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7292C - 制备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7292C
CN1207292C CNB008087784A CN00808778A CN1207292C CN 1207292 C CN1207292 C CN 1207292C CN B008087784 A CNB008087784 A CN B008087784A CN 00808778 A CN00808778 A CN 00808778A CN 1207292 C CN1207292 C CN 12072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protection
benzyl
procyanidi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087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55796A (zh
Inventor
L·J·罗曼茨克
A·巴萨克
C·A·汤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r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s Inc filed Critical Mars Inc
Publication of CN1355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5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72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72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04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 C07D311/22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C07D311/26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 C07D311/28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nly
    • C07D311/322,3-Dihydro derivatives, e.g. flavano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yrane Compounds (AREA)
  • Cephalospori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产具有“n”个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单元的线性和分支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方法,其中n为2至18。所述方法包括使受保护的活化单体与未受保护的单体偶合以生成部分受保护的(4→8)二聚体。任选用活化的受保护单体将所述二聚体封端、偶合以生成部分受保护、任选封端的三聚体并且去保护。重复所述步骤以生成更高级的低聚物。本发明也提供了生成(8→8)、(8→6)和(6→6)的二聚体和二重分支低聚物的方法。在某些条件下生成结晶的8-溴四-O-苄基(-)-表儿茶素。

Description

制备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以及生产和使用所述低聚物的方法。
                      发明背景
多酚是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非常多的一类化合物(Ferreira,D.,Steynberg,J.P.,Roux,D.G.和Brandt,E.V.,Tetrahedron, 48(10),1743-1803(1992)),其中的一些进入食物链。在一些情况下它们代表人类食物中的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尽管一些多酚被认为是没有营养的,但由于它们对健康可能具有有益的效果,使得对这些化合物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例如,在实验性动物研究中已经证明五羟黄酮具有抗癌活性(Decshner,E.E.,Ruperto,J.,Wong,G.和Newmark,H.L.,Carcinogenesis,7,1193-1196(1991)和Kato,R.,Nakadate,T.,Yamamto,S和Sugimura,T.,Carcinogenesis, 4,1301-1305(1983))。已经证明(+)-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具有抑制白血病逆转录酶活性(Chu,S.-C.,Hsieh,Y.-S和Lim,J-Y., J.of Natural Products55.(2),179-183(1992))。已经证明Nobatanin(一种低聚的可水解的单宁)具有抗肿瘤活性(Okuda,T.,Yoshida,T.,和Hatano,T.,多酚的分子结构和药理学活性-低聚的可水解的单宁和其它物质-发表于XVI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Group Polyphenols,Lisbon,Portugal,July 13-16,1992)。统计学报导也证明了在产茶的日本胃癌的死亡率低许多。已报导在绿茶中的表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没食子酸具有药理学活性抑制了小鼠皮肤肿瘤(Okuda等,出处同上)。还证明鞣花酸在各种动物肿瘤模型中具有抗癌活性(Boukharta,M.,Jalbert,G.和Castonguay,A.,鞣花丹宁和鞣花酸作为癌症化疗剂的功效-发表于XVI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Group Polyphenols,Lisbon,Portugal,July 13-16,1992)。KikkomanCorporation申请专利的原花色素低聚物被用作抗突变剂。酚类化合物在食物中的应用和它们在实验性动物模型中对肿瘤生长的控制最近发表于202nd Nation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食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和它们对于健康的影响I,Analysis,Occurrence &Chemisty,Ho,C-T.,Lee,C.Y.和Huang,M-T.编辑,ACS SymposiumSeries 506,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Washington,D.C.(1992);食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和它们对于健康的影响II,抗氧化剂和防癌,Huang,M-T.Ho,C-T.和Lee,C.Y.编辑,ACS Symposium Series 506,AmericanChemical Society,Washington,D.C.(1992))。
但是,这些文献资料没有涉及咖啡提取物或其化合物或者涉及任何制备这些提取物或其化合物的方法,或者涉及在1996年9月10授予Romanczyk等人的美国专利5,554,645、1998年1月27日授权予Romanczyk等人的美国专利5,712,305和1997年7月22日授权予Walker等人的美国专利5,650,432中所述的各种应用。
现已建立回收一定范围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离析、分离、纯化和鉴定的方法从而对体外和体内的生理活性评估进行比较。例如,通过五聚体至十聚体的矢车菊苷配质,而不是通过四聚体化合物来表征抗癌活性。当前,克数量的纯(>95%)五聚体通过时间消耗(time-consuming)法获得。这些方法不足以获得用于大规模药理学和生物利用率研究的足量的五聚体。由于在天然产物中的浓度远低于五聚体,需要更多的努力去获得多-克数量的较高级的低聚物(六聚体至十聚体)以进行类似的研究。此外,增加低聚物的尺寸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一些因素如包括在不同黄烷间(interflavan)键合位置的低聚物的单体单元的手性、黄烷间键的动态旋转异构化、吡喃环的构象态以及在亲核中心的多点键合限制了用于后续鉴定的分离和纯化的目前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过去在含水介质中采用无机酸作为催化剂偶合游离酚形式的单体单元的尝试并不成功。收率低、进行的反应的选择性差以及低聚物难以分离(Stynberg,P.J.,Nel,R.J.,和Ferreira,D.,Tetrahedron,54,8153-8158(1998);Botha,J.J.,Young,D.A.,Ferreira,F.,和Roux,D.J.J.,J.Chem.Soc.,Perkins Trans.I,1213-1219(1981))。
通过Kawamoto,H.,Nakatsubo,F.和Murkami K.,在MokuzaiGakkashi, 37,741-747(1991)中所述的方法制备苄基化单体,其中使用苄基溴与碳酸钾(K2CO3)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结合。但是收率只有大约40%。另外,竞争的C-苄基化作用生成混合产物,使得目标单体的分离更加困难。还在(+)-儿茶素的C-2和C-3位置观察到部分外消旋作用(Pierre,M.-C.等,Tetrahedron Letters, 38:32,5639-5642(1997))。
在文献中提到了用于氧化官能化的两种基本方法(Betts,M.J.,Brown,B.R.和Shaw,M.R.,J.Chem.Soc.,C.1178(1969);Steenkamp,J.A.,Ferreira,D.和Roux,D.J.,Tetrahedron Lett., 26,3045-3048(1985))。在较早的方法中,用四乙酸铅(LTA)的苯溶液处理受保护的(+)-儿茶素从而生成4β-乙酸基衍生物,该衍生物随后水解成3,4-二醇。在矢车菊苷配质的仿生合成中,黄烷-3,4-二醇是原始的亲电性物质。但是在C-5位置具有氧官能团的黄烷-3,4-二醇不能从天然源中获得,因而必须通过合成得到。因此,前手性苄基位置的氧化官能化以形成3,4-二醇为合成矢车菊苷配质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这个反应的主要缺点是在LTA氧化中乙酸盐的收率低(30-36%)。C-4位置的氧化官能化的更新的方法依靠使用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在这种方法中,用DDQ的甲醇溶液处理受保护的单体。它可以立体有择方式在C-4位置引入甲氧基。收率约为40-50%。
存在许多关于在含水的酸中单体间偶合反应和它们的3,4-二醇的报导。这些方法是不令人满意的,因为收率低、缺乏专一性并且难以从水介质中进行纯化。Kawamoto,H.,Nakatsubo,F.和Murakami,K.,J.of Wood Chem.Tech.,9,35-52(1989)报导了四氯化钛(TiCl4)介质偶合4-羟基四-O-苄基(+)-儿茶素和5当量(eq)的四-O-苄基(+)-儿茶素从而生成4α→8和4β→8二聚体的3∶2混合物。
因此,需要提供大量的结构限定的低聚物用于体外和体内评估的合成方法。这些合成方法可能导致生成多构象低聚物,一些与自然界中的相同,其它为稀有或“非天然”型。因此,研究一种能够大量提供任何所需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通用的合成方法是有利的。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部分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用可除去的保护基团保护矢车菊苷配质单体的各个酚羟基,所述保护基团不使单体的A环失活,其中所述保护步骤在非质子溶剂中进行;
(b)通过采用有机酸的铅(IV)盐引入酸基来活化步骤(a)的化合物的C-4位置的偶合从而提供一种活化化合物;和
(c)在偶合催化剂的存在下,使步骤(b)的活化化合物与未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偶合从而生成二聚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线性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部分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其中用不使受保护的基体的A环失活的可除去的保护基团保护顶部基体(top mer)的酚羟基;
(b)采用使掩蔽、受保护的二聚体的底部基体失活的可除去的掩蔽基团掩蔽步骤(a)的底部基体的未受保护的酚羟基和C-3位置基体的羟基;
(c)使步骤(b)的二聚体的顶部基体去保护从而提供一种去保护的、掩蔽的二聚体;
(d)用没有封端或封端的、受保护的、活化的单体偶合步骤(c)的二聚体以形成三聚体,其中所述三聚体的顶部基体为受保护的封端基体或受保护的没有封端基体,并且其中在C-8位置上进行偶合;
(e)掩蔽步骤(d)的没有封端或已封端的三聚体;
(f)使步骤(e)的没有封端或已封端的、受保护的、掩蔽的三聚体去保护从而形成没有封端或已封端的掩蔽的三聚体;
(g)任选重复或交替步骤(a)-(f)从而制备较高级的低聚物,其中基体数为4-18。
在下面的示例性的化合物中,P为保护基团,B为封端基团,M为掩蔽基团。下面的化合物是部分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如在上面步骤(a)中形成的二聚体的例子。
Figure C0080877800111
下面化合物为在上面步骤(b)中形成的受保护的掩蔽二聚体的例子。
Figure C0080877800121
下面的化合物为在上面步骤(c)中形成的去保护的掩蔽二聚体的例子。
Figure C0080877800122
下面的化合物为受保护的、掩蔽的、封端的线性三聚体的例子。
下面的化合物为步骤(d)中没有封端和已封端受保护的掩蔽的线性三聚体的例子。
下面的化合物为步骤(e)中没有封端和/或已封端的、去保护的掩蔽的线性三聚体的例子。
Figure C0080877800171
Figure C0080877800181
下面的化合物为来自任选重复或选择步骤(a)-(f)以制备较高级低聚物(其中基体数为4)的化合物的例子。
Figure C0080877800191
Figure C0080877800201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制备分支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没有封端或已封端的、部分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其中采用不使受保护的基体的A环失活的可除去的保护基团保护顶部基体的酚羟基,而底部基体具有游离的酚羟基;
(b)使步骤(a)的二聚体与没有封端或已封端的、受保护的、活化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偶合以形成分支的三聚体;
(c)将步骤(b)的三聚体去保护;和
