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0194C - 压模、模具系统、记录媒体、光盘基板、光盘、压模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模、模具系统、记录媒体、光盘基板、光盘、压模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0194C
CN1220194C CNB021087474A CN02108747A CN1220194C CN 1220194 C CN1220194 C CN 1220194C CN B021087474 A CNB021087474 A CN B021087474A CN 02108747 A CN02108747 A CN 02108747A CN 1220194 C CN1220194 C CN 122019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recording medium
base plate
pressing mold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087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79403A (zh
Inventor
川口裕一
山家研二
高畑広彰
小宅久司
坂井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026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093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026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8353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79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9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01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019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3Moulds with mould wall parts provided with fine grooves or impressions, e.g. for record 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3Moulds with mould wall parts provided with fine grooves or impressions, e.g. for record discs
    • B29C45/2632Stampers; Mounting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3Moulds with mould wall parts provided with fine grooves or impressions, e.g. for record discs
    • B29C2045/2667Particular inner or outer peripheral portions of the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1Circular sheet or circular bla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19Fold at 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不对信息记录面造成影响的部位形成毛边。成本低,且不使同心度降低,而能够抑制光记录媒体的外周不均匀部分的扩大。一种压模,该压模设置于面对面配置的模具中的至少一方上,该模具可形成记录媒体基板,用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可在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该压模构成坯料弯曲状态的规定的台阶部,该台阶部的形状为从翻印面突出于记录媒体基板侧。

Description

压模、模具系统、记录媒体、光盘基板、 光盘、压模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媒体基板、记录媒体、形成该记录媒体基板的压模、模具系统、光盘基板、光盘、压模的制造方法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记录声频用、视频用、计算机用等的各种信息的光信息媒体,有CD、MD、DVD等,但是今后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必须进一步提高这些光信息媒体的记录密度。
为了提高光盘等的记录密度,必须减小所采用的激光的聚光点直径,为此,必须缩短激光的波长,提高激光光学系统的物镜的NA(数值孔径)。
上述这样的激光通过覆盖着信息记录面的透光层汇聚于信息记录面上,但是像上述的那样,如果NA的提高有进展,则光学像差的问题就显著。因此,为了抑制光学像差,必须尽可能地使上述透光层变薄。
在CD或MD中,所采用的激光的波长为780nm,NA为0.45,透光层的厚度为1.2mm。另外,在用CD等高密度地记录信息的DVD中,所采用的激光的波长为650nm,NA为0.6,透光层的厚度为0.6mm。如果在这些范围内,通常,可将采用透明材料,把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的基板作为上述透光层。
今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记录密度,在使NA更大的情况下,作为基板的透光层的厚度也必须进一步减小。但是,用过去的注塑成形法(还包括喷射压缩方式),制造薄而精度高的基板在技术上是极困难的。总之,在将基板用作透光层的已有结构的光盘中,从制造技术方面来说,提高NA来增加记录密度的手段基本上达到极限。
对于此,例如,像日本公开专利特开平10-28948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具有这样形成的光盘,其中,将不必使光透过的保护板作为基板,通过注塑以较大的厚度形成,在该基板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记录膜/重放用反射膜,然后,在其上以层叠形成薄的透光层。这样,可以较薄的尺寸形成透光层,同时能够确保基板侧的整体强度,因此可灵活地应付激光的高NA化的情况。
另外,作为透光层的形成方法,包括有用旋涂法在基板上涂敷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然后使其固化的方法,或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或粘接材料作为粘接剂,把通过其他途径形成的透明片粘接于基板上,形成一体的方法等。但是,将透明片粘接于基板上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透光层的光学特性或厚度精度要求严格,故制造成本高。对于此,旋涂法容易充分地实现较高要求的特性,例如,上述的日本公开专利特开平10-289489号公报、特开平11-73691号公报、特开平11-203724号公报等公开有具体的按照旋涂法的透光层的形成手段。
