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02280A -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02280A
CN118202280A CN202280074069.1A CN202280074069A CN118202280A CN 118202280 A CN118202280 A CN 118202280A CN 202280074069 A CN202280074069 A CN 202280074069A CN 118202280 A CN118202280 A CN 118202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arizing plate
polarizer
optical laminat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40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幡敬治
河村亮
伊崎章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202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02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和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层叠体中,各自包含起偏器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按照彼此的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层叠在一起,并且沿着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配置有所述第二偏振片那侧的面的外周部设有印刷层;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中,朝向可视侧依次具备显示元件和所述光学层叠体。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汽车,出于各种测量仪表显示、汽车导航装置、后视监视器、音视频等各种用途而搭载有显示器。在这种车载用显示器中,一般来说为了调和显示器自身的外框部件或者仪表板、控制台等周边部件与外观,以及为了遮挡配线、端子等,会沿着显示画面的外周部设置着色部,由此形成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另外,在一般用或业务用的平板电脑中,也多沿着显示画面的外周部设置着色部。
在沿着显示画面的外周部设有着色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在非显示时(电源关闭时)有显示区域(黑画面)与非显示区域(着色部)的外观差异明显的情况,从设计性的观点出发需要改善。
关于上述需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减小了非显示时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色差的显示体,但有进一步改善的需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92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沿着显示画面的外周部设有着色部的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非显示时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外观差异不易被识别到。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其中,各自包含起偏器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按照彼此的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层叠在一起,并且沿着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配置有所述第二偏振片那侧的面的外周部设有印刷层。
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层叠体的总光线透过率超过35.0%。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印刷层的厚度为3μm~30μm。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介由粘合剂层粘贴在一起。
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偏振片的与配置有上述第二偏振片那侧相反的一侧上层叠有表面基材层。
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二偏振片的与配置有上述第一偏振片那侧相反的一侧上层叠有表面基材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朝向可视侧依次具备显示元件和上述光学层叠体。
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非显示时从可视侧进行观察时的设有上述印刷层的部分与未设有上述印刷层的部分的SCI方式的L*a*b*色差(CIE 1976)小于1.5。
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非显示时从可视侧进行观察时的设有上述印刷层的部分的基于SCI方式的反射率为2.5%以下。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元件包含液晶单元、有机电子元件或无机电子元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元件进一步包含触控面板。
发明效果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在显示元件的可视侧上以同轴层叠有2个起偏器并在其间配置有印刷层的构成。通过采用这种构成,无需大幅降低显示区域的亮度便可不易识别非显示时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外观差异。
附图说明
图1A(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截面图,(b)为(a)所示光学层叠体的示意俯视图。
图1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截面图。
图1C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截面图。
图2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
图2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
图2C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此外,本说明书中,表示数值范围的“~”包含其上限及下限的数值。
A.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具有如下构成:各自包含起偏器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按照彼此的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层叠在一起,并且沿着第一偏振片的配置有第二偏振片那侧的面的外周部设有印刷层。光学层叠体优选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此时配置在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无机EL元件、液晶单元等显示元件的可视侧上。通过将2个起偏器以其吸收轴方向对齐而层叠在显示元件的可视侧上且在所述起偏器之间配置印刷层,可以在抑制图像显示装置的亮度的降低的同时,降低非显示时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色差及反射率,结果可以获得不易识别其边界的效果。此外,在以下的记载中,有时将难以识别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外观差异(使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外观差异变得不明显)称作“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无缝化”。