(d)任选按顺序、交替或者以组合方式实施以下的一个步骤以提供具有4-18个包括(4→8)、(4→6)、(6→4)和/或(8→4)键合的基体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
i使步骤(c)的低聚物与没有封端或已封端的、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进行偶合;
ii掩蔽步骤(c)的低聚物,使受掩蔽的低聚物去保护,并使受掩蔽的低聚物与未受保护或受保护的、已封端的活化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进行偶合。
通过使二聚体或低聚物,如果需要,使二聚体或低聚物解蔽和/或解封得到游离酚形式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线性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或分支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所述二聚体或低聚物可以含有相同或不同的表儿茶素或儿茶素基体。优选n为5-12,更优选n为5。在线性低聚物中的键合为(4→6)、(4→8)和/或(4→6)。在分支的低聚物中的键合为(4→6)、(4→8)、(6→4)和/或(8→4)。
所述受保护的基团可为苄基、对甲氧基苄基、叔丁基或三苯甲基;优选苄基。在保护步骤中使用的非质子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优选二甲基乙酰胺。酸基活化基团通常为乙酸基、甲酸基或丙酸基;优选乙酸基。使用铅(IV)盐如四乙酸铅、四甲酸铅或四丙酸铅实施所述活化。优选还使用与用于制备铅盐的相同的有机酸实施所述活化步骤。合适的有机酸包括甲酸、乙酸和丙酸。优选用于活化步骤的溶剂为苯。所述封端基团为卤素基团,优选溴或碘基团。采用烷基锂如叔丁基锂或正丁基锂实施所述解封步骤。通过碱水解实施所述解蔽步骤。通过氢解实施去保护步骤。
具有下面结构的二重分支的低聚物:
可以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a)采用不使单体的A环失活的第一可除去保护基团来保护第一矢车菊苷配质单体的各个酚羟基,其中在非质子溶剂中实施保护步骤以提供一种受保护的单体;
(b)通过使用有机酸的铅盐引入一个酸基来活化步骤(a)的化合物的C-4位置的偶合从而提供活化的受保护的单体;
(c)在偶合催化剂的存在下,采用未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偶合步骤(b)的化合物从而提供部分保护的二聚体;
(d)掩蔽步骤(c)的二聚体提供掩蔽的部分保护的二聚体;
(e)使步骤(d)的受掩蔽的、部分保护的二聚体去保护以提供一种受掩蔽的二聚体;
(f)使步骤(e)的受掩蔽的二聚体与4β-乙酸基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偶合从而生成三聚体;
(g)使步骤(f)的三聚体与4β-乙酸基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偶合从而生成矢车菊苷配质四聚体;
(h)使步骤(g)的四聚体解蔽;和
(i)使步骤(h)的四聚体与4β-乙酸基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偶合从而生成矢车菊苷配质五聚体。
可以重复以上至(i)的步骤从而生成含有n个基体的多重分支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其中n为6-18的整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88)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钯(o)的存在下使第一8-溴保护的单体与六烷基二锡烷反应从而提供受保护的单体-8-三烷基锡烷;
(b)采用四(三苯基膦)钯(o)的苯溶液,使步骤(a)的化合物与第二8-溴保护的单体偶合生成(88)偶合的二聚体;和
(c)使步骤(b)的化合物去保护生成(88)二聚体。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生成具有(66)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钯(o)锡的存在下,使第一6-溴保护的单体与六烷基二锡烷反应从而提供受保护的单体-6-三烷基锡烷;
(b)使用四(三苯基膦)钯(o)的苯溶液,使步骤(a)的化合物与第二6-溴保护的单体偶合生成(66)偶合的二聚体;和
(c)使步骤(b)的化合物去保护从而生成(66)二聚体。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生成具有(68)键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钯(o)的存在下,使第一6-溴保护的单体与六烷基二锡烷反应从而提供受保护的单体-6-三烷基锡烷;
(b)使用四(三苯基膦)钯(o)的苯溶液,使步骤(a)的化合物与第二8-溴保护的单体偶合生成(68)偶合的二聚体;和
(c)使步骤(b)的化合物去保护从而生成(68)二聚体。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86)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钯(o)的存在下使第一8-溴保护的单体与六烷基二锡烷反应从而提供一种受保护的单体-8-三烷基锡烷;
(b)使用四(三苯基膦)钯(o)的苯溶液,使步骤(a)的化合物与第二6-溴保护的单体偶合生成(86)偶合的二聚体;和
(c)使步骤(b)的化合物去保护生成(86)二聚体。
本发明的方法与先前制备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方法比较具有重要的优点和效率,它们包括更好的收率、更好的选择性和更容易的产物分离。通过在二甲基乙酰胺而不是二甲基甲酰胺中实施保护步骤,可以更容易地控制酚羟基的部分或全部保护。
当在保护步骤中采用二甲基乙酰胺作为溶剂时,本发明还提供了结晶的8-溴-四-O-苄基(-)儿茶素。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包括矢车菊苷配质的单体具有以下结构:
Figure C0080877800261
矢车菊苷配质包括那些存在于可可豆中的矢车菊苷配质,所述可可豆得自可可(Theobroma cacao)和各种相关可可种类以及Herrania属和它们的属间和属内基因杂交体(inter-and intra-genetic crosses)。
含有矢车菊苷配质的单体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它们各自的表异构物(如(-)-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具有下面结构的合成线性和/或分支的低聚物为那些可以通过上面方法制备的物质的例子。
线性低聚物,其中n为0-16的整数,
分支的低聚物,式中A和B独立为1-15的低聚物,最终低聚物的总数为3-18。
Figure C0080877800281
在低聚物中n为2-18,优选3-12,更优选5-12,最优选5的整数。所述低聚物具有(4→6)和/或(4→8)的黄烷间键合。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低聚物可以由上面结构式代表。对于线性低聚物而言,当n为0时,所述低聚物称为“二聚体”;当n为1时,所述低聚物称为“三聚体”;当n为2时,所述低聚物称为“四聚体”;当n为3时,所述低聚物称为“五聚体”;类似的命名可用以表述n高达并且包括16和更高的低聚物,这样当n为16时,所述低聚物称为“十八聚体”。对于分支的低聚物而言,当A或B为1时,所述低聚物称为“三聚体”;采用与用于线性低聚物的那些描述类似的命名。
低聚物的立体异构体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单体(包括低聚物)的立体化学可根据它们的相对立体化学,即“α/β”或“顺式/反式”进行描述,或根据它们的绝对立体化学,即“R/S”进行描述。术语“α”表示取代基定向于黄烷环平面的下面,而术语“β”表示取代基定向于黄烷环平面的上面。术语“顺式”表示两个取代基定向于环的相同面上,而术语“反式”表示两个取代基定向于环的相反的面上。术语“R”和“S”用于指定围绕立体中心(stereogenic center)的取代基的排列(基于直接与立体中心连接的原子的原子序数对各基团进行排列的顺序(CIP规则))。
在黄烷3-醇单体的C4位和相邻单体的C-6和C-8位上存在多重立体化学键合。对于线性低聚物而言,单体单元之间的立体化学键合在此表示为(4α→6)或(4β→6)或(4α→8)或(4β→8)。对于分支或接合单体的键合而言,立体化学键合表示为(6→4α)或(6→4β)或(8→4α)或(8→4β)。当(+)-儿茶素(在此表示为C)与另一个C相连或与(-)-表儿茶素(在此表示为EC)相连时,所述键合最好为(4α→6)或(4α→8)。当EC与C或另一个EC相连时,所述键合最好为(4β→6)或(4β→8)。
线性和分支的低聚物可以通过采用保护、活化、偶合、掩蔽、封端、去保护、解蔽和解封步骤的本发明方法制备。在各个反应序列中,可用以制备线性或分支低聚物的单体包括相同或不同的单体。可以通过重复二聚体、三聚体等与用于上面步骤的其它单体的偶合制备较高级的低聚物。
可以根据本发明方法合成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二聚体;EC-(4β→8)-EC和EC-(4β→6)-EC,其中优选EC-(4β→8)-EC;三聚体[EC-(4β→8)]2-EC、[EC-(4β→8)]2-C和[EC-(4β→6)]2-EC,其中优选[EC-(4β→8)]2-EC;四聚体[EC-(4β→8)]3-EC、[EC-(4β→8)]3-C和[EC-(4β→8)]2-EC-(4β→6)-EC,其中优选[EC-(4β→8)]3-EC;五聚体[EC-(4β→8)]4-EC、[EC-(4β→8)]3-EC-(4β→6)-EC、[EC-(4β→8)]3-EC-(4β→8)-C和[EC-(4β→8)]3-(4β→6)-C,其中优选[EC-(4β→8)]4-EC。
分支的三聚体的例子为:
分支的四聚体的例子为:
分支五聚体的例子为:
可以合成的其它化合物包括以下物质:
(i)六聚体,其中一个单体(C或EC)与上面所列的五聚体化合物,如[EC-(4β→8)]5-EC、[EC-(4β→8)]4-EC-(4β→6)-EC、[EC-(4β→8)]4-EC-(4β→6)-C和[EC-(4β→8)]4-EC-(4β→6)-C相连;其中优选[EC-(4β→8)]5-EC,分支六聚体的一个例子为:
Figure C0080877800303
(ii)七聚体,其中将任意两个单体(C和/或EC)的组合与上面的一个五聚体,如[EC-(4β→8)]6-EC、[EC-(4β→8)]5-EC-(4β→6)-EC、[EC-(4β→8)]5-EC-(4β→8)-C和[EC-(4β→8)]5-EC-(4β→6)-C相连;其中优选[EC-(4β→8)]6-EC,分支七聚体的一个例子为:
(iii)八聚体,其中任何三个单体(C和/或EC)的组合与上面的一个五聚体,如[EC-(4β→8)]7-EC、[EC-(4β→8)]6-EC-(4β→6)-EC、[EC-(4β→8)]6-EC-(4β→8)-C和[EC-(4β→8)]6-EC-(4β→6)-C相连;其中优选[EC-(4β→8)]7-EC,分支八聚体的一个例子为
Figure C0080877800305
(iv)九聚体,其中任何四个单体(C和/或EC)的组合与上面的一个五聚体,如[EC-(4β→8)]8-EC、[EC-(4β→8)]7-EC-(4β→6)-EC、[EC-(4β→8)]7-EC-(4β→8)-C和[EC-(4β→8)]7-EC-(4β→6)-C相连;其中优选[EC-(4β→8)]8-EC,分支九聚体的一个例子为:
Figure C0080877800311
(v)十聚体,其中任何五个单体(C和/或EC)的组合与上面的一个五聚体,如[EC-(4β→8)]9-EC、[EC-(4β→8)]8-EC-(4β→6)-EC、[EC-(4β→8)]8-EC-(4β→8)-C和[EC-(4β→8)]8-EC-(4β→6)-C相连;其中优选[EC-(4β→8)]9-EC,分支十聚体的一个例子为:
Figure C0080877800312
(vi)十一聚体,其中任何六个单体(C和/或EC)的组合与上面的一个五聚体,如[EC-(4β→8)]10-EC、[EC-(4β→8)]9-EC-(4β→6)-EC、[EC-(4β→8)]9-EC-(4β→8)-C和[EC-(4β→8)]9-EC-(4β→6)-C相连;其中优选[EC-(4β→8)]10-EC,分支十一聚体的一个例子为:
Figure C0080877800313
(vii)十二聚体,其中任何七个单体(C和/或EC)的组合与上面的一个五聚体,如[EC-(4β→8)]11-EC、[EC-(4β→8)]10-EC-(4β→6)-EC、[EC-(4β→8)]10-EC-(4β→8)-C和[EC-(4β→8)]10-EC-(4β→6)-C相连;其中优选[EC-(4β→8)]11-EC,分支十二聚体的一个例子为:
上述低聚物为举例说明,提供用于说明可以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化合物类型,而不是穷举属于本发明范围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公开于1976年9月10授权予Romanczyk等人的美国专利5,554,645和1998年1月27日授权予Romanczyk等人的美国专利5,712,305中的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由于空间位阻,尤其如果低聚物被取代(如用苄基取代),低聚物中许多键的旋转受到限制。因此,通过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的所有可能的配向异构体(regioisomers)和立体异构体均属于本发明范围。
                         定义
此处所用的“保护基团”是一种可以除去的基团,其置换在矢车菊苷配质单体或低聚物中的酚羟基中的氢。所述基团可在不影响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条件下除去。
此处所用的“封端基团”是一种可以除去的基团,其通过封端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A环的C-8位置引导偶合,由此引导在A环C-6位置与另一个矢车菊苷配质单体进行偶合。所述基团可在不影响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条件下除去。
此处所用“掩蔽基团”是一种在C-4位置上的可除去基团,其在二聚体较高级的低聚物与另一个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偶合时掩蔽矢车菊苷配质单体或较高级低聚物的未受保护的酚羟基和C-3羟基。所述基团可在不影响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条件下除去。
此处所用“活化基团”为活化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或低聚物的C环的C-4位置的酸基,并且导致在该位置与另一个矢车菊苷配质单体或低聚物的偶合。
此处所用术语“组合的”是指能够制备任何给定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可能的区域化学键合。例如,线性矢车菊苷配质四聚体可以包括在包括所述四聚体的单体之间的(4→8)和(4→6)键合。对于合成而言,这些键合导致将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隔离开。对于结构-活性研究而言,最好提供一系列的这些低聚物以确定区域化学键对生物活性的重要意义。对于线性四聚体而言,可能的键合如下:
  四聚体1   四聚体2  四聚体3   四聚体4   四聚体5   四聚体6   四聚体7 四聚体8