如上所述,把保护板侧用作基板的结构的光盘可使记录密度提高,但是其在制造技术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基板收缩误差的问题
在用注塑成形制造基板的情况下,由于成形时的冷却速度的不同,基板的外周附近有可能比中心侧厚。即:如图12所示,在注塑成形的树脂基板1的外周,可能出现称为“隆起”的凸起部2。这样,激光的入射和反射角度变差,或者物镜等的激光光学系统与凸起部2可能发生冲突。因此,例如,像日本公开专利特开平5-200791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必须通过后处理,去除上述凸起部,制造成本增加。
(2)基板毛边的问题
图13表示用于制造这种基板的模具系统100。该模具系统100包括形成基板1的外周面的环状模具102、夹住该环状模具102而面对面地配置用以形成基板1的表面与背面的平面模具104、106以及设置于该平面模具104、106的至少一方(在这里,为双方)上的压模108。另外,在上述压模108仅仅设置于一个模具(比如,平面模具104)上的情况下,还可将另一平面模具106与环状模具102形成一体。
在压模108上,制备有翻印面108A,在该翻印面108A上,形成有相当于信息信号或槽等的微小凹凸。如果将树脂填充于该模具系统100内的腔内,则可获得用压模108的翻印面108A翻印有微小凹凸的基板1。另外,翻印了微小凹凸的区成为信息记录区。
但是,像图14(A)中放大表示的那样,存在下述问题,即在环状模具102与压模之间,泄漏树脂的可能性大,在基板1的周缘形成毛边B。当把基板1从模具系统100中取出时,如图14(B)所示,该毛边B沿面垂直方向弯曲,从信息记录区(基板表面)突出来,同时脱落下来附着于信息记录区。以此状态,通过旋涂形成透光层的情况下,因毛边B而形成涂敷液的滞留,不能够均匀地形成膜,造成涂敷不良。结果,必须事先切除或去除毛边B。将基板用作透光层的已有的光记录媒体同样也存在该问题。
(3)模具劣化的问题
必须强力地压住压模108和环状模具102来防止形成间隙,以便减小上述毛边B的发生,这一点已在图14中示出。但是,如果这样,会损伤环状模具102的内周壁110的端缘110A,必须频繁地更换环状模具102。另外,熔化树脂的热量造成的压模的膨胀收缩受到妨碍,良好的成形很难。
(4)透光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
旋涂法是这样进行涂敷的,一边通过心轴使基板旋转,一边使涂敷液向下流到其表面上,伴随基板的旋转,涂敷液均匀地扩散开。这时,控制上述心轴的转数或涂敷时间、涂敷液的粘度就能够调整涂敷液的厚度,但是在基板的外周部分总会产生涂敷液的偏差,而容易产生凸起。下面的描述中将表示出这种状态。
例如,图15所示的基板1在其表面(上面)的最外周的一定宽度的区(空白区3)的内周侧,设置信号记录区4,空白区3和信号记录区4的表面(上面)由透光层5覆盖。用旋涂法涂敷树脂并使其固化,形成透光层5,结果,从信号记录区4的最外周部到空白区3形成凸起部5A。特别是,作为旋涂法的应用实例,如果形成较厚程度的透光层5(比如,100μm),则凸起部5A的厚度T和宽度W非常大,与信号记录区4重合,可记录信息的区就减小。
另外,由于在该凸起部5A上,激光光学系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例如像日本公开专利特开平11-86355号公报、特开平11-86356号公报等公开的那样,必须通过后处理去除上述凸起部5A,造成制造成本的上升。
此外,在上述日本公开专利特开平11-86356号公报中,公开有下述方法,即,如图16(A),(B)所示,采用其外径比图15的情况大一圈的基板1,涂敷透光层5,然后,通过切削等方式,去除具有凸起部5A的整个外周部。
但是,在该方法的情况下,如果去除基板的外周时的加工精度变差,由于基板的外径(外周部侧面)与内径的同心度降低,所以安装于光盘驱动器上而旋转时的动态失衡增大,对记录/重放造成麻烦。另外,由于去除外周部,故材料的利用率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记录媒体基板的制造成本,实现低成本且不使同心度降低,而能抑制基板或透光层的外周不均匀部分的扩大。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抑制了透光层的外周不均匀部分的扩大的记录媒体基板形成的光盘。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来实现上述目的。
(1)一种压模,设置于面对面配置的可形成记录媒体基板的模具的至少一方上,通过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可至少在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其特征在于构成压模坯料本身弯曲状态的规定的台阶部,上述台阶部的形状为从上述翻印面突出于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侧。
(2)上述(1)所述的压模,其特征在于上述台阶部呈圆环状;设定上述圆环的大小,使该台阶部的突出侧端面与形成上述记录媒体基板的外周面的模具内周壁的端缘接触。
(3)上述(2)所述的压模,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侧端面的径向两端弯曲,由此,上述台阶部的径向截面在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侧呈凸状。
(4)一种模具系统,该模具系统包括形成记录媒体基板外周面的内周壁的环状模具、面对面地配置用以形成上述记录媒体基板的表面与背面的一对平面模具以及设置于上述一对平面模具的至少一方上可用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在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的压模,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模设置有其坯料本身弯曲状态的规定的台阶部,上述台阶部的形状为从上述翻印面突出于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侧。
(5)上述(4)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台阶部中的与基板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形成规定空间的状态下,上述压模设置于上述平面模具上。
(6)一种用模具系统制造的记录媒体基板,该模具系统包括形成记录媒体基板外周面的内周壁的环状模具、面对面地配置用以形成上述记录媒体基板的表面与背面的一对平面模具以及设置于上述一对平面模具的至少一方上可用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在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的压模,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模设置有其坯料本身弯曲状态的规定的台阶部,上述台阶部的形状为从上述翻印面突出于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侧。
