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8803A - 卤化剂 - Google Patents

卤化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8803A
CN1218803A CN98120218A CN98120218A CN1218803A CN 1218803 A CN1218803 A CN 1218803A CN 98120218 A CN98120218 A CN 98120218A CN 98120218 A CN98120218 A CN 98120218A CN 1218803 A CN1218803 A CN 1218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ression
general formula
formula
reaction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20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2086C (zh
Inventor
园田宽
福村考记
冈田一成
林秀俊
高桥章
永田辉幸
高野安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18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8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20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20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01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11/0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15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halogen atoms or by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3/6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3/68Hal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39/00Hal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093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 C07C17/16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of hydrox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093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 C07C17/18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of oxygen atoms of carbon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5/00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5/07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halogen atoms
    • C07C205/11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halogen atoms having nitr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205/12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halogen atoms having nitr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the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or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containing that ring being substituted by hal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5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halides
    • C07C51/6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halides by convers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anhydrides or esters, lactones, salts into halides with the same carboxylic acid par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n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式中R1-R4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此氟化剂的制造方法以及使前述的各种化合物和氟化剂反应制造氟化合物的方法在这里作了说明,同时也表明这些氟化剂对含有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氟化是十分有效的。

Description

卤化剂
本发明涉及新型卤化剂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卤化反应,以前就已知存在多种方法。一般使用的卤化剂为卤化氢,卤化磷化合物,卤化硫化合物,卤素单体等,这些物质腐蚀性和毒性高,处理时需要许多特殊的装置和技术。因此,目前正在从处理和安全性,以及反应性方面,对各种卤化剂进行继续开发研究。特别是对氟化合物的制备,因为通常氟化反应试剂的危险性高,所以和其它卤化反应相比,需要更高水平的特殊装置和技术,经济上也增加了负担。
氟化反应中以前使用的氟化剂为氟,氟化氢,四氟化硫等,由于这些已知的氟化剂毒性,腐蚀性,反应时的爆炸危险性等使得处理困难,因此需要特殊的装置和技术。而且在反应中,存在着必要的氟结合选择性不好等问题。另一方面,利用氟化物开发新制品是以功能材料和生理活性物质为首,正在各个领域开展起来,与此同时,近年来不断被开发出各种卤化剂。
例如,作为目前开发的有代表性的羟基以及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团的氟化剂,在美国专利US 3,976,691中记载了DAST(二乙氨基硫氟化物)。DAST是作为醇类羟基和羰基氧的优秀氟化剂被介绍的,但这种DAST的制造方法是在-78℃至-60℃的低温下,通过高危险性的四氟化硫和二乙基氨基甲基镧反应而制备,且需要特别的制造设备。从安全性上来讲,有报道说DAST的制造和使用中曾发生爆炸[J.Fluorine Chem.42 137(1989)]。
另外,WO96/04297号公报中记载了四烷基三氟甲烷铵=盐是羧基优秀的氟化剂,对其它官能团的氟化反应没有记载。在其权利要求中,记载了四烷基三氟甲烷铵盐的对离子含有卤离子,但实际上作为对离子只展示PF6-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人使用了根据WO96/04297中记载的制作方法合成的1,3-二甲基-2-氟咪唑啉嗡=己氟磷酸盐,进行了苯甲醇酸,苯甲醇,以及正辛醛等的羟基的氟的取代反应。结果从苯甲醇生成了苯甲酰基氟化物,而苯甲醇以及正辛醛的氟化反应没有生成氟化物。
日本专利公开平4-308538公开了以卤化亚铵盐为卤化反应试剂与一级醇的卤化反应。另外,日本专利公开平9-67299公开了羧酸的卤化反应。这两篇文献中记载了,卤化亚铵盐的对离子含有卤离子,但实际上作为对离子只展示了C1-的实施例,特别是两篇文献都没有记载氟化反应试剂。
另外,DE-2627986以及日本专利公开52-156810记载了,在全氟烷氧基丙酸氟的制备中,使用双-二烷胺基-二氟甲烷作为反应催化剂,对氟化反应试剂未作记载。而且,这种制备是六氟氧化丙烯和四烷基尿素进行反应的方法,其中的氟源价格高,并且处理困难。
综上所述,从含有氧官能团的氟化剂,其制备方法,反应的选择性以及产率经济性等方面看,对有工业价值的氟化剂的开发还很不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在技术和经济上进一步改善的工业方法制备成为可能,提供反应性,经济性优良的有机化合物的卤化剂,特别是氟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它们卤化各种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氟化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人,通过对上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式(1)代表的化合物:(式中:R1-R4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且,R1和R2,R3和R4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或R1和R3与氮原子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为羟基、羧基、甲酰基以及酮基等的含氧官能团的选择性、高效的新型氟化剂,特别是,在氟化反应中使用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装置和技术,反应非常安全,且容易进行。
而且,通式(1)代表的化合物,是从通式(14)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171
(式中:X2以及X3代表相同或不同的氯和溴原子,R1-R4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且,R1和R2,R3和R4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或者R1和R3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通过卤素交换反应而制得的,反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装置和技术,能够安全,工业规模地制备。
而且,通式(1)代表的氟化剂,在氟化反应后,通式(14)的制备原料尿素由于能够回收,再利用,在经济上是适用的。
通式(15)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172
(式中:X4,X5表示相同或不同的卤原子。但X4,X5同时为氟原子,氯原子和溴原子的情况除外,R1-R4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饱和的芳基。且,R1和R2,R3和R4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或者R1和R3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的杂原子的环。)为羟基,羧基,甲酰基等的含氧官能团的选择性,高效的新型卤化剂,特别是,在卤化反应中使用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装置和技术,反应非常安全,且容易进行。
即,本发明下述(1)至(45)所示的化合物。(1)通式(1)代表的氟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181
(式中:R1-R4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饱和的芳基。且,R1和R2,R3和R4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而且R1和R3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2)通式(1)代表的氟化剂,其中为通式(2)代表的上述(1)的氟化剂:(式中:a为2或3的整数,R5和R6为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不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1-6碳原子的低级烷基),(3)通式(2)代表的氟化剂,为通式(3)代表的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4)通式(2)代表的氟化剂,为通式(4)代表的2,2-二氟-1,3-二正丁基咪唑烷:(5)通式(1)代表的氟化剂,为通式(5)代表的上述(1)的氟化剂:(式中:R7-R10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1-6碳原子的烷基。且,R7和R8,R9和R10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或者R7和R9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6)通式(5)代表的氟化剂,为通式(6)代表的双-二甲基-二氟甲烷:(7)通式(5)代表的氟化剂,为通式(7)代表的双-二正丁基-二氟甲烷:
Figure A9812021800193
(8)通式(8)
        R11-OH    (8)(式中:R11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且烷基中可以包含不饱和基。)上式代表的含有醇类羟基的化合物和通式(1)代表的上述氟化剂反应为特征的通式(8-1)代表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R11-F    (8-1)(式中:R11与通式(8)中的相同),(9)通式(9)
Figure A9812021800201
(式中:Q代表氧或硫,c为1~5的整数,Y1为吸电子取代基,b为1~5的整数,b+c小于等于6。)上式代表的苯酚类或硫酚类化合物和通式(1)代表的上述氟化剂反应为特征的通式(9-1)代表的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Figure A9812021800202
(式中:Y1,b和c与通式(9)中的相同),(10)通式(10)
        R12-CHO    (10)(式中:R12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上式代表的含有醛基的化合物和通式(1)代表的上述氟化剂反应为特征的通式(10-1)代表的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R12-CHF2    (10-1)(式中:R12与通式(10)中的相同),(11)通式(11)(式中:R13和R14为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烷基中可以包含不饱和基,R13和R14可以结合形成环。)上式代表的含酮基的化合物和通式(1)代表的氟化剂反应为特征的通式(11-1)代表的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式中:R13和R14与通式(11)中的相同),(12)通式(12)
        R15-COOH    (12)(式中:R15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上式代表的含羧酸基的化合物和通式(1)代表的以氟化剂反应为特征的通式(12-1)代表的酰氟的制备方法,
        R15-COF    (12-1)(式中:R15与通式(12)中的相同),(13)通式(13)
Figure A9812021800212
(式中:X1代表除氟以外的卤素原子,d为1~5的整数,且Y1代表吸电子取代基,b为1~5的整数,b+d小于或等于6。)上式代表的含有除氟外卤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和通式(1)代表的氟化剂反应为特征的通式(13-1)代表的氟化物的制备方法,(式中:Y1,b和d与通式(13)中的相同),(14)通式(24)
Figure A9812021800221
(式中:R15~R17代表氢原子或彼此相同或不同的1~3碳原子的低级烷基。且,X代表--(Y)n-CHO,--(Y)n-CH2OH或-CO-O--(Y)n-CH2OH。上述取代基中Y代表-CH2-基,n为0或1~5的整数)上式代表的烯烃和通式(1)代表的氟化剂反应为特征的通式(25)代表的含氟烯烃的制备方法,
Figure A9812021800222
(式中:R15~R17代表氢原子或彼此相同或不同的1~3碳原子的低级烷基。且,Z代表--(Y)n-CHF2,-(Y)n-CH2F或-CO-O-(Y)n-CH2F。上述取代基中Y代表-CH2-基,n为0或1~5的整数),(15)上述8-14记载的方法,其中的氟化剂为上述通式(2)代表的氟化剂,(16)通式(2)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223
(式中:a为2或3的整数,R5和R6代表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1~6碳原子的低级烷基。)(17)通式(2)为式(3)的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224