  4→8   4→6   4→8   4→8   4→6   4→6   4→6   4→8
  4→8   4→6   4→8   4→6   4→8   4→6   4→8   4→6
  4→8   4→6   4→6   4→8   4→8   4→8   4→6   4→6
这就要求一种方法来制备8个不同的四聚体,所述四聚体各自需要不同的制备步骤。
                      保护基团
适用于本发明的保护基团为在如下所述的C-4活化和偶合反应中用于活化矢车菊苷配质单体的给电子部分。在C-4活化反应中,给电子的酚保护基团具有稳定功能,并由此辅助受保护的单体与铅(IV)盐的氧化形成的C-4苄基阳离子中间体的形成。在偶合反应中,即亲电的芳族取代反应中,给电子的酚保护基团同样具有稳定功能,由此辅助通过路易斯酸催化剂处理C-4酸基取代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一种活化的单体)形成的C-4苄基阳离子的形成。在偶合反应中,给电子的酚保护基团还具有增大在所述反应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芳族部分之间的活性差异的功能。如下所述,在偶合反应中,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未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或选择的未受保护(去保护)的单体单元用作亲核试剂;在采用路易斯酸的处理中,C-4酸基取代的、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用作亲电试剂(nucleophiles)。未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用作亲核试剂,因为它们较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即亲核性。任何在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之间的自偶合反应受到限制,这是因为未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具有较高的亲核性。
在各种保护基团中,优选苄基,因为它们在温和条件下如氢解中更容易被除去。苄基化(除了如对硝基苄基化外)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当矢车菊苷配质单体或低聚物用作亲核试剂时不会引起芳环失去对偶合的活性。令人惊奇和非常出乎意料的是,在保护步骤中改变所用的非质子有机溶剂,将二甲基甲酰胺(DMF)改为二甲基乙酰胺(DMA)导致提高了受保护低聚物的收率,也许是因为DMA具有稍大的介电常数可能有利于O-烷基化的事实。所述收率至少为约50%,通常约60%至约70%。另外,不需要额外的清理程序,产品容易结晶。实施例1和2描述了制备四-O-苄基-(+)-儿茶素和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具体条件。对溶剂体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由于在优选的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性,碳酸钾(K2CO3)优于碳酸钠(Na2CO3)。发现碘化钾可以与苄基溴一起按催化量使用。
(-)-表儿茶素的其它有用的保护基团为对甲氧基苄基(PMB)基团。如果选择PMB作为制备部分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保护基团,那么所述保护步骤还包括乙酰化矢车菊苷配质单体,然后用氢化钠、PMB-氯化物和DMF的水溶液进行处理以除去酚乙酸根,从而用PMB进行酚盐离子的烷基化反应。当在保护步骤中采用DMA作为溶剂时,不应采用PMB基团。可采用Kawamoto,H.,Nakatsubo,F.和Murakami,K.在Synth.Commun., 26,531-534(1996)中所述的方法制备四-O-PMB-(-)-表儿茶素。用足以产生等价量的碱以除去后面的酚乙酸根(4eq)的氢化钠(NaH)、对甲氧基苄基氯(PMBCl)、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水处理,首先制备五乙酰基(-)-表儿茶素。用PMBCl对所得的酚盐离子进行快速烷基化作用。实施例4和5描述了制备五乙酰基(+)-儿茶素和四-O-对甲氧基苄基-3-乙酰基-(-)表儿茶素所用的具体条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使用其它保护基团,如叔丁基、三苯甲基和2,4-二甲氧基苄基。
                  C-4活化作用
将LTA反应条件改为1∶1的苯∶乙酸最终可以获得最高的收率(60-70%)和立体有择性的4β产物。其它有用的溶剂混合物包括与有机酸掺混的苯、甲苯、氯苯、环己烷、庚烷、四氯化碳或其混合物,其中所述有机酸与用于制备用于活化反应的铅(IV)盐的有机酸相同。
在活化步骤中采用有机酸的铅盐如四甲酸铅、四丙酸铅等。优选相应有机酸即甲酸和丙酸结合铅盐一起使用以提高收率。优选的盐为乙酸铅,优选的组合为四乙酸铅和乙酸。
实施例6-9描述了制备4β-乙酸基四-O-苄基-(-)-表儿茶素、4β-羟基四-O-苄基-(+)-儿茶素、4β-羟基四-O-苄基-(-)-表儿茶素和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的具体条件。
                      掩蔽基团
适用于本发明的掩蔽基团为在下面所述的亲电芳族取代偶合反应中使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选择单体单元失活的吸电子基团。当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用于所述偶合反应中时,活化单体必需不任意地与低聚物的不同的单体单元进行反应。使用掩蔽基团以增大所述低聚物不同单体单元之间的活性差异。使用吸电子部分作为掩蔽基团使带有所述掩蔽基团的低聚物的单体单元对活化的、保护的单体的偶合失活。因此,在本发明方法中,由于低聚物的未受保护的单体单元的高活性(亲核性)和掩蔽单体单元的低活性,活化的单体选择性地与部分掩蔽的低聚物的未受保护的单体单元反应。
用于本发明方法的掩蔽基团包括酰基如乙酰基和丙酰基、芳酰基如苯甲酰基;氨基甲酸根如N-苯基氨基甲酸根;碳酸根如甲基碳酸根以及芳基磺酰基如2,4-二硝基苯磺酰基。优选掩蔽基团为乙酰基。可以采用任何常规技术,用如上所述的合适掩蔽基团置换羟基中的氢来完成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未受保护的酚羟基和C-3羟基的掩蔽。所用试剂取决于所导入的掩蔽基团并且为本领域所熟知。
                      偶合反应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使用偶合催化剂作为路易斯酸(如溴化锂)。也优选使用4β-乙酸基衍生物作为亲电试剂。偶合反应的选择性由此获得明显提高。使用锂离子(Li+)作为抗衡离子,相对于C-烷基化作用来说其更有利于O-烷基化作用。
将甲醇加入到回流的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和溴化锂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时,获得收率显著提高的4β-甲氧基四-O-苄基-(+)-儿茶素(参见实施例10)。基于H-3和H-4之间3.5Hz的偶合常数(表明为顺式关系)来指定β立体化学。在这个反应中,乙酸基被卤素负离子置换,该卤素随后与充当亲核试剂的甲醇反应,由此推动所述反应至平衡。
没有意料的是使用溴化锂作为路易斯酸会推动4β-乙酸基四-O-苄基单体和充当亲核试剂的另一个单体之间的偶合反应,由此免去了制备单体的3,4-二醇的步骤。
为了测试这个出乎意料的发现并且深入了解这个反应的潜在应用性,在如实施例1 1所述的溴化锂的存在下,使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与(-)-表儿茶素反应。所得的二聚体的纯度为90%,收率为62%,1H NMR表明:在δ5.85的单峰表示1H,在δ6.19和6.16处的一对双峰各自结合至具有典型1.5Hz的m-偶合的1H中,这表明只形成一种异构体。用乙酸酐/吡啶处理所述二聚体形成六乙酸酯,如所期望的那样,C-6’氢的单峰漂移至低场δ6.52。C-4氢的双峰的偶合常数为9.6Hz,表明为α构型。用氢/钯(o)(H2/Pd)使部分苄基化的二聚体去保护从而获得二聚体(+)-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参见实施例12)。HPLC分析(图1B)表明除了上述二聚体外,还存在未知的二聚体(13.5%)以及微量的三聚体和四聚体。通过制备八乙酸酯并且将1H NMR与文献资料(Kawamoto,H.,Nakatsubo,F.和Murakami,K.,J.Wood Chem.Tech.,9,35-92(1989))进行比较从而对二聚体的构象进行最后确定。
为了研究使用溴化锂偶合反应的令人惊讶的结论,如实施例15(参考实施例17的儿茶素二聚体)所述实施4β-乙酸基四-O-苄基-(-)-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之间的偶合。在氢解后获得二聚体(-)-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实施例16)。如下表如示,在这个反应中产生了显著量的三聚体和四聚体。
                                     表1-溴化锂偶合反应
单体1                  单体2           %二聚体*    %三聚体*  %四聚体*
4β-乙酸基四-O-苄基    (-)-表儿茶素    71.4,13.5    3.8          4.7
(+)-儿茶素
4β-乙酸基四-O-苄基    (-)-表儿茶素    44.7          16.8,9.3    4.5,3.3
(-)-表儿茶素
4β-乙酸基四-O-苄基    (+)-儿茶素      68.0**       --           --
(+)-儿茶素
*HPLC-MS分析:负离子模式(NH4OH)@0.04mL/min;碎片仪(fragmentor)75;Vcap 3000。(也可参见图1A和1B)。
**基于硅胶层析的收率。
该表表明只有一种主要的二聚体来源于该反应。控制反应时间和反应单体的量可以减少较高级低聚物的存在。另外,在溴化锂偶合反应中观察到四苄基-单体不是作为亲核试剂。必需有游离酚羟基以提高芳环对偶合的活性。这是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一种区分能够参与偶合的环和不能够参与偶合的环的方法。
通过使用碘化锂(LiI)作为路易斯酸还提高了偶合反应收率(参见实施例20)。另外,采用层析法,仅在18小时内完成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之间的反应,收率为85%。在实施例11(使用溴化锂)中,24小时后的收率仅为62%。
如下面的反应式所示,这个偶合方法可以用于除二聚体外的较高级低聚物。
由于A环中的酚羟基被苄基化,所以只有D环的C-6’位置发生偶合并形成分支的三聚体。通过采用溴化锂的THF-二氯甲烷溶液,使四-O-苄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参见实施例11)与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参见实施例6)进行反应成功进行测试。由薄层层析(TLC)分离出斑点,其中1H NMR太复杂难以解释。但是质谱分析表明m/z 1861处的分子离子峰对应所需要的结构(其中一个羟基没有被乙酰化)。重复该反应并分离出相同的产物。质谱清楚表明形成了这种分支三聚体,其中观察到在m/z 1610的(M+Na)+和m/z1588的(M+H)+,其为典型的逆狄尔斯-阿德尔分裂碎片。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第三次重复的反应,质谱分析的结果再一次与分支的三聚体一致,所述三聚体的暂时性(tentative)结构确定为四-O-苄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6→4α)-四-O-苄基-(+)-儿茶素(参见实施例24)。
对于合成线性低聚物而言,研究了能够参与偶合反应的环的选择性活化-失活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苄基化的二聚体被乙酰化,随后氢解,用A/B环中的游离酚羟基(OH)和D/E环中的乙酸根制备二聚体。吸电子的乙酰基使D环失活,并由此在A环的C-8位置区域选择性地发生与4β-乙酸基单体的偶合。所得的三聚体可以进行相同的乙酰化反应和去苄基化反应,然后与另一个4β-乙酸基单体偶合从而生成四聚体。重复这些步骤获得增大尺寸的低聚物。
由对实施例11的部分保护的二聚体乙酰化(参见实施例13),然后氢解(参见实施例14)进一步证实了本发明。观察到NMR双重峰,表明存在旋转异构体。在较高温度(313°K)下的NMR谱简化了所述光谱,确认了旋转异构体的存在。有趣的是,在乙酸乙酯中的氢解可以分离单-O-苄基-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该物质的NMR谱示于图7。当氢解这种低聚物时,所述产物与前面获得的相同。使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参见实施例14)与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参见实施例16)获得所要的产物,即四-O-苄基-(+)-儿茶素(4α→8)-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参见实施例20)。质谱(APCI,负离子模式)表明在m/z 1479.6存在强的分子离子峰,其与C85H74O24的计算质量相同(1479.5)。m/z 1437、1389和1347处的质量碎片与从母化合物上脱落下来的乙酰基、苄基和乙酰基/苄基一致。FAB MS表明在m/z 1482(M+H)+处的分子离子峰和碎片模式与四-O-苄基-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的一致。
同样,通过制备四-O-苄基-(+)-儿茶素-(4α→8)-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参见实施例20)形成线性四聚体,将上述表儿茶素乙酰化为四-O-苄基-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参见实施例2 1)。氢解上述化合物(参见实施例22)生成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将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与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偶合(参见实施例6)导致形成四聚体四-O-苄基-(+)-儿茶素-(4α→8)-3-乙酰基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参见实施例23)。FAB质谱表明m/z 1978处的分子离子峰与所述结构一致。
还研究出采用苄基原位置换酚乙酸根的方法。采用实施例1 8中规定的条件,在3-乙酰基-四-O-苄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参见实施例13)上实施乙酰基对苄基的原位置换,从而制备3-乙酰基-四-O-苄基-(+)-儿茶素-(4α→8)-3-乙酰基-四-O-苄基-(-)-表儿茶素。氢解(参见实施例19)提供回收四-O-苄基-(+)-儿茶素-(4α→8)-四-O-苄基-(-)-表儿茶素,随后将它氢解成游离的二聚体,从而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封端基团
