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6314A - 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6314A CN1196314A CN 98105450 CN98105450A CN1196314A CN 1196314 A CN1196314 A CN 1196314A CN 98105450 CN98105450 CN 98105450 CN 98105450 A CN98105450 A CN 98105450A CN 1196314 A CN1196314 A CN 11963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body
- bracket
- engine
- suspension link
- link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车体不大型化,在发动机的下方设置发动机悬挂联杆和支架装置。车体侧托架16做成向上开放的容器形状,它的上方用发动机悬挂联杆15覆盖,两个构件之间形成支架锁定机构20的配设空间21,在配设空间21里配设了支架锁定机构20。在停车时由支架锁定机构锁住主支架17,主支架17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车体侧托架16的后端部的主支架支承部25上,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中间部为摇动支点22,摇动自如地安装在车体侧托架16上。用动力部件12前侧下部突出形成的连接部14把摇动式动力部件12连结到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后端部发动机支承部23上。这样,主支架支承部25夹在中间,其前后分别配置了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摇动支点22和发动机支承部23。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有利的支架锁定机构的配置构造。
在特开平7-69255号专利中揭示了一种小型摩托车,这种小型摩托车中通过发动机悬挂联杆摇动自如地支承着车体大梁和动力部件的上部,而且在这个动力部件的下方转动自如地支承着支架。
该支架锁定机构,在设置在车体大梁上的车体侧托架上转动自如地支承着主支架,而且,将车体侧托架形成箱子形状,这个箱子内部设置了支架锁定机构。
该支架锁定机构是这样一种机构,在立起主支架进行停车时,为了防止盗窃,不可收纳地锁定主支架因为不经过开启主开关等所规定的正规程序主支架就不能跳上收纳起来,所以到有正规程序以前一直维持锁住状态。
与上述以前的例子不同,也有把发动机悬挂联杆设置在动力部件的下侧的情况,但是,如果采用这样的形式同时也想要采用支架锁定机构,就不能避免车体大型化。
也就是说,支架锁定机构为了不被恶作剧或摆弄,要求有手难以伸入到其周围的保护构造,使通常的情况是象上述的以前的例子那样把车体侧托架做成箱子形状,必须整体或分体地设置盖子构件,该盖子构件覆盖在支架锁定机构的上方。
然而这样一来,为了形成包围支架锁定机构的空间,就要设置有相当厚度的构造,因为必须确保在其下方有规定的最低离地高度,所以仅此就要提高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其结果是车体大型化。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体不大型化的同时,在动力部件下侧能设置发动机悬挂联杆的支架装置,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利的支架锁定机构的配置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在配备了设置在车体大梁上的车体侧托架、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车体侧托架上的主支架、在前述车体侧托架里通过发动机悬挂联杆被支承的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中。在前述的车体侧托架和发动机悬挂联杆围起来的空间内配设了支架锁定机构,该支架锁定机构用于不可收纳地锁定前述主支架。
本发明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在配备了设置在车体大梁上的车体侧托架、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这里的主支架、在前述车体侧托架上通过发动机悬挂联杆被支承的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中,前述的发动机悬挂联杆具有夹着主支架支承部,前后地配设的前述发动机悬挂联杆的摇动支点和发动机支承部,而且还配备了连接这些发动机悬挂联杆的摇动支点和发动机支承部的连结部,在该连结部上设置了厚壁的强度构件部,该强度构件部配设在车体侧托架的内侧、主支架侧托架的外侧。
本发明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在前述第2技术方案的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中,在用前述的车体侧托架和发动机悬挂联杆围起来的空间内设置了支架锁定机构,该支架锁定机构用于不可收纳地锁定前述主支架。