A-1.光学层叠体的整体构成
图1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截面图(a)及其示意俯视图(b)。图1A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a中,包含第一起偏器12的第一偏振片10与包含第二起偏器22的第二偏振片20按照起偏器12、22的吸收轴方向彼此实质上平行的方式层叠在一起。并且,在第一偏振片10的配置有第二偏振片20那侧的面上沿着其外周部设有印刷层30。如图1(b)所示,印刷层30在第一偏振片10的第二偏振片20侧的主面上沿着其外周部呈框状设置,在将光学层叠体100a配置在显示元件上来构成图像显示装置时,未设置印刷层30的部分(换而言之为被印刷层30包围的部分)变为显示区域A、设置有印刷层30的部分变为非显示区域B。此外,图示例中,第一偏振片10与第二偏振片20介由粘合剂层40粘贴在一起,但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则也可以是不介由粘合剂层、粘接剂层等粘接层而仅将它们层叠在一起的构成。另外,本说明书中,实质上平行包含两个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10°的范围,优选包含0°±5°的范围,更优选包含0°±3°的范围。
图1B及图1C分别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截面图。图1B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b中,在第一偏振片10的与配置有第二偏振片20那侧相反的一侧上层叠有表面基材层50。表面基材层50是可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发挥功能的层,由此光学层叠体100b可按照作为带印刷层的偏振片的第一偏振片10较第二偏振片20更处于可视侧的方式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可视侧上。
图1C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c中,在第二偏振片20的与配置有第一偏振片10那侧相反的一侧上层叠有表面基材层50。如上所述,表面基材层50是可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发挥功能的层,由此光学层叠体100c可按照第二偏振片20较作为带印刷层的偏振片的第一偏振片10更处于可视侧的方式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可视侧上。
虽未图示,但上述光学层叠体还可以进一步具备与显示元件等相邻部件粘贴用的粘合剂层。例如,在光学层叠体100a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光学层叠体100b的第二偏振片20侧的面或光学层叠体100c的第一偏振片10侧的面上可以设置粘合剂层。配置于光学层叠体的最外层的这些粘合剂层在供至使用的期间可以用剥离衬里保护。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并不限于图示例的构成。例如可以将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另外,光学层叠体可根据目的进一步具有任意适当的构成要素。作为这种构成要素,例如可举出相位差层、表面保护膜等。各构成要素可根据需要介由任意适当的粘接层(粘合剂层、粘接剂层等)来层叠。
光学层叠体的显示区域的总光线透过率例如超过35.0%、优选为39.0%~42.5%、更优选为42.5%~45%。
光学层叠体的非显示区域的反射率(SCI方式)例如为10%以下或小于10%、优选为1.0%~10%、更优选为1.0%~5.0%。显示区域的反射率(SCI方式)例如为10%以下或小于10%、优选为1.0%~10%、更优选为1.0%~5.0%。光学层叠体具备表面基材层(例如具有防反射层的表面基材层)时,所述光学层叠体的非显示区域的反射率(SCI方式)例如可小于2.5%、可优选为0.5%~2.0%、可更优选为0.5%~1.0%。显示区域的反射率(SCI方式)例如可小于2.5%、可优选为0.5%~2.0%、可更优选为0.5%~1.0%。
光学层叠体的非显示区域的反射率(SCE方式)例如小于1.5%、优选为0.1%~1.0%、更优选为0.1%~0.5%。显示区域的反射率(SCE方式)例如小于1.5%、优选为0.1%~1.0%、更优选为0.1%~0.5%。
光学层叠体的厚度例如为100μm~4000μm、优选为200μm~2000μm。
A-2.第一偏振片及第二偏振片
第一偏振片及第二偏振片分别包含起偏器,代表性地进一步包含设置于所述起偏器的单侧或两侧上的保护层。第一偏振片及第二偏振片可以具有相同的构成,也可以具有不同的构成。关于第一偏振片及第二偏振片可包含的起偏器及保护层,只要无特别的记载,则可同样地应用以下的说明。此外,可作为前面板发挥功能的表面基材层可以具有比其它构成要素大一圈的尺寸,但将第一偏振片较第二偏振片更靠近可视侧进行配置时,第一偏振片可以形成为具有与表面基材层相同的尺寸。
A-2-1.起偏器
起偏器代表性地由包含二色性物质(例如碘)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构成。起偏器可以由单层的树脂膜构成,也可以是使用两层以上的层叠体制作而成。
作为由单层树脂膜构成的起偏器的具体例,可举出对聚乙烯醇(PVA)系膜、部分缩甲醛化PVA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进行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的染色处理及拉伸处理者、PVA的脱水处理物或者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系取向膜等。从光学特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用碘将PVA系膜染色并进行单轴拉伸而获得的起偏器。
上述利用碘进行的染色例如是通过将PVA系膜浸渍在碘水溶液中进行的。上述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优选为3~7倍。拉伸可以在染色处理后进行,还可以一边染色一边进行。另外,还可以在拉伸后进行染色。根据需要,对PVA系膜实施溶胀处理、交联处理、洗涤处理、干燥处理等。例如,通过在染色前将PVA系膜浸渍在水中进行水洗,不仅可洗涤PVA系膜表面的污渍或抗粘连剂,也可使PVA系膜溶胀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作为使用层叠体而获得的起偏器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使用树脂基材与层叠在所述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PVA系树脂膜)的层叠体或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在所述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所获得的起偏器。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所述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所获得的起偏器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制作:将PVA系树脂溶液涂布在树脂基材上,使其干燥而在树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树脂层,从而获得树脂基材与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及对所述层叠体进行拉伸及染色,将PVA系树脂层制成起偏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代表性地包括使层叠体浸渍在硼酸水溶液中并进行拉伸。进而,拉伸根据需要可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之前进一步包含在高温(例如95℃以上)下对层叠体进行空中拉伸。所得的树脂基材/起偏器的层叠体可直接使用(即,可将树脂基材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也可以自树脂基材/起偏器的层叠体上剥离树脂基材,在该剥离面上根据目的层叠任意适当的保护层后进行使用。这种起偏器的制造方法的详细情况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12-73580号公报中。该公报的全部记载以参考的方式引用在本说明书中。