在上面步骤的基础上,开发出单体之间的(4→6)黄烷间键合的合成方法。例如,采用前述的DMA溶剂体系可以对单体进行高收率地苄基化作用。所述苄基化的单体可以在C-8位溴化以提供8-溴-四-O-苄基单体(如实施例25所示)和几个变体(实施例26和27所示),实施例28描述了8-溴-四-O-(-)-表儿茶素的绝对立体化学。使这些衍生物去保护导致制备8-溴单体。所得的溴衍生物有效地屏蔽在C-8位的偶合,由此引导在C-6位的偶合。在溴化锂方法的条件下使8-溴单体与4β-乙酸基-四-O-苄基-单体偶合导致形成(4→6)二聚体。典型反应方案如下所示。
在低温(-78℃)的溶液中采用合适的烷基锂化合物如正丁基锂或叔丁基锂,然后用弱的质子酸(如水)使所得的二聚体质子化实施去溴化(即解封)。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其它步骤,(4→6)二聚体可以扩展成更大的低聚物尺寸,其包括了上面所述的区域和立体化学的各种变体。
                     去保护和解蔽
在去保护中使用的试剂将取决于待除去的基团。例如,在除去苄基保护基团时,采用实施例12、16和22中的所描述的条件实施氢解。在除去掩蔽基团时,采用实施例5和18中所描述的条件实施加碱水解(hudrolysis)。
或者,可以采用商品脂酶将受保护的低聚物酶解去乙酰基化。可以采用任何常规技术完成保护基团和掩蔽基团的去除,条件是所述技术对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没有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化合物
可采用本发明方法生成的新化合物,包括由下面结构代表的新的多重分支,优选二重分支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
可以生成的其它化合物包括含有(88)、(68)和(66)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其中代表性结构如下所示。
具有(88)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
具有(66)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
具有(86)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
可以扩展在上面封端基团部分所描述的步骤以生成含有(66)、(68)、(88)黄烷间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这些化合物可以由8-溴-或6-溴-单体中间体获得。通过Suzuki偶合或Stille反应,将这些化合物与由相同的卤化中间体获得的芳基硼化物或芳基锡烷偶合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低聚体的键合(Suzuki,A.,Pure Appl.Chem.57,11749-11758(1985),Stille,J.K.,Agnew,Chem.Internal.Ed.Engl., 25,508-524(1986))。
               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应用
所述低聚物具有相同的应用,并且可以如1996年9月10授权予Romanczyk等人的美国专利5,554,645和1998年1月27日授权予Romanczyk等人的美国专利5,712,305中所描述的相同方法进行配制、纯化和给药。这些应用包括用作抗瘤剂、抗癌药、抗肿瘤药、抗氧化剂、DNA拓扑异构体抑制剂、环加氧酶和脂氧化酶调制剂、一氧化氮或一氧化氮合酶调制剂、非甾族(steriodal)消炎药、编程性细胞死亡调制剂(apoptosis modulators)、血小板凝集调制剂、血液或体内调制剂、抗菌剂以及氧化性DNA损伤的抑制剂。
                        实施例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为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并且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示例性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这些单体可以由商业来源获得或者由天然来源分离和纯化获得,这些天然来源如可可(Thebroma Cacao)的种子、相关的物种、Herrania属和它们属间或属内的杂交体。除非另有特别的说明,否则在实施例中制备的化合物的纯度为85%或更高。
                       实施例1
               四-O-苄基-(+)-儿茶素的制备
往(+)-儿茶素(580mg,2mmol)的DMA溶液(15mL)中加入苄基溴(960μL,4eq)和K2CO3(1.7g,6eq)并在氩气和室温下搅拌所述混合物48小时。然后使所述混合物在乙酸乙酯和水中(各自50mL)分配。用水(3×50mL)洗涤有机相,然后用50mL饱和的氯化钠进行洗涤。除去溶剂获得粘稠的残余物,通过在50mL的二氯甲烷∶甲醇((9∶1,体积/体积)中结晶分离,由所述残余物获得题述化合物,得到880mg的灰白色的晶体,收率为68%。1H NMR(CDCl3H 7.44-7.24(20H,m,Ar-H)、7.0(1H,s,H-2’)、6.94(2H,s,H-5’,H-6’)、6.25、6.19(2x1H,2xd,J=2.0Hz,H-6,H-8)、5.16(4H,s,CH2Ph)、5.0、4.97(2x2H,2xs,CH2Ph)、4.61(1H,d,J=8.2Hz,H-2)、3.98(1H,m,H-3)、3.10(1H,dd,J=16.5Hz,H-4α)、2.63(1H,dd,J=8.9,16.5Hz,H-4β)。
                      实施例2
             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1所描述的相同方法制备题述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使用(-)-表儿茶素代替(+)-儿茶素从而提供893mg的灰白色的晶体,收率为69%。1H NMR(CDCl3H 7.43-7.30(20H,m,Ar-H)、7.13(1H,s,H-2’)、6.96(2H,s,H-5’,H-6’)、6.26(2H,m,H-6,H-8)、5.18、5.16(2x2H,s,CH2Ph)、5.01、4.99(2x2H,2xs,CH2Ph)、4.90(1H,s,H-2)、4.19(1H,bm,H-3)、2.45(2H,m,H-4)、1.64(1H,d,J=3.8Hz,OH)。
                     实施例3
              五乙酰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将500mg的(-)-表儿茶素(1.6mmol)溶于5mL冷(0℃)的无水吡啶中。加入2mL的乙酸酐,在氩气氛围中搅拌所述溶液18小时。所述溶液在50mL乙酸乙酯∶50mL的1N HCl中进行分配,有机相用1N HCl进行洗涤(3×50mL),然后是50mL水和50mL饱和的氯化钠洗涤。经过洗涤的有机层采用MgSO4干燥,过滤并干燥以获得粘稠的油状产物,所述产物在加入100mL的己烷后固化从而提供720mg的产物,收率为90%。1H NMR(CDCl3H 7.36(1H,d,J=2Hz,H-2’)、7.27(1H,dd,J=2.0,8.4Hz,H-6’)、7.20(1H,d,J=8.4Hz,H-5’)、6.67(1H,d,J=2.3Hz,H-6或H-8)、6.56(1H,d,J=2.3Hz,H-8或H-6)、5.38(1H,m,H-3)、5.11(1H,bs,H-2)、2.98(1H,dd,J=4.4,17.8Hz,H-4)、2.87(1H,dd,J=2,17.8Hz,H-4)、2.299、2.297、2.295、2.282、1.920(5x3H,5xs,5xCOCH3)。
                     实施例4
              五乙酰基(+)-儿茶素的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3所描述的相同方法制备题述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使用(+)-儿茶素代替(-)-表儿茶素从而提供720mg的产物,收率为90%。1H NMR(CDCl3H 7.16(1H,d,J=2Hz,H-2’)、7.26(1H,dd,J=2.0,8.4Hz,H-6’)、7.19(1H,d,J=8.4Hz,H-5’)、6.66(1H,d,J=2.3Hz,H-6或H-8)、6.59(1H,d,J=2.3Hz,H-8或H-6)、5.25(1H,m,H-3)、5.15(1H,d,J=6.1Hz H-2)、2.87(1H,dd,J=5.1,16.8Hz,H-4)、2.63(1H,dd,J=6.4,16.8Hz,H-4)、2.290、2.286、2.279、2.051、2.006(5x3H,5xs,5xCOCH3)。
                       实施例5
        四-O-对甲氧基苄基-3-乙酰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在0℃下,在5分钟内往五乙酰基(-)-表儿茶素(50mg,0.2mmol)、对甲氧基苄基氯(69mg,4.4eq)、60%NaH在矿物油(10mg,4eq)和DMF(5mL)中的溶液的混合物中滴加水(20μL,4eq)。在室温下和氩气氛围中搅拌1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30mL)进行稀释,并用水(50mL)和30mL饱和氯化钠进行洗涤。将有机层用硫酸镁进行干燥并蒸发溶剂获得淡黄色的油状产物,由该产物通过硅胶层析分离出白色固体的题述化合物,从己烷∶二氯甲烷(1∶1,体积/体积)中结晶(50mg,70%)。1H NMR(CDCl3H 7.35-7.29(9H,m,Ar-H)、6.92-6.85(10H,m,Ar-H)、6.26(2H,bs,H-6,H-8)、5.38(1H,m,H-3)、5.06-6.85(8H,m,4xCH2)、4.92(1H,s,H-2)、3.80(12H,重叠的单峰,4xOCH3)、2.93(2H,m,H-4)、1.85(3H,s,OCOCH3)。
                       实施例6
           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的制备
将四-O-苄基-(+)-儿茶素(300mg,0.46mmole)和四乙酸铅(304mg,1.5eq)在圆底烧瓶中结合并在真空下干燥30分钟。引入氩气,然后加入苯和冰乙酸(各5mL)。在加入乙酸后最初的黄色消褪。将溶液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并转入分液漏斗中。所述混合物用1NNaOH(4×50mL)进行洗涤,然后用水(50mL),最后用饱和氯化钠(50mL)进行洗涤。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然后除去溶剂从而生成褐色的残余物,由该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用己烷∶乙酸乙酯(7∶3,体积/体积)进行洗脱提供题述化合物。蒸发洗脱液生成210mg、产率为66%的题述化合物。1H NMR(CDCl3H 7.44-7.28(20H,m,Ar-H)、7.08(1H,s,H-2’)、7.01、6.95(2H,ABq,J=8.3Hz,H-5’,H-6’)、6.41(1H,d,J=3.6Hz,H-4)、6.23、6.15(2x1H,2xd,J=2.1Hz,H-6,H-8)、5.16(4H,s,CH2Ph)、5.05、4.97(2x2H,2xs,CH2Ph)、4.83(1H,d,2xd,J=10.3Hz,H-2)、4.13(1H,dd,J=3.6,10.3Hz,H-3)、2.23(1H,bs,OH)、2.07(3H,s,COCH3)。
                   实施例7
        4β-乙酸基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6所描述的相同方法制备题述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采用1.01mg的四-O-苄基-(-)-表儿茶素(1.55mmol)代替四-O-苄基-(+)-儿茶素从而提供62mg、产率59%的产物。1HNMR(CDCl3H 7.44-7.24(20H,m,Ar-H)、7.12(1H,s,H-2’)、6.98、6.95(2H,ABq,J=8.3Hz,H-5’,H-6’)、6.25(2H,s,H-6,H-8)、5.16(4H,s,CH2Ph)、6.10(1H,d,J=2.5Hz,H-4)、5.17、5.16、5.03(4x2H,4xs,CH2Ph)、4.97(1H,s,H-2)、3.95(1H,m,H-3)、2.0(3H,s,COCH3)。
                     实施例8
          4β-羟基四-O-苄基-(+)-儿茶素的制备
往4-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692mg,1mmol)的THF(9mL)和甲醇(1mL)溶液中加入粉状氢氧化钾(168mg,3eq),将所述溶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加入饱和的氯化铵(25mL),用乙酸乙酯萃取所述溶液。有机层用硫酸钠进行干燥,蒸发溶剂提供灰白色的固体(650mg,定量)。1H NMR(CDCl3H 7.45-7.28(20H,m,Ar-H)、7.08(1H,s,H-2’)、6.99、6.95(2H,ABq,J=8.3Hz,H-5’,H-6’)、6.26、6.15(2x1H,2xd,J=2.1Hz,H-6,H-8)、5.16(4H,s,CH2Ph)、5.06(3H,m,H-4,CH2Ph)、4.97(2H,s,CH2Ph)、4.85(1H,d,J=9.9Hz,H-2)、3.95(1H,m,H-3)、2.75(1H,bs,OH)、2.55(1H,bs,OH)。
                     实施例9
         4β-羟基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8所描述的相同方法制备题述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采用4β-乙酸基四-O-苄基-(-)-表儿茶素代替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从而提供287mg、产率86%的产物。1HNMR(CDCl3H 7.45-7.31(20H,m,Ar-H)、7.16(1H,s,H-2’)、6.99、6.95(2H,ABq,J=8.3Hz,H-5’,H-6’)、6.29、6.27(2x1H,2xd,J=2.1Hz,H-6,H-8)、5.18(4H,s,CH2Ph)、5.18(4H,s,CH2Ph)、5.07(3H,m,H-4,CH2Ph)、5.01(2H,s,CH2Ph)、4.92(1H,s,H-2)、3.98(1H,dd,J=2.5,5.7Hz,H-3)、2.43(1H,d,J=2.4Hz,OH)、1.58(1H,d,J=5.7Hz,OH)。
                    实施例10
        4β-甲氧基四-O-苄基-(+)-儿茶素的制备
