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8044A - 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8044A
CN1188044A CN98103642A CN98103642A CN1188044A CN 1188044 A CN1188044 A CN 1188044A CN 98103642 A CN98103642 A CN 98103642A CN 98103642 A CN98103642 A CN 98103642A CN 1188044 A CN1188044 A CN 1188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ed
closing
galley
plate cylinder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3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718C (zh
Inventor
西秀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yobi Ltd
Original Assignee
Ryob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yobi Ltd filed Critical Ryob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8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7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B41F27/1206Feeding to or removing from the forme cyl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27/00Mounting or handling printing plates; Forming printing surfaces in situ
    • B41P2227/30Detecting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printing plates on the cyl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27/00Mounting or handling printing plates; Forming printing surfaces in situ
    • B41P2227/6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printing plates
    • B41P2227/62Devices for introducing printing plates

Landscapes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当撑条4、压入构件3随小齿轮15的旋转而向箭头91方向移动时,利用弹簧12的施力,轴7、板6及导向板5也跟着移动,在轴端部7b与臂13抵接时,板6、导向板5的移动就停止,以后仅撑条4、压入构件3向箭头91方向移动,因此,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沿导向板5而被导入、插入到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

Description

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
本申请是以1997年1月13日在日本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1997年第3856号为基础的发明专利申请,本申请包括该基础申请的内容。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的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尤其涉及在印刷机的版筒体上自动插入、安装印刷版端部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
图15A、B表示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的第1个已有例子。在形成于印刷机的版筒体2的开口部2H处,形成有衔侧夹子21、衔侧夹子座22及衔尾侧夹子23、衔尾侧夹子座24。在衔侧夹子21与衔侧夹子座22之间,夹入、固定有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
并且,通过版筒体2向箭头100方向旋转,印刷版10卷绕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上。另外,印刷版10通过压紧轮8而按压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上。
如图15A所示,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处于挂在压入板62上的状态。该压入板62固定在齿条杆61上,齿条杆61可沿导轨60向箭头101方向进行移动。
齿条杆61、压入板62从图15A所示的状态向箭头101方向移动(图15B)。如图15B所示,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通过压入板62而向箭头101方向压入,且被导入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
之后,压紧轮8沿版筒体2的外周面而向箭头105方向(图15B)移动,衔尾侧端部10b被完全插入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并且,关闭衔尾侧夹子座24,将衔尾侧端部10b夹入在与衔尾侧夹子23的之间。按上述那样,就可将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插入、固定在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