起偏器的厚度例如为30μm以下、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12μm、进一步优选为2μm~1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2μm~8μm。
起偏器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的任一个波长下显示吸收二色性。起偏器的单体透过率例如为41.0%以上、优选为43.0%~46.0%、更优选为44.5%~46.0%。起偏器的偏振度优选为97.0%以上、更优选为9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9%以上。
A-2-2.保护层
保护层由可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使用的任意适当的膜构成。作为成为所述膜的主成分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三醋酸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聚醚砜系、聚砜系、聚苯乙烯系、聚降冰片烯系、聚烯烃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透明树脂等。另外,还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有机硅系等热固化型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另外,例如还可举出硅氧烷系聚合物等玻璃质系聚合物。另外,还可使用日本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记载的聚合物膜。作为该膜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含有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酰亚胺基的热塑性树脂、以及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及硝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举出具有由异丁烯和N-甲基马来酰亚胺形成的交替共聚物和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所述聚合物膜例如可以是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挤出成形物。
在将偏振片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中时,配置在与显示元件相反侧上的保护层(外侧保护层)的厚度代表性地为300μm以下、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8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60μm。此外,实施有表面处理时,外侧保护层的厚度是包含了表面处理层厚度的厚度。
在将偏振片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中时,配置在显示元件侧上的保护层(内侧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200μm、更优选为10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60μm。
一个实施方式中,内侧保护层是光学各向同性的。本说明书中“光学各向同性”是指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0nm~10nm且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为-10nm~+10nm。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内侧保护层(代表性地为配置于显示元件侧的偏振片的内侧保护层)是光学各向异性并具有任意适当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层。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例如为120nm~160nm、优选为135nm~155nm。此时,内侧保护层为λ/4板,按照其慢轴方向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所成的角度达到例如为45°±10°、优选为45°±5°、更优选为45°的方式进行配置来制成圆偏振片。这里,“Re(550)”为23℃下的利用波长550nm的光测定的面内相位差,可利用式:Re=(nx-ny)×d求得。另外,“Rth(550)”为23℃下的利用波长550nm的光测定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可利用式:Rth(λ)=(nx-nz)×d求得。这里,“nx”为面内的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为层(膜)的厚度(nm)。
A-3.印刷层
印刷层是根据用途及所希望的设计利用印刷经着色的着色层。印刷层可以是实施了规定设计的设计性层,还可以是整面的着色层。印刷层优选为整面的着色层,更优选为黑、蓝、深蓝、紫、棕等深色(例如SCI方式的L*a*b*色空间的L*为50以下、a*值为+10~-10、b*值为+10~-10的范围)的着色层,进一步优选为黑色(例如SCI方式的L*a*b*色空间的L*为20以下、a*值为+5~-5、b*值为+5~-5的范围)的着色层。通过使印刷层为黑色的着色层,在非显示区域中可以优选地隐藏配线、端子、背光、其它零件。
印刷层可以由对应目的的任意适当的图案来形成。代表性地,印刷层在偏振片的主面上沿着其外周部形成为框状,例如可形成在对应于遮光板的位置上。若为这种构成,则也可以不使用遮光板地隐藏非显示区域。
印刷层可以是使用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并利用任意适当的印刷法来形成。作为印刷法的具体例,可举出凹版印刷、胶印印刷、丝网印刷、由转印片材的转印印刷。
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代表性地包含粘合剂、色料、溶媒、以及可根据需要使用的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粘合剂,可举出氯化聚烯烃(例如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纤维素系树脂。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并用2种以上。一个实施方式中,粘合剂树脂是热聚合性树脂。热聚合性树脂由于与光聚合性树脂相比、使用量很少即可,因此可以增大色料的使用量(着色层中的色料含量)。结果,特别是在形成黑色着色层时,可以形成总光线透过率非常小且具有优异的隐藏性的着色层。一个实施方式中,粘合剂树脂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优选是包含多官能单体(例如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共聚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通过使用包含多官能单体作为共聚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形成具有适当弹性模量的印刷层。进而,由于印刷层的厚度也会形成高度差,所述高度差对防止堵塞可高效地发挥功能。
作为色料,可以根据目的及所希望的颜色使用任意适当的色料。色料可以是颜料,也可以是染料,优选为颜料。作为色料的具体例,可举出钛白、锌华、炭黑、铁黑、红丹、钼红、群青、钴蓝、铬黄、钛黄等无机颜料;酞菁蓝、阴丹士林蓝、异吲哚啉酮黄、联苯胺黄、喹吖啶酮红、聚偶氮红、苝红、苯胺黑等有机颜料或染料;铝、黄铜等鳞片状箔片形成的金属颜料;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碱性碳酸铅等鳞片状箔片形成的珍珠光泽颜料(珠光颜料)。形成黑色的着色层时,优选使用炭黑、铁黑、苯胺黑。此时,色料优选并用。其原因在于能够形成在广泛范围内且均匀地吸收可见光、并且不带色的(即纯黑的)着色层。例如,除了上述色料之外,还可以使用偶氮化合物及/或醌化合物。一个实施方式中,色料包含作为主成分的炭黑和其它的色料(例如偶氮化合物及/或醌化合物)。根据这种构成,可以形成不带色且经时稳定性优异的着色层。形成黑色的着色层时,色料优选以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为50重量份~200重量份的比例进行使用。此时,色料中的炭黑的含有比例优选为80%~100%。通过以这种比例使用色料(特别是炭黑),可以形成总光线透过率非常小且经时稳定性优异的着色层。
