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0188C - 用于相互连接例如加强杆等细长元件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相互连接例如加强杆等细长元件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0188C
CN1200188C CNB00817475XA CN00817475A CN1200188C CN 1200188 C CN1200188 C CN 1200188C CN B00817475X A CNB00817475X A CN B00817475XA CN 00817475 A CN00817475 A CN 00817475A CN 1200188 C CN1200188 C CN 12001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pring
coil
cylinder shape
spring
elongate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174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3281A (zh
Inventor
托马斯·薛尼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erpeikesi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TYTECKER VOF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NL10138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NL1013890C2/nl
Priority claimed from NL10164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NL1016432C1/nl
Application filed by TYTECKER VOF filed Critical TYTECKER VOF
Publication of CN1413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3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01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01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04Clamping or clipping connections
    • F16B7/044Clamping or clipping connections for rods or tubes being in angled relationship
    • F16B7/048Clamping or clipping connections for rods or tubes being in angled relationship for rods or for tubes without using the innerside thereof
    • F16B7/0493Clamping or clipping connections for rods or tubes being in angled relationship for rods or for tubes without using the innerside thereof forming a crossed-over conn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62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 E04C5/163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the reinforcements running in one single dir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62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 E04C5/166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the reinforcements runn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 E04C5/167Connection by means of clips or other resilient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20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22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 F16B2/24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 F16B2/248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of wi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45Flexibly connected rigid members
    • Y10T403/459Helical spring type coup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1Rod side to plate or side