下面,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的第2个已有例子示于图16A、B、C。在该第2个已有例子中,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上也卷绕有印刷版10,印刷版10通过压紧轮8按压在外周面上。在该第2个已有例子中,将衔尾侧端部10b插入在版筒体2上形成的切口65中。
在横向构件66上安装有供给往复台67,在该供给往复台67的斜面部上设有插入式滑块68。在平时,横向构件66处于离开版筒体2的状态,在将衔尾侧端部10b插入版筒体2的切口65时,向箭头103方向移动。横向构件66向箭头103方向移动后的状态为图16A。
在该状态中,衔尾侧端部10b处在与横向构件66接触的位置。从图16A所示的状态,在横向构件66上供给往复台67向箭头103方向移动(图16B)。通过该供给往复台67的移动,衔尾侧端部10b沿横向构件66而移动,处于朝向版筒体2的切口65的位置。
并且,从图16B的状态,在供给往复台67的斜面上插入式滑块68向箭头104方向移动。插入式滑块68向箭头104方向移动后的状态为图16C。通过该插入式滑块68的移动,衔尾侧端部10b插入在于版筒体2上所形成的切口65内。按如上所述,衔尾侧端部10b就插入在于版筒体2上所形成的切口65内。
对于上述以往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存在有如下的问题。首先,在图15A、B所示的第1个已有例子中,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处在挂在压入板62上的状态,且向箭头101方向(图15)压入、插入。因此,当例如衔尾侧端部10b的顶端离开压入板62时,存在着不能将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插入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的问题。
对此,在图16A、B、C所示的第2个已有例子中,衔尾侧端部10b与横向构件66抵接,沿该横向构件66并通过供给往复台67而向箭头103方向按压,并再沿供给往复台67的斜面,插入式滑块68就向箭头104方向移动,衔尾侧端部10b插入切口65内。
这样,衔尾侧端部10b以由横向构件66和供给往复台67导向的状态,由插入式滑块68按压。因此,用不着担心衔尾侧端部10b脱离插入式滑块68的按压,不会产生如第1个已有例子那样的问题。
但是,在该第2个已有例子中,必须以各自不同的定时对供给往复台67及插入式滑块68的移动开始、停止进行控制。因此,存在着横向构件66、供给往复台67及插入式滑块68的驱动机构、控制机构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控制是简单的、能可靠地将印刷版的端部插入版筒体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
对于将印刷版的端部插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其特点在于,具有:向接近于版筒体的接近方向及离开版筒体的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压入部;使压入部向接近方向或离开方向移动、且对压入部进行定位的驱动传递部;接近、处于印刷版端部位置的导向部,即从压入部独立地向接近方向及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导向部;导向部向接近方向移动、在到达导向位置的时刻限制所述移动并使其停止的移动停止部;对导向部向接近方向施加力的施力部,通过压入部承受导向部向接近方向的施力,限制导向部向接近方向的移动,当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时,导向部受到施力部的施力而跟从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在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导向部到达导向位置且受到移动停止部的限制而停止移动,导向部在导向位置停止后压入部还向接近方向移动,对与导向部接触的印刷版的端部进行按压,沿导向部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内。
另外,对于将印刷版的端部插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其特点在于,具有:向接近于版筒体的接近方向及离开版筒体的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压入部、即从初期位置至终端位置范围内向接近方向或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压入部;设在压入部上的齿条;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即通过旋转并利用齿条而使压入部向接近方向或离开方向移动的、且对压入部进行定位的小齿轮;接近、处于印刷版端部位置的导向移动部,即从压入部独立地向接近方向及离开方向可移动的、从初期位置至导向位置的范围内向接近方向或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导向移动部;导向移动部向接近方向移动、在到达导向位置时刻限制所述移动并使其停止的限制壁;对导向移动部向接近方向施加力、使导向移动部与压入部抵接的施力部,当通过小齿轮旋转而压入部从初期位置向接近方向移动后,导向移动部以受到施力部的施力而与压入部抵接的状态跟从压入部从初期位置向接近方向移动,导向移动部在到达导向位置的时刻受到限制壁的限制而停止,导向移动部在导向位置停止后,压入部离开导向移动部而向终端位置的接近方向移动,且对与导向移动部接触的印刷版的端部进行按压,沿导向移动部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内,通过小齿轮的旋转,压入部在向离开终端位置的方向移动时、即向离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与在导向位置停止的导向移动部抵接,与施力部的施力相抗衡而对导向移动部进行按压,使导向移动部跟从压入部而向初期位置的离开方向移动,在压入部及导向移动部到达初期位置的时刻,小齿轮停止旋转。
