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2104A -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2104A
CN113622104A CN202111082466.7A CN202111082466A CN113622104A CN 113622104 A CN113622104 A CN 113622104A CN 202111082466 A CN202111082466 A CN 202111082466A CN 113622104 A CN113622104 A CN 113622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bbin
thread
winding
gripp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24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2104B (zh
Inventor
张乐先
南永淑
余永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ocheng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ocheng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ocheng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ocheng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24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21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2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2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2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2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9/00Applications of bobbin-winding or -changing devices; Indicating or control devices associated therewi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模块,所述绕线模块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且可同步旋转的绕线轴、取梭器和夹持器,所述绕线轴用于安装梭壳并带动所述梭壳一同旋转;所述夹持器用于夹持从其前方穿入的底线;所述取梭器可沿所述绕线轴移动,用于抓取梭芯以将所述梭芯从所述梭壳内取出至所述夹持器的前方,然后带动所述梭芯旋转绕线。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可全自动完成梭芯绕线。

Description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换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底线,在面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面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
现有的缝纫机针板下方一般设置有旋梭装置,旋梭装置内设置有梭芯,梭芯上绕有底线,以与机头机针上的面线相配合共同完成面料的缝合。但是,缝纫机通常都是不间歇地工作,而梭芯上的线量有限,故为了满足缝纫机连续工作的需求,在缝纫机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换旋梭装置内的梭芯。
在换梭过程中,换下来的梭芯需要缠绕新的底线,这时需要人工手动完成梭芯的穿线和绕线,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可全自动完成梭芯绕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模块,所述绕线模块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且可同步旋转的绕线轴、取梭器和夹持器,所述绕线轴用于安装梭壳并带动所述梭壳一同旋转;所述夹持器用于夹持从其前方穿入的底线;所述取梭器可沿所述绕线轴移动,用于抓取梭芯以将所述梭芯从所述梭壳内取出至所述夹持器的前方,然后带动所述梭芯旋转绕线。
进一步地,在绕线时,所述取梭器先从所述夹持器内伸出,沿所述绕线轴移动至所述梭壳处抓取所述梭芯,再沿所述绕线轴移动回所述夹持器内,以将所述梭芯从所述梭壳内取出至所述夹持器的前方;所述绕线轴、取梭器和夹持器接着同步旋转,以带动所述梭壳和梭芯一同旋转,使所述底线缠绕在位于所述夹持器前方的梭芯上;在完成绕线后,所述取梭器再次从所述夹持器内伸出,沿所述绕线轴移动至所述梭壳处,以将所述梭芯推回至所述梭壳内,再松开所述梭芯,并沿所述绕线轴移动回所述夹持器内。