本发明采用的第四个技术方案是:在前述第1至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中,由铸造或者锻造成形前述的发动机悬挂联杆。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用车体侧托架和发动机悬挂联杆围起来的空间里配设了支架锁定机构时,用车体侧托架和发动机悬挂联杆能以难以被摆弄或恶作剧的方式将支架锁定机构包围起来,而且,因为利用发动机悬挂联杆,所以,车体侧托架不必形成为箱子形状,可以省去为了覆盖支架锁定机构的上方而与车体侧托架一体或分体地设置的盖子。
因此,既不使车体大型化,又能在发动机的下侧设置发动机悬挂联杆、配设支架锁定机构,同时轻量化也成为可能。
根据选用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因为夹着主支架的支承部、前后地配置了发动机悬挂联杆的摇动支点和发动机支承部,所以通过将这些有厚度的部分在前后方向错开,其结果,即使在发动机的下侧设置发动机悬挂联杆,也能做到不扩大上下方向的车体尺寸,前后方向的尺寸也可以缩短。
而且,因为用设置在连结部的壁厚的强度构件部来给发动机悬挂联杆提供必需的刚性的大部分,而且该强度构件部配设在车体侧托架的内侧、主支架侧托架的外侧,所以可以把作为有厚度的部分的强度构件部不与这些托架相干涉地进行配设,其结果,提高了发动机悬挂联杆中布置自由度,又可以确保必要的摇动行程。
根据第三项技术方案的发明,因为在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由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尺寸可以缩短的发动机悬挂联杆和车体侧托架的组合构造形成的空间内可以配设支架锁定机构,所以,在不使车体大型化的同时,在发动机的下侧可以配设发动机悬挂联杆和支架锁定机构,轻量化也成为可能。
根据第四项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发动机悬挂联杆由铸造或者锻造成形而形成的,所以可以薄壁高强度地进行成形,有助于车体轻量化。
图1是主支架的支承部沿图3的1-1线剖面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主要骨架侧面图。
图3是表示主支架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4是省略了发动机悬挂联杆与图3同样的图。
图5是车体侧托架的俯视图。
图6是支架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发动机悬挂联杆的俯视图。
图8是该图7的8-8线的剖面图。
图9是主支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6的10-10线剖面图。
图11是表示锁住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12是主支架支承部的放大剖面图。
首先,在图2中,前后地支承前轮1和后轮2的车体大梁由主管4、踏板部5和后梁部6构成,主管4从操纵杆3起倾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踏板部5从主管4的下端部开始左右成为一对对、且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后梁部6从各踏板部的后端部开始连续倾斜向上地向上方延伸。
在踏板部5上支承着燃料罐7,在后梁部6支承着贮物箱8,该贮物箱8的容量为可收容头盔程度的大小。它的上部开口用开闭自如的车座9覆盖,在该贮物8箱内设置了操作后述的主支架的锁定机构用的手柄等(图示省略)。
在贮物箱8的后方,配设了油箱10和蓄电池组11,油箱10直接支承在后梁部6上,蓄电池组11通过油箱10支承在后梁部6上。
后轮2支承在摇摆式的动力部件12的曲轴箱13的后端部,与该动力部件12将传动机构与发动机一体化,整体随后轮2一起上下方向摇动自如地支承在车体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摇摆式动力部件12用突出形成在其前侧下部的连结部14连结到发动机悬挂联杆15上,发动机悬挂联杆15一端焊接到后梁部6上,另一端摇动自如地支承在向后方延伸的车体侧托架16的中间部。
在这个车体侧托架16的后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着主支架17。符号18是缓冲器,AC是空气滤清器,CB是化油器,MF是消声器。
在图1、3和4中,车体侧托架16形成为向上方开放的形状,在它的内侧底部安装了支架锁定机构20,还配置了覆盖在该上方的发动机悬挂联杆15。
发动机悬挂联杆15和车体侧托架16上下重叠,它们之间形成了支架锁定机构20的配设空间21。
发动机悬挂联杆15用摇动支点22摇动自如地连接到车体侧托架16上,并且在后端部的发动机支承部23中,通过连结轴23a转动自如地与摇动式动力部件12的连接部14连结着。
另外,车体侧托架16的后端部形成主支架支承部25,并用后述的安装轴转动自如地支承着主支架17。
如图5、图1、3及图8所示,车体侧托架16由金属等制的刚性构件形成为上方开放的容器形状,在后梁部6的后下方形成底部30。
前端部31的左右部分32在最高位置处焊接到后梁部6,在底部30的前部左侧部分上形成前后方向开放的筒状部分33,在它的附近的车体中央部分上形成支架锁定机构20的安装孔34,它的里面焊接了螺母27(图5)。
底部30的左右两侧形成立壁状的侧面壁35,在这里形成着摇动支点22的安装孔35a。
底部30的后端部形成主支架支承部25,该部分由用俯视大致为コ字形的立壁部36构成,它的前面向车轮方向形成宽的槽36a,在左右的侧部36b上形成着主支架支承部25的安装孔36c。
在左右侧中的一侧的安装孔36c(本例是左侧)的一部分上形成着沿半径方向向外切开的防拔槽36d,在立壁部36的前部左右形成着向前方延伸的立壁状的侧壁37。
如图6和图4、10及图11所示,支架锁定机构20装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锁板40和凸轮构件41,在锁板40的前端设有了安装孔42,中间部设有枝状突出部43,后端部上设有安装孔44。