往4-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70mg,0.1mmol)的二氯甲烷(5mL)和甲醇(1mL)溶液中加入溴化锂(87mg,10eq),并回流所述溶液4小时。然后将所述混合物在二氯甲烷和水(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机层用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并蒸发出溶剂。将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生成54mg、80%的淡黄色油状的题述化合物。1H NMR(CDCl3H7.42-7.27(20H,m,Ar-H)、7.07(1H,d,J=1.6Hz,H-2’)、6.96(2H,m,H-5’,H-6’)、6.26(1H,d,J=2.2Hz,H-6或H-8)、6.15(1H,d,J=2.2Hz,H-8,H-6)、5.15(4H,s,CH2Ph)、5.02(2H,ABq,J=7.8Hz,CH2Ph)、4.97(2H,s,CH2Ph)、4.92(1H,d,J=10.4Hz,H-2)、4.72(1H,d,J=3.5Hz,H-4)、3.85(1H,dt,J=3.5,9.2Hz,H-3)、3.47(3H,s,OCH3)。
                      实施例11
    四-O-苄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的制备
将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实施例6)(140mg,0.2mmol)、(-)-表儿茶素(290mg,5eq)和溴化锂(87mg,5eq)溶于THF和二氯甲烷(各为5mL)的混合物中,并回流所述溶液24小时,此后将所述溶液在乙酸乙酯和水(各为40mL)中进行分配。有相层用硫酸钠进行干燥,然后蒸发溶剂。将残余物再悬浮在乙酸乙酯中,过滤除去大多数的(-)-表儿茶素。蒸发滤液并进行硅胶层析,采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1,体积/体积)进行洗脱,得到116mg、产率62%的灰白色的粉状二聚体。在NMR波谱中,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上部单体的Hs为A,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下部单体的Hs为B。1H NMR(CDCl3∶d4-甲醇,9∶1)δH 7.36-7.23(20H,m,Ar-H)、7.02-6.74(5H,m,A-5’,A-6’,A-2’,B-2’,B-5’)、6.35(1H,dd,J=1.7,8.2Hz,B-6’)、6.18-6.16(2H,ABq,J=2.2Hz,A-6,A-8)、5.86(1H,s,B-6)、5.12(5H,m,CH2Ph,B-2)、4.90(2H,s,CH2Ph)、4.71(1H,d,J=8.2Hz,A-2)、4.59(1H,d,J=10Hz,CH2Ph)、4.47(1H,d,J=10Hz,CH2Ph)、4.29(1H,dd,J=8.3,8.3Hz,A-4)、3.80(1H,m,H-3)、2.71(1H,d,J=16.6Hz,B-4)、2.53(1H,dd,J=4.4,16.6Hz,B-4);13CNMRδ156.5、156.0、154.6、154.0、152.5、151.6、151.4、151.2、150.6、147.0、146.7、141.7、141.6、141.5、139.8、134.8、134.4、134.2、133.9、129.3、128.7、126.2、126.1、126.0、125.8、125.5、125.4、125.2、125.1、125.0、124.9、119.8、115.0、112.6、111.2、106.1、104.5、96.5、94.9、93.0、92.8、79.9、70.5、69.1、69.0、67.8、67.7、63.9、35.0、25.5;IR(KBr,cm-1)3418、3057、3034、2918、1609、1510、1446、1371、1260、1202、1097、806、731、696;MS(FAB,m/z)939.6(M+H)+、649.1、607.0、559.0、459.8。
                     实施例12
         (+)-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的制备
将实施例11制备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50mg)溶于甲醇(10mL)并通过吹扫氩气进行脱气10分钟。加入30%的钯-活性炭(30mg)并在45psi下氢解3小时。将所述溶液通过Celite硅藻土过滤,用甲醇进行洗涤。蒸发合并的滤液和洗液,将残余物溶于水中,然后冻干提供定量收率的灰白色固体的二聚体。对于NMR波谱而言,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上部单体的Hs为A,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下部单体的Hs为B。1H NMR(CDCl3∶d4-甲醇,9∶1)δH 7.21(1H,bs,A-2’)、7.04(1H,bs,B-2’)、6.95-6.75(2H,m,A-5’,B-5’)、6.62(1H,m,A-6’)、6.45(1H,m,B-6’)、6.20(1H,m,B-6)、6.05(1H,m,B-6)、5.89(2H,m,A-6,A-8)、4.98(1H,m,B-2)、4.85(1H,m,B-2)、4.42-4.25(3H,m,A-4,A-3,A-2)、3.05-2.62(2H,m,B-4)。
                      实施例13
3-乙酰基-四-O-苄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的制
将实施例11中制备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用乙酸酐的吡啶溶液进行乙酰化。将120mg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溶于2mL的无水吡啶和加入的500μL的乙酸酐中。在室温下和氩气下搅拌所述反应混合物18小时。将所述混合物在乙酸乙酯和1N HCl(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机层用25mL水、然后用25mL的5%碳酸氢钠、接着用25mL的饱和氯化钠进行洗涤,并将有机相用硫酸钠进行干燥。通过层析纯化所述产物提供140mg的题述化合物,收率为91%。在NMR波谱中,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上部单体的Hs为A,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下部单体的Hs为B。1HNMR(CDCl3∶d4-甲醇,9∶1)δH 7.40-7.29(20H,m,Ar-H)、7.19-7.13(5H,m,A-2’,A-6’,B-2’,B-5’,B-6’)、6.92(1H,d,J=8.3Hz,A-5’)、6.52(1H,s,B-6)、6.21、6.18(2x1H,2xd,J=2.3Hz,A-6,A-8)、5.67(1H,t,J=9.6Hz,H-3)、5.14(3H,s,CH2Ph,B-3)、5.0(2H,s,CH2Ph)、4.98(2H,s,CH2Ph)、4.84(1H,d,J=9.1Hz,A-3)、4.75(1H,d,J=10.1Hz,A-2)、4.58、4.41(2H,ABq,J=9.2Hz,CH2Ph)、2.64(2H,m,B-4)、2.29(6H,s,COCH3)、2.26(3H,s,COCH3)、2.26(3H,s,COCH3)、1.76(3H,s,COCH3)、1.74(3H,s,COCH3)、1.64(3H,s,COCH3);13C NMR 169.6、168.2、168.0、167.5、158.0、156.2、153.2、149.2、148.7、147.1、146.2、142.5、142.0、137.0、136.8、136.5、136.2、130.0、129.8、128.3、128.2、127.7、127.6、127.3、127.1、122.8、121.6、121.4、114.9、114.8、110.2、108.4、106.0、95.0、94.6、80.0、75.5、73.4、71.4、71.0、70.5、69.7、66.5、35.0、26.2、20.6、20.5、20.4、20.3、20.0;MS(FAB,m/z)1192(M+H)+、1131、1039、949、841、691。
                  实施例14
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将实施例13中制备的3-乙酰基-四-O-苄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溶于经过脱气的乙酸乙酯-甲醇(各为3mL)中并在45psi下采用30%的钯-活性炭氢解4小时。将所述溶液通过Celite硅藻土过滤并蒸发溶剂从而提供定量收率的淡黄色固体的二聚体。在NMR波谱中,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上部单体的Hs为A,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下部单体的Hs为B。1H NMR(CDCl3∶d4-甲醇,9∶1)δH 7.47、6.98(2x1H,bs,B-2’)、7.36、6.98(2x1H,2xd,J=8.4,B-6’)、7.24、7.16(2x1H,2xd,J=8.4Hz,B-5’)、6.89、6.60(2x1H,2xbs,A-2’)、6.83、6.79(2x1H,ABq,J=8.4Hz,A-5’,A-6’)、6.66(1H,d,J=8.4Hz,A-5’)、6.47(1H,d,J=8.4Hz,A-6’)、6.51、6.45(2x1H,2xs,B-6)、5.97、5.84(2x1H,2xd,J=2Hz,A-6,A-8)、5.96(2H,s,A-6,A-8)、5.71(2H,m,A-3)、5.50、5.17(2x1H,2xbs,B-3)、5.28(2x1H,2xbs,B-2)、5.0、4.54(2x1H,2xd,J=8.9,9.4Hz,A-2)、4.74、4.61(2x1H,2xd,J=9.9Hz,A-4)、3.2、2.74(2x2H,2xm,B-4)、2.32、2.29、2.28、2.26、2.23、2.01、1.80、1.77、1.63(s,COCH3);13C NMR172.5、172.0、171.8、171.5、170.3、170.2、170.1、170.0、169.8、169.2、157.2、157.1、156.8、154.8、154.0、149.2、147.5、146.0、145.9、145.6、145.0、143.0、142.8、137.5、137.0、129.8、125.8、124.9、124.0、123.0、122.6、121.8、120.8、120.2、119.8、115.9、115.8、115.5、115.1、110.8、110.9、109.5、109.4、105.0、104.2、98.0、97.5、96.8、96.0、81.0、80.2、79.0、78.8、78.6、78.0、75.0、72.2、68.1、68.0、37.5、36.0、26.5、26.0、20.7。
                      实施例15
        四-O-(-)-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的制备
将实施例7制备的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70mg,0.1mmol)、(-)-表儿茶素(145mg,5eq)和溴化锂(44mg,5eq)溶于THF和二氯甲烷(各为3mL)的混合物中,并在氩气下回流所述溶液24小时,将所述溶液在乙酸乙酯和水(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相层用硫酸钠进行干燥。蒸发溶剂,将残余物再悬浮在乙酸乙酯中,然后过滤除去大多数的(-)-表儿茶素。蒸发滤液得到残余物并进行硅胶层析,采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1,体积/体积)进行洗脱分离出目标化合物。蒸发洗脱液提供56mg(60%)的灰白色粉末。1H NMR(CDCl3∶d4-甲醇,9∶1)δH[未指定]7.35-7.14(20H,m)、6.92(1H,bs)、6.82(1H,s)、6.29(1H,s)、6.18(1H,s)、5.85(1H,s)、5.01(4H,s)、4.94(2H,s)、4.93(2H,s)、4.38(1H,s)、3.93(1H,s)、2.85(2H,s)。
                    实施例16
         (-)-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的制备
将实施例15制备的四-O-(-)-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40mg,0.043mmol)溶于8mL甲醇中并通过吹扫氩气脱气10分钟。往所述溶液中加入25mg的30%的钯-活性炭,并将所述混合物在45psi下氢解3小时。将所述溶液通过Celite硅藻土过滤,然后用25mL甲醇进行洗涤。蒸发合并的滤液和洗液,将残余物溶于水中。冻干提供23mg的灰白色粉末。HPLC分析(图1A)显示存在18%的单体、45%的二聚体、25%的三聚体和8%的四聚体。1H NMR谱图显示于图2中。
                    实施例17
     四-O-苄基-(+)-儿茶素-(4α→8)-(+)-儿茶素的制备
将实施例6制备的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70mg,0.1mmol)、(+)-儿茶素(145mg,5eq)和溴化锂(44mg,5eq)溶于THF和二氯甲烷(各为3mL)的混合物中,并在氩气下回流所述溶液24小时。此后将所述溶液在乙酸乙酯和水(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相层用硫酸钠进行干燥。蒸发去溶剂后,将残余物再悬浮在乙酸乙酯中,然后过滤除去大多数未反应的(+)-儿茶素。蒸发后将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采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1,体积/体积)进行洗脱,在蒸发后提供灰白色粉末(81mg,68%)。1H NMR(CDCl3∶d4-甲醇,9∶1)δH 7.39-7.06(20H,m)、6.84-6.68(5H,m)、6.47(1H,d,J=7.9Hz)、6.32-5.98(4H,m)、5.00-4.33(11H,m)、3.58(1H,m)、2.98(1H,m)、2.35(1H,m);IR(KBr,cm-1)3441、3057、3034、2918、1609、1542、1510、1371、1266、1097、812、737、696;MS(APCI,m/z)938(M-H)、920、848、816、696、607、558。
                           实施例18
3-乙酰基-四-O-苄基-(+)-儿茶素-(4α→8)-3-乙酰基四O-苄基-(-)-表儿 茶素的制备
在0℃下,将实施例13制备的3-乙酰基-四-O-苄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119mg,0.1mmol)加入无水DMF(4mL)中,然后加入NaH(29mg,4.2eq),接着加入苄基溴(54μL,4.5eq)。在2分钟内慢慢加入水(8μL,4eq)并在室温下搅拌所述混合物24小时。将所述溶液在乙酸乙酯和水(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机相用硫酸镁进行干燥。蒸发后,将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采用2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进行洗脱,在蒸发后提供105mg(90%)的题述化合物。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上部单体的Hs为A,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下部单体的Hs为B。1H NMR(CDCl3∶d4-甲醇,9∶1)δH 7.45-7.24(40H,m,Ar-H)、6.90-6.78(6H,m,A-2’,A-5’,A-6’,B-2’,B-5’,B-6’)、6.22(2H,m,A-6,A-8)、6.21(1H,s,B-6)、5.92(1H,m,A-3)、5.21-4.40(20H,络合物,CH2Ph,A-2,A-4,B-2,B-3)、2.70(2H,m,B-4)、1.67(6H,s,CH2Ph,COCH3)。
