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2493A - 缝纫机的梭芯更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梭芯更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2493A CN1192493A CN97121509A CN97121509A CN1192493A CN 1192493 A CN1192493 A CN 1192493A CN 97121509 A CN97121509 A CN 97121509A CN 97121509 A CN97121509 A CN 97121509A CN 1192493 A CN1192493 A CN 11924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g
- spindle
- line
- bobbin case
- shutt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的梭芯更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梭壳及梭芯抓取机构,后者用于在摆梭位置和其它工作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同时抓住装着绕有线的梭芯的梭壳,以便梭芯抓取机构抓起放在摆梭里的梭壳并将其从摆梭中取出,并抓起在其它工作位置上制备的另一个梭壳而将其放入摆梭。上述梭芯抓取机构包括拉起机构、锁定机构及用于操作梭芯抓取机构的锁定机构和拉起机构的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安装在梭芯更换装置体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梭芯更换装置。
在传统的锁式线迹缝纫机上,当绕在梭芯上的下线被用完时,要把梭芯和梭壳一起从摆梭中取出。梭芯在缠绕上另一条下线后被放回摆梭。这些操作程序是手工进行的,但手工工作需要较多时间和较多的劳力。为解决这一难题,已经提出了各种类型的用来缠绕线的和更换梭芯的自动装置。就这类自动化装置而言,参见公开的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Sho昭61-168388,61-172589和Hei 191897。
在公开的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昭61-168388中公开的装置,可通过剩余线探测器探测摆梭中梭芯上的下线减少,并可自动地用已缠好下线的梭芯更换带有剩余下线的梭芯。
在公开的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昭Sho 61-172589中公开的装置,可自动地向若干台缝纫机提供下线。每台缝纫机都装有驱动梭壳拉出机构的驱动装置,梭壳放入机构和自动下线供给装置本身。当发出更换下线的指令时,该驱动装置启动,把自动下线供给装置移动到相应的缝纫机上,装有缠绕着预定数量下线的梭芯的梭壳被放入摆梭,同时带有被用过的下线的梭芯被被推出摆梭。
在公开的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Hei 1-91897中公开的装置中,由导向轴导向的下线被夹持在导向轴与梭芯之间。它被引至与梭芯的转动中心接合。卷绕轴由另一个驱动装置转动,以便转动接合在卷绕轴上的梭芯使下线自动卷绕于该梭芯之上。
上述装置具有以下问题:
将被绕在梭芯上的下线的量是一个定值。因此,某些类型的纱线和某些类型的花式线会有相当大一部分剩下没有用上的。另外,为了提供更换摆梭里的梭芯的指标而对尚须下线进行的测量是大致的。因此,剩余下线是不可避免的。
在公开的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Hei 1-91897中公开的装置上,往梭芯上缠绕下线也是在摆梭中进行的,因此,在该缠绕下线的过程中,缝纫机的缝纫操作要中止,缝纫效率受到不利影响。其它装置均无这种在摆梭中往梭芯上缠绕下线的结构,这些装置不存在破坏缝纫效率的问题。以上说明不涉及更换梭芯时机的选择,因此,存在着发生梭芯与缝机相互影响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缝纫机上的梭芯更换装置,该装置可以使用未经任何改进的摆梭、梭壳和梭芯,并确保良好的缝纫质量。
为此,提供一种缝纫机的梭芯更换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梭壳,每个梭壳里装有一个梭芯,并有一个从上述梭壳中放开和牢固地放入这些梭壳中的锁杆;
梭芯抓取机构,用于在摆梭位置和其它工作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同时抓住装着绕有线的梭芯的梭壳,以便梭芯抓取机构抓起放在摆梭里的梭壳并将其从摆梭中取出,并抓起在其它工作位置上制备的另一个梭壳而将其放入摆梭,上述梭芯抓取机构包括:
拉起机构,用于通过将锁杆从锁定位置拉起,把梭壳的锁杆松开;
锁定机构,用于保持上述梭壳锁杆处于松开状态;
用于操纵梭芯抓取机构的锁定机构和拉起机构的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安装在梭芯更换装置体上。
在这样建造的梭芯更换装置中,梭芯抓紧机构抓住线已被用过的梭壳并将其取出摆梭,并抓住在另一个工位上制备好的新梭壳将其放进摆梭。在梭芯抓紧机构的抓取过程中,梭芯抓取机构推进到装在摆梭里的梭壳处。拉起机构由位于固定件上的操纵机构放在初始位置上,并压在梭壳上同时保持其状态。位于固定件上的操纵机构启动,被放在初始位置上的梭芯抓取机构的拉起机构被启动。随后,梭壳上的锁杆被拉起并脱开。脱开的锁杆由锁定机构保持在开的位置。结果,整个梭壳都被抓住。这样梭壳就被放入和取出摆梭。这样,不用对摆梭、梭芯的梭壳作任何改进即可实现梭芯的自动化更换。
图1是表示用于控制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的操作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存入图1中控制系统的CPU存储器中的主程序操作程序图;
图3是从图2延续下来的主程序操作程序图;
图4是从图3延续下来的主程序操作程序图;
图5是从图4延续下来的主程序操作程序图;
图6是从图5延续下来的主程序操作程序图;
图7是从图6延续下来的主程序操作程序图;
图8是从图7延续下来的主程序操作程序图;
图9是被存入图1的CPU存储器中的请求更换梭芯程序的操作程序图;
图10是存在图1的CPU存储器中的用于梭芯自动化绕线的导纱程序的操作程序图;
图11是从图10延续下来的操作程序图;
图12是表示用在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上的自动化卷线/钩线装置和梭芯更换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13(A)和13(B)是用于解释梭芯更换装置的臂机构可能采用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4是绕有下线的梭芯的横剖视图;
图15是图12中所示自动化卷线/钩线装置100的放大横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5中X-X的视图;
图16是槽筒凸轮和梭壳以及图15中所示绕线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7是一个槽筒凸轮、梭壳和一个线处理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8是表示一个U形件和一个线头夹持板弹簧的放大透视图,图中显示的是供给线的端头被夹持的状态;
图19是表示槽筒凸轮、梭壳和线控制板的平面图,图中显示供给的线其端头被夹持住的状态;
图20是图16所示结构的关键部分的示意图,显示用于将缠绕在梭芯上的线与供给的线分开的切割机构;
图21是显示图16中结构的简图,图中显示一个臂件将由下线张紧件张紧的下线向上引到接近梭轴的地方的过程;
图22是图21所示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23是一个带有环形槽和一个钩线件的梭芯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其中,供给的线被钩在钩线件上;
图25是表示槽筒凸轮、梭壳和线控制板的平面图,此时,线缠在梭芯上;
图26是一个梭壳的透视图,它显示的是在图25所示状态下缠绕的下线与梭壳之间的关系;
图27是槽筒凸轮、梭壳和线控制板的平面图,此时,与图25相比线控制板被移动了;
图28是梭壳的透视图,它显示的是在图26所示状态下,缠绕的下线与梭壳之间的关系;
图29是槽筒凸轮、梭壳和线控制板的平面图,此时,与图27相比,线控制板进一步被移动;
图30是梭壳的透视图,它显示的是在图29所示状态下缠绕的下线与梭壳之间的关系;
图31是槽筒凸轮、梭壳和线控制板的平面图,此时,与图29相比,线控制板被进一步移动;
图32是梭壳的透视图,它显示的是在图31所示状态下缠绕的下线与线控制板之间的关系;
图33是槽筒凸轮、梭壳和线控制板的平面视图,此时,与图31相比线控制板被进一步移动了;
图34是槽筒凸轮、梭壳和线控制板的平面视图,此时,与图33相比线控制板被进一步移动;
图35是梭壳的透视图,它显示的是在图33和34所示状态下缠绕的下线与梭壳之间的关系;
图36是槽筒凸轮,梭壳和线控制板的平面视图,此时,与图34相比线控制板被进一步移动;
图37是梭壳的透视图,它显示的是在图36所示状态下缠绕的下线与梭壳之间的关系;
图38示出的是用于图12的梭芯更换装置上的梭芯抓取机构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39是图38所示梭芯抓取机构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图40是沿图39中Z-Z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它显示的是图38所示梭芯抓取机构的工作状态;
图41是显示用于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上的剩余线清除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42沿图41中Y-Y的横截面图;
图43是另一个下线供给装置的透视图;
图44是显示梭壳在下线供给装置的各个工作区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5是本发明另一个剩余线清除装置的透视图;
图46是剩余线清除装置工作、清除剩余下线时的示意图;
图47是线清除轴和剩余线清除装置上的线型弹性件推进机构的横剖视图;