(7)上述(6)所述的记录媒体基板,其特征在于用上述模具系统中的压模的台阶部,在至少一个表面上的信息记录区的外侧形成周向凹部。
(8)上述(6)所述的记录媒体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表面上的所述凹部的径向外侧端沿厚度方向低于该凹部的径向内侧端。
(9)上述(7)或(8)所述的记录媒体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表面上的凹部的径向外侧端沿厚度方向低于该凹部的径向内侧端,而沿厚度方向高于该凹部的最深部。
(10)上述(6)~(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从最深部朝径向外侧慢慢地变浅,基本上与周缘部保持连续,该周缘部的径向截面大体呈锯齿状。
(11)上述(6)~(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基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最外周面的半径为d的情况下,上述周向凹部的径向内侧端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65×d的位置的外周侧,最好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75×d的位置的外周侧,特别是最好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83×d的位置的外周侧。
(12)一种记录媒体,包括记录媒体基板和透光层,该透光层至少层叠于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中的一个表面侧,其特征在于用模具系统制造所述记录媒体基板,该模具系统包括形成记录媒体基板外周面的内周壁的环状模具、面对面地配置用以形成上述记录媒体基板的表面与背面的一对平面模具以及设置于上述一对平面模具的至少一方上可用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在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的压模;上述压模设置有其坯料本身弯曲状态的规定的台阶部,上述台阶部的形状为从上述翻印面突出于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侧。
(13)一种光盘基板,至少在其一个表面侧上层叠透光层就可构成光盘,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其一个表面上的信息记录区外的外周侧,形成周向凹部。
(14)上述(13)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一个表面的凹部的径向外侧端沿厚度方向低于上述凹部的径向内侧端。
(15)上述(13)或(14)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一个表面的凹部的径向外侧端沿厚度方向低于上述凹部的径向内侧端,而沿厚度方向高于该凹部的最深部。
(16)上述(13)、(14)或(15)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从最深部朝径向外侧慢慢地变浅,基本上与周缘部连续,该周缘部的径向截面大体呈锯齿状。
(17)上述(13)~(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最外周面的半径为d的情况下,上述周向凹部的径向内侧端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65×d的位置的外周侧,最好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75×d的位置的外周侧,特别是最好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83×d的位置的外周侧。
(18)一种光盘,包括光盘基板和透光层,该透光层至少层叠于该光盘基板的一个表面侧,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盘基板的一个表面的信号记录区的外周侧上形成周向凹部。
(19)一种用压模制造盘制造压模的压模制造方法,该压模设置于面对面配置的可形成记录媒体基板的模具的至少一方上,通过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可至少在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具有构成为微小凹凸的正图案区的压模制造盘上形成其深度和宽度均大于上述微小凹凸的周向的台阶形成用凹部,该微小凹凸基本上与形成于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的信息图案保持一致;用上述压模制造盘形成压模,该压模具有周向台阶部和翻印面,该台阶部是用上述台阶形成用凹部在坯料弯曲的状态下形成的,该翻印面上翻印有上述正图案区。
(20)一种用标准盘和母盘制造压模的压模制造方法,该压模设置于面对面配置的可形成记录媒体基板的模具的至少一方上,通过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可至少在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形成具有反图案区的标准盘,该反图案区与形成于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的信息图案相反;用上述标准盘形成具有上述反图案区所翻印的正图案区的母盘;在上述母盘的正图案区侧面形成其深度和宽度均大于上述正图案的微小凹凸的台阶形成用凹部;用上述母盘形成压模,该压模具有台阶部和翻印面,该台阶部是用上述台阶形成用凹部在坯料弯曲的状态下形成的,该翻印面上翻印有上述正图案区。
(21)一种用标准盘和母盘制造压模的压模制造方法,该压模设置于面对面配置的可形成记录媒体基板的模具的至少一方上,通过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可至少在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形成具有正图案区的标准盘,该正图案区与形成于上述记录媒体基板上的信息图案基本上一致;用上述标准盘形成第一母盘,该第一母盘具有上述正图案区所翻印的反图案区;用上述第一母盘形成第二母盘,该第二母盘具有上述反图案区所翻印的第二正图案区;在上述标准盘的正图案区侧面或上述第二母盘的第二正图案区侧面形成其深度和宽度均大于上述图案的微小凹凸的台阶形成用凹部;用上述标准盘或上述第二母盘形成压模,该压模具有台阶部和翻印面,该台阶部是用上述台阶形成用凹部在坯料弯曲的状态下形成的,该翻印面上翻印了上述正图案区或上述第二正图案区。
这里,所谓“信号记录区”是指实质上从内周侧起连续地预先记录有信号的区,或实质上从内周侧起可连续地记录信号的状态的区。另外,这里所谓“基板中心”是指由表示至少两个位置的基板直径的假想线的交点而得到的位置。
形成于压模上的上述台阶部与用于凹坑或槽等的信息记录(形成于压模的“表面”上的)的微小凹凸不同,而是为确定基板本身形状,“在压模本身弯曲的状态下”而形成上述台阶部。另外,这种所谓“弯曲”不仅仅限于通过冲压加工等方式主动地使压模弯曲,还包括比如在采用电解电镀等方式形成压模时,从当初就形成有弯曲状的台阶部。
如果这样,在基板侧形成任意的凹状时,就能够用上述压模的台阶部一体地形成该凹部,因此,可主动地抑制毛边的发生。