                          实施例19
四-O-苄基-(+)-儿茶素-(4α→8)-(+)-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往实施例18中制备的3-乙酰基-四-O-苄基-(+)-儿茶素-(4α→8)-3-乙酰基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THF(2mL)和甲醇(200μL)溶液中加入粉末状KOH(5mg,3eq),在氩气和室温下搅拌所述溶液18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在乙酸乙酯和饱和氯化铵(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机层用硫酸镁进行干燥并蒸发溶剂。然后将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采用20%乙酸乙酯的二氯甲烷溶液进行洗脱,蒸发溶剂后提供无色油状的题述化合物(31mg,82.5%)。在NMR波谱中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上部单体的Hs为A,指定含有二聚体的下部单体的Hs为B。1HNMR(CDCl3∶d4-甲醇,9∶1)δH 7.41-7.13(40H,m,Ar-H)、6.97-6.79(6H,络合物,A-2’,A-5’,A-6’,B-2’,B-5’,B-6’)、6.22(1H,s,B-6)、6.20、6.12(2x1H,2xd,J=2.4Hz,A-6,A-8)、5.18-4.51(19H,CH2Ph,A-2,A-4,B-2)、4.28(1H,m,A-3)、3.85(1H,m,B-3)、2.95(1H,d,J=16Hz,B-4)、2.60(1H,dd,J=5,16Hz,B-4)。
                         实施例20
四-O-苄基-(+)-儿茶素-(4α→8)-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 -(-)-表儿茶素的制备
往实施例14制备的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100mg,0.068mmol)和实施例6制备的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334mg,2eq)的THF(7mL)和二氯甲烷(7mL)溶液中加入161mg的碘化锂。将所述溶液回流24小时,然后在乙酸乙酯和水(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机相用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并蒸发溶剂。采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1∶1,体积/体积)作为洗脱液对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蒸发溶剂后提供带褐白色固体(100mg,28%)。所得的1H NMR显示于图3中。MS(FAB,m/z)1482(M+H)+、1148、1042、962、920、650。
                              实施例21
四-O-苄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 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在氩气下,将实施例20中制备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1 00mg,0.068mmol)在无水吡啶(2mL)和乙酸酐(1mL)中搅拌24小时。然后将所述溶液在1N HCl和乙酸乙酯(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机层用5%的碳酸氢钠、饱和氯化钠进行洗涤,用硫酸镁进行干燥。蒸发溶剂后提供一种油状残余物,采用10%的乙酸乙酯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洗脱液,对所述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蒸发溶剂后提供一种白色粉末(70mg,61%)。所得的1H NMR谱图显示于图4中。
                       实施例22
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 (-)-表儿茶素的制备
将实施例21制备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50mg)溶于脱气的乙酸乙酯-甲醇(各为3mL)中并在45psi下在30%的钯-活性炭的存在下氢解4小时。通过Celite硅藻土过滤除去催化剂,蒸发提供淡褐色粉末的题述化合物(35mg,91%)。所得的1H NMR谱图显示于图5中。
                         实施例23
四-O-苄基-(+)-儿茶素-(4α→8)-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 -(+)-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往实施例22制备的3-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30mg,0.0226mmol)和实施例6制备的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31mg,2eq)的THF和二氯甲烷(各2mL)溶液中加入碘化锂(16mg,5eq)并将所述溶液回流24小时。然后将所述溶液在乙酸乙酯和水(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机层用硫酸镁进行干燥,过滤并蒸发溶剂。采用10%的甲醇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洗脱液对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蒸发溶剂后提供带褐白色固体(20mg,45%)。MS(FAB,m/z)1978(M+H)+、1934(M+-COCH3)、1571(M+-COCH3,-3xCH2Ph)、1646、1430、1373、1330、1269。
                           实施例24
四-O-苄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6→4α)-四-O-苄基-(+)-儿 茶素的制备
往实施例11制备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69mg,0.074mmol)和实施例6制备的4β-乙酸基四-O-苄基-(+)-儿茶素(51mg,0.074mmol)的二氯甲烷和THF(各为7mL)的溶液中加入溴化锂(65mg,10eq),并将所述混合物回流24小时。将所述溶液在乙酸乙酯和水(各为25mL)中进行分配,有机相用硫酸镁进行干燥。蒸发溶剂,采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1∶1,体积/体积)作为洗脱液对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蒸发溶剂后提供白色粉末(35mg,30%)。所得的1H NMR显示于图6中。MS(FAB,m/z)1588(M+H)+、1255、772、648、607、560。
                   实施例25
         8-溴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往四-O-苄基-(-)-表儿茶素(实施例2)(65mg,0.1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2mL)中加入N-溴代丁二酰胺(18mg,0.1mmol),并在氩气下搅拌所述溶液10分钟。将所述混合物通过硅胶过滤,然后用20mL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1∶1,体积/体积)进行洗脱。将合并的滤液和洗液蒸发。采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对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蒸发溶剂后提供带亮桃红色的白色晶体(66mg,90%)。1H NMR(CDCl3H 7.45-7.21(21H,m,Ar-H)、7.01(1H,dd,J=1.4 8.3Hz,H-6)、6.96(1H,d,J=8.3Hz,H-5)、6.23(2H,s,H-6)、5.38(1H,m,H-3)、5.21、5.18、5.10、4.97(4x2H,4xs,4xCH2)、5.01(1H,s,H-2)、4.3(1H,m,H-3)、3.03(1H,dd,J=1.9,17.4Hz,H-4)、2.89(1H,dd,J=4.,17.4Hz,H-4)、1.55(1H,d,J=4.8Hz,OH)。
                    实施例26
              8-溴五苄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往0℃的五苄基-(-)-表儿茶素(55mg,0.074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2mL)中加入N-溴代丁二酰胺(14mg,1eq),并在室温下搅拌所述溶液30分钟。将所述溶液通过25毫米直径的硅胶(7gm)柱,用二氯甲烷(30mL)进行洗涤。蒸发合并的滤液和洗脱液从而在蒸发溶剂后提供白色泡沫状的题述化合物(50mg,82.5%)。1H NMR(CDCl3H 7.43-6.90(28H,m,Ar-H)、6.21(1H,s,H-6)、5.17(2H,s,CH2)、5.09(5H,s,2xCH2,H-2)、4.96(2H,s,CH2)、4.37、4.27(2H,AB,J=12.6Hz,3-OCH2)、3.95(1H,m,H-3)、2.94(1H,dd,J=3.6,17.1Hz,H-4)、2.78(1H,dd,J=4.4,17.1Hz,H-4)。
                       实施例27
         8-溴4β-乙酸基五苄基-(-)-表儿茶素的制备
在氩气下往8-溴五苄基-(-)-表儿茶素(实施例26)(59mg,0.072mmol)和四乙酸铅(48mg,1.5eq)的混合物中加入苯(2mL),然后加入2mL乙酸,并在室温下搅拌所述混合物60小时。将所述溶液在乙酸乙酯和水(各为50mL)中进行分配。有机层用1N NaOH(2×50mL)进行洗涤,然后用水(50mL)、饱和氯化钠(50mL)进行洗涤,用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所述溶液并蒸发提供油状残余物,采用20%的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液对所述残余物进行硅胶层析,在蒸发后提供白色泡沫状的题述化合物(38mg,60%)。1H NMR(CDCl3H7.46-6.85(28H,m,Ar-H)、6.25(1H,s,H-6)、6.18(1H,d,J=2.3Hz,H-4)、5.20、5.13、5.02(4x2H,4xs,4xCH2)、4.99(1H,s,H-2)、4.51、4.33(2H,AB,J=12.3Hz,3-OCH3)、3.65(1H,m,H-3)、2.0(2H,s,OCOCH3)。
                     实施例28
        确定8-溴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绝对构型
将8-溴四-O-苄基-(-)-表儿茶素晶体固定在玻璃纤维上,并置于Siemens SMART CCD X-射线衍生仪中的-44℃的冷氮气流中。通常晶体的衍射较弱,存在极少或角度不大的反射,并且总体上具有弱的强度。尽管采用比通常长的暴露时间,前面三个晶体没有发生充分的衍射以测量晶胞。使用15次反射,第4个晶体发生充分的衍射从而精确修定出晶胞。采用Mo辐射对该晶体超过2千个晶格(frame)进行暴露50秒,从而粗略覆盖衍射球体,收集数据。
晶胞体积表明晶胞中包含两个分子。尽管一个晶胞角度清楚地为90°,一个明显不同于90°(92.6°),第三个角与90°相差0.1 °(这对于单斜晶胞而言是一个较大的误差)。但是,可能的系统消光检测表明一条明显的21轴与用于手性化合物的单斜晶空间群P21一致。随后成功的结构求解和对P21的精修支持了这种选择。通过采用SHELX软件包(Sheldrick,G.M.SHELXT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SoftwarePrograms:Siemens Analytical X-ray Instruments Inc.Madison,WI,1990)中的程序的直接方法解出这种结构。氢原子位于固定的、计算的位置。苄基上的苯环作为刚性基团进行各向同性精修。没有对吸收或消光进行校正。下表列出了晶体数据。
                             表
          8-溴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晶体数据和结构精修
经验式                      C43H37BrO6
分子量                      729.64
温度                        229(2)°K
波长                        0.71073A°
晶体体系                    单斜晶
空间群                      P21
晶胞尺寸                    a=15.9122(8)A°     α=90°
                            b=4.8125(3)A°      β=92.6390(10)°
                            c=22.4772(13)A°    γ=90°
体积,z                     1719.42(17)A03,2
密度(计算值)                1.409Mg/m3
吸收系数                    1.246mm-1
F(000)                      756
晶体尺寸                    0.45×0.04×0.04mm
采集数据的θ范围            1.28-23.44°
界限指数(Limiting           -17≤h≤17,-5≤k≤5,-24≤l≤24
indices)
采集的反射                  13371
独立的反射                  4868(Rint=0.2246)
对θ=23.44°的完整性       99.2%
吸收校正                    无
精修方法                    在F2上整个矩阵的最小二乘方(Full matrix
                            least squares on F2)