图48是用于拉回接收轴的驱动机构透视图;
图49是装有本发明另一个梭芯更换装置的下线供给装置的透视图;
图50是示意图49中的梭芯更换装置中梭壳的运动的透视图;
图51是本发明梭芯更换装置总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52是梭壳结构的前视示意图;
图53(a)至53(C)是本发明梭芯抓取机构的解释性示意图,图53(A)是梭芯抓取机构的平面图,图53(B)是其前视图,图53(C)是其底视图;
图54(A)-54(C)是用于说明图53(A)-53(C)中所示梭芯抓取机构的工作情况的平面图;
图55(A)是另一个下线卷绕装置的透视图;图55(B)是沿图55(A)中Y-Y′线的横剖视图;
图56(A)示意卷绕轴与图55(A)中下线卷绕装置里的梭芯咬合的过程;
图56(B)是沿图56(A)中Y-Y的横部视图;
图57(A)示意在图55(A)所示的下线卷绕装置中马达驱使梭芯转动少数几次时的情况;图57(B)是沿图57(A)中Y-Y′的横截面图;
图58(A)表示夹线轴松开下线和马达驱使图55(A)中的下线卷绕装置中的梭芯转动的情况;图58(B)是沿图58(A)中Y-Y′的横截面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2是用于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上的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和梭芯更换装置7的横剖视图。
在图中,下轴3与置于缝纫机针板1下的摆梭2联接。梭壳4装在摆梭2中。带有底线的梭芯5装在梭壳4中。底线是由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卷绕在梭芯5上的。摆梭2和梭壳4为常规构形。因此,不再对这些部件的构造作一步说明。
用于将线自动卷绕在梭芯5上并将线自动钩在梭壳4上的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在图12中位于摆梭2之下。从图12上看,剩余线清除装置(未示出)位于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的一侧。本发明的剩余线清除装置将在后面讲述。梭芯更换装置7设置在图12的右下部。梭芯更换装置7具有(位于圆周之上)臂7j。臂7j可以转动并能收缩(可在图12的水平方向移动)。图13(A)表示的是从图12的左端看时的情况,臂7j绕7i处转动。在A处,在缝纫工序之后,剩有少量底线的梭壳4被夹住并被取出。在与A处间隔120°的C处,设有剩余线清除装置。在与C处相间120°的另一点E处设有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
下面将讲述位于图13(α)中E处的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
图15是图12所示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的横截面图。图16是沿图15中X-X的视图。图16是显示槽筒凸轮、梭壳和绕线板的平面图。为便于说明,图15表示的是把相对应的图12所示的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倒过来看的情况。
在图15中,符号MC表示把线绕在梭芯上的卷取马达。离合器轴17固定在卷取马达MC的马达轴MC1的端部。离合器轴17可转动地插在固定于台板21上的轴承20中。离合器盘17a可拆地附着在离合器轴17的远侧端。花键轴22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20中。在花键轴22的外表面开有花键槽22a。从动齿轮9固定在花键轴22上靠近卷取马达MC的一端。从动齿轮9与驱动齿轮23互相啮合。驱动齿轮23固定在导引线的驱动马达MR(作为可换向马达)的马达轴MR1上。
花键螺母24固定在花键轴22上。在花键螺母24内表面与花键轴上的花键槽22a相应的地方设有花键。花键螺母24可由导引线的驱动马达MR转动并可在花键导引下沿轴向前后移动。簧25的一端固定在花键轴22靠近梭芯5一端的端面上,簧25的另一端固定在花键螺母24接近梭芯5一端的端面上。簧25向着卷取马达MC方向压迫花键螺母24。一个凸轮从动销29和线处理板30安装在花键螺母24的外面。凸轮从动销29从花键螺母24的外表面向外伸出(图15上部)。线控制板30是将一块平板弯曲成弧形而成,如图16所示,它延伸到梭芯5的上方,如图15所示。
线控制板30在图17所示的改进型中基本上呈L形。线控制板30的所有部分包括第一个伸长部分30a、弯曲的线接收部分30b、第二个伸长部分30c线引导槽30d,作为可移动刀片的可移动裁刀30e,线端夹持板簧30f和一个倾斜部分30g。构成L形绕线板的一条腿的第一个伸长部分固定在花键螺母24上。形如弯钩的弯曲的线接收部分30b位于L形的拐角处。第二个伸长部分构成L形绕线板的另一条腿。线引导槽30d设在第二个伸长部分30c上。对着梭壳4的可移动裁刀30e设置在线引导槽30d的分叉处(图16和图18)。线端夹持板簧30f,形如平板向上直立,环形设置在第二伸长部分的端部(图16和图18)。倾斜部分30g邻接线端夹持板簧30f,在图18中它使线易于被导引向上。
如图16和20所示作为固定刀片的固定裁刀37固定在台板21上,沿线控制板30的环形方向设置。固定裁刀37的端头是这样定位的:当线被钩在梭壳4(下面讲述)上时,可碰到可动裁刀30e。在此处,固定裁刀37与可动裁刀30e一起切割下线。
固定于针板21上的筒状外凸轮26环绕着线控制板30和花键轴22设置。外凸轮26有一个开口,如图17所示。内凸轮27位于该开口内或于该开口之上。内凸轮27通过支承板28固定在针板21上。外凸轮26与内凸轮27一起构成凸轮槽33。凸轮从动销29可移动地安装于凸轮槽33中。当导引线的驱动马达MR启动时,凸轮从动销29在花键和凸轮槽33的引导下沿着凸轮槽33移动。
在凸轮槽33的分叉处设有止回导向阀32A和32B。盘簧32A和32b分别安装在止回导向阀32A和32B处,构成凸轮从动销29往复运动的通道(其细节随后讲述)。
如图15、17和18所示,具有一U形末端的U形件31固定于外凸轮26靠近梭芯5的一端,并延伸到梭芯5的旁边。起着下线拉伸作用的U形件31的U形部分31A包括两个平行的平板31a和31b,它们与花键轴22正交。当从图15的顶部下视时,U形部分31A形如U字。U形部分31A是这样设置的:当放入梭壳4时,它对着梭壳4的开口4a,如图15和19所示。如图18所示在平板31a上设有导线孔31c。如图16和18所示,在平板31b上设有V型切口31d。
如图16所示,摆动杆13与放入的梭壳4相邻设置。摆动杆13由固定于台板21上的销34可转动地支承着。摆动杆13相对图16中销34的右半部分向着放入的梭壳4的开口4a弯曲。如图15所示,摆动杆13的远端13a是分叉的,以使梭芯5的钩状线钩40(将在后面讲述)能够从分叉的远端13a的叉中通过。每个叉都有一个如图16所示的V形切口。在摆动杆13基部末端部分设有长孔13b。销35可移动地安装于长孔13b中。销35固定在安装在台板21上的汽缸36的端头36a处。采用这种结构,当汽缸端头36a在图16中垂直移动时,摆动杆13绕着销34摆动。当汽缸头36a移动到最高点时,摆动杆13摆动直到其远末端13a到达接近梭芯的梭芯轴5a的外表面处(图22)。摆动杆13和其类似结构构成了通过梭壳4的开口4a插至接近梭芯轴5a外表面处的一个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梭芯5仅作最小限度的改进。如图22-24所示,V形的槽5b沿着梭芯5的梭芯轴5a的外表面设置。弯钩形线钩40放置在V形的槽环5b中。当转动时在梭芯外表面上线钩40的后面的位置(即:线钩的对面),该槽在线端头部分(图23的左边)的斜面5c比该槽在下线供给部分(图23的右边)的斜面5d深。因此,在梭芯外表面整个外围上的环形V形槽5b,在转动时在线钩40的后面最深,随着离线钩40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变浅,并最终达到其深度与斜面5d相等。
所提供的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如上所述。
下面将结合图41和42对图13中位于C处的剩余线清除装置99进行说明。
剩余线清除装置99包括一个剩余线卷绕马达MZ,一个长轴部分51,一个卷取叉52,一个离合器53和一个线清除件54。剩余线卷线马达MZ固定安装在滑板50b上,滑板可在由针筒(未示出)固定在针板50上的滑道50a内水平滑动(即:从图41看的水平方向)。轴部分51是从固定在剩余线卷绕马达MZ的输出轴上的支承件55上延伸出来的。在轴部分51a的外表面间隔一定角度地设有若干槽51a。卷取叉52包括若干弹性件,如金属丝。这些金属丝的基部(图41的右端)埋在支承件55中,其另一端(在图41中为左端)是自由的。这些金属丝的大部分包埋在相应的槽51a中。沿轴部分51的轴向看,离合器53由针板50固定在对着轴部分51端部的地方。离合器53对着轴部分51的一端向着轴51的未端方向逐渐变细。由针板50支承着的线清除件54上有一个孔,当剩余线卷绕马达MZ前、后转动时,轴部分51和叉52通过该孔移动。
下面结合图12对梭芯更换装置7进行说明。
梭芯更换装置7用臂抓住装在摆梭2(图13(A)中的A处)中的梭壳4并将其从摆梭中拉出,将梭壳4移动到位于C处(图13A))的剩余线清除装置99处,同时转动梭壳。在剩余的线被剩余线清除装置99除去之后,梭芯更换装置7把梭壳4移至位于E处(图13(A))的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处,同时转动梭壳。在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把下线卷绕在装于梭壳4内的梭芯上并将其钩在梭壳上之后,梭芯更换装置7把梭壳放在摆梭2中。在该梭芯更换装置7中,环状轴承7c安装在固定于安装台7a上支承体7b上。呈水平伸长状态。环状转体7d可转动地和轴向移动地安装在轴承7c上。在轴承7c的外表面设有轴向延伸的花键槽7k。在其内表面设有花键7m的齿轮7e安装在转动体7d的基端(从图中看为右端)。齿轮7e与安装在转动臂装置的驱动马达7f的输出轴上的长的小齿轮互相啮合。臂装置的驱动马达7f固定安装在安装台7a上。
在轴承7c中,装有轴向延伸的气缸7h。气缸7h的输出轴7i与转动体7d的底部轴向啮合。在该啮合处,输出轴7i可相对转动体7d转动。
位于周围的臂7j从转动体7d的外表面径向、反向地延伸。梭芯抓取机构8安装在每个臂装置7j的远端。下面将结合图38、39和40说明梭芯抓取机构8。
如图38、39和40所示,转动轴8b在其两端由一对侧板8a转动地支承着,两侧板8a基本上是互相平行放置的。棘爪8c固定在转轴8b上。通过拉起处于锁定状态的锁杆4e,棘爪8c脱开梭壳4的锁杆4e。转轴8b的一端在穿过侧板8a之一后向外突出。驱动臂8d的另一端设有纵向延伸的凸轮槽8e。驱动块(drive die)8f销8g可移动地插在延长的凸轮槽8e中。驱动模板8f与通过臂8i固定在侧板8a上的气缸8h的输出轴(气缸连杆)8j上。采用这一结构,可将气缸8h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块8f、销8g、驱动臂8d和转动轴8b传递到棘爪8c上,以使棘爪8c转动。