印刷层的总光线透过率优选为0.01%以下、更优选为0.008%以下。若总光线透过率为这种范围,则可以良好地隐藏图像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
印刷层的厚度例如为3μm~30μm、优选为5μm~20μm、更优选为10μm~15μm。印刷层的厚度若为所述范围内,则可以优选地获得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无缝化效果。
A-4.粘合剂层
作为形成用于粘贴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以及用于粘贴任意其它构成要素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使用能够应用于光学用途的任意适当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的总光线透过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88%以上。另外,粘合剂层的雾度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
作为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使用任意适当的粘合剂组合物。例如,可举出橡胶系、丙烯酸系、有机硅系、氨基甲酸酯系、乙烯基烷基醚系、聚乙烯醇系、聚乙烯吡咯烷酮系、聚丙烯酰胺系、纤维素系等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从光学透明性优异、并且粘合特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
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作为基底聚合物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成分的部分聚合物及/或由所述单体成分获得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示例在酯基末端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碳原子数为1~24的烷基者。(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此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示例具有碳原子数为4~9的支链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易于取得粘合特性的平衡的方面优选。具体地可举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等,可以将这些物质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在酯基末端具有碳原子数为1~2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于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官能性单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4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5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重量%以上。
上述单体成分中作为单官能性单体成分可以含有除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共聚单体(例如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芳香环(甲基)丙烯酸酯等)。共聚单体可作为单体成分中的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剩余部分进行使用。
作为上述共聚单体及其使用量,可以应用日本特开2016-157077号公报的0029段落~0042段落中记载的共聚单体及其使用量、或者日本特开2016-190996号公报的0022段落~0036段落中记载的共聚单体及其使用量。
形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除了单官能性单体之外,为了调整粘合剂的凝集力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多官能性单体。
多官能性单体是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例如可举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己酯等。其中,可优选使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随其分子量或官能团数等而不同,优选以相对于单官能性单体的总量100重量份为3重量份以下进行使用,更优选为2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另外,作为下限值虽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01重量份以上。通过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为上述范围内,可以提高粘接力。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例如为100万~250万、优选为120万~200万。另外,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8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1.8~7,进一步优选为1.8~5。重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Mw/Mn)利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测定且由利用聚苯乙烯换算而算出的值求得。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制造可以利用任意适当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适当选择溶液聚合、紫外线(UV)聚合等放射线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等自由基聚合法。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偶氮系、过氧化物系各种公知者。反应温度通常为50~80℃左右,反应时间为1~8小时。另外,在上述制造法中优选溶液聚合法,作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媒,一般使用乙酸乙酯、甲苯等。溶液浓度通常为20~80重量%左右。另外,所得(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中的任一种。
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有机硅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硅烷系交联剂、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等。交联剂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使用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与交联剂的配合比例通常是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交联剂(固体成分)优选为0.001~20重量份左右,更优选为0.01~15重量份左右。
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松香衍生物树脂、聚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醛树脂等粘合赋予剂;增塑剂;中空玻璃球等填充剂;颜料;着色剂;抗氧化剂;抗老化剂;硅烷偶联剂等各种添加剂。添加剂的使用量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设定。例如,硅烷偶联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形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官能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1重量份~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2重量份~0.6重量份。