    • Y10T403/7171Two rods encompassed by single conn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 Treatment Of Steel In Its Molten State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具有中心线的线圈弹簧形式连接部件来相互连接至少两个例如混凝土加强杆等细长元件的方法,所述线圈弹簧在两根细长元件之间的连接点处通过在中心线上转动同时通过与这些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接触而膨胀从而拧接在这些细长元件上,其特征在于,所选线圈弹簧是一种螺旋形或螺旋盘绕形弹簧,其中至少一个线圈的直径小于在连接位置处的由所要连接的细长元件决定的最大横断面尺寸,该线圈弹簧设置成其中心线相对于细长元件倾斜,并且从这样获得的起始位置沿着细长元件的方向螺旋地移动,该螺旋运动一直持续到至少一个线圈在直径上扩展。

Description

用于相互连接例如加强杆等 细长元件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具有中心线的线圈弹簧形式连接部件来相互连接至少两个例如混凝土加强杆等细长元件的方法,所述线圈弹簧在两个细长元件之间的连接位置处通过在中心线上转动同时通过与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接触而扩展从而拧接在细长元件上。本发明还涉及在这种连接方法中所使用的一种连接部件和连接部件的组件。
背景技术
上述方法可以从JP-A-03221665中得知。根据在图5-7中所示的实施方案,通过在所要连接的元件上拧接上相对软弱的线圈弹簧来连接两个细长元件,所述弹簧的开口内径大约等于所要连接的元件的连接直径。虽然这样可以以相对快速而简单的方式安装连接部件,但是相对较大并且软弱的线圈弹簧会导致两个元件半紧固连接。这种连接例如不适于用在例如混凝土加强杆的编织过程中。如果要求更坚固的连接,则必须采用图17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也就是说通过缠绕在这些杆上的铁丝相互连接这些杆,之后将该铁丝的两个端部缠结在一起并且切割成应有的尺寸。这种方法不仅非常耗费劳力,而且劳动强度大,并且经常导致肉体疾病甚至导致无能力工作。
其中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已经对减轻并简化该工作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这导致了不同类型的连接和夹紧部件,这些部件可以或不必进行机械固定,例如在US-A-4388791、EP-A-0485332、EP-A-0560707、EP-A-0657597、WO-A-94/13902、WO-A-90/13718以及WO-A-90/03484中所示的一样。它涉及由线形材料制成的部件和更多的固体部件。前面的部件实际上总是需要这些部件和紧固工具从上方在交叉点下面接合的连接,相对于上述混凝土编织而言这几乎不能降低操作的复杂性,并且还经常需要自动装置,以便能够实现连接。另外,在紧固之后这些连接部件常常不是真的被紧固,因为所采用的技术不会消除来自连接部件的弹性。但是,如果由咬接紧固的连接部件受到太大的应力的话,则会出现脱开的危险。这些以往的缺点在使用越多的固体部件的情况下出现的越少,但是另一方面它们的缺点在于,它们强有力地阻止了在连接位置处加强杆和混凝土之间的接触。这两种类型的部件的缺点在于,它们往往只适用于交叉杆,而在这种混凝土结构中还必须提供其它连接,例如在平行杆之间的连接,或其中弯曲过例如90°的杆必须在其弯曲点处与交叉杆连接的连接,或者在两根平行杆和一根越过它们的杆之间的连接。此外,这些部件往往要被调节成用于特定的杆直径,而在混凝土结构中所使用的加强杆的直径是变化的,从而必须在库中保存几种类型的部件并且在连接作业期间必须能够得到。所有这些缺点的结果在于,各种解决方案还没有发现是可接受的,并且混凝土编织仍然主要是以原始困难且劳动强度大的方式来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方法,该方法可以即使不完全也基本上消除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这是通过在起始段落中所述的那种类型的工艺来实现的,在所选的线圈弹簧是一种螺旋或螺旋盘绕形弹簧的情况下,其中至少一个线圈的直径小于由所要连接的细长元件所决定的在连接位置处的最大横向尺寸,该线圈弹簧设置成其中心线相对于细长元件倾斜并且从由此获得的初始位置沿着细长元件的方向螺旋移动,该螺旋运动一直持续到至少一个线圈在直径上扩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一种从一侧简单的转动运动来实现连接。线圈弹簧扩展的结果不仅在于平缓地将所要连接的细长元件封入,而且还消除来自连接部件的弹性,从而它以一种牢固卡住和卡紧的方式紧固在细长元件周围。因为弹簧的一个或多个线圈在直径上扩展,所以可以非常用力地将所要连接的细长元件夹在一起,同时相同的线圈弹簧可以用于大范围的杆直径。另外,采用该线圈弹簧,不仅可以实现两根交叉杆之间的连接,而且还可以毫无问题地实现在其它取向和设计的加强杆之间的连接。另外,该线圈弹簧在紧固位置中将基本上只是局部接触这样连接的加强杆,这就优化了这些杆和浇铸在它们周围的混凝土之间的接触。总之,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并且具有许多优点和有益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该线圈弹簧优选由弹簧钢制成并且螺旋运动一直持续到至少一个线圈塑性变形。通过这种由弹簧钢制成的连接部件,可以用相对较短的弹性扩展来获得极大的压紧力,同时随着压紧力的增加相对减小,而随后的可能相对大的塑性扩展使得该连接部件适用于所要连接的大范围的不同断面元件。
为了使线圈弹簧在实现连接期间的螺旋紧固进一步合理化,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线圈弹簧的中心线在拧接在细长元件期间优选以偏离90°的角度相对于细长元件倾斜取向。该方法改善了沿着细长元件倾斜滑动的弹簧线圈的定位效果,这有助于通过线圈弹簧使所要连接的细长元件闭合。