棘爪8c的远端是弧形的。棘爪8c的弧形远端是这样设置的,以使其可以插入梭壳4的锁杆4e与梭芯锁定板4b的叠合部分。棘爪8c的远端沿着图40中的实线P的轴迹转动。随着这一转动,梭壳4的锁杆4e沿着图40中的双点划线Q的轨迹转动,从而被脱开。
每个侧板8a都是矩形的。侧板8a靠近摆梭2(图中的左侧缘)的侧缘的形状与梭壳4的表面形状一致。转动止板8k从侧板8a上突出。当转动止板8k插入梭壳4的凹陷部4g时,梭壳4处于相应的梭芯抓取机构的位置。
在两侧板8a之间设有底座8m。联杆4e脱开之后停留在底座8m上。此时,锁杆处于打开状态。底座8m的锁杆接收表面沿着处于打开状态的锁杆4e倾斜延伸(图40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底座8m的锁杆接收表面的中部设有一梯形突出部分8n。该突出部分8n可插入孔4f中。在底座的锁杆接收表面上比突出部分8n高的另一处,设有弧形的内弯曲部分8p。弧形内弯曲部分8p用于接收锁杆4e的远端。当锁杆4e停留在这种结构的底座8m上时,通过棘爪8c推力使其固定保持打开状态。结果,整个梭壳4被抓住。
可以转动和前后移动的梭芯抓取机构8,臂7j等组成臂装置。
梭芯更换装置7是这样构成的。
由此构成的自动化下线提供给装置,还包括一个通过输入/输出板76和母板77(mother board)接收从缝纫机启动键60发出的信号的CPU80,一个用于监测梭芯更换装置7的臂的原始位置(位置A)的臂原始位置探测器61,一个用于监测臂的相应的终止位置(位置B到F)的臂终止位置探测器62,一个用于监测臂的推进的臂推进探测器63,一个用于监测臂的回收的臂收回探测器64,一个用于监测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的线控制板30(凸轮从动销29)的原始位置(图17中所示位置)的线控制板原始位置探测器65,一个用于监测线控制板30相应的回退位置(图19和31所示位置)的线控制板回退位置探测器66,一个用于监测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的卷绕马达MC的转动量的下线卷绕量探测器67,一个用于监测剩余线卷绕马达MZ的卷绕量的剩余线卷绕马达转动量探测器82,一个用于监测梭芯在摆梭中的转动量(线缝数)的下线消耗探测器81,一个纱线支数输入键68,一个纱线种类输入键69,一个线长度输入键70,缝纫数量(待缝纫物件的数目)输入键71,以及一个指示缝纫机工作状态的S-STATE信号,一个指示缝纫机停止机针处于上位的U·DET信号,一个使由缝纫机控制器79控制的缝纫机的CPU复原的信号,向气缸阀72传输信号,以控制气缸7h的工作,向前、向后移动梭芯更换装置7的臂,一个控制气缸工作的气缸阀73,用于向前、向后移动剩余线清除装置99的卷绕叉52,一个用于操纵摆动杆13作向前、向后移动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的气缸的臂放置气缸阀74,一个用于操纵气缸8h工作以打开和关闭梭芯更换装置7的棘爪8c的气缸阀75,通过母板77和输入/输出键76向缝纫机控制器79发送机器启动抑制信号,通过母板77和马达驱动基质78向转动梭芯更换装置7中的臂的驱动马达7f剩余线清除装置99里的剩余线清除(剩余线卷绕)马达MZ和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里的卷绕马达MC传送启动和停机信号。
图1所示的CPU80,是一台所谓的微型计算机,它是用来实施与下线量控制器80a相同的功能的,用于预先计算根据缝纫情况需要卷绕在梭芯上的下线量,并操纵卷绕马达MC直到实际卷绕在梭芯上的下线量基本上与预先计算出的量相等,梭芯更换控制器80b是这样工作的:梭芯更换控制器通过缝纫机发出的结束信号如线切割信号获知一个缝纫过程的结束,并根据梭芯上的下线量或消耗的下线时确定摆梭中梭芯上剩下的下线是否满足下一个缝纫过程所需下线量,如果梭芯上所剩下线量不够下一个缝纫工序用,梭芯更换控制器会抑制缝纫机实施缝纫工作,并导致梭芯更换装置在针提升过程结束的时候用新的满卷梭芯更换原来的梭芯,剩余线清除装置8c是这样工作的:该剩余线清除装置控制器把从摆梭中拉出来的旧梭芯移动到剩余线清除装置99处,使剩余线清除装置把仍留在旧梭芯上的剩线除去,并把该梭芯移动到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处,并由该装置完成其它的已知操作。必要的程序、设定值和数据表都被存入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里。存入存储器里的程序以图2-11所示操作程序图的形式加以说明。
下面将结合程序的操作程序图对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缝纫机接通电源后,CPU板上的微型计算机开始工作。在步骤S1,CPU启动存储信号并进入步骤S2。在这一步中,CPU启动输入/输出接口并进入步骤S3。在这一步,CPU向缝纫机控制器79发出一个机器启动抑制信号,从而抑制缝纫机开始工作。出现刹车状态,并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4中,CPU监测由缝纫机控制器79发出的CPU复位信号并等到复位结束。在复位结束后,CPU控制进入步骤S5,在这一步骤CPU检查缝纫机是否按照S-STATE信号工作。等待机器工作结束后,控制进入步骤S6,在这一步,CPU利用一个U-SET信号检查针是否处于停止状态,并等到机器进入针处于上部位置的停止状态。这样;在步骤S5和S6中,CPU在电源开关开启过程中并不进行其控制,缝纫机停止其工作,然后针处于上停止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即针处于上停止状态,CPU将其控制进行到步骤S7。在这一步骤中,臂机构原始位置探制器61启动,监测梭芯更换装置7的臂机构的原始位置。该原始位置是摆梭的位置(图13(A))中的位置A)。由CPU操纵进入步骤S8,并由CPU采用纱线类型输入键69发出的信号检查纱线的类型,例如span和长丝,并进入步骤S9。在步骤S9中,CPU利用纱线支数输入键68发出的信号检查线的纱线支数。在下一个步骤S10中,CPU利用缝纫数(NJ)输入键71检查缝纫次数,并进入步骤S11。在这一步,CPU利用线长输入键70读出一次缝纫操作所需下线的长度。
在步骤S8-11中,在缝纫条件被这样输入控制系统后,控制进入步骤S12。在这一步,CPU以下述方法计算出绕在梭芯5上的下线线圈值径。
CPU利用纱线类型和纱线支数从相关的数据表中挑选出相当的横截面积ΔS。梭芯上线的圈数NT可由下面的公式(I)求出。 其中,x:线圈的外径
b:线圈的内径
a:线圈宽度(见图14)。
卷绕线的长度由下面的公式(2)求出: 将式(2)变形求x2-b2,得到公式(3): 然后,从公式(3)又可得到计算线圈直径x的公式(4):
在计算出绕在梭芯5上的下线的线圈直径x之后,控制步骤进入步骤S13。在这一步,CPU检查线圈直径x是否在下线线圈的有效直径c内。换言之,通过这种检查,CPU核实梭芯是否能够接纳这种直径的线圈。如果线圈直径x在有效直径c之内,CPU就认为梭芯可接纳这种直径为x的线圈,并进入到步骤S14中。在这一步,CPU把梭芯使用数设定为1,然后进入步骤S15,计算梭芯上线圈的圈数NT。将公式(4)代入公式(1),可得到计算线圈数NT的公式(5):
在步骤S13中,如果线圈直径x超出了有效值径c,CPU便认为梭芯不能接纳这种线圈直径x的线,并跳跃到步骤S16。在这一步,CPU计算出梭芯数。
线在梭芯5上绕满后的长度Lmax由下面的公式(6)计算: 一个梭芯缝纫次数nJ=(自然数)可由下面公式求出
nJ=Lmax/L
因此,梭芯数可以用NJ/nJ表示。如果NJ/nJ不是自然数,将通过舍去商的小数部分并加1得到的数字用作梭芯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卷绕在最终梭芯上的线量与剩余梭芯上的线量是不同的。
在计算出梭芯数目之后,CPU控制进入步骤S17。在这一步,CPU计算出的是梭芯上的线圈数NT1,而不是最终梭芯上的线圈数。
该线圈数NT1用公式(7)表达:
然后,由CPU在下一个步骤S18中实施计算最终梭芯上的线圈数NT’的过程。最终梭芯上的线圈数NT’由下列公式(8)求得: 其中,nJ:最终梭芯的缝纫次数。在步骤S15和S18中计算出梭芯上的线圈数以后,CPU执行步骤S19的操作。在这一步,CPU检查控制板上的开始键60是否打开。如果没有打开,控制返回步骤S8,并再次执行步骤S8和随后步骤的操作。在步骤S19中,如果开始键60已打开,自动下线供给装置便开始工作。
此时,梭芯更换装置7的臂机构抓住梭芯上的两个部位(为便于说明,在缝纫中用过且尚有少量线留在其上的梭芯用α表示,绕有满卷线的新梭芯用β表示)。更具体地说,梭芯以这种方式被臂机构抓住:梭芯抓取机构8压迫梭壳4,棘爪8c在气缸8h作用下向关闭方向(在图40中是向下)转动,这样,棘爪8c打开梭壳4的锁杆4e并将锁杆4e压到底座8m上。
在步骤S15和S18中计算出梭芯上的线圈数以后,CPU执行步骤S19的操作。在这一步,CPU检查控制板上的开始键60是否打开。如果没有打开,控制返回到步骤S8,并再次执行步骤S8和随后步骤的操作。在步骤19中,如果开始键60已打开,自动下线供给装置便开始工作。
此时,梭芯更换装置7的臂机构抓住梭芯上的两个部位(为便于说明,在缝纫中用过且尚有少量线留在其上的梭芯用α表示,绕有满卷线的新梭芯用β表示)。更具体地说,梭芯以这种方式被臂机构抓住:梭芯抓取机构8压迫梭壳4,棘爪8c在气缸8h打开梭壳4的锁杆4e并将锁杆4e压到底座8m上。
在步骤S20中,CPU控制臂机构驱动马达7f转动(在这一步骤中转动60°),以便把梭芯α转动到卷绕位置(位置E)。通过在臂原始位置探测器61发出一个脉冲后计数由臂机构停止点探测器62发出的预定数目的脉冲来监测停止点。在步骤S20中,当梭芯α到达卷绕位置(位置E)时,控制进入步骤S21和S22。在步骤S21中,CPU驱动有关装置把预定数量的下线卷绕在梭芯α上,并将卷绕线的量存入存储器中,在步骤S22中,CPU驱动有关装置把线钩在梭壳上并切断线。
步骤S21和S22的操作过程以操作程序图的形式示于图10和11中。下面将结合图10和11对上述步骤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步骤S1中,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的凸轮从动销被放置在凸轮槽33(图17)里的原始位置上。将被卷绕在梭芯5上的下线46被从线轴45上拉出来。下线由设在平板31a上的导线孔31c导向并位于平板31b的V形切口31d中(图17和18)。