(18)通式(2)为式(4)的2,2-二氟-1,3-二正丁基咪唑烷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231
(19)通式(5)为式(7)的双-二正丁基胺-二氟甲烷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232
(20)通式(14)
Figure A9812021800233
(式中:X2和X3代表氯和溴原子,R1~R4为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且,R1和R2,R3和R4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而且R1和R3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上式代表的化合物和氟原子的碱金属盐在惰性溶剂进行的卤素交换反应为特征的上述(1)中的通式(1)代表的氟化剂的制备方法,(21)通式(14)的化合物与半等量的氟化钠反应后,过滤分离,然后进行氟化钾反应为特征的上述(1)的氟化剂的制备方法,(22)通式(15)代表的卤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234
(式中:X4和X5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卤原子。但X4和X5同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况除外,R1~R4为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且,R1和R2,R3和R4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而且R1和R3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23)通式(15)代表的卤化剂中的通式(16)表示的上述(22)记载的卤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241
(式中:X4和X5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卤原子。但X4和X5同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况除外,a为2或3的整数,R5和R6为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1~6碳原子的低级烷基。)(24)通式(16)代表的卤化剂中,式(17)表示的2-卤-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imidazolidinium)=卤化物为上述(23)中所述的卤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242
(式中:X4和X5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卤原子。但X4和X5同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况除外。)(25)通式(16)代表的卤化剂中,式(18)表示的2-氟-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氯化物为上述(23)中所述的卤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243
(26)通式(16)代表的卤化剂中,式(19)表示的2-氟-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溴化物为上述(23)中所述的卤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251
(27)通式(16)代表的卤化剂中,式(20)表示的2-氟-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为上述(23)中所述的卤化剂(28)通式(16)代表的卤化剂中,式(21)表示的2-氯-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溴化物为上述(23)中所述的卤化剂(29)通式(16)代表的卤化剂中,式(22)表示的2-氯-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为上述(23)中所述的卤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254
(30)通式(16)代表的卤化剂中,式(23)表示的2-碘-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为上述(23)中所述的卤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261
(31)通式(14)
Figure A9812021800262
(式中:X2和X3代表氯原子或溴原子,R1~R4如前所述)上式代表的化合物和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的碱金属盐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在惰性溶剂中进行的卤素交换反应为特征的上述(21)中记载的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的制备方法,(32)通式(8):
        R11-OH    (8)(式中:R1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且烷基中可以含有不饱和基。)上式代表含有醇类羟基的化合物和通式(15)
Figure A9812021800263
(式中:X4,X5和R1~R4如前所述)代表的卤化剂进行反应为特征的通式(8-2)表示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
        R11-X5    (8-2)(式中,X5是卤原子,R11的定义同式(8))(33)通式(12):
        R15-COOH    (12)(式中:R15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代表的含有羧酸基的化合物和通式(15)(式中:X4,X5和R1~R4如前所述)上式代表的卤化剂进行反应为特征的通式(12-2)表示的酰卤的制备
        R15-COX6    (12-2)(式中:R15为通式(12)中的相同,X6和通式(15)中的X4和X5表示卤原子)。(34)通式(10):
        R12-COH    (10)(式中:R12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同代表的含有醛基的化合物和通式(15)(式中:X4,X5和R1~R4如前所述)代表的卤化剂进行反应为特征的通式(10-2)表示的卤化物的制备
        R12-CH(X7)2    (10-2)(式中:R12与通式(10)中的定义相同,X7是通式(15)中的X4或X5表示卤原子,2个X7可以相同或不同)。(35)卤化剂,其中通式(17)代表的卤化剂为特征的上述32~34的卤化物的合成方法,(36)通式(15)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281
(式中:X4和X5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卤原子。但X4和X5同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况除外,R1~R4为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且,R1和R2,R3和R4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或者R1和R3结合,形成含氮原子的环或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37)通式(16)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282
(式中:X4和X5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卤原子。但X4和X5同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的情况除外,a为2~3的整数,R5和R6为相同或不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1~6碳原子的低级烷基。)(38)式(17)代表的2-卤-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卤化物为上述(22)记载的卤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283
(式中:X4和X5如前所述)(39)式(18)代表2-卤-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氯化物的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291
(40)式(19)用(19)式表示的化合物是2-氟-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溴化物。(41)式(20):
Figure A9812021800293
用(20)式表示的化合物是2-氟-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42)式(21):
Figure A9812021800294
用(21)式表示的化合物是2-氯-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溴化物。(43)式(22):用(22)式表示的化合物是2-氯-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44)式(23):
Figure A9812021800301
用(23)式表示的化合物是2-碘-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45)的通式(1):(式中R1~R4如前所述。)用(1)式表示的化合物具有和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的碱金属盐在无反应性能溶剂中进行卤代反应的特征,其一般形式如(15)式:(式中R1~R4、X4以及X5如前所述。)用(15)式表示卤化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卤化剂、特别是有关氟化剂的化合物对含有羟基以及羧基、含氧官能团的化合物来说,是一种操作安全、容易、高选择性的氟化剂。另外,本发明的氟化剂的制造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和设备,制造上可实现经济性。此外,用氟原子取代其它卤原子而得到的卤化剂也可以应用于制备非氟代的其它卤代化合物。
本发明的卤化剂、特别是氟化剂的化合物及其制造在用消除原有技术问题的工业方法制造这一点上是可行的,另外对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含有氧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卤化,本发明尤其是作为氟化剂时,展现出了优越的效果。
图1是用实施例1制造出的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的IR光谱。
首先对氟化剂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氟化剂是用前述的通式(1)(式中的R1-R4如前所述)表示的化合物。
在这个通式中,R1-R4表示相同或相异、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另外R1和R3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比较理想的形式是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芳基,烷基既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是分枝状。也就是说可以是甲基、乙基、正丙基、烯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丁烯基、正己基、苯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各自相结合构成含氮原子的碳原子数为3-5的杂环。列举了吡咯环、哌咯环为这方面的例子。
进一步来说,R1和R3可以结合成含两个氮原子的杂五员环或者六员环。咪唑烷环、咪唑啉酮环、嘧啶环和嘧啶酮环是这方面的例子。
用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化合物作为比较好的例子可以举出以下这些化合物,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例子。(1)化合物的例子:
双-二甲氨基-二氟乙烷、双-二乙氨基-二氟乙烷、双-二-正丙氨基-二氟甲烷、双-二异丙氨基-二氟甲烷、双-二-烯丙氨基-二氟甲烷、双-二-正丁氨基-二氟甲烷、双-二-正己氨基-二氟甲烷、双(1-吡咯烷基)-二-二氟甲烷、双(1-哌啶基)-二氟甲烷、2,2-二氟基-1,3-二甲基-咪唑烷、2,2-二氟基-1,3-二乙基-咪唑烷、2,2-二氟基-1,3-二-正丙基-咪唑烷、2,2-二氟基-1,3-二异丙基-咪唑烷、2,2-二氟基-1,3-二烯丙基-咪唑烷、2,2-二氟基-1,3-二-正丁基-咪唑烷、双(正甲基-正苯胺)二氟甲烷、2,2-二氟基-1,3-二甲基-咪唑烷-4,5-二酮、2,2-二氟基-1,3-二-正丁基-咪唑烷-4,5-二酮、2,2-二氟基-1,-二甲基嘧啶。
其中尤其理想的是用通式(3)表示的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用通式(4)表示的2,2-二氟-1,3-二-正丁基咪唑烷,用通式(6)表示的双-二甲胺基二氟甲烷以及用通式(7)表示的双-二-正丁胺基二氟甲烷。
本发明的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制造。
也就是用通式(14)
Figure A9812021800321
(式中X2及X3表示氯或溴原子,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R1-R4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另外R1和R3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表示的化合物和氟的碱金属盐在无反应性能的溶剂中进行卤代交换反应,就可以安全、容易地得到氟化剂。
作为氟的碱金属盐,氟化铯、氟化铷、氟化钾、氟化钠等可以使用,理想的是在经济和反应效率上都较有利的氟化反应用的喷雾干燥品氟化钾。
用通式(14)表示的化合物虽然通常使用X2、X3是氯原子的化合物,但也可以使用是溴原子的化合物。
具体的就是:四烷基氯代甲脒鎓盐(formamidinium)=氯化物、2-氯基-1,3-二烷基脒鎓盐(amidinium)=氯化物、四烷基溴代甲脒鎓盐=溴化物、2-溴基-1,3-二烷基甲脒鎓盐=溴化物。
作为制造用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原料,采用通式(14)表示的化合物,例如把四烷基尿素、四烷基硫代尿素、N,N’-二烷基咪唑啉酮、N,N’-二烷基咪唑硫酮(imidazolithione)等用光气或者氯化亚硫酰、溴化亚硫酰、三氯化磷、三溴化磷等卤化剂进行卤化反应就可以制得。
例如2-氯基-1,3-二甲基咪唑烷=氯化物可以容易地用特开昭59-25375号公报记载的方法制得。例如,把溶解了氯化乙酰的四氯化碳的溶液滴入1,3-二甲基咪唑啉酮,在室温~60℃下反应数小时~数十小时。
在用本发明的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的制造中,在卤化交换反应中使用的氟的碱金属盐的使用量对于四烷基-卤代甲脒鎓盐=卤化物较理想的是2当量以上、更好的是2~5当量。如果不满2当量,未交换的卤代基将残存下来导致反应不充分,但如超过5当量反应效果的增加就不显著了。
卤代交换反应的反应溶剂如果是和四烷基-卤代甲脒鎓盐=卤化物以及生成的化合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要求,较理想的是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
反应溶剂的量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反应效率及操作性考虑,较好的是投放1~10倍于反应基质的量。反应温度根据反应速度和生成物的稳定性,范围是-20℃~150℃,理想的是0℃~100℃。
本发明制造氟化剂时的卤代交换反应可以和四级烷基胺盐和四级烷基磷盐等的相间移动催化剂共存进行。由此得到的用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也能够用于卤化交换反应液的下一次氟化反应,或者滤掉无机盐,去掉反应溶剂后用于下次氟化反应,或者蒸馏分离后使用。
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的氟化反应是十分容易的,使用通常的反应装置就可以进行。例如进行羧基氟化反应时,在卤代交换反应后的反应液中装入羧基类,在室温下反应数小时,就可以高收率地得到羧酸荧石。还有作为醇类氟化反应的氟化剂使用时,直接将醇类装人卤代交换反应后的反应余物中反应数小时,就可高收率地得到荧石。
以下详细地说明使用本发明氟化剂的氟化反应。(1)过去,醇类氢基直接变换成氟基即使在一氟化合物合成法中也是应用性很高的颇具魅力的方法。在这个变换反应中作为有效的氟化剂可以例举出酸性反应剂氢氟酸和吡啶-(HF)n、氟代烷基胺的Yarovenko试剂和二乙基胺-六氟丙烯附加物(以下简记为PPDA),4价硫化合物的SF4和三氟化二乙基胺硫(以下简记为DAST)以及五价磷化合物PhPF4