上述粘合剂组合物优选调整为适合涂布操作的粘度。粘度的调整可通过添加增粘性聚合物、多官能性单体等、以及使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单体成分发生部分聚合等来进行。所述部分聚合可以在增粘性聚合物或多官能性单体等的添加前进行,也可在添加后进行。由于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度可随单体成分的组成、添加剂的种类及配合量等而变化,因此难以明确地规定部分聚合的优选聚合率,该聚合率例如可以为20%以下左右、优选为3%~20%、更优选为5%~15%左右。部分聚合中的聚合率超过20%时,粘度变得过高,难以涂布在基材上。
粘合剂层通过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在各种基材上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放射线照射等来形成。粘合剂层形成在脱模膜上时,可以将所述粘合剂层从脱模膜上转印至所希望的部件上来使用。
用于粘贴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的粘合剂层的厚度(显示区域中的厚度)例如为50μm~1000μm、优选为200μm~750μm、更优选为250μm~500μm。用于粘贴任意其它构成要素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300μm、优选为5μm~100μm、更优选为10μm~50μm。
A-5.表面基材层
表面基材层可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发挥功能。因此,在将光学层叠体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可视侧时,优选表面基材层配置在成为最表面的位置上。表面基材层包含基材膜,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含防反射层、防污层、硬涂层等功能层。表面基材层优选包含防反射层。作为防反射层例如可举出以下类型等:日本特开2005-248173号公报中公开的薄层类型,其利用光的干涉作用带来的反射光的消除效果来防止反射;日本特开2011-2759号公报中公开的表面结构类型,其利用对表面赋予微细结构来显现低反射率。功能层可以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功能层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形成于支撑膜上的状态下介由粘接层(例如粘合剂层、粘接剂层)层叠在基材膜上,也可以不介由粘接层而直接形成在基材膜上。
作为基材膜,可以使用玻璃膜或树脂膜。
作为构成玻璃膜的玻璃,根据因组成而进行的分类,例如可举出钠钙玻璃、硼酸玻璃、铝硅酸玻璃、石英玻璃。另外,根据因碱成分而进行的分类,例如可举出无碱玻璃、低碱玻璃。玻璃膜的厚度优选为100μm~2000μm、更优选为200μm~1000μm。
作为构成树脂膜的树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醋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其中,优选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更优选聚酰亚胺系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树脂膜的厚度优选为100μm~2000μm、更优选为200μm~1000μm。
A-6.剥离衬里
作为剥离衬里,例如可举出利用有机硅系剥离剂、氟系剥离剂、长链烷基丙烯酸酯系剥离剂等剥离剂进行了表面涂布的塑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聚丙烯)膜、无纺布或纸等。剥离衬里的厚度例如为10μm~100μm。
A-7.其它的构成要素
表面保护膜具备基材和设置于该基材的一侧上的粘合剂层。表面保护膜为了防止光学层叠体表面(例如表面基材层表面)的伤痕或污渍而设置,通常在要供至使用前被剥离除去。
作为相位差层,优选使用作为λ/4板发挥功能的相位差层。作为λ/4板发挥功能的相位差层具有例如120nm~160nm、优选135nm~155nm的面内相位差Re(550)。另外,作为λ/4板发挥功能的相位差层可以按照其慢轴方向与偏振片(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成为例如45°±10°、优选为45°±5°、更优选为45°的角度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成为所述构成,可以发挥优异的圆偏振功能,例如与有机EL元件组合使用时,可以发挥防反射功能。
在偏振片与作为λ/4板发挥功能的相位差层之间还可以配置作为λ/2板发挥功能的相位差层。此时,偏振片(起偏器)的吸收轴与λ/4板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65°~85°、更优选为72°~78°、进一步优选为约75°。偏振片(起偏器)的吸收轴与λ/2板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20°、更优选为13°~17°、进一步优选为约15°。作为λ/2板发挥功能的相位差层具有例如210nm~280nm、优选为230nm~240nm的面内相位差Re(550)。
相位差层代表性地配置在配置于显示元件侧的偏振片的显示元件侧上,与所述偏振片的轴关系如上所述。
B.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朝向可视侧依次具备显示元件和A项记载的光学层叠体。一个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装置朝向可视侧依次具备显示元件、第二偏振片、印刷层、以及第一偏振片,印刷层在第一偏振片的配置有第二偏振片那侧的面上沿着其外周部设置,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按照各自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彼此实质上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装置朝向可视侧依次具备显示元件、第一偏振片、印刷层、以及第二偏振片,印刷层在第一偏振片的配置有第二偏振片那侧的面上沿着其外周部设置,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按照各自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彼此实质上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这种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由于非显示时的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区域(俯视视图中未设置印刷层的区域)与非显示区域(俯视视图中设有印刷层的区域)的外观差异小,因此可设计性优异。另外,由于光学层叠体自身的透射率高,因此抑制了亮度的降低。
非显示时的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区域的SCI方式的L*a*b*色空间例如L*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a*优选为-10~+10、更优选为-5~+5,b*优选为-10~+10、更优选为-5~+5。另外,非显示时的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区域的SCE方式的L*a*b*色空间例如L*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a*优选为-10~+10、更优选为-5~+5,b*优选为-10~+10、更优选为-5~+5。
非显示时的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SCI方式的L*a*b*色差(CIE1976)ΔE*ab优选小于1.5、更优选为1.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下。另外,SCE方式的L*a*b*色差(CIE 1976)ΔE*ab优选小于4.0、更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若ΔE*ab为上述范围内,则是非显示时的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外观差异不易识别的状态。此外,L*a*b*色差(CIE 1976)ΔE*ab是利用下述式算出的值(式中,L*表示明度、a*表示色度a*、b*表示色度b*)。