CPU控制进入步骤S2。在这一步,装置的能源打开。能源打开后,导引线的躯动马达MR开始逆时针转动(图15),与此同时,花键轴22开始顺时针转动。与花键螺母24联接的凸轮从动销29在凸轮槽33的导向下从图17中所示位置移动到图19中所示位置。此时,线控制板30的线端夹持板簧30f已到达对着U形部分31a的平板31b处。因此,下线46的线头被平板31b和线端夹持板簧30f夹住。在这一阶段,下线46在U形部分的两平板31a和31b之间被张紧,并处于备用状态。
CPU控制进入步骤S3,在这一步,梭芯更换装置7上气缸7h的输出轴7i被移动到图12的左边位置,并把梭芯5压在离合器盘17a上。控制进入步骤S4,此时,卷绕马达MC转动,离合器销(未示出)插入梭芯上相应的孔中。结果,梭芯5与离合器盘17a联接上,而且马达在预定位置停转。马达在预定位置停转可以由装在卷绕马达MC的马达轴MC1上的磁性或光学反射元件和霍尔(Hall)元件或光敏元件(卷绕量探测器67)共同监测(不对上述元件进行说明)。
此时,梭壳4上的开口4a处于这样一种位置:当摆杆13转动时,摆杆13的远端13a可以从中通过。
在这一阶段,控制进入步骤S5,在这一步中,摆杆13放置在预定位置。更确切地说,图16中的气缸36的缺缸头36a向上移动,使摆动杆13绕销34顺时针转动。然后,摆动杆13的远端13a抓住绷在平板31a和31b之间的下线46,如图21、22所示。摆动杆13进一步转动,以使带着下线的远端13a通过梭壳4的开口4a,到达靠近梭芯轴5a外表面处并停在那里。此时,随着摆动杆13的转动,所产生的力将靠近线头的下线部分拉到梭芯轴5a上。不过,下线46的线端已被平板31b和线头夹持板簧30f夹住。该夹持力大于4拉向梭芯轴5a的拉力。因此,供给的下线46被拉入。
当摆动杆13停止时,控制进入步骤S6,在这一步,卷绕马达低速转动两转,与离合器轴17联接的梭芯5被离合器盘17a转动。进而,梭芯5上形如弯钩的线钩40也被转动,以钩住绷在侧板与摆动杆13远端13a之间的下线。被线钩40钩住的下线逐渐进入位于线钩40后面的V形槽56中。
正如已经提到过的,V形槽56的线端部分比供线部分深。因此,如图24所示,线逐渐以这种状态进行卷绕,线端部分位于供线部分的里侧。下线在提供部分所产生的卷绕力大于施于线端上的夹持力。结果,下线的线端部分被拉入梭壳。随后,被拉入梭壳的线端随着梭芯5的转动也被供线部分夹住。下线46在线端被固定在梭芯轴上的状态被逐渐卷绕在梭芯5上。通过卷绕马达MC低速转动两转便可基本上实现这一过程。控制进入步骤S7。在这一步,卷绕马达MC高速转动。由卷绕量控制器67(包括霍尔元件和光敏元件)监测马达转动量。控制进入步骤S8。在这一步,CPU核查测得的马达转数是否与在已经讲过的控制步骤中计算出的转数(预定转数)相符合。如果这两种转数不同,重复上述过程,直至两种转数相同。如果两种转数相同,控制进入步骤S9。在这一步,卷绕马达MC停止(见图25和26)。
在预定数量的下线卷绕在梭芯5上之后,控制进入步骤S10。在这一步,开始把下线钩在梭壳上的过程。
在步骤S10中,导引线的驱动马达MR以与待用状态之前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然后,凸轮从动销29在图中沿着凸轮槽33从图25中所示的位置向上移动。凸轮从动销到达凸轮槽33的下开叉部分(如图所示),并转动到U形部分31A的右上边。线控制板30随凸轮从动销29移动。梭芯5上的下线46被线控制板上的另一个延伸部分30c钩住,并拉向图27和28的右边。
凸轮从动销29由凸轮槽33导引至图27的左上方,到达正处于图中凸轮槽33向上分叉部分上方的一处。线控制板30随着凸轮从动销29的运动而运动,从梭芯5中向右拉出的下线46被弯曲的线接收部分30b钩住,并进一步向右上方移动。结果,线被从梭壳4和梭芯5之间的空隙处引出,如图30所示。
凸轮从动销29在凸轮槽33的导引下从图29所示位置通过图中的上分叉点,并进一步向图中的上方运行。线控制板30随凸轮从动销29运动而运动,从梭壳4与梭芯5之间的空隙处引出的下线46由弯曲的线接收部分30b钩着进一步向上运动,并被很好地插入梭壳4的槽缝4b中。
当凸轮从动销29到达图31所示的位置时,CPU接收线控制板回退位置探测器66发出的信号,并将其控制推进到步骤S11。在这一步,导引线的驱动马达MR反转,以使钩线操作结束。这一操作过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
当导引线的驱动马达MR反转时,凸轮从动销29由凸轮槽33导引从图31所示位置移动到图中的上分叉点。在该分叉点,止回导向阀32B将运动着的凸轮从动销29转到左下方。线控制板30随凸轮从动销运动而运动,从梭芯5的槽缝4b中引出的下线46由弯曲的线接收部分30b钩着进一步向左移动。然后,到达梭壳4上的下线取出孔4c。在此处,结束把下线钩在梭壳上的操作。
紧接着,控制进入步骤S12。在这一步,导线马达MR连续转动。接着,控制进入线切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凸轮从动销29从图33所示位置沿凸轮槽移动到左下方。它经过下分叉点并沿图中向下的路径运动。线控制板30随凸轮从动销29运动而运动,从下线取出孔4c中引出的下线46由弯曲的线接收部分30b钩着进一步向下运动(图34),并由导线槽30d卡着。
凸轮从动销29沿图中凸轮槽33的路径从图34所示位置下行,并回复到图19所示的备用状态。线控制板30随着凸轮从动销29运动而运动,线控制板30上的线端夹持板簧30f运动到对着U形部分31A的平板31b的地方并停在那里。因此,如图36所示,从梭壳4上的下线取出孔4c中取出的下线46由导线槽30d带着向下运动,并由平板31b上的V形切口31d卡着。结果,下线46被绷在平板31a和31b之间(图18)。
此时,如图18所示,从梭壳4上的下线取出孔4c中取出的下线46被放在外面,以使其通过导线槽30d内侧的移动裁刀30e的下面,在导线槽30d的分叉处返回并引伸到线控制板30外表面的外面。接着,移动裁刀30e到达对着固定裁刀端头的地方,如图20所示。因此,供给的下线由固定裁刀37的端头与移动裁刀30e共同切割。
在下线被这样割断之后,控制进入步骤S13。在这一步,臂机构向后移动,使离合盘17a与梭芯脱开。
在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中,在导线驱动马达MR启动时,即在把线钩在梭壳4上的过程中,供给卷绕马达MC较低功率,所供功率低于将线绕在梭芯5上时供给的功率。因此,马达低速转动,以产生卷取线的动力。这样,下线的张力保持稳定。
在步骤S13的过程结束后,控制返回图4所示的主操作程序的步骤S23。在这一步,CPU认为向一个梭芯上绕线/钩线的过程已完成,并计算“所用梭芯数-1”,将其控制推进到S24。在这一步,图13(A)所示梭芯α被反方向转动120°从E处转到A处(图13(A))。也可以通过转动臂机构的驱动马达7f做到这一点,同时核查由臂机构停止位置探测器62发出的脉冲,从而把梭芯α移至摆梭位置。
控制进入步骤S25。在这一步,梭芯α被放入摆梭。接着是以下操作。
梭芯抓取机构8对着摆梭2放置,并被梭芯更换装置7的气缸7h推向摆梭2,同时保持其抓取状态。当梭壳4被插入摆梭2中时,梭芯抓取机构8的棘爪8c松开,带有卷绕的下线的梭壳4被放入摆梭2。在梭芯α被放进摆梭之后臂向后移动,控制进入步骤S26。在这一步,CPU解除机器的开始抑制信号,使机器开始工作。
控制进入步骤S27。在这一步,核实“所用梭芯数”是否为0。如果“所用梭芯数”=0,CPU等待,直到梭芯更换信号输入,因为已在摆梭中存入了足够预定数目针迹数使用的下线量。
梭芯更换信号以下述方式设定,按照图9所示的时间间隔计时器中止子程序进行。
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就发生一次计时器中止。在步骤S1中,CPU决定梭芯脉冲是否发出。如果发出了,控制进入步骤S2。在这一步,CPU核实摆梭里的梭芯是梭芯α还是梭芯β。如果是梭芯α,控制进入步骤S3。在这一步,CPU计数由下线消耗探测器81(结构与卷绕量探测器67相同)发出的信号。如果是梭芯β,控制进入步骤S4。在这一步,CPU同样计数由下线消耗监测探测器81发出的信号。
当计数的下线消耗量与摆梭芯的转数一致时,可从步骤S3和S4开始,控制进入步骤S5。在这一步骤,CPU核实指示一个线迹过程的线切割信号是否收到。如果线尚未切断,控制跳跃到步骤S7。如果线已被切断,程序进入步骤S6。在这一步,CPU把线切割信号(CF)设定为1(CF=1),并将其储存。然后,控制进入步骤S7。在这一步,控制核实机器是否处于停止状态。如果没有停止,控制器返回到主程序。如果处于停止状态,控制进入步骤S8。在这一步,CPU核实机器是否处于上位停止状态。如果不是处于上位停止状态,控制返回到主程序。如果它是处于上位停止状态,控制进入步骤S9。在这一步,CPU用线切割信号核实线是否切断。如果线没有切断,控制返回主程序。如果线已被切断,控制进入步骤S10。在这一步,CPU把线切割信号设定为0(CF=0)。控制步骤进入S11。在这一步,CPU核实摆梭里的梭芯是否带有下次缝合所需的线量。
为实现这种核实,CPU将最初绕在梭芯上的线量与用掉的线量相比较。如果线量足够下次缝合使用,控制返回到主程序。如果线量不足,控制进入步骤S12。在这一步,CPU输入梭芯更换信号。采用这种程序是因为控制是这样定时的:当发出机器终止信号(例如,线切割信号)时,机器进入上停止状态。
在实施缝合过程若干次以后,下线量减少,梭芯更换信号被输入。
回到图5所示主程序的步骤S28,如果输入梭芯更换信号,控制进入步骤S29。在这一步,CPU抑制缝纫机开始其工作,控制进入步骤S30。在这一步,梭芯α以下述方法被取出摆梭。
在步骤S30中,梭芯α被臂机构以前述方法相似的方式取出摆梭。具有棘爪8c的臂机构(当梭壳放在摆梭中时它是打开的)向前移动。随后,棘爪关闭抓住梭壳4的锁杆4e,梭芯被牢固地固定在臂上,而臂向后移动。当梭芯α被拉出摆梭之后,控制进入步骤S31。在这一步,CPU以60°角的间歇将臂从图13(A)所示位置逆时针转动,同时检查由臂机构终止位置探测器62发出的脉冲,并将梭芯α移动到剩余线清除装置99所在的C处。
在梭芯α移至C处后,控制进入步骤S32,在这一步实施清除剩线工序。剩余线清除过程是这样的。
如图41所示,通过由叉形驱动气缸阀73操纵气缸(未示出)把剩余线清除装置99和剩余线卷绕马达MZ一起移至图的左边,使轴部分51的前端靠住离合器53。然后,卷绕叉52的弹性件向前移动,与此同时,沿着离合器53的锥形部分径向向外移动,如图42中点划线所示,并装配在锥形部分里。此时,从梭壳4中引出的下线46进入卷绕叉52,并被夹在轴51前端与离合器53之间。在此时,剩余线卷绕马达MZ转动。下线46被卷取叉52缠绕并卷起。CPU利用由剩余线卷绕马达转动量探测器82发出的信号核实马达是否转动了预定的转数。如果它转了预定的转动量,CPU控制叉形驱动气缸阀73将剩线清除装置和剩线卷绕马达MZ一起移向图的右边。然后,由卷绕叉52缠绕并卷起的剩线被线清除件54除去并落下。
在清除剩线之后,控制进入步骤S33。在这一步,臂机构顺时针方向转动120°回到原始位置,如图13(A)所示。随后,控制回复到输入缝合条件的过程。