如图10所示,凸轮构件41是由凸轮板45和连接构件46上下重叠并焊接成一体而形成的,中央部形成着与安装孔44一致的通孔47。
在连接构件46上形成2个沿通孔47半径方向向外伸出的伸出部46a和46b,伸出部46a与枝状伸出部43的顶端之间安装了复位弹簧48,通过使凸轮构件41在图上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给凸轮板45施加了向锁解除的方向转动的趋势。
在另一个伸出部46b上连接着锁定金属丝49的后端部,通过向前方牵引锁定金属丝49,就会反抗复位弹簧48将凸轮构件41向反时针方向转动,以使主支架在起立状态下锁定。
如图7和图1、3及8所示,发动机悬挂联杆15采用铝与轻合金或铁等金属,用铸造或锻造成形而形成的。中间部有一定厚度的摇动轴支承部50沿横断方向形成着,其中间部形成为半圆弧状截面,在两端部形成筒状的毂部51,在其中嵌合着环状轴衬52。
环状轴衬52的内筒52a向车体中间侧长长地延伸,左右内筒52a在车体中心处相连接,在其中贯通着构成摇动支点22的螺栓22a,用螺母22b固紧。
从左侧凸台部51近旁向前方一体地伸出制动臂53,在其前端部安装着制动橡胶54,插入筒状部33的内侧。
自摇动轴支承部50起的后方侧形成盖部55,这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厚壁的强度构件56,它提供整体必需的刚性的大部分,残余部分做成薄壁,在后端部形成构成发动机支承部23的毂部57。
如图9和图1、3、4及11所示,主支架17备有中央部弯曲成U字形的本体部60和焊接在该弯曲部略呈コ字形的支架侧托架61,在支架侧托架61的前面壁62上形成着主支架17处于停车时的起立位置时,与立壁部36的槽36a相一致的锁定孔63。
在主支架17起立时、因为支架侧托架61与立壁部36接触而停止转动,所以在主支架17起立时,立壁部36成为制动器。
在支架侧托架61的左右壁64之间沿横断方向设置了轴套65,在其一端(在本例中是向着前进方向的左侧)的一部分上沿轴线方向形成着自端部起的槽状的切口槽66。
另外,自支架侧托架61重叠在本体部60上的部分一体地伸出形成着支架弹簧(图中未画出)的安装部67。
如图12所示,立壁部36和主支架17的连结是这样进行的:将轴套65的两端放入立壁部36的左右侧部36b之间并与安装孔36c相一致,向着行进方向从左侧把螺栓形状的安装轴70穿过安装孔36c和轴套65。
在这个状态下,在安装轴70的另一端上形成的横断孔73伸出在轴套65的右端以外,通过向这里插入销子74可防止安装轴70被拔出。
该安装轴70的装卸只有在主支架17跳上且转到收纳位置时才可能进行,这时防脱槽36d与切口槽66相一致。
在安装轴70上,在其自它的头部71向内只空出侧部36b的壁厚部分的距离位置上沿半径方向向外一体地伸出形成凸出部72。
因此,当主支架17转动到起立状态时,切口槽66和防脱槽36d的位置错开,凸出部72与侧部36b的内侧接触不能脱出。
为了要组成这个主支架,首先,如图10所示,预先把用螺栓28和螺母29把锁定构件41和锁定板40连结成一体的支架锁定机构20放置在车体侧托架16的底部30上,将锁板40的安装孔42与底部30的安装孔34重合,用螺柱26和螺母29连结起来。
接着,把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前半侧重叠在车体侧托架16上,与预先安装着制动臂53的先端部的制动橡胶54共同地插入筒状部33的内侧,把左右毂部51放入左右的侧面壁35内,与安装孔35a相一致,用螺柱22a和螺母22b连结摇动支点22(图1、3及8)。
另外,把设置在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后端部的毂部57放入到设置在动力部件12的底部的左右成对的连结部14之间,用做为发动机支承部23的连接轴的螺栓23a和螺母23b连接(图3)。
因此,将主支架支承部25夹在中间,将摇动支点22和发动机支承部23前后分开地、在前方配置摇动支点22,在后方配置发动机支承部23(图1及3)。
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强度构件56前后方向贯通在俯视状态下位于外侧的车体侧托架16的侧部36b和位于内侧的支架侧托架61的左右壁64之间。(图3)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如图11所示,在为了停车主支架17处于起立状态时,形成在支架侧托架61的前面壁62上的锁定孔63与形成在车体侧托架16的立壁部36上的槽36a相一致。
另外,将由图中未示的主开关开闭的贮物箱8内的手柄向上锁方向转动,由此拉引锁用金属丝49,这样凸轮板45嵌合到锁定孔63和槽36a里,主支架17不能上跳为收纳状态而被锁定。
当沿着向开锁方向转动由主开关开闭的贮物箱8内的前述的手柄等规定的正规顺序转动上述手柄时,锁用金属丝49放开,由于复位弹簧48的作用,凸轮板45脱离锁定孔63,上述锁定状态就变成锁定解除状态。
因此,在停车时一旦使主支架17处于起立状态锁定后。因为维持着以后不经过上述规定的正规程序就不能解除锁定状态、从而不会非本意地使主支架17跳上行走的锁定状态、所以能有效地防止被盗窃。
而且、如图1及图3所示,支架锁定机构20的周围和下方用车体侧托架16包围着,上方用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盖部55覆盖,从外面伸进手来摆弄支架锁定机构20是很困难的。
因此,由于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盖部55兼作现有技术例子中的一体或分体地设置在车体侧托架上的盖子,所以可以省略这个专用的盖子,可以实现构造的简单化和轻量化。