特别是,通过使台阶部呈圆环状,就可在基板的外周缘,形成圆环状的凹部,在基板本身上,不形成所谓的“隆起”。
另外,在基板的最外周的边缘产生毛边是不得已的,但是在这里,由于使台阶部的突出侧端面与模具内周壁接触,故在(相当于该接触部位的)基板侧的凹部的径向外侧端形成毛边。因此,在沿径向低于基板的信息记录区的位置上形成毛边,由此在信息记录区,通过旋涂形成反射层、透光层等时,抑制了对该信息记录区造成影响的涂敷液的液体滞留。
咋一看,形成于光盘基板上的上述凹部妨碍旋涂中的涂敷液的顺利扩散,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实际试验一下,则涂敷液在基板的旋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越过凹部,朝向周缘部(或凹部的径向外侧端)一侧扩散,产生凸起,一旦基板停止旋转,则凸起的涂敷液会恢复,流入到上述凹部内。
其结果是,主动地防止涂敷液的光盘周缘的凸起。另外,可将该凹部的径向宽度设定得较窄,如果能把凸起抑制在该范围内,则可扩大内部的信息记录区。此外,如果像这样形成凹部的话,则防止由于注塑成形后的热收缩等原因,使基板本身的周缘附近加厚,也就是不形成所谓的隆起。
总之,通过由台阶部形成的基板外周缘的凹部吸收旋涂中的涂敷液的最外周附近处的凸起,可使层叠的透光层等的表面更加平滑。
此外,如果采用凹部把基板的周缘作成基本上呈锯齿状(截面),则旋涂中的涂敷液的切液良好,使液体滞留量降低,可进一步减小凸起。
如上所述,用基板上形成凹部的简单结构,通过合理的构思,同时抑制基板本身的周缘附近的厚度增加和层叠的透光层的周缘附近的凸起,可大幅度地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系统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上述模具系统中的压模的台阶部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上述压模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4为表示上述制造工序所采用的标准盘、母盘和压模之间的关系的系统图;
图5为表示采用通过上述模具系统制造的基板的光盘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表示用旋涂法在上述基板上形成透光层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为表示使上述光盘上的透光层固化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为表示上述基板的周缘的毛边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把上述模具系统中的压模作成为其他形状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上述光盘的基板的形状的其他实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11为表示上述光盘的基板的形状的其他实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为表示在外周上形成有凸起的已有的基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3为表示已有的模具系统的剖视图;
图14为表示用上述模具系统对基板进行注塑成形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为表示基板上的透光层的凸起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6为表示除掉了预先将外周直径较大的基板中的透光层的凸起和包括该凸起在内的基板本身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1中表示本实施例的模具系统200。该模具系统200包括环状模具202、面对面配置的平面模具204,206以及压模208,该压模208设置于该平面模具204,206的一方(204)上。这里,平面模具206与环状模具202设置成一体。环状模具202包括内周壁210,该内周壁210可形成记录媒体用的基板12的外周面60。另外,基板12的表面和背面用上述一对平面模具204,206形成。压模208具有翻印面212,该翻印面212中形成有用来翻印规定信息用的微小凹凸,因此,信息记录面(区)14形成在基板12上。此外,上述信息记录面14除了从内周侧起连续地,实质上记录着信号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可从内周侧起记录信号的场合(比如,CD-R)。
图2表示从上述模具系统200上拆下的状态的压模208。在该压模208上以坯料自身弯曲的状态形成有从翻印面212(成形时的)突出于基板12侧的台阶部214。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台阶部214呈圆环状,并且该台阶部214圆环的大小设定为能使其突出侧端面216与环状模具202的内周壁210的端缘210A接触。
具体来说,台阶部214的突出侧端面216的径向两端弯曲。结果,台阶部214的径向截面呈朝向基板12侧突出的凸状。本发明不限于凸状,也可为仅仅突出侧端面216的径向侧端弯曲的台阶状,或其它的形状。重要的是可突出于基板12侧。
返回到图1,环状模具202的内周壁210的端缘210A呈朝向压模208侧突出的凸状。作用于形成在平面模具204上的吸引槽204A上的负压吸住上述压模208,在此状态下,在上述压模208的台阶部214中与基板相反一侧的侧面218与平面模具204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空间220。
结果,伴随环状模具202与平面模具204的接近,上述端缘210A顶押台阶部214的突出侧端面216,压模208的坯料发生弹性变形,由此,突出侧端面216的中间附近部朝向平面模具204侧凹陷。这样,端缘210A与突出侧端面216以适合的压力接触。这里,虽然表示了在台阶部214中与基板相反一侧的侧面218上形成空间220的情况,但是,也可通过将可发生弹性变形的树脂等注入到该空间220中,相对上述端缘210A的顶押力,产生所需的反作用力。此外,将金属部件插入上述空间220中,也可以完全防止突出侧端面216的凹陷。
下面参照图3描述该压模208的制造方法。
首先,用玻璃基材形成标准盘90,虽然这一点未在图中特别示出。按照下述方法制造该压模,像通常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在玻璃基材上,涂敷抗蚀剂,然后,通过显影在形成微小凹凸,该微小凹凸与在基板2上形成的信息图案一致,在此,采用电铸来形成金属层,将其剥离而制成标准盘90。因此,在该标准盘90上,至少形成反图案区90A(步骤300),该反图案区90A与形成在基板12上的信息图案相反。
接着,对标准盘90进行表面处理(清洗·氧化处理)后(步骤302),通过采用该标准盘90的电铸来形成母盘92,该母盘92具有反图案区90A所翻印的正图案区92A(步骤304)。另外,在该母盘92的正图案区92A的径向外侧,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台阶形成用凹部92B,该凹部92B的深度和宽度均大于上述正图案区92A的微小凹凸(步骤306)。一般,上述微小凹凸的深度约在20~250(nm)的范围内,但是上述台阶形成用凹部92B的深度最好设定在大约20~300(μm)的范围内。台阶形成用凹部92B除了切削加工以外,还可通过蚀刻、激光加工、放电加工、冲压加工等工艺形成。