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上述闭合是如下进行的,使具有两个自由端的线圈弹簧的其中一个端部与其中一个所要连接的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并且通过在中心线上转动同时保持与那个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接触,通过连接在那个端部上的一部分线圈弹簧使之与另一根细长元件滑动接触,之后通过使连接部件进一步转动,从而使其上述端部沿着该另一根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闭合移动,然后再次离开那个圆周表面并且可以或者不必与一个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并且开始闭合地包围它,同时由这样弹性地使线圈弹簧紧固所产生出的弹簧力将所要连接的两个细长元件彼此压靠在一起。
所使用的线圈弹簧可以具有所有种类的形式。因此,可以考虑在未加载的起始位置中锥形发散的螺旋盘簧,但是也可以是一种扁盘簧,在该情况中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在拧接在细长元件的起始端处线圈弹簧的一个端部优选向外弯曲以在这些线圈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拧接有线圈弹簧的第一细长元件的空间。在这种平盘簧的第一部分已经弯曲出之后,线圈弹簧的剩余部分在进一步拧接在细长元件期间自动地被拖出其初始平面状态。
已经观察到的是,这种连接是通过简单地并且只是从一个侧面拧接该线圈弹簧来实现的。这还使得可以例如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通过电动机驱动装置来实现线圈弹簧在中心线上的转动从而简单地使该方法机械化。
为了能够使用机械紧固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通过并排放置并且紧固在一起而合并成圆柱形组件的多个线圈弹簧优选相对于分开装置转动并且纵向偏移,从而分开装置与在一个端部处约束了该圆柱形组件的线圈弹簧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由于分开装置和圆柱形组件相对彼此转动,所以上述线圈弹簧与圆柱形组件脱开,同时上述线圈弹簧的其中一个端部沿着细长元件的方向引导并且通过连续转动使之旋绕在这些细长元件上。这些措施使得一系列线圈弹簧能够连续紧固在一个或多个细长元件上,也就是说以一种非常方便且快速的方式,因为它不必反复地捡拾起松散的新线圈弹簧,但是它足以使该圆柱形组件位于所要求的合适位置上,然后使分开装置和圆柱形组件相对于彼此转动以分离并且拧接在线圈弹簧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圆柱形组件可以设置成是静止的并且分开装置是可转动的。在这个实施方案方案中,可以简单地操纵和放置圆柱形组件,并且不必在连续紧固一系列线圈弹簧期间允许渐减的旋转质量。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优选从转动分开装置被推动与上述线圈弹簧的第一端部接触开始分离并引导线圈弹簧,结果该线圈弹簧与圆柱形组件分开并且转动,并且上述线圈弹簧的第二端部沿着细长元件的方向被引导。
用于进一步完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可能性可以在下面情况中实现,即分开装置设置成静止并且圆柱形组件转动。这里还优选可能的是,分开装置在圆柱形组件转动期间分开与上述线圈弹簧的前端和圆柱形组件的相邻线圈弹簧接触,并且上述前端沿着细长元件的方向被引导。在该实施方案中,分开装置确保线圈弹簧与圆柱形组件脱开并且该线圈弹簧被引导到该线圈弹簧必须紧固在其上的细长元件上。
还有,还可能有一种上述两个实施方案的组合方案,也就是说,分开装置和圆柱形组件都转动。这种运动组合的可能实施方案可以在以下情况中实现,即圆柱形组件设置成转动过限定的角度并且保持在第一位置中直到圆柱形组件在实现推压接触期间转动过限定角度进入第二位置,同时分开部件在转动穿过限定角度期间使第二端部和连接在其上的一部分上述线圈弹簧离开圆柱形组件,随后该圆柱形组件在第二位置中被阻止进一步转动,之后上述线圈弹簧通过分开装置的进一步转动而完全与圆柱形组件分开,之后圆柱形组件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
线圈弹簧在分开之后向细长元件的引导进一步给出的有利可能性在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不管围绕在细长元件上线圈弹簧的最终形状,每个线圈弹簧都以平圆盘形式制成并且外端在被引导到目标上时轴向弯曲出那种圆盘形状。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可以用在其中一种上述方法中并且在附属权利要求中所记录的线圈弹簧,该线圈弹簧可以具有螺旋的或螺旋盘旋形式,并且可以由弹性线形或绳形材料制成,在该连接中线圈弹簧是特别优选的。
为了在拧接运动期间帮助线圈弹簧定位,更具体地说为了避免卡在边缘、肋部或类似凸起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一个端部优选是圆的,这可以进一步通过是上述端部弯曲向外弯曲而实现该圆形化来完善。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一个端部沿着中心线方向钩形或眼形弯曲以形成把手以便使得该线圈弹簧能够在其中心线上转动的话,则相当有助于用手将线圈弹簧拧接在细长元件上。如果打算用电动机来驱动线圈弹簧的拧接,则其中一个端部优选向内向后弯以形成用于工具的夹住部分,从而使得线圈弹簧能够在其中心线上转动。
另外,线圈弹簧可以在其线圈中设有至少一个弯曲部,该弯曲部表示用于拧接的特定停止或终点位置。