氢氟酸如前所述,因为毒性、腐蚀性、反应时有爆炸的危险性而难以操作,需要特殊的装置和技术,这是它的缺点。吡啶-(HF)n的氟化力比氢氟酸自身更优秀,但和其它氟化试剂相比没有那么高。
氟代烷基胺的Yarovenko试剂是把二甲基胺加到一氯三氟乙烯上得到的氟化剂,虽然在溶剂中温和的条件下氟化很多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醇,但其自身稳定性低(在密闭、暗处可保存数日)(J.Gen.Che.USSR,19,2125(1959))。
与此相比,稳定、操作容易、具有同等反应性的PPDA更多地被采用。
最近作为氟化胺系的新型氟化剂N,N-二异丙基-α-氟化烯胺被报道。(《四面体通讯》[Tetrahedron Lett.],30,3077(1989))。这些试剂作为醇类羟基的氟化剂是有用的,但从合成的复杂性和经济方面考虑工业实施是困难的。
其它的DAST等在醇类羟基的氟基替代时也有前述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氟化剂操作安全、容易,在氟化反应中能高选择性地得到氟化物。
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在进行醇类羟基的氟化反应时就可以解决原来氟化剂的问题。
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由含醇类氢基的化合物制造氟化合物的方法如下所示。即通式(8):
        R11-OH    (8)(式中R11如前所述)表示的醇类羟基化合物和本发明的氟化剂反应得到用通式(8-1)表示的氟化物:
        R11-F    (8-1)(式中R11如前所述)
具有被氟化的羟基醇类有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2-甲基-1-丙醇、正戊醇、正新戊醇、异戊醇、正己醇、2-甲基-1-正戊醇、2-乙基-1-丁醇、正庚醇、正辛醇、2-乙基己醇、正壬醇、3,5,5-三甲基-1-己醇、正葵醇、正十一烷醇、正十二烷醇、烯丙醇、甲代烯丙醇、2-羟乙基丙烯酸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烯醇、苄基醇、苯乙醇、肉桂醇、炔丙醇等的第一级醇;以及异丙醇、仲丁醇、仲戊醇、仲异戊醇、1-乙基-1-丙醇、4-甲基-2-正戊醇、1-甲基己醇、1-乙基戊醇、1-甲基庚醇、环己醇、2-甲基环己醇、3-甲基环己醇、4-甲基环己醇、仲苯乙醇等的第二级醇;以及叔丁醇、叔戊醇、1-甲基环己醇、α-萜品醇等的三级醇。但是并仅限于这些。
由用这个通式(8)表示的醇类可得到各自对应的用通式(8-1)表示的烷基氟化物。
氟化剂的使用量对醇类羟基通常是1当量以上。由反应生成的氢氟酸能使用三级胺等捕捉。
反应溶剂如果是和氟化剂及醇被氟化后生成的氟化合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
反应温度是由反应溶剂及醇类羟基的反应性决定的,但从反应速度和四烷基-氟化甲脒鎓盐的稳定性方面考虑,范围是-40℃~100℃,理想的是-20℃~80℃。
但是生成的氟化物是低沸点,而且具有容易引起脱除氢氟酸的结构时,有必要尽可能地抑制反应温度。
由反应生成氟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精馏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2)在苯酚性羟基的氟基变换反应中,认为过去就被了解的氢氟酸、吡啶-(HF)n、氟代烷基胺的Yarovenko试剂、PPDA、四价硫化物SF4、DAST还有五价磷化合物PF4等氟化剂是适用的。但是把这些氟化剂用于这种变换反应的例子并不多,而且即使采用这些氟化剂,前述的问题在这个反应中也是同样的。
本发明的氟化剂能十分好地用于苯酚性羟基的氟化反应。另外硫代苯酚的氟化反应也是可行的。但在这个反应中伴随有二硫化物的副反应发生。
另外利用这个苯酚性羟基的氟基变换反应可在芳香环上选择位置导入氟原子制造芳香族化合物。其反应方法如下所述。
也就是通式(9):
Figure A9812021800361
(式中Q、Y1、b如前所述。)用通式(9)表示的苯酚类和硫代苯酚类化合物和本发明的氟化剂反应,可以得到用通式(9-1)表示的苯酚类氟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362
(式中Y1、b以及c和通式(9)相同。)
作为被氟化的苯酚类化合物,是同芳香环中至少有一个以上吸电子性取代基的物质(例如-NO2,-CN,-CF3,-CHO,-COOH,-CO-等)。作为理想的例子可举出o-硝基苯酚、p-硝基苯酚、o-氨基苯酚、p-氨基苯酚、p-羟基-苯甲酚、o-羟基-苯甲酚、p-羟基-三氟甲苯、o-羟基-三氟甲苯、p-羟基-安息香甲基酯、o-羟基-安息香甲基酯、4,4-二-羟基-二苯甲酮、p-羟基-安息香酸、o-硝基硫代苯酚、p-硝基硫代苯酚等,可是并不仅限于这些。
由用这个通式(9)表示的苯酚类或硫代苯酚类可以得到用通式(9-1)表示的氟化合物。
氟化剂的使用量通常是采用对应于苯酚的羟基的1当量以上。由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可以用三级胺等的盐基捕捉。
反应溶剂如果是和氟化剂及苯酚被氟化后生成的氟化合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
反应温度根据反应溶剂及苯酚类羟基的反应性决定,但从反应速度和四烷基-氟化甲脒鎓盐的稳定性方面考虑,通常范围是0℃~150℃,理想的是20℃~110℃。
由反应生成氟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精馏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3)甲酰基中的氧直接变换成氟基在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是有用的方法。
前述的众所周知氟化剂中,在甲酰基和酮的羰基直接氟化反应中有SF4和DAST被使用的例子。但是这些氟化剂由于前述的理由在其使用中有很大的限制。
利用本发明的氟化剂可以有效地实现酮类的氟化。其方法如下所述。也就是通式(10):
        R12-CHO    (10)(式中R12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表示的有醛基的化合物和本发明的氟化剂反应就可以制造出用通式(10-1)表示的氟化合物。(式中的R12与(10)中的相同。)
        R12-CHF2    (10-1)
象这样,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甲酰基中的氧可以有效地直接变换成氟基。
作为甲酰基被氟化的化合物可以举出如下例子:
甲醛、乙酰乙醛、丙烯醛、异丁烯醛、丙醛、丁醛、异丁醛、正戊醛、异戊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等脂肪族醛类;环己基羧醛等脂环式醛类;苯甲醛、p-硝基苯甲醛、茴香醛、邻苯二甲醛、1-萘醛等芳香族醛类;吡啶甲醛、糠醛等的多元环式醛类等。但是并不仅限于这些。
这样就可得到用对应于醛基的通式(10-1)表示的氟化物。
氟化剂的使用量采用对应于甲酰基的1当量以上较好。
反应溶剂如果是和氟化剂及含有甲酰基的化合物及其反应生成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撑乙二醇二甲基醚、正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
反应温度较好的范围是0℃~150℃,特别理想的是20℃~110℃。
由反应生成氟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精馏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另外双-二烷基胺-二氟甲烷在反应结束时可以作为四烷基脲回收。(4)酮中的氧直接向氟变换,其方法如果是有效的,在氟化合物的制造中也是有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式(11):
Figure A9812021800381
(式中R13和R14如前所述。)表示的有酮基的化合物和本发明的氟化剂反应就可以制造出用通式(11-1)表示的氟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382
(式中R3和R4如上所述)
被用于氟化反应的酮类,分子中含有酮基的化合物较好。例如,苯酮类和烷酮类。可是并不仅限于这些。
作为氟化剂的双-二烷基胺-二氟甲烷的使用量采用对应酮基的1当量以上较好。
反应溶剂如果是和氟化剂及酮类及其反应生成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撑乙二醇二甲基醚、正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反应温度较好的范围是0℃~150℃,特别理想的是20℃~110℃。由反应生成氟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精馏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另外使用的氟化剂在反应结束时可以作为对应的脲素回收。(5)用酮类化合物二甲苯酮的氟化反应制造的氟取代二甲苯酮作为在耐热性、电气绝缘性、振动性、耐药品性等方面优秀的超级工程塑料聚酯酯酮为首的聚酯酮的原料常被使用。另外,作为难燃剂、镇痛剂、血小板凝结防止剂、血栓症防止剂及其中间体也被使用,作为农医药是有用的化合物。
利用本发明的氟化剂,下式:
Figure A9812021800383
(式中m及n是0或者1~5的整数,但不是同时为0。)表示的羟基二苯甲酮的羟基直接氟化得到氟取代二苯甲酮:(式中m及n如前所述。)
用这个方法得到的羟基取代二苯甲酮作为2-羟基二苯甲酮、4-羟基二苯甲酮以及苯基,是从2-羟苯基、4-羟苯基、2,4-二羟苯基、2,5-二羟苯基、2,6-二羟苯基以及2,4,6-三羟苯基中任意选择的、含有两个苯基的二苯基甲酮。
氟化剂的使用量采用对应羟基的1当量以上较理想。但如考虑反应效率1~10当量更好。如果不满1当量反应的羟基会残存下来。
反应溶剂如果是和氟化剂及羟基取代二苯基甲酮化合物及其反应生成物氟取代二苯基甲酮化合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正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
反应温度较好的范围是0℃~150℃,特别理想的是20℃~110℃。如果低于0℃时反应速度变慢,且操作复杂。一旦超过150℃氟化剂的稳定性就下降,另外酮基的二氟化副产物也容易生成。可是双-氟取代苯-二氟甲烷利用加水分解,可以容易地返回氟取代二苯甲酮。
由反应生成氟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精馏和抽出操作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另外使用的氟化剂在反应结束时可以作为对应的脲素回收。(6)过去作为被用于由羧酸制备羧酸氟化物变换反应的氟化试剂,4价硫化物SF4和三氟化二乙基胺硫磺(以下简记为DAST。)正在被使用。
SF4能直接把羧基变换成三氟甲基,但这个变换反应要求加压下的高温,最适宜条件的选择是微妙的,有收率未必高的缺点(Org.React.,21,1(1974))。另外SF4自身有毒性、腐蚀性,在反应时有爆炸的危险性等问题。而且DAST不只限于将羧基有效地氟化成羧酸氟化物,作为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级醇的羟基、羰基等含有氧的官能团的氟化物也是有效的,但存在必须使用特殊的制造设备、DAST高价、爆炸的危险性高等问题。
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就没有这些问题,羧酸的氟化反应是可行的。得到的含氟化合物在医药及农药等生物科学领域,或者作为功能材料物质,是近几年非常引人注目的化合物。
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的羧酸氟化物的制造如下所述。也就是,通式(12):
        R15-COOH    (12)(式中R15如前所述。)表示的有羧酸基的化合物和本发明的氟化剂反应就可以制造出用通式(12-1)表示的酸氟化合物:
        R15-COF    (12-1)(式中R15如前所述。)
用于氟化反应的羧酸类列举如下:
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3-甲基丁酸、三甲基乙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月桂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苯乙酸、二苯乙酸、乙酰乙酸、苯甲酸、肉桂酸、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甲基丁二酸、1,5-戊基二酸、己二酸、1,7-庚基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酸、二十烷二酸等的脂肪族单羧酸和双羧酸类;环己酸、1-甲基-1-环己酸、2-甲基-1-环己酸、3-甲基-1-环己酸、1,3-二环己酸、1,4-二环己酸等脂环式单羧酸和双羧酸类;安息香酸、o-苯乙酸、m-苯乙酸、p-苯乙酸、4-异丙基安息香酸、4-叔丁基安息香酸、o-甲氧基安息香酸、m-甲氧基安息香酸、p-甲氧基安息香酸、二甲氧基安息香酸、三甲氧基安息香酸、o-硝基安息香酸、m-硝基安息香酸、p-硝基安息香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等芳香族单羧酸和双羧酸类;吲哚-2-羧酸、吲哚-3-羧酸、吡啶甲酸等多元式羧酸等。但是并不仅限于这些。从这些羧酸类可以得到与之相对应用通式(12-1)表示的酸氟化合物。
氟化剂的使用量通常采用对应羧基的1当量以上的量较理想。
反应通常在反应溶剂中进行,使用的反应溶剂如果是和氟化剂及反应生成的羧酸氟化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甲基酰胺、1,3-二甲基-2-咪唑烷酮等。
反应温度根据反应溶剂及羧基的反应性决定,但从反应速度和控制副产物方面考虑,通常范围是-40℃~100℃,理想的是-20℃~80℃。由反应生成氟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精馏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7)利用卤代反应的氟化
使用金属氟化物,从氟以外的卤化物,利用卤化交换反应合成氟化物的方法是从很久以前就被使用的方法。其它四丁基胺氟化物(TBAF)和TBAF.HF、70%的HF-吡啶、三(二甲基胺)锍-二氟三甲基硅酸盐(TASF)等被使用。但要注意TASF吸湿并且高温分解。另外TASF也有高价的问题。
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卤代反应合成氟化物。这个反应是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将含有卤基的化合物的卤基变换成氟的方法。
成为氟化反应对象的化合物如果卤基是氟以外的卤基,脂肪族或芳香族的化合物都可以。但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在芳香环上直接结合卤基的氟化反应时,至少一个以上的吸电子性取代基(例如硝基、羰基、氰基、三氟甲基、羧基等)有效地直接结合在同一个芳香环上。
这个反应的较好的例子是通式(13):
Figure A9812021800411
(式中X1表示氟以外的卤原子,d是1~5的整数,另外Y1表示电子吸引性的取代基,b是1~5的整数,b+d≤6。)表示的含有氟元素以外的卤元素的芳香族化合物和本发明的氟化剂反应就可以制造出用通式(13-1)表示的氟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412
(式中Y1、b及d和通式(13)相同。)
作为卤基被氟基取代的化合物列举出:2,4-二硝基氯苯、4-一氯硝基氯苯、2-一氯硝基氯苯、2,3,4,5,6-五氯-硝基氯苯、3,4,5,6-四氯-无水邻苯二甲酸、3,4,5,6-五氯-邻苯二甲酸氯化物、4,4-二氯-3,3-二硝基二苯甲酮、4-氯-三氟甲基苯、4-氯-氰基苯、4-一溴-苯甲醛等被列举,但并不只限于这些。
可得到用各自对应于这些氟化合物的通式(13-1)表示的氟化合物。
氟化剂的使用量通常采用对应于和氟交换的卤基的1当量以上的量较理想,但最理想的是1~10当量。
反应溶剂如果是和氟化剂及有卤基的化合物及其反应生成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1,2-甲氧基乙烷、二氯乙烷二甲基酯、正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
反应温度较好的范围是0℃~150℃,特别理想的是20℃~110℃。
由反应生成的氟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精馏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且氟化剂可加水分解后作为对应的尿素回收。(8)本发明的氟化剂能够令人满意地用于含有氟的链烯烃的制造。
也就是以使用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和用通式(24)
Figure A9812021800421
(式中R15~R17表示氢原子或者是碳原子数为1~3的低级烷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X表示-(Y)n-CHO、-(Y)n-CH2OH或者-CO-O-(Y)n-CH2OH。这些基团中Y表示-CH2-基,n是0或者1~5的整数。)表示的烯烃起反应为特征,通式(25):(式中R15~R17表示氢原子或者是碳原子数为1~3的低级烷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Z表示-(Y)n-CHF2、-(Y)n-CH2F或者-CO-O-(Y)n-CH2F。这些基团中Y表示-CH2-基,n是0或者1~5的整数。)表示含有氟的链烯烃的制造。