本发明的新的特点,其构成及内容以一般性形式作了记载。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特点,从参照附图的以下的详细说明中可得到充分的理解。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端部插入装置1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端部插入装置1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压入构件3、撑条4从图1所示状态向箭头91方向移动后状态的端部插入装置1的图。
图4是表示压入构件3、撑条4从图3所示状态再向箭头91方向移动后状态的端部插入装置1的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端部插入装置1安装在第1框架16上状态的侧视图。
图6A是沿图1所示的VIA-VIA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
图6B是沿图1所示的VIB-VIB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2所示的VII-VII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
图8A是沿图1所示的VIIIA-VIIIA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
图8B是沿图3所示的VIIIB-VIIIB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
图9A是沿图4所示的IXA-IXA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
图9B是压入构件3及撑条4从图9A所示的状态向箭头92方向移动后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使压紧轮8向箭头93、94方向移动用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机构的俯视图。
图12是版筒体2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版筒体2的侧视图。
图14A及图14B是用来说明将印刷版10安装在版筒体2上之次序的侧面剖视图。
图15A、图15B表示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的第1个已有例子的侧视图。
图16A、图16B及图16C是表示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的第2个已有例子的侧视图。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端部插入装置1的俯视图,图2是主视图,图3是压入构件3、撑条4从图1所示状态向箭头91方向移动后状态的图,图4表示压入构件3、撑条4再向箭头91方向移动后的状态。
图5是安装在操作侧框架16(以下称「第1框架16」)上后的端部插入装置1的侧视图,图6A是沿图1所示的VIA-VIA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图6B是沿图1所示的VIB-VIB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另外,图7是沿图2所示的VII-VII方向所看到剖视图,图8A是沿图1所示的VIIIA-VIIIA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图8B是沿图3所示的VIIIB-VIIIB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
此外,图9A是沿图4所示的IXA-IXA方向所看到的剖视图,图9B是压入构件3及撑条4从图9A所示的状态向箭头92方向移动后状态的剖视图。
另外,图10是表示使压紧轮8向箭头93、94方向移动用机构的侧视图,图11是该机构的俯视图。图12是版筒体2的俯视图,图13是版筒体的侧视图。图14A、B是表示将印刷版10安装在版筒体2上次序的侧面剖视图。
(整体结构)
如图14所示,在版筒体2上形成有开口部2H,在该开口部2H内,设有衔侧夹子21、衔侧夹子座22、衔尾侧夹子23及衔尾侧夹子座24。衔侧夹子21相对衔侧夹子座22是可开闭的,在该衔侧夹子21与衔侧夹子座22之间夹入、固定着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
并且,版筒体2向箭头100方向旋转,压紧轮8相对版筒体2而向箭头93方向移动并将印刷版10压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上。通过版筒体2的旋转,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上卷绕印刷版10,版筒体2在图8A所示那样的位置停止。
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附近设有本实施例中的端部插入装置1。而该一端部插入装置1可自动地将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插入在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插入承受部)。端部插入装置1的整体结构说明如下。
如图1、图2及图8A所示,端部插入装置1具有撑条4及板6。在该撑条4上固定有压入构件3,在板6上固定有导向板5。
并且,撑条4与板6通过导向构件29而连接。撑条4及板6可沿该导向构件29向箭头91、92方向作相对移动。即,板6及导向板5是从撑条4及压入构件3独立地向箭头91、92方向可移动的。
另外,压入构件3位于导向板5上,靠近导向板5。此外,撑条4及压入构件3是本实施例中的压入部,板6及导向板5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向部,板6、导向板5及轴7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向移动部。又,箭头91方向是本实施例中的接近方向,箭头92方向是本实施例中的离开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第1框架16及操作侧另一侧的的框架17(以下称「第2框架」)上分别形成有板31、32,在该板31、32之间置有齿条27。第1框架16及第2框架17的各板31、32、齿条27左右对称,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7所示,在齿条27的外侧侧面,设有2个滚柱30,在内侧侧面设有1个滚柱30。