然后,对该母盘92进行表面处理(步骤308),接着,通过采用该母盘92的电铸,形成压模208(步骤310)。结果,用形成在母盘92上的台阶形成用凹部92把坯料弯曲状态的台阶部214形成在了压模208上,此外,还形成有翻印面212,该翻印面212形成与母盘92的正图案区92A相反的图案(步骤312)。然后,把外周和内周冲压成环状、研磨·清洗之后,将其设置在模具中。
按照该制造方法,如图4中以示意性地所示的那样,能够用一张标准盘90形成多张(在这里,为10张)母盘(M1,M2,…,M10)。另外,可用各母盘(M1,M2,…,M10)来形成多张(在这里,为10张)压模(C1,C2,…,C10)。即,在本实例中,可采用一张标准盘制造约100张压模。可用这些压模,制造许多基板,因此,可进行记录媒体的稳定的大量生产。
这里,表示的是在标准盘90与压模208之间插入一种母盘92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与上述情况不同,制备形成有“正”图案的标准盘,采用该标准盘,形成具有反图案区的第1母盘,并用第1母盘来形成具有第2正图案区的第2母盘,在第2母盘的第2正图案区侧面上,形成台阶形成用凹部,该台阶形成用凹部的深度和宽度均大于第2正图案的微小凹凸,采用该第2母盘形成上述压模。这样,可采用1张标准盘制造更多的压模。另外,如果省略工序,也可通过在标准盘上形成台阶形成用凹部,直接制造压模。重要的是,要在通过电铸等方式最终制造压模时所采用的压模制造盘(比如,上述的标准盘或母盘)上形成台阶形成用凹部。
下面说明用上述模具系统200制造的基板12以及采用该基板12制造的光盘。
如图5所示,光盘10是在基板12上至少形成透光层16的盘。在该光盘10为只读型光盘的情况下,数据坑形成于基板12本身,在其上,形成铝或铝合金等的反射膜,形成信息记录面14。在光盘10为可记录的类型的情况下,形成脊面或槽等,在其上,层叠反射膜以及可由记录用激光束调制反射率的记录膜或电介质膜等,形成信息记录面14。用旋涂法在上述信息记录面14侧的表面上涂敷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溶液,然后,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从而形成上述透光层16。
在基板12中的信息记录面14侧的周缘附近形成有周向凹部50。该凹部50从最深部50B向径向外侧慢慢变浅,基本上与周缘部52保持连续。结果,周缘部52的径向截面呈前端(周缘)52A为锐角的大致锯齿状。
更具体地说,在基板12的最外周面的半径为d的情况下,凹部50的径向内侧端50A的位置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765×d的外侧,特别是最好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775×d的外侧,尤其最好是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83×d的外侧。
这里,所谓“基板中心”是指由表示至少两个部位的基板直径的假想线的交点得到的位置。
凹部50的径向外侧端50C(在这里,与前端52A保持一致)沿厚度方向比凹部50的径向内侧端50A低H1,并且沿厚度方向,比凹部50的最深部50B,高出H2。即,外侧端50C位于厚度方向的内侧端50A与最深部50B之间。这里,最深部50B位于凹部50的宽度W的中间位置M的径向内侧,像已说明的那样,使压模208的台阶部214发生弹性变形来实现这种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基板12的凹部50的宽度W设定为小于1(mm),具体来说,将其设定为0.5(mm)。因此,从基板12的周缘52A,朝径向内侧1(mm)以内的范围形成未记录信息的空白区20A,信号记录区20位于其内周侧。
此外,凹部50的深度(内侧端50A与最深部50B之间的高度差(=H1+H2))被设定为0.02(mm)<H1+H2<0.4(mm),最好为0.02(mm)<H1+H2<0.2(mm),特别是最好为0.02(mm)<H1+H2<0.1(mm)。内侧端50A与外侧端50C之间的高度差H1被设定为0.01(mm)<H1<0.4(mm),最好为0.01(mm)<H1<0.2(mm),特别是最好为0.02(mm)<H1<0.1(mm)。
下面来说明用旋涂法在该基板12上形成透光层16的过程的状态。
如图6所示,在基板12正在旋转的状态下,使涂敷液(透光层16)向下流动时,在周缘部52附近,暂时形成凸起部16A。另外,由于该凸起部16A的表面能量将凹部50内的涂敷液(透光层16)引出到凸起部16A侧,故推测为涂敷液不怎么滞留于该凹部50中。即,在基板12的旋转过程中,在相当于凹部50的位置的透光层16中,形成同样的凹陷空间16B。
在此状态下,一旦使基板12的旋转停止,如图7所示,上述凸起部16朝径向内侧反向流动,借助凹部50的底部的倾斜作用,流入到凹陷空间16B中。结果,抑制凸起部16A的残留,与以往相比,能够使透光层16的表面更加平滑。如上所述,获得图5所示的光盘10。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于凹部50的存在,主动地防止了透光层16的周缘的凸起。另外,可将该凹部50的径向宽度W设定得较窄(比如,在1(mm)以内),在该范围内,可抑制凸起,结果,就能扩大信息记录面14。由于在形成透光层16后,无需切削加工(用于切削凸起部),故可抑制加工成本的上升,同时可防止加工误差造成的光盘10的动态失衡性能的恶化。
另外,像上述那样,如果在基板12上形成凹部50,注塑成形后的基板12本身就不会形成所谓的“隆起”。
此外,如图8所示,如果采用该模具系统200,则在厚度方向上,比信息记录面14低的部位形成毛边B。其原因在于凹部50的径向外侧端50C沿厚度方向比径向内侧端50A低H1。这样的话,则可减小毛边B对信息记录面14造成的影响,不必主动地去除毛边B。
还有,由于采用凹部50,基板12的周缘部52基本上呈锯齿状(截面),故旋涂中的涂敷液的切液良好,使液体存留量降低,可进一步减小周缘的隆起。
如果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具系统200,则通过压模208的台阶部214的弹性变形,可很简单地形成上述凹部50。因为毛边B的位置也形成于周缘部52处,所以不必切除该毛边B,故可降低制造成本,这一点已描述过。
另外,在排出腔内的空气时台阶部214的弹性变形可有效地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在将树脂填充到模具系统200内时,内部的空气的压力增加,但是伴随该压力,台阶部214发生弹性变形,由此顺利地排出空气,此后,可用规定的压力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树脂的泄漏。除了这些效果以外,由于台阶部214可发生弹性变形,故能够防止过大的应力作用在环状的模具202的端缘210A上,还可延长环状模具202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压模208限于台阶部214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凸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种情况。比如,也可象图9所示的压模208那样,仅仅突出侧端面216的径向内侧弯曲,该突出侧端面216向径向外侧扩大。在此情况下,在平面模具204侧设置有突出于压模208侧的支承件204B,这样,突出侧端面216与端缘210A就能够以适度的力接触。