使用的烯烃没有特别的限制,下面举例。也就是在分子末端有醛基的链烯烃类(通式26),在分子末端有羟基亚甲基的链烯烃类(通式27或28)。
Figure A9812021800431
(式中R15~R17以及Y如前所述)
这些烯烃类各自的-CHO基被-CHF2基或者-CH2OH基被-CH2F基氟化,就得到各自的对应于通式(26)、(27)或者(28)的含有氟的烯烃类。
用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和用通式(26)表示的含有醛基的烯烃类进行氟化反应时,双-二烷基胺-二氟甲烷的使用量通常采用对应于醛基的1当量以上的量较理想。另外,在和用通式(27)或(28)表示的含有羟基的烯烃类进行氟化反应时,双-二烷基胺-二氟甲烷的使用量通常采用对应于羟基的1当量以上的量较理想。
反应溶剂如果是和双-二烷基胺-二氟甲烷及有醛基的烯烃类或者有羟基的烯烃类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正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
反应溶剂的量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反应效率和操作方面考虑,较理想的是采用对应于反应基质10倍重量的量。
反应的时候,用生成三级胺那样的盐基的氢氟酸捕捉剂是理想的。
反应温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在含有醛基的烯烃类的时候,从反应生成速度和生成物稳定性方面考虑,范围是-70℃~150℃,理想的是20℃~100℃;如果是含有羟基的烯烃类的时候,范围是-40℃~100℃,理想的是-20℃~80℃。但是,在氢氟酸的脱离是竞争反应的时候,应在尽可能的低温下进行。
由反应生成氟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精馏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且双-二烷基胺-二氟甲烷在反应结束后可以作为对应的四烷基尿素回收。(9)另外本发明的氟化剂,作为聚酰亚胺的单体,作为有用的含有氟的二氨基二苯甲酮和含有氟的二氨基二苯乙烷制造的氟化剂能被应用。
也就是,以工业上容易得到的3,3’-二硝基-4,4’-二氯二苯甲酮作为原料,可以制造下述化合物。
Figure A9812021800441
由于使用本发明的氟化剂,可使氟化条件适于所希望的氟化化合物的条件,并可采用该条件,制造出这些化合物。
如上所示,以(a)3,3’-二硝基-4,4’-二氯二苯甲酮作为原料,能够得到4-氯-4-氟-3,3’-二硝基二苯甲酮(b)、双(3-硝基-4-氯苯)二氟甲烷(c)、3,3’-二硝基-4,4’-二氟二苯甲酮(d)、4-氯-4-氟-3,3’-二硝基二氟甲烷(e)、双(3-硝基-4-氟苯)二氟甲烷(f)。
随着对应于3,3’-二硝基-4,4’-二氯二苯甲酮的使用的氟化剂的摩尔比的提高,可得到取代氟基数更多的化合物,或者制造氟基数少的氟化合物,进一步使这个化合物和氟化剂反应,也可以制造出氟基数多的氟化合物。
例如,对原料化合物(a),使用2当量以上的氟化剂就可以制造出氟化合物(f)。
前述(4)的酮中的氧向氟的直接变换,以及前述(7)在芳香环中取代了卤素的交换反应引起的氟化反应,都展现出了利用本发明的氟化剂容易进行的性质,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其它条件以前述(4)和(7)的反应条件为准。
在(8)中记载的反应是本发明的氟化剂作为含有酮基和卤原子的化合物的氟化剂,是令人满意的利用形式之一。
下面关于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卤化剂是用通式(15)表示的化合物,前述的通式(15):
Figure A9812021800451
在这个通式中,X4及X5表示相同或相异的卤原子。但X4及X5不能都是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时除外。X4和X5的组合形式是F-Cl、F-Br、F-I、Cl-Br、Cl-I、I-I等。另外X4及X5的卤原子不同的时候,原子量小的原子和碳原子结合,原子量大的其它原子有成为离子对的倾向。
R1~R4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另外R1和R3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比较理想的形式是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芳基,烷基既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是分枝状。也就是说可以是甲基、乙基、正丙基、烯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丁烯基、正己基、苯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同。
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各自相结合构成含氮原子的碳原子数为3-5的杂环。吡咯环、哌咯环是这方面的例子。
进一步来说,R1和R3可以结合成含两个氮原子的杂五员环或者六员环。咪唑烷环、咪唑啉酮环、嘧啶环、嘧啶酮环是这方面的例子。
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作为比较好的例子可以举出以下这些,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例示的卤化剂。
氯化剂的例子:
四甲基-2-氟代甲脒鎓盐=氯化物、四乙基-2-氟代甲脒鎓盐=氯化物、四-正丙基-2-氟代甲脒鎓盐=氯化物、四异丙基-2-氟代甲脒鎓盐=氯化物、四-正丁基-2-氟代甲脒鎓盐=氯化物、四-正戊基-2-氟代甲脒鎓盐=氯化物、四-正己基-2-氟代甲脒鎓盐=氯化物、2-一氟基-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2-一氟基-1,3-二乙基脒鎓盐=氯化物、2-一氟基-1,3-二-正丙基脒鎓盐=氯化物、2-一氟基-1,3-二-正丁基脒鎓盐=氯化物、2-一氟基-1,3-二-正戊基脒鎓盐=氯化物、2-一氟基-1,3-二-正己基脒鎓盐=氯化物、N,N-二甲基-N,N-甲苯基-氟代甲脒鎓盐=氯化物、氟基-双(1-哌啶基)甲基鎓(methylium)=氯化物。
溴化剂的例子:
四甲基-2-氟代甲脒鎓盐=溴化物、四乙基-2-氟代甲脒鎓盐=溴化物、四-正丙基-2-氟代甲脒鎓盐=溴化物、四异丙基-2-氟代甲脒鎓盐=溴化物、四-正丁基-2-氟代甲脒鎓盐=溴化物、四-正戊基-2-氟代甲脒鎓盐=溴化物、四-正己基-2-氟代甲脒鎓盐=溴化物、2-一氟基-1,3-二甲基脒鎓盐=溴化物、2-一氟基-1,3-二乙基脒鎓盐=溴化物、2-一氟基-1,3-二-正丙基脒鎓盐=溴化物、2-一氟基-1,3-二-正丁基脒鎓盐=溴化物、2-一氟基-1,3-二-正戊基脒鎓盐=溴化物、2-一氟基-1,3-二-正己基脒鎓盐=溴化物、N,N-二甲基-N,N-甲苯基-氟代甲脒鎓盐=溴化物、氟基-双(1-哌啶基)甲基鎓=溴化物、四甲基-2-氯代甲脒鎓盐=溴化物、四乙基-2-氯代甲脒鎓盐=溴化物、2-一氯基-1,3-二甲基脒鎓盐=溴化物、2-一氯基-1,3-二乙基咪唑啉嗡=溴化物。
碘化剂的例子:
四甲基-2-氟代甲脒鎓盐=碘化物、四乙基-2-氟代甲脒鎓盐=碘化物、四-正丙基-2-氟代甲脒鎓盐=碘化物、四异丙基-2-氟代甲脒鎓盐=碘化物、四-正丁基-2-氟代甲脒鎓盐=碘化物、四-正戊基-2-氟代甲脒鎓盐=碘化物、四-正己基-2-氟代甲脒鎓盐=碘化物、2-一氟基-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2-一氟基-1,3-二乙基脒鎓盐=碘化物、2-一氟基-1,3-二-正丙基脒鎓盐=碘化物、2-一氟基-1,3-二-正丁基脒鎓盐=碘化物、2-一氟基-1,3-二-正戊基脒鎓盐=碘化物、2-一氟基-1,3-二-正己基脒鎓盐=碘化物、N,N-二甲基-N,N-甲苯基-氟代甲脒鎓盐=碘化物、氟基-双(1-哌啶基)甲基鎓=碘化物、四甲基-2-氯代甲脒鎓盐=碘化物、四乙基-2-氯代甲脒鎓盐=碘化物、2-一氯基-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2-一氯基-1,3-二乙基脒鎓盐=碘化物、四甲基-2-碘代甲脒鎓盐=碘化物、四乙基-2-碘代甲脒鎓盐=碘化物、2-一碘基-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2-一碘基-1,3-二乙基脒鎓盐=碘化物。
理想的是,使四烷基-氟代甲脒鎓盐=卤化物和乙醇反应,在十分温和的条件下,用通式(15)表示的化合物的对离子和醇类羟基交换,就得到卤化合物。
特别好的是,下式(18):
Figure A9812021800471
表示的2-氟-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下式(19):
Figure A9812021800481
表示的2-氟-1,3-二甲基脒鎓盐=氟化物,下式(20):表示的2-氟-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下式(21):
Figure A9812021800483
表示的2-氯-1,3-二甲基脒鎓盐=氟化物,下式(22):
Figure A9812021800484
表示的2-氯-1,3-二甲基咪鎓盐=碘化物,下式(23):
Figure A9812021800491
表示的2-碘-1,3-二甲基咪鎓盐=碘化物。
这些卤化剂能适用于使用本发明氟化剂的前述各种氟化反应。
在所希望的卤化反应中,使用适当的卤化剂,根据前述的各卤化反应使之反应,就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卤代化合物。
例如使用这些卤化剂,把醇类羟基卤化时就能够选择性地得到通式(15)的对离子(X5)的卤代化合物。及通式(8):
        R11-OH    (8)(式中R1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另外烷基中可以含有不饱和基。)表示的含有醇类羟基的化合物和用通式(15)通式(15):
Figure A9812021800492
(式中X4、X5以及R1~R4与前述相同)就可以制造出用通式(8-2)表示的卤代化合物。(式中R11和通式(8)相同,X5表示卤原子。)通式(8-2):
        R11-X5    (8-2)
作为能够在反应中利用的含有醇类羟基化合物的例子,以下化合物可被列举。
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2-甲基-1-丙醇、正戊醇、正新戊醇、异戊醇、正己醇、2-甲基-1-正戊醇、2-乙基-1-丁醇、正庚醇、正辛醇、2-乙基己醇、正壬醇、3,5,5-三甲基-1-己醇、正葵醇、正十一烷醇、正十二烷醇、烯丙醇、甲代烯丙醇、2-羟乙基丙烯酸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烯醇、苄基醇、苯乙醇、肉桂醇、炔丙醇等的第一级醇;以及异丙醇、仲丁醇、仲戊醇、仲异戊醇、1-乙基-1-丙醇、4-甲基-2-正戊醇、1-甲基己醇、1-乙基戊醇、1-甲基庚醇、环己醇、2-甲基环己醇、3-甲基环己醇、4-甲基环己醇、仲苯乙醇等的二级醇;以及叔丁醇、叔戊醇、1-甲基环己醇、α-萜品醇等的三级醇。但是并仅限于这些。
卤化剂的使用量通常采用对应醇类羟基的1当量以上较理想。反应溶剂如果是和反应基质、反应试剂及生成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苯、甲苯、己烷等。
反应温度的范围是-40℃~100℃,理想的是-20℃~80℃。反应生成物可以容易地利用蒸馏操作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而且反应时,如果不会对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含有氧的官能团以及反应生成物产生坏的影响,也可以添加卤化氢捕捉剂、盐基、酸催化剂等。
反应生成的卤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蒸馏操作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此时未反应的用通式(15)表示的化合物存在时,因为卤化氢的产生,所以可以用碳酸钠捕捉。
另外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在反应结束时可以作为对应的尿素回收。
另一方面,羧基卤化时,即
        R15-COOH    (12)(R15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表示的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和前述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反应就可以制造出用通式(12-2)表示的酰卤化物:
        R15-COX6    (12-2)
式中R15与式(12)的定义相同,X6是式(15)中的X4或X5代表的卤原子。
通式(15)中的X4、X5各自的卤原子的羧酸卤化物的生成我们已见过。通式(15)中的X4以F、X5以Br作为氟化剂使用时,可见到羧酸溴化物、羧酸氟化物以及羧酸酐的生成,能够高选择性的得到羧酸氟化物。通式(15)通式(15)中的X4以F、X5以Br作为氟化剂使用时,可见到羧酸溴化物、羧酸氟化物以及羧酸酐的生成,能够高选择性的得到羧酸氟化物。通式(15)中的X4以F、X5以I作为氟化剂使用时,可见到羧酸氟化物以及羧酸酐的生成,能够高选择性的得到羧酸氟化物。另外,羧酸碘化物的生成未被确认。
作为能够在反应中利用的含有羧基化合物的例子,以下化合物可被列举。
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3-甲基丁酸、三甲基乙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月桂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苯乙酸、二苯乙酸、乙酰乙酸、苯甲酸、肉桂酸、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甲基丁二酸、1,5-戊基二酸、己二酸、1,7-庚基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酸、二十烷二酸等的脂肪族单羧酸和双羧酸类;环己酸、1-甲基-1-环己酸、2-甲基-1-环己酸、3-甲基-1-环己酸、1,3-二环己酸、1,4-二环己酸等脂环式单羧酸和双羧酸类;安息香酸、o-苯乙酸、m-苯乙酸、p-苯乙酸、4-异丙基安息香酸、4-叔丁基安息香酸、o-甲氧基安息香酸、m-甲氧基安息香酸、p-甲氧基安息香酸、二甲氧基安息香酸、三甲氧基安息香酸、o-硝基安息香酸、m-硝基安息香酸、p-硝基安息香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等芳香族单羧酸和双羧酸类;吲哚-2-羧酸、吲哚-3-羧酸、吡啶甲酸等多元式羧酸等。但是并不仅限于这些。
卤化剂的使用量通常采用对应羧基的1当量以上较理想。反应溶剂如果是和反应基质、反应试剂或生成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苯、甲苯、己烷等。
反应温度的范围是-40℃~100℃,理想的是-20℃~80℃。反应生成物可以容易地利用蒸馏操作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而且反应时,如果不会对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含有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以及反应生成物产生坏的影响,也可以添加卤化氢捕捉剂、盐基、酸催化剂等。
反应生成的卤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蒸馏操作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此时未反应的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存在时,因为卤化氢的产生,所以可以用碳酸钠捕捉。
另外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在反应结束时可以作为对应的尿素回收。
另一方面,甲醛基卤化时,即通式(10)
        R12-CHO    (10)(式中R12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表示的含有醛基的化合物和前述用通式(15)通式(10-2):
        R12-CH(X7)2    (10-2)表示的卤化剂反应(式中R12和通式(10)相同,X7是在通式(15)中的X4、X5表示的卤原子,2个X7相同或相异。)就可以制造出用通式(10-2)表示的卤代化合物。
通式(15)中的X4以F、X5以Cl作为卤化剂使用时,可见到甲醛基向氯代氟化甲烷基的转换并向二氯甲烷基的转换。能够高选择性的得到氯代氟化甲烷基。
作为甲醛基被卤化的化合物可以举出如下的例子:甲醛、乙醛、丙醛、丁醛、异丁醛、正戊醛、异戊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等脂肪族醛类;环己基羧醛等脂环式醛类;苯甲醛、p-硝基苯甲醛、茴香醛、邻苯二甲醛等芳香族醛类;环己基羧醛等脂环式醛类;1-萘醛、吡啶甲醛、糠醛等的多元环式醛类等。但是并不仅限于这些。
卤化剂的使用量通常采用对应甲醛基的1当量以上较理想。反应溶剂如果是和反应基质、反应试剂及生成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较理想的是乙腈、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苯、甲苯、己烷等。
反应温度的范围是0℃~150℃,理想的是20℃~110℃。反应生成物可以容易地利用蒸馏操作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而且反应时,如果不会对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含有氧的官能团以及反应生成物产生坏的影响,也可以添加卤化氢捕捉剂、盐基、酸催化剂等。