并且,在板31上形成有长孔31H,在板32上形成有长孔32H,2个滚柱30与长孔31H嵌合,1个滚柱30与长孔32H嵌合。如图6A、B所示,齿条27可沿该长孔31H、长孔32H向箭头91、92方向移动。
在形成于齿条27底面的齿条面啮合有小齿轮15。该小齿轮15固定在可旋转地设置于第1框架16及第2框架17之间的齿轮轴14上(参照图2)。而且,在该齿轮轴14一侧的端部,即在第2框架17外侧设置的齿轮9上,传递来自端部插入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
也就是说,小齿轮15随着齿轮轴14的旋转而旋转,根据该小齿轮15的旋转,齿条27就向箭头91、92方向移动。在齿条27上通过捏手26而连接有上述的撑条4的两端。通过撑条4与齿条27连接,随着齿轮轴14的旋转,撑条4、压入构件3向箭头91、92方向被控制移动。
齿轮轴14及小齿轮15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传递部。当齿轮轴14未受到来自端部插入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时为不动状态,因此,与小齿轮15啮合的齿条27、撑条4及压入构件3也不能移动,进行定位。
如图1、图5所示,在第1框架16上通过2个托架20而分别设有非接触式传感器(压入部检测部)18、19。另外,在齿条27上固定有销25,非接触式传感器18、19被设置在位于该销25向箭头91、92方向移动的轨道上。通过该非接触式传感器18、19测出销25来控制端部插入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限制齿条27即撑条4、压入构件3向箭头91、92方向的移动范围。
另外,如图1所示,在板31上,以支点销28为中心而安装可旋转的臂13。并且在臂13的自由端,贯通设置可移动的轴7。在该轴7的顶端,设置2个槽成形部7a,在该槽成形部7a与臂13之间设有弹簧12,从而弹簧12对轴7向箭头91方向施加力。
在2个槽成形部7a间形成的槽从图2中的上侧嵌入设于板6上的U形槽6H。因此,随着轴7向箭头91、92方向的移动,板6也与轴7一起一体地移动。如此,弹簧12通过轴7而间接地对板6、导向板5向箭头91方向施加力。该弹簧12是本实施例中的施力部。
轴7的顶端部与撑条4的背面抵接,且通过该抵接而限制轴7向箭头91方向的移动。因此,也限制板6、导向板5向箭头91方向的移动。另外,通过限制轴7向箭头91方向的移动,在臂13与作为轴7头部的轴端部7b之间就形成图1及图8A所示的间隔L1。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附近,放置有压紧轮8。压紧轮8的两端插入于在垫块44上形成的槽部,销45的顶端部与该压紧轮8的两端抵接,在该销45上设有弹簧46,对销45向箭头94方向施加力。
通过弹簧46的施力,压紧轮8处于离开版筒体2外周面的状态。另外,在压紧轮8的两端部附近,分别设有气缸43。当该气缸43动作后,连杆43K向箭头93方向伸出,向箭头93方向对压紧轮8进行按压。因此,压紧轮8与弹簧46的施力相抗衡而向箭头93方向移动,压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上。
另外,如图12所示,版筒体2的版筒体轴2J安装在第1框架16与第2框架17之间,成为由作为版筒体旋转驱动部的版筒体驱动电动机(未图示)来旋转驱动的状态。该版筒体驱动电动机受到来自控制部38的指令而驱动,齿轮35G与设在版筒体2上的齿轮2G啮合,并且,该齿轮35G的旋转用编码器35测出,测出信号给予控制部38。
此外,在版筒体2一侧固定有检测片36,在第2框架17一侧设有非接触式传感器37,并且,非接触式传感器37以测出检测片36后的位置为基准位置,根据控制部38从编码器35中所取的检测信号而识别版筒体2旋转方向的位置。而检测片36、非接触式传感器37、编码器35是本实施例中的插入位置检测部。
(印刷版10的端部10b的插入动作)
接着,就将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插入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时的动作进行详述。如上所述,在图14A所示的位置,在衔侧夹子21与衔侧夹子座22之间夹入、固定有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
并且如图14B所示,压紧轮8向箭头93方向移动,将印刷版10压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上,同时版筒体2向箭头100方向旋转,因此,印刷版10卷绕在版筒体2的外周面上。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图10、图11所示的气缸43进行动作,压紧轮8就向箭头93方向移动。
在版筒体2向箭头100方向的旋转到达图8A所示的位置(插入位置)、即在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到达与端部插入装置1的导向板5相对应的位置后时刻,版筒体驱动电动机停止驱动,使版筒体2的旋转停止,控制部38(图12、图13)将指令给予版筒体驱动电动机而使驱动停止。
如上所述,来自非接触式传感器37、编码器35的各自信号给予控制部38,其根据这些信号而识别版筒体2旋转方向的位置,在图8A所示的位置正确地使版筒体2停止。另外,在版筒体2停止旋转的时刻,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就处于导向板5上的附近(参照图8A)。图8A所示的压入构件3、撑条4、导向板5、板6及轴7的位置为各自的初期位置。
版筒体2的旋转在图8A所示的位置停止的时刻,端部插入用驱动电动机开始驱动,该驱动传递到在齿轮轴14上设置的齿轮9(图2)上,通过齿轮轴14的旋转,如上所述,撑条4、压入构件3利用小齿轮15及齿条27开始向箭头91方向移动。
这里,如上所述,通过弹簧12对轴7向箭头91方向施加力,且通过其顶端部与撑条4抵接而限制其向箭头91方向移动。因此,当撑条4向箭头91方向移动后,轴7受到弹簧12的施力,同时向箭头91方向移动。并且,由于轴7的槽形成部7a与板6的U形槽6H卡合,故板6、导向板5跟从撑条4而向箭头91方向移动。
图3、图8B是撑条4、压入构件3、导向板5、板6从图8A所示的状态向箭头91方向移动后的状态。通过导向板5及板6向箭头91方向移动,导向板5的顶端就移动到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的附近。该图8B所示的导向板5、板6及轴7的位置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向位置。