ΔE*ab=〔(ΔL*)2+(Δa*)2+(Δb*)21/2
非显示时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区域的SCI方式的反射率优选小于2.5%、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反射率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两区域的反射率之差优选为0.3%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下。
非显示时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区域的SCE方式的反射率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下。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反射率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下。两区域的反射率之差优选为0.3%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下。
作为上述显示元件,可举出液晶单元、有机EL元件、无机EL元件等。另外,显示元件还可进一步包含触控面板。这些显示元件由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的,因此其详细说明省略。
图2A是作为显示元件包含液晶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图像显示装置200a朝向可视侧依次具备背光单元110、背面侧偏振片120、液晶单元130及光学层叠体100。优选光学层叠体100在第二偏振片20的外侧具有粘合剂层(未图示),介由所述粘合剂层粘贴在液晶单元130上。另外,光学层叠体100代表性地按照第二偏振片20(起偏器22)的吸收轴方向与背面侧偏振片120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正交(例如为90°±5°、优选为90°±3°)的方式进行配置,第二偏振片20、液晶单元130及背面侧偏振片120构成液晶面板。
图2B是作为显示元件包含液晶单元和触控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图像显示装置200b朝向可视侧依次具备背光单元110、背面侧偏振片120、液晶单元130、触控面板140及光学层叠体100。优选光学层叠体100在第二偏振片20的外侧具有粘合剂层(未图示),介由所述粘合剂层粘贴在触控面板140上。另外,光学层叠体100代表性地按照第二偏振片20(起偏器22)的吸收轴方向与背面侧偏振片120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式进行配置。图示例中,触控面板为On-cell结构,也可以是In-cell结构。
图2C是作为显示元件包含有机EL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图像显示装置200c朝向可视侧依次具备有机EL元件150和光学层叠体100。光学层叠体100在第二偏振片20的背面侧具有作为λ/4板的相位差层60,相位差层60按照其吸收轴方向与起偏器22的吸收轴方向所成角度为45°的方式进行配置。光学层叠体100优选介由设置于相位差层60外侧的粘合剂层(未图示)粘贴在有机EL元件150上。
上述图示例示出了第一偏振片较第二偏振片更靠近可视侧进行配置的构成,但也可以是第二偏振片较第一偏振片更靠近可视侧的构成。当然,无论是任一种构成,表面基材层均配置于可视侧的表面。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定。此外,各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1)厚度
使用数字测量仪(株式会社尾崎制作所制、产品名“PEACOCK”)进行测定。
(2)L*a*b*色空间、色差ΔE*ab及反射率
使用分光测色计(CM-2600d,Konica Minolta公司制)在下述测定条件下测定分光反射率,求算L*a*b*。
(测定条件)
受光光学体系的种类:SCI(包含镜面反射光)或SCE(镜面反射光除外)
测定波长范围:360nm~740nm
光源:D65
测定直径MAV:φ8mm
另外,色差(ΔE*ab)利用下式算出。
ΔE*ab=〔(ΔL*)2+(Δa*)2+(Δb*)21/2
(3)起偏器的单体透过率、偏振度
将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V-7100)测定了偏振片(保护层/起偏器/保护层)得到的单体透过率Ts、平行透过率Tp、正交透过率Tc分别作为起偏器的Ts、Tp及Tc。这些Ts、Tp及Tc是利用JIS Z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测定并进行了视感度校正后的Y值。由所得的Tp及Tc使用下述式求算偏振度。
偏振度(%)={(Tp-Tc)/(Tp+Tc)}1/2×100
(4)总光线透过率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获得的光学层叠体的偏振片侧上设置透明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日东电工公司制、厚度为20μm、总光线透过率为88%以上、雾度为0.8%以下),介由该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层叠在厚度为1mm的玻璃膜(松波硝子工业公司制、产品名“soda-limeglass”)上,将其作为测定样品,将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V-7100)进行测定时的波长380nm~780nm的透过率作为总光线透过率。总光线透过率是利用JIS Z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测定并进行了视感度校正后的Y值。
(5)雾度
利用JIS 7136中规定的方法,使用雾度计(村上色彩科学研究所公司制、商品名“HN-150”)进行测定。
[制造例1:不含色料的粘合剂层A]
将由丙烯酸丁酯(BA):60重量份、丙烯酸环己酯(CHA):6重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26重量份、丙烯酸羟基乙酯(HEA):8重量份构成的单体混合物、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1-酮(商品名“IRGACURE651”、BASF日本公司制):0.09重量份及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商品名“IRGACURE184”、BASF日本公司制):0.09重量份投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环境下暴露于紫外线进行部分光聚合,从而获得聚合率约为10%的部分聚合物(单体浆)。在该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中添加作为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公司制“KAYARAD DPHA”):0.12重量份和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制“KBM-403”):0.3重量份,均匀地进行混合,制备粘合剂(粘合剂组合物)。由此获得粘合剂组合物A。
在聚酯膜的单面成为剥离面的厚度为38μm的剥离衬里R1(三菱树脂公司制、MRF#38)上涂布上述获得的粘合剂组合物A,覆盖聚酯膜的单面成为剥离面的厚度为38μm的剥离衬里R2(三菱树脂公司制、MRE#38)而将空气阻断,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从而形成粘合剂层A(厚度为250μm、总光线透过率为92.0%、雾度为0.3%)。
[制造例2:包含色料的粘合剂层B]
除了作为色料配合相对于聚合物100重量份为0.09份的9050BLACK(TOKUSHIKI制)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形成粘合剂层B(厚度为250μm、总光线透过率为71.0%、雾度为1.9%)。
[制造例3: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