反应生成的卤化物可以容易地利用蒸馏操作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此时用未反应的通式(15)表示的化合物存在时,因为卤化氢的产生,所以可以用碳酸钠捕捉。
另外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在反应结束时可以作为对应的尿素回收。
用通式(15)~(17)表示的卤化剂的制造,通式(14):
Figure A9812021800531
(式中X2及X3表示氯或溴,R1~R4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另外R1和R3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表示的化合物和相应的卤代碱金属盐在无反应性能的溶剂中进行卤代交换反应,就可以安全、容易地得到相应的卤化剂。
用通式(14)表示的化合物虽然本身可以作为氯化剂和溴化剂使用,但为了得到高反应性能的卤化试剂,使之和氟化铯、氟化铷、氟化钾、氟化钠等氟化碱金属盐反应,合成四烷基-2-氟化甲脒鎓盐=氯化物,作为氯化剂和溴化剂使用是可行的。
X2和X3在想从氯原子化合物得到溴化剂时,可以使用溴化钠、溴化钾、其它的溴碱金属盐。
想制得碘化剂时,可以使用碘化铯、碘化铷、碘化钾、碘化钠等。
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作为制造原料,制造用通式(14)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如前所述。
在用本发明的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的制造中,在卤化交换反应中使用的卤代碱金属盐的使用量对于用通式(14)表示的化合物较理想的是2当量以上、更好的是2~5当量。如果小于2当量,未交换的氯将残存下来导致反应不充分,但如超过5当量反应效果的增加就不显著了。
卤代交换反应的反应溶剂如果是和用通式(14)表示的化合物以及生成的化合物不反应的溶剂,就没有特别的要求,较理想的是乙腈、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
反应溶剂的量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反应效率及操作性考虑,较好的是投放1~10倍于反应基质的量。
反应温度根据反应速度和生成物的稳定性,范围是-20℃~150℃,理想的是0℃~100℃。在制造碘化剂时,为了防止碘化剂的酸化,在避光、氮气气氛下,0℃~80℃的范围内反应较好。
在上述方法中,卤代交换反应可以和四级烷基胺盐和四级烷基磷盐等的相间移动催化剂共存进行。由此得到的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能够用于卤化交换反应液的下一次卤化反应,或者滤掉无机盐,去掉反应溶剂后用于下一次卤化反应。
另外用本发明的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和氯、溴、碘的碱金属盐发生卤化反应,能够制造出用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
这个反应能在和前述交换反应一样的反应条件下进行。
以下结合实施例子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还有实施例1中的乙腈溶液中的2,2-二氟-1,3-二甲基脒嗡盐(以下略作DFI)浓度是在使DFI和苯胺反应使之诱导体后用高速液体色谱法(以下略作HPLC)测定。氟离子(以下略作F-)的浓度的测定是用采用茜素氟化物试剂的吸光光度法进行的。实施例1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DFI)的合成
把2-氯-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76.4g(0.452mol)和喷雾干燥品氟化钾105.2g(1.810mol)和乙腈320ml装入500ml四个口的烧瓶,在氮气气氛下,80℃下反应17小时。把反应液冷却到25℃后,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无机盐得到DFI(MW.136.15)的乙腈溶液414.2g。溶液中DFI浓度11.4%,收率77%。
进行反应液的减压蒸馏得到DFI32g(纯度97.8%)。物性值如下:
沸点47.0℃/37mmHg、EIMS:136(M+)、117(M+-F+)、IR(neat)cm-1:1486.1385、1295,1242,1085,966,711、F分析:计算值27.9%、实测值27.7%、1H-NMR(σ,ppm,CDCl3,TMS基准):2.52(s,6H,-CH3×2)、3.05(s,4H,-CH2CH2-)、13C NMR(σ,ppm,CDCl3,-45℃,CDCl3基准):31.4(s,-CH3×2)、47.6(s,-CH2CH2-)、128.5(t,J=230Hz,=CF2)、19F NMR(σ,ppm,CDCl3,-45℃,CFCl3基准):-70.9(s,=CF2)。IR光谱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2双-二甲胺基-二氟甲烷(以后略作TMF)的合成
往四-甲基-氯代甲脒鎓盐=氯化物33.32g(0.224mol)乙腈溶液(107.82g)中加入喷雾干燥品氟化钾(52.06g、0.896mol)和乙腈33.66g,在85℃下反应52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乙腈溶液。使用这个乙腈溶液测定TMF的物性。物性值如下。
EIMS:138(M+)、119(M-F)+、F分析:实测值12.1%、计算值12.4%、1H-NMR(σ,ppm,CH3CN溶剂,CH3CN基准,24℃):2.44(s,-CH3)、13CNMR(σ,ppm,CH3CN溶剂,24℃,DMSO-d6基准):36.1(s,-CH3×4)、128.6(t,=CF2)。实施例3双-二-正丁胺基-二氟甲烷(以后略作TBF)的合成
往四-正丁基-氯代甲脒鎓盐=氯化物74.36g(0.2129mol)乙腈溶液(181.45g)中加入喷雾干燥品氟化钾(50.92g、0.8864mol)和乙腈7.86g,在85℃下反应35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分离成两层。合并两层滤液用减压蒸馏除去乙腈,TBF作为釜底液而得到。对釜底液进行测定。物性值如下。
EIMS:306(M+)、287(M-F)+、F分析:实测值12.1%、计算值12.4%、1H-NMR(σ,ppm,溶剂未稀释,CH3CN基准,24℃):1.04(tj=~8Hz,CH2CH3)、1.41(mj=~8Hz,CH2CH2CH3)、1.59(quint.,j=~8Hz,CH2CH2CH2)、2.92(tj=~8Hz,NCH2CH2)、13C NMR(σ,ppm,溶剂未稀释,24℃,DMSO-d6基准):12.8(CH2CH3)、19.6(CH2CH2CH3)、30.2(CH2CH2CH2)、46.3(NCH2CH2)、128.2(t,j=248Hz,CF2)。实施例42,2-二氟-1,3-二-正丁基咪唑烷(以后略作DFB)的合成
把2-氯-1,3-二-正丁基-脒嗡盐=氯化物51.7g(纯度90%,0.184mol)和乙腈174g和喷雾干燥品氟化钾64.3g(1.11mol)装入反应器,用氮气稍微加压,在85℃下反应25小时。冷却后进行过滤得到DBF的乙腈溶液。使用这个溶液测定物性。物性值如下。1H-NMR(σ,ppm,CDCl3,TMS基准,25℃):0.93(t j=~8Hz,CH2CH3)、1.40(m j=~8Hz,CH2CH2CH3)、1.56(quint.,j=~8Hz,CH2CH2CH2)、2.95(t j=~8Hz,NCH2CH2)、3.24(S,NCH2CH2N)、13C NMR(σ,ppm,CDCl3,-65℃,CDCl3基准):13.4(S,CH2CH3)、19.4(S,CH2CH2CH3)、29.1(S,CH2CH2CH)、45.1(S,NCH2CH2)、45.5(S,NCH2CH2N)、128.9(t,j=228Hz,CF2)。实施例5苯酰氟化物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的11.4%的乙腈溶液23.89g(0.02mol)和安息香酸2.44g(0.02mol)和乙腈8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安息香酸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24)。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98%。比较例1苯酰氟化物的合成
根据WO96/04297记载的制造方法制得,把2-氟-1,3-二甲基-脒鎓盐=六氟磷酸盐0.79g(3.0mmol)和安息香酸0.24g(2.0mmol)和乙腈15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进行反应液的GC分析,生成安息香酸氟化物的反应收率是77%。实施例6苯偶酰氟化物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到的DFI的11.4%的乙腈溶液1.783g(1.50mmol)和安息香酸0.162g(1.50mmol)和乙腈6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通过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苯偶酰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10)。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83%。比较例2苯偶酰氟化物的合成
根据WO96/04297记载的制造方法制得,把2-氟-1,3-二甲基-脒鎓盐=六氟磷酸盐0.40g(1.5mmol)和苯偶酰醇0.162g(1.5mmol)和乙腈6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进行反应液的GC分析,结果表明苯偶酰氟化物检测不出。实施例7正辛基氟化物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到的DFI的11.4%的乙腈溶液1.79g(1.50mmol)和正辛基醇0.195g(1.50mmol)和乙腈4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正辛基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32)。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80%。实施例8正辛基氟化物的合成
把用实施例2合成的TMF的17.56%的乙腈溶液4.15g(5.29mmol)和正辛基醇0.275g(2.55mmol)和乙腈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正辛基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32)。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96%。实施例9正辛基氟化物的合成
把用实施例3合成的TBF 0.9g(纯度91%,2.9mmol)和正辛基醇0.15g(1.15mmol)和乙腈6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正辛基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32)。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98.2%。实施例10正辛基氟化物的合成
把用实施例4合成的DFB1.61g(纯度13%,0.77mmol)和正辛基醇0.12g(0.77mmol)和乙腈2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1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正辛基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32)。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90%。比较例3正辛基氟化物的合成
根据WO96/04297号公报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把2-氟-1,3-二甲基-脒鎓盐=六氟磷酸盐0.40g(1.5mmol)和正辛基醇0.195g(1.5mmol)和乙腈6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分析值,得出正辛基氟化物检测不出。实施例11叔戊基氟化物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的11.4%的乙腈溶液7.74g(6.48mmol)和t-戊醇0.285g(3.24mmo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1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t-戊基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90)。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62%。实施例121,3-二氟丁烷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的11.4%的乙腈溶液7.74g(6.48mmol)和1,3-丁二醇0.29g(3.24mmo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1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1,3-二氟丁烷的生成(母体离子-H、93)。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61%。实施例13二氟二苯基甲烷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2.43g(17.8mmol)和二苯甲酮1.63g(8.9mmol)和乙腈20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84℃下反应28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二氟二苯基甲烷的生成(母体离子、204,碱峰127)。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45%。实施例141,1-二氟己烷以及1-氟-1-己烯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1.99g(11.7mmol)和2-己酮0.85g(8.6mmol)和1,2-二甲氧基乙烷8.5g以及25%的发烟硫酸0.15g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0~25℃下反应96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1,1-二氟己烷(母体离子、120)以及1-氟-1-己烯二氟二苯基甲烷的生成(母体离子、100)。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各自的反应收率1,1-二氟己烷(15%)、1-氟-1-己烯(77%)。实施例154,4-二氯-二氟二苯基甲烷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的乙腈溶液12.2g(DFI,10.2mmol)和4,4-二氯-二苯甲酮1.26g(5.04mmol)装入反应容器,在84℃下反应24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4,4-二氯-二氟二苯基甲烷的生成(母体离子、272)。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4,4-二氯-二氟二苯基甲烷反应收率是90%。实施例16α,α-二氟甲苯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 2.43g(17.8mmol)和苯甲醛0.93g(8.8mmol)和乙腈25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80℃下反应8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α,α-二氟甲苯的生成(母体离子、128)。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80%。实施例174,4-二氟二苯甲酮的合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 4.08g(30.00mmol)和4,4-二羟基二苯甲酮1.07g(5.00mmol)和乙腈50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84℃下反应2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4,4-二氟二苯甲酮的生成(母体离子、218,碱峰123)。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20%。实施例18甲代烯丙基氟化物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 11.4%的乙腈溶液1.783g(1.50mmol)和甲代烯丙醇0.108g(1.50mmol)和乙腈6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甲代烯丙基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74)。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95%。实施例19环己基氟化物的生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 11.4%的乙腈溶液1.783g(1.50mmol)和环己醇0.150g(1.50mmol)和乙腈6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环己基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02)以及己烯的生成(母体离子、82)。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环己基氟化物的反应收率是10%,己烯反应收率是90%。实施例20异丙基氟化物的生成