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模块还包括绕线驱动器、内层轴管、外层轴管和取梭驱动器,所述取梭驱动器连接驱动所述内层轴管相对于所述绕线轴和外层轴管沿所述绕线轴移动;所述内层轴管卡接套设在所述绕线轴外,其一端与所述取梭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取梭驱动器相连接;所述外层轴管卡接套设在所述内层轴管外,其一端与所述夹持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取梭器包括环形容器和电磁铁,所述环形容器环绕在所述绕线轴外,所述电磁铁容置于所述环形容器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器包括环形支架和夹线簧片,所述环形支架环绕在所述取梭器外,且外侧开设有一夹线口,所述夹线簧片设置于所述夹线口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穿线模块,所述穿线模块包括可在所述夹持器的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拨线器,以及可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绕线模块的第二拨线器,其中所述第一拨线器位于所述绕线模块和第二拨线器之间,且所述第一拨线器和第二拨线器上下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在穿线时,所述第一拨线器先移动至所述夹持器的后方,将所述底线拨向所述夹持器的后方,以使所述第二拨线器附近的底线与所述第二拨线器相抵;所述第二拨线器再移动靠近所述绕线模块,以将与其相抵的底线拨向所述夹持器;所述第二拨线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抵线柱,当所述第二剥线器将与其相抵的底线拨向所述夹持器时,两抵线柱分别位于所述夹持器的前后侧,以将两抵线柱之间的底线穿入所述夹持器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模块、勾线模块和断线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包括可沿所述绕线轴的平行方向移动的定位杆,所述勾线模块包括可沿自身轴向移动的勾线针,所述断线模块包括可远离或靠近所述梭壳朝向所述定位杆一侧的切刀。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在所述梭芯完成绕线、并被所述取梭器推回至所述梭壳内后,先移动至所述梭壳的后方,然后抵住从所述梭芯出来的底线往前移动,以依次将所述底线定位至所述梭壳的出线孔、出线臂和所述切刀的刀口处;当所述定位杆移动至所述梭壳的后方时,所述切刀移动靠近所述梭壳朝向所述定位杆的一侧,同时切刀的刀杆从上方抵住所述底线;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底线定位至所述梭壳的出线孔时,所述第一拨线器将所述底线拨向所述夹持器的后方;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底线定位至所述梭壳的出线臂时,所述勾线针沿自身轴向移动以穿过所述出线臂的孔而将所述底线勾住,然后再沿自身轴向移动以将勾住的底线穿过所述出线臂的孔;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底线定位至所述切刀的刀口时,所述切刀的大口与所述定位杆相配合将所述底线切断。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线模块用于在所述断线模块将所述底线与所述梭芯切断之后,将所述走线模块内的底线往回拉,以将所述底线的线头拉至所述夹持器内。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通过所述绕线轴、取梭器和夹持器的相互配合,可自动将所述梭芯从所述梭壳内取出,并完成所述梭芯的绕线工序,无需手工取梭绕线,极大地提高了换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中绕线模块的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中绕线模块和穿线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中绕线模块和穿线模块的简化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中绕线模块和穿线模块的另一简化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中勾线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中定位模块和断线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中梭壳和绕线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模块1,所述绕线模块1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且可同步旋转的绕线轴11、取梭器12和夹持器13,所述绕线轴11用于安装梭壳72并带动所述梭壳72一同旋转;所述夹持器13用于夹持从其前方穿入的底线8;所述取梭器12可沿所述绕线轴11移动,用于抓取梭芯71以将所述梭芯71从所述梭壳72内取出至所述夹持器13的前方,然后带动所述梭芯71旋转绕线。
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通过所述绕线轴11、取梭器12和夹持器13的相互配合,可自动将所述梭芯71从所述梭壳72内取出,并完成所述梭芯71的绕线工序,无需手工取梭绕线,极大地提高了换梭效率。
在绕线时,先将所述梭壳72套在所述梭芯71外,然后将所述梭壳72安装于所述绕线轴11上,接着启动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首先所述取梭器12从所述夹持器13内伸出,沿所述绕线轴11移动至所述梭壳72处抓取所述梭芯71,再沿所述绕线轴11移动回所述夹持器13内,以将所述梭芯71从所述梭壳72内取出至所述夹持器13的前方,接着所述绕线轴11、取梭器12和夹持器13同步旋转,以带动所述梭壳72和梭芯71一同旋转,由于所述底线8是从前方穿入所述夹持器13内的,在旋转时,所述底线8会自动缠绕在位于所述夹持器13前方的梭芯71上,在完成绕线后,所述取梭器12再次从所述夹持器13内伸出,沿所述绕线轴11移动至所述梭壳72处,以将所述梭芯71推回至所述梭壳72内,再松开所述梭芯71,并沿所述绕线轴11移动回所述夹持器13内。