此外,通过轴7向箭头91方向移动,臂13与轴端部7b的间隔L1(图1、图8A)变得狭小,不久轴端部7b与臂13抵接成如图3、图8B所示的状态。通过该两者的抵接,轴7不能从图8B所示的状态向箭头91方向移动,就在该位置停止。因此,导向板5及板6也在图8B所示的位置停止。
使导向板5在图8B所示的位置停止用的轴7是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停止部或是贯通构件。另外,臂13是本实施例中的限制壁,支点销28是中心轴。
之后,由于齿轮轴14继续旋转,故压入构件3及撑条4继续向箭头91方向移动(导向板5及板6仍停止在图8B所示的位置)。如上所述,撑条4与板6通过导向构件29而连接,可沿该导向构件29向箭头91、92方向作相对移动。因此,压入构件3在导向板5上向箭头91方向移动,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沿导向板5而被压入构件3的顶端向箭头91方向按压。
并且,在图1所示的非接触式传感器测出销25的时刻端部插入用驱动电动机停止驱动,使压入构件3停止向箭头91方向移动。图4、图9A是表示此时的压入构件3的位置的图。如图9A所示,压入构件3的顶端移动到稍从导向板5顶端突出的位置。
因此,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能可靠地被引导、插入到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然后,通过相对衔尾侧夹子座24而关闭衔尾侧夹子23,夹入、固定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此外,图9A所示的压入构件3及撑条4的位置分别是终端位置。
插入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后,端部插入用驱动电动机开始逆方向的旋转驱动,由此,齿轮轴14向逆方向旋转,压入构件3及撑条4通过齿条27而向箭头92方向进行回复移动,并且,图9B所示的撑条4的背面与轴7顶端抵接,撑条4、压入构件3再继续从该状态向箭头92方向移动。
因此,轴7向箭头92方向被按压,当非接触式传感器19测出设在齿条27上的销25时,端部插入用驱动电动机停止驱动。图1、图8A表示该停止后时刻的状态。按如上所述,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通过端部插入装置1而自动地被引导、插入衔尾侧夹子23与衔尾侧夹子座24之间。
(取下端部插入装置1的作业)
当对版筒体2进行清扫等的修补作业和修理作业时,为确保宽敞的作业空间,进行从版筒体2的附近将端部插入装置1取下的作业。此时,首先旋松捏手26而使撑条4与齿条27成为可分离的状态。
并且,以支点销28为中心使图1所示的臂13旋转,向上方向地对槽形成部7a与板6的U形槽6H的卡合予以解除。此时,操作者将手指放到轴端部7b,稍稍向箭头92方向拉,同时以支点销28为中心而使臂13向上方向旋转。
因此,解除轴7与U形槽6H的卡合。然后,从印刷机的第1框架16及第2框架17之间一体地取下压入构件3、撑条4及导向板5与板6,从而可确保宽敞的用于进行保养作业、修理作业的作业空间。
此外,将压入构件3、撑条4、导向板5及板6固定在印刷机上、或用于解除该固定的臂13、轴7是本实施例中的系脱操作部。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其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能实现本发明的特点,也可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压入构件3、撑条4示作为压入部,但只要是向接近版筒体的接近方向及向离开版筒体的离开方向可移动的,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结构的压入部。
另外,作为驱动传递部,例示了齿轮轴14、小齿轮15,但只要使压入部向接近方向或离开方向移动且对压入部进行定位,也可采用其他结构,例如,也可通过与齿轮啮合的链条而使压入部移动。
作为导向部例示了导向板5、板6,作为导向移动部例示了导向板5、板6及轴7,但只要能从压入部独立地可向接近方向及离开方向移动,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结构的导向部、导向移动部。
作为移动停止部例示了轴7,但只要能在导向位置使导向部停止,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也可做成将挡块固定在导向板5、板6向箭头91方向的移动轨道上、通过导向板5或板6与该挡块抵接而在导向位置停止的结构。
又,作为限制壁例示了臂13,但只要在导向移动部到达导向位置时,可限制导向移动部的移动而使其停止,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结构的限制壁,例如,如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那样,不限定于贯通轴7的结构。另外,作为贯通构件例示了轴7,但只要可与导向部连接或分离,也可采用其他结构。
作为施力部例示了弹簧12,但只要能对导向部向接近方向施加力,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结构的施力部,例如,也可用板弹簧而对导向部施加力,或用磁力等以非接触状态施加力。
作为插入位置检测部例示了检测片36、非接触式传感器37及编码器35,但只要能测出旋转的版筒体的所述插入承受部到达的插入位置,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插入位置检测部,例如,由限位开关等来检测插入位置。
作为压入部检测部例示了非接触式传感器18、19,但只要能测出压入部的位置,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可由限位开关等来检测压入部。
作为系脱操作部例示了臂13、轴7,但只要能将压入部及导向部固定在印刷机上或解除该固定,也可采用其他的形状、结构。