作为色料(黑色颜料),将Seiko Advance公司制“HF GV3 RX01”以浓度10重量%含浸在溶剂中,获得黑色的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
[制造例4:偏振片]
1.起偏器的制作
准备平均聚合度为2,400、皂化度为99.9摩尔%、厚度为45μm的聚乙烯醇膜。将聚乙烯醇膜在圆周速度比不同的轧辊之间在20℃的溶胀浴(水浴)中浸渍30秒钟进行溶胀,同时在搬送方向上拉伸至2.2倍(溶胀工序),接着在30℃的染色浴(碘浓度为0.1重量%、碘化钾浓度为0.9重量%的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进行染色,同时在搬送方向上拉伸至以原本的聚乙烯醇膜(搬送方向上完全未被拉伸的聚乙烯醇膜)为基准的3.3倍(染色工序)。接着,将经过染色的聚乙烯醇膜在40℃的交联浴(硼酸浓度为3.0重量%、碘化钾浓度为3.0重量%的水溶液)中浸渍28秒钟,在搬送方向上拉伸至以原本的聚乙烯醇膜为基准的3.6倍(交联工序)。进而,将所得的聚乙烯醇膜在61℃的拉伸浴(硼酸浓度为4.0重量%、碘化钾浓度为5.0重量%的水溶液)中浸渍60秒钟,在搬送方向上拉伸至以原本的聚乙烯醇膜为基准的6.0倍(拉伸工序)后,在20℃的洗涤浴(碘化钾浓度为2.0重量%的水溶液)中浸渍10秒钟(洗涤工序)。将经过洗涤的聚乙烯醇膜在40℃下干燥30秒钟而制作起偏器。起偏器的厚度为18μm。
2.偏振片的制作
作为粘接剂,使用以重量比3:1含有含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树脂(平均聚合度为1,200、皂化度为98.5摩尔%、乙酰乙酰基化度为5摩尔%)和羟甲基三聚氰胺的水溶液。使用该粘接剂,利用轧辊粘贴机在上述中获得的起偏器的一个面(显示元件侧)上粘贴作为保护层的由(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具有内酯环结构的改性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厚度为30μm的透明保护膜(日本触媒制)、并在另一个面(可视侧)上粘贴作为保护层的在三乙酰纤维素膜(富士胶片制、商品名“TJ40UL”)上形成有HC的厚度为49μm的透明保护膜后,接着在烘箱内将其加热干燥(温度为90℃、时间为10分钟),制作在起偏器的两面粘贴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片。所得起偏器的单体透过率为41.7%、偏振度为99.9%。
[制造例5:表面基材层]
在厚度为1mm的玻璃膜(松波硝子工业公司制、产品名“soda-lime glass”)的一侧上介由粘合剂层A粘贴具有防反射层/TAC膜的构成的防反射膜(Nitto制、产品名“T-60LA28HCAR6N”、厚度为85μm),获得具有[玻璃膜/TAC膜/防反射层]的构成的表面基材层。
[实施例1]
作为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使用制造例4中制作的偏振片。利用丝网印刷,将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沿着第一偏振片的一个表面(带HC的TAC表面)的外周部以俯视视图下宽度为1.5mm的框状进行涂布,使其自然干燥,形成厚度为5μm的黑色印刷层。接着,在所述印刷层上再次利用丝网印刷同样地涂布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在50℃下干燥1小时,形成厚度为5μm的黑色印刷层(最终形成的印刷层的厚度:10μm)。接着,将粘合剂层A从剥离衬里转印至第一偏振片的形成有印刷层的一侧,进而在其上层叠第二偏振片。此时,将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按照起偏器的吸收轴彼此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印刷层与第一偏振片的边界的高度差部分被粘合剂层A完全地填充,没有产生空隙。接着,在第一偏振片的与配置有第二偏振片那侧相反的一侧上介由粘合剂层A按照玻璃膜成为第一偏振片侧的方式粘贴表面基材层。由此,获得具有[第二偏振片/粘合剂层A/印刷层/第一偏振片/表面基材层]的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1]
利用丝网印刷,将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沿着表面基材层的玻璃膜表面的外周部以俯视视图下宽度为1.5mm的框状进行涂布,在80℃下干燥15分钟,形成厚度为5μm的黑色印刷层。接着,在所述印刷层上再次利用丝网印刷同样地涂布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在120℃下干燥30分钟,形成厚度为5μm的黑色印刷层(最终形成的印刷层的厚度:10μm)。接着,将粘合剂层A从剥离衬里转印至形成有印刷层的玻璃膜面上,进而在其上层叠制造例4中获得的偏振片。此时,印刷层与玻璃膜的边界的高度差部分被粘合剂层A完全地填充,没有产生空隙。由此,获得具有[偏振片/粘合剂层A/印刷层/表面基材层]的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2]
除了在带印刷层的表面基材层与偏振片的粘贴中使用粘合剂层B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获得具有[偏振片/粘合剂层B/印刷层/表面基材层]的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3]
利用丝网印刷,将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沿着制造例4中获得的偏振片的一个表面(带HC的TAC表面)的外周部以俯视视图下宽度为1.5mm的框状进行涂布,使其自然干燥,形成厚度为5μm的黑色印刷层。接着,在所述印刷层上再次利用丝网印刷同样地涂布印刷层形成用组合物,在50℃下干燥1小时,形成厚度为5μm的黑色印刷层(最终形成的印刷层的厚度:10μm)。接着,将粘合剂层B从剥离衬里转印至偏振片的形成有印刷层的那侧上,进而在其上按照玻璃膜成为偏振片侧的方式粘贴表面基材层。此时,印刷层与偏振片的边界的高度差部分被粘合剂层B完全地填充,没有产生空隙。由此,获得具有[偏振片/印刷层/粘合剂层B/表面基材层]的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4]
除了层叠2个粘合剂层B(结果是使用了厚度为500μm的着色粘合剂层)以外,与比较例3同样地获得具有[偏振片/印刷层/粘合剂层B/粘合剂层B/表面基材层]的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的偏振片侧上设置透明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日东电工公司制、厚度为20μm、总光线透过率为88%以上、雾度为0.8%以下),介由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层粘贴作为非显示时的显示元件的代替品的黑色丙烯酸板(日东树脂工业株式会公司制、产品名“CLAREX”),作为评价样品。关于所述评价样品,测定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色差ΔE*ab及反射率。
另外,关于上述评价样品,在荧光灯亮灯下进行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边界可视性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评价基准]
+2:边界几乎无法看到。
+1:与比较例1相比虽有改善,但可看到边界。
0: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外观差异(边界的可视性)与比较例1为同等程度。
-1:与比较例1相比,可看到边界。
-2:可清楚地看到边界。
将各光学层叠体的构成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
如表1所示可知,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中时,与比较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相比,非显示时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的色差及反射率有所降低,实现了良好的无缝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优选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中。
符号说明
10 第一偏振片
20 第二偏振片
30 印刷层
40 粘合剂层
50 表面基材层
100 光学层叠体
110 背光单元
120 偏振片
130 液晶单元
140 触控面板
150 有机EL元件