在旋转绕线的过程中,所述取梭器12一直保持着对所述梭芯71的抓取,而未松开。
所述绕线模块1还包括绕线驱动器16、内层轴管14、外层轴管15和取梭驱动器,所述取梭驱动器连接驱动所述内层轴管14相对于所述绕线轴11和外层轴管15沿所述绕线轴11移动;所述内层轴管14卡接套设在所述绕线轴11外,其一端与所述取梭器12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取梭驱动器相连接;所述外层轴管15卡接套设在所述内层轴管14外,其一端与所述夹持器13相连接;所述绕线驱动器16连接驱动所述外层轴管15进行旋转时,由于所述内层轴管14与所述外层轴管15相卡接,而所述绕线轴11又与所述内层轴管14相卡接,故所述外层轴管15在旋转时可带动所述内层轴管14和绕线轴11同步旋转,进而使所述绕线轴11、取梭器12和夹持器13三者同步转动。
所述内层轴管14与所述绕线轴11和外层轴管15之间仅在旋转方向上卡接,而在轴线方向上可自动移动,可通过在所述内层轴管14开设沿轴线方向的卡接槽,所述绕线轴11和外层轴管15分别通过卡块嵌于所述卡接槽内来实现。
所述取梭器12包括环形容器和电磁铁,所述环形容器环绕在所述绕线轴11外,所述电磁铁容置于所述环形容器内。
在取梭时,所述取梭驱动器先驱动所述环形电磁铁从所述夹持器13内伸出并移动至所述梭壳72处,然后所述环形电磁铁通入电流以产生磁力吸附位于所述梭壳72内的梭芯71,接着所述取梭驱动器再驱动所述环形电磁铁移动回到所述夹持器13内,以将所述梭芯71从所述梭壳72内取出至所述夹持器13的前方;在绕完线后,所述取梭驱动器先驱动所述环形电磁铁从所述夹持器13内伸出并移动至所述梭壳72处,以将所述梭芯71推回至所述梭壳72内,然后所述环形电磁铁截断电流以使磁力消失进而松开所述梭芯71,接着所述取梭驱动器再驱动所述环形电磁铁移动回到所述夹持器13内。
所述梭芯71采用高导磁材料制作,如纯铁、碳钢、不锈钢或硅钢等。
所述夹持器13包括环形支架和夹线簧片131,所述环形支架环绕在所述取梭器12外,且外侧开设有一夹线口,所述夹线簧片131设置于所述夹线口内。当所述穿线模块2将所述底线8穿入所述环形支架的夹线口内时,所述夹线口内的夹线簧片131利用自身的弹力将所述底线8夹持于所述夹线口内,并在绕完线后、所述取梭器12将所述梭芯71推回至所述梭壳72内时,所述底线8会在所述取梭器12的拉力下自动从所述夹线簧片131中脱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驱动器16采用电机,所述取梭驱动器采用气缸,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所述绕线驱动器16和取梭驱动器还可采用其他常规动力驱动器,故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所述绕线驱动器16和取梭驱动器的具体动力类型。
如图8所示,所述绕线轴11的末端设置有限位柱110,所述限位柱110垂直于所述绕线轴11;所述梭壳72上设置有限位槽75,当所述梭壳72安装于所述绕线轴11上时,所述限位柱110嵌于所述限位槽75内。
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还包括穿线模块2,如图3-5所示,所述穿线模块2包括可在所述夹持器13的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拨线器21,以及可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绕线模块1的第二拨线器22,其中所述第一拨线器21位于所述绕线模块1和第二拨线器22之间,且所述第一拨线器21和第二拨线器22上下相对设置。
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拨线器21和第二拨线器22相互配合,可自动将所述底线8穿入所述绕线模块1的夹持器13内,无需手工穿线,极大地提高了换梭效率。
在穿线时,所述第一拨线器21先移动至所述夹持器13的后方,将所述底线8拨向所述夹持器13的后方,以使所述第二拨线器22附近的底线8与所述第二拨线器22相抵;所述第二拨线器22再移动靠近所述绕线模块1,以将与其相抵的底线8拨向所述夹持器13;所述第二拨线器2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抵线柱220,当所述第二剥线器将与其相抵的底线8拨向所述夹持器13时,两抵线柱220分别位于所述夹持器13的前后侧,以将两抵线柱220之间的底线8穿入所述夹持器13内。
在第一次穿线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将所述底线8设置于所述第一拨线器21和第二拨线器22之间,并拉住所述底线8的线头以供所述第一拨线器21和第二拨线器22进行穿线,往后的每次穿线需要在上一梭芯71完成绕线并被所述取梭器12推回至所述梭壳72内后,所述底线8仍保持着与上一梭芯71连接时进行,以利用上一梭芯71拉住所述底线8以供所述第一拨线器21和第二拨线器22进行穿线。
所述穿线模块2还包括第一拨线摆杆、第二拨线摆杆、第一拨线驱动器23和第二拨线驱动器24,所述第一拨线驱动器23连接驱动所述第一拨线摆杆进行摆动,所述第一拨线器21设置于所述第一拨线摆杆上;所述第二拨线驱动器24连接驱动所述第二拨线摆杆进行摆动,所述第二拨线器22设置于所述第二拨线摆杆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拨线驱动器23和第二拨线驱动器24均为气缸驱动,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所述第一拨线驱动器23和第二拨线驱动器24还可采用其他常规动力驱动器,故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所述第一拨线驱动器23和第二拨线驱动器24的具体动力类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拨线摆杆的另一端安装于一弧形导轨25上,以提高摆动稳定性。
