
实施例7
以实施例4的相同方式制造双酚A,不同的是调整所制成双酚A的碱度至每摩尔BPA中8×10-7摩尔的双酚A二钠盐。
在使用此双酚A制造聚碳酸酯时,为补偿聚合活性,将0.5%氢氧化钠酚溶液添加至制造聚碳酸酯用的反应器(搅拌槽桶)中,其量为每摩尔BPA中4×10-7摩尔二钠盐。其结果示于表2中。
比较例4
以实施例4的相同方式制造双酚A,不同的是调整所制成双酚A的碱度至每摩尔BPA中2×10-6摩尔的双酚A二钠盐,及使用此双酚A制造聚碳酸酯。其结果示于表2中。
表1
                           双酚A                聚碳酸酯
    碱度每摩尔BPA相对应的双酚A二钠盐的摩尔数 色调*ALPHA 纯度*(%)     色调*(发黄指数,YI) MFR*(克/10分)
实施例1     2×10-7摩尔 20±5  99.92±0.04     0.90±0.02  11.0±0.4
实施例2     2×10-7摩尔 20±5  99.92±0.03     0.91±0.02  11.0±0.4
实施例3     2×10-7摩尔 20±5  99.93±0.04     0.91±0.02  11.0±0.4
实施例4     2×10-7摩尔 20±5  99.92±0.05     0.90±0.02  11.0±0.4
比较例1     (未加) 25±10  99.88±0.07     0.91±0.08  11.5±11.3
比较例2     4×10-7摩尔(加入量) 20±10  99.88±0.07     0.90±0.06  11.5±1.1
比较例3     2×10-6摩尔(加入量) 35±5  99.78±0.11     1.22±0.04  11.0±0.04
*每2小时至14天收集数据的平均和标准偏差
表2
                              双酚A             聚碳酸酯
    碱度每摩尔BPA相对应的双酚A二钠盐的摩尔数  色调*ALPHA 纯度*(%)     色调*(发黄指数,YI) MFR*(克/10分)
实施例5     4×10-7  20±5  99.92±0.03     0.91±0.02  11.0±0.4
实施例6     8×10-7  20±5  99.92±0.05     0.91±0.02  11.0±0.4
实施例7     8×10-8  20±5  99.93±0.03     0.91±0.02  11.0±0.4
比较例实施例4     2×10-8  40±5  99.65±0.03     1.25±0.02  11.0±0.4
*每2小时至14天收集数据的平均和标准偏差

Claims (7)

1.一种经酚与酮反应制造双酚的方法,其包括:
在经酚与酮反应所获得的双酚中,添加碱金属化合物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和
调整双酚的碱度,使得相对于1摩尔双酚,为相当于约1×10-8至约1×10-6摩尔的双酚二钠盐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双酚的方法,其中双酚的碱度以当使用被包含在双酚中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为酯交换催化剂,而使双酚与碳酸二酯进行酯交换作用时的酯交换度为基准进行测定。
3.一种制造双酚的方法,其包括:
(a)于酸性催化剂存在下,使酚与酮反应,以形成包含双酚、催化剂及低沸点物质的反应混合物,
(b)自反应混合物中除去催化剂与低沸点物质,
(c)自催化剂与低沸点物质已被除去后所留下的反应混合物中获得均匀溶液,其具有由添加或移除酚而经调整浓度的双酚,
(d)冷却所获得的均匀溶液,并使双酚与酚的加成化合物结晶,以形成浆液,
(e)使浆液进行固体-液体分离,以获得呈固体形式的双酚与酚的加成化合物,
(f)加热与熔解此固体加成化合物,以形成含有酚的熔融态混合物,及
(g)自熔融态混合物中除去酚;
其中碱金属化合物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在步骤(c)、(d)、(e)或(f)至少一步之中添加。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制造双酚的方法,其中碱金属化合物或碱土金属化合的添加量,以最后所获得双酚的碱度为基础加以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制造双酚的方法,其中双酚为双酚A。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制造双酚的方法,其中双酚A的碱度经调整至特定碱度值的的10%内,该碱度值选自相对于1摩尔双酚约1×10-8至约1×10-6摩尔双酚二钠盐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双酚的方法,其中双酚为双酚F。
CNB981225136A 1997-11-19 1998-11-19 双酚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02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8125/1997 1997-11-19
JP318125/97 1997-11-19
JP31812597A JP4039534B2 (ja) 1997-11-19 1997-11-19 ビスフェノ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3995A true CN1223995A (zh) 1999-07-28
CN1160295C CN1160295C (zh) 2004-08-04