本发明列举了较佳实施例,但在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纯粹是说明用的,无制约性。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变更,并不违反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可理解为以更广泛的例子来实现本发明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中,压入部及导向部向接近方向及离开方向是可移动的,因此,可使压入部及导向部置于离开版筒体的状态,在进行相对版筒体的印刷版的卷绕作业和印刷作业时,压入部及导向部不会成为印刷版的卷绕作业和印刷作业的障碍。
另外,压入部沿导向部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因此能可靠地将印刷版的端部插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
此外,当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时,导向部受到施力部的施力而跟从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在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导向部到达导向位置受到移动停止部的限制而停止移动,并且,导向部在导向位置停止后,压入部还向接近方向移动,对与导向部接触的印刷版的端部进行按压,沿导向部而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
即,在使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使导向部跟着移动,在导向位置使该导向部停止。因此,结构简单,并在压入部的移动过程中,能可靠地在导向位置使导向部停止,可沿导向部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中,具有检测压入部位置的压入部检测部,而且,驱动传递部根据压入部检测部的检测而控制压入部的移动。因此,在接近方向及离开方向中所规定的停止位置可正确地使压入部停止。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中,当插入位置检测部测出插入位置时,版筒体旋转驱动部使版筒体旋转停止,并在版筒体旋转停止后,压入部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位于插入位置的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因此,可在插入位置正确地使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停止,能可靠地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插入承受部。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中,至少压入部及导向部在印刷机上是可系脱的,且具有将压入部及导向部固定在印刷机上或解除该固定的系脱操作部。因此,通过解除系脱操作部的固定,可容易地从印刷机上取下压入部及导向部,在对版筒体进行清扫等保养作业和修理作业时,通过从印刷机上取下压入部及导向部而可确保宽敞的作业空间。

Claims (6)

1.一种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系将印刷版的端部插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向接近于版筒体的接近方向及离开版筒体的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压入部;
使压入部向接近方向或离开方向移动、且对压入部进行定位的驱动传递部;
接近、处于印刷版端部位置的导向部,即从压入部独立地向接近方向及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导向部;
导向部向接近方向移动、在到达导向位置的时刻限制所述移动并使其停止的移动停止部;
对导向部向接近方向施加力的施力部,
通过压入部承受导向部向接近方向的施力,限制导向部向接近方向的移动,当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时,导向部受到施力部的施力而跟从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在压入部向接近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导向部到达导向位置且受到移动停止部的限制而停止移动,导向部在导向位置停止后压入部还也向接近方向移动,对与导向部接触的印刷版的端部进行按压,沿导向部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测出所述压入部位置的压入部检测部,
并构成根据所述压入部检测部的检测、所述驱动传递部对压入部的移动予以控制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使所述版筒体旋转用的版筒体旋转驱动部;
对旋转的版筒体的所述插入承受部到达插入位置予以检测的插入位置检测部,
并构成在插入位置检测部测出插入位置时版筒体旋转驱动部使版筒体旋转停止、当版筒体旋转停止后所述压入部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位于插入位置的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压入部与所述导向部在印刷机上是可系脱的,
具有将压入部及导向部固定在印刷机上、或解除所述固定的系脱操作部。
5.一种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系将印刷版的端部插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向接近于版筒体的接近方向及离开版筒体的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压入部、即从初期位置至终端位置范围内向接近方向或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压入部;
设在压入部上的齿条;
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即通过旋转并利用齿条而使压入部向接近方向或离开方向移动的、且对压入部进行定位的小齿轮;
接近、处于印刷版端部位置的导向移动部,即从压入部独立地向接近方向及离开方向可移动的、从初期位置至导向位置的范围内向接近方向或离开方向可移动的导向移动部;
导向移动部向接近方向移动、在到达导向位置时刻限制所述移动并使其停止的限制壁;
