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8022C -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8022C
CN1288022C CN 02146037 CN02146037A CN1288022C CN 1288022 C CN1288022 C CN 1288022C CN 02146037 CN02146037 CN 02146037 CN 02146037 A CN02146037 A CN 02146037A CN 1288022 C CN1288022 C CN 12880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aforementioned
baggage container
fixed
b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460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3869A (zh
Inventor
吹田善一
冈田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3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3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80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802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踏板型两轮摩托车,可以准确而简单地把车座锁定装置定位于行李箱的后端部,并借此来提高生产率。在车架的后部设置提梁(43)。把行李箱(8)的后端部和车座锁定装置(47)固定于此提梁(43)。前述提梁(43)的结构使其可以调整对车架的安装位置。

Description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靠车座来开闭设在车座下方的行李箱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历来,这种踏板型两轮摩托车把行李箱支承于车架上,在此行李箱上支承有车座。前述行李箱的支承通过把行李箱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固定于设在车架上的支承用托架来进行。前述车座的支承通过把车座的前端部由铰链转动自如地连接于行李箱,并且把后端部以配合于车座锁定装置的状态支承于行李箱侧的车座承载部来进行。前述车座锁定装置由与行李箱用托架不同的支承用托架支承于车架,通过使钩配合于车座后端部的配合环来阻止车座打开并且限制车座的后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可是,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历来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中,在把行李箱和车座锁定装置安装于车架,把车座安装于行李箱后,必须调整行李箱和车座锁定装置的安装位置,以便车座的配合环正确地配合于车座锁定装置。因此,历来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存在着生产率低的问题。
如上所述行李箱和车座锁定装置的位置调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行李箱和车座锁定装置分别靠不同的支承用托架支承于车架的缘故。也就是说,是因为车架的公差和支承用托架的公差累计起来使支承用托架的位置与设计位置产生很大错位,或在各自的支承用托架中螺栓孔的位置等产生误差的缘故。
虽然为了消除这种问题,人们考虑了把车座锁定装置支承于行李箱,但是因为行李箱是用塑料制成的,故如果采用此构成则产生支承车座锁定装置部分的刚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这种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可以准确而简单地把车座锁定装置定位于行李箱的后端部,并借此来提高生产率。
为了实现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把行李箱的后端部和车座锁定装置固定于设在车架后部的提梁,前述提梁的结构使其可以调整对车架的安装位置。
根据本发明,因为提梁实质上作为定位用的导向器发挥功能,所以可以不受车架精度影响,高精度地确定车座锁定装置对行李箱后端部的位置,可以在前述位置不变的状态下,靠提梁把行李箱的后端部和车座锁定装置固定于车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车架的侧视图。
图3是车架的俯视图。
图4是车架的后视图。
图5是取下车座的车体后部的俯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图1中的行李箱安装部分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图5中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图5中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图5中的X-X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图1至图10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车架的侧视图,图3是车架的俯视图,图4是车架的后视图,图5是取下车座的车体后部的俯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图1中的行李箱安装部分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图5中的VIII-VIII线剖视图,图9是图5中的IX-IX线剖视图,图10是图5中的X-X线剖视图。