线圈弹簧所用的材料适合采用金属例如弹簧钢和塑料。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至少两个由弹性线性或绳形材料制成的相同螺旋或螺旋盘绕形线圈弹簧构成的圆柱形组件,同时每个线圈弹簧具有一种带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的弯曲形状,并且相互地将至少两个其第一和第二端部对准的线圈弹簧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圆柱形组件是优选的,同时在至少两个线圈弹簧的每一个中第一端部是外端而第二端部是内端,并且内端被外端覆盖着。根据该线圈线圈所打算的用途,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弹簧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平圆盘形式,或者还可以是圆锥盘簧形式或者是另一种形式,同时还有可能的是在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弹簧的每一个中至少其中一个端部钩形弯曲。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在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仅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显示出螺旋盘绕形线圈弹簧的可能实施方案;
图2显示出通过图1的线圈弹簧连接的两个交叉杆;
图3显示出在其弯曲点处被笔直杆穿过的弯曲杆并且该弯曲杆在那个交叉点通过图1的线圈弹簧与笔直杆连接;
图4显示出通过线圈弹簧连接的两个平行杆;
图5显示出扁盘簧的可能实施方案;
图6显示出通过线圈弹簧连接的两根平行杆以及一根交叉杆;
图7显示出部分圆柱形螺旋弹簧的可能实施方案;
图8显示出具有包含在其中的圆柱形组件的夹具的侧视图;
图9显示出根据图8中的箭头的视图;
图10显示出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前视图;
图11显示出可能的结构变型;
图12显示出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前视图;并且
图13显示出图12的实施方案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出由弹性钢丝制成并且设有由螺旋线圈构成的中心部分1的螺旋盘绕形线圈弹簧,在图1中从上往下看,所述螺旋线圈盘旋地延伸,也就是说相对于中心线2具有不断增加的半径。在狭窄的上端,中心部分1合并进钩形部分3,该钩形部分3弯曲90°并因此沿着中心线2的方向垂直于中心部分1延伸。钩形部分3形成了把手,通过该把手线圈弹簧可以绕着其中心线2以相对简单的方式转动。在位于钩形部分3对面的较宽下端处,中心部分1终止在弯曲定位端4中。
图2显示出两个相互交叉并且通过图1的线圈弹簧连接的两根杆5和6。该连接是通过将定位端4放置在例如由点7所示的杆5的位置处来实现同时使线圈弹簧优选保持在相对于交叉杆5和6稍微倾斜的位置中。
随后,线圈弹簧通过钩形部分3绕着其中心线转动,结果定位端4开始沿着相对于杆5和杆6倾斜的路径运动。其间定位端4首先在杆5的圆周表面上滑动,然后在线圈弹簧的进一步转动时离开那个圆周表面,直到定位端4接触杆6的圆周表面。在实现该接触并且线圈弹簧进一步转动之后,定位端4向外弹性地挤压并且开始在杆6的下表面上滑动,该下表面在图1中看不到。在那个下端外面,定位端4在线圈弹簧的进一步转动下离开杆6的圆周表面,并且在那个进一步转动期间开始与杆5的圆周表面接触。通过进一步转动,与杆5的接触被再次打破,然后第二次接触杆6。在另一次完全转动之后,达到图1中所示的状态,其中定位端4再次不与杆6的圆周表面接触。
因为在围绕杆5和6拧接时,线圈弹簧在直径上扩展,所以它牢牢地弹性地紧固在杆5和6上,并且又使它们弹性且夹紧地相互挤压。因为线圈弹簧和这些杆都具有弯曲的表面,所以相互接触将只是局部的,从而所要浇注在该连接上的混凝土可以最佳地接触杆5和6。还观察到的是,杆5和6具有相互不同的直径,但是这不会影响所实现的连接。在相同的直径下连接是以相同的方式实现的。
图3显示出弯曲了90°的杆8,该杆在弯曲位置处与直杆9交叉。杆8和9都在它们的交叉点通过在图1中所示的那种类型的弹簧而相互连接。该连接所实现的方式与参照图2所述的方式相一致,但是线圈弹簧已经转动了一次并且设有螺旋形线圈,这如此增加,即在图3中所示的位置中,最大螺旋形的线圈也就是说与定位端4连接的线圈不再接触杆8和9。通过这种设计的线圈弹簧,从而就有可能不再用任何东西来相互地连接具有更大直径的杆或两根以上的杆。
图4显示出两根平行杆10和11,它们通过初始扁螺旋形线圈弹簧相互连接,如图5中所示。该线圈弹簧(例如塑料制)设有螺旋形部分12,其中在圆形端部13的外臂端部和在笔直部分15的内臂端部延伸穿过中心线14。该笔直部分15能接纳在例如钻孔机和制螺纹机等工具的机动轴端部槽内。因此该线圈弹簧可转动以便实现在两根或多根杆之间的连接。在图4中这些杆是两根平行杆10和11。为了实现所示的连接,第一圆形端部13弯曲离开弹簧平面并且开始与杆10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同时线圈弹簧被保持成相对于穿过两根杆10和11中心线的平面成大约45°。线圈弹簧进一步转动的结果在于,通过螺旋形式,该圆形端部13首先与杆10的圆周表面脱开并且然后与杆11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位置在图4中的下方,同时通过那个滑动接触,该线圈弹簧扩展然后在图4中再次看到该圆形端部13。通过使线圈弹簧再转动半圈,从而可以到达图4中所示的位置。
还观察到的是,在圆形端部13从弹簧平面开始弯曲之后,通过拧接在杆10和11来自动地实现使初始扁弹簧平面进一步拖出并且线圈的直径扩展,在该期间获得在图4中所示的沿着中心线方向拖出的位置。
图6显示出两根平行杆16和17。它们与杆18交叉,这些杆在它们的交叉位置处通过线圈弹簧相互连接。线圈弹簧拧接在这些杆上,从而首先位于杆18上的线圈弹簧在它在图6中的背后穿过杆16和17之后在杆18下方延伸。必要时,还有可能的是,使得线圈弹簧在穿过杆16和17的背面之后能够延伸过杆18。