对导向移动部向接近方向施加力、使导向移动部与压入部抵接的施力部,当通过小齿轮旋转而压入部从初期位置向接近方向移动后,导向移动部以受到施力部的施力而与压入部抵接的状态跟从压入部从初期位置向接近方向移动,导向移动部在到达导向位置的时刻受到限制壁的限制而停止,导向移动部在导向位置停止后,压入部离开导向移动部而向终端位置的接近方向移动,且对与导向移动部接触的印刷版的端部进行按压,沿导向移动部将印刷版的端部导入版筒体的插入承受部内,通过小齿轮的旋转,压入部在向离开终端位置的方向移动时、即向离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与在导向位置停止的导向移动部抵接,与施力部的施力相抗衡而对导向移动部进行按压,使导向移动部跟从压入部而向初期位置的离开方向移动,在压入部及导向移动部到达初期位置的时刻,小齿轮停止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向移动部包括接近、位于印刷版端部位置的导向部和可移动地贯通限制壁的贯通构件,且导向部与贯通构件是可连接或分离的,
至少导向部在印刷机上是可系脱的,
限制壁以中心轴为中心是可转动的,
通过使限制壁转动而使导向部与贯通构件连接或分离。
CN98103642A 1997-01-13 1998-01-12 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7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3856/97 1997-01-13
JP003856/1997 1997-01-13
JP9003856A JP3059112B2 (ja) 1997-01-13 1997-01-13 印刷機における刷版の端部挿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8044A true CN1188044A (zh) 1998-07-22
CN1074718C CN1074718C (zh) 2001-11-14

Family

ID=11568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36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718C (zh) 1997-01-13 1998-01-12 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868072A (zh)
JP (1) JP3059112B2 (zh)
KR (1) KR100251687B1 (zh)
CN (1) CN1074718C (zh)
DE (1) DE19801844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2228B (zh) * 2009-01-20 2013-08-21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安装导向装置
CN106166890A (zh) * 2015-05-22 2016-11-3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具有印版更换器的印刷机
CN107738505A (zh) * 2017-12-12 2018-02-27 陕西专壹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印版操作装置的印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54845B4 (de) * 1998-01-30 2011-02-2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Erfassung von mindestens einer Druckplattenkante
DE19957920A1 (de) * 1998-12-23 2000-06-2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APW-Induktive Plattenkontrolle
DE10008489B4 (de) * 1999-03-19 2006-08-2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Zuführung einer Druckplatte
DE10051367B4 (de) * 1999-11-09 2012-10-0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Abkantvorrichtung
JP3524472B2 (ja) * 2000-05-17 2004-05-10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枚葉印刷機
DE10047817B4 (de) * 2000-09-27 2010-02-11 Volkswagen Ag Kraftfahrzeug mit Mitteln zur Verringerung der Unfallgefahr
US6595135B2 (en) * 2001-05-07 2003-07-22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rinting unit with automatically moveable tail tucker bar
DE10247587A1 (de) * 2002-10-11 2004-04-22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Montage und Demontage flexibler Druckplatten
DE10314344B3 (de) * 2003-03-28 2004-08-26 Koenig & Bauer Ag Vorrichtung zum Speichern eines einem Zylinder einer Druckmaschine zuzuführenden Aufzugs
DE10342740A1 (de) * 2003-09-16 2005-04-21 Goss Int Montataire Sa Verfahren zum Ändern des Befestigungszustands einer Druckform auf einem Druckformzylinder