把按实施例1制得的DFI 11.4%的乙腈溶液1.783g(1.50mmol)和异丙醇0.09g(1.50mmol)和乙腈6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异丙基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62)以及丙烯的生成(母体离子、42)。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异丙基氟化物的反应收率是80%,丙烯反应收率是20%。实施例21p-氟代硝基苯的生成
把DFI 13.6%的乙腈溶液41.0g(40.8mmol)和p-二硝基苯酚2.84g(20.4mmol)和三乙基胺2.03g(20.1mmo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84℃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终了后,依据反应液的GC-MS测定,确定了p-氟代硝基苯的生成(母体离子、141)。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60%。实施例22p-氟代硝基苯的生成
把DFI 10.7%的乙腈溶液20.0g(16.0mmol)和p-二硝基苯酚1.256g(8.10mmo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84℃下反应16小时。反应终了后,把反应余物排到20ml的饱和碳酸钠中,使DFI加水分解后,用浓HCl将pH调到2以下,用50ml二氯乙烷抽出。这个抽出液用GC-MS测定,确定了p-氟代硝基苯的生成(母体离子、141)。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p-氟代硝基苯反应收率是20%。实施例232,4-二硝基氟苯的生成
把2,4-二硝基氯苯1.64g(8.10mmol)和DFI 2.21g(16.23mmol)和乙腈25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84℃下反应7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用GC-MS测定,确定了2,4-二硝基氟苯的生成(母体离子、186,碱峰94)。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96.0%。实施例24三氯-二氟硝基苯的生成
把五氯硝基苯0.74g(2.50mmol)和DFI 1.77g(13.00mmol)和乙腈25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84℃下反应2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用GC-MS测定,确定了二氯-三氟硝基苯的生成(母体离子、245,母体离子+2、247,母体离子+4、249,碱峰245)以及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28.0%,确定了三氯-二氟硝基苯的生成(母体离子、261,母体离子+2、263,母体离子+4、265,碱峰205)以及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11.9%,确定了四氯-一氟硝基苯的生成(母体离子、277,母体离子+2、279,母体离子+4、281,母体离子+6、283,碱峰221),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9.0%。实施例25安息香酸氟化物的生成
把安息香酸氯化物1.41g(10.03mmol)和DFI1.63g(11.97mmol)和乙腈25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在84℃下反应2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用GC-MS测定,确定了安息香酸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24,碱峰124)。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反应收率是71.0%。实施例262-氟-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DMFC)的合成
把2-氯-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DMC)30.42g(0.1799mol)和氟化钠15.11g(0.3598mol)和乙腈104.9g装入200ml四个口的烧瓶,在氮气气氛下,85℃下反应8小时。把反应液冷却到25℃后,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无机盐得到DMFC(MW.152.60)的乙腈溶液116.09g。溶液中DMFC浓度21.01wt%,收率89%。物性值如下:FABMS:117((M-Cl)+),269((2×M-Cl)+)F分析:理论值2.6wt%、实测值2.7wt%Cl分析:理论值4.8wt%、实测值4.9wt%1H-NMR(σ,ppm,CH3CN溶剂,CH3CN基准,25℃):2.98(s,6H,-CH3×2)、3.91(s,4H,-CH2CH2-)13C NMR(σ,ppm,CH3CN溶剂,DMSO-d6基准,25℃):31.3(s,-CH3×2)、46.8(s,-CH2CH2-)、157.7(d,J=280Hz,C-F)。实施例27正氯代辛烷的合成
把正辛醇0.5789g(4.445mmol)和21.01wt%DMFC乙腈溶液3.29g(DMFC分0.691g,4.530mmol)装入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室温下反应5小时。反应后,根据反应液的GC分析,正氯代辛烷的收率是93.1%,未反应的正辛醇仍有6.6%。比较例4正氯代辛烷的合成
把正辛醇0.7333g(5.631mmol)和DMC0.956g(5.655mmol)和乙腈3.8g装入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室温下反应6小时。反应后,根据反应液的GC分析,正氯代辛烷的收率是29.3%,未反应的正辛醇仍有70.0%。实施例28安息香酸氯代物的合成
把安息香酸0.566g(4.636mmol)和21.01wt%DMFC乙腈溶液3.34g(DMFC分0.707g,4.636mmo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室温下反应3小时。反应后,根据反应液的GC分析,安息香酸氯代物收率是91.9%,安息香酸氟化物收率是8.0%。实施例29α-氯-α-氟代甲苯的合成
把苯甲醛0.9935g(9.361mmol)和21.01wt%DMFC乙腈溶液6.81g(DMFC分1.431g,9.4mmo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85℃下反应17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α-氯-α-氟代甲苯的生成(母体离子、144,碱峰109)以及二氯甲基苯的生成(母体离子、160,碱峰125)。另外,根据反应液的GC分析,α-氯-α-氟代甲苯收率是63.6%,二氯甲基苯收率是19.7%,未反应的苯甲醛是14.5%。实施例302-氟-1,3-二甲基脒鎓盐溴化物(DMFB)的合成
把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DFI)13.78g(0.101mol)和溴化钠10.25g(0.0995mol)和乙腈126.5g装入300ml四个口的烧瓶,在氮气气氛下,25℃下反应4小时。2-氟-1,3-二甲基脒鎓盐溴化物收率84%。物性值如下:FABMS:117((M-Br)+),313((2×M-Br)+),315((2×M-Br)+的同位素)Br分析:理论值10.51wt%、实测值10.42wt%1H-NMR(σ,ppm,CH3CN溶剂,CH3CN基准,22℃):3.00(s,6H,-CH3×2)、3.92(s,4H,-CH2CH2-)13C NMR(σ,ppm,CH3CN溶剂,DMSO-d6基准,22℃):31.5(s,-CH3×2)、46.8(s,-CH2CH2-)、157.6(d,J=278Hz,C-F)。实施例31正溴代辛烷的生成
把正辛醇0.247g(1.9mmol)和25.91wt%DMFB乙腈溶液1.60g(DMFB分0.414g,2.1mmol)和乙腈3.86g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室温下反应5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正溴代辛烷的生成(母体离子、192,碱峰135)。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正溴代辛烷反应收率是98.8%。实施例32安息香酸溴化物的生成
把安息香酸0.24g(2.0mmol)和25.91wt%DMFB乙腈溶液1.60g(DMFB分0.414g,2.1mmol)和乙腈3.86g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室温下反应43小时。根据GC分析反应结果是安息香酸溴化物11.0%,安息香酸氟化物31.5%,无水安息香酸26.0%,未反应的安息香酸16.0%。实施例332-氟-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DMFI)的合成
把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DFI)13.56g(0.10mol)和碘化钠15.0g(0.10mol)和乙腈125g装入300ml四个口的烧瓶,在避光、氮气气氛下,25℃下反应4小时。2-氟-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收率是79%。物性值如下:FABMS:117((M-I)+),361((2×M-I)+)F分析:理论值2.47wt%、实测值2.77wt%I分析:理论值16.38wt%、实测值16.41wt%1H-NMR(σ,ppm,CH3CN溶剂,CH3CN基准,24℃):3.02(s,6H,-CH3×2)、3.93(s,4H,-CH2CH2-)13C NMR(σ,ppm,CH3CN溶剂,DMSO-d6基准,24℃):31.6(s,-CH3×2)、46.7(s,-CH2CH2-)、157.6(d,J=278Hz,C-F)。实施例34苄基碘的合成
把苯甲醇0.216g(2.0mmol)和31.73wt%DMFI乙腈溶液1.92g(DMFI分0.610g,2.5mmol)和乙腈3.8g装入反应容器,在避光、氮气气氛下,室温下反应5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苄基碘的生成(母体离子、218,碱峰92)。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苄基碘反应收率是92.2%。实施例35安息香酸氟化物的合成
把安息香酸0.60g(4.91mmol)和31.73wt%DMFI乙腈溶液4.13g(DMFI分1.31g,5.36mmol)和乙腈3.8g装入反应容器,在避光、氮气气氛下,室温下反应12小时。根据GC分析反应结果是安息香酸氟化物35.7%,无水安息香酸17.2%,未反应的安息香酸40.6%。实施例362-碘-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的合成
把2-氯-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8.45g(0.05mol)和碘化钠29.98g(0.20mol)和乙腈60ml装入100ml四个口的烧瓶,在避光、氮气气氛下,25℃下反应55小时。反应后向浆状反应余物中加入500ml干燥丙酮,在有机溶剂层中抽出过剩的碘化钠以及未反应的2-氯-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把反应余物过滤得到2-碘-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的粗结晶(纯度63.58%,含有氯化钠)物性值如下:I分析:理论值45.84wt%、实测值44.9wt%、1H-NMR(σ,ppm,D2O/CD3CN=2/1,TMS基准):3.19(s,6H,-CH3×2)、3.97(s,4H,-CH2CH2-)、13CNMR(σ,ppm,D2O/CD3CN=2/1,CD3CN基准):37.7(-CH3×2)、50.6(-CH2CH2-)、134.9(C-I)。实施例372-氟-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的合成
把DFI 11.7wt%乙腈溶液19.78g(0.017mol)和碘化钠2.55g(0.017mol)和乙腈10ml装入100ml四个口的烧瓶,在避光、氮气气氛下,25℃下反应3小时,合成了2-氟-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实施例38苄基碘的合成
把2-氯-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8.45g(0.05mol)和碘化钠29.98g(0.20mol)和乙腈60ml装入100ml四个口的烧瓶中,在避光、氮气气氛下,25℃下反应55小时。接着向反应余物中加入苯甲醇5.4g(0.05mol),在避光、氮气气氛下,60℃下反应24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苄基碘的生成(母体离子、218)。苄基碘反应收率是62%。实施例39苄基碘的合成
向用实施例33得到的2-氟-1,3-二甲基脒鎓盐碘化物中加入苯甲醇1.2g(0.011mol),在避光、氮气气氛下,25℃下反应24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苄基碘的生成(母体离子、218)。苄基碘反应收率是90%。实施例401,3-二甲基-2-氯-脒鎓盐=碘化物(DMCI)的合成
把2-氯-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16.90g(0.10mol)和碘化钠14.99g(0.100mol)和乙腈60g装入100ml四个口的烧瓶中,在避光、氮气气氛下,室温下反应40小时。从反应液中滤掉无机盐,得到浓度为27.3%的DMCI/乙腈溶液82.6g。DMCI的反应收率是86.6%。
DMCI的浓度是在将DMCI和苯胺反应使之诱导体化后,用高速液体色谱法测定的。另外,氯离子、碘离子的浓度测定是用硝酸银法进行的。GC-MS的扫描范围是500≥M/Z≥50。物性值如下:上述溶液的卤化(碘)分析:计算值13.3%、实测值13.1%,上述溶液的卤化(氯)分析:计算值3.7%、实测值3.8%,1H-NMR(σ,ppm,CH3CN溶剂,CH3CN基准,21℃):3.12(s,6H,-CH3×2)、4.00(s,4H,-CH2CH2-),13C-NMR(σ,ppm,CH3CN溶剂,DMSO-d6基准,21℃):34.5(s,-CH3×2)、49.9(s,-CH2CH2-)、155.9(s,=C-Cl),FAB-MS(真值表:m-硝基苯甲醇:133((DMCI-I)+),393((2×DMCI-I)+))。实施例41苄基碘的合成
把苯甲醇1.08g(9.98mmol)和27.3wt%DMCI乙腈溶液11.43g(DMCI分3.12g,11.98mmol)加入到反应容器,在避光、氮气气氛下,60℃下反应40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苄基碘的生成(母体离子、218,碱峰92)。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苄基碘反应收率是86.5%。实施例42安息香酸氟化物的合成
把安息香酸1.22g(9.99mmol)和27.3wt%DMCI乙腈溶液11.43g(DMCI分3.12g,11.98mmol)和乙腈20.0g装入反应容器,在避光、氮气气氛下,60℃下反应24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以及GC分析,确定了安息香酸氟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40,碱峰105)。作为反应副产物生成了无水安息香酸(碱峰105),各自的收率是安息香酸氟化物92.5%,无水安息香酸5.5%。实施例431,3-二甲基-2-氯-脒鎓盐=溴化物(DMCB)的合成
把2-氯-1,3-二甲基脒鎓盐=氯化物50.00g(0.296mol)和溴化钠30.86g(0.300mol)和乙腈240ml装入500ml四个口的烧瓶中,在氮气气氛下,80℃下反应30小时。把反应液在70℃以上时趁热过滤,从反应液中滤掉无机盐后脱除溶剂,对析出的固体使用0.7ml的乙腈溶液进行再结晶,得到DMCB白色晶体。得到DMCB的重量是37.5g、收率59.34%。物性值如下:卤化(溴)分析:计算值37.4%、实测值37.7%卤化(氯)分析:计算值16.6%、实测值16.4%1H-NMR(σ,ppm,CD3CN溶剂,TMS基准,21℃):3.15(s,6H,-CH3×2)、4.00(s,4H,-CH2CH2-)13C-NMR(σ,ppm,CD3CN溶剂,CD3CN基准,21℃):35.2(s,-CH3×2)、50.8(s,-CH2CH2-)、156.3(s,=C-Cl)FABMS(基质:m-硝基苯甲醇:133((DMCB-Br)+),347[(2×DMCB-Br)+同位素峰)。实施例44正溴代辛烷的生成