图7显示出部分圆柱形的螺旋线圈弹簧。该弹簧设有螺旋缠绕在中心线19上的中心部分20,该中心部分在一方面延伸成终止在向外并向下弯曲的定位端21中的在直径上变宽的线圈,并且另一方面延伸成沿着中心线19的方向延伸的并且用作使线圈弹簧转动的夹紧部分的弯曲眼部分22。
图8显示出支架31,如从图9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该支架具有带有凸轮形突起33的管壁32。该支架设计成滑动地且引导地容纳一系列可相互连接在圆柱形组件34上的线圈弹簧35。具有第一内端部和第二外端部的每个线圈弹簧35具有在第二外端部终止在笔直腿部分35a中的平螺线形式,所述腿延伸进在凸轮形突起33中的相应凹槽中。在图8中参看左边,圆柱形组件34在未示出的弹簧装置的作用下压靠在止动件36上,该止动件设计并且定位成使正好一个线圈弹簧35能够延伸到支架31外面。该管壁32具有与平螺线相适应的形式,也就是说相当于用于离心通风机的蜗壳的形式。设置在支架31的中心处的是可转动轴37,在该转动轴的端部处连接有分离元件38,该元件具有能够邻接在延伸到支架31外面的线圈弹簧35的平螺线第一内端部上的停止面39。因此该停止面完全设置在管壁32外面。在凸轮形突起上设有凸起40,该凸起与支架31成一条直线伸出,并且从腿部分35a延伸进的凹槽中可以看到平滑向外延伸,如图8和10中所示。
为了使线圈弹簧35与组件34分离,参见图9,顺时针驱动轴37。停止面39压靠在平螺线的自由的第一内端部上并因此分开组件34的外线圈弹簧35。通过轴37借助于具有停止面39的分离元件38使所拆开的线圈弹簧35转动,同时腿部分35a通过撞击在凸起40上而轴向向外移动。其形式和数量可以按要求改变的止动件36确保了线圈弹簧35的另外部分保持在其初始平面中。弯曲的腿部分可以沿着该线圈弹簧必须紧固在其上的目标方向引导。最后与止动件36的脱离自动地通过线圈弹簧35的螺旋形式以及那个线圈弹簧的逐渐加大的部分的向外弯曲而实现。这样的结果在于,在给定时刻一部分线圈弹簧沿着止动件36以如此小的半径转动,从而该部分不再被那个止动件36覆盖并阻止,并且因此完全与支架31脱开。
图11显示出一种可能的结构变型,通过该变型线圈弹簧35和组件34的分离可以分阶段实现。为此,其中设有腿部分35a的凹槽如由图9中虚线48所示一样增加,同时通过弹簧力利用未示出的装置将组件34压进在图9中所示的第一位置中。在轴37转动时,组件34将整体转动过由扩大凹槽所允许的角度。该加宽凹槽在外侧由分开部件49封闭,该部件在组件34转动时使外线圈弹簧35的腿部分35a脱离组件34。在组件34在第二位置用其腿部分35a在支架31内撞击在加宽凹槽的端壁上之后,外线圈弹簧35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进一步驱动轴37从而整个与组件34脱开并且引导到目标上。在外线圈弹簧35已经与组件34脱开之后,弹簧力确保该组件34返回到在图9中所示的其第一初始位置上。
图12和13显示出由大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线圈弹簧55形成的组件54。每个线圈弹簧55为具有以钩形弯曲的第一内端55a和第二外端55b的平螺线形式。每个线圈弹簧55的钩形内端55a通入在可转动轴57中的狭缝56中。该狭缝56终止在轴57的前端前面,而狭缝56的端部形成用于沿着狭缝端部方向由未示出装置弹性挤压的组件54的止动部件,由此组件34被准确定位固定。通过轴57,整个组件54可以转动。在这种转动期间,外端55b与具有上升凸起面58a的分开部件58接触,该分开部件从外端55b开始逐渐地使外线圈弹簧与组件54分开,同时使它向外弯曲。必要时,分开部件58可以沿着双箭头B方向来回移动。
可以解释的是,在附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保护范围内还可以作出许多改进和变化。因此,例如采用线圈弹簧可以相互连接许多其它形式和数量的杆。虽然总是参照加强杆,但是这些杆也可以是其它细长元件。另外,线圈弹簧可以在其线圈中设有一个或多个弯曲部,这些弯曲部可以表示特定的停止或最终位置。如果优选的话,它还可以不是圆形,而是另一种形态,例如椭圆形。而且,线圈可以具有圆圈形式之外的横断面,例如方形形式。在是定位端弯曲和/或变圆之外,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在阻碍情况中导致的贯通效果,例如通过用促进滑动的材料涂覆端部或通过利用锡电镀而变圆的顶端。另外,对于部分线圈弹簧与圆柱形组件脱离而言还可以考虑导向脊,该脊不仅促进向外弯曲,而且还促使与之垂直的弯曲。要清楚的是,通过适当地引导线圈弹簧脱开并且进一步转动,从而可以实现任意所要求的适用于相关情况的弯曲。对于制造该线圈弹簧的材料而言,应认识到,除了金属例如优选弹簧钢之外,该材料可以是任意所要求的并且合适的塑料。

Claims (25)

1.一种利用具有中心线的线圈弹簧形式连接部件来相互连接至少两根细长元件的方法,所述线圈弹簧在两根细长元件之间的连接点处通过在中心线上转动同时通过与这些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接触而膨胀从而拧接在这些细长元件上,其特征在于,所选线圈弹簧是一种螺旋形或螺旋盘绕形弹簧,其中至少一个线圈的直径小于在连接位置处的由所要连接的细长元件决定的最大横断面尺寸,该线圈弹簧设置成其中心线相对于细长元件成一定角度,并且从这样获得的起始位置沿着细长元件的方向螺旋地移动,该螺旋运动一直持续到至少一个线圈在直径上扩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弹簧由弹簧钢制成,并且所述螺旋运动一直持续到至少一个线圈塑性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拧接在细长元件期间,线圈弹簧的中心线定位在相对于这些细长元件以偏离90°的角度倾斜的位置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圈弹簧具有两个自由端,其中一个自由端与所要连接的一个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并且通过在中心线上转动