而且,发动机悬挂联杆15和车体侧托架16之间设置了配设空间21,因为在这里收容了支架锁定机构20,所以即使设置支架锁机构20,也能做到车体尺寸不向上下方向扩大,其结果,即使采用在摇摆式动力部件12的下方配设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形式,也能在确保必要的最低的离地高度的基础上,防止车体的大型化。
并且,当把主支架支承部25夹在中间在前方配设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摇动支点22在后方配设发动机支承部23时,因为在发动机悬挂联杆15和车体侧托架16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可以做得尽可能小,所以根据这种构造也可以做到车体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不扩大,同时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也能缩短。
而且,盖部55因左右强度构件55、前后分别有厚度的摇动支点支承部50和发动机支承部的毂部57而高刚性地形成着,所以中间的盖部55可以做成薄壁,利用这个薄壁部分,可以形成足够的配设空间21。
另外,通过将左右的强度构件56在位于其内侧的支架侧托架61和位于其外侧的车体侧托架16的侧部36b之间通过,所以可以把有一定厚度的强度构件56配设得与车体侧托架16和支架侧托架61不干涉。
其结果提高了在发动机悬挂联杆中的布置的自由度、确保了必需的摇动行程,而且成为难以从外面将手伸到支架锁定机构20的锁定构件41侧的构造。
而且,在前后用摇动轴支承部50和立壁部36及主支架侧托架61夹住、左右用侧面壁35夹住上下用盖部55和底部30围起来的空间21内配设着支架锁定机构20。
因此,因为即使在采用了在动力部件12的下方配设发动机悬挂联杆15的形式的同时还配设了支架锁定机构20,与单纯地在上下方向上面配设发动机悬挂联杆和车体侧托架16情况相比,能更进一步地在不扩大上下方向车体尺寸的同时可以缩短前后方向的尺寸,可以更确实回避车体的大型化。
而且,因为发动机悬挂联杆15可以用铸造或锻造一体成形,所以可以成形薄壁高强度,仅此就可实现轻量化。
并且,因为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防脱槽36d等的安装轴70的防脱构造,获得了更可靠的防盗构造。
Claims (4)
1.一种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该两轮摩托车包括有:设置在车体大梁上的车体侧托架、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前述车体侧托架上的主支架、通过发动机悬挂联杆支承在前述车体侧托架上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车体侧托架和发动机悬挂联杆围起来的空间内、配设了支架锁定机构,该支架锁定机构用来不能收纳地锁定前述主支架。
2.一种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该两轮摩托车包括有:设置在车体大梁上的车体侧托架、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车体侧托架上的主支架、通过发动机悬挂联杆支承在前述车体侧托架上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前述发动机悬挂联杆配备了夹着前述主支架支承部、被配设在前后的前述发动机悬挂联杆的摇动支点和发动机支承部,还配备了连接这些发动机悬挂联杆的摇动支点和发动机支承部的连结部,该连结部上设置了壁厚的强度构件部,该强度构件部配设在车体侧托架的内侧及主支架侧托架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车体侧托架和发动机悬挂联杆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了支架锁定机构,该支架锁定机构用来不可收纳地锁定前述主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的发动机悬挂联杆是由铸造或锻造成形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9733097A JP3560442B2 (ja) | 1997-04-15 | 1997-04-15 | 自動2輪車のスタンド装置 |
JP097330/97 | 1997-04-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6314A true CN1196314A (zh) | 1998-10-21 |
CN1091704C CN1091704C (zh) | 2002-10-02 |
Family
ID=1418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810545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704C (zh) | 1997-04-15 | 1998-03-12 | 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560442B2 (zh) |
CN (1) | CN1091704C (zh) |
IT (1) | ITTO980297A1 (zh) |
TW (1) | TW35645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00056A (zh) * | 2015-11-26 | 2017-06-06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