在步骤S27,如果“所用梭芯数”≠0,CPU便认定梭芯上的线圈数不够预定的缝合针迹数用,并将其控制推进到步骤S34。在这一步,CPU将臂机构的驱动马达7f由图13(A)所示位置逆时针方向转动60°,同时核实由臂机构停止位置探测器62发出的脉冲,并将梭芯β移至位置E。在接下来的步骤S35和S36中,梭芯β与梭芯α一样移动,卷绕预定数量的线,并存入存储器,线被钩在梭壳上并将线切断。然后,控制进入步骤S37。在S37,梭芯数减1,CPU执行下一个步骤S38的程序。在这一步,臂机构向后移动,梭芯与马达轴MC1分离,臂的驱动马达7f由位置E顺时针转动60°,同时核实由臂机构停止位置探测器62发出的脉冲,并将梭芯β移至位置D。控制进入步骤S39。
在步骤S39,控制核实是否换上了新的梭芯。在把下线绕在梭芯β上的过程中,机器开始缝纫作业,针迹过程实施若干次。当下线量减少到不够下一次针迹缝合使用时,输入梭芯更换信号。然后,控制进入步骤S40。在这一步,CPU抑制机器开始作业,并将控制推进到步骤S41,在这一步,臂机构将梭芯由摆梭中取出且其返回移动,并将控制推进到步骤S42。在这一步,CPU将臂机构的驱动马达7f从图13(A)所示的位置D逆时针方向以60°的间歇转动,同时,核实由臂机构停止位置探测器62发出的脉冲,并把梭芯β转动到摆梭位置。在随后的步骤S43中,臂机构被向前移动,梭芯β被放入摆梭,控制进入步骤S44。在这一步,CPU允许机器开始其作业。
此时,控制进入步骤S45。CPU逆时针转动臂机构驱动马达7f120°,同时,检验由臂机构停止位置探测器62发出的脉冲,并将梭芯α移至位置C以进行清除剩线的作业,使控制进入步骤S46。在这一步,CPU从梭芯α上除去剩线,并将其控制推进到S47。在这一步,控制检验“所用梭芯数”是否等于0。如果“所用梭芯数”=0,控制进入步骤S48。如果“所用梭芯数”≠0,控制进入步骤S54。
从步骤S48至S53的操作基本上与已经讲过的步骤S28至S33的操作相同,如果梭芯α被梭芯β取代的话,有关梭芯β和α的从步骤S54至S66的操作过程与已经讲的有关梭芯β和α的从步骤S34至S46的操作过程相应。步骤S54至S66的操作基本上与S34至S46的操作相同。因此,不再对S48至S53和S54至S66的操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梭芯上所需的线量是根据针迹情况,如针迹缝合次数、每个针迹所用线量和纱线支数等事先计算好的。卷绕马达MC工作,直到实际下线量与计算量相同。因此,实际卷绕在梭芯上的下线量仅仅是针迹所需下线量,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成功地减少了剩下没用而浪费掉的下线量。
此外,在该实施例的装置中,卷绕在梭芯上的下线量是由卷绕量探测器67监测的。绕在摆梭里的梭芯上的下线量由下线消耗探测器81监测。这种监测是基于针迹缝合数。采用这种结构可准确地测定摆梭里的梭芯上所剩线量。这也有助于剩余线量的减少。
再者,本发明的自动绕线/钩线装置采用接收到的线切割信号识别一个缝合过程的结束,根据接收到线切割信号时摆梭里梭芯上所剩线和收到线切割信号时已消耗的下线量核实是否有足够下一个工序的所需的下线量留在摆梭的梭芯上,如果回答是NO,该装置抑制缝纫机作业,并驱动梭芯更换装置7用已绕好足够下线量的新梭芯换下摆梭里的梭芯。梭芯更换是在针停在上位时进行的。因此,梭芯更换可以顺利进行,而与缝纫机的工作没有任何相互干扰。
另外,在自动绕线/钩线装置的结构中,由马达MC实施的一些作业,如往梭芯上卷绕下线、将下线钩在梭壳上和切割下线是在线迹缝合过程中进行的。换句话说,把下线卷绕在梭芯上把下线钩在梭壳上以及切割下线的过程是与线迹缝合作业同时进行的。
当根据针迹情况计算必须绕在梭芯的下线量时,常会出现必须下线量超过一个梭芯的容纳能力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卷绕马达把基本上等于必需下线量的下线卷绕在每一个梭芯上,而不是最终梭芯上,并将剩余的下线量卷绕在最终的梭芯上。因此,当必须下线量超过一个梭芯的卷绕能力时,必需下线量被妥善分配到若干个梭芯上。结果,所用梭芯上只有少量的剩余线。
在该实施例中,臂机构被设计成能同时抓住两个梭芯。还可将其改进为能抓住三个梭芯。在这一改进中,除去从摆梭中取出的梭芯上的下线的作业可以与将下线绕在梭芯上的作业同时进行。梭芯更换工作变得更为有效。
在自动绕线/钩线装置中,下线在线迹缝合过程中把下线卷绕在梭芯上。这样可以免除使用梭芯储存机构来储荐梭芯,这样种储存机构在常规装置中是不可缺少的。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装置的大小和生产费用。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下线供给装置的另一种剩余线清除装置。
参见图43和44,先说明下线供给装置的轮廓,本发明剩余线清除装置被装在其上。
在该下线供给装置中,一个梭壳放入/取出区(针迹位置)A,一个下线卷绕区B和一个剩余线清除区C以120°的间隔环绕着输送轴的102设置,在台板下环绕摆梭101的空间内。固定于输送轴102上的移动体103带有两个梭壳104。移动体103将梭壳输送到上述作业区,以进行必要的作业:如放入/取出区A,下线卷绕区B和剩余线清除区C,同时沿着包括上述作业区在内的途径运行。
自动下线供给装置的移动体103由下面将要说明的脉冲马达每次可逆地转动120°。在放入/取出区A,梭壳104是由梭芯更换装置放入摆梭101及从中取出。梭壳104被从摆梭101中移至移动体103,反之亦然。在下线卷绕区B,在剩余线被除去之后,由下线卷绕装置把下线卷绕在梭壳里的梭芯上。在剩余线清除区C,将在放入/取出区A的作业中被从摆梭中取出且由移动体103夹持着的梭壳104里的剩余线由本发明的线清除装置除去。
下面将结图43-48对本发明剩余线清除装置进行说明。
用于梭芯的剩余线清除装置,包知一个用于吹送悬挂在梭壳104上的线T的空气喷嘴105,它位于放入/取出区A,对着一个作业位置;一个用于夹持被吹送到该作业位置的线的导纱器106;一个分布在梭壳104和导纱器106之间的可移向和离开线T的线清除轴107,若干较长的线型弹性件108,其根部固定于线清除件107上并径向取向;一个接收轴109,它有剩余线清除时移至对着线清除件107的位置,接收前进的线型弹性件108并随线型弹性件108一起转动。
导纱器106被弯曲成V形。导纱器106处于这样的位置:它可引导线T进入接收轴109与设置在固定台110上的挡块110a之间的空隙,该固定台支承着线清除件107和线型弹性件108。
如图47所示,线清除件107是圆筒状的。转动轴112通过轴承111由固定台110可转动地支承着。由转动轴112支承着的线清除件107可轴向移动,但不能径向移动。轴向延伸的线型弹性件108分布在线清除件107周围。线清除件107的根部和线型弹性件108被装入轴承114,而轴承又被装在固定台110里的壳体113内。滑销115位于壳体113的上部。滑销115与连接件116的一端相连。连接件116由支承轴117可转动地支承着。连接件116的另一端与一个电磁体或气缸118相连。采用这种结构,当电磁体或气缸118被驱动时,线清除件107和线型弹性件108沿转动轴112的轴向滑动。同步皮带轮119固定于转动轴112的中部。如图45所示,一个马达121设置在它附近。同步皮带120绕在同步皮带轮119与固定于马达轴122上的同步皮带轮123上。
在马达轴122上还固定有一个同步皮带轮124。绕在皮带轮124上的皮带125还把动力传送到下线卷绕区B里的下线卷绕装置上。马达121通过选择其转动方向可用于清除下线或卷绕下线。
接收轴109由固定于轴126一端的轴臂127可转动地支承着。其远端是锥形的,由于这种锥形末端,推进的线型弹性件108被扩张开了。当剩余线被除去时,接收轴109被移至对着线清除件107和线型弹性件108的地方。即,在移动体103把梭壳104输送至下线清除区C里的预定位置后,它绕着轴126逆时针转动,在剩余的线被清除之后,它随着移动体103的转动顺时针转动从移动体103的运转路径上退回。当梭壳104和移动体103一起沿图45中箭头方向移动时,接收轴109在移动体103的运转路径外。因此,它们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扰。接下来说明接收轴109和移动(转动)机构。
如图48所示,固定于轴126另一端的凸轮从动件129由簧130压着,以使其与凸轮131接触。凸轮131固定在齿轮132上。齿轮132与一个间歇齿轮(Geneva gear)机构的驱动齿轮133相啮合,该间歇齿轮机构包括齿轮比为1∶6的驱动齿轮133和从动齿轮134。固定于脉冲马达135的轴上的齿轮136与驱动齿轮133啮合。从动齿轮134固定在移动体103的输送轴102上。随着脉冲马达135的转动。齿轮136和驱动齿轮133都被转动。转动速度被减低至1/6并传送至从动齿轮134。换句话说,每当间歇齿轮机构的驱动轮133转动1周,输送轴102就转动1/6周。
输送轴102的转动和凸轮131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这样选择的:它紧挨在移动体103后面,固定于输送轴102上,将梭壳104带至剩线清除区C里的预定位置,凸轮从动件129逆时针转动,接收轴109位于转动轴112轴线的延伸方向上。
在如此构成的剩余线清除装置中,移动体103转动,由移动体夹持的装着带有剩余线的梭芯的梭壳104达到剩余线清除区C的预定位置。紧接着,接收轴109被移至对着线清除件107和线型弹性件108的地方。空气喷觜105喷射空气流。在该空气流的作用下,悬挂在梭壳104上的剩余线被钩在导纱器106上。线清除件107和线型弹性件108向前推进。该线型弹性件108扩张以覆盖接收轴109。线T被线清除件107和接收轴109夹住。当线被夹住马达121转动,线清除件107和线型弹性件也被转动以便把线卷绕在它上面。随后,当线清除件107和线型弹性件108后退时,线型弹性件离开接收轴109,以使它们之间的空间变小。绕在线型弹性件上的线变松。松开的线被固定台110上的挡块件110a挡住和挤压,并从线型弹性件108上脱下来。如果线球留在那里,它肯定会掉下来,因为接收轴109随着移动体103的转动后退,失去了对线球的支承。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下线供给装置的另一种梭芯更换装置。
如图49所示,本发明的梭芯更换装置构成下线供给装置的一部分。梭芯更换装置被安装在缝纫机台板(未示出)下的储油箱的空间里。下线供给装置是这样构造的,可使梭壳204能够连续到达以120°间隔环绕基轴201分布的三个作业位置。从图50中还可以看出,这三个作业位置分别是摆梭位置(梭壳放入/取出位置)A,下线卷绕位置B和剩余线清除装置C。摆梭位置A与其余的工作位置B和C轴向间隔一定距离。
在该下线供给装置的结构中,作为固定件的主基座202位于台板的下方。基轴201可转动地装在主基座202上。作为移动件的转动臂203其中央轮毂与基轴201相连接,可以滑动,但不能转动。具有一个脉冲马达(举例)的转动驱动装置(未示出)装在基轴201上。转动驱动装置可逆地将基轴201同转动臂203一起每次转动120°。