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还包括走线模块3,所述走线模块3位于所述穿线模块2远离所述绕线模块1的一侧,包括多道走线槽,多道走线槽相配合共同引导所述底线8在穿入所述夹持器13前的整体走向,最终将所述底线8引导至所述夹持器13的前方以供所述穿线模块2从前方将所述底线8穿入所述夹持器13;所述走线模块3包括导线柱31、夹线器32或走线钩33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走线槽分别设置于这些导线柱31、夹线器32或走线钩33上。
如图1、6和7所示,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还包括定位模块4、勾线模块5和断线模块6,所述定位模块4包括可沿所述绕线轴11的平行方向移动的定位杆41,所述勾线模块5包括可沿自身轴向移动的勾线针51,所述断线模块6包括可远离或靠近所述梭壳72朝向所述定位杆41一侧的切刀61。
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通过所述定位杆41、勾线针51和切刀61相互配合,可自动对所述底线8在勾线切线的过程中进行定位,极大地提高了勾线切线的效率和精度。
在勾线切线时,所述定位杆41在所述梭芯71完成绕线、并被所述取梭器12推回至所述梭壳72内后,先移动至所述梭壳72的后方,然后抵住从所述梭芯71出来的底线8往前移动,以依次将所述底线8定位至所述梭壳72的出线孔73、出线臂74和所述切刀61的刀口611处,当所述定位杆41移动至所述梭壳72的后方时,所述切刀61移动靠近所述梭壳72朝向所述定位杆41的一侧,同时切刀61的刀杆612从上方抵住所述底线8,当所述定位杆41将所述底线8定位至所述梭壳72的出线孔73时,所述第一拨线器21将所述底线8拨向所述夹持器13的后方,当所述定位杆41将所述底线8定位至所述梭壳72的出线臂74时,所述勾线针51沿自身轴向移动以穿过所述出线臂74的孔而将所述底线8勾住,然后再沿自身轴向移动以将勾住的底线8穿过所述出线臂74的孔,当所述定位杆41将所述底线8定位至所述切刀61的刀口611时,所述切刀61的大口与所述定位杆41相配合将所述底线8切断(在切断之前,所述穿线模块2需将所述底线8穿入所述夹持器13内,以供下一梭芯71绕线)。
所述定位模块4还包括定位驱动器42,所述定位驱动器42连接驱动所述定位杆41沿所述绕线轴11的平行方向移动;所述勾线模块5包括勾线驱动器52,所述勾线驱动器52连接驱动所述勾线针51沿自身轴向移动;所述断线模块66包括切刀驱动器62,所述切刀驱动器62连接驱动所述切刀61远离或靠近所述梭壳72朝向所述定位杆4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驱动器42、勾线驱动器52和切刀驱动器62均为气缸,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所述定位驱动器42、勾线驱动器52和切刀驱动器62还可采用其他常规动力驱动器,故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所述定位驱动器42、勾线驱动器52和切刀驱动器62的具体动力类型。
所述勾线模块5还包括气缸滑轨组件53,所述勾线针51和勾线驱动器52设置于所述滑轨组件上,所述气缸滑轨组件53用于带动所述勾线针51和勾线驱动器52远离或靠近所述梭壳72。
该梭芯自动绕线装置还包括拉线模块9用于在所述断线模块6将所述底线8与所述梭芯71切断之后,将所述走线模块3内的底线8往回拉,以将所述底线8的线头拉至所述夹持器13内。
所述拉线模块9包括一拉线拨杆91和拉线驱动器92,所述拉线驱动器92连接驱动所述拉线拨杆91摆动,进而拉动缠绕在所述拉线拨杆91上的底线8。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线驱动器92为气缸,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所述拉线驱动器92还可采用其他常规动力驱动器,故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所述拉线驱动器92的具体动力类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块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且可同步旋转的绕线轴、取梭器和夹持器,所述绕线轴用于安装梭壳并带动所述梭壳一同旋转;所述夹持器用于夹持从其前方穿入的底线;所述取梭器可沿所述绕线轴移动,用于抓取梭芯以将所述梭芯从所述梭壳内取出至所述夹持器的前方,然后带动所述梭芯旋转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绕线时,所述取梭器先从所述夹持器内伸出,沿所述绕线轴移动至所述梭壳处抓取所述梭芯,再沿所述绕线轴移动回所述夹持器内,以将所述梭芯从所述梭壳内取出至所述夹持器的前方;所述绕线轴、取梭器和夹持器接着同步旋转,以带动所述梭壳和梭芯一同旋转,使所述底线缠绕在位于所述夹持器前方的梭芯上;在完成绕线后,所述取梭器再次从所述夹持器内伸出,沿所述绕线轴移动至所述梭壳处,以将所述梭芯推回至所述梭壳内,再松开所述梭芯,并沿所述绕线轴移动回所述夹持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块还包括绕线驱动器、内层轴管、外层轴管和取梭驱动器,所述取梭驱动器连接驱动所述内层轴管相对于所述绕线轴和外层轴管沿所述绕线轴移动;