数据/约束(restraints)/参    4868/1/274
在F2上的拟合优度           1,091
R指数(全部)                 R1=0.2263,wR2=0.4749
最后的R指数[I>2σ(I)]      R1=0.1515,wR2=0.3875
绝对结构参数                0.00(5)
峰和谷的最大差值            1.857和-1,268eA03
对正确的绝对构型的确定通过计算Flack‘x’参数来测试。这个参数基本接近0,表明指定了正确的构型。对转化构型的测试精修导致Flack‘x’参数值为0.95(5),并且R因子明显增大,两者均表明所述指定是正确的。8-溴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最后模型示于图7中。
                   实施例29
(88)、(86)和(66)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制备
可以扩展本发明所述的步骤以提供含有(88)、(86)和(66)黄烷间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这些化合物由6-溴-和/或8-溴-(单体)中间体获得。在钯(o)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Stille反应使这些溴化单体与有机锡衍生物进行偶合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低聚物的键合(Stille,J.K.,Agnew,Chem.Internal.Ed.Engl., 25,508-524(1986))。
例如,将实施例26制备的8-溴五苄基-(-)-表儿茶素与六丁基二锡烷反应以提供五苄基(-)-表儿茶素的烷基锡烷。在四(三苯基膦)钯(o)的苯溶液的存在下使这种锡烷与另一种8-溴五苄基(-)-表儿茶素偶合提供具有(88)键合的十苄基(-)表儿茶素二聚体。采用H2/Pd去保护提供了游离酚形式的(-)-表儿茶素-(88)-(-)-表儿茶素。
同样,采用合适的6-溴-或8-溴-(单体)衍生物可以合成具有(86)或(66)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另外,偶合8-溴-或6-溴-二聚体、三聚体和更高级的低聚物可以提供具有(88)、(86)和(66)键合的“偶数”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
再进一步,如本发明所述采用封端的单体进行偶合以制备(46)键合的低聚物可以用于Stille反应以提供含有(46)和(48)键合的低聚物与(88)、(86)和(66)键合组合的新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举例而言,下面的结构说明了(88)、(48)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三聚体。
                  附图的简单描述
图1A代表实施例16制备的(-)-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的HPLC分离。
图1B代表实施例12制备的(+)-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的HPLC分离。
图2代表实施例16制备的(-)-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的1HNMR谱图。
图3代表实施例20制备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的1H NMR谱图。
图4代表实施例21制备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的1H NMR谱图。
图5代表实施例22制备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儿茶素-(4α→8)-五乙酰基(-)-表儿茶素的1H NMR谱图。
图6代表实施例24制备的四-O-苄基-(+)-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6→4α)四-O-苄基(+)-儿茶素的1H NMR谱图。
图7代表8-溴四-O-苄基(-)-表儿茶素的X-射线模型。

Claims (24)

1.一种制备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不会使单体的A环失活的可除去的保护基团保护矢车菊苷配质单体的各个酚羟基并且所述保护基团选自苄基、对甲氧基苄基、叔丁基和三苯甲基,其中所述保护步骤在非质子溶剂中实施,所述非质子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二甲基亚砜;
(b)采用有机酸的铅(IV)盐,通过引入酸基活化步骤(a)化合物的C-4位的偶合以提供一种活化的化合物;和
(c)在路易斯酸的存在下,使步骤(b)的活化化合物与未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偶合以生成二聚体。
2.一种制备线性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权利要求1定义的方法制备部分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其中所述顶部基体的酚羟基用不使受保护的基体的A环失活的可除去的保护基团保护并且所述保护基团选自苄基、对甲氧基苄基、叔丁基和三苯甲基;
(b)用使所述掩蔽的、受保护的二聚体的底部基体失活的可除去的掩蔽基团掩蔽在步骤(a)定义的底部基体的未受保护的酚羟基和两个C-3位置的羟基,并且所述掩蔽基团选自酰基、芳酰基、氨基甲酸根、碳酸根和芳基磺酰基;
(c)使步骤(b)的二聚体的顶部基体去保护从而提供一种去保护的、掩蔽的二聚体,由此在所述二聚体的去保护的顶部基体的C-8位置进行偶合;
(d)在路易斯酸的存在下,用没有封端或已封端的、受保护的、活化的单体偶合步骤(c)的二聚体以形成三聚体,其中所述三聚体的顶部基体为受保护的封端基体或受保护的没有封端的基体,其中在C-8位置上进行偶合;
(e)用如上限定的可除去的掩蔽基团掩蔽步骤(d)的已封端或没有封端的三聚体;
(f)使步骤(e)的已封端或没有封端的、受保护的、掩蔽的三聚体去保护从而形成已封端或没有封端的三聚体;
(g)如需要较高级的低聚物,就重复或交替步骤(a)-(f),所述低聚物中的基体数为4-18。
3.一种制备分支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制备未封端或封端的、部分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其中用不使受保护基体的A环失活的可除去的保护基团保护顶部基体的酚羟基,而底部基体具有游离的酚羟基并且所述保护基团选自苄基、对甲氧基苄基、叔丁基和三苯甲基;
(b)在路易斯催化剂的存在下,使步骤(a)的二聚体与未封端或封端的、受保护的、活化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偶合以形成分支的三聚体;
(c)使步骤(b)的三聚体去保护;和
(d)如需要具有4-18个包括(4→8)、(4→6)、(6→4)和/或(8→4)键合的基体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就按顺序,交替或者以组合方式实施以下的一个步骤;
(i)在路易斯酸的存在下,将步骤(c)的三聚物与没有封端或已封端的、受保护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进行偶合;或
(ii)用选自酰基、芳酰基、氨基甲酸根、碳酸根和芳基磺酰基的可除去的掩蔽基团掩蔽步骤(b)的三聚物,使受掩蔽的三聚物去保护,并在路易斯酸的存在下,使受掩蔽的三聚物与未受保护或受保护的、封端的活化的矢车菊苷配质单体进行偶合。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的方法,该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使二聚体或低聚物去保护以及包括或不包括使所述二聚体或低聚物解蔽和/或解封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中所制备的低聚物为低聚物5-12。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制备的低聚物为低聚物5。
7.权利要求1、2或3的方法,其中所述矢车菊苷配质单体相同或不同。
8.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制备的线性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键合为(4→8)。
9.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制备的分支的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键合为(4→6)、(4→8)、(6→4)和/或(8→4)。
10.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通过碱水解实施所述解蔽步骤。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用于活化C-4位所引入的酸基为乙酸基、甲酸基或丙酸基;其中用于所述活化的铅盐为四乙酸铅、四甲酸铅或四丙酸铅;并且其中所述溶剂为苯。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活化步骤采用有机酸。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酸与在所述铅盐中所用的有机酸相同。
14.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酸为甲酸、乙酸或丙酸。
15.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中封端基团为卤素基团。
16.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卤素基团为溴或碘基团。
17.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用烷基锂实施所述解封步骤。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烷基锂为正丁基锂或叔丁基锂。
19.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中通过氢解实施所述去保护步骤。
20.一种制备具有(88)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溴化在C-8位置上的第一和第二保护的单体以形成第一和第二8-溴保护的单体,其中所述保护的单体是通过选自苄基、对甲氧基苄基、叔丁基和三苯甲基的可除去的保护基团来保护的;
(b)在钯(o)的存在下,使所述第一8-溴保护的单体与六烷基二锡烷反应以提供受保护的单体-8-三烷基锡烷;
(c)采用四(三苯基膦)钯(o)的苯溶液,使步骤(b)的产物与第二8-溴保护的单体进行偶合以生成(88)偶合的二聚体;和
(d)使步骤(c)的产物去保护以生成(88)二聚体。
21.一种制备具有(66)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溴化在C-6位置上的第一和第二保护的单体以形成第一和第二6-溴保护的单体,其中所述保护的单体是通过选自苄基、对甲氧基苄基、叔丁基和三苯甲基的可除去的保护基团来保护的;(b)在钯(o)的存在下,使第一6-溴保护的单体与六烷基二锡烷反应从而提供受保护的单体-6-三烷基锡烷;
(c)使用四(三苯基膦)钯(o)的苯溶液,使步骤(b)的产物与所述第二6-溴保护的单体偶合生成(6→6)偶合的二聚体;和
(d)使步骤(c)的产物去保护从而生成(6→6)二聚体。
22.一种制备具有(68)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溴化在C-6位置上的第一保护的单体和C-8位置上的第二保护的单体以形成第一6-溴保护的单体和第二8-溴保护的单体,其中所述保护的单体是通过选自苄基、对甲氧基苄基、叔丁基和三苯甲基的可除去的保护基团来保护的;
(b)在钯(o)的存在下,使所述第一6-溴保护的单体与六烷基二锡烷反应从而提供受保护的单体-6-三烷基锡烷;
(c)使用四(三苯基膦)钯(o)的苯溶液,使步骤(b)的产物与所述第二8-溴保护的单体偶合生成(6→8)偶合的二聚体;和
(d)使步骤(c)的产物去保护从而生成(6→8)二聚体。
23.一种制备具有(86)键合的矢车菊苷配质二聚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溴化在C-8位置上的第一保护的单体和C-6位置上的第二保护的单体以形成第一8-溴保护的单体和第二6-溴保护的单体,其中所述保护的单体是通过选自苄基、对甲氧基苄基、叔丁基和三苯甲基的可除去的保护基团来保护的;
(b)在钯(o)的存在下,使所述第一8-溴保护的单体与六烷基二锡烷反应从而提供受保护的单体-8-三烷基锡烷;
(c)使用四(三苯基膦)钯(o)的苯溶液,使步骤(b)的产物与所述第二6-溴保护的单体偶合生成(8→6)偶合的二聚体;和
(d)使步骤(c)的产物去保护从而生成(8→6)二聚体。
24.一种结晶的8-溴-四-O-苄基(-)表儿茶素。
CNB008087784A 1999-04-15 2000-03-29 制备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72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292,244 US7015338B1 (en) 1999-04-15 1999-04-15 Synthetic methods for preparing procyanidin oligomers
US09/292244 1999-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5796A CN1355796A (zh) 2002-06-26
CN1207292C true CN1207292C (zh) 2005-06-22

Family

ID=2312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877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7292C (zh) 1999-04-15 2000-03-29 制备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3) US7015338B1 (zh)
EP (2) EP1175415B1 (zh)
JP (1) JP2002542240A (zh)
CN (1) CN1207292C (zh)
AT (1) ATE342894T1 (zh)
AU (1) AU780897B2 (zh)
CA (1) CA2369799A1 (zh)
DE (1) DE60031394T2 (zh)
ES (1) ES2274784T3 (zh)
IL (2) IL145814A0 (zh)
RU (1) RU2281943C2 (zh)
WO (1) WO20000632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7842B1 (en) 1997-10-09 2001-03-27 Mars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procyanidin(4-6 or 4-8) oligomers and their derivatives