与上述实施例的模具系统相同,上述基板12也可采用普通的注塑成形法或2P(Photo-Polymer)法等制作。该注塑成形法指下述方法,即用成形机中的塑化装置,将丙烯酸、聚碳酸酯树脂等熔化,把该熔化树脂填充到安装了具有记录/重放信号用的微小凹凸图案的原盘的模具腔内,使其冷却固化后,打开模具,取出基板。
上述2P法指下述方法,即在没有微小凹凸图案的玻璃或树脂基板与具有微小凹凸图案的原盘之间,设置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或双液混合固化性树脂等,使两者紧密贴合,在树脂固化后,将原盘剥离,制成具有微小凹凸图案的基板。另外,采用例如旋涂法、溅射法、蒸镀法等,将形成上述信息记录面14的反射膜等形成在上述记录/重放信号用的微小凹凸图案上。
上述实施例的基板12限于凹部50和周缘部52保持连续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比如,像图10所示的光盘60那样,即使在周缘部52与凹部50离开的情况下,也没有关系。另外,下述情况,即使像该光盘60那样,周缘部52的截面不呈锯齿状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凹部50的径向外侧端50C沿厚度方向比内侧端50A低H1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比如,本发明包含下述情况,即象图11所示的光盘70那样,两者的高度相同或外侧端50C较高。它们的高度可考虑光盘所要求的平滑度而适当地设定。另外,最好如图5所示的那样,外侧端50C低于内侧端50A,以便能够吸收周缘部52的透光层16的一定程度的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用注塑成形法制造基板2,用旋涂法形成透光层16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等形成基板12的凹部50。
本发明的基板(包括凹部)和光盘形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可适当地进行变换。
由于本发明像上述那样构成,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可抑制包括外周的透光层的凸起部等的外侧区的形状的不均匀。

Claims (14)

1.一种压模,设置于面对面配置的可形成记录媒体基板的模具的至少一方上,通过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至少可在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
构成压模坯料本身弯曲状态的规定的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从所述翻印面突出于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侧,形成为圆环状,同时,
设定所述圆环的大小,使该台阶部的突出侧端面与形成所述记录媒体基板的外周面的模具内周壁的端缘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侧端面的径向两端弯曲,由此,所述台阶部的径向截面在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侧呈凸状。
2.一种模具系统,该模具系统包括形成记录媒体基板外周面的内周壁的环状模具、面对面地配置用以形成所述记录媒体基板的表面与背面的一对平面模具以及设置于所述一对平面模具的至少一方上可用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在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的压模,所述压模设置有其坯料本身弯曲状态的规定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形状为从所述翻印面突出于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阶部中的与基板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形成规定空间的状态下,所述压模设置于所述平面模具上。
3.一种记录媒体,包括记录媒体基板和透光层,该透光层至少层叠于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中的一个表面侧,
用模具系统制造所述记录媒体基板,该模具系统包括形成记录媒体基板外周面的内周壁的环状模具、面对面地配置用以形成所述记录媒体基板的表面与背面的一对平面模具以及设置于所述一对平面模具的至少一方上可用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在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的压模;
所述压模设置有其坯料本身弯曲状态的规定的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的形状为从所述翻印面突出于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阶部中的与基板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形成规定空间的状态下,所述压模设置于所述平面模具上。
4.一种光盘基板,至少在其一个表面侧上层叠透光层就可构成光盘,在所述其一个表面上的信息记录区外的外周侧,形成周向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从最深部朝径向外侧慢慢地变浅,与周缘部保持连续,该周缘部的径向截面呈锯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一个表面的凹部的径向外侧端沿厚度方向低于所述凹部的径向内侧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一个表面的凹部的径向外侧端沿厚度方向低于所述凹部的径向内侧端,而沿厚度方向高于该凹部的最深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一个表面的凹部的径向外侧端沿厚度方向低于所述凹部的径向内侧端,而沿厚度方向高于该凹部的最深部。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的最外周面的半径为d的场合,所述周向凹部的径向内侧端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65×d的位置的外周侧。
9.根据权利要求4~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的最外周面的半径为d的场合,所述周向凹部的径向内侧端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75×d的位置的外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盘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的最外周面的半径为d的场合,所述周向凹部的径向内侧端设定在距基板中心0.983×d的位置的外周侧。
11.一种光盘,包括光盘基板和透光层,该透光层至少层叠于该光盘基板的一个表面侧,在所述光盘基板的一个表面的信号记录区的外周侧上形成周向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从最深部朝径向外侧慢慢地变浅,与周缘部保持连续,该周缘部的径向截面呈锯齿状。