所述内层轴管卡接套设在所述绕线轴外,其一端与所述取梭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取梭驱动器相连接;所述外层轴管卡接套设在所述内层轴管外,其一端与所述夹持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梭器包括环形容器和电磁铁,所述环形容器环绕在所述绕线轴外,所述电磁铁容置于所述环形容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包括环形支架和夹线簧片,所述环形支架环绕在所述取梭器外,且外侧开设有一夹线口,所述夹线簧片设置于所述夹线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线模块,所述穿线模块包括可在所述夹持器的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拨线器,以及可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绕线模块的第二拨线器,其中所述第一拨线器位于所述绕线模块和第二拨线器之间,且所述第一拨线器和第二拨线器上下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穿线时,所述第一拨线器先移动至所述夹持器的后方,将所述底线拨向所述夹持器的后方,以使所述第二拨线器附近的底线与所述第二拨线器相抵;所述第二拨线器再移动靠近所述绕线模块,以将与其相抵的底线拨向所述夹持器;所述第二拨线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抵线柱,当所述第二剥线器将与其相抵的底线拨向所述夹持器时,两抵线柱分别位于所述夹持器的前后侧,以将两抵线柱之间的底线穿入所述夹持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模块、勾线模块和断线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包括可沿所述绕线轴的平行方向移动的定位杆,所述勾线模块包括可沿自身轴向移动的勾线针,所述断线模块包括可远离或靠近所述梭壳朝向所述定位杆一侧的切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在所述梭芯完成绕线、并被所述取梭器推回至所述梭壳内后,先移动至所述梭壳的后方,然后抵住从所述梭芯出来的底线往前移动,以依次将所述底线定位至所述梭壳的出线孔、出线臂和所述切刀的刀口处;当所述定位杆移动至所述梭壳的后方时,所述切刀移动靠近所述梭壳朝向所述定位杆的一侧,同时切刀的刀杆从上方抵住所述底线;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底线定位至所述梭壳的出线孔时,所述第一拨线器将所述底线拨向所述夹持器的后方;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底线定位至所述梭壳的出线臂时,所述勾线针沿自身轴向移动以穿过所述出线臂的孔而将所述底线勾住,然后再沿自身轴向移动以将勾住的底线穿过所述出线臂的孔;当所述定位杆将所述底线定位至所述切刀的刀口时,所述切刀的大口与所述定位杆相配合将所述底线切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梭芯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线模块用于在所述断线模块将所述底线与所述梭芯切断之后,将所述走线模块内的底线往回拉,以将所述底线的线头拉至所述夹持器内。
CN202111082466.7A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Active CN113622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2466.7A CN113622104B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2466.7A CN113622104B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2104A true CN113622104A (zh) 2021-11-09
CN113622104B CN113622104B (zh) 2022-08-30

Family

ID=78390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2466.7A Active CN113622104B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210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5178A (ja) * 1994-12-07 1996-06-18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巻回装置
JPH09164283A (ja) * 1996-10-30 1997-06-24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供給装置
CN1192493A (zh) * 1993-08-31 1998-09-09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梭芯更换装置
JP2000317174A (ja) * 1999-05-10 2000-11-21 Kinoshita Seimitsu Kogyo Kk ボビンケース交換装置
CN104264386A (zh) * 2014-10-20 2015-01-07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换梭芯并绕线装置及方法