US7015338B1 (en) * 1999-04-15 2006-03-21 Mars Incorporated Synthetic methods for preparing procyanidin oligomers
US6476241B1 (en) * 2000-09-05 2002-11-05 Mars Incorporated Synthesis of 4α-arylepicatechins
US7067679B2 (en) * 2002-10-02 2006-06-27 Mars, Inc. Synthesis of dimeric, trimeric, tetrameric pentameric, and higher oligomeric epicatechin-derived procyanidins having 4,8-interflavan linkages and their use to inhibit cancer cell growth through cell cycle arrest
EP1790648A1 (en) * 2002-10-11 2007-05-30 Proteotech, Inc. Use of procyanidin B2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medica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amyloid and synuclein diseases
CA2541548A1 (en) * 2003-10-10 2005-04-21 Mars, Incorporated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volving erbb2 kinase overexpression
DE602005021873D1 (de) 2004-03-12 2010-07-29 Univ Georgia Neues impfstoffadjuvans und dess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JP4659407B2 (ja) 2004-07-29 2011-03-30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オリゴメリックプロアントシアニジン(opc)の分析方法
CN101248057A (zh) * 2005-06-29 2008-08-20 马尔斯公司 (+)-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以及它们的5,7,3',4'-四-o-苄基类似物的制备
US20070004796A1 (en) * 2005-06-29 2007-01-04 Romanczyk Leo Jr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tected-(+)-catechin and (-)-epicatechin monomers, for coupling the protected monomers with an activated, protected epicatechin monomer, an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picatechin-(4B,8)-epicatechin or -catechin dimers and their digallates
MX2007016120A (es) 2005-06-29 2008-04-29 Mars Inc Induccion de vasodilatacion de vasos sanguineos perifericos.
CA2634127C (en) 2005-12-23 2016-06-07 Mars, Incorporated Skin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WO2007084648A2 (en) * 2006-01-20 2007-07-26 Mars, Incorporated Mixed 4→6 procyanidin dimers and their use
RU2496492C2 (ru) 2006-06-15 2013-10-27 Марс,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Способы и композиции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когнитивной функции
EP2438915A1 (en) 2006-07-21 2012-04-11 Mars Incorporated Improvement of arginase levels/activity
FR2923718B1 (fr) * 2007-11-15 2009-12-18 Caudalie Compositions de derives polyphenoliques flavonoidiques et leurs applications pour lutter contre les pathologies et le vieillissement des organismes vivants
WO2013011458A1 (en) 2011-07-19 2013-01-24 Indus Biotech Private Limited A method of managing chemotherapy induced alopecia or cachexia or both
WO2013170155A2 (en) 2012-05-11 2013-11-14 The Hershey Company Methods of purifying and identifying the presence of and levels of procyanidin oligomeric compounds
CN109705079A (zh) * 2018-12-20 2019-05-03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高聚体裂解与原花青素b1的提取方法
CN110776487A (zh) * 2019-11-08 2020-02-11 高磊 一种提取玉米须花青素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844C (de) 1886-09-23 1887-06-22 Black John Melton Neuerung an der Controlb}chse f}r Conducteure.
DE1493976C3 (de) 1964-01-18 1973-09-13 Merck Patent Gmbh, 6100 Darmstadt Substituierte Flavandenvate sowi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NL6513089A (zh) 1964-10-21 1966-04-22
US4255336A (en) 1977-11-25 1981-03-10 Ciba-Geigy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substituted derivatives of (+)-cyanidan-3-01
JPS58154571A (ja) 1982-03-08 1983-09-14 Nippon Shinyaku Co Ltd 新規タンニン
GB2122608B (en) 1982-06-01 1985-10-02 Zyma Sa (+)-cyanidan-3-ol derivatives
JPS61205272A (ja) 1985-03-08 1986-09-11 Tsumura Juntendo Inc 新規なタンニン
DE3572626D1 (en) 1985-08-09 1989-10-05 Edward D Bell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fuel between vehicles
JPH0231074B2 (ja) 1986-08-26 1990-07-11 Nippon Shinyaku Co Ltd Shintannin
JPS6490774A (en) 1987-10-02 1989-04-07 Hitachi Ltd Optical array recorder
CA2057023A1 (fr) 1989-05-12 1990-11-13 Leon Cariel Composition a base de proanthocyanidols, leur application pharmacologique
JP2857646B2 (ja) 1990-11-26 1999-02-17 キッコーマン株式会社 抗変異原性剤
US5554645A (en) 1994-10-03 1996-09-10 Mars, Incorporated Antineoplastic cocoa extrac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AU5711696A (en) 1996-04-02 1997-10-22 Mars, Incorporated Cocoa extract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6207842B1 (en) 1997-10-09 2001-03-27 Mars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procyanidin(4-6 or 4-8) oligomers and their derivatives
US6156912A (en) * 1999-04-09 2000-12-05 Mars, Incorporated 88, 66, and 68 catechin and epicatechin dimer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US7015338B1 (en) 1999-04-15 2006-03-21 Mars Incorporated Synthetic methods for preparing procyanidin oligomers
US6476241B1 (en) 2000-09-05 2002-11-05 Mars Incorporated Synthesis of 4α-arylepicatechins
US7067679B2 (en) 2002-10-02 2006-06-27 Mars, Inc. Synthesis of dimeric, trimeric, tetrameric pentameric, and higher oligomeric epicatechin-derived procyanidins having 4,8-interflavan linkages and their use to inhibit cancer cell growth through cell cycle arre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75415A1 (en) 2002-01-30
AU4179800A (en) 2000-11-02
EP1686123A2 (en) 2006-08-02
JP2002542240A (ja) 2002-12-10
EP1686123A3 (en) 2006-11-15
ES2274784T3 (es) 2007-06-01
WO2000063201A1 (en) 2000-10-26
US20040176441A1 (en) 2004-09-09
RU2281943C2 (ru) 2006-08-20
DE60031394D1 (de) 2006-11-30
RU2001130756A (ru) 2003-06-27
US7015338B1 (en) 2006-03-21
CA2369799A1 (en) 2000-10-26
DE60031394T2 (de) 2007-12-20
ATE342894T1 (de) 2006-11-15
EP1175415A4 (en) 2003-03-12
IL145814A0 (en) 2002-07-25
US6864377B2 (en) 2005-03-08
US7282598B2 (en) 2007-10-16
EP1175415B1 (en) 2006-10-18
AU780897B2 (en) 2005-04-21
IL145814A (en) 2007-05-15
CN1355796A (zh) 2002-06-26
US20030114691A1 (en) 200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7292C (zh) 制备矢车菊苷配质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CN100341867C (zh) 多酚的合成方法
CN1104426C (zh) 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分离和纯化
CN1067682C (zh) 抗肿瘤化合物、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于治疗的方法
CN1310907C (zh) 杂环化合物和以其为有效成分的抗肿瘤药
CN1127502C (zh) 帕罗西汀甲磺酸盐
CN1080256C (zh) 新的β-内酰胺类及制备紫杉烷的方法
CN1340048A (zh) 异黄酮衍生物的制备
CN1016507B (zh) 新的福斯克林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96786A (zh) 用做逆转录病毒抑制剂的香豆素衍生物
CN1715283A (zh) 新藤黄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68139A (zh)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56486A (zh) 取代的内酰胺和它们作为抗癌剂的用途
CN1871228A (zh) 异黄烷或异黄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896065A (zh) 1-(3′,4′,5′-三取代苯基)-异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0544A (zh) 新颖苯并吡喃酮-β-D-硫代木糖苷,它们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上的应用
CN1028997C (zh) 新蒽环型药物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允许的酸加成盐的制法
CN1146554C (zh) 非甾体抗雌激素的对映体选择性合成
CN1129217A (zh) 浆果赤霉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313462C (zh) 3-(4-氧代-4h-苯并吡喃-2-基)-(1h)-喹啉-4-酮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
CN1031192C (zh) 3′-脱氨基-4′-脱氧-4′-氨基-8-氟蒽环苷类的制备方法
CN1122669C (zh) 8H-噻吩并[2,3-b]吡咯嗪-8-酮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
CN86102125A (zh) 苷的制备方法
CN1796363A (zh) 苯丙烯酸苯丙烯酯和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247561C (zh) 4位含有芳基取代基的γ-丁烯酸内酯及其固相合成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