同时保持与所述一个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接触,从而通过与那个端部相连接的一部分线圈弹簧而与另一根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之后,通过连接部件的进一步转动,上述端部围绕着另一根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移动,然后再次离开那个圆周表面并且可以或不必与所述一个细长元件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而且开始围绕着它环绕,同时通过由此使线圈弹簧紧固而产生的弹簧力使所要连接的两根细长元件相互弹性压靠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始拧接在细长元件的起始端时,线圈弹簧的一个端部向外弯曲以在线圈之间产生出用于容纳其上拧接有该线圈弹簧的细长元件的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圈弹簧在中心线上的转动是通过电动机驱动装置来实现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并排放置并且紧固在一起而合并成圆柱形组件的多个线圈弹簧相对于分开装置转动并且纵向偏移,从而分开装置与在一个端部处约束了该圆柱形组件的线圈弹簧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接触,这样由于分开装置和圆柱形组件相对彼此转动,所以上述线圈弹簧与圆柱形组件脱开,同时上述线圈弹簧的其中一个端部沿着细长元件的方向引导并且通过连续转动拧接在这些细长元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组件设置成是静止不动的并且分开装置是转动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的分开装置被推动成与上面线圈弹簧的第一端部接触,由此弹簧与圆柱形组件分离并且转动,并且上述线圈弹簧的第二端部沿着细长元件的方向引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组件设置成转动过限定的角度并且保持在第一位置中直到圆柱形组件在实现推压接触期间转动过限定角度进入第二位置,同时分开部件在转动穿过限定角度期间使第二端部以及连接在其上的一部分上述线圈弹簧与圆柱形组件分开,随后该圆柱形组件在第二位置中被阻止进一步转动,之后上述线圈弹簧通过分开装置的进一步转动而完全与圆柱形组件分开,之后圆柱形组件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开装置设置成是静止不动的,而圆柱形组件是转动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开装置在圆柱形组件转动期间分开而与上述线圈弹簧的前端和圆柱形组件的相邻线圈弹簧接触,并且上述前端沿着细长元件被引导。
13.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线圈弹簧被制造成平圆盘形式,并且外端在被引导到目标时被轴向弯曲离开那个圆盘外形。
14.一种用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中的线圈弹簧,该线圈弹簧具有带有两个自由端的螺旋或螺旋盘绕形式,并且由弹性线形或绳形材料制成,所述弹簧具有构成为定位端的第一端部和构成为夹紧部分的第二端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被圆形化。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化是通过使上述端部向外弯曲来实现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弹簧,其特征在于,第二端部沿着中心线方向弯曲成眼形以形成用来使得线圈弹簧能够在其中心线上转动的把手。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向内向后弯曲以形成用于工具的夹紧部分,以使得线圈弹簧能够在其中心线上转动。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弹簧,其特征在于,线圈在其中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弹簧,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弹簧由弹簧钢丝制成。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弹簧,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弹簧由塑料制成。
22一种用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中的圆柱形组件,该组件由至少两个相同的由弹性线形或绳形材料制成的螺旋或螺旋盘绕形线圈弹簧构成,同时每个线圈弹簧具有一种带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的弯曲形式,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对准的至少两个线圈弹簧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在一起。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圆柱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线圈的每一个中,第一端部是内端并且第二端部是外端,并且内端被外端覆盖。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圆柱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弹簧中的每一个具有平圆盘的形式。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圆柱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元件的每一个中,至少一个端部是钩形弯曲的。