如图51所示,一个线性输出动力源205,如气缸或电磁体被安装在主基座202的一侧。线性运动杆206的一端通过一个销与线性输出动力源205的输出杆205a的一端相连接。该线性运动杆延伸到基轴201上方的位置,其中部通过一个销与主基座202相连接。在线性运动杆206的自由端设有斜向延伸的长孔206a。由转动臂203的中央轮毂处突出的销203a可移动地位于长孔206a中。由线性输出动力源205输出的动力通过线性运动杆6转递至转动臂3。结果,转动臂203沿着基轴201向着摆梭位置A和共余的作业位置B和C来回移动。盘簧205b(图54(A))被安装在线性输出动力源205的输出杆205a。该盘簧向着摆梭210压迫转动臂203。
作为梭芯更换装置的移动件的梭芯抓取机构208被安装在转动臂203的两端。装着绕有下线的梭芯209(图51)的梭壳204被梭芯抓取机构208抓住并随着转动臂203的转动以120°的幅度可逆地转动。随着这种转动,梭壳204在梭壳放入/取出位置向着摆梭210放置,在剩余线清除位置C向着剩余线清除装置211放置,在下线卷绕位置B向着下线卷绕装置212放置。
下面将说明这种梭芯更换装置的实施例。在该梭芯更换装置中,梭壳204、梭芯209和摆梭210是传统类型的,其结构没做任何改进。因此,在说明书中不对这些元件的结构细节进行说明。不过,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将结合图52对梭壳204的结构加以简要说明。
如图52所示,在梭壳204的正面设有用于放置摆梭210的支承轴的通孔204a。安装梭芯锁定板204b以便盖住通孔204b的上面,其安装方式是使它能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滑动。梭芯锁定板204b上与通孔204a相应的地方设有孔204c。棘爪204d从梭芯锁定板204b上突出。梭芯锁定板204b可在孔204c的弧形内缘盖着部分通孔204a的位置和孔204c使通孔204a全部打开的位置之间往复滑动。此时,棘爪204d也在梭壳之外与梭芯209脱开的一个位置和进入梭壳并与梭芯209咬合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一个未示出的盘簧总是将梭芯锁定板压向上述的一个位置,即:孔204c弧形内缘部分盖着通孔4a和棘爪204d在梭壳外面并与梭芯209脱开的位置。当孔204c的弧形内缘部分盖着通孔204a时,梭壳204由摆梭牢固地夹持着。当通孔204a完全打开联锁杆204e的内缘对其没有任何遮盖时,梭壳204进入一种自由状态,此时它可以与摆梭210分离。
锁杆204e这样放置在梭芯锁定板204b上面:它可以转动离开夹持板以便开启和放在夹持板上以便关闭。锁杆204e的一端与梭壳204的正表面铰接。锁杆204e由铰接端向着梭芯锁定板204b的上表面延伸。当锁杆204e被脱开时,梭芯锁定板204b克服盘簧的弹力向后滑动。锁杆204e的弧形内缘离开通孔204a,以使梭壳204被放在与摆梭210分离的自由状态。此时,棘爪204d咬住梭芯209,以使不会妨碍梭芯209从梭壳204中脱出。在锁杆204e上开有一个矩形长孔204f,使孔204a和204c总是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51-53(C)所示,梭芯抓取装置208、转动轴208b由一对基本上是平行设置的侧板208a可转动地支承着。棘爪208c固定在转动轴208b上。棘爪208c作为脱开梭壳204的锁杆204e的装置,将锁杆从其关闭位置拉起来。转动轴208b通过侧板208a向外突出,作为锁定机构的操纵模块208Q固定在转动轴208b突出部分。
棘爪208c的远端为弧形。棘爪208c的弧形远端是这样设置的:它可以插入梭壳204的锁杆204e与梭芯锁定板204b重叠的叠合部分。棘爪208c按图53(A)中的实线P所示的路径转动。随着它的转动,梭壳204的锁杆204e按图53(A)中的双点画线Q所示的路径转动,从而被松开。
每个侧板208a都是矩形的。侧板208a靠近摆梭210的侧面(图中为左侧面),其形状与梭壳204的表面形状一致。一个转动止板也从侧板208a上突出。当转动止板208k被插入梭壳204的凹陷部分时,梭壳204处于与梭芯抓取机构对应的位置。
具体参见图53(A),在侧板208a之间设有一基座件208m。锁杆204e被脱开后即靠在基座件208m上。此时,锁杆204e处于打开状态。基座件208m的锁杆接收表面沿着处于打开状态的锁杆斜向延伸(图53(A)中的双点画线所示)。在基座件208m的锁杆接收表面的中部设有突出部分208n,其横截面为梯形。突出部分208n被插入孔204f中。在基座件的锁杆接收表面的另一部分设有弧形的弯曲部分208p,它比突出部分208n高。弧形弯曲部分208p是用于接收锁杆204e的远端的。当锁杆204e被放在这种结构的锁杆204e上时,棘爪208c的推力作用下它被牢固地保持呈打开状态。结果,整个梭壳204都被抓住。
如图53(B)、53(C)和51所示,在锁定机构中,操纵模块208Q邻近锁定板208V设置。操纵模块208Q作为拉起机构,构成与棘爪208c连结的第一操纵部件。锁定板208V可以与操作模块208Q接触或是与操纵模块分离,从而将操纵模块208Q锁定或松开。操纵模块208Q固定在棘爪208c的转动轴208b上。辊208R由销208S可转动地安装在操纵模块208Q的摆动端。在操纵模块208Q上向着锁定板208V的一面设有阶梯形部分208QR。阶梯形部分208QR可与设在锁定板208V侧面的阶梯形部分208VR咬合或分离。
锁定板208V由立于侧板208a上的轴208X可转动地支承着。辊208T安装在锁定板208V的摆动端。盘簧208W安装在轴208X上。盘簧208W向着操作模块208Q压迫锁定板208V。用于控制锁定板208V向着操作块208Q的转动量的制动锁208Z立于侧板208a上操纵模块208Q的摆动侧。在不对锁定机构施加任何力的情况下,盘簧208W的压力使得锁定板208V的阶梯形部分208VR与操纵模块208Q的阶梯形部分208QR连结,以使操纵模块208Q在这种状态下锁定。当锁定板208V向着分离方向转动时,上述阶梯部分的连结被解除,以使操纵模块208Q脱开。
在操纵模块208Q与锁定板208V连结的锁定状态下,棘爪208c被停留在梭壳204的联锁杆204e被脱开并保持在那里的位置上(如图53(A)中的双点画线所示)。在操纵模块208Q与锁定板208V分离的状态下,棘爪208c处于与梭壳204的锁杆204e分离的原始位置(如图53(A)中的实线所示)。
作为移动件的梭芯抓取装置208是这样构建的:它可以由安装在主基座202上作为固定件的操纵机构操纵进行抓取。在梭芯抓取装置208中,操纵模块208Q的辊208R和锁定板208V的辊208T彼此间隔一预定间隙,即使它们相互连结在一起处于关闭状态时亦是如此。辊208R与辊208T之间的间隙接收构成操纵机构220的操纵板221。
操纵机构220的操纵板221通过销223可转动地安装在作为固定件安装于主基座202上的固定支架222上。线性输出动力源224的输出杆224a如气缸或电磁体,被可转动地安装在操纵板221的基部。在由线性动力源224输出的动力的作用下,操纵板221在图54(A)和54(B)所示的原始位置和图54(C)所示的锁定位置之间摆动。
如图54(A)至54(C)和51显示的,操纵板221的摆动部分被设计成棘爪221a。棘爪部分221a伸向当其处于相互连接状态时操纵模块208Q的辊208R和锁定板208V的辊208T之间的间隙里。锁定板208V的辊208T比操纵模块208Q的辊208R更接近操纵板221。操纵板221的棘爪部分221a的顶端221b具有一个导向斜面。操纵板221的棘爪部分221a的斜面221b位于这样一种位置:它可以与锁定板208V的辊208T接触。
操纵板221的棘爪部分221a的内面是弯曲的,以便接收操纵模块208Q的辊208R进行导向。棘爪部分221a弯曲的内面包括一个用于把操纵模块208Q导向原始位置(图54(B))的弯曲部分221c和一个用于把操纵模块208Q导引并推向锁定位置(图54(C))的弯曲部分221d。盘簧224a安装在线性输出动力源224的输出杆224上。盘簧224a向着图54(A)和54(B)所示的原始位置压迫操纵板221。在图51中,编号225代表在梭芯抓取机构208中的关闭方向上引导操纵模块208Q的辊208R的导向板。
在由此构成的梭芯更换装置中,下线被用掉且其数量减少的梭壳204被梭芯抓取机构208取出摆梭201。羧芯抓取机构又抓住在作业位置B或C制备好的新的梭壳并将其放入摆梭210。
如图54(A)所示,在梭芯抓取机构208的抓取过程中,线性输出动力源205的开关SW2首先关闭。接着,处于锁定状态的梭芯抓取机构208借助于线性运动杆206在图中向右推进趋向放在摆梭210里的梭壳204。此时,线性输出动力源224的开关SW1在操纵机构220中保持开启状态,操纵板221被放置在原始位置。
随着梭芯抓取机构208的前进,锁定板208V的辊208T与操作机构220中的操纵板221的棘爪部分221a的斜面221b相接触。接着,锁定板208V的辊208T被沿着操纵板221的斜面221b引导沿着打开方向转动(在图中是向上)。当梭芯抓取机构208的进一步前进时,操纵板221的棘爪部分221a伸进梭芯抓取机构208中锁定板208V与操纵模块208Q之间的间隙。操纵模块208Q的辊208R被沿着操纵机构220中操纵板221的棘爪部分221a的凹陷面221c引导,并沿着打开方向转动(在图中是向下)。
这样,梭芯抓取机构208的锁定板208V的阶梯形部分208VR与操纵模块208Q的阶梯形部分208QR分离,操纵模块被脱开如图54(B)所示。棘爪208c被放置在原始位置,并被保持其原状地压向梭壳204。
操纵机构220中线性输出动力源224的开关SW1被关闭,操纵板221移至图54(C)所示的锁定位置。此时,操纵板221的曲面221d被转动同时保持与操纵模块208Q的辊208R的接触。操纵模块208Q在图中被推向上方,而棘爪208c沿着图53(A)中的实线P所示的路径转动。结果,梭壳204的锁杆204e沿着图53(A)中双点画线Q所示的路径转动,被松开并被夹持。锁定板208V的阶梯形部分208VR与操纵模块208Q阶梯形部分208QR连结,而梭壳204的锁杆204e被抓住。
在此时,线性输出动力源205的开关SW2打开。接着,处于锁定状态的梭芯抓取机构208在线性运动杆206的帮助下与摆梭210分离,同时抓住摆梭210里的梭壳204。这样,带有被用过的下线的梭壳204被梭芯抓取机构取出摆梭210。
为了使梭芯抓取机构208把在作业区B或C制备好的新梭壳204放入摆梭210,线性输出动力源205的开关SW2首先关闭,处于锁定状态的梭芯抓取机构208在线性运动杆206(图54(A))的作用下向着摆梭210推进(向图的右边,见图54(A))。此时,线性输出动力源224的开关SW1关闭,操纵板221进入图54(C)所示的锁定位置。
当由梭芯抓取机构208抓住的梭壳204被放入摆梭210中,操纵机构220里的线性输出动力源224的开关SW1打开。操纵机构220里的操纵板221象图54(B)中所示那样转动。当操纵板221的棘爪部分221a的斜面221b被带至与梭芯抓取机构208里的锁定板208V的辊208T接触,锁定板208V的辊208T沿着操纵板221的斜面取向,以使其向着打开的方向(图中为向上)转动。操纵板221的棘爪部分221a进一步转动。操作板221的棘爪部分221a伸进梭芯抓取机构208的锁定板208V与操纵模块208Q之间的空隙。操纵模块208Q的辊208R沿着操纵板棘爪部分221a的曲面221c导向,以使其沿打开方向(图中为向下)转动。