在这些图中,标号1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此两轮摩托车1在车架2的后侧下部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搭载有后面将要说明的一体摆动式动力装置3。在图1中,标号4表示前轮,5表示前叉,6表示转向车把,7表示车座,8表示行李箱,9表示后轮,10表示车体罩。如图1所示,前述行李箱8具有可以容纳全遮式头盔H和其他行李(未画出)的容积而形成,靠经由铰链8a连接于前部的车座7来开闭上端的行李出入口8b。
如图2~图4所示,前述车架2的构成包括:前叉立管11、从此前叉立管11向后下方延伸的1根下行管12,通过连接用板13连接在此下行管12上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后撑杆14、15、连接此后撑杆14、15的第1~第5横构件16~20等。
前述左右一对的后撑杆14、15的构成包括:侧视中从前端部到车座前部下方的部位与脚踏部21(参照图1)大致平行向后上方延伸的前部22、比此前部22相对水平倾斜角度变大地从前部22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的中央部23、从此中央部23的后端沿与前述前部2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后部24。
车体左侧的后撑杆14和车体右侧的后撑杆15的前部22通过第1~第3横构件16~18相连接,后部24通过第4和第5横构件19~20相连接。前述第1横构件16的车横向的中央部焊接于下行管12上,并将下行管12和两边的后撑杆14、15连接起来。第2横构件17于脚踏部21的后端部处将左右的后撑杆14、15连接起来。还有,为了避免和动力装置3的发动机相干涉,此第2横构件17如图3所示形成门形,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成侧视中向前上方倾斜的构造。
如图4和图7所示,前述第3横构件18由左右一对上下方向延伸部18a、18b,和把这些上下方向延伸部18a、18b的上端部彼此连接的车宽方向延伸部18c形成向上突出的门形,此第3横构件18把左右的后撑杆14、15中的前部22的后端部分彼此连接,并且如图1和图7中所示,靠上端部支承着行李箱8的前端部。
行李箱8的前端部的支承,通过在行李箱8的两侧部整体形成向下延伸的板状的支承用支撑板8c,并靠固定用螺栓25把此支撑板8c固定于第3横构件18的上端部(上下方向延伸部18a、18b的上端部)来进行。此外,在把行李箱8的前端部支承于第3横构件18时,把行李箱8的底壁8d支承于前述车宽方向延伸部18c。
在前述后撑杆14、15的前部22的前述第2横构件17与第3横构件18之间,向下突出地焊接有支承动力装置3的前端部用的动力装置支承用托架26。
前述动力装置3采用与历来众所周知的结构同样的构成,由4冲程单缸发动机31,在此发动机31的曲轴箱32上一体地形成的传动箱33和收容于此传动箱33内部的传动装置(未画出)等来构成。此外,如图1所示,此动力装置3靠连杆34把其前端部(曲轴箱32的前侧下部)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承于前述动力装置支承用托架26,并且靠减震装置35把其后端部悬挂于后撑杆14、15的后端部。在前述连杆34的动力装置侧端部与车架2之间夹装有压缩梁36,其作用在于限制动力装置3的前部相对于车架2向上移动。
此动力装置3的发动机31形成为汽缸37的轴线指向车体的前方,使汽37朝向车架2的后撑杆14、15之间。前述汽缸37的上部连接着吸气管38,其下部连接着排气管(未画出)。在前述吸气管38上连接着汽化器39,在此汽化器39上连接着空气净化器40。前述汽化器39由设在后撑杆14、15的前部22下方的燃油箱41供给燃油。此燃油箱41靠未画出的托架支承于后撑杆14、15,在前叉立管11的左侧延伸设置有供油管41a。
前述第4横构件19如图4中所示,形成从车体的后方看上去呈向上开放的U字形,连接于后撑杆14、15的下部而从后撑杆14、15的下边通过,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在此第4横构件19的上方延伸设置行李箱8的后端部,使此后端部的底壁8d经由缓冲用板42支承于第4横构件19。
如图4所示,前述第5横构件20形成门形而向上突出于后撑杆14、15,如图1所示,在行李箱8的后方处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在此第5横构件20的上端部经由后面将要说明的提梁43(参照图1)来支承有行李箱8的后端部。
前述提梁43是乘员在支承车体后部时握持所用,以铝合金为材料通过铸造形成规定形状,如图5所示,形成为俯视时呈朝车体前方开放的U字形。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提梁43由相对于在后端部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部分而言,沿前后方向较长的握持部44,和位于此握持部44的前方的支承部45来构成,在把在行李箱8的后端部上向后延伸地形成的固定用板46(参照图5、6和图9)和后面将要说明的车座锁定装置47(参照图6和图8)安装于前述支承部45的状态下,把提梁43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自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固定于车架2。
如图1~图4所示,提梁43的前端部对车架2的固定是通过在后撑杆14、15的后部24上分别向上延伸地设置提梁用托架48,如图10所示,在托架48、48上叠置提梁43的前端部的固定片49,并用固定用螺栓50紧固来进行。在前述固定片49上贯穿设置的穿过固定用螺栓用的螺栓孔51以大于固定用螺栓50的外径的尺寸来形成其孔径。在图10中用标号d1来表示在固定用螺栓50与前述螺栓孔51的孔壁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固定片49上与前述螺栓孔51位于同一轴线上地向下突出地设置凸台49a,把此凸台49a嵌合于车体罩10的定位孔52。通过采用此配合结构,可以把车体罩10的后部与提梁43的前端部相互定位。此外,在前述固定片49的前端部上形成支承车座7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的脚部53的承载用的座54。