CNB00817475XA 1999-12-20 2000-12-20 用于相互连接例如加强杆等细长元件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1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1013890 1999-12-20
NL1013890A NL1013890C2 (nl) 1999-12-20 1999-12-20 Werkwijze en wikkelveer voor het onderling verbinden van langgerekte elementen, zoals wapeningsstaven.
NL1016432 2000-10-18
NL1016432A NL1016432C1 (nl) 2000-10-18 2000-10-18 Werkwijze voor het op of om een voorwerp aanbrengen van een draad- of strengvormig element en een samenstel van dergelijke element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3281A CN1413281A (zh) 2003-04-23
CN1200188C true CN1200188C (zh) 2005-05-04

Family

ID=26643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747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188C (zh) 1999-12-20 2000-12-20 用于相互连接例如加强杆等细长元件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6994485B2 (zh)
EP (1) EP1242698B1 (zh)
JP (1) JP4303909B2 (zh)
KR (1) KR100749977B1 (zh)
CN (1) CN1200188C (zh)
AT (1) ATE338860T1 (zh)
AU (1) AU783190B2 (zh)
BR (1) BR0016526A (zh)
CA (1) CA2394129C (zh)
CY (1) CY1106281T1 (zh)
DE (1) DE60030586T2 (zh)
DK (1) DK1242698T3 (zh)
ES (1) ES2272359T3 (zh)
MX (1) MXPA02006088A (zh)
PT (1) PT1242698E (zh)
WO (1) WO2001046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2138A1 (en) * 2005-09-21 2007-03-22 The Eci Group, Llc Veneer anchoring system
US20080120940A1 (en) * 2006-08-23 2008-05-29 Daniel Lee Smith Coated insulation hanger
US20080184539A1 (en) * 2007-02-05 2008-08-07 Inventec Corporation Elastic engaging element
EP2058452B1 (en) 2007-11-12 2013-02-27 Steven Edward Kelly Method for fastening reinforcement steel bars
CN203136387U (zh) * 2013-04-02 2013-08-1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脚垫及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
CN103296498B (zh) * 2013-05-17 2017-02-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导线簧接装置
WO2016004465A1 (en) * 2014-07-08 2016-01-14 Mb Couplers Pty Ltd Retainer for reinforcing
US10273805B2 (en) * 2016-01-21 2019-04-30 Graden Colby Spring suspension clip
CN105714455B (zh) * 2016-04-15 2018-04-20 苏州市丹纺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式捕纬器
JP6910684B2 (ja) * 2018-02-26 2021-07-28 エスヴイ スイスヴォルテックス リミテッド 縫合糸ファスナー
KR102157883B1 (ko) 2018-07-17 2020-09-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리니어 압축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5066A (en) * 1982-05-03 1994-05-24 Betts Industries, Inc. Sealed wire connector
US4473715A (en) * 1983-10-31 1984-09-25 Amp Incorporated Wire connector
US5531618A (en) * 1989-05-30 1996-07-02 Market; Roger 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nd terminating electrical conductors