把正辛醇1.30g(9.98mmol)和DMCB2.14g(10.02mmol)和乙腈50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84℃下反应33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正溴代辛烷的生成(碱峰55,和标准图表一致)。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正溴代辛烷反应收率是96%。实施例45苄基溴的合成
把苯甲醇1.08g(9.99mmol)和DMCB2.14g(10.02mmol)和乙腈50m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84℃下反应24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苄基溴的生成(母体离子、170,碱峰91)另外依据GC分析值,得出苄基溴反应收率是85%。实施例46安息香酸氯化物的合成
把安息香酸1.22g(9.99mmol)和DMCB2.14g(10.02mmol)和乙腈50ml装入反应容器,在避光、氮气气氛下,84℃下反应24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以及和GC的标准物质的保持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安息香酸氯化物的生成(母体离子、140,碱峰105)以及无水安息香酸(碱峰105)的生成。各自的收率是66%和12%。实施例473,3-二氟-2-甲基丙烯的合成
在300ml容量的高压釜中装入异丁烯醛1.70g(24.3mmol)、乙腈55g、DFI 6.61g(48.6mmol)、三乙基胺10g(99mmol),系统内用氮气取代后密封,100℃下反应5小时。这期间系统内压力升到1.96×105Pa。冷却后向反应物中添加少量水,进行GC测定以及GC-MS测定。结果证实了3,3-二氟-2-甲基丙烯(母体离子、92)生成了90%,未反应的异丁烯醛(母体离子、70)余留10%。实施例483,3-二氟-丙烯的合成
在300ml容量的高压釜中装入异丁烯醛1.40g(25.mmol)、乙腈55g、DFI 6.61g(48.6mmol)、三乙基胺10g(99mmol),系统内用氮气取代后密封,100℃下反应5小时。这期间系统内压力升到1.96×105Pa。冷却后向反应物中添加少量水,进行GC测定以及GC-MS测定。结果证实了3,3-二氟-丙烯(母体离子、78)生成了88%,未反应的异丁烯醛(母体离子、56)余留12%。实施例493-一氟丙烯的合成
把11%的DFI乙腈溶液5g(4.40mmol)和烯丙醇0.255g(4.40mmo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25℃下反应4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3-氟丙烯的生成(母体离子、60)。根据反应液的GC分析,收率是98%。实施例502-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把9.25%的DFI乙腈溶液8g(6.48mmol)和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0.842g(6.48mmol)装入反应容器,在氮气气氛下,25℃下反应2小时。反应终了后反应液进行GC-MS测定,确定了2-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生成(母体离子、132)。根据反应液的GC分析,收率是94%。

Claims (45)

1、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021
(式中R1-R4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另外R1和R3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是通式(2)表示的氟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022
(式中a是2~3的整数,R5-R6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低级烷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通式(2)表示的氟化剂是通式(3)表示的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
Figure A9812021800023
4、根据权利要求2的通式(2)表示的氟化剂是通式(4)表示的2,2-二氟-1,3-二丁基咪唑烷:
Figure A9812021800031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是通式(5)表示的卤化剂:
Figure A9812021800032
(式中R7-R10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低级烷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另外R7和R8、R9和R10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另外R7和R9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通式(5)表示的氟化剂是式(6)表示的双-二甲氨基-二氟甲烷:
Figure A9812021800033
7、根据权利要求5的通式(5)表示的氟化剂是通式(7)表示双-二-正丁氨基-二氟甲烷:
8、通式(8-1):
        R11-F                    (8-1)
(式中R1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另外烷基中可以含有不饱和基)表示的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8):
        R11-OH                   (8)
(式中R11和通式(8-1)相同)表示的含有醇类羟基的化合物和前述用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9、通式(9-1):
Figure A9812021800041
(式中c是1~5的整数,另外Y1表示电子吸引性的取代基,b是1~5的整数,b+c≤6)表示的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9):
(式中Q表示氧或硫原子,Y1、b以及c和通式(9-1)相同)表示的苯酚类或硫代苯酚类化合物与前述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10、通式(10-1):
        R12-CHF2                      (10-1)
(式中R12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表示的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10):
        R12-CHO                        (10)(式中R12和通式(10-1)相同)表示的含有醛基的化合物与前述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11、通式(11-1):
Figure A9812021800051
(式中R13以及R14表示相同或相异,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另外芳基链中可以含有不饱和基,R13和R14可以结合成环)表示的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11):
Figure A9812021800052
(式中R13以及R14和通式(11-1)相同)表示的含有酮基的化合物与前述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12、通式(12-1):
        R15-COF                     (12-1)
(式中R15表示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表示的酸氟化物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12):
        R15-COOH    (12)
(式中R15和通式(12-1)相同)表示的含有羧酸基的化合物与前述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13、通式(13-1):
Figure A9812021800053
(式中Y1表示电子吸引性的取代基,b和d是1~5的整数,b+d≤6)表示的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13):
(式中X1表示氟以外的卤原子,Y1、b及d和通式(13-1)相同)表示的含有氟元素以外的卤元素的芳香族化合物与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14、通式(25):
Figure A9812021800062
(式中R15~R17表示氢原子或者是碳原子数为1~3的低级烷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Z表示-(Y)n-CHF2、-(Y)n-CH2F或者-CO-O-(Y)n-CH2F;这些基团中Y表示-CH2-基,n是0或者1~5的整数)表示的含有氟的链烯烃类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24):
Figure A9812021800063
(式中R15~R17表示氢原子或者是碳原子数为1~3的低级烷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X表示-(Y)n-CHO、-(Y)n-CH2OH或者-CO-O-(Y)n-CH2OH;这些基团中Y表示-CH2-基,n是0或者1~5的整数)表示的链烯烃类与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15、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记载的方法,其中氟化剂是用前述通式(2)表示的氟化剂。
16、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a是2~3的整数,R5~R6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低级烷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
17、通式(2)是式(3)的化合物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
Figure A9812021800072
18、通式(2)是式(4)的化合物2,2-二氟-1,3-二甲基咪唑烷
19、通式(5)的式(7)的表示化合物双-二-正丁胺基-二氟甲烷
20、权利要求1中的通式(1)表示的氟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14)
Figure A9812021800081
(式中X2及X3表示氯或溴原子,R1-R4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另外R1和R3可以结合成含氮原子的环,或者结合成含氮原子和其它杂原子的环)表示的化合物和和氟的碱金属盐在无反应性能的溶剂中进行卤化交换反应。
21、权利要求1中的氟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14)的化合物与半等量的氟化钠反应,过滤分离后,接着和氟化钾反应。
22、通式(15):
Figure A9812021800082
(式中,X4及X5表示相同或相异的卤原子;但X4及X5不能都是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R1~R4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可以相同或相异;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结合成含杂原子或不含杂原子的环;另外R1和R3也可以结合成含杂原子或不含杂原子的环)表示卤化剂。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通式(15)表示的卤化剂是通式(16)表示的卤化剂:
(式中,X4及X5表示相同或相异的卤原子;但X4及X5不能都是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a是2~3的整数,R5~R6表示碳原子数1~6,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低级烷基,可以相同或相异)。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通式(16)表示的卤化剂是式(17)表示的2-卤基-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卤化物。
Figure A9812021800091
25、根据权利要求23的通式(16)表示的卤化剂是式(18)表示的2-氟基-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氯化物。
Figure A9812021800092
26、根据权利要求23的通式(16)表示的卤化剂是式(19)表示的2-氟基-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溴化物。
27、根据权利要求23的通式(16)表示的卤化剂是式(20)表示2-氟基-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
28、根据权利要求23的通式(16)表示的卤化剂是式(21)表示2-氯基-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溴化物。
Figure A9812021800101
29、根据权利要求23的通式(16)表示的卤化剂是式(22)表示2-氯基-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
Figure A9812021800102
30、根据权利要求23的通式(16)表示的卤化剂是式(23)表示2-碘基-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
Figure A9812021800103
31、权利要求22记载的通式(15)表示卤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14):
Figure A9812021800104
(式中X2及X3表示氯原子或溴原子,R1~R4如前所述)表示的化合物和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的碱金属盐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在无反应性能溶剂中进行卤代交换反应。
32、通式(8-2):
        R11-X5                 (8-2)
(式中X5表示卤原子,R1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另外烷基中可以含有不饱和基)表示的卤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8):
        R11-OH    (8)(式中R11和通式(8-2)相同)表示的含有醇类羟基的化合物与用通式(15)
Figure A9812021800111
(式中X4、X5以及R1-R4和前述相同)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33、通式(12-2):
        R15-COX6    (12-2)
(式中X6是在通式(15)中用X4或X5表示的卤原子,R15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表示的酰卤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通式(12):
        R15-COOH    (12)
(式中R15和通式(12-2)相同)表示的含有羧酸基的化合物和用通式(15)
(式中X4、X5以及R1-R4和前述相同)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34、通式(10-2):
        R12-CH(X7)2    (10-2)
(式中X7是在通式(15)中用X4或X5表示的卤原子,2个X7可以相同或相异)表示的卤化合物类的制造方法,包括使式(10):
        R12-CHO    (10)
(式中R12和通式(10-2)相同)表示的含有醛基的化合物和用通式(15)
Figure A9812021800113
(式中X4、X5以及R1-R4和前述相同)表示的氟化剂反应。
35、权利要求32~34中的卤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卤化剂是通式(17)表示的卤化剂。
36、通式(15):
Figure A9812021800121
(式中,X4及X5表示相同或相异的卤原子,但X4及X5不能都是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R1~R4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可以相同或相异;另外R1和R2、R3和R4可以结合成含杂原子或不含杂原子的环;另外R1和R3也可以结合成含杂原子或不含杂原子的环)表示的化合物。