如图1~图4所示,前述支承部45对车架2的固定,通过在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上向上延伸地设置提梁用支承片55,如图9所示,用把支承部45叠置在前述支承片55之上用固定用螺栓56紧固来进行,而所述的提梁用支承片55设置于前述第5横构件20的上端部。前述支承部45的穿过固定用螺栓56的螺栓孔57与固定用螺栓56之间形成间隙d2地设定其孔径。也就是说,提梁43在松开前述四个固定用螺栓50、56的状态下可以相对于车架2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间隙d1、d2的量而改变其安装位置。
安装于提梁43的前述支承部45的行李箱8的固定用板46用于支承车座后端部的脚部58(参照图9)而承受车座载荷,如图5和图6所示,形成从上方覆盖支承部45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分的板状,靠固定用螺栓59把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固定于支承部45。此固定用螺栓59如图8和图9所示,在头部一侧形成圆形阶梯部59a,在把此圆形台阶部59a配合于固定用板46的螺栓孔60的状态下螺纹固定于支承部45。
因此,通过靠固定用螺栓59把支承部45固定于固定用板46,提梁43被定位于行李箱8的后端部。在图9中设在固定用板46的后方(该图中右方)用标号61来表示的是尾灯装置。此尾灯装置61如图1中所示,一体地设在车体罩10的后端部上。
安装于前述支承部45的车座锁定装置47如图8中所示,与历来众所周知的装置同样,备有与设在车座7的后端部上的配合环62配合的钩63,配置于支承部45的下方靠固定用螺栓64固定于支承部45。前述钩63通过图8标号65所示的拉线被操作者拉动而解除配合状态,通过把车座7归位于入座位置而行李箱8关闭来与配合环62配合。如图8所示,在钩63配合于配合环62的状态下,车座7的后端部靠钩63固定于一定位置。再者,配合环62穿过在行李箱8的前述固定用板46上形成的开口66(参照图5、6和图8)与下方的车座锁定装置47相对。
把此车座锁定装置47固定于支承部45的前述固定用螺栓64如图8中所示,配合于支承部45的螺栓孔67而螺纹固定于车座锁定装置47。也就是说,车座锁定装置47靠固定用螺栓64定位于提梁43。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中,为了把车座7和行李箱8安装于车架2,首先,把提梁43安装于行李箱8后端部的固定用板46。在此提梁43上预先安装车座锁定装置47。也就是说,把固定用板46和车座锁定装置47固定于提梁43。另一方面,在行李箱8的前端部上,靠铰链8a来安装车座7。
通过像这样把前述各构件组装于行李箱8,提梁43实质上作为定位用的导向器发挥功能,可以把车座锁定装置47对行李箱8的后端部定位。此定位不受车架2的精度的影响。因而,即使不进行相对于行李箱8的调整车座锁定装置47的安装位置的作业,在把车座7转动到能够入座的位置而关闭行李箱8时,配合环62也能够插入车座锁定装置47的正确的位置。
行李箱8在安装提梁43和车座锁定装置47的状态下安装于车架2。此行李箱8的安装,首先,用固定用螺栓25把行李箱8的前端部的支承用支撑板8c固定于第3横构件18,接着,用固定用螺栓50把提梁43前端部的固定片49固定于提梁用托架48,并且靠固定用螺栓56把后端部的支承部45固定于提梁用支承片55。
在把前述固定片49固定于托架48时,使固定片49的凸台49a嵌合于车体罩10的定位孔52来进行。因为通过像这样使凸台49a嵌合于定位孔52,可以把车体罩10的后部对行李箱8定位于正确的位置,所以可以使在行李箱8与车体罩10的后部之间所形成的间隙,或在行李箱8与尾灯装置61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大体上均匀。
在把提梁43安装于车架2时,可以按固定用螺栓50、56之间所形成的间隙d1、d2的量,沿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来调整提梁43的位置(行李箱8,车座锁定装置47,和车体罩后部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支承行李箱8前端部的第3横构件18的位置精度低的场合,也可以把行李箱8的后端部简单而可靠地固定于车架2。
因而,根据此踏板型两轮摩托车1,可以不受车架精度影响,高精度地确定车座锁定装置47对行李箱8后端部的位置,可以在前述位置不变的状态下,靠提梁43把行李箱8的后端部和车座锁定装置47固定于车架2。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可以不受车架精度影响,高精度地确定车座锁定装置对行李箱后端部的位置,可以在前述位置不变的状态下,靠提梁把行李箱的后端部和车座锁定装置固定于车架。因此,可以准确而简单地把车座锁定装置定位于行李箱的后端部,并生产率提高。因为提梁是作为抬起车体时握持用的功能零件装备的,所以与设置专门支承行李箱的后端部和车座锁定装置的构件的场合相比,可以减少零件数,并谋求降低成本。

Claims (1)

1.一种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由铰链把车座在上下方向上开闭自如地安装于行李箱的前端部,在车体后部备有配合于车座的后端部的车座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的后部设置提梁,把前述行李箱的后端部和前述车座锁定装置固定于此提梁,前述提梁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上,其中在螺栓和与之配合的螺栓孔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可以调整对车架的安装位置。