JPH03221665A (ja) * 1990-01-26 1991-09-30 Shimizu Corp 鉄筋の結束方法と装置
US5379562A (en) * 1993-02-01 1995-01-10 Hohmann Ronald P Flow-through cap and stirrup for reinforcement bar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H102061A (ja) * 1996-06-12 1998-01-06 Hiroyuki Kawai コンクリート用鉄筋の保持具
US5896722A (en) * 1998-08-19 1999-04-27 Swenson; Richard A. Weldless spac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338860T1 (de) 2006-09-15
AU3244301A (en) 2001-07-03
CA2394129C (en) 2009-02-17
CA2394129A1 (en) 2001-06-28
PT1242698E (pt) 2007-01-31
ES2272359T3 (es) 2007-05-01
JP4303909B2 (ja) 2009-07-29
BR0016526A (pt) 2002-09-24
CN1413281A (zh) 2003-04-23
DE60030586D1 (de) 2006-10-19
DE60030586T2 (de) 2007-06-06
KR100749977B1 (ko) 2007-08-16
US6994485B2 (en) 2006-02-07
CY1106281T1 (el) 2011-10-12
AU783190B2 (en) 2005-10-06
EP1242698B1 (en) 2006-09-06
US20030127787A1 (en) 2003-07-10
MXPA02006088A (es) 2004-08-23
JP2003518212A (ja) 2003-06-03
EP1242698A1 (en) 2002-09-25
DK1242698T3 (da) 2007-01-15
KR20020075777A (ko) 2002-10-05
WO2001046537A1 (en) 2001-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0188C (zh) 用于相互连接例如加强杆等细长元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969149A (zh) 用于水平支撑的电子装置安装托架
CN1598334A (zh) 重型系墙螺栓紧固件组件及其安装和拆除的方法
CN1080216C (zh) 安全带回缩机构
US76247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wire to include coil segments
US20080008557A1 (en) Threaded fastener members formed from spiral wound wire
CN1157987A (zh) 可伸缩构件用的快速脱开锁紧装置
CN1939835A (zh) 钢绳绞车,尤其是钢绳提升机的钢绳导向装置
CN103588022B (zh) 盘管装置及盘管方法
CN1526055A (zh) 角形铰链
US3717326A (en) Energy absorbing highway barrier
US4719683A (en) Preloaded sp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ame
CN101038063A (zh) 夹紧装置和有夹紧装置的支架
CN1756620A (zh) 铆接撑帽式紧固件的方法
EP0077313A1 (en) Flexible slalom pole
EP1948865B1 (de) Befestigungsmittel zur befestigung von bahnschienen auf gleisschwellen oder gleisfahrwegen
CN1166470C (zh) 工具环和含有这种工具环的制钉机
US4588175A (en) Torsion sp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98300A (zh) 钓鱼卷线器及收缩线装置
CN1126481C (zh) 一种使鞋部件联接在运动器具部件上的装置
CN1157094A (zh) 钓鱼竿用钓线引导环
US4836514A (en) Preloaded sp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ame
EP3527510A1 (de) Trennvorrichtung zum trennen von überkreuzten haken
KR0175739B1 (ko) 연속된 강연선을 전주상에 클램핑할 수 있는 케이블 가설용 완충클램프
CN1099233C (zh) 钓鱼用旋转绕线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ER PEIKESI COMPAN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YTECKER V.O.F

Effective date: 200608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0811

Address after: Holland Lelystad

Patentee after: Fuerpeikesi company

Address before: Rotterdam

Patentee before: Tytecker V.O.F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