37、通式(16):
Figure A9812021800122
(式中,X4及X5表示相同或相异的卤原子,但X4及X5不能都是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a是2~3的整数,R5~R6表示碳原子数1~6,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低级烷基,可以相同或相异)表示的化合物。
38、根据权利要求23的卤化剂是式(17):
(式中X4以及X5和前述相同)表示的2-卤基-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卤化物卤化剂。
39、式(18):
表示的化合物2-氟-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氯化物。
40、式(19):
Figure A9812021800133
表示的化合物2-氟-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溴化物。
41、式(20):
Figure A9812021800134
表示的化合物2-氟-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
42、式(21):
Figure A9812021800135
表示的化合物2-氯-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溴化物。
43、式(22):
Figure A9812021800141
表示的化合物2-氯-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
44、式(23):
Figure A9812021800142
表示的化合物2-碘-1,3-二甲基咪唑烷鎓盐=碘化物。
45、通式(15)
Figure A9812021800143
(式中R1~R4、X4和X5前所述)表示的卤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1):
Figure A9812021800144
(式中R1~R4如前所述)表示的化合物和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的碱金属盐,在无反应性能溶剂中进行卤代交换反应
CNB981202187A 1997-08-06 1998-08-06 卤化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20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2024/1997 1997-08-06
JP21202497 1997-08-06
JP212024/97 1997-08-06
JP23263397 1997-08-28
JP232633/1997 1997-08-28
JP232633/97 1997-08-28
JP245182/97 1997-09-10
JP24518297 1997-09-10
JP245181/1997 1997-09-10
JP245183/97 1997-09-10
JP245183/1997 1997-09-10
JP245182/1997 1997-09-10
JP24518197 1997-09-10
JP24518397 1997-09-10
JP245181/97 1997-09-10
JP31838697 1997-11-19
JP318386/1997 1997-11-19
JP318386/97 1997-11-19
JP32139997 1997-11-21
JP321399/97 1997-11-21
JP321399/1997 1997-11-21
JP324910/97 1997-11-26
JP324910/1997 1997-11-26
JP32491097 1997-11-26
JP349755/1997 1997-12-18
JP349755/97 1997-12-18
JP34975597 1997-12-18
JP35339497 1997-12-22
JP353394/97 1997-12-22
JP73930/98 1998-03-23
JP7393098 1998-03-23
JP9771198 1998-04-09
JP97711/98 1998-04-09
JP10143598 1998-04-13
JP101435/98 1998-04-13
JP10763398 1998-04-17
JP107633/98 1998-04-17
JP11653998 1998-04-27
JP116539/98 1998-04-2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522432A Division CN1483727A (zh) 1997-08-06 1998-08-06 卤化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8803A true CN1218803A (zh) 1999-06-09
CN1202086C CN1202086C (zh) 2005-05-18

Family

ID=2758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522432A Pending CN1483727A (zh) 1997-08-06 1998-08-06 卤化剂
CNB9812021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2086C (zh) 1997-08-06 1998-08-06 卤化剂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522432A Pending CN1483727A (zh) 1997-08-06 1998-08-06 卤化剂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6329529B1 (zh)
EP (1) EP0895991B1 (zh)
KR (2) KR100360295B1 (zh)
CN (2) CN1483727A (zh)
IL (1) IL125631A0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2654B1 (en) 1998-12-22 2001-06-05 Mitsui Chemicals, Inc. Preparation process of fluorine 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
EP1138633A1 (en) 1999-09-17 2001-10-04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fluorinated silicon compound
GB0029208D0 (en) * 2000-11-30 2001-01-17 Ici Plc Hydrogen halide separation
WO2002046137A1 (fr) * 2000-12-07 2002-06-13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 compose halogenobenzene substitue
DE10300112A1 (de) * 2003-01-07 2004-07-15 Bayer Ag Fluorierungsreagenzie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10300113A1 (de) 2003-01-07 2004-07-15 Bayer Ag α, α-Difluoramine und Difluormethylen-α, α-diazoverbindungen
DE10359629A1 (de) * 2003-12-18 2005-07-28 Bayer Chemicals Ag Fluoraminoolefine und daraus herstellbare Fluorierungsreagenzien
US7351870B2 (en) * 2004-03-05 2008-04-01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ynthesis of carbon-labeled perfluoroalkyl compounds
US7034187B2 (en) 2004-06-02 2006-04-25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Poly(aralkyl keton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the same
JP4941929B2 (ja) 2004-11-05 2012-05-30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α,α−ジフルオロ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US20090030246A1 (en) * 2007-07-27 2009-01-2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fluorination using 1,1,2,2-tetrafluoroethyl-n,n-dimethylamine
DE102008051415A1 (de) 2008-10-11 2010-04-15 Saltigo Gmbh Aromatische Sulfonsäurefluoride
DE102008051410A1 (de) 2008-10-11 2010-04-15 Saltigo Gmbh Bis-α,α-Difluoramine
WO2011018466A1 (en) 2009-08-10 2011-02-17 Solvay Fluor Gmbh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evoflurane
US20120070553A1 (en) * 2010-09-20 2012-03-22 Conagra Foods Lamb Weston, Inc. Conveyor-based f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9187831B (zh) * 2018-09-29 2021-08-03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gc-ms同时快速测定酒精中9种醇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15246A (en) * 1946-06-30 1950-07-18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Polyfluoro aliphatic diamines
US2616927A (en) * 1950-05-12 1952-11-04 Minnesota Mining & Mfg Fluorocarbon tertiary amines
US3976691A (en) 1972-12-11 1976-08-2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ialkylaminosulfur trifluorides as fluorinating agents
DE2627986C2 (de) * 1976-06-23 1985-02-14 Hoechst Ag, 623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erfluoralkoxypropionsäurefluoriden
JPS5925375A (ja) 1982-07-30 1984-02-09 Shiratori Seiyaku Kk 1,3−ジアルキル−2−ハロゲノ−イミダゾリニウム・ハロゲニド
FR2600058B1 (fr) 1986-06-13 1988-08-19 Poudres & Explosifs Ste Nale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sters organiques alpha-halogenes de l'acide carbonique
US5712418A (en) * 1989-10-23 1998-01-27 Research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Inc. Synthesis and use of amino acid fluorides as peptide coupling reagents
JPH04308538A (ja) 1991-04-04 1992-10-30 Shiratori Seiyaku Kk ハロゲン化方法
JPH04308547A (ja) 1991-04-04 1992-10-30 Shiratori Seiyaku Kk 3−ハロゲノ−2,3−不飽和ケトンの製造法
FR2684315B1 (fr) * 1991-11-29 1994-03-11 Poudres Explosifs Ste Nale Supports de silice modifies par greffage de groupements polyalkylguanidinium, leur procede d'obtention et leur application comme catalyseurs de phosgenation.
JPH0812658A (ja) 1994-06-27 1996-01-16 Shiratori Seiyaku Kk シドノン類の製造法
JPH0859604A (ja) 1994-08-15 1996-03-05 Shiratori Seiyaku Kk スルフィド類の製造法
US5750779A (en) 1995-06-20 1998-05-12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Preparation process of acyl halide or sulfonyl halide
JP3223112B2 (ja) * 1995-06-20 2001-10-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酸ハロゲン化物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042521A1 (en) 2002-04-11
EP0895991A3 (en) 2001-09-05
US6632949B2 (en) 2003-10-14
EP0895991A2 (en) 1999-02-10
KR100360295B1 (ko) 2003-02-19
EP0895991B1 (en) 2008-07-09
KR20010040230A (ko) 2001-05-15
US6329529B1 (en) 2001-12-11
IL125631A0 (en) 1999-04-11
US20030004348A1 (en) 2003-01-02
KR19990023411A (ko) 1999-03-25
US6458990B1 (en) 2002-10-01
CN1202086C (zh) 2005-05-18
CN1483727A (zh) 2004-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8803A (zh) 卤化剂
CN1301977C (zh) 氨基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930105A (zh) 由氨基芳族胺化合物制备氟代芳族化合物的方法
CN1195346A (zh) 通过有机金属化合物对酮及其中间体的加成合成三唑化合物
CN1240658C (zh) 含氟酮的制造方法
CN1242979C (zh) 含氟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974547A (zh) 烷基胍盐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294568A (zh) 氟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974550A (zh) 制备含cf2o桥的化合物的方法
CN1283645C (zh) 新型强酸、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662518A (zh) 制备环氧三唑衍生物及其使用的中间体的方法
CN1167662C (zh) 邻二氯酰基氟的制备方法
CN100337751C (zh) 应用锆催化剂羟基化β-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
CN1517354A (zh) 铜络合物及其用途
CN1726182A (zh) 氟化金刚烷衍生物
CN1384105A (zh) 不对称铜配合物及使用它的环丙烷化反应
CN1082046C (zh) 2-(2-羟甲基苯基)乙酰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用中间体
CN1200917C (zh) 制备环丙基乙炔衍生物的方法
CN1478073A (zh) 含氟磺酰氟化物的制造方法
CN1896040A (zh) 二苯乙炔类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CN1234380A (zh) 乙炔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97007A (zh) 制备2-亚氨基噻唑啉衍生物的方法和制备其中间产物的方法
CN1314209A (zh) 手性铜络合催化剂组合物及用其进行不对称制备的方法
CN1572368A (zh) 质子型β沸石,其制备方法及使用其制备酚化合物的方法
CN1324791A (zh) 3-羟基丙腈的制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