12.一种用压模制造盘制造压模的压模制造方法,该压模设置于面对面配置的可形成记录媒体基板的模具的至少一方上,通过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可至少在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具有构成为微小凹凸的正图案区的压模制造盘上,在所述正图案区的径向外侧形成其深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微小凹凸的周向的台阶形成用凹部,该微小凹凸与形成于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上的信息图案保持一致;
用所述压模制造盘形成压模,该压模具有周向台阶部和翻印面,该台阶部是用所述台阶形成用凹部在坯料弯曲的状态下形成的,该翻印面上翻印有所述正图案区。
13.一种用标准盘和母盘制造压模的压模制造方法,该压模设置于面对面配置的可形成记录媒体基板的模具的至少一方上,通过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可至少在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形成具有反图案区的标准盘,该反图案区与形成于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上的信息图案相反;
用所述标准盘形成具有所述反图案区所翻印的正图案区的母盘;
在所述母盘的正图案区侧面,在所述正图案区的径向外侧形成其深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正图案的微小凹凸的台阶形成用凹部;
用所述母盘形成压模,该压模具有台阶部和翻印面,该台阶部是用所述台阶形成用凹部在坯料弯曲的状态下形成的,该翻印面上翻印有所述正图案区。
14.一种用标准盘和母盘制造压模的压模制造方法,该压模设置于面对面配置的可形成记录媒体基板的模具的至少一方上,通过翻印规定信息的翻印面,可至少在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上形成信息记录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形成具有正图案区的标准盘,该正图案区与形成于所述记录媒体基板上的信息图案一致;
用所述标准盘形成第一母盘,该第一母盘具有所述正图案区所翻印的反图案区;
用所述第一母盘形成第二母盘,该第二母盘具有所述反图案区所翻印的第二正图案区;
在所述标准盘的正图案区侧面或所述第二母盘的第二正图案区侧面,在所述正图案区的径向外侧形成其深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图案的微小凹凸的台阶形成用凹部;
用所述标准盘或所述第二母盘形成压模,该压模具有台阶部和翻印面,该台阶部是用所述台阶形成用凹部在坯料弯曲的状态下形成的,该翻印面上翻印了所述正图案区或所述第二正图案区。
CNB021087474A 2001-03-30 2002-03-29 压模、模具系统、记录媒体、光盘基板、光盘、压模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1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02640 2001-03-30
JP2001102639A JP3709349B2 (ja) 2001-03-30 2001-03-30 光ディスク用基板、光ディスク
JP2001102640A JP3483539B2 (ja) 2001-03-30 2001-03-30 スタンパ、金型システム、記録媒体用基板、スタンパ製造方法
JP2001102639 2001-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9403A CN1379403A (zh) 2002-11-13
CN1220194C true CN1220194C (zh) 2005-09-21

Family

ID=2661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874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194C (zh) 2001-03-30 2002-03-29 压模、模具系统、记录媒体、光盘基板、光盘、压模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6815029B2 (zh)
EP (1) EP1245363B1 (zh)
CN (1) CN1220194C (zh)
DE (1) DE60208943T2 (zh)
TW (1) TW5848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1436A (ja) * 2003-08-21 2005-03-17 Meiki Co Ltd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用ディスク基板の成形方法
JP4318992B2 (ja) * 2003-09-02 2009-08-26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ディスク基板成形用金型
WO2006115117A1 (ja) * 2005-04-20 2006-11-02 Kansai Paint Co., Ltd. 記録媒体原盤用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記録媒体原盤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タンパの製造方法
CN101901609B (zh) * 2010-03-05 2012-03-07 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光盘压模机构
CN101800058B (zh) * 2010-03-19 2011-11-23 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蓝光光盘压模设备
CN103038827A (zh) 2011-05-10 2013-04-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保持信息记录介质的保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9853A (en) * 1984-03-29 1984-10-30 Rc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stampers
US4500393A (en) * 1984-04-30 1985-02-19 Rc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stampers
JPH0528533A (ja) 1991-07-24 1993-02-05 Mitsui Toatsu Chem Inc 光記録媒体用基板及び光記録媒体
JPH05200791A (ja) 1992-01-29 1993-08-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ディスク基盤成形金型