Family

ID=18095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2251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0295C (zh) 1997-11-19 1998-11-19 双酚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0918046B2 (zh)
JP (1) JP4039534B2 (zh)
KR (1) KR100554772B1 (zh)
CN (1) CN1160295C (zh)
DE (1) DE69804572T3 (zh)
ES (1) ES2175625T3 (zh)
SG (1) SG75142A1 (zh)
TW (1) TW45095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1618A (zh) * 2011-03-11 2011-08-24 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双酚a生产过程中的除酸方法
CN116178691A (zh) * 2023-02-21 2023-05-30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低色度聚碳酸酯
CN117209361A (zh) * 2023-11-09 2023-12-12 山东富宇石化有限公司 一种双酚f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3530B2 (en) 2002-02-28 2004-03-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hemical reactor system and process
US6960697B2 (en) * 2002-03-13 2005-11-01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bisphenol-A (BPA)
JP4152655B2 (ja) * 2002-03-29 2008-09-1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ビスフェノールaの製造方法
JP7196438B2 (ja) * 2018-07-03 2022-12-2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ビスフェノールの製造法およ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84840A (en) * 1972-10-30 1975-02-26 Gen Electric Process for preparing bisphenol-a
JP3327307B2 (ja) * 1994-12-28 2002-09-24 日本ジーイー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1618A (zh) * 2011-03-11 2011-08-24 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双酚a生产过程中的除酸方法
CN116178691A (zh) * 2023-02-21 2023-05-30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低色度聚碳酸酯
CN117209361A (zh) * 2023-11-09 2023-12-12 山东富宇石化有限公司 一种双酚f的制备方法
CN117209361B (zh) * 2023-11-09 2024-01-30 山东富宇石化有限公司 一种双酚f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18046A1 (en) 1999-05-26
EP0918046B2 (en) 2007-03-14
DE69804572D1 (de) 2002-05-08
DE69804572T3 (de) 2007-10-25
JPH11152240A (ja) 1999-06-08
SG75142A1 (en) 2000-09-19
CN1160295C (zh) 2004-08-04
ES2175625T3 (es) 2002-11-16
JP4039534B2 (ja) 2008-01-30
KR19990045378A (ko) 1999-06-25
EP0918046B1 (en) 2002-04-03
TW450955B (en) 2001-08-21
KR100554772B1 (ko) 2006-11-30
DE69804572T2 (de) 200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1414C (zh) 聚碳酸酯及其模塑制品
CN1261483C (zh) 芳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42898C (zh) 双酚和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
CN1022560C (zh) 高纯度双酚a的制造方法
CN1153798C (zh)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124301C (zh) 聚碳酸酯的制法
CN1106421A (zh) 聚酯的生产方法
CN1160295C (zh) 双酚的制备方法
CN1267470C (zh) 生产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195722C (zh) 双酚a的制备方法
US20050176918A1 (en) Production of bisphenol a with reduced isomer formation
CN1025327C (zh) 芳香羟基羧酸的制备方法
KR102027847B1 (ko) 비스페놀 a의 제조 방법
CN1090296A (zh) 产生(共)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366542A (zh) 用作光盘底基的聚碳酸酯树脂及光盘底基
TWI462898B (zh) 自有機碳酸酯流移除烷醇不純物的方法
CN1153799C (zh) 低分子量聚碳酸酯的结晶化方法和由其制备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法
CN1890290A (zh) 由酯交换法制备具有低含量挥发性化合物的聚碳酸酯的方法
KR101976886B1 (ko) 디아릴 카르보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CN1086829A (zh) 酚醛树脂组合物
KR101980394B1 (ko) 디아릴 카르보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JPH11255868A (ja) フェノールアラルキ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JP3882486B2 (ja) オキセタン環を有するエー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174020C (zh) 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
CN1694915A (zh) 制备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UDI ARABIA BASE CREATION PLASTICS IP PRIVATE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ENERAL ELECTRIC CO.

Effective date: 200808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822

Address after: Holland city Aupu zoom Bergen

Patentee after: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before: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ergen Op Zoom Holland

Patentee after: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Address before: Holland city Aupu zoom Bergen

Patentee before: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BO BASE CREATION PLAST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AUDI ARABIA BASE CREATION PLASTICS IP PRIVATE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ergen Op Zoom Holland

Patentee after: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Address before: Bergen Op Zoom Holland

Patentee before: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04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