这样,梭芯抓取机构208的锁定板208V的阶梯形部分208VR与操纵模块208Q的阶梯形部分208QR分离,操纵模块208Q被脱开如图54(B)所示,棘爪208c处于原始位置而梭壳204由抓取状态松开。
然后,线性输出动力源205的开关SW2打开。接着,处于松开状态的梭芯抓取装置208与摆梭分离。此时,梭芯抓取机构208里的操纵模块的辊208R被带至与导向板225接触。以便被锁定(图54(B))。
在本实施例中,梭壳204被自动取出和放入摆梭,而不用对摆梭210、梭芯209和梭壳204做任何改进。
由于已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范围和构思内可对其进行各种改进、改变和变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压紧装置用于锁定操纵模块。它可以通过一个磁性吸引装置锁定。在这种情况下,将一个永磁铁安装在操纵模块上,并将一个吸引件安装在侧板上。
可将一直线性机构用于操纵模块上,以取代转动机构。
可将基于计算机的自动顺序控制用于操纵控制键的控制。
如果有关部分的操作常由探测装置监测,并将收集的探测装置的数据用于控制,可确保对有关部分更可靠的控制。
下面将结合图55(A)至58(B)对用于本发明线供给装置的另一种下线卷绕装置进行说明。
该下线卷绕装置如图55(A)所示,与上述其它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在图55(A)中省略。
下线供给装置的转动臂305绕中心同心弯曲(在图55(A)中部分显示),装有梭芯307的梭壳308可拆卸地夹持在转动臂305的每个端部。
线性运动杆306可转动地支承在主基座(未示出)轴309上的一个轴(未示出)上。线性运动杆306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于气缸311的连杆端头所设的铰接头312上的轴313上。线性运动杆306根据气缸311的连杆的伸缩绕轴309来回转动。因此,转动臂305通过线性运动杆306沿导向轴304前后移动。换句话说,转动臂305可沿着导向轴304移动,构成作为缝纫位置的放入/取出位置A,在与其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摆梭(即:图50中所示的下线卷绕位置B和剩余线清除装置)。
卷绕轴407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在辅助机架401(图55(A)中部分示出)上。卷绕轴407的另一端有一凸缘部分用作离合器板,并有若干将卷绕轴407的转动传递给梭芯307的销407a。
皮带轮406固定安装在辅助机架之间的卷绕轴406上。转动驱动机构包括马达415、马达输出轴414、固定安装在输出轴414上的皮带轮413以及绕在皮带轮406和413上的同步皮带412。
夹线轴405被可滑动地支承在卷绕轴407的轴线方向上,作为夹线装置的夹线轴405在卷绕轴407的凸缘端有一凸起部分。夹线轴407通过凸轮512夹在夹持杆504的叉形部分510。夹持杆504可转动地安装在轴506上。气缸500的铰接头502通过轴508可转动地安装在夹持杆504的与叉形部分510相反的一端。根据气缸500的往复运动,夹持杆504通过气缸500的铰接头502绕轴506向前和向后转动,而夹持杆504的叉形部分510反方向转动。因此,夹线轴405根据叉形部分510通过凸轮512在轴线方向上沿卷绕轴407作直线滑动。
挑线杆430设置在卷绕轴407下面并可转动地支承在轴429上。挑线杆430的一端为钩底线450用的U形部分。挑线杆430的U形部分的开口朝向转动臂305(向着图55(A)左面)。挑线杆430的另一端由气缸434的轴可转动地支撑着。因此,当气缸434的轴来回运动时,挑线杆430在气缸434的轴的作用下绕轴429转动,而挑线杆430的U形部分沿与气缸434轴相反的方向转动。
下面将结合图55(A)至58(B)对上述结构的下线卷绕装置的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下线供给装置的转动臂305转动,装着已被除去剩余线的空梭芯307的梭壳308被放在图55(A)所示的下线卷绕位置。
此时,下线卷绕装置处于图55(A)所示的起始状态。来自线供给梭芯(未示出)的下线450被夹在卷绕轴407的凸起部分与夹线轴405的凸起部分之间。如图55(B)所示。挑线杆430位于对着卷绕轴407的凸起部分的夹线轴一侧。
接着,转动臂405向前移动(向图55(A)的右边),卷绕轴407的销407a与梭芯7上的孔啮合,以便卷绕轴抓住梭芯7,如图56(A)所示。此时,下线450仍被夹持在卷绕轴407和夹线轴405之间,如图56(B)所示。
随后,挑线杆430的U形部分向着梭壳一边移动,同时钩着下线450,如图57(A)所示。这样,下线450由挑线杆430带至梭壳308的开口处。
在这种条件下,卷绕轴407被驱动马达415转动几次,以使下线450绕在梭芯307上。此时,下线450仍被夹在卷绕轴407和夹线轴405之间,如图57(B)所示。
在下线450在几次转动中被绕在梭芯307上之后,气缸500向后转动(向图58(A)的右边)。马达415再次启动,如图58(A)和58(B)所示。因此,被夹持在卷绕轴407的凸起部分和夹线轴405的凸起部分之间的线头被自动纳入梭壳308。在以预定时间继续启动马达415以便把所需量的下线450绕在梭芯307上之后,马达415停转。
在上述卷绕作业之后,下线450被裁刀(未示出)割断,与下线供给梭芯相连的下线450的端头又被夹在卷绕轴407的凸起部分与夹线轴405的凸起部分之间。
转动臂305向后移动,转向梭壳放入/取出位置,然后向前移动。由转动臂305夹持着并装有完成卷绕下线的梭芯7的梭壳308在该梭芯放入/取出位置装入摆梭16。
此时,下线卷绕装置处于起始状态,卷绕作业已完成。
尽管已采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应当理解,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和构思之内对本发明作各种改进,变换和改变。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摆梭里的梭芯上的下线消耗量是依据针迹数测定的。可将一个针迹的行程所用的下线量用于取代针迹数。在这种情况下,要计数针的行程数。可将针迹数计数器用于同样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卷绕在梭芯上的下线量是在自动绕线/钩线装置100上测定的。带有一个编码器的线量测量轮可用于同样的目的。
用于拉出预定量的上线的上线拉出机构可以并入该自动绕线/钩线装置。由下线消耗探测装置81监测的摆梭中的梭芯上的下线消耗量,也可以以监测上线消耗量的方式测定,上线消耗量与下线消耗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本发明的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包括卷绕线量控制器,用于根据针迹情况如针迹操作数、纱线类型和纱线支数预先计算梭芯上所需的下线量,并用于操纵线卷绕装置直到基本上达到计算出的下线量。因此,由线卷绕装置绕在梭芯上的线量仅仅是针迹操作所需的下线量。剩下不用而被浪费掉的下线量被减至最少。
此外,该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包括用于监测由线卷绕装置绕在梭芯上的下线量的探测器,由它产生一个指示监测到的卷绕下线量的卷绕线量信号;以及用于根据针迹数监测摆梭中梭芯上的下线消耗量的线消耗探测器,从而产生一个指示监测到的下线消耗量的线消耗信号。
因此,可以准确测定摆梭中梭芯上的剩余下线量。与第一个发明相比,剩下没有的下线量被进一步减少。
该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包括梭芯更换控制器,当接收到指示一个针迹过程结束的停机信号(例如,线切割信号)时,上述梭芯更换控制器利用卷绕线量信号和线消耗信号核实摆梭中的梭芯上是否剩有下一个针迹过程所需的下线量,如果梭芯上所剩下线量少于所需下线量,梭芯更换控制器抑制缝纫机的缝纫作业,并在针停留在上位时由梭芯更换装置用已绕好下线的新梭芯更换摆梭里的梭芯。因此,更换梭芯可以在梭芯与缝纫机没有任何相互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在这种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中,上述卷绕线量控制器使线卷绕装置在缝纫作业过程中工作。这样,在卷绕线量控制器的操纵下线卷绕装置作业与缝纫作业同步进行。缝纫作业可以在不受往梭芯上卷绕下线的任何影响的情况下进行。
该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包括卷绕线量控制器,当卷绕根据针迹情况计算出来的必需下线量时,如果必需下线量超过一个梭芯接纳下线的能力,卷绕线量控制器便使线卷绕装置将下线绕在最终梭芯以外的梭芯上,直至下线量基本上等于一个梭芯所能容纳的线量,对于最终梭芯来说直到卷绕上去的下线量基本等于尚须的下线量。当所须下线量超过一个梭芯接纳下线的能力时,最好将所需下线量分配到若干个梭芯上。因此,任何一个梭芯上的剩余下线都被减少。第七个发明的自动化下线供给装置包括用于清除剩余线的剩余线清除装置,以及剩余线清除控制器,该控制器将被梭芯更换装置拉出摆梭的梭芯移至剩余线清除装置,然后再移至卷线装置。因此,可以把下线卷绕至梭芯上的同时将剩余线从由摆梭中取出的用过的梭芯上除去。梭芯更换作业更为有效。
此外,在本发明中,我们注意到,作为活动件的梭芯抓取机构由位于固定件上的操纵机构操纵。换句话说,操纵机构没有装在活动件上。由于这种独特的特征,操纵机构的动力供给线或管无须采用转动连接件,如滑动机构即可方便地安装。
还有,在本发明下线供给装置的剩余线清除装置中,具有以下有用效果。正如从上述说明书所能看出的,当剩余线被清除后,接收轴被移至对着线清除件和线型弹性件的地方。因此,从装在梭壳里的梭芯上拉出并被卷绕在线清除件和线型弹性件上的线可被可靠地脱落下来。有关元件和部件的设置不会出现任何限制。该装置的剩余线清除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接收轴的运动与梭壳向着剩余线清除区的运动相关联。因此,有关机构被简化了。从经济角度讲最好采用单一的动力源由线清除件和线型弹性件以及卷绕装置共同使用。
另外,在本发明下线供给装置上的梭芯更换装置中,梭芯抓取装置抓住摆梭中线被用过的梭壳并将其取出摆梭,再抓起在另一个作业位置上制备好的新梭壳并将其放入摆梭。用新梭壳更换旧梭壳的过程可以自动进行,无须对摆梭、梭壳和梭芯作任何改进。这样,本发明的梭芯更换装置在实施梭芯更换时不会破坏传统的针迹质量。这样可以改善缝纫机。