JPH05325254A (ja) 1992-05-15 1993-12-10 Ricoh Co Ltd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376317A (en) * 1992-12-08 1994-12-27 Galic Maus Ventures Precision surface-replicating thermo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 heating phase and a cooling phase in each molding cycle
JPH0757297A (ja) 1993-08-13 1995-03-03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
JPH07282468A (ja) 1994-04-05 1995-10-27 Shin Etsu Chem Co Ltd 光ディスク基板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JP3058062B2 (ja) * 1995-10-13 2000-07-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用記録原盤の製造方
JPH1040578A (ja) * 1996-07-23 1998-02-13 Mitsubishi Chem Corp ディスク用基板
JP4066471B2 (ja) 1997-02-14 2008-03-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H1173691A (ja) 1997-08-29 1999-03-16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ディスク
JPH1186356A (ja) 1997-09-03 1999-03-3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H1186355A (ja) 1997-09-03 1999-03-3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H11203724A (ja) 1998-01-09 1999-07-3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319580B1 (en) * 1998-06-16 2001-11-20 Hitachi Maxell, Ltd. Recording disk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0263615A (ja) 1999-03-12 2000-09-26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基板の成形金型
JP4215923B2 (ja) * 2000-02-02 2009-01-28 株式会社ソニー・ディスクアン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射出圧縮成形用金型
DE20014659U1 (de) * 2000-08-24 2000-11-30 Heinz Kurz Gmbh Medizintechnik Vorrichtung zum Ankoppel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8943T2 (de) 2006-10-19
CN1379403A (zh) 2002-11-13
DE60208943D1 (de) 2006-04-13
US20050034617A1 (en) 2005-02-17
US6835435B2 (en) 2004-12-28
TW584848B (en) 2004-04-21
US20040101650A1 (en) 2004-05-27
EP1245363A1 (en) 2002-10-02
US20020142128A1 (en) 2002-10-03
US6815029B2 (en) 2004-11-09
EP1245363B1 (en) 200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5733C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和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295712A (zh) 从一张母盘制作多张数据存储盘压模的方法
CN1256781A (zh) 用于使光盘的盘心居中的方法以及使用该光盘的光学存储系统
US7161893B2 (en) Stamper for fabrication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form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area and light transmissive layer,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N1220194C (zh) 压模、模具系统、记录媒体、光盘基板、光盘、压模制造方法
JP2005067055A (ja) 成形金型、光ディスク用基板及び光ディスク
CN1171215C (zh) 光盘及其基板以及其成形金属模
CN1280807C (zh) 信息记录层的制造方法及光记录媒体制造方法
CN1155960C (zh) 光信息媒体和光信息记录方法
CN1914676A (zh) 用于旋涂的转台装置
CN1152375C (zh) 光信息媒体和光信息记录方法
CN1898734A (zh) 贴附和移离光盘旋涂盖的装置、包括上述装置的用于光盘旋涂的设备及使用上述装置制造光盘的方法
CN101061541A (zh) 光盘的制造方法和光盘
JP3483539B2 (ja) スタンパ、金型システム、記録媒体用基板、スタンパ製造方法
TWI260621B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production method and production device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200402712A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production method and production device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N1906684A (zh) 用于光盘旋涂的装置
CN1308945C (zh) 制造盘状光学记录介质的方法及盘状光学记录介质
CN1906683A (zh) 用于光盘旋涂的装置以及涂覆光盘的方法
JP2004164726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記録媒体
JP3709349B2 (ja) 光ディスク用基板、光ディスク
KR100779518B1 (ko) 광디스크 스핀코팅용 장치
JP2003178442A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用ドライブ装置
JPH11265527A (ja) 円盤状記録媒体
CN1603083A (zh) 基板成型设备、光盘基板与基板成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