CN111379100A (zh) * 2020-04-11 2020-07-07 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多工位自动换梭壳去线绕线装配一体化系统及工艺方法
CN111379094A (zh) * 2020-04-11 2020-07-07 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梭壳梭芯分离式自动去线绕线一体设备及工艺方法
EP3763864A1 (en) * 2019-07-10 2021-01-13 Chee Siang Industrial Co., Ltd. Bobbin module motion mechanism
CN212404451U (zh) * 2020-04-11 2021-01-26 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梭壳梭芯分离式自动去线绕线一体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2493A (zh) * 1993-08-31 1998-09-09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梭芯更换装置
JPH08155178A (ja) * 1994-12-07 1996-06-18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巻回装置
JPH09164283A (ja) * 1996-10-30 1997-06-24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供給装置
JP2000317174A (ja) * 1999-05-10 2000-11-21 Kinoshita Seimitsu Kogyo Kk ボビンケース交換装置
CN104264386A (zh) * 2014-10-20 2015-01-07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换梭芯并绕线装置及方法
EP3763864A1 (en) * 2019-07-10 2021-01-13 Chee Siang Industrial Co., Ltd. Bobbin module motion mechanism
CN111379100A (zh) * 2020-04-11 2020-07-07 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多工位自动换梭壳去线绕线装配一体化系统及工艺方法
CN111379094A (zh) * 2020-04-11 2020-07-07 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梭壳梭芯分离式自动去线绕线一体设备及工艺方法
CN212404451U (zh) * 2020-04-11 2021-01-26 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梭壳梭芯分离式自动去线绕线一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2104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1203B (zh) 一种自动换梭芯装置及方法、缝纫机
JPH05179560A (ja) 糸処理機
JPH05192476A (ja) ミシンの下糸供給装置
CN113622104B (zh) 一种梭芯自动绕线装置
JP5766405B2 (ja) ミシン
US6325006B1 (en) Thread feeding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embroidering machine
CN215856692U (zh) 一种全自动换梭绕梭装置
JP2018126505A (ja) ダブルロックステッチミシン及び短い名目上の過剰な糸長さを有するシーム開始上糸の製造方法
EP1235956B1 (en) Thread feeding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embroidering machine
CN108221206B (zh) 一种抓梭机构及方法、缝纫机
CN108221205B (zh) 一种梭芯去余线机构及方法、缝纫机
CN108221204B (zh) 一种割线机构及方法、缝纫机
CN113322594B (zh) 链目毛巾绣剪线机构及其剪线和松线方法
CN101591843A (zh) 刺绣机自动夹线系统
TWI333989B (en) Eye-type buttonhole sewing machine
US5477793A (en) Cutting and nipping apparatus for the front yarn for embroidery machines
JPH1025655A (ja) ミシンの上糸交換装置
CN113526239B (zh) 打线设备及打线方法
US4917051A (en) Floating needle sewing machine for simulating hand stitching
CN217231134U (zh) 一种自动换梭装置
CN217231131U (zh) 一种钩线装置
SE512359C2 (sv) Anordning av trådavskärning i en symaskin samt användning av anordningen för neddragning av övertråd
JP4722274B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N215668488U (zh) 一种梭芯废线清除装置
KR100658187B1 (ko) 재봉기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