此外,本发明下线供给装置上的下线卷绕装置还包括被可转动支承着的梭芯,作为夹线装置用于夹持和松开下线的夹线轴,用于把被夹线装置夹持着的下线带至接近装有梭芯的梭壳的开口处的挑线杆(wiper),用于转动梭壳并把被挑线杆带过来接近开口处的下线绕在梭芯上的卷绕轴。在该下线卷绕装置中,当下线被绕在梭芯上时,夹线轴松开下线。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夹线轴的松开作业,下线头被自动纳入梭壳,与传统装置中把下线头留在梭壳外面的情况相反。因此,该下线卷绕装置可以形成良好的线缝并防止出现下线的不连续性。此外,由对梭芯和梭壳所做改动很少或根据没有改动,该绕线装置可以确保线缝的质量,降低其造价并能把下线均匀地卷绕在梭芯上。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的梭芯更换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梭壳,每个梭壳里装有一个梭芯,并有一个从上述梭壳中放开和牢固地放入这些梭壳中的锁杆;
梭芯抓取机构,用于在摆梭位置和其它工作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同时抓住装着绕有线的梭芯的梭壳,以便梭芯抓取机构抓起放在摆梭里的梭壳并将其从摆梭中取出,并抓起在其它工作位置上制备的另一个梭壳而将其放入摆梭,上述梭芯抓取机构包括:
拉起机构,用于通过将锁杆从锁定位置拉起,把梭壳的锁杆松开;
锁定机构,用于保持上述梭壳锁杆处于松开状态;
用于操纵梭芯抓取机构的锁定机构和拉起机构的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安装在梭芯更换装置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机构包括与拉起机构连接的第一操纵件,第二操作件,用于当第一操纵件与第二操纵件咬合时固定,而当第二操纵件与第一操纵件分离时松开第一操纵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纵装置包括一个与上述梭芯抓取机构的锁定机构的一部分接触的凸轮件,其中还有上述操纵的装置操纵锁定机构,同时导引该锁定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梭芯抓取机构被安装在给定的输送装置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梭芯抓取机构还包括:一个通过把锁杆从锁定位置拉起来以松开梭壳的锁杆棘爪;以及一个用于抓住整个梭壳的基座,以便该基座接收在松开位置由棘爪松开的锁杆,并通过把锁杆夹在基座与棘爪之间使该锁杆保持松开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3919493A JP2693107B2 (ja) | 1993-08-31 | 1993-08-31 | 下糸自動供給装置及び縫製装置 |
JP239194/93 | 1993-08-31 | ||
JP353244/93 | 1993-12-28 | ||
JP35324493A JP2686227B2 (ja) | 1993-12-28 | 1993-12-28 | ボビンの残糸除去装置 |
JP62066/94 | 1994-03-07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16168A Division CN1039735C (zh) | 1993-08-31 | 1994-08-01 | 缝纫机下线供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2493A true CN1192493A (zh) | 1998-09-09 |
Family
ID=26534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21509A Pending CN1192493A (zh) | 1993-08-31 | 1997-10-18 | 缝纫机的梭芯更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2493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9747A (zh) * | 2010-11-03 | 2011-02-23 | 佛山市启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脑绣花机的自动换底线装置 |
CN102978851A (zh) * | 2012-11-02 | 2013-03-20 | 中捷大宇机械有限公司 | 数字控制刺绣机底线自动换色装置 |
CN103757831A (zh) * | 2014-02-13 | 2014-04-30 | 嘉兴科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更换缝纫机梭芯装置 |
CN104928863A (zh) * | 2015-06-24 | 2015-09-23 | 武汉真优美电脑绣花机有限公司 | 一种环梭分体式固定装置 |
CN105887372A (zh) * | 2015-05-04 | 2016-08-24 | 纳马施恩法布里克埃米尔舒奈克股份两合公司 | 缝纫机以及用于运行缝纫机的方法 |
CN109208196A (zh) * | 2017-07-05 | 2019-01-15 | 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更换梭芯装置 |
CN110552122A (zh) * | 2018-06-01 | 2019-12-10 | 木下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 底线更换装置 |
CN113622104A (zh) * | 2021-09-15 | 2021-11-09 | 深圳超诚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
-
1997
- 1997-10-18 CN CN97121509A patent/CN119249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9747A (zh) * | 2010-11-03 | 2011-02-23 | 佛山市启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脑绣花机的自动换底线装置 |
CN102978851A (zh) * | 2012-11-02 | 2013-03-20 | 中捷大宇机械有限公司 | 数字控制刺绣机底线自动换色装置 |
CN103757831A (zh) * | 2014-02-13 | 2014-04-30 | 嘉兴科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更换缝纫机梭芯装置 |
CN105040296A (zh) * | 2014-02-13 | 2015-11-11 | 嘉兴科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更换缝纫机梭芯装置 |
CN105040296B (zh) * | 2014-02-13 | 2018-01-30 | 湖南兴德缝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更换缝纫机梭芯装置 |
CN105887372A (zh) * | 2015-05-04 | 2016-08-24 | 纳马施恩法布里克埃米尔舒奈克股份两合公司 | 缝纫机以及用于运行缝纫机的方法 |
CN105887372B (zh) * | 2015-05-04 | 2019-08-16 | 纳马施恩法布里克埃米尔舒奈克股份两合公司 | 缝纫机以及用于运行缝纫机的方法 |
CN104928863A (zh) * | 2015-06-24 | 2015-09-23 | 武汉真优美电脑绣花机有限公司 | 一种环梭分体式固定装置 |
CN109208196A (zh) * | 2017-07-05 | 2019-01-15 | 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更换梭芯装置 |
CN110552122A (zh) * | 2018-06-01 | 2019-12-10 | 木下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 底线更换装置 |
CN113622104A (zh) * | 2021-09-15 | 2021-11-09 | 深圳超诚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346C (zh) | 向缝纫机供给下线的方法 | |
CN1062921C (zh) | 编织管状物品两端边的连结方法和装置 | |
CN1103389C (zh) | 电控样品整经机 | |
CN1154407C (zh) | 用于在电子元件供应部分集中更换电子元件的方法 | |
CN1192493A (zh) | 缝纫机的梭芯更换装置 | |
CN108221203B (zh) | 一种自动换梭芯装置及方法、缝纫机 | |
CN1906344A (zh) | 自动多功能多针缝纫机和相关缝纫方法 | |
CN1699656A (zh) | 用于缝纫机的纱线的卷装生产方法和捻线机 | |
CN1891872A (zh) | 整经系统及整经方法 | |
CN1639406A (zh) | 多水平针绗缝机与方法 | |
CN1303272C (zh) | 用于将针织管状物品的线圈移动到一操作工位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080068503A (ko) | 자수 미싱의 옷감 누름부재 구동 구조 | |
CN1132277A (zh) | 梭心线绕线机 | |
CN1389613A (zh) | 底线卷线装置 | |
CN1277971C (zh) | 锁孔缝纫机 | |
CN1532319A (zh) | 锁眼机及形成锁眼针迹的方法 | |
CN112703283B (zh) |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线切割装置 | |
CN1494613A (zh) | 用于生产管状针织物品并且尤其是用于封闭其前端部的方法和装置 | |
CN1818185A (zh) | 钉扣缝纫机 | |
CN110153816A (zh) | 一种自动拉光机及拉光方法 | |
CN1523156A (zh) | 缝纫机 | |
CN212477083U (zh) | 一种缝纫机 | |
CN215051143U (zh) | 一种用于缝纫裤脚的两种送布机构的链式辘脚机 | |
CN1344828A (zh) | 钮扣颈部缠绕缝纫机 | |
CN101063255A (zh) | 缝纫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