CN 02146037 2001-10-25 2002-10-23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80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27633A JP3958555B2 (ja) 2001-10-25 2001-10-25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327633/2001 2001-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3869A CN1413869A (zh) 2003-04-30
CN1288022C true CN1288022C (zh) 2006-12-06

Family

ID=1914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4603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8022C (zh) 2001-10-25 2002-10-23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958555B2 (zh)
CN (1) CN1288022C (zh)
TW (1) TW5572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459A (zh) * 2016-12-28 2019-08-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锁扣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10486A (ja) 2006-02-10 2007-08-2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222592B2 (ja) * 2008-03-14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グラブレール構造
JP2009262845A (ja) * 2008-04-28 2009-11-12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シート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5889048B2 (ja) * 2012-03-08 2016-03-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459A (zh) * 2016-12-28 2019-08-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锁扣结构
CN110121459B (zh) * 2016-12-28 2020-12-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锁扣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3869A (zh) 2003-04-30
TW557275B (en) 2003-10-11
JP2003127935A (ja) 2003-05-08
JP3958555B2 (ja) 200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7482B (zh) 机动两轮车
EP1783039B1 (en) Motorcycle having a seat structure
CN1778620A (zh) 摩托车的扶手杆安装结构
CN1223487C (zh) 机动二轮车的挡风装置及具有该挡风装置的机动二轮车
CN1288022C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
CN1594020A (zh) 摇臂式悬挂装置
CN1958380A (zh) 前照灯支承构造体
CN1096380C (zh) 车身罩安装构造
CN1413867A (zh) 小型摩托车的燃油供应装置
CN100339270C (zh) 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结构
CN1840410A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CN1524047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座锁定装置
CN1824567A (zh) 电装品配置结构
CN1154931A (zh) 二轮、三轮车的后部构造
CN1072579C (zh) 轻型摩托车的车座轨道结构
CN1854012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CN1259213C (zh) 鞍乘型车辆中的座
CN1091704C (zh) 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CN1123475C (zh)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架
CN1363493A (zh) 摩托车用的后置物架
CN2668484Y (zh) 机动两轮车的把手控制器安装罩及其安装结构
CN1123476C (zh) 安装了后缓冲组件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089072C (zh) 车辆转向柄锁装置
CN1827454A (zh) 自动两轮车的车体结构
CN1116194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缓冲部件的安装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