200 图像显示装置

Claims (11)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中,各自包含起偏器的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按照彼此的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层叠在一起,并且沿着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配置有所述第二偏振片那侧的面的外周部设有印刷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总光线透过率超过3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印刷层的厚度为3μm~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介由粘合剂层粘贴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在所述第一偏振片的与配置有所述第二偏振片那侧相反的一侧上层叠有表面基材层。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在所述第二偏振片的与配置有所述第一偏振片那侧相反的一侧上层叠有表面基材层。
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朝向可视侧依次具备显示元件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在非显示时从可视侧进行观察时的设有所述印刷层的部分与未设有所述印刷层的部分的SCI方式的依据CIE 1976的L*a*b*色差小于1.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在非显示时从可视侧进行观察时的设有所述印刷层的部分的基于SCI方式的反射率为2.5%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元件包含液晶单元、有机电子元件或无机电子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元件进一步包含触控面板。
CN202280074069.1A 2021-11-15 2022-11-09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82022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5736 2021-11-15
JP2021-185736 2021-11-15
PCT/JP2022/041721 WO2023085318A1 (ja) 2021-11-15 2022-11-09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02280A true CN118202280A (zh) 2024-06-14

Family

ID=8633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74069.1A Pending CN118202280A (zh) 2021-11-15 2022-11-09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02280A (zh)
TW (1) TW202325537A (zh)
WO (1) WO20230853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0017A (ja) * 2009-09-25 2011-04-07 Seiko Instruments Inc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086338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20064160A (ja) * 2018-10-16 2020-04-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109395A (ja) * 2020-01-14 2021-08-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5537A (zh) 2023-07-01
WO2023085318A1 (ja)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3391B2 (en) Polarizing plate with retardation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893904B2 (ja) 偏光板
US9880419B2 (en) Optical laminate for front surface of in-cell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element and in-cell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TWI324105B (zh)
JP4673344B2 (ja) 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0975253B1 (ko) 위상차 점착제층, 그 제조 방법, 점착형 광학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050004231A (ko) 광확산성 시트, 광학소자 및 화상표시장치
CN111742250B (zh) 带防反射层的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004875A (ko) 점착제, 점착 시트 및 점착제층 부착 광학 필름
JP2008197310A (ja) 薄型偏光板、複合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複合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20080039233A (ko) 조합형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그 장치, 조합형 광학필름, 화상 표시 장치, 액정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및 적층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7093237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層付光学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18215575A (zh)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8202280A (zh)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4761841A (zh) 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10224378A (ja) 粘着剤層付き複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4761840A (zh) 光学层叠体、光学设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21128333A (ja) 粘着剤層付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9029005A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層付光学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14651205A (zh) 光学薄膜组以及液晶面板
CN113646675A (zh) 光学膜组和光学层叠体
JP2004339406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200100645A (ko) 편광판의 세트 및 액정 표시 패널
WO2021161881A1 (ja) 粘着剤層付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9307901B (zh) 带触碰传感器层的光学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该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