JP4751655B2 (ja) * 2005-06-30 2011-08-17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挿入装置
US9259814B2 (en) * 2011-10-25 2016-02-16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Blanket replac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69646A (ja) * 1986-01-22 1987-07-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印刷機の版胴における版の尻側端部插入装置
JP2726661B2 (ja) * 1986-09-18 1998-03-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枚葉印刷機の版尻挿入装置
JP3030573B2 (ja) * 1991-05-30 2000-04-10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胴への刷版装着装置
DE4214207C1 (zh) * 1992-04-30 1993-07-22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De
JPH06219458A (ja) * 1993-01-22 1994-08-09 Fuji Electric Co Ltd 樹脂成形品のヒンジ部分の構造
EP0710556B1 (de) * 1994-11-05 1998-12-30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ontage einer biegsamen Platte
DE4440239C5 (de) * 1994-11-10 2007-11-22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Wälzelement zum Andrücken einer flexiblen Druckplatte an den Formzylinder
US5678487A (en) * 1995-11-15 1997-10-21 Heidelberg Harris Inc. Apparatus for mounting flexible plates in a printing uni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2228B (zh) * 2009-01-20 2013-08-21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安装导向装置
CN106166890A (zh) * 2015-05-22 2016-11-3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具有印版更换器的印刷机
CN107738505A (zh) * 2017-12-12 2018-02-27 陕西专壹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印版操作装置的印刷机
CN107738505B (zh) * 2017-12-12 2019-06-28 深圳宝峰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印版操作装置的印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0193569A (ja) 1998-07-28
DE19801844B4 (de) 2005-09-22
CN1074718C (zh) 2001-11-14
DE19801844A1 (de) 1998-07-23
KR19980070344A (ko) 1998-10-26
US5868072A (en) 1999-02-09
JP3059112B2 (ja) 2000-07-04
KR100251687B1 (ko) 2000-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18C (zh) 印刷机中印刷版的端部插入装置
CN103552118B (zh) 一种用于柔性片材的翻转装置及翻转式冲切设备
CN202742017U (zh) 一种空心管结构的led灯带卧式装配机
CN211192824U (zh) 油门踏板e型卡簧固定转动销自动化组装和检测设备
CN110744296A (zh) 油门踏板e型卡簧固定转动销自动化组装和检测设备
KR100764985B1 (ko) 차체 이송 대차용 클램핑 장치
CN1526554A (zh)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维护站系统
CN113023312B (zh) 一种先辨向后高速定向翻转机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08655698A (zh) 适于三元催化器的伺服压入机
CN209773733U (zh) 全自动轮胎激光刻码机
CN103514634B (zh) 磁票读写模块
CN115106449A (zh) 一种具有自动上下料结构的折弯机
CN203503013U (zh) 磁票读写模块
CN111673672B (zh) 一种自动装配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210733598U (zh) 打印设备
CN110293745B (zh)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208166016U (zh) 一种磁芯制造流水线中的上料机构
CN220297108U (zh) 一种侧取机械手总成
JP3783161B2 (ja) プレストランスファー装置
KR200428369Y1 (ko) 로터리 방식의 트윈스프링 자동 제본기
CN110666514A (zh) 铜片组装装置
CN2663134Y (zh) 自动冲裁机
CN219990455U (zh)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上料识别装置及自动装配工作站
CN205406940U (zh) 异形端子定位机构
CN214213861U (zh) 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分拣用抓取结构及分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