CN108025786A (zh) * | 2015-09-08 | 2018-05-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15257B2 (ja) * | 2002-05-28 | 2005-11-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スタンド装置 |
JP4673742B2 (ja) * | 2005-12-28 | 2011-04-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メインスタンド着脱構造 |
JP5715844B2 (ja) * | 2011-02-10 | 2015-05-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内燃機関下部の保護構造 |
TW201323742A (zh) * | 2011-12-09 | 2013-06-16 | guo-qing Lv | 一種反衝擊力的裝置 |
-
1997
- 1997-04-15 JP JP09733097A patent/JP356044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
- 1998-02-21 TW TW087102467A patent/TW35645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3-12 CN CN 98105450 patent/CN109170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4-07 IT ITTO980297 patent/ITTO980297A1/it unkno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25786A (zh) * | 2015-09-08 | 2018-05-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
CN106800056A (zh) * | 2015-11-26 | 2017-06-06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
CN106800056B (zh) * | 2015-11-26 | 2020-07-07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560442B2 (ja) | 2004-09-02 |
ITTO980297A1 (it) | 1999-10-07 |
CN1091704C (zh) | 2002-10-02 |
TW356458B (en) | 1999-04-21 |
JPH10287284A (ja) | 1998-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703C (zh) | 摩托车的后护板安装结构和靠背支持结构 | |
CN1754766A (zh) | 摇臂部结构 | |
CN1288021C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车座锁定装置 | |
CN1616293A (zh) | 踏板式摩托车型车辆的前部构造 | |
CN1091704C (zh) | 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 |
CN100339270C (zh) | 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结构 | |
CN1796226A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 |
CN1948077A (zh) |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 |
CN1094446C (zh) | 二轮、三轮车的后部构造 | |
CN1754756A (zh) | 带支架锁定装置的自动二轮车 | |
CN1824567A (zh) | 电装品配置结构 | |
CN1796764A (zh) | 两轮摩托车的储备箱配置结构 | |
CN101062701A (zh) | 摩托车 | |
CN1944167A (zh) | 摩托车 | |
CN1072579C (zh) | 轻型摩托车的车座轨道结构 | |
CN1217822C (zh) | 泊车装置的配置结构 | |
CN1517264A (zh) |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 |
CN1796219A (zh) | 机动两轮车的头盔保持架安装构造 | |
CN1697752A (zh) | 鞍座型车辆 | |
CN1616292A (zh) | 踏板式摩托车型车辆的灯光器配置构造 | |
CN1096981C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承接架安装构造 | |
CN1211247C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 |
CN1060125C (zh) | 机动车辆 | |
CN1288022C (zh) |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 | |
CN1089072C (zh) | 车辆转向柄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002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